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环境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2025-01-22

幼儿园环境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共16篇)(共16篇)

1.幼儿园环境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篇一

根据x教党〔2011〕12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幼儿园和教师的作风建设,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切实提高科学发展水平。决定从2011年3月份开始深入开展作风建设,着力改善发展环境专项活动为切实搞好此次专项活动,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作风优环境”为主题,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核心,以破解难题、治庸治懒为重点,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建设;党员带头、从我做起,着力解决教师中存在的思想松懈、工作不实、落实不力的问题,努力建设一支“务实、高效、勤勉、廉洁”的教师队伍,为进一步推进镇中心幼儿园科学、和谐发展而不懈努力。

二、主要任务与措施

(一),加强教育,提升思想,建设务实型幼儿园

广泛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刻领会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和xx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结合幼儿园自身实际与相关文件,深刻领会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开展“转作风忧环境,从我做起”等形式活动,与做习型党员活动相结合,加强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促进理论素养再提高,知识结构再完善,业务水平再提升,进一步弘扬开拓进取的作风,增强教师创新意识,克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问题;同时要努力营造良好一种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氛围,鼓励教师敢于创新的氛围。在教学质量、素质教育、教育规范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教师队伍培养、优质教育资源创建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建设务实型幼儿园。

(二)笑迎家长,优待孩子,建设高效型幼儿园

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幼儿园干部、教师从现在做起,带头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以求真务实的态度,走进矛盾,主动服务,努力解决广大师生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把心思用在事业上,为广大师生立起标杆、树起旗帜。树立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注重加强教师队伍的团队意识、业务素质与组织协调能力培养。加强沟通交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团结协作、和衷共济的强大合力。开展“相迎各家长,我为幼儿园树形象”、“勤教学,亲孩子,从我做起”等活动,共同营造和谐教育,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成为笑迎家长,优待孩子、和谐奋进的高效性幼儿园。

(三)勤教学,亲孩子,建设勤勉廉洁型幼儿园

通过加强教师思想教育,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的责任意识与紧迫感;通过建立与完善绩效管理和考核机制,加大对执行政策不严格、工作任务不落实、园纪园规不遵守等庸懒飘浮习气的整治力度,进一步规范园务公开制度,坚决遏制教育“三乱”,充分发挥党支部、工会的监督作用;严格幼儿园内部管理,严抓教育教学质量,下大力气优化教学环境,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反对享乐主义,让廉洁成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教育教师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守党纪政纪,自觉廉洁自律。严格执行“机关效能”四条禁令,杜绝公务活动中“吃拿卡要”等不良现象发生。提倡勤俭节约,进一步规范公务接待,降低行政成本,努力创建高效型幼儿园。建设勤勉廉洁型幼儿园

三、方法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3月上旬至中旬)

成立“转作风优环境”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精心组织,分工合作、周密安排,抓好落实。结合学校实际,制订工作方案。召开行政会议、教师会议,明确活动责任,抓好工作落实,确保活动精神传达到位,动员到位,部署到位。

(二)实施推进阶段(3月中旬至10月)

(1)开展调查研究。领导、教师要深入班级通过召开家长会、设立意见箱、开展问卷调查、家访等形式,了解广大师生存在的问题,梳理出突出问题,根据问题,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举措。

(2)开展学习讨论。着眼提升思想境界和提高执行力,紧密联系幼儿园实际,深入开展学习讨论,提高认识,端正态度,认真查找在服务发展、执行制度方面,为教师、家长和幼儿接待过程中存在的庸懒漂浮习气,剖析原因,认真制订整改措施,切实进行整改。

(3)切实破解难题。集中时间、集中精力,着力破解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中的问题,梳理出制约幼儿园发展的重点、热点问题。

(三)总结提高阶段(11月至12月)。

整合社会评议资源,拓宽评议渠道,开展社会评议,接受家长和社会各界的评判和监督检查。认真做好总结,不断完善提高,进一步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2.幼儿园环境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篇二

一、营造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作为幼儿园文化的主要载体,具有感官性与外显性。幼儿园建设大到规划布局,小到教室、楼梯、走廊和厕所等,都是物质文化的具体呈现,并可以体现出幼儿园的办学特色与办学理念。幼儿园中的长廊可以设置为红色,突出人文性关怀,在长廊中可以展示幼儿的美术作品,让他们体验到成功。在小班的活动室内,床、橱柜和墙壁可以以粉色为主,显得温馨而舒适,而采用卡通式的地板,可以到处充满童趣;对于中班的活动室,应以黄色为主,激发幼儿对未来的憧憬和畅想,并体现其个性发展;而在大班的活动室中,则可以以绿色为主色调,给幼儿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引导他们更多地关注社会与生活,体现绿色环保的文化氛围。

二、建设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幼儿教育活动中也是如此,所以,幼儿园的领导与教师可以建设一个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体系,这不仅是有效的幼儿园管理手段,还是幼儿园管理风格与管理思想的关键体现。坚持以人为本的幼儿园制度文化建设,可以为幼儿教师以及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将具体规定同精神要求有机整合起来,将教育文化和教育制度互相融合,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文化,以此营造一个良好的幼儿教育环境,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幼儿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充分相信每一位幼儿都是有潜力可挖的,充分尊重他们,促进其全面发展,这也是幼儿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不仅需要严格要求幼儿教师,还应充分关注幼儿,保证以人为本制度文化的有效构建。

三、打造积极进取的精神文化

幼儿园的精神文化主要指的是幼儿园的历史传统,以及被人们认同的生活观念、价值观念和文化观念等,是一所幼儿园最个性、最本质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也是幼儿园的文化核心,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幼儿园领导需要高度重视办园风格与品位,注重发扬团队精神,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坚持“自我提升、互帮互助、共同协作、特色形成”的原则,全面锻炼、打造和培养出一支素质高、业务精和凝聚力强的幼儿教师队伍。幼儿园管理者应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教师的团队协作意识,促使教师队伍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促进集体进步,让他们在心理方面认同组织,并充分认识到个人价值。另外,需要注重幼儿教师之间的合作学习与经验交流和分享,通过定期组织他们学习专业知识,进行集体备课,共同进行教研活动,研讨教育专题,全力营造一个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四、创设富有爱心的育人环境

幼儿教师在文化建设背景下创设育人环境时,应构建一个富有亲和力和爱心的幼儿教育环境。幼儿教师在平常的教育活动中,需加强与幼儿的沟通和交流,不仅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更多的是关心其在幼儿园的生活情况,与幼儿交谈时应态度和蔼和亲,让幼儿消除对教师的畏惧心理。比如,对于小班的幼儿,教师应经常鼓励他们,当其完成一个学习任务或在活动中表现优秀时,可以使用鼓励的眼神或微笑去激励他们,让其充分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理解、重视和尊重。通过这样的文化建设,可以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宽松的幼儿教育环境,促使孩子对幼儿园产生好感,在思想与情感方面接受教育,积极配合教师教育活动的开展。

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幼儿园环境与教育氛围十分关键,以文化建设为背景创设幼儿教育环境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因此,幼儿园的领导与教师需要齐心协力,全力构建一个良好的幼儿教育环境,帮助广大幼儿健康成长。

摘要:幼儿教育对幼儿将来的成长影响深远,而幼儿园环境创设是幼儿园文化建设活动中的重点内容,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幼儿的学习与成长来说相当关键。文章针对幼儿园文化建设背景下如何进行环境创设作着重分析和探讨,同时制订一些有效的创设策略,帮助广大幼儿教师运用到实践活动中。

关键词:幼儿园,文化建设背景,环境创设

参考文献

[1]郭玲.浅谈幼儿园文化建设背景下的环境创设[J].科技创新导报,2013,(8):200-201.

[2]欧阳爱华.打造幼儿园特色文化创设和谐育人环境[J].好家长,2012,(24):46-47.

3.浅谈幼儿园特色环境的建设 篇三

乡镇幼儿园可以就地取材,充分挖掘农村资源,创造出具有艺术美、文化美、动态美的特色环境。而我们刚好生长在盛产绿竹的美丽横溪,那不如就让青青绿竹走进我们的幼儿园,走进幼儿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中。

苏东坡曾说:“食者竹笋,居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竹子在人类的日常生活领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我们何不在幼儿园的展橱柜挂上苏东坡的《墨竹图》,让风姿绰约的竹子栩栩如生地映入幼儿的眼帘;我们何不在幼儿园的摆设区陈列精致美观的竹花篮、形象生动的竹子火把、惟妙惟肖的竹雕等艺术品,让幼儿的视线长时间地停留在竹工艺品上,从而激发他们对竹子的兴趣,增加他们对竹子的探索欲望;我们何不在幼儿园的种植园区开辟一片小竹林,让幼儿们去主动探索竹子的奥秘,加强他们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呢?

既然幼儿们已经欣赏了令人爱不释手的竹艺术品,那么我们不妨趁热打铁让幼儿进一步与竹制品亲密接触,使其能更深入到竹文化之中。而在此环节中,如何适当地将教育与环境结合是关键所在。

福禄培尔曾说:“教育的任务要面向全体幼儿。”幼儿在年龄、个人发展中存在差异性,所以我们要按实际情况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进行不同的教育指导。例如:小班的活动区“娃娃家”,可以添加竹箩筐、竹餐具、竹桌椅等,以提供幼儿游戏玩耍之需,从而让简单环保的竹制品来替代日新月异的玩具;中班的建构区可摆放竹积木,让幼儿们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由拼搭出自己心目中最美的模型,使其大脑得到一定的锻炼;而大班幼儿则可以在音乐区接触一些竹乐器。我们都知道竹乐器对中国音律的起源产生了重要影响,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证明,自周朝以来历代都用竹定音律,故晋代音乐有“丝竹”之称。试想让清脆悦耳的“丝竹”偶尔也代替一下钢琴、手风琴等乐器,也别有一番风味。通过音乐形式的多样化,无形之中竹文化也渐渐深入了幼儿的内心,可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当然我们不要求幼儿对竹文化彻头彻尾地了解,但幼儿起码可以粗浅地感受到中国的竹文化。

此外,我们还可以让竹子走进教学活动中去,让我们的幼儿更进一步地了解“竹文化”。我们教师在课时的安排上可以根据竹子一年四季的生长变化来排插一些课时,再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相应的从易渐难地开展教学活动。

我们不仅在教学上要灵活,在户外活动方面也要灵活、创新。过去幼儿们每天的户外活动主要是大型玩具、跷跷板、玩球等,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枯燥又乏味,毫无新意。那么我们怎样让幼儿的户外活动变得有特色、有意义些呢?

