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健康讲座(精选9篇)
1.学生心理健康讲座 篇一
中学生心理健康讲座
今天《校园大讲堂》请心理健康教师金铸给全校师生讲了一节题为“中学生心理健康剖析”的讲座。讲座围绕三个重点展开,一是:中学生学习类问题。学习产生的问题占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二是:人际关系问题;三是:青少年时期的情感类问题和交友问题。讲座受到师生的欢迎。
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实现“三个面向”,当前教师的素质教育已成为全面实施学校素质教育的焦点,教师的现代化在我们的理解中应是“三化”——思想现代化,知识科技化,心理健康化。教师的心理教育,主要目标是使教师更好地心理健康化。因此,它是教育实现“三个面向”的实践活动,是教育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基础性工作。
首先,教师的心理教育可以推动学生的心理教育。一个心理成熟和心理健康状况优良的教师,必然会影响到千百个学生的心理成熟和带来千百个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良好。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成熟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十分令人担忧,有资料显示有20%~30%的中小学生达不到应有的心理成熟水平和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这不能不说是长期以来中小学忽视心理健康,尤其是忽视教师的心理教育分不开的。教师一方面是“君子”,但“小人”的见识不乏表现,教师面对如此众多的社会变革,也在内心深处荡起了微波。应当说,教师也是凡人,也要“为五斗米折腰”,也要面临“锅碗盆瓢”等家庭锁事,教师的心理感受和教师的行为挫折,教师的自尊和教师“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的处境,都迫切需要有心理教育的知识或心理防范、心理健康、心理卫生的知识基础。其次,教师的角色地位中要求教师要成为人际关系艺术家的角色。而似乎在教师的天性中往往缺乏人际交往的因子,多数教师较为清高,他们埋头于自己的岗位,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其他人进行交往,因此我校领导已经把教师的人际交往教育视为重要的内容,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耐力教育、挫折教育。我校全体教师在本职工作中已经逐渐的对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实际上各科教学本身都包括有心理教育的内容,如,语文课就包含有许多情感教育的因素;劳动课、体育课又可安排挫折教育,增加学生的挫折随力、锻炼意志力。最佳的做法是在各门学科的教学目的中加入心理教育的分节目标,使教育模式由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心理教育转化。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教育各方面的重视、研究与探讨。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个时期他们既要经历青春期的生理巨变,也要经历心理发展的种种困惑。他们强烈要求人格独立,但由于身心发育的局限使他们实际上又独立不了;他们有很强的参与社会的意识和倾向,不甘寂寞,但又心理闭锁,少行动多幻想;他们有远大的抱负和志向,但对实现志向的过程却产生畏惧和恐慌的心理。正是这些身心特点使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常表现出不稳定性和冲突性,极易形成心理障碍。
欢迎各界人士、学生家长和我们携手把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防患于未然。我校一直遵循张景海校长倡导的“待学生如亲子、待家长如亲朋”的原则来治校。
2.学生心理健康讲座 篇二
1个体宣教中存在的不足
1.1
在患者住院期间,因个别护士对健康宣教思想上不够重视,态度不积极;工作繁忙;患者病情危重、患者及家属情绪不稳定等原因导致宣教的效果差等因素,不能达到让患者了解住院环境、医院设施、自身病情及治疗护理措施等信息,从而影响疾病康复,导致患者对医院、所在科室的满意度下降。
1.2
原因分析:一是有些护士在接待新患者后,只忙于测量生命体征、写病历、处理医嘱,怕入院宣教浪费时间,不能按时下班,所以未及时进行入院宣教,使患者入院后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易产生焦虑和孤独感。二是在中午、夜间值班人员较少时,护士把入院宣教当作任务,三言两语,敷衍了事。三是入院宣教时机不当,患者刚入院时都有一种陌生感,情绪不稳定,未做病情处理前,就对患者进行入院宣教,患者因疼痛、不适或长途劳累而没有精力来听入院宣教,导致宣教效果不佳。
2群体健康教育讲座
针对个体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从2013年起,我院以产科为试点,开展了群体健康教育讲座,到2013年11月,以点带面,逐步在外科、儿科、内科开展了住院患者群体健康教育讲座。
2.1
在坚持入院时、住院期间对患者宣教的同时,每月各临床科室组织开展本科室健康教育讲座。由所在科室护士长组织,参加人员为当班的医生、护士及住院患者及家属,讲座内容各科室经前期全面评估后自行制定,在原来对患者住院期间宣教的基础上,各临床科室护士长根据本科室特点,患者及家属的学习需要及接受能力,制定相适应的目标和健康教育内容,选择适宜的健康教育形式,实施健康教育计划,评价健康教育结果,对住院患者及家属开展群体健康教育讲座。
2.2
群体健康教育讲座首先从一个临床科室开展(产科),通过半年时间的探索、实践,总结了适合在全院科室开展的成功经验。新的方法推广,采取以下方法。
2.2.1
护理部召开全体护士长会议,让取得好的做法的科室护士长(产科)介绍经验,内容包括为什么要开展此项工作、开展期间采取的做法和措施、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方法等。
2.2.2
护理部组织准备开展讲座的科室护士长,亲自到已开展工作的科室实地参加讲座.
2.2.3
科室在开展新的讲座形式时,护理部亲自到讲座现场,了解开展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促进此项工作顺利开展。
3效果评价
3.1
群体健康教育讲座从2013年11月实施以来,我院各科已开展健康教育讲座70次,医护人员参与500余人次,患者及家属参与讲座700余人次。医患双方均受益,从医院方面讲,在组织讲座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锤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授课能力;从患者方面看,患者了解了医院的特色,所患疾病的状况,常见病的预防及治疗等,患者对今后选择就医及防病治病的理念及行为均有提升。
3.2
3.学生心理健康讲座 篇三
此次讲座邀请同仁医院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同科学会成员杨怡教授为滇池印象的业主和到场的嘉宾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病的防治,以及为业主现场解疑。讲座现场气氛活跃,座无虚席。
从上周日起,滇池印象的健康专题讲座面向新老业主,及“同仁会”会员在每周末持续举行。讲座的内容有:儿童健康成長的核心要素、中青年健康的指导、中老年抗衰老的秘方、老年养生与保健、美容与减肥的医学哲理等一系列与健康密切相关的话题。
滇池印象·国际花园是中国首创健康关爱终身制社区。滇池印象周末健康专题讲座,是在北京同仁医院及其下属的昆明同仁医院各个医学专家的大力支持下而形成的面对项目所有业主的一个健康关爱活动,核心在于为业主提供真正有效的健康咨询与服务。
在讲座现场,滇池印象联合昆明同仁医院成立的健康“同仁会”会员卡发放也在火热进行中。据负责人介绍,“同仁会”会员卡面向全城市民发售,有意购买滇池印象楼盘,或热衷健康生活的市民,都可以申请获得。
滇池印象国际公寓3期,洋房、别墅2期精品房源即将于8月开盘推出。滇池印象,中国首创健康关爱终身制社区,零到一百岁的健康关爱,开启真正健康幸福的生活。(刘黎娜)
4.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篇四
心理健康又称心理卫生,心理健康,是以促进人们心理调节、发展更大的效能为目标,使人们在环境中健康生活,保持并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更有效地为社会和人类作出贡献。小学生阶段,由于学生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排除小学生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优化他们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这是小学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生的心里缺陷主要表现在
青少年多是自尊心较强,且心理承受能力又低。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不安、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总是觉得别人又在说自己的坏话、或是在指责自己了。从而无形中增加了自己的心理负担,导致神经过敏。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己当成小孩子,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易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以自己为中心,父母不让做的事一定做,让做、能做的事却不做。从而产生逆反心理。这是对他人的优势地位在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当别人比自己强(如学习、相貌、人缘等),表现出不悦、自残、怨恨、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觉得自己才是最好的。
小学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特别是自己表现好却得不到老师的夸奖,便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胆小、不敢表现自我、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谨小慎微,行为萎缩,瞻前顾后等。
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心理学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由此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
小学生出现这些心理问题,既有自身成长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身心成长的失衡
小学生时期身体发育急剧变化,他们阅历浅,知识和经验不足,认识力、理解力、思维力和亲情力都远远落后于成年人。这种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使小学生出现许多困惑、烦恼和躁动不安,产生心理问题。
2、家庭教育的误区。过度溺爱和期望值过高,使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忽视品德发展、人格教育、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社会性教育的倾向。家长只重视孩子的考试、升学,却不注重孩子的品德发展、交往能力、个性培养以及社会行为规范的培养等。家长的高期望值与孩子自身需求不一致时,总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一厢情愿时,便会使青少年感到压抑和不满,给孩子造成疑虑、忧郁等心理疾患,导致孩子高分低能或心理不健全。
3、学校教育的误区。
一些学校和教师迫于压力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追求升学率、打造名牌效应,成绩成为评价学生能力高低的惟一标准,学生情感上的苦恼不能及时向老师和家长诉说,就会造成心理压力,形成心理障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不同地区的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还存在着学科化、医学化、片面化、形式化、孤立化等不良倾向。
