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设计的主要构成要素

2024-08-05

包装设计的主要构成要素(精选7篇)

1.包装设计的主要构成要素 篇一

品牌设计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呢?

品牌设计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呢?品牌设计来源于最初的企业品牌战略顾问和策划顾问对企业进行战略整合以后,通过形象的东西所表现出来的东西,后来慢慢的形成了专业的品牌设计团体对企业品牌形象设计进行有效的规划。企业的品牌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全面的考虑,融入各种必要的企业元素,其中关键的构成元素有产品形象、品牌文化形象、品牌标识系统以及品牌的信誉。

一、产品形象

产品形象是品牌形象的基础,是和品牌设计的功能性特征相联系的形象。潜在消费者对品牌设计的认知首先是通过对其产品功能的认知来体现的。一个品牌设计不是虚无的,而是因其能满足消费者的物质的或心理的需求,这种满足和其产品息息相关。当潜在消费者对产品评价很高,产生较强的信赖时,他们会把这种信赖转移到抽象的品牌上,对其品牌产生较高的评价,从而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

二、品牌文化形象

品牌文化形象是指社会公众、用户对品牌所体现的品牌文化或企业整体文化的认知和评价。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理念、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企业行为的集中体现,也体现一个企业的精神风貌,对其消费群和员工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品牌文化和企业的环境形象、员工形象、企业家形象等一起构成完整的企业文化。品牌背后是文化,每个成功品牌的背后都有其深厚的文化土壤,都有一个传达真善美的故事。

三、品牌标识系统

品牌标识系统是指消费者及社会公众对品牌标识系统的认知与评价。品牌标识系统包括品牌名、商标图案、标志字、标准色以及包装装潢等产品和品牌设计的外观。社会公众对品牌的最初评价来自于其视觉形象,是精致的还是粗糙的、温暖明朗的还是高贵神秘的……通过品牌标识系统把品牌形象传递给消费者是最直接和快速的途径。

四、品牌信誉

品牌信誉是指消费者及社会公众对一个品牌信任度的认知和评价,究其实质来源于产品的信誉。品牌信誉的建立需要企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产品、服务、技术一样都不能少,并注重按合同规定的交货期交货以及及时结转应付账款等。品牌信誉是维护顾客品牌忠诚度的法宝,是品牌维持其魅力的重要武器,由此可见,品牌信誉和品牌设计对一个企业来说非常重要。

商业广告设计从一个小小的形象设计就让人们记住,并且印象深刻,这就是最好的设计。

文章来源:

2.包装设计的主要构成要素 篇二

书籍形态设计的第一语言就是感官传达。在阅读书籍之前, 五官就会给读者传达一种最直接最简单的感官喜好。一本平常内容的书, 被书籍设计师理解成一座雕塑, 是一种立体思维的体现。阅读心理需求还包括不同审美要求, 不同文化、层次对审美的习惯。这种审美需求主要满足于人们的精神、情绪以及感知上的需求, 以及对书籍的“把玩”心理。

二、封面、函套

封面、函套起初用途是对书籍表面进行保护的。而现代的封面和环衬在对立体结构的开启方面功不可没。封面作为视觉的第一印象, 可以是形象的实物的巧妙联系。10世纪欧洲用象牙雕刻的封面和珍珠镶嵌的圣经, 是中世纪手抄本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我们现在可用的材质和技术丰富了许多, 这是材质运用上的封面设计特点。在整体构造上, 新型的概念书对封面的讲究已经升级到一种整体境界。如果把一本书比作一个建筑, 可以把封面、扉页比喻成为建筑的入口和玄关的摆设, 书的内容则可以比作是建筑内部所包容的种种实物及其代表的气质, 而翻阅就是一个人进入该座建筑的过程。

三、护封和环衬

护封和环衬在现代书籍设计中已经巧妙变身, 不再是以前的书封保护者。通常与封面和函套搭配形成一种历史的、人文的气质体现。在吕敬人书籍设计的《赵氏孤儿》中函套设计是纯东方的式的布面帖签的形式, 书做成双封面, 两面均可阅读。中式封面篆刻的是明版本的文字, 西式封面雕刻的是法文译文。装饰纹一个是如意纹一个是几何曲线纹。这种是典型的依照设计者的主题创意引发的设计。设计师讲个人对书籍的内容寄予一种对中国文化的眷恋, 一边是明版本的中式字一边又是法文的西式字, 中西结合恰到好处, 相互驾驭, 完美至极。