“跳竹竿”“踩竹高跷”“竹竿舞”等形形色色的特色活动就可以让他们玩出快乐、玩出健康、玩出农村幼儿的特色。例如:“跳竹竿”活动使幼儿加强合作意识;“踩竹高跷”活动使幼儿掌握维持身体平衡的技巧;“竹竿舞”活动使幼儿调动身体的灵活性。这些活动让他们的大脑和身体一起运动、一起锻炼,让幼儿们变得更加活力四射。

因此,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农村现有资源(不单单是竹子),可以为幼儿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园内环境,让他们的身心能够得到更加和谐的发展。

4.幼儿园环境创设方案 篇四

1.首先教师要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本班的环境创设:特点如下

(1)这一阶段的幼儿自理本事和劳动本事明显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本事方面较前更独立,他们能选择自我喜欢的适合自我的游戏。

(2)他们的合作意识逐渐增强在相互交往中,该年龄段的幼儿开始有了合作意识,同时规则意识逐渐构成,他们开始学习控制自我的行为,遵守团体的共同规则。如:游戏结束要把玩具整理好放回原处;举手发言等。

(3)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他们不但爱问“是什么”还想明白“怎样来的”等这样的问题。

(4)能根据周围事物的属性进行概括和分类。

(5)学读兴趣有所提高。大班的幼儿不但对图书的阅读兴趣浓厚,能较长时间专心地看书,对资料的理解本事较强,并且对文字开始产生兴趣。

2.本次活动由教师设计构思制作,幼儿和家长同时也参与准备材料和动手制作,大家共同完成的环境创设。

3.本班所创设的环境和区角活动都突显了实用性,参与性和可操作性。

4.本次活动的的主题思想:节俭环保美观使用和游戏性。

5.本班共创设六个活动区角:美工坊,我们的城市,书吧,西光超市,奥运回放和动脑城。每个区角设有对应的背景墙,进区规则,进区标牌,每个区角都设放了充足的材料。突出的是“奥运回放”和“美工坊”。

“奥运回放”这个区角的操作材料更为丰富,有伦敦奥运会的各个比赛场馆的精美图画,有本届奥运会的吉祥物,有运动员们在各种比赛项目时的精彩动作回放;更让人瞩目的是本届奥运冠军的领奖场面最为耀眼。孩子们很喜欢这个区角,经过这个平台,孩子们对伦敦奥运会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增强了他们的荣耀感。

“美工坊”里不仅仅有美工操作时必备的绘画纸,涂色水彩笔,剪刀,胶水,橡皮泥和泥工板外,更是设放了很多幼儿和家长用废旧的纸张亲手制作的精美的纸制品以供幼儿和家长欣赏,大大提高了幼儿的制作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家长的参与性,增进了家园关系。

“我们的城市”里面都是幼儿自我绘画的各种汽车,大树,红绿灯,斑马线和各种人物,幼儿可随意摆放和变换位置;

“小小值日生”里每个花朵上都有小朋友的照片,每个花朵代表一天,到哪一天,该谁值日,幼儿一目了然。他们都很负责,经过这个活动也大大提高了幼儿的职责心;室内外的主题墙更是突显了孩子活动的痕迹。

6.卫生间的布置更是统一规则,处处都有鲜明的标识,让人一目了然;每一处的小小温馨提示(如:节俭用水、大小便入池、擦干净小嘴、轻拿轻放等等)更显出了教师的细心和用心。

7.室外的家园栏更是教师工作的重点之一,里面每一期的内同都是出自教师精心的准备,我们深知仅有家园共育才能让孩子更好更茁壮的成长。

二.实施效果:

1.经过这次的环境创设,不仅仅美化了我们的教室环境,并且充分体现了纲要的精神,也让孩子充分体验到参与带给他们的欢乐。

三.探讨和启示:

5.幼儿园环境创设方案 篇五

本方案根据幼儿园的宗旨和目标定位遵循以下一些原则:(1)确保安全,合乎卫生要求(2)环境条件要为保育和教育服务(3)环境创设要因地制宜、经济适用(4)建设与管理并行,使用与维修并重。

具体环境规划与设计如下:

一、园址及周边环境

幼儿园设在安全清洁,安静,无污染的人口较集中的城镇居民区,有自我独立的建筑基地(园舍基地地势平坦,场地干燥坚实并且方便排水)。一方面确保安全,又方便家长接送,避免交通干扰。

二、房舍的使用与安排

整体建筑为平房,分上下两层,楼顶为圆形护栏式的平台。主体房舍朝东南向,保证活动室有充足的阳光(满足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少于3h),冬暖夏凉。

(一)生活用房包括、班级寝室、班级卫生间(包括厕所、盥洗、洗浴,每班配备1个)、底层楼公共卫生间、衣帽贮藏室(每班1个)、音体活动室(每楼1间),

(二)服务用房包括医务保健室、隔离室(医务保健室和隔离室为相邻设置)、晨检室(设在建筑物的主出入口处)保育员值宿室、教职工办公室、会议室、值班室(包括收发室)及教职工厕所、浴室等。

(三)日常供应用房包括幼儿厨房、消毒室、烧水间、洗衣房及库房等。

(四)楼梯除设成人扶手外,并在靠墙一侧设幼儿扶手,其高度大于0。60m。楼梯栏杆垂直线净距不大于0。11m。楼梯踏步的高度不大于0。15m,宽度不小于0。26m。三、户外活动场地的使用和安排

户外活动场地以人均2平方米及以上为准,各班设置专用的室外活动场地。每班的活动场地面积不应小于60m2。各活动场地之间采取分隔措施。并有全园共用的室外游戏场地,其面积不小于下式计算值:室外共用游戏场地面积m2=180+20(N-1)。(注:1。180、20、1为常数、N为班数。),活动区周边依次设幼儿种植园区,饲养区,自然绿化区,玩沙区,游泳区,积木区。(一)种植园区,种植一些蔬菜,如西红柿、辣椒、茄子、黄瓜……从而让孩子们在种植种子的实践过程中学到一些植物的知识、种植的技能,感受简单劳作的乐趣

(二)饲养区,饲养鸡鸭兔等家禽,一方面,参与饲养活动,幼儿的确能增进对动物的了解,丰富有关动物的名称、类型、习性等方面的经验;另一方面,参与饲养活动,幼儿能更真切地感受动物的发展变化,感受动物生命的存在,感受自我的行为与动物生命之间的关系,从而真正去感受生命,了解生命,珍惜生命。

(三)自然绿化区,绿化面积大约占场地面积的百分之二十,大自然是幼儿最初获取知识的丰富源泉,自然环境中的万事万物直观具体,使幼儿在接触中懂得了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带领幼儿去观察、散步、游戏、劳动,既满足了幼儿的多种需要,又使幼儿的身体得到了健康发展。

(四)玩沙区,带给玩沙的工具有:小棍,小铲、小桶、小瓶。玩沙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玩沙能够让幼儿感到快乐,玩沙能够让幼儿尽情地发挥想象去创造,玩沙能够让幼儿自主地尝试、体验,在不知不觉中感知沙的特性,使幼儿感受到玩沙的乐趣。

(五)玩水区,幼儿对水的喜爱似乎是一种天性,只要有时光、有机会他们总爱在水里玩耍、嘻闹,透过玩水活动,不但满足了幼儿玩水的欲望,还能够学到不少知识,体验玩水的乐趣

(六)积木区,设幼儿们最喜欢、常见的材料,在结构游戏区幼儿能接触到。幼儿在那里透过观察能够获得积木的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的知识;透过运用积木进行操作活动,幼儿能够发展他们的小肌肉动作和手眼协调潜力,还能够认识各种几何形体,培养初步的艺术造型潜力和完美潜力,并能实际地了解重心、平衡等物理概念。

(七)大型玩具区,如滑梯,攀登架,秋千,有孔隧道,淘气堡等,全园设有2套。还包括自制玩具若干。满足幼儿进行各种运动体验,使幼儿获得活动乐趣。参见《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五章幼儿园的园舍、设备

第三十条幼儿园应设活动室、儿童厕所、盥洗室、保健室、办公用房和厨房。有条件的幼儿园可单独设音乐室、游戏室、体育活动室和家长接待室等。寄宿制幼儿园应设寝室、隔离室、浴室、洗衣间和教职工值班室等。第三十一条幼儿园应有与其规模相适应的户外活动场地,配备必要的游戏和体育活动设施,并创造条件开辟沙地、动物饲养角和种植园地。应根据幼儿园特点,绿化、美化园地。第三十二条幼儿园应配备适合幼儿待点的桌椅、玩具架、盥洗卫生用具以及必要的教具玩具、图书和乐器等。寄宿制幼儿园应配备儿童单人床。幼儿园的教具、玩具应有教育好处并贴合安全、卫生的要求。幼儿园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教具、玩具。第三十三条幼儿园建筑规划面积定额、建筑设计要求和教具玩具的配备,参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执行。

★ 幼儿园环境创设方案

★ 幼儿园活动方案

★ 大班生活区创设方案

★ 幼儿园环境创设总结

★ 幼儿园教师节活动方案

★ 幼儿园家长会活动方案

★ 幼儿园美食节活动方案

★ 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方案

★ 幼儿园六一活动方案参考

6.幼儿园中班环境创设方案 篇六

石井中心幼儿园 2016年9月

中二班环境创设方案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发展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纲要》也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所以,幼儿园环境对日常教育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要考虑它的教育性,应使环境创设的目标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注重发挥,塑造幼儿的“三性”,使幼儿园的环境和活动材料充分发挥教育作用,体现教育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幼儿正处在身体、智力迅速发展以及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有多方面的发展需要,幼儿园环境创设应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发展需要相适宜。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体现幼儿与教师合作的过程,教师要有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意识,认识到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含于环境之中,而且蕴含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幼儿园环境创设也不应用成人的审美观去营造。因为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应做到让幼儿自己说美。本学年,我们充分利用空间,以幼儿的参与为主线,拓宽幼儿的视野,促进幼儿想象,让幼儿在其中受到美的熏陶真正使幼儿感受到幼儿园是他们的乐园,是他们的家。

在环境创设过程中我们没有以包办代替制约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因为环境创设的目的是引发和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作用,幼儿是环境创设中不可缺少的参与者。所以我们并没有把精力放在“我想怎样布置,我想怎样创设”上,而是将精力放在“我怎样启发、引导支持幼儿参与,幼儿怎样参与,我能最大可能地提供什么样的条件”这些问题上。这种参与,让他们最大可能的发挥了其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产生主人翁的角色自豪感。

1、教室墙面布置

班级墙面布置,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点,结合班级开展的主题活动,创设与教育相吻合的环境,本学期我们将幼儿参与环境创设融入课程,以便对幼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观察者、倾听者、合作者、决策者,幼儿由单纯的倾听者变成了计划者、参与者,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能力,意识到了自己是环境的主人,人人出谋划策,人人都来承担自己的一份责任,使幼儿的参与性落到实处。本班幼儿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制作了班级吊饰,激发了幼儿的积极、主动、合作的情感。五彩的吊饰作品,也是由幼儿自己绘画、穿线、剪裁完成。幼儿还和老师一起创作了主题活动(丰收的季节)(欢度国庆)等每位幼儿都献计献策,希望自己的想法得到老师的认证。

2、廊道门窗

根据我班的情况,阳台一角我们开设了植物角,让幼儿自发从家中带来自己喜欢的花草植物,播种、浇水、松土全过程都由幼儿在教师指导下亲自完成,植物角的墙面也利用幼儿在户外玩耍时捡到的树叶,和教师共同完成了小树宝宝的造型装饰。廊道窗户旁边的墙面用幼儿的作品来装饰,称之为“幼儿天地”。这样家长也能看到我们的教学情况,幼儿也知道爱护自己和别人的劳动成果,体会到成就感。

3、区域创设

为使幼儿园的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角落都与幼儿产生交流作用,本班提供的5个活动区,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引导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将收集材料和创设环境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学习过程。每位幼儿看到自己带来的废旧物品在老师的改动下变成了自己喜爱的玩具,也使幼儿知道了废物利用,保护环境的道理。我们开辟了(图书角)(美工区)(香香烧烤)(植物角),让幼儿自己的想象有了展示的舞台。本学期我们还创设了一个(我是值日生)的主题区域,幼儿们非常喜欢。幼儿轮流自己动手每日更换自己的相片、日期、实时天气情况并成为当天的“小老师”协助老师管理班级。

4、家园联系

7.幼儿园环境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篇七

日本富士通公司是日本第一个导入环境会计的企业, 也是日本第一个公开环境报告书的企业。通公司从1998年3月起开始实施以环境保护投资及效果评估为目的的环境会计核算, 执行环境会计的第一年, 富士通公司就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环境收益超过环境成本31亿日元。

1. 富士通公司实施环境会计第一年就取得成功的经验

(1) 成功的借鉴美国的经验和企业自身的自我创新

日本富士通公司的环境会计核算成功借鉴了美国环境保护局和日本环境省制定的环境成本确认和计量指南, 但是由于这两项指南没有提出环境收益的核算标准, 因此, 富士通公司进行了自我创新, 制定了本公司的环境会计指南———《环境成本和环境收益对照指南》进行收益的核算。

(2) 不断完善的会计准则与信息披露制度

日本是最早制定环境会计准则的国家, 日本自1999年开始着手实施环境会计以来, 环境省就不断致力于环境会计准则与环境信息披露的研究, 到2005年日本的环境会计基本发展成熟。不断完善的会计准则与信息披露制度, 为富士通公司完善自身的环境会计提供了标准与依据。

