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类企业文化

2024-06-22

机械制造类企业文化(9篇)

1.机械制造类企业文化 篇一

兼 职 协 议

甲方:

乙方:身份证:

甲乙双方根据国家和本市有关法规、规定,按照自愿、平等、协商一致的原则,签订本合同。

第一条 合同期限

1、合同有效期:自年月日至年月日止,合同期满聘用关系自然终止。

2、聘用合同期满前一个月,经双方协商同意,可以续订聘用合同。

3、本合同期满后,任何一方认为不再续订聘用合同的,应在合同期满前一个月书面通知对方。

第二条 工作岗位

1、甲方根据工作任务需要及乙方的岗位意向与乙方签订岗位聘用合同,明确乙方的具体工作岗位为兼职宿舍管理员,全权负责宿舍区域的门禁类事务。

2、乙方应按甲方要求定时开关宿舍大门,每日开门时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门时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方员工因出入需要随时电话通知乙方工作,乙方若无特别理由不得拒绝。如乙方几天不在家,应电话通知甲方,甲方则另作安排。

4、乙方在行使职责时,甲方应积极配合,人、财、物应达到要求,乙方工作质量应达到行业要求。

第三条 工作条件和劳动保护

1、乙方实行不定时工作制,不受甲方考勤,不受甲方时间约束。

2、甲方为乙方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保证乙方的人身安全及人体不受危害的环境条件下工作。

3、甲方根据乙方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按国家有关规定向乙方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

4、乙方有权拒绝甲方的违章指挥、调遣。

5、乙方在工作中应注意保护好自身的人身财产安全,如因个人原因造成的各种损失由乙方本人承担。

第四条 工作报酬

1、根据国家、市府和单位的有关规定,乙方的工作岗位,甲方按月支付乙方工资为_____人民币。

2、乙方享受甲方的福利待遇。

3、工资以月结算,最迟不超过2个月结算一次。

第五条 工作纪律、奖励和惩处

1、乙方应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2、乙方应遵守甲方规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自觉服从甲方的管理、教育。

3、甲方按市府和单位有关规定,依照乙方的工作实绩、贡献大小给予奖励。

4、乙方如违反甲方的规章制度、劳动纪律,甲方按法规和单位的有关规定经予处罚。

第六条 聘用合同的变更、终止和解除

1、聘用合同依法签订后,合同双方必须全面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合同。确需变更时,双方应协商一致,并按原签订程序变更合同。双方未达成一致

意见的,原合同继续有效。

2、聘用合同期满或者双方约定的合同终止条件出现时,聘用合同即自行终止。在聘用合同期满一个月前,经双方协商同意,可以续订聘用合同。

3、经聘用合同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在任意一方提出终止要求一个月后,聘用合同可以解除。

第八条 其它事项

1、甲乙双方因实施聘用合同发生人事争议,按法律规定,先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本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经甲、乙双方签字后生效。

3、本合同条款如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甲方(盖章)

代表(签字)

签约时间:年月乙方(签字)日

2.机械制造类企业文化 篇二

生产型态的变化及引申的问题可以归纳成以下几点:

1、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产品汰旧换新加速迫使产品设计,工程及生产部门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2、少量多样生产型态,这使得现场随时充斥着众多不同的制造工单,不同的在制品、零组件,生产单位必须具备混线生产能力,弹性而有效率地在一天当中应付不同产品生产所需。

3、市场变化快速难以预测,过去大规模正规作战已不复见。

4、国际性竞争,日益激烈。就生产而言,所面临的是要不断提升产质量量及降低生产成本。

而通常制造类企业、特别是中国的制造类企业,在多年的发展中,往往会在不同的时期在工厂信息化建设方面有不同的偏重点。

例如:很多工厂在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后,会引进各类自动设备,而这些设备通常会带有具有一定扩展性的PLC1,从中可以获取各类生产数据,但往往工厂并没有去获取这些数据或者获取后这些数据并没有得到利用。而同时,ERP2软件这些年来非常的流行,很多企业都不惜巨资投入进行ERP系统的实施,但效果尽如人意的不多。甚至有一种说法:不上ERP是等死,上ERP是找死。实际上,ERP系统进行准确计划非常依赖于大量实时、准确的数据,数据的实时性和有效性通常也是ERP系统实施的瓶颈。因此,近年来能够在ERP系统和控制系统之间建立起有效的数据桥梁MES3系统,开始被广大的制造类企业所认识和接受。

总体来看,常见的工厂信息化现状通常如下:

1、没有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企业在各个发展阶段因为不同的目的实施了多个不同的系统,导致数据的统一性无保障、数据汇总、合并困难,管理人员无法及时了解各条生产线上的状况。

2、供应商众多导致数据接口众多,同时还有大量设备自带OEM的控制系统,信息集成难度大,每个系统都有独立的软件,缺乏统一集成。

3、存在大量的手动输入单据,数据维护量大,准确性低,造成人员管理效能的下降。

因此,很多制造类企业通常会具有以下的工厂信息化要求:

(1)建立统一规范的运作平台。

(2)建立集中维护与管理的系统。

(3)化繁为简,使业务运作模式越简单越好。

(4)完成对ERP系统运算出的生产计划和车间任务单执行下达和跟踪。

(5)对自控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控与分析。

(6)改善产品品质,提高品保管理。

(7)自动统计各生产工艺、生产路线环节物料的消耗,计算成本。

(8)设备、计量器具管理、备件管理。

(9)对生产执行情况进行汇总和分析,为领导层提供决策支持。

不少企业在工厂信息化建设中会陷入贪多求全,导致实施成本、周期过长,最终使得信息化建设费效比过低的误区中。

笔者作为具有组织、参与过多个工厂信息化建设项目经验的工厂信息化咨询服务从业人员,对于工厂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如下的不同阶段的建议供用户参考:

1、工厂信息化系统实施预备

(1)工厂在应当建设期即考虑到未来信息化的需求,在车间现场的电源/网络布线中留出一定的余量供可能的信息化系统硬件使用(客户端电脑/显示屏幕等)。

(2)工厂在采购设备和系统时也需要考虑到信息化的要求,对供应商在数据交换方面提出一定的标准。如必须支持OPC/ODBC/XML三种数据交换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

2、工厂信息化系统实施过程中

(1)工厂信息化与工厂管理息息相关,因此实施工程中工厂应当排遣若干名对工厂情况非常了解,对信息化系统也有初步知识的专职人员全程配合实施方,以加快实施进度,同时便于未来的系统维护。

(2)对于信息化系统所实现的功能不必追求“一次到位”,在充分考虑到系统的扩展性之后,信息化系统的实施应当分期分步进行的,每一期解决一个或数个主要问题,这样能以较低的成本和时间代价体现出比较明显的实施效果

3、工厂信息化系统上线之后

(1)工厂信息化上线初期因为系统尚处于调试状态,工厂的操作人员对于新系统也会有一个适应期,因此管理层必须要制定一定的管理制度,推进系统的正常使用,以免因为人为因素影响信息化系统的实施效果。

(2)信息化系统运行正常后,管理层则应鼓励员工积极研究系统功能,发挥能动性最大体现系统的优势,同时也可以提出改进意见,为系统以后的功能升级和扩展出谋划策,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2]ERP:企业资源计划

3.制造类企业选购仪表遵循的的原则 篇三

关键字:选购 原则 仪表

中图分类号:TH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6(a)-0000-00

Abstract:The electronic instrument is an important asset for the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the choice of reasonable instrument can not only reduce the enterprise's fund pressure, and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production cost, improve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 productsThe choose and buy of electronic instrument for enterprise is a very important work, if in the right way, it not only can choose to use for the enterprise, the work of instrumen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direct costs of the enterprise, but also can greatly reduce the cost of potential.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hoose and buy the instrument type and its importance, and focuses on analyzing the principle of instrument of choose and buy.