四、书脊

书脊是书籍装订形成的立面, 是书籍翻阅运动的轴。书脊更多的是书籍封面的延伸和补充, 在书架众多书目中准确定位的主要线索。现代书籍的书脊甚至还作为书籍保存的一种凭证, 同一系列的书籍出版了5本, 这5本书的书脊能够构成一幅连贯的图画。这也是现代书籍设计的一个新的发展。在古代的卷轴书籍中没有书脊这一概念, 到了纸质书籍之后, 装订方式也体现着当时时代的文明和进步。现代书籍设计很注重书脊部分, 也吸收了许多古代书籍装订形式的精髓。古代的线装书脊现在被广泛运用和发展。在现代立体书籍设计中书脊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因为书脊是唯一在书籍中能够借助手翻动产生力的支撑的一个固定的轴, 他能够把读者打开书的力转换成立体结构实现的力量。如果没有这个书脊轴或者书籍轴设计的不够大, 都不足以支撑立体结构站立的实现。拿一本10*10的方形书为例, 在书脊在书的中间, 正常的情况下, 用75克铜版纸做底图时, 在它之上平均分布纸结构 (75克铜板) 的重量为10g, 伸展力 (75克铜板本身的承受力) 为6g, 多于此数据则不能构成上层的立体结构。而书脊向两边移动1厘米, 这个承重量就会减少0.84g。但当书脊位于整本书的黄金分割点时, 这个数据又会发生变化, 又会承载力变得与中间一样甚至更大。根据立体结构支撑的需要, 纸张的重量及书脊的位置就显得相对重要很多。

五、切口

书籍立体设计元素中最容易忽略的就是切口设计。切口的设计被当代设计师越来越关注。

切口是读者对书籍产生印象的极其重要的位置。切口能直接体现书籍纸质的质感、书籍结构和书籍章节。现有的切口工艺有直切、模切、圆切、斜切。另外在印刷上通过预留出血, 也可以随意增加切口的变化, 给切口呈现图像感。在印刷技术和工艺实现上, 吕敬人教授设计的《梅兰芳全集》就巧妙的采用了切口这一元素进行大胆的设计。在同一平面切口, 梅兰芳一生中两个重要的舞台均在翻阅中得以充分的展示。经过精确地计算, 将图像按页数做了均匀分割并且计算出每一帖纸的厚度的切口数值补差, 加上准确和毫厘不差的印刷、折页、装订、切割, 才能将人生时空的转换在瞬间得以实现。这是一种工艺与设计的完美结合。

通过对书籍形态设计主要的立体设计元素的分析, 体现了设计师设计的主要课题。这些设计元素并不是书籍设计的全部因素, 只是最传统的也是最基本的书籍元素。而这些最基本的元素在书籍形态思想改革大潮之后又将面临新的创造。这才是设计因素的真实存在, 不是因素的改变使得书籍形态设计发展了, 而是人们的设计思维理念有了变化才带动产生了新的创作模式。在新的技术条件日益完善的情况下, 新的设计元素还将不断出现。成功的书籍立体设计往往不会面面俱到的运用上述元素, 抓住最贴合书籍内容的一个元素进行夸张大胆的创造, 形成成功的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交流, 让阅读使读者达到一种需求满足的快感。

摘要:从习惯的设计模式跨进新的设计思路, 最重要的是理念的转换, 是书籍设计概念需要过渡的转型期。书籍本身就是一个三维的阅读载体, 立体设计在书籍形态设计中出现, 也是对传统书籍设计精髓的传承与创新的体现。书籍形态设计的立体设计的设计因素与传统书籍装帧设计因素基本相同, 只是一种思维理念的转换。