2. 不断健全的环境法律、法规

在不断完善本国的环境会计准则与信息披露的同时, 日本政府还不断健全本国的环境法律、法规。迄今为止, 日本已经出台了700余种环境法律、法规和指令, 并将这些法、法规和环境会计进行有效的对接, 同时加大执法力度, 支持环境会计的有效实施。

3. 源源不断的环境会计人才

环境会计的有效实施离不开环境会计人才。日本政府十分重视对环境会计人才的培养, 在日本各高校现在均设有专门的环境会计课程来培养本国的环境会计人才, 以供给各单位对环境会计人员的需求。

二、完善我国环境会计的可行性

1. 我国具备完善环境会计的政策基础

2005年, “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十一五”期间, 党中央、国务院把环境保护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大力促进环境保护事业发展。2007年, 党的十七大正式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2011年,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出台, 总共16篇中就有1、3、6篇是关于发展环境和保护环境的。

2. 我国具备完善环境会计的经济基础

近年来, 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 2010年, 中国的GDP甚至超过了日本,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我国对环保治理的投资总额逐年增多。我国“十一五”各年环境污染投资情况及最近各五年计划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约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见表1、表2。

环保部2011年6月28日公布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称, 预计我国在环境保护科技领域投入经费约为220亿元, 达到“十一五”投资预算60亿元的3倍多, 环境污染投资总额预计将达到3.1万亿元。

3. 我国具备完善环境会计的人才基础

2008年11月21注册计师行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成立20周年研讨会发布的数据称: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全科合格的15.6万, 高级会计师8.3万人, 中级会计师151万人, 初级会计师260多万人, 会计从业人员1200万人。虽然了解环境会计的人并不多, 但是只要国家和其所在单位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相信这些会计人才将有部分可以转变成环境会计人才, 来支持我国环境会计的完善。

三、完善我国环境会计建设的对策建议

1. 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

如果没有会计准则的指导, 我国的环境会计建设很难全面展开。富士通公司环境会计的不断完善就得益于日本不断完善的环境会计准则。而日本环境会计准则之所以能够在短短的时间里得以不断完善, 就是因为以日本环境省为主的政府机构能够吸取欧美等环境会计发达的国家的优秀经验, 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不断改善。在我国, 中国会计学会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可以充当相当于日本环境省的角色, 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 加强同环境会计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吸收这些国家的优秀研究成果。在完善环境会计准则之后,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环境会计制度同时, 修改我国的《会计法》, 以法律的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

2. 完善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1) 从披露的强制性来看, 我国应该实行强制性为主, 自愿性为辅的方针。

(2) 从披露的内容看, 我国应更多的披露已货币反映出来的环境成本与环境收益的信息。

(3) 从披露的方式看。环境的披露方式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独立的环境会计报告, 即提供环境资产负债表、环境损益表和环境现金流量表;另一种是非独立的环境会计报告, 即在传统的会计三大报表和财务报表附注的基础上增设环境项目。鉴于当前我国环境会计实施经验不足, 建议我国现在采用非独立的环境会计报告。根据增设的环境会计科目, 我国的资产负债表可以完善成表3。

3. 完善我国的环保法律、法规

完善我国的现行的7部环境法律和20多部环境法规, 制定更加明确的实施细则, 制定明确的环境污染损失和赔偿的法律条款和界定方法, 加大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的处罚力度, 提高排污收费标准, 从制度上促使企业将为自身牺牲环境的行为负担高额成本。执法部门加强对环境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和监管力度, 做到执法必严、奖惩分明。据资料显示, 我国2010年10月27日获得官方认可的环境税将确定于“十二五”期间开始拟定征收, 但目前并未开始征收。可见, 我们通过合理制定环境税的征收范围和力度, 并在实施中逐步完善环境税, 来推动环境会计更好地发展。

4. 加速培养环境会计人才

在会计基础较好的高校, 开设独立的环境财务会计、环境管理会计等方面的必修课程, 而在那些环境会计基础较为薄弱的高校, 不单独开设环境会计课程, 但在传统会计课程中设置与环境会计相关的选修课程。结合我国国情, 沿着从无到有, 从浅到深, 从普及理念到深化理论和实务应用这一主线, 逐步建立和发展我国大学环境会计教育体系。我国拥有庞大的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初级会计师、会计从业人员队伍, 企业和相关机构应对这些庞大的会计人才队伍进行培训, 将一部分会计人才发展成环境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千惠.日本环境会计制度的发展经验与借鉴[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0 (32) .[1]马千惠.日本环境会计制度的发展经验与借鉴[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0 (32) .

[2]王军等.中国企业环境报告制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8.65-67.[2]王军等.中国企业环境报告制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8.65-67.

[3]胡晓玲.借鉴日本经验完善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J].财会研究, 2012 (1) .[3]胡晓玲.借鉴日本经验完善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J].财会研究, 2012 (1) .

[4]“十二五”环保科技投资倍增社会资本亟待跟进.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energy/2011-07/04/c_121617701.htm.) 2011-07-04[4]“十二五”环保科技投资倍增社会资本亟待跟进.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energy/2011-07/04/c_121617701.htm.) 2011-07-04

[5]罗春梅.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激励模式研究[J].华侨大学, 2009.[5]罗春梅.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激励模式研究[J].华侨大学, 2009.

[6]赵娟, 柏海萍.资源型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浅析——以青海庆华集团为例[J].财会研究, 2011 (21) .[6]赵娟, 柏海萍.资源型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浅析——以青海庆华集团为例[J].财会研究, 2011 (21) .

8.幼儿园环境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篇八

关键词:幼儿教育 ;环境创设 ;班级文化 ;优化策略

近年来,幼儿园环境创设已成为广大幼教工作者关心的热门话题之一,大家也充分认识到幼儿是在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得以发展的,要促进孩子和谐健康的发展,环境是重要的资源。广义环境观认为,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它既包括人的要素,又包括物的要素;既包括幼儿园内的小环境,幼儿学习生活的班级环境,又包括与幼儿园教育相关的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的大环境。环境是教育的一部分,尤其是班级环境,作为幼儿园组织与实施之一的环境创设是很重要的一环,广大幼教工作者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目前我国许多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些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从班级文化环境创设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仅供参考。

一、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常见问题

1.环境创设的空间利用不够充分合理

一般来说,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该有利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和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但是,目前的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大多数只重视室内和墙壁的布置,忽视幼儿园内其他空间对幼儿教育所隐藏的作用,使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功能大打折扣。

2.环境创设内容的片面化

环境创设内容的片面化主要表现在内容都比较简单、零散,缺乏整体布局意识,给人一种不平衡,不系统的感觉。只注重物质条件的提供,不注重教育过程对环境利用的需要进行创设,这种片面的环境布置,极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例如:许多幼儿园,经常见“一棵大树”就占用了墙壁的很大面积,但又没具备什么教育作用,而且,长年累月的不更新,缺乏新意,这显然只是教师为了完成必要的工作任务而已。那样单一的创设手段,影响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减少幼儿动手操作及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的机会。

3.环境创设过程忽略幼儿的介入

为了环境布置的完美性,现在的幼儿园环境创设往往由成人“自编、自导、自演”,很少让幼儿参与,只是让幼儿充当教师布置环境的观赏者,机械地接受成人的安排,这样的布置过程,不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主要表现为教师动手动脑多,幼儿动手动脑少,特别是一些教师观念的滞后,环境创设在内容上过多重视作品的精致、漂亮、完整。教师包办环境普遍,教师大多根据自我的需要考虑环境创设,例如:“我觉得这样好看,”或“这样不好看”,“小鸭子应画的逼真”,“卡通画不规范”,又如:有的老师嫌自己设计布置实在太麻烦,直接在网上买些粘贴画,毫无逻辑,又没有系统的贴在墙上,只是把墙壁填充得满满的,几乎没有幼儿教育的内涵,也没有考虑孩子的提议及感受,更没有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發。因此造成教师设想计划多,幼儿设想计划少,纯粹追求环境布置的结果。

二、改善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有效策略

1.重视幼儿园三维空间的充分利用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要充分利用室内外的地面、墙面和空间,尽可能多为幼儿提供接受各种知识或信息刺激的机会和条件,以促进幼儿的无意识学习的能力,使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熏陶,吸收知识。

例如:在室内外的地面可画上各种图形、迷宫,涂写上颜色或数字、字母,又如:用空间布置去配合节日的主题教育,如中秋节的灯笼,国庆节的国旗、国徽等;班级内部的墙饰内容以近期相关活动的内容为主,例如:“春天的主题活动”,在墙上布置春天特征的植物,动物及人们的活动等;在室内外开设游戏区、绘画区、拼图区、自然风景区,科常区、作业展览区、天气记录区等,充分发掘可操作性的布置,并根据教育需要灵活更换用途或内容;在各班级的教室里设置阅读角、名人榜等,让幼儿在自己的班级中感受微文化,从细微的地方体现环境创设的教育意义等等。

2.环境创设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针对环境创设内容片面的问题,我们应该根据幼儿注意对象广泛、好奇心强的特点,布置内容系统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如在班级教室的同一面墙壁,有逻辑的创设一组系统的安全教育图,用故事的形式,通过主角移动,出现不同的安全教育情景。比如遇到火警拨“119”,过马路要走人行道等等,让幼儿在每天在教室里玩耍或放松的同时,也潜移默化的接受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培养自我保护的能力。这样迁移到其他环境创设区域,既能美化环境,又能起到教育的作用,让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不再仅仅停在物质环境的表面。

3.注重幼儿参与环境创设过程的体验

现今幼儿园应该注重为幼儿提供获取新知识经验、锻炼双手技能的机会,又可使幼儿对自己亲自动手、动脑布置的环境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满足感。教师不能把精力放在“我想怎么布置,我想怎样创设”上,而应将精力放在“我怎样启发,引导支持幼儿参与,幼儿怎样参与,我能提供怎样的条件” 上。例如:教室里,要布置春天的主题墙,老师可以问幼儿,“你们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或者“春天来了,你喜欢春天里的什么呀?”等等,然后引导幼儿回答与春天相关的元素,又如:引导幼儿画一些与春天有关的图画,贴在教室的展示角等等。这种参与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遵循幼儿年龄特点,组织幼儿参与设计,参与收集和准备材料,参与布置,参与操作,参与管理的过程。在教师与幼儿合作进行创设的过程中还能促进师生感情,加强精神环境的创设。

三、结语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细微的体现在各个班级的环境创设上,环境创设又是一种班级文化的呈现,所以抓住班级的环境创设,也有益于改善幼儿园环境创设,优化幼儿教育。

参考文献:

[1] 尹华.以“创设环境”支持幼儿的学习与游戏活动. 《四川教育》,2016.

[2] 陈仁平.谈班级环境创设与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 《教育:文摘版》,2016.

[3] 毕岩.环境创设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探讨. 《中华少年》,2016.