The keyword The choose and buy principle instrument

近些年来科技的快速发展,仪表的技术含量愈来愈高,单台的采购费用往往达到几十万甚至百十万,而目前国内制造类企业的盈利能力普遍不理想,因此仪表的采购费用对制造类企业来说是一笔大支出,对企业的成本控制,正常运营,可持续发展,竞争力地提高影响不小,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十几年工作经验,谈一下企业选购仪表遵循的原则,以供参考。

仪表选购的原则

1 明确选购仪表的类型

选购仪表,首先要明白自己需要哪方面的仪表:电压类,电流类,参数类,信号源类还是其他类型的仪表,搞清楚仪表需求的类别,才能确定选购的方向。

2 清楚所需仪表得重要性

选购仪表,必须了解需要的是关键性仪表,还是一般性的仪表,是否有特殊的要求。如果是关键性的仪表,就要十分谨慎,认真研究技术部门提出的指标要求,以及其他特殊要求,确定几种目前主流使用的仪表,找几家使用这些仪表的企业,进行充分调研,搞清楚这些仪表的技术指标,可靠性,稳定性,准确度,精准度在几年的使用中实际表现情况是什么样的, 期间发生过什么类型的异常状况,仪表企业的售后服务响应如何,将调研的信息整理成资料,然后进行分析比较,列出各自仪表的性能表现,按照性能指标,生产厂家的规模,信誉度,售后服务情况打分排队,至少确定三家符合要求的备选项,对所需的仪表进行公开招标,在质量满足需求,价格相差不大,服务及时的前提下条件下,优先选择距离最近的厂家。如果国内厂家的产品不能满足要求,只能选择进口的仪表,那么要搞清楚所需仪表是属于哪一类的, 是通用类还是专用类,

如果是专用类,那么要十分小心国外禁售,要留有预案,尽可能的预留几种能满足需求的后选仪表目录,要么考虑到重大的影响性,比需求的数量多备份几台,防止被卡脖子。这种情况国内已经发生过。两国关系友好时卖给你,不好时给多少钱都不卖。导致使用方十分被动。要么仪表出现故障,国内无法修复,送国外维修时间长,费用很高,对企业影响大。

3 选购仪表的原则

3.1根据使用部门的不同选购不同档次的仪表

对于所选购仪表,要选择那些信誉度高,经过市场认可的,质量可靠的生产规模较大的厂家的产品。清楚仪表使用的部门:是研发部门,生产部门,仪表计量部门,还是其他部门。对于不同的部门选购不同档次的仪表。对于生产部门,仪表的使用数量一般会比较大,对此类部门,选购能满足使用需求的档次较低的仪表,不宜选购性能很高的高大上仪表,对生产部门来说,高指标用不上,是资源浪费。这样既满足了企业的生产需求,也能为企业节省费用,而且也能节省潜在的费用,例如高档仪表一旦出现故障,维修成本也不小。对于研发部门,由于它的工作性质宜选配较高端的仪表,满足技术研究的需要。这些部门也是企业的关键核心部门,“好马配好鞍”也是应该。对于仪表计量部门所配备的仪表,则需要选用准确新,稳定性,可靠性,技术参数高于使用仪表一个量级的仪表吗,因为它是作为标准,保证其他使用部门使用的仪表的准确性,确定使用的仪表是否使用状态正常,通俗的说,他就是一把尺子。

3.2 尽可能的选购国产仪表

在国产仪表各项指标能够满足实际工作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选择国产仪表,这不但能够减少企业的直接生产成本,减少资源浪费,而且可以减少潜在的维修费用,维修的周期也会比较短。目前存在一种倾向,仪表往往选择进口的。不可否认,进口仪表一般可靠性,稳定性,指标较国内同类仪表要高,但就我们的使用情况而言,其中的大部分功能用不上,导致仪表的性价比不高,在都能满足使用需求的情况下,进口仪表价格往往是国产仪表的数倍,维修成本也很高。其实,近些年来,国内的电子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国家在仪表方面的支持力度也很大,国产仪表的质量已经今非昔比,国产仪表能满足大部分的需求。

3.3对于通用型一般仪表的选择原则

确定了仪表的指标要求后,选择能够满足需求的仪表型号,选择那些信誉度高,市场占有率高,规模的,有完善服务体系的公司生产的名牌产品。尽可能的采购同一家公司的产品,这样有很多好处:1如果仪表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故障可以方便调配,不会影响工作正常进行。一旦出现故障维修起来也容易的多,3较大的采购量生产厂家一般会很重视,售后服务也会比较到位。4在价格上优惠的力度也会比较大,节省企业资金。

3.4 特殊要求仪表的选择原则

如果对仪表的稳定性,可靠性有严苛要求,那么就要把仪表的稳定性,可靠性放在首要考虑的位置,指标放在第二位(当然必须满足指标要求)。比如用在极寒极热的环境下的仪表,要能确保它能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正常工作。对于这类仪表,一定要进行实际的调研,选择经过恶劣环境考验的产品,而不能只一味通过说明书的指标确定选购仪表,(特别是关键性仪表)至少找出三家符合要求的产品,首要考虑质量,售后服务,价格放在第二位。

4 结语

本文就制造类企业采购仪表,遵循的原则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技术水平不断提到,仪表采购环节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合理的选购仪表,可以提高企业资金的有效利用率,生产效益以及产品竞争力,为企业的持久,健康,发展,壮大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蒋玉红.企业采购应遵循5R原则[J]机电信息. 2003年(23)

[2] 刘付根.传统采购与供应管理[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30)

4.机械制造类企业文化 篇四

关键字: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 融合当前我国航海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要求航海类高校找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办学,使产学合作办学进一步深入发展,逐渐产生了从学生选拔、培养、考核到就业的校企全程合作,这种新型的产学合作办学模式是航海类高校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并且如何将校企文化融合在一起具有重要意义。

一、环境熏陶,注入元素

航海类专业建筑整体设计与局部布局处处展现海洋、航海特征,整个校园犹如一艘整装待发的巨轮。此外,学院各建筑都呈现船型模样,世界著名航海家雕塑群、绘有世界著名港口城市的世界地图、迎风飘扬的万国旗、螺旋桨等,洋溢着浓厚的航海文化氛围,彰显“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功能。航海类专业可以在课程设计和教材方面也注入鲜明的航海精神元素,如编著了航海类高职院校的专用教材、课题等形式。此外,还可以开设地域文化特色课程,引入地域文化

资源,将航海文明和地域特色有机融合。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和校园而言,无疑都具有导向作用、规范作用、凝聚作用。学生通过实习实训,在感知企业文化的独特魅力后,航海专业的管理者往往会将其中的精髓运用到管理之中,形成航海专业文化的新元素。

二、强化管理,历练学生意志

航海类专业根据航海的特点,全面实施准军事化管理。从而培养学生奋勇拼搏精神,增强服从、服务意识及团队协作意识。同时,通过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为他们量体裁衣,调整教学计划,采取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有助于学校及教师了解企业需要,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突出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增强了教育教学的针对性。

企业船长、轮机长、部门经理等管理人员到学校兼职上课,与学校教师共同参与编写实训大纲与计划。学生从入学教育理论教学到专业实训和毕业实习,自始至终保持与企业的深层次联系。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到企业的船上参加实际工作,船上的船长、轮机长、驾驶员、轮机员就是学生的实习指导教师。航海类专业教师定期到大众航运公司船上顶职担任大副、大管、船长、轮机长等职务,提

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并深层次地了解掌握企业的需求。

通过校企双方的共同管理,学生管理者要善于观察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航海类专业的校企文化相结合,使航海类专业的学生培养从学校和课堂的狭小范围扩展到船务公司,使学生在航海实践中培养良好的船员职业素质、实际工作能力和一定的企业文化,有效保证了船员培养的质量。

三、创设载体,做校企文化品牌

1.航海文化交流。校企双方共同举办航海英语比赛、航海知识讲座、航海技能比赛、纪念中国航海日等系列活动。为搭建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培养大学生的基本素养,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航海类专业学生对航海文化的认识,并促进了校企间的交流与合作。

2.航海专业实习基地。由于学校与企业毕竟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别,企业作为航海专业的实习基地,学生接受了专业技能训练,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得学生走上服务岗位后能迅速实现身份的转换,从而使企业文化循序渐进地渗入学生的专业学习中,也给校园文化的构建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3.航海专业就业指导。现代企业和市场选择人才看中的不仅仅是学生拥有的文凭和技能证书,更看重他们的职业