4、社会环境的影响。
学校教育展示给学生的是正面教育;而当今各种思潮冲击着我们的社会,纯洁的教育内容与复杂的社会生活之间形成强烈反差,致使学生陷入无以参照、无以归附的境地,学生思想的混乱、情绪的波动,也是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之一等等。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与预防措施
据调查,在全国一些大中城市中,10%以上的小学生存在学习焦虑。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重分数,给小学生心理造成沉重压力引起的。
休息是消除疲惫的重要措施。睡眠不但可以消除疲劳,恢复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功能,而且也是保证
儿童正常发育特别是神经精神发育的必要条件。有关专家的研究结果表明:8岁儿童每天宜睡11.2小时,9岁儿童每天宜睡11小时,10岁儿童每天宜睡10.5小时,11儿童每天宜睡10.2小时,12岁儿童每天宜睡9.8小时,13儿童每天宜睡9.6小时。
注意营养问题。你们既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又要担负着很重的学习任务,通过增加营养来改善大脑的活动机能,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是很有必要的。研究证明,蛋类、鱼类、奶类、豆类、瘦肉、小米、玉米、花生、黑芝麻、核桃、金针菜、枣类、杏仁、栗子、松子、葵花子、海藻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是健脑益智的优良食品。
呼吸训练减轻脑力疲劳。下面就介绍一种丹田呼吸法。吸气是双手(可握空拳)沿胸部向上,同时用鼻徐徐吸气,充分扩展胸腔。呼气时徐徐将气呼出的同时,力入心窝,双手静静下落至心窝位置,力入于下腹丹田。缓气,每深长呼气后,再转入下一次的呼气,此时应进行三次轻松呼吸,用以放松和调整全身。人际交往焦虑,主要指在与人交往中表现为焦燥不安,无所适从。这种倾向在当今小学生中日益严重,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
要有一个正确的人际交往观。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以诚相待,关心他人这些良好的交往品质也是不可避免的。(3)自责倾向
5.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讲座 篇五
主讲人:王润
一、什么是青春期
青春期被心理学家称为“第二反抗期”,也被称为“心理断乳期”。是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是身心发育特别迅速的阶段。其年龄范围一般在10—20岁之间,女孩约比男孩早两年左右。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身体外貌产生巨大变化,男女性征差异更加显著。青春期发育分为三个阶段:前期为生长加速期,也称为青春初期。女孩大约是从9、10岁—12岁,男孩大约是12—14岁。这个时期以身体形体发育突增为主,是人体成熟前的一个迅速生长的阶段;中期是性成熟期,女孩13-16岁,男孩14-17岁,此阶段身体形态的发育速度减慢;后期女性是17-23岁,男性18-24岁,身体发育达到完全成熟阶段。
二、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开始意识到自我形象(典型的行为就是喜欢照镜子),具有“成人感”和独立性,自尊心变强。对父母和老师表现出反抗情绪和疏远意图,有事只想和知己的同龄人交谈。由于正处于性发育和性成熟期,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和好奇心。对客观事物认识不足,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往往不够客观,以至有时分辨不清是非。具有极高的情绪兴奋性,易怒、不安、自卑、焦虑。对任何象征成人标志的行为非常向往,喜欢模仿成人中流行的不良行为,但可塑性较强。
三、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情绪不稳定,心情时好时坏,学习劲头时高时低,对同伴、家长、和老师一会儿亲近一会儿疏远。人际关系敏感,总感觉别人对自己不好,不理解不同情自己。与异性在一起时感到不自在。具有对抗倾向,喜欢发脾气,摔东西,大喊大叫,爱抬杠,“有理不让人,没理搅三分”,控制不住自己。容易焦虑,莫名其妙地紧张,坐立不安,心情烦躁,不踏实。有的会表现出抑郁或强迫症状,提不起精神,总在想一些没有必要的事情,如“考不好怎么办”,“说错话怎么办”。
四、引发青春期心理问题的原因
1、生长加速。进入青春期后,身体快速增长,开始更多关注自己的外在形象。渴望独立的愿望日益强烈但由于青少年认识社会的能力还不成熟,思考问题时表现出感性化情绪化极端化。当真正的我和理想中的我之间产生较大差距时,就可能导致焦虑、过分敏感或强迫症。
2、性的觉醒。进入青春期后,性激素分泌急剧增多,第一、二性征快速发育,青少年对此感到神秘、困惑又充满好奇,自己必须控制这种突如其来的性的唤醒,以和自己尚未成熟的心理水平保持平衡,这种既想探求性的好奇,又对自己的行为不能给出合理解释的矛盾将会产生不安等心理现象。
3、学习的压力。进入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由于学习负担过重,成绩不理想,常会产生沉重的心理压力。如长期得不到缓解和指 导,就会对学习产生反抗情绪,导致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考试焦虑甚至旷课等等。
4、来自家庭的压力。父母的言语打击,双亲不和,父母离异,亲人病故或自身的意外伤害,都能致其产生抑郁、逃避、自暴自弃等不良心理现象。
五、如何与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
1、了解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正确对待青春期逆反。青春期的孩子情绪不稳定,易怒,对抗意识强。我们要认识到青春期逆反是孩子的成长标志,是孩子长大过程中的必经阶段。这个时期,更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的前提。我们在教育时尽量地做到心平气和,不让自己与其关系对立起来。除了关注学生的成绩,适当地和学生聊聊学习以外的话题,是和学生拉近距离的一个有效方法。比如问问他最喜欢听谁的歌,休闲的时候喜欢看电视还是玩电脑游戏啦,在班里和谁是好朋友啦,等等。
2、发自内心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学校不是一个流水线型的加工厂,而应当是提升孩子灵魂的所在。任何企图通过威胁和控制去改变孩子,几乎是徒劳无功的。惟有视孩子为一个有价值,独立的个体,才能发生真正的改变。所谓因材施教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3、客观地评价学生,多鼓励,少批评。批评时也要注意就事论事,不能一棒子打死。先肯定他的优点,再批评他的缺点。这样,学生不会因为老师对他的批评而感觉自己一无是处,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而产生过激心理及行为。
4、多和家长沟通,改变家庭不良的教育模式。经我观察,许多孩子的心理问题来自家庭。青春期的孩子更敏感,更脆弱。如果我们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就可以尽快寻找到孩子产生心理状况的原因,从而有的放矢,有效地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5、正确看待早恋问题。近些年来,人们的观念正在逐渐改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青春期孩子开始关注异性,男孩和女孩相互吸引是一种正常现象。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把关系要好的男女同学贴上“早恋”的标签,孩子会茫然失措。有的孩子会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好学生,这么小就谈恋爱,焦虑、紧张;有的却会模仿大人的恋爱行为,认为既然是恋爱嘛,当然要做一些恋爱该做的事,不然怎么能显示自己已经长大了呢?这两种想法都会对孩子造成严重影响。我在处理这种情况时,采取了公开讨论的方法,不再让学生对异性相互吸引感到神秘。我把学生分成男、女两大组。让男生选出班级里自己最欣赏的女生,让女生选出班级里自己最欣赏的男生,并且要说出选对方的理由。最后,根据黑板上的得票数选出男女生的一二三名,并且问男生同不同意女生的评选结果,问女生同不同意男生的评选结果。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会明白:一个人不管他是男生还是女生,只要他身上的优点足够多,就会吸引人。被吸引的既可能是同性,也可能是异性。
另外,我们还应教育学生注意青春期安全,规范青春期行 为。让他们知道外出要征求父母同意,不随意在同学、朋友家留宿。不单独到僻静的地方,不轻信陌生人,不随便搭车、收礼物。不吸烟,不喝酒以及临时配制的饮料。不出入网吧、游戏厅、歌舞厅等场所。衣着不要太过暴露。遇到性侵犯时不要惊慌,要大声斥责和呼救,拨打求救电话。
总之,孩子安全、健康地度过青春期,就会使他们顺利地进入成年期。并使其成长为一个具有高自尊人格,有能力与周围人建立亲密关系,能担负起责任,甘冒风险,能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人。
6.学生心理健康讲座 篇六
古往今来,人人都希望健康。因为健康总是与家庭的幸福、学业的成功和社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有人曾这样描述:人生有两大意愿,一是家庭幸福,二是事业有成。如果家庭幸福为10分,事业有成为100分,那么健康就是0前面的那个“1”,可见没有健康一切都无从谈起。什么是健康?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有什么关系?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是什么关系?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务、途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这就是本章所要探讨的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健康
健康一词,按照传统的观念和习惯的看法多限于生理健康,主要是指躯体发育良好,生理功能正常,而很少考虑心理方面的健康。例如,《现代汉语小词典》(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对健康的解释为:“(人体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把健康界定为:“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劳动效能的状态。”这样理解显然是不全面、不完整的。人既是一个生物性的个体,也是一个社会性的个体。人的健康不仅受生物因素的制约,也受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WHO1946年成立时,在其宪章中对健康的含义做了科学的界定:“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就是说健康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应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三个方面,表现为个体生理和心理上的一种良好的机能状态,亦即生理和心理上没有缺陷和疾病,能充分发挥心理对机体和环境因素的调节功能,保持与环境相适应的、良好的效能状态和动态的相对平衡状态。
