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寿光一食品厂火灾

2024-09-30

山东寿光一食品厂火灾(精选3篇)

1.山东寿光一食品厂火灾 篇一

八支队由牛头镇起义组建。1937年10月,中共鲁东工委成立后,工委组织委员张文通受命赴寿光开展抗日武装的组建工作。在张文通与寿光县委书记陈少卿组织下,寿光县委于11月上旬,在大革命时期入党的共产党员、牛头镇的马保三家中召开县委扩大会议,具体部署如何发动武装起义。会议决定,各地要以党组织为依托,以党员为骨干,大力发动爱国青年参加抗日,秘密组建抗日队伍,并将起义地点确定为群众基础较好的牛头镇。根据上级指示,将全县起义部队定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各地起义军定为中队。会议一致推选马保三为全县武装起义的总指挥。各中队相继建立后,张文通在牛头镇召集党员骨干分子会议,宣告成立八支队军政委员会,由张文通任主席,马保

三、王云生、李文、王培汉、王文轩为委员。12月29日,八支队正式在牛头镇举行武装起义。随后,八支队进行编队,全支队共700人,编为一、三、五、七和特务队5个中队。起义后不久,山东省委派红军干部韩明柱到八支队担任支队副指挥,加强了军事领导力量。此后经过三里庄战斗、三合庄收编伪军一部和傅家庄整编,力量迅速壮大,军威日渐远扬,不仅寿光境内的抗日力量向其靠拢,就是附近县的抗日武装也前往集结。到1938年3月,八支队发展到2000余人,长短枪1000余支。

七支队由蔡家栏子起义组建。1937年11月,中共鲁东工委在博山成立后,书记鹿省三回到潍县、昌邑一带组织抗日武装。经过认真发动,于1938年1月27日拂晓在潍北蔡家栏子举行起义。部队名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七支队”,王培汉任支队长,鹿省三任政委。起义战士共300多人,编为三个中队。七支队在昌邑瓦城、潍北南阳村、潍县肖家营等地活动,打过胜仗,也遭受过重大挫折。鹿省三等分析了几经挫折的原因和教训后,决定去寿光调八支队前来昌潍,帮助七支队打开局面。同时,七支队在昌邑县西部永安村进行整编,张鸿礼任代理支队长,鹿省三任政委,王一之任政治部主任,刘光汉任参谋长。部队编为三个大队和一个特务中队。整编之后,七支队转移到瓦城一带,准备迎接八支队的到来。

 昌北会师 东征西战 1938年3月24日,八支队2000多名指战员在鹿省

三、马保

三、张文通、韩明柱率领下,离开寿光到达昌邑北部的马渠村,与七支队一部会师,然后携手北进到七支队的发源地之一瓦城。在鹿省三主持下,鲁东工委于4月5日召集两支队干部会议,讨论合编和东去问题。会议决定成立八路军鲁东游击队指挥部,统一指挥七、八支队,由马保三任指挥,韩明柱任副指挥,鹿省三兼任政委,张文通任副政委(后鹿省三牺牲,张文通接任政委),张鸿礼、王云生分任七、八支队队长。

会后,七、八支队立即东进平度、掖县、黄县地区,并于4月中旬与黄县已经建立的八路军三支队取得联系,里应外合,智取黄县城,收编国民党王景宋部,缴获长短枪3000多支,弹药无数,七、八支队指战员无一伤亡。随后,又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收编了设在龙口镇的国民党公安武装和水上警察队。

七、八支队解放黄县城、收编龙口武装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胶东军民的抗战情绪,许多胶东青年、昌潍青年纷纷参军,部队很快发展到6000多人,钢枪5000多支。

1938年9月下旬,根据省委指示,七、八支队离开了征战3个多月的胶东战场,挥师清河,与中共清河特委领导下的清河三支队携手作战,奔袭焦家桥,夜袭周村镇,胜利地粉碎了当地日伪军对清河地区的“扫荡”。但在蒙家庄战斗中,七、八支队副指挥韩明柱不幸壮烈牺牲。

 1938年底,中央决定将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改建为山东分局,并派张经武等率领一批干部来到鲁中,筹建八路军山东纵队。山东分局指示,七、八支队速过铁路南下,参加创建沂蒙山区根据地的斗争。12月中旬,部队经过紧张的思想动员和整顿后,告别了清河地区的父老乡亲,从淄河一带穿过敌人严密封锁的胶济铁 路,沿淄河急速南下,被编入八路军山东纵队。从此,这支迎着抗日的烽火揭竿而起,在鲁东、胶东大地转战一年之久的人民抗日游击队,跨入八路军正规部队行列,成为活跃在山东抗日战场上的一支劲旅。

(注解:山东纵队:1937年10月,日军侵入山东后,中共山东省委领导了徂徕山和山东各地人民的抗日武装起义,建立起10多支起义武装,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8年6月,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5月由山东省委改称),根据毛泽东、刘少奇关于山东的基本武装应组建成支队,恢复和使用八路军番号的指示,陆续将各地起义武装整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支队。12月27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在沂水县王庄成立八路军山东纵队,张经武任指挥,黎玉任政治委员,王彬任参谋长,江华任政治部主任。所辖部队有:由沂水、莒县地区之第2支队一部改编的第2支队;由清河区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5军改编的第3支队;由鲁中区的原第4支队(后改称抗日联军独立第1师)编成的第4支队;由胶东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3军和胶东抗日游击第3支队合编的第5支队;由泰(山)西区抗敌自卫团及汶上县游击武装合编的第6支队;原鲁东抗日游击指挥部所辖第7、第8支队;原第4支队一部编成的第12支队;鲁南起义武装部队编成的人民抗日义勇军第1总队;由微山湖以西地区起义武装组建的人民抗日义勇军第2总队改编的挺进支队;由邳县游击武装编成的陇海南进支队;临郯独立团及纵队直属特务团、军政干部学校和工厂、医院等,共2.45万人。)