素养,结合海上专业的特点,从学生的思想实际、专业实际和个人特点加以正确引导,将择业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中去,帮助他们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形成正确的择业观,树立热爱航海专业、献身航海事业的观念。学校和企业共同组织多种形式的专题讲座,宣传国际航运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专业优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向,摆正自身定位。

总之,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的建设更要吸收、渗透企业文化,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整合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得到体现,从而使培养的人才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上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平.中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对接的思考

[eb/ol].[2006-08-16]..[3]雷久相.加强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思考

[j].当代教育论坛,2006(2)

[4]李祖平.定位国际市场,突出航海特色,培养应用人

5.机械制造类企业文化 篇五

审查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的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文化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第三条 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根据其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的不同方式,分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民办非企业单位(合伙)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三种。

第四条 文化行政部门是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业务主管单位。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设立须经文化行政部门审查,并依照《条例》和民政部《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暂行办法》的规定进行登记。

第五条 文化行政部门负责民办非企业单位成立、变更、注销登记前的审查;监督民办非企业单位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指导其按照章程开展业务活动;负责民办非企业单位检查的初审;协助有关部门查处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违法行为;会同有关机关指导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财产清算事宜。

第六条 文化部负责全国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业务指导工作。负责在民政部登记的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设立审查工作,具体办法由文化部制定。

县级以上(含县级)文化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业务指导和设立审查工作。

第七条 申请设立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除符合国家和登记管理部门规定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拟定名称需经登记管理机关预审。

(二)业务活动范围属于文化行政部门的职能权限。

(三)有符合文化行业从业资格的业务人员;

(四)有开展业务活动必需的设备、器材、场所和其他设施。

第八条 文化部审查、民政部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最低开办资金不低于30万元人民币。县级以上(含县级)文化行政部门审查、民政部门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最低开办资金不低于3万元人民币。

第九条 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按其所从事的业务范围,划分为以下类型:

(一)从事舞台艺术创作、演出和传统艺术整理、加工和保护的民办艺术表演团(队);

(二)从事艺术人才培养和教育的民办艺术院(校);

(三)从事老年文化活动、辅导、培训的老年文化大学;

(四)从事文化艺术辅导及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业务的民办文化馆或活动中心(站);

(五)从事图书、资料、文献情报借阅及社会教育工作的民办图书馆(室);

(六)从事文物宣传、保护、展览等活动的民办博物馆(院);

(七)从事艺术收藏、展览及交流的民办美术馆(室)、书画雕塑馆(室)、名人纪念馆、名人故居纪念馆、收藏馆(室);

(八)从事艺术发掘、整理、研究、咨询及艺术科技开发的民办艺术研究院(所);

(九)从事文化传播、交流的文化网络中心(站);

(十)从事文化艺术活动的其他民办非企业单位。

第十条 申请设立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申办人应当向文化行政部门提交以下材料:

(一)设立申请书;

(二)场所使用权证明;

(三)会计师事务所验资报告或银行资信证明及每年收入支出的估算情况材料;

(四)拟任负责人的基本情况、身份证明、申办地户籍证明及固定住址和联系方式;

(五)章程草案;

(六)主要业务人员的从业资格证明;

(七)与开展业务活动相关的设备、器材和其他设施清单;

(八)文化行政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十一条 文化行政部门自收到全部有效文件之日起60日内,作出审查决定。对审查合格的,向申请人出具审查文件;对审查不合格的,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

第十二条 依照法律、法规,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核或登记,已经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的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需经文化行政部门复查认定后办理登记手续。

第十三条 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变更登记事项,应向文化行政部门提交由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签署并加盖公章的变更登记申请书,申请书应载明变更事项、变更理由及变更方案等,并按审查登记要求,出具相应变更文件。

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业务活动超出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业务范围,应办理业务主管单位变更手续。

文化行政部门自收到全部有效文件之日起30日内作出同意或不同意的答复。

第十四条 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申请注销登记的,应向文化行政部门提交以下文件:

(一)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签署并加盖单位公章的注销登记申请书,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因故不能签署的,应说明理由,提交证明文件;

(二)登记证书副本;

(三)依法成立的清算组织出具的清算报告;

(四)注销登记的善后情况;

(五)文化行政部门要求的其他文件。

第十五条 文化行政部门自收到注销登记申请书及全部有效文件之日起30日内出具审查意见。注销登记手续完成前,文化行政部门应继续履行业务管理职责。

第十六条 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可以依法通过以下方式获得发展资金:

(一)接受捐赠、资助;

(二)接受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委托项目资金;

(三)为社会提供与业务相关的有偿服务获得报酬;

(四)其他合法收入。

第十七条 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接受捐赠、资助,应当向文化行政部门报告接受、使用捐赠、资助的有关情况,并将有关情况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第十八条 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根据财政部《关于对明确民办非企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等问题的函》的规定,参照文化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用人一律实行聘用制。第二十条 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每年3月31日前,向文化行政部门提交上一的工作报告。报告内容包括: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情况、履行登记手续的情况、按照

章程开展活动的情况、人员和机构变动情况以及财务管理情况等。文化行政部门自收到报告之日起30个工作

日内作出初审意见。3月31日之后成立的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参加下一年检。

第二十一条 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文化行政部门提请登记管理机关撤销登记。

6.黄河机械厂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篇六

为推进文化强厂战略,努力用先进企业文化推动机械厂的改革发展,提高企业和干部职工的创新力、形象力和核心竞争力,营造“企业有生气、产品有名气、领导有正气、职工有士气”的发展环境,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我厂“十二五”规划部署,结合工厂生产经营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厂企业文化建设指导思想是:以毛泽东思想和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结合河南河务局党组“四位一体”治河新理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律,构建符合时代需要、符合黄河机械厂发展需要的文化体系,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强大的力量源泉。

二、总体思路

我厂企业文化建设总体思路是:围绕黄河机械厂生产经营战略发展规划,立足我厂现有企业管理水平和干部职工队伍素质,从价值观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层面着手,主攻价值观精神文化,规范制度文化,推进行为文化,提升物质文化,利用三年时间基本建立起适合工厂发展的企业文化体系。主攻价值观精神文化,主要是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挖掘和弘扬企业精神内涵,梳理形成全体干部职工共同遵循的价值理念,塑造企业“灵魂”。规范制度文化,主要是建立和完善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和科学有效的考评机制,加大制度文化建设力度,提高企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推进行为文化,主要是抓好干部职工的行为规范,并抓好落实,引导好干部职工健康行为。提升物质文化,主要是厂形象识别系统建设,明确厂标识,提升企业整体形象。

三、建设原则

(一)以人为本的原则。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把人作为管理主要对象和企业最重要资源,以人为中心,充分反映干部职工的思想文化意识。要正确处理好领导倡导与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的关系,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热情,使干部职工参与到每个环节中去,从而实现干部职工价值升华与企业蓬勃发展的有机统一,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干部职工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

(二)讲求实效的原则。从实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借助必要的 载体和抓手,建立规范的内部管控体系和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要使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四大要素协调发展、务求实效,真正使企业文化建设能够为企业的科学管理和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服务。

(三)重在领导的原则。企业文化在某种意义上讲是老板文化、一把手文化,厂领导班子和中层领导干部是企业文化建设成败的关键。要树立“管理者首位”思想,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各级领导干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先学一步,学深一些,带头思考,带头实践,时时事事给干部职工做出榜样,要在 企业文化建设中有创新、有建树。各级管理领导者,都应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承担起应负的责任,并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调动起全体干部职工 的积极性、创造性,依靠全员的力量投身企业文化建设。

(四)系统运作的原则。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长期性的工作,它是一项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决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树立“打持久战”的理念。必须明确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管理层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实践层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只有上下戮力同心,协调运 作,才能把企业文化建设的任务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四、建设目标及内容

(一)价值观及精神文化

1、建设目标。建立起适合自身的企业精神、企业使命、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管理理念,干部职工对企业理念达到熟知、熟记等程度,并在具体行动中自觉实践。

2、建设内容

(1)组织价值观及企业精神大讨论。在形式上,可采 用集中讨论与分散讨论相结合的措施,先期通过厂党委扩大学习、部门集中学习的方式,使职工充分了解厂情以及工厂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组织职工对工厂发展愿景、企业精神、企业使命、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管理理念等进行讨论。

