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重要简答题

2024-08-20

计量经济学重要简答题(精选4篇)

1.计量经济学重要简答题 篇一

西方经济学简答题整理

第二章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1、简述需求规律的含义及其特例

答:(1)需求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越高,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即需求量)越小;反之,商品的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

(2)需求规律给出了消费者对商品需求的基本特性,但这不意味着所有消费者的行为都严格服从这一规则。违反需求规律的特例有吉芬商品(价格上涨导致人们对它的需求反而上涨,如马铃薯)和炫耀性物品(满足人们虚荣心的物品,其价格上涨更能显示其珍贵及拥有者的社会地位,因此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大)

2、影响需求曲线的变动因素。

答:(1)需求曲线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其他因素包括消费者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消费者偏好及消费者对商品的预期。【NOTE如果是论述题,请把以下全部答完】

(2)消费者收入水平。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会增加对正常品的需求量,需求曲线右移;减少对劣等品的需求量,需求曲线左移。

(3)互补品的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形下,某种商品的互补品的价格上涨,会导致对其需求的减少,引起需求曲线左移;相反,如果互补品的价格下降,会导致对其需求的增加,会引起需求曲线右移。

(4)替代品的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形下,对某一特定商品而言,如其替代品的价格上涨,则会造成该特定商品需求的增加,引起相应的需求曲线右移;如其替代品的价格下降,则会造成该特定商品需求的减少,引起相应的需求曲线左移。

(5)消费者偏好。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加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需求曲线右移;相反,偏好程度减弱,会导致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左移。

(6)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当预期未来的物价会上涨,则需求会增加,从而需求曲线右移;当预期未来物价会下降,则会导致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左移。

3、根据均衡价格理论,供给或需求的变动与价格变动的关系如何?这些关系是否与供给规律或需求规律描述的关系相一致?为什么?

答:(1)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价格。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相等的供求数量称为均衡数量。从几何意义上说,一种商品市场的均衡出现在该商品的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交点上,该交点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也成为市场出清的状态。

(2)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会使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从而使得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增加;需求减少会使得需求曲线向左移动,从而使得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减少。

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会使供给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会使供给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综上所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而供给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3)供给变动或需求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关系分析是在供给规律和需求规律的前提下成立的,因此上述关系与供给规律和需求规律描述的关系是一致的。

4、简要分析需求减少、供给增加条件下均衡产量与均衡价格的可能变动情况。答:(1)商品本身价格没有变化时,由于其他因素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减少,称为需求减少;变现在图形中便是需求曲线左移。商品本身价格没有变化时,由于其他因素引起的商品供给量的增加,称为供给增加;表现在图形中,便是供给曲线的右移。

(2)商品需求减少、供给增加,则必然会导致均衡价格下降,但均衡产量变化方向依赖于需求减少幅度和供给增加幅度。均衡产量可能会增加,可能会减少,还可能不变。

5、为什么不同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

答: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的变化的百分比处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商品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

(1)需求者对商品的需求强度。一般而言,消费者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强度大且比较稳定,受价格变化影响小;消费者对奢侈品的需求强大小且不稳定,受价格变化影响大,因为需求价格弹性大。

(2)商品的替代品书目和可替代程度。一种商品的替代品越多,可替代程度越高,其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大;反之,则需求价格弹性越小。

(3)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商品的用途越多,其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大。

(4)此外,时间、地域差别、消费习惯、商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等因素,也会影响需求价格弹性。对不同商品而言,以上各种因素也会不同,所以他们的价格弹性也就不同了。

6、为什么大多数商品的供给的长期弹性大于短期弹性?

答:(1)供给的价格弹性便是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商品供给量变动率和其价格变动率之比。供给价格弹性可分为弧弹性和点弹性。供给价格弧弹性表示某商品供给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供给价格点弹性表示 某商品供给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

(2)大多数商品供给的长期价格弹性大于短期价格弹性,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在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许多因素中,时间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当商品价格发生变化时,厂商对产量的调整需要一定时间。在很短的时间内,厂商若要根据商品的涨价及时增加产量,或者根据商品的降价及时缩减产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相应地,供给价格弹性是比较小的。但在长期,才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缩小,甚至转产,都是可以实现的,供给量可以对价格变动做出较充分的反应,供给价格弹性也就比较大了。

第二,除此之外,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生产成本的变化情况也是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重要因素。如果产量增加不会引起单位生产成本较大的提高,则意味着供给价格弹性是比较大的。在短期内,产量增加一般会引起单位生产成本较大的变动,所以供给价格弹性比较小;而在长期内,厂商容易实现生产的规模经济,产量增加不会引起单位成本较大的提高,所以供给价格弹性可以比较大。

7、俗话说“谷贱伤农”,即粮食丰收反而会带来弄明收入的下降,请分析背后的经济学原因,并说明政府在农业领域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答:(1)“谷贱伤农”是指风调雨顺时,农民粮食增收,却因粮食下降而造成粮食收入反而比往年少的怪现象。

(2)经济原因分析:“谷贱伤农”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缺乏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使厂商的消费收入减伤;相反,提高价格会使销售收入增加。其原因在于,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厂商降价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率小于价格的下降率。这意味着需求量的增加所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增加并不足以抵消价格下降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所以,降级最终会使得销售收入减少。(3)【此步作图解释】

(4)政府在农业领域可以发挥的作用。由于农产品的丰收反而会减少弄明的收入,这一特点会降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此政府要采取保护措施以保护农民的收入,具体可以采取以下两个措施: 第一:对农产品实施最低限价并且收购过剩农产品。农业丰收时,政府对农产品实施最低限价(高于均衡价格),确保农场品的价格不至于下降过多;同时,对于市场上产生的供过于求的农产品,政府收购后可以进行库存,以便为此后的歉收年份做储存准备。

第二:对农业生产进行补贴。政府可以采取直接补贴的形式,对农民的生产进行财政补贴,这种补贴实际上降低了农民的生产的成本,使得农民收入不至于在丰年减少,也保证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第三:限制农产品的种植面积,来减少农产品的供给。

8、用恰当的经济学原理说明“薄利多销”的使用范围

答:(1)“薄利多销”是指企业降低产品价格后,尽管单个产品收入减少,但是企业总收益增加了。薄利多销策略适用于富有弹性的商品,即适用于ed>1的商品。

(2)对于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1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相反,提高价格会减少厂商的价格收入,即价格与厂商的销售收入呈方向的变动。这是因为,当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1时,厂商降价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小于需求量的增加率。这意味着价格下降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必定小于需求量增加所带来的收入的增加量。所以,为提高生产者的收入,对于农产品这类需求缺乏弹性的必需品应该采取提价的方法,而对于录像机这类需求富有弹性的高级奢侈品应该采取降价的办法。

9、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1)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都是需求数量的变动,它们的区别在于引起两种变动的因素不同,而且两种变动在几何图形中的表示也不同。

(2)需求量的变动是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它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运动。而需求的变动是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它表现为需求曲线位置发生移动。

10、均衡价格是如何实现的?它对于制定价格政策有何意义?

