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情况

2024-07-05

历史情况(精选12篇)

1.历史情况 篇一

按照市政协《关于创建历史文化名城活动的提案》要求,有关部门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古城建设工程指挥部

开原历史博物馆已经开工建设。作为开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第一景点,开原历史博物馆建设工程已经开工,灌装基础已经完成,目前已实际投入资金500万元,工程有望年底前封顶。

二、文化局

开原古城内的崇寿宝塔维修工程已经开工,目前规划已经制定,正在搭设脚手架,这个跨工程包括塔基、塔身维修,塔刹等装饰,灯光亮化、草坪绿地等四个部分。

维多利亚影都投入运营,填补了我市没有高档影院的空白,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旅游局

象牙山恢复正常秩序,投入近十万元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

为了把象牙山打造全国象文化名山,旅游局开始打造网上象牙山,成立了象牙山文艺沙龙和象牙山书画摄影沙龙,组建了象牙山网站和象牙山博客,邀请众多专家学者文学艺术家为象牙山设计创作,目前网上象牙山的目标已经实现。

启动大象牙山规划,象牙山东坡的金沙滩漂流项目正在紧张施工,南坡的九鼎龙泉寺风景区、百丽山庄、象牙仙庄全部投入使用。

组织新闻媒体对开原“丝关”历史文化现象进行深入挖掘,把开原古城提升到东北亚丝绸之路上全国唯一“丝关”的地位,增强开原在国际文化交流上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四、宣传部

配合《乡村爱情3》的拍摄,进一步打造开原在全国的知名度,目前拍摄工作正在顺利进行。

五、建委、规划局、绿办、亮办

开原城市绿化工作又上新台阶,亮化工作又上新水平,净化工作和美化工作进一步得到市内外的广泛认可。

六、开原大戏院

开原大戏院按照全国一流二人转剧场标准,进一步装修,初步实现了这一构想。同时按照赵本山倡导的绿色二人转的倡议,大戏院的节目质量和演艺水平跃居二人转剧场前列。

2.历史情况 篇二

以即时食品、饮料、小百货、香烟与报纸杂志为主, 且更额外提供如银行ATM

机、冲印店与票务服务等纯服务性服务。便利店选址层面考虑主要是:力求最

大幅度便利顾客, 并全年无休提供最迅捷的购物服务平台。

一、7-11便利店的生成与发展

便利店, 英文简称CVS (Convenience Store) 是一种用以满足顾客应急性、便利性需求的零售业态。该业态最早起源于美国, 继而衍生出两个分支, 即传统型便利店与加油站型便利店。前者在日本、台湾等亚洲诸国 (地区) 得以发展成熟, 后者则在欧美地区较为盛行。

7-Eleven便利店诞生于美国, 前身是成立于1927年的“南大陆制冰公司”。当时由于电冰箱并未普及, 冷藏用的冰块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在南大陆制冰公司销售冰块的约翰·杰夫森·戈林, 非常关心顾客服务的改善, 他做出了夏季店铺天天开, 每天营业16个小时的决定, 这项服务深受当地居民的欢迎。不仅如此, 戈林通过仔细调查当地居民的购买意愿和需求, 发现当地居民不仅希望他能销售冰块, 而且还希望他能适时地销售其他生活用品。比如:牛奶、鸡蛋、面包等等。为此, 戈林提议南大陆公司为自己负责的店铺提供更多的便利商品, 并得到了公司的首肯。

就这样南大陆制冰公司不仅销售冰块, 开始销售牛奶鸡蛋等商品, 开创了新的经营领域和利益增长点, 被誉为美国便利店的萌芽。最初店铺被称为“图腾店”, 放在店铺旁边的图腾柱成为便利店的标志。由于店铺的营业时间是从早上7点开始到晚上11点结束, 1946年南大陆公司正式将图腾店改名为7-Eleven, 从而真正的揭开了便利店时代的序幕。目前7-Eleven店铺遍及全世界18个国家地区。

二、我国首系7-11便利店的诞生、扩张与特点

2004年1月2日由株式会社7-Eleven、北京王府井百货 (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糖业酒类集团公司出资7000万美元, 注册资本金3500万美元正式注册成立, 2004年4月15日1号店东直门店开业。

该公司以“中小型零售业现代化与活性化”“共同生存与发展”为创业理念, 革新制造、流通、销售等各项环节, 不断给消费者提供独具特色的高品质的商品及便利的服务。努力建造与地区发展紧密结合、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便利店。

以“鲜度管理、商品齐全、良好服务、清洁卫生”为四大准则, 严格执行。2011年9月底在北京已有121家店铺, 截止到2012年6月已有160家门店, 7-Eleven还在以快速增长的势头陆续开着新店。一向以直营模式经营的7-11 (7-ELEVEN) 便利店, 2011年11月起, 在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区开展加盟店铺业务。值得关注的是, 7-11在繁华商圈之外向社区型路线发展。7-11在北京将以资源结合的形式、以加盟商已有的店铺作为前提条件, 开展加盟业务。目前在各地采取直营管理的7-11便利店, 率先在北京推出全新加盟方式。从4月16日起接受个人加盟申请, 总部将认可的直营7-11店铺的运营管理委托给加盟主所成立的公司, 由加盟主带领自己的员工在7-11店内工作, 负责店铺日常的运营管理。申请者需投资30万元, 这笔费用包括签约金、培训费、保证金等, 并且需要先行入店实习。除提供一个连带保证人外, 还需选定一名有亲属关系的辅助人一同进行今后的店铺管理工作。

便利店是有三方面明显的特征:一是距离的便利性。便利店与超市相比, 在距离上更靠近消费者, 一般情况下, 步行5~10分钟便可到达。二是购物的便利性。便利店商品突出的是即时性消费、小容量、急需性等特性。与超市相比, 便利店的卖场面积小 (50~200平方米) , 品种齐全使顾客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所需的商品。实行进出口同一的服务台收款方式, 避免了超市结账排队的现象。据统计, 顾客从进入便利店到付款结束平均只需3分钟的时间。三是时间的便利性。现在多数的便利店都是全天24小时营业, 全年无休, 顾客可以在任意时间进行购物。四是服务的便利性。

很多便利店将其塑造成社区服务中心, 努力为顾客提供多层次的服务, 例如北京7-11在店内设置拉卡拉、店内销售报纸杂志等, 对购物便利的追求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这就决定了便利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三、7-11便利店的物流配置系统

1. 商品物流配送运转

北京的每家7-11便利店大约都有3000余种商品, 并且不是每家商品全部相同, 而便利店由于营业面积的限制, 不可能像超市那样通过扩大卖场销售空间来实现多品种商品的销售, 所以要想实现便利店业态的多品种销售, 就必须要压缩精选过的单品的库存量, 当然如果在送货时间不变的条件下, 单纯压缩单品的库存量就极易造成商品的缺货现象, 在销量稳定的条件下, 要实现多品种少量库存, 只能是缩短商品订货至送货的时间。现在的便利店之所以能够实现组织商品的多品种配送, 单品的库存得到压缩, 主要是依靠一日几配、短时间的商品供给系统实现的。当然北京的7-Eleven也不例外, 这就要求配送系统能够支持多品种、少量库存、小单位、高频率的配送, 这样才能够维持便利店的日常运作, 而不会经常出货的情况。才能使便利店业态兴旺发达。

2. 物流运转速度的优势

物流配送是连锁经营发展的关键, 7-Eleven便利店将所有货物委托给北京中信信通公司和北京朝批商贸有限公司来负责的, 所有货物在配送中心进行汇总分拣然后送往各个门店, 各个区域进行详细划分, 每车货物都会按时送达店铺。公司总部通过配送中心, 汇总各个店铺的经营数量, 在高度、广度上给各零售商店以业务上的指导, 提高经营水平, 将集中化进货与分散化销售结合起来, 使分散的销售力转化为大量集中的进货力, 使零星要货变为大批量要货, 对供应商在价格上形成影响力。同时, 在与同行的竞争关系中也可以获得优势, 从而实现经营的规模效益。物流配送中心作为总部与分店的联系纽带, 通过分店快销、配送中心快送和采购部快购, 使物流运转速度也大大高于独立商店。在高度专业化的基础上的营运使便利店获得了竞争中的速度优势, 从而实现连锁经营高效、节约、优质的服务。