1939年1月,挺进支队与进入湖西的八路军第115师苏鲁豫支队合编(仍称苏鲁豫支队),归第115师建制。2~5月,根据八路军总部的指示,山东纵队进行了以整编和部队正规化建设为中心的第一期整军。第4支队编成1个基干团(仍称第4支队);第5支队编为第13、第15团;第7、第8支队与第2、第9支队(1939年1月由安丘、莒县抗日武装编成)合并为第1支队;第5支队第61团与第12支队合编为新的第2支队;临郯独立团编入陇海南进支队;津浦支队1个营与第3支队、第7、第8支队各一部合编为山东纵队特务团。整编后,山东纵队辖第1、第2、第3、第4、第5、第6支队,陇海南进支队,鲁南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一总队(一度改称直辖第4团)和纵队特务团等。此后,山东纵队同入鲁的第115师并肩作战,巩固与扩大了山东各抗日根据地。5月,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决定成立八路军第1纵队,山东纵队归第1纵队统一指挥。6月,王建安任山东纵队副指挥。8月起,山东纵队进行第二期整军,其间成立了胶东军区。10月,山东纵队与第1纵队机关合并,仍保留山东纵队番号。同月,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的津浦支队调归山东纵队建制,编入第2支队;直辖第4团改称苏鲁支队。

1940年3月,第6支队、苏鲁支队调归第115师建制。4月,以山东纵队特务团为基础,组建成第9支队,进入日照、莒县一带开辟抗日根据地。此时,山东纵队进行第三期整军,部队发展到3万余人。8月,陇海南进支队编入八路军第5纵队。9月,山东纵队进行第四期整军,所属部队整编为4个旅、3个支队、2个团:第1旅由第1支队第1、第3团和第4支队第1、第2团编成,第2旅由第2、第9支队编成,第3旅由第3支队编成,第5旅由第5支队编成;第1支队由沂蒙区基干武装编成,第4支队保留,第5支队由第3军区(胶东)编成;纵队直辖特务第1、第2团。此时,山东纵队所属部队连同军政干部学校等共5.1万余人。

1941年,日军对山东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蚕食”和大规模的“扫荡”,在山东的国民党顽军也配合日伪军夹击八路军。山东纵队与第115师相互协同,广泛开展群众性游击战争,进行反“扫荡”、反“蚕食”、反封锁和反“治安强化运动”斗争。同时团结争取国民党进步势力和中间势力共同抗日,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打退国民党顽军的进攻,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抗日根据地的斗争。4月,以纵队特务第2团1个营等为骨干重建了蒙山支队(原称蒙山独立支队),活动在沂蒙南部地区。6月,山东纵队进行以克服分散主义、地域观念、实现正规化为中心的第五期整军。通过前后5期整军,部队的军政素质有了很大提高。8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山东纵队归第115师首长指挥,山东纵队军政委员会和第115师军政委员会合组为山东军政委员会,罗荣桓任书记。同月,组建第4旅,活动于泰山地区;第4支队改为鲁中军区第1军分区;第1支队改为鲁中军区第2军分区。9月,纵队特务第1、第2团编入第1旅。11~12月间,山东纵队协同第115师在沂蒙山区挫败了日伪军5万余人的“铁壁合围”大“扫荡”。1942年8月1日,根据中央军委关于实行主力军地方化的指示,山东纵队改编为山东军区,山东纵队后勤机关与第115师后勤机关合并。以纵队机关一部组建鲁中军区,第1旅改归第115师建制,第2旅机关改为滨海独立军分区机关,第3旅机关改为清河军区机关,第4旅机关与鲁中第1军分区合并,第5旅直属山东军区,归胶东军区指挥,第5支队机关改为胶东军区机关。1943年3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山东军区与第115师合并,成立新的山东军区。

山东纵队从1938年12月成立至1943年3月,共作战4500余次,歼灭日伪军9万余人,部队发展到6万余人。

山东纵队第1旅简介

1940年9月18日根据山东纵队第四期整军计划,鲁中区一、四支队合编为山东纵队第1旅,旅长王建安,政委周赤萍,副旅长廖容标,参谋长钱钧,政治部主任汪洋。下辖四个团:1支队1团为1旅1团,团长李福泽,政委王文轩;4支队1团为1旅2团,团长吴瑞林,政委李伯秋;4支队2团为1旅3团,团长陈明,政委陈宏;1支队3团为1旅4团,团长刘毓泉,政委王文介。旅部和2团、3团驻防泰山 区,1团、4团坚持在沂蒙山区。

1941年8月1旅3团、4团调出组建山东纵队第4旅,为4旅第10团、11团。第1旅旅部移防沂蒙山区,山东纵队特务1团、特务2团合编为第3团归第1旅建制。3团后移防鲁南。1旅此时辖1团、2团、3团。

1942年8月山东纵队改为山东军区,以原纵队机关的大部分为基础组建鲁中军区。山东纵队第1旅改编为115师教导第1旅,2团调归鲁中军区为军区直属团,山东纵队第2旅第4团(原孙继先的津浦支队)调归教1旅建制,教1旅下辖1团、3团、4团。1团、4团仍在鲁中区活动,3团仍在鲁南。1943年3月115师和山东军区合并成立新的山东军区。教1旅番号撤销,旅部机关大部充实到鲁中军区,1团、4团调归鲁中军区,与2团同为鲁中军区三大主力团。3团调归鲁南军区建制。

山东纵队第1旅是山东地方党和人民输送给我军的精华。从该旅走出的六个团,后来都成为我军战功卓著的主力团。1团后为118师 352团,是著名的铁拳团;2团后为118师353团与352团共同撑起暴风雨部队的大旗,使118师成为四野头等主力师;3团后为65师194团,是三野第一主力师的主力团;4团后为76师226团,是三野头等主力师的第一主力团;10团后为76师227团,是三野头等主力师的主力团;11团后为77师229团,是该师的主力团。这六个团都擅长爆破攻坚,2团是山东部队爆破运动的先锋。

鲁中军区第三师

由鲁中军区部队编成。师长王建安(兼),政治委员周赤萍,副师长胡奇才,参谋长李福泽,政治部主任王文轩。辖第七团,由鲁中第一团改称,团长钟本才,政治委员李改;第八团,由鲁中第二团改称,团长叶荫庭,政治委员胡寅;第九团,由特务营、边防独立营、蒙阴独立营编成,团长汤景仲、岳峻,政治委员苟在松。