9.幼儿园圣诞、新年环境布置方案 篇九

一、门口

1、大门口悬挂大红灯笼一对,条幅一个。

2、橱窗里粘贴“致家长的一封信”和孩子制作的有关新年的作品或孩子们活动照片。

二、大厅和走廊

1、屋顶布置吊饰(雪花、灯笼、新年礼物等)。

2、大厅中央布置新年心愿树,提前装饰上一些彩灯,树下摆放礼物盒,树上挂心愿卡(心愿卡由班级老师和孩子一起做)。

3、在大厅的两边也可以制作心愿墙,在墙上固定彩线,分别悬挂每班的心愿卡。心愿卡由孩子和家长一起制作,一起去挂。

4、走廊里可以粘贴与新年相关的图片(生肖图像、新年习俗等),走廊屋顶悬挂新年吊饰。

三、班级

1、发动家长的积极性,让家长和孩子做一些新年装饰品,例如:鞭炮、雪花、窗花、吊饰、卡片等。

2、教师根据家长和孩子做的装饰物,教师带领孩子一起做的手工,对教室进行装饰。装饰位置:门、窗、屋顶、区角等。

四、活动教室或多功能厅

1、舞台布置:背景可以是专门喷绘时令景物,或者老师们动手制作一些时令景物做背景(例如:下雪的场景,节日场景等)

2、舞台前可悬挂一些吊饰,即增加节日气氛,又可分割开舞台和观众席。

3、联欢会活动当天可在门口和舞台上装饰五彩气球,增添节日气氛。

注:

环境布置工作分配:门口、大厅和走廊负责人——

各班级环境布置——

10.幼儿园环境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篇十

工作方案

为加强我园环境卫生综合管理,进一步提高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整体质量,根据八堡乡教育管理中心的要求和县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园工作实际,现制定如下整治方案。

一、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大方县和教育管理中心的工作部署,牢固树立“优化美化环境、共建美好家园”的责任意识,积极开展全园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专项行动,着力解决当前我园在环境卫生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努力实现我园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观、基础建设明显改善、师生文明意识进一步增强、我园整体形象进一步提升的良好目标。

二、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

(一)整治环境卫生。组织全园职工对教学区公共场所开展搬家式大扫除、大清理、大清运活动,清除杂物,彻底清除卫生死角和陈年垃圾,(二)整治园区道路。疏掏园区道路边沟、明沟、截水沟,确保排水畅通;修补破损路面,确保园区道路平整、卫生、整洁。

(三)整治门前环境。认真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及时发现、劝阻、制止责任区内违反环境卫生等规定的行为。责任区内达到“十无”标准:无乱丢垃圾、无占道经营、无乱搭乱建、无乱挖乱占、无乱堆乱放、无乱贴乱画、无乱设广告、无乱停车辆、无损坏绿化。

(四)维修文娱设施。对园内的各项文娱活动设施进行维修维护,拆除损毁较为严重的设施,对部分破损的设施进行除锈、除尘处理,确保使用安全。对各班级制作的文化墙和张贴的卡通图片进行全面清理。

三、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3月1日至3月15日)。组织召开全园干部职工大会,学习传达上级有关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提高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分发宣传单、宣传栏公告、张贴环境公约等方式,积极宣传开展八堡乡中心幼儿园环境整治工作的意义和目标。

(二)组织实施阶段(3月15至4月10日)。围绕我园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专项行动的工作内容,集中一个月的时间,全面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大行动,在我园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各班认真解决各片区范围内在环境卫生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实现我园环境卫生的大变样、环境卫生质量的大提高。

(三)整改提高阶段(3月15至4月10日)。认真总结和提高环境卫生整治专项行动第二阶段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园环境卫生管理相关制度,实现日常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八堡乡中心幼儿园环境卫生专项整治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谢晓静

成员:王文 邱传美 陈丽 杨赟

(二)加强舆论引导。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环境卫生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职工及家属对 环境卫生专项整治行动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幼儿园是我家,人人爱护它”的主人翁意识。幼儿园开学后,每个班级要集中2-3次主题活动,引导孩子从小做起、从我做起,倡导良好的文明生活习惯,努力营造良好的共创共建美丽校园的社会氛围。

(三)加强检查督办。集中解决环境卫生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实行每周一次的环境卫生大检查,每月一次卫生大评比。建立“三个第一”的管理机制,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找到责任人,第一时间予以协调解决,对工作责任心不强、整改不及时到位的班级和老师进行通报批评并对各卫生区域进行每月评比排名并公示大会通报;建立领导小组,研究解决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和措施,共同推进专项整治行动的有序进行。

11.建设“以幼儿为本”的环境 篇十一

【关键词】幼儿 心理学 环境

幼儿在幼儿园的时间每天长达10个小时,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来说非常重要。幼儿需要怎样的环境?从根本上来说,是对幼儿发展有益的环境。怎样的环境是对幼儿真正有益的呢?我园从“以幼儿为本”的角度出发,结合日常教育教学经验,依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结合我园客观存在的环境条件,从色彩、材料、空间、密度等角度进行研究和创设,力求以幼儿发展为本,使我们的环境温馨、典雅、自然、和谐,成为有效的幼儿园环境,成为幼儿舒适、喜爱、健康成长的乐园。

一、黄绿主色调的运用

色彩在环境中的运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因为合适的色彩环境所引起的联想和产生的感情效果,会有益于身心健康,给人以美的享受。巧妙地运用色彩可以提高、改善和调节环境的舒适度、安全感,提高环境的质量。

在国外,专家们曾在不同的色彩环境中对儿童的智商进行测试,如让幼儿在黄、黄绿、淡蓝、橙的室内测试时,智商得分相对较高。黄色能产生活力、诱发食欲,给人以温暖的感觉。绿色使人感到舒适,促进身体平衡,并能起到镇静作用;自然的绿色对疲劳与消极情绪均有抑制作用,对脾气急爆、感情易冲动的人有抑制作用。

针对以上的因素,所以我们选择了黄色和绿色作为我园的主色调。无论是家具、护墙、外墙、地面、窗帘、宣传板等的创设,均围绕这个色彩基调进行。

二、柔性材料的运用

柔和、舒适的材料给人以亲切、温暖、安全的感觉。幼儿喜欢亲近它们,特别是小年龄段的孩子,刚入园时比较害怕、焦虑,总喜欢抱着枕头、小毛巾或躲在床的一角寻求安慰,得以安全感。我们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一系列的改进,在幼儿园的环境中投放一些柔性的材料,如柔软透明的薄纱、海绵的地垫、各种靠垫、松软的棉布玩具、可操作软包等,使幼儿心理得到满足。

三、私密空间的创设

幼儿来到幼儿园,接触到更广泛的社会、更多的人,他们会有追求独立的愿望,特别是中班的幼儿,他们正是处于自我中心的阶段,但又是容易在思维与行动之间出现矛盾的阶段。心理学家弗里特纳和瓦尔丁的实验认为,5岁左右的幼儿就有了完全属于他的秘密,但他们的秘密具有群体性,他们开始有许多善意的秘密,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和世界,有时他们会不想让成人知道。“角落里的故事”就是这样发生的。幼儿们会偷偷地躲在角落里,很长时间不愿意出来,如果老师一进去,幼儿就会冲老师做鬼脸,冲你笑笑,溜出来,不让老师听到他们的对话,显得很神秘。如何尊重幼儿的需要,满足幼儿的意愿呢?观察中发现,幼儿们有与同伴独处的需求,他们不愿意时时刻刻在老师的眼皮底下过日子;幼儿会在厕所或角落里有说不完的话;玩自己创作的游戏;尽情地表露自己;用自己最舒服的姿态与好朋友交流等等,总之,幼儿们需要有自己的私密空间,它能给幼儿提供自我保护功能、调整功能、沟通功能。

我园根据现有角落空间创设了“悄悄话屋”或“情感小屋”,他们有相对独立的空间,幼儿在里面可以自由自在,所以非常受欢迎。

四、空间密度的巧妙布局

幼儿园空间的巧妙利用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并起到不同的教育效果。幼儿园的空间要实现教育功能,同时又要满足幼儿们精神上的需求,所以我们教师就要蹲下来,从幼儿的角度去观察空间,创造幼儿喜欢和适合的空间。

1. 利用自有组合的移动柜子,创设开放式的空间

我园设计的教具柜均是可移动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室空间、教育教学需要自行组合成开放式的空间。开放式的空间有幼儿的相对的灵活性和自有度,能减少幼儿的厌倦感,增加学习兴趣,教师可根据不同主题的需要,灵活地调整教室的空间,便于主题的拓展和幼儿的操作,充分体现空间的价值教育。

2. 走廊垂吊物品寓教于美

在幼儿园走廊里悬挂的吊饰要有意义、有内容、有看头,比如幼儿的美术作品、家长与幼儿共同完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作品、教师自制玩具等展品,并且文字配上注解,这样幼儿园的走廊就不显得单调,又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和注意。

3. 墙上工艺架增添错落感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特别喜欢收集小东西,在散步时看到一颗小石子,他们会放在口袋里,带回来玩;看到一片树叶,他们会放在抽屉里,不愿意扔掉。幼儿还有很强的表现欲,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后,总想摆放出来供大家欣赏。我园设计了一些长短不一的工艺架,它们小巧玲珑,安装在班级门口的墙上,错落有致、雅致美观,幼儿可以将自己收集的小饰品做成小品陈列在此,既美观又满足了幼儿的需求。

4. 室外空间创野趣

城市里的幼儿渴望自然、渴望亲近自然。每到夏季组织幼儿去外出活动,他们都满怀热情、快乐地久久不能忘怀。这说明幼儿对接近阳光、接近自然非常渴求。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追求自然美、爱好自然色彩,特别是绿色,是人基本的生物性需要。我园就借助幼儿园现有的室外空间进行了规划,创设了感觉小路、玩沙池、玩水池、仿真绿地等等。

12.幼儿园环境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篇十二

数据中心是指业务系统与数据资源进行集中、集成、共享等有机组合, 如何将数据中心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使大数据为环保提供有力支撑。长期以来, 环境保护的话题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环保信息化随着环境发展也成为重点建设项目。就目前而言, 其缺乏整体性规划, 应用系统比较分散, 基本都是从业务处室或是从基层的角度来开发实施, 各部门之间业务系统未能够有效进行结合, 缺少统一的整合标准, 业务数据形成多元化态势。并且伴随现代科技技术的发展, 逐渐暴露出系统之间无法组织和管理。对于不同的用户, 访问权限下的应用, 需要重复性输入用户名密码, 缺乏统一的资源接口, 各应用系统间数据标准不一致, 数据差异大, 数据间无共享, 无法为决策支撑系统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为顺应新时代下环境管理的需求, 推动信息资源共享, 建立先进的环境信息数据中心平台, 全面分析环境质量状况和趋势, 对辽宁省环境进行有效监控, 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需要建设辽宁省环境保护数据中心, 使业务处室公共信息数据存储在数据中心, 保证其唯一性、准确性、一致性。

2 问题分析

辽宁省环境数据中心建设是推进环保信息化的基础, 是推进环境信息化的前提;是了解环境及环境管理开展状况的需要;是面向环境发展历史、现状、未来, 全面掌握环境演变规律、进行科学决策的需要。环境信息数据中心的关键在于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环境管理, 如何使各级环保管理机构能够更加高效、协同地从事管理工作。建立辽宁省环境信息数据中心平台系统就是通过对环境保护各部门、各单位的业务数据进行抽取、清洗、审核、转换和加载, 实现对当前各类环境数据的统一管理;同时采用SOA架构实现系统的建立健全, 将各类数据有机地整合起来, 加强对环境业务数据的共享、交互以及对数据的整理、分析和利用;实现环境信息数据多维耦合分析, 为环境保护决策分析提供依据。数据中心能够将分散的数据进行统一整合, 加强统一管理和监控统一管理传输接口、传输节点和传输任务, 统一监控传输状态, 实现报警和预警机制。提供日志审计管理, 满足合规要求和运维管理需要。环保数据中心建设的核心理念是将分布全国的各个分支机构的, 独立分散的系统, 进行数据整合, 提取分析其中的结构和特点, 通过梳理、建模、集成、分析、应用等手段整理出一套完整的统计分析方法, 在这基础之上, 搭建一套数据分析管理平台, 使之前分散在各处孤立的历史数据变成有效地、可统计、可以提供预测分析的, 便于进行环保数据中心对事件进行决策。通过梳理、建模、集成、分析、应用等手段, 对数据进行深层次分析、科学组织分类、直观展示, 使环境数据中心成为环境数据得到充分应用的分析平台及发布平台。

当今, 大数据的应用已经成为各行业信息化的主流趋势, 运用大数据概念对现状或个体行为属性进行分析并加以判断, 帮助使用者掌握更全面的综合条件要素。就目前环保信息化来看, 环境数据中心能够从多角度为环保业务人员提供相关业务数据支撑, 并通过数据挖掘将有价值的业务信息进行综合并直观展现, 为使用者对趋势判断提高准确度。从溯源角度来讲, 当污染源企业发生突发事故, 对环境质量造成影响, 周边敏感源受到严重威胁, 业务人员需要全面了解掌控事故发展态势及影响, 数据中心通过实时环境数据, 包括风速、风向、地理环境位置、周边建筑设施、温度、湿度、污染物等等条件, 提供判断污染扩散及影响范围的有力数据支撑, 有效缓解了由于信息匮乏, 而无法做出准确判定, 防止污染进一步加大,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体现了大数据的应用价值, 为环保信息化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3 建设环境数据中心方案

