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设计 让幼儿在游戏中成长

2024-06-09

幼儿园教学设计 让幼儿在游戏中成长(精选15篇)

1.幼儿园教学设计 让幼儿在游戏中成长 篇一

布朗幼儿园

让孩子在游戏活动中健康成长

我国依据联合国发布的《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精神,制定了《幼儿园工作规程》等法律法规,为幼儿园教师实施保教活动提供了法律和理论依据。

《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尽管有明文规定,但依然有许多幼儿园随意向幼儿灌输小学知识,把游戏视为可有可无的活动,无法保证幼儿的正常活动时间。

家长要选择适合幼儿成长的幼儿园,自然要对其做实力的整体评估。灌输知识与寓教于乐两种教育方式,可谓高下立判。

布朗幼儿园源于布朗国际专业化高品质学前教育机构,是一家国际美语幼儿园。它以布朗儿童英语教育和蒙台梭利教育为特色,把游戏活动贯穿于每个孩子的幼教时期,解放孩子天性,让孩子更有创造力,促进幼儿智力开发,培养具有多元文化素养和完美人格的国际化人才。

布朗幼儿园,有着多样化的活动区域,这为不同兴趣爱好的幼儿发展提供了多种条件。孩子们能够自主选择游戏区域,自由选择游戏材料,甚至互配游戏伙伴。教师不再是指挥角色,孩子们也不用再拟规画圆,有了自己的一方小天地。他们不受干扰,专注活动,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与满足,获得身体、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让儿童拥有世界”是布朗幼儿园的机构意愿。在活动和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为孩子的梦想护航。

布朗幼儿园除了每天的游戏活动时间外,还有着自己的一套活动历,像一月布朗新春嘉年华、二月元宵美语灯谜节、三月植树节环保小卫士、四月春日慈善运动会、五月母亲节感恩行、六月“六一”快乐大本营、七月布朗小博士毕业盛典等,这些活动让孩子获得了愉悦的情绪体验,不但增长了知识,也锻炼了孩子的身体,可谓一举多得。

多年来,布朗幼儿园为众多家长解决了一园难寻的困扰,让孩子有了适合成长的优越环境。家长放心,孩子开心,这是布朗幼儿园每位员工最欣慰的事情。

2.幼儿园教学设计 让幼儿在游戏中成长 篇二

一、游戏能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

游戏可以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游戏是幼儿感知美、创造美的一种特殊的审美活动, 在游戏中, 幼儿可以主动地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结合游戏学习文学、音乐、美术、体育等活动的内容, 装饰美化自己的游戏环境, 表演有吸引力的歌舞节目等都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发展他们的美感。如, 音乐游戏中有音乐、有表演、有舞蹈, 可使幼儿从小懂得节奏美、旋律美、舞姿美;结构游戏可以使幼儿认识到建筑的造型美、对称美、色彩美、布局美等等。

为此, 教师在组织幼儿游戏时, 不要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孩子, 应让他们自己去创造, 去发现。如, 在结构游戏中不必要求幼儿必须插什么, 让幼儿自由游戏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比如, 幼儿用积木建造一座新型的立交桥, 有上下两层, 立体感和整体感都很强, 还在路上装点了新式的路灯。在绘画游戏活动中, 让幼儿自由作画, 内容往往也会丰富多彩, 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把想象的美好生活、美好情景表现出来。通过活动, 幼儿既得到了快乐, 又激发了发现美和创造美的积极性, 使幼儿逐渐获得在周围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的习惯和能力。

教师还可以多开展一些户外游戏, 通过自然界生动诱人的美, 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如, 春天冰雪消融, 山野葱绿, 鲜花盛开的时候就可以组织幼儿们出去春游感受大自然的壮阔美丽;在秋天硕果累累开始收获的时候可以带领幼儿们去田间地头感受收获的喜悦, 所有大自然赋予的一切都能给幼儿带来无穷的乐趣, 带来美的享受。

通过室内和户外的种种游戏, 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使幼儿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看周围的世界, 促进他们对周围生活的认识, 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

二、游戏能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对于游戏中的儿童而言, 梦想世界的真实并不亚于现实世界的真实。游戏为幼儿教学提供的充分想象空间是开发人类大脑创造力的基础, 儿童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思维的形成是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的。而游戏则对幼儿创造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是自由的、放松的、愉快的心理状态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我们不知道孩子的哪项创造会造福于人类, 所以必须尊重孩子的创造力。望远镜就是儿童在普通的游戏中把两个镜片重叠起来从而看得更远才发现的, 然而现在望远镜在社会和军事工程中则被广泛的应用。游戏就在我们身边, 发明也在我们身边, 儿童在游戏中的创造力要引起我们充分的重视。

三、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游戏中, 幼儿可以自己定好目标, 并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 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自觉地为周围环境服务, 并能动脑筋想办法, 克服阻碍达到目的。幼儿还可以在游戏中模仿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准则, 学习做一个文明人。如, 在玩红绿灯游戏中, 大家都要懂得:“文明出行, 安全第一, 红灯亮了停一停。”不管是司机还是行人, 都要听从警察的指挥, 遵守交通规则, 关心乘客, 坚守岗位, 不得随意跑上跑下, 而民警的职责是指挥车辆与行人, 不得随意上汽车, 也不能随意离开岗位。通过参加游戏的经验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提高, 学会自我克制, 学会听取别人建议, 还可以培养幼儿开朗乐观的性格和善于协作的习惯。

3.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篇三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明确规定了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地位。游戏是幼年生命本质的体现,是幼稚心理的表现,游戏与儿童身心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儿童确实在游戏中获得了知识,提高了动作技能,锻炼了身体,学会了分辨事物的差异,开发了智力,体验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会了交往和协调。因此,幼儿园中幼儿的游戏应当受到重视。

一、游戏和教学有机结合,让幼儿健康成长

(一)游戏与教学的区别和联系

游戏与教学是幼儿园中两类不同的活动,二者存在本质的区别,游戏的定义很难界定,但在教育实践中游戏有其基本特征。简单地说,游戏就是幼儿自主控制、具有内部动机、可以带来愉悦情绪体验的不带功利主义特征的活动。教学承担着文化传承的任务,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师生双边活动,把儿童发展引领到合乎社会发展要求的轨道上来,教学更多地是强调教师的作用。

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游戏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诸方面:一是游戏可以促进幼儿情感、智力及动作技能的发展,可以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游戏还有利于幼儿园课程中各学科的整合。二是借助游戏为沟通媒介,使儿童和老师在游戏中建立良好的关系,在此过程中老师可以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帮助儿童解决心理问题。三是游戏在促进幼儿情商发展中具有良好的作用,不同种类的游戏会对幼儿的各种情绪能力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二)促进游戏和教学的结合

我们可以把幼儿园里的各种各样的活动都看成游戏和非游戏的结合(也就是游戏和教学的结合)。如果是幼儿自主自觉进行的、没有教师干预的游戏就是纯游戏,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游戏。如果在幼儿活动同时教师通过一定途径介入游戏,为他们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但仍然以幼儿的游戏为主导,便是低结构化的教学(游戏所占的比例大于教师的指导)。如果在教师的教学中渗透一些游戏来使幼儿把从教学中获得的经验和技能加以运用,整个过程仍然以教学为主导,便可以被看作高结构化的教学(游戏所占的比例小于教学)。如果只有教学没有游戏便是非游戏(也就是教学)了。这样一来,幼儿园所有的活动都在游戏与教学的连续体上了,至于哪种结合形式最好,要根据各个幼儿园实践活动的需要以及师资水平、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等来判断。

幼儿园游戏教学是将游戏的机制引入教学活动中,不是游戏与教学的简单相加,而是在游戏与学习的联结点上,将游戏与学习统一起来。幼儿园游戏被纳入教学活动的范畴,以幼儿的主动学习和主体性发展为主要特征,体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兴趣与能力并重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教学活动范式。

二、选择有益于幼儿发展的游戏课程内容

游戏的核心思想是让所有幼儿亲历探究自然的奥秘,运用感知、语言、美术等基本技能和操作方法,培养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一个良好的“实践”个性。因此,我们在选择游戏课程时,充分考虑到选择时应落实在如何促进幼儿游戏内容的自发生成与发展上。因此我们根据纲要结合孩子们的需要,生成了许多相关的游戏课程。在“鞋子、帽子、衣服”的生成活动中开设了生活用品商店游戏;在“恐龙”的活动中开设了恐龙生态园;教师节孩子们通过采访游戏,培养了交往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孩子通过游戏获得了很多,德育教育也得到了体现。因此我们在选择游戏内容时是根据孩子的需要而展开、深入发展的,就是说游戏课程来源于幼儿,来源于生活,最终根据孩子的意愿终止或暂停的,如果一味地强求,使游戏复杂化,抑制了幼儿自主、主动地游戏。

三、正确看待游戏教学

实现游戏与教学的最优化结合要求教师从具体情况出发,采取科学有效的形式。这是对幼儿教师的较高层次的要求,也是幼儿园课程中游戏与教学相结合的难点所在,是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在理论上理清思路,在实践中才能得心应手。幼儿是在游戏中成长的,但如果仅仅是没有目的的玩也会使幼儿错过接受科学教育的大好时机。毕竟,我们处于科技迅速发展的21世纪,儿童是社会中的人,他们要在快乐成长的同时继承人类文明的遗产,也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做到这些就必须依赖教育,依赖幼儿园教学。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注重过程,淡化结果。我们的游戏是为了促进孩子的想像力,并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要让孩子在游戏过程中越玩越想玩,越玩越爱玩。所以,在幼儿园课程中只有把游戏与教学很好地结合起来,才是适应社会和儿童发展的绝佳举措,要在实践中解决这一问题还需幼儿教师的进一步努力。

在幼儿园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很好地处理游戏与教学的关系,就必须先理解与把握游戏的本体意义,实现游戏与教学的最优化结合还需要幼儿教师在搞清二者关系的基础上在实践中根据需要来采取具体措施。

4.幼儿园教学设计 让幼儿在游戏中成长 篇四

【摘 要】 在幼儿语言游戏化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幼儿语言教育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创设轻松愉悦的幼儿语言交流环境,把幼儿的日常游戏活动与幼儿语言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寓教于快乐的游戏活动之中,鼓励、吸引孩子们与同伴、教师或其他人多交谈,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与建议,积极描述简单的事物,让孩子们切身体验语言交流的无穷乐趣,使幼儿园变成他们真正的乐园。

【关键词】 游戏;交流;生活;形式;语言;幼儿

语言是人类互通信息、交流思想中最基本的工具,是开发智力、挖掘渊博知识的宝库。3-6周岁的幼儿处于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只有全方位把握幼儿口头和书面语言的发展趋势,才能提高他们的视听感知能力,拓宽创新思维的视野。由于游戏是学前儿童普遍喜欢的活动方式,因此,适度开展语言教学游戏化活动能有效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挖掘游戏因素,创设轻松愉悦的语言交流氛围

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留给幼儿较多的游戏活动的空间,而且要贴近他们的学习特点,让每一个孩子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语言的任务。因此,挖掘游戏因素,合理创设轻松愉悦的语言交流氛围是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关键环节。作为一名幼教老师,必须大胆尝试幼儿语言教学游戏化的方略,从两大途径挖掘教学内容的游戏元素:

途径一: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如:在一次的角色游戏娃娃家时,有好几个小朋友要做外婆,争论不休游戏难于开展,于是我就说:“妈妈的妈妈只有一个,你们那么多人想当外婆,这可怎么办呢?”孩子们纷纷想办法,其中一个孩子说:“我做外婆,但我不住在娃娃家,我和其他老人住到一起去。”老师马上抓住话题问:“许多老人住在一起,那是什么地方啊?”小朋友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回答不出。老师说:“许多老年人住在一起的地方那叫养老院”这次的游戏谈话激发了儿童的兴趣,于是孩子们决定自己办一个养老院。通过假期家长带孩子们参观了解,他们说干就干,先在纸上画养老院,然后自己准备材料,并利用幼儿园的回廊布置场地,几天后孩子们还真办起了养老院,并且还玩出了许多情节:为老人养宠物、带领老人去看演出,为老人们烧他们咬得动的东西……在这个游戏中孩子们通过交流、协商发展了语言技能和社会交往技能。

