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经济腾飞的原动力——创新(共8篇)
1.中国未来经济腾飞的原动力——创新 篇一
力推金融创新 助推经济腾飞
涟源市财金办副主任 肖志凌
本土成长起来的三一重工,把“一切源于创新”作为企业的发展之魂。以创新支撑跨越。从2005年销售收入58亿,跃增到2010年的500亿。世界500强索尼公司以“不断变革和创新技术为人类带来快乐”为价值目标。2010年销售收入796亿美元。足见创新魅力。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命脉的核心,“金融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最早实施金融管制放松的美国,以“金融创新”,至今吸收全球75%的金融资源。2010年,全市新增贷款8.6亿元,其中4.5亿元是靠创新组织和产品产生的。
去年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前不久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紧扣“主题”、“主线”,以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为重点,强力推进“四化两型”进程,打造“三基地二中心”。要理解好、把握好、落实好中央及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首先必须研读政策,研判形势。国家“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我个人理解,既不是从紧,也不是从松,而是回归常态。研读政策,要把握“四个基本”,基本思路是中央采取总量对冲,增量控制与适度升值、谨慎加息、适当控制流入资本等对策,控制通胀性、收缩流动性,促进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基本取向是积极稳健,审慎灵活。基本任务是调结构、防通胀、保增长。基本要求是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阐门,把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中小企业。对中央的货币政策,要辩证看待,科学应对,既不要盲目乐观,更不要妄自悲观。中央政策表面来看,越来越紧。从09年的“宽松”到10年的“适度”,再到今年的“稳健”。信贷总量2009年10万个亿,2010年8万个亿,2011年专家预测7.2万亿元。但同时应该看到,中央政策具有宏观性,实行的是无差别管理。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仍可以看到具体操作上犹存的“曙光”。从基本思路看,强调了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针对哪些地区、哪些产业,不言自明;从基本要求看,提出了“调节有度”,要求把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中小企业。这里的“更多”,我的理解是比往年“多”,比其他行业多;从基本取向看,“灵活”与“审慎”相提并论;从基本任务看,“调结构”是目标,“防通胀”是底线。从这里的分析我们不难判断,中央政策出台的初衷还是要把经济搞活搞好,而不是搞乱搞“死”。对于涟源,不应是政策调整的重点地区,甚至还可成为受益地区。
2011年,中国仍将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防控“上涨”物价,打压“高涨”房价,放在货币政策调控的突出位置。流动性过剩是当前金融调控面临的最大挑战。特别是储蓄率过高,消费率过低的结构性矛盾。
结合市情,就是要引导金融机构,把信贷资金,更多地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中小企业。重点关注涟源支柱产业——煤炭工业。以金融创新推动涉煤企业优化重组,支持优势产业做强,传统产业做精。2011年,市政府提出新增贷款10个亿,这个目标是可行的,也是可以实现的。
一、要着力金融理念创新
金融创新首要任务是理念创新。金融业竞争日趋激烈,需要金融企业不断创新才能生存发展。金融发展史上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源于创新。创新包括金融体制创新、金融产品创新、金融管理创新和金融理论创新等等。创新需要金融企业确立创新理念,扩充想象空间。要想“无缝对接”金融政策,既要“红灯亮了绕着走”,也要“等来绿灯放心走”,更重要的是“创造绿灯快步走”。我们过去的许多“土”政策在有了普遍意义后,许多变成了政策,过去的许多政策有了稳定的基础后变成了法律。这就是创新思维。涟源金融业既要吐故纳新,更要弃旧扬新。
二、要着力金融组织创新
社区性新型金融机构主要包括村镇银行、资金互助合作社和小额贷款公司。目前我市新成立了2家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即源方小额贷款公司和鼎盛汇祥投资担保公司。源方注册资本5000万元,自2010年4月26日开业,至2010年底,公司累放贷款148笔,贷款金额1.335亿元。实现贷款收入659万元。鼎盛汇祥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自2009年12月开业至2010年12月底,共为47家中小企业融资担保18205万元,实现担保收入481万元。当前政府要为新型金融机构的引进和市场准入创造便利,要巩固壮大现有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机构,充分发挥金融体系的“有力补充”和“拾遗补缺”作用。尽快提高小型金融机构的资产业务覆盖率。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抢抓机遇,积极筹建村镇银行。要支持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鼓励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促进三农产业做大,金融事业做强。
二、着力金融产品创新
