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品教学计划(精选12篇)
1.小学思品教学计划 篇一
摘要:联系孩子身边的生活景物,再现日常的生活经历,利用搜集的图片文字,开展真实的游戏活动,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在体验、实践中,孩子的心灵受到震撼,意志得到锻炼,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得到陶冶。在教师的启迪、影响下,学生进行着道德的自我教育。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发展的综合课程。课程强调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强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参与中成长,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获取对世界的真实感受,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的品德培养回归学生生活,回归真实世界。
一、变“虚”为“实”,活用教材,贴近儿童
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课程内容必须以学生生活为基础,让学生在最熟悉、最普通的生活情境中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仅靠教材是很难实现的。虽然我们的教材在编写时,已经注意在内容上贴近学生生活,但毕竟还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因此我在教学中敢于跳出课本,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创造性地活用教材。
山东人民版三年级下册《家乡的故事》一课的“家乡山水美如画”小节中,教材提供的是济南、沂蒙山等地的图片和故事,离我们威海学生的距离比较远,学生不熟悉,就很难有深刻的爱家乡的感受。如何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觉到家乡的美丽可爱,从而生出一种由衷的热爱家乡的感情呢?我决定用我们的家乡――威海的一些真实资料打动学生的心。于是,课前,我精心挑选了一些威海山水的图片、录象,比如仙姑顶、海水浴场、正棋山等;汇总了威海获得的种种美誉――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最早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等等。
上课时,我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山水,因为年龄的局限,学生的交流终究不够全面,我神秘地告诉学生:“老师也搜集到了自己家乡的一些资料,想看吗?”学生兴奋地大喊“想”,当他们在课堂上亲眼看到自己熟悉的威海的山水图片和录象时,开心地喊着“海水浴场”“古陌岭”时,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已经溢于言表。此时,我引导学生:“正是因为咱们威海山美水美人更美,所以先后获得多项美誉,让我们一起看着屏幕喊出来!”学生的放声齐呼中洋溢着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此时,我问学生:“生活在威海,你有什么感觉?”“幸福!”学生脱口而出的话里饱含真情实感。
熟悉的景物,恰当地出示,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将看起来“虚”的品德教育落在了“实”处。活用教材,用活的教材,建立起了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通道。
二、变“静”为“动”,创设活动,注重体验
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交流与撞击中实现的,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多给学生提供碰撞的机会,让学生到活动中去体验、实践,获得真切感受,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人生态度。
1、快乐游戏。
喜欢游戏是孩子们的共性,因此我们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将枯燥的说服教育转化为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在游戏中体验感悟,促使他们的道德认识不断到位、升华。
例如,教学山东人民版四年级上册《做守规则的小学生》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验到规则的重要性与合理性,我故意创设了一个真实的游戏的情境:一上课,我就宣布做个游戏。尽管不明白我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学生还是欢呼起来。于是我边拿出两个大小不一的玩具,边宣布游戏规则:“北边一排(共14人)为1组,传这个大熊;南边2排(共28人)为2组,传这个小狗。看谁先传完。”我故意先把小狗给了2组,等2组传了一会,才把大熊给了1组。结果,还是1组先传完,于是我就宣布:“获胜组是1组!”1组的学生兴奋地欢呼起来,可是2组的学生群情激奋,大喊:“不公平!”我没有批评压抑他们,顺势利导,“怎么不公平?说出理由来!”“我们这组人数多!”“那你们还先开始传的呢!”两组争论起来。
待他们充分发表意见之后,我摆出一幅和事佬的姿态:“好了,看来是老师的错,老师刚才制定规则的时候考虑得不够周全。那么大家能不能帮助老师把规则制定的周密一些呢?”因为有了刚才的游戏体验和争论,学生很容易总结出“同时开始,人数相等,不准站起来,传递的东西要一样”等细致的规则。
按照学生制定的规则,我们又一次进行了这个游戏,这次,输的小组也服气了。这时,我请学生根据刚才的游戏,谈谈对“规则”的认识,学生就深有感触地说出了“遵守规则很重要”“规则的制定要周密”等道理。自我教育起到了相当有效的成果。
在亲身参与游戏中,学生体验到了合理公正的规则的重要性;修订规则这一个活动,既为下面的活动――为自己的游戏制定规则做了铺垫,又让学生认识到制定规则要周密,细致。游戏,使品德教育在活动中进行,学生的认识更加到位,印象也更深刻。
2、合作探究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要注重认识社会的方法引导和技能的培养,追求学习方法的多样化。要尽可能的给学生留有更大的自由空间,以便让学生参与其中,每一个单元可以构成一个有人物、有场景、有事件的大情境。在山东人民版五年级上册《一山一水一圣人》单元中,我采取了单元授课的形式,引导学生在自主实践中了解祖国的壮丽河山,增强民族自豪感,更主要的是在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锻炼学生认识社会的方法和技能。
执教“泰山的自然景观”小节前,我进行了精心备课,搜集了大量资料,制作了一个集图片、音乐、录象、动画、配音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学生深深地陶醉在这壮美的景色之中。我因势利导:“同学们,泰山荣膺五岳之首,不仅是因为他壮美的自然景观,更因为他深厚的文化遗产。咱们五年级同学已经非常熟悉实践活动了,课后,就请大家自由结合小组,选择古建筑、石刻、帝王封禅、古文化遗址等任意一种泰山文化研究,广泛搜集,进行整理,准备汇报,下节课,我们看哪个小组的汇报最吸引我们。”学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尤其是几个信息技术“高手”,更是得意地东张西望,大有舍我其谁的架势。
第二节的展示交流课上,只有几个小组拿出了几张打印下来的枯燥的文字。面对这意料之中的结局,我没有过多地责备,而是和孩子们一起分析原因,总结出了“分工要细致,落实要到位,搜集的材料要整理分析,汇报形式要灵活有趣吸引人”等实践探索中的注意事项,孩子们若有所思,第二次探索活动开始了。
第二周的展示交流课上,那可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啊!有的小组编排了一个小品,用“导游”的嘴把自己搜集到的文化资料展现出来;有的小组自编自演双簧,一个同学在讲台上装模作样地介绍,另一个则在讲桌下面照整理好的稿子读;有的小组举行了图片展览,将家长协助打印出来的图片资料制作成一个大刊板,给大家介绍;最吸引人的是郝晨小组做的投影片,有配音有动画,形式新颖,内容还很丰富多彩,被大家一致评为一等奖。
活动后,我引导学生总结这次实践活动,学生七嘴八舌,谈自己小组活动中的教训和经验。“大家想不想继续进行这样的探索实践活动呢?”学生异口同声,“想!”“那么,本课余下的内容――我国其他名山,本单元的其他课文――《来到黄河岸边》和《寻迹孔子故里》,咱们仍然开展实践活动,各小组任意选择一个主题,自行探索交流展示。下次上课时,我当学生,你们是老师,看哪个小组老师的讲解更吸引人。”就在这种反复的亲身实践中,学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更主要的是,锻炼了实践探索合作竞争等诸方面的能力,树立了从社会生活中学习的概念。
3、情境渲染
教学山东人民版四年级下册《珍惜劳动果实》一课时,针对城市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不知节约的实际情况,我决定通过文字、图片、音乐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来震撼学生的心灵,达到影响、教育的目的。
在学生交流了自己调查的浪费现象之后,我说:“课前,老师也进行了调查,大家看。”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了自己搜集到的一些食堂、饭店里浪费粮食、剩菜剩饭等的照片,学生深受触动,默默无言。
接着我又出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并将数字变成红色放大,请学生重读这些红色的数字:“目前,世界上约有8.5亿人缺少粮食,占世界人口总数的七分之一!”学生读着,表情惊讶着,他们显然没有想到这个数字竟然这么庞大!
