形势与政策---家乡变迁(精选11篇)
1.形势与政策---家乡变迁 篇一
中国外贸政策目标与工具的变迁论文
即使在外部经济环境恶化、放松贸易政策呼声上升的今天,我们仍然不可忘记,巨额贸易顺差依然是宏观经济外部失衡的表现,不仅由此转换而来的外汇占款是我国基础货币投放和通胀压力输入的主渠道,而且巨额贸易顺差带来的外汇储备增量可能让我们面临更多的房利美、房地美危机冲击。
当我们讨论目前宏观经济政策是否需要转向之时,我们必须明确,即使内部和外部经济环境进一步恶化到我们必须放松贸易政策,我们解救的对象也只能是符合产业政策、就业目标的出口,而不是对所有出口部门普降甘霖,不是解救贸易顺差,更不是牺牲提升结构的目标。
一、贸易政策目标。
中国贸易政策的政策目标是多元、多层次的,在根本层次上的目标有长期和中短期之分。在这个全球化经济的时代,中国贸易政策的根本目标是要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资源等为本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同时不断提升本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改善本国在国际经贸利益分配格局中的地位,实现本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达到上述根本目标,中国贸易政策长期目标是推动国家产业结构和外贸结构提升,这是决定中国参与国际分工地位和利益分配格局的关键因素。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信奉李斯特的箴言:“生产财富的能力比财富本身更重要。”
中国贸易政策的中短期目标是维护、促进国家稳定。这里所说的“稳定”,在大部分情况下指的是国家宏观经济稳定性,但在部分情况下也会涉及国家的政治、社会稳定。在从属层次上,有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等目标。
中国贸易政策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作为国家政策,必须具备足够的稳定性,否则将不必要地给市场参与者们带来额外的困扰;另一方面,作为国家政策,必须随着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全局和宏观经济走势的变动而适时调整。
正是在是否需要调整的问题上,我们面临这样的困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我们深刻转变包括外贸在内的经济发展战略,赋予结构优化和提高效益更高的权重;而在这些政策业已实施一段时期之后,目前遇到了有可能进一步显着恶化的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致使包括贸易政策在内的整个宏观经济政策不得不在此时此刻面临更加尖锐的“增长”与“结构”抉择。
二、贸易政策选择。
,世界银行按照汇率法对世界各国人均收入,其中偏低中等收入国的平均国民人均收入为1746美元,我国20已经达到1740美元。而且,按照通常的经济发展规律,一国进入或接近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水平后将出现两个特点:第一个是跨越低收入“贫困陷阱”而形成内在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动力,出现较长时期的高速增长,二战之后日本、东亚新兴经济体相继出现这种局面,我国也有望同样如此继续保持10~的高速增长。另一个是经济结构发生深刻而急剧的变化,变化覆盖产业结构、区域结构、部门结构、就业结构等各个方面。
在新发展战略下,与、20年前相比,当前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对外贸提出的要求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不考虑国际政治斗争问题,仅仅考虑经济问题和国内政治,相同之处在于对外经贸发展的终极目标始终不变,即提升中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根本不同点则在于发展重心从规模转向质量,包括:
1、外贸效益地位空前提高,其中包括企业层次上的微观效益,也包括宏观效益,防范出现中国式“对外贸易贫困化增长”。如果说“对外贸易贫困化增长”这个术语本来问世于一些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导产业的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导致其出口数量增长而收入减少;那么,我国出口以制成品为主,但利润微薄且利润多数归属外资企业,同样存在贸易规模增长但对整个经济发展贡献减少的风险。
2、由于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连续数年高居世界第一,远远超过适度规模,且贸易顺差 居高不下,“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创汇”的目标已经过去,现在不以扩大出口、获取外汇等国际支付手段为首要目标,更多地考虑对宏观经济平衡的影响,避免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导致基础货币供给增长过快,进而引起资产市场泡沫,乃至全面的通货膨胀。
3、在继续充分发挥出口带动我国产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积极作用的同时,防止过高贸易顺差所代表的新的国际利益转移机制形成并固定下来,导致我国被锁定在不利的国际利益分配格局中。
4、维护并推进对我国有利的贸易商品结构演变。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我国对外贸易通过国际分工获取资源的指向也从原来的制成品越来越多地指向初级产品,出口制成品的层次也越来越高,我国外贸必须维护并推进这一符合我国利益的趋势。
5、通过对外贸易发展创造体面收入就业机会,以及对外贸易发展对国内产业部门的拉动作用,促进内需(特别是国内消费需求)出现明显增长,防止外需对内需形成挤压/替代效应,实现内需和外需的平衡发展。
6、充分发挥对外贸易发展对国内经济部门的拉动作用,防止外贸发展加剧国内外向部门与国内部门发展失衡。
7、防止外贸发展加剧国内社会阶层分化,或是保持、增强能够抵消这一趋势的能力。
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我国近年贸易政策出现了明显的调整,“提升结构”明显比“规模扩张”获得了更多的权重,“减顺差”成为商务部门的工作重心,出口退税等出口激励措施力度显着削减。
2.形势与政策---家乡变迁 篇二
1 台湾长期护理政策出台的背景
1.1 人口老龄化程度严重
按照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TO)所界定的65岁以上老人占比达到7%的人口老龄化标准,台湾地区于1993年就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这一年老年人口占比达7.09%;截至2009年底已超过245万人,占总人口比例10.6%(“内政部”统计处,2008)。未来20年人口老化速度将加快,预计至2026年老年人人口比例将达到20.6%,即每5个人中就有1位老年人(“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2006)。又如表1所示,2016年以后,65岁以上老人人口数将高于0~14岁儿童人口数。