二、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相对于生理健康而言的。心理健康也叫心理卫生,其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心理健康的状态,即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功能良好。就是说能以正常稳定的心理状态和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面对现实的、发展变化着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内在的心理环境,具有良好的调控能力、适应能力,保持切实有效的功能状态。二是指维护心理的健康状态,亦即有目的、有意识、积极自觉地按照个体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遵循相应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训练,以求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维护和促进心理活动的这种良好的功能状态。上述两个方面即构成了心理健康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
心与身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也是现代健康教育必须明确的一个基本的观念问题。早在公元前三百年前后,我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子就在《天论》中提出了“形具而神生”的唯物主义观点,成为我国中医理论“形神合一”学说的指导思想之一。我国中医理论认为:“形者神之体,神者形之用;无神则形不可活,无形则神无以生。”其中神是形体的主宰者。对此,我国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也早有论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说明人的心身活动都是在心神的统摄和协调之下进行的。
这表明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思想家和医学家即已明确地认识到,心与身是统一体,两者互相影响,而心又是主导方面。事实表明,对于外界环境因素的刺激,人的心与身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反应的,因而在研究健康和健康教育时,就要充分注意心与身两个方面,不能只注意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因为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相互制约、交互影响着的。
例如在人体内分泌系统中,甲状腺的生理功能是分泌甲状腺素,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如果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素分泌过多,新陈代谢加速,就会引起个体产生紧张性心理反应,如情绪易激动,注意分散,焦虑不安,甚至产生妄想和幻觉;相反,甲状腺素分泌不足,代谢作用减慢,个体心理的智能活动就会减慢,反应迟滞,记忆减退,思维缓
慢,常会出现悲观、抑郁等消极否定性的心理状态。这表明生理功能的异常变化会引起心理功能降低或紊乱。反之亦然,心境不良也会导致生理病变。比如,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忧愁和愤懑的心境状态,就会导致食欲减退,胃酸分泌增多,胃壁充血,胃黏膜出现延展,使充血部位变得单薄,保护胃壁的作用降低,使胃壁经常处于胃酸的侵蚀之中,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胃炎、胃肠溃疡等消化性疾病。心身医学研究表明,任何生理病变,都有可能引起心态消极变化,出现抑郁、悲观、焦虑、恐惧甚至绝望等消极心态,严重者可能出现各种形式的伴发性精神障碍。
相反,任何过分的心理反应或异常的心态变化,也有可能导致生理病变,即心因性疾病。因而在任何形式的健康教育中,既要重视生理健康教育,更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两者不可偏废。总之,健康的本质就在于和谐。
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般来说,某个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正常即为健康,不正常即为不健康。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正常或不正常以什么为标准?或者说根据什么来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正常或不正常呢?这是任何一位从事心理卫生、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专业人员都无法回避、必须明确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相当复杂和十分困难的问题。这是因为,一方面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之间的差异是相对的,很难划出一条严格的界限。比如注意分散,记忆减退,精力不能集中,以及抑郁、焦虑、恐惧等不良心态,在正常人身上也可能存在,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或者出现病理性变化才能表明由正常心理变为异常心理,才是不健康的表现。所以绝对的正常和异常是很难确定的。另一方面,心理正常或异常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各种形态的心理或精神症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互相交织或互为因果的,往往表现为某种形态的症候群。比如抑郁总会伴随着焦虑、恐惧和哀伤,而焦虑也难免紧张和惶恐,不同的症状总是相伴而生,相随而行,每个人心理上的承受能力和康复能力也各不相同,因而很难规定一个不变的、到处适用的绝对准确的标准。当然我们也必须明确,心理上的正常或异常也和其他事物一样铲其内在的差异性和界限不管怎样复杂,总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认识的。因而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某些条目,确定某种标准,作为鉴别和诊断心理健康
与否的客观依据是可能的,也是必须的。
结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可将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简要归纳为以下几点:(1乐于学习、工作;(2情绪乐观、稳定;(3人际关系和谐、融洽;(4能面对现实,适应环境;(5能认识自我、悦纳自我;(6智力正常;(7人格完整;(8心理和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规定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因而认真理解和掌握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其内容,具有纲领性的意义。
心理健康的经验性标准
经验性标准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个体依据已有的知识和主观体验对自己的心理是否正常作出判断。比如,个体基于对现有知识的理解,对自己的智能活动、情感活动或人格等方面发生的变化而感到不舒适、不适应,感到烦恼而又难以自我调节,因而意识到或认为自己的心理不正常,需要寻求他人的帮助。二是指观察者依据自己所积累的生活经验或临床经验对被观察者的心理是否正常所作出的判断。比如,一个人面对亲人的伤亡或痛苦无动于衷,没有悲哀,也没有痛触,没有任何相应的情绪反应。或者相反,当哭而笑,当悲而喜,尽管本人没有任何不舒适的感觉,也不认为自己有什么不正常。然而根据观察者的经验,这恰恰是判断心理异常的标准。
一般来说,经验性标准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局限性和差异性。不同的观察者所积累的知识经验不同,理解不同,参照的标准不同,所作出的判断也不同。然而作为专业的观察者,由于接受的专业知识及所积累的临床经验存在着内在的同一性,能够形成大致相同或相近的经验性判断标准,对多数心理异常现象取得一致的看法,因而经验性标准具有重要的实用性、可信性和推广意义。
心理健康的医学标准
医学标准是将心理异常或心理障碍与躯体疾病同样看待,是指以生理病理性变化为根据的心理诊断标准。医学标准认为,一个人的心理之所以出现异常,其大脑、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或其他系统必定存在着生理病理性变化的过程,即使目前未能发现任何生理病理性变化,也不等于这种变化过程不存在。随着现代科学和诊查
技术的发展,必定能在更加精细的分子水平上发现这种变化的过程和变化的程度。医学标准认为,人体这种生理病理性变化的存在,才是判断心理正常或异常的可靠标准,因而医学标准十分重视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技术检查及心理上的测定。
一般来说,医学标准对于大脑及其他躯体病变导致的伴发性心理障碍及癫痫、药物中毒性精神障碍的诊查十分有效,而对神经症和人格障碍则无能为力。因为导致心理异常的因素通常都不是单一的,往往是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文化的因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而单凭医学标准是不够的,还需要其他方面的判断标准相互印证。
心理健康的社会适应性标准
社会适应性标准有两层含义。一是以人的心理和行为是否严重违背一定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为标准。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与一定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相比较,显得过于离奇,不相适应,不为常人所理解、所接受,对其本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生活都会产生不良影响,那么这个人的心理和行为就被认为是异常的,不健康的。比如,一个成年人在众人面前赤身裸体、欣喜若狂,其心理和行为与其年龄、身份和社会规范明显不符,不能为社会所理解、所接受,对其本人和社会都有害,而其本人却不以为然,完全没有羞耻感,这就是心理异常的表现。二是以某个人一贯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为依据。比如,一个人一向乐观开朗、活泼好动,然而一个时期以来逐渐变得抑郁寡欢、沉默少语,甚至绝望轻生;或者相反,一向沉默寡言,喜静不喜动,突然,反常态,变得十分活跃,表现欲望十分强烈,夸夸其谈,口若悬河,自我感觉十分良好,如此等等都表明这个人的心理和行为发生了异常的变化,形成了病态心理。
社会适应性标准是与社会常模即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及个体心理的常态相比较而言的。就是说判断某个人的心理和行为是正常或异常主要看其是否符合社会常模,是否符合其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常态,而不以有无病理性变化为依据,因而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社会的局限性和差异性。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应当充分考虑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差异性及其影响。比如同性恋,在有些国家和地区被看作是纯粹个人的正常生活方式而受到法律保护,而在有些国家和地区则被看作是一种变态的心理和行为,为社会所不容,也不合法,其本人也认为是不正常的行为,因而感到苦恼,寻求治疗。再比如塞万提斯小说中的主人公堂吉诃德,如果他生活在14世纪,骑士作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支柱的时代,那么其心态和行为就不仅是正常的,而且是英雄的壮举,然而到了17世纪资本主义工业大革命的时代,堂吉诃德的心态和行为就显得荒唐,就是一种病态心理。
(2必须注意分析其心理和行为的性质及对社会的影响。比如对于那些传统的保守落后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的反叛者和推动社会前进的开拓者、改革者,尽管其心理和行为与社会常模不相容,也不能把他看做心理异常者。
(3要注意细心观察。如果一个人的心态和行为突然一反常态,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判断其正常或异常并不困难,然而如果这种变化是缓慢的、不明显的、渐进性的,要作出确切的判断就是相当困难的,必须注意细心地观察。
心理健康的统计学标准