一是继续加强“银煤联手”,做活“煤业”文章。我市素有“煤炭之乡”美称,已形成了“煤矿”、“煤机”、“煤电”、“煤焦”、“煤化”、“煤贸”为一体的涉煤产业。2010年,全市95家煤矿,实现工业产值22亿元,上缴煤炭税费1.6亿元。全市煤炭机械规模企业17家。实现工业产值15亿元。上缴税金1.2亿元。继2009年市工行、市建行打破向煤矿贷款禁区,去年市工行与担保公司合作支持煤矿技改扩能;市建行向煤焦企业成功办理14500万元贷款业务,实现银行与“煤业”的有效联姻。为农村经济播散“及时雨”,为农户和企业构筑“聚宝盆”。
二是以“联贷联保”为推手,创新金融产品的投放。“联贷联保”即企业“组团”,联合贷款、联合担保,无需抵押、质押。去年,市建行在全市率先推出“联贷联保”新产品,为我市的锦源煤业、大华福利煤业、湖南腾达煤焦实业、安立煤业四家企业联合贷款8000万元。市信用联社以“库存产品”为质押,创新贷款4000万元。各金融机构可以此为借鉴,在巩固小企业动产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青年创业贷款等信贷产品的基础上,推行中小企业联贷联保、订单农业贷款、林权质押贷款等新型信贷品种,满足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的多元融资需求。
四、着力金融服务创新
现代金融更注重“民生金融”。我相信,我们在场的绝大多数,都可以切身地感受到“刷卡消费”带来的便利和便捷。这说明,现代银行电子化程度的实施,带来了金融技术创新和服务管理方式的创新。金融创新,服务先行。一方面要简化信贷流程。推广“信贷工厂”模式,推行“平衡作业”模式,提高贷款审批效率,缩短办贷时间;另一方面要改善支付环境。服务手段电子化、信息化和规范化。通过增设ATM机、POS机,发展和普及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业务,做好网上税费扣缴和民生资金直达“双服务工程”。大力推动农村惠农卡、信用卡、直补一卡通等业务发展。使金融的服务最大限度地惠及人民群众。
商业银行应大力开展手机银行业务。随着3G服务的兴起,手机银行技术的不断成熟,手机银行与“三农”市场更加贴近。从农村地区看,金融成本过高和金融网点覆盖不足一直是制约农村地区金融发展的主要因素。手机银行可以帮助银行解决建立网点和处理小额交易两大成本问题,降低低收入人群和居住在偏远地区的人们获得金融服务的成本,从而实现金融服务的可持续性。
五、着力融资主体创新
金融市场发育情况,是一个地区金融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快培育优质融资主体,激活金融要素,提升经济自主增长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大“银保合作”力度。保险的重要功能之一是经济补偿,这实际也是一种融资方式。要在保险领域里,通过整合资源,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鼓励保险公司多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实现“银”“保”共享、双赢局面。加快“企业上市”步伐。企业上市是建设现代企业的必由之路,也是财源建设的重大举措。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可实现“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的结合。省政府已出台鼓励和支持企业上市的政策,政府应积极鼓励,切实引导。江苏省江阴市,人口118万,有上市企业18家,融资100亿,这与政府的扶持与引导是密不可分的。一个地方只要成功推出1家上市企业,可拉动地方1/5的产业。其融资效果,地方品牌效果,比几届招商引资效果还要突出。目前,我市已推荐远扬煤机和湖南回春堂制药两家企业入选湖南省上市企业后备库,争取年内,入选省级上市企业后备库实现“零的突破”。
2.中国未来经济腾飞的原动力——创新 篇二
“互联网 +”大有作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和全局高度,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多次视察互联网产业基地,用意十分明显,就是大力倡导科技创新,在中国经济转型、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用“互联网 +”为未来几年经济发展提供能量和动力,这个动力就是科技创新。
五大产业成为科技创新引擎
未来五年,国际范围内酝酿新一轮技术革命,在生态环境、新能源、新材料、海洋开发、信息技术等领域会有重大创新突破,这意味着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窗口期”,如能抢搭这趟世纪“快车”,将极大提高我国科技和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一是信息技术创新有待进一步增强。未来一段时间,人工智能、数字制造、工业机器人等基础制造技术,以及可重构制造、3D打印等新兴生产系统的技术,可能取得突破并广泛应用,这将为发达工业国家重塑制造业和实体经济优势提供机遇,我国制造业大国地位将受到严峻挑战。发达国家可能会在未来10年内完成新产业革命,因此,我国要将产业技术和结构升级作为重要任务。因此,未来几年,我国应加快以“泛在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智能制造系统技术研发。“泛在信息技术”融合了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顺应了未来制造业走向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是下一代智能制造的核心和基础。国家应设立重大专项,由科研机构与典型行业、企业联合,带动我国制造技术进步。当前,信息技术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既引发了信息产业自身的爆炸性增长,也促使其他产业产生革命性变革。
信息技术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能力建设,国家应推动国际知名的重点实验室,建立一批在研究机构、高校和企业中工作的创新团队,助推一批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企业,并明显提升信息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自主装备能力。在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方面,下一代互联网是国际研究热门,我国也要积极组织力量研究。近几年,我国信息产业发展速度年均都在30% 以上,高于世界平均增速,但是这一块的能量不可估量,互联网 + 的产业延伸是无止境的,关键是国家产业政策和产业引导。
