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抛运动教学案

2024-07-13

平抛运动教学案(精选14篇)

1.平抛运动教学案 篇一

平抛运动教学反思

一、成功方面

1.结构上符合前期我科组总结的物理高效课堂模式。即激趣→问题→实验(或理论)探究→应用举例。

第一步,通过掷飞镖游戏,活跃气氛,同时引出问题。要想提高掷飞镖的成绩,需对此类运动的物理规律进行定量的研究,从而引入本节课的课题。【板书课题】第四节平抛运动。类比日常生活中相类似的运动,如飞机投弹、打排球等,把这一类运动叫做平抛运动。请预习课本,给平抛运动下一个定义。第二步,学生自学课本,定义平抛运动的定义。第三步,学生分组,分别理论推导或实验验证平抛运动的规律:水平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第四步,归纳总结平抛运动的公式。第五步,平抛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匀变速曲线运动”的概念,很难理解。在教学中,类比上学期物理课本必修1中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得出匀变速曲线运动的概念,水到聚成,让学生成为主动发现者。

3.突出了物理学科的特点。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

结合飞镖、排球运动和飞机投弹,引入物理知识。学完物理规律后,再定量处理飞镖、排球运动和飞机投弹等问题,让学生感到物理知识有趣、有用,能解决实际问题。

4.注重了方法和情感教育

曲线运动的核心方法,是“化曲为直”的思想,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处理复杂问题的有用方法。即将复杂的运动,等效几个简单的直线运动来处理。

二、不足方面

结合科组教师的评课,现总结如下。1.板书太少,只是板书提纲和平抛运动的定义。2.照搬课本演示实验,效果不是很明显

演示实验是一节物理课的亮点,很大程度上决定一节课的成败。演示实验的基本要求:清晰化和可视化。如果本节课先通过照相机拍摄演示实验过程,再通过慢放、定格等辅助手段进行全班展示后分析,可能效果会更好。

3.教学任务没有完成前面铺垫较多,导致后面内容,没有当堂完成。

三、今后加强方面

1.加强粉笔字练习。争取让今后黑板板书,能让人耳目一新。

2.加强普通话训练。普通话多说,注重字的发音,争取有所改变。

3.课前多准备。不管是新教师,还老教师,教学内容没有变,但时代变了,学生变了,教学环境变了,都需要课前精心准备,多思考,才能上出一堂较好的课。

2.平抛运动教学案 篇二

一、平抛运动常见的几个推论

推论1:任意时刻的合速度 (合位移) 与两分速度 (分位移) 构成直角三角形.

推论2:从抛出点开始, 经过任意时刻的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α的正切值等于位移与水平方向夹角θ的正切值的2倍, 即tanα=2tanθ.

推论3:平抛运动任意时刻末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交于水平位移的中点.

二、用推论解斜面上的平抛运动

1. 推论1在斜面上平抛运动中的应用

例1如图1所示, 以v0=9.8m/s的水平初速度抛出的物体, 飞行一段时间后, 垂直地撞在倾角θ为30°的斜面上, 求物体的飞行时间?

解析:作出在撞击处的速度矢量图如图2所示, 由推论1知:

由vy=gt, 得

例2如图3所示, 两个相对的斜面, 倾角分别为37°和53°.在顶点把两个小球以相同初速度分别向左、向右水平抛出, 小球都落在斜面上.若不计空气阻力, 求A、B两个小球的运动时间之比.

解析:由推论1可知水平位移与竖直位移构成直角三角形

例3如图4所示, 在斜面上P点先后以v0和2v0的速度水平抛出A、B两小球, 则从抛出至第一次着地, 两小球的水平位移大小之比可能为 ()

解析:两小球分别以v0和2v0的初速度做平抛运动, 于是有

两小球着地情况有几种可能性:

(1) 均落在水平上, 于是有y1=y2

可得, 故 (A) 正确.

(2) 均落在斜面上, 则由推论1有,

可得, 故 (C) 正确.

(3) A球落在斜面上, B球落在水平面上

于是有t1

可得, (B) 正确.

答案: (A) 、 (B) 、 (C) .

2. 推论2在斜面上平抛运动中的应用

例4从倾角为θ的斜面上某点以不同的初速度将同一小球水平抛出, 试证明小球到达斜面时速度方向与斜面的夹角α为一定值.

证明:如图5所示, 小球竖直位移与水平位移间满足:

水平速度与竖直速度满足:

可知tan (θ+α) =2tanθ

α=arctan (2tanθ) -θ, 所以α与初速度大小无关.

例5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从倾角为α=30°的斜面上A点水平抛出, 抛出时的速度为vA, 落到斜面上的B点, 问小球到达B点时的速度是多少不计空气阻力

解析:设达到B点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β

由推论2知:tanβ=2tanα, 得

3. 推论3在斜面上平抛运动中的应用

例6从倾角为θ的斜面上的A点, 以初速度v0, 沿水平方向抛出一个小球, 落在斜面上B点, 如图6所示.求:从抛出开始经多长时间小球离斜面的距离最大?最大距离是多少?

解析:从抛出开始计时, 设经过t1时间小球离斜面的距离达到最大, 当小球的速度与斜面平行时, 小球离斜面的距离达到最大, 最大距离为H.此时末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成θ角, 如图7所示, 图中M为末速度反向延长线与水平位移的交点, MN=H为所求的最远距离.

由推论3知:

由几何关系:MN=AMsinθ

由平抛运动的规律:

联立求解:

3.平抛运动教学案 篇三

1 平抛运动的教学特点

要上好一节,必须对这一节课的特点有进一步的了解,以便针对这些特点展开教学。

1.1教学内容抽象

虽然可以通过实验和视频观察到平抛运动,但是把平抛运动分解成两个直线运动来研究就难以想象和理解了。

1.2物理研究方法多

由于课程中既有概念又有规律,所以教学过程既有概念教学的特点又有规律教学的特点,所以涉及的物理研究方法多。

1.3处于知识转折的特殊地位

平抛运动是学生学习运动学的转折点,之前学生学习过直线运动,对直线运动规律的研究方法比较熟悉了,但就用那些方法去研究曲线运动问题是不够的,在认识曲线运动的过程中还要认识一些新的物理方法,才能解决曲线运动的问题,而平抛运动的教学是直线运动转向曲线运动的关键。

2

平抛运动的教学特点与物理方法的有机整合

2.1在概念建构中渗透物理方法

在平抛运动教学中,通过实验或视频等一些方法创设与平抛运动有关的物理情景让学生认识什么叫做平抛运动,在什么条件下物体做平抛运动。

例如,通过实验观察:用力推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使其在桌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后离开桌面,物体离开桌面后的运动情况;通过实验观察:从玩具手枪抢口水平射出的子弹的运动情况;通过视频观察:从匀速飞行的飞机上掉下的物体的运动情况,比较三个物体运动的共同点

结论:(1)三个物体运动的路径都是曲线;(2)三个物体都有沿水平方向的初速度;(3)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三个物体都只受重力的作用,物理中把沿水平方向有一定的初速度,在运动过程中只受重力作用的物体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是:(1)在水平方向上有初速度;(2)运动过程中只受重力的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了实验观察的方法,利用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抽象出物理概念的逻辑思维方法,这些方法渗透在整个概念建构的过程之中。

2.2在规律探究中掌握物理方法

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平抛物体的位置、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以及平抛运动是怎样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是这节课的难点,也是这节课的重点。

2.2.1平抛运动的分解

我们在前面观察物体的平抛运动时,发现物体在水平向前运动的同时,也在竖直方向下运动,那么,这两个运动具有什么特点呢?平抛运动水平方向是不是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是不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先让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然后进行探究。

(1)实验探究

通过平抛竖落仪实验探究说明,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是一个自由落体运动。

利用频闪照相机照出的小球做平抛运动的照片分析说明做平抛运动的小球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2)理论探究

小球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的作用,但有初速度,由于惯性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的作用且初速度为零,在水平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

在实验探究中,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分析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在理论探究中,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综合归纳能力。