途径二:在游戏性的语言活动中创设互动氛围。在进行幼儿语言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富有游戏性的语言开展活动,例如:我在组织相应的游戏活动时说出亲密化的语言:“孩子们,早上好!今天我们为大家请来了一个小客人――蝴蝶宝宝,蝴蝶宝宝很想和你们一起做游戏呢,你们欢迎吗?”话音刚落,几十双小手立即鼓掌起来,当时的气氛非常的融洽,为完成语言游戏活动奠定了基础。

二、创设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教师只有合理地创设生活化的语言游戏情境,才能拓宽孩子们的语言实践的空间,促使他们敢说、乐说、会说。正如世界著名教育家维特根斯坦先生:语言教学不是作出说明,而应该是进行训练。可见,幼儿积极参与游戏活动是学好语言有效手段,实践证明:只有让孩子多交流、多运用,才能稳步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而结合实际创设生活化的场景下,能使幼儿更好地参与语言交流活动。因此,教师合理创设生活化的语言游戏环境,能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会话素质。譬如:我在教室里创设角色游戏“奥邦水果店”,让幼儿在游戏中分别扮演保安、售货员和顾客,通过简单的语言交流,让更多的孩子充分掌握一些水果的特性和常见的量词,学到了许多文明礼貌用语,并且打破时空的约束,五彩缤纷的情景映入孩子们的眼帘:一串串晶莹透明的葡萄好像一条条耀眼夺目的珍珠项链,一串串弯弯的香蕉恰似紫薇公园河里的小船……通过类似的游戏化活动,构建了师幼互动的良好氛围,既丰富孩子们语言量,又愉悦了幼小的心灵,促进了思维想象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同步发展。

三、精选游戏形式,激励幼儿饶有兴趣地开口说话

兴趣是最优秀的指导老师,它能激?钣锥?大胆表达,乐于交流。教师在选择语言游戏形式时,务必凸显趣味化的特点。例如:小班幼儿年龄小,动作发展优先于语言,他们参与语言游戏时,用嘴巴表达得比较少,往往较多地通过肢体动作来表达,即使倒开水的简便动作也要津津乐道地予以模仿。因此,我们要灵活精选游戏形式,激励幼儿饶有兴趣地开口说话。诸如故事《欢乐的小白兔子》内容生动、语言简洁,深受小朋友们的青睐,不少孩子的表演妙趣横生,波澜起伏,美不胜收。但在《三只羊》的小故事里,由于“狼”的胆怯,一直躲在洞里,动作表现少,许多孩子不愿扮演死气沉沉的“狼”,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我把《三只羊》的故事内容作了改写:先把山洞里的狼放出来,让它在森林里自由活动。顿时,很多小朋友争先恐后地担当“狼”的角色。再如在组织表演游戏《小猫请客》时,先拿出猫的头饰来诱发幼儿的好奇心,然后打开多媒体课件演示,他们一边笑着欣赏,一边点头称赞。我乘机提出疑问:此时,“到底谁来了啊?”孩子们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最后,我邀请了八个孩子戴着各自的头饰分角色表演,认真地模仿故事中各种动物对话,从而使更多的幼儿学会了“你好”、“久仰”、“请”、“谢谢”、“再见”等文明礼貌用语,并在“又吃又玩又唱歌,真呀真快乐”这一优美的语句中了解到一些动物的饮食规律。

四、用游戏化语言,促进孩子们社会性的发展

幼儿在园里发生小错误是屡见不鲜的事情,作为教师应该正确面对,坚持少“少批评、多表扬”的原则,假如我们说出一句温馨的童语,那就能收到极佳的鼓励效果。幼儿在参与各种游戏时,一般很淘气,尤其是一群小男孩,他们一会儿满地打滚,一会儿嬉笑追逐,真是让大家头疼。从前,针对上述情形,我就反复唠叨着:“小朋友快起来,在地上打滚弄脏了衣服,不要这样嘛!” 有些幼儿勉强地站起来,可趁我掉头离开的瞬间,又纷纷倒在地上玩了。现在,遇到上述情况,我就一边举起食指模仿虫子蠕动的样子,一边喊道:“毛毛虫来了,它们马上往你身上钻进去啦!”孩子们明白了倒地玩的危害性,都立刻站起来了。在与孩子们打交道时,一定要与他们斗智斗勇,学做一个有心人,诸如针对经常发脾气的孩子,我们可以采取拟人化的语言:“乱发脾气的小精灵来找宝宝了玩了!”这些孩子立即意识到自己可能变成可恶的小精灵了,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5.让幼儿在快乐中成长与发展 篇五

——白城市优秀民办幼儿园园长张丽敏办园记事

赵春侠

张丽敏,热衷于幼儿教育事业的女性。2005年,她开始创办幼儿园。几年来,她以满腔的热情投身于幼儿教育事业,以一颗拳拳之心教育、关爱着每一个幼小的心灵,为数以百计的家庭带去了快乐和希望。

学生时代的张丽敏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曾担任过校学生会主席。初中二年级时,被评为省级优秀学生会干部,并作为白城地区唯一一名初中生代表参加了省学联第五次联合会。

学生时代,她最大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然而,命运偏偏作弄了她。当年,她和妹妹同时考取了通榆一中,当这两份沉甸甸的录取通知书送到她们家的时候,她的父亲却高兴不起来,三天三夜没说话,本来不会吸烟的父亲一个劲地埋头抽着闷烟。她深深地了解父亲的苦衷:贫困的家境只能做出这样的选择——那就是姐妹俩只能有一个人读高中。懂事的她含着眼泪做出了决定自己一生命运的选择:“让妹妹读高中”,自己去白城商校。

在白城商校,她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报名参加了湖北教育学院“婴幼教室”的函授学习,邮购了全套教材,开始了幼儿启蒙教育的研读。

2000年,她应聘到实验小学代课,教幼儿学前班。在教学过程中,她曾几次随幼儿园教师前往松原、大安、白城、县实验幼儿园等

地参观学习,不断积累幼儿教学经验。她凭着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学习劲头,不断提高着自己的教学水平。在实验小学,她曾几次走上全校公开课的讲台。她爱孩子,喜欢教师这一职业,她的课生动活泼,富有亲和力。因此,她的课很快得到了校领导、老师和家长们的充分认可,并被评为市级幼儿骨干教师。

2005年暑期开学后,由于某种原因,天生自尊要强的她向学校递交了辞呈。几天当中,很多家长听说她不再教他们的孩子了,都纷纷打电话或到家中找她。看着这么多信任自己的家长,她突然想为什么不自己办园,办一个让家长和幼儿喜欢的特色园。但想自己创办一个幼儿园,对于一无场地,二无资金的她来说谈何容易呀!天生不服输的她决定自己闯一闯。于是,她四处找朋友、找同学筹集资金。最后,在开通镇育才社区的帮助下,租用该社区一楼的活动室,在北京“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理念的启示下,经过短短1个月的筹备,“快乐与发展幼儿园”办起来了。

当“快乐与发展幼儿园”的牌子挂起来的那一刻,她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一名园长,她深知,办园不仅仅是有了场所就行,更需要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一定的教育管理水平。因此,每次外出去长春、北京等地,她都要想办法到国办园参观学习。有时人家不让进园,她就在外面看园内的室外设施建设。只要有空闲,她就到书店寻找幼儿管理方面的书籍。为了节省钱,她总是拿着笔和记事本,随手记下有用的知识。在不断加强幼儿园的教

学与管理的同时,又自学了东北师大汉语言专科课程。这些年来,只要有时间她就多学、多看、多琢磨,这已成了她的习惯。

要办好幼儿园,就要不断改善幼儿园的办园环境。她不断扩大幼儿园的规模。2007年6月,在父母和妹妹的帮助下,投资10多万元,在父母的旧房处改建了一个占地500多平方米的幼儿园,内设教室4间。开设大、中、小三个班级。2008年7月,幼儿园搬进了新园。她知道,幼儿早期性格与习惯的形成,是与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的。为了给幼儿创造一个温馨、优雅、舒适的环境,在新园的装修、装饰上突出了趣味性、童稚化。教室的每一面墙上都有不同的主题:设计了“风车转转”、“小蝌蚪找妈妈”、“动物家园”、“宝贝乐园”“小巧手”“瞧!我多棒”等板块和园地,为孩子们的手工作品及美术作品提供了展示平台。在此基础上,在园内设置运动区、益智区、构建区、美工区等活动区域,满足幼儿个性化发展与自主性游戏的需要,使孩子们在获得美的感受的同时,陶冶情操,起到了潜移默化作用。

有了好环境,还要有配套的玩教具才行,正当她为购买大型玩教具资金短缺发愁时,县妇联雪中送炭,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为她解决了“巾帼创业小额借款”1万元,使她的幼儿园的发展有了资金上的保障。在原有一个铁滑梯、两个球篮架的基础上又购买了大型组合滑梯一个、跷跷板五个、羊角球两个、蹦蹦床一个、皮球10个。此外,还购买了儿童床25张,购买了插片、积木、跳棋、挂图,安装了电脑,更换了电子琴。

办园中,张丽敏始终坚持的宗旨是: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在快

乐中发展。她除了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使用省编教材,还不断创设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大胆尝试,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孩子们所学的汉字以合辙押韵的小儿歌、小短文的形式,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识字阅读和表达,使识字更轻松、更有效。为了让孩子们得到全面发展,开设了特色课程——幼儿演讲与口才、儿童画、幼儿礼仪教育等课程。此外,每天要安排幼儿晨间活动,早操及户外活动。安排幼儿集中学习、音乐游戏、体育游戏、儿童绘画、语言训练、快速识字、礼仪教育等课程。除此之外,还积极组织幼儿参加各类公益活动,让幼儿充满自信,快乐学习,快乐发展。

挥洒汗水,播下的是希望的种子; 辛勤耕耘,收获的是丰硕的果实。

6.幼儿园教学设计 让幼儿在游戏中成长 篇六

【摘 要】《纲要》提出“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快乐体育:通过开展一系列适合幼儿年龄特征、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使教师乐教、幼儿乐学,最终达到幼儿健康成长。户外体育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是对幼儿园基本的体育活动形式的一种补充,它让幼儿获得更多的自由、自主、自动地进行活动的机会;让幼儿通过探索、尝试,不断地寻求新的活动方式,在提高活动能力的同时,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关键词】幼儿体育;户外游戏;教师乐教;幼儿乐学;快乐体育 户外活动的开展游戏是孩子的生命中迸发的激情。孩子爱玩游戏,尤其喜爱户外游戏。户外是一个开阔的天地,也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有学者指出,幼儿园有必要把孩子的兴趣引向户外,让孩子接触户外自然,充分体验户外活动的快乐。一 创设情形,让幼儿自立选择

《纲要》中明晰指出:“情形是主要的教育资本,应经由过程情形的创设操作,有用的促进幼儿的成长。”精采的情形创设应浮现开放、自由,能让幼儿无拘无束地介入勾当,使幼儿发生兴奋的情感,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对勾当的乐趣,增强幼儿的自立性、自抉择信念,激发缔造力。是以,为幼儿创设一个爱与宽松的情形是成长幼儿缔造力的前提。在户外场地的整体结构上,充实考虑一切身分,操作地面画上格子、脚印、迷宫、孤线、几何图形,操作墙面挂上玩具材料,平安舒适的塑胶草坪上有年夜、中、小型体育勾当器材,整个户外场地划分为钻爬区、平衡区、球类区、抛掷区、跳跃区等,各区域中的材料既彼此自力又彼此交织,使户外勾就地地酿成了立体的,多条理的,多视角的。在户外体育勾当中,幼儿玩什么玩具,怎么玩,和谁一路玩,在哪儿玩,一种玩具玩多长时刻,让幼儿自己选择,自己做主,使他们有尽可能多的选择自由度,让幼儿在这些区域中充实阐扬自己的想象,缔造出良多有趣的体育勾当。

玩具、材料是情形的主要组成部门,是幼儿直接进行勾当的物质基本,幼儿的成长,依靠于对材料的操作。在户外体育勾当中,我供给了丰硕的玩具、材料在各个区域中,并按照幼儿的乐趣、成长水平,实时调整、添加玩具、材料,以知足幼儿的乐趣、动作成长的需要和缔造的需要。同时我们和幼儿、家长一路良多收集废旧物品,这些材料是多功能的、可变的、平安的。