3.浅谈书籍版面设计的构成要素 篇三

书籍版式设计的构成要素为:文字元素、图形元素和色彩元素。

一、文字元素

文字元素是书籍内容表达的主要元素之一,也是读者获得书籍内容信息,进行交流沟通的重要手段。

在书籍设计中,文字主要分为:标题、副标题、正文、附文、页码等,其中标题和副标题是具有提示性的引导文字,它能够引导读者正确、快速的关注与引起兴趣;正文和附文则是起着阐述、细节描述的说明性文字;页码是方便读者快速了解书籍的整体序列结构的符号文字,页码的形态是可以丰富多变的,既可以是单纯数字,也可以是装饰图形。设计师必须根据文字内容的主次关系,系统合理地进行文字编排,以此吸引读者的阅读欲望和目光。

文字的具体表现形式是由字体形态、字号大小、字间距、行间距、色彩等构成。书籍的版式设计就是通过字体的各种表现形式构建读者与书籍之间信息传达的视觉桥梁,使文字彰显与众不同的独特个性。

字体形态也就是字体类型,目前常见的汉字印刷字体有宋体、仿宋体、黑体、楷体、变体和书法体;拉丁文印刷字体常用的有罗马体、现代罗马体、方饰线体和无饰线体。宋体字形方正,结构严谨,横细竖粗,字体对比鲜明,设计风格古朴庄重,常用于书籍正文。仿宋体是由老宋体演变而来,它的粗细相同,字形细长,起笔、落笔都有顿笔,字体设计风格活泼自然,适用于书籍的序言、注文、图片说明和副标题等。黑体字方头方尾,横竖粗细相同,字体结构庄重有力,常用于标题和重点文句,起到突出醒目的作用。楷体结构平直,严谨,容易识别,字体设计风格清秀悦目,比较适合于儿童读物和小学课本。变体顾名思义为美术字体,美术字体的种类繁多,变化丰富,多用于儿童画册的标题、书籍封面和扉页中的书名等。书法体是一种通过线条和形态结构将人的精神表现出来的艺术形式,书法笔划之间变化无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和独特的个性,具有一定的名人效应,大多用于书籍名称标题。每一种字体的选择与运用,都要和书籍的主题内容相统一,相适应,增强文字语言既传达内容又能启动思维的双重功能。从书籍整体版式角度来看,同一书籍设计中,除了主题内容层次多外,一般选择的文字类型是不超过三种的,因为字体过多,会让读者阅读疲惫,版面也相对混乱,妨碍读者视线的集中。

汉斯·彼得·维尔堡在《发展中的书籍艺术》讲到:“文字不可以太小,词与词之间的距离不可以太大,行距不可以太窄,頁面不可以太满。围绕文字周围的白边必须大到使视觉环境不受干扰。书籍必须能很好地翻开,书页必须能很好地摊开,书籍不可以太长,不可以太厚和不可以太重。”从这一段话中,我们可以发现,一本书籍的字体固然重要,但文字的字号大小、字间距、行间距和字体的色彩对书籍整体版式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常规的正文字号为9pt—11pt比较合意,方便成年读者阅读。儿童启蒙读物需要用22pt—36pt,老年人视力较差,必须选用较大字号的字体。字行距指两行文字之间的空白距离,适当的行距不仅方便阅读,而且使版面清晰美观。在书籍版面中,行距一般要大于字距,通常,书的行距是正文字号的二分之一。字体的色彩可以起到内容主次的划分。

总之,不管是字体类型、还是字号的大小和行间距,在版式设计中运用时,它们都要符合书籍主题信息的要求。

二、图形元素

图可以理解为图像、图形,还可以理解为简洁易懂的符号形态,它是现代社会传递信息的主要表现形式。

相对文字元素而言,图形具有可视、可读、可感的优越感,可以将理性与感性统一在一个书籍形态中,文字借助图形的强化表达,可以让读者对书籍内容的印象和感受更加深化。随着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书籍的图像的获取不仅仅局限于手绘的方式,照片、电脑绘图等多种形式的表现方法孕育而生,既丰富了设计师的想象空间,也为传达书籍内容提供了更多选择的可能。