2.2.2平抛运动的规律

理论探究:根据平抛运动的分解,通过数学推理总结出平抛运动的规律。

既然平抛运动可以分解成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那么水平方向的分运动就满足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竖直方向的分运动就满足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两个分运动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都可以用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求出,而平抛运动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是两个分运动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的合成。

4.物理《平抛运动》教学设计 篇四

概述:本节课为1课时(45分钟)加 课前准备(学生实验)45分钟。

[设计思想]本课将以探究为主线充分重视情景、问题、体验、合作、自主、交流,既有实验现象的观察,又有分析、推理的的过程。还要将实验现象与分析、推理结合起来,探究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运动的规律。本节课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动手、动脑和发挥才智的天地。

一、说教材

首先介绍一下平抛运动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平抛运动》是物理(电工电子类)第一章《运动和力》物理广角1的内容。《平抛运动》是一种最基本最简单的曲线运动,是前面所学直线运动的进一步理解应用,也是理解和掌握其它曲线运动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1.教学对象:中专一年级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一班学生。

2.学生在前面第二节已经学习过直线运动规律和自由落体运动,这为本节课学习奠定了基础。且一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但学习方面,主动性不强,而实验却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本节课将采用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平抛运动。

(三)教学三维目标

通过对课程标准、教材结构和学生已有知识储备的分析,我将本节课教学目标总结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平抛运动的定义

(2)能够用分解的方法研究平抛运动,并总结规律。

(3)能够利用平抛运动的规律解决问题。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演示模拟实验,概括出平抛运动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探索未知知识的研究精神。

(2)增强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的能力。

(3)树立严谨,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 1.平抛运动的规律。2.平抛运动规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平抛运动规律探究过程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好的教学方法就像一把打开智慧宝库的钥匙,那怎样把这把钥匙交给学生?

二、说教、学法 根据本节课由生活现象和演示实验得出平抛物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为弄清平抛运动的物理模型,本节课利用实验、多媒体教学,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实验、讨论、讲授、练习四步教学法。利用自主实验及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获得知识的能力。

在介绍概念时,采取从实例到抽象的方法。在教授平抛运动的规律时,采用实验—探究—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利用已知知识分析实验。因为本节课面向一年级学生,他们对于实验还是很有兴趣的,用实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在探究过程中,我还会向学生渗透利用运动的叠加方法,使学生在亲身研究的过程中掌握方法,发现规律。从而使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学习主动性相统一,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有效教育是通过老师组织和学生参与来实现的,物理教育更是如此,所以根据本课教学特点,为了更好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可以将学生分组,将本节课中的自主实验、问题的归纳讨论与总结及涉及到的动画游戏都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教学,我设计了复习提问、引入新课、新课教学、课堂巩固、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等六个环节。

(一)复习提问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在本节课的开头我设计了由“小船过河”动画引入复习提问这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1.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有何特点? 2.曲线运动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运动? 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

4.研究小船运动采用了什么方法?------运动的叠加 5.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和位移变化有什么规律? 6.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速度和位移变化有什么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复习回顾平抛运动教学中所需的基础知识,为学生学习新课打好基础,做好铺垫。)

(二)引入新课

为了能够在一开始就吸引学生,抓住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并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我在新课导入这个环节,使用了“飞机投弹”这个教学课件。

〖情景〗展示多媒体Flash有声动画:在屏幕右上方事先设置好三个参数:飞机水平匀速飞行速度v机=60m/s,海面上敌船匀速航行速度v船=10m/s,飞机离海平面高度h=45m。教师演示:当飞机飞至敌船正上方时,点击响。按钮。观察到炸弹在敌船前方远处水面上“轰——”一声爆炸巨1

师;当飞机在敌船正上方投弹时,能否击中敌船? 生:不能!师:知道如何调整战术吗? 生:提前投弹!师:请哪位来试一试?

(学生热情高涨,踊跃举手,教师把多媒体电脑的无线鼠标器传给一座位上的学生,学生连续操作几次,结果都没有击中敌船。注意:这里教师有意设置v机=60m/s ≠v船=10m/s,大大降低了学生“盲目”投弹的命中率。)

生:哎——(多数学生表示遗憾,刚才的热情“急剧降温”)师:看样子做一个飞行员可不容易,投弹要百发百中则更难!因为炸1 弹的运动是一种复杂的曲线运动,今天我们把所看到的炸弹的运动就叫做“平抛运动”,接下来我们一起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设计意图:直接调动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和热情,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当今学生喜闻乐见的“电脑游戏”并自然的避开了空气的阻力问题,单刀直入地提出平抛运动课题。)

(三)新课教学(包含学生实验)1.平抛运动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

【演示实验】用平抛运动演示仪演示平抛运动 〖猜想〗

师: 请大家注意观察平抛运动的轨迹,发现它是一条曲线。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的分速度是越来越快的,但这个分速度到底是如何变化的,我们还是不清楚。现在请大家来分析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受力情况。

生:在竖直方向上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师:想一下我们前面学过的运动形式有没有只在重力作用下实现的? 生: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的作用。

师:既然竖直方向上只受重力的作用,与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相同,根据我们上节课学的分运动的独立性原理知道,分运动在各自的方向上遵循各自的规律,我们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生:平抛运动竖直方向上的分运动有可能是自由落体运动。师:既然我们有了这样的猜想,为了验证它的正确性,我们来做下面这个实验:(设计意图:作出科学猜想,然后验证猜想,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实验探究】

〖对比实验法〗如右图所示,用小锤打击弹簧金属片,金属片把A球沿水平方向抛出,同时B球被松开,自由下落。A、B两球同时开始运动。

师:先来分析两个小球做的分别是什么运动。

生:A球在金属片的打击下获得水平初速度后只在重力作用下运动,所以做的是平抛运动。B球被松开后没有任何初速度。且只受到重力的作用,因此做的是自由落体运动。

师:现在观察两球的运动情况,看两球是否同时落地。

(实验观察技巧)这个地方教给大家一个判断两球是否同时落地的小技巧。那就是不要用眼睛看,而是用耳朵听,两个小球落地后会不止蹦一下,我们只听它们落地的第一声响。如果我们只听到一声响,说明两个小球同时落地,如果听到两个落地声,说明两个小球先后落地。在做实验之前我们先来听一下一个小球落地的声音。

(拿一个和实验用的小球一样的球让其做自由落体运动,让学生仔细听其落地的声音。以便判断实验中的落地声)师:同学们听到几个落地声啊? 生:一个。

师:A、B两个小球从同一高度同时开始运动,又同时落地,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啊? 生:这说明了A球在竖直方向上的分运动的性质和B球的运动性质是1 一样的。B球做的是自由落体运动。

师:由这一次实验我们就能下这样的结论吗?有没有可能我们设置的这个高度是一个特殊的高度,它正好满足自由落体下落的时间和平抛运动时间相等呢?或者说因为我们打击力度的原因,使A球获得的初速度刚好满足这一条件呢? 生:有。

师:那我们应该如何来解决呢?

生:多次改变小球下落的高度与打击的力度,重复这个实验。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教师活动:帮助总结、点评实验结论:

物体在做平抛运动的过程中,沿竖直方向的运动效果为自由落体运动。(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学习探究未知规律的兴趣。)

2.平抛运动水平方向的运动规律 师:研究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我们再来看水平方向上的分运动。先来分析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情况。

生: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所以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

师:根据运动的独立性我们知道水平方向上的运动不会受到竖直方向的运动影响。再根据牛顿第一定律我们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啊?