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

在解放战争中,东北野战军三纵在一代名将韩先楚的率领下打了不少好仗,被对手廖耀湘称为“旋风纵队”。纵观三纵的战史亮点,先是在南满顽强的坚持战斗,在东北陷入危局的关键时候,取得四保临江之战的胜利,从此扭转了东北战局,美名扬天下。在东北秋季攻势中,采用“掏心”战术,部队急行军一百二十公里,奔袭威远堡,全歼国民党军第一一六师。在冬季攻势作战中,配合兄弟部队,歼灭国民党军新五军。一九四八年三月,三纵作为主攻部队攻克四平。辽沈战役时,三纵是攻打锦州的五把尖刀之一,以顽强的战斗精神攻克锦州国军最坚固的防御要塞,即锦州城外配水池和亮马山,突破锦州城墙,为锦州的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辽西会战中,三纵的表现最为出色,该部以机智的动作勇猛穿插,先是将敌新三军斩为数段歼之,同时果断向敌纵深攻击,并连续摧毁敌新一军、新六军及廖兵团指挥部,顿使敌军指挥系统完全瘫痪,十万敌军处于极度混乱状态,为全歼国军 “五大主力”之二的新一军、新六军,为辽西会战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一九四八年十一月,被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军,东北全境解放后,挥师入关,参加了平津战役,之后南下作战一直打到海南,不受华野攻金门失利的影响,坚决跨海作战,解放了海南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 原代号81054部队,现代号为65631部队,属沈阳军区,军部驻地为辽宁省锦州市。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支野战部队,由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改称。

1945年8月中旬,遵照中国解放区抗日军总司令朱德发布的大反攻命令,为配合苏联红军歼灭日本关东军,解放东北,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所属冀热辽军区部队8个团1.3万余人挺进东北,其中第16军分区4个团4000余人进至辽宁省沈阳、本溪地区。10月扩编为第21、第23旅。11~12月上旬,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向东北发展,并争取控制东北的战略部署,山东军区第3师、警备第3旅共9000余人进至辽宁省辽阳、鞍山地区。1946年1月,第21、第23旅及第3师、警备第3旅在辽阳、本溪地区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纵队部由东北民主联军辽东(南满)军区领导机关兼,程世才任司令员(后张学思),罗舜初任政治委员,曾克林任副司令员,唐凯任副政治委员。以山东军区第3师为主改编为第7旅;以冀热辽军区第21旅为主改编为第8旅;以山东军区警备第3旅及冀热辽军区第23旅合编为第9旅,共2.6万余人。7月各旅改称师。11月,纵队机关与辽东军区领导机关分编。曾克林任纵队司令员,罗舜初任政治委员,解方任副司令员(后曾国华)兼参谋长(后罗文任参谋长),唐凯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后刘西元)。随后,第3纵队参加辽阳、本溪地区作战、四平保卫战、四保临江作战。1947年5月~1948年3月,参加1947年东北夏、秋、冬季攻势作战。其间,纵队开展诉苦教育,效果显著,其经验经毛泽东主席亲自修改,批转全军,后发展成为全军性的用“诉苦”(诉旧社会和反动派给予劳动人民之苦)和“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方法进行的新式整军运动。1948年1月,第3纵队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第3纵队,归东北野战军建制。3~8月进行新式整军和练兵。9~11月参加辽沈战役,在攻克义县后,担任主攻锦州的任务。接着与兄弟部队一起,会战辽西,围歼国民党军“西进兵团”,俘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兵团司令官廖耀湘。

1948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仍属东北野战军领导。韩先楚任军长,罗舜初任政治委员,沙克任副军长,刘西元任副政治委员,卓雄任政治部主任。所辖第7、第8、第9师及新调入的独立第1师依次改称第118、第119、第120、第153师,全军共5.9万余人。12月~1949年1月参加平津战役,先攻占北平(今北京)南苑机场,后与兄弟部队一起执行包围北平国民党军的任务。北平和平解放后,第118师参加北平入城式。同月,第40军执行对国民党军第101军军部的改编任务,后随第12兵团执行先遣任务,由北平南下。5月编入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建制。罗舜初任军长(后由兵团第二副司令员韩先楚兼),卓雄任政治委员(后袁升平),蔡正国任副军长,何振亚任参谋长(后宁贤文),李伯秋任政治部主任。4~5月参加渡江战役,与第43军一起进行汉浔间渡江作战,解放华中重镇武汉市。6月,第153师调归武汉警备司令部建制。7月,第40军参加湘赣战役。9~10月,编入进军华南的中路军,在衡宝战役中担负正面突击任务,与兄弟部队共同歼灭国民党军第7军军部及4个精锐师。11~12月,归第四野战军直接指挥参加广西战役,连续21昼夜追击国民党军,全歼其第125军。尔后,集结于钦州、防城、合浦地区。1950年3~5月,在第15兵团指挥下参加海南岛战役,先以小部队偷渡,所辖第118师为进攻海口的主力,后以大部队强渡登陆成功,并向榆林、三亚方向追击撤逃的国民党军,与兄弟部队一起解放海南岛。第352团第1营后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渡海先锋营”称号6月,第40军奉命进至辽宁省安东(今丹东)地区,编入东北边防军。40军是第一批入朝的部队,1950年10月19日由辽宁安东跨过鸭绿江。其时的军长是生的威风凛凛的温玉成。1953年7月,第40军由朝鲜回国后便长期驻守在辽宁省锦州市。

在60年代末中苏关系紧张期间,第40军曾被确定为纵深防御的重点军团。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所辖步兵第120师在震后参与了抗震救灾的一线工作,下属的第358团第1连后被中共中央军委授予“抗震救灾模范连”称号。1984年,邓小平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裁军后,第40军于1985年被改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集团军。

1985年陆军第40军改编为陆军第40集团军,辖步兵第118师,第119师,第120师,并编入坦克第5师、炮兵旅(48军第143师-〉炮兵第21师(火箭炮)-〉炮兵第11师(榴弹炮)->40军炮兵旅)和高炮旅。步兵第120师于1996年改为直属武警总部的机动师。1998年后,第40集团军全军旅团化。步兵第118、第119师则改为摩步旅,坦克第5师改编为装甲旅。2003年,省军区摩步191旅转隶该军。

第40军历任军长

军长:韩先楚上将

罗舜初中将 温玉成中将 徐国初少将 吴 忠少将 邓岳少将

马卫华

郑志士

朱玉荣 李 刚 李连秀

何道泉少将

吴家民少将

第40军历任政委

袁升平中将

蔡正国少将

刘振华少将

王淮湘 展 明 谭顺田 郑顺周少将 曹惠臣少将 彭晓枫少将

解放军第40军沿革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该纵队是由鲁中军区和冀热辽军区部分武装力量发展而来的。

1942年8月1日,由八路军山东纵队机关为主,组建成鲁中军区,罗舜初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石潇江任参谋处长,周赤萍任政治部主任。辖第1(第4旅兼)、第2、第3军分区和军区直属团。1943年9月,增编第4、第5军分区。1945年8月,鲁中军区主力部队改编为山东军区第3、第4师和警备第1、第2、第3、第4旅。