资料来源:“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台湾2006年至2051年人口推计,2006年6月
除了老人人口快速增加的趋势外,老人人口结构呈现高龄化。预计到2051年时,75岁以上人口数占老人人口数的53.8%,高于65~74岁人口数所占的比例(“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2006)。
1.2 家庭结构改变
近些年来,台湾65岁以上老年人居住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如表2所示,与成年子女在一起生活的老年人占比最高,居住安养机构或其他的比例最低,这说明家庭代际赡养仍然是长期护理服务提供的主要方式。然而,近年来,这一比例却在逐年下降,原因就在于家庭结构发生了改变。不同于传统的妇女在家做家务、伺候老人,当前妇女走出家门从事经济活动成为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使得依赖妇女照顾老人的传统模式受到挑战。同时,老年夫妻共住和独居老人比例也较高,这部分群体是长期照护的直接需求者。
资料来源:“内政部”统计处老人状况调查报告,2013年6月
1.3 慢性病盛行率升高
老年人身体机能较其他年龄组人群都要差,慢性病盛行率高。据调查,2012年台湾十大主要死因依次为(1)恶性肿瘤(死亡率187.6/10万)占死亡人数的28.4%;(2)心脏疾病(死亡率高血压性疾病除外)占死亡人数的11.1%;(3)脑血管疾病占死亡人数的7.2%;(4)肺炎占死亡人数的6.1%;(5)糖尿病占死亡人数的6.0%;(6)事故伤害占死亡人数的4.5%;(7)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占死亡人数的4.1%;(8)高血压性疾病占死亡人数的3.2%;(9)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占死亡人数的3.2%;(10)肾炎、肾病症候群及肾病变占死亡人数的2.8%。十大主要死因仍以慢性疾病死因为主,而老年人是慢性病高发群体。依据2013年《老人状况调查报告》显示,65岁以上老人患有慢性病比例高达81%,其中:高血压54%、骨质疏松33%、糖尿病25%、心脏疾病21%;女性(84.1%)略高于男性(77.7%),女性患高血压、骨质疏松、关节炎明显高于男性。由此可见,老年人易患的慢性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白内障、关节炎或风湿症等,而这些疾病容易造成老年人失能,造成对长期照护需求的增加。在未来,75岁以上失能老年人将占65岁以上老年人的半数以上,老年人失能迈向高龄化。(见表3)
2 台湾长期照护政策的变迁及最新进展
为应对老龄社会的到来,我国台湾地区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陆续公布一系列长期照顾政策。
2.1 台湾长期照护政策的变迁
通过梳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将台湾长期照顾政策的发展分为五个时期。
(1)1979年以前:贫困救济、收容安置期。政府设置公立救济院收容安置无人奉养的低收入户老人,成立荣誉国民之家照顾退伍老兵。(2)1980~1996年:家庭完全责任期。1980年《老人福利法》通过,仅规范机构式服务,其中疗养机构对象为患慢性疾病需要照顾的老人;“行政院劳委会”于1992年开放家庭解聘外籍护工,提供家庭中有身心障碍者或重大伤病者之照护需求。老人照顾由家庭承担完全责任,政府介入角色极少。(3)1997~2002:老人福利机构全面合法立案期。1997年《老人福利法》第一次修法通过,老人福利机构全面立案;卫生署于1998年提出《老人长期照护三年计划》,以充实社区化照护设施、普及机构式照护设施;2000年实施“建构长期照护体系先导计划”三年计划,以“在地老化”作为总目标,评估长照服务需求、研讨人力资源发展策略、发展社区照顾服务、探讨照顾管理机制建构策略、财务支持测量等;2001年接续推出“医疗网第四期计划:新世纪健康照护计划”,持续补助县市成立“长期照护管理示范中心”,推动长期照护单一窗口。(4)2002~2007:照顾服务福利及产业发展时期。2002年实施“照顾服务产业发展方案”(后更名为“照顾服务福利及产业发展方案”),适度补助失能者使用居家服务。(5)2007~2016年:长期照顾整合期。2007年修订的《老人福利法》同时规定,依据照顾需求者经济能力及失能程度,提供不同额度阶梯式补助原则,也让台湾对失能老人的照顾由过去家庭负担完全责任,走向由政府、社会、家庭一起分担照顾的压力。2007《长期照顾十年:大温暖社会福利套案之旗舰计划》提出,整合相关政策及部会业务,并提供老人多元连续服务、在地老化、全人照顾的愿景以应对高龄化的冲击。卫生署将《长期照顾十年计划》(2008~2017年)分为三期,第一期(2008~2011年)建置基础服务模式;第二期(2012~2015年)健全长照服务网;第三期(2016~2017年)衔接长照保险制度。
2.2 长期照护政策的最新进展
台湾地区正在筹划“长照十年2.0”版的长期照护方案,照顾老年人生活。新政府上台,规划多年的长照保险恐一夕翻盘,取而代之的是由税收支付的“长照十年2.0”,预计明年上路。下面就筹资方式、外劳问题进行分析:
(一)筹资方式
如何筹措财源,建构高效率的组织体制,让民众在合理承担的范围之下建构一个能提供失能者及其家庭整合性与持续性之照顾服务的长期照护政策,是长期照护体系的规划重点。未来长期照顾政策将采取税收制,每年征收330亿遗赠税和房地产税,再加上公务预算30亿元作为长照体系稳定的财源且视需要逐渐增加。然而这个方案最大的问题是税收来源不稳定,以及330亿的规模太小,平均每人每天130元的照顾给付额度太少,连支付照服员一小时的钟点费都不够。家庭部分负担最高可达四层,且家庭照顾者无现金补贴,这与支持家庭照顾能力,分担家庭照顾能力的目标不符。
(二)外籍看护工问题
台湾地区人口老化的速度渐增,照护服务需求越来越广,长照制度却仍未发展健全,此情況导致大量家庭不得不转而申请外籍看护工(台湾目前只开放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和蒙古等六个国家,可合法引进外籍看护工),以满足其长期照护需求。根据劳委会资料统计,截至2012年12月底,台湾的合法外籍劳工人数为445579人,其中从事照护工作的外籍看护工人数有200530人。以其国际分析,印尼籍最多。值得注意一点:依统计,2017年台湾的老年人口将高达14%,社会进入典型高龄化,但相对于此,印尼却计划于2017年停止对外输出劳工,因此,若不再加快规划长照制度的脚步,届时由照护需求的家庭将立刻陷入困局。然而,外籍看护工的语言与文化隔阂、资格要件、劳动条件、就业排挤等议题得不到适当处理,滋生困扰,在最新的长照政策中却未提出对策
3 存在的问题
台湾长照制度发展到今天,终于有了较清楚完善的长期照顾政策,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
3.1 政策连续性、持续性不足
2015年通过《长期照顾服务法》并计划于两年后实施,2016年“行政院”通过《长期照顾保险法》(草案),之后长期护理保险规划便进入停滞期,政党轮替让台湾长期照顾政策又面临另一波政策转变。《长照服务法》的通过意味着长照政策进入立法新阶段,然而,《长照服务法》的内容仅限长照服务的架构、服务模式和定义,是对长照人员及机构的管理办法,与长照费用的增加、民众负担的减轻毫无关系。
3.2 财源困境