答:均衡价格的形成也就是价格决定的过程,它是由供求双方在竞争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可以从两种情况考虑:

(1)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即需大于供的商品短缺的市场状况,一方面,迫使需求者提高价格来得到他要购买的商品量,另一方面,又使得供给者增加商品的供给量。这样,该商品的价格必然上升,一直上升到均衡价格的水平。由此可见,当实际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上总存在着变化的力量,最终达到市场的均衡或市场出清。

(2)如果社会上每一件商品和劳务都能实现供求平衡,按需配置稀缺资源这一基本的社会经济问题就会自动地解决,无须计划和政府干预。单现实中却存在市场失灵的情况,因此在指定价格政策时要尽可能贴近均衡价格,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11、什么是供求原理?结合显示经济生活的实例予以说明。

答:(1)若供给不变,需求的变化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化,若需求不变,供给的变化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化,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化。供求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这种影响,称为供求定理。

(2)例如,彩电供给过剩,价格下降,需求增多,企业会减少彩电的生产,导致供给减少,价格上升,一直上升到均衡价格的水平。相反,彩电供给不足,价格上涨,企业看到有利可图,会增加供给,而价格上涨导致需求减少,价格会下降,一直下降到均衡价格的水平。

12、论述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的决定及其经济意义

答:(1)需求收入弹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收入变动百分比之比。

(2)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前提下,通过需求收入弹性可以判断该商品是正常品还是劣等品。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是正值,即em>0,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此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该商品就是正常品。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是负值,即em<0,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此种商品的需求反而下降,则该商品为劣等品。劣等品的收入弹性并不取决于商品本上的属性,而取决于消费者购买时的收入水平。

(3)需求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价格弹性系数是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百分比之比。

(4)需求交叉弹性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它取决于商品间关系的性质。如果交叉弹性是正值,即Exy>0,表示随着商品y价格提高,商品x的需求量增加,则商品x与商品y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互为替代品;其弹性系数越大,替代性越强。如果Exy<0,表示随着商品y的价格提高,商品x的需求量减少,则商品x与商品y之间存在互补关系,为互补品;其弹性系数越大,互补性越强。如果商品x和商品y的需求交叉弹性为零,即Exy=0,说明商品x与商品y之间没有相关性,是相互独立的两种商品。

13、运用供求关系原理 分析说明石油输出国组织为什么要限制石油产量

答:由于石油为各国的主要能源,其需求缺乏弹性,所以,当OPEC组织决定降低产量时,石油价格上涨幅度大于需求量下降幅度。这从短期来看,会增加该组织组织成员国的收益,从长远来看也有利于世界石油市场的稳定。若该组织不限制石油的生产,则成员国将因价格下跌而减少其收益。

第三章 效用论

1、反映消费者偏好的无差异曲线有何特征

答:(1)消费者偏好是指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意愿队可能消费的商品组合进行排列。消费者可能把不同商品组合排在同一序列,这个序列表达了商品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无差异曲线是指带给消费者同等满足程度的不同商品组合点的轨迹。

(2)无差异曲线的特征反映了偏好的性质。无差异曲线有以下特征:

 商品空间中任何一点都有一条无差异曲线通过,表明消费者可以比较任意的两个商品组合,确定它们是无差异,还是有差异的。 通常无差异曲线具有负斜率,表明商品是越多越好。 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 离开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表示的效用水平越高。

 一般情况下,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表示任意两组商品组合的加权平均比两组中的一组好。

2、当收入和价格发生变化时,无差异曲线是否会发生改变和移动? 答:(1)当收入和价格发生变化时,无差异曲线不会发生改变和移动。

(2)无差异曲线的一个重要性质是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该性质的核心意义是任意无差异曲线表示特定的效用量。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和位置是由消费者偏好决定的,只要消费者的偏好不发生变化,其无差异曲线就不会变动。(3)当收入和价格发生变动的时候,消费者的预算线将发生改变和移动,导致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改变,从而使消费者最终选择发生变化,但这不会引起无差异曲线的变动。

3、边际替代率为什么是递减的?

答:(1)边际替代率是指消费者在保持同等满足程度时增加一张商品的消费量而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

(2)边际替代率呈递减规律,边际替代递减规律主要是因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X、Y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为:MRSxy=MUx/MUy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商品X的消费增加和商品Y的消费减少,商品X的边际效用MUx递减,商品Y的边际效用MUy递减,因此边际替代率递减。

4、简述消费者偏好对其需求的影响

答:(1)消费者偏好也叫做消费者嗜好或欲望,是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对可能消费的商品组合进行的排列。消费者偏好具有完备性、反身性及传递性等基本性质:

 完备性。任意两组商品X和Y都是可以比较的,而且X、Y比较的结果是:对X的偏好大于对Y的偏好,或者是对Y的偏好大于对X的偏好,或者是对X和Y的偏好相同。完备性表明消费者有能力比较商品组合的优劣。 反身性。任何一组商品至少和其自身一样好,即X和X的偏好相同。 传递性。假如消费者认为X组合至少和Y组合一样好,Y组合至少和Z组合一样好,则X组合至少与Z组合同样好。

(2)消费者偏好是形成需求的内在原因,在其他条件给定的情况下,消费者偏好的变化会决定需求曲线的变动。例如,消费者变得比以前更爱喝咖啡,那么咖啡的需求曲线就会向右移动。也就是说,在某一种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都将比以前购买更多数量的咖啡,反之亦然。

5、用序数效用理论说明消费者均衡

答:(1)序数效用论是指人们对某种商品主观评价的先后顺序或劣势对比来表示与分析效用的理论。序数效用认为,效用是用来表示个人偏好的,单个人偏好是心理活动,因此效用的量在理论上、概念上和实际上是不可计量的,只能根据消费者的偏好程度将它们排列为第一、第二、第三等顺序,而不能用基数一、二来表示。

(2)序数效用论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将无差异曲线作为分析工具。此外,序数效用 又提出了预算线。预算线表明,在收入与商品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可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全部数量组合。

(3)将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结合,就可以说明消费者的均衡——只有既定的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族中某条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才是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均衡点。也就是说,消费者的均衡条件是MRS12=P1/P2,这个式子说明了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的价格之比,即消费者愿意用以单位的某种商品去交换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6、用基数效用论说明消费者均衡。

答:(1)基数效用是指人们对于某种商品的满足程度即效用是可以通过基数大小表示的。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基数效用提出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即:在一定是时期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2)基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如果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水平是固定的,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是已知的,那么,消费者应该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效用之比相等。或者说,消费者应使自己花费在某种商品购买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

7、序数效用论和基数效用论的比较

答: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是解释消费者行为的两种不同理论。两者有明显的差异:

(1)假设不同。基数效用假设消费者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是可以度量的,可以用基数表示:每个消费者都可以准确地说出自己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值是多少;边际效用MU具有递减规律。而序数效用论则认为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只可以进行排序,只可以用序数表示:效用的特点表现在无差异曲线上。(2)使用的分析工具不同。基数效用论用MU以及预算约束下求效用值得最大化为工具。而序数效用论则使用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递减,预算约束线为工具。

(3)均衡条件的表达也不同。基数效用论表达为MUi/Pi=λ,序数效用论则表达为MRS12=P1/P2。两者又有许多共同之处:

(1)他们为了论证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需要,都是从市场的需求一方着手,通过推导需求曲线,说明需求曲线上任意一点都表示消费者获得了效用最大化。

(2)它们都是一种消费者行为理论,都把消费者的行为看作是在既定的收入限制条件下追求最大效用的过程。

(3)他们都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认为商品的价值或价格都是由商品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的大小来决定的。

(4)它们推导出的需求曲线有相同的趋势,都符合需求规律。

8、如何从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P76

9、如何用基数效用论推导需求曲线

答:(1)基数效用论者是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为基础推导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的

(2)他们认为商品的需求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从而形成消费者需求的一般特性,即:如果消费者的收入是固定的,那么他对某物愿意付出的价格就以物品的效用为准。如果某种商品边际效用越大,则消费者愿意为之付出的价格越高,反之,如果边际效用越小,消费者愿意为之付出的价格越低。随着消费者购买某种物品的数量越多,该物品的边际效用递减,这样,下佛诶这愿意付出的价格也就降低。

(3)在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的情况下,理性的消费者为了实现其均衡,即:MU/P=α(使货币的边际效用与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所花费的最后一元钱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在商品的边际效用大于货币的边际效用时增加商品的购买,致使商品的边际效用减小,直至商品与货币的边际效用相等为止,在此过程中,商品的需求价格与其边际效用是等比例递减的。

