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2024-10-25

初中语文学科质量分析报告(17篇)

1.初中语文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篇一

管窥如何提高农村中学语文学科教学质量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与教学理论学习,结合语文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大纲的学习体会,针对农村初中的现状,提出应该从多方面培养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提高语文素养,探求培养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终身学习能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时代步伐学习习惯试卷结构

农村中学由于受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信息交通、师资力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方面也应有独到之处。

在教学质量就是学校的生命的今天,每个教师思考的不仅仅是如何扎实地把书本知识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适应时代对个人素质的高要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既要重视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更要培养学生学语文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还要抓好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学第一次把学生当作发展的人来培养,体现了时代的需要。

影响教学质量的还应该有教师这个因素,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面对接受教育的学生,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师本身的个人素养有着很大的关系.社会把教师比作园丁,在这里我私自把教师比作一株兰草,一株散发着淡淡清香,让教师本身人性美的芬芳散发出来,使学生心同身受,接受香气的沐浴,美的熏陶。

结合本人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我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谈:

一、跟上时代步伐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更新观念

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念,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探索研究性学习、创新学习,实践自主、合作、探索学习模式,否则,我们将落后于时代。所以,我们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学习,要不断更新旧知,做永不枯竭的泉源。

2、上好课、备好课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上好课,让课堂教学落到实处。上既要有所创新,又要课堂教学轻松,教师必须备好课,备好课是上课的关键。以我个人的体验,我认为备好课主要备以下内容:备教材,掌握教材编排体系,编者意图,根据单元目标及课时目标来设计教法。备

用心爱心专心 1

教学法,为了达到目标,采用什么方法来教学,学生如何学。备学生,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情况,设计问题要难易适度,课堂教学中学生会提出些什么要求和问题教师都要有所准备。备自己,想想自己对教材、学生的掌握情况,还要做些什么准备工作,还有没有自己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每一节课都做到了这几点,我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生动,教师上课一定轻松自如。

3、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

我们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确立学生主体地位,首先应该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我对教师的主体地位的理解是,认真学习,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法,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吸取先进的教学模式之精华进行个性化处理,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达到离开教案教参能收发自如地进行教学。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了对即将实施的《新课程标准》有思想准备与尝试,也为了让初中学生到高中能更好在适应新课程的需要。作为语文教师,我在接新班时都很重视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好习惯,从而提高他们语文的综合能力

1、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大教育家孔子早就说过“乐知者不如好之者”。首先,学语文的兴趣来自多种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例如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遗产中,文学成就璀灿夺目。教师利用这些宝贵的文学成就开展五彩缤纷的语文活动,如课本剧的表演,朗诵比赛,班与班之间为了一争高低,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还长了不少知识,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增。其次,兴趣还来自成就感。语文不像理科那样一道题就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因而语文老师不要吝啬你的夸奖,用平等的眼光去欣赏学生的语文成果,让赞扬在学生的成长中占有主导地位,为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喝彩,学生的成就感就会大增。

2、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习惯。

《新课程标准》就是要培养学生学语文的自主性。其中,课前的预习习惯非常重要,强化课前预习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学习经验,它可以使你及时发现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准备好听新课必须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课水平与笔记水平。有了课前预习,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就有心理优势,而且自己查工具书积累的知识不易忘记,它符合现代教学理论对学生主体性的要求。长期坚持自觉预习的学生,语文成绩进步大。课后复习是记忆规律的要求,是对所学新知识的及时巩固,及时复习,是学困生查漏补缺的良方,找到自己的问题,及时解疑,才会将知识中的负积累减少,才会减少进一步学习的障碍。

3、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勤练笔的习惯。

用心爱心专心

2做好这一点,能解决学生怕写作文、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问题。罗丹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有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观察到别人熟视无睹的事物中的奥妙,也是发展智力的途径之一。让学生把平时观察到的有新意的景、物、人、事都用随笔记下来,思考整理,写成周记或日记,日积月累,写作的素材就多了,分析综合能力也跟上了。课余练笔,源于生活这股活水,多写真情实感,还防止了套式作文、抄袭作文的出现,“多练笔生花”,所以新课标把学生的课内课外练笔规定得详尽具体。优秀的作文就是练出来的。

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足够的时间训练作保证,学生还应具备必要的工具书,与教师长期的督促密不可分。老师要利用近一年的时间在每堂新课之前抽查预习的情况,让学生比较:预习了的上课效果和没预习的上课效果的。课外阅读,书多而杂,教师必须帮助学生筛选要读的书,更要读文质兼美、思想健康向上的好书。

三、从试卷结构来分析

综观近年来初中语文中考题中,试卷有三个部分,一是“积累和运用”。二是“阅读理解”,三是“写作”。那么根据这三部分的考试题型,我们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融汇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1、重视文言文及课外古诗词的积累、背诵及默写。

要考好此类的题型必须要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古诗词的背诵及积累,争取在这一题型上不要失分。另外还要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的语文知识的灵活掌握,这一部分教师要在平时的讲课中注重练习,比如练习仿写,练习归纳能力等。学生是以机械记忆为主,教师要注意培养他们有意义识记的能力,通过读读背背,使所学的知识在脑子里反复出现。

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每次的考试中,阅读理解往往是占很大的分值。它不仅有现代文的阅读,而且有文言文阅读。因此,教师必须要在平时的课堂中训练学生现代文阅读的能力和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不要包讲或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那么要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呢?那就是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做到四个字“三多三少”——多读书少做题、多感悟少分析、多积累少讲解。另外还要培养学生读书兴趣,要把读书变成学生本身的一种需要.再加上我们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受条件的限制,劳动负担重,见闻少,视野小,生活阅历单调,在写作文时无材料可写,无话可说.在阅读理解方面不能身同感受,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阅读,不善于深入思考所读的东西的含义,没有开动智慧的力量.缺乏真正的阅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从某种程度上提示我们提高学生的语感的基本方式是读。另外在文言文的阅读方面,要多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了解其意思。还要加强文言文的背诵。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用心爱心专心

3作文是考试中必不可少的,也是学生最怕的题。有的学生一见到作文题目,就觉得无话可写,脑子里一片空白;有的学生干脆一提起笔来不加思索就乱写一通,结果是文不对题,分数当然是不会高的。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课外练笔也许是一种好办法 练笔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或者将观察所得,记叙几行;或者因读书报有感,评论一番;或者描写一段眼前景物;或者抒发几句胸中情愫;或者作些作文开头的片段训练,文章主体部分的拟提纲训练、作文情景设置训练;或者作些学生口述练笔训练,也可以教师不失时机的作文示范指导。除此以外还可以鼓励学生交互修改作文。“文章是改出来的”,学生写了作文初稿后,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当之处。让学生交互修改作文时,免不了学生对作文稿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在朗读中完善。待学生把经自己反复修改的作文稿交给老师的时候,老师还得针对学生写作实际,作出客观、科学的评价,该表扬、肯定的应给予表扬。

总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苦细致的工作,需要我们教师有创新、有责任心、有爱心、有信心、有耐心、有恒心。只要我们遵循教育规律,脚踏实地的工作,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相信一定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

用心爱心专心 4

2.初中语文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篇二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明确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 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因而, 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 我发现字词的解释对学生而言是一大难题, 在对我校学生的实际调查过程中, 我发现很多学生在解释字词方面存在一种懒惰思想, 不爱翻阅字词典, 尤其是在预习课文时, 遇到生字词往往只看注释上已有的, 而对文中出现的其他生僻字, 往往熟视无睹, 缺乏一种积极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其实我们成年人在看某些书籍的时候, 因为字词典不在手边, 也往往不太爱主动地查证某些字词的读音和词义。那么有没有一种简便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为此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注意搜集整理这方面的一些方法技巧, 通过长期的探索、积累、整理出了“同义复用释词策略”。

二、研究方法

(一) 实验对象

我校是一所初级中学, 我所用来实验的教学班级是2006级8班, 入校时共64人, 选定2006级7班为对照班级, 共62人。实验班和对照班皆为普通班。进入初中的入学成绩差不多。两个班的学生语文基础各方面条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距, 学生素质也差不多。根据7年级下学期统考语文成绩, 两个班的成绩统计情况如下:

注:80分以上为优等生, 60~79分为中等生, 59分以下为学困生。

(二) 实验时间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 2006年5~10月) 。收集学习策略相关资料, 起草课题实验方案, 申报立项, 确定实验对比班, 成立课题实验小组, 参加实验前的有关培训学习。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 (2006年10月~2009年7月) 。实验班每周安排1节策略课, 共计28节。

(三) 实验过程

由于我在学校还担任有其他工作, 所以只上了一个班。从学生刚入校开始, 我就开始逐渐给学生介绍语文学习策略方面的一些知识, 将高中教师及学生实践过的《新课程高中学科学习策略》中的方法向学生做了一些介绍。另外每生还统一订阅了中国教育出版社出版, 由刘电芝和张勇二人作为总主编的《新课程中学语文学习策略 (初中版) 》, 该书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 (实验用书) ”, 属于中小学学科学习策略丛书。本套丛书以学科学习策略为主线, 学科知识为框架, 阐述了各个学科学习过程中常用的一些精要策略。其中语文学习策略按学科知识分为4编, 共计28个策略。每一编独立成章, 每一编又由精选的若干策略组成, 每一策略独立成文。

我们在实际使用过程中, 根据我校学生实际, 有针对性地选学了其中的部分策略来进行实验。其具体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1.在课时安排上基本上保证每周一次策略课, 讲授1种学习策略, 每生人手一册《新课程中学语文学习策略》 (初中版) , 要求学生自己事先通看全书, 熟悉全书基本内容。

