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计量技术在油田管理中的应用

2024-07-10

浅析计量技术在油田管理中的应用(精选16篇)

1.浅析计量技术在油田管理中的应用 篇一

生产测井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随着石油勘探开发的深入,我国大部分油田都已进入到注水开发阶段,对于注水开发的油田,特别是开发非均质多油层的油田,渗透率在纵向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这就造成注水井的注水剖面和生产井的产液剖面的前缘是不均匀的。随着开发的进行,层间矛盾越来越突出,势必造成单层突进,综合含水上升,产油量下降。要保持油田的高产和稳产,控制综合含水的上升,其主要手段是在非均质的条件下,对高含水层进行调剖堵水,对低含水层进行压裂、酸化或射孔等。这就需要我们要了解油层的动用情况以及油水分布状况,弄清高含水层和低产液层及未动用层所在的确切部位,使各种作业做到有的放矢,为此,进行注水剖面和产液剖面的测定很有必要。但是,由于对油层的强注强采,长期受注入水的“冲刷”和“淘洗”,油层物性发生了较大变化,油气水的分布更加复杂,仅靠开发初期的地质等静态资料的分析是无法判断开发后期油田的注水剖面和产液剖面形状的,必须进行生产动态测井。

生产测井是指油田在开发过程中的测井项目和油井工程测井的总和,主要包括注入剖面测井方法,产液剖面测井方法,工程测井以及地面重复仪器测试等。注水剖面和产液剖面测井是生产动态测井的重要部分。利用生产动态测井所提供的注水剖面和产液剖面等资料能为确定油层渗透率在纵向上的分布特征,制定切实可行的综合调整措施,确定油田开发部署以及制定二次、三次采油方案和配产、配注方案等提供重要依据。

注水剖面的测定 确定注水剖面的测井方法较多,常见的有井下流量计法、放射性同位素载体法、示踪法、井温法等,下面分别介绍它们的测井原理:

一、井下流量计法:井下流量计分涡轮流量计和示踪流量计两种,涡轮流量计可用于注水井,也可用于生产井,包括两相流和三相流,这里,只讨论注水井的情况。流量法是通过测量流体的流速来测得流量,从而确定注水井的注入剖面。涡轮流量计的主要元件是涡轮,涡轮轴上固定一个永久磁铁,其两边为感应线圈。测井时,仪器居于井筒中,可以进行点测,也可以在移动中测量,点测适合于低流量的井,一般采用集流式涡轮流量计,连续测量使用于高流量或中等流量的井,测量的是井筒的中心速度。井中的流动速度推动涡轮转动,永久磁铁随之转动,感应线圈切割磁力线而产生了一组类似于正弦信号的电脉冲信号。这些信号通过电缆传送到地面,由地面仪器接收并被转换为涡轮每秒钟转速(RPS)。

RPS大小与流体流速有关。它们之间的关系称之为流动响应曲线,二、示踪流量计法:示踪流量计用于测量生产井和注入井的流体速度,适用于流量低不易用连续涡轮流量计测量的流体速度。尽管这种方法在理论上同样适用于生产井,但由于它在测量流度时需要向流体中注入少量放射性示踪物质,对原油造成污染,因此在注入井中较为常用。它利用示踪剂来跟踪流体流动,通过测量射入流体的放射性示踪剂的速度来确定分层流量。常用的示踪流量计有两种:单发单计数示踪流量计和单发双计数示踪流量计。现有的井下仪,两探头的间距有1英尺、3英尺、5英尺。根据注入井的注入量大小,可选择适当的间距。在测井的过程中,仪器是停稳后点测的。

三、放射性同位素载体法:放射性同位素载体法是利用人工同位素作为示踪剂来研究采油注水状态和油水井技术状况的一种方法,是利用自然伽马测井仪,配合必要的施工和测量过程来实现的。这里所谓的示踪,就是把同位素示踪剂加入到注水井的注入流体中,该示踪剂随着流体物质的运动而运动,通过对示踪剂的跟踪测量对注入流体进行“示踪”,来判断和计算流体流经的路径、去向和流量,以达到评价注入状态和油水井情况等的目的。

四、示踪剂损失法:该方法只使用于单探测器示踪仪,可在低流量下确定注水井吸水剖面。测井时,在所有吸水层以上一定距离处由注射器注示踪剂,示踪剂在注入流体中扩散形成示踪段塞。然后迅速将仪器下方到该示踪段塞以下,并以均匀速度上提测量,直到该仪器通过示踪段塞,伽马射线强度接近自然伽马射线强度为止。第一次测得的示踪剂放射性强度曲线接近菱形或三角形,然后再将仪器下放到示踪段塞以下,重复以上过程,直到示踪段塞消失或显示其速度为零(一般在15-20分钟以内),这样便可得到示踪段塞随注入水流动时的伽马射线强度剖面及分布。

五、井温法:地球是一个散热体,在未被扰动的情况下,某点的温度只是该点位置的函数,地温与深度的关系基本上一条直线,称为地温梯度线,其斜率即为地温梯度,随着地区的不同而不同,变化范围在1.1-3.60C/100m之间。由于产出流体和注入流体与地层温度有差异,在生产井和注入井中,尤其在有气体产出或地层之间有窜槽等的情况下,地温梯度线要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现象。井温测井正是利用这些现象来反映生产井和注入井的流动状态。

井温测井方法分井温梯度测井、微差井温测井和径向微差井温测井,一般所说的井温测井指的是井温梯度测井。井温梯度测井测出的是井中流体沿井身的温

度变化,微差井温测井测出的某一定距离(比如说一米)的两点间的距离,实际上就是井温梯度测井。在地温正常的井段,其基本上是一条直线,在异常处,其变化比普通测井曲线明显的多。径向微差井温测井测出的是套管上相对两点之间的温差。在管后无窜槽时,套管周围温度相同,在注入井中有窜槽时,可以清晰地分辩出来。

井温测井是应用较早的测井方法之一。其方法和设备简单,在测井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主要用来定性或半定量地判断产水层、产气层和吸水层,以及判断层间窜槽等。今年来,井温测井资料的定量解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逐步得到实现。

产液剖面的测定 生产井的产液剖面一般是在两相流动情况下测定,在两相状况下,每相流体的性质、流速和流量不同,出现了不同的流型。由于影响流型的因素多,机理复杂,给各种流型及其相互转化的定量描述带来很大困难,流型对各种测井仪器的响应更是难以确定,所以,产液剖面测井解释比注水剖面测井解释要复杂得多。注水剖面测井解释工作关键是确定流体流速,在产液剖面测井解释中流速和持率的确定仅仅是基础,关键问题应归结为在已知总平均流速、持率和流体性质参数的前提下,如何求解各相流体的表观速度。现有的对两相流的测井解释一般有三种方法:图版法、滑脱速度模型法和漂流模型法。

一、图版法:图版法就是根据生产测井资料和两相流模拟实验资料作出的图版来确定各相流量。图版法反映了两相流动条件下持率、各相表观速度、总表观速度和视流速各参数之间的关系,由求得的持率和流体总的平均速度,通过查图版可求得各相表观速度和总表观速度,然后计算出各相流量,避免了滑脱速度的估计问题。

二、滑脱速度模型法:由于油水两相流体的密度、粘度、持率等参数不同,在两相流动时,会出现油的速度大于水的速度,出现油相相对于水相的“滑脱”现象,所产生的两相间的速度差即为滑脱速度。

三、漂流模型法:1965年,Zuber和Findlay提出的漂流模型结合流型研究,已经成功地建立了气液两相流动模型,精确估计出不同流型下两相之间的滑动速度,然后准确求出各相持率。目前,国内外比较一致地认为该模型可作为生产测井解释模型的物理基础。1988年,Hasan等人提出该模型也可用于两相流动为生产测井解释。

2.浅析计量技术在油田管理中的应用 篇二

关键词:GPRS,无线远程,远程数据终端,数据采集,计量

0引言

新疆油田公司百口泉采油厂百重七供水管网主要承担百重七稠油处理站消防、生活、5个供热联合站供水任务,每天需要频繁录取供水计量数据[1],但是目前供水站点存在地理位置较为偏远,距离厂区约为7千米,且供水流量计读表都安装在地坑中造成人员计量工作效率低,工作环境差,安全隐患大等众多不利因素,然而用水计量数据需要准确、可靠、及时,计量信息工作是生产经营环节中重要的基础工作, 每日用水计量数据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由于百重七井区移动通信网络信号可靠,稳定性好, 因此利用中国移动通信GPRS技术数据传输网络平台[2]应用GPRS数据采集传输终端将供水管线压力、流量、供水总量等数据上传,该BTU支持modbus-RTU通信协议,利用移动专号VPN绑定规定IP地址,建立了虚拟专用网,成功实现了供水管网远程数据采集传输系统[3]。

1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GPRS无线远程抄表系统结构由现场一次表、GPRS无线采集传输终端、GPRS网络和数据管理中心4部分组成[4]。 如图所示。

1.1现场采集构成

现场采集由位于地坑中的现场仪表智能型电磁流量计构成该电磁流量计所依据的基本理论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用于测量管道中水的体积流量,压力等各项数据,通过RS-232通讯串口与值班室内的带GPRS无线采集传输器9#、10# 端子连接通信串口通讯速率为9 600bit / s,7# 端子、8# 端子接收来自电磁流量计的4~20m A模拟信号,BTU内部微处理器对模拟信号进行A / D变换为数字量并自动存储。同时处理后的数字信号由I / O端口传送给GPRS模块,通过GPRS模块发射出去[5]。

1.2数据采集传输终端

水表数据采集传输终端内部由9部分组成

(1)7.2V锂电池供电,可上报8 000次以上。

(2)标准的RS 232数据接口。

(3)内置工业时钟,可定时定点上报数据,可以任意设置时间汇报数据。

(4) 内置1M Flash存储器, 数据自动存储, 可以满足每日的数据储存。

(5)提供2路标准4~20mA模拟信号输入接口。

(6)提供1路16V电源输出,可给外部仪表供电。

(7)提供2路开关量输入接口。

(8)性能可靠的CPU、GPRS通信模块。

1.3通信及数据传输

GPRS无线传输网络主要完成远程供水站点和数据中心的通信和数据传输。 其中主要的GPRS通信模块采用工业级超低功耗高性能模块,支持MODBUS-BTU,TCP / IP通讯协议。 把封装处理好的数据通过远端GPRS设备进行打包发送,通过GPRS网络与监控中心的主GPRS设备进行通信,主GPRS设备将接受的数据进行解压, 通过RS 232串口将各种监测数据传输保存到服务器数据库中。

1.4 VPN专线

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 技术是指采用隧道技术以及加密、身份认证等方法,在公众网络上构建专用网络的技术,数据通过安全的 “ 加密管道” 在公众网络中传播。

为了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供水数据管理中心先向移动申请VPN专网业务,移动公司为客户分配专用的VPN,用于GPRS专网的SIM卡开通该专用VPN后, 给所有监控点及中心分配移动内部固定IP, 这样监测系统的所有数据都是在VPN网内传输,系统的实时性和安全性都得到了保障。

1.5数据监测

供水公司数据管理中心通过服务器监测软件可以对百重七各个站点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同时能够根据提供的数据进行故障判断和生成各种管理报表,提供分析、查询功能,以便能做好各管线的供水保障。