二是新能源需要进一步全面布局。据预测,未来30年全球能源消费总量将增加56%,化石能源仍然是2050年能源构成的基础,天然气特别是非常规天然气、油砂、岩页油的重要性日趋增强,而核能在未来10年内难以实现快速增长,可燃冰开发利用有望取得重大突破。全球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比重必将大幅增加,可再生能源中80% 来自水电和风电。能源资源问题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瓶颈制约因素,各国都在争夺甚至不惜战争抢掳。尽管我国能源资源节约情况成效显著,但问题仍然突出。能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但仍滞后于“十二五”规划目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有所增加,但也滞后于“十二五”规划目标。因此,我国应抓住绿色工业革命机遇,大力发展应用新能源技术,立足国内,着力增强能源供应能力,加大陆上、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同时创新体制机制,促进页岩气、页岩油、煤层气、致密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和利用。
我国应该加大对新能源的支持力度,把对三峡工程的政策支持“移植”到太阳能、风能利用上。同时,进一步加大对节能技术的研发投入,将新增能源的需求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此外,还应高度重视地下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据了解,地下新能源包括深层的地热能和天然气水合物,我国西南、东南沿海、华北和东北地区具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南海及青藏高原永久冻土具有天然气水合物成矿的有利条件,我国应建设地下新能源开发综合实验测试平台和验证性试验平台,形成国际竞争优势。石油进口依赖度已高至60%,不宜过快增加依赖度,也要把控国内现有可开采资源的开发节奏,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能源支撑。
三是生态环境技术研究利用有望进一步突破。未来五年,我国将处于“青山绿水”与“金山银山”战略选择的“两难”期,也是资源环境瓶颈约束和发展矛盾最尖锐的困难期。若处理得当,可以为未来环境全面改善奠定基础;如果污染继续蔓延,则可能产生难以控制的经济、社会、政治后果。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仍十分严峻。主要表现为:主要污染物削减任务仍然艰巨;土壤、水、空气等环境质量问题成为突出矛盾;污染可能继续从国外向国内转移、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气候变化不确定性等风险加剧;大城市群的问题集中爆发,新一轮城镇化面临“城市病”挑战。
因此,未来我国应加强环境科技研究。专家建议,例如,我国正面临日益严峻的大气复合污染,其中灰霾污染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然而目前我国对灰霾的研究比较零散,对灰霾成因的本质认识不清,急需开展系统研究,以解释灰霾形成的关键污染物和关键机制,从而开发有针对性的灰霾污染源控制技术,为控制灰霾污染提供科学可行的技术和政策方案。当下,必须形成全局性的技术研究,而不是分兵团、分行业的散兵游勇,如果各说各话、各为各利益代言,还互相指责、互相抵毁,形成技术内耗,这样容易在无端的争议中失去大好的发展良机。
四是新材料工业化应用还要进一步促进。从中国科学院了解到,系统准确地理解材料组织结构与性能关系,是精确设计和控制材料设备过程的重要基础。材料计算与模拟是当今世界材料科技领域的前沿热点。国家应针对典型的模拟材料和真实的关键材料深入研究,选择典型应用和试验难以实现的极端条件建立计算设计方法并加以验证,实现更精确的预测功能,促进新材料的快速工程化应用,使我国新材料研发摆脱跟踪仿制的老路,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并与产业紧密结合。
据了解,在我国已经具有一定先发优势的太阳能产业领域,薄膜化、柔性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一些企业界人士认为,加快薄膜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对实现我国太阳能产业从晶硅到薄膜的战略升级,保持我国在太阳能领域的领先地位具有战略意义。薄膜的优势在于无污染、低耗能、应用范围广。薄膜电池具有柔性化、轻质化、形状可塑、颜色可调的特点,使它在光伏建筑一体化、户用发电、农用设施、汽车应用、电子产品、通用产品、特种产品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但问题是至今还没有形成国家统一的技术标准,行业内也竞争激烈拼命争市场,而不是把精力集中到全球眼光和技术储备上,一哄而上、恶性发展,是我国最最致命的弱点,这也和科技创新的要求和要义背道而驰。
五是深海科研计划期待进一步落实。我国海洋是潜力巨大的资源宝库,也是支撑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应对其进行合理开发,进一步提高海洋经济的质量和效益。要注重海洋发展,把海洋维权维稳与海洋开发以及海洋保护利用结合起来,国防工业和军事技术需要依靠民用技术,国家应大力扶持相关企业的发展,为蓝色经济跨越发展可持续发展储备新技术。
我国对海洋经济的认识还比较落后,对资源勘探以及利用则更有待提升。国家要从战略角度考虑如何支持海洋工程产业,既支持拥有自主产权的高端产品和示范项目,又鼓励企业研发关键配套部件。目前海洋生态与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问题,我国应加强海洋矿产资源的统筹开发。对于矿产资源,建议按照萎缩近海、发展远海、加强公海的思路统筹开发;石油项目则不宜在沿海周边过多开发;深海资源应坚持科技优先、区域优先和调查勘探优先;公海开发要提出展望性的长远目标。