3. 物流运转时间的优势

每家7-11便利店一天都会有五车货物送到各家店铺 (周六日四车没有北京朝批物流公司的货物) , 具体分1车货、2车货、冻货、常温货物、北京朝批物流公司的货物, 具体时间大约是1车货大约在凌晨4点到5点, 2车货物是在下午2点到4点之间送达, 冻货是凌晨1点30分到3点左右送达, 常温货物是在晚上11点到12点之间送达, 北京朝批物流负责的货物一般是在晚上8点到9点之间送达。1车货物主要有饭团、三明治、汉堡包、需要冷藏保存的好炖材料及豆浆包子、快餐的食材米饭 (为午餐做准备) 等冷藏保存的商品, 2车货物主要有饭团、三明治、汉堡包、冷藏保存的饮品和快餐食材米饭 (为晚餐做准备) 之类货物, 冻货主要有冷藏包子、好炖材料、日配的面包等商品, 常温货物主要有7-Eleven特有的7P产品、酒水饮料、巧克力、口香糖、干果类商品, 由北京朝批物流有限公司负责配送的主要是红酒、白酒、洗发护肤、卫生用品等商品。

当然这3000余种商品也并不是每天都需要订货的, 除了包子、饭团、三明治、汉堡包、快餐食材等日配品需要每天都订货之外, 其他费日配的常温货物基本都是隔天订货的, 比如说周一、周三、周五需要订巧克力、7P商品、酒水饮料等, 周六日是不会有饮品到货的, 而且公司每周一和周二都会有新品到货上架。

商品订货数= (库存量-最低陈列数) /2, 当然运用公式计算出来的只是一个参考, 订货时还需要考虑每天客流量的变化、天气的变化、商品的库存量的多少, 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来最终决定订货的数量。

四、7-11便利店物流配送中存在的问题

1. 日配品每天都会有缺货情况

出现缺货的原因不仅是配送中心配货出现差错, 有时候酸奶等商品会无故缺货, 由于这些冷藏保质期短的商品是由供应商直接送到配送中心的, 无需配送人员亲自验货, 如果出现缺货的情况配送人员无需承担赔偿责任, 所以会出现配送人员偷吃的情况。

2. 天气的因素导致供应商供货不及时

由于天气影响, 有很多店铺会突然对某种商品加大订货量, 由于供应商供货不及时, 会导致配送过程中出现缺货现象。例如:2012年12月底北京就开始出现雾霾天气, 口罩就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机会损失。出现雨雪天气配送人员根本不注意商品是否被雨淋或覆盖到雪, 日配品有些被雨雪淋之后就会影响到销售。

3. 更换合作商导致配送不及时

2012年10月份北京7-11便利店更换合作的物流公司, 由于在更换合作伙伴之前未对配送人员做具体的培训, 导致送入店铺的货物大量缺货、送货时间不及时, 还曾经出现过配送错误的情况 (即把其他店铺的货物送到另一个店铺) , 严重影响店铺的正常运营。刚刚更换合作商的时候常温货物正常应该是23点到24点之间送达的, 但由于物流公司内部配货出现问题, 致使货物在第二天凌晨四五点钟才送到门店, 和日配1车货物时间正好相撞, 导致店铺验货出现问题。一般情况下卸货只需20分钟就能完成的, 他们需要到早晨六点半才能完成, 这个时间段已经是交接班的时间了, 夜班人员只有加班才能完成本该完成的任务, 这样不仅给公司增加了人工成本, 对早班的工作也产生了影响, 进入店铺满满一卖场的货物全部丢放在好炖区, 严重影响了顾客购物。

4. 店铺的促销活动导致送货时间不及时

店铺每周都会有促销活动, 所以每周都会有几种商品加大订货量。例如:7-11节, 即每年的7月11日和11月7日都是公司一年一度的节日, 在这一天饭团都会打折, 这样销售量和订货量就会直线上升, 每家店铺订货的总数都在五百个以上, 都是人工分拣, 因为配送中心分拣人员人数都是固定的, 所以会耽误很多时间, 并且店铺验货工作量也会加大, 从而延长验货时间, 这两个因素都会使配送时间延后。

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建立防止日配品缺货的奖惩、监控机制:

五、物流配送问题的解决方案

1、建立防止日配品缺货的奖惩、监控机制

所有的商品都应该由物流公司的工作人员逐一分拣, 并建立一套完整的奖惩制度, 约束配送人员在配送过程中认真负责, 在分拣过程中杜绝偷吃现象, 并在车内安装一套GPS系统, 随时监控配送车辆, 车辆在何处何时停车都有相应的记录。GPS是英文GlobalPositioningSystem (全球定位系统) 的简称。GPS是结合了卫星及无线技术的导航系统, 具备全天候、覆盖全球, 高精度的特征, 能够实时、全天候为全球范围内的陆地、海上、空中的各类目标提供持续实时的三维定位, 三维速度及精确时间信息。车载GPS监控调度系统采用了GPS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技术、GSM (全球移动通讯系统) 技术、GIS (地理信息系统) 技术和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 它是在GSM (移动公众网) 的基础上开发的一套社会综合防范和远程监控、通讯、管理、调度系统。

2. 强化天气不可确定因素的控制手段

天气因素是不可确定因素, 有些店铺是半地下的, 这就需要从台阶上将货物运下来, 送货人员为了节省体力会直接将商品从上向下推, 这时商品就会被雨雪覆盖导致包装破损的情况, 顾客会直接跳过商品, 影响其销售, 建议公司应该提高配送人员的素质, 加强其责任心, 禁止野蛮装卸。在雨雪天必须将商品盖起来。

3. 做好更换合作商前期准备工作

更换合作商导致配送不及时。公司在决定更换合作者之前, 应该先给物流公司提供相关配送资料, 并对配送路线、配送车辆的分配, 以及货物的分拣都要事先对配送人员做具体的培训, 培训通过之后再进行配送工作, 这样就不会对店铺的运营产生影响。

4. 促销活动日增设人员保证及时配送

由于店铺的促销活动会加大订货量, 物流公司可以根据店铺的订货量提前增派工作人员, 店铺也可以在活动当天多安排几名营业员上班, 这样就可以缩短配送的时间。

5. 优化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

7-11便利店采取第三方物流的配送模式进行着店铺日常配送工作。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是连锁零售企业将其配送业务委托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营的配送方式。像7-Eleven便利店每个门店都会有3000多种商品, 呈现了商品的多品种、小批量化、高配送频率、多配送点、快速配送要求, 这样就需要完善的信息系统支撑物流配送, 使得整个物流活动更加复杂。由这种专业的物流公司进行配送不仅降低了连锁企业的经营风险, 在运作中, 专业的物流公司对信息进行统一组合、处理后, 将各个门店所需货物准确配送到各门店。使连锁零售企业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选址开店、采购、促销、商品陈列等等的核心业务中。

3.历史情况 篇三

【关键词】中国历史;计量史料;汇集

我国计量事业的发展并不是完全的一帆风顺,而是在波折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的优秀的科研学者和相关人士积累了大量的珍贵资料,以及相关的数据和经验。从简单的数据统计,发展到现在的大数据统计,以及十大计量领域的实现,我国的计量史料的汇集体系越来越健全,也越来越完善。

一、我国历史上的计量事业发展概况

新中国成立六十七年以来,我国计量事业的发展,可大致将其划分为六个阶段。

一是建国初期的经济恢复时期。这一时期国家的主要力量大多集中在经济复苏和整顿等方面,对史料的计量工作有所忽视。同时,由于国家的经济能力有限,难以为史料的计量提供充分的资金支持,许多学者都在艰苦的环境下完成了史料的计量,计量工作的范围还比较小,能够借助的工具也有限。这也是导致建国初期史料计量不够完善的原因之一。

二是我国的工业化建设阶段。这一阶段我国基本进入工业化建设,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升,国家的经濟实力也得到迅速发展,国家秩序基本进入了正常轨道。这一时期的史料计量工作效率有所提升,国家能够给予的资金提供和技术手段的提供,也为计量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力量。

三是“文革”动乱时期。可以说,“文革”的产生,对当时的国家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打击,这场斗争知识分子的运动也对计量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绝对的阻碍。国家的许多生产被迫中断,整个社会都陷入恐慌和无尽的斗争之中。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文献,甚至在这一时期被毁灭,导致史料的计量工作难以继续开展。