11、12月间,鲁中军区政治委员罗舜初,奉命率领山东军区第3师、山东军区警备第3旅共9000余人,先后进至辽宁辽阳、鞍山地区。

1945年8月,为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向东北发展,并争取控制东北的战略部署,冀热辽军区第16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政治委员唐凯,奉命率领4个团4000余人,进至辽宁沈阳、本溪地区。10月,扩编为第21、第23旅等部。

1946年1月根据中共中央东北局的决定,在辽宁本溪地区,由山东军区第3师、山东军区警备第3旅,冀热辽第16军分区所辖之第21、第23旅等部队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纵队部由东北民主联军辽东(南满)军区领导机构兼。程世才任纵队司令员,罗舜初任政治委员,曾克林任副司令员,唐凯任副政治委员。下辖:第7旅,由山东解放军第3师为主改编;第8旅,由冀热辽军区第16军分区第21旅改编;第9旅,由山东军区警备第3旅及第16军分区第23旅改编。全纵队共2.6万余人。7月,旅改称师。11月,纵队部与辽东军区领导机构分开。曾克林任纵队司令员,罗舜初任政治委员,解方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唐凯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48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第3纵队,属东北野战军领导。

纵队成立后先后参加了辽阳、本溪地区作战,四平保卫战,四保临江作战等战役战斗,歼敌3.7万余人。1948年3至8月,进行新式整军运动和军事练兵。9至11月,参加辽沈战役,与兄弟部队一起,首克义县,主攻锦州,会战辽西,围歼国民党军廖耀湘兵团。此役,第3纵队共歼国民党军3.9万余人,俘国民党军第9兵团中将司令官廖耀湘。

1948年11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东北人民解放军第3纵队在辽宁省锦州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韩先楚任军长,罗舜初任政治委员,沙克任副军长,刘西元任副政治委员,卓雄任政治部主任。原辖第7师改称第118师,邓岳任师长,李伯秋任政治委员;第8师改称第119师,宁贤文任师长,刘光涛任政治委员;第9师改称第120师,郑大林任师长,李改任政治委员;东北人民解放军独立第1师调归该军建制改称第153师,管松涛任师长,马毅之任副政治委员(政委未任命)。全军共5.9万余人。12月至1949年1月,先遣部队进至河北香河地区参加平津战役。先攻占北平(今北京)南苑机场,后与兄弟部队共同完成包围、分割北平国民党军的任务。2月,第40军由北平向华中、华南进军,3月,编入第4野战军第12兵团建制。罗舜初任军长(后由兵团第二副司令员韩先楚兼),卓雄任政治委员(后袁升平),蔡正国任副军长,何振亚任参谋长(后宁贤文),李伯秋任政治部主任。5月,与第43军一起参加汉浔间渡江作战,解放华中重镇武汉等10余个市县。6月,第153师调归武汉警备司令部建制(1950年3月与公安总队合并,9月改为公安第9师)。7月,参加湘赣战役。9至10月,参加衡宝战役,担任中路军正面突击任务,与兄弟部队共同歼灭国民党军白崇禧集团主力第7军军部及4个精锐师。11至12月,在第4野战军直接指挥下参加广西战役,连续追击国民党军白崇禧集团21昼夜,全歼其第125军。尔后,集结于钦州、防城、合浦地区。12月底,转隶第4野战军第15兵团领导。1950年3至5月初,参加海南岛登陆战役,该军先以第118师第352团第1营首批偷渡成功,后以组织加强团正面偷渡及军主力强渡成功,最后与第43军、琼崖纵队等部一起乘胜追击,解放了海南岛。此役,第40军共歼国民党军第3舰队中将司令王恩华以下官兵1.4万余人。1950年6至7月,奉命进至辽宁安东(令丹东)地区,调归东北军区建制。解放战争时期,第40军涌现出“登陆先锋营”等战斗集体及“全面功臣”赵兴元、独胆英雄陈树棠等一批英模人物。

1950年10月19日,第40军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入朝作战,其时温玉成任军长,袁升平任政治委员,参加第一、二、三、四、五次战役、阵地反击作战,以及西海岸反登陆作战准备。在第一次战役中,在云山以南、两水洞、温井、温井以东、古场等地连战皆捷,打胜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仗,受到了彭德怀等志愿军领导人通令嘉奖,毛泽东主席也从国内致电祝贺。在第二次战役中,第40军和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一道收复了朝鲜首都平壤,而后又截歼逃敌,并收复了镇南浦、铁原、新溪等重要城镇,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战斗中涌现出王学凤、刘维汉、支全胜、王庆琳、孔繁玉等许多战斗英雄和英雄集体。1953年7月,第40军从朝鲜回国。

1953年7月,第40军由朝鲜回国后便长期驻守在辽宁省锦州市。在60年代末中苏关系紧张期间,第40军曾被确定为纵深防御的重点军团。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所辖步兵第120师在震后参与了抗震救灾的一线工作,下属的第358团第1连后被中共中央军委授予“抗震救灾模范连”称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集团军

军部位于辽宁锦州,隶属沈阳军区,是1985年由陆军第40军改编的,辖118,119,120三个步兵师,并编入坦克第5师、炮兵旅(原炮兵第11师缩编)和高炮旅。90年代中期以后,步兵第120师于1996年改为武警机动师。1998年后,第40集团军全军旅团化。步兵第118、第119师则改为摩步旅,坦克第5师改编为装甲旅。

所属各部沿革

第118师的前身是1940年9月组建的八路军山东纵队第1旅,1942年8月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1旅,1943年3月番号撤销,旅机关编入鲁中军区机关。1945年8月中旬组建山东军区第3师(师部由鲁中军区机关一部组成),1946年1月编入东北民主联军辽东第3纵队为第7旅,同年7月31日改称东北民主联军辽东第3纵队第7师,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第7师,同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第118师。该师是山东纵队的精华,部队作风强悍,进攻、防御、攻坚、野战兼备,突击力强大,是南满的主力师,有暴风雨部队的美称,部队战斗力超强,是4野头等主力师。