3.1 总体思路

(1)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首先建立编码统一标准, 分步骤建立业务、功能、数据等模型。

(2) 统一接口、定义数据交换体系, 支持多元数据融合。建立数据更新机制, 制定统一的数据传输与交换体系, 对各业务源端分类采集, 将不同类型数据转换融合, 形成庞大的数据中心。

(3) 围绕数据为设计核心, 整合环境信息资源。将环境信息库与空间信息库相结合为基础, 组织管理各类环境数据。

(4) 遵循国家环保行业标准。严格按照环保部相关标准, 进行定制性的研发。建立个性化应用环境, 按需访问的用户界面, 以人为本的用户环境设计。

3.2 整体架构

(1) 数据源层:数据源层主要指现有和将要建设的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源信息, 主要包括污染源数据、水环境质量数据、总量控制数据、环境监控数据、举报投诉数据、环境统计数据、社会经济数据、机动车尾气检测数据、环境应急数据、水生态数据、排污申报收费数据、建设项目管理数据、空气环境质量数据、噪声环境质量数据、辐射环境质量数据、空间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

(2) 数据采集层:数据采集层主要包括结构化数据采集和非结构化数据采集模块, 及数据交换区。

(3) 整合层:整合层由生产数据存储区、空间数据存储区和元数据存储区组成。

(4) 主题层:主题层按照主题进行数据划分, 分为水环境质量主题域、污染源主题域和总量控制主题域、环境应急子主题域、M2M子主题域和统一代码。

(5) 分析层:分析层包含环境质量分析、污染源分析、多维耦合分析、水环境应急分析、多元数据采集与传输分析和水环境综合分析6大分析专题和公共维度。

3.3 核心技术

3.3.1 系统集成单点登录技术

为更好地实现业务系统统一管理、统一登录, 采用了单点登录技术, 主要包括票据验证方式以及模拟代填方式将不同业务系统无缝整合至数据中心门户平台, 方便使用者对权限下各环境业务系统进行查看, 只需输入一次用户名密码即可, 提高了工作效率。单点登录技术不仅适用于B/S系统, 亦适用于C/S系统, 当今已成为各行业信息化主流技术。

3.3.2 多元数据融合技术

多元数据融合技术是数据中心建立的基本条件技术, 需将各业务处室数据进行抽取、转换、加载并最终传输至数据中心, 把不同的业务类型数据进行汇总, 并进行业务主体分类, 统一数据管理, 定义编码规则, 最终形成庞大且层次清晰的数据中心。

3.3.3 基于组件技术

基于组件的开发特点有以下几点。

(1) 应用程序由独立组件组成, 组件开发和部署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且可以多组件同时部署运行;

(2) 系统升级降低风险, 降低困难度, 可使用局部组件升级, 非完整性系统调整, 使之更加容易;

(3) 提高软件复用率, 同一组件可为多个系统所调用, 大大提高了使用效率, 环保信息数据中心的建设, 运用此技术提高系统的质量和开发效率, 降低开发成本及工作量。

4 结语

辽宁省环境数据管理中心系统实现对环境信息的统一管理查询, 为各级环境管理部门提供服务, 并且能够为同级横向部门提供数据共享, 让其更了解环境现状, 从而对相关执行提供有利依据。不仅如此, 辽宁环境中心本着创新型原则, 引入新理念、新体验的方式, 基于主流云计算、虚拟化技术打造统一数据中心运维管理平台, 同时通过灵活的数据管理平台及数据门户平台方案的设计, 使数据采集、传输、应用、决策、共享有机结合, 使数据中心实现“有数据, 能分析、会共享、能体验”。并且参照WINDOWS7系统界面设计概念, 以全新形式展现数据中心平台, 巧妙结合了各业务模块间联系, 运用图层技术, 有效呈现业务系统数据。

辽宁省环境数据中心管理系统的实施, 实现了各业务系统的整合, 数据的集中共享, 实现环境信息的统一收集、存储、加工与发布。有效利用环境信息资源, 提高环境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环境信息的资源价值, 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有效支持, 使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显著提升。

摘要:指出了建设辽宁省环境数据中心是环境信息化管理的需要, 分析了现在环境信息化发展困境, 对构建环境数据中心、解决当前所面临的困难, 以及数据中心建设方案思路与建设内容进行了探讨, 为今后环保信息化奠定基础。

关键词:环境保护,环境质量,数据中心,系统建设

参考文献

[1]李顺, 徐富春, 王利强, 等.国家环境数据共享与服务体系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 2011 (2) .

[2]刘小茜.月计算数据中心结构及调度机制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1.

[3]钱虹.关于建立环境数据中心的思考[J].江苏环境科技, 2003 (2) .

13.实施环境教育,促进幼儿发展 篇十三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我们知道幼儿的发展是其个体因素与周围环境主动、积极地相互作用,而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则是在活动中实现。从本质上看,幼儿教育就是一种环境的创造,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越来越大地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因此,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要起源于幼儿发展的需要,通过活动服务于幼儿发展的过程,其成效最终反映在促进幼儿发展的结果上。

我园历来重视环境的创设:教师的创意独具匠心,其美观性独具特色,但以前的环境创设更多注重的是装饰和美观,切环境的内涵狭窄。随着对《规程》的深入理解和教育观念的更新,我们在充分挖掘环境的教育价值的基础±,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环境的内涵,更加重视那些实际上对幼儿产生影响而未被列入“计划”之中的教育影响,将教育的影响范围加以延伸和扩展,真正将《规程》精神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并落实到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上。经过几年的潜心研究与实践,在实施环境教育的过程中,以“健康、童趣、和谐、发展”的环境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二、研究的依椐

1、认知——建构主义理论基础。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创立的关于对世界的认识,从而使自身的认识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互乡作用及两个基本过程。即:同化和顺应。“同化”是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过程逐步建构、逐步形成起来的。

2、主体——儿童为中心的理论基础。杜威实用主义的教学论体系告诉我们:“儿童有本能的好动倾向,一切知识都是来自个体的直接经验。”而“人们最初的知识,最根深蒂固保持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那末,幼儿园的教学就是以幼儿社会活动为中心,把幼儿在“想”和“做”的过程中获得的主观经验作为确定教材、教法及整个教学过程的基本毒则。同时还要创设相应的环境,给幼儿一些事情去做,而不是给他们一些东西去学,幼儿在“做事”的过程中进行思维、学习、积累经验。杜威的儿童中心论提出:新的教育“完全以儿童的自动为主”,“以儿童的需要为转移“。儿童为中心,实质上是以儿童兴趣为中心,提出好的教育“从生活中学习”,可以说教育即生活,他要求学校把教育与儿童眼前的生活融合一体,教会儿童适应眼前的生活环境。我园“实施环境教育,促进幼儿发展”的提出就是借鉴“儿童中心论”,在实施上真正将幼儿放在主体地位,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进行的实践研究。

3、环境——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的,因此应该重视环境的创设,即为儿童提供一种有准备的环境。”陈鹤琴先生也一贯主张“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出发点,让儿童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并且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才是一本真正的书。大自然大社会这本书是一本“活的”书,因为它具有感染儿童心灵的力量。我们在实施环境教育促进幼儿发展的过程中,则合理的借鉴两位教育家的观点,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中的有利条件,将教育目标蕴含在环境中,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得到发展。我们主动与外界结合,选择、组织、吸取其中有教育价值、有意义的因素,在此过程中扩大幼儿园对家庭、社区的影响,通过外部大环境和幼儿园环境的结合,构筑开放的幼儿教育基地.三、研究与实践

(一)深刻理解环境内涵,创设良好的幼儿园内教育。

广义环境观指出: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它既包括人的要素又包括物的要素:既包括幼儿园的小环境,又包括与幼儿园教育相关的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的大环境。这一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思考、实施、发展幼儿园教育的广阔视野和思路,它从一个角度体现了大教育观的精神。时代要求幼儿教育必须从封闭的范围解放出来,扩展到家庭与社区,必须与社会紧密结合。当然,这种结合应当以幼儿园自身的建设为前提,创设良好的幼儿园内环境是创设良好环境的基础。

1、注重环境立美

几年来,我园一直注重园内大环境的营造与幼儿发展方向的和谐、统一,努力把创设优美的文化环境氛围放在首位,从建设实施、花草树木到物品色彩、搭配排列都使人产生美的享受,塑造人美的情怀。做到环境中时时有教育,处处有美育,用环境熏陶、感染幼儿,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们还亲自动手,绘制幼儿喜爱的小动物做墙饰,用废易拉罐、快餐盒制成风铃,设计出美观、富有童话色彩的大型玩具,供幼儿游戏。更重要的是我们还为幼儿捉供了主动参与环境创设的机会。将每一位幼。儿用快餐盒制成的过山车,点缀在幼儿园的上空,使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车并体验做为幼儿园小主人的快乐。

让环境成为孩子发现学习的天地。美化外部大环境,注重了孩子兴趣需要,让孩子去观察参与对环境的评价并想办法。例如:冬季来临,花坛内的花己枯萎,教师们带领孩子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发现花坛很不美,有的孩子提出要装饰美化它,大班孩子写了倡议书,全园小朋友动手折了干余件纸工,并组织了放飞“我的理想”系列活动,孩子们将写满“我的理想”的纸工作品布置在花坛上,并命名为“心愿天地”现已成为孩子们倍加关注的活动环境。环境创设是教师与幼儿合作、幼儿能以小主人的身份亲自参与的教育过程,这一过程将向幼儿传递一个对其终身成长都极为重要的信息:“我们能影响自己的生活呈我们的力量能使环境发生改变!”

2、坚持目标定向准则

强调教育环境的先驱蒙台梭利曾说过;“在教育上,环境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孩子从环境中吸取所有的东西,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因此,环境的目标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为幼儿创设学习环境必须遵循目标要求,最大限度地体现教育目标。特别是教师在布置活动室中的墙饰或准备活动区材料时,必须衡量某些重要的目标和理念,是否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全部达成,这样才能引导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达到或完成教育目标。我们的第一次环境创设都是在与幼儿共同的商讨中,确定方案,将设计、搜集、准备、布置、整理等工作,作为幼儿参与的重要活动,从而有效地引发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使环境的教育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如:大一班在环境创设时教师借助幼儿常用的纸来布置“动物王国”幼儿将搜集的纸放在一起,他们发现纸有不同的特性。在存放过程中,教师鼓励幼√L想办法将各种纸摆放整齐,孩子们说开个商店卖纸,于是在“纸张专卖店”里孩子们将纸按大小、颜色、名称摆放得整整齐齐。几天后,“纸张专卖店”贴上了用这些纸制成的各种作品,并在存放醉纸屑中无意放入带水的瓶子里,瓶壁粘上了纸屑,变得五彩缤纷,孩子们惊奇了,他们又发现新的存放和装饰方法,于是,醉纸屑也成了专卖店的畅销品。马上就有孩子尝试粘一粘,这时教师适时的把孩子们的作品展示在“商店”里。他们享受着成功的喜悦,使环境这一隐性课程在幼儿的主动参与中有效地发挥其教育价值。

3、提供富于变化的环境

变化性原则则更深刻地体现在活动区材料的提供上。活动区活动做为落实教育目标,实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以丰富、有效的玩具、材料为基本保障的。区

域的开设及材料的投放都需要紧紧围绕着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水平,要符合儿童的学习兴趣,能刺激儿童积极探索。教师还要随时观察幼儿进区频率、对材料的操作程度,及时的分析原因并进行适当的更换与调整,使这些材料因为体现、物化了教育目标,又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关注幼儿生活,利用生活环境开展教育。