接下来,我逐张出示自己精心挑选的一组非洲儿童骨瘦如柴、濒临死亡、饿死人骨堆积的图片,伴随着低缓的音乐,语气沉重地介绍:“这是一个饿了多天的小朋友在珍惜地舔食着手上的最后一粒粮食。这是一个因为饥饿濒临死亡马上要落入鹰口的儿童。地上到处堆满了因饥饿而死的人的骨头!”教室里安静、沉重,学生惊讶、悲伤、自责。
几幅图片,几串数字,几句话语,几段音乐,渲染出的气氛和情境足以令学生终身难忘。节约,应该成为他们深深铭刻在内心深处的文字。
三、变“小”为“大”,走进社会,实践成长
学生对社会的认识,道德人格《在生活实践中放飞心灵》这一教学反思,来自!<
的形成是靠接触社会和人际交往来中实现的,因此,我非常注意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将小课堂引入大社会,给学生架起了一架梯子----让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习惯。
教学山东人民版四年级下册《参观食品加工厂》一课前,为了让学生对食品加工有初步了解,我带领学生到附近的月饼加工厂参观。学生看到了月饼制作的流程――称重、制馅、做面皮、包皮、成形、烘烤,感受到了工人师傅艰苦的劳动环境,领教了面点师傅纯熟的制作技巧和工艺,欣赏到了一个个刚出炉的精致可爱的月饼。
课堂上,我请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自己的参观收获。学生七嘴八舌,畅谈感受,有的谈面包的制作流程,有的谈对工人师傅的同情和理解,还有的对师傅们配合的默契非常佩服。一次参观,多重收获,社会实践,育人无痕。
教学山东人民版五年级上册《为了地球的明天》一课前,我设计了一张调查表,引导学生调查身边的环境问题后认真填写。
我身边的环境调查
调查人:
调查时间调查地点发现问题解决措施
通过本次调查,我想说:
课堂上,我请学生交流他们的调查结果,学生畅所欲言,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然后我又设计了体验活动――铲除小广告,利用课外活动,带领学生走进社区,走进大自然,清理白色垃圾,铲除小广告。不少学生在调查活动、社会实践的体验过程中发现,其实污染环境的罪魁祸首就是我们人类自己,因此,他们从内心深处发出呼吁――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生活实际,巧妙地设计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引导他们在合作探究、自主体验创造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我相信,孩子们在富有生活气息的品德与社会课堂中成长,不仅获得理智上的满足,更能让自己的情感得到充盈,羽翼更加丰满,心灵自由翱翔。
2.小学思品教学计划 篇二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生活
从参加工作以来, 我一直从事小学品德教学工作。在品德课堂上, 我经历了从刚开始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 到随着新课改的热潮, 教师的角色发生改变, 在课堂中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 成为课堂的“引导者”, 再到新课标修订之后, 我对品德课堂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
通过学习新课标, 让我认识到品德课堂教学要因地制宜地拓展教学时空, 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 通过“增补—删减—拓展”等方式, 重组教学内容, 力争使教学内容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实用性。以活动为主线、以育人为主旨、重视道德行为的践行、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 寓教育于活动中, 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体会学习的快乐, 感悟做人的道理。
基于此, 我在平时的品德课堂教学中, 积极研究、努力探求一条符合学生生活实际、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道路。课堂中我紧紧围绕“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的理念, 多角度、多方位地深入研究课程、教材、教学, 使之真正转化为学生的生活, 引领和发展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充分发掘本地区的教育资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让学生在一个开放的环境里学习。
一、源于生活
在每节课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定上, 我不拘泥于教材, 而是在理解教材设计意图及其承载的价值和目标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来“活用”教材, 从而沟通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社会生活、已有生活经验的联系, 使课堂教学对学生具有生活和生命的意义。
例如, 在教学《做个聪明的消费者》一课时, 教材第二版块中提到各种商品包装袋上的学问很多。 (出示电子书) 如果让学生———分析每一类商品的包装, 那么学生会混淆不清, 更何况有的商品, 学生并不熟悉, 为了能更好地教学本版块内容, 我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 根据学生购物经验, 我了解到学生对食品包装袋最熟悉, 所以在教学中我以食品包装袋为例, 让学生充分了解包装袋上的信息及用途。然后“以点带面”, 辐射到了解其他包装袋上的学问, 这个知识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二、引领生活
小组合作学习, 实现资源共享。教学中以一个个活动串联起整个课堂,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在交流中学习。
例如, 《规则有什么用》一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生活中的各种规则, 重点了解学校规则,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 了解规则的意义及作用, 并能学以致用。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我在教学准备时, 用相机拍下了平时学生在校的生活照片, 有正面题材的, 也有反面题材的, 在上课的时候, 我没有一味地以本为本, 而是充分利用了现有学校的资源, 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 从生活实际中找到规则, 然后小组合作学会给规则分类, 了解每条规则的制定都是有其作用的, 因为是从学生身边找到的规则, 所以学生接受起来相对比较容易。
事实证明, 通过本课的教学, 学生开始意识到在学校应该积极遵守学校制定的各类规则, 这样助于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更快地养成, 从而引领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也能做遵德守礼的好公民。
三、深入生活
让学生亲历生活过程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通过探究性活动,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我体验, 使学生获得知识, 提升能力, 突出“做中学”的目的。
在教学《走进盲人》时, 上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体验活动:把学生分为两组, 一部分学生观看, 然后找11个学生上台体验, 其中6个学生蒙眼, 5个学生分别搀扶着蒙眼学生, 剩余1个蒙眼学生没有人搀扶, 请所有上台学生绕教室走一圈后, 我分别采访了被蒙眼的学生、搀扶的学生、自己蒙眼走的学生和观看的学生, 通过亲身体验, 我们听到了学生最真实的心声:被蒙眼的学生感受到生活的不便, 心里很恐慌;搀扶的学生感受到当引路人也不容易;自己蒙眼走的那位学生在谈感受时说着说着竟然哭了, 因为他害怕、无助。而观看的学生的感受是很想去帮他们一把。
看!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体验活动, 我们的教学目标就达成了, 没有过多的语言, 学生的内心自然形成了对盲人的同情, 真心愿意去帮助生活中的残疾人。
四、回归生活
以生活为本, 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付诸于平时的生活实践中,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使品德教学回归日常生活。
在教学《通信连万家》一课时, 为了突破本课的难点, 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 使用相应的通信方式来解决实际问题。我设计了关于通信的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 我主要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来展开, 活动中我采用了递进式、分层次的教学方式。
首先, “简单文件的传递”, 同一份文件, 在不同的条件下, 为了突出一个“实效性”, 也就是本着花最少的钱办高效事的原则, 让学生快速、恰当、合理地做出选择。
其次, 从生活中列举了三个事例:第一个突出电信通信的快。第二个突出邮政的便利, 弥补了电信通信的不足。第三个是突出在面对可以同时有多种选择的通信方式时, 教给学生高效办事的方法。———突出方便、实用、快捷的特点。
最后, 设计了一个拓展, 那就是从个人事到国家事的选择。联系生活实例, 当大家同时面对一件国家大事时, 我们应如何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与之联系。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 结合自己的实际能力来做出恰当的选择。
课堂最后师生互留联系方式, 也是想让学生回到生活中, 让学生感觉到这些通信方式就在我们身边, 它一直被我们使用着, 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着便利。
3.小学思品教学磨课“八步” 篇三
关键词:小学思品;教学;磨课“八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4-057-1
随着新科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上高质量、高效率的精品课成为学校、家长、学生对老师的新要求。一节精品课的完成需要老师进行充足的准备,磨课就是上好一节精品课最重要的前提。磨课“八步”法为小学思品教学课讲精、讲活增添了新的动力。
一、小学思品教学磨课“八步”的概述
磨课就是众多老师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用创新的精神对一节课进行不断地分析、研究、试讲,最后把这节课做成精品课展示给大家的一个过程。小学思品教学的磨课有八步,即备课、说课、议课、改课、上课、评课、再改课、再上课。