从财务方面看,长照支付主要以家庭承担为主,社会各界对于长照财务制度究竟采用保险制还是税收制争议不断。时至政党轮替,长照保险的立法在短期内仍难有突破。目前,除了“长照十年计划”提供的各项补助外,全民健保也提供慢性病和居家照护服务,另外中低收入户及残障人员可享受社政单位提供的照护服务和照顾者津贴。然而,全民健康保险本身财务支出就已经很大,用以全面给付长照服务并非长久之计。同时,长期照护整合项目繁杂,计划补助经费配置存在差异,而且很多费用项目不能享有补助,地方财政配合困难。
3.3“在地老化”与“机构老化”缺乏统合
理想的长期医疗照护政策,是以社区为基础的照护模式,社区照护能满足老人家居的支持需求。[3]实现“在地老化”的政策目标,需要社会支持体系(正式和非正式;公部门和私部门)充分合作、发展伙伴关系,才能扎根社区照顾提供服务。[4]根据台湾地区“内政部”统计处2014年6月统计,长期照护机构、养护机构及安养机构,这三种机构可供进住人数总计为58364人,实际进住人数则有44260人,平均使用率仅75.8%,且仅占老年人口之1.6%。如依实际使用率高低排序,以长期照顾机构76.9%最高,养护机构使用率76.8%次之,安养机构66.9%居第三,如表4所示。这说明,使用率可能受机构设置的地理位置、分布、资格限制及条件是否符合需求等影响。同时也显示,老人并不偏爱机构式照顾,致使现阶段机构式照顾设施仍然供过于求。在家老化与机构化老化之间的统合关系,还是有进一步调整的必要及需求。
4 结语
长期照护是一项连续与完整的综合性服务,所需的人力涉及面广、物力支持庞大,然而老年人对长期照顾服务的需求急切,长期照护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未来台湾,需要在法制建设和制度提供上加大对长期照护体系的投入,外籍看护工势必纳入其中。建立人力制度,发展专业及非正式不同层级的服务人员来应对多元的照顾服务需求;逐步推进照顾服务“去商品化”,整合照护资源,统合“在地老化”和“机构化老化”,以达到社区照护的政策目标。
摘要:我国台湾地区于1993年就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由于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家庭结构改变以及慢性病盛行率升高等原因,台湾实行了一系列长期照护政策。然而在应对迅速增加的长期护理需求方面,政策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关键词:台湾,长期照护,政策
参考文献
[1]Kane,R.A.2001.Long-term Care and a Good Quality of life:Bringing Them Closer Together.The Gerontologist,41(3):293-304.
[2]戴卫东.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吕宝静.老人照顾:老人、家庭、正式服务[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1.
3.家乡变迁作文 篇三
我的家乡在乡下农村。山路崎岖,交通不便。小时候的我,因为路不好晕车的缘故并不太愿意回家乡。家乡的路是那种泥泞的泥巴路,晴天回家变成灰姑娘,雨天回家溅得一身泥。而现在,平坦的水泥路取代了泥巴路,回家也容易多了。我还记得家乡以前做饭需要烧柴火。现在,烧火的厨房已经不存在了,家家户户用起了电磁炉、煤气灶。全村人都接通了自来水。
小时候回家一到晚上便不再乐意出门,天黑了,又没有路灯,伸手不见五指,恐惧感瞬间袭来,再加上哥哥老是吓唬我说有鬼,便老老实实窝在家里。现在,村子里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晚上也亮堂堂的。还在广场上搭建起了舞台。逢年过节时都有节目看,节目的表演者也都是村里的人。
这几年村子里的楼房就像雨后的春笋般不断从各个角落冒出来。两层的,三层的,四层的都有,有的外表装修得很漂亮,室内的装修就更不必说了,照得出人影的地砖啦,华丽的墙纸啦比我们在城里的房子大多了,我真希望能在这里长住。
从前在家乡要买东西还要等到街天(赶集的日子)。现在,村子里通了马路,家家户户都有摩托车,有小轿车,来去自如。甚至村子里就开得有超市,买东西越来越方便了。
互联网的福音也传来了农村,以前回到家乡,手机信号极其弱,打电话发短信都成问题,更别提上网了。而现在,村子里通了4G网了,而且信号很强,还可以用手机视频聊天。
4.家乡的变迁作文 篇四
果园里,各种果树刚刚结出碧绿的果实,这些果实要等到秋天才能成熟呢。秋天是绿色的升华,家乡更是一派繁荣景象。田野里高粱的脸红红的,饱满的玉米笑的露出了洁白的牙齿,沉甸甸的谷穗谦虚的弯下了腰……果园里,苹果露出了红彤彤的脸蛋儿,葡萄架下,葡萄像一串串珍珠玛瑙挂在半空,黄灿灿的鸭梨沉甸甸的把树枝都压弯了……冬天是绿色的希望。
下雪后,家乡到处都是白雪皑皑,仿佛给大地盖上了一层棉被。如果把雪扒开,你就会看见麦苗正在“雪被”里睡觉呢,它们在期待着春天的到来……但好景不长,自从家乡引进了有色金属拆旧这一行业以后,人们将大量铜线、铝线和其它废旧电线堆放在田野里进行燃烧,电线燃烧后排放的有毒气体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严重污染了家乡的环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对人体的危害很大,一氧化碳通过呼吸道及肺进入血液,使心脏失去输氧能力。其它有毒气体产生的氮氧化物侵入肺脏深处的毛细血管,会引起肺水肿等一系列疾病。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超过100毫克/升时,人吸入后会在30分钟左右死亡。二氧化碳还会对环境有危害性,会对水体、大气和土壤造成污染。正因为如此,家乡的空气、土壤、水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
空气整天都是污浊的,渐渐的树木、草、花大多枯死了。子牙河也断流了,有的地方即使有水,也都被污染了。有的人不得不逃离家乡,我爸爸和妈妈带着我也搬到了静海县城,有的人没有条件离开,就只能继续留在家乡,忍受着环境污染的折磨。许多人因为大量吸收了有毒气体而死去。严酷的现实教育了家乡人民,人们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决心用实际行动改变家乡环境面貌。首先植树造林,大搞环境建设。
5.家乡的变迁作文 篇五
如今,它全身上下黑不溜秋,像用墨汁染上去的一样,小溪里还有许多垃圾袋,白色的,绿色的,和蓝色的塑料袋,有的堆在河里,有的在水面起伏飘荡。再加上工业污水和民用污水直接排到石洋溪里,导致溪里的鱼虾被毒死,不时,一阵阵臭气扑鼻而来,熏得我们把早饭都快吐出来了。
提起以前的石洋溪,爸爸常常赞不绝口:“以前的石洋溪可是三门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呢!那时的溪水波光粼粼,清澈见底,成群结队的鱼儿,昂着头,挺着胸,在水里欢快地游来游去。
我们常常在溪边垂钓,有时会钓到一条条很大的鱼,妇女们常常在溪边洗衣服,洗菜......岸边还有一排排高大的梧桐树,它们好像是一位位忠实的卫兵,守护着那美丽的石洋溪!我们还常常在那高大的梧桐树下嬉戏,捉迷藏,唱歌,写字,画画......可如今,唉......”爸爸沉默不语。
这条又臭又脏的石洋溪,受到三门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石洋溪治污工程正在展开,排污水管基本完成,工人们正在对河道进行清理。我想:不出一年,这条石洋溪将会恢复干净纯洁的外貌,让鱼儿.小虾又有一个温馨美好的家园。
6.形势与政策---家乡变迁 篇六
策