统计学标准是指依据心理特征偏离统计常模(即平均值的程度作为判断心理正常或异常的标准。统计学标准来源于心理测量的统计结果。事实表明,在普通人群中,对某些方面的心理特征进行测量的统计结果,往往呈现正态分布,即居于中间状态者为大多数,视为心理的正常范围,而偏离中间状态居于两端者为少数,视为心理异常的范围。必须明确,依据统计学标准认定的所谓正常或异常也是相对的,在心理疾病的诊断中仅有参考意义。因为一个人的心理由正常到异常,是一个连续的变化过程,某些心理症状,如抑郁、焦虑、恐惧、注意分散或人格结构上的某些弱点或缺陷在居中的大多数正常人身上也可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未必就是病态,只有偏离均值达到一定程度,超过一个半或两个标准差以上才是不正常的,并且偏离程度越大越不正常。尽管如此,也未必都有病理性变化,因而不可轻易作出心理疾病的诊断,一般可表述为某项或某几项症状偏高或略显偏高。
统计学标准提供了心理特征的量化资料,比较客观,便于分析比较,操作简便易行,统计结果一目了然,因而受到人们的欢迎。然而统计学标准是以心理测量的统计结果为依据的,心理正常
或异常的界限是人为划定的,因而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局限性。比如智力超常的人在群体中总是极少数,智力测验的统计结果必定大大偏离中间值,就不能视为异常心理或病态心理。有些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在人群中也不一定都呈正态分布,比如在应激条件下,具有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刚毅果敢等人格特征者,在同样条件下的随机人群中往往是少数,如果据此来判断心理正常或异常就可能得出荒谬的结论。此外,心理测量的方式和内容也往往受到不同的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影响,因而在进行心理健康诊断时,按统计学标准评定的结果只能作为辅助性的参考,不可据此轻率地下结论。
马斯洛等人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和密特尔曼(Mittelman认为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有十条标准,即:(1是否有充分的安全感;(2是否对自己有较充分的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3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目标能否切合实际;(4能否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5能否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是杏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能否保持适当和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否适度地表达和控制启己的情绪;
(9能否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个性;(10能否在社会规范酌范围内,适度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王效道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
北京大学医学部王效道教授提出判断心理正常与否的三项原则。
(1心理与环境的同兰性原则。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任何正常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无论其内容和形式总能和周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保持一致,即同一性。如果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与周围环境不相适应,失去了同一性,就难以为人们所理解,就是不正常的表现。
(2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原则。一个正常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及其所引起的内在的情感体验和意志行动总是完整的、协调一致的。心理和行为的这种统一性是确保个体具有良好社会功能和有效活动的心理学基础。如果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不一致、不统一,比如面对喜庆的事而伤悲,遇见悲痛之事而喜悦等就属于不健康的异常状态。
(3人格的稳定性原则。人格也叫个性,是指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经历中形成的、独特的、区别于他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如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等。人格特征形成以后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般来说没有重大变故或特定环境的长期影响,是不易改变的,如果一反常态,就要考虑其人格是否出现了异常。
王效道教授认为,上述三项原则单从外显行为表现是否异常来评估个体的心理健康与否是不够的,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健康尚有水平上的差异性,为此他根据区分心理健康及其水平的实际需要提出了七条标准。
(1适应能力。“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普遍规律。尽管人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而是在实践中能动地改造环境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但毕竟不能脱离自己的生存环境,因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人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判断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在人的一生中所面对的生存环境,包括工作环境、学习环境、生活环境、人际关系及个体心理的内部环境等都是动态变化着的,有时这种变化是相当急剧的,如果不能适应就有可能出现各种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如焦虑不安、血压升高、心悸、睡眠障碍等。
(2耐受力,即对精神刺激或心理压力的承受力或抗御能力的统称。个体间心理上的耐受力是各不相同的,心理健康水平高者耐受力强,对于来自环境变化和意外事故等各方面的精神刺激和心理压力,都能以适当的方式有效地应对,从而保持正常心态。相反,心理健康水平低者相对来说其耐受力较弱,而对强烈的或频繁出现的精神刺激和心理压力特别是持续性的精神折磨难以承受,从而出现异常,导致人格改变,甚至发生心身疾病。
(3控制力,指自我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的认知、情感和意志过程能够积极自觉、恰如其分地进行有效的调节控制,因而思维敏捷,反应灵活,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变化能够应付自如,能够有分寸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态度和情感,支配自己的行动,从而保持良好的心态。而心理健康水平差,大脑皮层功能低下者,其自控能力就会降低,表现为情绪失控、易烦恼、易激动等。
(4意识水平。,意识水平的高低可以从不同方面来量度,一般以注意力水平为客观指标,临床则多以意识的清晰度为指标,分为朦胧、梦幻、嗜睡、昏睡、昏迷等层次。注意力经常性地不能集中往往是某种严重精神疾病的先兆。如果一个人长时期地不能专注于某项工作,不能费心地思考问题,经常分心,就要引起重视。注意力不集中的程度越高,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注意力不能集中对观察、记忆和操作等智能活动具有明显的不利影响,相互间成正比关系。相反,注意的稳定性过分增强,如强迫观念、强迫回忆等注意固定状态即为心理障碍,亦属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5社会交往能力。社会交往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人类心理活动产生、维持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正常的社会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如果一个人长期与世隔绝,社会交往被剥夺,就会出现心理障碍,甚至有可能导致精神崩溃。正常的社会交往应当是适度的,过分冷漠、不加选择的广泛交往、过分热情均属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6康复力,指蒙受精神打击和刺激后心理创伤的复原能力。康复能力是心理健康与否的又一重要的判断标准。在人的一生中难免遭受这样或那样的挫折、打击和委屈,由于个体间认识和评价水平不同,阅历不同,知识经验不同,人格特点及其他条件不同,其心理创伤的程度、康复的时间
和程度也不同。心理健康水平高的人能够很快康复,没有任何消极影响。心理健康水平低者则康复缓慢,有的甚至完全不能康复,心灵上的伤痕永难平复,因而对其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
(7愉快胜于痛苦的道德感。道德是人类社会化的产物,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和行为规范的总称。道德感是人类所特有的最高级的社会情感。道德愉快是指个体在利他活动中自我体验到的愉快心情,是道德感的表现形态之一。尽管利他行为往往意味着精力、体力或物质上的牺牲和付出,但行为者本人却能作出自我肯定的评价,体验到满足、愉快和喜悦。道德愉快是个体与社会矛盾统一的结果,是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统一的结果,而道德痛苦则是个体与社会矛盾即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矛盾对抗、不可调和的结果。道德痛苦往往比其他任何心灵上的痛苦都深刻、都剧烈。当一个人陷入自责自罪的痛苦之中,他就体验不到任何真正的快乐,它可以破坏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格,可以使人陷入不能自拔的困境,甚至轻生。道德愉快具有减轻和消除心理痛苦的作用,它是信心、勇敢、乐观进取、坚忍不拔等许多优良心理品质形成的坚实基础。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总能超越道德痛苦而使道德愉快常居主导地位。道德愉快能够拯救道德痛苦的心灵而保持健康的心态。
林崇德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认为,心理健康标准的核心是:凡对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动作出积极反应的人,其心理便是健康的。对于中小学心理健康在每个方面的具体标准,很难包揽无遗地逐条列出,但是,大体可从下面三个方面加以概括:一是敬业,二是乐群,三是自我修养。
1.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
学习是中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心理健康的学生是能够进行正常学习的,在学习中获得智力与能力,并将习得的智力与能力用于进一步的学习中。由于在学习中能充分发挥智力与能力的作用,就会产生成就感;由于成就感不断得到满足,就会产生乐学感,如此形成良性循环。具体地说,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表现在六个方面。
(1体现为学习的主体。心理健康的学生,时时处处表现出自己是学习活动韵主人和积极的探索者。
(2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心理健康的学生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并从中增强对自己的信心,充分相信自己具有学习的能力。
(3从学习中增进体脑发展。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合理使用体脑,顺应大脑兴奋和抑制的活动规律,注重一定的运动调节,能借助体脑获得智力与能力的更好发展。