〖猜想〗

生:根据牛顿第一定律我们知道,如果一个物体处于不受力或受力平衡状态,它将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平抛运动中,物体水平方向上不受力,并且水平方向上有一个初速度,所以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应该是匀速直线运动。

师:那我们应该怎样来验证这个猜想呢? 【实验探究】

〖对比实验法〗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两个相同的弧形轨道,释放两球,两球同时开始运动,反复实验,观察现象——两球总是在落点相撞。

学生活动:探讨实验方案的选择,分组动手实验。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完成探究过程,了解学生的实验情况。汇总各组讨论结果,获取实验规律:物体在做平抛运动的过程中,沿水平方向的运动效果为匀速直线运动。

3.平抛运动的规律理论推导(1)平抛物体的运动方程

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x轴表示水平方向的运动,y轴表示竖直方向的运动,则

决定位移的运动方程是:

xv0t12ygt2

决定速度的运动方程是:

vxv0vygt

yg2x2v0平抛运动的轨迹方程是:由运动方程①,消去时间t得:这是抛物线的方程。它说明了平抛运动的轨迹是顶点在抛出点的抛物线。并且可知:当已知水平初速度时,即可给出轨迹;当已知轨迹时,即可求1 得初速度。

(2)结合运动方程①可知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即:

sxy22,tgyx;

结合运动方程②可知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即:

22vvxvytgvyvx,(四)课堂巩固:实践拓展---“实战演练”

为巩固学生所学的运动规律,并学会应用平抛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在“平抛运动规律的应用”这个环节,我设置引用的是新课引入环节中的那个飞行员投弹以及与此相关类似的题目,这样能使本节课首尾相接,现在以次题为例进行举例说明:

例1:一架老式飞机在高出海面45m的高处,以60m/s的速度水平飞行,为了使飞机上投下的炸弹落在停在海面上的敌船,应该在与轰炸目标的水平距离为多远的地方投弹?不计空气阻力。

分析:对于这道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从水平飞行的飞机上投下的炸弹,做什么运动?为什么?(做的是平抛运动。炸弹在没有脱离飞机时与飞机具有相同的水平速度。脱离飞机后这一速度并不消失,这时炸弹只受重力作用且具有水平初速度,所以做平抛运动。)(2)炸弹的这种运动可分解为哪两个什么样的分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3)要想使炸弹投到指定的目标处,你认为炸弹落地前在水平方向通过1 的距离与投弹时飞机离目标的水平距离之间有什么关系?(炸弹落地前在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与投弹时飞机离目标的水平距离应该相等。)学生活动:

①讨论与交流:飞机在投弹的时候,应该在目标的什么位置开始投放炸弹?(水平距离180m)

②鼠标点击

按钮,进行“实战模拟演练”,如下图

例2:一架老式飞机在高出海面45m的高处,以60m/s的速度水平飞行,尾追一艘以10m/s逃逸的敌船,为了使飞机上投下的炸弹正好击中敌船,应该在与轰炸目标的水平距离为多远的地方投弹?不计空气阻力。

学生活动:

①讨论与交流——飞机在实施轰炸的时候,应该在目标的什么位置开1 始投放炸弹? 参考答案:水平距离为150m时投弹 ②鼠标点击

按钮,进行“实战模拟演练”,如下图

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不仅使学生认识到了学习知识的重要性,而且也达到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兴趣的目的。

(五)课堂小结:

在课堂小结环节:我通过设置“这节课,我们都学了什么知识和方法?”这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完成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总结。锻练学生的分类、归纳、总结的能力。

(六)布置作业

四、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1.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对物理情境创设,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和体验后有所发现、有所思考、并引出问题。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以飞机投弹为情境,使学生在分析思考后能够得出炸弹在空中的运动情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2.教师引导,突显学生主体。能够体现对知识的自主构建,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让学生在经历中感悟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不足之处:

1.时间安排上有些紧,学生活动与教学相冲突。

2.学生的思维进程不同,由于学生知识基础参差不齐,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不能完全跟上,只能在其他学生回答后,或者老师给出答案后才能理清思路。

以上就是我对平抛运动这节课的理解和教学设计,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批评指正!

5.平抛运动教案 篇五

何晓燕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研究并认识平抛运动的条件和特点。

(2)理解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并进一步理解运动合成和分解的等时性和独立性。

(3)掌握平抛运动分解方法,推导平抛运动规律并会运用平抛运动规律解答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平抛运动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2)利用已知的直线运动规律来研究复杂的曲线运动,渗透物理学中“化繁为简”的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勇于探索的精神。(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重点、难点> 重点:研究平抛物体的特点和运动规律。

难点:让学生根据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去探究平抛运动的一般规律。<教法分析> 由生活现象入手引入课题,再启发诱导学生对平抛运动的特点进行分析,而后再进行实验验证,重点突破平抛的特点和规律。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以问题为驱动,逐步建构和形成物理概念和规律。在应用中进一步深化和活化物理概念、规律。<教具>

两张相同的纸,粉笔头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演示1:沿多个角度将粉笔头,纸片揉成团抛出 问题1:粉笔头和纸团做什么运动? 生答:抛体运动

演示2:将纸团展开抛出

问题2:纸片做的是抛体运动吗?什么是抛体运动? 师生共同总结:

抛体运动:以一定的初速度抛出,如果物体只受重力作用,这时的运动就叫抛体运动。

平抛运动:初速度水平的抛体运动。

今天,我们用运动分解的观点来分析抛体运动。

二、新课研究:

一、平抛运动 1.平抛条件:

(1)物体初速度沿水平方向(2)物体只受重力。

2.平抛特点:

(1)受力:只受重力。(2)运动:是a=g的匀变速曲线运动

再引导学生分解平抛运动:

水平方向的分运动:不受力,初速度为Vo,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分运动:受重力,初速度为0,自由落体运动。

强调:分运动与合运动,分运动之间具有等时性。

4、平抛运动的轨迹: 由X=V0t,y=12gt联立得: 2y=g()2=12xv0g2x 22v0二次函数,即抛物线

结论:平抛运动轨迹是一条抛物线。

二、一般的抛体运动

一般抛体运动可以根据上面求曲线运动速度的方法,将初速度沿两坐标轴方向分解,从而求得该方向上的初速度,再结合受力情况和牛顿第二定律即可以求解。

三、典例分析

例:如图2甲所示,以9.8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的物体,飞行一段时间后,垂直地撞在倾角为A.的斜面上。可知物体完成这段飞行的时间是()

B.C.D.图2 解析:先将物体的末速度

分解为水平分速度

和竖直分速度

(如图2乙所示)。

;又因为

与根据平抛运动的分解可知物体水平方向的初速度是始终不变的,所以斜面垂直、与水平面垂直,所以

间的夹角等于斜面的倾角。再根据平抛运动的就可以求出时间了。则 分解可知物体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那么我们根据

所以根据平抛运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可以写出

所以所以答案为C。

<课堂小结>平抛运动的概念,条件,特点,即速度位移的相关公式。<板书设计>

平抛运动

一、条件:

二、特点:

三、规律:

6.《平抛运动》说课稿 篇六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介

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比较丰富,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基础上,给出了什么叫平抛运动,提出了探究的问题: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探究的过程既有实验现象的观察。又有分析、推理的过程,还将实验现象与分析、推理结合起来,探究出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

(二)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1.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知道平抛运动形成的条件。

3.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

4.会用平抛运动解答有关问题。

⑵过程与方法

1.利用已知的直线规律来研究复杂的曲线运动,渗透物理学“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方法及“等效代换”“正交分解”的思想方法。

2.平抛物体探究实验中突出了“实验的精髓在于控制”的思想。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际情景培养学生关注物理、关注生活的意识,并且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物理知识的意识;使学生爱物理、爱生活。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抛物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难点:平抛运动规律的得出过程。

二、学情分析

深入的了解学生是上好课的关键,我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如下:

⑴高一学生已经具备较好的物理实验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

⑵学生刚学习过直线运动规律,对直线运动的分析方法记忆犹新;并在上一节中刚学过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知识,对这一分析曲线运动的方法并不陌生,这为本节课在方法上铺平了道路;

三、教法与学法

为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取以下的教学方法和学法。

教法:探究式教学法和情景创设教学法

学法:以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为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鱼”,教是为了不教,根据本课题的特点和学生的基本情况

我的教学设计主要分五个步骤进行:引入新课、新课教学、课堂练习、小结、作业。我作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创设情景:从水平飞行的飞机上空投物资;(视频)引问:请同学描述上述物体运动的轨迹和运动性质

设计意图:情景创设教学法: 从生活情景中构建物理情景,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联系物理的习惯,同时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和积极性。

(二).新课教学 1.板书:平抛运动

概念: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物体只受重力的作用,这样的运动叫平抛运动。

创设情景:教师手中的粉笔头水平抛出,以黑板为背景,可看到一个漂亮的弧形;

引问:要想把粉笔头水平抛出更远可以怎样做?