352团的前身是1937年12月28日由牛头镇起义的抗日武装组建的八路军鲁东游击第8支队,1938年底改称八路军山东纵队第8支队,1939年3月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1支队,1940年3月整编为山东纵队第1支队第1团,1940年9月中旬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1旅第1团,1942年8月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1旅第1团,1943年3月改称山东军区鲁中第1团,1945年8月中旬编入山东军区第3师为第7团,1946年1月随所在师编入东北民主联军辽东第3纵队为第7旅第19团,同年7月31日改称东北民主联军辽东第3纵队第7师第19团,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第7师第19团,同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第118师第352团。该团是山东纵队的第一主力团,是山东军区的十三个主力团的一员,部队骁勇善战,作风勇猛皮实,战斗力超强,是军、师主力团,也是4野最强的主力团之一,有铁拳团的美誉。

353团的前身是1938年元旦由徂徕山起义的抗日武装组建的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4支队,1938年底改称八路军山东纵队第4支队,1940年5月整编为山东纵队第4支队第1团,1940年9月中旬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1旅第2团,1942年8月调入鲁中军区为直属第2团,1943年3月改称山东军区鲁中第2团,1945年8月中旬编入山东军区第3师为第8团,1946年1月随所在师编入东北民主联军辽东第3纵队为第7旅第20团(原8团3营留山东与警2旅5团2营对调),同年7月31日改称东北民主联军辽东第3纵队第7师第20团,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第7师第20团,同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第118师第353团。该团是山东纵队的老部队,是山东军区爆破技术运用的最早、最成功的团队,是山东军区十三个主力团之一,部队作风顽强,战斗力超强,是军、师主力团也是4野最强的主力团之一。

354团的前身是1945年8月由本溪煤矿我方及国民党军被俘人员自发组成的工人纠察队,后改编为冀热辽16分区特务第2团,1945年9月下旬编入冀热辽16军分区21旅为第62团,1946年1月随所在旅编入东北民主联军辽东第3纵队为第7旅第21团(2营系山东3师8团3营),同年7月31日改称东北民主联军辽东第3纵队第7师第21团,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第7师第21团,同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第118师第354团。

第119师的前身是以冀东暴动队伍组建的八路军第4纵队苏陈支队,1939年12月扩编为冀热察挺进军第12团,1940年7月改称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东分区第12团,1944年7月改称冀热辽军区第16分区第12团,1945年9月下旬扩编为冀热辽16军分区第21旅,1946年1月编入东北民主联军辽东第3纵队为第8旅,同年7月31日改称东北民主联军辽东第3纵队第8师,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第8师,同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第119师。该师是最先进入东北的部队,成长进步很快,作风勇猛,战斗力很强是军主力师。

355团的前身是由鲁中军区特务营、边联独立营、蒙阴独立营(分别为该团第1、2、3营)于1945年8月合编的山东军区第3师第9团,1946年1月编入东北民主联军辽东第3纵队为第8旅第22团(第1、2营系原9团第1、3营原9团2营编入第24团为第3营,第3营系原21旅61团3营)。同年7月31日改称东北民主联军辽东第3纵队第8师第22团,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第8师第22团,同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第119师第355团。该团是鲁中军区的老部队,战斗力很强是军、师主力团。

356团的前身是以冀东暴动队伍组建的八路军第4纵队苏陈支队,1939年12月扩编为冀热察挺进军第12团,1940年7月改称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东分区第12团,1944年7月改称冀热辽军区第16分区第12团,1945年9月下旬团机关大部扩编为冀热辽16军分区第21旅旅部,团机关之一部及部队改称冀热辽16军分区第21旅第12团,1946年1月随所在旅编入东北民主联军辽东第3纵队为第8旅第23团,同年7月31日改称东北民主联军辽东第3纵队第8师第23团,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第8师第23团,同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第119师第356团。该团是冀东军区的老部队,曾配合苏军攻克山海关,部队基础较好,战斗力很强是军、师主力团。

357团的前身是由抚顺煤矿我军及国民党军被俘人员自发组织的工人纠察队,1945年8月改编为冀热辽第16军分区特务第3团,9月18日编入冀热辽16军分区21旅为第61团。1946年1月随所在旅编入东北民主联军辽东第3纵队为第8旅第24团(第3营系原山东3师9团2营,原第3营编入第22团为第3营),同年7月31日改称东北民主联军辽东第3纵队第8师第24团,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第8师第24团,同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第119师第357团。

第120师的前身是于1946年1月由山东军区警3旅及冀热辽第16军分区23旅合编而成的东北民主联军辽东第3纵队第9旅,1946年7月31日改称东北民主联军辽东第3纵队第9师,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第9师,同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第120师。

358团的前身是1945年8月由鲁中军区第3分区特务营、独立大队、费北独立营(分别为第1、2、3营)合编的山东军区警备第3旅第8团,同年11月与调往东北的警2旅第6团合编为新的警3旅仍为第8团,1946年1月随所在旅编入东北民主联军辽东第3纵队第9旅为第25团,1946年7月31日改称东北民主联军辽东第3纵队第9师第25团,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第9师第25团,同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第120师第358团。该团战斗力较强,是师主力团。

359团的前身是东北民主联军辽东第3纵队第9旅第26团,该团是以冀热辽第16军分区23旅66团1、3营、68团四个连为基础,并将山东军区警3旅第6团第2营编入(拆散营建制,三个连分别为该团第1、4、7连)而组建的。1946年7月31日改称东北民主联军辽东第3纵队第9师第26团,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第9师第26团,同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第120师第359团。

360团的前身是1945年8月由鲁中军区第2分区特务营、沂中独立营、沂中县各区中队(分别为第1、2、3营)合编的山东军区警备第2旅第6团,同年11月与调往东北的警3旅第8团合编为新的警3旅仍为第6团,1946年1月随所在旅编入东北民主联军辽东第3纵队第9旅为第27团(第2营系原冀热辽第16军分区23旅68团第2营,原第2营编入第26团),1946年7月31日改称东北民主联军辽东第3纵队第9师第27团,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第9师第27团,同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第120师第360团。该团战斗力较强,是师主力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参加了四保临江,东北的夏、秋、冬季的攻势作战,辽沈,平津,海南等战役及抗美援朝,是最早入朝的四个主力军之一。部队作风勇猛,机动能力强,是4野主力军,也是全军战斗力最强的主力军之一。有旋风纵队的美称。

五井战役

五井镇坐落在潍坊市临朐县城西南15公里。

1939年10月25日凌晨,驻临朐的日军40余人纠集大批伪军于凌晨2时许向五井镇发起进攻,企图消灭八路军。

当时敌人从东门和北门同时发起进攻,并且很快强占了城外的莲花山制高点,企图对五井镇形成合围之势。时任一支队副司令员的钱钧在分析敌情后做出决定:先以少数兵力牵制日军,集中大部兵力围歼伪军,待击溃伪军后,再集中全部力量包围日军,争取打一个漂亮的歼灭战,让敌人有来无回。