我国应加大对海洋资源的探测和开发技术的研究力度,建立海洋立体综合观测系统,加强海洋观测技术的系统集成和关键技术的研发,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同时,大力研发近海海洋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认清在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作用下海洋生态系统演变规律,为制定海洋战略、合理开发利用海洋提供科学依据。把过去陆地和近海可用资源尽可能多地保存下来,把发展和开发的重点向深海转移,向我国拥有的广阔海洋进军,用实际行动主张领海主权,减少海权磨擦,深海科技研究创新计划必须加快落实,加快推动,切不可再坐失良机了。
“颠覆性创新”弯道超车新动力
全球新一轮科技创新的大幕已经开启,我国只有抢搭全球技术革命“快车”,破除阻碍技术创新的不合理制度,才有可能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充分利用“互联网 +”的思维,研究和培育“颠覆性创新”,将有助于我国抢占科技经济发展新制高点,进而实现“截弯取直”的创新发展思路,为实现弯道超车提供新的动力。
抓紧培育颠覆性创新。我国技术创新原创力不强的问题持续存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未发生根本改变,许多重要产业的制造装备、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水平落后。在此情况下,我国如何实现“脱胎换骨”和“弯道超车”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纵观国内外产业和市场发展的历史,确实存在一种具有非连续特征的“颠覆性创新”,即新产品或新服务替代传统产品或服务,并在相关领域产生革命性变革,如数码芯片替代传统感光胶片等。以往中国的企业大多采取模仿性创新:国外先进技术问世后,国内企业从中低端产品开始模仿,逐步改进技术、提升品质,再扩大市场份额,这种办法仅作权宜之计,不是长久发展战略。而中国的企业不能再满足于此类模仿性创新,而要千方百计推动“颠覆性创新”。对国家而言,研究和培育“颠覆性创新”,将有助于我国抢占科技经济发展新制高点,进而实现“截弯取直”的创新发展思路。
因此,我国应该将培育“颠覆性创新”与未来产业规划的编制工作有机结合:一方面,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和科技发展规划,预测和评估未来潜在的“颠覆性创新”,及其可能产生的革命性能力和主要制约要素;另一方面,研究梳理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的成果,并分析这些成果可能带来的颠覆性应用。在此基础上,形成颠覆性技术发展路线图,作出专项安排,以放大现有科技规划的效益。
机制变革进入深水区。长期以来,我国科技管理领域存在政出多门、职能交叉和多头管理等诸多问题,没有形成整体性的战略思维,科技经济“两张皮”问题严重,整个社会环境对创新活动的激励不足。未来五年这些变革将进入“深水区”,这些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将取决于各主管部门之间的协同程度,以及能否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起引导创新的政策体系。针对制约创新驱动的“梗阻”,我们应做到:
第一,让市场发现成为创新驱动的主线。要明确政府有关部门在科学评价、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创造活动中的管理职能分工,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项目的组织者、进选者、评估者,在推动产业创新上真正形成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体制机制。
第二,要进行产业化创新、商业化创新。不少专家提出,现在的不少创新是“产业化不够,商业化够不着”。政府应大力推进产业化应用,让创新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驱动。在产业化之后,要进行商业化创新,由传统工业思维转向互联网思维。
第三,要让创业投资基金、天使基金共同发挥作用。不少企业界人士认为,中国企业的创新之所以走不远做不大,一个关键问题在于缺少创业投资。“十三五”时期国家需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支持力度,强化对天使投资的支持引导,约束基金投向,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基金退出机制,使得基金能切实促进创新创业和初创期企业发展。
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形成新的发展利益轨道,一个是科技创新的轮子,一个是体制机制创新的轮子,两个轮子共同转动,才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索。我们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完善点火索,把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加强科技创新统筹协调,克服科技创新中存在的分散封闭、交叉重复等“碎片化”问题,建立健全各主体、各方面、各环节有机互动、协同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
加快培育创新性人才队伍。人才是创新的根基。“盖有非常之功,必练非常之人。”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必须大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我国13亿多人大脑中蕴藏的智慧资源是最可宝贵的,要鼓励大众创新创业,激发创新创业激情,促进创新才智涌流。