1、内容生活化

陈鹤琴先生指出:“我们要把幼儿的课程打成一片,成为有系统的组织”。但是,这种有系统的东西,应当以什么为中心呢?这当然要依据耳童的生活环境。他指出“不要依据成人的经验编制一些生硬枯燥、高深的材料,让儿童茫然得到一些糊涂,杂乱无章的知识。”儿童作为活动的主体,以自身的需要,兴趣、能力、经验出发,参与操作,接受学习。因此,环境的创设、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他们学习的态度和主动性。我们努力创设一种“童趣、健康、和谐,并富有挑战性的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让环境更贴近幼儿的生活,与此同时,更注意有效地利用周围环境,让幼儿在环境中积极、主动地探究、操作,发现环境中的(转载自中国教育文摘http://,请保留此标记。)问题并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将幼儿代入自然,融入社会,帮助幼儿理解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幼儿对环境材料的熟悉,其兴趣性、,主动性更容易发挥,因而他们不会面对生疏的材料、环境而茫然不知所措,他们会创造性地利用这些材料游戏,在与材料、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获得自身的发展。

美国幼教专家络,科贝尔在《生成课程》一书中谈至d:“生成”就是强调课程计划必须是从孩子和成人的生活中,特别是从孩子自身的兴趣中生长出来,它提醒我们孩子的自发性需要一个他们能够自由活动和学习的空间。如大三班在一次户外活动时,一位幼儿发现了一个梧桐果,举着来问老师这是什么?此时老师并没有急于告诉幼√乙答案,而是请其他孩子来回答,孩子们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或猜测、或介绍。当他们知道了这是梧桐果时,有的孩子又好奇地问:“它能不能吃?在老师的鼓励下,他们用小手使劲地将它掰开,惊奇地发现里面是一个“小伞兵”,原来它是梧桐树的种子。孩子们欢呼着,为他们的发现而高兴不已。老师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试探地询问幼儿:还有什么有种子,幼儿认真地在操场上找着:当他们小心翼翼地捧着小草的种子、鸡冠花、一串红、草茉莉的种子回到老师身边,兴奋地谈论着的时候,教师则实现了利用自然环境中的有利因素,有效地与教育目标的对接,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同时,我们注重将教育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教育功能,扩大教育的时空观。因为幼儿最终要面对生活,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各种能力,又逐渐使幼儿学会生存与合作。所以,一日生活中蕴含着广泛的教育资源。我们在实施环境教育的过程中把工作的着眼点从注重知识的传受转向注重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处处有教育。要求教育要走进孩子的童心世界,观察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发展水平,寻找、选择与孩子发展的最佳结合点,时时处处渗透教育。

2、材料适宜性

活动区活动由于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己选择活动的内容、活动的材料、活动的方式、以及合作的伙伴等,幼儿自己决定做什么和怎样做,可以满足幼儿不同的发展需要,有利于促进其全面和谐地发展。

因此,活动区活动已成为幼儿园教育的主要活动。而活动区活动应有的教育价值则通过环境、材料与幼儿的相互作用来实现。

在实施环境教育,促进幼儿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利用游戏这一有效的手段,以环境、材料为载体促进不同年龄幼儿的发展。小班幼儿理解表达能力差,动手能力弱,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但活动兴趣高,情绪已投入,因此在活动中主要以角色游戏为主,教师通过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使幼儿在游戏情境中体验扮演角色的快乐,提高独立做事的能力,培养社会交往技巧。例如:小班建构“家"的游戏活动,通过到小朋友的家中去做客、到家居参观居室等一系列的经验准备,共同商讨家的布局,与此同时为孩子提供了可供操作、创造的大型纸箱、纸盒等,他们根据已有经验将纸盒作为了供休息的卧室,戴上报纸折成的小帽,当起了小小粉刷匠,实现了做“家”的主人的愿望,那种自豪和满足挂在了他们的脸上,中班幼儿仍然存在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是我们尝试通过表演游戏,让幼儿亲自体验故事中人物的心情,由角色身份迁移到自身,而帮助其树立自好的道德意识。打扮幼儿则更多地以探索活动、创造性游戏为主,使她们的能力得到充分的体现,得到他人的认可,从而在其个性品质萌芽期埋下自信的种子。于是我们更多地为幼儿提供富有挑战性的材料,如:在“有趣的盒子”活动中,以“变魔术”游戏来提高幼儿目测能力,空间方位知觉,要求幼儿将十几个大小各异的盒子变得越少越好,孩子们尝试操作,努力地将差异不是很大的盒子套装在一起,将若干小盒子装入大盒子,当十几个盒子变成只剩三四个的时候,孩子们的兴奋不胜言表;游戏活动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在与材料的互动作用中有效地落实;了教育目标。

(二)扩大环境内涵,增强环境教育功能

我国教育家提出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陟时玖为这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它应当扩大 幼儿对周围和更广大的自然和文化环境的视野,把社会作为教育的大课堂,因此,充分利用家长和社区资源,是我们环境教育的又一特点。发挥家庭教育在幼儿认识发展中的作用,挖掘家庭环境本身的教育资源,以教师本身的专业化优势,引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改善家长的教育行为、教育方法、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社区则作为一个生产功能、文化功能兼备的社会小区为幼儿园提供教育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教育场所等多方面的支持。社区的积极参与使幼儿园教育变得更生动、更富有时代的气息。我们将幼儿带入社会,直接利用社区环境的教育资源,多次带幼儿参观奶牛场、飞机场、超市等,这些活动,宽阔了幼儿的眼界,丰富了活动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参观后,孩子们会带回很多的收获与问题,从而引发他们寻求有效的途径来分享经验解决问题,孩子们利用倡议书、求助信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与需求,得到家长与社区的大力支持,使园内教育活动与社区活动有机结合,在促进幼儿素质提高的同时,有效的促进了社区精神文明的发展。此外,我们还注重利用园所的教育资源,发挥园所对社区教育的辐射作用,如:随着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实施,人们的环保意思逐渐增强,我市开展了“拒绝白色垃圾”的活动。塑料袋的禁用也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成为了孩子们的热点话题,于是,他们的实践活动延伸到了社区,把自己亲手制作的各种精美的纸袋、提兜发放给路人,并用自制的展牌,向人们传递着“热爱环保、保护环境”的心声。他们的行动在社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四)创设愉悦精神环境,促进幼√L主动发展

精神环境一般指由人际关系、文化观念等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的气氛或 氛围。这种气氛或氛围决定着人的“自我”能否被发掘、发展和完善,决定着人的先天潜能能否最大限度地得到实现,决定着人的创造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其他能力能否有效的形成。因此,为培养创造型人才奠基的学前教育,必须强调营造有利于形成幼儿创造动机、创造兴趣、创造意思、,创造精神等动力特征,创造性的认知特征以及创造性人格特征的精神环境。

1、树立良好教师形象。形成教师和谐人格,以教师良好的个性塑造幼儿良好个性。同时开展了教师每日一体、一操活动,定期开展教师形象大讨论,提高教师的自身形象。

2、营造积极健康的精神环境的核心是建立融洽、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使幼儿乐于和善于表达或交流思想与情感,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最重要的。教师对幼儿多支持、多肯定、多接纳、多表演、多鼓励、多关注、多信任以及多给他们自由、多让他们

自主是形成融洽、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教师以自身对待幼儿的情感、态度、为其树立良好榜样,让他们体会到教师的关怀、信任和鼓励,为培养幼儿健康的情绪情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注重发挥同伴交往对幼儿发展的作用。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能使幼儿学会关心同伴、共享玩具、互相尊重,能使幼儿产生遵守纪律和活动规则的意识。例如;我园每周五为幼儿开设了全园性开放活动区域,在活动中我们打破年龄、班级的界限,鼓励孩子们自由结伴游戏。每一次他们都会结交新的伙伴,加上“大带小”的影响,大班幼儿体验着做哥哥、姐姐的快乐,小班弟弟、妹妹则感受被呵护的温暖。这样的活动增强了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性行为,同时扩大了幼儿交范围,提高了幼儿的交往能力。

四、收获与体会

1、教师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撰写出一批有价值的科研论文及经验总结。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极大改善,观察了解幼儿的能力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教师学会了尊重幼儿,尊重幼儿的兴趣,同时尊重他们的差异,从而更加相信幼儿,在这种尊重与信任中幼儿的主体性得到了有效的发挥。

2、全方位的环境创设已日益出成效,幼儿获得了受益终身的发展,教师的技能得到了磨练,幼儿园自身获得了发展,已形成自己的办园特色,得到专家和同行的认可。以废旧材料为特色的环境创设图片己搜集成册即将出版。

我们的“实施环境教育,促进幼儿发展”模式已初步建构,这其中有许多不尽完善的地方,我们会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不断吸取其他模式之优势,使其在不断完善中更好地促进幼儿主动性发展,为素质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实施环境教育,促进幼儿发展》

14.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实施方案 篇十四

王卜庄镇第三中心小学

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实施方案

王卜庄镇第三中心小学

校园文化环境是一个不断建设、反思、提高的整体工程,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更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为了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切实落实区教育局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任务,强化我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实践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为统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优化、美化、净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打造“环境优美、特色发展”为目标,体现我校“让学生快乐地成长 让教师幸福地工作”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实施原则

1.育人性原则: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势需要,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使广大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整体素质。

2.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密切联系社会实际,体现时代精神,同时,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在功能中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3.特色性原则:创新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在传统中挖掘新意,通过新事物来领悟传统文化,用融合的手段来为校园文化注入生机与活力。

4.继承与发展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继承与发展的原则,精心设计、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明显,做到硬化、净化、美化,各个场所布置个性鲜明,符合特点,能使用规范字,体现浓厚的学校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

三、整体思路

1.校园育人文化建设。

外墙以醒目标语、个性宣传画为主,室内布置坚持统一规划与个性化设计相结合,具体内容如下:(1)室外环境布置。校园大门两侧张贴安全警示语,教学楼大门两侧悬挂各种荣誉牌匾及橱窗张贴各种活动照片、少先队活动、安全教育、传染病预防等内容。教学楼前栽种柳树,花坛内栽花种草,使学校四季有绿,三季有花。

(2)楼内环境布置。教学楼一楼大厅设置宣传橱窗,内有党的教育方针、宝坻区教育局的“1131工程”、八条禁令、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校简介、办学理念、三风一训、校歌、教师风采及校务、政务、财务公开栏等;各楼的楼道两侧悬挂名人标语,师生书画作品。

(3)班级环境布置。室内布置学校进行统一规划,教室门口有班级星级展示牌和教师简介,黑板正上方有符合各年级年龄特点的班训,教室内规范张贴作息时间表、课程表,后墙设有卫生角,后墙面为“学习园地”,由各班主任负责个性化、人文性设计,要求班级文化建设有切合实际的实施方案,凸显主题,个性鲜明。

(4)厕所文化建设。厕所是最不起眼的地方,也是最受人关注的场所,除了净化、美化,更重要的是“文化”,在相应的地方写上耐人寻味、意味深长的文字,将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贴近方便,贴近文明”,“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等标语,外墙有明显标志,内墙面有温馨的提示。

(5)办公室文化建设。根据各部室工作职能,确立相应的室内标语并张贴相关的规章制度,便于工作,引起重视。2.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最高追求,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所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具体做法如下:(1)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契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坚持每周的国旗下讲话制度,认真做好节庆活动。

(2)利用班队会,经常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校情教育。坚持开好“两会”(晨会和班会),精心组织主题班队会。

(3)创建红领巾广播站,及时播放校园新闻和优秀稿件,不断优化校园音响系统,上下课电铃设为动听的音乐铃声,课前进行温馨提示,课余时间要播放轻松欢快的音乐或歌曲,让师生在其中得到美的享受。

(4)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定期举办运动会,举行各种有意义的德育、教学活动,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师生道德情操。

(5)实施特色大课间活动,集安全演练、文明礼仪、体质锻炼于一体,努力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6)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努力营造“书香校园”氛围。班班成立“图书角”,学校设有阅览室,试行“书中寻‘蜜’、‘甜’在心里”的借阅管理办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好读书、读好书”。

(7)认真做好学生校园明星评选宣传工作。《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发展。为此,我校遵照“全方位赏识学生,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的评选号召,启动了校园明星评选活动。评选内容有:学习明星、道德明星、进步明星、礼仪明星、才艺明星、劳动明星等,用“我是明星,我能行!”板块进行专项宣传,精心打造三小明星的“星光大道”。3.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维持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系统。“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在制度建设中要做到“大家的制度大家定、大家的制度为大家”,努力营造“人人定制度、制度管人人”的和谐制度建设的新局面。