(4)正因为如此,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与商品的需求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的关系,这种关系导致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10、什么是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作图分析正常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用。答:(1)收入效应是指在商品价格变化时,在其他所有商品名义价格和名义收入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收入变化引起的商品消费量的变化。替代效应是指商品价格变化时,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条件下,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2)一般来说,价格变化后替代效用和收入效用都会发生,单不同商品这两种效应的作用方向不同。当商品价格下降时,替代效用会使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而收入效应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则要根据商品的性质而言。如果商品是正常品,收入效应会小于替代效应,所以价格下降后商品需求量上升;如果商品是劣等商品,收入效应会使商品需求量减少,但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所以价格下降后商品需求量上升;如果商品是吉芬商品,则收入效应会使商品需求量减少,但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所以价格下降后商品需求量下降。(3)作图说明

9作图说明低档品的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和总效用

答:(1)低档物品是指需求量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减少,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下降而增加的商品。由于商品价格变化与消费者实际收入呈反方向变动,因此低档品的收入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2)作图说明

11、作图说明吉芬商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答:(1)吉芬商品是指商品数量与商品价格呈同方向变化的物品。(2)作图说明

12、钻石用处极小而昂贵,生命必不可少的水却非常之便宜。请用边际效用的概念加以解释。

答:(1)钻石于人的用处确实远不如水,所以,人们从水的消费中所得的总效用远远大于人们从钻石的使用中所得的总效用。但是,商品的需求价格不是由总效用决定的,而是由商品的边际效用的大小来决定的。

(2)虽然人们从水的消费中所得的总效用很大,但是,由于世界上水的数量很大,因此,水的边际效用很小,人们只愿意付出非常低的价格。相反,钻石的用处虽远不及水,但是世界上钻石数量很少,因此,边际效用很大。

13、如果你有一辆需要四个轮子才能开动的车子,有了三个轮子,那么当你有第四个轮子时,这第四个轮子的边际效用似乎超过第三个轮子的边际效益,也是不是违反了边际效用递减率? 答:(1)不违反边际效用递减率。

(2)因为边际效用是指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增加(或减少)的总效用的量。这里的“单位”是指一完整的商品单位,是边际效用递减率有效的前提。

(3)比如,这个定律适用于一双鞋子,但是不使用于单只鞋子。对于四个轮子而言,必须具有四个轮子的车才成为一单位。三个轮子不能构成一辆四轮车,因为每个轮子都不是一个有效用的物品,增加一个轮子,才能使车子有用。因此,不能说第四个轮子的边际效用超过第三个轮子。

2.计量经济学重要简答题 篇二

第一篇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范畴

§1

§2

41.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01年上6分)

41.与自然界物质运动的规律相比,经济规律有哪些特点?(02年上6分)

§3

41.简述经济增长的两种方式及其实质。(07年上6分)

46、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经济因素是什么?(07年下10分)

§4

41.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01年下6分)

47.试用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理论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02年下10分)

42.简述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01年上6分)

47.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03年上10分)(08年下6分)

41.如何用公式表示货币支付手段职能出现后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03年下6分)

47.什么是价格?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00年上10分)

47.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哪些作用?为什么会起这些作用?(00年下10分)

41.简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的形式。(02年下6分)

41.为什么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并不违背价值规律?(04年上6分)

41.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起那些作用?(05年上6分、08年1月6分)

46.试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06年上10分)(08年下10分)

41.为什么价值规律能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07年下6分)

§5

41.简述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06年上6分)

42.简述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07年上6分)

46.有效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08年1月10分)

41.价格机制对市场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作用是什么?(08年上6分)

第二篇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6

4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如何决定的?(03年上6分)

41.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00年下6分)

41.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与意义是什么?(00年上6分)

47.试述资本积累的实质及其客观必然性。(02年上10分)

41.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是什么?(06年下6分)

47.为什么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仍然只能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06年下10分)

42.简述资本有机构成的涵义及资本有机构成具有不断提高趋势的原因。(02年下6分)

47.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对理解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和利润的平均化有什么意义?(01年下10分)§7

48.什么是产业资本循环?为什么说产业资本的循环既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又是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00年上10分)

42.产业资本在循环中所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分别执行什么职能?(01年下6分)

42.产业资本实现连续不断循环必须具备什么条件?(05年上6分)

47.什么是产业资本循环?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基本条件是什么?(05年下10分)

北大总校58876607;人大总校82619625

北京开能教育内部资料 47.什么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和目的是什么?(01年上10分)

48.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有何区别?(03年上10分)(08年下10分)

42.简述固定资产的两种损耗及其原因。(07年下6分)

47.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什么影响?(03年下10分)

42.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产生怎样的影响?(06年上6分)

48.试述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06年下10分)

42.简述生产资本的构成对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的影响。(08年下6分)

47.论述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三个实现条件及所表明的问题。(04年下10分)

§8

42.什么是生产成本?它对现实的商品生产发生哪些实际的影响?(04年上6分)(08年上10分)

48.什么是利润率? 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有哪些?(02年下10分、08年1月6分)

43.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是什么?(07年上6分)

42.平均利润形成后,各个资本家企业中等量的资本获得的利润是否都一样?(02年上6分)

42.部门内部的竞争和部门之间的竞争有何不同?(03年下6分)

46.论述平均利润是怎么形成的?(05年上10分)(08年上6分)

48.为什么说生产价格是以价值为前提,并由价值转化而来的?(04年下10分)

43.商业资本的独立存在具有哪些重要作用?(04年上6分)(08年下6分)

41.简述借贷资本的主要来源。(05年下6分)

42.银行信用的特点与作用是什么?(00年上6分)

48.什么是利息率? 影响利息率变动的因素有哪些?(01年下10分)

42.什么是利息率?它的高低受到哪些因素影响?(03年上6分)

42.简述什么是股票价格及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00年下6分)

41.简述资本主义地租与封建地租的主要区别?(04年下6分)

48.试述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和原因。(01年上10分)

§9

42.简述垄断利润的源泉和获得的途经?(04年下6分)

46.什么是垄断利润?垄断资本家通过哪些途径获得垄断利润?(07年上10分)

43.垄断价格的出现是否意味着垄断统治可以废除价值规律?(03年下6分)

42.垄断价格为什么并不违背价值规律?(06年下6分)

43.简述二战后国际垄断组织主要形式——跨国公司(01年上6分)

43.垄断产生后为什么还存在竞争?(02年上6分)

43.为什么垄断统治不能消灭竞争,而是与竞争并存?(05年上6分)

4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有什么发展变化?(00年下10分)

48.论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和实质。(05年下10分)

46.论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调节的基本方式和方法。(04年上10分)

4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03年下10分)

43.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双重作用。(07年下6分)

§10

42.资本输出对输出国及垄断资本具有哪些重要的作用?(05年下6分、08年1月6分)

48.二次大战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实行其殖民统治的?(02年上10分)

43.垄断资本主义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为什么还存在停滞的趋势?(00年下6分)

43.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它包括哪些主要内容?(00年上6分)

43.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其主要内容和本质是什么?(06年上6分)

45.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对策是什么?(07年上6分)

48.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需要正视并处理好的紧迫问题主要有哪些?(08年1月10分)

§1

1北京开能教育内部资料 43.如何理解垄断资本主义是过渡的资本主义?(01年下6分)

43.国家垄断资本对私人垄断资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具有哪些功能?(02年下6分)

43.当代世界经济的国际调节有哪些形式?(03年上6分)

第三篇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12

44.为什么说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都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02年上6分)

47.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重要意义是什么?(05年上10分)

43.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什么?(05年下6分)