例如:某学校王老师接到学校通知要以《我的幸福,我的成长》这一课为公开课在全校师生面前进行讲解。王老师接到通知后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备课:结合所讲公开课的课程特点与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写出一个初步的导学案;第二步是说课:王老师要把自己的教学设计向其他老师进行清晰明确的口头表述;第三步是议课:在听过王老师的说课之后,其他老师与王老师一起进行商讨并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各位老师一起进行磋商;第四步是改课:在听过其他老师的建议之后,王老师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对导学案以及课件进行修改和完善;第五步是上课:在经过一系列的备课、说课、议课、改课之后,王老师选择一个班级进行第一次讲课;第六步是评课:各位老师对王老师的第一次试讲进行点评,提出本节课的优点和缺点;第七步是再改课:王老师根据各位老师的点评对课程进行进一步完善,发扬优点,改正缺点;第八步是再上课:经过反复地推敲、修改,王老师在全校师生面前对《我的幸福 我的成长》这一课进行公开讲解。经过不断的打磨,王老师在全校师生面前完成了一节精品课的讲解,给各位领导、老师以及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小学思品教学磨课“八步”的意义
1.提高小学思品教学的教学质量。
所谓“磨课”就是不断地磨与练,在小学思品老师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八步”法磨课之后,他们的思路更加清晰、活跃,他们的语言更加精辟、准确,他们应用的案例更加生动、贴切,他们可以更加稳重地掌握课堂,因此,他们所讲授的知识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理解。例如,在讲解《同伴互助 催我成长》这一课时,老师的每一次磨课都可以让他加深对这一课的情感理解,通过磨课“八步”法的不断磨与练,让老师对这一课有了准确地理解,从而在老师真正为同学们进行讲解时才能以情感人,让同学们不仅能感受同伴们借一个本子、借一块橡皮的帮助,更能感受到同伴们在自己快乐时能够分享、痛苦时能够鼓励的那份温暖,老师通过情感教育使同学们领略课程的精髓。
2.激发老师的上进心和创造力。
小学思品教学是相对轻松的教学活动,因而小学思品老师压力较小,但通过“议课”、“评课”等磨课活动增加了老师们交流的机会,让老师们看到了他人的闪光点与自己的不足,激发了老师的上进心和创新精神。磨课是让老师把经过多次研究、推敲的教学成果拿给其他老师、学生检验,只有教学成果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赞扬才能获得荣誉,这无形中给老师增加了巨大的压力。例如,某位老师在备课中准备的导学案,在说给各位老师之后听到了许多值得修改的好的建议,他就会反思自己的不足,然后开始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为成为更优秀的老师而不断努力。只有每位老师都精心地选课、费心的磨课、创新讲课方式,在讲台上才能够展现最优秀的自我,从而得到大家的肯定、实现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价值。
3.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开启了学生的德育教育之门,只有受到良好的小学思品教育,学生才会从小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小学思品课是一门小科,往往不受学生的重视,通过老师的磨课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思品课的重要性,也能增加学生学习思品课的积极性。老师在平时讲授小学思品课时大多重说教轻实践,缺乏趣味性,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老师在通过磨课教学来讲授思品课时,通常会反复琢磨、列举实例,来增加课堂趣味性,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老师在讲解《走进残疾人》这一课时,经过反复的磨课,听取其他老师的议课、评课建议,自己不断修改、完善导学案。老师可以给学生们介绍名人事迹,如张海迪、邰丽华等,通过介绍他们来告诉同学们残疾人想要正常生活、获得成功是多么的不容易,来引导同学们要学会了解残疾人、尊重残疾人,同时可以让同学们看到自己的生活是多么幸福;老师也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儿童残疾院,让学生们切实了解残疾人的生活,感受残疾儿童的不易,从而更真切地理解本课内容。学生们也会因为老师别样的教学在情感上得到升华,提高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
总结:
推进小学思品教学的改革、提高小学思品教学的质量,磨课是至关重要的。小学思品老师在讲授重点课时一定要不怕费时间、费精力,要精心运用小学思品教学的磨课“八步”法,争取为学生们呈现优质高效的课程。
[参考文献]
[1]蒋成荣.让磨课真正成为教师的“练功场”[J].人民教育,2007(01).
[2]席筠梅.小学思品教学磨课“八步”[J].四川教育,2012.
4.小学思品教学设计 篇四
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要求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学习背景,依据活动、体验、内化的逻辑规律,从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教学活动主题。通过生活化的活动和实践,引领学生用心去经历生命的美好艰辛,用心去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用心去感受人生的奋斗与幸福,从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让儿童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
具体而言,小学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就是以目标为导向,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相关的道德问题;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内化为目的,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促进学生道德认识的内化和升华。
一、回归生活:切入点在哪里?
学生个性的形成过程,是作为主体的“自我”的人的社会化过程,需要外部的灌输和行为的塑造来完成,更需要依靠自己的体验、经验来发现的“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生活化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引领儿童从书本世界走向日常的现实生活,把教育的触角伸向儿童的真实内心,在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触动和影响。
学生通过学习活动体验的道德认识,能否得到现实生活的认同,是儿童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实践的冲突所在,这就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设计的根本依据和切入点。从这一点切入,通过展开生活化教学,引发儿童在生活实践中思考:我应该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使之逐渐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和善恶观念,自主建构起个性特色的内心道德标准。
二、回归生活: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具体体现?
1、形式和内容的趣味性设计,评价方法的多元构建:让孩子在过程中感悟、体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目标,既有明确的显性目标,又有模糊的隐性目标,而儿童又具有喜欢新、奇、怪和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的心理特点,这就需要依据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编儿歌,趣说公益广告用语,编童谣,师生共同表演,做游戏,画卡通画,讲童话故事和科幻故事等方法,通过自由、主动、生动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明理,在活动中导行,在活动中发展个性特长。
如设计《热爱动物》和《保护环境》的教学,可以将两课的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
首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动物、环境有关的新闻,在课堂上发布。学生在信息交流中得出结论: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爱护动物应该与保护环境紧密地结合起来。
其次,设计一项调查活动,了解我们现在居住的地球遭到了哪些破坏,出现了哪些危害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环境问题,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从而把学习活动向课外延伸。学生们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到图书馆、到网上查阅,收集有关的图片和报道,或在家长的帮助下,走访环保局,等等。
再次,指导学生将自己调查的资料以学习小组的形式交流、整理,在搜集、整理、汇报的过程中,学生完成了自悟的过程。同时将这一活动扩展为环保活动,由学生自编小品、小诗,设计宣传板报、小队报,在校园内外宣传保护坏境、热爱动物的意义。
2、学科之间有机渗透:实现综合性体验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生活化、活动化、综合化的综合性学科,客观上需要结合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进行生活化教学,实现综合性体验。
如上《团结友爱》一课,数学课正好上到“几加几等于7”,可以设计这样一组练习:
①、小朋友做游戏,5个做小鸡,1个做老母鸡,1个做老鹰,有几个小朋友在做老鹰抓小鸡游戏?
②、学习小组原来有5个文明学生,在他们的帮助下,又有两个后进生被评为文明学生,现在这个小组有几个文明学生?
③、星期天上午,有4个少先队员在红领巾小区花坛清除杂草,后来又来了3个,一共有少先队员在清除杂草?
通过思考练习,既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一起游戏,一起做好事,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又巩固了数学知识,从而使学生从积极评价中、自己的愉悦情感体验中获得正确的认识。
3、在生活化的片断、情景中提炼主题:在体验中思辩,在思辩中内化
依据特定的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设计片断式的话题、范例、情景,引导学生思辩和提炼其中的主题,深化学生对教学主题的认识和理解。
如设计《团结力量大》一课,让大家合作制作水果拼盘,这既是生活技能的训练,也是小组成员团结合作的成果。老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制作步骤:先观察再讨论,给作品起个好听的名字;分工时碰到不是自己最想做的怎么办?水果不够了怎么办?有人不会做怎么办?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学生会在生活中碰到的实实在在的问题,解决好了,事情做好了,同学们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团结力量大的涵义和意义。
三、回归生活:如何艺术化地运用教学方法?