(1)(2)用更大的力抛出粉笔头(使粉笔头有更大的初速度)同样的力站在更高的地方抛(使粉笔头有更大的竖直高度)

为平抛运动分解做铺垫

设计意图:质疑导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生从身边现象和亲身体验,使学生获得更高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平抛运动概念的理解,为探讨平抛运动规律打下的基础。

2.平抛运动的分解

这部分内容以实验探究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的目的在于证明,平抛运动的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演示I)用力弹一下放在桌面上的小球,使它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离开桌面,让同学观察小球离开桌面后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重复两次让同学们能够清楚地观察。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小球为什么会做曲线运动呢?

接着说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在观察小球做平抛运动时,发现小球在水平向前动的同时,在竖直方向上有下落的运动,那么,这两个方向上运动只具有什么特点呢?

猜想:平抛运动水平方向是不是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是不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如何验证我们的猜想?探究平抛运动水平方向的运动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演示2)在如同2所示的装置中,两个相同的弧形轨道M、N分别用于发射小铁球P、Q;两轨道上端分别装有电磁铁C、D调节电磁铁C、D的高度,使AC=BD,从而保证小球P,Q在轨道出口处的水平初速度VO相等,将小铁球P、Q分别放在电磁铁C、D上,然后切断电源,使两小球能以相同的初速度VO同时分别从轨道M、N的下端射出,实验结果是两球发生碰撞,增加或者减小轨道M的高度实验结果都是一样。

教师引入问题:这个实验结果得出什么结论?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问题:通过老师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方法和过程以及归纳物理现象的能力,利用已知的直线运动的规律来探究复杂的曲线运动,渗透物理学“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方法。

既然平抛物体水平方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它在竖直方向上作什么样的运动,我们如何探究呢?

[演示3]用平抛运动演示器做实验

如图所示,用小锤击打弹性金属片C,使A球沿水平方向飞出做平抛运动,与此同时,B球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改变实验装置离地面的高度,多次实验,两球总是同时落地。(用耳朵听声音)

问题创设:A、B两球同时落地的现象,得出什么结果。

进一步提问:为什么可以下这样的结论呢?

设计意图: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和理解研究平抛运动的方法;通过教师的指导,加强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总结能力;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去获取知识;同时对学生进行方法论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3.平抛运动的规律

(1)在学生知道了平抛运动可以看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

我们可以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得到平抛物体在任一时刻的位置坐标x、y以及水平速度VO和竖直速度Vy。我们设物体以初速度水平VO抛出,它在飞行过程中在时间t内的水平位移x和竖直位移y应如何表示呢?

学生:x=VOt y=

gt2

教师:我们要求出物体在t秒末的速度,怎么求呢?(如图所示,物体在t秒末位于B点)

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使问题更加深化,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师生共同总结平抛运动规律:

①.速度公式

a:水平分速度vxv0 b:竖直分速度vygt c:t秒末的合速度vtd:合速度的方向tan②.位移公式

a:水平分位移:xv0t b:竖直分速位移:y12gt 2vxvy

vyvx

22c:t秒末的合位移:sx2y2x yv0t21gt2 22d:合位移的方向:tan③.运动时间及水平射程

运动时间t2h2h

水平射程xv0tv0 gg④.运动轨迹特征:抛物线(3)举例说明:子弹射出,弓箭射出

设计意图:平抛运动的规律是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出来的,在推导过程中注意数学知识和物理知识相结合,利用已有的知识归纳总结出平抛运动的规律。通过学生熟悉的实例进行分析、讨论、归纳,突破重点,化解难点;同时指导学生掌握学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堂练习

例:一架装载抗洪救灾物资的飞机,在距地面500m高处,以80m/s的水平速度飞行。为了使救灾物资准确地投中地面目标,飞行员应在距目标水平距离多远的地方投出物资?(不计空点阻力)

5.小结 6.作业

回顾本节课中平抛运动规律的得出过程,完成课后练习。五.板书设计

一.平抛运动

1.定义:物体以一定的速度水平抛出,仅受重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

2.条件:初速度沿水平方向,仅受重力作用。

3.性质:平抛运动是初速度沿水平方向,仅受重力作用,即加速度ag的匀变速曲线运动。

二.平抛运动的分解

水平方向:速度为v0的匀速直线运动 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 三.平抛运动的规律 1.速度公式

a:水平分速度vxv0 b:竖直分速度vygt

c:t秒末的合速度vtd:合速度的方向tan2.位移公式

a:水平分位移:xv0t b:竖直分速位移:yvxvy

vyvx

2212gt 222c:t秒末的合位移:sxyx yv0t21gt2 22d:合位移的方向:tan3.运动时间及水平射程

水平时间:t2h2h

水平射程:xv0tv0 gg4.运动轨迹特征:抛物线 六.预期效果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识上学生能掌握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及其规律;能力上学生具有了较强的观察、分析、实验和总结能力;情感上学生尊重客观规律,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

(2)本节课学习后,学生对平抛运动规律掌握理解比较肤浅,课后教师应该及时加强巩固和提高。

(3)自认为教学设计中有特色部分的说明:教学设计中注意了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的合理应用。有两处比较有特色地处理了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的整合。其一是引入flash动画实验,有较强的互动性;其二是视频实验

以上几方面是我对《平抛物体的运动》这节课的教学设想,设想中一定还有缺点和不妥之处,恳请评委老师们提出宝贵意见和批评指正。

7.平抛运动问题的求解方法 篇七

一、平抛运动特点

1.在重力作用下的匀变速曲线运动.

2.运动轨迹为抛物线.

3.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

二、平抛运动的规律

1.速度公式:vx=v0,vy=gt.

2.位移公式:x=v0t,y=gt2/2

3.轨迹方程:,顶点在原点(0、0),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方程.

注意:(1)平抛运动是一个同时经历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2)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抛物线,其一般表达式为y=ax2+bx+c.(3)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是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a=g恒定,所以竖直方向上在相等的时间内相邻的位移的高度之比为s1∶s2∶s3=1∶3∶5…竖直方向上在相等的时间内相邻的位移之差是一个恒量sⅢ-sⅡ=sⅡ-sⅠ=gT2(T表示相等的时间间隔).

(4)在同一时刻,平抛运动的速度(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α)方向和位移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是θ)是不相同的,其关系式tanα=2tanθ(即任意一点的速度延长线必交于此时物体位移的水平分量的中点).

三、平抛运动的解题方法

平抛运动的解题方法由平抛运动的特点决定的.

1.“化曲为直”,即把曲线运动分解为两个直线运动

平抛运动根据其受力情况可分解为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解题时可根据运动的独立性,分别列式,再根据运动的等时性联立求解.

例1一物体从距地面高为5 m处,以10 m/s的速度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求落地的水平位移.

分析:竖直方向位移已知:为自由落体运动,t=1 s.水平方向:匀速运动x=v0t=10 m.

2.巧选参考系

以地面为参考系,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但如果选择一个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为参考系,物体则做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如果选择一个水平方向与之相同初速度的物体为参考系,物体则做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

例2飞机以150 m/s的速度水平匀速飞行,某时刻自由释放a球,1 s后又自由释放b球.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关于两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a球在b球的前下方

(B)a球在b球的后下方

(C)a球始终在b球的正下方5 m处

(D)a球始终在b球的正下方,但两者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大

解析:本题若以地面为参考系,处理起来较为困难.若以飞机为参考系,两球均做自由落体运动,即两个球始终位于飞机的正下方,所以(A)、(B)选项都是错误的,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可得:,即A、B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3.巧妙建立坐标系,简化解题过程

例3从高为H的A点平抛一物体,其水平射程为2s,在A点正上方高为2H的B点,向同一方向平抛另一物体,其水平射程为s.两物体轨迹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且都恰好从同一屏的顶端擦过,求屏的高度.

解析:本题如果用常规的“分解运动法”比较麻烦,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即从运动轨迹入手进行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求解会很容易,如图2所示,物体从A、B两点抛出后的运动的轨迹都是顶点在y轴上的抛物线,即可设A、B两方程分别为y=ax2+bx+c,y=a'x2+b'x+c'.则把顶点坐标A(0,H)、B(0,2H)、E(2S,0)、F(s,0)分别代入可得方程组这个方程组的解的纵坐标,即为屏的高.