3.中国未来经济腾飞的原动力——创新 篇三
2015年12月17日,由金融界网站主办的“第四届领航中国金融行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京召开。作为业内的金融盛会,论坛邀请监管部门及行业协会、顶级研究学者、金融机构管理者等出席。
金融界董事长兼CEO赵志伟在致辞中表示,此次论坛的主题是“新金融 新动力”, 金融行业众多的转型创新必将汇聚成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当前中国,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创新势头正在迅猛发展,民建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辜胜阻提出, “股市要形成良币驱劣币的体制,健康的股市要双轮驱动,市场化和法制化共同推进。通过重构股市生态,避免小散户的群众运动和羊群效应出现的踩踏事件,完善发行、退市、交易、分红及对冲机制等一系列内在制度建设,只有形成良好的‘制度基因’,股市才能长久健康。”
清华大学弗里德曼讲席教授、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明年中国的金融市场面临三大机遇和挑战:第一个是美元加息;第二个是金融行业需要面对一个重要的“排毒年”;第三个是监管要统筹考虑如何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
作为当下经济政策表述中的高频词,“供给侧改革”到底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何意义?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刘向耘谈道,“供给侧改革”需要解决三个层面的问题:第一个层面要改善供给结构,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这是“供给侧改革”的目标;第二个层面是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来保证供给结构的改善;第三个层面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对于中国证券业在注册制和“互联网+”的推进下,将会面临哪些前所未有的变化等问题,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认为,注册制的改革是整个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变革,有两个重要方面:一个是要改变证券发行的理念;另一个是使得监管体制发生重大的变化,从原来的事前监管转变到事中和事后监管;
在本次论坛最后,“2015金融界领航中国年度评选”奖项揭晓,每年的年度评选为顶尖企业提供了展示风采的舞台,除评选出杰出金融企业外,还揭晓了“爱投顾首届中国投顾大师赛暨实战投资精英争霸赛”的结果,这是中国首届针对证券服务行业从业者的权威赛事。吴国平、叶智华、曾嘉亮分获一、二、三名。团体赛方面,长江证券摘得桂冠,信达证券和方正证券分获二、三名。
4.腾飞的未来科技 篇四
早上,我们一家人刚刚起床,就急匆匆地去搞“个人卫生”。洗手间里却没有牙膏之类的生活用品。我从一个盒子里取出一颗口香糖,嚼了一会儿,吐了出来,白色的口香糖变得有些发黄。原来,这种神奇的口香糖叫“洁牙口香糖”。它可使口气清新,并能粘掉牙齿上的垢物,还能产生一种极薄的物质附着在牙齿表面,全天保护牙齿,这可比刷牙方便多了。
到了上午9点了,已经参加工作了的我还没有去上班,难道我不怕迟到而被上司处罚吗?那可不会。我打开了电脑,连接到了中国科学院网站,与新能源所始终保持联系。原先靠人工完成的工作任务,现在用电脑处理,仅要原来一半的时间就能完成。而且在家办公,无须使用交通工具,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
到了中午,该吃午饭了。我们一家人走到餐桌边,只见一个叫“聪明人”的机器人伸出几十只机械手,把午饭迅速摆上了餐桌。食物色、香、味俱佳,机器人厨师的手艺绝不逊色于一个名厨。食品中有高营养的`太空食品,有世界闻名的中国饭菜,还有从外星球上来的“外星食品”,个头大,营养极高。吃得我们全家赞不绝口,饭后口留余香。
在完成了又一轮的紧张工作后,已经是下午6点,我们全家乘着一只家用小型飞船,出去观赏城市风光。我们先绕着城市飞了一圈,整个市区灯火通明,金碧辉煌。这里最低的建筑是一座发电厂厂房,但也有70多米高。随后,我们又以音速在瞬间到达了距地面800千米的中国星际空间站游玩。空间站面积数千平方米,设备齐全,布置豪华。
在这个年头,高科技已充斥在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由于人类基因工程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平均寿命已达200岁。不久前,刚有人研发出了反复使用而不产生毒素的食用油,完全无辐射的电器,人型机器人,微型飞机、汽车和利用铀、钚原子核裂变而制出的微型炸弹。5年前,正因为我的“正反物质原子核相互反应论”和“正反物质及中性物质合成论”两篇学术著作,彻底解决了宇宙飞船超光速飞行的技术难题。目前,我在中国科学院开发将氘氚核聚变产生的超能量转化为无污染核燃料,并应用于各种交通工具的技术。我相信这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5.知识产权是未来创新的动力 篇五
田力普:知识产权支撑创新
我国一直都支持知识产权创造与应用,我们制定了关于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指导文件,出台了进一步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相关政策。在一系列政策引导下,我国知识产权的产出大幅增长,2012年1~8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发明专利申请达到36.3万件,其中中国国内发明专利申请28.7万件,同比增长24.1%。而且我们还帮助企业建立海外维权援助中心,建立海外维权专家库,重点企业联系机制和海外维权联络员机制,加强企业应对知识产权纠纷能力。