2系统工作原理

首先, 位于水量现场采集站的流量计通过RS 232将信号传输给数据采集集输器BTU,将现场数据进行加密、压缩处理、整合后, 以数据流形式通过串行方式送到从GPRS通信设备上,然后从GPRS设备与中国移动基站进行通信,数据经过TCP / IP协议封装后发送至GPRS网络。 基站再与网关支持节点进行通信,对分组资料进行相应的处理。 由于采用VPN网络,最后监控中心的主GPRS设备直接对VPN网络传输的数据包进行分析, 解包的数据再通过RS 232串口与监控软件进行通信存入数据库,监控软件从而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6]。 整个数据传输采用半双工方式。

3系统功能

3.1数据实时监测

监测点的数据(累计流量、瞬时流量、管线压力、液位、工作状态等信息)能够实时显示在监测中心的服务器屏幕上,准确地反映输水管线的实际运行状态,数据实时监测,每5分钟(或根据需要)记录一次数据。

显示的方式既有电子地图动态实时数据显示, 也有实时数据曲线、历史曲线,具有友好的人机界面。

并保存各监测点的水量信息、停电信息、管路压力等,另外保存操作员的操作日志、报警纪录等。

监测点设备运行状态显示,工作状态是否正常,能够在服务器上显示。

3.2数据主动召测

系统主动召测, 即任何时候可以在监测中心的服务器上主动提取监测点的数据。 监测点能够随时接受召测, 上报相关数据,实现远程监测功能。 数据采用校验算法,保证数据可靠传输。

3.3数据报表

自动生成日报、月报、年报,也可随时进行统计报表、打印。 可以设置自动打印功能。

3.4数据分析

根据监测的实时数据,分析各个取水点的用水情况(如小时用水量、日用水量),对于异常情况产生告警;基于管线数据模型分析沿线的压力损失和流量损失,对于压力异常产生告警。

3.5数据分析、汇总报表

提供必要的数据报表及查询功能, 选择监测点以及日期便可得到相应的日报表、月报表、年报表。

3.6图表功能

软件系统自动数据分析,可按日、月、年绘出,可统计管路总的供水量趋势图。 实时绘制某几个监测点瞬时流量曲线图、压力曲线图、液位曲线图。

3.7数据存储备份共享

GPRS流量压力采集传输处理器有必要的存储容量,用水信息本地存储,其存储历史数据时间为1个月。提供完善的数据备份功能。 使用人员可根据需要,把数据随时备份出来,在系统破坏后,利用备份的数据,恢复系统的原始状态。 其他计算机通过内部局域网络,查询各种数据,并打印相应报表,即实现资源共享。

3.8故障自动报警

监测点的GPRS流量压力采集传输处理器自动将故障信息上报到监测中心。 自动检测的故障有:流量计通讯故障、220V交流停电、压力传感器故障、液位故障等。 如有故障造成数据漏召, 提示需补召的数据列表,有利于数据的完整。

3.9扩充升级

具有开放的数据接口,方便后期监测点的增加和扩容。 监测中心通过显示共享器扩展投影机大屏幕显示,系统可扩展移动笔记本电脑远程监测数据,系统可通过交换机扩展到局域网数据共享。

4结束语

3.浅析计量技术在油田管理中的应用 篇三

【关键词】电力计量技术;管理;现状;对策

电力计量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电力企业电能计量中广泛应用的设备,其主要是对用电消费者所消耗电量进行的统计工作,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电力计量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作,提升现代电力计量自动化水平,必须不断的提升原有电力计量设备的技术,并应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加强对设备的运行管理。

一、电力计量技术的管理现状分析

1.电力计量技术在电力计量工作中的应用成果

(1)电力计量技术实现了安全与文明生产

电力计量技术应用在电力系统中,实现了对整个电力系统或用户终端及变电站计量数据的收集、分析及处理,较为全面地提升了电力计量的管理水平。随着新的电力计量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推广与使用,一体化的电力计量技术逐渐向应用化、网络化及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并深入到电力企业电力计量工作中,较大程度的减轻了电力计量管理人员的劳动任务与工作压力,有效避免了工作人员因操作失误而出现的安全问题,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2)电力计量技术实现了信息化、智能化及自动化

在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我国电力企业为了提高电力计量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积极利用集信息化、智能化及自动化的一体化电力计量技术。在电力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形势下,数字化生产管理调度系统、数字信息化管理系统、供电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及数字计算机监控系统等被积极的利用起来。通过这些系统设备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电力企业的办公子自动化、供电销售、设备安装、生产调度、电力监控及财务管理水平,使得电力企业的电力系统的运行与管理更加高效和安全,为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了保障。

2.电力计量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当前我国电力企业的电力计量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但电力计量技术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不能适应电力行业的发展要求。其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在资源配置方面,有些电力计量设备不够完善,设备老化与损坏的现象严重;另外,有些电力计量工作人员对新技术、新设备的适应能力及专业技术有限,对电力计量设备装置的现场验收及检验管理工作不能落实。其次,在电力计量装置的基础性资料管理工作方面,部分电力企业还没有做到全面和准确的反映电力计量基础信息,并且在相关报表中数据失真现象较为严重;同时,部分电力计量工作人员在其工作中未充分发挥其职能,缺乏监督管理人员的监督与指导。最后,在电力企业电力计量装置的新工艺推广应用方面,大部分电力企业对于设备创新的力度不足,电力计量新工艺与新技术开发与应用不够。

二、提升电力计量技术应用水平的对策

1.建立健全的电力计量管理体系

一个健全的电力计量管理体系是电力企业电力计量技术管理的保障,也是其提高电力计量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措施。为此,电力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电力计量管理体系,重点要建立专门的电力计量管理机构,并明确求管理岗位的职责。另外要鼓励供电企业全员参与电力计量管理,强化全员责任意识相互监督与协调,以提高电力计量管理的效率。除此之外,电力企业还应该建立健全的电力计量管理规章制度,针对电力计量设备的管理与维修、供电系统运行以及电力计量质量标准化管理等工作而建立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同时,还要重点加强对监督奖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通过严格的电力计量监督与积极的奖励制度,而调动电力计量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进电力计量相关管理工作的制度化与规范化。

2.加强对电力计量设备的综合管理

电力计量设备管理作为电力计量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对于确保电力计量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具有关键性的作用。电力企业在日常电力计量管理工作中,要重视和加强对电力计量设备的综合管理。首先,需要在掌握电力计量设备技术及性能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设备档案,通过编制和审查电力计量设备的购置更新及修配改造而对电力设备进行全面的监督管理。在电力计量设备管理中,对于设备故障、设备传感器及部件故障都应该及时进行措施的改进,还要加强对设备状态识别、自诊断与自校正的功能研究,以促进设备及部件的综合性能的提升。除此之外,电力企业还应该构建完善的电力计量设备综合管理的体系,合理调配管理人员,加强电力计量设备的定期检查与监督,促进电力计量设备的安全运行。

3.加强自主创新,积极利用新技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电力计量技术也需要与时俱进,加强创新。电力企业要深入研究国外电力网络新技术及设备性能,学习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与设备。加大自我创新技术的研究,通过提高企业自身电力计量产品的功能与性能,而提升电力计量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另外,电力企业要加大对核心元件的研究力度,重点加强研发继电器等核心元件,加强电力计量设备的多功能研发,在保证设备精准性的同时提高设备的质量。另外,要采取可靠性和开放性较高的模块进行系统设计,强化现代通讯手段的应用,提高信息快速收集与整理的能力,促进电力计量设备自动化调整水平的提升。

4.加强岗位培训,提升管理水平

电力计量技术的不断发展必然要求電力企业相关管理人员掌握新技术的应用,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因此,电力企业在电力计量技术的管理中,要加强对计量工作人员及研发人员的学习与岗位培训,使其不断学习新技术,对电力产品设备加深了解,提升自身对新技术的使用技能。同时,电力企业要鼓励定力计量技术研发人员加强对新技术与新产品的研发,促进电力产品设备的换代与升级,进而突破创新,提升电力企业的计量管理工作水平。

三、结语

总之,目前我国电力计量技术还需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电力企业在电力计量管理工作上,不仅要从完善管理体系的角度加强电力计量设备的综合管理,还应该加大对新计量技术的研发力度,创新电力计量设备,促进电力计量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克武.电力计量技术的管理现状及应用对策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3(5)

[2]陈静.试论电力计量技术的管理及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9).

[3]周波.电能计量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

作者简介

4.浅析计量技术在油田管理中的应用 篇四

概述

石油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油田在国家经济及其所在的地方经济中承担着重要角色,保障石油开采、油气运输、生产炼化、石油化工等各个环节相关设备的正常运转成为石化企业的重要工作之一。

随着油田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油田企业内部管理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过渡,加强了对油田生产过程的集中管理,建立了包括油井远程视频监控、集输站库自动化监控等多系统的监控平台,以充分利用监控系统保证原油采集、输送安全。

如何将现有油田打造成高度智能化的数字油田已成为众多厂商的当务之急,海康威视作为领先的安防产品及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对数字油田提出了部分智能化应用方案,在胜利油田、广东省石油加油站等已经广泛应用。

行业现状

目前,部分油田已经安装了模拟视频监控系统,但大多数监控是独立运行的,没有联网监控,也没有智能分析,油田监控中心无法对前端油田的视频进行查看,如出现设备被盗、各种事故等很难进行事后跟踪查询,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如需查看现场图像,也不能在中心进行查看,需要到达油田现场才能查看,带来很大的不便;同时监控中心运行人员不可能24小时实时盯着视频画面查看,智能分析人员跟踪就成了监控中心必不可少的功能;另外,即使部分油田已经联网,可在监控中心查看前端图像,但是图像不够清晰,不能看清现场细节。因此,在所有油田安装高清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就成了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方案具体设计

1.设计思路

该方案设计时以实际应用为出发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可靠性、兼容性、先进性、扩展性、易管理性、易维护性、安全性。该方案采用了海康威视视频智能分析技术的应用,配套了iVMS-8800石油石化综合监控平台软件,智能分析功能强大,可根据石油系统自身管理要求和监控现状做进一步的定制开发,充分体现监控安全防范管理的效率。

2.设计目标

针对油田的系统现状,该方案采用了iVMS-8800平台视频监控软件,建立了一套适应油田安全生产的现代化综合智能监控系统,对前端的运行、业务、设备等进行管理,并满足上级平台集中管理、分层查看、分级监督的需求,实现油田高清智能视频监控。

3.系统整体组网拓扑

数字油田视频联网监控系统为分层、分区的分布,油田视频联网监控系统主要由油田中心调度平台、转油站平台构成,配合传输网络组成一个完整的多级联网系统。

根据上述拓扑图可以看出,前端系统对站内的视频监控系统进行了整合,主要负责对油田视频信息进行采集、编码、存储及上传,并根据制定的规则进行自动化联动。数字油田视频联网监控系统的网络承载于传输网络综合数据网,用于前端与平台、平台之间的通信,所有前端高清摄像机通过千兆光纤网络上传至转油站,转油站和总控中心采用千兆网络实现所有视频的传输。

由于系统功能及需求众多,本文仅针对最前端油田采油井的智能应用进行简单阐述。

4.采油井智能监控应用

采油井智能分析监控系统主要由视频监控系统和光缆振动报警系统组成,实现对油田现场的视频图像采集和周界防范。当光缆振动探测报警系统发生报警时,将报警信号传输给视频监控系统,实现球机自动调用到预置位,对报警区域进行图像查看,自动跟踪布防区域内出现非法入侵的人员或车辆,能够直观的将现场情况反馈到监控中心。