(2)提练讨论成果。一方面组织干部职工写讨论体会,征集职工好的建议。另一方面可分领导班子、中层管理人员、机关管理人员、一线生产人员、班组长及骨干几个层次召开座谈会,对企业及干部职工价值观及精神进行提练。

(3)做好发布和宣传。对讨论好的企业精神、企业使命、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管理理念,以文件形式公布,并在厂区以宣传栏、标示牌、会议、学习培训等形式向干部职工宣传。

(4)做好深层次贯彻。引导全厂干部职工在工作和生活中,主动以这些价值观和精神要求自己,对于好的典型及时挖掘和表彰,让干部职工知道什么是提倡的,什么是不提倡的,形成一个好的氛围。

(二)制度文化建设

1、建设目标。通过“废、改、立”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包括劳动管理制度、生产组织、财务物资管理等,使企业管理有规可依。通过严格执行,建立以制度管人,以规章管企业的格局,使制度深入人心,干部职工能自觉遵守。

2、建设内容

(1)完善管理制度。结合厂机构和岗位调整,各部门在梳理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的基础上,对我厂建厂以来颁布的所有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进行梳理,通过废止、修改和新立,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

(2)做好颁布和执行。在制度文化建设中,无论老制度的废止或修订,或新制度的建立,都应依据有关法定程序,如通过职代会审议,在全厂职工中宣传,既确保程序合法,又要使其真正深入职工心中,让干部职工什么是能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如果做了应负什么后果或奖励。

(三)行为文化建设

1、建设目标。通过行为文化建设,建立完善的部门行为规范和干部职工行为规范,并能深入干部职工心中,使其自觉执行。

2、建设内容

(1)完善行为规范:梳理我厂现有行为规范,制订和完善各项行为规范和准则。行为规范分为企业内部行为规范和社会行为规范。建立机械厂外在形象与声誉管理规范,来客、来访接待规范、办公场所及生产车间现场管理规范,会议及培训学习规范、着装管理规范、干部职工行为管理规范等。除了厂里统一制定的规范外,部门要建立部门自身的行为规范,干部职工也要结合各自岗位职责,建立自身的行为 规范。

(2)做好规范宣传。对于各类规范要集结成册,做到人手一本,同时还有通过制作宣传板、提示板、签订承诺书等形式进行宣传,做到人人都知道该怎么做,别人应该怎么做。

(3)强化执行力度。对于行为规范,要做到有奖有惩,确保规范落到实处。与此同时,可以通过组织相应的文体活动、先进评选活动等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对职工进行引导。

(四)物质文化建设

1、建设目标。物质文化的建设在全厂通过环境、厂徽、厂标、厂旗等的规范,在全厂形成浓厚的企业文化视觉氛围,增强企业文化的感染力,促使企业理念深入人心。

2、建设内容:

(1)设计厂徽、厂标、厂旗等。可在企业理念、企业精神等确定后,通过《黄河报》、黄河网等媒体面向厂内外开展一次有奖征集活动,然后邀请河南局有关领导和专家审定。这样既能征集到优秀的创意,也能对我厂有效宣传。

(2)统一厂服、办公设施标设。待厂徽、厂标确定后,可统一我厂企业标识用色,统一设计制作厂工作服、各类标识、宣传牌及办公设施标识等。

五、实施步骤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要按照全面规 划,分阶段实施的原则进行,力争至2013年底基本建成适合我厂自身发展要求的企业文化体系。

第一阶段:全面启动推进阶段(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

召开动员会,制订印发企业文化建设方案;组织开展企业文化知识学习培训;组织企业价值观及精神提练;组织企业管理制度及规范、准则修订;组织征集厂徽、厂标、厂旗等的征集工作,组织厂工作服装的设计、制作。使用新的标识宣传牌等。

第二阶段:逐步深化阶段(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

继续深入开展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等的建设,通过培训、树立典型、文体活动等,使职工真正了解、认可、执行。强化制度及规范的宣传和执行力度,基本在全厂建立经制度管人、管事的工作格局;工厂对外形成清晰、明确、正面、积极的形象展示,在黄河系统内外声誉有明显提升。工厂内部形成浓厚的企业文化建设氛围。

第三阶段:总结提高阶段(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

对企业文化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查找不足,总结提高。根据机械厂生产经营发展情况和企业管理、干部职工整体状态,对企业精神、企业规范、企业制度及企业形象标识等进 行修正,至年底基本完成企业文化体系建设。

六、保证措施

为使我厂企业文化建设突破瓶颈,真正地从纸上走到干部职工心中,从墙上真正落地生根,把理念转化为干部职工切切实实的行为,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强化责任,加强组织领导

厂成立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我厂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设立企业文化建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厂长为我厂企业文化建设第一责任人,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本部部门企业文化建设第一责任人。全体干部职工密切配合,使企业文化建设形成全厂的共识,变成全体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

(二)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形成闭环管理

各部门要把企业文化建设内容与企业规划、 计划合并编制重点列出制度文化建设的管理标准、工作标准、考核标准,并列入部门和职工绩效考核中,明确企业文化建设各项内容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制定工作计划,使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工作一样也纳入日常管理工作之中,要建立企业文化建设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定期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进行考评和奖惩,考核结果与经济挂钩。

(三)结合企业文化建设,做好干部职工培训 鉴于企业文化作为管理科学的新潮流,刚开始还不能为 全体干部职工所认识和接受,有的甚至存在模糊认识的现状,要利用党委扩大学习、观看录相、集中讨论、请专家讲课等方式进行宣传和培训。在培训内容上,既要有企业文化知识,也要有管理学知识,也要有相关规章制度。要采取培训骨干和自学相结合的原则,使全公厂干部职工普遍掌握企业文化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熟记企业价值观和精神文化,了解并认可各项规章制和行为准则、规范。

7.机械制造类企业文化 篇七

一、标准化方法的应用与发展

标准及标准化必须要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市场的需求不断地发生适应性改变。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 “标准”必须适应“数字化”环境, 标准化活动也必须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工具。

1. 标准内容“结构化”

按照模块化设计的思想, 在对传统标准内容“可分解与组合”原理支撑的基础上, 将整份标准分解为若干具有独立功能、能够独立表达相关要求的单元, 而这些单元又可以继续分解为一些基本的标准元素 (如方法、活动、指标、参数、属性、步骤等) , 这些单元与基本标准元素的组合可形成不同层次的模块。信息化条件下标准内容的“结构化”可以保证对现有标准资源的重复利用和全新标准的快速制定, 从而加速标准的研发、验证和制定过程。

2. 标准服务“定制化”

传统标准的表现形式是纸型的, 标准内容不能直接应用于产品研制的数字化环境, 亦不能被产品数字化设计、数字化仿真试验、数字化制造、数字化管理等各个环节所利用, 给标准的高效实施带来困难。为适应产品“研制与管理数字化”的需要, 标准应以“数字化”工具的形式存在于“网络”中, 以保证实现标准数据基于网络的“定位检索”、“信息关联”、“按需定制”和“即时发布”等需求, 实现“使用即标准”。

3. 综合标准化应用

综合标准化是一种标准化方法, 前苏联标准化工作者于20世纪60年代创造, 80年代传入中国, 是对传统标准化的补充和超越。综合标准化的核心主要体现在综合性、目的性、成套性、整体协调性、闭环控制和计划性等方面, 在解决复杂系统的问题上有明显优势。对于集团型企业, 可以利用综合标准化的方法解决多项目、多专业、多研发单元的标准化问题, 提升企业管理效率。

二、制造类集团型企业标准化管理特征

制造类集团型企业标准化的多维度需求, 带来了标准化管理上的显著特征,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多元化

多元化的产品和宽泛的专业领域决定了标准化管理的“多元化”。企业所贯彻标准来源多样、标准水平参差不齐。可能同一对象, 因客户不同而采取了不同发布机构的标准;也可能同一对象, 因产品标准化的角度不同, 而采用不同类别的标准。