如何选择合适的图像和图形,作为设计师必须考虑书籍的主题内容、时代的审美需求和市场竞争状况,针对信息内容和整体要求,选择适合于书籍整体风格的图像表现。

三、色彩元素

色彩是传达心理感受和传递某种意义的一种语言表达。

在书籍设计中,不同的色彩传递给我们的心理感受是完全不同的,读者可以通过心灵去感知每种色彩的含义,并对色彩产生情感的认同,如看到红色,可以感受到温暖、热情;绿色可以感知到希望、轻松自然与和平;蓝色可以联想到辽阔的天空和浩瀚的海域。

一本优秀的书籍是需要将以上三个要素有机的结合,通过合理美观的布局,将书籍信息内容清晰易懂的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让读者充分的享受到读书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吕敬人.吕敬人.书艺问道[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4.包装设计的主要构成要素 篇四

【摘 要】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从设计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出发,主要研究了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所涉及的十大要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个别化自主学习”和“小组协商学习”设计的两种基本模式,并对这两种模式的设计过程进行了详细解释。

【关键词】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共同情境场 个别化自主学习小组协商学习

教学设计发展到今天,按不同的分类方法,有不同的教学设计类型。但以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和设计的重点对象为划分标准,则可以把教学设计分为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两大类。这也是一种最基本的分类方法,从目前来看前者发展的时间较长,其理论与实践也较完善、成熟,而后者则是刚刚兴起的,但却是今后教学设计发展的方向。这里我们主要从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出发,来研究它的构成要素与基本设计模式。 一、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及其内涵界定

指导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人才观。现代信息社会需要的是创造人才,不是模仿型人才,更不是知识型人才。现代人才的具体特征是:(1)能力与知识是基础。具有宽广的知识面,1~2门有个性的`专业特长是形成较强实践能力、办事能力和科研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基础,而综合能力又是现代人才的最基本的素质。(2)智商与情商是根本。既要有较高的智商,更有有较高的情商,智商是不可缺少的基础,情商才是能否成功的根本。现代信息社会需要大量能经受各种挫折与压力、坚忍不拔的人才。(3)创新是灵魂。“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灵魂”,同样是现代人才观的灵魂。所谓现代人才,必须是勇于创新、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

2.现代教师观与学生观。现代教师在教学过程是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习问题,解决问题,教给学生学习的策略,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意识。

3.现代教学观。教学过程包括教的过程与学的过程,教的过程服务于学的过程,教是外因,学是内因,只有科学地设计外部环境,使其适应学习的内部过程,学习才能顺利而快速地发生。充分调动内部因素去积极参与、探索、思考,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逐步培养其创新意识进而培养其创新能力。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设计、充分认识学习过程是培养现代人才的必不可少的环节。由此可见,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实际上是以现代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思想和理念为指导的一种全新的教学设计。在这种基本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就可以比较清晰地界定“学”与“教”的内涵:以“学”为中心的“学”即是以学习的问题(内容)、学习活动和学生为设计的核心问题,是处于最重要的地位;以“教”为中心的“教”则是以教的内容、教的活动和教师为设计工作的主要问题,它处于设计过程的主要地位。

二、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教学设计首先面对的是教学活动、教学过程,而它们又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活动。所以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学的一些理论、原理、方法对教学设计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它就不可避免地成为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教学信息的传播活动,所以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传播规律及其研究成果也就成为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教学活动与教学过程同时还是一种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离开了对学习过程的认识、学习规律的掌握而去设计教学过程是不现实的。

所以,研究人类的学习过程、学习内部机制和规律的科学――学习理论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除了上述三种外,还有一种更重要的理论基础――现代教育(www.xfhttp.com

5.包装设计的主要构成要素 篇五

美术教案 2010-11-19 16:19:51 阅读11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金鸽 的 《图案基础》教案: 第四课 图案的构成要素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图案的构成要素;掌握图案变化技巧;熟练运用点、线、面等图案构成元素。

[教学重点]

熟练运用点、线、面等图案构成元素

[教学难点]

点、线、面构成元素理论理解

[教具] 图案样画、课件等 [授课内容]

世界万物都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图案的构成要素是点、线、面。但是,点、线、面作为图案的构成要素,已不同于几何学中的概念,而具有更广泛的意义。