摘要:周边地区在中国外交的总体布局中处于“首要”地位,中国的周边包括六大“板块”,分别是中亚、南亚、东南亚、东北亚,以及西亚与南太平洋的部分地区.。当前中国周边地区的多个国家政局动荡不定,陆地环境明显趋于和缓,而海洋环境则趋于紧张和严峻。进入21世纪后,我国周边政治格局依然呈现出“陆缓海紧”的态势。在这样的环境下,只有处理好周边关系才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周边地区;发展形势;外交政策
一.引言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其周边国家大部分属于发展中国家,少数属于发达国家。如今,我国正处于近两百年来最好的发展时期,能否抓住这个机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周边的国际形势。只有维护中国的利益,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消除危及国家的安全隐患,加强对战略安全的研究,才能为中国和平崛起创造条件。本文就对我国如何构建一个稳定的周边政治格局以及应该采取怎样的外交政策进行简要分析。
二.周边的国际形势
(一)周边国家政局动荡
在我国的周边国家中,按其政治体制、所处社会发展阶段与“稳定程度”,可大致分为“成熟民主国家”、“转型国家”与“问题国家”三大类,周边国家政局动荡也可依此分为三种情形。第一类是所谓“成熟民主国家”的政局演变。如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等,主要是属于“政党政治”与“选举政治”的范畴,即政党就选举和执政权所展开的权利斗争。其政局波动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华政策与双边关系的调整变化。
第二类是从所谓“威权体制”转向“民主体制”的“转型国家”的“转型阵痛”。中国周边国家政局动荡多数属于此类,其政局动荡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是双边关系变化与地缘政治经济利益易受冲击。此类国家大多处于新旧体制转轨期,由于民主体制不健全、旧体制“惯性”强大,导致政府腐败严重、当局缺乏权威性与政局动荡。例如,中亚的哈萨、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乌兹别克五个“斯坦”国家均系从“前苏联”解体而来,体制上不同程度带有“前苏联”的痕迹,哈、塔、乌三国政权“新老代际问题”突出,土国新总统尚在摸索之中。
三是“三股势力”(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离主义)与部族民族矛盾作祟。以“基地”组织为首的国际恐怖主义继续活跃于西亚、南亚,东南亚与中亚,伊拉克、阿富汗与巴基斯坦成为全球恐怖活动的“重灾区”。印度反恐频繁拉响“警报”,印度尼西亚破获多起恐怖阴谋;印度东北部与缅甸等存在严重的民族分离主义,民族分离主义武装组织不时制造暴力事件,阿富汗、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部族与民族矛盾突出。
(二)大国争夺
在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中,美国是最具影响力的大国因素,也是对我国构成最大威胁的国家。美国作为全球惟一的超级大国,对我国周边格局的影响力进一步上升,已成为最主要的外部因素。当然,目前美国对我国周边安全的威胁大都是间接和潜在的,而且其对华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在遏制我国的同时,也同我国进行“接触”与合作。
其他大国也在中国周边加紧角逐。俄罗斯外交进一步“向东看”,通过“欧亚经济共同体”与“集体安全条约组织”重拾对中亚的传统影响,力争加入“东亚首脑会议”。日本民主党政权更加强调亚洲.极力争夺东亚区域合作“主导权”,在对外政策上加快谋求政治大国或“正常国家”的步伐。中日关系虽然显现出改善和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并且目前正处于转型过程,其走向将直接牵涉到我国的东部安全。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错误态度也引起众多亚洲国家的不满,钓鱼岛问题也激化了中日两国在东海问题上的矛盾。虽然我国政府从大局出发,采取了理性和负责任的态度,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日关系重新定位的过程中,矛盾和摩擦不可避免。印度崛起势头强劲,全方位拓展地缘利益,力图首先“坐大”南亚次大陆与印度洋。
(三)周边资源与能源争夺
目前,周边资源与能源争夺已呈现出加剧的态势。美国在优先掌控伊拉克能源的同时.加大力度攫取阿富汗的矿产资源,同时觊觎南海油气资源。俄、美、日、印度加紧角逐中亚、东南亚油气资源,各方围绕陆地能源输送管道建设与海上战略通道安全展开复杂博弈。
(四)周边“海权”争夺 周边“海权”角逐升温,海洋形势日趋复杂。同时,中国“海洋崛起”导致了区域海洋格局重新“洗牌”,美国、日本等老牌海洋强国心有不甘.美国更是极力维护自己的“海洋霸权”。特别是在近几年,中国周边地区多个海域军事演习“扎堆”,周边海军竞赛浮出水面。从西太平洋到印度洋的“黄金海道”,国家间权力角逐与海盗等非国家行为体“活跃”并存交织,海洋安全前景堪忧。
黄海因韩国“天安号”事件与美韩军演而骤然“紧绷”:东海因中曰专属经济区划分分歧与争端而形势复杂.日本极力强化对中国“钓鱼岛”的“事实占领”,并对中国海军穿越琉球群岛公海海域的正常之举一再反应“过敏”,不时大肆炒作中国军舰“突破西太平洋第一岛链”,不断炮制“中国海军威胁论”。
在南海问题上,中国与东南亚某些国家的双边岛礁争议日趋复杂化,越南与菲律宾等国企图借助美国等域外大国对华施压,并力图将中越、中菲之间的双边争议“变质”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多边争议”,而美国则想方设法“插手”南海问题,企图以此增加对华制衡“筹码”。在印度洋,索马里海盗“作战半径”不断扩大,不时劫掠各国商船,致使远洋运输面临越来越大的安全压力。
(五)自然灾害
中国周边地区重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危害周边各国。包括大地震(印度尼西亚、中国青海玉树等)、大早灾(中国西南五省及中南半岛),夏季的大洪水、台风、海啸,以及极端恶劣天气、重大疫情等,致使周边安全环境更趋严峻,周边乱局雪上加霜。
(六)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
近年来,我国周边地区的恐怖主义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构建稳定的周边政治格局的严重威胁。阿富汗和中亚地区是国际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的重要基地和活动场所,中亚地区出现的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和国际恐怖主义三股势力的影响不断扩大,已经给中国的西北边疆带来了巨大压力。在东南亚,当地的伊斯兰激进势力与“基地”组织相勾结,制造了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已成为东南亚地区安全的现实威胁。坚决打击恐怖主义,是我国维护周边政治格局的重要手段。
三.外交政策 一是大力强化“周边是首要”与“维稳”、“维权”并举的意识,集中精力加大投入、专注周边。要树立“和平发展、重在周边”与“和谐世界、始自周边”的战略意识。