44、简述社会主义本质及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意义。(07年下6分)

47.试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06年上10分)

§13

44.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因。(00年下6分)

46.为什么说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04年下10分)

44.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07年上6分)

47、试述我国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07年下10分)

47、试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形式及其相互关系。(08年下10分)

§14

4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实现模式有哪些特点?(06年下6分)(08年1月10分)

46.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的分配政策和基本方针是什么?(01年下10分)

43、简述坚持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重要意义。(08年上6分)

44.在我国个人收入分配中怎样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03年上6分)

47.我国现阶段如何调节收入差距实现公平分配?(04年上10分)

44.我国现阶段规范分配秩序的基本方针是什么?(05年下6分)

44.社会主义消费有什么重要作用?(00年上6分)

45.简述社会主义积累和消费的关系。(02年上6分)

46.试述社会主义消费的作用,并从社会主义消费的作用说明我国现阶段消费对扩大国内需求的意义。(02年下10分)

45.简述制约积累率高低的客观因素。(03年下6分)

44.简述社会主义消费的性质和作用。(05年上6分)

44.社会主义消费的性质是什么?(06年上6分)

第四篇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

§15

46.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改革和稳定的关系。(01年上10分)

44.简述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中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02年下6分)

47.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稳定和发展的关系?(07年上10分)

45、简述改革、稳定和发展的关系。(07年下6分)

4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是什么?(06年上6分)

§16

44.我国国有企业经济机构要实现那些转换?(03年下6分)

44.企业的活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04年上6分)

48.社会主义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是什么?(07年上10分)

45.简述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05年上6分)

45.现代企业制度包括哪些基本制度?(基本内容)(05年下6分)(08年上6分)

北京开能教育内部资料 §17

45.怎样培育和完善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00年下6分)

43.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结构?(04年下6分)

48.如何调节社会主义货币流通保持币值的基本稳定?(04年上10分)

(简述社会主义国家调节货币流通量的基本措施)(08年上6分)

44.社会主义条件下现金投放有哪些渠道?(08年1月6分)

§18

46.社会主义国民收人为什么要进行再分配以及如何进行再分配?(00年下10分)

46.建立和健全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06年下10分)(08年上10分)

44.简述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和意义?(08年下6分)

§19

45.为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需要加强宏观调控?(00年上6分)

44.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加强宏观调控?(06年下6分)

45.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何保持和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04年下6分)

45.社会主义国家怎样利用财政政策进行经济宏观调控的?(01年上6分)

45.社会主义国家是怎样利用财政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03年上6分)

45.简述货币政策的构成及我国货币政策的基本目标。(08年下6分)

第五篇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20

46.为什么要加快我国经济增长与发展的速度?(05年下10分)

48、试述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容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07年下10分)

46.试述优化和调整我国产业结构的重要性与原则方向。(00年上10分)

46.调整和优化我国产业结构的重要性与重点是什么?(02年上10分)

44.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性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04年下6分)

44.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01年下6分)

46.发展我国第三产业的作用和途径是什么?(03年上10分)

45.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正确处理好哪些关系?(08年1月6分)

§21

45.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质和要求是什么?(02年下6分)

46.我国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03年下10分)

§22

48.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对外开放和坚持自力更生的关系?(05年上10分)

45.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和坚持自力更生方针的关系是什么?(06年下6分)

45.简述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战略。(01年下6分)

45.我国为了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必须坚持哪些重要原则?(04年上6分)

48.实行对外开放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和意义?(06年上10分)

3.中考历史简答题答题技巧 篇三

中考历史的复习要循序渐进,但也要配合适当的答题技巧,才能事半功倍。

一、开卷考试命题要求

加强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所学知识与社会现实、生活实际联系的能力。

二、开卷考试的命题特点

①以素质教育思想、创新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测试理论和教学过程管理理论为指导思想。②以学生使用的教材版本为依据,体现课改精神。③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和重新整合,在试题中创设新的情境或场景,降低学生记忆难度,加强对学生体验、感知、理解、积累和运用历史的考查,避免死记硬背。在命题特点上体现知识的广泛性,选材的借鉴性,题量的适当性,试题的开放性,形式的灵活性,设计的新颖性,答案的开放性和思维的发散性等。

4.教师招聘简答题 篇四

】(1)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2)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要:遵循阶段性,防止“一刀切”;(3)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关键期;(4)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要: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扬长避短;(5)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要:因材施教。2.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基本内涵包括: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案例分析题:

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从此该生在课堂上即使发现了问题,也不主动发表意见。

问题:请你结合课程与教学原理评价该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 2.年轻的张老师是某名牌大学的优秀毕业生,现任教于一所中学。工作之初,他刻苦钻研教育教学理论,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全身心的投入到班级管理中。由于他平时对学生不苟言笑,在班级管理中要求非常严格,学生对他敬而远之。渐渐的,张老师发现自己与学生之间有了无形的屏障,课堂变得越来越沉闷,学生不愿意主动发言,自己讲课越来越缺乏激情,班级管理越来越困难。

在老校长的启发帮助下,张老师意识到问题所在,利用课余时间主动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兴趣,倾听他们的心声,与他们探讨人生等,不知不觉中,学生有心事愿意向他倾诉,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为班级活动出谋划策,班级面貌焕然一新。

(1)试述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育过程中的意义? 该老师对待提出质疑的学生,一棒喝退,严重挫伤了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教学规律。(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同时,该老师的行为也违背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而非利用教师“权威”压迫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样做不但不会起到好的教学效果,更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打击学生自尊心、自心信,丧失学习兴趣。(2)上述材料启发教师应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催化剂;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

(2)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在学习教育教学活动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观;树立教师威信;善于和学生交往;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1.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有位体育教师在讲授前滚翻和后滚翻的动作技能时,他首先讲解了前滚翻和后滚翻的动作要领,然后他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问学生:“什么样的东西最容易滚来滚去?”同学们齐声回答道:“圆的东西。”教师又进一步问:“既然圆的东西最容易滚来滚去,你们能不能在做这个动作时把身体变圆一点呢?下面我做一次示范,你们要认真看。”然后教师请学生们按照要求进行分组训练,很快全班学生便掌握了前滚翻和后滚翻的动作技能。请问该体育教师主要运用了哪四个教学方法? 在体育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分别运用了以下四种教学方法:

第一种,讲授法。通过体育教师语言讲授前滚翻、后滚翻的动作概念,使学生明确课堂学习内容。

第二种,谈话法。通过体育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问答,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引发思考,进一步深化对动作要领的明确。

第三种,演示法。通过体育教师亲自示范做现场演示,让学生明白如何操作。第四种,练习法。通过分组进行训练,让学生切实去做,进而掌握动作技能。

18、美术课程教学设计的改革,首先必须树立与之相应的教学思想。《美术课程标准》对教学设计提出了八方面的要求。1.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2.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4.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5.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6.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7.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8.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

19、课堂教学是教师提高和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主要阵地,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已成为美术课程改革的主流,谈谈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标准有教学目标多元、教学内容丰厚、教材处理变式、教学问题优化、教学活动有效、教学流程清晰、教学姿态平等、教学评价恰当、教学方法多样、媒体运用恰当。

20、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21、新课程下的课程总目标按照三个维度表达,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2、教学模式的多样性是现代教学模式的显著特征之一,我们经常使用的教学模式有接受性教学模式、发现——探究性教学模式、自学性教学模式、交往性教学模式、练习性教学模式、情感性教学模式、概念获得教学模式、群辩法教学模式、课堂讨论模式、探索情感和解决矛盾模式等。

23、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遵照的原则是审美性原则、思想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实践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

24、美术学科主要的教学方法有语言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直观形象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操作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17、《美术课程标准》对教学设计提出了哪些要求? ⑴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⑵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⑶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⑷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