8.平抛运动的分解方法 篇八

在学习平抛运动之前,学生学习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已经知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并且类比“力的合成与分解”也可知道,运动的合成只有一种可能,但运动的分解却有无数种可能.曲线运动中典型的平抛运动,其分解方式也应多种多样.

1 平抛运动的分解方法

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考虑空气的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平抛运动.平抛运动是高中物理教学中比较典型的曲线运动,曲线运动的速度或加速度的大小与方向可能随时都在发生变化,对于高中生来说,直接研究曲线运动比较困难.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化繁为简,将复杂的曲线运动分解为相对比较简单的直线运动以方便学生理解.我们知道运动分解的实质就是分解速度与加速度,所以确定两个直线运动的方向是关键,当然这两个方向并不是任意两个方向.分解一个大小与方向都已经确定的矢量A,如图1,我们首先得选择其中一个分量A1的方向,则其另一个分量A2的方向就只能在A1的反向延长线与A的夹角之间,如图2,取此区间内任一个方向,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便可得到矢量A的一种分解方式,如图3.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与方向都已确定,按照以上所说的矢量分解方法,可将初速度与加速度进行分解,如图4所示.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在水平方向,加速度g竖直向下,首先任意选择其中一个分运动所在的直线方向为x方向,再根据以上方法确定另一个分运动所在的直线方向为y方向,角度如图1.4所示.将初速度v0与加速度g分别分解在这两条直线上,选择正方向,便得到了平抛运动在x方向与y方向上的分运动.

比较例2两种解题方法我们发现第一种解题方法不管是从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上来说都要简单许多,学生也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掌握.因此,在分解运动时并没有固定的方法,不要习惯于定式思维,应从问题入手,根据题意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题,使问题更加简单.

3 对平抛运动教学的建议

回顾高中课堂,对于平抛运动的教学从来都是首先从概念入手,告诉学生什么样的运动是平抛运动,然后告诉学生由于曲线运动比较复杂,因此要将平抛运动分解成直线运动以方便我们的学习,于是就有了一系列探究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上运动性质的实验,最后再结合理论分析,便得到了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的结论.以上整个过程看起来似乎顺理成章,然而我们是否想过,为什么是竖直方向与水平方向?站在教师的角度上,认为这样的分解方法是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于是就帮学生进行了选择,以期在高中阶段这样一个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但是,这里面存在几个问题:第一,一种方法的简单与否是要根据具体的环境来判断的,脱离了具体环境来判断一种方法的简单与否也就失去了其意义.第二,在众多的选择面前,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做出选择,而使学生按照教师设定的路线走,使学生渐渐失去了选择判断的能力.第三,给许多学生造成了平抛运动的分解只有一种方法的假象,导致学生在分析问题时机械地做题,而不去思考.针对以上存在的这些问题,有如下的建议:交给学生分解运动的一般方法,并举例说明,教会学生如何去选择能够使问题变得简单的分解方法.这样一来,可能在刚开始实施起来难度比较大,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将使学生更加灵活地对待后续的学习,因为我们知道,学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那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学习态度终将随着人类的进步而被淘汰,不只是学习,甚至对其生活态度也将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9.高中物理平抛运动教案 篇九

(2)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

(3)理解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并且这两个运动互不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的讲解与学生的互动,对这一章的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进行解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节课的讲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逻辑思路。 教学重点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教学难点 对平抛运动的两个分运动的理解。 教学设备平抛运动演示PPT、多媒体及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课程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2分钟

3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7分钟

8分钟

5分钟

引入:粉笔头从桌面边缘水平飞出,观察粉笔头在空中做什么运动,这种运动具有什么特点,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一、平抛运动(板书)

1、定义(板书):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考虑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PPT)

举例:用力打一下桌上的小球,使它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离开桌面,小球所做的运动就是平抛运动,并且我们看见它做的是曲线运动。

分析:平抛运动为什么是曲线运动?(因为物体受到与速度方向成90度的重力作用)

2、平抛运动的特点(板书)

(1)从受力情况看:(PPT)

竖直的重力与抛出速度方向成90角,作曲线运动。(PPT)

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是匀速运动,速度为 EMBED Equation.DSMT4 。(PPT)

竖直方向受重力作用,没有初速度,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是自由落体运动。(PPT)

总结: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分运动上由于不受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分运动上物体的初速度为0,且只受到重力作用,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等于g。

二、实验验证:(板书)

(1)【演示实验】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时,A球向水平方向飞出,做平抛运动,而同时B球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PPT)

现象:A球总是与B球同时落地,说明平抛运动的一个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PPT)

(2)利用频闪照相更精细地研究平抛运动,其照片如课本图3-20所示。(PPT)

可以看出,两球在竖直方向上,经过相等的时间,落到相同的高度,即在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可以看出,通过相等的时间前进的距离相同,既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的。由此说明平抛运动的两个分运动是同时、独立进行的,竖直方向的运动与水平方向的运动互不影响。(PPT)

(3)用课件模拟课本图3-22的实验。(PPT)

结果分析:平抛运动在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水平方向的速度大小

并不影响平抛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而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的,且不受竖直分运动的影响。其运动所需的时间由竖直分运动决定,与抛出的水平初速度无关。(PPT)

三、平抛运动的规律(板书)

1、抛出后t 秒末的速度(板书)

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水平方向为x轴(正方向和初速度v0的方向相同),竖直方向为y轴,令正方向向下,则(PPT)

水平分速度: EMBED Equation.DSMT4 (PPT)

竖直分速度: EMBED Equation.DSMT4 (PPT)

合速度: EMBED Equation.DSMT4 (PPT)

EMBED Equation.DSMT4 (PPT)

2、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一时刻t的位置坐标(板书)

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水平方向为x轴(正方向和初速度v0的方向相同),竖直方向为y轴,正方向向下,则(PPT)

水平位移: EMBED Equation.DSMT4 (PPT)

移项有: EMBED Equation.DSMT4 (PPT)

竖直位移: (PPT)

则: EMBED Equation.DSMT4 (PPT)

EMBED Equation.DSMT4 (PPT)

合位移: (PPT)

EMBED Equation.DSMT4 (PPT)

运用 EMBED Equation.DSMT4 公式我们可以求得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坐标并找到物体所在的位置,然后用平滑曲线把这些点连起来,就得到平抛运动的轨迹,这个轨迹是一条抛物线。

四、例题分析(板书)

1.如图,树枝上的一只松鼠看到一个猎人正用枪对准它,为了逃脱即将来临的厄运,它想让自己落到地面上逃走。但是就在它掉离树枝的瞬间子弹恰好射出枪口,问松鼠能逃脱厄运吗? (PPT)

答:不能。因子弹和松鼠在竖直方向都是自由落体运动,竖直方向的位移总是相同的,所以只要在子弹的射程内,就一定能射中松鼠,松鼠在劫难逃。(PPT)

2.一艘敌舰正以V1=12m/s的速度逃跑,飞机在320m高空以V2=105m/s的速度同向追击。为击中敌舰,应提前投弹。求飞机投弹时,沿水平方向它与敌舰之间的距离多大?若投弹后飞机仍以原速度飞行,在炸弹击中敌舰时,飞机与敌舰的位置关系如何?(PPT)

解:平抛过程中分析竖直分运动有:(PPT)(板书)

EMBED Equation.DSMT4 (PPT)(板书)

EMBED Equation.DSMT4 (PPT)(板书)

水平分运动有:(PPT)(板书)

EMBED Equation.DSMT4 (PPT)(板书)

EMBED Equation.DSMT4 (PPT)(板书)

飞机投弹时,沿水平方向它与敌舰之间的距离位744m,炸弹击中敌舰时,炸弹和敌舰在同一处,此时因为飞机与炸弹的水平速度相同,因此在飞机在炸弹的正上方,即可知道飞机也在敌舰的正上方。(PPT)

五、课堂练习(板书)

1、从高空水平方向飞行的飞机上,每隔1分钟投一包货物,则空中下落的许多包货物和飞机的连线是 (PPT)

A.倾斜直线 B.竖直直线 C.平滑曲线 D.抛物线 (PPT)

【B】(PPT)

10.高中物理平抛运动经典例题及解析 篇十

[例1]

如图1所示,某人骑摩托车在水平道路上行驶,要在A处越过的壕沟,沟面对面比A处低,摩托车的速度至少要有多大?