2.针对我班学生实际, 尤其是初中生学习的特点, 我在教学中选取了第一编“字词句学习策略”中的《音形联想辨字策略》和《语气运用策略》, 第二编“自主阅读策略”中的《捕捉关键词句策略》、《古诗文鉴赏策略》和《诗歌情感识别策略》, 第三编“心灵表达策略”中的《美文仿写策略》、《影视语言运用策略》, 第四编“实践活动策略”中的《礼仪语言训练策略》和《名句效应背诵策略》。

3.根据教学实际, 我在教学中还自创了《同义复用释词策略》, 通过实际运用, 效果极佳, 现已广泛地运用到平时的教学中, 学生对这一方法运用起来轻车熟路,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并使学生在各种文体的学习中释词更加方便快捷。

4.具体方法按照“策略导入”、“策略剖析”、“策略运用”、“策略反思”及“策略迁移”几个板块进行。在教学中教师分析讲解, 重点讲解策略的运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5.在实际教学中, 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通过讨论分析, 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策略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的学习生活中解决具体问题。

三、实验结果

实验班与对照班后测差异比较 (2009年中考成绩) 由对比数据可以看出, 对比的两个班, 在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和及格率上悬殊不大, 但是实验班在平均分和前30名的平均分上明显比对照班占优。

四、讨论与分析

由表1 (前测) 我们可以看出,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总体差不多, 平均分对照班还略高于实验班, 中等生相当。

通过实验, 从实验结果来看 (主要是根据2009年中考成绩来判断) , 实验班在优等生人数上略高于对照班。另外对我校的2009年中考成绩进行统计比较, 实验班考生的中考分数超过红花岗区示范性高中最低录取分数线521分的有15人, 其中有1人考到604分 (我校共4人上600分) , 而对照班521分以上者只有3人, 最高分只有561分。其各自比例分别为25.42 %和5.77 %, 由此可见, 实验班中考成绩大幅度提高, 尤其是中等水平以上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班。

从前测和后测表可以看出, 实验是有成效的, 虽然在平均分上不是太明显, 但这受实际参考的人数所影响。而实验班人数相对稳定, 3年来在人数上出入不是太大。通过综合分析可以看出, 该实验对基础比较好的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来说帮助最大, 这也说明, 我们的实验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那些自学能力强, 学习主动的同学对语文学习策略的把握和运用就相当好。

通过各种策略的介绍和运用, 很多同学在学习上变得更加主动积极, 在字词解释上学生感到得心应手, 而在写作上, 我们的同学更是主动把自己的习作拿给老师看, 要求老师能够点评。正因为如此, 我班学生余彬先后两次 (2008年和2009年) 在遵义市中学素质作文竞赛 (现场作文) 中荣获一等奖。

从问卷调查上可以看出, 绝大部分学生对实验是认可的, 有很多学生认为实验对他们的语文学习有帮助, 尤其是从实验当中激发出来的学习兴趣更是无法估量的, 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极大的帮助和提高。

从后测、问卷调查及与学生的交谈情况来看, 有一半以上的同学认为该实验是有用的,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 还是有部分同学不喜欢策略实验。这部分学生习惯传统的学习方法, 对于新鲜事物不愿去尝试, 在学习上往往是被动的, 而非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纵观整个实验过程, 该实验是有一定效果的, 实验使我在教学中更清楚地明白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的能力尤为重要。

当然在实际使用《新课程中学语文学习策略 (初中版) 》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 该书介绍的很多策略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容易, 尤其是初中生, 要完全去介绍书中所述的策略是要做适当改变的, 我们要因人而异, 不能照搬, 否则会让学生有抵触情绪, 我们要开发适合自己学生的策略, 要让学生在学习策略的过程中, 在学习能力方面得到长足的进步。

五、结论

1.通过语文学习策略的实验, 使接受实验的学生认识到, 语文学科学习策略是进一步学好语文的捷径, 是认知的认知, 是充满智慧的个性化创造, 是学会主动学习的途径。

2.通过学习语文策略, 参与实验的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极为浓厚, 课堂气氛也更加活泼, 师生之间的交流或互动也增多。

3.通过这次实验, 让我体会到, 语文学习不是一潭死水, 正如孔子所说“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我们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具备探究的精神, 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4.在实验活动中, 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一些策略, 其实更重要的是学生从中学会如何主动地去学习, 其思维方式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高。如果学生能把这种良好的思维方式运用到广泛的学习活动中去, 将会受益匪浅, 这对于有效地提高各门学科的学习也会有极大的帮助, 我们从实验班和对照班的中考综合成绩来看就能证明这一点。

3.初中语文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篇三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策略

新课改以来,对于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课程标准中已经有明确的说法,要求对于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和把握,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言文字的素养进行训练,真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从新课程标准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我们不难看出,现阶段的教育教学质量的内容是和课程标准相一致的,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也需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本文首先对初中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的内容和标准做一个界定,接着就现阶段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做一个分析,最后相应的提出提高初中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初中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内容

根据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和初中语文学科课程标准,我们总结出相应的初中语文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具体内容。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从对学生基本的读写、认知、感知能力的训练之外,还有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训练以及对实际的写作和交际能力的训练。简而言之,主要包括对基本的语言学习的能力训练和基本的知识技能的训练等,学会审美、学会运用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初中语文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研究主要还是从学生的实际发展出发,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考虑。抓住当今社会对学生不良诱惑的影响,分析问题的根源现状,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对与错、是与非、模糊与明白。

二、现阶段初中语文学科教育教学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上文中我们已经提到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好的,真正为了孩子的发展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工作,但是其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1、教师依然过于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从我们对基层一线初中语文教师的调研结果获悉,现阶段各地教育体系考核机制里还总是以总成绩排名来给学校下定最后综合管理体制,这一现状无不给初中语文教师套下了“眼圈”,对于学生的考试成绩依然是比较看重的,特别是在九年级表现得更加明显。多数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基本的解题能力十分看重,在教学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提高学生的解题得分能力上,而对于其他的能力训练则比较少,甚至没有一点体现过。

2、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实际能力训练还不足。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对于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审美感知能力的训练是比较少的,尽管从社会发展对于学生的实际能力需求的角度上来看,这些实际能力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3、对学生的考核依然比较传统。从我们了解到的初中阶段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考核方式来看,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主要还是采用单人笔试考试的方式,而且这种方式基本是套用传统升学考试的样本、训练题型和基本的内容,表面上看对学生的基本语文理论基础知识有一个比较好的考核,而实际中对于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以及语文素养的训练并不多。总体来看,考核的方式是比较落后的,对于学生的实际发展的影响也是相当有限的,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社会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提高初中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建议

从上述对于初中语文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内容和现阶段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的讨论,我们相应提出在目前的大的时代背景下提高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建议。

1、充分利用;的初中语文教材。我们认为;的初中语文教材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和对教师的教学要求是比较明确,也是比较合理的。因此从学生的发展的角度上来看,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主要还是依据;的语文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当中蕴藏着的丰富的内涵,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教材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工作,这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科学合理发展,同时这套教材也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了较好的指导,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方向性的建议。

2、教师自身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初中语文教师自身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尤其是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实际能力的把握和訓练,将学生从考试中解放出来,更加注重学生对基本学习能力的训练和对学生实际技能的教育,而不能够单纯从学生考试的角度来开展教育教学。升学对于学生的发展固然重要,但是我们的教师应该要树立更加长远的发展眼光,对于学生的实际发展应该有更清楚地认识和把握,从而促进学生的实际发展。

3、提倡教育改革,尤其是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改革应该是提高初中语文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的方式,对现阶段传统的考核方式、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革新,我们的教育教学更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实际能力的训练和把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也应该是如此。对于目前的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我们认为亟须从原有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因此在现有的教育教学的现状下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改革,必将有力地推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发展,真正实现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结语

初中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是现阶段初中教学的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现阶段提高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建议。为更好地对中小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让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挑起历史的重担,传承民族文化精髓。

4.四年级语文学科期终考试质量分析 篇四

一、考试结果

本班应考41人,实考41人,平均分67.3分;及格26人,及格率是65%;优秀8人,优秀率是19%;低分人数3人,低分率为7%;最高分95分,最低分23.5分。

二、学生学情分析

(一)基础知识

第一题看拼音写词语是基础中的基础,10个词语都是要求掌握的词组,掌握得较好,书写基本能做到正确端正清楚。但是书写笔画的规范正确不够到位,该出勾的地方没有勾,该是捺的地方写成长点,书写很随意,如环绕的绕多了一撇。在拼写上也较随意,主要是因为习惯性拼读,见到前面的就想当然。

第二题形近字组词完成的不太好,“钮”和“垮”很多学生不会组词。第三题画去不正确的字,正确率较高。

第四题按选词填空,前面三个题有些学生区分不了,后面两道题学生完成的较好。

第五题补充词语,这些成语都是书中的,但是正确率不够高,说明学生动手能力较差。

第六题关联词填空,正确率较低,大部分学生不会做,不会运用关联词。

1、字词笔误多,字型混淆。除了第一题说到的,还有如:第五题中匆匆的匆少一点,复习的复多一横,温暖的暖中“日”写成了“目”。

2、关联词区别不清,如何运用,在什么地方运用怎样的关联词心中没数。第七题按要求改写句子,完成率及低,很多学生不会写。

第八题补充诗句并解释词语,这是书中的知识,平时训练的很多,可是正确率却不高,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他们审题不够认真。