如按功能分有:掷(球、沙包、纸盘)、滚(球、圈、瓶、轮胎)、跳(圈、棍、绳、纸盒、报纸、布袋)、爬和钻(圈、纸箱、编织袋、手套)、踢(球、毽子、沙包、饮料瓶、药盒)、平衡(易拉罐、铁盒)等,如按外形分有:球(皮球、纸球、泡沫塑料球、绳球、线球)、棍(纸棍、塑料棍)、盒(各类巨细的纸盒、塑料盒、铁盒)、绳(线绳、布绳、塑料绳、皮筋、松紧带)、罐(易拉罐、塑料罐)、环和圈(塑料环、呼啦圈、轮胎)、袋(布袋、塑料袋、编织袋)等,这些

材料为幼儿在户外体育勾当中进行勾当、缔造供给了前提。

二、丰富活动内容,变化活动形式

《纲要》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教师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所以,我们在选择活动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选取既适合幼儿动作发展水平,又贴近幼儿生活让幼儿感兴趣的活动。

(一)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活动内容

幼儿体育游戏应该以幼儿熟悉的生活经验为题材,再配合他们好幻想、好模仿的特性,设计出各种模仿人类、动物或其他事物的动作。如:我园举行消防演习活动后,孩子们对消防的一些东西都非常感兴趣,于是,我班便设计了“小消防员”的体育游戏活动,让幼儿模仿消防队员救火做各种动作,开始是急步集合(走的动作),然后爬云梯(肢体伸缩动作),最后装作背负伤者离开火场(重步走动)等。另外,还可以模仿一些动物的动作(兔跳、蛙跳、鸭走、猴攀等)、交通工具的移动(飞机飞、火车跑等)。

(二)增强活动的趣味性

幼儿体育游戏是以趣味为主的,它不是为训练或熟悉技能,也不是竞赛,不讲求速度。它是为了配合幼儿体能发展的特征,给予适当的刺激,让幼儿得到丰富的体育游戏经验,从而使身体有效地运动,达到体能发展的目的。如:我班开设的“兔子和狐狸”的体育游戏活动,是与童话故事“兔子与狐狸”有机结合。老师扮演狐狸,孩子们扮演小兔子,当兔子一听到狼叫声,就马上逃跑。逃跑的路上设置了各种障碍物(跑、跳、钻、爬、躲闪、平衡)。兔子要想安全地逃跑,必须先过这些障碍物。在这个游戏中,孩子们的积极性特别高,每位小朋友都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当中。并且,通过游戏,孩子们的运动能力都得到了良好发展。另外,我班还进行了“小游击队员”、“猫捉老鼠”、“小蜜蜂采花蜜”、“捞鱼”等体育游戏活动。在设计时,我们把走、跑、跳、钻、爬、躲闪、平衡等动作编排在一个个有趣的情节之中,这样,孩子们就特别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

(三)活动形式的多样性

在组织体育游戏活动时,除了丰富活动内容外,还应注意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根据幼儿的人数量及活动内容运用不同的活动方式组织活动。如:集体活动(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自我控制能力、适应环境能力)、小组、个别、性别或自由结伴等多种形式,这样一来,既避免了集体活动形式的单调,又便于老师及时发现活动中的问题,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在体育游戏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幼儿有着重要影响,老师干预过多和放任自流两种倾向都不能正确发挥教师在幼儿体育游戏活动中的主导作用。这就要求老师在户外活动时,要依据实际需要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身份,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对幼儿进行指导,以达到综合发展幼儿各种能力的目的。

(一)做孩子们的游戏伙伴

在户外活动中,教师不仅只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还是孩子们游戏时的伙伴。老师参与幼儿活动,和他们一起玩玩具,一起游戏,一起追逐,一起奔跑,不仅能调动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还能缩短师幼之间的距离,增进师幼之间的感情。以便老师更好的观察幼儿的需求及发展水平。对于玩的好的小朋友,老师

给予表扬;对于玩的不好的小朋友,老师给予帮助和鼓励。另外,还可以接受孩子们的建议,开开心心地和他们一起玩他们自己设计出来的游戏。真是其乐无穷!

(二)做一个细心的观察者

户外活动是老师观察幼儿动作发展的最有利的时机,无须专门组织每位幼儿同时参加评估活动。另外,在户外活动中,幼儿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和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就需要老师及时发现,及时引导。如:活动中,孩子之间发生了矛盾,产生了冲突,那么老师先不要听信一面之词,妄下结论,分辨谁是谁非,要先观察,如果孩子自己能解决,就让他们自己解决;如果事态扩大,解决不了,老师从中引导,帮他们分析问题,找出协调的方法。让他们在这过程中学会谦让、谅解和心中有他人。另外,当孩子在活动中遇到困难后,如:操作玩具材料出现问题,操作方法出现问题,老师都应以良好的态度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帮助。

总之,体育游戏活动给幼儿提供了发展体能,充分表现内心情感世界的机会。相信,我们只要认真贯彻《纲要》精神,让幼儿在户外体育游戏活动中快乐地成长,孩子们还会将体育活动中培养的参与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主体精神扩展到教育的其他领域,使自己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7.让幼儿在多媒体教学中快乐成长 篇七

过去开展教学活动, 教师会根据活动需要直接在纸上画上几张画, 对当今来说已经显得落伍老套, 跟不上时代。现在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使我们领略到了现代工具的无穷魅力。教育软件的飞速发展, 光盘化和多媒体化在幼儿日常教育和生活的各种内容及各领域教学均将实现。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更加形象、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来, 丰富的教学形式, 使教学内容变的可视、可听、易感知、易体会, 便于幼儿理解。

以前在教学活动中, 往往一些优秀艺术作品因缺乏相关的配套挂图, 让老师的课前准备工作变得烦琐不已, 在选择教材时只能放弃选用使孩子失去了感受和欣赏优秀作品的机会。但多媒体技术帮我们填补了这一空缺, 解决了这一难题。在课前, 我们只要利用电脑制作课件或在网络上下载相关资料, 生动的艺术作品很快就能展现在幼儿面前, 这不仅开阔了幼儿的视野, 还提高了审美能力。

一、多多积累感性经验, 提高幼儿的审美意识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尤其是美术活动中, 教师在唤起幼儿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 还应帮助幼儿扩展更多的感性经验。在进行一个主题时, 可以有意识地收集与主题有关的图片、录像资料、音乐、美术作品、动画片等, 通过欣赏观察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意识, 积累丰富的想象创造条件, 加深对绘画表现力的认知和理解。

例如一节大班美术活动《大树妈妈》, 要求每组幼儿利用多种材料制作在四季不同变化的大树妈妈。大班上学期的幼儿感知水平虽然比中班时有所提高, 但一个班上幼儿能力层次不同, 在四季变化很难理解, 尤其是能力较弱的幼儿连四季的特征都分不清。这次活动, 对大部分幼儿来说明显有难度, 光凭老师口头上说一说四季中大树的各种变化, 肯定枯燥无味, 激发不了幼儿学习兴趣。现在有了多媒体技术, 这种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课前我们在网络上找了四季不同的大树, 课上老师只需要点点鼠标再加上优美的讲解, 幼儿很快就能感受到了四季里大树明显的特征, 不仅为课上创作做好铺垫, 丰富了幼儿关于树木在四季中的感性经验, 还提高了幼儿的审美意识, 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对于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幼儿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幼儿的思维积极, 想象丰富, 有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就是个很好的教学方式。它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 而且还能促使他们全面和谐发展。

在语言活动中, 选取和教学内容或情调感觉相适应的音乐让幼儿感受, 能使幼儿进入相应的情感状态, 这时候多媒体技术可以起到一种渲染幼儿情绪的作用;播放贴近于真实背景的视频影像资料, 提供给幼儿感性经验中难以理解的场景, 这时候多媒体技术就起到图像演示情境的作用。如在大班音乐活动《小狗抬轿》中, 在常规教学中图片难以表现出大老虎得意的表情、小狗生气的形象, 无声音、无动感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幼儿学习的兴趣也不积极。当我们运用多媒体课件后效果则大不相同:在老师故事讲述的同时, 电脑课件画面上小狗们抬轿子, 老虎坐着轿子得意洋洋的生动活泼形象, 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因而在学习歌曲时, 孩子们不知不觉饶有兴趣的模仿起大老虎扇扇子的样子, 模仿着小狗抬轿子的样子。幼儿的模仿生动形象, 使整个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三、有利于幼儿对知识点的理解

幼儿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只是初步的、零碎的, 他们的思维虽然具有形象性的特点, 但往往不具完整性。老师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不仅能使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得心应手, 而且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 提高教学效果。如数学活动在5以内的序数教学中, 幼儿对平面的几个往往是很容易理解, 但对第几层的第几间却怎么都没法理解, 让老师很伤脑筋。为此, 我们针对这个活动进行研讨。为了帮助幼儿理解这一概念, 我重新设计了一个环节:我先出示了一幢大楼的画面, 接着我用幼儿非常喜欢的灰太狼搬新家情景进行教学。如小灰灰想住在第三层的第二间, 随着好听的音乐, 小灰灰找呀找, 它首先找到了第三层, 然后它又找到了第二间, 找到后和小朋友们说再见然后就进入到房间里。我又请小朋友按小灰灰的爸爸、妈妈的要求帮它们找到自己的房间, 孩子们很快就理解了什么叫第几层第几间。对于比较抽象的概念, 通过生动的画面, 他们能轻松理解。

8.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篇八

关键词:游戏;幼儿园课程;相互融合;自主游戏

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从教育方面说是儿童的优良教师,幼儿从游戏中认识环境,了解物性,幼儿从游戏中强健身体,活泼动作,幼儿从游戏中锻炼思想,学习做人。”蒙台梭利曾提出这样的观点:“游戏就是幼儿的工作。”皮亚杰理论认为游戏是情感发展和认知发展的必要过程。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游戏符合幼儿的天性,且与他们快乐地生活、健康地成长有着密切联系,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能促进幼儿身体的、认知、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

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以及在学习上所呈现出的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决定了那种抽象的言语讲授、说教、端坐静听式的“上课”或集体统一的规范化教学等不能成为适宜于幼儿的教育形式。在做中学、在活动中学、在游戏中学便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基本路径。游戏中的言语表达、动作呈现、角色扮演、手工制作以及直观的背景创设、玩具材料的使用等,使游戏活动自然成为幼儿获取知识、积累经验、掌握某种操作技能的基本途径和学习方式。可见,游戏中蕴含了丰富的课程价值,合理的幼儿园课程是不能脱离游戏的。为了满足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教师需要把幼儿、课程和游戏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其相互的融合有着很重要的价值。

一、继承传统游戏,让幼儿玩起来

按照传统游戏分类,幼儿园游戏分为两大类,即教学游戏和创造性游戏。

1.教学游戏

教学游戏有很多种类型,常见的有音乐游戏、体育游戏、语言游戏、科学游戏等。一般来说,教学活动游戏有两种组织形式:一种是整个教学活动就是一个完整的游戏,游戏在规定的教学时段里可不断进行。例如,体育活动《玩绳》,可以让幼儿一步步探索绳子的玩法,从单人玩法到双人玩法到多人玩法,从跳绳到拉绳到走绳等,使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思考、自由尝试、分享玩法,把“玩”贯穿于整个活动中。另一种是游戏只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某个特定时间段出现,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如认识完各种水果,教师设计了一个“请你来品尝”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对各种水果的认识,通过表述外形、颜色、味道等方面,快乐地把自己喜爱的水果分享给好朋友。另外,一些师幼互动的小游戏,顺手拈来,经常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一些小插曲。活动中,教师应灵活利用这些各领域教学编制的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游戏化程度。

2.创造性游戏

在幼儿园,创造性游戏一般分为表演游戏、角色游戏、建构游戏。在表演游戏中,幼儿会用自己独特的喜爱方式,表达自己对游戏中角色、情节,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活动的理解和认知,从而变成新的游戏。比如,幼儿学习故事《狐狸和兔子》后,在游戏时常常模仿故事情节,对话,甚至创编新的角色,延伸故事情节进行表演。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在教师或家长的带领下参观生活的环境,体验生活的发生,如参观幼儿园、到菜市场买菜、去医院看病、到银行存取钱、去超市购物等,有了这些活动经历、生活经验,幼儿会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以及自己对环境和角色的理解,在建构游戏及角色游戏中表现出来。

二、开发更多的游戏机会,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

幼儿园的非游戏活动是对幼儿园除游戏以外的全部教育活动的总称。要求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就必须使幼儿园非游戏活动游戏化。