(4从学习中保持与现实环境的接触。每个人都有幻想,心理健康的学生与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的幻想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且在时间上比较短暂,不会妨碍其学习和人际交往。
(5从学习中排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健康的学生能摆脱消极情绪的困扰,进行合理的调节。
(6从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心理健康的学生会制定学习计划,独立思考,按时完成作业,经常复习、预习功课,长期坚持努力学习,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健康
人总要与他人交往并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中小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涉及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等方面。学生处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的能力直接体现了其心理健康水平。在人际关系方面,心理健康表现在五个方面。
(1能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心理健康的学生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既重视对方的要求,又能适当满足自己的需要;从而保证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2能客观地了解他人。心理健康的学生不会以表面印象来评价他人,不将自己的好恶强加于人,而是客观公正地了解和评价他人。
(3关心他人的需要。心理健康的学生知道只有尊重和关心别人,才能得到回报。良好的人际关系只有在相互信任、尊重和关心中才能获得发展。这就是“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的道理。
(4诚心地赞美和善意地批评。心理健康的学生不是虚伪地恭维别人,而是诚心诚意地称赞别人的优点。对于对方的缺点也不迁就,而是以合理的方式加以批评,并帮助其改正。
(5积极地沟通。心理健康的学生对沟通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在沟通中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他们沟通的方式是直接的,而不是含糊其词,在积极的沟通中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友谊。真诚的友谊意味着健康。
(6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性。心理健康的学生能与人和谐相处,亲密合作,但不放弃自己的原则和人格,即在保持个性和差异的前提下亲密合作。
3.自我方面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人了解自己,并悦纳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心理健康的人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需要。他们既不自卑,也不盲目自信;他们经常进行自我反思,看到自己的长处,更能容纳自己的不足,并寻求方法加以改进。心理健康的人常常能正确地认识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1善于正确地评价自我。心理健康的学生必须学会正确地评价自我,不为他人的议论所左右,能够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从而逐渐成为自信、自尊、自爱、自重的心理健康的人。
(2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心理健康的学生能经常反躬自问:“我在某方面的情况与别人相比怎么样?”他们除同周围的人相比较之外,还常与理想的自我相比。心理
健康的学生把别人当成自己的一面镜子,能虚心地;批判地接受别人的评价,从中认识自我。
(3及时正确地归因。及时而正确地归因能够达到自我认识的目的,因为学业成绩或工作成果通常反映了一个人能力的大小或努力的程度。但如何归因呢?是归因于运气、教师教得怎样、有否提供条件等客观原因,还是归因于主观的能力与努力的程度?心理健康的学生,主要归因于主观。
(4扩展自己的生活经验。心理健康的学生不断扩展自己的生活范围,从中不断地充实自我,超越自我,悦纳新的自我。
(5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立抱负水平。心理健康的学生,善于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目标的难易程度,把抱负水平定在既有一定的实现把握,又有可能冒失败风险的层次,以此激发自己努力进取。
7.学生心理健康讲座 篇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组共236例, 男137例、女99例, 年龄18~84岁, 平均36岁, 均符合第6版内科学肺结核诊断标准[3]。其中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78例, 结核性胸膜炎22例, 血行播散型并发多器官结核4例, 浸润型肺结核132例;初诊病例108例, 复治128例;药敏试验:耐药16例, 其中原发耐药6例、继发耐药10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89例、初中56例、高中以上91例。将所有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8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在住院治疗期间向患者以知识讲座、发放结核病防治手册及个别咨询等方式讲解消毒隔离知识、介绍药物不良反应、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在患者病情稳定出院时, 对照组患者只给予出院后的健康教育, 并建立咨询联系电话, 以便患者有问题时及时与护士联系, 帮助患者解决存在的问题。观察组患者按照出院电话回访程序进行院外健康教育。
1.2.1 建立患者健康档案
设立电话回访登记本, 登记内容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地址、职业、文化程度, 病情, 入院时间、出院时间等, 由一名专科知识扎实、语言表达能力强、交流技巧娴熟的护士专门承担电话回访工作。
1.2.2 发放出院患者指导手册
在患者出院前1 d, 向患者发放出院患者指导手册, 并由当班护士向患者及家属作详细的讲解。其内容主要包括: (1) 结核病的传播途径与预防知识; (2) 抗结核病化疗药物的正确用法及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 (3) 饮食习惯、饮食禁忌、活动与休息指导; (4) 门诊复查时间、复查的具体内容及复查时的安全等。
1.2.3 回访时间及内容
出院后一周内就可以对患者开始回访, 以后2周回访一次, 2个月后每月平均回访1次, 对情况特殊的患者者适当增加回访次数, 在电话回访时, 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解答与帮助。并对每次回访的内容、发现及解决的问题及时进行记录, 由护士长定期检查和督促指导。回访内容主要包括是否按医嘱服药、是否擅自停药、是否滥用抗结核药、是否正确执行消毒隔离、是否合理饮食、是否规律作息、是否能坚持控制烟酒等。
1.3 观察指标
采用自制的患者依从性调查表进行患者依从性调查。其内容按医嘱服药、不擅自停药、不滥用抗结核药、正确执行消毒隔离、控制烟酒、规律作息、合理饮食、定期复诊、定期进行痰集菌、胸部X线摄片、肝功能等辅助检查, 如出现咳嗽、咯血能及时就诊等l0项遵医行为。完全遵医:能坚持执行8项以上;不完全遵医:能坚持执行3~7项;完全不遵医:仅能完成2项及以下。记录两组患者的痰菌转阴率 (以连续2个月痰菌转阴且不再复阳为转阴) [4]及回访期间再入院率。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 百分率的比较采用精确概率法和χ2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的完全遵医率及痰菌转阴率高于对照组, 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 5。
3 讨论
肺结核是一种病程长、易复发的慢性传染性疾病, 其防治策略一直是国内外结防专家所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而对结核感染者继续早期控制和治疗可大大降低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5]。有研究显示[6], 结核病化疗失败最主要、最普遍的原因是不规律、全程服药。特别是在农村地区, 结核病的用药方案、督导规范及宣传等尚存在诸多经验不足的问题[7]。所以, 彻底对结核病进行根治, 不仅需要临床医生的正确诊断和合理的化疗方案, 更需要提高结核病患者从医行为, 让患者规律用药并完成足够的疗程。
从医行为是指患者求医后其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与临床医生建议 (包括住院期间及出院后) 的符合程度[8]。该研究中通过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出院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 以电话形式及时帮助患者解决治疗中碰到的各种困难, 从而有效地填补了患者出院后健康教育这一空白, 加强并延伸了肺结核患者出院后的治疗与护理, 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疾病保健知识程度和遵医行为, 其痰菌转阴率高于对照组, 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明出院后定期进行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 对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心理状态, 保障患者规律用药、完成疗程、提高治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电话回访结合健康教育讲座对肺结核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36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8例, 观察组患者于出院1周后定期进行电话回访并结合健康教育讲座, 对照组给予一般性出院指导。于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完全遵医率及痰菌转阴率高于对照组, 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出院后定期进行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 对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心理状态, 保障患者完成疗程、规律用药、提高治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肺结核,电话回访,健康教育,遵医行为,预后
参考文献
[1]郭引贤.健康教育在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 2010, 17 (2) :168.
[2]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65-69.
[3]陆再英, 钟南山.主编.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43-59.
[4]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 卫生部医政司.中国结核病防治规范实施工作指南[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9:10-53.
[5]Elad Z, Charles LD, Sally MB, Early Therapy for 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J].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01, 153 (4) 381-385.