⑸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和探究性学习。⑹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

⑺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⑻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

18、美术教学设计的关键点有哪些? ⑴目标设计在学生需求中生成 ⑵目标达成在尝试和探究活动中生成。⑶环节设计在文本的多元中解读生成。⑷思维激发在师生、生生对话中生成。⑸教师银玲在适度拓展中生成。⑹情感态度在创造中生成。

19、案例区别于其他文字材料的特征是什么? ⑴案例的来源是课堂教学实践。

⑵案例是教师当前教学中面临疑难的典型事件,有一定普遍性,有一定的现实意义。⑶案例必须描述真实的教学情境。

⑷案例必须完整叙述一件事例或一个片断,有起因、冲突、结果等。⑸案例叙述的流畅性。

20、案例在美术教学中的有什么作用? ⑴用于自省 ⑵用于教研 ⑶用于教学

21、新课程下的学生观有哪些变化? ⑴学生本位意识。⑵学生主体意识。⑶学生个体意识。

22、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由哪些变化? ⑴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⑵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⑴课程的建设者

23、新课程下的美术课堂教学有哪些变化? ⑴学生解放了 ⑵教材开放了 ⑶“过程”开放了 ⑷“时空”开放了

24、你认为怎样的美术课是一堂好课? ⑴教学目标多元 ⑵教学内容丰厚 ⑶教材处理变式 ⑷教学问题优化 ⑸教学活动有效 ⑹教学流程清晰 ⑺教学姿态平等 ⑻教学评价恰当 ⑼教学方法多样 ⑽媒体运用恰当

25、案例应该具备哪些因素和特征? ⑴案例的来源 ⑵案例的典型性 ⑶案例的真实性 ⑷案例的完整性 ⑸案例的流畅性

26、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学会教学设计的反思,而反思首先是能发现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哪些途径去发现问题?

要点:⑴检视教学设计后的教案与教学实际的差距,如问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发现了预料之外的问题?是否利用这些问题作为教学资源了?下课后有哪些方面比较满意或有什么困惑与遗憾?。⑵请自己的同事进课堂观察自己的教学,然后听取教学设计的问题。⑶用录像的手段全程记录自己的教学,分析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27、为什么说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因为课堂教学设计活动实质上是伴随实施教学的全过程的。考察课堂教学设计的知识过程,我们不能只看到教师的课前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与学生对话的具体情境,调整甚至改变课前的教学设计,这也是一个设计的活动,可称为“课间设计”,同时,教师在教学完成之后,仍然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以便为将来的教学提供新的经验与思路,可称之为“后设计”。

28、什么是美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与评价目标?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29、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标准有哪些? ⑴教学目标多元 ⑵教学内容丰厚 ⑶教材处理变式 ⑷教学问题优化 ⑸教学活动有效 ⑹教学流程清晰 ⑺教学姿态平等 ⑻教学评价恰当 ⑼教学方法多样 ⑽媒体运用恰当

30、中国画的三大特点是什么?

1、以线条为造型的主要手段,达到线墨色交相辉映;

2、以画开拓诗的意境,画中有诗,托物喻情;

3、将书、画、印三者融合一体,产生形意相生,形色相映的艺术效果。

4、散点透视。

31、一般来说,教学中的提问有哪两种表现形式?

⑴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的全过程,也就是问题的、探究的教学模式设计。⑵课堂的提问,常用于提问与应答的教学之中。

32、你认为一个好的教学案例的“标准”有哪些方面?

一个好的教学案例都是有一定“标准”的,首先最重要的一条是能促使自己进行教育教学的反思和帮助阅读案例的人从中“学有所获”。其次要做到:

⑴、具有可读性。一个好案例是一件文学作品,应该是主题鲜明、中心突出,围绕主题以一种引人入胜、迷人的方式来展开,事件发生的背景交代清楚,人物的心理感受、体验和内部冲突揭示充分,表现得淋漓尽致,语言表达明晰、生动和活泼。

⑵、具有时代性。一个好案例必须要有时代的特征,能反映当前教育教学中最普遍发生的问题,能足够引起自己和人们的反思,能产生“共情”。

⑶、富有个性化。案例的内容和形式要有特色,能用自己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对问题的分析和讨论能从理论的高度去开掘并能提炼出自己的观点,能引起人们多方位的、多角度地思考,能触及人们的灵魂。

⑷、一般用过去式表达。

⑸、字数最好在2000——4000字范围内。

33、什么是课程实施?它与教学实施有怎样的关系?

教学实施要比教学的范围广阔得多。课程实施是执行一项或多项课程变革计划的过程,涉及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变化、课程知识更新、教学过程的改变、校长和教师角色的更新、学生角色的变化、社区文化环境的相应改变等等。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一项内容,但却是课程实施的核心和基本的途径。

34、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具有什么意义?

教学目标是教学开始之前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教学目标大体来说具有指导测量与评价、指导教学策略的运用和指引学生学习三大功能。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对于教学设计来说是前提性的工作、是设计的基础。

教学目标为选择教材内容、安排教学主题的顺序以及配置教学时间提供了依据。教学目标也是作为实际教学过程中选择教学内容与程序的直接依据。另外,教学目标还提供了测量学生学习成绩的标准。最后,目标本身还是评价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标准。

35、教学模式构成有哪些要素?

理论依据、教学程序、实施原则、辅助条件、效果目标。

36、教学活动的要素可以分为哪三个方面?

教学的主体性要素是教师与学生,教学的条件性要素是教学的时空环境,教学的过程性要素包括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组织形式与评价等这些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37、课堂教学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设计活动实质上是伴随实施教学的全过程。考察课堂教学设计的知识过程,我们不能只看到教师的课前教学设计,请解释“课间设计”和“课后设计”。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与学生对话的具体情境,调整甚至改变课前的教学设计,这也是一个设计活动,可称为“课间的设计”,同时,教师在教学完成之后,仍然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以便为将来的教学提供新的经验与思路,可称之为“后设计”。

38、教师教学行为选择的依据有哪些?

⑴依据教学目标与教材的特点。⑵依据学生的特征。⑶依据学习环境的条件。⑷依据教师自身的素质与条件。

39、探究学习的实质是问题解决的学习,那么,问题从何而来?

⑴教师提出问题。⑵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⑶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提出问题。40、提问时教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提问有哪几个作用?

评价(“你明白了吗?”得到回答)、学生参与(提问,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加深理解。

三、辨别题:

1、美术是精神创造的产品,是体现人类思想感情的意识形态。

要点:正确。由于美术本身就是对现实生活的全面的能动的反映,所以所有美术作品都能使人获得程度不同的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从而有助于人们智能的形成、发展与情感、意志的培养。美术还是一种人类审美认识和审美创造的产物,它体现着社会和个人的审美观念和理想。如毕家索的《格尔尼卡》、凡高的《星月夜》、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王式廓的《血衣》等,这些作品都表现出画家独特的认识、感情与个性。

2、绘画的种类很多,就中国画技法而言,就可分为:水墨画、工笔画、写意画等。要点:错误。中国画按技法的工细与粗放,可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水墨画不属于。

6、你认为教师备课的预案设计是“宜粗”些好,还是“宜细”些好?为什么? 要点:预案设计宜粗不宜细,只需设计话题、设计活动板块、设计主问题,只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供平台。因为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时候学生的行为并没有按老师的设计意图来进行,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原始理解,发现富有创意的闪光点,从而调整教学目标、教学问题、教学流程,完善教案的设计。

7、你认为教师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是以“一味的鼓励性评价为主”还是以“科学性评价为主”?为什么?