1.用游戏性语言组织活动,增强幼儿的游戏性感受

幼儿天性是爱玩游戏的。使用游戏性语言来组织活动,能很好地调动幼儿活动欲望。有了这种游戏的情绪体验,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投入到活动中,并从中得到快乐和满足。比如,在活动之前,请出某种小动物,让它与小朋友一起参加活动,活动中又让这位小客人和小朋友说说话,鼓励和表扬幼儿,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或玩个小游戏什么的,调节一下活动的气氛,活动后用小动物的身份来评说活动情况,相信幼儿会更喜欢这样的活动组织方式。

2.用想象的方式组织活动,增强活动趣味性,提高集体活动的教育效果

幼儿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思维非常活跃。他可以把一个圆圈想象成太阳、水果、面包、呼啦圈……同样,他可以把一条线当成小河、大海、草地……并自得其乐,玩得不亦乐乎。在组织活动时,可以根据活动的需要进行不同的假想,可以对角色的假想,也可以对活动情节的假想,更可以对情境进行假想。例如,在音乐欣赏“赛马”的活动中,教师可以请幼儿想象辽阔的草原,有很多骏马,选手们在骑马奔跑的情景,幼儿会觉得身在其中。

3.引导幼儿自己设计、制作游戏所需材料,为游戏做准备

游戏中,幼儿往往需要各种各样的玩具、道具作为游戏过程中的辅助材料。现成的材料固然被幼儿所喜欢,而自制的玩具却魅力独具。在我们幼儿园,曾经开展过一次体育器材的制作,用饮料瓶与竹竿做成小扁担,用呼啦圈和布做成颠纸球的拍子,用易拉罐做成梅花桩,用螃蟹篓做成投篮框等,在平时的活动中,这些自制的玩具很受幼儿欢迎。教师要引导幼儿利用各种材料,可以是利用废旧物动手制作各种手工艺品和游戏道具,还可以用这些幼儿自制的玩具材料进行游戏。这样,为幼儿园课程中如手工制作,劳动等非游戏活动赋予了游戏的特性,让幼儿喜爱。

4.用比赛的形式组织活动,增强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我们常常喜欢用比赛的形式来开展一些诸如体育、生活方面的活动,这也是促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的一种手段。

三、更新教育观念,让幼儿自主游戏

在幼儿自主游戏中,有些教师往往以成人的眼光、指导者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游戏,急切希望孩子在每一次游戏中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他们总觉得孩子在游戏中这样做不符合生活实际,那样做游戏规则不严谨。于是,游戏成了教师导演的一台戏。幼儿的自主探索、自我体验、自主创造的权利被教师剥夺了,幼儿的自主游戏变成教师强加于幼儿的教学任务,从而使幼儿自主游戏的积极性受到很大的挫伤。自主游戏的主导者应该是幼儿而非教师,幼儿自主游戏的主题、玩具的选择以及游戏的进行与结束都应该由幼儿自己来确定,教师只需要为幼儿自主游戏的顺利进行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和帮助,幼儿才是自主游戏的真正主人。

幼儿自主游戏的主题与过程都是幼儿自己感兴趣的、自己确定的。教师不能轻率中断幼儿的游戏,因为幼儿的游戏不像成人的工作那样可以打断后再接着做,幼儿的注意力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而转移,游戏的中断可能导致幼儿后期游戏不能顺利进行。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在不打断幼儿自主游戏的前提下,适当给幼儿以启发、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同时,还要保证幼儿自主游戏的时间,不能因为时间不足而使幼儿意犹未尽。

总之,游戏是幼儿期的一种典型类型,也是幼儿最喜欢,并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心理需要的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方式。在游戏中让幼儿获得知识,对孩子来说学得自在,当然对老师来说也教得自然。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幼儿教师只有真正发现游戏的魅力所在,才能够把握指导的尺度,孩子们才会玩得开心,获得更多本领,接受更多知识,从而使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快乐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杨华.例谈教育特殊幼儿的有效措施[J].甘肃教育,2015(15).

9.让孩子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篇九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对幼儿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但大多数教师怕乱、怕麻烦、怕出事故,剥夺了孩子游戏的权力。即使游戏时,也是集体游戏多,自由活动少;智力游戏多,其他游戏少;幼儿独立完成少。孩子们规规矩矩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些简单的集体游戏,抹杀了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禁锢了儿童的创造力,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针对上述弊端,我们在一日活动中,逐步开展了小型多样、开放、任幼儿自主选择的游戏,努力使每一个儿童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我认为大多数孩子都有一种玩具——球,因此球类游戏格外受孩子们的欢迎。我们要创造空间,创造条件开展球类游戏活动,让每一个在园的孩子运动起来,健康起来。球类游戏原本是件多么快乐的事,但当游戏与掌握技能、练习基本动作、完成教育目标等联系在一起时,就不一定快乐了。因此我们要让孩子们在球类游戏中体验运动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的快乐,让游戏成为快乐的体育运动。

一、游戏中创建轻松愉快的游戏环境

1.营造氛围,游戏处处充满快乐。

在日常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他们喜欢模仿、善于发现,但由于知识经验的匮乏,动作发展的不协调,对老师提供的活动材料兴趣不高,时常出现抱着一个大皮球到处跑,有的甚至不愿意参与活动,独坐一旁。他们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不高,需要我们通过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激发他们对球类游戏的兴趣。首先在每次活动中,我们应根据活动内容选择不同的背景音乐,随着教师的讲解、示范播放音乐,在幼儿练习过程中配播轻快乐曲,这样除了能活跃活动气氛外,还能减轻幼儿运动的疲劳。其次创设活动情境,如“森林运动会”中,我布置了大树、草地,让小朋友扮成小动物;架一条有一定高度的橡皮筋作“铁丝网”,用自制球作“炸弹”;用五颜六色小气球挂在横杆上,让“小海狮”练习顶球。尽管锻炼有一定的运动强度,孩子们累得满头大汗,但他们游戏时兴趣不减。从孩子们欢快的眼神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快乐运动的渴求和满足。

2.激活材料,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

在快乐体育的实践中,我们在球类活动中投放了各种各样的运动器具,如:羊角球、按摩球、小足球、小篮球、投篮筐等,还有我们自制的水果球、五彩球、毛毛球、橄榄球、保龄球、流星球等。为了让小班孩子爱上玩球,小班的老师和阿姨还专门为孩子们制作了动物布球,有熊猫球、小猪球,还有可爱的青蛙球;更有专门为幼儿球类游戏制作的辅助材料,如手球棒、过山洞、大口袋、梅花桩等。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多种适宜的玩具、材料,可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如体育运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各种球类玩具,能力强的幼儿可以选择两人一起玩淘淘乐抛接球;对足球感兴趣选择足球;不太会拍皮球的幼儿就可以选择卡通皮球,因为卡通皮球不仅漂亮,弹跳性也好一些。这样,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器具,还玩出不同的玩法,兴趣越来越高,思路越玩越广,自信心越玩越强,身心也越玩越健康。

二、游戏中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

1.体验快乐,变统一为自主。

做想做的事就会快乐,被迫做不想做的事或不会做的事就不快乐。球类游戏情节有趣,形式活泼多样,适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易于激发幼儿积极探索和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愿望,对幼儿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正是通过各种游戏,才使运动器具“活”了起来,使孩子在球类游戏中从模仿走向探索,从被动运动走向主动运动。例如在“抛抛乐”体育活动中我设计了青蛙捉虫的游戏,把青蛙球往上抛,让它去捉网上的小青虫。幼儿主动探索怎样让“青蛙”“跳”得高的方法,兴致勃勃,每每青蛙球碰到小虫发出铃铃的响声时更是欢呼雀跃。如果把幼儿学习玩球比作航船,那么真正的舵手不是教师,而是幼儿自己。在指导幼儿玩球的实践中,我们变“以集体游戏为主”为“以分散活动为主”,让幼儿获得更多的自主锻炼机会,使幼儿在与周围的人或物互动的过程中锻炼身体,发展基本动作技能,同时形成对人、对事、对物的正确态度,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例如在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羊角球、小篮球、流星球让幼儿自由选择,先让幼儿分散自由玩,教师在一旁观察幼儿的玩法。当幼儿尽情地玩了以后,教师再让玩得好的幼儿来介绍他们的方法,并组织幼儿集体练习。这样分散集中交替进行不仅能调控幼儿的运动量,还能体现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原则。

2.和谐互动,用幼儿喜欢的方式指导。

教师、幼儿是游戏中的两个角色,在体育活动中无论教师还是幼儿的心理与行为变化都会给对方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我们提倡老师和孩子一起游戏,一起开怀大笑,一起做动作,这样对幼儿的积极参与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可采用以下几种幼儿喜欢的方式进行指导开展活动:

教师提供、创设活动材料与情境,启发、引导幼儿主动去发现玩法,并通过幼儿的实践、验证得出结论,最后教师指导练习并巩固,从而使幼儿掌握运动知识与技能。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参与,积极性、创造性得到最大的发展,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主动探索法,比如中班游戏“让球动起来”,老师出示刺猬球,引导幼儿想出办法:“怎样不用手使刺猬球动起来?”幼儿在自由尝试、探索、实践过程中“用脚、用肩膀、膝盖、头”等部分让球动起来,老师提供垫板、勺子、盒子等辅助材料,幼儿通过再次实践,运用各种辅助材料进行新的探索与实践,然后老师总结,帮助幼儿巩固已有经验,内化为新的经验。

让幼儿在掌握运动技能和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体验到运动的各种乐趣,产生对运动快乐的体验,并逐步养成运动的习惯,这便是很受孩子们喜欢的体验教学法。比如在玩卡通皮球游戏中,我组织了森林音乐会,让孩子们扮演小动物,以角色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之中。在滚球碰铃铛的过程中,幼儿体验趣味,体验乐趣,提高兴趣。

把球类动作的要领、规则变成朗朗上口的儿歌,在学习球类基本动作和技能时结合儿歌的朗诵,使幼儿在理解儿歌的同时记忆动作要领或游戏规则,这种形象生动的方法叫儿歌辅助法,它能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对于小班幼儿尤其有效。比如和毛毛球玩游戏时,教师编了儿歌:“毛毛球,真调皮,变成小马跳一跳;毛毛球,玩累了,牵着小手摇一摇;毛毛球,睡着了,背着身上轻轻走。”

三、让游戏活动延伸到各个角落

随着球类游戏的开展,孩子们对球类游戏的兴趣与日俱增,面对这一情况,我们非常注重游戏活动的延伸。

1.天天有乐——游戏延伸到每天的户外活动中。

每天的户外活动,操场上球类玩具满场开花,小班宝宝拿着可爱的小猪球、青蛙球、熊猫球在玩你追我赶的滚球游戏;中班的孩子对小篮球有浓厚的兴趣,正玩“勇闯三关”的球类游戏;大班的花样拍球玩得有声有色,快慢变速拍、双手交替拍、转圈拍、两两合作拍„„在快乐自由的氛围中孩子们获得新的玩球方法和经验,促进幼儿动作及技能水平的不断提高。

2.家长参与——球类游戏进入家庭。

为了激发孩子们对球类游戏的浓厚兴趣,幼儿园开展了球类游戏亲子运动会中,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羊角球接力、推车运球、双棍夹球、袋鼠投球等游戏,这些具有趣味性、合作性、竞赛性的游戏不仅让孩子们体会到玩球的乐趣,更激发了孩子与家长的亲情,同时家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了解了我们开展球类活动的意义和做法,掌握了家庭开展亲子球类游戏的方法,一些家长为孩子选择的玩具中多了皮球,有的家长还自制了不同的球类玩具和孩子一起游戏,使球类游戏从幼儿园走向家庭。

四、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发展幼儿的智能

为了让幼儿开阔更广阔大游戏空间,除了注重球类游戏外,还应为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我们提供了纸板上的跳舞衣、外套、儿童头型等,开展了扣钮扣、系鞋带,扎蝴蝶结、梳小辫等活动,孩子们兴高采烈,乐此不疲,非常认真,动手能力得到了培养;准备了旧纸板、废布料,开展拼布块、做钱包,钉钮扣、缝衣裤等游戏;提供了布娃娃,孩子们有的给布娃娃穿衣服,有的为布娃娃绣花被,有的织围巾;通过这些游戏,自我服务能力得到了提高。