我校在制度建设中采取“从师生中来、到师生中去”的原则,借鉴他校成功经验,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不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15.幼儿园环境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篇十五

一、融合民族文化的园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

(一) 因地制宜, 以民族地区的生态文化为依托

生态文化是由特定的民族或地域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 伦理道德等文化因素构成的具有独立特征的结构和功能的文化体系, 是代代沿袭传承下来的针对生态资源进行合理摄取、利用和保护, 以使能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和经验等文化积淀。 基于民族地区生态文化环境的园本课程开发, 需要幼儿园根据本地的环境特性来开展课程建设。 生态文化是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依托, 幼儿园要有“以生态文化为依托, 以生活活动为主线, 以幼儿和谐成长为取向”的课程理念, 充分利用包括风土人情、文物古迹、饮食文化、民间艺术在内的文化生态资源为幼儿提供亲切自然、直接感受的本土文化的机会, 创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宽松的探究环境, 为幼儿的学习和探索提供丰富的材料和模拟真实的情境。 结合当地的文化特点及文化氛围, 激发幼儿对家乡、对本民族的热爱之情。 例如:以“回民乡土文化”为主题的宁夏回族幼儿园园本课程, 充分利用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作为幼儿园园本课程的课程资源, 融合回族传统的“花儿”艺术形式及民族饮食文化的园本课程, 在宁夏回族地区的幼儿教育中彰显民族文化的特色。

(二) 吸收民族文化精髓, 提炼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中国的民族文化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数千年文明的历史, 铸就了民族独有的价值观与共同心理素质的思维定势和行为方式。 在民族文化中, 长辈的尊敬、对集体利益的服从等文化素养都被寄予重要的教育价值。 以此, 将这些优秀的教育理念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中亦是优秀的幼儿教育教材。 比如:回族具有重视教育的历史传统, 以伊斯兰文化为核心的回族文化和价值观提倡的独立自主的品质、 吃苦耐劳的精神都可以成为园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和教育方法。吸取民族文化中幼儿教育的精髓, 有益于补充、修饰甚至革新课程建设中的不足, 并能丰富民族地区园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和实践。

(三) 立足民族文化传承, 融合能增强幼儿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觉意识的资源

学者李阿芳认为, 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课程建设是课程文化自觉核心价值的体现。 任何课程都应该是具有一定民族文化特色的课程, 这样的课程文化适宜儿童与教师, 因为儿童与教师是本土文化基因的携带者。 与此同时, 任何一种文化的生存与发展都需要以其自身的母体和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土壤为基础和前提。 本土化的特色课程只有在本土文化谱系的特定土壤中, 才能获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反过来在相当程度上能够支撑与促进本土文化的螺旋上升。 因此, 面对多元文化课程价值观念的冲击, 需要我们在本土文化中科学地选择跨文化交流的结合点 (李阿芳, 2005) [4]。 世界上不存在一种万能的幼儿园课程能适合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所有儿童, 而是各种幼儿园课程分别适合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不同儿童[2]。 民族地区的幼儿园课程跟随主流文化的脚步而开展的以“汉文化”为主的课程内容, 远离了少数民族儿童的实际生活经验, 常常使得儿童在幼儿园和在家庭所接纳的文化形成差异而造成文化割裂。 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是民族地区唤起幼儿民族自觉意识和获得民族认同感及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所以, 园本课程要从民族地区的幼儿认识和熟悉本民族文化开始, 引导儿童理解本土文化及接纳多元民族文化, 以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和自信。

二、融合民族文化的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实施途径

(一) 在幼儿园日常教育活动中的灵活运用

在实践活动中, 为了更好地实现园本课程的目标和要求, 幼儿园可以根据不同阶段儿童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 幼儿教师可以将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到日常教育活动中。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活动可分为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首先, 在生活活动中, 将融合民族文化的园本课程开发理念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 使他们了解更多的民族文化知识, 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比如:早晨入园时, 播放幼儿熟悉的少数民族童谣或民间故事;进餐时, 每天有计划地搭配具有地方特色且富有营养的食品, 教授一些基的本民族生活礼仪;阅读时间, 给幼儿讲述民族人物故事、趣闻逸事等。 其次, 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 以民族文化资源为本, 教师开发、编写一些传统的民间体育游戏、游戏儿歌等, 让幼儿体验民族传统游戏的趣味性, 促进幼儿的认知、情感、技能的发展。 再次, 将少数民族多样化的文化形式注入健康、科学、社会、语言和艺术五大领域教学活动中, 用富有趣味的形式让幼儿感受民族文化氛围和不同民族的文化风情。 比如:在健康教育活动中, 融入民族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 如将水族的体育项目“斗角舞”注入健康教育活动中, 这不仅仅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而且有助于传统民族的非物质文化财富得以传承。 在开展语言活动时, 少数民族的童谣、儿歌、 民间故事和符合童真童趣的神话传说都是独具意义的幼儿语言素材。 除此, 在语言活动中, 教师也可以让幼儿在使用汉语的同时说一说母语, 使幼儿在发展汉语表达和阅读能力的同时, 熟悉运用本民族的语言。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 教师可利用民族乐器、舞蹈等形式丰富艺术教育的课堂。 例如:回族“花儿”民间艺术在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的有效利用, 能够彰显回族地区幼儿园的民族文化特色。 在美术教育活动中,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少数民族工艺品如剪纸、编织、刺绣、雕刻等尝试操作, 让他们体验参与民族文化活动的快乐, 萌发对民族文化的探索兴趣, 比如:用画笔表现新疆维吾尔族“艾德莱丝绸”的扎染形态和纹理美感等。

(二) 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体现民族文化的特色

在园本课程的实施中, 幼儿园环境是一种潜在的课程资源, 对促进幼儿在认知、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教育作用。幼儿园的环境包括墙饰及空间环境, 对幼儿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以最直观的方式来展现幼儿园特点, 能够促进幼儿感官能力的发展, 以及提高幼儿表现自我、获取知识与审美的能力。 因此, 将少数民族文化融入活动环境创设中, 不仅可以向幼儿传递大量的民族文化信息, 而且能使幼儿在充满民族特色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受到熏陶。 具体而言, 教师可以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进行加工和运用, 为幼儿创设富有民族特色和民间文化气息的活动环境。如:少数民族聚居地幼儿园园所建筑的风格、规模, 幼儿园内部环境的装饰可增添民族文化特色。 在幼儿园的走廊、墙壁悬挂一些极具民族文化风格的剪纸、贴画艺术, 也可将民族的经典故事、民族服饰用壁画、木雕等形式的呈现出来。 将幼儿园环境创设同民族文化的有机结合, 在兼具教育性、艺术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同时, 注重民族文化的展示, 让环境弥漫出浓郁的多元文化的气息, 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 在家园共育中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 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 ”就园本课程开发而言, 其内容的选择是广泛的, 除关照幼儿园的生活世界及其兴趣, 幼儿所在家庭、社区文化也是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 与此同时, 园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强调家庭、园所、社区的互动与合作, 它是一项多元参与、集体配合的工作[5]。 不同社区、不同家庭拥有的不同文化资源和文化环境, 恰恰能够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生活经验、富有教育意义的课程内容。 从生活中最亲近的家庭到园所, 从幼儿成长的文化环境中帮助幼儿与现实情境相联系,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以及丰富的人性和社会性。 具体的家园共育的做法有: 幼儿园可以邀请家长合作并讲解自己民族的历史发展和民风民俗、展示清真食品的制作过程、演示民族手工艺术;幼儿园还可以组织幼儿在家长、 老师的陪同下一起参观民族文化的建筑和当地的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区, 等等。 这样一来, 不仅仅促进了家庭与园所的合作交流, 更以家园共育的形式开展了民族文化教育, 开发了特色鲜明的园本课程, 让民族文化走进幼儿园, 充实幼儿的文化底蕴, 增进幼儿的民族意识。

总之, 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是民族地区幼儿生命的健康成长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链条[3]。 民族地区的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开发应充分利用本土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 增加幼儿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让多元的民族文化走进幼儿园, 充实幼儿的文化底蕴, 增进幼儿的民族意识, 培养幼儿的社会性, 充分发掘幼儿的个性潜能, 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摘要:幼儿园课程与文化息息相关,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 民族地区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应融合本土民族文化资源。文章通过分析民族地区幼儿园在园本课程开发中融合当地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和特色的可行性案例, 阐述民族地区融合民族文化资源的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和实施途经。

关键词:民族文化,园本课程,开发

参考文献

[1]黄谨.文化本质理论视野下的教师发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10.

[2]朱家雄.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7.

[3]周智慧, 姚伟.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文化适宜性的价值取向及其实践策略[J].青海民族研究, 2013.1.

[4]周智慧.多元文化背景下幼儿园课程文化适宜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2013.5.

16.幼儿园环境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篇十六

面对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潮流,首都环境建设首先应确定正确的战略方向,应将首都环境建设战略当作一项长期、系统的复杂工作,战略应该指导未来若干年首都环境建设的思想、内容和对策。环境建设战略要重点强调前期工作,环境建设前期减排工作的重要性要远远强于后期的治理。当前,设置首都城市环境建设委员会作为协调机构,其根本目的是将产业系统、生活系统、市政系统、资源系统与行政组织系统有机结合起来。首都环境战略的落实需要特别注意几个问题,即首都环境在复杂系统中其问题产生的根源,环境战略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契合,要给环境战略实施提供牢靠的保障。

一、首都环境建设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

将首都环境建设作为复杂系统工程,是因为首都环境不仅是水、大气、垃圾、噪声、辐射、绿化等问题,更是深层次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与居民消费问题;环境问题不仅同首都自身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而且与周边地区休戚相关;首都环境不仅是单纯的后期整治问题,更是前期的综合防治问题;首都环境不仅是自然、经济问题,更是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宜居城市问题。综合看,与首都环境建设系统有关的问题主要有六个方面。

(一)伴随经济快速增长、能源消耗总量增加带来环境压力

北京地区生产总值由2006的7861亿元快速上升到2008年的10488亿元,但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由2006年的5904.1万吨标准煤上升到了2008年的6343.7万吨标准煤。在现有的技术与管理方式下,能源消耗总量持续大幅增加已经给首都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尽管2008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公布当年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2.32万吨,比2007年削减2.85万吨;烟、粉尘排放量为6.36万吨,比2007年下降6.21%;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10.13万吨,比2007年削减5200吨,但这仅仅是北京环境状况的良好面,更多的压力面在公报中没有体现。预计未来5-10年中,首都经济仍将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速度增长,如果技术和管理水平不及时提升,经济增长带来的环境压力将更大。

(二)产业结构与区域功能布局决定了首都环境建设的“压力面”

经济增长的产业聚集区(增长极)往往也是环境压力大的区域。目前首都经济是典型的“三二一”格局,2008年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3.2%,第三产业增加值主要来自于“城八区”及部分郊区内的交通运输业、信息服务业、旅游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由于管理方式、技术手段落后,首都第三产业资源消耗量也非常大,第三产业能源消耗总量已经由2006年的2129.3万吨标准煤上升到2008年的2607.5万吨标准煤,已经超越第二产业能耗的2519.1万吨标准煤,而且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极为缓慢。2008年城市生活用水和环境用水合计已经达到17.9亿立方米,其中大部分也与第三产业关系密切。目前首都还没有形成第三产业资源消耗大幅下降的有效途径。北京的工业主要聚集在顺义、怀柔等郊区县,工业能耗也主要发生在这些区域。可以预计未来首都环境压力主要来源已经由之前的第二产业转向二、三产业并重,环境防治重点聚集在西城、东城、海淀、朝阳、顺义等核心区域,以及城乡结合部等“空白”地带。