油田采油工区各个采油点之间相距几百米,有的则相距数公里,分布比较散,各地的井场甚至没有保安人员,因此,采油机和井场的油气储存设备等均是安全防范的重点对象。部分采油点存在偷窃石油,盗取天然气现象,对井场设备进行破坏或者盗窃,给国家财产带来损失的同时也给现场人员安全带来隐患。

现场采油机较为集中状态下,需要针对每台设备进行定点监控,如果采用人工的方式通过远程视频监控对偷油盗气行为进行监控,会存在诸多问题:人工长期监控会引起疲劳,难以24小时不间断对采油点现场情况进行监控;人工发现采油点现场出现疑似偷油盗气现象时,需要手动操作监控设备来确认现场人员身份,工作效率低;监控中心不能将所有采油点的视频同时呈现在监控大屏上,造成大多数采油点没有被安保人员实时监控等。

综合上述因素,海康威视提供一整套智能视频监控解决方案来对井场实现24小时全天候监控,无需人工干预,对现场出现的人员或者车辆靠近采油/气设备行为进行检测,具体实现功能如下:

当发现疑似盗窃或破坏行为时通过安装在监控中心的扬声器发出语音或者声音报警,语音报警可以播报现场矿井编号等内容或自定义(如在井场安装扬声器,可在现场发出报警);

在触发报警瞬间抓拍现场图片作为举证依据;

对触发报警的事件进行录像作为现场历史信息记录;

可利用一个球机对现场多个采油机进行轮流监控;

对正常设备维护工作人员进入井场引起误报情况进行“暂时撤防”处理,以最大程度减少误报;

5.采油井智能监控系统功能特点

对采油机附近出现偷油盗气行为进行检测

对于采油井附近出现的各种行为进行智能分析处理,不需要对监控场景绘制规则,采用全屏检测即可实现。

该智能分析功能可实现“区域入侵”报警功能,即当监控画面中出现可疑人员或车辆时,对其进行跟踪监控识别,并生成绿色识别框,如图3-5-1所示;若该人员或车辆长时间在该区域内进行徘徊、逗留时(持续时间可设置)触发报警,并通知调控中心对现场情况进行核实,若该人员或车辆为正常行为,则人工消除报警信息;若该人员或车辆为非法闯入,则可联动报警并可通过前端智能球机的报警输出到扬声器进行警告。

智能的自学习功能

采油井现场工作的采油机采用往复运动,对于前端的智能分析球机来说,属于其动态监测范围,容易引起误报,给中心工作人员造成较大的工作负担。为此,该公司开发了智能的自学习功能,无需人工干预,系统对视频中的各种运动轨迹进行自学习,判断运动物体属性。

当智能分析球机停止运动时,系统会通过自学习功能判断并屏蔽抽油机引起的运动,从而避免由于抽油机往复运动引起的误报。自学习过程需要一定时间,根据采油机驴头运动的频率耗时在1~2分钟左右;自学习无需人工触发,系统自动完成;自学习期间不会报警;若采油机由静止状态转变为运动状态,系统会重新学习,但学习期间可能存在误报。

如果智能分析球机有两个场景需要切换,对同一个场景不需要学习两次,第二次切换到某场景时,可以利用之前的学习结果。

自学习之前和自学习之后对比如图3-5-2,红色框表示抽油机往复运动引起的误报。

单球机实现对多采油机监控功能

油田的采油井在同一个区域内有时存在多个采油机,那么为了减少项目投资,增加智能分析球机的利用率,该公司在此基础上提供了基于多台采油机之间架设一台智能球机的解决方案,该智能球机可以对周围多个采油机实现轮流监控。

按照上述的需求,对智能分析球机设置多个预置位(球机在某角度和焦距的状态可以设置为一个预置位,一台球机最多可以设置十个预置位,即可对十台抽油机进行轮流监控),球机每隔若干时间更换预置位,对不同抽油机环境进行检测,间隔时间可设置。演示见图3-5-3。球机只在静止状态时开始对视频进行分析并报警,球机运动过程中不会报警。

球机在非预置位时,如果若干时间内无操作,球机将自动回到上一个预置位。这样可以预防如下情况发生:当球机被人为转动但操作人员忘记将球机返回预置位,球机将不对井场视频进行智能分析,此时出现盗窃行为时将造成漏报。

现场盗窃行为取证

油田的采油井区域内采用智能跟踪球机实现智能监控,智能跟踪球机具备全自动跟踪功能,当发现现场出现疑似盗窃者会自动拉伸焦距对疑似人员进行跟踪,看清其面部和体型特征。在触发规则时截图、在镜头拉伸过程中拍摄视频,这些图片和视频可以作为证据供日后参考、举证。球机可以设置跟踪范围,通过球机限位功能来实现,限制球机上下左右的跟踪范围。

若采用普通球机则需要配合后端分析仪的方案,当发生偷盗事件时只能对现场情况进行全局录像、截图,不能对疑犯进行跟踪并看清面部、特性特征。

现场正常工作人员引起大量误报的消除措施

由于井场设备需要日常维护,所以正常工作人员会出现在井场内对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无法区分井场中的人员是在对设备进行检修还是在盗窃油气,所以往往出现误报情况。

针对此类问题,该公司采用iVMS-8800平台软件配合,设置布防和撤防,在监控中心软件操作界面上增加“暂时撤防”按钮,当现场出现疑似犯罪行为报警,监控室工作人员如果发现是正常工作人员在现场作业,可以点击暂时撤防按钮,之后的若干分钟内系统将不再报警,若干时间后智能分析将再次启动,重新对现场进行智能检测,屏蔽报警的时间可设置。这样做可以最大程度简化系统硬件建设,增加系统稳定性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误报。

6.优势分析

智能分析技术应用于数字油田监控,可对油田的周界防范起到明显作用,警戒线穿越、警戒区域入侵、进入/离开警戒区域、翻越围栏、区域徘徊、人员聚集、物品遗留/拿取等不同行为的检测及报警功能。

智能自动跟踪功能,可对区域内出现的移动物体进行自动跟踪识别,具备行为分析、人脸抓拍等功能,跟踪时自动完成对人或非人跟踪目标的检测,并完成躯体分析,始终保证人体头部在跟踪过程中清晰可见,有效避免了跟踪人时无法看到人脸的问题。

智能监控系统平台中的智能分析部分能提供多种不同的实用功能,并可按照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行定制,适用于各类监控系统中,减少设备的误报率,提供工作效率等,可广泛应用于油田的各种复杂工作场景。

结语

该公司主研发的高清智能分析球机及配套的iVMS-8800平台软件,对油田进行安全防护。自动跟踪球机能够实现区域入侵、穿越警戒面等行为的自动分析识别,对嫌疑行为进行自动放大跟踪,实现对油田油机加强防护的作用,达到24小时自动防护的目的,较大幅度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

5.浅析计量技术在油田管理中的应用 篇五

根据油田公司第一次油水井普查结果,截止2009年12月底,公司共有采油井78756口。作为油田公司,管理好这些油井是我们主要的日常工作之一,弄清楚这些油井的产能动态,不但是深化地质认识的需要,更是合理制定生产方案,依靠科技提高单井产量的迫切要求。为此,集团公司、油田公司领导十分重视油井计量管理工作,并将此项工作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管理工作之一。现就公司油井计量工作状况及今后工作设想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一、2010年油田公司油井计量主要工作简要回顾

2010年油田公司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油井计量管理工作,开展了一系列具体管理活动。

(一)建章立制,强化组织

为了统一规范和加强油井计量工作,公司2010年初制定并下发了《油田公司油井计量管理办法》,同时也成立公司油井计量管理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公司、采油厂、采油队、区队、班组、井场六级油井计量管理组织体系,从组织制度上使该项工作得到有效保证。同时,根据公司油井计量管理办法,各采油厂结合本厂实际,制定了相应的油井计量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二)积极行动,认真落实,加快配置计量、化验器具

按照公司《油井计量管理办法》要求,各采油厂为采油井场、班组、区队、大队和各级化验室配置了相应的计量化验器具,如量油尺、取样器、烧杯、量筒或量杯、电加热板、计算器等器具。虽然有些厂器具配备不是很全,但能够满足基本的含水化验要求。

(三)强化基础,规范统计,强力推行新生产统计报表

油田公司2009年12月制定了新的生产统计报表体系,4类13张,并辅以填报说明。各采油厂能够结合本厂实际,按照油井计量工作的整体要求,全面使用新的生产报表体系,进一步规范了基层原油生产统计管理工作。

(四)广泛动员,提升素质,积极开展人员培训

以新的生产统计报表和油井计量管理办法为主线,结合各采油厂开展计量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去年在公司层面举办了规模较大的四次业务培训会。两次对各采油厂主管生产厂长、生产科长、各采油大队长和生产统计人员进行了生产日报表等方面的业务培训和考核。同时,对各厂化验人员进行两次专业培训,受训人员达500余人次,达到预期目的。

(五)按照要求,因地制宜,不断改造井场计量设施

由于历史原因,部分采油厂在井场建设时没有考虑或考虑不周,致使有部分油井不具备计量条件。为此,对这些井场和油井进行了一系列改造:一是对丛式井混输管线进行了改造,从井口至储油罐增设了输油管线或切换阀门,实现了单井单罐计量或轮流计量。二是给部分井场增设储油罐或计量罐。三是对部分实行轮流计量的管输井,采取增压站自动计量(双容积、翻斗、流量计量等)与计量罐检尺相结合的计量方式,进一步缩短了计量周期,提高了计量的准确率。四是对不规则油罐容积进行重新标定。

(六)加强监督,严格考核,建立健全内部计量监管体系

为加强油井计量工作,有效指导各采油厂,推动油井计量工作健康高效运行,公司全年进行了5次油井计量专项考核。通过油井计量的单月抽查、季度考核等措施,各厂对油井计量工作普遍重视,有力推动了油井计量管理工作。

二、目前油井计量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东部油田井场生产、生活设施条件差

在企业规模蓬勃发展的同时,生产一线基础建设相对滞后。有些井场无值班房,使得油井计量、化验器具和生产统计报表无处存放,给油井管理和计量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二)部分采油工素质低,工作负荷大

有些采油厂,特别是东部油田采油工工作负荷大,有些采油工照管30多口油井。且采油工大多数为当地农民,文化水平低,业务素质差,待遇低,部分采油工责任心缺失,严重制约了生产现场油井计量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油井产量低,上液不规律,含水率高

随着老油田进入高含水期,有些采油厂原油含水80%以上。而东部油田油井产量低,油井上液含水波动很大,间歇上液且无规律可循。短时计量很难得出真实的产量,取样和含水化验难度较大。

(四)部分井场计量设施不规范或先天不足

有些采油厂井场建设无统一标准,井场在建设时对油井计量考虑不周。井场储油罐安装有的是地埋、有是高架、有的是筑台,油罐大小不规范且与单井产量不匹配。有些管输井计量设施因设计因素,不能满足计量周期和取样要求。

(五)部分基层管理者重产量、轻管理,采油工计量意识淡薄

由于企业发展速度快,各采油厂成长过程中外部环境复杂等因素,形成了重生产、轻基础管理思想。要转变这种思想,改变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所形成的生产管理模式,强化采油工油井计量意识,需要一定的时间,更需花大力气。

三、油田公司油井计量工作基本思路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油井计量工作将紧紧围绕公司“十二五”规划,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大胆实践,进一步强化油井计量管理工作,完善油井计量成果利用体系,通过油井计量管理达标活动,推动此项工作全面提升。基本思路如下:

(一)提高全员油井计量意识,搞好油井计量基础工作 油井计量工作是一项全员参与的基础性工作,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的油井计量意识是搞好这项工作的前提。一是通过转变增长方式,强化各级领导对油井计量的重视程度;二是通过各类媒体加大对油井计量重要性的宣传,提高一线干部职工的油井计量意识;三是通过树立典型、表彰先进,严格考核等办法,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强化责任意识。

(二)加强计量化验器具的配置和管理,完善油井计量基础手段

2010年,油田公司及各采油厂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配置了必要的计量化验器具。下一步就是要建立计量化验器具管理目录和台帐,加强器具动态管理,制定器具配备规范,严格计量器具管理的配备率、使用率、完好率和周检率的考核。

(三)继续完善井场计量设施改造,不断提高油井计量率

今后,老井场改造、新井场建设时应以采油厂为单位,统一井场建设标准。2011年的重点工作是完善并规范井场油井计量设施,如井场储油罐容积及其安装规范、上油管线和切换阀标准、管输井取样口改造等。同时对新投产井必须做到油井投运与计量同步进行,做到凡是投产的油井都具备计量条件。

(四)积极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素质

针对当前生产一线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等状况,积极开展业务培训。今后,各采油厂要将采油工培训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中,有步骤、有目的地开展培训工作。依靠采油厂各级统计人员、生产、开发、勘探、化验室等部门业务骨干,围绕着计量、化验器具的使用和保管、生产统计报表填等具体内容,积极开展员工培训与考核,增强责任心,使其掌握必要的计量、化验技能。并将培训考核结果与职工工资收入结合起来,全面提高一线员工的责任意识和业务素质。

(五)结合实际,认真探索本单位油井计量工作 通过一年的油井计量管理管理实践,我们要认真总结,积极探索适合本单位的计量技术、方法和制度。

1、积极探索适合本单位的油井计量技术和手段。目前,公司油井计量主要采取容积法即人工检尺为主要手段。国内有不少类型的油井计量技术设备,但各有优缺点,都有一定的使用条件和范围,特别是对计量介质如原油粘度、使用地气候条件等比较敏感。要积极研究,结合实际,不断丰富和发展适于本单位的油井计量技术工艺和设备。

2、认真思考本单位油井计量工作制度。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如单井产液量、含水率、采油工照井数及生产组织方式等,结合公司油井计量管理办法,认真思考适合本单位的油井计量工作制度如检尺频次、取样时间和化验周期等。

3、规范基层生产组织方式。有些采油厂目前没有班组,区队直接管理油井,有些区队管辖油井数量过多,难以实施精细管理。对此,相关采油厂要加快组建班组,同时要加强区队的生产统计、信息化及化验室等建设,真正把计量工作落到实处。

4、大胆改革用工制度,不断充实生产一线人员。东部油田采油工照井数过多,这是多方因素造成的结果。为此,一方面要积极改革用工制度,充实生产一线。另一方面在条件许可时适当招聘一些中专、大专学生,作为业务骨干充实到生产一线。

5、合理布局,充分利用现有值班房。东部采油厂井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差,井场值班房少。在目前情况下,一是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二是要合理布局,以现有的值班房为圆心,存放计量化验器具和报表,合理划定管理辐射半径,最终将生产井都覆盖在有效的管理范围,充分利用现有值班房。

6、全面推行有序泵油,科学安排油井计量和油井运行方式。有些采油厂采用间歇抽油,有些油井抽油时间与采油工检尺时间相矛盾。各采油厂要积极探索,按照油井计量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生产实际,合理规范抽油时间和计量检尺时间。同时,大力推行有序泵油,科学组织好油井计量和泵油工作,建立采油工和泵油工相互制衡机制,明确采油工和泵油工计量职责。

(六)合理利用油井计量成果,认真落实“任务到井,责任到人” 目标责任制

今年,公司和各采油厂要加大油井测产力度,准确核定每口油井产量,把原油生产任务落实到井,责任落实到人,并把采油工收入和单井产油量挂起钩来,真正调动基层员工计量主动性。

(七)加大考核检查力度。

油田公司各级、特别是采油厂要建立严格的油井计量检查考核办法和考核机制。采油厂领导、各职能科室负责人、采油队长要定期或不定期检查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奖优罚劣,严考核,硬兑现。以此推动计量管理工作向前发展。

(八)以油井计量管理达标为动力,推动计量工作全面提升

结合实际,制定油井计量管理达标标准,以计量达标活动推动油井计量工作再上新台阶。“十二五”期间要有步骤地开展达标活动,以此推动计量工作全面提升。

6.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 篇六

全面预算是一种管理工具,也是一套系统的管理方法。全面预算通过合理分配企业人、财、物等战略资源协助企业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并与相应的绩效管理配合以监控战略目标的实施进度,控制费用支出,并预测资金需求、利润和期末财务状况等。它将企业的理念、发展目标、战略与企业的具体运作连结在一起,利用一定的预算方法对整个企业各部门的各种财务资源进行分配,控制和考核,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并依据预算完成情况和预算审计情况对预算执行单位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绩效考核。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促进了企业目标的实现,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有利于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目前已被多家企业所采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及作用

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企业实施战略目标管理的重要手段。这一管理体系以对市场需求的充分研究和科学预测为前提,以销售预算为起点,进而延伸到诸如生产、成本和资金收支等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对未来整体经营规划的总体安排,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具,能帮助管理者进行计划、协调、控制和业绩评价。推行预算管理对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进一步提高企业效率,提升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管理工具,目前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到大中型企业管理之中,在实际工作之中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使资源配置由以前的粗放型、低效率的利用提升为精细型、高效率的利用,有效的提高了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与经济效益水平。

二、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

(一)全面预算管理要求责、权、利相结合原则能真正落到实处

预算管理从经营者、各部门乃至每个员工的责、权、利关系角度出发,明晰它们各自的权限“空间”,从而科学地管理和可靠地执行,使预算决策、预算行为与预算结果得到高度的协调和统一。

(二)全面预算管理要求企业围绕实现预算目标落实管理制度

预算一经确定,在企业内部便具有“法律效力”,企业各部门在生产营销及相关的各项活动中,要充分地按预算办事,围绕实现预算开展经济活动。按照预算方案跟踪实施预算控制管理,重点是围绕资金管理和成本管理两大主题,严格执行预算政策,及时反映和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

(三)全面预算管理要求企业围绕效益实绩考核预算结果

决策部门的期终决算要和预算相衔接,依据各责任部门对预算的执行结果,实施绩效考核,使预算制度和经济责任制有效地结合起来。同时,预算委员会要及时地从预算执行的正负差异中分析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适时提出纠正预算偏差的对策,必要时可调整个别期间的预算方案。

综上所述,建立适合现代企业管理需要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不仅是企业管理创新的需要,也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

三、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环节

(一)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是以预算目标为依据,对预算总目标的分解、具体量化,并下达给预算执行者的过程,是预算管理的起点,是基础性、关键性环节。

(二)预算执行

预算执行是调动各级预算责任人积极性、创造性,强化责任意识,并调动各项经济资源通过人的主动性努力完成预算目标,是预算的具体实施,是预算控制的核心环节。

(三)预算调控

预算调控是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日常控制职能,包括各项预算目标、各经济资源、各级预算组织的预算协调、预算调整乃至预算监控和仲裁。

(四)预算考评

通过预算执行情况与预算目标之间的预算差异分析,掌握进度和状况,及时纠偏补漏,兑现奖惩,为下一步预算调整,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奠定基础。

四、全面预算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灵活应用全面预算

全面预算是公司业务计划的财务量化反映,在激烈竞争环境下,业务计划和资源调配的快速反应至关重要,要保证预算权威性和指导性,应该在以后的工作中引入滚动预算管理方式;要将原有固定预算结合年中调整的预算编制方式,改进为预算辅以每季度一次的滚动预算。采取积极措施,弥补预算周期长,调整频率低,预算灵活性差的缺点,及时反映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增强预算对内外部经营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

(二)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实现对滚动预算的全面考核,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约束,指导与激励作用,使全面预算管理切实起到企业管理提升的牵引作用,真正成为“沉默的企业宪法”。逐步完善预算编制,以提高公司业绩目标保障能力,促进全面预算管理的持续改进为原则。综合考虑预算编制难度,预算控制的积极导向和预算管理水平差异等因素,既可以帮助预算责任单位积极调整业务计划,跟进财务预算;又可以帮助预算责任单位依据预算准确程度评价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五、企业预算管理应着重处理的问题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许多企业,尤其是许多人大中型国有企业已经实施了企业预算管理。从已经实施预算管理的企业来看,预算管理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缺乏全员参与意识,没有有效的激励配套措施,缺乏规范操作等,导致一些企业预算管理的效果不太理想。归纳如下:

(一)预算与企业战略的问题

企业战略是企业面对复杂而又激烈变化的经营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对企业经营范围进行了科学的界定。预算作为企业的主要计划也必须与企业战略相协调。企业预算从根本上说源于企业战略,受企业战略方向的引导,没有明确的企业战略就无法确定企业长期预算的目标,也直接影响到企业预算发挥应有的作用。预算管理委员会事先均要仔细研究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与目标的一致性,对企业制定的全面预算进行实质性分析,避免造成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冲突。

(二)树立全员参与意识

全员参与是指企业的全体员工都要直接或者间接地参与预算管理过程。实际上,预算编制的水平如何,如何去完成预算,他们最有发言权。所以,我们应当动员企业全体员工主动参与预算的编制和控制,为更好地实施预算管理献技献策。同时,只有企业全体员工积极参与了预算的制定,并且得到了他们的重视,预算才易于被员工接受。预算管理工作的推进才有可靠的基础。

此外,在某种程度上,成功地动员员工积极参与预算管理,也可以减少企业的管理当局和企业其他员工之间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有利于作出改善企业管理的决策。

(三)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激励作用

人的需要的多样性导致人的行为的多样性,因为未满足的需要会导致动机,4 而动机又会引发人的行为。但是,有些行为是我们所希望的,也有一些行为是我们所不希望的,因此,我们需要对企业全体员工实施激励措施,对我们所希望的行为予以鼓励,对我们所不希望的行为予以约束和限制。

7.浅析计量技术在油田管理中的应用 篇七

关键词:移动云,虚拟化,计量

近年来,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信息化管理已应用到各行各业并发挥巨大的作用。对于计量实验室的信息管理系统已逐渐成为计量检测机构必不可少的应用工具, 成为计量检测最重要的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目前, 全国各家计量企事业单位都在创新搭建适合自身业务管理模式的现代智能化计量检测综合业务信息管理平台, 力求实现一个实验室信息资源高度融合共享, 实验室管理运作更加智能化、规范化、效能化和无纸化的信息资源平台。

目前, 全国质监系统大多数已部署的计量业务系统, 大部分计量业务系统都只限于实验室局域网内应用。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探索并成功使用了移动云平台技术, 将移动虚拟化技术应用到计量业务平台系统中, 实现了跨地域、跨平台移动办公需求。

1 移动云平台的部署与应用

1.1 平台软硬件的组成

根据计量实验室外网业务系统平台建设部署如下:

硬件部分:4台X86机架式服务器、1台SAN磁盘存储阵列柜、1台移动云VPN接入设备以及千兆交换机等网络设备。

4台X86机架式服务器均为2路物理CPU、12G内存、2*1T硬盘、RAID控制器、4千兆以太网卡、windows server2008SP2 x64正版操作系统。