(二)阅读

短文中的第1小题给多音字组词的第一个字,学生回答得都还不错,说明学生平时对这方面的积累还不错,第二题的正确率也较高,但第三题和第四题学生出现的错误较多,把握不住文章的要点,丢分较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审题不明,缺乏回答问题的基本技能。

第二,信息筛选整合能力较差。或不能按要求筛选信息,抓不住主要信息,部分学生根本没看题目就是自己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答题。当然这道题目有一定的难度,首先要找出相关的词语,然后还要进行语言的组织。我想问题还是在大多数学生还不能很好的利用自己的以有的语言进行有效的组织,其实就是语言组织能力的欠缺,而表达的欠缺直接反映出学生阅读能力的缺乏,而这种训练更要平时的积累。

第三,阅读不透、理解有误。首先可能学生不认真看短文。从学生的答题情况中,我们不难看出,这部分考生根本没有读懂文章,语言组织也很随意,让人不置可否。

(三)作文题分析

从审题看,大部分考生都能抓住作文的要求,围绕“我喜欢的一个卡通人物”来写,大部分学生都能写出来。但是,富有文采的、有个性的文章很少见到,模仿例文的迹象很明显。

另外,绝大部分考生都重视了文面规范、清楚、整洁。作文水平是衡量语文程度的客观标志。要在文从字顺上即“通顺”上下功夫,面上的要求,绝大多数同学要达到的要求是“不少于400字的文从字顺的作文”,“通顺”,即要按一定的顺序写,围绕一个意思写,一些学生还做不到。

对于习作教学反思:

1、重视“小练笔”,即写片断。写片断的好处很多:1)片断篇幅短小,用时少,易训练。久而久之,开源活流。2)写片断不求全,要求不高,容易写,而且学生又可以马上知道自己练习的结果,可以保护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小练笔的素材很多,一部分来自课文。如:访写、续写、补白、改写等。片断练习和习作的比例为4:1。

2、粗指导,精讲评,宽评价。

三、反思与建议

1、加强学生汉字书写训练。

从试卷书写来看,虽然比较清晰,可是大多书写字迹还不够规范,工整,缺乏美感。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注意严格要求,加以训练。所谓“正确”,即:不缺笔画、不添笔画、不改变形状、按笔顺规则书写。“端正”:间架合理,大小匀称。“整洁”:全篇字高低整齐,大小适宜,行款合乎规范,字迹清楚,纸面干净。

2、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增加积累。

从学生的试卷中不难看出,很多属于语文基础知识的内容,学生掌握得并不理想。如多音字,看拼音写词语文中都出现并书写,还有反问句的句式训练,都不待提高,这充分反映出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不理想。因此,在倡导学生“理解”和“感悟”的今天,千万不能忽视语文基础知识的落实。

3、要立足于课堂培养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阅读部分历来失分严重,本次考试也不例外。教师重视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必须立足课堂,立足课本,而不是靠课外的大量的阅读短文的练习。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喜爱读书的习惯、专心读书的习惯、善于思考的习惯、敢于提问的习惯、读书笔记的习惯、精读略读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爱护书籍的习惯等。

另外:

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训练要常抓不懈,并注意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横向、纵向)。通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理清文脉,加强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

2、充分发挥朗读的熏陶感染功能,深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形象的感受。把教师分析、讲解的时间留给学生朗读、感悟,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朗读课文。

3、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阅读面,加强交流,增进积累。

4、文章阅读速度有待提高,促进信息的浏览和整体感知。

5、在培养阅读兴趣的同时,对文本的深层理解有待提高,即挖掘内涵,领会其中的思想、精神。

(1)多读文本,加强感悟,引导学生对文本有深入、透彻、准确的理解。

(2)阅读教学中要有感情投入,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入感悟。

6、引导学生写出、写好真实的事情,抒发真情

(1)注意积累好的题材,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

5.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篇五

——把握文本核心,优化教学设计

内容简介】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把握文本核心,优化教学设计》是初中语文课程中的第二门课程。本课程教学目标是:

1.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掌握教学设计的要点知识和能力,掌握教学设计的内容与教学目标的表述。

2.通过嵌入式教学设计案例解读,提升受训教师教学设计实践能力;

3.结合实证性案例,指导教师进行学情诊断;指导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延伸拓展问题,使得教学的效益最大化。

本课程按要求分为四个板块,以新版课标精神为指导,遵循“国培计划课程标准”和“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要点标准”进行设计,提高的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主要内容是: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的理论概述——理论是思考的根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的案例解析——践行是成功的本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的学情诊断 ——学情是教学的源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的拓展延伸——视野是教学的眼

【学习要求】

学员学习本课程,要求关注四个单元的核心问题:

1.教学设计的理念

语文教学设计的理念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注重从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有效设计入手,注重教学环节的预设和调整。

2.教学设计的案例

通过案例解读,分析教学设计是如何设计的?课堂教学环节是如何设计的?目标与教学环节之间的逻辑关联是怎样的?

3.教学学情的诊断

通过学情的客观诊研究学生学习的现状,诊断具体课题内容学习下的问题和成因,从而制定更加优化的教学实施方案。

4.教学设计的拓展

确定目标,积极落实教与学,更进一步拓展提升生成的能力和形成的新知识。

【课程特色】

1.主讲课程基于准确的设计诊断

(1)关注教学设计的主体(教师)——提升主动性与灵动性。

(2)关注教学设计的内容——不仅关注教材,更要突现学生。

(3)关注教学设计的过程——不光关注结论,更要关注过程。

(4)关注教学设计的思路——要侧重预设,更强化生成。

2.主讲课程内容基于优秀案例的实证

(1)讲座内容基于实践和理论的整合。(2)讲座内容侧重指导教学设计的普遍问题,回避理论概念的生硬讲授。

3.讲座突出培养受训者的探究意识和参与兴趣

(1)帮助教师建立科学的教学设计方面的思维方法和探究方法

(2)帮助教师梳理概念和实践案例,使得教师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提高

【辅导指要】

1.受训教师要积极学习教学设计理论,奠定实施学科教学的基础。

及时学习了解课标,语文学科的教学设计必须紧紧围绕新课标理念。教学设计必须深刻领悟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设计必须时刻关注学生主体的体验。设计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堂的教学设计体现整个教学的系统流程,注重逻辑关联和环节流程的融合,确保框架建构和细节设计的一致性和系统性。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时刻突显传授、生成、互动的的互补性性和共享性。课堂教学设计是知识传播、能力生成的系统端点,教学的起始于设计。课堂的实施指导是课堂教学系统的贯穿环节,教师有了明确的目标之后,如何传递,形成共振,就必须关注系统的每个核心问题,实现优化和协调。

2.受训教师要重视教学设计案例的问题研究,侧重关注解决三个问题

(1)通过案例解读,分析教学设计是如何建构框架的?

(2)课堂教学环节是如何设计的?

(3)目标与教学环节之间的逻辑关联是怎样的?

3.受训教师要掌握学生学情诊断策略

教师在课前要精细设计学情调研,深入了解学生,从而实现面对时刻变化的课堂和学生,制定清晰明确的目标,梳理优化逻辑的问题,形成有效的活动生成机智。教师避免依靠惯性心理,机械推进课堂教学,对学科内容的构建和设计缺乏主动创新的意识,导致课堂的灵动不足,死气十足。

4.受训教师要专注实施教学实践练习

6.初中语文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篇六

语文学科试卷质量分析

根据教育局、教研室统一部署和安排,我校于 2014年1月19、20、21日,进行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检测评价工作。现就语文学科质量与试卷分析予以报告:

一、试题特点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次试题内容突出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人文性。其特点为:

全:面向全体学生,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既注重了新旧知识点的联系、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注重了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精:以点带面,从一个考查点能透视出多重问题,在份量和要求上均有一定弹性。

活:突出素质教育思想,强化能力培养,使学生能活学活用。实:每一个题目都实实在在,符合“语文新课程标准”,每个年级都体现了积累和运用这一新理念。

新:每份试卷都有学生创新意识的体现,注重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二、试卷分析

(一)定量分析

纵观以上统计表,我校语文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最高分:低年级100,中年级97,高年级96;各年级及格率都在80%以上。

(二)定性剖析

本次测试题确实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基础知识。试题灵活多样,知识覆盖面广,突出重点,贴近生活,广度、深度皆宜。

仔细阅卷后,发现一些问题,有的属知识性错误,有的是非知识性错误。

1、非知识性方面

诸如:写错别字,各年级都很严重。从卷面看,还有部分学生文字书写不规范、不整洁,涂改现象较严重。

2、知识性方面

(1)基础知识

各年级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充分显示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①学生的积累素养较高。

②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亟待提高。

虽然积累这方面的成绩较好,但学生在理解和运用上欠缺。这说明学生的积累没有深度,运用没有广度,感悟能力较差。

(2)阅读能力

1~6年级都设计了阅读篇目,而且加大了阅读量,课内外阅读篇目兼有,题型灵活多样。这部分失分率较高。把阅读从出题范围上分为两大块——课内和课外;从命题方式上分为知识性问题和能力性问题。

从卷面分析看出:学生完成课内阅读好于课外阅读,完成知识性问题好于能力性问题。因为课内阅读学生们都熟悉,大部分知识是学生见过的,光凭记忆就能得分;而课外阅读学生眼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理解又要运用,所以失分率较多。

综观阅读题目:

1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阅读能力,基本上把握住短文的主要内容,有一定程度的领悟能力,也能够运用简练的语言表述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但是做的还不够,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悟能力还不强,这要求我们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2学生生活经验少,缺乏社会实践。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只有把语文学习融入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让语文生活化,让生活语文化,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更生动更长效。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应该被封闭在教室这一狭窄的天地里,做为教师要从技术主义的桎梏中摆脱出来,尊重学生在亲历中感受语文学习的内在乐趣、享受灿烂丰厚的文化精华。

(3)习作能力

这次测试,从低年级孩子的说话到中、高年级学生的习作,真是让人欢喜让人忧。

①欢喜的是:百分之百的学生能够按要求写作,没有跑题的现象。基本上都能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不成文的几乎没有。

②让人忧的是:在四、五、六年级中普遍存在这样两个大问题: a、学生不会“抒真情,写实感”。

习作的首要评价标准应该是“抒真情,写实感”,要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写实实在在的事儿,写自己最熟悉的事儿,才有话可说,才能具体、明白。而这方面的欠缺,正是这次测试中学生们普遍存在的大问题。

b、学生不能大胆联想、想像。

合理的、大胆的、放开的去想像、去联想是习作的另一个评价标准,在这方面我们的孩子仍然存在着大毛病。

总而言之,缺少真情实感,缺少创意。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习作要“重内容、轻形式、淡化文体”,我们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淡化习作概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在最自然的放松状态下,调动所有的感官去注意、观察,去发现、研究,去追忆、再现,去想象、推断,去剖析、感悟。让学生明白不是为作文而作文,而是想说就说,想写就写,没有字数、结构、体裁的限制。教师对他们的要求是:观察要更细,发现要更多;想象要更丰富!