幼儿具有较强的好奇心,进行科学游戏时,我们准备了小电动机、灯泡,导线,在教师的指导下,孩子们自己动手连接线路,做电动玩具;从小培养了科学探究的能力。为培养幼儿动手动脑,手脑并用的能力,孩子们利用不同颜色的线条,编制皮带、窗帘、桌布、手风琴;用火柴盒制作火车、小船;用玉米、高梁杆制作各种交通工具、日用品;用红萝卜切成各种形体,组合成房屋、汽车、轮船;用蛋壳制作各种动物头具,灯笼;用形状颜色各异的种子、树叶粘贴各种小动物,供舞蹈、表演用的花帽子和各种形状的书签;制作简易木偶,用于各种游戏活动。

10.在幼儿表演游戏中应用程序教学 篇十

作者: 来源:《学前课程研究》 上传时间:2008-04-23 08:00:00 关键词:游戏,数学

在幼儿表演游戏中应用程序教学

一、表演游戏对幼儿智力发展的意义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表演游戏对幼儿智力发展有重要意义

有人曾在实验研究游戏与智力的关系时,把3~5岁幼儿分成四组,进行不同内容的活动。第一组是表演游戏组,幼儿按童话故事《三只山羊》和《三只小猪》进行表演游戏。第二组是想象讨论组,幼儿听了《三只山羊》和《三只小猪》的故事后。结合自己的想象来讨论故事。第三组是角色游戏组,幼儿按日常生活经验玩游戏,如“医院”游戏、“幼儿园”游戏。第四组是控制组,幼儿进行传统的剪纸、粘贴等活动。实验六七个月后,所有幼儿经过同一内容的测验,结果表演游戏组和角色游戏组在四组中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其中,表演游戏组得分高于角色游戏组。这一实验表明,表演游戏和角色游戏可以促进幼儿智力发展,而表演游戏比角色游戏更有利于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因此,幼儿园应更加重视表演游戏的开展。

(二)幼儿表演游戏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有学者曾对幼儿园表演游戏开展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幼儿园实施表演游戏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一刀切”现象较严重。幼儿照搬文学作品的内容,表演游戏成为故事理解与记忆的工具,成为故事教学的附属品。二是教师对表演游戏的理解不够深刻。大多数教师将表演游戏与歌舞表演、戏剧表演、角色游戏等混为一谈,这就导致教师将表演游戏的内容扩大或转移。三是教师强调表演游戏内容生动形象性.忽略了表演游戏的游戏属性。四是对表演游戏内容的选择上,多数教师是以幼儿园所订阅的语言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或教师选择、改编的文学作品为主要来源,很少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创编故事,作为表演游戏的材料。五是教师的干预过多,幼儿游戏被动化。幼儿只能跟着教师的统一指挥进行表演游戏。

由此可见,幼儿园实施表演游戏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忽视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根据自己的设想(臆断)实施教学,未对所教内容做深入研究。

二、幼儿表演游戏中应用程序教学的必要性

(一)程序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比较突出地表现在词汇量的发展、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等方面。第一,幼儿在词汇方面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一般来说幼儿的词汇量呈直线上升的趋势,3~4岁词汇量的年增长率最高,内容的涉及也非常广泛。在词汇数量逐渐增加和所涉及内容逐渐广泛的情况下,幼儿对词义的理解受到思维发展水平的制约。过于抽象的、离幼儿生活较远的词,幼儿很难正确使用。教师在选择表演游戏内容时必须考虑这一因素。第二,幼儿在口语表达能力方面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随着活动范围的扩大,幼儿的独立性大大增强,他们常常有“告诉”的需要,即把他们的各种体验、体会、印象、意愿等告诉成人。教师可以在表演游戏中抓住幼儿“告诉”的需要,让幼儿将听到的故事先告诉教师或其他幼儿。第三,幼儿在思维方面的发展具有以下特

点: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幼儿思维的具体化还派生出幼儿思维的经验性、表面性、拟人化等特点。因此,教师在选择表演游戏的内容时要尽量选择能让幼儿展开想象的故事或童话。

(二)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是开展幼儿表演游戏的理论基础

根据斯金纳的观点,把幼儿表演游戏的内容分成具有逻辑联系的“小步子”,即若干小块,尤其是大班幼儿的表演游戏内容较复杂,更需要把表演游戏内容分成若干小块。在程序教学中,要求教师对幼儿所要表演的情况做出积极的反应。例如,幼儿在表演游戏中对动物进行大胆夸张的假想,教师要即时表扬或鼓励。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反应及时反馈或强化。例如,幼儿对小猫变成大老虎很感兴趣,教师可根据此种情况做出大老虎的样子与幼儿嬉戏。

三、表演游戏与程序教学

这里提出的“程序教学”是指能让幼儿展开想象的故事或童话中前后内容互相联系,与幼儿表演游戏紧密相关,对幼儿发展有一定影响,能体现教师指导游戏的技能技巧与水平,能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的较短的一个故事情节。

(一)幼儿表演游戏中程序教学的特性

第一,问题性。问题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设计的问题;二是幼儿对故事或童话的质疑。

第二.启发性。这里的启发性是指教师要引导幼儿去思考故事或童话中的人物形象、特点或幼儿感兴趣的地方,增强幼儿对故事或童话的理解。启发幼儿创造性地对角色及角色的语言、动作、表情、文学作品的内容情节加以渲染、补充。第三,集中性。这里的集中性是指幼儿可以对故事或童话中的一个片段进行理解,发挥想象。第四,变异性。教师提供给幼儿的故事或童话不应成为幼儿进行表演游戏的固定蓝本。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表演他们经过想象或加工后的故事或童话。即幼儿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蓝本中的角色对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语句拓展蓝本的内容情节。

第五,连续性。教师要组织幼儿把想象或加工过的每个片段连接起来,作为一个完整的故事进行表演,这样可以训练幼儿逻辑,整合思维,避免零散的思维方式。

(二)幼儿表演游戏中程序教学的原则

在运用程序教学开展表演游戏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小步骤内容不宜过多,以1~2分钟内完成为宜;第二,故事或童话的内容易理解;第三,语言要简短,朗朗上口;第三,故事或童话中的场景不要太复杂;第四,人物表情、动作语言要丰富,能提供幼儿展开丰富想象的基础;第五,允许幼儿对故事或童话中的角色进行增减。

(三)幼儿表演游戏中程序教学的应用

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在表演游戏中实施程序教学的方法主要有听、想、说、演、议。

听即幼儿听教师有表情、有动作地讲故事。教师在讲故事时要引导幼儿专心听。要求幼儿边听边思考,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物,应该怎么做。例如,教师在讲《小马过河》的故事中,小马遇到困难――河太深,不敢过河,心里很着急。教师要引导幼儿体会小马着急的心情。然后引导幼儿想象自己过河时着急的情形。教师要抓住幼儿的兴趣来讲故事。这样,幼儿才会听得仔细,才会理解得更深刻。

想即根据故事做一些假想,让幼儿置身于故事情境中去。以情境为依托,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例如,《小猴请客》故事中的角色有小猴、小狗、小猪。扮演主人的任何一个幼儿,可以邀请别的客人到家里做客。例如,小猴可以邀请老虎、狮子到家里做客。老虎、狮子到小猴家做客后会发生什么呢?教师可引导幼儿大胆地展开想象。说即把想到的说出来。幼儿也可以把看到的一只小手想象成一朵花、一只鸟或一棵树。让幼儿把想到的东西具体地说出来。幼儿对一只小小的香蕉的态度是怎样的呢?面对香蕉,幼儿是漠然,还是激动的?香蕉在幼儿的眼中是不变的还是千变万化的?教师要及时捕捉这些信息,引导幼儿大胆表达。‘

演即把想到的、说出来的内容用行动演出来。教师对幼儿的表演,不应太苛刻,可以让幼儿根据故事或童话内容随意表演,允许幼儿夸张地去表演故事内容。

议即表演游戏结束时,教师要幼儿开展“议”的活动。“议”其他幼儿在表演游戏中的表现,如在表演游戏中谁玩得最开心?谁演得最好?议幼儿自己在游戏中的体验,如你在这次的表演游戏中高兴吗?为什么?每个幼儿在游戏中的体验都是不同的。每个幼儿都能在表演中进行自我表现,分别在与同伴的比照中认识自我、他人和周围世界,在体验中获得个人发展的意义。教师最后可作出小结性的谈论。教师的小结性语言是对幼儿所反馈的信息进行概括和梳理的表述,应有助于幼儿经验的提升。教师在评价时不应以既定的同一目标为依据,应视每个幼儿在自己原有水平上是否进步。

五、幼儿表演游戏中应用程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应帮助幼儿选择表演游戏的内容

教师要为幼儿选择适合于幼儿表演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需具备以下几个特点:思想健康;表演性强;故事情节性较强,角色对话易于用动作表演;能吸引幼儿参加表演游戏的准备工作。

(二)教师要提高教育机智,灵活应对幼儿的回答和行为

教师的回应要善于及时捕捉幼儿言行中有意义的信息,并将其作为教育资源充分利用,使活动过程体现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的生成。

(三)教师要合理引导幼儿展开表演游戏,防止出现无序、散漫的现象

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表演游戏时必须明确自己是游戏的指导者,幼儿是游戏的主体这样一种较理想的关系。在这种师幼关系中,教师指导的特征是根据幼儿的需要帮助和支持幼儿的游戏,幼儿行为的特征是积极的、主动的。

(四)教师要帮助幼儿丰富游戏情节

11.幼儿园教学设计 让幼儿在游戏中成长 篇十一

我们教师总想着要把最好的东西全部教给我们的孩子,为他们提供了最齐全的材料、道具、装备,甚至是手把手地教,但是有时候却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效果。并不是我们教师做得不够好,而是我们“抓”得太紧了,忘记了给孩子空间去发展,所以适当地放手,能让孩子成长得更快。我们以户外活动“野战营”为例,比较传统游戏与开放式游戏所带来的游戏区别。

一、服装道具的准备方面

(一)传统游戏

1.充分的活动准备。

我们为幼儿准备了一筐迷彩服,一筐迷彩帽,几筐手枪、手榴弹,为了避免争抢,为了让每个幼儿都有玩具可以选择,我们规定孩子们每人一件迷彩服、一顶迷彩帽,一把手枪、一个手榴弹。孩子们都还小,衣服会穿反,所以我们帮助每一个孩子检查衣服,甚至是帮忙穿衣服,帮忙检查手枪里有没有电池,手枪的灯亮不亮、响不响。

2.等待帮忙的幼儿、繁忙的教师。

我们的孩子过于依赖老师,每次都选好玩具,然后拿着衣服排队等老师帮忙穿衣服,结果很多时间都浪费在了分配玩具和穿衣服上。孩子们只要选到的手枪无法响或灯无法亮时都要老师帮忙解决,整个游戏过程中,老师很多时间都是在帮助孩子解决道具、服装的问题。

(二)开放式游戏

1.简单的道具准备。

我们依旧为孩子准备了一筐迷彩服,一筐迷彩帽,几筐手枪、手榴弹,但是我们对孩子服装道具的选择不作要求,我们也不帮忙装手枪的电池。

2.扮演不同角色的幼儿、作为观察支持者的教师。

孩子们的打扮出现了各种不一样的造型,有的把迷彩帽反戴来区分自己与别人的不同,有的只选择了机关枪当前锋,有的选择了很多的手榴弹来武装自己当炮弹手,孩子们的游戏扮演一下子多了好多的不同角色。当遇到手枪的灯无法亮起来的时候,孩子们也学会自己动手装电池,在反复装电池、实验的过程中,不仅体验了游戏的乐趣,更感受了自己动手尝试的成功感。而教师一下子轻松了下来,我们有更多的时间用来观察、支持和引导孩子们的游戏。

二、场地布置方面

(一)传统游戏

1.精美的游戏场景。

我们为幼儿提供并布置了各种不一样的户外野战游戏背景,利用帐篷搭建成各种各样的“营地”;利用水管和迷彩网搭建成“地洞”;利用油桶摆放成掩护体;利用大型纸板制作成“地道”;利用大型玩具、木板、竹梯、轮胎、迷彩垫等改装成“荡桥”、“山坡”、“草地”等,让整个游戏背景非常逼真形象。

2.重复的游戏流程。

对于教师的背景设置孩子们一开始都觉得非常新鲜。我们的这些活动设置也包含了户外活动的动作技能,如走、跑、跳、滚、投掷、攀登、钻爬等,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达到提高这些动作技能的目的。但是几次游戏之后,孩子开始放弃这些材料,他们对这种重复的游戏流程渐渐失去了兴趣。