四是拨乱反正时期。经历了“文革”动乱,国家和社会几乎到了百业萧条的景象。随后进行的拨乱反正,在短时期内恢复了部分经济,计量事业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迅速发展,已经基本突破了传统的数据计量的局限,实现了跨越性的发展。

五是改革开放阶段。这一时期是我国的计量事业大力发展的阶段,计量技术的创新、经济的稳定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的普及,都为我国的计量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

六是经济转制到目前。目前我国的计量事业已经基本形成了有效的体系,实现了对多个领域的计量。在史料计量事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也展示了这一工作为社会发展带来的重要的影响作用。2009年,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国家的优秀学者和权威机构等,联合进行了《新中国计量史》的编撰,并在2013年成功首发,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二、我国历史上的计量史料的汇集情况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共有五次全面的计量史料的汇集。自秦始皇时期,完成了度量衡的统一这一举措之后,我国的度量衡制度就已形成并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改变和完善。对史料的计量和传承已经构建了一个整体性的工作链条,也为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记录方法。

记录并整合各个时代的计量史,是后来的各个时代的史书和记录文体的重要构成内容。在我国的各个朝代,都十分重视计量(度量衡)史料的记录和整合。例如在《礼记》、《尚书》等资料中,都有重点阐述和分析计量制度的产生、发展等内容。

严格来讲,我国的首部度量衡通史专著产生于1937年,该著作由著名学者吴承洛先生所著,吴承洛先生是当时的度量衡局局长,这一著作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参考价值,为后来的计量工作的开展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该著作中,详细整理了中国各个朝代的度量衡发展情况。1949年以后,我国的计量事业得到了有效发展,但由于“文革”的影响和破坏,使得计量史料的全面汇集难以实现,还丢失了部分珍贵的资料。

第二次全面汇集,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当代中国计量事业》一书,从多个角度阐述了自1949—1986年间我国计量事业的发展概况。可以说,这是自1949年以来,我国进行的首次对计量资料的汇集。

第三次全面汇集,是在1995年,主要描述了《计量法》实施十周年问我国计量事业的发展。

第四次全面汇集,是在2005年,国内众多学者共同主编了《中国近现代计量史稿》,概括性地总结了自清朝以来我国计量事业的发展。

第五次全面汇集,是在2009年,即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国家计量》杂志社主导的《新中国计量史》的编撰。该著作结合了我国计量发展史的近六十年概况,并结合历史唯物主义等思想,对计量事业的发展进行客观、全面地探讨和整合。

三、结束语:

4.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情况 篇四

国家级名城三个:景德镇、南昌、赣州 省级名城四个:瑞金、井冈山、九江、吉安

第一批:2003年10月公布,全国共22个名镇名村(其中镇10个,村12个),其中我省名村1个,乐安县牛田镇流坑村 第二批:2005年11月公布,全国共58个名镇名村(其中镇34个,村24个),其中我省名镇1个,浮梁县瑶里镇;名村2个,青原区文陂乡渼陂村、婺源县沱川乡理坑村。第三批:2007年6月公布,全国共77个名镇名村(其中镇41个,村36个),其中我省名镇1个,龙虎山上清镇;名村3个,高安市新街镇贾家村、吉水县金滩镇燕坊村、婺源县江湾镇汪口村

第四批:2008年12月公布,全国共94个名镇名村(其中镇58个,村36个),其中我省名镇1个,横峰葛源镇;名村6个,安义县石鼻镇罗田村、浮梁县江村乡严台村、赣县白鹭乡白鹭村、吉安市富田镇陂下村、婺源县思口镇延村、宜丰县天宝乡天宝村

第五批:2010年12月公布,全国共99个名镇名村(其中镇38个,村61个),其中我省名镇1个,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名村5个,龙南县关西镇关西村、婺源县浙源乡虹关村、金溪县双塘镇竹桥村、浮梁县勒功乡沧溪村、吉安市吉州区兴桥镇钓源村。

国家共公布五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合计350个(名镇181个,名村169个),其中我省共有21个。

江西省命名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情况

我省分三批评选了67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安义县长埠镇罗田村 进贤县架桥镇陈家村 婺源县江湾镇汪口村 婺源县江湾镇江湾村 婺源县江湾镇晓起村 铅山县河口镇 铅山县石塘镇 横峰葛源镇

婺源县沱川乡理坑村 婺源县秋口镇李坑村 婺源县思口镇延村 婺源县思口镇思溪村 婺源县浙源乡虹关村 婺源县镇头镇游山村 婺源县思口镇西冲村 婺源县段莘乡庆源村 乐安县牛田镇流坑村 东乡县黎圩镇浯溪村 宜黄县棠阴镇 广昌县驿前镇

丰城市张巷镇白马寨村 丰城市筱塘乡厚板塘村 高安市新街镇贾家村 万载县株潭镇株山村 宜丰县天宝乡天宝村 樟树市临江镇 鹰潭龙虎山上清镇 贵溪市塘湾镇 贵溪市耳口乡曾家村 赣县白鹭乡白鹭村 于都县马安乡上宝村 龙南县关西镇新围村 瑞金市九堡镇密溪村 寻乌县澄江镇周田村 安远县镇岗乡老围村 浮梁县瑶里镇 浮梁县勒功乡沧溪村 浮梁县江村乡严台村 浮梁县瑶里镇高岭东埠村 安福县洲湖镇塘边村 安福县金田乡柘溪村 青原区文陂乡渼陂村 青原区富田镇陂下村 吉水县金滩镇燕坊村 吉水县金滩镇桑田村 吉水县金滩镇仁和店村 吉安县永和镇

5.历史情况 篇五

零陵区人民政府 2012年2月

一、基本情况

永州、零陵,一地二名,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潇湘二水汇合之处,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是湖南省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据《史记》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零陵之名由此而来。零陵古城修建于公元前124年,至今已有2135年,是迄今全国34个最古老地名之一,期间孕育和成就了柳宗元、怀素、周敦颐、何绍基、陶铸、李达等一大批享誉中外的名人名家。零陵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柳宗元笔下的《永州八记》,书法“草圣”怀素留下的墨宝等,依然在零陵可以找到原来的特点和位置,零陵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物遗存令世人瞩目,是湖南省著名的旅游城市。

近年来,我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工作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和省、市、区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2006年、2007年,建设部还专门答复我市的全国人大代表谢朝月、戴菊芳同志,同意和支持永州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机遇良好。永州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对于进一步弘扬永州文化,加强永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整合旅游资源,优化旅游环境,扩大招商引资,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综合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二、2011年所做的工作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新型城镇化和中心城市一体化战略,坚持联城扩城、扩容提质,并结合“五城同创”的契机,全面启动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和申报工作,做了大量的工作,形成了较好的名城保护建设氛围。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1、启动了保护规划修改工作。为夯实名城保护建设工作基础,全面开展名城申报工作,特投入经费210万元,委托中规院编制了《永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改》方案;规划初步方案已经出台,即将提上区规委会审查。该规划修改增加了潇湘古镇街区、萍岛风貌区、东山历史街区等历史文化街区,对名城保护建设等各项措施进行了调整,达到了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要求。同时,严格名城核心保护范围内的规划控制,对建筑的新建、改建和拆除、装修等进行严格的控制管理,大力打击违法建设行为,严格保持名城核心区的基本原貌。

2、启动了一批较大名城项目建设,完成投入约4000万元。其中东山文化广场完成投入2000万元,开始组织征地拆迁工作。柳子街历史街区建设投入1000万元,完成了愚溪清淤和部分绿化建设,恢复了愚溪“全石以为底”的历史风貌。柳子街两边建筑立面改造完成部分施工图建筑图设计,柳子街19号公房、节孝亭维修工程已招标成功,即将开始动工建设;柳子八愚景区考古发掘全部完成,一处古井、两处码头维修已完成50%;绿化工作已拨资金,正在采购树苗,同时进行项目包装,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萍岛生态文化园完成投资1000万元,一期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二期工程已完成准备工作,其中环岛石板路已经开工。潇湘古镇、朝阳山庄项目已达成框架协议,其中潇湘古镇协议总投资达30亿元。