要点:新课程需要新的教学评价,新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激励性和发展性为主的评价方式,使教师们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肯定,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们享受学习成功的欢乐,唤起学生自尊心和学习的自豪感。但“一味的鼓励性评价为主”的评价观,忽视了对学生作品问题的指出,这样久而久之只会使学生失去进步的方向,盲目地去学习。而“科学性为主”的评价观,即注重看到学生作品进步的一面,还要恰当地指出不足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

8、一位教师在指导学生用合作的方式解决特定问题中,需要评价学生是否获得了合作技能。他设计了以下五种评价方式,请你分析哪一种是真正意义上的表现性评价?为什么?

要点:表现性评价必须至少具备⑴评价标准多重性⑵评价标准预定性⑶评价的主观性这三个特征时,才称为真正意义上的表现性评价。第五种是与教学目标要求的行为表现最接近,是真正意义上的表现性评价。

1、你是如何理解“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请联系教学实际进行阐述。参考:自主:即主动学习。知识是通过学生主动学习而获得的。自主学习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①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②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③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④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合作:是指一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策略,即依学生能力、性别等因素将学生分配到一异质小组中,鼓励同学间彼此协助,互相支持,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效果,并达成团体目标。合作学习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学习动机、人际交往能力等。

探究学习:又称研究性学习。广义的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狭义的理解,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科领域实现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2、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我们的课堂越来越热闹了,是不是越活跃越好?

要点:活动性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类的特性恰恰就是自动自觉的活动。”新课程所提倡的活动是外显活动与内隐活动的统一,是操作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统一,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亲身体验过程。而有的课堂活动学生忙这忙那的,教室里乱糟糟、闹哄哄,这种“活动”是外在多于内在,动手与动脑相脱节,目的性差,有活动却没有体验,这种为活动而活动,就失去了活动的价值。

3、常常在美术课堂上听到老师表扬:“画得真好!”,“你真能干!”,“你真棒!”„„新课程提倡多鼓励学生,那么教师的表扬是不是越多越好?(10分)

要点: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于是有的教师便不管学生表现如何,一味给予表扬。我们认为,正如一味惩罚并不可取,一味地夸奖学生同样弊大于利。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会导致上瘾,迷恋夸奖对学生发展无益;过多的夸奖也会让学生习以为常,无动于衷,也起不到鼓励的作用。对教师而言,最根本的应关注是否有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尤其是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夸奖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价值导向,反而可能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

4、你认为“知识”与“能力”之间有联系吗,为什么?你在美术教学中是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的?(8分)

要点:知识与能力是有联系的,因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不存在着美术升学的压力,美术教学的目的让学生通过对一般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达到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5、什么叫“建构主义”?

要点:建构主义认为,某一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知识固然包括真理性,但是并不意味着终极答案,随着社会的发展,肯定还会有更真实的解释。因此,教学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要以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方式来作为让学生接受的理由,用社会性的权威去压服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由他们自己来建构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在现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新知识,而且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检验和批判。

6、你认为“以教为主”与“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要点: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关注的是教学目标的分析。比如学习任务的结果是什么,性质、所学内容的知识结构、起点与重点分析等等。强调的教师的“教”,教师主导着教学的进程,控制着学生的学习。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关注的焦点在于学习情境的设计。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知识应用的实际情境下的学习,学习者的经验才能赋予新的学习意义。因此,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关注的是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学生的“学”,教师主要起着指导、引导的作用,学习的主导权在学生手中。

7、预定的教学目标未完成怎么办?有的美术课知识能力目标没有达成,而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却有所超越。怎样看待这节课?教学具有连续性,这节课未达成的目标,下节课能否完成?

要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观常常以是否完成教学任务,是否落实教学重难点来衡量一堂课的成败。但我们所预设的教学,在互动、对话的教学情境中,必然遭遇“不确定性”的伏击。有的美术课虽然没有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但从学生的突破常规的思维训练,能多角度地去解读画面,学会了创作能力的实际效果看,也有它成功的一面。教师必须认识到原定的教学设计受到“干扰”是正常的。这种具有积极意义的“干扰”,补充、修正、完善了教师原有的“设计”。在新课程改革的状况下,我们更要突出对于教学“不确定性”的认识。因为新课程主张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在本质上是师生的交往与互动,教师就不能仅仅注重自己教学的既定目标与过程,不注意学生的思维方法与疑惑。

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不存在升学考的压力,这节课未达成的目标,可以安排在下节课完成。

8、美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课堂教学中教师适度地当场演示往往能给学生起到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但教师的演示过多,会束缚学生思维,有的学生会不动脑筋照着老师的范画依样画葫芦。你认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演示对“度”的把握,应该如何进行?

要点: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人们是通过眼睛的“看”来“感知”的。因此运用直观形象传递美术信息,这是美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如绘画、制作方法步骤的现场示范演示、工具性能及技能特点演示,或实物、范画、录象、课件的展示等。教师的演示要做到范画、范作要精选并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可选择重点、难点、关键处进行演示,没有必要作全过程的演示。教师演示的每一个过程、步骤都要让学生看清楚。

9、你认为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应该先于行动(教学过程),还是产生与行动(教学过程)之中?为什么?

要点:如果我们确认生命系统的复杂性,就会认识到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不应完全预设的、精确的,而应是一般性的、生成性的。目的不是先于行动而是产生与行动之中。

10、现在主张向“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转变,那么是不是不要接受性学习了呢?是不是每节课都要合作学习呢?

要点:不能这样认识问题。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是人的两种学习方式,缺一不可。学生的学习要传承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果,全部采用探究学习,即使是基础教育的学习也是不可能的,时间不够,效率低下;相反,接受学习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学习到人类文明的结晶,效率高。但是这种效率,仅仅是相对于知识与技能来说的。学习不但要达到知识掌握的程度,而且要在学生学习能力与方法、情感态度方面都得到发展。探究学习在这方面就有着接受学习不可比拟的长处。

11、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强调了美术的文化学习,是不是就可以忽略美术的基本知识技能?

要点:新课程我们强调了美术文化的学习,但不可以忽视美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因为美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是美术文化学习的一个部分,美术文化的学习不能脱离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学生只有在了解了基本的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的基础上,才能学会欣赏、评述和美术文化的学习,才能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12、新课程主张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是要求每一节课的三维目标都能均衡实现吗? 要点:不是的,而是要求在全部教学中来实现的。三维目标的出发点在于关注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思想。三维目标只是它的体现。

13、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见解让教师措手不及难于招架怎么办?

要点: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时会提出些教师没有意料到的问题,只要是学生思维中真实的问题,都应抓住不放。对学生提的问题首先要加以鼓励,对好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对有的问题教师一时难以回答,可以请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讨论、读课文或在课内和课外寻找资料和答案。

14、快下课了,教师有些教学任务还未完成,可是回答问题的学生还在滔滔不绝地发言,教师应该怎么办?