1、教学内容设计:具体、简洁、实际
把教材内容由大变小、化繁为简、变虚为实地进行处理,将抽象的道理用浅显通俗的形式使之更形象化,引导学生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如:《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一课,是用古人陈正之、苏秦、孙敬……刻苦学习故事作为教材内容的,与我们现代的生活实际已经有较远距离,这就需要补充本地、本班刻苦学习的优秀事例。
2、教学目标设计:激发兴趣、涵养情感、激发求知欲和参与意识
把情感作为贯穿课堂的基本线索,具体地变换信息刺激的内容、形式和强度。如在导入新课时,可创设与主题相对应的游戏活动、实物演示、智力竞赛、猜谜语等趣味性活动,从相关的直观情景导入,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感染下进入课文意境;在明理阶段,可利用幻灯、实验、图画、故事、游戏、语言等教学形式,精心设计出趣味横生的情境,让学生从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激活学生的想象力,感悟新观点的内涵。
3、教学情景设计:拉近时空距离,提炼真实主题
引入学生听得到、摸得到的生活热点问题或社会热点问题,并从中提炼出学生能够真实感受的主题,不能让学生产生虚幻、飘浮的感觉。如学习《神州巨变》一课,可以用家乡农村生活的改善、乡镇企业的腾飞、学校面貌变化、城市建设的发展等各方面的事例,让学习走一走、看一看、算一算,真真切切地去体会神州巨变。
4、教师角色设计: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欣赏者
用学生的语言、情感合成和演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尽情展示自己的情感世界,心灵上产生触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形成体验。如:重视学生通过自我思考、感受、体验所认识到的学习对象的价值和意义,帮助学生提升问题价值,引导和指导学生在不断的尝试、判断、失败与成功中积累经验与教训,使学生经常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5、教学过程设计:情景再现----体验领悟----内化升华
教学向学生的生活领域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特定环境中进行探索,自主地运用所学知识推理、判断,尝试独立地解决自己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进而生成为一种自我意识,形成主体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如教学《当老师不在的时候》一课,可以特意离开教室一会儿,让大家自习。上课了,学生有做作业的、画画的、看书的、讲笑话的、做游戏的,等等。然后走进教室让学生自我评判:当老师不在的时候,我在干什么?对不对?谁在干什么,值得我们学习?谁还需要改正?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剖析。
6、课外实践活动设计:注重情境训练
尤其要善于借助特定的情境进行行为训练,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强化行为养成。如二年级的《学会过马路》,可以用儿歌配合进行“安全过马路”的行为训练:“横道线内过马路,先看左、后看右,红灯停、绿灯行,看清车辆才可走。”用琅琅上口的儿歌形式配合训练,有利于学生接受,并在行动中经常对照。
总之,生活化的活动和实践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儿童只有在环境中活动,才能触摸世界、感知万物,才能实现认知结构的完善与发展。通过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活动、体验、内化,才能促使其道德认识的深化,形成较为稳固的道德观点与信念,并以此来指导、规范和约束自己的道德行为。
(二)一、教材简析
5.小学思品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五
土 门 小 学
李中鸟
小学思品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活泼好动,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追求新鲜。学生上课兴趣较浓,发言也积极,但听得不够专心和认真,喜欢游离课堂,做自己的事情。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大体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第1—4课)学做文明人;第二单元(5—8课)春姐姐的脚步;第三单元(9—12课)我的兴趣爱好;第四单元(13—16课)我长大了.三、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和从内心对客人友好的情感与态度。
2、通过创设情景、仿真性表演等活动,诱发儿童参与活动的热情,激发他们乐于交往、尊重他人的情感态度。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举止文明、关爱他人的情感和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态度。
4、体验打电话、看电视的乐趣,学会多渠道获取信息,以积极良好的心态与外界交流合作。学会关爱,学会尊重,学会合作与交流,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与态度。
行为与习惯:
1、通过组织开展我做文明小主人的活动尊敬和热爱人民领袖。
2、敬佩小英雄,学习小英雄热爱祖国的精神。具有热爱祖国、忠于祖国的情感和行动。
3、接受老师的正确教导,按老师提出的正确要求去做。
4、遇事要和父母讲道理,不任性,不发脾气,不惹父母生气。
5、对长辈说话有礼貌,会问候,外出和回家要打招呼,吃东西要先想到他们。
知识与技能:
通过理想教育,使学生初步了解实现理想必须要有文化知识和动手能力,勇于掌握学习生活的各种技能。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和别人愉快相处的习惯。
2、言行一致,落实到位。
五、教学措施:
1、通过表演,指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获得生活体验和智慧。
2、通过谈论交流,让儿童获得体验。分享交流,锻炼观察能力、表达能力。
6.小学思品教学与情感育人 篇六
——浅谈小学思品教学之情感育人
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必须以情感作为促进学生个人行为的内驱力。如果只从理性上讲给学生一些道德知识、道德规范,而没有伴之以必要的情感体验,那么这样的思想品德教育只能存之于脑,停之于口,而不能转化为相应的道德行为。只有启动学生的感情,才能增强他们内在的动力,并进而运用这种动力,最有效地去开发自身潜能。因此,在思想品德课中实施情感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运用生活实例,贴近学生情感
小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阅历浅,思维直观、形象。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现在的学生思想很活跃。因此,思想品德课切忌枯燥乏味的空洞说教,而是要通过教师动情的话语,开启学生的心灵,从而引导他们正确的行为。现在的学生电视、电影看多了,不乏一些不适宜少年儿童的内容,加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的习气,时不时地影响着学生,由于他们的认识水平有限,把少年儿童不应有的习气也带到学校来。记得有一年,我们班上就有这样一位学生,自持是做生意老板的儿子,花钱如流水,每天10元的零花钱是雷打不动。他就用这些钱买一些零食,分给班上的一些同学,让他们跟在他的左右,跟人吵架,甚至有时也会拉上一帮“伙伴”跟人打闹起来。看到这种情形,我就把思想品德课《我们健康成长》提到前面来上,并自己租来《少年犯》的VCD,利用班队活动课的时间让他们观看。还让学生搜集发生在他们身边、学生能看到的一些事实,作为教育材料,利用课余时间找他谈心,倾听他内心的世界。针对这一问题,还开了一次名为“友谊”的主题班会,并在日常生活中让他体会到真正的同学友情,是不需要用金钱来交换的。慢慢地,他改变了。
离开学生的思想实际,讲大道理,高谈阔论,只能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对学生的思想起不到促进作用;我们只有利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进行教育,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致身于情境中,才能燃起感情的火花,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二、尊重学生情感,加深师生之情
师生之间的思想感情的沟通,是教好思想品德课的必要条件。由于应试教育和目前
学校教育存在的一些弊端,导致师生之间关系的淡漠,使师生失去了沟通、交流的时间和空间,知识传递的渠道在拓宽,而感情联络的大门却在渐渐地关闭。
为了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首先我们教师要主动、诚恳,必要时做一些道歉、自我批评。有时一句“对不起,是老师错怪你了。”“对不起,今天老师脾气大了些,请同学们原谅。”……是很好的润滑剂,润滑着师生之间的磨合。在此基础上要多和学生接触,拉家常,体贴关心学生,要善于观察细微,发现学生的每一个怪异行为。我们教师还要加强自身修养,灵活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切忌主观想当然,不能把自己成人的想法强加于学生头上,应时刻考虑到自己所教的对象是学生。你板着面孔讲道理,道理讲得再好,也是徒劳。你必须运用各种方式,态度要温和,言语要诚恳。我们教师说的每一句话,处理每一件事都要谨慎,要学会宽容、学会谅解。“谅解也是教育。”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说过。由此我不由得想起了班上曾发生的一则事例:
一次我在上课时,有个学生向我报告,说他的一支新钢笔丢了,并怀疑他的同桌……而在这时,我发现了那位学生同桌的求助和惶恐的眼神。是现场搜索“破案”还是。。?我略微沉思了一下,说:“或许哪位同学无意拿了你的笔,或许是你不小心……但我肯定拿你这支笔的同学现在一定很后悔……”说着,教师拔下了自己胸前的笔,“这样吧,我这支笔就送给你吧。不过我要告诉这位同学,随便乱合别人的东西,不是好习惯,希望这位同学好好学习,改掉自己的坏毛病。”几天后,钢笔悄悄地回到了主人的笔盒里。拿笔的这位同学到办公室找到我,讲述了他拿笔的原因:“……如果老师当场揭开这个„秘密‟,我就无地自容;正因为老师的宽容,我要更加勤奋地学习,报答老师。”我不禁暗自庆幸自己当时“忍一忍缓一缓”的态度。是啊,只有学会宽容,学会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他们的缺点,学生是会反思反省自己的言行的。也会在老师的潜移默化中学会宽容别人。特别是顽皮、固执的学生,大声呵斥、讽刺挖苦,将会适得其反。如果你对他笑一笑,摸一摸头,说些风趣话,他反而乐于接受。既使他们违反了纪律,老师严厉批评时,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我们要以真情与爱心去关心、亲近、了解和激励他们,使他们向老师敞开心扉,与老师进行情感交流产生情感共鸣。这样,在“严师”面前他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或歧视情绪,而理解了老师的苦心。正是老师的爱才使得这“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反之,就会犯急躁情绪,说出过激的话,挫伤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心理障碍。
三、创设情境,强化感受,指导行为
小学生的感情既十分丰富,又具有可塑性。创设情境,强化感受是陶冶高尚情操、铸造美好心灵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一个情节,一个动人的故事,一首革命歌曲,一张图片,一次生动的演讲等形象直观地表现某一个道德观点,说明某一个道理,提出某一个行为要求或渲染某一种气氛通过情景还可能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对学生的感观产生强烈的刺激,常常会激起丰富的直觉情感,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从而促使学生的正确行为。
1.喧染气氛,造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尤其是少年儿童情感的产生与特定的环境和氛围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在充满欢乐的气氛中容易产生愉快的感觉,在哀伤的气氛中容易产生悲痛的感觉。记得我刚走上教师讲台,就任五年级的思想品德课,第一节课就是《敬礼!亲爱的老师》,上课一开始,我也象孩子一样,深深地回忆起了自己童年时代曾经得到老师的关怀和培养,并讲了几个事例,流露出了对老师教诲的真诚感激之情,一声“谢谢您,老师!”引起了全班学生情绪的共鸣。由于学生的情绪体验来自于自己的教师这一具体形象的事例,因而易于学生由衷地产生情感的涟漪,继而播放《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让学生在歌声中认识到,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的辛劳,因此,我们每一个都要尊重老师,热爱老师,从而为学生形成正确地道德认识,奠定基础。又如在教学《品德与社会》第五册第二单元《我的家庭》的第三课时《家人关怀我成长》这一课时,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疼爱,孩子对父母无比的依恋,这种体验是每一小朋友都有的。我根据这一实情,在引入新课时,请一个小朋友独唱《我的好妈妈》,歌声使同学们沉浸在一片温馨的气氛中,父、母疼爱照顾自己的许多场面在同学们脑海里浮现。此是爱父母的强烈的情感体验油然而生了。紧接着我组织同学讨论:你们爱你们的父母吗?同学们积极举手发言,激动地叙述着父母是怎么爱自己的,自己非常的爱父母,在这样一种良好的氛围中进行教学,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直觉情感。