根据部署,守城的战士在城墙上向伪军高喊“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中国人不给日军当炮灰”等口号,以瓦解敌人。同时,另一部趁机迂回到敌后。在八路军的前后夹击下,伪军大队长被击毙,其余伪军慌忙后撤,撇下日军逃跑了。

下午3点,在东门进攻的日军敌人见大势已去,便组织撤退,企图撤至松林坟地与那里的敌人汇合。

此时,我援兵赶到,并迅速发起总攻,最终全歼日军。

五井战役前后经过17个小时,除少数伪军逃走外,来犯日军全部被歼灭,共毙日军30余名,伪军40余名,日军守备队长有田小队长岩井和石日等均被击毙。

战败日军留下感谢信

五井战役结束后,我军将日军尸体抬到路旁,同时给驻临朐的日军送去了一封信:

临朐日本驻军部队长殿下:

贵军于 25日在五井与我军激战终日,贵军官兵全部阵亡,尸体俱全,现安放在五井莲花山庙前,希望接函后酌情处理。如需帮者,愿尽力为之。查日军侵华以来,遭遇中国人民之坚决抗击。我军配合人民,持久抗战,誓死打败日军,收复失地,不达目的决不罢休。静候明察。

日军搬走战死土兵尸体后,也留下了一封信:

八路军驻五井部队麾下:贵军人道主义,本军钦佩。留下的尸体完整无损,特致谢意。

三里庄战役

1937年12月29日,中共寿光县委在牛头镇举起反抗日本侵略的义旗,成立了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之后,八支队依靠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持,辗转寿光各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1938年1月9日,日军占领了寿光,并继续向东入侵胶东地区。潍(县)博(兴)公路成为日军输送军队和物资的重要交通线,日军的汽车天天在公路上横冲直撞。为了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八支队指挥部决定伏击敌人汽车,打响抗战的第一枪。

八支队没有贸然行事,先派特务队对潍博公路寿光地段进行侦察。通过侦察,掌握解了日军每天来往的规律。2月初,八支队进驻寿光城西北十余里的罗桥村。为打好这一仗,指挥部决定选拔五六十名精明强干的战士,组成突击队,由副指挥韩明柱带领,在寿光城与三里庄之间的公路上进行伏击,总指挥马保三率大部队在后接应。突击队成立后,马保

三、韩明柱进行了战前动员,并在武器装备等方面作了充分准备

2月5日夜,突击队开始行动,拂晓前进入伏击阵地。突击队员们在韩明柱指挥下在三里庄以东公路北侧埋伏,指挥所和预备队则隐蔽在南关阁子上。2月初的气温很低,寒风刺骨,参战指挥员全然不顾。

7时许,一辆日军中型吉普车自东向西驶来。当汽车进入伏击地段,韩指挥一声:“打!”游击队员一齐开火,子弹带着战士们的怒火向汽车射去,敌汽车驾驶员应声毙命。失去控制的汽车向西跑出百余步,最后栽入公路南侧的沟中。突击队员们们顾不得冻得发麻发僵的双腿,猛虎下山似地向敌人发起了冲锋。他们冲到汽车跟前时,一个日军军官抡起东洋刀,向冲在前面的一中队副队长王其金迎面砍来。王其金眼疾手快,抡起鬼头大刀奋力一拨,敌人劈了个空。特务队分队长杨成吉趁机照敌人劈头一刀,结果了他的性命。另一名日军军官见势不妙,夹尾巴狗似的窜向公路南边的一块墓地,借着坟茔的掩护,向三里庄村内逃去,突击队员刘心斋等在后面紧紧追赶,将其击成重伤。日军军官逃进村里后,被闻讯赶来的村民发现。蜂拥而来的村民们手持铁锨、叉子等把鬼子团团围住,一会儿就把鬼子打死了,战斗胜利结束。

这一战,旗开得胜,击毙日军官兵3名,缴获军用汽车一辆,长短枪4枝,战刀两把及部分军用物资。

战斗结束后,突击队员从当地借来两头牛拉着汽车向罗桥村转移,沿途群众倾村而出,纷纷争看缴获的汽车等战利品,场面十分热烈。一连几日,八支队在罗桥、夏家店子等村召开军民祝捷联欢大会,八支队领导马保

三、张文通、韩明柱、杨涤生等领导人站在汽车上向群众讲演,号召群众参军参战,献枪献弹,支援八支队抗击日寇,保家卫国。

三里庄伏击日军的胜利喜讯迅速传遍了寿光城南北及临近各县,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抗战热忱。群众从国民党军四处溃散和八路军打鬼子的鲜明对比中,认识了八路军。八支队的声望迅速提升。群众自动掀起劳军热潮,他们给八支队送来白面、酒肉表示慰劳,有的捐献枪支、子弹。同时,掀起了参军热潮,不少青年自带马匹、枪支等投奔八支队。有的青年硬是住在部队不走,等着参军。寿光境内的不少小股抗日武装纷纷向八支队靠拢,附近县的一些抗日武装也陆续前来汇合。广饶县党组织领导的一支30余人的抗日队伍,在王兆进、吕中和带领下加入八支队,被编入第三中队。中共益都县委领导的两支抗日武装,分别在陈淑俊、齐秀堂领导下加入八支队,被编为第十二支队。八支队的队伍迅速壮大。

三里庄伏击战在潍坊大地上打响了抗日的第一枪,用铁的事实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驳斥了当时甚嚣尘上的亡国谬论,极大地鼓舞和振奋了潍坊人民,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值得我们纪念。

回忆录

在遍及齐鲁大地的抗日烽火中,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有一支队伍横空出世,引人注目。1937年11月9日,日军越过黄河,自西向东,横扫山东。在日寇抵进寿光县境时,国民政府闻风而逃,日军未遇任何抵抗。然而此时,在寿光北部的牛头镇,一群祖祖辈辈生活在此的农民,商人,学生,旧军人揭竿而起,在12月29日成立了“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拉起一支号称700人的队伍,竖起了抗日的大旗,尽管这帮农民祖祖辈辈刀耕火种,没人扛过枪,没人打过仗,没人懂军事,但他们凭着一腔热血,握紧大刀长矛,决心要保家乡卫国家。马保三,这位快60岁的老人,当地大家族的家长,26年就入党的老党员,把自家粮仓打开,把所有财产贡献给这支队伍,全家老小跟着队伍抗日。牛头镇上上下下,老老少少,群情奋腾,忙里忙外,热情接待各地带着大刀长矛,背着干粮来集合的抗日战士。