总之,我们教师对学生习作的指导应尽快走出误区,倡导学生自由表达,让学生倾吐心声,放飞遐想。真正达到“我手写我心,我文抒我情”的习作境界。

三、教学建议

1、重视母语教育

多年来,人们对母语学习的重视程度降低了。分配给母语的时间减少了,被逐渐兴起的学科挤走了。

从试卷的习作中能明显看出:学生错别字太多,学生的语言表述能

力差。反说话,说半截话,词语搭配极不当,标点更让人头疼。这些都是教师教学中应该向学生传授的基础知识。

怎么办呢?首先让学生过识字关,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因为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在生活中识字,学生生活在这个多彩的世界中,汉字随处可见,努力开发广袤丰富的识字资源。写字指导要到位,要加强板书示范,严格要求,规范写字。把母语教育放在教学的首席,因为它确实是人类的主要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新课程不能停留在理念的层面上,必须走进课堂,教师要努力创设充满生命活力、人文关怀、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

课堂上让学生充分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问题让他们去提,问题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课堂充满激励、充满赏识、充满尊重、充满期待。

3、教师的角色必须转变

课程改革一个基本的原则是“以少胜多”。教师课堂上讲授得少是为了讲得更好,教师讲的过多,学生的思维僵化了,主动性没了,只能生吞活剥。所以“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透过一个典型范例,达到举一返三的教学效果。

4、努力开发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

首先,要否定“课本为中心”:不应把教科书视为唯一的课堂资源。教师要指导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要适当地开发校本资源。

其次,要否定“课堂为中心 ”。开发社会课程资源,拓展校外课程资源的途径: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旅游景点等。语文教学要向自然、向社会、向现实生活开放。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既要开放搞活,又要扎实高效,全神贯注地“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5、教师在阅读、习作教学中必须细化“两个关系”

(1)正确处理好阅读教学中质疑问难和感悟积累的关系。

教学过程中应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阅读课应该有个自读—浅悟—质疑—深悟的过程。具体说,教学结构应包括四个环节:①创设情境,自读自悟;②读读议议,披文入情;③质疑问难,合作探究;④联系生活,积累运用。

(2)正确处理好习作教学中语文基础与自由表达的关系。

“课标”在习作教学中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就是提倡自由表达,提倡想像作文,提倡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注重培养学生写话和习作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信心和创新能力。

习作训练应切实抓好字、词、句、段的基本功训练。因为它们是语文素养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低年级要加强句子训练; 中年级要进行构段训练;高年级要进行初步的谋篇训练。

6、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7.初中语文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篇七

一、明确区域初中薄弱学科质量提升面临的突出问题

初中薄弱学科质量改造的行动是一项艰巨任务,涉及教师、学生、家长和学校管理多方面的因素,不是一蹴而就,急于求成的工作,需要信心、恒心和耐心。只有通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坚持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为质量提升所付出精力和各项投入的回报。客观上看,初中学科质量提升因其复杂性和艰巨性,从而在工作的推进中会遇到如下一些问题:

1.教师认识不统一

部分教师对初中薄弱学科质量改造的意义认识不够,没有看到区域初中质量提升对学校自身发展以及教师自身成长所带来的实践意义。可能因为认识上的缺位,导致部分教师对区域初中学科质量提升表现出信心不足、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参与性不广。

2.学校管理不配套

学校针对初中薄弱学科质量提升的行动缺乏有针对性、系统性的配套方案,过多地寄希望于、依赖于区级层面的专业推动。客观上看,学校质量问题的解决关键是学校自身,主要还是依靠自身内因的决定性作用。学校如果在初中薄弱学科质量改造的行动中失去主动性,区域初中学科质量提升推进的成效将必然降低。

3.措施执行不到位

学校或区级教研部门共同研制的质量提升举措,在教师或薄弱学科备课组执行中不到位,不能按要求落实,不能按标准达成,使得好的措施或方案实施成效降低。另外,学校在初中薄弱学科质量改造行动中的相关举措跟进督查没有形成制度,导致执行态度不够坚决或执行力度不够到位。

4.学生习惯不够好

大部分学生受自身能力、教育时机错失和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等因素影响,学习习惯较为散漫,学习注意力难以集中,缺乏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基本能力。忽视德育的助学功能,导致学生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对学科学习失去正向促进作用,学生行为规范上的问题容易反复出现。

5.研究形式不丰富

学校及区级学科教研对于初中薄弱学科质量改造的行动研究互动缺乏整体规划,忽视对制约质量提升问题的深层次、多维度归因,导致解决质量提升的研究活动形式单一,方法匮乏,与实际脱节。由于缺乏制约质量提升相关问题的特色活动创意设计,导致教师参与问题解决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

二、明晰区域初中薄弱学科质量改造的行动策略

1.切实明确教学的质量标准

根据中考英语、数学、物理考试说明,结合学科课程标准,明确相关教学内容的质量教学要求,使所有教师明确质量标准要求,了解教学内容的一般性要求和重点性要求,尤其是基于中考的基础、中等水平教学内容的教学要求。

2.科学统整教学内容

根据中考质量标准和考试说明,针对校际的学情现状,根据学科三年的课程计划,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合理统整学科课程的内容安排,科学地简化、删减、组合与调整学科教学内容,突出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基本习惯的达标教学,保证学生能够看得进,听得懂,学得会。

3.精心重组教学计划

根据重组、统整后的教学内容,结合课程的课时安排,重新制订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的阶段安排。

4.实施目标导向的教学

在学科教研员指导下,薄弱学科备课组能科学地统整教学内容,保证每一位教师明确重点教学内容的质量标准与教学要求。教师能准确编制、清晰表述每节课的学习目标,让所有学生对当堂的学习任务心中有数;教师能紧紧围绕编制的教学目标进行达标教学。教学过程中,能围绕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通过“低起点、密台阶、快反馈,勤矫正”的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目标的当堂达成。

5.不断优化教学方式

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学情现状,结合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杜绝单一的讲授式、灌输式教学。尽可能地采取多样化学习资源,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保证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最大限度让学生表达学习中的思考结果和存在问题,让学生通过展示交流,暴露知识掌握情况,从而让学生“小步慢走,应学尽会”。

6.及时反馈学习结果

一是保证每节课课前实施诊断性评价练习。教师每节课前5分钟,针对已学内容编制诊断性练习,进行课前诊断补偿,对新学知识进行铺垫;二是加强课中反馈练习,课堂教学中,应结合本课教学重点,安排形式多样的反馈练习,加强反馈练习的当堂巡批;三是新课结束前,实施当堂形成性评价。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内容,编制有针对性的形成性评价试题,进行当堂检测,最大限度保证学生课堂达标;四是实施阶段性教学循环反馈。能根据学情针对学生日常重复性的知识与学习内容,编制基于目标的评价试卷,定期循环监测,保证教学的成效,并根据检测情况,主动改进教学。

7.规范学生的学习档案

对学生学习达标情况以及阶段性形成性测试情况进行记录,帮助和指导学生记录学习情况,根据学习档案进行学习过程管理。

8.有序组织校际联合的备课

针对学情基础,建议不同学校间薄弱学科备课组进行合理分工,进行教学内容的研讨,落实各类型评价试题的编制,提高备课质量,保证教学成效。建立校际定期合作备课机制,教研员加强教师的备课指导,开发学科教学同步资源,并结合备课活动,开展跟进式教研活动,组织专题研讨。

三、尝试区域初中薄弱学科质量改造的方法

1.充分发挥德育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功能

学校及教师应充分重视德育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尤其是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毅力的培养,重视利用学科教学和班队会渗透学法指导,通过开展学生经验交流,相互分享成功学习的经验,并定期组织多样化的评比活动,对进步学生进行表彰。同时创造条件,充分整合家校的教育合力。

2.为校际联合教研创设活动时间和空间

为了营造氛围,加强同类学校教师之间的话语交流,需要尝试以质量薄弱学科的同类学校为基础,建立校际合作教研活动基地。活动基地为学科组校际间的集体备考、学科研讨、活动竞赛提供活动保证。各学校为本校英语、数学、物理学科教师共同寻找一个固定的校际合作教研时间,学科教研员每两周一次组织定期教研活动,开展系统的质量提升专题研究。