3、加强重点文物古迹的保护整治工作。年初以来,共投入资金600多万元,对文庙、武庙等重要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全面维修,并成功申报了7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9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紧紧抓住“五城同创”的良好契机,坚持“两手抓”即一手抓名城申报,一手抓保护建设,保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统筹规划,全力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领导。组建成立申报领导小组和专家咨询小组两套班子,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申报工作进行全面统筹和指导,做到领导领衔,责任到人,落实到位。

2、加快重要文物景点的普查和保护抢救工作。进一步开展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及历史街区等普查工作,争取7月底完成。同时按“先救命、后治病”的保护原则,抢救性保护好重要文物和景点,保护和恢复古城风貌格局,打造名城景区景点,为成功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城市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快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各项规划的修编和报批工作。加快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历史文化街区规划的编制和报批进度,争取今年6月底完成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修改,完善名城保护规划,为名城保护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更好的统筹和指导古城风貌保护和新城发展。

4、加快推进名城项目建设。要按照永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要求,抓好古城保护建设,本着“修旧如旧,建新如旧”的理念,全面启动零陵古城保护修复工程,逐步恢复古街、古巷、古楼、古寺、古墙、古门等系列文物古迹和景点,彰显零陵古城风貌。同时,大力引进建设高档宾馆、酒店等服务配套设施,深入发掘宣传零陵花鼓戏、草书文化等非物质遗产,做大做强永州历史文化名城项目和文化载体,大力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5、加快申报,全力争取名城进位。完善名城申报各项资料,安排专门的班子,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争取10月底前编写好《永州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文本》、《永州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图集资料》等系列申报资料,同时制作好一批相关影视片,并与12月底前做好申报资料的审查和定稿,上报市政府。

6.历史情况 篇六

鲤城区文综历史阅卷数共4100份,25位老师参与评卷,具体反馈如下:

38题(1)问反馈:

一、本题平均约为4.6分

二、满分6分 有1663人

优点:

1、要点明晰齐;

2、层次清楚;

3、专业术语强

【卷例】①山泽连接,适宜种茶;②远民习俗,该地区特有习惯(习俗);③上交赋税和养活家人的形势所致。

三、3~4分 有1364人

问题:

1、要点缺漏,只有某些方面的因素,或缺经济因素,或缺地理因素,或缺习俗因素;

2、层次较为混乱;

3、“远民习俗” 的误解。

【卷例】①南方适宜种茶的广阔山区地形;②远离外界风俗(远离人民的习俗)

四、0~1分 有161人(其中0分75人)

除缺考者,参考者得0分或1分的问题:

1、没有做答,该小题为空白,缺乏基本的文言材料阅读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2、要点只有一个方面,且不完全准确;

3、答非所问;

4、书写混乱;

5、未紧扣材料。

【卷例】“与世界隔绝、小农经济的发展、自给自足。”或只答成王安石变法的原因------“三冗两积”。

五、后期复习建议:

1、要提高审题能力、阅读能力、表述能力。

2、要充分使用材料信息,最大限度地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

3、注意书写工整。

4、注意思维的全面性。

本题平均约为4.8分

一、优秀卷:

8—10分:共252份试卷

1、答题规范化、序号化

2、答题精练准确,能突出关键词,如“晋商几乎垄断茶叶经营”“资本雄厚”“销售范围广”

3、书写工整,要点排列整齐,卷面晴晰。

4、能审清题意,注意归纳。

二、中等卷 :

5—7分:共1795份试卷

1、答题基本规范化、序号化

2、信息提取不够完整,存在学习漏点失分,3、语言表达欠缺准确,4、不注重归纳,存在照抄材料的现象“以出售为目的”“均系西客为主”等

三、差卷:

0—4分:共1617份

1、答题不规范,无序号

2、审题不清,答非所问,例如回答依据时答“依经营销售地区划分”“依血缘关系划分”等,回答特色时答“茶叶经济繁荣”等等

3、没有依据材料做答,不少考生空卷。

4、照搬照抄材料。

5、语言表达混乱不准确

下阶段复习建议:

1、加强答题规范化训练

2、加强材料信息提取的能力

3、加强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4、加强审题能力

38题第3问答题反馈

本题平均约为4.7分

优点:考生答题能规范化(如按要求把变化和原因分开答)、序号化,答题精练,能突出关键词(如普及、下降等),书写工整。

不足:答题时没有分点,不按要求做答(如变化与原因融为一体),没有依据材料做答,时间概念模糊(如18世纪中期联系了鸦片战争等),不少考生空卷或答非所问,个别考生答错位置。

本题平均约为7.8分

一、优秀卷:

10—12分:共530份试卷

1、审题认真,论证严谨,能在分析贸易现象的基础上,揭示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性质;

2、答题精练准确,能突出关键词、历史专业术语,如“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工业革命”“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侵略战争”等;

3、答题规范化、序号化;

4、书写工整,要点排列整齐,卷面清晰。

二、中等卷 :

6—9分:共3129份试卷

1、审题不够认真,漏答影响;或信息提取不够完整,存在知识漏点失分,如“茶叶”、“战争”等关键词;论证角度单一;

2、答题基本规范化、序号化;

3、历史专业语言表达欠缺准确。

三、差卷:

0—5分:共380份

1、答题不规范,无序号;

2、审题不清,答非所问,理由表达混乱不准确;

3、170个考生空卷。

下阶段复习建议:

1、加强审题能力训练;

2、加强答题规范化训练;

3、加强历史专业术语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切实提高以史论证的能力。

选修部分质量分析

本题平均约为8.5分

一、抽检情况反馈:

1.14-16分改革A(137人)优点 书写认真,答题规范化、序号化,用词准确、规范,能用历史专业术语作答,分析能力较强。

民主B(137人)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能力较强,基础扎实,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

人物C(103人)提炼、概括回答问题能力较强,综合运用能力

较强。.1-4分(327人)改革A审题不认真,阅读材料、提炼信息能力较差,没有分点作答,没有准确审清题意

(327人)民主B不能把题干设问与材料有效结合。基础知识不

扎实。书写潦草,没有认真组织语言。

(327人)人物C 没有根据材料提炼信息进行作答。不能归纳概

括问题再作答。

7.初中历史教学需要乡土历史 篇七

一、乡土历史是生动的直观教材

美国现代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 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多年来学生认为课本上的历史事件离现实太遥远, 学习历史没有实用价值, 因而提不起兴趣。而乡土历史中的人物和事件都是土生土长, 学生对此有一知半解, 可以大大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

比如, 对初一新生讲宗教的时候, 学生不感兴趣, 于是笔者就添加了乡土历史的资料:本市孔望山的南麓的汉代佛教摩崖造像, 属于东汉晚期, 比前秦苻坚时期敦煌莫高窟的佛教造像约早二百年。这时, 学生们的兴趣已经被引起。笔者接着说:孔望山摩崖造像中, 一百余尊人像各具姿态, 最大的一点五四米, 最小的仅十厘米。以三尊立佛和三尊卧佛较为突出。那么, 佛教在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统治者为何如此重视?带着疑问, 我们一起学习。由对乡土历史的兴趣逐渐迁移到历史学科的学习, 从而为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二、学习乡土历史,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著名教育家加里宁说过:“关于爱国主义教育, 是从深入认识自己故乡开始的。”乡土历史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祖国教育不可缺少的好素材。连云港城风景秀丽, 人杰地灵, 有许多名人在这里留下他们的足迹, 丰富了当地乡土历史的内容。比如, 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孔子, 因在此登山望海, 世传其山为孔望山;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曾三次来到海州, 并留下了十四首诗词;《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曾任海州沭阳主簿, 对海、沭一带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吴承恩的神话小说《西游记》是一部与我市花果山有着血肉联系的文学巨著, 被拍成电视剧后更是家喻户晓……有这么多名人都在我们的家乡生活过, 大家有何感想呢?此时, 班级的气氛活跃起来。

家乡辉煌的过去、灿烂的文化、名人的事迹是学生引以为豪的最佳材料, 可成为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生动教材。学生通过对家乡历史发展的认识, 促进对家乡现状的探究, 培养他们为建设美好家乡和中华民族腾飞而努力学习的志向。