(二)开放式游戏

1.简单的道具准备。

我们为孩子提供了木板、竹梯、油桶、水管、迷彩网、迷彩垫、纸板等,但是我们并没有帮助幼儿搭建,而是将材料堆放在一起。

2.巧妙的背景搭建。

没有了背景的设置,孩子们就像放出了羊圈里的羊一样,快乐地四处奔跑。但是一会儿,孩子的游戏就有了突发的转变,他们开始自己设置游戏场景,自己选择需要的道具合作搭建背景。比如有的孩子选择把迷彩网盖在油桶上,当成一座小山;有的孩子把竹梯搭建在两个轮胎之间,当成一个竹梯桥;有的孩子在纸板上粘上了小水管,当成盾牌。孩子的游戏背景和材料一下子焕然一新,形式也多种多样。

三、游戏效果

(一)传统游戏:失去游戏功效的游戏材料

1.“营地”:在用帐篷搭建的“营地”里,孩子们各自占领了一个“营地”,也学会利用“营地”作为大本营进行信息互通,他们在大本营里商量“战术”,懂得“站岗”保卫大本营。但是到后来孩子很多都躲在自己的“营地”里,把帐篷拉链一拉,不愿出来。

2.“地洞”:利用水管支起来并用迷彩网覆盖的“地洞”,非常受孩子们热爱,一个个扛着枪就开始钻爬,但是因为每个人都扛着枪,枪老是勾住迷彩网,导致爬行前进不了,而孩子们却不懂得舍弃枪,每次都要老师帮助把勾在网上的枪拿出来,这样孩子们爬了两次之后就不愿意再尝试了。

3.“地道”:利用大型纸板制作成的“地道”,孩子们懂得利用来打“游击战”,但玩着玩着变成了玩捉迷藏,到最后竟然躲在里面聊天。

4.“荡桥”:荡桥是利用大型玩具荡桥和竹梯、木板、轮胎制作而成的,孩子们每次都是要从上面依次走过去,更多的时间用在了排队等待上,几次等待下来,孩子们放弃了走“荡桥“。

(二)开放式游戏:各种各样的角色扮演出现

1.“抗战”游戏:孩子们开始出现了打仗的角色扮演,他们把幼儿园对面的小区建筑假想为敌区进行进攻,在游戏中出现了以王明哲小朋友为首的“指挥官”团队,他指挥着“先锋”的孩子们用机关枪进行扫射,然后“命令”后面的孩子们利用投掷手榴弹进行“强攻”,甚至还有后补部队,利用纸板不断地再搬运和提供手榴弹和机关枪,整个游戏生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

2.“特警队”游戏:孩子们为自己的队伍取了个非常形象的名称叫“猛虎突击队”,孩子们分别对自己的职务进行了区分,并给自己取了个外号。以陈楷涛小朋友为“猛虎突击队”的队长,命名“战狼”;郭均熠小朋友为副队长,命名“猎豹”;陈子渊小朋友为狙击手,命名“秃鹰”……然后以抢救人质为出发点,和“绑匪”坏人们进行了对抗。孩子们利用纸板制作成一间房子,关押“人质”,然后“猛虎突击队”利用油桶整齐排列成一堵墙,利用竹梯爬到“墙上”,在制高点狙击“绑匪”。

3.“真正男子汉”:孩子们在木板下加上轮胎,然后盖上迷彩垫,建构成一座“小山”;把竹梯一头挂在轮胎上,然后依次加上竹梯,建构成一条竹梯桥;把木板横放在油桶上,设置成一道翻越墙……利用道具材料设置了一个部队的训练营,然后孩子们轮流当“教练”,军训练习,学习各种打仗技能,甚至还有孩子在演习过程中“假死”,然后突击对方大本营。

4.“奔跑吧,兄弟”:受娱乐节目的影响,孩子们对“奔跑吧,兄弟”这个节目情有独钟,以林扬程和王子杭为队长的红蓝两队,进行了对战。为了区别两个队的不同,他们采用了正戴迷彩帽和反戴迷彩帽来区别,然后在“对抗”过程中,胜利者可以得到对方的一枚手榴弹玩具。整个游戏孩子的参与度非常高,甚至连一些平时安静、游戏水平比较弱的孩子都被带动起来,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

孩子们的角色游戏扮演非常多,但是从游戏中我们看到了平时看不到的孩子们的另一面,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合作能力都在不断地提升。孩子的所有游戏教师都没有直接参与,而是在一旁观察,适时提供需要的帮助,而平时老师总是一再地强调要小心、要遵守游戏规则、要合作、要团结。在孩子们自己创造的游戏中,完全不用老师提醒,他们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认真地听着“团长”、“队长”、“教练”等的指挥,游戏能力比较强的孩子非常认真地带领着能力弱的孩子进行游戏,他们商量选择道具、一起搭建背景,一起游戏。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甚至连一次突发状况、一次告状行为都没有再出现。

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游戏,让孩子自己探索,让孩子自由成长,我们将会看到不一样的他们。

12.音乐游戏在幼儿益智成长中的运用 篇十二

一、音乐游戏的特点及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随下进行的游戏活动。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韵律活动,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游戏和音乐的相互关系上。在音乐游戏中,音乐和游戏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音乐指挥、促进和制约着游戏活动,而游戏动作又能帮助儿童更具体、形象地感受和理解音乐,获得一定的情绪情感体验。因此音乐游戏是深受儿童喜欢的一种音乐活动。

音乐是音乐游戏的灵魂,音乐游戏只是学习音乐的手段,音乐游戏必须伴随音乐,才能实现音乐教学的目的,所以音乐游戏的最大特点就是“音乐性”,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流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跳跃、音色的变化、速度的统一与变化,并随时根据音乐的变化作出反应,在游戏中学会听辨不同旋律、节奏、节拍、速度等音乐的基本要素,训练了听觉、视觉和运动觉,从而达到音乐学习的目的。音乐游戏除了具有“音乐性”这一主要特点外,还应具有自然性、趣味性、创造性等游戏的共同特点。

音乐教学的核心是发展和形成学生的音乐听觉表象。音乐游戏具备了将音乐听觉表象付诸于行动之中的功能,让儿童从音乐中来感受音乐(听音乐);到音乐中去表现音乐(音乐游戏);再回到音乐中去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掌握音乐)。所以音乐游戏是帮助儿童架设学习音乐的桥梁。

从儿童好玩、好动的特征来看,音乐游戏是唱游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表现在:第一,音乐游戏变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为有情绪的生动形象的游戏教学,既符合音乐艺术的运动特性,又满足儿童好动好玩的特征,并充分体现愉快教学。第二,音乐游戏教学实现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每位儿童成了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与创造者,使学习不再成为负担,融洽了师生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更多的儿童爱上音乐课,并能及早的发现具有音乐天赋的学生。另外,在游戏中,还能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并能促进儿童身心的发展。

二、音乐游戏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大部分时间都会处在比较不稳定的状态,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的育人目标是自由的愉悦状态的追求,“对于儿童来说,游戏往往是艺术,艺术往往是游戏”。艺术教育必须激发幼儿的游戏精神,使其把艺术活动作为一种轻松、愉快、自由的事,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学习,使生活变得更充实、更有活力。音乐游戏教育是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的课程建构过程,最明显的优势就在于师幼平等互动,以充分尊重、以相信幼儿的艺术潜能和艺术直觉能力为前提,强化了学生的主体位置,创造了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其教育目标,是通过游戏化的方法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 (音乐听觉、审美、立美等) 和非音乐的素养 (专注力、观察力、自信心、表现力、情感发展、坚持力、合作能力、纪律意识等) ,促进幼儿形成完整意义上的人格,个性,真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依据游戏中的幼儿生理心理规律,选择、创设游戏和安排好游戏的难易和先后,教师将教育意图客体化,将教学目标隐含在为幼儿提供的环境中。通过幼儿与环境的作用,通过幼儿满足需要的主动活动来实现目标。音乐游戏满足了孩子好动的天性和表演欲望,对培养他们活泼快乐的情绪和遵守规则的良好行为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音乐游戏的组织设计

1.从音乐感受导入。从音乐的某一要素(如节奏、旋律) 开始。如“摇篮曲”就是以感受歌词和节奏导入的,教师引导幼儿多通道地感受歌词,进而轻松愉快地学会歌曲。

2.以动作学习为主体。动作是音乐游戏的“血肉”。音乐游戏往往采用动作为学习的方法,以符合幼儿艺术感受、想象和体验的特点。观察法:这一方法不仅是观察教师的示范,而且要观察实物、教具、动画作品中表现的各种动作。如“植树歌”中,教师通过种树的动作。让幼儿观察并了解植树的过程和要领,和让幼儿欣赏挂图上小朋友植树的情景。探索法:这一方法通常从提问开始,教师的任务是鼓励幼儿尝试,反馈幼儿的尝试,组织幼儿交流,帮助幼儿分析、整理动作探索的规律。这一创造技能的学习,不仅丰富了幼儿模仿动物表情的动作语汇,而且也感受到动作学习过程中的审美情趣。

(二)在音乐游戏中提高幼儿语言能力

歌词,是音乐的一种文学形式,虽词语不多、篇幅短小,但却是幼儿与歌曲接触的第一步,歌词中所描绘的人物、情节、语言、动作对幼儿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幼儿园的孩子还不具备独立朗读和理解词义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把歌词变化为孩子们爱听的小故事,作为教授新歌的导语,或者以故事情节贯穿整堂课,用生动的语言向他们讲解。

唱,是一项重要的音乐实践活动,是一首歌曲最重要的表达方式,通过唱可以使幼儿在音准、吐字、唱词、节奏等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由于孩子尚未具备一定的视唱的能力,不能独立处理关于音准的高低、节奏的快慢等方面的问题,所以他们只能采用模仿演唱的方法来学唱歌曲。教师要在幼儿初步了解歌曲的基础上,通过日常活动渗透,让幼儿多倾听,多哼唱,多模仿。在不知不觉中体会歌曲的情感,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摘要:音乐游戏是儿童学习音乐的最好形式, 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音乐游戏使幼儿在快乐中训练了听觉、视觉和运动觉, 还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并能促进儿童身心的发展。

13.幼儿园教学设计 让幼儿在游戏中成长 篇十三

内容摘要:美术活动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是儿童表达自己内心世界最直接的方式。绘画过程是一个尝试性地主动发现过程,而不是一成不变,拘泥于跟着学的过程。开展游戏化色彩教学活动符合儿童发展特点,能促进儿童形成良好的个性,并使儿童的智能得到发展。关键词:游戏化

色彩教学

活动兴趣

我们的孩子们正处于一个形象思维极其丰富的阶段,他们有着不同于成人的想法,他们眼中的世界是由各种色彩组成,而这些更多的是在他们的美术活动中一一展现,特别是他们的感受力,创造力及表现力方面。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大胆推行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从诱发兴趣、启发思维、激发创意入手,培养儿童学习的主动性,让儿童发挥其最大的潜能,使他们通过绘画的形式来展现生活中的美和迸发内心世界的美。

一、游戏化色彩教学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1、能帮助幼儿形成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发展对色彩的感觉。刚入学的儿童还基本处于涂鸦阶段后期,他们的绘画很幼稚,甚至一些成人看不懂,并认为是杂乱无章的东西。如果教师生硬地让他们学习“兔子”怎样画;“小鸟”怎样画,就会使孩子的作品失去其稚拙的情趣和独特的魅力,儿童也不易有成就感,慢慢会失去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针对这一特点,我从一个“玩”字入手,创设适合个阶段儿童特点的生活化的游戏环境,采用色彩亮丽的油画棒、水粉、水彩等来开展美术游戏活动,尝试让儿童的在玩玩画画中体验作画的乐趣,感受色彩的美,引导儿童更随意、轻松地参与活动,表现自我,在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并且能在成功的艺术表现中获得愉悦感,从而提升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2、能摆脱“形”的束缚,享受色彩变化带来的乐趣