二是适时制定“大周边战略”,拓展中国周边的内涵与外延,“做深、做实”周边工作。打破不同区块之间的分割.形成联动机制。稳步推进区域经济与安全合作,整合与创新周边地区多边合作机制,建构和谐、有序、安全、繁荣的周边新秩序。
三是周边地缘战略坚持“东西兼顾”、“陆海并举”和“传统与非传统安全统筹”方针。
四是针对周边国家政局动荡的“三种情形”,对症下药,强化危机管理,维护正当权益。针对所谓“问题国家”的政局“混沌”,妥善维护中国的地缘战略利益,有效防范海外利益重大风险。
五是有效应对大国地缘角逐,夯实地缘战略依托。与主要大国增加沟通、协调与战略互信,积极应对其对华渗透、挤压与围堵,致力于共同促进有关国家与周边稳定。
参考文献:
[1]2013形势与政策论文
7.形势与政策论文—我国周边形势 篇七
进入21世纪,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存在与发展使周边地区形势呈现出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并存的局面。与此同时,周边安全环境在地缘方向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表现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和“北稳、南和、东紧、西动”的不同态势。在外部因素中,台海问题,南海争端,中印边界争端,朝鲜半岛问题等,一直都是威胁着我国的安全,其中,美国是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最主要因素。今天的中国,正处于近两百年来最好的发展时期,能否抓住这个机会,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周边的国际形势。本次论文我就对中国的周边地区形势进行简要分析。
中国周边地区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文化类型多元化存在,民族宗教问题异常突出,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的地区。在我国周边地区,世界上人口过亿的10个国家有7个是在这个地区。既有经济发达程度较高的日本和韩国、新加坡等新兴工业化国家,也有贫穷落后的老挝、蒙古、孟加拉国、阿富汗等,经济发展差距很大。民族和宗教问题上的冲突激烈,因民族和宗教问题引发的地区性恐怖事件时有发生。此外,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上,既有社会主义国家,也有民主共和制国家和君主立宪制国家,还有宗教神权国家,佛教文明、儒家文明、伊斯兰文明和基督教文明等世界上几大文明体系都能在这个‘地区找到很多的支持者和信奉人群。
(一)中亚五国与中国安全
中亚五国独立后,由于中亚显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世界各国势力在中亚的角逐使中亚的政治局势更加不稳,另一方面也使中国西北边疆的安全环境复杂化。战后,推行霸权政策的美国在阿富汗建立亲美政权,以及在中亚个别国家建立军事基地,抑制俄罗斯的复兴,阻止伊斯兰原教有旨主义的扩展,遏制中国的崛起。
(二)俄罗斯与中国的安全
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从沙俄时期到至今,一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和影响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地缘政治上,中俄之间有漫长的边疆线,从综合国力上看,俄罗斯仍是世界性大国,并有可能再度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俄罗斯拥有雄厚的军事技术实力的丰富的石油气资源,是中国实现国防现代化可以借助的力量,尽管俄罗斯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但对华能源战略已透露出俄罗斯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
(三)朝鲜半岛与中国安全
朝鲜半岛问题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冷战遗产,进入21世纪后,美国政府对朝鲜采取强硬姿态,最终导致朝美第二次核危机的爆发,半岛局势再度趋紧,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不排除出现武力对抗和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没有半岛的安全,就无中国“和平崛起”的最终实现。
(四)美日军事同盟和日本对外军事扩张 日本是中国的海上强邻,是当今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又是一个曾经对中国进行侵略并且其统治者至今对此没有清醒反省的国家,还是一个拥有巨大潜力掌握核武器的国家,二战后,美国和日本结成军事同盟,主要针对对象由苏联转变为朝鲜和中国。日美安全,同盟的重新定位将导致亚太尤其是东北亚地区战略力量的严重失衡,成为影响未来地区安全的重要不稳定因素。
(五)南亚半岛和中国安全
印度大力发展本国经济和军事力量,以此威慑巴基斯坦,制弱小邻国,遏制中国,拦阻地区外大国向南亚渗透,实现控制印度洋,跻身世界一流大国行列的目标。印度洋是中国与中东、波斯湾、地中海、东非等地联系的海上必经之路,印度控制了印度洋,就等于控制了中国的通往这些地区的海上通道威胁中国的石油安全。而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冲突直接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重要隐患。印巴冲突是包括领土、民族、宗教和军奋之争的综合性、长期性矛盾与争端。近年来,两国在核军备和常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在克什米尔冲突时紧时缓,印巴冲突对南亚安全局势,和我国西部边境的安全有重大关系。
(六)中国南海海洋权益之争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必然向海洋型经济方向发展,中国的海洋权益日益重要,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的冲突争议日益增多。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非法占领我南中国海的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中国和日本除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中国和朝韩在东海域划界问题上也有分歧,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七)影响中国安全环境最重要外部因素------美国
美国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是最有实力对中国安全构成威胁的国家。在欧亚大陆地缘战略又与中国的安全利益存在重大冲突,美国将中国视为有能力挑战其全球利益的地区性大国和潜在对手。在亚洲东面,美国依靠美日军事同盟联手遏制中国,在西亚,美国借反恐名义向西亚地区渗透,在东南亚地区,与东南亚地区国家加强军事合作,美国还靠多年与台湾形成默契,打“台湾牌”制约中国的崛起;在北亚、美国加强与蒙古的全面关系。
加强中国安全的国际举措