2、触景生情,产生体验,达到情理交融。
表演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教学中可借助表演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表演中深化道德观念。在教学第五册第二单元《我的家庭》第四课《欢迎来我家》这一课时,在学生明理后,我创设一个学生接待客人来访的表演情境。通过表演,既深化了学生有礼貌、热情待客的道德观点,又使学生受到了具体的礼貌待人的教育,使学生的待人接物能力在无形中得到培养。
在教学第五册第三单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的第一课时《“问号”之歌》一课前,我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悬梁刺股》、《凿壁借光》等故事以及爱迪生、张海迪、牛顿等名人奋斗成功的故事。上课时让学生上台演讲,使学生在讲故事、听故事的过程中,认识到成功之不易,从而激发他们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情感。并把班上学生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事例在班上作介绍,使大家产生“不怕困难、奋发上进”的豪情壮志。我还联系实际,使学生明确孝敬长辈,团结同学,热爱班集体,和乡邻和睦相处,热爱家乡等,就是爱国的具体表现。并搜集学生中这方面做得好的典型人和事进行表扬。还进行定期评比活动,使大家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7.小学思品教学计划 篇七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在小学思品学科的教学中更加注重“让学生在课堂内外动起来”。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模仿、好奇心强, 注意力不集中, 持久性也差。在这种情况下, 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显得尤为重要, “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
二、“活动式”课堂教学概念的界定
思品与生活关于“活动式”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开展具有一定思想性、主体性、适用性和实效性的课堂教学活动,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在活动中实践、思考、体验, 以达到感悟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 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形式。
三、活动的类型
1、尝试体验
体验是发展个性的重要手段, 可以激发情感, 让学生带着感情参与教学活动。通过体验活动,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从而将自己的情感进一步升华为感悟。
例如《我的家人》一课中, 要让学生感受到家人对自己的爱。教学中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小组自行编排, 选择家庭角色, 自己表演出家人对我们的爱表现在哪里。通过一件件小事, 扮演孩子的学生会充分感受到家人的爱是无处不在的。同时伴演家长的学生会更深的了解父母的内心, 感受会更深刻。
2、参与竞争
例如在《春节知多少》一课中, 有实施竞赛这一活动环节。将学生分成四组, 每组一个记分牌, 教师事先准备好与本课有关的问题, 学生答题, 并按要求进行加分。小学生好胜心强, 竞赛游戏为他们提供了实践和表现的机会, 学生在竞赛游戏中培养了合作精神、竞争意识, 获得最大的情感体验。
3、合作较量
例如在教学《我有一双小巧手》一课中, 为了让锻炼学生小手的灵活性, 我采用了分组夹豆子活动。各小组学生手里拿着一双筷子, 比赛开始后, 学生分别快速将豆子夹入自队的小碗中, 学生全员参与,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小手的灵活性, 又激发了他们的竞争意识。
4、欣赏表演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对学生的道德认识、行为的形成起催化作用。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 还要有强烈的情感共鸣, 才能产生巨大的内在动力。音乐、儿歌、动作表演能创设陶冶学生情感的情境, 有助于儿童行为的形成。并且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例如在《春天来了》一课, 以歌曲《春天在哪里》导入, 又加上学生创造性动作作为结束, 为儿童所喜爱, 既陶冶情感, 又引起共鸣, 激发了兴趣。
四、“活动式”课堂教学的方式
1、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活动式”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动起来, 而学生动起来首先要有一定的情境, 也就是说活动需要一定的氛围, 情境对学生的活动具有积极的暗示作用, 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和创造意识, 提高学生各方面的感受性, 使学生逐步达到活动的最佳状态。
道德价值教育不能离开生活场景, 在教学中, 教师应考虑凭借学生的生活实际, 精心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 激发学生的热情, 引发学生的思考。
2、注重体验, 快乐参与
体验是学生将课堂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的生活情境结合, 从而进一步领悟所学的知识与道理, 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正确的导向。在教学中, 为了学生体验学习的需要, 我经常采取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生活模拟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体验, 此时, 活动就能展现它无穷的魅力。
例如, 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家乡特产知多少》一课时, 我先让学生说说家乡的特产有哪些。学生说:有玛瑙、鹿茸、乌拉草等。再让学生设计好推销家乡特产的广告词, 并做了交流反馈。再给学生提出了一个延续性的方案:请同学们为自己设计的广告词配上画面或动听的音乐旋律。这个方案意味着对学生思维、绘画、乐感等技能的考量。从活动开始到设计方案的交流, 学生的情绪高涨, 积极性达至顶峰, 都想把自己独特的创意展示出来, 达到了本节课的最佳效果。
3、关注生成, 捕捉资源
“动态的, 才是美丽的。”因此, 应让我们的课堂多一些留白, 多一些灵动, 多一些生成, 多一份精彩。教学流程就是将教学内容以最优化的原则进行“组装”。
如教学《诚信最可贵》, 当同学们讨论“怎样做一个诚实的人”时, 突然一个同学说:“诚实是要吃亏!”这声音似乎与本节课的内容极不和谐, 甚至可以说与教学目的背道而驰。但是这种状况在现实生活中的确存在, 我不能放过这一宝贵的生成资源。于是, 我亲切地问道:“你为什么会这样想?告诉大家行吗?怎么想就怎么说。”学生犹豫了一下, 但看到我的目光是那样亲切, 所以就说:“一次我考试考砸了, 告诉妈妈, 却挨了一顿打。”另一位同学马上接着说:“一次我不小心把碗打碎了, 我想妈妈说明时, 妈妈却训斥了我”。一下子, 许多同学颇有同感。于是, 我顺着孩子们的思路说:“那我们来个辩论会吧, 同意诚实要吃亏的为黄队, 不同意的为红队。”于是, 同学们各抒己见, 通过讨论, 大家明白了:只有人人讲诚信, 生活才会更和谐, 生活才会更美好。
因此, 关注生成, 就是要教师尊重孩子, 与之平等对话, 用心捕捉课堂上生成的利于孩子们道德形成的教学资源, 让这些生成的课程资源丰富我们的课堂, 使品德课堂成为具有生命力的动态课堂。
4、展现事例, 明白事理
《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要密切联系小学生的思想和社会生活实际, 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地讲述有关的道理。”根据《课标》要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展现与学生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的事物, 让学生的道德认识不局限于内容, 而是以学习生活中的实例深化、明白事理。如教学《要勇敢不胆小》时, 可根据教学内容, 让学生充分讨论胆小怕事的事情。培养学生克服胆小的弱点, 自觉做个勇敢的孩子的优良品质。
5、延伸实践, 内化行为
实践是小学生道德行为形成的基础, 学生各种习惯的养成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不断得到深化。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 让学生有实践的空间, 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内化自己的行为。学生在课堂中的实践大多为一些模拟性实践活动, 因此教师要鼓励并引导学生将课堂内容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去, 在生活中进行体验, 使小学思品教学效果得到升华。
8.小学思品课堂的教学模式创新 篇八
一、课堂的高效在于找准切入点
教学要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出发点,教什么和怎样教都要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教师甚至可以把讲台让给学生,只是在学生思维的间歇处、迷惘处,给予及时的点拨,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把学生的发展情况作为教学的归宿点和衡量教学成败的主要标准,以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意识的形成,尤其需要这种新型的教学观念。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创新的基石
现代教育需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作为思想政治教师,要树立起民主教学意识,只有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才会有情感交流、有思想共鸣,教与学才能真正融为一体。
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和源泉。在创新学习中,一个学生能否提出创新问题,关键是教师是否有了创新的意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如果还是像原来一样只要求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单纯地应付考试,而不从整体上要求学生去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那么贯彻新课标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要使新课标真正成为当代思想品德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标准,教师首先要努力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人,一般具有独立性、自信心、自制力和恒心;或者在行为习惯上与众不同,具有强烈鲜明的个性。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劳动,对有不同意见的学生不要训斥,使学生对教师有亲近感、信任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能更好地提升效率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而且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与探究,从而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把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传授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纯粹的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摧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方式,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突出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智慧的教育,应是一种快乐的教育,这才符合人的天性,也才能带来创造性精神和源源活水。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帮助学生形成与发展创造性思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但它们不会自动涌现,这需要教师从创设认知“冲突”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思想品德课就必须实现由应试教育模式下地注入、封闭、吃苦型向启发、效益型教学方法转变。首先,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教师的任务是倾听和指导,在讨论过程中要热情激励学生好问、敢说、敢做、敢为,允许学生说错,允许学生随时改变自己的说法和做法;鼓励学生发表与老师不同的见解,提倡学生“找茬”,允许同老师争辩;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增长才干,培养创新能力。其次,根据课题安排刺激思考的情况,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充分调动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开拓进取的精神和创造力。