其中, 1台服务器作为域控服务器, 2台服务器作计量业务系统双机集群, 1台作为外网数据交换前端服务器。

移动VPN设备具有VPN和防火墙功能, 网络接口有6个千兆网口, 吞吐速度400Mbps, 每秒新建会话数400个, 转发延时0.1—0.3ms等硬件参数。

1.2 移动云平台的搭建

我们所要搭建的计量实验室外网业务系统平台, 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系统平台搭建主要是通过移动云平台的VPN网关技术, 提供数据加密、服务器认证、消息完整性、CAB应用发布等功能, 使外部终端用户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 通过3G、WIFI等接入即可远程、安全登入单位内网。同时, 通过移动云平台的C/S转B/S功能, 使本身在内网以C/S模式运行的计量实验室业务系统, 通过CAB技术转为B/S模式, 最终传输到智能终端上实现远程桌面运行, 解决了过去只限内部使用的局限性问题, 使下厂检验工作人员在异地即可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等设备访问内部业务系统来处理相关业务使用, 解决了异地上网办公、出具证书报告等难题。

整个系统搭建的平台移动外网接入支持各种手机和平板操作系统, 如最新的苹果i OS, 包括i Phone, i Pad;Android 2.1, 2.2, 3.0, 4.0系统;以及微软最新的windows phone8等终端设备操作系统。

1.3 移动云平台的配置

移动云平台的部署配置包括云客户端配置、云接入平台配置和前置应用服务器配置, 通过搭建一个集中式应用管理平台, 实现移动式应用接入。

在整个系统平台中, 移动VPN网关部署在防火墙后面, 在防火墙上需要设置SSL使用的端口 (TCP 443) 映射到VPN上。这样, 远程用户就可以通过互联网连接到移动VPN网关上了, 当远程用户点击客户端业务系统图标时, 实际上, 是用移动VPN应用网关代理用户去访问前置服务器。

1.3.1 客户端部署

移动云接入平台, 允许用户使用手机或平板电脑以3G或WIFI方式接入。首先, 要在移动终端设备上下载移动云客户端。以Android系统为例, 先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下载云平台提供的客户端应用程序包, 如ICAB-Android-2.3.7.apk, 然后默认安装客户端程序。下载安装完毕后, 点击应用程序进入登陆界面, 输入前置服务器映射的外网地址, 以及用户名和密码, 客户端登陆后, 默认界面包含有资源列表和客户端配置选项。具体界面如图2所示。

1.3.2 云接入平台部署

我们在防火墙后端部署了一台移动VPN网关设备, 和普通VPN设备一样, 此设备也是采用国际标准SSL协议为基础, 并基于应用层设计进行外网远程接入通信。

由于VPN网关设备部署在防火墙后端, 故我们在防火墙上开通了相应地址映射的端口, 如80、443、3389等端口。端口映射可以将内网的任何服务发布到外网地址的任何端口, 非常灵活方便。针对开放端口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问题, 我们在开通端口的同时并做了地址映射, 对平台系统的认证策略也做了相应的限制部署。

在网络配置完成以后, 我们需要将计量实验室业务管理系统应用转为B/S访问, 通过移动云平台的CAB应用发布技术, 在管理配置页面上添加业务系统程序包, 输入前置服务器配置参数, 将业务系统的C/S应用按不同的用户, 分配给不同的应用, 也就是将多个C/S应用间接转化为B/S架构, 使计量实验室业务管理系统通过CAB技术转化, 最终运行于移动客户终端的操作系统上。具体配置界面参考如图3。

1.3.3 前置应用服务器部署

为了保护计量实验室业务管理系统实际应用服务器的安全及更好的实现应用负载, 我们在内网系统前面部署了一台前置服务器做堡垒机和应用服务器, 此服务器就是外网终端用户登录和连接应用程序的实际服务器, 如果外网移动客户端很多的情况下, 可以部署多台前置服务器, 在移动云接入平台中可以配置应用负载均衡, 让外网移动客户端接入应用更加快速。

当外网移动客户端通过互联网登陆移动云设备的应用平台, 并授予了应用访问权限的时候, 由前置机代理客户端去访问计量实验室业务管理系统应用, 而前置机能访问的计量实验室业务管理系统应用, 是由前置机服务器系统配置相应访问权限的。

前置机又称为ISERVER, 通过域控对前置机的安全性保障和安全策略进行配置。此次部署的前置服务器操作系统为Windows server 2008, 在内网有192.168.100.x和192.168.101.x两个网段地址。192.168.100.x为业务系统服务器与前置服务器通信的内网地址, 192.168.101.x为ISERVER前置机与移动云平台的通信地址, 也是外网终端设备登陆应用操作的服务器地址, 这样使移动管理网络与内部业务网络分开, 可增加网络连接的安全性。

前置服务器搭建配置完成以后, 我们在前置服务器中安装C/S结构的计量实验室业务管理系统客户端程序, 将程序安装路径与移动云平台接入配置参数路径一致, 如客户端安装程序目录为D:zjjjy。前置服务器端通信使用443端口, 外网移动终端设备所有的最终访问到是到达前置服务器的业务系统应用, 移动VPN网关部署在前置服务器与远程用户客户端之间, 控制二者的通信, 保证了内部计量实验室业务管理系统的安全性。

2 内网计量实验室业务系统部署

在业务系统平台内部, 业务服务器采用两台双机做集群系统, 双机集群采用“心跳“方法保证主系统与备用系统的联系, 在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时, 另一台服务器根据心跳侦侧的情况做出判断, 即时切换主机工作, 接管系统应用服务, 保证网络服务不间断。对于用户而言, 这一过程是全自动的, 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 从而对业务不会造成影响, 而两台服务器使用的数据存储采用共享的磁盘存储柜, 因此两台服务器上使用的实际数据是一样的, 由windows集群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 保证了数据的稳定可靠。

在业务系统双机集群服务器上端我们部署了一台域控服务器DC, 在域控服务器上做建立域控策略, 将连接的业务服务器双机和前端服务器Users组都添加Domain Users组, 并做相应用户策略, 具体的DC (域控) 服务器的安装配置参考可参考相关域服务器安装配置资料, 这里不再赘述。

3 平台系统的安全性

用户在外网访问计量业务系统中的安全性保障是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的:

1) 用户认证:本地用户认证, 证书认证, WINDOWS AD等认证功能, 在VPN网关中支持硬件绑定认证, 支持多种安全访问策略设置, 使远程用户访问可信度和安全性都较高。

2) 客户端安全检查:对用户终端的系统进行定制检查, 如WINDOWSSA的安全补丁, 安装防病毒软件等。

3) 高效的认证加密:在VPN网关中采用标准SSL协议内置的RC4等加密算法, 以及RSA 128bit签名算法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完整性。

4) 访问权限控制:在前置服务器的角色管理功能中, 通过不同用户访问设置不同的角色访问权限, 并通过行为跟踪记录, 查看远程接入用户的所有访问记录, 在用户结束访问以后, 自动清除Cookie, 实现客户端计算机上的信息自动清除, 避免安全隐患。

5) 超时登录自动退出:在VPN网关连接中通过不活动检测引擎, 当检测到客户端在指定时间内没有任何访问内网的资源流量时, 自动弹出提示对话框, 提示“SSL连接在X秒内超时关闭”, 中断客户端连接并返回登录页面。

4 搭建实施后的效果

移动云平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充分应用后, 在提高业务办公操作利用率和效率上有明显的提高, 对计量实验室业务实际操作具有创新性改进意义, 成功解决了原应用系统在外网VPN接入只能浏览、审批、查询等而不能上传附件、调用报告证书模板等难题, 使移动终端能够便捷安全地进行业务证书报告网上操作, 移动云平台具有很高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实现了计量业务移动式受理。通过移动终端上网与远程计算机绑定, 业务受理人员可以借助移动终端设备方便地与大客户进行现场受理, 较目前的柜台受理方式更具亲和力和灵活性, 并且系统平台具有很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 结束语

此次移动云平台与计量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应用部署, 虽然建设项目不大, 但这是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在质监系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一次重要改进实践, 为下一步我院开展云计算和大容量数据存储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对今后信息化的发展以及建设“智慧质监”系统起到了创新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俊修.基于云计算架构的视频监控系统应用研究[J].中国安防, 2011 (8) .

[2]宋凯.中国移动云计算的发展探索[J].电信技术, 2011 (10) .

[3]朱承璋, 张舸, 杨红.浅析移动云计算技术研究现状[J].科技信息, 2011 (34) .

[4]张志德, 李本富.移动云计算之Android餐饮服务系统开发[J].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2 (3) .

8.浅析计量技术在油田管理中的应用 篇八

【关键词】潜油电泵;变频调速;节能;应用

石油行业发展进步越来越快,对采油速度和最终采收率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油田开发的机械采油方法也越来越先进,潜油电泵采油技术在油田二次开发时应用广泛,特别适用于油田开发中后期的高含水油井,具有采油作业占地面积小、施工操作简单、排液量大、采油效率高等优点,在国内外油田都得到广泛应用。潜油电泵井在大庆油田机械采油中也发挥出重要作用,目前我国从国外引起先进的潜油电泵技术并应用到现场,已经逐渐形成了设计、制造、创新、应用等完备的潜油电泵体系。一般情况下,潜油电泵系统工作转速恒定,通过闸阀人工调节泵的排量,但是这样会增加管路的损失,并且可调范围很小,当某些特定情况下,如油井产液过程中,油井参数不明确时,排量下降快,就需要调整潜油电泵的排量和扬程,为避免更换整套潜油电泵,花费高昂的费用,在潜油电泵系统中加入变频装置,就可以解决这个难题,无需更换机组就可以调整排量和扬程,可以大大节省作业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1、变频调速技术在油田应用的必要性

潜油电泵使用的电动机额定电压一般为660V~2000V的三相异步电動机,额定功率通常在37kw~75kw,工作的环境是高温高压、强腐蚀等恶劣条件,一般在地下1km~3km的井底作业,运行的成本很高,潜油电泵电动机在运行时通常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电动机直接启动时冲击电流大,分布电感使系统内反压过高,容易造成系统多处绝缘损伤,使电动机潜油电缆频繁发生故障;第二,是由于井下压力不同,油层深浅不同,采用工频运行方式时,不能有效控制采油速度,使得采油质量难以控制,有时采油含水量过大,甚至伴有泥砂抽出,造成电泵砂卡损坏故障;第三,是由于电泵设计余量偏大,尤其是井下液量不足时,泵产生的油压过高,使泵的使用寿命缩短,增加了维修费用;第四,是由于油田电网地处电网末端,电压不稳,造成潜油电泵损坏现象时有发生;第五,是油田潜油电泵是油田生产的主要高能耗设备之一,平均单井日耗电量超2000KWh。潜油电泵作为油田深井抽油机的动力,无论出自于工艺的要求,还是节电的需要,使用变频调速技术驱动,不仅可以解决上述问题,还可以有效地扩大潜油电泵的适用范围,很大程度上提高潜油电泵的适应性能,还可以节省作业花费。在变频调速时,潜油电泵不产生节流损耗,潜油电泵的变频控制方式采用的恒压频比控制,近似恒磁通控制,在恒压频比的情况下,电动机能始终工作在稳定区域内。因此,提出了变频调速技术在油田潜油电泵中的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2、潜油电泵系统变频调速技术的应用原理

潜油电泵是油井井下工作的多级离心泵,是一种较新的机械采油设备。由于油井较深,为降低线路压降,将电动机设计为660V级或1000V级。该电压属中压范畴,不高也不低。若降低电压,则线路压降太大,电动机低效无法正常工作。若提高电压,线路压降虽小,但供电线路电缆及电动机的绝缘问题突出,故障率高,维护困难,可靠性下降。因此,目前国内大部分油田采用的是660V级或1140V级潜油电泵。对于泵挂深度少于1000m的油井多采用660V级的潜油电泵;对于泵挂深度在1000m~2000m之间的油井多采用1140V级的潜油电泵。随着油井深度的增加,少量深井开始使用2300V的潜油电泵。潜油电泵配电控制箱中压变频器采用二极管箝位三电平变频控制调速技术。