最近英国政府知识产权顾问委员会前主席哈维先生发表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在西方的媒体界很罕见,因为我们看到更多的西方媒体的报道是对中国知识产权的指责、抱怨,而哈维先生的这篇文章是以罕见的、客观和公正的立场对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进行了评价,他指出:很多人认为中国是一个知识产权执法不力,盗版严重的国家,事实是中国政府对知识产权的认识水平近年来已经达到顶峰。外界对中国的误解产生是因为大多数外国观察家只注意到中国的执法不完善,而忽视了过去20多年来中国所发生的深刻变化。与普遍的看法相反,中国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好的进展,而这是日本、韩国花了30年,甚至40年时间才做到的。事实上中国即将成为技术和知识产权的主要生产国,中国正在掀起一股专利浪潮,很可能在未来成为一些重要技术领域的主导者。这是由于中国已经认识到知识产权和经济增长以及中国人的自然创造力和创造性的根本重要性。
欧洲专利局最近公布的年度报告显示,2011年来自中国的专利申请中,中国企业向欧洲申请的专利达到了1.69万件,而2000年只有160件,相差100倍。当前新一轮工业革命呼之欲出,全球经济发展将更加依赖于创新驱动,知识产权对于创新活动的支撑作用将更加凸显。
尼古劳斯·图姆:专利申请不是创新发展的终结
欧洲专利申请情况和世界专利申请情况发展趋势差不多。在2008~2009年金融危机之后缓慢的复苏,现在欧洲的增长率是3%~4%,总体来说专利增长是在上升阶段。由于知识产权或专利管理的提升,所以知识产权专利的意识提高了,比如以专利拍卖来考察专利的价值所在,还有知识产权的会计、审计等,这也是专利申请在过去20年间有如此快速上升的原因。
从欧洲来看,来自欧洲的专利不到50%,欧洲专利局61%的专利申请都来自外国。其中中国大概占7%,这也使中国成为了向欧洲专利局提交专利的第四大申请国。专利申请的领域大部分都是信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增长最快的领域也是在信息通信技术,还有一些生物技术,虽然绝对数不多,但是增长速度非常快。
最大的申请人和权利人,主要是一些跨国公司,我们看到中国一些企业也是名列前茅的,比如华为处在申请人的第17位。
专利申请的数量多并不意味着专利授予的数量就多,也不能代表创新的水平,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在这个价值链中发挥作用。专利申请是这个链条的初始,最后经济发展是这个链条的终结,中间有很多其他的影响因素。
马克·柯恒:提高认知需要一个过程
中国是知识产权大国,但还不是知识产权强国,很重要的一点是中国要对知识产权有一个认知。有人认为中国的知识产权都是被大公司所拥有的,而事实是相反的,专利的所有权在中国是更加分散的,涉及很多小型的发明人。在2011年,5%的美国专利是由个体的发明人所拥有,而在中国18%的发明专利和49%的设计专利都属于个人拥有的。
看一下世界上其他各国就会发现,并不是国家来创新,而是城市来创新。在美国硅谷,人均专利量要比美国其他地区高得多。所以说,中关村、深圳能够创造出多少专利,国家政策肯定是有帮助的,但真正重要的是在不同城市的创新集群。
张志成:依靠知识产权赢得国际市场
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知识产权体系的建设,不断完善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各项法律法规,既是改革开放的需要,也是我们自身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中国确立了自主创新的国家发展战略以来,知识产权战略就成为一个必需的选择。世界各国在知识产权上投入以及产出都大量的增加,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特别是要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向更高层次产业结构过渡的大国,必须加强对创新方面的投入,以及对知识产权的关注。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发展的阶段和我们的国情上,与已经成熟地运转了几百年的西方知识产权制度的成效相比,还存在进一步调整适应我们发展阶段的方面。需要中国自身不断努力,也需要各个国家在相互尊重基础上,不断地达成共识,密切合作。
从中国企业发展角度来讲,企业应该是知识产权制度的主体或是主要的运用者。在知识经济的浪潮中,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成为关系企业发展和生产经营全局的关键。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这一点,正在通过运用知识产权将自己创新的优势转变为市场竞争的优势。
一些跨国公司发展的经济纠纷,提示更多的中国企业认识到知识产权这一竞争工具的重要价值。中国一些企业,像中兴和华为等都在努力地依靠知识产权,在国际市场上赢得自己的位置。从政府的认识角度来讲,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是中国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企业对于政府的要求,同时也是与世界各国建立紧密经济联系的需要。
本文编辑:李璐。如对本文有任何意见或其他精彩观点,请联系邮箱:coolu86@163.com。
6.中国未来经济腾飞的原动力——创新 篇六
越来越多领先企业在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明确提出了对环境及社会发展的关注。
2010年11月,联合利华在全球范围内公布了可持续行动计划,承诺未来10年的可持续发展。该计划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适用于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包含约60个具体目标,其中包括改善健康与卫生状况、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以及提高大众的生活水平等方面。通过这一计划,联合利华实现了与各利益相关方的价值共享,并实现了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洋河股份则以“中国梦”的品牌主张为载体,不仅助力一方发展,同时关注慈善事业,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与社会大众一起用创新的公益来分享企业发展成果。除了“寻找最美乡村医生”的慈善圆梦活动,洋河还牵手浙江卫视演绎“中国梦想秀”,并成为本季中国梦想秀“梦想助力基金”的捐助者之一。塑造奋发图强、不断进取的品牌精神,激发国人追逐“中国梦”,积极倡导正确的价值观。