要点:一个高效的教育过程应该是师生、生生积极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的想象力往往是出乎我们意料之外,正如布卢姆所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艺术了。”新课标认为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与否,并不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课堂教学重要的是培育学生自我体验、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为此,教师必须用动态生成的观念来控制课堂教学,随时准备适应可能出现的种种“意外因素”,“以学定教”,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对学生出现的火花,教师应敏锐地抓住它并予以引燃,使意外的信息生成宝贵的教学资源,从而超越预定的目标。如果这位学生的发言很有价值,就应该让他把话讲完,相反正在该学生讲的滔滔不绝时,教师双手一拍“停”!这种“精确控制”恰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其这样还不如顺其自然,让学生自己决定应该何时结束。教为了学,教要适应学,师生互动、动态生成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15、你在美术教育中,如何理解与运用“以直观形象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的?请联系教学实际进行阐述。

要点:以直观形象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更能体现美术学科同属于视觉艺术的特点,人们是通过眼睛的“看”来“感知”和“解读”的。因此运用直观形象传递美术信息,这是美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其包括演示法、观摩法、观察比较法等。如绘画、制作方法步骤的现场示范演示、工具性能及技能特点演示,或实物、范画、录像、课件的展示等。在采用直观形象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时,必须做到范画、范作要精选并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教师演示的每一个过程、步骤都要让学生看清楚。

16、你是怎么理解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 要点:教师角色的转变:

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①积极地旁观。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听,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②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慰何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

③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遵守纪律,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教师需要新的工作方式: 学生学习方式带来的挑战: ①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索性学习②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③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④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五、案例分析:

对下例案例设计进行简单评析。《对印的花纹》

要点:这不仅仅是一堂极为常见的激发美术教学课,但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变化之后,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竟会完全不同于以往。

对待这样的学习内容,以往的教学是如何进行的呢?该教师告诉我们:“习惯于利用大量范图展示,来预防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总是”直接“解答,很少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时,教师总是显得十分拘谨,将一切交代得非常具体,惟恐学生犯错误,指望学生能够掌握技法,创作(或制作)出完整的作品。在教市的严格要求下,以及教师提供的各种直观范图和演示活动的作用下,学生可能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是从教育的意义看,学生在完成这种行为的过程中,却很少能够获得情趣和思维的激活,只是被动地、机械地完成一项工作而已。

通过对课改所提倡的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学习和领会,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们主动地改变了自身的角色,同时相应地导致了学生角色的变化,简单地说,教师将自己放在了课堂“导演”的位置,而将学生当作“演员”了,让他们尽情地表演。在这一课中,老师改变了过去教师“包打天下”的做法,不是将结论直接地呈现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动脑筋思维,主动地探索结论,由此在课堂中形成学生互相启发的良好氛围,使学生由被动地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索。

我们知道,人的思维主要有两种路径,一种是演绎,一种是归纳。该老师采用的正是第二种方法。原本他可以简单而省事地提供示范作品,并将方法和结论告诉学生,让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一件作品,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采用了启发诱导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他的教学是由完成的对称性作品开始的,由此让学生思考完成这件作品的方法。其中一个女学生主动向全班同学介绍了方法,但是学生又提出了一些更为具体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教师没有急于回答,而是让学生尝试、制作,因为他知道学生的这些问题只是一些担忧,到底会不会出现,尚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老师提出了这一课应该理解的一个知识点——对称。在学生理解这一问题以后,教师又进一步启发学生将对称的知识象其他事物演绎,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

这堂课的教学,教师始终扮演了一个组织者和启发者的角色,能够让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能够让学生自己解答的问题,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解答。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会了思维,学会了学习。当然,教师在这样的过程中应该对问题的适宜性和难易程度保持着敏感,如果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还是应该策略地帮助他们解决。

2、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谈谈你的感想。像《长江》

要点:教师对美术学习中的“弱势生”,一方面是指出方向、找出差距、树立信心,一方面又要实实在在地帮助他解决实际问题,要落实实处。该教师对这位不喜欢上美术课的学生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用教师的真诚和爱心对学生多几分赞美,少一些批评、指责,为学生的进步、进取,多一分宽容之心,循循善诱地进行个别辅导。教师机智地抓住了这一契机,把个别学生的“美术与我无缘”这种消极的学习态度,转化成了一种积极的教学资源。这种资源的价值体现在:⑴学生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保护。作为教师,没有对出现的个别“异端”进行粗暴处理,而是及时为该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民主的探索氛围。这样既保护了该学生的积极性,又激发了该学生学习的欲望,这是“以人为本”现代教育理念的一次很好的体现。⑵该学生获得了一次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机会。本案例中教师根据该学生的特长,让他在想象成“长江”的蓝色卡纸上标上各省、市地方的位置,这既符合该学生喜欢地理的需求,又是美术学科知识的拓展延伸,该学生在绘图表现的过程中,在找到了学习自信的同时又进行了想象和创造能力的培养。⑶该学生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潜移默化的人生观的教育。显然,这样的教育,学生是终身受益的。

3、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知识进行美术创作,是教材中最常见的。请你针对这一知识点,进行15分钟左右的教学过程设计。

要点: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体现出新的教学理念;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培养等。

评分办法:(10分)

(8~10分):教学理念新、教学方法新、教学效果好(5~7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不完全新、教学效果尚好(2~4):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欠新、教学效果一般

4、水彩画中水、色的相互渗化,会产生丰富的色彩变化。但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往往不能较好地掌握用笔、用水、用色等要领。请你结合教学实际,列举学生在运用水、色的相互渗化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

要点:水、色相互渗化会产生丰富的色彩变化,这是水彩画技法的最主要特点。容易出现的问题:

用笔滞、习惯来回涂、喜欢用小笔描等。用水滥没有形,或用水少没有滋润的感觉。

用色厚不透明,用色少,干后太淡,调配颜色脏、暗、灰,用色过火。解决的方法:

用笔;要求流畅、肯定、迅速、一气呵成。忌来回涂,要有笔触;养成用大笔处理画面;以中笔处理局部的体和面;最后用小笔画点勾线。

用水;要求饱满,进行笔中含水量不同会产生不同效果的尝试;用先湿润纸面再画的方法,使水分饱满;还可以进行水分流动的尝试,体会趁湿渗化的效果。

用色;了解水彩画要画的干净、明快,首先要熟悉各种颜色的性能;调配颜色要水多色少,为避免色彩灰暗,以两色相混为宜;慎用黑白两色。

5、对下例案例设计进行评析。(10分)《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要点:“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地球撬起。”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会还给你许多惊讶。一个在室外玩泥沙的游戏活动,却激发了孩子们无穷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老师将学生带出教室,将课堂摆放在沙坑上,充分体现了老师的主观能动性,也说明在校园这一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中,有着丰厚的教学资源等待我们去开发和利用。联系学生个人成长的环境来发展学生的艺术能力,是为学生营造艺术学习环境的重要途径。艺术教师应该勤动脑筋、多想办法,做生活的有心人,将校园的一草一木变成生动的教科书,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困难,创造性地上好艺术课。

6、以下三个案例都是以《太阳》为课题内容的教学目标设计,都有可操作性,但其把握的侧重点不同。请分析有哪些不同的侧重点?

《太阳》

要点:上述三个目标设计是同一课程内容的设计,三位教师的目标设计都具有极强的可行性。每位设计者在对教材和学生分析以及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每个目标都有更适合自己学生的方面,同时都具有一定的弹性。例1目标设计侧重点是让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运用视觉语言,是他们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力所能及地参与美术文化的传承。例2目标设计侧重点落在学生用想用的材料表现他们心目中与别人不同的太阳形象。因此,该目标的弹性就体现在第一条即“灵活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来表现太阳”内容中,有很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例7侧重于保持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其弹性之处的设计是目标中的第2条“能够在圆形中,设计制作出不同个性的太阳面部形象”。

7、介绍画家莫奈的生平、艺术风格等,并举代表作品一幅作简单评述。要点:生平介绍:

克劳德·奥斯卡·莫奈(1840—1926)是法国印象画派的创始人之一。1840年出生于巴黎,他父亲在哈佛尔开杂货店,莫奈的童年便在哈佛尔度过,大自然陶冶了他自由自在的性格,那时他常在练习本封面上画装饰取乐,不知不觉从玩乐中积累了许多绘画技巧,十五岁时便以一个漫画家闻名于家乡。

1859年莫奈回到巴黎。1862年莫奈因病,父亲把他从阿尔及利亚服役军队中赎了出来。莫奈初从布丹学画,后进古典派画家格莱尔画室学习,并受库尔贝和柯罗的影响。在风景画的创作中,受马奈和透纳作品的启发,对光与色的变化进行长期的探索,运用色彩表现光线和空间的变幻。