三、学习乡土历史,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让学生走出课堂关注乡土文化, 能培养学生以“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为核心的人文关怀情感, 强调人的创造性的充分发挥, 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连云港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锦屏山桃花涧、孔望山、将军崖以及东海县大贤庄旧石器时代遗存的发现和发掘, 说明四五万年前的人类就曾在这里繁衍生息。1981年, 在锦屏山南麓将军崖发现了一幅属于原始社会的岩画, 它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岩画时代最早的一处岩画, 也是岩画艺术在汉族地区的首次发现。

随着将军崖岩画知名度的提升, 慕名而来的游客也越来越多。然而, 人们对这处宝贵的文化遗存的保护意识却非常淡薄。虽然, 桃花涧景区现在进行了一定保护, 但岩画刻像变得模糊不清, 出现了严重的损坏。

当笔者在课上讲解这些内容时, 课堂沸腾了, 学生们为了保护石刻纷纷献计献策。有人说在石刻的上方搭建筑物;有人说加强石刻周围的保护;还有人说应该在桃花涧门票的背面印上宣传口号, 提醒游客在游玩的时候也要注意保护文物。笔者的课堂增强了学生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四、围绕乡土历史的活动课,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 即教育不能割断与生活的联系, 教育就是经验学习、重组或改造的活动, 经验从做中学。因此, 应当积极转变教学理念, 调整教师教的方式和转变学生学的方式, 立足“学以致用”。

最近, 学校要求各学科编写校本教材, 而笔者则将校本教材与学生的综合实践课相结合, 给学生布置的课题是“连云港历史的变迁”, 并做了适当的分工:第一组学生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去了解家乡社会生活的变化;第二组学生用新旧照片的对比来证明家乡城市面貌的变化;第三组学生到博物馆、民俗馆查找资料;第四组学生采访身边的老人, 收集口述史料。但是这些活动单靠初二学生无法独立完成, 所以笔者带领学生走上社会多实践、多体验, 使广大学生在参观学习中深切了解家乡悠久的历史和今天的腾飞, 从中得到激励和鼓舞, 并立志投身到现代化建设中去。

8.历史情况 篇八

关键词:历史知识 历史思维 历史理解

传统的历史课程强调古往今来人类活动的编年梗概和发展演变,过分地把历史看成一种供人接受和记忆的标准信息形态,并通过考试测验加以强化。这种着眼于社会化与政治性意义的历史教育观受到了实用主义价值观的严峻挑战。面对历史课的低谷状态,历史研究者与历史教师开始反思传统历史课的教育问题,进行新的思索和探求。

“历史”本身就包涵着以人为本的理性探究和理解的过程,要求以史料为证据重构历史,强调“发展对历史探究的方法或过程的理解”是历史学科的中心。相应地,教学上应该提倡“以探究为基础”的问题解决型教学模式。学生要去“做历史”,而不是接受它。历史的学习因而有助于学生特定思考能力(历史思维)的增进,是学生的教育经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就影响学生具体地对历史知识性质、历史思维过程与历史理解旨趣的关注。

一、历史知识的本质

从知识的本质上说,历史不是供人接受的标准信息形态,而是一门“知识类型”学科,这种类型的知识不仅有人名、年代和事件,更有其自身的结构,有其核心的概念和技能——年代与时间,相似与区别,变化与延续,原因与结果,史料与证据等。

所以,历史学科的中心是在于发展学生对于历史探究的方法或过程的理解,要学生去认识如何得到关于过去的知识,而不只是知道过去到底发生了些什么事。正因如此,历史与其说是一种“知识的载体”,还不如说是一种“探究的方法”。这里,“知识载体”意味着历史是固化的意识形态或道德观念的承载物。“探究方法”是指按照历史研究的认知方式与心理过程进行的问题解决学习,它围绕着真实的、有意义的问题而展开,这种问题解决过程指明了历史学习的本质。有意义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习的重心落在关键性的概念、技能和原理上,并引导他们通过史料进行历史思维:明确问题并整理各种支持性证据,突破教科书中的史实并考察历史记载,查阅文献等各种证据并发挥历史想象——考虑历史记载形成的具体情境并比较各种情境里形成的观点,从而发展历史理解。

二、历史思维的形成

既然作为程序性知识的思维技能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核心,那么,它在教学中又是如何体现和发展的呢?一句话,就是以史料为载体,以问题为推动。

史料丰富多样,其作用首先在于激发学习兴趣,阐明各种主题和事件。但更重要的是,它们是过去所发生的事实的证据。史料教学的倡导,强调对历史的探究,注重发现、理解和重建过去,避免历史学习变成对固化信息或僵死教条的接受和记忆。 这样,史料的具体功能就在于:一是使学生认识到过去是值得仔细探究的,历史的奥秘是丰富无穷的,不可轻易接受和服从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结论;二是学生可以通过史料理解过去的事件与生活方式;三是史料被“广泛地、受指导地、深思地和逐步深化地”用来作为“重建过去”的证据,经由实际的经验逐步掌握探究历史的方法。这种“发现”、“理解”与“重建”本质上就是“一种不断发展的探究过程”,即不断为历史事实的存在寻求证据的过程。这种做法,一方面是“确保学生的历史知识是根植于对历史证据之性质和用法的理解”,另一方面是通过探究实践,模仿历史学家的历史思维。

史料无言,一项史料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解释,关键在于我们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

应该说,问题与史料是交互作用的。一方面,问题决定了史料的选取,并连缀了史料。另一方面,问题常常是暂时性的,将为新证据所修正改善。

这样,问题的不断提出与解决促使着史料和问题之间的环状连接和螺旋上升,促使那些值得探讨的各种历史事物的意义凸显出来,也促使学习者心目中的证据概念和历史思维逐步树立起来。

三、何谓理解历史

历史学家要培养对过去的理解力,同时认识史学方法的种种局限。同样,历史教师也试图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以及对历史探究之各种局限性的认识。可见,学生的理解不仅有对历史本身的理解,也有对历史探究、历史思维本身的理解。概而言之,历史理解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范畴:

年代与时间。理解历史知识是以时间为框架来组织的,并通过时序考察特定的历史情境;考察表示年代的各种方法;理解各种历史分期的特征和依据;解释并创制时间表。

变迁与延续。根据历史情境理解现在;认识丰厚的文化遗产(包括社会、政治、科技、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及其历史根源,理解它们迄今的沿革;理解变迁与延续之间的相互作用。

原因与结果。理解历史事件复杂的因果关系,避免简单化和过于概括化;解释历史事件的因果,并考虑其直接性和间接性、主观性和客观性、为事件建构一个因果关系网等。

共性与个性。理解人类文明发展的共通性,理清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基本问题,如道德的、伦理的、社会的、经济的;重视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偶然性、不合理性和不可预期性;尊重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在不贬低本民族文化遗产的同时也尊重文化差异,不偏激抵制其他民族的历史,而是在更宽广的情境中理解自己。

移情与自省。站在历史当事人的角度考察他们所面临的情境和問题,体察其活动和行为,洞察其动机、意图、情感、道德观、价值观等;通过历史理解加深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

史料与知识。进行广泛而批判性的阅读,识别事实与猜测、真凭实据与主观武断之间的不同;理解处理史料的各种技能(包括鉴定真伪、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并择取资料、比较不同来源的史料、判断史料中的矛盾和偏见成分等等);理解史家的证据观念及其论证逻辑的严密性;理解史料和历史知识是相互依存的,过去只能通过史料去系统考察并重新建构(学生常常用直觉的经验来看待历史叙述和资料、认识历史人物),而解读史料也需要历史知识为基础。

9.历史情况 篇九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国语·周语》:“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属也,享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为氏。”由此推断姓氏对西周的政治影响是

A.确定分封诸候的主要依据

B.确定宗法关系的重要依据 C.导致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

D.导致形成严格的晋升制度

2.法国《人权宣言》称:“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因此,各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字有同样权利为限制。此等限制仅得由法律规定之。”与此类似的先秦思想有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兼爱、非攻、尚贤” C.“不尚贤,使民不争”

D.“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3.唐朝李嘉祐诗曰:“草市多樵客,渔家足水禽。”宋朝苏轼又说:“(居民)散在城外,谓之草市者甚众。南宋年间鄂州的南草市,“盖川广荆襄淮浙贸迁之会,货物之至者无不售”。由此可见草市