四、作业方式需新颖深入
思想品德课的作业方式是很多的,既可以由老师命题,也可以由学生根据知识点自己来进行命题,围绕知识点谈体会、写心得、写评论等。作业的答案可以是丰富多彩的,只要言之有理,其答案都应该给予肯定。
总之,我们只有转变教学观念,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活用教学方式,延伸、丰富教学内容,才能感悟到思想品德教学的魅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尊重学生的主体和主动精神,防止教师的“越位行为”,从而使学生有所创新。
作者单位 榆林市神木县第八小学
9.农村小学思品课教学现状分析 篇九
官渡小学
穆壮河
学校开设思品课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然而,在现在的农村,思品课教学却不尽如人意。存在着许多问题,现在,笔者在这里粗略地谈一谈,与同行交流交流,权当戏说。
当前,农村思品课教学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
一是思品教师在思品课时没有认真对待。要么,把思品课改上其他学科的课;要么照本宣科读一遍,就让学生休息,任凭学生在教室里做什么也不去管它。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思想观念的问题。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太深,大多数教师还认为小学只要学好语文、数学、外语就行,其他学科不要去管它,当然,思品课也不例外。因为他们认为,花大量的精力去教思品课,学校领导看不到成绩,学生家长看不到成绩,出了力不讨好,何苦呢?
二是师资力量薄弱,教学任务繁重。现在农村小学校的教师绝大多数是从民师过来和普通师范毕业出来的,大多数胜任小学的语数学科,但是不能很好地胜任其他专业性较强的学科,自然思品课也在其内。再者,现在农村小学的编制卡得很紧,教师们得教学任务都很重,最少都要上二科,多的要上四、五科,甚至是包班。不能走教师专业化道路,教师们每周少的要上二十节,多的要上二十七、八节,这还不算早自习、活动课。每天上课、备课、改作业忙个不停,一点也没有休息的时间,就语文、数学这些统考科目都应付不过来,哪还有心思去管其他学科。
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是要切实转变教师观念,树立培养综合型人才的观念;其次是改变教师评价制度,当然这不是教师所能解决的问题;给小学教师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下定决心走教师专职化道路。
以生活情趣,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官渡小学 穆壮河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工具性和人文化的高度统一,它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思、多读、多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怎样才能使两者和谐统一呢?现行教材中的绝大多数课文都来自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那么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置于逼真的社会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为此,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现抛砖引玉,以求指正。
一、以生活的反差,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实践表明:学生除了对新奇的、没见过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外,还对和他们的生活体验有反差的东西也特别感兴趣。在教学中,我通过钻研教材,首先抓住教材中的内容冲突,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并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其次,抓住课文中的对比。教材中强烈的对比也是学生产生求知欲的主要因素,它能使学生快速地进入角色,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使课堂效率成倍提高。
这样利用学生生活实际和教材之间的反差,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自然的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培养,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以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活动与感情是紧密联系的。任何认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感诱发下产生的。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寻找与文中的生活相似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更好的进行教学实践活动,这样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以生活的辐射 陶冶学生的情操
生活是个大课堂,它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意义远远大于我们的课堂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如果有意识地把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活场景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那么她的教育效果比单纯说教的效果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并和谐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成倍提高,也使学生在学习中陶冶了自己的情操,净化自己的心灵,使学生通过学习真正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创造性使用教材初探
官渡小学 穆壮河
新课程的实施深刻地改变着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教材被请下了“神坛”,教材不再是课程的权威,教师也不只是课程的实施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了更为广阔的天地,教材作为一种范例、一种文本,需要教师去再造,这样才能使教师和教材一起走进孩子的生活。
一、角色互换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始终是知识传授的主角,学生永远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但是现在,新教材可以将这种角色互换。学生可以教学生,学生还可以来教老师。这样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二、见机而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见机行事,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主动求取知识,而不是主观地将所有的教学内容填塞给学生。
三、共鸣效应
“孩子的生活世界是儿童自己参与、自己建构起来的,而这个参与、建构过程必然是与其他人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表述自己的经历和认识,以寻求同学生在情感和认识上产生共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取材生活
儿童的生活世界是直观的。教师如果懂得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取材,这将在很大程度上丰富教学资源,从而持续不断地改造和推进儿童生活经验的发展。
五、创设情境
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根据教育教学目标要求,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让生活情景在课堂中真实再现,激发学生探讨知识的热情。
以上这些,只是本人拾人牙慧而也,切末笑之。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渡小学 穆壮河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网络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给教育带来生机,更带来冲击和挑战,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改革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时代,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历史重任。如何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转变观念,提高教师对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
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有相应的科学理论与新观念作支撑。组织全体教师开展现代化教育理论学习和讨论使大家明白现代化教育改革的趋势是什么,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关系,从全新的视角出发,挣脱传统教学的羁伴,自觉弃不符合时代要求的条条框框,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观念,努力以科研为先导,推进新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利用新息技术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融入课堂教学中。加快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图文声像的形象生动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学会获新信息、分析信息和应用信息,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水平。
有了先进教学设备,还需要教师能胜任操作把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这就需要提高教师素质,以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发展需要。统一认识,加强教学实践,积极开展教学实验,在探索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上小功夫,加强校内、外培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认知理论和教育教学理论,开展教研活动,积极探索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举办多形式、多层次的教师计算机知识培训,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多媒体计算机在教学上的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使用技巧、多媒体素材库的编辑和使用、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几何画板的应用怎样开展课题研究等。