1、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开展睦邻外交
2、积极开展首脑外交
3、积极开展经济合作和经济援助
4、开展国际军事交往,增强军队维护国家安全能力
5、积极利用区域性国际组织建立经济一体化和多边安全协商机制。
从以上对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的周边政治格局总体态势良好,局部地区比较动荡。我们只有与周边和睦相处,才能共同繁荣发展,只有贯彻“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才能有长期稳定与和平。但我们还应注意到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和矛盾所激化的隐患,扫除和平发展的一切障碍,积极参与亚洲多边及双边机制适用本国强大的综合国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发挥地区大国的作用,尽而实现中国的崛起。
中国最能发挥影响力的地区。运筹和团结周边国家要有新思路、新举措、新方式。
(一)坚定不移专注自身发展。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阶段性负面变化有其必然性,这是每个崛起大国在与周边国家关系互动过程中都会经历的阶段。这种阶段性负面变化因崛起大国的实力上升至特定阶段而出现,也必然会因为崛起大国实力上升超过一定阶段而化解。中国与周边国家实力对比就是这个阶段的重要标志。未来中国和平发展的机遇期将更多依靠中国自身实力去争取和维护。因此,处理周边国际事务的首要源头来自于中国自身而非运筹国际力量。中国应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指引下,贯彻落实好十八大精神,推动实现好“十二五”规划,不断提升中国自身实力和国际地位。
(二)加强中国与周边的经济合作。
地缘经济影响力是中国外交在周边最为突出的实力,要从发挥整个地区经济潜力,促进亚洲共同发展的角度,而不仅仅是从简单实现中国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设计好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进程,切实增强中国影响力。要做一篇“大文章”,在实现亚洲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中国的国家利益,构建以中国为核心的地区大发展架构,扩大中国对周边发展的掌控力和影响力。
首先要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这是实现亚洲地区大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中国便于输出的优势产业,其连带经济、政治乃至战略效益要远远大于承建互联互通项目本身的效益。因此,要放眼长远,以政府援助、优惠贷款、民间融资、资源抵押等各种方式大力推进互联互通建设,推动相关国家采用符合中方要求的标准规则,为便利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要精心设计大项目,打造龙头产业、核心企业。中国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必须发挥整体潜力,形成国际竞争力,实现整体效益,而不能简单地叠加。因此,要加大科技含量,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发挥各国比较优势,聚拢亚洲地区能源、资源、资金、人才等要素,打造能够体现亚洲优势和竞争力的、以核心企业带动的龙头产业,实现亚洲各国的共同发展。
第三,要加大对周边的援助力度。对周边中小国家,要从战略高度进行扶持,尤其是要授人以渔,把经济援助与对象国的发展意愿和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以有限的经济援助调动对象国发展积极性,撬动周边共同发展。
(三)处理好中国与大国在周边的互动,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美国、欧洲等所谓的域外大国实际上也深度参与中国周边事务,与俄罗斯、日本、印度等国一样是中国周边关系中的重要大国。处理好与大国在中国周边的关系,是运筹周边国家关系中的重要一环。要依托中俄全面
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推动各大国在周边与中国形成良性互动,尤其是推动中美在亚太形成良性互动,推动与各大国构建以尊重为前提,以合作为途径,以共赢为目标的新型大国关系。
(四)构建周边立体式外交格局。
各国内政外交界限模糊化使得传统政府外交已经不足以实现日益复杂多样的外交目标。深化国家、政党、社会、文化交流,已经成为加深各国人民相互理解,拉紧彼此心理距离,化解相互误解疑虑,营造友好合作气氛的重要环节。因此中国外交不但需要政府外交的引领,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构建政府外交、政党外交、公共外交、民间外交等优势互补、有效配合的多层次对外工作格局。尤其是要发挥政党外交面向周边各国政党及其党员,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交往的特点,密切中国共产党与周边国家政党在战略政策制定、政党优势发挥、进行党的建设、加强社会管理等治国理政经验方面的交流互鉴,服务于国家政策战略制定和国家总体外交。
(五)推进周边机制建设。
8.形势与政策论文—钓鱼岛形势 篇八
国内钓鱼岛形势
一、目前钓鱼岛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右翼团体多次登上钓鱼岛,在上面设置灯塔、神社等设施,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为了对非法占据的钓鱼岛实行“有效管理”,日本政府于2002年起与栗原家族签订租约,以每年2256万日元的价格租下了钓鱼岛及附近的南小岛、北小岛3个岛屿。但日方的挑衅行为并没有因此而中止,一些日本政客出于各方面的考虑也一再在钓鱼岛问题上刺激中国人的民族感情。今年我国与日本有关钓鱼岛的问题愈演愈烈,日本政府9月11日在内阁会议上决定从2012财年预备金拨出20.5亿日元“购买钓鱼岛”,并与所谓“土地所有者”签订“购岛”合同。至此,两国之间的问题与矛盾日益突出。
至购岛言论提出后,我国人民大量举行反日游行,仅仅一周里,反日游行就遍布全国。然而,闹得沸沸扬扬的各地反日抗议游行活动,在彰显了国人强烈的爱国情之外,也出现了众多不和谐之声。据报道,一名在西安反日游行中驾驶日系轿车而被暴打的司机,伤势十分严重,颅骨遭人用钢锁砸穿,目前伤势已经好转。在游行中,部分人借口爱国,而出现一些对国人造成伤害的行为,令人发指。
二、有关钓鱼岛问题的看法
最终取得胜利,战争对于中国经济实力的打击和对战争地区钓鱼岛的战略价值是重大的,这不仅在于岛屿本身7平方公里的主权标志,而且在于其潜在的军事价值,除此之外,钓鱼岛海底还蕴藏了大量的石油,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因此,无论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国防安全的角度,我们都必须保卫钓鱼岛的主权所有,绝不能容许日本的染指和霸占合法化,这乃是国家利益的要求。