图1

解析:在竖直方向上,摩托车越过壕沟经历的时间

在水平方向上,摩托车能越过壕沟的速度至少为

2.从分解速度的角度进行解题

对于一个做平抛运动的物体来说,如果知道了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则我们常常是“从分解速度”的角度来研究问题。

[例2]

如图2甲所示,以9.8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的物体,飞行一段时间后,垂直地撞在倾角为的斜面上。可知物体完成这段飞行的时间是()

A.B.C.D.图2

解析:先将物体的末速度分解为水平分速度和竖直分速度(如图2乙所示)。根据平抛运动的分解可知物体水平方向的初速度是始终不变的,所以;又因为与斜面垂直、与水平面垂直,所以与间的夹角等于斜面的倾角。再根据平抛运动的分解可知物体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那么我们根据就可以求出时间了。则

所以

根据平抛运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可以写出

所以

所以答案为C。

3.从分解位移的角度进行解题

对于一个做平抛运动的物体来说,如果知道了某一时刻的位移方向(如物体从已知倾角的斜面上水平抛出,这个倾角也等于位移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则我们可以把位移分解成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然后运用平抛运动的运动规律来进行研究问题(这种方法,暂且叫做“分解位移法”)

[例3]

在倾角为的斜面上的P点,以水平速度向斜面下方抛出一个物体,落在斜面上的Q点,证明落在Q点物体速度。

解析:设物体由抛出点P运动到斜面上的Q点的位移是,所用时间为,则由“分解位移法”可得,竖直方向上的位移为;水平方向上的位移为。

又根据运动学的规律可得

竖直方向上,水平方向上

则,所以Q点的速度

[例4]

如图3所示,在坡度一定的斜面顶点以大小相同的速度同时水平向左与水平向右抛出两个小球A和B,两侧斜坡的倾角分别为和,小球均落在坡面上,若不计空气阻力,则A和B两小球的运动时间之比为多少?

图3

解析:和都是物体落在斜面上后,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则运用分解位移的方法可以得到

所以有

同理

4.从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的角度出发求解

在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由于实验的不规范,有许多同学作出的平抛运动的轨迹,常常不能直接找到运动的起点(这种轨迹,我们暂且叫做“残缺轨迹”),这给求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此,我们可以运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的规律来进行分析。

[例5]

某一平抛的部分轨迹如图4所示,已知,,求。

图4

解析:A与B、B与C的水平距离相等,且平抛运动的水平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可设A到B、B到C的时间为T,则

又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则

代入已知量,联立可得

5.从平抛运动的轨迹入手求解问题

[例6]

从高为H的A点平抛一物体,其水平射程为,在A点正上方高为2H的B点,向同一方向平抛另一物体,其水平射程为。两物体轨迹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且都恰好从同一屏的顶端擦过,求屏的高度。

图5

解析:本题如果用常规的“分解运动法”比较麻烦,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即从运动轨迹入手进行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求解会很容易,如图5所示,物体从A、B两点抛出后的运动的轨迹都是顶点在轴上的抛物线,即可设A、B两方程分别为,则把顶点坐标A(0,H)、B(0,2H)、E(2,0)、F(,0)分别代入可得方程组

这个方程组的解的纵坐标,即为屏的高。

6.灵活分解求解平抛运动的最值问题

[例7]

如图6所示,在倾角为的斜面上以速度水平抛出一小球,该斜面足够长,则从抛出开始计时,经过多长时间小球离开斜面的距离的达到最大,最大距离为多少?

图6

解析:将平抛运动分解为沿斜面向下和垂直斜面向上的分运动,虽然分运动比较复杂一些,但易将物体离斜面距离达到最大的物理本质凸显出来。

取沿斜面向下为轴的正方向,垂直斜面向上为轴的正方向,如图6所示,在轴上,小球做初速度为、加速度为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有

当时,小球在轴上运动到最高点,即小球离开斜面的距离达到最大。

由①式可得小球离开斜面的最大距离

当时,小球在轴上运动到最高点,它所用的时间就是小球从抛出运动到离开斜面最大距离的时间。由②式可得小球运动的时间为

7.利用平抛运动的推论求解

推论1:任意时刻的两个分速度与合速度构成一个矢量直角三角形。

[例8]

从空中同一点沿水平方向同时抛出两个小球,它们的初速度大小分别为和,初速度方向相反,求经过多长时间两小球速度之间的夹角为?

图7

解析:设两小球抛出后经过时间,它们速度之间的夹角为,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和,对两小球分别构建速度矢量直角三角形如图7所示,由图可得和

又因为,所以

由以上各式可得,解得

推论2:任意时刻的两个分位移与合位移构成一个矢量直角三角形

[例9]

宇航员站在一星球表面上的某高度处,沿水平方向抛出一个小球,经过时间,小球落到星球表面,测得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若抛出时初速度增大到两倍,则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已知两落地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该星球的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数为G,求该星球的质量M。

解析:设第一次抛出小球,小球的水平位移为,竖直位移为,如图8所示,构建位移矢量直角三角形有

若抛出时初速度增大到2倍,重新构建位移矢量直角三角形,如图9所示有,由以上两式得

令星球上重力加速度为,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得

由万有引力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得

由以上各式解得

推论3:平抛运动的末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交平抛运动水平位移的中点。

证明:设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经时间后的水平位移为,如图10所示,D为末速度反向延长线与水平分位移的交点。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有

水平方向位移

竖直方向和

由图可知,与相似,则

联立以上各式可得

该式表明平抛运动的末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交平抛运动水平位移的中点。

图10

[例10]

如图11所示,与水平面的夹角为的直角三角形木块固定在地面上,有一质点以初速度从三角形木块的顶点上水平抛出,求在运动过程中该质点距斜面的最远距离。

图11

解析:当质点做平抛运动的末速度方向平行于斜面时,质点距斜面的距离最远,此时末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成角。如图12所示,图中A为末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与水平位移的交点,AB即为所求的最远距离。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有,和

由上述推论3知

据图9中几何关系得

由以上各式解得

即质点距斜面的最远距离为

图12

推论4:平抛运动的物体经时间后,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则有

证明:如图13,设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经时间后到达A点的水平位移为、速度为,如图所示,根据平抛运动规律和几何关系:

在速度三角形中

在位移三角形中

由上面两式可得

11.巧选平抛运动的分解方向 篇十一

■ 例1 如图1所示,一个小球从斜面的顶端A点以某一水平速度抛出,落到斜面上的B点. 若AB间的距离L=40 m,斜面倾角θ=30°. (g取10 m/s2)则:

(1) 小球抛出后经多长时间运动到距离斜面最远的点C?

(2) 小球到斜面的最远距离为多少?

■ 解法一 (1) 设初速度为v0,从A运动到B点的时间为t.

沿初速度方向:Lcosθ=v0t (1)

垂直于初速度方向:Lsinθ=■gt2 (2)

将数据代入(1)、(2)式解得:

v0=10■ m/s,t=2 s.

小球运动到距离斜面最远的点C的速度方向应该与斜面平行,此时小球在竖直方向的速度vy=v0tan 30°=10 m/s.

设小球抛出后经时间t′运动到距离斜面最远的点C. 则:

vy =gt′ 即10=10t′.

得:t′=1 s.

(2) 如图2所示,

AD=v0 t′=10■ m.

DC=■gt′2=5 m.

CE=DE-DC=ADtanθ-DC=10 m-5 m=5 m.

CF=CEcos θ=■m.

所以,小球到斜面的最远距离为■ m.