三、强化实践,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10.小学思品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篇十
本学期本教研组严格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课程标准》和《九年义务教育湖北省六年制小学教科书》为依据,以教育的“三个面向”为指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并以我校的教育教学现状为根本出发点,全面细致的将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教育的改革问题,国内外大事融入思品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在全体教师中渗透改革、创新的思想,优化课堂的结构,顺利的完成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
二、基本的情况
我校是鄂西北农村山区的一所优秀完全小学,几年来,我校在上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进步很快,先后被评为“农村师范小学”我校的教师,他们的素质过硬、工作扎实、教育学生耐心,这些教师在许多教研活动中也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大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都比较新,业务能力都很高,课改作风都比较扎实。但由于地处山区,信息闭塞,学生的自学能力力较差,自主探究的习惯未能养成。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足够的上进心和进取心,不够主动学习,相信经过这学期师生的共同努力,一定会帮全体的学生并取得进步。
三、任务与目标
1、端正思想,加强认识,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灵活运用多种教法进行创新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质量。
2、加大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力度,特别中一二年级要加强新课标的落实力度,切实转变教学观念,中高年级要严格按照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布置逐步推进新课程改革。
2、各位教师以《课程标准》为凭借,以现行的教材为依据,完成各年级的教学任务及教学内容。
3、加强教科研活动的开展力度,认真组织几次以低年级落实新课标为目的的听评课活动。
4、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由教材中的事例、道理和现实生活来教育规范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
5、加大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力度,以课本为内容,在全校开展动手剪、积累收集的活动,认真落实每一节课。
6、联系周围典型事例,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7、积极响应学校教导处开展的教研工作,搞好本教研组的工作。
8、加强教师的业务素质及能力的提高培训。
四、方法措施
1、加强常规教学的管理,实现常规教学规范化。
2、大力开展教科研活动,以活动促进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科研意识,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
3、组织教师多看、多听、多学。充分发挥学校的网络设备。看就是观看新课程理念下小学学科的相关录像,听就是多外出听专家讲课,多学就是学习外地先进教学方法,并能把学到的方法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去。
4、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兴趣,通过各种形式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学习积极性。
5、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使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一致。
6、不定时的对学生进行各种不良习气的调查。
7、开展一些活动,小检测,对他们进行督促。
8、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组织他们到社会中,生活中体会
11.构建小学思品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思品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00-01
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是学生的有效学习,其核心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是否有效,关键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看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有效学习,取得了怎样的进步和发展,以及是否引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
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策略
教育理论的研究、教师教学的实践都告诉我们,现存的各种各样的教学策略每一种都有其优点和不足,采用哪一种教学策略,完全取决于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作出恰当的选择。探究性学习主要指通过探究性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提升能力的学习方式。《品德与生活》总目标指出:“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熱爱生活的儿童”①。品德与生活课程是活动型综合课程,强调了学生自我探究的过程,因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亲历过程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从教材来说,教材本身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究天地。如《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冬爷爷在哪里”一课中的“冬日疑案”就提出了两个问题,乐乐猴惊叹地说:“呀,雪人不见了!”康康熊疑惑地说:“青蛙和蛇也失踪了。”;黑猫警长说:“小朋友,你们能帮我一起来破案吗?”课文为学生呈现了探究的情境,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开展生活实践,内化学生行为
英国学者麦克非尔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课程如果局限于教室里,不指向社会现实,实质上不是道德教育,是非道德教育。"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向家庭、走向社会。因此,课前,我们有目的地要求学生开展采访、调查、参观、访问等形式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关注生活、思考生活中获得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初步的感性认识。同时,学生在课中所学的道德知识又必须在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中去感受、体验,才能得到巩固、深化,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
三、教学目标生活化,引导学生学习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改革、开放、搞活、三股洪流冲破了原来的社会结构,冲击着旧的审美观、价值观、时间观、效益观、人才观……引起伦理道德的重大转换和生活方式的迅速变更。教学目标的生活化就是要正视现实,充分考虑现实生活带给学生的影啊,深入学生生活,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联系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确定合理的,能灵活反映社会现实与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目标体系,把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
四、体验式的教学策略 ,激发学生兴趣
体验学习是一种基于学习者自身的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的学习方式。“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品德体验课强调关注学生的生命经历和经验、生命感受和体验。只有引导学生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在儿童喜爱并乐于参与的活动中进行自我体验,才能使道德认知内化为道德行为。品德课运用体验式的教学策略,是实现品德回归生活的基本途径。
五、体验活动方式,提高有效教学
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发展的根源在于主体与道德环境的积极的交互作用、活动或实践。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构成的。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与周围的人、事、物发生实际的接触,产生真实的感受和情绪体验,积累直接经验和智慧,获得对自我、对世界、对生命、对生活的感悟,只有注重活动教学方式,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所以: 1.活动的设计要有“适度”。这里所讲的适度就是要注意适时进行动静交替。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性的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既要有教学游戏、角色表演、歌舞表演、练习等让学生动起来的活动,又要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讲授、欣赏、讨论、交流等让学生的身体静下来的活动。这时,学生的身体静下来了,但是他们的思维是在积极活动的。 2.活动的设计要有“效度”。所谓效度就是要把握活动的有效性,即:做到以生为本。“以生为本”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育理念。我们所理解的“以生为本”就是尊重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环节,提出要求。尊重学生要体现在课堂的每个环节,表现在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之中。 3.活动的设计要有“梯度”。品德课是综合性的课程,教学目标在每一节课中也是综合的。为了达成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老师要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六、利用有效教学方法,提高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效率
思想品德与社会课这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活动课程,作为一个独立的课程,需要用大多数学生熟知并具有浓厚兴趣且贴近生活,价值观正确的主题作为课程的着力点。由此就需要教师们在组织思想品德和社会课教学的同时,抓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喜欢并且认同课程,才会有更多的积极性与创新精神去参与到课程中去。教师将学生收集到的生活上的实例,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最后总结出社会生活中离不开信用,社会也呼唤诚信。这种将知识引入生活,通过身边的事物来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品德课堂中有许多智慧的火花,每一位品德课教师都应该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能匠心独运,巧用一切课程资源,让我们的品德课堂去粉饰、表真情、除平淡、显生机,真正展现师生人格魅力,促进每个儿童健康发展,真正使品德课堂的有效性落到实处,最终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陆学明.小学思品课创新教学探讨[J].基础教育研究,2003(08).