儿童在刚入门的时候还不应当用“形”过早的束缚住他们的手、眼、脑,更不应简单地教孩子们小鸟就应这样画,大树应该那样画,先从色彩入手,让儿童大胆地拿起画笔,蘸上颜料在纸上自由涂染,尝试不同颜料和水分在纸上带来的意想不到的变化,在这一阶段可画一些主题简单的水粉画,如“瓢虫的花衣裳”、“天上的星星”、“鱼”、“花地毯”、“围巾”、“苹果”等。先画大块背景,然后等颜色快干时再点上主体简单的画,这样他们就能感受到由于色彩的变化而带来的乐趣。开始可先用红、黄、蓝、绿几种颜色,让儿童在纸上自由涂染,逐步过渡到看到纸上大块的色彩,再决定创作一幅什么样的主题画。如在大块的蓝色画面上画十字形黄色、绿色的星星,则“天上的星星”的主题画就算完成了,这样可启发幼儿边做边思考。

3、色彩教学能反映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促进儿童情商的发展。儿童美术作品在形成上包括线、形、色等要素,内容上包括物体形象,事件情节,他们代表着儿童的经验情感和想象,而色彩所表达的情感则比较直接,通过色块的大小,用色的冷暖等途径,往往可以直接了解儿童的喜好,个性的偏向。如在一年级有一位女孩家庭非常贫困,父母离异,得不到双亲的关爱,性格孤僻。很少与人来往,在一次想象作画中,题目是“我最喜欢做的事”,这位女孩画的是在灰色的天空下,一个小姑娘坐在上坡上,孤零零的一个人,就连身边的花草也用了暗色,并且很稀少,以此来表达她内心的孤独,失落。由此可见,美术活动也是儿童描绘自己内心欢乐忧伤的最直接工具,是儿童精神世界的真实流露。我们要善于发现,善于引导,让美术教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写下光辉的一笔。同时美术活动也是孩子内心世界的一种表达,它也是孩子一百种语言表达的其中的一种方式,而我们要让儿童多接触大自然,鼓励儿童多听,多看,多触摸,多尝试丰富儿童的知识,开阔儿童的眼界,让儿童的想象和创作有更大的空间,为他们搭建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和创作环境,促进儿童情商的发展。

4、开展游戏化色彩教学能促进儿童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使儿童的智能得到发展。

绘画过程是一个尝试性地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一成不变,拘泥于跟着教师学的过程。从色彩入手进行教学的好处就在于它注重让学生大胆作画,鼓励学生尝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在作画过程中用发现法去学习,把已有的生活经验在作画过程中充分发挥出来,这一时期还可结合手工操作活动,做一些染纸、手掌印画、树叶、玩具印画等色彩游戏。例如染纸时由于红黄蓝三原色在宣纸上能够相互渗透,可呈现色彩缤纷的效果,教师就可结合这个机会让学生认识各种不同色彩的名称。

二、游戏化色彩教学的目标及实施途径

(一)在开展色彩游戏教学活动时目标应包括:

1、动。

2、学会用各种颜色进行作画,除使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外,还能根积极诱导儿童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使儿童乐意参加色彩游戏活据颜色情景的需要调用其它颜色。

3、4、能逐步学会使用水粉笔,蜡笔及棉签等工具材料。

能大胆使用各种颜色表达自己的各种感受并能简单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实施途径

色彩游戏教学的开展应从低年级就开始并遵循一定的教学的顺序,先通过认图扩展儿童的色域范围,再鼓励他们大胆用色,逐步引导孩子学会自己配色,最后通过前面几个环节来提高儿童的审美意识。

1、主要途径

在实施教学活动时,可通过组织专门的色彩游戏活动,让儿童接触常见的颜色:①蜡笔涂色:花地毯、万花筒、分蛋糕。②想象画:遨游太空、梦幻中的城堡。③拼贴画:三峡风光、乡村三月④命题画:赛龙舟、今天我值日。

2、组织形式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总结出了几种可行的活动方式(1)用喷画的方式组织活动 将颜料装在喷壶里,让儿童在纸上任意喷画。喷出的画犹如一朵朵盛开的菊花,一道道美丽的彩虹,这些大块的色彩给孩子们的视觉从强大的冲击力,激发他们对色彩的兴趣,为后面的教学活动提供基础

(2)用印画的方式丰富活动

印画的材料有很多种,可将儿童常玩的汽车轮子涂上颜料,让儿童开出一道车辙;或用弹珠滚画,手线拖画或用各种形状的树叶在叶面上刷上颜色印画;还可以把一些泡沫塑料,萝卜等物体切割成动物、房子等形状,让儿童上颜料印画等等。印画活动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他们在玩中认识了图形、线条,使玩色活动得以有意义的拓展。(3)开展主题绘画

这块内容强调让儿童掌握一些上色的本领,如设计的“美丽的蝴蝶”,我们请儿童用彩色纸绘蝴蝶粘贴美丽的翅膀,在草地上飞跑,他们非常感兴趣,同时也感到很快乐。(4)创造条件开展自由绘画活动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活动,自由画成了孩子们最快乐的游戏,面对彩纸颜料,白纸和一些废旧物品,他们的想象力就会犹如泉水般涌现。画的棒棒糖不是圆形,问他为什么,他说“被”我咬了一口;有个孩子画的春雨像喷泉,她说这是因为雨是从天上的云那里喷洒下来的。可见孩子们已能够不拘于教师所教的内容,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并能通过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3、主要教学方法(1)游戏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游戏法是最值得提倡的方法,洛克在《教育漫画》中说“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色彩单调,作品中只有几种颜色,要解决问题,可以通过做色彩游戏,组织儿童说色等活动来完成。例如在绘画过程中,让儿童用手指,手掌等蘸色印画,印各种东西,使儿童感受并学会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产生用这种方法来表达的欲望,请儿童制作饮料,他们调配出各种不同色相,不同明度,不同纯度的颜色,那种快乐是无穷的、有意义的,同时他们也由此认识了各种颜色,对色彩更增添了一分兴趣。(2)难点分解法

罗素曾说:“真正有用的训练,是理解若干一般原则,对于这些原则在各种具体情况下的应用有彻底的基础训练”一般的色彩教学常常让孩子们先勾出物体轮廓,在上色,然后再细部刻画作品,一次一次地反复综合练习,这样是很难一下子都把握的,从头到尾的综合训练,会使学生进步甚微。学习作画就像学习游泳,可分别进行水中呼吸,手的动作,脚的动作的单一训练,最后再进行综合训练。对色彩可进行逐一训练,让学生逐个认识色,玩色,运用色,对色彩进行审美。例如我们让学生学习三原色的渐变作画,要求学生无须构建形体,直接让学生画围巾,画直线条,不约束形体。而画彩色的气球,则既要构形又要学习色彩的渐变,难点过多学生就不容易掌握。(3)借签法 脱离儿童的感受力,在专门的教学活动(含欣赏活动)和学生日常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环境,观察大自然,重视学生的体会和他们所经历过的东西,例如在观看动画片时,请学生注意其中漂亮的颜色有哪些,是怎么样的,你看了以后感觉怎样等等。(4)讨论法

运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思考,自己探索、推理、判断、讨论中,教师就像节目主持人一样,提出问题、展开思路,帮助学生思考,比如教师提出:你喜欢哪些颜色?为什么?苹果有哪些颜色?应该怎样画?你认为哪些学生的画画得好看,为什么?可以自由发言,可以争论,教师应对学生的发言作出点评、指导。此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色,提高对色彩使用的能力和对色彩的感受表达。(5)综合法

在经过几种单一法基础训练后,可让学生作综合活动,把在各种单一训练中的体会运用于综合作业之中,这时的综合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们也更有成就感。例如在“我眼睛里的太阳”这一活动中,经过调色练习、涂色练习、色相的讨论等几块练习后再作画,孩子们的作品就极具特色,从简到繁、由浅入深,从分到合,这是任何知识的认知规律,它也适用于色彩教学。

五、游戏化色彩教学活动实践的效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游戏化色彩教学活动,我对本班30名学生进行测评,愿意参与美术活动的学生达100%。很多学生回答:“我最喜欢上美术课”,“我喜欢画画”这充分说明在美术活动中学生的感受是快乐的,学生体会到了成功。进行活动时学生有自信,没有顾忌,他们就会很乐意参与美术活动。

在认色能力测试中发现学生已能分辨色相及色彩的明度,我们为学生提供14种颜色(深蓝、天蓝、大红、粉红、肤色、橘黄、橙色、柠檬黄、草绿、翠绿、紫色、棕色、灰色、黑色)先请学生找相同的颜色配对,成绩为100%的学生成功,再请学生指认颜色的名称,成绩也为100%的学生成功,然后请学生进行命名,能准确说出14种颜色的学生有21%,能说出13种颜色的学生有38%,能说出12种颜色的学生有24%。由此可知,本班学生能基本分辨常见的几种颜色。可见,我们的色彩教学活动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实践证明,进行这样的教学活动是有效扩大学生色域,使学生学会用色的有效教学方式。

通过测评,我们也发现,学生自觉支配色彩的能力差,有的学生我行我素,往往一副画只有2-3种色彩,单调且灰暗,如画苹果,有35%的学生会想到用红色,黄色,绿色,有65%的学生只会想到红色,有25%的学生会想到用蓝色,橘黄色等不是物体的固有色的颜色,从数据中可看出学生已意识到一个物体并非只有一种颜色,但是使用非红色的频率并不高,一定程度上受到学生的生活经验的限制。

另外,测评中发现学生能感受到近似色的不同,但对于具有明暗、颜色的纯度学生易凭直觉而出错,由于学生不理解这些词汇,难以表达,但是也说明学生已具有分辨的能力,今后在美术欣赏及操作活动时应让学生熟悉这些简单的术语,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理解力。

六、结束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游戏化色彩教学实践证明,它能引发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使学生喜欢美术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它既重视儿童在艺术中的体会感受,同时又促进儿童的美术相关能力的发展。

罗曼·罗兰说“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情感,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美术正是这样的一门艺术。参考资料:1、2、3、4、下册

5、册 杨永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三年级上陈爱娣等,《生活化的儿童美术》 洛克,《教育漫画》

14.幼儿园教学设计 让幼儿在游戏中成长 篇十四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数学领域目标、要求的解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把数学教育列入科学领域,使数学学习和对自然界的探究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它为我们点明了:幼儿对数学的认识是以对具体事物的探究所获得的感性认识为基础的,数学知识必须通过幼儿自身与物体、与外部世界直接地相互作用,在活动中自我建构。

从目标定位来看,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更关注的是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情感和态度,重视在认知活动中发展积极的情感、培养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

从内容和要求的变化上看,数学教育应扎根于幼儿的生活与经验、从幼儿现实生活中去挖掘教学赖以展开的资源,幼儿通过亲身的经历、感受、体验来建构初步的数学概念,使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数学课程的核心。

新《纲要》的这种表述使我们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作用和地位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首先,幼儿园的数学教育不仅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同时也是幼儿认识周围环境、表现生活、反映生活的一种科学方法。其次,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宗旨是引导幼儿学习生活中的、能在生活中应用的数学。(强调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

第三,“生活中的数学”可以理解为“在幼儿的实际生活中,通过幼儿的现实生活,引导幼儿对生活和游戏中的现象用数学知识去认识和理解”。(强调数学是一种探究工具)

第四,“生活中的数学”关注幼儿对生活和游戏的观察与理解、关注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关注幼儿对数学基本知识在实际活动中的运用。

基于对《纲要》的深刻解读,许多幼儿园教师对如何开展优质的幼儿园数学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并作了积极的探索,例如试图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游戏情境增进幼儿对数学探究的自主性,尝试投放较多的材料供幼儿操作,等等。教师也经常借助专业性的教学策略和智慧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将数学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以此来组织数学教学活动。这种“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活动一方面为幼儿提供了充满“数理逻辑”的“生活情境”(包括生活事件、生活材料及其相互关系等),让幼儿以“数学的思维和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防止数学内涵的流失;另一方面又强调让幼儿在“解决生活事件的冲突与矛盾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情趣,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同时帮助幼儿积累探究经验,避免数学学习的机械化。

“生活化”兼顾了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原则与应用原则。引领幼儿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生活和游戏中运用数学,这是我们已经拥有的共识,也是我们一直努力想要达成的目标。

二、关于幼儿数学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幼儿数学教育活动有:数学教学活动,活动区中的数学活动,数学游戏活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活动。

一、幼儿数学教学活动的价值

1、什么是教学-所谓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质。从教学的规定性要求看,“教学”活动应具备三方面特征: 首先,“教学”既有“教”,又有“学”。它包括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