3.研制达标性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基于提升及格率,降低低分率的目标,各学校围绕“如何解决及格率和低分率”,突出课堂教学基本要素,制定达标性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作为校内合格课、常态课以及优质课评选的基本评价标准,通过评价标准引导教师调控和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

4.联合开发同步的达标性、过关性的作业单

通过指导校际积极开发课堂达标性的作业单、课后巩固性作业纸,落实课上学习结果和课后作业的及时反馈,保证校际普通班级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高水平过关。

5.建立相关举措执行力的过程性督查制度

参与初中质量提升专题的项目学校,应结合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结合学科教研要求和举措,以提高执行力为核心,制定配套制度,做好跟踪落实,强化学科指导建议的落实效度。

6.定期组织专题性、系列化的校际联系教研活动

基于制约学校质量提升的关键问题,结合学科教研活动,合理规划,精细安排,落实英语、数学、物理三门学科专题性、系列化的联合教研,增加校际教师专业发展机会,通过交流和研讨不断丰富教师专业智慧,提高教师的教学成就感和职业尊严感。及时汇编校际优秀教师教学经验汇编,组织特色学科活动与竞赛,为教师营造乐于工作,精于研究,乐于奉献的良好工作范围。

7.尝试基于信息技术的多样化分类辅导

为了适应学生差异化学习和个性化辅导,切实提高基础薄弱学生帮扶效果,部分学校可采取数字化学习手段,结合翻转课堂理念,尝试基于“电子书包”的分类辅导尝试,通过观看同步辅导的微视频,提高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尝试利用“淘题吧”进行自主作业和补偿性练习,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高水平过关。

8.尝试建立激励性奖励机制

参与初中质量提升专题项目的学校,应着手建立激励性的奖励制度,突出对教学质量有明显改善的教师的及时肯定,并大力表彰。区教育质量监控部门应推动以校际为核心的质量发展共同体建设,有计划地组织优秀教师的经验交流、学科研讨等活动,为教师搭建专业发展的校际发展平台。对有突出业绩的教师,学校和区级应给予表彰。

9.落实质量提升专题项目的经费保障

区级层面应分别为校际的各类专题研究活动提供经费保障,学校对本校教师在“提升及格率,降低低分率”专题项目中取得实绩的教师应给予专项奖励。

四、规范区域初中薄弱学科质量改造的措施

1.落实学校层面的保障措施

(1)加强管理服务。一是为薄弱学科备课组提供课程教学改进与实施的制度保障;二是协助薄弱学科备课组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三是协调家长力量,做好配合工作;四是为薄弱学科备课组行动计划提供研讨和学习的便利;五是结合校情,独立制定本校“降差升格”实施方案,做好行动计划实施的过程性监控,督促教师落实学科教研员教学建议和措施;六是定期组织薄弱学科备课组进行校内研讨,总结校本化的成功经验,及时改进教学。

(2)强化资源保障。学校应能提供行动计划落实的相关硬件服务;充分拓展学习资源,丰富教学方式,部分学校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如“电子书包”以及“e学习项目”等自主学习平台的应用,丰富分层辅导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参与分层辅导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2.落实区级层面的保障措施

(1)发挥学科教研员的专业支持优势。一是协助学校做好学情分析;二是协助和指导薄弱学科备课组进行质量标准的和教学要求的研讨;三是指导学校做好教学内容的简化、调整;四是指导薄弱学科备课组改进学科的命题技术,加强命题过程指导,提高学校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阶段性评价等试题的命题质量;五是加强薄弱学科深度备课和课堂教学的跟进指导。

8.初中语文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篇八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教学质量 因素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039

现代社会是个讲究效率的社会,各行各业想要得到更加有效的发展,就要进一步提升效率,教学也是如此,只有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只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進行语文学科学习。初中阶段虽然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关键时期,但是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较多的挑战。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本文首先对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目前影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分析

虽然现在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较之于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然而依然难以达到现代教学的目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现代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应该积极找出目前影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的因素。

(一)教学方法依然比较单一

为了推动基础教育的发展,我国进行了新课程改革,在新课改过程中提出了很多能够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能够积极的将这些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进而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虽然较之于传统课堂教学,教师能够积极的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依然存在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的情况。教师依然将很多时间用于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在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中,大多采用讲述法。教学方法的单一性,使课堂教学氛围变得十分平淡,难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进而难以很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课堂教学质量自然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二)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不足

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的另外一个因素,就是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不足。有趣的课堂往往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进而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同时有趣的语文课堂教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对语文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自然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科学习,自然课堂教学质量会得到不断提升。

(三)师生互动不足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不断学习新的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不断领悟的过程,进入高中阶段,学生要学习的语文知识,难度越来越大,需要学生领悟的方面越来越多,然而学生能否很好的对知识点进行领悟,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教师的指导。师生之间进行有效互动,不仅是教师引导学生领悟文章含义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的语文素质提升的重要保障,而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的互动不足的情况,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四)不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方法的教学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掌握了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同理,学生一旦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也能够尽快的掌握学科学习的规律,更加高效的展开学习活动。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想要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而在目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较之于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教学,教师更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掌握有效的学科学习方法不多,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二、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以上问题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笔者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几种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

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的将新课改过程中,提出的多种不同教学方法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起来。为了更好的实现不同教学方法与课堂教学的结合,教师应该首先积极进行自我学习,只有通过理论学习与实际的教学活动,教师才能真正把握不同教学方法的精髓,进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教师在实现教学方法多样化的过程中,要与实际的教学环境结合起来,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灵活应用。

(二)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针对由于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不强而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的情况,要求教师将更多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元素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方法有很多种,教师既应该结合本班学生的具体特点,制定出具体的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方法,还应该积极借鉴他人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方法,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目的。

(三)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同时也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与学生进行互动。师生互动的内容应该使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进行的互动,也可以是为了交换意见而进行的互动。通过互动,教师能够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能够更好的掌握教师的教学规律,同时通过互动,在教师的思想引导下,学生的语文水平也能够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四)引导学生掌握多种多样的方法与技巧

为了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而更好的掌握语文学科学习的规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掌握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的过程中,应该将对学生进行的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实践结合起来,这样才更有助于学生对不同学习方法的理解,学生才能将多种不同的学习方法更好的运用于语文学科学习中去。

9.《初中语文学科期末专题小结》 篇九

学 科 主 题 小 结

——培养七年级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本学期,本人严格执行学校关于教育教学的有关规定,扎扎实实地做好七年级语文的教学工作,取得了一些收获。

七年级是学习语文的黄金时期,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保证,也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因素。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靠教师的督促、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叶圣陶先生说:“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运用,就是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而运用语文的好习惯就是多读、多写、多想、多积累。让七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非常重要,会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要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在阅读课文或写作时,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怎么办?那就向工具书请教。所以凡是学生问我某个字怎么读,某个词怎么讲,我一律不说,而是让他查字典自己解决。在写作时不会写的,我也不让他问别人,还是让他查工具书。时间一长,慢慢地同学们也就养成了查工具书的习惯。

(二)要养成广泛阅读课外书和背诵优美诗文的习惯

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能学到许多为人处事的大道理。反复揣摩、品味冰心老人的九字真言:“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读书有益处,这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眺望世界;要爱好读书,在浩如烟海的书中选择有用的书来读。”另外还要求学生必读书后的《名著引读》,并且在课余时间读完该册规定的名著,对于提前读的要给予肯定和指导。除了名著之外,还要鼓励学生多读其他有益的课外读物。指导学生摘抄优美文句语段,每周抽一节课的15分钟左右检查背诵情况。

(三)、要养成坚持写日记的习惯

许多学生怕写作文,有人甚至拒绝写作。如果让学生坚持写日记,在写作内容上加以指导,消除畏难情绪,定会让学生喜欢写作。因为 日记的内容是广泛的:平常不好说的、不敢说的,都可写进日记里。把自己内心的情感倾述在日记中;可以把对外界的观察写在日记中,比如观察老师同学的外貌特征,花、鸟、草、虫,也可写对人生的感悟;读了一篇文章之后,有感而发,写点心得体会也可。总之,世间万物均为我用„„但必须要求学生写出中心明确,文从字顺的东西,不要记流水帐。

根据陈校长的“加强作文序列化训练,提高写作素质”和七年级新的课程标准,我们详细制定的七年级语文的作文教学方案,即以记叙文为主的分步骤、分重点的专项指导与训练。首先解决写作来源问题---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真实、写生活,才能有东西写,也才能写得好,写得动人--于是进行了以“真情实感最动人”为主题的选材指导与训练。其次解决至少一个细致的场面描写---于是又重点进行了 “景物描写最生动”两个专题的训练。

其次字数上要规定每篇必须在300字左右,要带有小标题。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由怕写而变为喜欢写作;由找不到写的内容而变为有话可写,每周我都要求学生写一篇周记,每周一我会收上来认真的阅读和批改,写出详细的评语。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又开辟了一条师生沟通的渠道,同时还增进了师生的感情。学生有了说心里话的地方,感情也就有了归属。

经过以上种种努力,学生的作文水平确实有较大的长进,作文的一般技巧与书写的能力都大有改观。绝大部分学生作文都有600字,90%的同学告别了涂改的坏习惯。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努力实践,坚持不懈,争取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上都有所长进。并多向名师学习,学习他们上课的技巧,同时学习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改进教学的措施,进一步提高自己素质和业务水平。

10.初中语文学科工作计划范文 篇十

由于初二阶段是初中三年中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学生经过初一年的适应后,对初中语文的特点己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可对学生的潜力进行进一步的开掘。计划如下:

1、经常督促学生养成一些学习语文的好习惯,并使之不断巩固、加强。如要求学生学会课前预习、学会对课文中关键字词进行圈点句画;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尽量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心理等。

2、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因此,平时将定期不定期地向学生推荐一此好的文章、好的诗词等。增加学生的日常积累。同时,要求学生尽可能多接触一些课外读物,多关心一些时事,多看一些报纸杂志、时文,以拓展学生的眼界。

3、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常练习字,养成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习惯。

4、除课堂的大作文外,鼓励学生平时多练笔,从句段开始,多写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来,使学生写作能力能渐渐地得以提高。

5、多给学生一些实践的机会。如让学生自己办手抄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6、做好转差促优的工作,提高优等生的水平,带动中等生,鼓励后进生,尽量缩小差距。

11.初中语文学科中的人文因素 篇十一

语文人文性思考之一:语文教育以语言文字为凭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蕴涵丰富的人文世界 。

伴随着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训练,渗透着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语言文字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而是一个民族认识世界、阐释世界的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的媒介,它与深厚的民族文化联系在一起。由此看来,语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蕴涵丰富的人文世界,值得我们潜心开掘其中的人文内涵。

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探寻人类人文精神的亮点,沐浴人性的光辉,使学生受到这种熏染,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成长。换言之,语文教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丰富多采的人文世界,语文老师是带领孩子们探索这个世界的奇珍异宝并且在其中获得成长的饱含人文精神的行路人和领路人。

语文人文性思考之二: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强调是对人的教育。

所谓人文性,从感性的层面来讲,是对人的理解,对人的包容,对人的接纳,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爱护和关怀;从理性的层面来讲,是对人终极价值的追寻,对人类命运的忧患。当然,我们在此环境中所指的人,具体化为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教学就是要为他们服务,对他们的一生负责。为此:务必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独立的人格,必须尊重他们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强调对人的一生的成长与发展负责。语文教育实现对人的终极关怀,就是要解决一个问题:给学生留下点儿什么,积淀点什么,诸如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等东西,好让他以后能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以期提升人生命的质量。

总之,语文教师只有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悉心关注学生人性、个性、情感和道德,让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唤醒学生心灵的音乐,才能使语文教学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的发展,体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使语文教学淋漓尽致地展示人性的魅力和对生命的至爱。

语文人文性思考之三:更新教学的理念,强化个性解读,挖掘人文底蕴。

语文人文性的解读,固然离不开文本,但教师人文素养的高低,却直接影响着生命个体的发展。误尽苍生的不是语文,而是教师。语文课人文精神消遁的重要原因,是语文教师自身的素养问题。教师人文情怀的干瘪,知识底蕴的虚空,个性语言的萎缩,造成人文精神难以走进课堂。相当多的教师不读书,不研究社会,教学理念模糊,以致人文精神难以走进课堂。语文课要构建学生精神世界,首先要构建教师的精神世界,教师理念的更新,个性的张扬,人文精神的丰厚,才是学生自主发展、持续发展、健康发展的最大保证。

语文人文性思考之四:承认个性的差异,立足健康发展,构建平等平台。

就语文教育而言,谈人文性离不开教材、教师和学生,而其最终归宿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生命个体,关注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天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启迪学生的灵性,诱发学生的悟性,促进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语文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要顺应和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人性的需求,把一个“自然人”培养成一个“社会人”,学生的健康发展乃人文性最根本、最彻底、最成功的体现。

因此,站在学生健康发展的高度,教师应努力搭建民主、科学、平等的平台,为学生而教,为学生的发展而教,依照学生的学习规律设计教学,为生命个体的发展撑起一片自由、和谐、明朗而多彩的天空。

语文人文性思考之五:人文性不是自由主义的泛化。我们提倡人文性,但也反对极端自由主义。

如果所提倡的人文精神失去一定的限制,人的交往也就失去了相互理解的基础。因此,教师在实施人文性语文教学的同时,面对学生莫衷一是的体验,应该敢大胆地说“不”,多元评价的同时,教师要确保主导地位。正确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语文学科不能只讲工具性忽略人文性,语文教育不能只教文不育人,只有真正做到既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又塑造健康人格,才能使学生的语文能力真正得到提高,才能实现语文教育的目的,语文教育的价值。语文人文性教学正刚刚起步,实施人文性教学必将培养出人格健全,活力充沛的人来,它一头连着目光睿智、民主、科学的老师,一头指着充盈生命活力,富有创造精神的祖国的未来。这既是时代的要求和语文教学的未来,又是新一轮教学改革中最具价值取向的教育观念。

12.浅谈初中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学习 篇十二

一、找准契合点, 大胆整合

典型新颖的成语故事、详实科学的有关史料、历练情操的文化积淀, 是语文与历史的契合点的三大突破口;人文、方言、宗教、生态系统的保护等, 是语文和地理学科整合的着手处;数理化学科的定义定理的表述以及逻辑推理的过程, 则是语文学科说明文教学, 特别是语言的归纳概括、根据已知信息推断新信息、长短句变换等语文能力的支撑点;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同思想政治学科的宣传教育性, 正是二者整合的前提, 后者强调道德法制的规范性作用, 前者强调熏陶渐染的提升作用。同是语言学习的外国语教学, 我们应充分尊重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 在此基础上, 注重各种文化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将重点放在不同文化的比较上。

总之, 找准“契合点”是学科间的前提和基础, 因为它直接影响着语文学科综合性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二、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人文性的作用

如我国自行开发研制的神舟七号飞船上天, 物理学科侧重的是重力、加速度等, 化学学科侧重大气酸碱度、飞行环境等, 数学学科可能侧重飞行轨道、各种参数等, 地理学科要研究大气状况, 历史和政治学科可能关注科学精神和民族精神以及综合国力发展水平等, 而我们语文学科则要充分利用相关的报道训练学习者对重要信息的辨别、筛选和归纳概括能力, 新闻报道写作能力, 如利用相关的报道材料训练学习者的语言压缩 (概括) 能力、写作新闻报道的能力。这样,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习者强烈的探究心理, 及时组织一场有各科老师参与的热点问题讨论会, 让各个学科发挥其特长, 身体力行地引领学习者关注生活关注科学, 激发其学有所用的学习意识, 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学习者实践精神和综合性学习的意识。

三、大胆探索, 努力实践, 尝试多种多样的适合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1. 组织辩论会。

如围绕“三峡工程的利与弊”这一论题, 语文老师认真组织文综老师参加, 语文老师从学生的语句修辞、中心与材料等方面评价, 历史老师从人类的进步角度引领, 地理老师从人文地理方面拓展, 政治老师从思想政治方面分析总结, 最后再由地理老师做简短的综合性评价。

2. 撰写科技小论文。

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章“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的课后作业;“请你写一篇既有科学性, 又有文学性的短文, 把自己想象成茫茫沙漠中的仙人掌。那里雨水稀少, 骄阳似火。你使出浑身解数寻求水, 珍惜水, 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还可以向人们发出节约用水的呼吁。”这个练习本身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题目。

3. 学写调研报告。

语文老师可参照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教材, 主动与该科教师合作指导学生写好实验报告。语文主要应侧重于语言的准确性, 实验过程表述是否清楚等, 让学生养成语言精练、思路清晰的良好语文习惯。

4. 再现历史, 展示自我。

课堂渗透应是“科际”合作最常用、最便捷的一种形式。如在讲述人物传记类课文时, 可插入一些历史课本上有关的内容;在学习说明文时可以联系一些其他学科课本上的相关内容, 帮助理解课文。

5. 成果展览。

确定某个主题, 组织学生搜集有关材料, 联系各学科知识, 观察研究某种事物或某个问题, 制成课件或写成论文, 最后进行成果汇报, 交流探讨。如地理中的人文地理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的名胜古迹与古代文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借名胜古迹抒发自己胸臆的名篇佳作比比皆是。黄鹤楼、岳阳楼、白帝城、赤壁、苏堤、白堤等景观不仅是异彩纷呈的文化化石, 更是千古文章的展厅。以其一为话题, 选取一个角度思索、探讨, 就会让小学生感受到一个宏大的文化视野。

13.初中语文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篇十三

教研工作计划要点

一、指导思想

本全市初中语文教研工作依据2011年市教科研中心初中段工作计划的部署和要求,以“加强自身修炼,打造和谐团队,锐意开拓创新,提高教研效益,2011初中语文学科教研工作计划。”为总体工作目标,以学科育人为主攻方向,本着持续、创新、发展的原则,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这一中心,进一步创新教研方式,整合教研力量,进一步提升学科教育教学质量,努力使语文学科教科研工作在高平台上实现新突破,为我市初中教育的科学发展、均衡发展提供更为有效的专业支撑。

二、总体目标

实现“五个一”:破解一个学科难题(作文教学);抓实一项重点工作(“四好”工程);争创一项创新成果;培养一位省级名师;打造一批精品课堂。

三、总体思路

加强三个引领:课题引领、问题引领、名师引领

搭建三个平台:活动平台、评价平台、成长平台

搞好三项研究:作文序列化研究、学科德育目标体系构建与实施研究、导学案的有效性研究

四、工作重点及措施

1.围绕一个核心。研究、改进课堂教学,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2.突出四个重点。师生阅读与写作、学科德育目标体系构建与实施、导学案的有效性研究、语文主题学习