三电平变频调速控制系统按功能分为4个主要部分:即控制监测部分、频率生成部分、电压波形数据存储部分和变换输出部分。控制监测部分由核心单片机构成;频率生成部分主要由定时器、计数器和锁相环节组成;电压波形数据存储部分主要由随机存储器(ROM)、地址锁存和数据分配环节组成。其工作原理为:在程序控制下,根据系统实际运行情况,由单片机计算出当前最优的频率和电压参数(由U/f决定),实时地给定定时器定值和数ROM页地址,以定时器的输出频率为节拍,按顺序逐个送出ROM中数据去控制每个绝缘栅双级型晶体管(IGBT)开关,达到控制输出电平的目的。同时,单片机通过对各前向通道采样接收从传感器反馈回的信号(包括电流、电压和负载变化),实时地对系统的运行方式进行控制和对运行状态进行监测(主要是故障的诊断和处理),做到闭环控制。此技术使变频器的输出波形更接近正弦波,解决了因器件换流造成的电动机绝缘损伤,减少了轴电压对电动机轴承的腐蚀以及传导干扰、辐射干扰等问题,降低了漏电流及电动机噪音。

3、变频调速技术的应用特点

采用变频器可以使潜油电泵电机实现软启动,通过平滑的方式带动电机运转,可以有效的减小冲击电流,避免电动机绝缘损伤。采用变频器技术具有很好的节能效果,无论是小负载还是大负载情况下均能实现较高的功率因数,通过调节频率改变油压,防止潜油电泵长期处于高压状态,根据油井自身情况调节出油量,让油井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实现微电脑智能化控制,无需人工调整即可实现自动适应。自动跟随,温度闭环系统,通过自动化控制实现最佳状态;变频技术用在富油油井能明显增加采油产量,用在贫油油井可连续生产,减少停井次数,实现节能增产的目的;对含砂量高的油井,变频调速技术应用可减少卡泵次数,反转排砂,延长电泵的寿命;对于含气油井可提高转速减少气锁现象;对于含蜡油井,可减少结蜡、结垢而降低管路堵塞次数;对于稠油油井,可低速大功率运行,减少停井次数并获得可观的节能效果;变频调速驱动技术可以减缓电动机的发热现象,有利于运动部件磨损现象的改善,提高电动机的使用寿命;变频器运行稳定可靠,控制系统具有欠载保护功能,大大提高了油泵和电动机工作寿命,适合油田生产推广使用。

4、结语

综合分析可见,油田潜油电泵系统中配备变频调速装置,可以有效扩大潜油电泵的使用范围,大大提高潜油电泵的适应性能,具有显著的节能降耗特点,增加了石油开采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在油田推广应用的实践证明,潜油电泵采用变频调速技术,对提高油田采油质量和产量,减少现场维护费用,降低原油开采成本,节约能源以及提高油田综合经济效益,促进和推广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邢厚伟,张春轶,王东.潜油电泵高低高变频控制系统的应用[J].机械,2011.S1

[2]杨松山,王则宾.潜油电泵变频调速系统[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5.4

9.浅析计量技术在油田管理中的应用 篇九

本量利分析法是管理会计中的重要管理方法,特别是对高校预算与利润确定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高校要重视本量利分析法,从多角度分析,积极应用在财务管理中。其中,在财务管理中应用管理会计有很多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3点。第一,明确新一年度高校的招生人数。做好盈亏平衡点计算,通过计算超过盈亏平衡点就属于盈利状况,相反则属于亏损状况。此外,在计算保本招生人数时,需要将固定成本总额加上教育收入然后再减去教育支出;在计算保本收入时,则需要依据招生人数与教育收入的实际情况,结合公式计算出具体数据,以此为后期招生提供数据依据。第二,明确招生利润。应用本量利分析法能够计算高校的利润,实现预算编制。第三,明确划分费用。一般而言,在未开展本量利分析时,需要科学划分财务中的数据,构建数学模型。

4.2   投资决策的应用  目前,我国高校规模越来越大,成本也不断提高,大多数学校实施了扩招计划,在此过程中需要重视投资决策,否则会影响资金利用效果。其中,在影响因素方面主要涉及风险价值与时间价值,对于前者而言,因为高校项目众多,所以风险比较大,特别是在审批程序上具有复杂性,在这种发展趋势下,需要规范管理会计流程,分析高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战略型决策。同时,在制定投资决策时,财务部门需要与其他部门相配合,形成系统评价。对于后者而言,同样需加以重视,折算不同时间范围内的投资额,并参照净现金流量指标做好评估。

4.3   预算管理的应用

10.浅析计量技术在油田管理中的应用 篇十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播放一些与教学相关的图片,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提高学生对所学历史内容的理解程度。例如,在讲述“原始的农耕生活”的时候,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在课堂上可借助多媒体技术来播放一些原始的农耕工具,从而更好地加深学生对于“原始农耕生活”的理解。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来播放动画,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在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的时候,老师应该学会如何制作现代化的`教学方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制作一些动画,例如,初中历史老师可以借助Flash来制作动画。如,在学习“丝绸之路”的时候,老师就可以根据教学要求来制作教学方案,历史老师可以借助Flash来制作丝绸之路的动画,从而更好地展现丝绸之路的教学内容。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老师应该加强自己的多媒体技能,从而提高自己制作课件的能力。

三、借助多媒体技术来播放视频,加深学生对历史的了解

在初中历史课堂上,老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播放一些视频,因为在农村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电脑,都可以自由地上网收集一些教学视频来观看,因此在课堂上,老师就要播放一些视频来丰富学生的知识以及提高学生对于历史的了解。例如,在学习抗日战争的时候,老师可以播放《南京!南京!》来让学生更加直接深刻地认识抗日战争。所以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时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历史的了解。

故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老师应该掌握相应的现代化的教学技能,从而更好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郭可景。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适应性[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11):126-127.

11.浅析计量技术在油田管理中的应用 篇十一

摘要:新会计准则的发布与实施,是我国会计界的里程碑。新准则中的一大亮点就是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同时为了防止公允价值被滥用出现利润操纵,准则又“人为”谨慎地规定了公允价值的使用前提,也就是公允价值应当能够“可靠取得与计量”。本文将探讨公允价值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产生的影响,并给出一些相关性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商业实质;现金流量

一、公允价值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概述

1.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双方的交易情况的,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确定公允价值可根据以下三种依据:一是如果该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市价即为公允价值;二是如果该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但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比照相关类似资产的市价确定;三是如果该资产及其类似资产均不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按照使用该资产所能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评估确定。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非货币性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原则是:如果该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市场价值为其公允价值;如果该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而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却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比照相关资产的市价来确定:如果该资产和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均不存在活跃的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可按其所能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以适当的折现率贴现计算现值确定。

二、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难以确保

相比以实际交换为基础的历史成本计量,公允价值计量能为投资者提供更有效的决策信息,但是由于我国相关市场的发展还不成熟,市场交易不够活跃,也不具备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的成熟市场经济,因此在发达的市场上公允价值比较容易确认的条件下,我国如何确认公允价值就成了难题,这时许多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可能会发生人为操纵计量结果的情况,就难以满足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质量要求。

2.公允价值计量有可能成为调节利润的工具

由于我国相关市场的发展还不成熟,公允价值可能难以达到公允,并有可能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目前国内的评估机构对于公允价值的经验是比较欠缺的,在实际操作当中可能会有一定困难,而且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会造成不同的评估结果,若在没有可靠的市场价值基础的情况下,公允价值的认定如计算现金流量折算值的时候,现金流量的估计、折现率的估计甚至折现期的估计等,都需要加上人为的判断——这就是客观上存在操作利润的空间。

3.公允价值计量易导致价格波动频繁

与历史成本法相比,公允价值随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固然能够合理地反应资产的当时价值,但是若该项资产价格总是频繁的波动,也必然会导致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的变化,而这些由于外部环境等变化所引起的损益的变动,也许并不能够提供非常相关的信息,甚至可能误导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如果市场上原料或商品的一点点变化都可能引起股价的较大变动,这并不是一件好事,毕竟给投资者的感觉是公司财务发展不稳定。

三、公允价值计量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容易造成较大的利润操作空间

新会计准则规定,对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如果具有商业实质的,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的计量,应当以公允价值和所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过去非货币性资产交易产生的收益,只能计入资本公积金,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可直接计入当期收益,进入企业利润表,这样就是公允价值再次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

2.在表内确认损益容易造成净利润和实际现金流背离

执行新会计准则后,企业进行资产置换可能产生的利润,如以优质资产换取劣质资产等。如果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的计量,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的差额可以计入当期损益,这样将会影响企业的当期利润,企业可以通过资产置换或重组来提高当期的利润。但是实际上此处确认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可能没有现金流作为支撑,既没有实际意义上的现金流存在,也就是在没有现金流入或流出的情况下报告企业利润或亏损的增减。

3.对公允价值信息披露较少,不利于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进行监督管理

随着公允价值在会计领域和其他领域的广泛运用,需要在会计报告中增加对公允价值的披露。由于公允价值计量会遇到比较复杂的情况,需要运用大量的假设和估计,因此,会计标准应对公允价值的计量和披露形成具体形式的规范,以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四、对上述问题的改进性建议

1.对于无法从活跃市场取得报价以及估价技术的,应对其未来现金流量大小和折现率范围做出明确的规定

对于非货币性资产而言,实际中可采用折中的办法,即未来现金流量及其折现率不是完全由主观判断决定,也不必将折现率固定为某一具体的值,而是根据非货币性资产不同类型对未来现金流量及折现率规定一个范围,允许其有一定的浮动。由此即可以缩小主观判断的空间,又能因各种非货币性资产具体交换业务不同可以做出一定的调整,这样可提高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公允价值的可靠性。

2.制定详细的公允价值取得的技术规范,增强其可靠性,并披露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

应该对公允价值的确定技术进行规范。公允价值的确定一方面要基于市场价格:存在活跃市场的有实际市场报价、有最近交易日的市场价格;另一方面要考虑估值技术,类似资产的交易价格、行业基准价、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以及期权定价模型。如果需要采用估值技术,应选择市场参与者普遍认同,且被以往市场实际交易价格验证具有可靠性的估值技术,还应该保持使用公允价值估价方法及政策在整个企业中一致。对企业而言还要做好更新信息系统,对有活跃市场报价的,收集与整理相关信息,建立计算机跟踪系统等方面的工作。

3.对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商业实质的具体判断应该在附注中进行披露,并着重对关联方交易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般准则的规定过于细致会造成可操作性的程度减弱,但过于宽泛又会造成规定的滥用。所以,应对其中的“显著”、“重大”给出具体的数字参考,至少对其商业实质的判断依据引入附注中给于披露。若某项交换满足条件一,应对企业在附注中分别对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时间和金额做出简要罗列对比;若满足条件二,则要求企业简要披露换入资产对换入企业的特定价值——也就是预计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与换出资产存在的明显差异及差异产生的原因。

同时,由于新准则所指的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是根据企业自身而不是市场参与者对资产特定风险的评价,选择恰当的折现率对其进行折现后的金额加以确定的,因此,折现率的确定也应该做出相应的披露。另外,由于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关系粉饰报表现象较为常见,当企业存在控制关系时,无论有无关联方交易都应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关联方关系在附注中进行充分披露。

五、结论

新会计准则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是我国会计发展的一大突破,加速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步伐,公允价值的使用在我国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公允价值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存在的问题: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的取得、允价价值的估价技术、公允价值的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上述问题给出了一些粗浅的建议。

参考文献:

[1]陶岩峰:公允价值应用急对理论影响[J],中国农业会计,2008(05).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 2006[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陈美华:公允价值计量基础研究,中国财政部经济出版社,2006,6.