1938年1月9日,日军进逼寿光县境。延安派来参加过长征的红小鬼,21岁的韩明柱和山东省委的一个干部路过寿光城被正要逃跑的国民党县长扣押,他们说要投奔寿光马保三的抗日队伍,反共的县长更是不准放人。很快国民党县长下令弃城逃跑,望风而走。这天傍晚,日军第一次进占寿光城。国民党警备队中的两个共产党员乘逃跑的队伍混乱之际,串联队伍中愿意抗日,不愿逃跑的十几个人趁乱带上枪支,解救出被扣压的两个同志直奔牛头镇。韩明柱的到来,令全队上下喜出望外,欢腾雀跃。韩明柱,河南新县人,1929年入党,参加红军,历任连指导员,营政委,115师685团政委,红军干部,正规部队出身,对部队建设和作战指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此时受派来寿光领导武装斗争。八支队的基本队伍都是没有受过军事训练的青壮年农民,一腔热血来抗日,缺乏基本的军事知识,只有几十杆钢枪和一些土枪,以及一些大刀长矛。他的领导者大部分都是象毛泽东一样出身的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后义无反顾的参加革命,动员宣传群众抗日救亡,但也没受过军事训练。八支队的领导者们立即任命韩明柱为副指挥,按照红军建制进行整编,学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开展军事训练。他带领这群农民开展各种操练,教他们地形地物的利用和各种战术,讲解毛泽东的对日战略战术,讲解对日作战不能硬打硬拼,要用伏击,游击战术,要灵活机动的打击敌人。这些闻所未闻的讲解,令这些终日在田间耕作,刚放下锄头的农民战士大大开阔了眼界,培育起了部队的作战能力。

这支农民起义军渐渐露出了杀气,要亮剑杀人,打击侵略军了!韩明柱,就象一粒火种,点燃了沉寂的古老土地,引领着这群觉醒的农民走上抗日战场,开始了他们那一代人传奇的人生经历,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家园和祖国,创造了全民抗战的世界奇迹。

日军自1月9日进占寿光城,次日东去青岛烟台方向,一路上并无中国军队抵抗,认为寿光已被占领,因此,日军汽车在横贯寿光的沧潍公路上昼夜运送军队和物资,肆无忌惮。国民党土顽部队远离公路,避敌自保。为了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提高人民的抗日信心,八支队决定伏击日寇军车,以振民气。2月5日晨,韩明柱带领40名战士冒着刺骨的寒风,埋伏在寿光城南关冰霜覆盖的公路沟里。这些热血男儿静静的卧倒在北中国的土地上,战斗前的紧张和兴奋使他们忘记了严寒,警惕地观察着公路远方的动静。冬日里的清晨异常安静,远方的村庄还在袅袅升起的晨雾中安睡,人们哪里知道锋利的大刀已然出鞘,要斩杀敌寇,血祭战旗了!当三辆日军汽车拉开距离从东面开过来时,他们集中火力向中间的那辆估计是指挥官乘坐的中吉普车开火。敌驾驶员被击毙,车前轮被击中泄气,一头扎进南侧的公路沟。三个战士手提大刀,勇猛的冲过去,与日军搏斗,当场劈死一名军官。另一名军官逃出车外,窜入南边的村落,开枪打死一名村民,躲藏在民宅中,被闻讯赶来的群众手持铁锨、粪叉围困,乱棒打死。前面的卡车见事不妙,不敢恋战,加大油门向西跑了。后面的卡车掉头跑回潍县。

寿光县志记载:这次战斗击毙日寇士兵一名,军官两名:电讯联队长腾田[从缴获金笔上的刻字得知],工兵少尉成田吉[从死者所带铜牌上得知]。缴获军用指挥车一辆,长短枪各一支,指挥刀两把和部分军用物资。

八支队借来两头牛,把汽车拖上,在各地召开祝捷大会,展览缴获的日军枪支、指挥刀、军大衣等战利品,发表演讲,告诉群众日军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团结一致,一定能战胜侵略者。

这次战斗的胜利,群情振奋,军威大振,大大激发了民众抗日热忱,临近各县百姓当做传奇神话争相传送。很多人自带粮食,自带各式刀枪武器,踊跃报名参军。两个多月的时间就发展到2000余人,把寿光建成了抗日根据地。

1938年3月,胶东各县共产党的抗日力量较弱,处境困难。为扭转不利局面,上级决定调这支出人意料的迅速发展强大的八支队东征,支援胶东作战,扩大队伍。对中国人来说,乡土观念是最重的,谁愿意背井离乡啊。尤其是这些刚刚放下锄头,拿起武器,从未出过远门的农民们,谁也不愿离开故土,到人地两生,老辈上称做“东县”的地方去,那对他们来说太遥远了。

司令马保三,这个大家族的老人,首先说服了全家人,除老年人和部分壮年,留在当地坚持斗争,其余年轻的儿女,年少的孙子,都随军东去。他慷慨激昂,动员部队,说明抗日起义决不是只守家门,目的是打日本鬼子,哪里有日本鬼子就到哪里打,日本鬼子赶不走,家乡也难保。3月的一天,吃过早饭后,八支队集合整队,出发东征。这支寿光农民的子弟兵,穿着各色各样的服装,有的背着钢枪,有的背插大刀,扛着长矛,举着红旗,唱着战歌,威武雄壮的奔赴抗日战场。

这支英雄的寿光子弟兵,越战越勇,越挫越强,从寿光打到胶东,打下了胶东根据地,发展到6000多人,还有了机枪。又奉命从胶东回师西进,打到淄博,进攻周村城日军,打击土顽部队,威震齐鲁大地,和当地部队一起开辟了清河根据地。38年底,他们前往沂蒙山根据地,汇入了八路军的正规野战部队,成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支队。这些寿光的子弟兵,在多年的残酷斗争中逐渐成长起来,很多人包括韩明柱英勇牺牲。山东的八路军迅速发展壮大,在国民党正规军败退到微山湖以西,始终无力收复失地后,勇敢地担负起山东抗战的主力。八路军生长于人民之中,看不见又无处不在,抓住机会就是一击,你打他是无踪影,他打你是一阵风。八路越打越多,日军损失惨重又赶上太平洋战争爆发兵力不足,气焰一下就下来了。