2. 多目标

长业务链和多项目、多单元协作的特点决定了标准化管理的“多目标”。为了尽可能重复利用企业内外部资源、尽可能同一事项采用同一方法和流程, 集团型企业均会要求标准同时满足不同项目的需要, 在项目应用中进行剪裁。

此外, 企业也期望在一份标准制定和实施过程中, 同时解决面临的多方面问题。如技术水平问题、工作效率问题、协作关系问题、考核指标和检测问题、成本费用问题等。

3. 单元性差异

内部单元 (母子公司等多种经营模式) 差异性决定了标准化管理的“单元性差异”。由不同产业模式、不同业务形态和不同文化基础构成的多“成员单位”集团型企业, 由于各个单元的基础不同、核心能力不同、研发和生产流程不同, 造成了执行贯彻标准的“单元性差异”。

4. 关联性效应

内部多维度协作和外部强关联性决定了标准化管理的“关联性”。许多集团型企业都是围绕着一个复杂产品开展各项活动, 如飞机、坦克、发动机研制。这些复杂产品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需要多专业、多单位、多领域的协作。这种“关联性”体现在标准上, 就是对标准体系的整体协调, 即每一项标准的增加、修改都会影响到相关联的若干项标准。

三、制造类集团型企业标准化管理的方法和工具

为了适应制造类集团型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多元化、多目标、单元性差异、关联性效应等特征, 集团型企业标准化管理应采用新的方法建立标准体系、制定标准、组织实施以及监督反馈。

1. 基于产品特征和研制协作模式的标准体系建立方法

针对集团型企业, 由于涉及专业过于宽泛, 产品类型复杂, 如果按照专业展开制定企业标准体系, 则容易失去目标, 给使用和管理带来麻烦。完整的企业标准体系需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因此, 必须要将PBS (Product Breakdown Structure, 产品分解结构) 标准综合体与WBS (Work Breakdown Structure, 工作分解结构) 标准综合体进行选择、综合。为了构建相对稳定的标准综合体, 应优先选择PBS标准综合体, 补充WBS标准综合体。同时, 考虑专业方向之间的差异, 做到体系完整, 同一对象, 统一标准。

PBS标准综合体按照综合标准化的方法构建, 选择PBS的单元作为细分对象, 细分时应保证在具体产品或项目的系统、分系统分解时参考同一规则。WBS标准综合体按照综合标准化的方法构建, 选择WBS单元作为标准体系的细分对象, 一般包含论证、设计、试验、制造、检测、服务、市场、管理、质量、计量、专业工程等活动。各PBS标准综合体与WBS标准综合体逐级搭建成“标准体系”。

2. 基于实例和数据的标准制定方法

(1) COE模式下的标准综合体选取

制造类集团型企业推行的COE (Centers of Excellence, 优异中心) 专业化整合模式, COE的定位和管理模式与标准综合体的应用十分相似。如国外空客公司按照流程的完整性、资源的相似性和支撑的共用性为原则, 构建了机翼COE、电子COE等多个中心。集团型企业标准的目标就是在集团公司范围内共享最先进的技术、流程和工具, 提升核心能力和资源利用率, 增强竞争优势。因此, 以COE为标准化工作单元, 可进行标准综合体的研发。

(2) 知识管理模式下的标准生成

标准是技术和经验的结晶, 在标准制定过程中须重视过程数据、案例和经验的收集和整理。标准制定活动是企业知识收集、分析、整理和提升的过程。在信息化条件下, 这一活动与企业知识管理活动的对接成为可能。美国国防部发布了一套“联合规范指南 (JSSG) ”标准, 将要求、验证以及经验教训融为一体, 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标准形式, 在各军种、各供应商范围内引起了强烈反响。在“标准数字化”的发展趋势下, 标准将在“企业大数据库”中与知识实现关联。因此, 标准制定必须要考虑知识管理模式下的应用和融合, 在标准编制时, 进行“关联”设计。

(3) “数据”离散型式的标准载体及应用

“标准数字化”的趋势下, 标准在信息化环境下将突破传统的“纸型”载体, 软件、工具、流程、数据库等都可以成为标准。事实上, 我们很多工作已经被数据离散形式的标准载体所标准化。如CATIA建模软件操作、多项目协同平台使用、数控机床操作程序等。

3. 基于集中管控模式的标准化管理方法

集团公司标准体系覆盖了集团范围内的所有产品、技术和服务, 因此标准化管理必须进行全集团的集中管控,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统一计划, 步调一致。由集团公司按照标准体系建设需求统一下达各项工作计划, 确保各专业领域协调一致, 确保标准配套完整;

(2) 统一对外, 归口一致。由集团公司统一对外进行标准战略部署, 如行业标准、国家标准, 避免成员企业独自提出从而影响集团整体规划;

(3) 统一宣传, 执行一致。由集团公司统一对内对外进行标准及标准化管理制度的宣讲, 避免误解、漏解, 并细化具体操作;

(4) 分工配合, 协作协调。按照各业务单元 (或事业部) 、各成员单位分工和定位, 对专业领域内的标准化工作进行协作。

(4) 基于业务流程的标准化实施监督与反馈方法

标准实施状态需要在最终活动或产品效果上才能体现。传统的标准实施监督是跟随标准走, 即标准内容约束什么就检查什么, 可能造成“某一环节符合这项标准, 但整体产品达不到其他标准要求”的情况。这种模式对于简单产品有效, 对复杂产品或系统就不能达到效果。

在集团型企业标准化管理中, 应坚持“基于业务流程的标准体系应用模式”, 以解决问题为基本目标, 伴随着业务流程的进展, 选择标准综合体进行实施, 并监控实施情况。主要操作方法包括:

(1) 建立业务流程活动标准, 明确输入、输出和配套资源;

(2) 按照标准要求开发、集成数字化的工具, 达到“使用即标准”的效果;

(3) 利用信息化系统和工具, 直接采集实施信息;

(4) 结合产品阶段评审环节, 进行标准化实施情况检查和评价;

(5) 按照技术成熟度选择标准执行力度;

(6) 按照工作单元进行信息的监督和反馈。

四、标准化管理实践案例

李春田教授提出, 企业标准化战略有“三步曲”:第一步, 产品标准化战略;第二步, 综合标准化战略;第三步, 标准化平台战略。对我国大多数企业而言, 还停留在“产品标准化战略”阶段。对于制造类集团型企业, 其标准化管理使命更加任重而道远。下面以中航工业集团公司为例, 简要介绍本文所述企业标准化管理方法在集团中的实践。

1. 标准化管理实践

中航工业集团公司是大型央企, 属于典型的制造类集团型企业, 设有航空装备、飞机、发动机、直升机、通用飞机、特种车辆等多个版块, 采取集团、直属单位、成员单位等多层次管理构架, 下辖200余家成员单位。1998年集团公司整合之初, 集团公司各单位使用各类各级外部标准近十万项, 成员单位企业标准四万多项, 基本上是“试飞标准一机一样, 设计标准一所一样, 制造标准一厂一样”的标准格局。

2010年起, 中航工业集团公司开始启动“集团公司标准 (Q/AVIC) 工程”建设工作。创新标准化工作机制, 健全标准化规章制度, 投入专项经费, 建立集团公司标准化运行体系。对集团公司成员单位企业标准和3000多项项目标准进行了集中备案及分析, 结合集团公司主要产品PBS及企业工作WBS, 针对同一对象在集团各成员单位间统一标准, 优化构建了包含16000多项标准的集团标准体系, 并实施动态维护。在五年多时间里, 编制集团标准2000多项, 发布实施500余项。结合专业化整合需求, 集中开展了包含1800余项飞机专业标准和1000余项发动机专业标准的两个主要产品综合体的标准开发。同时, 对标准进行了离散化、元素化处理, 形成了结构化的“智标”数据库, 在集团内部网络上提供在线服务。开发了三维标准件库、三维模型检查、产品定型软件等一系列标准数字化工具, 集成在企业数字化应用系统, 推进标准实施。

2. 标准化管理成效

中航工业集团公司标准化管理伴随着大航空、强航空战略实施, 主要实现以下效果:

(1) 初步实现“同一对象, 统一标准”, 集团公司内部管理和各研制活动有据可依, 有效提升了集团公司运行效益和保证了产品研制;