(三)消费能力与消费水平升级对环境具有直接破坏力

在技术手段尚未达到有效提高时,消费能力上升意味着对产品要求的提升,意味着对资源索取和环境破坏的加大。2008年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725元,全市最终消费达到3385.6亿元,全市居民人均消费达到20346元,北京居民最终消费率保持一个较高水平。与高收入、高消费伴随的是生活方式改变及对环境破坏力度的加大。2007年北京生活消费的能源消耗总量达到1005.26万吨标准煤,数目惊人。居民消费对环境破坏主要由废物(主要是垃圾)、废气、废水等构成。(1)工业垃圾、生活垃圾与医疗垃圾构成了首都垃圾的主要来源,以生活垃圾为主。首都生活垃圾的产生量由2006年的585.1万吨上升到2008年的672.8万吨,预计未来北京常住人口不断增加,随着居民消费能力提升,产品包装日益复杂化,每年生活垃圾总量是持续上升的。2008年首都医疗垃圾1.22万吨,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废气主要是汽车尾气。首都在2009年年底机动车保有量突破400万量,汽车尾气是空气污染的一大来源,与之相伴的还有噪声污染。(3)北京市人均年生活用水量2008年为88.3立方米,污水排放总量132095万立方米,生活用水量与往年基本持平略有上升,污水排放量快速递增。按照目前首都常住人口的增长态势,如果人均用水量不降低,供水与污水处理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四)人口与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等对环境建设的压力同样不可小觑

2008年首都常住人口总量已经达到1695万人,流动人口每年能达到常住人口的1/3;首都常住人口平均密度达到1033人/平方公里,核心区更达22546人/平方公里。人口总量与高密度的核心区人口聚集,吃、穿、住、行等消费行为融入在其就业的产业链中,结合首都当前的资源状况,其对城市综合承载力已形成巨大压力,每天产生的“三废”和对市容环境的破坏都相当惊人。首都拥有很多优质社会服务资源,教育、医疗、卫生是很重要方面。首都教育产业目前能耗已经很高(2008年为157.91万吨标准煤),来京就医外地人口也逐年增多(医疗垃圾比生活垃圾更难处理),实际上这都给首都公共产品与服务设施带来额外压力,考虑首都环境问题时,笔者认为应充分将教育、医疗、卫生等对公共品消费的行业更多加以考量。

(五)与周边区域密切合作对首都环境建设关系重大

首都五大水系与河北、天津有关,空气质量同内蒙古、河北关系密切,上风、上游环境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首都环境质量,这些地区进行环境整治将能够直接改善首都环境质量,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周边地区环境治理举措为我们提供了参考依据。到2007年年底,河北已关闭161家造纸企业,邢台取缔小选矿企业47家,唐山市依法拆除石灰窑213座,全省淘汰钢铁行业落后产能企业26家。针对《第29届奥运会北京空气质量保障措施》,6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先后制定并发布了相关实施方案,在控制燃煤污染、机动车污染、工业污染、扬尘污染等方面实施严格的污染治理和临时减排措施,在一般的天气条件下,奥运会期间北京市空气质量能够达到国家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指导值的要求。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首都空气质量天天达标,大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比上年同期下降50%左右。由此证明,首都同周边地区环境协调作用显著。可以预见,首都未来环境战略一定是与周边省市环境战略紧密结合在一起。

(六)市政设施发展是促进首都环境整治的基础保障

到2008年底,首都污水管道长度为4458公里,污水处理能力达到329万立方米/日,再生水利用量60000万立方米;自来水供水管线14118公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为12148吨/日;年末公园绿地面积12316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43.5%;公共交通运营线路18057公里,其中轨道交通200公里;在北京奥运会期间还建立了首都城市运行指挥平台。客观讲,随着城市环境压力加大,市政设施也在不断强化,市政设施在不断完善的同时也面临着需求逐渐扩大的现实难题。

二、首都环境建设的战略构想

首都环境建设应具有宽眼界、大战略、高起点,环境建设战略构想要围绕这几个方面进行:结合国际化、现代化的潮流,在环境建设中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三个北京”的理念,将环境建设战略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相结合,将首都环境建设战略有效契合国家环境发展大战略,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居民合理消费、控制资源能源消耗、强化源头减排以达到环保目的,以经济政策、社会政策的综合运用促进经济发展、区域共赢与环境建设的协调。

(一)坚持以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经济快速发展同时提升环境建设水平的战略

适合首都的环境建设一定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的环境建设,环境发展战略与经济发展应该是共促互进的关系。与环境战略要求保持一致,按照全国政治、文化、国际交流中心的定位,首都经济发展一定要走集约化(节能、节水、节地、节材)、高附加值道路,产业结构调整向着能耗低、资源节约及循环利用、占地面积少、科技含量与附加值高且能吸纳一定劳动力的产业变动。减排是环境战略中的核心内容,将产业结构调整与减排相结合,其他国家的实践已证明,其前期成本远小于后期环境整治成本。

(二)坚持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提升与环境建设战略相结合

首都城市发展的核心目的是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是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观念的具体体现。首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的收入与消费战略力求科学、合理的内涵实际上与环境建设战略是一致的。未来首都发展过程中,应采用先进技术手段、管理模式,人口、收入增长带来的产品、原材料、能源消耗与城市环境建设之间的矛盾是可以解决的。总之,应将首都居民收入与消费发展战略同环境建设战略有机融合。

(三)坚持将首都环境建设战略纳入国家环境整体战略当中

客观上,北京环境建设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正如上文所讲首都与周边地区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全国环境整体水平提升是首都环境战略得以实现的保障,全国环境水平恶化一定会给首都环境建设带来不可突破的瓶颈。目前我国整体环境状况是:环境恶化状况未得到根本遏制,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未来的环境压力将继续加大。首都与全国环境问题实际有很多相同之处,其原因包括粗放式的发展方式,人口总量大且环境意识不强,不可持续的消费方式,科技支撑能力不足,体制和制度安排不完善及环境保护水平长期滞后等。应坚持把首都环境战略与国家环境发展整体战略相结合,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实践“以人为本、优化发展、环境安全、生态文明”的战略思想。

(四)坚持突出首都环境建设战略中核心区域、重点产业、关键环节的环境专项规划

首都环境建设战略应该有重点,从宏观上讲,包括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环节三个方面。按照北京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规划的定位,环境战略应重点关注集中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西城、东城、海淀、朝阳、顺义等核心区域,以及城乡结合部等“空白”地带,关键要在资源使用的第一个环节上做好节约工作才不至于对环境造成过大压力。应强化首都这些区域和产业的环境专项规划,以完善规范和标准强化资源使用环节的节约,以规划统领核心区域、重点产业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及发展循环经济。环境专项规划的“节点”应和首都环境规划战略保持一致,但又要根据自身情况有侧重点。至于作为首都生态涵养区的周边区县环境建设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已有定位。

(五)坚持将首都社会发展战略作为实现环境战略的重要抓手

能够协助实现首都环境战略的社会发展战略主要包括人口战略和就业战略。2007年根据专家在首都人口与发展论坛上预测,北京人口总量将在2020年达到2141万,肯定会突破此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所提出的2020年人口规模控制在1800万人的目标,主要是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毫无疑问,人口持续增长给首都带来难以克服的资源环境压力。人口环境战略要着重解决首都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数量持续增长的问题,控制人口、尤其是流动人口增长对减轻首都环境压力至关重要。要以就业战略配合产业结构调整、人口控制战略的实施。以就业政策调整减轻人口在核心区聚集造成的集中环境压力,有步骤、分阶段利用就业政策将人口向周边地区调整,乃至向外省市进行转移,避免环境压力过于向首都核心区集中。

三、首都环境建设战略实施保障

实施首都环境建设战略,要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积极开展生态建设,逐步改变环境退化状况;综合运用工程、技术、生态等方法,加大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充分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决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最终提升首都环境管理水平。首都环境建设战略实施保障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是将环境建设与区域综合承载力提高相结合。首都环境建设的目的并不在于单纯的改善环境质量,更是要体现为首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以环境建设保证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使区域承载的经济、人口、资源、环境达到一个合理的比重,实现经济、社会、自然各系统的良性循环。将提高区域综合承载力作为环境建设的重要目标正是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要按照循环经济模式,尊重区域综合承载力的各项指标并将其纳入首都环境建设的各环节当中,严格按照节能、省地、环保的要求进行城市开发和运营。

二是建立同北京周边地区的环境建设联动协调机制。协调机制主要包括环境保护共促机制和环境资金补偿机制,产业结构与就业调整联动机制。环境保护共促机制要求各方打破原有行政区划的壁垒,各方都成为区域环境保护的重要子系统,分别在环境保护的不同环节承担不同角色;环境资金补偿机制主要涉及到首都对河北、天津、内蒙古等省市由于环境保护、治理的经济损失进行一定补偿(如关停污染企业、防治沙漠化等),协调机制的出现使各方都能获取生态收益;产业结构与就业调整联动机制要求在环境建设相关不同省市内实行产业与就业转移,缓解产业、人口对核心区域的压力,避免严重“污染核”的出现。

三是加强资金投入,注重市政体系对远郊区县的覆盖。继续加大财政资金对市容环境、园林绿化、污染整治有关设施的投入,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市政设施领域,实现资金投入的多元化和设施运行管理的现代化。财政和社会资金对市政设施的投入要偏重基础薄弱的远郊区县,尤其要防止远郊区县成为首都核心区的垃圾场、排水沟。要利用市政体系的完善,使远郊区县成为首都循环经济的重要节点。

四是强化全市统一的环境建设指挥机构与平台,并不断完善维护其有序运转的体制机制。由于首都环境建设涉及方方面面,目前市环境保护局和市市政市容委都不完全具有首都环境管理职能,设置一个综合机构负责协调有关环境建设的各部门并完善其工作制度、责任权限、协调机制非常关键。此外,有关首都环境问题涉及多学科、宽领域,应建立由经济、管理、环境、工程、规划等多学科专家构成的城市环境建设智力支撑体系与工作机制,充分调动社会“智库”在首都环境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这也是公众参与的重要体现。

五是在首都污染排放核心地区环境整治中强调对“灰色地块”进行循环开发再利用。首都在环境建设中更应该注重对有限资源的循环合理利用,尤其是土地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在首都核心区有很多地带利用率不高,或者尚处于荒废状态,市政资源配制仍然存在浪费现象,其本质上是资源利用“机会成本”的丧失,而且会对市容市貌产生破坏性影响。因此,未来首都环境建设应注重提升“灰色地块”的利用水平,以提升资源利用率减少“机会成本”的丧失。

六是注重高新技术与现代管理手段在首都城市环境建设中的应用。技术创新能够带动体制与机制的创新,应充分继承并发展既有现代化城市环境综合管理先进方式(以城市运行管理中的数字化方式为代表)与技术,在大气、污水、废气物处置中应广泛运用先进技术并进行应用创新。

七是进一步加强首都环境法制建设。多年来,首都环境立法、执法、司法不断加强,对推动首都环境法制建设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目前首都环境法制建设现状仍不容乐观,在环境立法、执法与司法三个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环境法制建设缺乏系统性,环境立法、执法与司法更多处于一种单独发展的状态,难以形成支撑首都高效环境法制系统的合理。着眼首都可持续发展环境治理目标,需要从系统论的高度建设一个内部和谐、互动互助的环境法制系统。

八是加强首都环境保护的教育宣传力度和相关人才培养。环境保护不仅关系到技术、制度,而且要潜移默化到公众的意识当中,所以要在首都居民中加强环境保护的教育宣传力度,让公众自觉、积极地参与到环境建设当中。环境建设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效应,群众积极自觉参与环境建设使首都环境质量提高,本身也能从中获取很多收益。首都环境建设战略实施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人,要培养、储备相关人才,以适应先进技术、组织机构和制度体系。

参考文献

[1]北京市统计局.北京统计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2]北京市环境保护局.2008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EB/OL].(2009-06-05) [2010-01-02].http://www.bjepb.gov.cn/bjhb/Portals/0/fujian/zwgk/hjzl/2008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pdf.

[3]姜学锋.人口专家预测:2020年北京人口将达2141万[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8,8(1):12.

[4]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北京市“2008”环境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联合课题组.北京城市环境建设思路研究[J].前线,2007(12):34-36.

[5]戚本超,周达.美国的城市环境管理及对北京的启示[J].城市问题,2009(8):79-82.

上一篇:低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下一篇:竞选学生会纪检部部长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