A.唐宋时期开始出现

B.打破贸易时空限制 C.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D.受到政府严格管理

A.日本全面侵华阻碍民族工业发展 B.国民政府唤醒国民的爱国意识 C.民族资本家讲究商业营销策略 D.中华民族工业发展面临巨大困难

10.20 世纪30 年代初出版的《上海鳞爪》一书中记载,“现下上海所谓一般新时代的女子,她必穿了短旗袍,着了高跟皮鞋和肉色丝袜……”同一时期,河南督军冯玉祥却下令:“着绸服则加税,而丝袜缎鞋尤甚,每一只须纳税一元”。上述现象说明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变迁的基本特点是

A.全盘西化

B.男女平等

C.西风东渐

D.新旧杂陈

11.20 世纪70年代,中国之所以能够摆脱某些大国的孤立,有效地遏制和对付苏联,部分原因就是在意识形态上冲破了与西方交往的障碍,抛弃了非敌即友的陈腐观念。但是,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却认为中国是在“向快要淹死的尼克松扔救生圈”。这表明20世纪70 年代的中国

A.摆脱了苏联的威胁

B.延续意识形态外交 C.拯救了美国的衰落

D.奉行国家利益至上

12.199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三万五千三百三十四亿元,首次突破三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百分之十四。这主要得益于

A.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

B.当时中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落实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定

13.“这场运动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它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该运动最有可能是

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14.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制,杰弗逊称美国总统制是君主制的“新版”,乔治·梅逊也说总统将会“一步登上美国王位”。这是因为美国总统权力很大,下列对美国总统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国家元首,由选民直接选出

B.任期四年,掌握行政大权 C.掌握军权,是军事最高统帅

D.国会批准,可签国际条约

20.1953年,一出戏剧在巴黎上演后引起全城轰动,以至于当时熟人打招呼都说:“你在干嘛?”“我在等待戈多。”有人认为该剧的寓意是揭示人类在一个荒诞的宇宙中的尴尬处境。与该剧创作风格类似的作品是

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满分60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其中第21题、第22题、第23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4题为选做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将答题卡小题前的对应方框涂黑,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21.(12分)在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宰相制度居于核心地位,是连结政治制度各部分的中心环节。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君主专制的演变伴随着幸相权力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秦至汉,丞相职责无所不统,无所不包,上至天时,下至人事,都是其职权范围。其具体职责包括:选用官吏、劾案百官、执行诛罚……这一切大体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用人,二是决策,这就把国家政务中两个最重要的方面包揽了。

材料二 唐朝在遇到重大或复杂的军国大事时,特殊情况下可召开百官会议讨论,它通常受到宰相控制,宰相往往都拥有较大的决定权,但需皇帝最后批准。……皇帝和宰相召开百官决策会议的目的,除了可以提供决策时的参考外,主要还是寻求整个统治集团对,自己政策的广泛支持和参与。

——以上材料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元代的丞相很跋扈,这给朱元璋深刻的印象,使他对整个丞相制度都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加上出生于元末中国社会底层,曾经饱受磨难的朱元璋内心深处始终克服不了的自卑,变成对能力不凡的开国元勋们的猜忌防范,终于使他决定借胡惟庸之狱废除丞相制度。朱元璋死后,没有丞相留下的巨大权力真空给他的后代们带来巨大的麻烦。

——摘编自谭平《论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对明朝治官的影响》

完成下列要求: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的“启蒙运动”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它的主要目的、主要影响、不足之处分别是什么?(5分)(3)据材料三概括儒学的现代价值。(2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东西方对儒学持不同态度的主要因素。(2分)23.(15分)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趋势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战后,全球经济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形成了“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斯大林语)。显然,从二战结束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误入了歧途,充其量也只能称其为“半球化”。

——摘自李扬《“一带一路”将成全球化新引擎》

材料二

实际上,反全球化是另一种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产物。相对而言,它是弱势与受害群体对全球化黑暗面的微弱抗争,是对全球化的所谓不可规避性的挑战。

2000年9月下旬,捷克首都布拉格,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在这里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反全球化分子跟踪而来。……示威者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是全球资本主义的工具,因为它们竭尽所能控制第三世界,使这些国家更加贫穷。……他们认为地球环境将因全球化而不堪重负,地球环境将因为全球化而受到最后的致命一击。

材料三 目前,反移民浪潮也成为反全球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约有三分之一的移民从发展中国家前往发达国家。……非法移民会抢走工作,消耗税收,增加犯罪,改变民族认同。有分析人士指出,英国之所以选择脱欧,就与这种担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伊朗作为伊斯兰世界的代表,出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原因,也是反全球化的主要支持者。1996年10月,伊朗按照对伊斯兰女孩的期望生产出萨拉娃娃,欲取代在伊朗流行的美国产的芭比娃娃。……伊斯兰圣战组织的兴起和全球范围内的恐怖主义袭击此起彼伏,也是反全球化运动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极端体现。

——以上材料摘编自庞中英《“反全球化”:另一种全球化》

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你是如何理解二战后到上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充其量只能被称为“半球化”的?并指出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及这-局面结束的标志。(6分)(2)“反全球化是另一种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产物”,运用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人”之思想,孙中山为自己的“师俄”确立了重点。孙中山在选择了“师俄”和“党治”路径后,迅速兴起的国民革命也为迷失中的秩序重建提供了一个可能而又现实的解决之道。

——摘编自申晓云《从“宪政”到“党治”: 孙中山“再造民国”思想转换透视》 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民主宪政思想核心内容在三民主义中是如何体现的? 并指出其民主宪政思想的基础。(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从“宪政”到“党治”思想转变的原因,并指出孙中山为建立党治国家进行了哪些政治实践?(4分)(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孙中山政体思想变化及其对政治道路的选择对我们有何启示?(2分)C(10分)【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民族智慧的结品,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保护不论属于哪国人民的这类罕见且无法替代的财产,对全世界人民都很重要,考虑到部分文化或自然遗产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因而需作为全人类世界遗产的一部分加以保护,考虑到鉴于威胁这类遗产的新危险的规模和严重性,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这种援助尽管不能代替有关国家采取的行动,但将成为它的有效补充。

——摘编自《世界遗产公约》

材料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就提出应将文化多样性视为“发展的因素”之一,而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稀缺的不可替代的资源,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构成,它不仅是人类以往文明的见证和产物,也是促进人类未来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也被视为“文化创作的源泉”。因此,促进人类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仅要实现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而且保护文化遗产是促进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摘编自李玉雪《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文化遗产保护的法治进路思考》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遗产面临哪些威胁?并概括指出应如何保护世界遗产?(4分)

一、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1-10:BACCC DABCD 11-20:DDBAB DCAA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其中第21题12分,第22题13分,第23题15分,第24题A、B、C、D四小题均为10分。21.(1)影响: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减轻皇帝负担;职责无所不统,影响皇权专制。(2分)中央官制: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1分)(2)三省宰相共同议事(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实施);宰相拥有较大决定权;皇帝批准决策;决策需要统治集团的支持与参与。(4 分,任答二点)(3)原因:元朝丞相跋扈的教训;出生社会底层的自卑;胡惟庸之狱。(3分)(4)特点: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2分)22.(1)态度:推崇儒学。(2分)模式:开明君主制。(2分)(2)事件:新文化运动(1分)目的:救亡图存(1分)主要影响:动摇儒学正统地位(1分)不足:全盘肯定西方文化,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2分)(3)现代价值:重视伦理道德,彰显人文情怀。(2分)(4)因素:时代的需要;国情的差异。(2分)23.(1)半球化: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2分)根本原因:两极格局的存在(或答美苏冷战,2分)结束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建立(2分)(2)反全球化浪潮客观上有助于解决全球化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全球化良性发展,所以它是另一种全球化。(1分)反全球化浪潮是在全球化过程产生的,是全球化所产生的社会问题的集中体现。(2分)

10.历史情况 篇十

摘 要:历史插图教学应树立“读史”与“读图”互通、互动、相得益彰的教学理念,在充分考查各类历史插图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因“图”施教。指导学生科学“读图”,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技巧和能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探索出提高历史插图教学质量、实现历史插图教学创新的新方法。

关键词:插图; 历史教学;“读史”;“读图”