1865年的沙龙上莫奈首次展出两幅描绘塞纳河口的风景画,给人留下了永远难忘的印象,被誉为“一幅最有独创性的、有力的、和谐的海景作品”。

1874年3月25日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以后被称为印象派的首届展览在巴黎开幕。莫奈举世闻名的《日出·印象》参加展出,“印象派”就是当时批评家嘲讽他的作品而由此而正式诞生。由于莫奈独创的艺术理论和坚持不渝的探求精神,对印象派的产生和发展起着主导的作用。

艺术风格:

莫奈用直接写生的方式捕捉种种生动的印象,以生动活泼的笔触描绘大自然中千变万化的光线和色彩,关注的重点在视觉感受上,致力于研究光色在瞬间变化的效果。

代表作品:

《日出·印象》是莫奈在阿尔港口所见日出的景象,一轮红日冲出薄雾,冉冉升起,莫奈用活泼、潇洒的笔触,鲜明和富有生气的色彩捕捉了日出一瞬间的印象。橙红色朝日映红了上半部天空,它映在海面上的倒影闪闪发光。红、橙、淡紫色在天空中互相交错和渗透着,形成了深远的天幕,水波将天空的反射分割成许多形状大小不同、千变万化的色块。两岸若隐若现的船桅和建筑物,缕缕青烟及由近至远飘浮在波浪上的小船更加增添了日出的生命力。莫奈创造了一种笔触灵活的技法,适合表现瞬间流逝的光和色,他采用明显的笔触着色,使轮廓含混并与周围环境互相交错衔接起来,充分表现或促成光的闪耀。

8、中国写意画运用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等方法,可以出现斑斓绚丽、变化莫测的画面。请你结合教学实际,列举学生在此技能的练习表现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分别介绍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的方法。

要点:浓破淡:先着淡墨,再用浓墨破。淡破浓:先着干浓墨,再用淡墨破。色破墨:先着墨后用色破。墨破色:先着色后用墨破。

作画时墨色浓淡要分清,水分干湿要适当。

9、“近大远小”透视知识的学习,对提高学生绘画造型能力是十分有益的。请你针对“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这一内容的学习,进行15分钟教学过程的设计。

要点:利用简易取景框进行观察景物近大远小透视现象。引导学生变换观察角度、方位,认真观察物体所产生的不同透视现象,从中探索透视规律。

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写生。选择典型、简单的场景,通过实地观察、描绘,让学生在画面上表现出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如描绘一排电线杆、一条铁路轨道、一道围墙等。

可选择典型图例一幅,引导学生从画中找出地平线、消失点,再画出几条典型的透视线,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近详远略、近浓远淡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将物体的外廓简略地表现出来,从而表现出透视效果。

(10—12分)教学理念新,教学方法好,表述准确。(7—9分)教学理念新,教学方法尚可,表述准确。(4—6分)

教学理念欠新,教学方法一般,表述欠准确。

10、请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下例案例设计进行评析。案例:《变教师“独唱”为师生“合唱”》

要点:怎么看待学生,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即学生观),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一个大写的人确立起来!把课改理念提到了时代发展高度,这是历次课程改革从来没有过的,它意味着新的基础教育观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权利、有尊严,正在成长发展中的人。这种目中有人的教育观反映在教师身上,就是学生意识的形成。

这节课,教师的角色由原来的训导者、尊贵者、管理者转向引导者、帮助者、激励者、合作者、服务者,成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同学们一道寻找真理。

11、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就是以学习环境为中心来设计教学。请你举一个以学为主的例子。

参考:课题:初二《服装的搭配》

教师请一位学生上台,并展示一些不同款式、色彩、质地的服装问:“这位同学马上要去参加另一个同学的生日会,你们能帮他选择、搭配一套既符合他的身份又得体的一套服装吗?”同学们纷纷参与讨论,最后达成一致意见。

12、对下例案例设计进行评析。《和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成长》

要点:课程改革使我们认识了什么是课程。过去,我们理解的课程就是课程表上的科目,就是教科书所讲授的内容,是规定好了的内容。他和教师、学生没有任何关系,教学就是教教材,教师只有教的权利,不容许有任何的改动。学生只有学习和听从的权利,充斥在教学参考书中的标准答案,早已限定了学生的发展权利。新一论的课程改革,强调了课程的生成性,这是课程历史上一个重大的发展,它把教学活动与课程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认为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课程已变为一种具体的教学活动,通过教师和学生教和学的过程,文本课程被激活,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它都会有新的认识和理解。这就是使课程内容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课程意义也被不断地提升。

吴老师上《我们身边的痕迹》时就经历了这样一次课程发展的过程。学生对硬币能被印出来,表示了三种意见,经过争论,前两种意见被否定了,第三种意见本来就是教师要讲的,由学生讲了出来,教师为此很高兴。课上到这里,应该说,大体上和教师备课时预料的情况差不多。学生的发言,基本上是属于对文本课程的解读。

但是,自从举起“一只倔强的小手”的那个学生提出了问题之后,课程就向前发展了。他提出的“凹凸不平的东西为什么就印得出来?”这个问题,是教师没有思想准备的问题,已经超出了美术课的范围(教师怕上成科学课),但又和美术课的内容紧密结合。教师倡导学生们对这个问题的解答过程,就是一个实际操作的过程。结果,他们通过操作,总结出了印出来的原因。必须看到,这时的课程已经是体验的课程了,不再是文本的课程了,这都是教师和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的课程,文本中没有涉及的东西出现了。师生在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就把课程向前大大地发展了一步,这也给她今后的备课提供了新的内容。

在这节课上,吴老师没有刻板地按照自己的教案上课,而是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只有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学生的疑惑、才智、创新精神才能被激发出来,课程才能不断地生成、发展。她说的“教学相长”,其实就是我们说的课程在师生互动中向前发展。一个年轻教师在新课程的实践之初,能有这样的认识实属不易。

从吴老师的这节课后半段来看,她认识到学生的作业虽没有完成,单仍然是值得的,这种认识当然是对的。不过,我也在想,她在后面是不是应当让学生明白:我们的前人,正是懂得了凹凸不平的东西可以印出好看的艺术品,所以,才巧妙地利用了凹凸不平造成的黑白效果,拓印出许多精美的拓片,让敦煌的飞天、古代书法家的作品能流传至今,走进千家万户,也才能让学生体验到平日生活中所蕴藏的美。这也是对课程的发展,而且是一种更重要的发展。

13、对下例案例设计进行评析。《会滚的玩具》 评析(参考):

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发挥学生身上蕴藏着的创造潜能,设法激发学生去寻找、去发现、去创造的热情。这一节《会滚动的玩具》美术课最成功的一点,是这位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始终注意激发、调动学生各自的创造潜能。在教学一开始,老师就紧紧围绕着“滚“字来启发学生。由于教学的对象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物理学的原理不了解。因此,老师通过用可乐瓶、纸杯、盘子当场滚动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圆形的物体能够滚动,但是如果失去平衡,就难以滚动起来的道理,以此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勇于探索的欲望。

接着,老师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带来的材料,开动脑筋,设计一个与别人不一样的滚动玩具。由于,学生的材料是由学生自己选择所带来的,而不是老师统一发给的材料,这样可以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尽情地释放生命中的创造能量,拓宽学生自由创作的空间。当学生完成了各自的作品后,老师又要求一些同学来谈谈自己玩具的特点,并展示一下,以此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对于学生中那些有独创性和富有个性的作品,哪怕是只有一丁点儿的智慧火花,老师像母亲呵护孩子一样精心地保护,给他们以成功的鼓励。因此,从整个班级学生所创作的作品来看,每个学生的作品都互不相同,真正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上一篇:我的老爸是八戒作文550字下一篇:诗歌朗诵会活动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