第二,它是由教师发起的,符合一定道德规范的行为。

第三,它旨在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教”不仅意味着向学习者“传递”知识和技能,“教”还包括着改变学习者的态度和生活方式。

根据以上所述,教学应是由教师发起的,旨在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的师生共同活动。

2、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特点 幼儿园的数学教学活动具有以下特点:

(1)幼儿数学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首先需要依据教育目标,幼儿的发展状况及幼儿的兴趣、需要,制定本次教学活动的具体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活动的组织形式。也就是说,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要考虑并制定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种教学计划带有预成性的特点。

在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教师有可能会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调整或更改教学计划中的某一环节,但就整个计划来说,一般是不会作大的变动的。

(2)幼儿数学教学活动具有情境性、操作性和游戏性的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教师在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往往会对幼儿的兴趣、需要有所忽略或注意不够。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让幼儿数学教学活动具有的情境性、操作性和游戏化的特点,能较好地将教育目标和内容转化为幼儿自己的需求,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策略。

例如,小班幼儿学习将动物与其相应食物匹配这一内容时,教师创设了《梅花鹿请客》这一游戏情境,在游戏中,“主人”梅花鹿请小朋友帮助他,给每位“客人”(请来的小动物)送去它爱吃的食物。当幼儿看到教师出示的梅花鹿请来的客人——各种动物(玩具)及其食物,立即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和兴趣,幼儿愉快地、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不仅知道了每种动物爱吃哪种食物,学习着用一一对应的摆放方法表达两者之间的关系,而且活动过程培养了幼儿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幼儿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

又如小班活动(可爱的小瓢虫),教学目标是“排除颜色、排列的干扰点数5以内的数并说出总数”,进一步构建等量对应、数量对应的数学经验,老师通过创设“为小瓢虫找朋友”、“请瓢虫吃苹果”的情境,引导小班幼儿在“和瓢虫做朋友”、为瓢虫宝宝摘苹果”、送瓢虫宝宝回家”等一系列的情境游戏中进行操作和表达,把幼儿的学习活动变成情境性游戏,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幼儿数学教学活动一般为教师组织、并在教师直接指导下进行的活动。

幼儿数学教学活动常采用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集体活动形式有利于教师对幼儿数学学习的直接指导,帮助幼儿归纳、整理其获得的一些零散的、片断的数学经验,使其能建构一些初级的数学概念,并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集体活动形式也有利于幼儿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影响。

(二)数学教学活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维果斯基曾指出:“发展来自合作……发展来自教学—这是基本事实……,”“组织得当的儿童教学,会导致儿童智力的发展,会引发一系列在教学之外根本做不到的发展过程。”

幼儿数学教学活动是有目的的对幼儿的发展施加影响的。这种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幼儿对事物数量的感受和体验,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幼儿在日常活动中,虽能获得很多的数学经验,如对物体数量、形状特征的认识,但幼儿获得的这些经验往往是零星的、片断的,有时甚至是表面的,不能使幼儿感受到数概念的本质属性。而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创设的情境,提供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将物体的数量、形状特征,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鲜明的凸现出来,使幼儿能注意到物体的这些特征,感受到蕴含于物体中的数量关系,或者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物体的数、形特征和数量关系,从而有助于幼儿数概念的建构。

例如,幼儿学习按帽子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首先他们仔细观察搜集来的各种帽子(共7顶),比较、区分这些帽子的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他们发现如果按颜色分,红色有3顶,黄色2顶,白色2顶;而按帽子的式样分,鸭舌帽有2顶,有帽沿的有2顶,带绒球的有2顶,装饰帽有1顶,同时他们还发现这些帽子还可以按其制作材料、按其功能来分。这样的学习经验,使幼儿学会了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并能按其不同特点进行分类计数。

2、通过幼儿与材料之间、师幼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互、交流、对话,有助于帮助幼儿整理、归纳所获得的学习经验。

首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幼儿与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对话。在反复操作、探索中,幼儿感受和发现材料数量、形状特征,感受和体验蕴含其中的数量关系,同时幼儿还会根据新的发现不断调整自己的认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小班幼儿在一次按作业单上的圆点数量给苹果涂色的活动中,作业单的圆点是3点,苹果有5个,按作业要求他只能给3个苹果涂色,可他很喜欢给物体图颜色这样的活动,于是将所有的苹果都涂上的颜色。完成作业后,他发现他多涂了2个苹果,怎么办?他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在3个圆点后面又涂上2个圆点,5个圆点和5个苹果是一样多的。这样问题解决了,他显得很高兴。

15.让儿歌和游戏伴随着幼儿健康成长 篇十五

一、用儿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 洗手的习惯

幼儿刚进园的时候, 有的喜欢在地上打滚, 有的喜欢舔手指, 这些不讲卫生的习惯将影响到孩子的身体健康。而要让他们改掉这些不良习惯, 首先, 我给幼儿大声讲不良习惯的害处, 讲卫生的好处。他们当时都大声回答“知道了”。但第二天来到幼儿园又故态重演。怎样才能让幼儿改掉坏习惯, 养成讲卫生、勤洗手的好习惯呢?在查阅教育学、心理学后发现, 行为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对我们的工作很有指导价值, 即3周以上的重复就会形成习惯;3个月以上的重复会形成稳定性习惯。我忽然想到:唱儿歌!天天教幼儿唱儿歌, 不就是很好的重复吗?于是我们就编了这么一首儿歌教小朋友唱:

拧开龙头伸出手, 清清泉水哗哗流。

手心手背搓肥皂, 双手交叉扭一扭。

放在水中冲一冲, 尘土细菌全不留。

洗完记得关龙头, 不让泉水白白流。

这首儿歌不仅教幼儿如何洗手, 而且还教育幼儿要爱护水资源。教唱时伴以动作, 幼儿学得津津有味。一个月后, 幼儿只要手脏了, 就会主动到水龙头前洗手。3个月以后, 幼儿勤洗手、讲卫生的习惯慢慢地形成了。

2. 吃饭的习惯

刚进园时, 有很多幼儿吃饭时经常往地上掉饭粒, 吃完时碗里还有剩饭;有的幼儿还边吃饭边说话, 这既耽搁了吃饭的时间, 又会影响食物的消化。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吃饭习惯, 我们也编儿歌教幼儿唱:

吃饭时, 不说话, 细嚼慢咽要牢记。

小朋友, 要注意, 别往地上掉饭粒。

一粒米呀一滴汗, 米饭来得不容易。

这样的儿歌不仅教育幼儿养成吃饭时不说话、要把米饭吃干净的生活习惯, 而且灌输粮食来之不易的思想, 培养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3. 睡觉的习惯

有许多幼儿刚进园时不懂睡觉前应做好什么准备, 是先铺被子还是先脱衣服?睡在被子里是弯着脚好还是伸直脚好?是卧着睡好还是平仰着睡好?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 对于养成习惯来说都是大问题。为此我们编了这么一首儿歌教幼儿唱:

小被子, 快铺好, 大家快来睡午觉。

脱了鞋子脱衣服, 钻进被子放平脚。

闭上眼睛数一数, 很快就能睡着觉。

用这首儿歌教幼儿懂得睡觉的先后顺序和要求。儿歌让幼儿反复唱多次, 必要时举行演唱比赛。这样的儿歌唱多了, 幼儿就掌握了睡觉的顺序和起床的要求, 使得他们以后睡觉和起床就能按部就班, 有条不紊。久而久之, 他们就养成了良好的睡觉习惯。

4. 合群合作的习惯

如今, 人们的居住环境相对封闭, 大家住在高楼大厦里的一套套房子里, 一家三口关起门来生活着, 幼儿衣食无忧。但这种封闭式的生活使幼儿的交往受到严重限制, 久而久之会养成一种孤癖的习惯, 从性格上讲就是不合群, 从能力上讲就是不善于交往。针对幼儿孤癖、不合群的缺陷, 我们也编了一首儿歌, 让十个幼儿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圈子, 一边数数一边唱:

你一我一心专一, 你二我二王小二;

你三我三花朵三, 你四我四少林寺;

你五我五来练武, 你六我六走大路;

你七我七仙女七, 你八我八笑哈哈;

你九我九天地久, 你十我十长本事。

这首儿歌有点长, 但由于是从一到十的数数, 句子又押韵, 幼儿喜欢唱。其中的“王小二”是指抗日英雄“王二小”, 为了配合后面的数字而把它调过来。这首儿歌, 从智力开发角度讲是教孩子数数, 从思想道德教育角度讲是潜移默化培养爱国情操, 最重要的是培养幼儿融入群体、合作玩耍的习惯。这种儿歌经常传唱, 久而久之, 他们就能相互影响、合作玩耍、友好相处了。

二、用儿歌帮助幼儿养成尊老爱幼好习惯

幼儿进入幼儿园后, 我们首先要教育他们如何尊敬老师和长辈, 如何与同学和睦相处。于是我们又编了一些儿歌教他们唱, 用中华民族伦理道德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如教幼儿孝顺老人的儿歌:

小板凳, 你莫歪, 让我奶奶坐下来。

我帮奶奶揉揉肩, 奶奶夸我好乖乖。

在教唱这首儿歌的时候, 我们还告诉幼儿, 不但帮奶奶揉揉肩膀会受到夸奖, 给爸爸、妈妈、爷爷等长辈揉、搓背都会受到夸奖, 儿歌中的“奶奶”可换成“爸爸”“妈妈”“爷爷”“外公”“外婆”等词语。通过这一系列孝敬长辈儿歌的教唱, 培养幼儿尊敬所有老人的习惯。

现在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 在长辈的娇惯下往往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 不太懂得如何帮助他人。为了改掉这种不良习惯, 养成助人为乐好习惯, 我们也编了一些儿歌教幼儿唱。例如:

弟弟走路不注意, 跌倒在地我扶起。

替他拍掉身上灰, 为他洗掉手上泥。

这些儿歌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向幼儿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 把这种尊老爱幼的伦理道德教育, 落实在儿歌里经常传唱, 潜入默化地影响他们的行为, 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 进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 为他们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让游戏帮助幼儿养成经受挫折、积极向上的意志和毅力

由于受某些所谓“教育家”的影响, 很多人认为, 对幼儿的教育只要夸奖, 就能把好孩子夸出来。一些父母受其影响, 一味地夸赞孩子, 弄得现在的孩子只能表扬、不能批评。其实, 为孩子将来的发展着想, 让孩子从小就经受一些挫折和惩罚, 养成“趺倒了, 爬起来, 再前进”的意志和毅力, 不仅是可能的, 也是必须的。卢勤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 不是完整的教育。”[2]问题是如何惩罚, 让幼儿从挫折和惩罚中受到教育, 增长见识, 形成意志。我们采取的做法是:编一些幼儿喜欢的游戏, 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唱儿歌, 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经受挫折和考验。比如有这么一个游戏, 让幼儿站成一个圆圈, 首先让幼儿用手式指出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 然后又用手指表示一、二、三、四等数字。教师在旁边发出指令, 唱起儿歌, 幼儿就要按儿歌的意思做出手势。如果做错了, 就要受罚。儿歌是这样的:

上上、下下, 左左、右右;

前前、后后, 要指清楚。

咕噜咕噜一, 咕噜咕噜二。

咕噜咕噜三, 咕噜咕噜四……

做这个游戏的时候, 语速要由慢到快。如果有哪位幼儿说错了就马上停下来, 说错了的必须站到圆圈中间向大家行礼。如果愿意唱歌, 也可用唱歌来代替行礼。刚开始做的时候, 犯了错的幼儿不愿站到圆圈子里面来, 要他 (她) 进来他 (她) 就哭。这当然是属于心理脆弱、经受不住挫折的表现。于是教师就做工作, 教育幼儿认识什么是美, 什么是丑, 手势做错了, 这并不是什么丑事, 只是指方位 (表数字) 的时候由于没有集中思想, 以至于出了问题。只要下次集中思想就不会出错了。这样的次数多了, 幼儿克服心理障碍的意志和毅力就慢慢地增强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 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3]我们实施的“让儿歌和游戏伴随着幼儿健康成长”的教改实验, 正是结合我县实际, 因地制宜实施素质教育。它有效地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养成尊老爱幼、团结友爱的好品格, 养成经受挫折、积极向上的意志和毅力, 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新华网, 2010年07月29日.

[2]卢勤.长大不容易[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1.

上一篇:电力储能市场分析下一篇:速度快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