[6]董海燕, 韦秋凤.出院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对肺结核患者的遵医行为[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2, 4 (2) :388.
[7]顾海雁, 陈峰, 葛祖恂, 等.生存分析模型在肺结核患者治愈率分析中的应用[J].江苏预防医学, 2005, 16 (2) :1-4.
8.套在健康讲座里的83名老人 篇八
陈蓉欣在挨着顺平路的街上经营着一家小商店,她和丈夫两人生活起居都在这里。72岁的她睡眠很浅,有时半夜一辆车子开过都会让她醒过来,还好这种情况很少——在这个处于北京顺义边界,仅6万人口的杨镇上,即便是顺平路这条镇上最大的马路,也少有夜车开过。
所以陈蓉欣仍然对3年前那阵“烦人的吵闹声”有着极深刻的印象,“早上6点还不到,就听到有人往街上走来,先还零零落落的,一段时间以后声音就很大了,应该有几十号人”。回忆时,陈蓉欣语气中仍是抱怨,“光走路就很闹了,他们还边走边大声说话”。
中午11点,坐在商店里正对着马路的陈蓉欣能够看到这些“噪声的制造者”:最后一群七八十岁的老太太三三五五地经过,手里有时提着鸡蛋,有时是别的,有说有笑地往街后的胡同里走去。
这阵嘈杂没持续多久就消失了,几个小时后,另一些声音沸沸扬扬地传来:“街上来了三个骗子,把上百号人的钱都给骗走啦!”
2013年9月中旬到10月7日期间,薛兵等三名男子在杨镇以健康讲座的为名吸引镇上居民参加,并夸大保健品功效进行虚假宣传,骗取了83位老年人共23万余元,2015年2月12日,北京市顺义区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将三人起诉至顺义区法院。
听讲座,得赠品
下午3点到5点是杨镇一街的集市开张的时间,这也是镇上最热闹的时候。62岁的尚军丽喜欢在这时候出门遛弯,午饭后她的老伴一般会去看别人下棋,家里太闷,她也只好出来走走。
2013年9月一天的下午,尚军丽和两个朋友照常出门遛弯,三人走到一街的集市口时看见两个小伙子迎面走来,一边喊着“奶奶好”,一边递来手中的纸册。还追上来就拉着尚军丽不松手,还一口一个“奶奶”叫得亲切。尚军丽接下单子看了看,单子上写着慧春庭酒店在搞一个关爱老年人的活动,内容是关于养生的。一个小伙子见尚军丽在看,立马接上话介绍起来,说请来了一名国务院的营养专家,专门来告诉老年人怎么养生,要不去听就太可惜了。
尚军丽听言,心下疑虑。那小伙立马向尚军丽凑过去,指着传单一边说着“奶奶我们不会骗你”,一边介绍起赞助这次健康讲座活动的13家企业,还向尚军丽保证,去听课的话不但分文不取,赞助单位还为老人们准备了丰富的小礼品,“咱是真心为爷爷奶奶们做好事的。”小伙说。
第二天,尚军丽拉上老伴一起到了位于杨镇三街的慧春庭酒店大厅。大厅里已经布置好一个用红毯搭起来的讲台,台上摆着讲课用的桌椅,讲台后面竖起的海报上写着“关爱老年人——健康讲座”几个大字,尚军丽觉得还“挺像那么回事”。
让尚军丽感到意外的是,7点准时到场的她和老伴已经完全找不到座位了,对着讲台的几排椅子都已坐满了人,那还是讲座开始的第一天,尚军丽目测现场大概有五六十人,她很快发现,场子里大多数人本就是互相认识的老邻居街坊,这让有几分顾虑的她安心了些。
讲座由一位看上去30多岁的红衣女子主持,另有两名年轻男子维持现场秩序,主持人上台后语气亲切地问候了到场的人,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睡眠有没有问题等,当有人回答她的问题后,主持人便顺着介绍起了讲座嘉宾,“我们邀请到的可是专业的营养师、养生专家”。接着,主持人声音升高八度:“接下来我们有请,中国营养学会著名专家——李艳龙先生上场。”
在热烈掌声中,一个中等身材,有些微微发福的中年男子登场了,这位养生专家一出场就令所有人“大跌眼镜”:配合着响起的背景音乐,才上场的李艳龙唱起了歌曲《走西口》,这一意外之举引得在座的几十名老人连连喝彩,但很快有人发现他唱的不是《走西口》的歌词,而是:“要活九十九,清晨郊外走……走啊走,戒烟不喝酒……”明白过来的老人们又是一阵大笑。
借着诙谐的开场,李艳龙很快和台下的老人热络起来,多位听过健康讲座的老人在接受采访时都告诉记者,李艳龙这人的口才很好,最初的几天里,李艷龙只是在台上讲一些自己经历过的奇闻逸事,“天南地北地侃大山”来逗乐大家,不经意间,一堂课就结束了。
健康讲座的第一天,每一个到场的老人都得到了一个铁盆,“李艳龙介绍这是特殊不锈钢制成的,特好使,”尚军丽说,接下来每天送的东西都不一样,有鸡蛋、厨具、“艺术雕刻品”,甚至还有“玉镯子”、“金手镯”……全部都是免费送,尚军丽慢慢地喜欢上了这个健康讲座,因为能听到有趣的故事,还能得到免费的礼物,比起在家里头闷着要强。
这天过后,免费送东西的健康讲座开办的消息不胫而走,不少得了东西的人回家以后把这“免费的好事”告诉了周围邻里,之后每天都有闻讯赶来的老人加入听课队伍,据老人们回忆,健康讲座开办一周后,每天来听课的人不低于百名,最多的时候达到两三百来人,导致大家都没地儿坐了,老人们只好密密麻麻地在走廊上、贴着墙壁站着听课。
拿钱买信任
从一街里胡同的家走到位于三街的慧春庭酒店需要近1个小时,为了学一些养生治病的知识,65岁的刘秀珠不得不比以往早些时候起床,她告诉《方圆》记者,自己和老伴都有高血压的毛病,每个月要吃好几百元的药,而且老头的腿还有些个多年没治好的毛病,她希望能像李艳龙说的那样,通过养生的办法根治疾病。
和刘秀珠一样,67岁的陈恩有也是为了希望能治好自己一身的病而来到健康讲座,课上做笔记的人不少,但她的笔记做得最工整,也最详细,“一下课,好些老头老太太就来拿我的笔记回去抄。”陈恩有说,她还会在下课以后找到李艳龙“补课”,有一次将自己的症状告诉了李艳龙,希望他能针对着讲讲,李艳龙建议多煮一些绿豆汤来喝,利于排毒,陈恩有听说后,在回家的路上便买了3斤绿豆……
健康讲座还推出了“养生水”、“养生大米”等“补品”,据老人们回忆,从第一天起,李艳龙就极力向他们推荐了“养生水”:一箱箱摆放在讲台左侧的瓶装水,形似普通的矿泉水,但塑胶上全是英文,李艳龙解释说这些水都是从国外空运过来的,表示喝了这些“养生水”对身体好得很,能排毒,还能预防老年病,如心脑血管病、老年痴呆、心脏病都能预防。在李艳龙的建议下,场上的老人都拿了一两瓶尝尝。
nlc202309090119
“一开始是免费的,但后来就要用钱了,不过这钱隔天又会退回来。”尚军丽告诉记者,约一周后,空着钱包来的老人们就不能领到礼品了——礼品是凭卡领取的,原先免费领取的礼品卡后来需要用钱购买,比如这天的礼品是“养生水”,那么礼品卡就卖10元,但第二天再来时,老人可以凭卡将10元收回来。
这种收钱又退钱的做法令人费解,但李艳龙的解释打消了老人们的顾虑,“这是考验的钱,就看大爷大妈们相不相信我们。”李艳龙对着台下拍着胸脯保证道,说自己是真心真意为老年人做好事的,从头到尾绝不会收一分钱。
在这之后,礼品卡从10元涨到30元、40元,最高时50元,但都会在第二天悉数退还到老人手中;再往后,“养生大米”、“养生手镯”也要另外花钱购买了,价格也上升到了几百元不等,而退钱的时间也在加长,最迟的一次隔了3天才还,但老人们都认为这些钱迟早会回来的,所以也并不在意。
“感谢大爷大妈们,你们对咱越来越信任了。”家住二街的牛颖仍然记得李艳龙在说这话时的欣喜表情,她恨恨地说:“谁能想到这是在给我们下套呢?”