12.浅析磁防蜡技术在陆上油田的应用 篇十二

1.1 清蜡技术原理及技术参数

超强防蜡防垢降粘增油器装置是由射流发生器、声波振荡器、涡流导流槽、涡流导流阀和涡流喷射器等部分组成。

该工具利用涡流、射流及声波震荡技术原理, 使产出液中的偏聚、富聚物经过三次破碎 (射流发生器、声波震荡器和涡流导流阀) 、二次混匀 (涡流导流槽、涡流喷射器) 而变成一种高度融溶、粘度较小且相对匀质的乳化液。蜡、垢晶体若要从这种乳化液中重新析出, 需重新经历一个时间段。利用这一时间差, 推迟结蜡井段, 较大减少结蜡量或直接保持举升出井口。

1.2 现场应用效果分析

目前使用超强防蜡降粘器的油井主要分布在陆上油田9个区块, 原油凝固点在14-39℃之间, 含蜡量在5-27.2%之间, 胶质沥青质含量在10%-37.6%之间, 原油物性为含蜡量高, 胶质沥青质含量高。

使用前后油井载荷、应力、电流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说明超强防蜡降粘增油器对油井的防蜡起到一定效果。

典型井分析:G76-32于2012年9月下入超强防蜡降粘增油器, 下入前载荷、应力均呈上升趋势, 下入后载荷、应力均维持平稳;加药周期由下如前的15天延长到20天。

1.3 费用及经济效益评价

节约清防蜡维护费用方面:使用后单井清防蜡维护费用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平均单井减少维护费用0.796万元, 今年共使用17口井, 年维护费用减少=17×0.796≈13.5万元;

节约动力费方面:使用前油井平均日电耗190kwh, 使用后降低至166kwh, 按动力费0.8元/kwh计算, 今年共使用17口井折算全年节约动力费= (190-166) ×0.8×17×365≈11.9万元。

2 强磁防蜡降粘增油器

2.1 清蜡技术原理及技术参数

YCG型强磁防蜡降粘增油器装置是由强磁防蜡析出器、声波振动防蜡降粘发生器、悬流增油器三者对接而成。

该工具通过强磁的洛伦兹力作用, 改变原油中蜡分子磁撞方位, 形成大量球状微晶悬浮在原油中, 降低原油中形成片状石蜡的网状络合物的可能性。同时, 使原油中的长链烃分子扭曲成对称紧密的形状, 减少链间缠绕, 从而降低原油粘度。

2.2 现场应用效果分析

分区块原油物性表, YCG型强磁防蜡降粘增油器的油井凝固点在30℃左右 (唐南1口油井除外) , 含蜡量在10%-36%之间, 胶质在10%-24%, 之间, 结蜡深度一般在0-800m左右井段, 原油的含蜡量高, 胶质沥青质含量高, 属于结蜡较为严重区块。

对比30口油井的载荷、应力、电流的变化情况, YCG型强磁防蜡降粘增油器对防蜡有一定的效果, 但在使用YCG型强磁防蜡降粘增油器的同时, 需要配合其它清防蜡措施, 已达到油井清防蜡, 延长油井使用寿命的目的。

通过矿场试验取得较好效果, 使用后减少加药量及延长洗井周期均可维持油井正常生产, 大幅度降低油井维护费用。

典型井分析:G59-53于2012年8月下入强磁防蜡降粘增油器, 下入前载荷、应力整体呈上升趋势, 下入后载荷、应力均维持平稳;加药情况:由下入前的100kg/15日, 到下入后逐渐取消了加药。

2.3 费用及经济效益评价

节约清防蜡维护费用方面:使用后单井清防蜡维护费用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平均单井减少维护费用0.673万元, 今年共使用27口井计算, 年维护费用减少=27×0.673≈18万元。

3 结论

(1) 防蜡降粘增油器将涡流理论运用于石油工业采油生产中, 使原油介质由层流或紊流上升态变为涡流上升态, 提高了管壁边界层的速度和压强, 从而抑制蜡晶、垢晶在管壁的着床、生长, 使原油介质中的气、固、液三相充分溶融乳化, 达到防蜡、降粘增油的目的。

(2) 在油田采油生产过程中加装防蜡降粘增油器, 是对传统采油工艺的补充和完善, 并且日渐成为采油工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它的应用有着巨大的技术、经济价值。

13.浅析计量技术在油田管理中的应用 篇十三

【内容提要】:抛锚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关键,正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协作学习的能力。因此,抛锚式教学策略在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有其独特的优势,有必要进行深入地探讨。

【关键词】:“抛锚式”教学 信息技术课教学 信息素养

一、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抛锚式教学策略的优势

抛锚式教学策略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具有许多优势,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等有很大的帮助。

1、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抛锚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自主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贯穿学习活动始终的问题解决活动、完成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真实任务是促使学生持续付出努力的最佳途径,这正是自主学习的动力所在。

2、提高了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抛锚式教学强调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信息技术教学学生分组讨论、分组制作多媒体计算机作品,诸如电子报刊、网页等。都是通过学生协作完成的。学生在学习小组内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群策群力,共同完成相血的教学任务,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

3、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设适合学生的问题情境,最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抛锚式教学中鼓励学生用多种思维方式考虑问题,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思维能力。如:在进行《电子报刊制作》教学中有关。超级链接”的内容时。可引导学生从以下问题角度考虑:可对哪些内容设置超级链接?如何插入超级链接?有几种方法?哪种方法最简单?这几种设置超级连接的操作方法有何区别?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学会超级链接操作的多种方法.再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全面认识超级链接的操作,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4、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抛锚式教学强调问题解决,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进行《利用P0werPont制作贺卡》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将问题逐步深化,将讨论引向深入,再通过上机实践、探究,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得到逐步提高。特别是学生学会了确定中心学习内容以缩小问题解决范围,学会了通过知识迁移解决问题。还学会了通过同学、老师、书本、网络等多种途径解决问题。

5、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抛锚式教学强调学生通过完成真实实例进行学习。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通过制作“网页”、“电子报刊”等基于真实情境的计算机作品。学会了查找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抛锚式教学策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抛锚式教学策略是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基础 之上而形成的一种教学策略。在该策略中,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通过“抛锚”确定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很多教学内容都可以应用抛锚式教学策略,如:制作电子报刊、网页、贺卡、计算机绘画、计算机动画等,下面以《用PowerPoint制作贺卡》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

先创设情境,用亲切的话语问学生:新年快到了,怎样表达对亲友、同学的尊重、热爱、祝福?学生很容易想到买张贺卡送给他们。教师向学生提出:我们能否自己做一张贺卡送给他们呢?学生都很愿意,然后演示一些优秀的贺卡。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接下来,教师并不直接讲贺卡的制作方法与技巧,而是先提出问题:贺卡应由什么构成?请同学们分组分析作品并讨论。学生讨论后总结出贺卡中要有背景、图片、自选图形、艺术字、动画、音乐。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哪些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些是我们还没学的新知识?学生找出已学过的有艺术字、图片、自选图形的基本操作,其余的为新知识。教师再次提出问题。在贺卡中如何插入音乐?如何设置动画和背景?能否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决?请同学们试一试,同时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们上机探究后得出设置音乐的方法同于插入图片文件,方法较简单,设置动画和背景就有些难了。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当我们遇到不会的操作(包括忘记的操作)时,该怎么办?还是由学生分组讨论,学生讨论后知道,可以向同学、老师请教,可以通过书本解决,还可以去专题学习网站甚至互联网上查找解决办法。同时,学 生还意识到:对于。如何设置动画及背景。这类学生基本不会且有些难度的内容。最好由老师讲解。教师讲解时还是运用抛锚式教学策略。只讲基本操作(如:如何让文字、图片动起来),然后提出问题:如何设置文字、图片等的动画顺序?如何启动动画(自动出现还是鼠标控制出现)?如何设置音乐的播放?教师再稍加引导后由学生去摸索、体会。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巡视、个别辅导。设置“背景”操作的教学也采用同样方法。学生掌握了基本操作后,就可动手设计、制作送给亲友、同学的贺卡了。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抛锚,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探究、上机实践、总结,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自主确定学习内容并逐渐缩小新知识范围。直到“心求通而未得”时再由教师讲授。教师讲授时。也是讲得少而精。引导多。这样,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探究的状态,逐渐掌握贺卡制作的方法、技巧。并且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

三、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抛锚式教学策略需注意的问题

在运用抛锚式教学策略进行 信息技术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其优势,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问题、事件要有真实性。抛锚式教学要求学生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教师设置的问题真实性水平越高,问题、事件与真实生活的联系越紧密,学生的反应就会越积极主动。如:教师在开始进行《网页制作》教学时提出:结合自己参加的综合实践活动,分组制作网页,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在进行具体内容的教学时再通过。如何设置页面布局”、“如何组织网页”、“如何美化网页”等问题引导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内容与自己密切相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转变学生角色。在传统的 信息技术教学的“讲解演示——模仿操作”模式中,虽然学生上机实际操作的时间较多,但知识由教师灌输,学生学习比较被动。抛锚式教学强调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并自主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法,转变学生角色。如:在进行《信息搜索》的教学时。教师请同学们做导游,查找黄山、桂林、九寨沟等旅游景区的文字、图片资料向同学介绍。比比看谁找得快。学生很快以导游身份积极地投入到查找比赛中,由找得快的学生介绍查找方法,再由学生讨论总结,教师适当加以引

导,使学生学会通过目录搜索及关键字搜索等方法获取有用信息。学生还学会通过恰当设置关键字。增加“+”、“一”等方法缩小搜索范围,提高信息的查找速度,因此在教学中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3、转变教师角色。抛锚式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最大挑战就是角色的转换,其知识内容专家的角色有所弱化,强调的是知识促进者和指导者的角色。由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教师不可能掌握所有最新的技术,不可能成为学生所选择的每一个问题的专家,为此,教师自己也应该和学生一起做一个学习者,从信息提供者转变为“认知教练”和 学生的“学习伙伴”。此外,即使教师对教学内容比较熟悉,也应由知识灌输者转变为学习指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如:在进行“设置网页布局“的教学时,教师不是开始就讲授通过表格设置网页布局的方法,而是先提出问题:“如何设置页面布局,才能使页面看起来简单明快、条理分明?”,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一些优秀作品,使学生自主认识到利用表格能使页面赏心悦目、有条不紊,还可以进行图文混排。从而获得达到设置页面布局的理想效果。

4、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抛锚式教学提倡学生协作学习、自主学习。在 信息技术教学中,只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资源,学生才能获取丰富的信息,经过充分的小组讨论、上机实践、自主探究、协作.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发现问题、探究更多的问题解决方法。其计算机作品内容才会更丰富、水平才会更高。

5、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解决问题。抛锚式教学鼓励学生用多种思维方式考虑问题,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防止思维的绝对化和僵硬化。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种视角入手解决问题,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方法后,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开阔思路,尽可能多地产生学习迁移,提高学生解决类似问题的能力。如:在结合电子报刊制作学习。超级链接。时。引导学生掌握通过“菜单”、“工具栏”、“单击鼠标右键”多种方法设置超级链接。触类旁通,学生也就学会了网页制作中超级链接的操作