八年抗战,寿光县先后组建起八支队、清东独立团、昌潍独立团等4支整建制部队,有28000多人参军。县大队、区中队、民兵等地方武装,有56000多人参战。抗战胜利前山东八路军已经发展到27万余人,占当时全国的三分之一多。

1955年授衔时,共和国将星中有赵一萍、王文轩、王文介三名寿光籍少将。后又有马冠

三、朱春和、王道全、王湘槐等四人晋升少将。

2.考察学习山东寿光、兰陵后感 篇二

首先,感谢这次团县委联合县组织部人才办组织萧县城乡电子商务人才、青年创业人才、返乡创业青年、农村种植、养殖大户等人员,提供了一次机会赴寿光参观考察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暨寿光果蔬博览会。

此前,对寿光的“果蔬博览会”耳闻已久,一直没有机会去领略一下“罕见”蔬菜的风采,终于借这此机会如愿以偿的去考察学习。上个世纪80年代初,寿光市率先实验成功了冬暖式大棚蔬菜,推动了一场遍及全国的“绿色革命”。寿光市是中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也是被国家命名唯一的“中国蔬菜之乡”。近年来,寿光市按照大规模、高起点、外向型、强带动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在这次考察中,我们整体参观了寿光在农业结构调整,特别是蔬菜生产方面的先进经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情况都有了初步的了解。兰陵现代农业示范园同样也是和寿光果蔬种植示范园一样的模式向社会开放。作为我县电子商务人才,个人认为在经济结构中我县农业结构占据很大比例,在这种情况下,应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具体如下:

(一)、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

农副产品加工业是农业产业链条延伸的最高层次,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牵动全局的作用。首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业初级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其次,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考察学习山东寿光、兰陵后感

仅可以解决当前农产品“卖难”和农民的困难,而且可以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增强农业竞争力,加快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

(二)、农产品加工业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

目前,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仅极其必要,而且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1.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开拓农产品的新市场,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食物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吃的营养,吃的健康。高档食品,保健食品、无公害绿色食品尤受人们喜爱。居民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将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创造出巨大的市场空间。

2.农产品加工业的整体水平还不高,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三)、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环节

农产品加工业一边连接初级农产品,一边直接面对最终需求,通过产品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既可以拉动种植业、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又可以带动第三产业,改变农产品的贸易条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环节和枢纽工程。农产品加工业中的一些企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发展,可逐渐成为带动一方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以公司加农户的形式与农民建立了更为密切的利益关系。从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心和关键,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枢纽工程,我县应该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考察学习山东寿光、兰陵后感

和做法,加强相应的对策性设计和研究,以便在实际工作中能有效地解决和处理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和深层次矛盾。

我们电子商务创业园也要以网络加实体的模式,与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情况相结合,促进合作交流,提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合作的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认真谋划,协调发展,积极实施名牌战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品牌的追求越来越明显,知名度高,有信赖感、安全感的品牌会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总之,这次赴寿光、兰陵考察,先进地区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加快发展的经验令人倍受鼓舞。同时也使参加考察的同志学到了经验、开拓了视野、看到了自身的差距,增强了加快发展的压力感和紧迫感,我们应该多放眼世界,放眼未来,把我们自己的优势转变为发展力量,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3.山东寿光商品交易所上海服务中心 篇三

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商品交易所上海服务中心

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商品交易所上海服务中心——香港通福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是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商品交易所在上海最大的服务机构,该机构主要办理投资者入市开户、转户及咨询业务。

上海的投资者可通过香港通福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办理入市手续。香港通福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主要经营业务为金融、地产开发、投资、软件、企业管理咨询等。是一家从事国内外投资业务、企业管理和资本运作管理为主的金融投资机构。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现有员工1000多人。公司汇聚一批极具实力的科技、金融、管理、法律专家,以及国内知名的投资经营理论家和实战者。

公司始终坚持以专业化、规范化、国际化从事投资和开发事业。公司拥有丰富的投资管理经验、大批优秀的金融投资、分析、运作调研团队和经纪人,着力于以诚信为本,客户利益至上的管理理念,为国内广大投资者提供各种完善的金融咨询和服务。我公司在对客户进行的操作指导建议中更是取得了成功率高达90.2%,客户投资平均收益率高达150%以上的佳绩。公司秉承着提供可靠、创新和便捷服务的理念,成为众多客户投资的首选平台。为客户提供“专业、权威、高效”的服务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

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成立于1998年,地处“中国蔬菜之乡”寿光市,现注册资本6000万元,总资产5亿元。形成了一家以蔬菜产业为主,多业并举,集菜果种苗繁育、基地生产种植、批发市场经营、蔬菜物流配送、深加工出口、技术研发推广于一体的企业集团。近年来,集团十分重视蔬菜基础产业链条建设,从源头上大力加强蔬菜基础构建,下辖山东七彩庄园蔬菜食品基地有限公司、山东寿光七彩庄园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寿光蔬菜集团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3家子公司,发起成立了以技术服务和中介为主体的寿光农业专家协会。山东七彩庄园蔬菜食品基地有限公司是集团公司核心企业,下设超市销售公司、菜果配送中心、进出口公司,主要进行果蔬基地标准化种植和生产经营 “七彩庄园”品牌蔬菜、礼品菜、保鲜菜、脱水蔬菜、果蔬脆片等系列产品。2009年公司产品以可靠的质量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组委会确定为十一运会指定蔬菜产品。

山东寿光七彩庄园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山东省重点蔬菜苗木、粮棉新品种引进、实验、生产繁育和推广企业。年繁育各类优质蔬菜种苗5000多万株。

山东寿光蔬菜集团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是集团公司的资本运作平台,其主要职责是利用寿光蔬菜产业集团的品牌和资源优势,整合中国果菜行业的优势产业资源,加快业内资产重组和并购步伐,推动和促进中国果菜行业的繁荣和发展进程。

寿光农业专家协会与山东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学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成功开发了国内先进的蔬菜语音查询系统和蔬菜智能查询机,100多名专兼职知名农业专家加盟协会,协会会员达15000多个(人),每年引进国内外果菜新品种、新技术20多个(项),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级项目,每年定期举办蔬菜技术培训班10多期,每年培训学员达1000多人次,被国家科协列为重点扶持单位。

上一篇: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落实进展情况报告下一篇:年度质量员个人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