(2) 全员标准化意识显著, 集团公司标准 (Q/AVIC) 成为中航工业不可或缺的有形资产;

(3) 集团公司标准 (Q/AVIC) 成为航空制造业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标准, 对供应链控制和供应商管理发挥重要作用。

五、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本文通过对标准化发展新趋势的分析, 阐述了制造类集团型企业标准化管理的特征, 提出了标准化管理的方法和工具, 并在中航工业集团公司得以运用。通过上述分析, 主要结论如下:

(1) 标准化是集团型企业科学管理的基础, 目前已具备完整的方法论, 正朝向数字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

(2) 集团型企业标准化管理可采用综合标准化的方法, 建立信息化条件下的“标准化管理与服务支撑平台”, 可采取“基于产品特征和研制分工模式建立标准体系”、“基于实例和数据制定标准”、“基于集中管控模式开展标准化管理”、“基于业务流程进行标准化实施监督与反馈”等工作对策。

(3) 集团型企业开展标准化管理, 可使标准成为不可或缺的有形资产和核心竞争力, 可建立起生产、经营的最佳秩序, 提升企业营利能力。

2. 建议

标准化工作是集团型企业面对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创新性工作。建议:

(1) 标准化理论方法是开展各项标准化工作的基础, 应持续开展各种业务形态下的集团型企业标准化管理方法研究, 不断完善集团型企业标准化管理理论体系。

(2) 我国标准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集团型企业标准化的水平, 政府应推动、引导大型企业集团标准化工作, 不断总结企业的最佳实践并进行推广。

(3) 标准化是一项长期任务, 需要一支精于理论、方法研究和应用工具开发的专业队伍, 需重视培养集团型企业标准化人才。

摘要:标准化管理是系统工程的重要方法之一, 是现代企业开展科学管理的基础。制造类集团型企业, 面临着多个业务单元并行、多个产品同时研发、多种技术综合集成、多种产业业态共存等复杂环境, 面对制造类集团型企业复杂组织体管理及运营, 标准化对策研究和管理实践显得尤为急迫。本文通过对制造类集团型企业标准化管理的作用、特征等分析, 提出标准化工作的方法和路径。通过本文研究认为, 标准化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是企业发展的战略性选择, 在制造类集团型企业运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关键词:标准化管理,集团型企业,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李春田.标准化概论 (第五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2]李春田.现代标准化方法—综合标准化.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1.

8.机械制造类企业文化 篇八

摘要:北京市文化创意类的中小企业大多数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企业的振兴和发展繁荣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本文根据北京市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的分类,分析了其2008—2013年这六年的整体发展态势,针对其面临的融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北京市 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 融资

一、北京市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现状

北京市文化创意企业是指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的企业。

由于北京市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的起步比较晚,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大多是处于创业期或成长初期的中小企业和个人工作室,它们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由于北京市文化创意中小企业规模小,使得融资难成为目前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北京市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的整体发展情况

2004年底,北京市正式提出发展文化创意企业。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北京市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且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2008—2011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企业分别实现产业增加值1346.4亿元、1497.7亿元、1692.2亿元和1938.6亿元,分别占当年北京地区GDP的12.84%、12.62%、12.28%和12.1%;2012年文化创意企业实现的产业增加值更是突破2000亿大关,产业增加值为2189.2亿元,较2011年增长10%,占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3%,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2013年文化创意产业再接再厉,在2012年的基础上略有增加,实现产业增加值2406.7亿元,比2012年增长9.1%;占2013年北京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3%,与上年持平。

如图1,可以看出2008—2013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企业的增加值总体呈直线上升,但由于全球的金融危机,文化产业发展还是受到了一定的阻碍,2008—2011年文化创意产业占GDP的比重出现了一定的下滑。不过值得说明的是2009年北京市对文化创意企业出台了行业分类标准,使2008年的文化创意产业占当年GDP的比重基数大。

总体来看,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具备以下特征:一是2008—2013年文化创意产业占北京市GDP的比重都维持在12%以上;二是发展较快,市场需求高;三是就业涵盖广;四是关联度大;五是节约资源和能源,说明文化创意企业已经是北京市经济中的支柱性产业。因此,加大对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的投资,满足其融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对整个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十分重要。

二、北京市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随着北京市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快速迅猛的发展,整体规模进一步扩大,综合实力也得到了快速提升,那么北京市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瓶颈就显露无疑。

2012年,北京市中资银行文化创意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不含票据融资,下同)536亿元,同比增长20.6%,全年累计发放贷款535.6亿元,同比增长28.5%,比上年多发放118.8亿元。2012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企业分类的子行业贷款均保持较快增速,如表1。

如表1所示,文化艺术、艺术品交易、创意设计服务等行业贷款增速明显,说明这些行业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来进行研究、开发。再者,影视业的专用设备、制作基地等固定资产的投入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如图2,2010年、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北京市发生文化创意产业人民币贷款额分别为240.7亿元、444.5亿元、536亿元、658.6亿元。值得说明的是2013年的数据截至2013年10月末,同比2012年1—10月份增长39.4%,这说明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不仅非常迫切,而且还很强烈。

北京市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在进行外源融资时面临的困难比一般的中小企业更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是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融资与银行信贷存在不匹配。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一般流动资金(如银行存款)少,但是前期投入需要的资金量大,投入的周期又较长,开发的项目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经营风险太高,因此其融资与银行信贷存在极大的不匹配。另外,银行支持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尚处于摸索、尝试阶段,有针对性的贷款项目创新略显不足,导致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与银行信贷存在不匹配。

二是无形资产的流动性差是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的典型缺点。在企业有关项目出现风险时,银行需要兑现担保的价值,但版权评估机构和交易市场缺乏、版权变现环节等领域的法律法规仍不健全等,影响了银行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积极性。

三是目前市场上出现的知识产权有三类:专利、商标、著作权(版权) 。这三类知识产权的质押存在一定的法律问题。前两类可以质押登记,而著作权(版权)目前能进行质押登记的少之又少,造成了著作权的质押权从法律上没法确认,同时也得不到国家主管机关的管理。银行很难凭著作权对文化创意产业小企业沿用质押融资模式。据统计,2012年我国完成著作权质权登记146件,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著作权质押的数量极少,亟待解决著作权质权登记的问题。

四是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的专业特色性的担保资金很少,增加了中小企业贷款难度。目前,北京市尚未设立文化产业专业特色性的担保资金,其他类型的担保资金在文化创意企业融资增信上力量有限。

因此,没有为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有效的途径,自然其融资需求也很难有效满足。

三、完善北京市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有效融资途径的对策

各类融资中介服务机构应坚持“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坚持专业化、特色化服务的理念,在“文化创意金融”方面,走出一条特色的融资之路。

首先,作为政府,应完善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的政策推动机制,探索出有利于金融服务文化创意中小企业发展的制度政策。比如2012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出台的《关于做好文化金融工作,支持北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意见》,从加快创新、完善配套、拓宽领域、培养人才四个方面对北京市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出了15项具体要求,极大地推动了“人文北京”建设和北京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的发展。endprint

其次,作为最重要的融资中介服务机构——北京市各大银行应进一步推动文化金融产品创新。鼓励北京市的地方性银行:北京银行、光大银行开发更多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收益权质押贷款等具有市场适用性、体现功能创新性的、符合政策导向性的信贷产品。目前北京地区的工商银行北京分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北京银行等都纷纷针对文创企业创新贷款业务。如工商银行将“版权质押+个人连带保证”引入北京市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的信贷审批流程;招商银行将网络技术应用于北京市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内嵌专项审批,提高了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的审贷过程透明度;交通银行 的“智融通”金融服务产品,解决了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有形资产少、缺乏抵押物的融资难题。

第三,除了银行,还应有效地发挥风险投资基金PE、股权投资基金、券商等其他更广义上的融资服务中介机构的优势,积极引入保险信用增级服务,拓宽北京市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股权投资、银行贷款、辅导上市等一条龙、组合化的更全方位专业化金融服务。举例说明:对《金陵十三钗》,民生银行提供项目贷款,贷款的期限12—18个月,估算一年拍摄制作、半年回款,根据票房回款速度灵活掌握;对《龙门飞甲》,北京银行提供的是打包贷款,北京银行选择博纳影业的《龙门飞甲》、《抓猴》、《不再让你孤单》、《大话射雕前传》四部影片和《十月围城》一部电视剧共同组成一个项目池,给予该项目池1亿元的贷款额度,打包贷款期限为2年,《龙门飞甲》项目从2010年9月—2011年1月提款,与拍摄进度匹配。