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开展社会创新,还可以帮助企业赢得更好的政策支持,这一点在中国尤为突出。
产品创新是推动企业环境、社会绩效提升的起点。比如,沃尔玛在这一领域做出了表率,创新性地提出了“农超对接”项目,通过对农产品进行直接采购,帮助农民提高市场适应能力,鼓励和引导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并指导其在生产中推进环境保护。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更重要的是保证消费者能够买到更加新鲜、健康、环境友好的农产品,最终实现环境、顾客、农民及地方经济的多赢局面。
社会创新还表现在价值链的各个方面,比如通过生产环节中的技术创新,关注节能减排,从长远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比如投入员工的职业安全与健康,并鼓励员工参与公司的责任倡导,而最终员工的忠诚度也随之提升;此外还有应用创新的政策或技术来实现物流过程中的碳排放并长远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等等。
综上看来,企业的盈利与非盈利的界限似乎正在打破,用创新的方式应对社会需求,并创造企业价值将成为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点。
7.重组实现液体动力新腾飞 篇七
液体动力需要“国家队”
航天发展,动力先行。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转变的重要时期,迫切需要发展先进的航天动力技术。伴随着航天事业50多年的发展,集团公司的液体动力专业在各应用领域都形成了相对完备的研究、科研生产和试验能力。但是,液体动力顶层规划、总体协调能力还不够强,技术融合和优势互补还没有充分发挥,没有在液体动力领域形成“国家队”。另外,集团公司所属的航天液体动力研制单位由于历史原因,布局相对分散,优势力量不够集中。
为了适应集团公司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实现战略转型的需要,在借鉴国外液体动力公司重组整合和发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集团公司决定实施液体动力重组。此举可以整合液体动力整体力量,加强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布局,形成核心竞争优势,建设核心能力突出、能力布局优化、研制生产体系完备的液体动力新体系。
雷凡培说,通过重组,统筹集团公司内液体动力专业的人才、技术、生产和试验等保障资源,避免低水平无序竞争,可以集中力量攻克关键领域的重大技术难题,完善航天液体动力产品型谱,拓展新领域、开发新产品、形成系列化、做专做强航天液体动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航天技术应用产业方面,航天液体动力技术形成了特种泵阀、热能产品、液体传动、特种化工、能源环保、化工生物装备、印包机械等多种航天技术应用产品,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在进一步做强做大产业规模上面临着研发力量、资金投入、场地设备、管理等瓶颈,制约了发展。
雷凡培强调,重组后新六院将以上市公司“航天动力”为平台,实施归核化发展战略,加快航天动力技术应用产业的资源整合,利用资本平台、技术平台、产业基地打造航天动力技术应用新体系,在院级层面上统筹规划、集中资源、整合力量、做强做大航天动力产业,构建军民融合的产业发展平台。
建立新型企业创新体系
谈到重组后新六院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时,雷凡培指出,新六院代表集团公司液体动力技术的整体水平,主要负责国防型号和航天运输液体动力系统、空间飞行器推进动力系统的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和试验任务;负责新型动力推进、新概念推进及相关技术的探索研究和技术创新。同时,它将推进液体动力技术转化,实现航天技术应用领域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
在充分利用航天液体动力各种资源的基础上,集团公司制定了新六院的发展战略,可简要概括为“一二三四五”,即:围绕铸造国际一流宇航动力公司这一目标,提升国际竞争和快速发展两种能力;通过专业化整合、资本化运作及产业化发展三大途径,构建信息化网络、研发中心、上市公司、产业园区四个平台;完善战略规划、市场经营、技术创新、科研生产、保障服务五大体系,实现我国航天液体动力的跨越式发展。
为了实现这些重大的发展战略,结合集团公司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新六院将着力于发展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重点规划技术创新体系和管理创新体系。
技术创新方面,新六院将按照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的要求,搭建技术创新体系框架,形成“北京-西安-上海”三位一体、分工协作的全新创新模式,同时按照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分阶段启动专业研发平台、专业理论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的方案论证。