一、图案中点、线、面的运用 进行花卉植物的变化要设计大量的构思草图,从中选出最佳方案,并用恰当的技法将纹样表现出来,而技法是通过点、线,面来体现的。

一)点的表现方法

1、点的特点

图案中的点不仅有其位置,并相对地具有面的属性。点的形状有规则形、自由形,点一般为圆形,但也可以是方形、三角形、菱形或其它不规则的简单的形。点的组织有疏密、大小、轻重、虚实的变化。不同的点具有不同的装饰效果。作为视觉元素的点与面的区分,并不依赖于量度,而依赖于比较。但点的基本特征是细小,给人以小巧玲珑之感。

自然形态中处处可见点的存在。孩童眉间的红点,首饰镶嵌的宝石,夜空中闪闪的小星,大海中远

去的小舟等等。

在同一平面上,点的不同形态及其组合,能给人以多种不同的视觉心理感受。单独的点具有求心性

和强烈的注目性。

各类型的点

两个大小相同并相隔一定距离的点,给人以张力感,终止感。当视线反复于二点之间时,给人以“线”的感觉。两个大小不同并相隔一定距离的点,我们的视线首先集中于大点,然后移向并集中于小点,点愈

小凝聚力愈强。

三个以上并相隔一定距离的点,我们的视线会来回于各点之间,而产生“面”的感觉。点的个数越多,点与点之间的距离越短,“面”的感觉愈强。

依线排列的点,给人以“线”的感觉。依据一定的规律,作大小或分组重复排列的点,给人以节奏感。依大小序列作渐变排列的点,给人以韵律感。依点的大小、间隔的疏密作渐变排列的点,给人以方向感和

空间感。

2、点的运用

点在图案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点可以构成纹样中的线,也可以组成纹样的面。用点可以再现出图

案的明暗、深浅和层次,效果细腻、精美。

二)线的表现方法

1、线的特点

线是点的移动轨迹。图案中的线不仅有长短,而且有粗细。因此线也具有“面”的属性。线的判断,依

据形象的长与宽的超特差异。

由点所组成的线条

空间的方向性和长度,构成线的主要特征。线的运动,构成了线的多种形态,如长线、短线、粗线、细线、直线(水平线、垂直线、斜线),曲线(几何曲线、自由曲线)等形态。不同的线,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富有极强的心理效果和丰富的表现力。

长线具有持续性、速度性和时间性的运动感;短线具有断续性、迟缓的动感。

粗线具有厚重感和迟缓性;细线具有轻松感和敏锐性。

直线具有明确性、简洁性、锐利性,给人以紧迫感、速度感和力度感,富于男性性格的情感特征。水平线给人以稳定、庄重、静止、平和的意味。当水平线两端无限延长,富有广阔、深远、无垠的心理感应。垂直线给人以崇敬、高尚、庄重的意味。斜线是介于垂直线与水平线之间的一种线的形态,具有方向

性和强烈的动感特征。

曲线具有丰满、优雅、柔软、和谐和律动的审美意味,富有女性性格的情感特征。几何曲线如圆、椭圆、抛物线等,具有节奏、比例、规整性与单纯中的和谐感,富于现代感的审美意味。自由曲线如开放曲线、波形线、螺旋线等,曲率不定,富于变化,是极富个性的曲线。追求自然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时,常

运用自由曲线。

线的排列可以表现出虚面的特性,线与线之间相距越短虚面的特性愈强。不同粗细、不同曲直、不同方向的线作交差排列,可以表现出变化丰富的虚面。

不同粗细或不同疏密的直线(曲线),作有秩序的渐变排列,可以表现具有三次元空间的“曲面”,给

人以强烈的节奏与韵律感。

2、线的运用 在图案表现中,线的使用是最广泛的。线有直线和曲线的区别有粗细、轻重、刚柔、强弱、虚实等多种变化,还有枯笔、润笔的效果。线还能表现不同的质感。在描绘对象形体结构和渲染艺术效果方面,线有着丰富表现力,可完全用线勾画出一张图案,不同内容的纹样,可选用不同形式的线来表现。

三)面的表现方法

二次元空间构成的形都可以称之为面。二次元空间是平面形的组织原则。不同形态的面,是由点

或线密集,或线的移动构成的。

面的形态,富有整体感的视觉特征。面和线一样,具有多形态的属性。作为视觉元素的面,一般有

以下一些形态:

几何性的面,即由数学方式构成的面。有机性的面,即由自由曲线构成的面。直线性的面,即由直线随意构成的面。偶然性的面,即由特殊技法意外获得的面。

由线的拼合可组成面

不规则性的面,即由自由曲线及直线随意构成的画。不同形态的面,最能表现出面的“轮廓线”所具有的心理特征,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

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等几何直线性的面,具有安定、强固、简洁、秩序性的视觉特征。圆形、椭圆形等几何曲线性的面,有柔软性、数理性、秩序性和明快、自由、整齐的审美意味。

自由曲线构成的有机性面,给人以纯朴、秩序性和富于人情味的美感。自由直线构成的直线性面,如多以斜线构成,易少安定感,但又能产生动感。

面的大、小、虚、实,也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面积大的面,给人的视觉以扩张感;面积小的面,给人的视觉以内聚感;实的面给人以量感和力度感,称为定形的面、积极的面;虚的面,如由点或线密集构成的面,给人以轻而无量的感觉,被称为不定形的面或消极的面。

任何形态的面,都以通过分割或面与面的相接、联合等方法,构成新的不同形态的面,并给人以不

同的感受。

以上所述的点、线、面,作为几何形图案的构成要素,既有其自身的独立性,相互间又有着密切的关联。点的扩大是面,面的缩小即为点;点的移动构成线,线的移动构成面。因此,在几何形图案的构成中,要善于利用点、线、面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特点,丰富几何形图案的表现。面有各种形状,有大小与虚实变化,有正形与负形之分有点组成的面,有线组成的面。用点线组成的面,丰富而有变化,用块面表现的面,充实而有力。面的存在是相对的。

二、点线面综合表现

图案的变化是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也不只限于点线面的个别运用,往往是以点线面综合运用的形式构筑出黑白灰的层次对比和各种形的变化,形成主题突出、特征鲜明、丰富生动的画面效果。

点线面综合变化

点线面综合表现

[小结]

1、图案的构成要素是点、线、面。

2、点的形状有规则形、自由形。

3、线是点的移动轨迹。

4、线的主要特征是空间的方向性和长度。

5、不同形态的面,是由点或线密集或线的移动构成的。

[作业练习]

1、画出不同形态的点20个。

2、画出不同形态的线20条。

6.包装设计的主要构成要素 篇六

关键词:城区,治安卡口,系统设计,主要要素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城区治安卡口系统日趋成熟, 并在城区治安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该系统更强调对治安事件的取证, 因而在补光、触发方式以及点位选择等方面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下文将针对这些主要要素展开进一步探讨。

1 不同目标的补光

1.1 机动车辆车牌补光

补光灯能够没有阻碍地对车牌进行补光, 借助LED冷光源即能得到理想补光效果。特别在夜间, 只要车牌受到照射, 便能够比较清晰地显示其特征, 没有必要采用具有高亮度特点的气体爆闪灯, 所以, 不会给行车安全等带来妨害。

1.2 机动车辆司乘人员补光

在夜间, 补光能够相对轻易地越过玻璃照射在司乘人员的脸上, 所以, 使用LED补光便能够较清晰地收集人脸特征。在白天, 阳光将会在车玻璃上形成所谓的反光效应, 导致无法看清里面的人脸。现阶段, 机动车辆司乘人员人脸白天补光仍旧属于一项技术难题, 暂时没有太理想的解决方案。

1.3 行人及非机动车补光

由于主要考虑衣着颜色、人脸特征以及车身颜色等相关特征的有效捕获, 因而通常强调环境光的提升, 由于物体直接暴露在外部环境中, 所以, 其采光较为容易, 通常采用LED常亮灯以保证环境照明需求, 辅以视频触发机制, 当视频抓取到目标之后, 接下来借助LED高亮补光灯抓拍该状态下的照片即可。