14.浅析计量技术在油田管理中的应用 篇十四

随着施工项目的增多,施工规模的变大,如果出现工期缩短,利润降低,只有通过提高项目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才能在项目上获取可观利润。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就是在项目管理上充分利用统计分析,为决策层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统计分析资料。要高度重视统计分析工作,从收集原始数据到数据整理、分析等各方面,切实抓好统计分析工作。

1.原始数据的收集

原始数据的收集包括以下要点:①设立统计组织机构并明确其职责;②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统计职能及责任;③将统计信息自下而上的.单向运行变为上下左右之间的多向运行。

2.统计分析的方法

统计内容的整理分析包含总结性分析评价、进度性分析评价以及预测决策性分析。在分析进度完成的基础上,运用统计预测方法,对下一步施工进度做出科学推理判断和定量预测,目的是为增强预见性。预测分析的要求是基础数据要准确,计算上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紧密结合,提出预测的分析结果具有可信度。在进行预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决策分析,为实施正确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3.几点建议

做好统计分析工作,能对项目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情况,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并且应再用回实践中去,指导生产工作,使项目的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能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去组织生产,发挥其重要作用,为此应做好以下几点:

(1)加大项目统计投人。项目领导、管理阶层应认识到统计是知识的生产,可以实现信息的增值,为项目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而应在管理过程中努力提高统计的地位,从各个方面加大对统计的投人。

(2)增强统计信息研究开发。大力研究开发统计信息,才能为项目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更有深度、更有力的依据,并为项目避免风险和寻找机遇。

15.浅析计量技术在油田管理中的应用 篇十五

关键词:注水井,分层注水,同心测调

为满足分层精细注水的要求最初引进了桥式偏心分层注水技术, 经过多年实践发现桥式偏心分层注水技术在板桥油田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 原因是:桥式偏心分层注水技术采用的是偏心配水器, 测调时需要测调仪与水嘴对接成功后才能调节注水量, 而板桥油田部分注水井井斜角大, 当井斜角过大时, 测调仪与水嘴不易对接, 从而无法调整注水量。为了进一步提高油田注水开发效果, 急需改进大斜度井分注技术, 提高测试成功率, 为此, 我们引进了同心测调分层注水技术。

1 同心测调技术分析

两种配注测调装置效果对比表

通过对比表可以看出电缆式全自动井下测调配注器可实现自动测调配注量, 且配注精度高, 我们在引用新技术过程中筛选出最具可用价值的测调技术装置。

1.1 同心智能测调技术原理

智能测试调配技术的核心是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 实时测量注水井井下各层的注水状况, 并根据各层的渗透性能, 通过地面控制来调节各层的注入流量。

智能测试调配系统采用边测边调的方式进行流量调配和测试。井下测调仪通过电缆下入井中至需要调配的层段定位并坐封, 地面监视同步流量曲线, 软件根据实时监测到的流量与预设配注量的偏差自动调整可调注水阀的水嘴大小, 直到达到预设流量。该层调配完成后, 收起调节臂, 下放/上提至另一需要调配的层段进行调配测试, 直至所有层段调配完毕, 而后根据层间矛盾的大小适当调整井口压力并对个别层段注入量进行微调, 完成全井各层段的调配。最后对全井调配结果进行统一检测。

1.2 测调技术主要设备组成

同心智能测调技术主要由:地面控制器、笔记本电脑、井下测调仪、同心配水器等组成。

(1) 井下测调仪

井下测调仪器通过支撑臂和调节头在井下完成和可调同心工作筒的可靠对接, 并通过单芯电缆接受地面控制器的控制及向地面控制器进行数据传输。

(2) 同心配水器

其原理利用地面通过电缆控制同心测调仪径向旋转, 带动同心配水器内部水嘴开启和关闭及控制水嘴开度。

2 分注井管柱工艺

同心测调分注技术管柱主要由Y341封隔器、同心配水器和防砂球座组成。管柱通过增加扶正装置减小井斜的影响。在封隔器上、下端采用居中扶正装置, 避免管柱入井时损坏封隔器胶筒, 确保封隔器胶筒张开坐封后胶筒在斜井中与井壁四周呈均匀接触状态, 延长封隔器的使用寿命。

在施工过程中, 按管柱结构设计图下入完井管柱后, 从油管加压25MPa坐封封隔器, 然后继续从油管加压, 并根据压力变化情况和套管溢流情况对管柱进行验封。

3 分注井测试调配

(1) 利用电缆将仪器下入井中最下一级配水器后, 测试层段流量, 然后依次上提仪器至上一层段, 测量其他层段及全井流量。

(2) 从最下面一层开始进行注水层的测调, 通过地面仪器监视流量曲线, 根据实时监测到的流量与预设配注量的偏差调整配水器水嘴的大小, 直至达到预设流量。

(3) 该层调配完成后, 上提测调仪至上一层进行调配, 直至所有层段测调完毕。

(4) 最后对全井调配结果进行统一检测

4 结语

我们首次在白21-10井实施三级三段智能测调分注工艺, 取得了成功, 较好地解决了大斜度注水井困扰我们多年的测调难题, 结束了人工手动测调的历史, 实现了远程调配水量、开关配水器、实时监测各层段流量、压力等参数, 年节约测调成本上万元, 为老油田精细开发提供了坚实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钻采工艺》注水井测调遇阻影响因素分析及治理对策.

[2]《科技与企业》荆德杰, 影响分层注水井测调质量原因分析与对策.

16.浅析计量技术在油田管理中的应用 篇十六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应用技术;工程项目管理

一、项目的信息管理

项目管理的重要部分是信息管理,随着项目的启动、规划和实施的展开,与项目有关的各种纸介质和非纸介质信息就是不断的产生,这包括:管理类信息、技术类信息、经济类信息和法规类信息,因此项目信息管理在计算机领域的地位也变的越发重要。

项目的信息管理是是项目信息能够有效方便快捷的获取、存档、交流和处理。通过对系统、数据以及各项工作的管理,而项目管理的效率能够直接影响到项目管理其他阶段的成本、质量和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多媒体数据库和电子商务等以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管理科技成为项目管理工作的中流砥柱,也正是如此也为项目信息管理的设计、规划和实施提供了焕然一新的信息管理理念和较为全面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手段。

工程项目管理的难点有以下几点:

1.文档的管理:工程的图纸、资料等纸质的文件,数量较为庞杂,查找和保存工作比较困难。随着工程的进度加深,很多的资料都容易丢失,如果保管不当,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2.进行动态控制:工程项目的许多方面的资源都是在实施的过程中都是随着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对项目的动态进行控制,控制项目的动态就要对项目的目标控制进行大量的数据处理,但是这往往很难掌握,要想随时掌握动态的数据并及时向上汇总,就显得更加困难。

3.信息量大:很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最关心的是项目的进度与质量、投资方和合同的问题。但其实,最首要的应该是项目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沟通问题。工程管理项目涉及到很多单位和部门,而传统的方法传递信息的效率低。

二、计算机管理的要求

1.网络化:在网络化的环境下,计算机的运用更加广泛,便于沟通、共享数据和文档。

2.数据电子化:计算机是一种通讯工具,可以对电子化的信息进行处理和传递,也就要求人们对其进行电子化操作,再储存数据。进行了电子化,计算机就能帮助人们进行管理。

3.使用专业软件:如果要使计算机发挥最大作用,必须要拥有配套的专业软件。

4.专业人员:专业人员是计算机管理的前提,计算机、网络和专业软件都要由专业人员来进行操作。

5.进行信息的系统管理:实现资源、费用和质量的有机统一,就要满足单项管理的特点,使各单元、系统之间相互交流。将项目确定后要及时建立相应的项目编码体系,参照标准的编码系统,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修订。

三、影响信息系统建设的因素

信息系统的规划是影响信息系统的重要因素。信息系统规划由高层管理者或者部门(主要IT部门)发起。高层管理者在组织中由主要权力和影响力,高层管理者的规划往往会获得更多的资源,从而能提高信息系统规划的有效性。同时,高层管理者的信息系统规划也能更好地把握到企业战略,提高战略层次的分析、满足规划企业的信息需求。因此,为了提高信息系统的质量和投资的有效性,还需要研究促使企业的信息系统规划提高的因素。

1.管理模式的不同:经过多年国外对信息系统建设的研究,才知道影响信息系统建设最主要的是管理的模式。在工业社会,建立以专业分工为主体的管理模式;在信息时代,反应变得迟缓,缺点也越来越明显。项目管理和企业运营,都需要设计、物资、设备、财务、技术、运营、施工、市场等部门的密切合作才能做到最好。但是因为各部门的分工使信息很难顺畅流通。所以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建立信息系统的成功几率非常小。

2.对系统和软件认识的不同:信息技术是专业领域,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不同专业领域上的应用。软件公司和用户比较难掌握。用户通常站在自己部门的工作角度,提出比较模糊的要求;软件公司针对需求进行分析与处理,形成相对完整的框架。在框架下,解决用户的要求,如果不能达成共识,系统建设起来就不容易,工作也很难推进。所以在选择信息系统和软件时需特别观察软件的扩展性和开放性。

3.工作人员素质的区别:企业的经营管理是针对群众而言的,以利益为前提。而员工的想法和素质直接影响着管理模式的选择和决定。信息系统里员工如果没有经过长期的培训,就不能提高他的的计算机水平,对很多新的理念和方法就很难接受。很多系统做得很好,但就是用不起来,是因为软件和企业工作人员的素质不搭。

四、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主要应用

1.网络技术的应用。在做一个大型项目时,参与方将会很多有业主、设计方、监理、政府机构等等,项目中很多信息需要进行及时、准确的沟通、交流、共享和讨论。建立一个能够相互交流的平台是至关重要的。这种交流平台我们称之为论坛,也叫作BBS,这是一种新型的网络交流方式,这是互联网上的一种新型电子服务系统,在这个平台上用户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发布信息和相互交流等。

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工程界应用系统进行工程管理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目前我国在硬件条件上已经满足了这样的条件,并试着以实物图形去展现工程实体的软件,将以项目管理商品化软件的形式推出。这种技术上的进步将成为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在管理项目上的一个里程碑。

应用和开发此类软件,虽然对项目管理的作用很大,但是与此同时也具有很高的风险性,就项目管理的对象来讲,这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系统,与其相关的因素较多,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此同时还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因此可能会导致项目蒙受损失甚至导致项目失败。很多的企业的管理是散放式的,基础的管理相对放松,只按固有的规律任其自由发展,导致成本和产品质量不在受控的状态之下,在这样的情况下,想全部按照项目管理的要求去做在操作上就会有很大的困难。

五、计算机应用技术在项目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软件方面,目前市面上虽然这样的软件很多,但是因为很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并不能从中找到一个完全适合的软件,所以一般来说综合性的项目管理软件是工程项目管理中较好的选择。

2.硬件方面,项目管理中计算机应用技术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这也是相对比较容易实现的部分,当今的企业愿意在硬件上对计算机应用技术进行投资是因为硬件的投入对项目的形象和各种的评比都较为有利,其次企业管理者也看到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于项目管理有着积极作用。

3.项目管理人员方面,有着先进管理技术的高技人才对计算机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还是较新的技术,还有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够熟练应用这样的技术的人也不多,因此对这样技术人员的培训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马楠.计算机在工程项目管理领域的应用与发展[A].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3 .

上一篇:关于青春共筑防疫长城作文下一篇:好美的声音初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