2010年11月中旬,一位网友在新浪微博的一则关于“高中历史课本多位古人插图一致”的帖子被多次跟帖、转发,同时也被多家报刊登载[1],并引发热议。这位网友在微博里上传了一组插画,并称:“高中的历史课本,秦始皇、光武帝、诸葛亮、唐玄宗、颜真卿,原来全是同一个人”,都有着“倭瓜脸,倒八字浓眉,肿眼泡,鹰钩鼻,长胡须”的几乎一模一样的形象。据网友透露,这些画像一般都是取自《三才图会》之类明清类书,这类书在绘制历史人物画像时想象力一向比较有限。而有些高中历史课本采用了这些人物画像,导致了这种“千人一面”的历史人物形象。

网友和社会大众对历史插图的印象如此之深、关注度如此之高是绝大多数历史教师所始料不及的。进一步思考之后还会发现,当前历史插图受到社会关注,还有一定的时代因素背景,即:“读图时代”的到来[2]和“眼球经济”的蓬勃兴起。以数字化媒体的出现和繁荣为主要特征的“读图时代”的到来,使得动态和非动态的图像铺天盖地冲击着人们的眼球,引发了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深刻变化。作为“图像”种类之一的历史“插图”,受到关注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社会大众对中学历史教材插图设计和历史插图教学现状的不满意,以及“读图时代”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步步逼进,对当前的中学历史插图教学提出了挑战,应该引发历史教师对历史插图教学的深入反思。以下是笔者对当前历史插图教学的些许浅见。

一、“读史”与“读图” 重新定位

近年来,历史插图教学的重视程度和教学改革力度虽然一直在加大,但对于“读史(研读教材文字)”与“读图(研读历史插图)”如何定位问题一直众说纷纭。很多师生仍有“重文轻图”的观念,认为教材插图处于服务和从属于教材文字的地位,教材文字是真正的主体,插图教学不应“喧宾夺主”。正是“读史”与“读图”的这种主从关系,导致插图教学改革一直滞后于教材文字的教学改革,难以取得大的进展和实质性突破。事实上,相对于教材文字而言,历史插图的有些特点是前者无法比拟或无可替代的。例如:①激发学习兴趣方面:即使对历史学习积极性很低的学生,不愿看文字一眼,但也会饶有兴趣的浏览色彩亮丽的历史插图[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如能及时抓住学生由历史插图激起的短暂的、肤浅的兴趣,将其酝酿、发酵、升华,引导为持久的、理性的学习兴趣,将赢得历史课堂教学的主动。②耐读性和耐品性方面:“一图胜千言”,图画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有时任何语言的描绘都无法企及。历史插图所具有的简洁明了、信息量大、现场感强等特点,不仅可以有效缩短历史事件与学生认知水平之间的的时空距离,还能给学生带来赏心悦目的艺术体验,深层次地开发其审美鉴赏能力。其耐读性和耐品性是其它教学材料难以比拟的,如“清明上河图”、“兰亭序”、“敦煌飞天壁画”等插图,上至历史研究者下至不同层次的中学生,尽管学识和能力差别很大,都对这些插图产生不同的感悟和体验,回味良久。③从历史思维能力的角度:学生接受历史信息的过程一般是:先感性,后理性;先具体,后抽象;先直观形象,后透视本质。在这一过程中,以历史插图为主要载体的“图像思维”和以文字为主要载体的“符号思维”是并行的。没有以历史插图为载体的“图像思维”,而仅有抽象的“符号思维”,不符合学生接受历史知识和信息的内在思维规律。

因此,我们应该树立教材文字与教材插图无优劣高下之分、“读史”与“读图”可以相得益彰的观点,研究文字与插图的不同特点和各自功能,寻求二者之间的互通、互动,提升历史插图教学改革的层次,引领历史插图教学改革进入快车道。

二、分类研讨 因“图”施教

教材中的历史插图分为历史人物图、历史地图、历史场景图、历史文物图、名胜古迹图以及漫画等。不同类型的插图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每幅插图的教学地位和教学要求也不相同[4]。当前的插图教学需要进一步“精耕细作”,针对各类不同历史插图的自身特点,分门别类的研讨最适宜的教学策略和方式、方法[5],做到因“图”施教,展现每张历史插图的独特魅力,让学生对主要的教材插图能做到如数家珍、了然于心。

例如,历史人物图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使历史事件的主人公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更饱满、鲜活,这类人物插图一般信息量较小,因此要求做到以下三点即可:①认清人物的服饰和形貌;②感受人物形象的独特的精神和气质;③能复述人物的主要历史功过。例如,毛泽东《沁园春·雪》诗词中“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一段,要求学生指出这首词中涉及到哪几位历史人物?词中出现的五位历史人物——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教材中都有他们的插图。然后将上述五位历史人物的图片打乱顺序后展示,让学生根据他们的服饰和形貌辨别并一一对应,最后评价依次他们各做出了什么重大的历史功绩等。通过类似训练即可以使学生掌握大多数历史人物图。

历史地图主要是为了丰富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空间概念而设置的。因为画面是地图,没有其它插 图生动,学生观察时也往往不得要领,所以历史地图往往是学生兴趣最低的一类插图,也是最需要教师指导的一类插图。以“战国形势图”为例,我们分为几个层次逐次引导学生分析。①直观信息的分析——识记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七国中处于东方的是齐国,处于南方的是楚国,西方的是秦国,北方的是燕国,中间的从北到南的是韩、赵、魏);②历史地图的比较分析——“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二图的比较:从春秋到战国后,诸侯国的主要变化及发展态势。③隐含信息的挖掘——不同地理位置决定下的七国各自的保家卫国策略:秦国的“远交近攻”策略与六国“合纵连横”策略的较量。④延伸拓展:“远交近攻”策略下六国灭亡的先后顺序。⑤升华提高:秦国一统天下与六国灭亡的主要经验教训,以及中国历史上的数次“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如果对于“战国形势图”的教学仅限于识记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则这一重要历史地图的教学价值就大打折扣。

三、加强“读图”指导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一般情况下,通过观察历史插图,学生都能够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获取一些基本的显性信息,但这些信息在学生的头脑中只是一些肤浅、模糊的零散知识。同时,因为方向不明,方法欠缺,难以进一步获取历史插图“一目了然”背后隐含的丰富历史信息,因此读图往往浅尝辄止,无法得出相应的历史结论、形成历史知识网络、训练历史思维方法。所以,学生历史“读图”能力的提高,同样影响和制约着历史插图教学的实际教学效果。

我们在插图教学时对学生提出如下要求:①带着问题“读图”:缺乏目的性、没有问题作为引导是学生“读图”草草收场的主要原因,因此设计具有启发性和关联性的问题,用“问题链”的形式来引导“读图”尤为重要。这些问题既可以教师拟定,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来,做到每图必问,带着问题“读图”。②读出演变趋势:历史反映的是由远及近、循序发展的客观事实。很多历史插图也能折射出史实演变趋势,历史插图反映出的变化趋势比文字总结得出的变化趋势更为直观,学生的印象也更为深刻。③读出历史结论:“读图”不能浅尝辄止,无“果”而终。对有些内涵深刻的插图,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透视其本质,得出多种历史结论。④读出情感态度[6]: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寓于插图教学之中,更易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经常性的此种训练,就会形成主动发现与提出问题的习惯,逐步习得科学有效的读图方法和技巧。

以教材插图《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帝国主义国家在华划分势力范围示意图》、《时局图》等比较分析为例。教师首先设计若干逐步深入的小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覆盖插图中的诸多隐含信息、变化趋势、蕴含的主要结论等[6]。在“问题链”的引导下,学生可以理清资本主义国家开辟通商口岸的发展演变趋势:从东南沿海→整个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西南内地,步步深入。中国的贸易主权、领海主权、内河航运权等均遭到践踏。同时学生也可分析得出初步结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对中国造成的影响,消极的方面是:中国的大门被枪炮打开,大量 的商品涌入,造成中国的白银外流,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积极的方面是: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客观上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等。此外,从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岌岌可危,对列强的横行霸道、肆意欺侮中国等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激励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利用网络及多媒体技术 不断创新历史插图教学

多媒体技术带来了历史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也为历史插图教学的创新提供了良好平台。多媒体技术一方面使课堂上历史插图的展现方式更加灵活多样,还可以使许多教材以外的更多的历史插图进入课堂。这样不仅提高了历史插图的教学效果,还大大提升了历史插图在整个历史教学中的比重和地位,拓展了历史插图的教学功能。因此教师要把握好历史网络资源,利用好多媒体技术,将更多、更好的历史插图引入课堂,实现历史插图教学的创新。