第四,另外,还需要完善相关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对文化创意类市场有效的监管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进无形资产二级交易市场建设,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质权处置周转金制度,积极争取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相关优惠政策引入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

第五,进一步完善文化创意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首先通过北京市政府政策的扶持和投入财政资金,然后通过注资设立、参股或者委托运作等方式成立一些专业性强的政策性文化创意累的担保企业,为北京市的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的贷款融资需求提供专业化的服务。还有,鼓励民营担保机构积极参与,给予适当的政策扶持。2010年10月,北京银行为北京超炫广告有限公司、北京丽贝亚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以及北京三浦灵狐动画设计有限公司三家北京市石景山区文化创意中小企业成功发行的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并且募集融资4800万元。

四、结论

总而言之,北京市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GDP占全市经济比重由2005年的9.3%提高到2013年的12.3%,显示出良好的成长性,未来将成为北京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推动力之一。因此,北京市的各类融资中介服务机构对北京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的支持就显得非常的重要。经过近10年的发展,北京市文化创意类的中小企业的融资之路也越来越顺畅。

参考文献:

[1]北京统计信息网 http://www.bjstats.gov.cn

[2]北京文化创意网http://www.bjci.gov.cn/

[3]北京产权交易所http://www.cbex.com.cn/article/scypt/whcy/

[4]段晓兵.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融资模式探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0

[5]王明筠.文化产业金融支撑体系研究[J].浙江金融,2010(8):60—62

[6]纪爱玲.文化创意产业或将掀起投融资高潮[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3—01—14

〔本文受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资助,(项目号:5121

423502)〕

(袁龙霞,1989年生,湖北荆州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会计学。谢瑞峰,1964年生,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研究方向: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张琰明,1989年生,辽宁瓦房店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会计学)endprint

其次,作为最重要的融资中介服务机构——北京市各大银行应进一步推动文化金融产品创新。鼓励北京市的地方性银行:北京银行、光大银行开发更多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收益权质押贷款等具有市场适用性、体现功能创新性的、符合政策导向性的信贷产品。目前北京地区的工商银行北京分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北京银行等都纷纷针对文创企业创新贷款业务。如工商银行将“版权质押+个人连带保证”引入北京市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的信贷审批流程;招商银行将网络技术应用于北京市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内嵌专项审批,提高了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的审贷过程透明度;交通银行 的“智融通”金融服务产品,解决了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有形资产少、缺乏抵押物的融资难题。

第三,除了银行,还应有效地发挥风险投资基金PE、股权投资基金、券商等其他更广义上的融资服务中介机构的优势,积极引入保险信用增级服务,拓宽北京市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股权投资、银行贷款、辅导上市等一条龙、组合化的更全方位专业化金融服务。举例说明:对《金陵十三钗》,民生银行提供项目贷款,贷款的期限12—18个月,估算一年拍摄制作、半年回款,根据票房回款速度灵活掌握;对《龙门飞甲》,北京银行提供的是打包贷款,北京银行选择博纳影业的《龙门飞甲》、《抓猴》、《不再让你孤单》、《大话射雕前传》四部影片和《十月围城》一部电视剧共同组成一个项目池,给予该项目池1亿元的贷款额度,打包贷款期限为2年,《龙门飞甲》项目从2010年9月—2011年1月提款,与拍摄进度匹配。

第四,另外,还需要完善相关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对文化创意类市场有效的监管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进无形资产二级交易市场建设,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质权处置周转金制度,积极争取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相关优惠政策引入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

第五,进一步完善文化创意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首先通过北京市政府政策的扶持和投入财政资金,然后通过注资设立、参股或者委托运作等方式成立一些专业性强的政策性文化创意累的担保企业,为北京市的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的贷款融资需求提供专业化的服务。还有,鼓励民营担保机构积极参与,给予适当的政策扶持。2010年10月,北京银行为北京超炫广告有限公司、北京丽贝亚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以及北京三浦灵狐动画设计有限公司三家北京市石景山区文化创意中小企业成功发行的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并且募集融资4800万元。

四、结论

总而言之,北京市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GDP占全市经济比重由2005年的9.3%提高到2013年的12.3%,显示出良好的成长性,未来将成为北京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推动力之一。因此,北京市的各类融资中介服务机构对北京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的支持就显得非常的重要。经过近10年的发展,北京市文化创意类的中小企业的融资之路也越来越顺畅。

参考文献:

[1]北京统计信息网 http://www.bjstats.gov.cn

[2]北京文化创意网http://www.bjci.gov.cn/

[3]北京产权交易所http://www.cbex.com.cn/article/scypt/whcy/

[4]段晓兵.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融资模式探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0

[5]王明筠.文化产业金融支撑体系研究[J].浙江金融,2010(8):60—62

[6]纪爱玲.文化创意产业或将掀起投融资高潮[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3—01—14

〔本文受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资助,(项目号:5121

423502)〕

(袁龙霞,1989年生,湖北荆州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会计学。谢瑞峰,1964年生,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研究方向: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张琰明,1989年生,辽宁瓦房店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会计学)endprint

其次,作为最重要的融资中介服务机构——北京市各大银行应进一步推动文化金融产品创新。鼓励北京市的地方性银行:北京银行、光大银行开发更多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收益权质押贷款等具有市场适用性、体现功能创新性的、符合政策导向性的信贷产品。目前北京地区的工商银行北京分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北京银行等都纷纷针对文创企业创新贷款业务。如工商银行将“版权质押+个人连带保证”引入北京市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的信贷审批流程;招商银行将网络技术应用于北京市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内嵌专项审批,提高了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的审贷过程透明度;交通银行 的“智融通”金融服务产品,解决了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有形资产少、缺乏抵押物的融资难题。

第三,除了银行,还应有效地发挥风险投资基金PE、股权投资基金、券商等其他更广义上的融资服务中介机构的优势,积极引入保险信用增级服务,拓宽北京市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股权投资、银行贷款、辅导上市等一条龙、组合化的更全方位专业化金融服务。举例说明:对《金陵十三钗》,民生银行提供项目贷款,贷款的期限12—18个月,估算一年拍摄制作、半年回款,根据票房回款速度灵活掌握;对《龙门飞甲》,北京银行提供的是打包贷款,北京银行选择博纳影业的《龙门飞甲》、《抓猴》、《不再让你孤单》、《大话射雕前传》四部影片和《十月围城》一部电视剧共同组成一个项目池,给予该项目池1亿元的贷款额度,打包贷款期限为2年,《龙门飞甲》项目从2010年9月—2011年1月提款,与拍摄进度匹配。

第四,另外,还需要完善相关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对文化创意类市场有效的监管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进无形资产二级交易市场建设,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质权处置周转金制度,积极争取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相关优惠政策引入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

第五,进一步完善文化创意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首先通过北京市政府政策的扶持和投入财政资金,然后通过注资设立、参股或者委托运作等方式成立一些专业性强的政策性文化创意累的担保企业,为北京市的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的贷款融资需求提供专业化的服务。还有,鼓励民营担保机构积极参与,给予适当的政策扶持。2010年10月,北京银行为北京超炫广告有限公司、北京丽贝亚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以及北京三浦灵狐动画设计有限公司三家北京市石景山区文化创意中小企业成功发行的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并且募集融资4800万元。

四、结论

总而言之,北京市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GDP占全市经济比重由2005年的9.3%提高到2013年的12.3%,显示出良好的成长性,未来将成为北京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推动力之一。因此,北京市的各类融资中介服务机构对北京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的支持就显得非常的重要。经过近10年的发展,北京市文化创意类的中小企业的融资之路也越来越顺畅。

参考文献:

[1]北京统计信息网 http://www.bjstats.gov.cn

[2]北京文化创意网http://www.bjci.gov.cn/

[3]北京产权交易所http://www.cbex.com.cn/article/scypt/whcy/

[4]段晓兵.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融资模式探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0