悲情的大好人
健康讲座办了二十几天后,在10月4日这天,李艳龙一改往常的沉稳,在台上十分激动,他告诉大家,一个大好人大善人来到了健康讲座,动员场上的老人鼓掌欢迎这位大好人大善人,李艳龙自己先恭敬地弯腰伸手,邀请张新杰上台。
在张新杰亮相前,老人们已在李艳龙口中听到了这位大好人大善人的一些事情,李艳龙向他们介绍,张新杰是一位留美归来的营养学博士,回国后成为了中国营养协会的专家,同时他还是个钱多到不当回事儿、热衷于做慈善的企业家。在台上,李艳龙还“悄悄地”对台下说:“大家给他留个好印象,好处多着呢。”
在掌声和李艳龙一口一个“张总”的呼唤下,张新杰登上了讲台,当时坐在第一排的尚军丽记得那是一个有些矮胖,年纪40多岁的男人,但看起来人老老实实的,很憨厚,也很招大爷大妈们喜欢,尚军丽对他的第一印象也很不错。
登台后,张新杰先是谦虚了一下,紧接着便语出惊人,说自己到杨镇的目的是打造一个“杨镇老年健康镇”,现在还在考察阶段,如果考察通过,他将在这里建造一个养老福利院,不仅如此,张新杰还表示可以让在场的老人优惠入住,“当场我就能感觉到,在场的老人们有不少真的动心了。” 退休前在杨镇镇政府工作的牛颖告诉记者。
而李艳龙口中的“钱多到不当回事儿”这一点也得到“证实”,出场的第一天,张新杰便“自掏腰包”返还了老人们之前压在健康讲座的“信任押金”,到第二天,张新杰更是拿出10条“波斯金项链”免费送人,据他介绍,这种项链能够调节人体磁场,达到养生的功能,而送的方式和从前一样:先拿2000元钱购买,隔天又全退回来了——“来听课的老年人很少有带2000块这么多现金的,所以这10条金链的‘竞争’倒不激烈。”牛颖介绍。
但张新杰最令老人们印象深刻的并不是他的“慈善多金”,而是他痛哭流涕、跑到台下抱着老人们“哭爹喊妈”的情景。这要从他“悲惨的人生经历”说起。
背地里,张新杰被老人们称为“故事大王”,因为光是介绍自己的生平,张新杰便用了三天的时间。
在张新杰的叙述中,自己出生在甘肃省兰考县外的一个村里,在他上小学时,父母相继离家出走,四年级的时候爷爷也去世了,从此张新杰变成了“村里的孤儿”,靠着村里的百家饭和一个好心老爷爷的收留活了下来,因而他“看到老人家就觉得亲切”,而这份亲切感到了现在还存在着……后来到美国留学,张新杰和一个互相深爱的女人缔结婚姻,但妻子不久后“罹患绝症死去”……归国后的他寻求脱苦之道,成为佛家弟子,并开始热衷慈善,尤其是对老年人的慈善……
牛颖向记者回忆,在讲座中,张新杰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盘托出,讲至动情处时,常常忍不住跪在讲台上,对着老人们哭喊:“大爷(大妈)们,我能叫你们爹(妈)吗?”当有人表示许可时,张新杰会上前去与其抱作一团,用颤抖的哭腔喊着:“爹(妈)啊,您就是我的爹(妈)啊。”在这过程中,不少人也会跟着抹眼泪。
“死雞复活”的骗局
10月7日的健康讲座上,张新杰再次拿来了“好东西”:天然松花粉。与之前的“波斯金项链”不同,这一次张新杰足足带来了百余箱堆放在讲台一侧。
张新杰介绍这些都是他为了孝敬“爹妈们”,专门从东南亚空运而来的A级松花粉,是有钱都买不到的“好东西”,他从箱中取出了一瓶,“这东西养颜,还能增强免疫力、增寿、抗衰老,预防糖尿病,尤其适合老人家。”他神秘地一笑,说这玩意儿还有“更厉害的奇效”。
为了让老人们见证这种奇效,张新杰现场做起了实验:他将一直活鸡带到讲台上,用重物狠狠地拍向鸡的脑袋,鸡立刻昏厥倒下,接着张新杰取来一只杯子,往里倒了少许水后,又撒了些松花粉进去搅和,填进了鸡的嘴里——在百多位老人的眼睛底下,鸡立马“复活”过来,还能照常行走!
这一幕让场上的人都惊呆了,张新杰收起了瓶子,笑道:“这松花粉可贵了,咱不赚大家的钱,但免费送也不合适是吧,大家就交个2600元的税费,别让我们赔太多钱。”看完了实验,老人们对“天然松花粉”的效果深信不疑,购买的队伍很快排起了长排。
“死鸡复活”的实验直中了陈恩有的心病,她在后台偷偷告诉张新杰自己前不久在医院检查的时候发现脑袋里长了肿瘤,问他“A级松花粉”对她的病是不是有用,张新杰立马关切地望着她,表示养活自己的爷爷前几年发现是癌症晚期,医院都不给治了,结果喝松花粉治好了,张新杰建议陈恩有也试试看。
现场松花粉卖得非常顺利,“因为上次的‘波斯金养生项链’,不少人怕再次错过好东西,身上就多准备了些钱;另一方面吧,想着这钱也是迟早能退的。”牛颖告诉记者,自己买了两盒回家,共花了5220元。很快,堆放着的一箱箱松花粉销售一空。
健康讲座结束后,老人们提着松花粉回到家中,到了傍晚,才陆续有人开始醒过味来——买了两盒松花粉的尚军丽脑中反复思索着“死鸡复活”的实验,越想越不是个滋味,她告诉记者自己当时没反应过来,“会不会是张新杰在鸡上做了手脚呢?毕竟用乙醚、乙醇也可以制造出‘死鸡复活’”;牛颖回家拆开松花粉包装后发现产品没有条形码,也没有产地公司的电话,顿觉不安起来……
nlc202309090119
刘秀珠坐在家里也感到十分不安,她上网查询后了解到可以用打火机来分辨真伪:真的松花粉不会燃,但假的会。她打开一瓶松花粉平铺在桌上,结果打火机一点就燃了,她又试了一次,“松花粉挨到火苗时,又燃了!”
“呀!”刘秀珠顿时拍了下大腿,对躺在床上的老伴叫道,“老头,咱们被骗了!”