3.落实六个深化。

①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举行“现场限时备课大赛”,导学案有效性研究研讨会。

②深化语文学科研训,举行学科德育目标体系构建与实施研讨会。

③深化语文主题学习研究,举行主题学习经验推广活动。

④深化师生读书活动,举行优秀读书成果展评、读书征文评选。

⑤深化“序列化作文”课题研究,举行初中“现场限时作文竞赛”。

⑥深化起始年级教师培训,实施“四好”工程。

五、月段主要工作安排

1月份

1.教研工作总结、制定新学年学科教研工作计划

2.制定“初中语文学科教科研中长期改革与发展纲要”

3.编写新学期学习设计(学案)

4.安排寒假师生读书及“新华书店杯”假期读书征文活动

5.《现场限时作文大赛优秀作文选》结集、印刷、发放

6.组织学校期末自主检测命题、考务与分析工作

2月份

1.成立初中语文中心教研组并召开首次会议

2.举行首届“初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论坛”

3.举行首届“初中骨干教师现场限时备课”大赛

4.下发初中语文教研工作计划和教学进度

3月份

1.组织第一次“校校到大规模常态课”随机点评

2.举办首届初中教师个性化教学法研究与推介会议

3.发放《主题学习》实验丛书并对使用情况进行调研

4.组织“新华书店”杯优秀读书征文评选、颁奖活动

4月份

1.学校自主期中命题、考试

2.举办第六届干部师生读书成果展示暨首届初中生辩论大赛活动

3.“导学案有效性研究之十二点备课法”行动研究推进与调度会议

4.组织参加潍坊市召开的“主题学习”经验推介会

5月份

1.组织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迎考研讨会

2.毕业年级学业水平模拟命题与测验

3.组织参加潍坊市课堂教学专题培训

4.制定参加潍坊市教学能手培养目标与考察活动

6月份

1.学校期末自主命题与检测

2.初

二、初三学业水平考试考务工作

3.评选并汇编《初中学科育人优秀案例集锦》

4.布置暑假干部师生读书活动

7月份

1.学业水平考试评价与分析

2.准备暑假教师培训活动

3.组织编写新学期学习设计

4.“学习设计”优秀案例评选活动

8月份

1.组织参加各级各类暑假培训活动

2.开展暑假“闲暇教育”专题调研活动

3.教研工作阶段性总结

4.召开中心教研组成员会议,安排新学期工作任务

9月份

1.新学年教育教学工作会议

2.组织“衔接教育”(学情摸底)专项测评活动

3.组织参加潍坊市第二届“轻负担、高质量”评选活动

4.召开初一年级语文教师会议,安排“四好”工程实施

5.组织“新华书店杯”假期读书征文评选、颁奖活动

10月份

1.学校自主期中考试命题及考试

2.“导学案有效性研究”行动研究总结

3.组织学科德育目标体系构建与实验研讨会

4.组织第二次“校校到大规模常态课”随机点评

11月份

1.开展综合性教学视导活动

2.参加潍坊市“345”课堂教学专项督导验收活动

3.举行“语文主题实验”总结会议

4.起始年级“四好”工程实施情况调研

12月份

1.举行第二届“现场限时作文大赛”

2.撰写教研工作总结与新学年教研计划

3.组织编写新教学设计

4.“序列化”作文实验开展情况调研与总结

14.初中语文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篇十四

一、命题的指导思想

今年我市中考语文命题,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中考制度改革的意见》,以及4月教育部中考命题人员培训会议精神,力图体现四个“有利于”: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进一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推动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努力提高普及水平;有利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和发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积极主动发展;有利于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推进高中阶段的普及和发展。

二、学科评价标准

在20中考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南京市20中考继续实行“两考分开”。坚持年南京市中考命题的原则和导向,渗透新课标精神,紧扣教学大纲和教材对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切合南京市初中教学的实际,考查学生初步的观察、积累、理解、讨论、质疑、调查、分析、综合、应用、探究等方面的能力。试卷的难度值仍然控制在0.7左右,试题的难度结构仍然是3:4:2:1:(由易到难),以体现“夯实基础、注重能力、严格标准、有所创新”的命题原则,发挥考试评价对初中教学实践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管理功能和甄别功能。

三、学科评价内容(考试说明)

《年南京市中考语文升学考试说明》

根据教育部《关于20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指导意见》、《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和《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人教版)》,结合我市初中语文教学实际,拟订2003年本学科升学考试的范围、内容及要求如下。

一、考试能力要求

中考语文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和欣赏感受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表现为五个层级:

A. 识记 指识别和记忆,是语文能力最基本的层级。

B. 理解 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 分析综合 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D. 应用 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 欣赏感受 指对阅读材料中文学作品的形象和描写,优美精辟语言的欣赏和感受能力。

对A、B、C、D、E五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但均以《大纲》为依据,在《大纲》所要求的能力范围之内(渗透新课标精神)。

二、考试范围及考试内容

考试范围:

1、《大纲》规定的初中阶段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教学要求。

2、现代文阅读的考查范围:与精读课文程度相当的课外现代文读物(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文学作品)。

3.文言文(诗文)阅读的命题范围,以南京市两套语文教材中所涉及的共同篇目为依据(见“附录”)。

考试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 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

(语文基础知识着眼于应用,不考名词术语。)

能识记基本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

1、识记 A

①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3500个常用字)的字音。

②识记现代汉语(3500个常用字)的字形。

2、应用 D

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②正确理解和使用常用词语(包括常用的成语、同义词、反义词),并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

③正确使用短语。

④辨识并修改常见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重复罗嗦、前后矛盾、误用和滥用关联词语)

⑤选用、仿用和变换句式。

3、理解 B

了解常见修辞格(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的一般用法。

(注:语法修辞不列入考试范围)

(二)文学文体知识和文学的欣赏感受

1、识记 A

①识记第一册至第六册精读课文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②背诵默写初中语文第一册至第六册精读课文(现代文)和文言文课后练习中要求背诵的内容。

2、理解 B

①了解文学体裁常识(小说、散文、诗歌)。

②了解记叙文一般常识(要素、人称、顺序、中心、详略、记叙文中的议论、说明、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及作用)。

③了解说明文的一般常识,包括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引用等十种)。

④了解议论文的一般常识,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四种方法)。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知识的考查与读写能力的考查相结合,不单纯地考知识。文体常识不列入考试范围。)

3、欣赏感受 E

①会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

②会欣赏、品味优美、精彩、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③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④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三)口语交际

应用 D

1、口语交际要讲究文明和修养,态度自然,尊重对方,注意对象和场合。

2、耐心专注倾听,了解对方的意思,领会意图,抓住中心和要点。

3、讲普通话,做到语言清晰,语句连贯,条理清楚,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心情,并努力使对方理解。

4、复述转述,力求完整准确;讨论发言,围绕话题,简洁明了;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

(四)语文实践活动

遵循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原则,并据此命题。

(五)文言文阅读

1、理解 B

①理解文言课文中常见的实词和虚词(之、其、于、而、以)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②正确把握文言课文的文意、重要句子的句意。

③能顺畅地朗读文言基本课文。

④对古人的观点,能结合现代生活实际,与时俱进,有自己的评价。

(六)现代文阅读

能阅读一般的现代文(含文学作品)。

1、理解 B

①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思路和中心意思,感受文章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②理解文章中重要词句在具体语境中含义和作用。

2、综合分析 C

①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简要分析文章(或语段)。

②能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联想和想象。

③能运用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方法阅读文章。

④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⑤课外阅读推荐书目,除《名人传》外,其他篇目应组织阅读。中考将体现点评式考查。

(七)写作

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和一般应用文。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发展两个等级。

1、基础等级 D

①符合题意。

②符合文体要求。

③思想健康,感情真挚。

④中心明确,内容充实。

⑤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语言通顺。

⑥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2、发展等级 D

①构思、立意

立意新颖,构思精巧,有独到的.见解及个性特征,有创新,有创意。

②语言

记叙文:记叙生动、形象,善于描写,善于运用修辞手法,表达丰富的意蕴。

说明文:说明语言准确、简明,能抓住事物的特征。

议论文:议论语言准确、严密、深刻,有一定的论证气势。

四、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全卷满分为120分(其中作文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试卷结构

第一部分,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第二部分,考查课外现代文阅读、课内文言文阅读;第三部分考查作文。

(三)试卷内容比例

1、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 约占20%

2、现代文阅读 约占30%

3、文言文阅读 约占10%

4、写作 约占40%

(四)试卷题型比例

1、单项选择题 约占15%

2、填空题

3、简答题 约占85%

4、作文题

作文题题型

按照多种命题方式作文: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根据所给材料(含文字与图片)作文、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

五、命题与审题工作

(一)命题工作

1、在命题过程中坚持命题的四项标准:①科学性 ②一致性 ③教学的导向性 ④注重选拔性

2、命题人员一览表

姓名 单位 职称 参加命题情况

吴福娣 南京市教研室初中语文教研员 中学高级 ①参加教育部主办的年、2002年全国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命题人员研修班学习,获结业证书。②参加南京市2000年、2002年、2003年中考语文命题工作,南京市中考语文命题组负责人。

靳贺良 南京市第十二中学 中学高级南京市名师 /

袁 源 南京市第九中学 中学高级南京市名师 /

郭永宁 江苏省教院附中 中学高级市兼职教研员 /

(二)审题工作

审题:孙芳铭老师,南京市第一中学教师,江苏省资深特级教师、省名师、南京市课程改革特聘专家。曾参加过10次以上的审查中考语文试卷工作。审查后对此套试卷总体满意,改动极少。