[5]王明筠.文化产业金融支撑体系研究[J].浙江金融,2010(8):60—62

[6]纪爱玲.文化创意产业或将掀起投融资高潮[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3—01—14

〔本文受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资助,(项目号:5121

423502)〕

9.机械制造类企业文化 篇九

让车间“文化”起来

——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一加工车间企业文化巡礼

稿件来源:河北工人报

张家口市市长郑雪碧、中煤公司董事长吴耀文到一加工车间参观指导工作

一加工车间代表队参见公司红歌会演出

一加工车间的文体活动

“没有企业文化,就谈不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当代中国许多明星企业证明的经验。作为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的重要精加工车间之一,承担公司产品刮板输送机中的减速机关键零、部件,各种齿轮、齿轮轴类的加工。如何打造一加工车间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是生存与发展的关键点。经过多年努力,一加工车间创新的企业文化理念——“一个家庭、一所学校、一支军队”成为张煤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亮点。从车间领导到普通职工,谈起文化建设,都有自己独到的见地。

满园春色关不住

最近几年煤炭市场持续旺盛,张煤机公司遇到了难得的发展时机。实践使张煤机人领悟到:没有优秀文化的企业不能自强于市场竞争之中,也就谈不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加工车间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提出了“一个家庭、一所学校、一支军队”的“三个一”理念,把思想统一到“构建和谐一加工车间,促进车间发展”的认识上来。

要增强车间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就必须建设和培育富有时代精神和车间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按照“加强班组建设、提升职工素质、创建和谐团队、促进生产经营”的总体思路,一加工车间主任经过多次调研,率先提出了创建“一个家庭、一所学校、一支军队”的理念,明确的定义就是“一个家庭——所有职工像一家人一样,和睦相处,相互沟通、理解、支持,团结一致,携手前进;一所学校——每一名职工都能把学习看作是终身的任务,在思想上要有大的进步,在技能上要有大的飞跃;一支军队——要把职工队伍培育成有着严明纪律和高效素质的顽强团队,敢打硬拼,特别能战斗。”

企业文化建设是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也是凝聚企业员工为实现企业发展目标而努力实践的过程。为了更广泛地发动广大员工,一加工车间首先将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上墙,将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要求上墙。车间主任多次召开党团员、班组长、职工代表会议,讲解构建和谐一加工车间的意义,讲解建设“一个家庭、一所学校、一支军队”的具体内容。他们还悬挂了一块牌匾、一条标语,使“为把一加工建成‘一个家庭、一所学校、一支军队’而努力奋斗”的宣传口号深入人心。

如何将企业的文化理念传输给基层员工,一个重要的手段是培育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觉信奉并实践企业文化理念。在一加工车间,人手一本《“三个一”活动手册》,其文化理念尽显其中且根植于每一位员工思想深处。在构建过程中,一加工车间坚持以企业文化统一员工的基本意识与行为准则,结合实际推出了《“三个一”活动手册》、《“三个一” 活动学习手册》、《一加工车间安全手册》、《一加工车间党员手册》、《一加工车间劳务派遣合同工活动成果》供大家学习,对创建“三个一”活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像不息的浪潮,在新世纪的一加工车间涌动、涌动!

长风破浪正当时

走进一加工车间,清洁的环境、盛开的鲜花、干净通畅的过道、成行码放的工件,显现一种和谐奋进的气氛。创建“三个一”牌匾、创建“三个一”宣传口号、劳动竞赛宣传口号挂在墙上,“三个一”大型剪纸悬在中心,职工图书室、职工活动室建立起来。所有这些,都是围绕“三个一”活动而开展的,让职工逐步找到家庭、学校、军队的感觉,增强了活动的吸引力和团队的凝聚力。

在“三个一”活动的各个节点上,一加工车间首先抓住班组长这个重要环节,力求把班组长培养成战斗员、指挥员。2009年以来,他们及时开展了以班组为单位的劳动竞赛,不仅完成了生产任务、保证了职工收入,而且调动了班组长的积极性,使班组长的思想和工作方法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一加工车间是公司生产的龙头单位,关系到全公司任务的完成。他们采取分段奖励办法,一线职工按班组实行承包工时分段奖励制,把每个人当月的任务量落实到位,互相帮助,互相制约。2010年最热的七月份,一加工车间工时任务达到了19万小时,超过历史记录。两年来,各个班组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了技能学习、岗位练兵、安全整改,去社会福利院看望智障儿童,悼念了烈士,举行了宣誓活动,锻炼了班组长的组织能力,增强了班组职工的凝聚力。

企业文化外化于行在工作上的表现就是立足本职工作岗位,开拓创新,不断改善,提高创新力与竞争力。根据车间的实际情况,一加工车间转变观念,开展了岗位达标活动。一准:准时上班、准时上岗、准点开机;二齐:着装整齐、工具箱干净整齐;三无:无烟头、无生活垃圾、无杂物;四清:每两小时清理一下工作现场,每班清理四次;五洁:着装洁、语言洁、机床洁、加工件洁、环境洁。他们还重点开展了“大家动手,建家爱家,我为家里做点事”和解决生产技术关键问题活动。车间挂出了横幅,召开了动员会。钻床组职工开动脑筋,集思广益,提出了“美饰环境,净化心灵,共建和谐一加工,提高技能,齐心万众,共铸精品铁龙”的口号,并且小组个人出资做横幅挂在了车间显要位置。据统计,这次活动共为小家做好事200多件。

通过强有力的创建活动,一加工车间良好的文化氛围正在形成,广大职工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了“‘一把手’积极倡导,广大员工踊跃参与”的良好格局。

千树万树梨花开

企业发展是职工发展的依托和基础,职工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有鉴于此,2010年一加工车间把“一所学校”作为工作重心,认真总结2009年班组职工培训的成果,在培训上立足于班组,立足于职工自我教育,立足于基础工作,立足于总结经验和指导工作。他们成立了“未来金牌小组”,着眼于车间职工提高技能,着眼于发现人才,着眼于在未来的技能大赛上夺取金牌。

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和积极性的人本管理理论。一加工车间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干工作的方针,抓住“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这条主线,在劳务派遣合同工中成立了“青年先锋排”。2009年12月1日,一加工车间召开“青年先锋排”命名大会,宣布“青年先锋排”正式成立,这也标志着劳务派遣合同工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加工车间现有劳务派遣合同工53人,占职工比例的五分之一。他们认真研究对劳务派遣合同工的培养教育,建立有组织有纪律的劳务派遣合同工管理方式,给“青年先锋排”任命“排长”和“指导员”,下设五个班,设置了正副班长,进行组织管理。“青年先锋排”印制了“排旗”,建立了“排会”和“班会”制度,开展了劳动竞赛、12345现场管理达标活动,设立了“流动红旗”,对评出的先进班给予奖励,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先哲老子有句名言:“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两年来,一加工车间始终坚持自己的目标,让企业文化建设真正成为了企业之魂、企业之根、企业之本。班子更具号召力,职工更加团结,班组更加和谐,队伍更加稳定。车间涌现出了立铣组河北省先进集体等一批先进典型,良好的团队精神已成为推动一加工车间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现在的一加工车间不仅现场清洁了,而且基本做到了来人参观和不来人参观一个样,班中饮酒等违纪现象也得到了杜绝,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2010年公司给车间下达的责任书任务是218万小时,比去年增长了近15%。车间悬挂的标语:“让人心动起来,把劲鼓起来,完成三十六亿我们奋力前行”,充分表达了一加工车间完成任务的决心和信心。开展“三个一”创建活动使车间职工认识到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动力源泉,是提高职工活力和战斗力的有效途径。

以“一个家庭、一所学校、一支军队”理念为内容的企业文化,已经渗透到一加工车间的每个班组、每个职工,正在张煤机公司开出一朵朵绚丽的花朵。

两年的风雨历程和丰硕成果充分证明:先进的企业文化是无价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她使企业去掉惰性,充满生机。在未来的发展之路上,一加工车间将继续发扬“三个一”的企业文化,肩负重任,再展宏图。

海霞

上一篇:逸夫小学少先队工作总结下一篇:重庆市涪陵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5童趣》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