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要以未来航天液体动力专业技术发展为方向,加强技术基础条件建设,完善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生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液体动力技术设计与理论研究中心,提升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技术水平,形成新一代无毒、无污染发动机研制能力;完善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条件,整体提升液体火箭发动机研究、设计、试验与生产能力,实现专业技术与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同步发展,形成具有领先水平的航天液体动力专业技术研发平台。
管理创新体系建设是新六院整个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全新的、系统的商业发展模式,构建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及营销创新、管理创新解决方案。
8.让民资夯实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 篇八
为了引导民间资本投资,中央近年来出台了不少政策措施。早在2005年,国务院制定颁发了《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俗称36条),2010年颁布了《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俗称新36条)。2012年以来,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国务院部署,着眼于降低准入门槛、创造公平竞争条件,又制定出台了42项“新36条”的实施细则。
和前几次相比,此次细则相比之前的非公条例,开放领域广,门槛更低,操作性也更强,突破了此前民间投资的“禁区”,拓宽了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在铁路、电信、金融、证券、卫生等领域降低了准入门槛。而也有一些领域的业内人士认为细则尚不够细,民营企业还是不敢贸然进入相关领域。例如,民资进入电网领域、对于开放原油进口权等关键条款,在细则中并未提及。
当然,从总体和趋势来看,消除民间投资行业准入的显性障碍,进一步改善政策环境这些都没有问题,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进步和突破。但若以赛马为喻,开放或降低门槛只不过相当于给了民资进入场地参赛的资格,有无能力参赛或有无信心取胜,则是另一个问题了。
民营企业“不敢贸然进入”实际上有一个信心的问题。商鞅变法之初,恐人民不信,于是在国都南门立“三丈之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秦制一丈等于现在的2.32米,3丈约7米。如果是直径10厘米的轻木,大概重10公斤左右。雍都南门到北门约3200米。当时一金约折一万钱,正常情况下可以买100石大米,相当于2700斤左右。按一斤米2元折合成现在的价格,十金就是5.4万元。搬运10公斤的木头步行3.2公里,就得到5.4万元报酬,“民怪之,莫敢徙”也很正常。
商鞅遂将赏格升至五十金,折今人民币约27万元。27万元搬一根木头,终于有人愿意尝试了,商鞅“予五十金,以明不欺”。由此可知,解决信任问题的一个办法是选取某个或某些具有系统重要性的行业或领域,给予民资大力支持,树立样本,发挥示范效应,以彰显政策可信度。
除消除准入障碍外,还不妨对投入特定领域(主要是那些有利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产业)、符合一定资质的民营企业提供更优惠的政策支持,“扶上马、送一程”。
例如,由于民营企业中相当数量属于中小企业或小微企业,信用等级较低,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一般是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30%~100%不等,即便如此,不少银行仍不愿冒险贷款给它们,以致中国80%以上的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靠自筹资金。2009年3月,央行和银监会宣布中小企业新增贷款额度已经占到信贷比例的一半。随后全国工商联、银监会和央行等6个部门组织的调查小组到重庆调研则发现,中小企业贷款额度不到14%,其中小企业还不到10%。这说明实际上对中小企业惜贷问题是严重的。
对微型及中小企业的信贷扶持并非不能从政策上解决。商业银行不愿意贷款,还可以从政策性银行方面入手。如金砖国家之一巴西,其开发银行2012年1~5月39%的放贷规模以及95%的业务笔数都是面向微型及中小企业的。当然,这样的扶持肯定会增加政府的成本,但激活民营企业带来的税收、就业给政府和社会带来的收益会远大于此。
随着政策局限的逐步解除,未来民营企业的发展瓶颈可能转向企业内部,受到更多考验的将是民营企业自身的人才储备及培养能力、捕捉市场机会的能力或投资能力、知识更新及枝术创新能力等等。
这些能力的积累并不完全依赖于政府行业政策的放开。只有预作绸缪,事先在人力资源、市场营销、技术研发等领域合理布局,增加本企业的能力,提升自身“资质”,才、可能在政策放开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用好政策的助力,成为推动中国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合格接棒者。
【中国未来经济腾飞的原动力——创新】推荐阅读:
对中国未来战略的思考07-13
有关未来中国作文08-30
中国医改未来方向10-16
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及对未来的展望06-16
中国未来服装发展趋势10-26
中国商业银行会计和审计的现状与未来10-07
中国电信未来建设规划06-13
中国动漫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方向08-15
中国梦作文:梦想,腾飞的中国06-10
未来中国有机食品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机会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