12.小学思品教学计划 篇十二
一、初中小学学校普遍不重视思想品德课程
这是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的严重误区。素质教育目标对于人才的定义是:人才是思想、道德、知识、气质、能力等多方面优秀的人。对于新时期人才“高素质”要求, 体现在较高的政治理论修养、广博的文化知识修养、精湛的专业技能修养和高尚的思想品德修养等方面。思想品德优良是人才的重要标准。古人曾经强调过:德才兼备是圣人, 德才俱无是愚人, 德胜才是君子, 才胜德是小人。足见人才培养中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当前, 道德滑坡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各种各样道德丧失的极端事件层出不穷,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待大力加强。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今天, 加强中小学校思想品德教学是国家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五育教育德育为首是学校教育必须坚持的教育教学原则。
当前中小学校思想品德课程得不到足够重视有明显的社会和学校两方面原因。
(一) 社会和学校普遍重识轻德, 不少学校领导和教师对思想品德课程地位的认识有偏差
1. 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
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 竞争十分激烈;加之,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就业压力巨大。这导致了人们的短视行为和功利主义盛行。本来德与才两方面应该成为评价学生学业的完整标准。但是, 现阶段社会和学校基本上仅仅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品德可以被造假或忽略不计。因此, 思想品德课是副课, 没有必要下工夫学习, 学校领导和教师普遍不重视思想品德课程, 相当部分思品课任老师也不重视思品教学, 这使初中小学思品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最终几乎使思品课程的德育功能没有发挥。这是现阶段社会道德滑坡的原因之一。不少学校领导和教师认为学校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升学, 评价学生学业主要看各种考试中学生的成绩, 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点不合时宜, 这是当前中小学校需要急速解决的问题。
2. 素质教育考试方法没有系统确立, 学校教师全面落实
国家教育方针课标不够。时至今日, 素质教育考试方法仍然没有系统确立, 分数依然是衡量学生学业成绩的唯一标准, 把有限的时间主要用于主课教学成了绝大多数中小学校的必然趋势。我国教育方针和新课标明确规定了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重要地位, 但是初中小学领导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它的特殊重要性, 没有严格落实这一教育方针和严格依据新课标教学。
3. 过于运用学生成绩评价学校教学质量, 学生的成绩与
老师的绩效工资挂钩, 这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学校和老师的教学, 成绩几乎成了学校和教师追求的唯一目标, 以成绩为唯一导向的教学方法应用无所不到其极。
小学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得不到重视比较普遍。七、八年级思想品德课程普遍不被重视, 一些学校不开设这两门课, 一些学校由非专业老教师应付这门课的教学, 小学思品课时普遍被语文数学占用。相当数量的七、八年级思想品德课任教师自认为在教师中是二等公民, 并不重视所教学科, 教学质量较低。
(二) 某些学校领导和教师误认为落实其他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够取代思想品德课程教学
一些学校领导和教师对思想品德课程新教材内容缺乏深刻全面认识, 认为初中小学没有必要开设思想品德课程, 品德教育可以通过落实其他课程三维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和班主任工作替代。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思想品德教育需要系统教学, 绝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开设系统的思想品德课程。伦理道德的系统教学, 政治经济常识、国情国策和公民意识的教育, 是其他课程根本无法代替。同时, 思想品德教学必须上一定数量的活动课。所以, 其他课程教学不能够替代思想品德课程教学。
二、中小学校普遍把思想品德课程上成知识教学课
晓之以理, 必须导之以行, 思想品德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把课本所学知识导之以行, 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规范自己的行为, 最终形成自己的思想品德素质。但是, 这一最终教学目标并没有实现。当前, 中小学校普遍把思想品德课程上成知识教学课。思品教师备课时, 几乎都是把引导学生理解掌握课本知识和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最重要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反而并不是教学重要目标。由于以知识传授为导向的教学比以落实德育为导向的教学简单容易, 也由于现在中小学依然实施的是应试教育, 中小学校思品课堂教学, 主要在引导学生理解甚至识记各种课本知识, 最多延伸到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教材设计的各种教学活动开展得很少。现在, 中小学思品考试依然采用笔试的单一形式, 主要考察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程度和初步的运用课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业成绩也以分数的唯一形式呈现。这几乎与学生实际的思想品德状况毫无关系。这种考试形式为教师把思品课程上成知识课提供了前提条件, 同时误导学生把思想品德课程内容完全当做知识学习, 这也使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大打折扣, 最终使思想品德课程丧失了它的基础德育功能。
中小学思想品德新教材把落实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作为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 新教材十分重视教学活动, 几乎每节课都有许多小活动, 还设计了许多专门的活动课。但是, 为了提高考试成绩, 为了多争得教学时间, 每节课的教学活动开展得很少, 专门活动课几乎不上。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教学失误, 较大弱化了思品课程的教育功能。活动课是思品新教材的一大亮点, 是落实思品课程教学目的重要环节, 也是引导学生把课本知识运用到自己生活的环节。当前, 新教材的这一亮点没有落实。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不够和专门活动课没有上, 直接使中小学思品课程教学变成了纯知识教学课。
三、新教材内容仍然和学生生活相脱离
中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应该对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发挥主要作用, 应该能够抵制不良社会因素对青少年的腐蚀。但是, 修订后的中小学思想品德新教材内容仍然和学生生活脱节。
(一) 新教材教学无法抵制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对学生的腐蚀
当前, 社会上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盛行, 道德滑坡严重, 这严重腐蚀着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远不及校外社会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中小学思想品德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仍然脱节, 不能够回答解决他们遇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生活问题, 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然也就无法抵制社会不良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二) 新教材内容面对网络不良信息十分苍白
上网已经成了青少年学生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网络信息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发挥着巨大作用。面对网络良莠不齐的信息, 怎样使学生避害趋利, 新教材做出了努力, 但是学校德育的力量远不能消除网络不良信息对学生的消极影响, 思品新教材的相关内容很少, 所能发挥的教育力度很有限。
四、中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和学校整体德育相脱节
一个学校的德育应该是一个整体工作, 是一个系统。思想品德教学应该是学校整体德育的基础, 学校领导和教师应该积极对二者进行整合。但是, 当前绝大多数中小学校思想品德教学和学校整个德育工作相脱节, 学校德育计划性、针对性、系统性不强, 把思品教学当做纯教学排斥在外, 没有把思品教学纳入学校整个大德育系统。新思品教材坚持以学生为本, 以解决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思想品德问题为主要内容编排, 这为整合学校的整体德育和思品教学提供了基础, 但是绝大多数学校并没有做这一工作, 它的最终影响是思品教学几乎成了纯知识教学, 大大降低了它的德育功能。
走出目前中小学思品教学的误区, 完善新教材内容教学, 最终使思想品德教学真正发挥其德育功能, 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 落实科学的中小学思品素质教育考试模式
中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目的, 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有关的知识, 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养成。中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评价的方法可以有以下几类:
1. 引导性观察。
中小学思品教材内容是由中小学生成长过程出现的一个个普遍性问题组成的。相关内容的课堂教学完成后, 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就相关内容在行为中的表现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在观察过程中, 思品教师要对学生加以引导。日常观察可以为教师提供大量的关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信息, 从而对学生的品德行为做出评价。
2. 品德评语。
即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充分观察的基础上, 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学生在思想品德某一方面的表现写成评语, 评语应多采用激励性语言, 指出学生的进步和不足。
3. 探究学习评价。
即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进行评价。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评价必须成为学生思品学业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4. 谈话。
即教师通过与学生各种形式的对话获得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的信息, 据此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评价。谈话交流的前提是师生必须有平等的地位。
5. 成长记录方法。
即教师建立学生思品成长记录档案, 记录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的各种表现, 主要是进步和成就, 其中以学生的自我记录为主, 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 学生以评价对象和评价者的双重身份参与评价过程。
6. 考试。
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 教师要认真思考, 如何才能充分发挥纸笔测验的作用, 如何体现考试内容的新颖性及开放性, 考试内容应该新颖、真实、贴近学生生活, 学生则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 发表各自的看法、认识, 并能够将自己真实的情感、态度展现出来。
(二) 以落实德育教育目标为落脚点进行教学
中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必须落实德育功能, 教师必须认识到知识教学是为实现德育功能服务, 所以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为这个根本目标服务。
(三) 进行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是实践性, 是完成思品教学目标最适合的教学学习方法之一。但是当前中小学思品探究性学习教学进行得很不够。当前, 中小学思品教学应该大力进行探究性学习。每一个学期, 要给每一个学生布置1~2个课题, 要求学生完成课题。学生思品学业成绩中, 探究性学习成绩应该有一定比例。
(四) 紧随社会发展和学生新特点修订教材
中小学思品教材必须以培养学生优良思想品德为目标, 以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时期遇到的普遍性的不同问题为主线构建课本内容, 要每年修订教材内容, 以提高对学生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小学思品教学计划】推荐阅读:
刘俊小学思品教学论文06-21
浅析小学思品课的活动化教学方案08-15
小学思品大家都在学09-08
教学反思 思品09-10
情境教学思品07-15
小学思品与社会课件资料07-14
小学思品说课稿粤教11-09
初中思品教学10-28
思品教师教学工作计划09-13
[小学二年级]二年级下册思品教案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