近年来钓鱼岛问题不断地成为中日关系中的一个不可回避的争执点,两国政府都在主权问题上采取了强硬立场,宣称对钓鱼岛的主权是不可质疑的,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掀起的一波波的“保钓”运动又使得两国的矛盾愈加严重。再加上美国在中日关系上的搅局。中日之间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争议,美国是不可摆脱的一方因素,日本安保同盟之初,日本多次要求美国确认日美同盟包括西南诸岛,开始美国没有同意,后来日本不停追问,美国人放出一句话“当然包括所有的岛屿”。而且,在今年钓鱼岛矛盾升级以后,美国还放话,说钓鱼岛问题适用于日美安保条约,由此可看出美国的居心叵测。所以,想要解决钓鱼岛争端是一个棘
形势与政策论文
手并且需要谨慎对待的问题。
在网上不停出现一些言论,认为依靠武力解决钓鱼岛争端是个速度并且有效的办法。虽然,从目前的态势来看,要想使两国钓鱼岛主权问题上作出退让与妥协是几乎不可能的。但是,如果因为钓鱼岛问题闹翻,而引发战争对双方都是有害的。其中对于中国来说,许多学者指出,现在日本的军费开支为世界 形势与政策论文
教育的深刻,我们始终铭记着“恨”,恨那段历史,恨那些曾经侵占我们的人。却很少却很少会想到去恨自己的弱小。
但西安,青岛等地的那些事的发生却让国人感到悲愤,让国人、外国媒体看到了一群愤怒的中国人,一群沉不住气的中国人。对日方的做法,我们表示气愤,从而发动了游行。但是不知是谁打出了抵制日货的口号,又不知是谁借着这个口号去实施犯罪。仅仅是因为日方的一点小动作就沉不住气了吗?仅仅是因为一个购岛的把戏,就要大打出手吗?暴徒们将愤怒施加于国人身上。这就是所谓的“爱国”?这是不理智和不成熟的表现。我们不要打着爱国的旗帜去犯罪,这是一种对爱国主义的亵渎。
对于当前中国来说,最强的力量是团结一致;最有力的表达是理性有序;最该做的是做好自己的工作,让“中国制造”更强大;最不应该的行为是以抗议为名,行趁火打劫违法犯罪之事。如果伤害的是自己的同胞,损毁的是他人的财物,这样的行为绝不是爱国,只能让亲者痛仇者快,也将受到警方的依法处理。
9.《形势与政策》课 篇九
教学内容:见网上教学大纲
教学课时:每学期16学时,网络教学8学时,专题讨论8学时
各专业1-8学期进行,2学分
教学平台:安徽大学教务处首页:http://jwc.ahu.edu.cn/main/index.asp
右下角《形势与政策课程》,点击进入后,左上角有用户名与密码,用户名和密码为:选课的用户名和密码
或,计算机课的用户名和密码
二、课程考核方法
课程成绩为各学期考核的平均成绩,在四年级下学期末一次性计入学生成绩册。成绩评定:网络学习成绩*50%+专题讨论情况*20%+网上作业完成情况*30%
网络学习成绩(总分50分):网上学习时间》=320分钟,网上学习成绩为满分50分160《=网上学习时间《320分钟,网上学习成绩为25分网上学习成绩《160分钟,网上学习成绩为0分 专题讨论情况(总分20分):每学期有效发帖或跟帖》=4次
完成网上作业情况(总分30分):每学期完成作业2题(任选2题,每题15分)
三、学习安排
1、第5-10周:网上课程学习
2、第11-14周:专题讨论,完成》=4次发帖或跟帖;完成2题作业
10.形势与政策 篇十
论文题目:大学生应该如何看待我国的反腐形势
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 授课教师: 院 系: 年 级: 姓 名: 学 号:
大学生应该如何看待我国的反腐形势
腐败是人类社会的毒瘤。它损害民主和法治的根基,扭曲和破坏市场竞争秩序,侵害公民合法权益,降低公民生活质量,甚至为有组织犯罪和恐怖主义提供温床,威胁社会安全。历史上,因腐败而亡国灭族的悲剧一再上演,令人触目惊心;当今,因腐败而导致政权更替,引发社会动荡的事件频频发生,值得深思警惕。当前,中国反腐败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央反腐意志坚决,力度空前,成效显著,但面临的困难仍然较多。从历史和发展的视角,以全球比较的视野冷静分析当前形势,认清我国反腐败的成效、挑战和困难,会让我们更加理性和沉着地应对腐败。
信心比黄金还重要,这句话不仅适用于经济低迷时期,也适用于腐败易’发多发阶段,有助于振奋人心和坚定决心。反腐败信心的建立来源于对腐败成因、特点、趋势等方面信息的全面了解。当前中国的腐败问题比较严重,但放在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中比较,中国在“危”中却能见到“机”。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反腐败列入决策重点,从战略上予以高度关注,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上打出“组合拳”,注重顶层整体设计和系统规划反腐败,扎实推进反腐败行动。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中央领导集体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端正党风政风。一年多来,中央政治局用行动践行“减少陪同”,“简化接待”,“不安排宴请”,“不封路、不清场闭馆”,“不题词题字”等庄严承诺,用果敢行动开启了反腐败的新征程。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定调未来五年反腐,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必须全党动手”,“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等重要论述。反腐成为2013年“两会”的热点,国务院向社会承诺“约法三章”。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将反腐败的战鼓敲得更急,李克强总理从简政放权等六个方面提出了要求,做出推进职能转变、县级以上政府公务接待经费公开等部署。反腐“大合唱”整齐和谐、铿锵有力,党中央主动落实主体责任,传递的信号十分鲜明,让腐败分子胆战心惊。
刹歪风是2013年反腐倡廉建设的一大亮色。总书记多次做出批示,坚决杜绝公款浪费。春节和“两会”期间,高档饭店遭遇“倒春寒”,大量团拜会、宴请取消。媒体曝光、纪委暗访、群众举报等方式让所有公职人员绷紧神经、谨行慎为。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元旦、春节等节点一刻也没放松,从吃喝、公车、会议到贺年卡、粽子、烟花爆竹等年货节礼,再到整治“会所中的歪风”等,问题点得准而实。中央纪委监察部领导班子成员就落实八项规定约谈派驻机构负责人,2013年4月22日军26日5N时间分别约谈了53位派驻到中央和国家机关的纪检组组长、纪委书记。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专门开设“曝光台”,截至2013年12月31日,中央纪委发布信息86次,通报曝光517件典型问题和案例。中央纪委建立月报制度,及时掌握各地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在网络上晒出各省区市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汇总表。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
风列为“靶心”,动员全党对作风上的弊垢大扫除。一年多来,一些长期存在的顽疾得到了解决,廉洁正气得到发扬。