试题来源:均为集中封闭后,现场确定试卷材料,现场命题,四人命题小组反复推敲,慎之又慎。采取命题小组集体负责制,集思广益,杜绝个人行为。

六、评卷工作

1、作文实行四人评卷制。南京市中考作文试卷工作自2000年开始实行两人背靠背评卷。卷面上不出现分数,分数填在AB卡上,待录入电脑后取平均值。如两人试卷相差7分以上者,均交质检组重阅。重阅时仍为两人一组,共同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后,方可改动,并签署两人的姓名。2002、2003年依然如此。基本保证了作文评卷的公平性,杜绝了随意性,实现了在作文评卷方面,一份试卷4人把关的高要求。这在全国来说,还是走在前面的。

2、在阅卷模式上,有重大改进。

①改变以往江宁区、六合区、浦口区、高淳县、溧水县独立阅卷的模式,自2002年起至今,全部收归市里统一阅卷,以利统一标准,保质保量,掌握第一手资料,更好地进行教与学的研究。

②改变以往中考阅卷分组模式(语知、作文混合编组),为有利于作文两人背靠背评卷的需要,分语知组、作文组两大板块阅卷。组织工作做在前面,在命题期间,就合理安排好大小组长及各组人选。挑选那些各区县推荐批阅作文的教师,以利保证作文批阅质量。实践证明,这样的分组模式,无论是从招办管理、保密的角度,还是教师阅卷周转的角度都非常合理,不误工误时,无需满场子找改过的作文AB卡。阅卷效果,经市招办抽查、考核,均十分满意。市局局长卫懋勤认为,近两年来的中考语文阅卷工作,是历年来组织得最好的。这种评价对我们广大教师是最好的激励。2003年我们的阅卷数已达70000万份左右,阅卷教师共250名,可谓任务重、人数多,但组织得井井有条。

③认真、细致、科学地做好阅卷试批工作。和去年一样,今年我们用一天半的时间,组织大小组长参加试批工作,完善既定评分标准,形成文字后,视同法律文件,任何人不得随意更改标准。阅卷期间,不搞质量分析,以杜绝那种因抽样分析的数据或高或低而影响、改动评分标准的情况出现。阅卷从头至尾,一个标准、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考生。

全市中考语文各项数据,至2003年秋新学期第一周才从市招办电脑中调出。各项真实的数据反映出试卷的合理性、有效性。

七、试题特点及考试效果

(一)试题特点

1、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渗透新课标精神,强化语文与生活,语文与实践活动的关系,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例如语文基础知识部分,试题涉及人生哲理,环境保护(招贴画),名著点评,抗击“非典”,品德修养等,为学生今后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生活,自主参与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阅读部分,课内文言文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考查对文中名句的品评,体现了我市《中考语文指导用书》中所提的考查要求:对古人的观点,能结合现代生活实际,与时俱进,有自己的评价,课外的三篇选文,力求文质兼美,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例如散文《丁香赋》;科普说明文《气流功能充满奇妙》;还有倡导真诚、闪耀着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光辉的议论文

《说真诚》。在题目的设计上重视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有机融合,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对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例如第13题、第17题等。

2、重视语言的积累、品味和感悟。

例如文言诗文名句的默写;《丁香赋》中品味句子的精彩之处;《说真诚》中第21题仿写的设计等均可见一斑。

3、重视文学的欣赏与感受,引导学生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例如第3、11、12、13题等。

4、重视《中考语文指导用书》的复习指导作用,实践证明:用与不用大不一样。通过“指导用书”体现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向,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实际能力。

5、重视学生评价能力的考查,体现了试题较高的思维含量。“评价”似一根红线,贯穿其中。

6、中考作文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将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等多种形式融为一体,做到了限制性和开放性的和谐统一。

作文命题独具特色。在贴近生活、回归人本、回归自然、返朴归真、写出个性特征的写作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让考生就“泥土”引发的联想,思索作文。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话可说,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知识积累、情感积累,写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改变了较长时间以来,“文体不限”后只能写记叙文类、议论文类的状况,说明文终于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试题开放度更大,思维空间更广阔。

整个阅卷过程,好作文不断涌现,阅卷教师常常处在一种喜悦的状态之中。这些好作文有充满合理想象的、饱含哲理的寓言、童话;有隽永优美的散文;有对人类敲响警钟的说明文;有切中时弊的议论文。可谓在“泥土”的滋润下,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二)考试效果

1、全市中考语文各分数段人数、比例一览表。

名称 考试人数 均分 各分数段人数、比例

分数段 人数 比例

全市 67030 82.8 120-108分 184 0.27

107-96分 10782 16.09

95-84分 25135 37.50

83-72分 18707 27.91

71-48分 11303 16.86

47-0分 919 1.37

优 秀 15026 22.42

2、社会影响及初三任课教师、高一年级教师评价。

我们在阅卷结束后就召开了初三教师对试卷的反馈信息会议,本学期开学初又听取了部分高一教师的意见,总的评价如下:

整套试卷均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特征,渗透了新课标精神,体现了较强的人文性内涵,能将知识、能力、情意有机融合,符合学生认知的几个层次。看似简单,实则含而不露。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会思考。在考查中调动了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积累、情感积累,非常好地调动了学生的深层思维,无偏题、怪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能力层级要求高。对今后的语文教学起了非常好的推动作用。

社会各界(含媒体)对今年南京市的中考语文命题工作,赞誉不少,赢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八、改进建议

中考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尤其是这套教材,是最后一届所用教材,就是新课标教材。因此,也不能突飞猛进。我们遵循市教育局领导的意见,注重双基能力的考核,渗透新课标精神,体现素质教育的导向,不刻意地为了求新而求新。在稳中求进,在稳中求新。我们根据南京市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1、认真掌握新大纲精神,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转变教学理念,“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2、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双基训练,扎实打好基础。

教师要切实让学生掌握记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法,提高学生记叙、说明、议论、抒情等书面表达能力。教学工作不搞花架子,一切从实效出发。

重视语言积累,提高语言感悟、分析综合、筛选信息等方面的能力。

3、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沟通课堂内外、课本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教师应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教育部推荐的中外名著,背诵有关课外诗词。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中,都应增强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将火热的社会生活,溶入我们的语文学习之中。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会思考。

15.初中语文学科实践性特点的探究 篇十五

一、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不仅能够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也能有效地展現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问题讨论”活动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也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在教《苏州园林》时,为了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我引导学生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如,你对苏州园林有什么印象?苏州园林的美在哪里?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这样不仅能够展现语文学科的实践性特点,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进而确保语文学科价值得以最大化实现。

二、语文写作能力的提高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的直接体现,也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重要方面。所以,我们要借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而在展现语文学科实践性特点的同时,也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如,在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地动手去写,去用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去写出真实的文章,比如,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去自主地寻找自己的写作对象;或者是让学生写对某件事情的评论等等。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应用能力以及语文考试成绩,同时,也为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作出相应的贡献。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语文实践性发挥的重要性及意义,要有意识地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学生发展,进而促使学生在素质教育中获得综合而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罗文胜.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J].中学时代,2014(02).

16.初中语文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篇十六

一、试卷分析

本次语文单元作业,难易适中。基础知识紧扣课本,考查拼音识字书写、成语理解、名句运用与默写和表达能力。阅读理解来源于课外,浅显易懂,可读性强,且文质兼美,寓教育于其中。作文以半命题形式,学生容易理解和把握,能抒发真情实感。同时,强化书写质量,设置书写等级分。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基础知识部分的读音与字形题答得比较理想;名句默写从总体看掌握得尚好,但部分学生存在着会背却不会准确书写的现象,别字现象较普遍;少数学生的文言基础不够扎实,基本的字、词都没有掌握;语言的表达应用是一个难点,得分率不高;第二篇阅读涉及到电脑名词,带有选择性,故而对电脑知识了解不多的学生失分较多;此外,阅读题还存在审题不明,概括不全面,语言不够简练的现象。

三、改进措施

1、书写是语文的基本功,也是语文试卷考查的重要元素,但许多考生的卷面书写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书写不规范、清晰,不工整,字迹潦草,难以辨认。需要进一步强化书写。

2、强化基础知识的巩固,加大检查力度,充分利用好基础训练习题,争取基础题不失分。

3、学以致用,将课本中涉及到的语言现象及时加以训练,加强语言的表达应用。

4、扩大阅读,指导阅读方法及相应的答题技巧,提高紧扣文本概括信息及语言的规范表达等能力。

17.初中语文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篇十七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方式;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实践经验;学习方法

一、利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教学工具也走进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教師在备课中要仔细分析学生的需求,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合运用的多媒体来辅助,以达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目的。教师在研究教学内容时,要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对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的反响,适当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建立课堂激励机制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这样的不良现象,就是教师自认为学生做对了题目都是理所当然的。这样使学生在做对了题目的情况下没有体会到来自教师的鼓励和夸赞,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就会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学激励机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比如,在学习《范进中举》时,在基础知识讲解过后,教师就要适当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主旨内容。教师就问:“这篇文章想要表达什么呢?”这时候学生都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一个学生主动站起来说:“文章主要告诉我们范进的承受能力不高,自我控制比较差。”教师听到这样的偏离主题的答案时,切忌否定学生,而是要鼓励学生换一个角度思考,引导他思考为什么范进知道自己中举还疯了。学生就会顺着这个方向思考,答出:“因为考试很难。”此时,教师给出肯定的表情,并表扬他:“你的思考方向对了,就是因为科举制度的腐朽,使得很多人都变得极端。谢谢你的回答,大家为他鼓掌。”通过教师这种积极引导和及时鼓励的方式,学生可以获得更大的学习动力,也有利于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王莉.初中语文高效愉悦型课堂建设研究[D].延边大学,2014.

上一篇:创设语文氛围开拓语文场景论文下一篇:河南省安阳市第六十三中学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一课时 人生自强少年始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