2 不同车道的触发方式

2.1 机动车道

(1) 外触发, 即地感线圈触发。借助该触发方式, 能够可靠捕获车辆, 测速较为精准, 由于补光位置固定, 因而图片质量较高, 然而存在线圈服役期限短等技术层面的缺陷。 (2) 内触发, 即纯视频检测触发。应用该触发方式时, 当车辆进入虚拟检测区域之后, 视频检测便持续运行, 对每一帧图片上的车牌均予以有效识别以及校验, 仅理论上而言, 其比外触发方式具有更为理想的车牌捕获率以及识别率。然而该触发方式对检测识别装置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 车牌捕获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厂家的视频检测算法。 (3) 双重触发, 即上述两种触发方式的结合体。双重触发方式属于一种较为先进的触发方式, 能够有效发挥外触发方式的优势, 包括车辆捕获的可靠性, 补光位置的固定性、速度测量的准确性, 还能够有效发挥内触发方式的优势, 包括提高车牌捕获率、保证车牌识别率、延长设备服役期限。

2.2 非机动车道

在非机动车道方面, 其捕获目标包括两个方面, 一个是非机动车, 另一个是行人, 由于目标行径路线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通过外触发方式一般很难甚至无法准确捕获, 所以, 仅仅采用纯视频触发这一方式。对于非机动车道而言, 由于不需要对车牌号码进行识别, 所以, 仅仅捕获目标对象的特征图片即可。

2.3 机非混合车道

该类车道的检测具有较大的难度, 其目标对象为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以及行人。

建议采用双重触发方式, 从而实现对各类目标的兼顾:视频检测一直处于工作状态, 对过往的目标对象予以检测, 选择最适宜的角度抓拍对应的特征图片, 对机动车辆的车牌进行有效识别, 机动车辆驶过地感线圈时, 将会完成车辆特征图片的捕获、速度的测量以及人脸的补光。

3 触发与补光

3.1 纯地感线圈触发与补光

因为没有视频检测以发挥缓冲以及替代作用, 所以, 通过纯地感线圈触发方式得到的1张图片, 是后续检测、触发、补光以及识别的仅有基础。将人脸和车牌同时清晰显示在同一张图片上, 对补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假若将补光灯亮度调节到较高等级, 得到的人脸效果虽然比较理想, 然而车牌往往呈曝光过度状态, 难以甚至无法清晰识别。

3.2 纯视频检测触发与补光

对目标对象予以纯视频检测时, 一般需要设置更多数量且处于常亮状态的补光灯以保证足够的场景照明, 从而促进捕获率的提升。

应用这一方式时, 特征图片对应的抓拍位置难以固定, 因而补光质量有高有低。可以看清人脸或者车牌的最理想位置也许是视频场景中的任意一个位置, 通常其检测区域景深大约为10m, 同时补光灯照射角度以及范围相对固定, 假设拉深处理接近10m水平, 那么单位面积对应的光强度将会被削弱, 如果光既强且集中, 往往导致覆盖景深不理想, 人脸补光效果不佳。另外, 该检测对硬件配置及操作水平有着较高要求, 真正实施带有一定的难度。

3.3 双重触发与补光

对于该方式而言, 外触发人脸补光能够准确捕获人脸特征, 内触发辅以常亮状态的补光灯能够准确捕获车牌信息, 在机动车道获得了理想应用效果。然而应用于机非混合车道时, 通常要舍去对非机动车以及行人特征的捕获, 以实现对机动车辆图片效果的加强。

4 点位的选择与确定

(1) 立杆位置选择。应遵循规范性及安全性以选定立杆的适当位置。 (2) 环境遮挡。 (3) 直线检测距离。 (4) 停车带。部分点位在机非混合车道中设置有停车带, 考虑到使用纯视频检测这一方式, 所以, 检测位置应尽可能地避开停车带, 避免系统捕捉到太多的无价值信息。 (5) 尽可能地由路口进行缩进检测。车辆驶进路口的过程中, 通常不严格按照车道线方向行驶, 如果在路口便予以检测, 不仅会降低捕获率, 同时还会降低识别率, 所以, 建议于路口处内缩进20m位置进行检测。

5 结束语

在城区治安卡口系统设计工作中, 应重视并做好补光、触发以及定位的选择与确定工作, 从而保证治安卡口性能可以更加符合公安实际应用要求。

参考文献

7.包装设计的主要构成要素 篇七

关键词:设计美学;材料美;功能美;审美

1设计美学的审美原则是住宅内部设计最基本要素

审美的原则是指在住宅内部空间中运用审美思想和现代工艺技术手段因素融入到空间设计中去,完成符合功能要求和舒适要求的完美的住宅空间设计。对住宅内部审美设计而言,住宅设计应该尽量的达到人们的审美精神,因为人们处于长期的生活在住宅空间中,审美设计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心理和生理,所以说设计美学的原则是住宅内部设计的基本要素。