社会保持持续长久的廉洁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防治腐败,最为根本的方法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尽快解决经济发展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 要之间的矛盾。防治腐败,除了惩治,还应强调预防,着力减少腐败动机和机会,提高腐败的成本,从多方面构建防腐网络,使人不愿、不能、不用和不敢腐败。第一,严格管理的同时,适当提高公职人员收人。把提供更为优质的公共服务作为提高待遇的前提,严抓公务员队伍管理。抓紧制订公务员防止利益冲突法,构建严格的防止利益冲突制度体系。公务员实行聘任制管理,实行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加大对公务员投诉的处理,严肃处理违纪公务员。将公务员的社会保障与企业人员社会保障并轨,为公务员制度改革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工资收入调查,提高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实行工资与物价上下浮动。
11.形势与政策论文-反恐形势 篇十一
1、首部国家安全蓝皮书出炉。
2、中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现状。
3、目前我国的反恐形势。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反恐形势越来越严峻。
摘要:针对目前暴力恐怖事件频发,我国出台了首部《国家安全蓝皮书》,以加大专业反恐力度,采取铁腕手段打击极少数极端势力来面对严峻的反恐形势和日趋多元化的暴恐活动手法。
1、首部国家安全蓝皮书出炉
14年5月6日我国公布的首部《国家安全蓝皮书》引起舆论高度关注。分析指出,严峻的反恐形势和日趋多元化的暴恐活动手法,都要求中国必须进一步加大专业反恐力度,采取铁腕手段打击极少数极端势力,切实保障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同时也有外媒分析说,恐怖威胁正在发生变化而且蔓延全球。新的趋势对各国的反恐行动带来严峻挑战,必须先发制人。
上述蓝皮书指出,原来在新疆实施恐怖袭击的“东突”恐怖组织正将攻击目标向疆外扩展。从恐怖分子的意图分析,他们是一直都希望通过攻击政治色彩浓厚的地区与地域来扩大其影响、宣传其主张。
对此,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情报学系教研室主任吴绍忠指出,恐怖分子向疆外实施恐怖袭击主要处于两点考虑,一是新疆以外的地区,防范、打击恐怖主义的经验和能力与新疆相比非常欠缺。对于恐怖分子而言,他们实施恐怖攻击获得成功的可能性会更大。二是内地部分核心城市,人口集中、媒体发达,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一旦遭受恐怖攻击,其危害会更广、影响会更大。【1】
2、中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现状
正如原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毅所指出的,中国是恐怖主义的受害者。【2】中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主要包括:
(1)、“东突”和“藏独”分子的恐怖暴力活动直接影响中国西北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安全;
(2)、本国的海外利益不断受到恐怖袭击,海外的公民和国家财产遭受恐怖袭击,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对中国的能源运输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3)、恐怖主义在中亚、南亚和东南亚等地区的活动频繁,出现向中国境内渗透的趋势。
具有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特征的“东突”势力是中国当前面临的来自恐怖主义的最大威胁。“东突”分子以实现建立所谓“东突厥斯坦国”为目的,试图将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长期在中国境内、主要是新疆地区从事爆炸、暗杀、纵火、投毒、袭击等恐怖暴力活动。调查表明,作为国际恐怖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东突”与“基地”组织在武器、物资、培训等方面关系密切。“东突”分子在“基地”组织受训后,除针对中国进行恐怖暴力活动外,或是加入阿富汗塔利班武装,或是参与俄罗斯车臣恐怖势力的活动,或是参加在中亚的恐怖活动,这些都直接影响了相关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危害到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3】此外,近年来“藏独”分子的分裂活动也呈现出恐怖暴力倾向,**集团中的激进组织,如“藏青会”和“藏妇会”等极力主张开展暴力恐怖活动。可以说,恐怖主义活动已经成为影响中国边疆民族地区稳定与发展的一个重要不稳定因素。
从外部环境来看,中亚、南亚和东南亚都是恐怖事件频发的地区,而且这些地区的一些组织已经逐步进入中国境内,如宗教极端组织“伊扎布特”从90年代末开始向中国新疆地区渗透,这些对中国的安全构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4】
3、目前我国所面临的反恐形势
中国现在面临的恐怖袭击处于高发期,反恐形势会日趋严峻。从恐怖袭击次数上判断,以前沿海发达地区很少发生恐怖袭击,此前也曾有一些“东突”恐怖组织宣布在上海或者福建一些大城市制造了一些事件,但是这些事件都是子虚乌有的,是他们自己宣传的,目的可能是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据不完全统计,1990年至2001年,他们制造了至少200余起恐怖暴力事件,造成162人丧生,440多人受伤。【5】同时,他们还在国外制造了一系列针对中国的恐怖暴力事件。据新疆自治区公安厅统计,2012年新疆暴恐案件有190余起,从数字上看,恐怖袭击事件的数量增加的幅度很大。
我国未来反恐形势,暴恐活动高发的势头还会延续一段时间。在我国调整一些反恐策略、手段之后,才会把这个势头给打下去,所以从目前来看,总体反恐形势越来越严峻。【6】
注释:
【1】 中国国家安全蓝皮书引关注 全球面临反恐新形势,中国新闻网,5月7日电。
【2】 王毅:“新挑战、新观念——国际反恐斗争和中国的政策”,2002年2月2日在慕尼黑国际安全政策会议上的讲话,见中国外交部网站。
【3】 王毅:“新挑战、新观念——国际反恐斗争和中国的政策”。【4】 “伊扎布特”是极端伊斯兰教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境内的主要传播者之一。该组织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哈里发国家——以伊斯兰教法典和圣战思想为基础的、好战的伊斯兰教专制政权。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东突”恐怖势力难脱罪责》,2002年1月21日,见新华网。
【形势与政策---家乡变迁】推荐阅读:
形势与政策 反恐形势研究08-04
形势与政策:关于我国周边形势06-30
形势与政策作文08-10
国家形势与政策08-14
形势与政策超星答案06-14
我国周边形势与政策07-05
形势与政策课意义07-28
形势与政策作业2209-10
形势与政策小论文09-11
形势与政策论文创新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