■ 解法二 如图3所示,将初速度和加速度沿斜面方向(x方向)和垂直于斜面方向(y方向)进行分解,设初速度为v0,则在x方向上做初速度为v0x=■、加速度为gx=gsinθ=5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y方向上做初速度为v0y=■、加速度大小为gy=gcosθ=5■ 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小球与斜面的距离由y方向的分运动决定,设小球从A运动到B的时间为t,由于小球运动到距离斜面最远的C点y方向的速度为0,根据对称性知从A点运动到C点的时间和从C点运动到B点时间均为■,设最远距离为h. 则:

x方向:L=v0xt+■gxt2 (1)

y方向:v0y=gy·■ (2)

v2 0y=2gyh (3)

将数据代入(1)、(2)、(3)式得:

t=2 s.

h=■ m.

所以,小球抛出后经1 s运动到距离斜面最远的点C,小球到斜面的最远距离为■ m.

■ 解法三 用解法一中的方法求出从A点运动到B点时间t=2 s,再用解法二中的方法将速度和加速度分解,得到:

gy=5■ m/s2.

从A点运动到C点的时间和从C点运动到B点时间均为t′=■=1 s.

则h=■gyt′2=■ m.

比较以上三种解法,不难看出,解法三结合了解法一和解法二的优点,使解题的过程较为简洁. 值得注意的是,用解法二时,不仅要分解初速度,还要分解加速度,解题时要多加小心.

一般情况下,平抛物体总是落向水平面或击中竖直的墙壁,所以一般都是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解平抛运动,这样会对解题带来方便. 但是,如果物体从斜面上抛出,或抛向倾斜的墙壁、倾斜的直杆等,则应该把平抛运动沿该倾斜面和垂直于该倾斜面进行分解,要注意这时不仅要分解速度,还要分解加速度.

■ 例2 如图4所示,从A点将一个小球以v0=10 m/s的初速度水平抛向斜面,经1 s落到斜面上的B点;从A点的正上方C点将另一个小球以v0′=2v0=20 m/s的初速度水平抛向斜面,也经1 s落到斜面上的D点. 已知斜面倾角θ=30°,重力加速度取10 m/s2,求A、C间的距离.

■ 解析 将初速度和加速度沿斜面方向和垂直于斜面方向进行分解,如图4. 设A到斜面的距离为s,A、C间的距离为h,则C到斜面的距离为s+■.

在垂直于斜面方向上:

s=(v0sinθ)t+■(gcosθ)t2 (1)

s+■=(2v0sinθ)t+■(gcosθ)t2(2)

解得:h=■ m.

■ 例3 如图5所示,从A点向一堵竖直的墙壁水平抛出一个小球,抛出点到墙壁的水平距离为s. 求小球以多大的初速度抛出时,击中墙壁前瞬间小球的速度最小?这一最小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何?

■ 解析 小球尽管不是落向水平地面,但由于墙壁是竖直的,显然应该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解平抛运动.

设以初速度v0抛出时,击中墙壁前瞬间小球的速度最小,且速度方向与v0成?兹角.

水平方向:s=v0t,vx=v0 .

竖直方向:vy=gt=■.

击中墙壁前瞬间的速度:

v=■=■.

可见,当v20=■时,

即:v0=■时,v有极小值:

vmin=■.

cosθ=■=■.

θ=45°.

12.平抛运动演示仪的自制与创新 篇十二

教材中提供的3种实验方案,各有优点,又有各自的不足之处:案例1具有简便、直观的特点, 但用铅笔试探描绘小球可能经过的位置,误差大,且需多次尝试才可能成功;案例2取材简单, 但在课堂上喷水不太好控制,且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轨迹会逐渐偏离平抛曲线;案例3中使用的数码照相机或数码摄像机, 却不是每个学校(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学校)都易于获得的。

针对上述分析, 并结合教学实际情况, 我们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和创新, 使实验效果得到了优化。

一、自制教具的实验原理

不考虑小球的转动情况,做平抛运动的小球,其重心的轨迹如果是图1中的O-A-B-C, 则可画出小球最右端切点的轨迹O1-A1-B1-C1, 从图中的几何关系可以知道,这两条图线的形状是完全一致的,只是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向右平移了小球半径的长度,所以我们要研究小球的运动性质,只需研究轨迹O1-A1-B1-C1就可以了。

平抛运动可以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要得到小球最右端切点的轨迹O1-A1-B1-C1, 我们可以在小球正前方竖放一个与小球运动平面相垂直的接球板,让运动的小球与接球板相撞,利用复写纸,把碰撞点记录在白纸上(参看图1中的竖虚线)。接球板首先放在O1处,该位置为平抛的初始位置,从轨道某位置由静止释放小球,利用复写纸印下该点,定为坐标原点;然后把接球板从O1位置水平向右移动到A1,从轨道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小球,则可以利用复写纸印出第二个点;再把接球板从A1位置水平向右移动到B1,从轨道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小球,则会印出第三个点……但如果只是把接球板C向右平移,则在白纸上只能显示出竖直方向的位移,不能显示出水平方向的位移,如图2所示。怎样能把水平方向的位移也同时显示出来呢?我们应该在把接球板C向右移动一段距离的同时再把它向纸里(或纸外)移动相等的距离(注意:每次移动的方向要一致)。

实验过程中,把接球板沿水平方向向右移动距离L的同时需把该板向纸内(或纸外)移动相等的距离L。竖直接球板每次向纸内(或纸外)移动距离L实际上是起到一个扫描作用,使得在同样时间内扫描的距离等于小球在水平方向运动的实际距离。

二、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主要由斜槽轨道及支架A、水平底板B、竖直接球板C、接球板底座D和接球盒E五部分组成,如图3所示。

A的斜槽轨道用现有的碰撞实验的轨道,附带铅垂线、小球、固定装置等。其支架用3cm×2cm的不锈钢方管焊接而成,其高度以固定好斜槽轨道后小球平抛能打在接球板顶端以下2cm处为宜。

水平底板B是40cm×40cm的不锈钢板,在其上面上对称地焊接30cm×2cm×1.5cm的不锈钢方管作为凸轨道,在其下面用辅助材料加固防止面板变形,接球板底座D可在其上左右移动,同时在B的前面贴有水平刻度尺,在其下面四角对称地装上四个调水平螺钉。

底座D用不锈钢板做一个40cm×3cm×4cm的上端不封口框架,其上面开口的尺寸能使竖直板C可插入并可在其上前后移动;在其两端下面对称地开两个凹槽,间距及尺寸以其能在B的轨道上灵活地左右移动为宜。底座上也有刻度(如图4,这是从右方拍摄的),装有接球盒(用海绵做成),防止球抛出后到处滚动。

竖直板C是40cm×30cm的有机玻璃平板,其下端置入40cm×3cm×2cm的不锈钢方管内,为接球板,其位置可以前后、左右移动,白纸(或坐标纸)和复写纸可以固定在上面。

该实验装置的关键部件是接球板C和底座D,只有这两部分结构适当,才能既保证接球板C能前后、左右推拉移动,又能使小球打在接球板上时装置稳定。底座D的结构图,如图5所示,接球板C的结构图,如图6所示,几处相互关联处的放大图,如图7所示。

三、使用方法

1. 将本教具放在实验桌上, 调节水平底板上的调水平螺钉使底板B水平。然后把斜槽轨道固定在支架上,调整装置,用小球检查斜槽轨道的末端是否水平,确保小球离开轨道的水平部分后做平抛运动。再把覆盖复写纸的白纸铺贴在竖直的接球板C上, 用夹子固定好。

2. 调整底座和接球板,使硬板位置适当,刚好能使小球要离开斜槽轨道的位置(所在的点)印在白纸上,选定该点为坐标原点。借助于重垂线,从坐标原点画出竖直向下的Y轴。

3. 把底座沿底板B的轨道水平向右(参考图3的放法)移动一段较短的距离L,同时把接球板C沿底座向纸内(远离操作者的方向)移动同样的一段距离L,让小球从斜槽轨道的某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在白纸上打下一个点。

4. 重复步骤3(多次),这样就得到小球平抛运动的若干轨迹点。注意每次都要让小球从斜槽轨道的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

5. 取下白纸,过原点做Y轴的垂线,即可得到X轴。用平滑的曲线描绘出平抛物体的轨迹曲线,即可进行后续其他研究。

我们用自制的教具做实验描绘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 实验的稳定性、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都非常好。