①“图解”当前的国际、国内“热点”事件(问题)。例如:2011年4月4日,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正在寻求竞选连任美国总统,成为世界性的时政热点。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及多媒体灵活、快捷的特点,从网络上选取各个不同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系列图片,配以简练的文字,以Powerpoint的形式全景式介绍美国黑人的辛酸历史。从16~19世纪,欧洲殖民者从非洲劫运大批黑人奴隶到美洲,到《美国南方的黑奴交易》,到到林肯的《解放黑奴宣言》,再到《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发表著名演说《我有一个梦》,直到贝拉克•奥巴马成为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这种“图解”方式既展示400年间美国黑人的地位发生的耐人寻味的变化,同时展现了相关的历史知识脉络,加强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引发了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②利用历史插图开展历史专题探究活动。在诸多的历史探究活动形式中,从学生喜爱的历史插图入手,更能激发学习探究兴趣,更具实际教学效果。例如,2012年是重大历史事件周年纪念活动较多的一年,中英《南京条約》签订(170周年)、中华民国成立(100周年)、日本制造一•二八事变(80周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40周年)等纪念活动将相继展开,这也为开展相关历史知识教育、教学提供了良好时机。教师可以依据时间先后,顺次设置与这些重大事件相关的历史小型专题,安排学生上网搜集下载相关历史插图,归类比较,并配以相应的文字介绍,做成历史小报。以此激发学生寻求历史渊源,史实结合,以古鉴今,更好的体验和感悟历史。

没有历史插图的课堂是寂寞的,历史插图教学滞后的课堂是不完善的。只要充分、合理的利用课本内外的历史插图资源,在教学中多积累、多探讨、多总结,将历史插图的功效发挥到最大化、最优化,推动历史插图教学与时俱进,开创出历史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的新局面。参考文献

11.历史教师不能太“历史” 篇十一

一、要加强理论学习,在新教育理念引领下迅速成长

搞好课程改革需要新教育理论的支撑,历史教师更新知识结构也包括对新教育理论的认真学习和积极吸收。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关注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以及直接指导中学历史教学(主要是课堂教学),并真实反映中学历史教育实质的历史教育新理论,把其融进历史新课程中,不断走出认识上的误区,促进实施历史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行为的形成,提升理论,拓展视野,做到“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高中历史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更新知识结构,才能在新课程改革中勇立潮头,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二、要加强教师之间的互帮互助、合作沟通

在历史新课程实施中,对历史教师之间的通力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历史教师集体的协调一致,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密切配合以及知识的互补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有位教师在讲《雅典的民主政治》一课时,要介绍雅典法庭审理案件时是用“水时计”来控制原告和被告的发言时间,他用矿泉水瓶作教具制成“水时计”(一个去底的矿泉水瓶盛水倒立,瓶盖上钻一小孔,水通过此小孔滴漏进入另一个矿泉水瓶中),以便让学生更真实地感受当时审案的情景。一起办公的两位化学教师看“水时计”的工作过程后,提出两点建议:(1)水是无色的,学生看不清楚,能否使用有颜色的液体?他们找来两小片红纸,浸泡在水中,鲜艳夺目的红色液体顷刻间便制成了。(2)倒进“水时计”的水怎么计量?历史教师使用水瓶来计量,而化学教师则建议使用化学试验时使用的量杯或量筒来测量水的多少,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时间的长短,同时体现出雅典法庭的公平。

新课程方案的颁布,新教材的推行,新课程理念的逐步深入,不同学科间的相互融合,以及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等,这些都要求教师间彼此互助、合作与沟通。在办公室里,教师们可以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工作中与同事密切合作,大家相互提供支持,启迪灵感,共享智慧,减轻负担。互助、合作与沟通,可以促进教师迅速地共同成长。

三、要利用好多媒体网络资源

随着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普及,它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支持、互联网平台的建立、多媒体的综合运用都为教师以最有效的方法去获取和利用各种信息提供了可能和便利。如:中学历史教学交流网(http://home.cfe21.com/xzwsp)、中学历史交流网(http://lsjxw.wo.to)等网站,提供了大量的历史教学所需要的信息,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努力掌握信息技术,有效地利用网上资源,关注历史教育改革发展动态、史学研究最新成果,对其进行筛选、整理、提炼,为教学所用,实现资源共享,使自己的知识结构迅速更新。

四、要不断进行自我总结与反思

高中历史教师要依靠自己并积极借助他人的反馈来反思检查自己的教与学,对自己知识结构的欠缺及有待进一步发展的部分要有清醒的认识,只有这样,历史教师才懂得如何在必要时寻找新知识和新技能,并不断地运用各种方式予以弥补和充实。

例如:按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历史必修一中“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的内容标准,作为高中历史教师,至少应该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第一,什么是成文法和习惯法,习惯法与成文法的区别;第二,什么是公民法、万民法和自然法,公民法、万民法和自然法的区别;第三,罗马法的历史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了解什么是陪审制度、律师制度、审级制度等法律专业知识以及—些概念或术语。

新课程改革之后,历史教师现有的专业知识结构与历史新课程的知识结构之间出现了越来越明显的差距,只依靠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新课程教学,就难免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及时更新自身知识结构,与时俱进,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赵静怡.高中历史教师专业化发展新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8).

[2]韩冰.与时俱进搞好高中历史教学[J].学周刊,2013(21).

[3]亢丽芳.浅议高中历史新课堂的教育教学模式[J].学周刊,2012(35).

[4]杨贵.如何做一名与时俱进的历史教师[J].学周刊,2013(3).

12.运用历史地图培养历史综合能力 篇十二

1. 运用历史地图,帮助学生提高 记忆能力

利用历史地图来进行教学,能有效的培养学生头脑中的空间概念,让学生更快捷有效地记忆重大历史事件和知识点,形成知识点的记忆框架。如我在讲“对外开放”时,我国对外开放的步骤是:①1980年,我国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②1984年决定再开放秦皇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③从1985年起,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④1990年,又做出了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定。这么多地名如果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不仅枯燥无味,而且不容易记牢。对此,我借助教材所配的“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来教学,让学生从地图中构建了“从1980年建立的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再开放秦皇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由点连成线,由线扩成面,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记忆框架。这种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弄清它们的方位,记住它们的名字,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历史地图,培养学生历史 学习中正确的空间意识

历史地图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历史事件发生与演变时所在地域地理位置,方便和直观地把握历代疆域和行政区划的变化、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地理分布等。在学习“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一课时,我展示了“丝绸之路示意图”和中国地图、世界地图,要求学生按中国地图分段介绍沿途经过的重要地形、地貌、城市等,并将古今地名进行对照,以熟悉丝绸之路的路线。在地图中,把丝绸之路分成若干地理路段,规定班级每一组负责一段的历史地理情况介绍。然后要求各组分别从不同方面介绍“丝绸之路”的情况:①介绍整个“丝绸之路”上的重大考古发现、名胜古迹、古代名人。②讲述沿途经过的省份,主要的少数民族分布,主要物产。③丝绸之路上的东西文化交流和物产交流。在最后总结“通过寻访我们学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时,教室里更加热闹,学生纷纷兴奋地说出他们的感受。对照古今地图来进行历史学习,有助于我们识读历史地图,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

3.运用历史地图,培养学生分析、比 较、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我们在历史学习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地理名词,如中国被迫签订的一些不平等条约中就涉及许多通商口岸、分界的河流山脉等。在学完“1840—1900年四次侵华战争”后,我让学生仿照“鸦片战争前清朝疆域图”,画一幅相同内容的历史地图,然后分别用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笔用“箭头指示法”在自己画好的历史地图上标明“鸦片战争”“第二次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侵略者的侵略路线或战争地点。再同样用四种不同颜色的笔用醒目的符号标 明《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中所涉及的通商口岸、被割让的领土和西方列强驻华“使馆界”所在的城市。在完 成以上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清晰地发现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大致趋势:即由东南沿海扩张到北方沿海,由沿海再深入到中国内地,最后到达中国的心脏——北京。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所绘地图,结合所学知识,了解到了西方列强一步步入侵中国的基本状况和近代中国领土疆域的大致变化情况。

4.妙用历史地图,给学生提供“画” 的空间

上一篇:班组安全活动记录表下一篇:山东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