2设计美学中材料美在住宅内部设计中的运用

住宅内部设计中的谈起材料问题就离不开装饰,在住宅内部设计中装饰材料的运用是体现住宅内部设计的最终目的,因此住宅内部设计应遵循设计美学的基本原理,所以住宅装饰离不开材料,材料的运用离不开美学的原则美。装饰材料是住宅内部设计方案呈现装饰效果的基础,只有设计师掌握装饰材料的用途,选择合理适当的装饰材料;充分发挥材料的使用好坏,使整个住宅内部设计体现美学的理念从而达到充分利用空间和合理设计空间的平面规划效果,以满足人们更好居住在住宅里面。

材料美在住宅内部设计中通过材料肌理的质感体现的。住宅空间主要是体现人们日常生活的地方,而材料的正确运用会使空间舒适、温馨。如果想达到这样的一个效果就需要材料的质感来完成。材料的质感在设计美学中主要包括形态、色彩、质地和肌理等特征,在住宅内部设计中各个空间都体现了材料质感的特征。如住宅内部卧室的地面材料的选择需要通过地板本身的形态、色彩、质地、肌理来直接影响卧室内部环境的温馨与否。因此不同材料的质感决定了材料的独特性和视觉感的差异性。在住宅内部设计中装饰材料的运用中,人们通常利用质感的特征来打造一个舒适、温馨的住宅内部空间。

住宅内部设计中材料美体现不光在材料的质感,也存在于材料的安全选择上面。其是住宅内部是人们生活居住的地方,材料的安全是不容忽视的。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设计师应选择绿色环保材料,保证住宅内部设计中使用无害材料,让人们的生活达到健康的空间。

3设计美学中功能美在住宅內部设计中的实现

设计美学的功能美的原则在住宅内部设计中越来越明显的体现,从开发商对住宅的空间功能的划分,到细部空间的功能处理都及为重视。当今城市中的建造高档住宅小区是因为城市人口的增加,住房面积的局限,再加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的提升,因此住宅内部空间的合理规划设计、住宅本身质量和内部设施的功能性是人们最为关注的地方,其中住宅空间的功能美设计是消费者选择好的住宅空间的必备条件。

住宅内部设计的功能美是通过使用人对空间环境感受空间的美好氛围,人们通过自身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还有人的文化素质等因素使住宅内部设计的功能美因素体现在设计中去。功能美首先要体现在住宅内部设计的功能目的性方面。住宅内部设计的实用目的是离不开功能美,是根据空间中物体本身的功能结构与内部空间的环境息息相关,也与空间内部功能划分紧密联系在一起。如一套好的住宅空间的功能平面划分上,应该由客厅、卧室、卫生间、厨房等相对应的人们生活和娱乐的空间;在客厅空间中也应该有适当的空间尺度,应该有摆放家具和美化空间的陈设物品的空间来满足人们在空间中的交谈和交往的功能;客厅中所有的功能性设计都要以住宅内部的公共空间来设计,是满足人们对空间功能服务的要求。

住宅内部空间中一个合理的空间设计必然有合理的功能性和完善的艺术美原则,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影响着空间的的创造性。功能美的体现是合理的处理空间人与环境的关系,满足人们物质精神的需求,从而达到人们的精神需求。

4设计美学的构成要素在住宅设计中的发展趋势

当今社会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们对居住生活的质量逐渐提高,住宅的内部设计也向着一个全新的科技方面发展,其中人们的艺术修养提升速度较快,人们为了满足艺术的审美精神需求不断的寻求住宅内部的高层次设计,包括先进的现代设计手法、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绿色环保的新型材料和美学的设计原则做为设计完美空间的最佳办法,因此住宅空间的设计正向着科学、人性、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君.体现家具的材料美[M].家具与室内装饰,2001.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秋期计划下一篇:广告营销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