四、自制教具的特点

1. 该教具由于有几处轨道装置,能推能拉,可使实验过程由实验者灵活控制、点迹的多少由实验者根据需要选取、操作方便,省去了反复观察再试触、描点的麻烦。既可以方便教师做演示,也可以作为学生在课堂上分组实验的仪器。

2. 该教具相当于把大部分学校现有的研究平抛运动的(留痕法)仪器中的固定竖直接球板巧妙旋转90o,变成左右、前后可移动的接球板,使原来的小球与接球板“擦肩而过”变为直接打在接球板上(亲密接触),这样打出的点迹清晰、准确。完成坐标变换,符合新课程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理念。

3. 实验装置美观,实验的稳定性好,可操作性强,失误率低,可重复性好。

4. 制作材料易得,结构简单,成本低;接球板底座处有接球盒,易于回收小球。

五、适用范围

该教具用于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实验:研究平抛运动”中获得平抛运动的轨迹。既可以作为教师演示仪器,也可以作为学生分组的实验仪器。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 (必修2) (第2版)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13.五四运动教学案 篇十三

(1919年)0-6-17

【本节重点知识】、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特别是侵略中国最主要的国家、根本原因、阶级基础、思想基础)、导火线;

2、五四运动两个阶段的时间、中心、主力;

3、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表现;

4、五四运动的性质和历史意义。

【知识结构】

一、背

景、国际上:①一战期间

、加紧侵略中国,尤其是,已成为侵略中国最主要的国家,促使中国人民的 情绪高涨。

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出了

道路。

2、国内方面:①根本原因:国内

矛盾日益加深——北洋军阀对外投靠

,出卖国家

;对内掠夺

,猛增;

之间不断混战。

②阶级基础:一战期间

发展,队伍壮大,工人罢工斗争频繁。

③思想基础:

解放了人民的思想,青年学生积极开展爱国活动。

3、导火线:巴黎和会(1919年)拒绝了中国的正义要求

①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A、废除

在中国的 ;

B、取消“

”;

、收回

在大战时夺去的

在 的特权。

③结果:

等国操纵会议,将

在 的特权转让给。

二、经

过、第一阶段:①时间:

****年**月**日——6月初。

②中心:

③主力:

④口号:“

,”、“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⑤要求: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2、第二阶段:①时间:

年6月初起

②中心:

③主力:

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

三、结

果——取得初步胜利

、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

2、罢免

、、的职务;

3、在巴黎的中国代表没有在 上签字。

四、历史意义、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

的 的革命运动。

是先锋;中国

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

发挥了

作用;

、等先进知识分子是领导。

2、比

具有更广泛的 基础。

3、功绩在于“

,”(即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新觉醒)。

4、促进了

的传播,为 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五四运动属于

的一部分。

6、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

的开端。

【重点难点问题解析】

关于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相同点:①社会性质相同: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社会主要矛盾相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其中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③革命任务相同:反封建反侵略(反帝反封建);④革命性质相同: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14.平抛运动教学案 篇十四

1、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标志;

2、义和团运动的口号及其评价;

3、义和团运动发展的标志及其主要原因、影响;

4、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主要战斗;

5、义和团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历史意义;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间、统帅及主要罪行;

7、《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国家(个数)、内容、危害、影响。【知识结构】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1898年)

1、原因: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空前严重。

②主要原因:各地人民的 斗争——19世纪末,洋教遍布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教会活动更加猖獗,肆意欺压百姓;官府“ ”,民冤难伸; 强占 进一步刺激了 民众。

2、标志: 年 首领 在冠县攻打教堂,揭开了义和团 运动的序幕。

3、影响: 年义和团 斗争蔓延到、许多州县; 的名称被普遍采用。

4、口号:“扶清灭洋”——评价:

①进步性:具有 的性质,反映了当时 与 的矛盾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 矛盾;义和团打击的对象是 ;“扶清”有利于争取 ;“灭洋”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 斗争。②局限性:“扶清”容易让群众放松对 的警惕;“灭洋”带有 的色彩。

5、结果:山东巡抚 血腥镇压义和团,山东义和团转移到 ——直接原因: 要求 尽快扑灭义和团

二、义和团运动的发展(1899年)

1、原因:① 年春,、的义和团势力发展到 地区

②慈禧太后对义和团的策略由“ ”改为“ ”,默许义和团,企图。

2、标志:义和团进入、。

三、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

1、时间: 年

2、战役:①、阻击战——侵略军遭受重创,逃回。

②天津保卫战:清军将领 阵亡,陷落;侵略军成立,对天津实行殖民统治。

③进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的战斗:a、原因:外国侵略者在 城里枪杀 战士; b、影响: 对外宣战;义和团运动达到。

3、结果:义和团 运动失败了

①失败原因: 在逃亡途中命令 “铲除”义和团,联合绞杀义和团。

②历史意义: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 的狂妄计划。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时间: 年

2、国家:英法俄德意奥美日八国

3、统帅:英国 ——德国

4、罪行:①攻占天津,侵略军成立,对天津实行 统治;

②攻占北京,在北京实行,联军统帅 在 内设立司令部,统治。

5、结果: 年签订《辛丑条约》

①国家:英法俄德意奥美日8国以及、、共 国。

②内容:a、清政府赔款白银 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 两; b、划定北京 为,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d、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 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 性质的组织,对 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 e、改 为,位居 之上; f、修订。

③危害:a、巨额赔款,是 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勒索; 加紧搜括人民,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凋敝; b、使馆界实际上是“ ”,是帝国主义策划 的 ;

d、清政府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 斗争,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 ; e、改设 的规定,便于清政府能够按照 的旨意实行 的外交政策。

④影响:a、重新确立了以 为首的清政府继续充当它们在华的 ;标志着清政府彻底成为 的工具;

b、标志着中国 统治秩序的 确立,中国的 形成了。【重点难点问题解析】

1、清政府对义和团的剿抚兼施

①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历程:秘密反清(义和拳时)→武装起义,把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被清政府默许为合法团体→被中外反动派联合绞杀。

②清政府对义和团的策略:剿、抚并用。义和团运动兴起时,山东巡抚毓贤曾允许义和团公开活动,企图加以控制,后又改派袁世凯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展起来后,慈禧太后又转为招抚政策,默许其为合法团体。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后,义和团受到中外反动派的联合绞杀。③清政府对义和团策略的实质:剿、抚实质一样,是为了控制、利用义和团以达到消灭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当然,清政府的安抚政策客观上也为义和团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④认识:清政府之所以采取招抚政策,说明清政府已无力镇压人民的反抗,不得不与外国列强共同镇压。此外,义和团被清政府所利用,也反映了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反映了旧式农民运动的局限性。

2、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原因:

②主要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③教 训:农民不能单独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3、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

①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②义和团运动的积极作用: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迫使列强不得不改变侵华方针,采取“以华治华”的策略,客观上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和延缓了中国殖民地化的进程。同时,帝国主义的血腥镇压、清政府的背信弃义及对义和团的出卖,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认清了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本质,从而放弃了对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幻想,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4、关于对《辛丑条约》的签订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的标志的认识:

①从签订条约的背景看:它是在帝国主义形成共同宰割中国同盟之后,在清政府的积极配合下,八个国家武装镇压了中国人民的反抗后签订的。

②从签订条约的国家由8国增加为11个来看,表明任何一个西方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可以任意欺辱中国。反映了中国主权的完全丧失,地位的低下。③从内容来看:这是继《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签订以来对中国损害最严重的一个不平等条约。尽管该条约没有割地与通商之类的内容,但实际危害大大超过前者。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政治奴役与军事控制上:如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等,表现出长期奴役掠夺中国的狂妄企图;拆毁炮台、驻军要地、设“使馆界”等,使清政府完全控制在帝国主义手中。同时《辛丑条约》实际上是清政府在政治、军事、经济上对帝国主义的一次大拍卖,正式承认了帝国主义共同宰割中国局面的形成。清政府彻底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5、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历程

上一篇:72、特殊检查科室工作制度下一篇:爱情寓言故事:女人一生中的五个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