追讨诈骗款
10月8日,慧春庭酒店的大厅已不见健康讲座的踪影,担心了一晚上的人们聚集到此却扑了空,牛颖开始意识到:“这钱可能要不回来了。”
越来越多“证伪”的消息传来:一街的一个老人在提着松花粉回家时被儿子撞见,儿子在简单询问后立即闯回了慧春庭酒店,对还未来得及撤走的李艳龙、张新杰等人要求退货,并成功要回了钱;而另一对老夫妇因钱未带够向女儿借钱时,赶来的女儿在看了眼松花粉后便说是假货,不肯借钱……
8日上午,李艳龙的电话还能打通,面对众人的质疑,李艳龙坚持松花粉是真货,也不肯接受退货,到了中午,李艳龙的电话就打不通了。令人不安的讯号接踵而来,但看着手中花钱买来的松花粉,老人们不敢相信它会是假的。
“是真是假总要有定论,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牛颖说道,她当即决定去北京市区检验松花粉的真伪,中午12点,带着80余位受骗老人的期待,牛颖和吴芳两位都已60多岁的老人踏上了进城的公交车。
因不熟悉路况,牛颖二人到下午5点时才问路找到了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局,两位工作人员接待了她们,在说明来意后,工作人员拆开包装开始检验,没过多久,检验结果就出来了,牛颖带来的“松花粉”既不是药品也不是保健品,只是碎玉米渣磨出来的普通食品。牛颖这下才完全确定,大家都被骗了。
鉴定结果出来后,牛颖第一个想到的人是陈恩有,“她是为了治病买的松花粉啊,家中吃低保的拿不出钱,还是问人借钱买的啊。”牛颖叹道。
接到牛颖的电话后,一直在家等消息的陈恩有“哇”地一声大哭起来,“我知道是假的没跑了,但怎么能是假的呢?他怎么能骗人呢?”时至今日,陈恩有提起这事儿时,依然巴巴地流眼泪,由于十几年前丈夫和儿子相继离世,儿媳出走,如今陈恩有家中只剩下她与读高中的孙子靠着政府救济度日,“我啊,我就恨不能这一身的病全好了,好照顾我的孙儿,”说到孙子,陈恩有不能自控地抽泣起来:“你说那假药万一把我害了,我的孙儿可怎么办啊。”
松花粉被证实为假的消息传回杨镇,聚在一起的老人们陆续沉默着散了,奔波了一天的牛颖回到家后越想越气,第二天,牛颖带着吴芳和陈恩有一起前往顺义公安局报案。
如数返还诈骗款
接到群众报案后,顺义公安局刑侦队立刻对该案进行立案侦查,2014年8月1日,北京市顺义区检察院依法批准对犯罪嫌疑人李艳龙、张新杰实施逮捕,而隐藏在二人身后的幕后操纵者薛兵也于2014年6月6日被批准逮捕,2015年2月12日,顺义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将三人起诉至顺义法院。2015年4月13日,该案在顺义法院刑事审判庭第一次开庭。
经审理查明,2013年8月,在北京居住的薛兵给远在河南的李艳龙、张新杰二人打电话,提出来北京卖松花粉,由李艳龙负责组织工人和宣讲活动,而张新杰则负责宣传产品,并商量好张新杰从中抽取15%的营业额,剩下的利润薛兵与李艳龙平分,其中,活动中涉及的全部产品和资金皆由薛兵提供。
实际上,薛兵三人皆是学历不高的农民,其中,张新杰出生于河南平顶山市,学历为中专毕业,和李艳龙一样,两人在健康讲座上的自我介绍都是“虚构出来的”。
而售价2600元的所谓“天然松花粉”其实是没有手续,也不合格的“三无产品”,张新杰表示,一箱“天然松花粉”的成本仅为240元,“也根本没有我介绍的那些功效”。
2015年5月12日,顺义区法院一审认定三人犯诈骗罪,分别判处三人有期徒刑4年10个月到5年10个月并处罚金,扣押在案的“天然松花粉”由扣押机关予以没收。经过追缴,2016年1月7日,薛兵三人诈骗所得的23万元钱款到案,當天下午,83名受骗老人前往顺义法院执行一、二庭拿回了自己的钱。
“在看到这个案子的时候,其实我本人还挺震惊的。”办理该案的顺义法院法官蔡秀告诉《方圆》记者,在审理之初,她在网上大概搜索了一下,发现类似的以健康讲座为幌子进行诈骗的案子已经很多了,令她震惊的是:“如此惯常的手段居然还有这么多的人上当受骗。”
在审理的过程中,蔡秀慢慢分析出了这些老年人上当的原因,“老年人一般都有很强烈的健康需求,同时防范意识比较弱,让一些不法分子钻了空;另外,也不排除部分老年人爱贪小便宜,被一些小恩小惠带入了圈套”。
不过在蔡秀看来,子女对父母关心不够才是最重要的原因,“这些东西年轻人一眼就能分辨出是假的,如果子女稍微注意一下父母的生活和最近的动态的话,这些老年人也许就不会被骗了。”蔡秀说道。(文中老年被害人均为化名)
9.初中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 篇九
李 侠
各位同学:大家好!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同学们坐在一起。今天召集大家来,主要是就行为和心理方面,跟同学们谈与女生有关的几个方面的话题。我们大家都是中学生了,这一阶段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所以在这阶段中大家都要好好把握,好好珍惜。现在大家思考一下:
一个人的“性别化”源于性发育。性发育是从精卵结合的瞬间开始的,当精子和卵子结合时,未来的婴儿性别就由精子所带的性染色体种类而决定了。性发育是循序渐进的。人在出生时,男性和女性所有基本的生殖结构都已一应俱全,男女生殖器官的不同,叫第一性征,第二性征出生至青春期这一阶段,性发育只限于结构的增大,完全成熟开始于青春期。青春期是性生理、性心理发育的高峰期,是性别身份和性取向的展示期,也是性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适时、适度的性教育能优化其“性别化”过程,不但有助于完成其现阶段的性发展任务,更是为将来一生的高质量生活垒筑基础。
相当一部分同学性知识缺乏。有近20%左右的同学不知道“月经”、“遗精”究竟是怎么回事;在回答“是否认为女孩来月经、男孩有遗经就有了生育功能”时,21.89%的人回答“不是”,30.19%的人回答“不知道”,只有不到一半的人答对了;在回答“是否知道女孩怎样就会怀孕”时,35.29%的人回答“不知道”或“不敢肯定”;在回答“是否知道性病及其传播渠道”时,63.5%的人回答“不知道”或“不太清楚”;而回答“知道”的人中,能完整的例举出三种性病名称的不到一半,能正确举出三条性病传播渠道的只有44%。初中生性知识的缺乏是十分危险的,因为他们生理上处在性欲旺盛期,心理上又处于两性眷恋期,性关系对他们来说是充满诱惑,容易发生早恋现象。
一、如何对待早恋?
早恋是指未成年男女过早建立恋爱关系的行为。年龄在18岁以下的青少年和中学生谈恋爱,属于早恋行为,是不可取的。
1、早恋的类型可以归纳为8种:
第一种,爱慕型,即青少年之间由于爱慕对方而产生的早恋现象。根据爱慕对象的不同,又可分为:仪表型,就是由于爱慕对方外在的仪表而产生的早恋;专长型,就是因为爱慕对方的能力专长而产生的早恋;品性型,就是由于爱慕对方的优秀品性而产生的早恋。
第二种,好奇型,即由于对异性的好奇心而产生的早恋现象。对异性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是青春期的青少年随着性意识的发展而自然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青少年由于生理发育和性成熟,很容易产生性冲动,对异性变得很敏感,渴望 了解异性的心理和生理,了解异性对自己的态度。为了满足这种好奇心,就想结交异性朋友,建立“恋爱”关系。
第三种,模仿型,即因为模仿别人的行为而产生的早恋现象。模仿的对象主要来自社会生活,影视作品和报刊书籍。
第四种,从众型,即迫于周围人的压力产生的早恋现象。周围人是指所出的同年龄群体。
第五种,愉悦型,即为了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而产生的早恋现象。青春期男女之间的密切交往,往往会给双方带来愉快的体验,这种愉快的体验会进一步促进青少年之间的密切交往,逐渐转变为早恋。
第六种,补偿性,即为了获得感情补偿和排解受挫的情绪而产生的早恋现象。感情补偿是指青少年在学业上或感情方面受到挫折时,出于争强好胜的心理,或者为了摆脱感情创伤,一些青少年就想用早恋的方式排遣受挫的情绪,从异性那里获得感情补偿。
第七种,逆反型,即由于青少年在两性交往中受到别人不恰当的干预所产生的早恋现象。最典型的就是心理就是“你们不许我这样做,我偏要这样做”。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正常的异性交往会迅速向早恋关系发展。
第八种,病理型,即由于病理原因而产生的早恋现象。在当代社会,由于营养过剩、一些食品中含有性激素的作用,或者生理上的疾病、家庭遗传等原因,造成一些青少年身体早熟,身体外观像成年人,或者心理早熟,或者性变态心理。这些都会诱发青少年的早恋现象。
2、正确处理好自身的早恋问题,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去处理:
(1)要清楚地认识到早恋的危害,用理智来战胜这不成熟的感情。早恋最直接的危害是严重干扰学习。由于整日整夜满脑子想着自己喜欢的那个异性,因此,会使你没心思去学习,也觉得学习没多大意思,上课注意力就难以集中。由于没有认真听讲,因此,学习成绩就会越来越差。有人说:事业的引力,爱情的驱力,歧视与压迫的反作用力,是人生的三大动力。因此,早恋处理得好,可以产生“合动力”。有关统计材料表明,那些在中学时代就耳鬓厮磨、如胶似漆地恋着的,大都是学业荒废,爱情失败,甚至有的由“爱得深”变为“恨得深”。相反,那些把爱深深埋在心底一心向学的青少年,多数不仅事业有成,而且能够赢得爱神的青睐。因此,青少年要把眼光放得远一点,要用理智战胜自己的感情。毅力的真谛是战胜自己,你能战胜自己,便会摆脱早恋。
(2)要注意心理卫生。不看不适宜的报刊杂志、影视节目,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多看一些伟人的传记,培养自己的意志力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有些青少年早恋或者单恋,喜欢夸大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地位,认为对方的一言一行 都与自己有关,甚至是受自己影响的。对方成绩下降,挨了老师批评,以为这是因为自己的缘故,因此,替对方难过;对方近日精神不振或者瘦了,认为这是因为对方想念自己的缘故,因此,自己很感动。青少年的这种心理,其实是一种“自作多情”。青少年在这种对异性的想念和思念中,除了使学习下降外,还能得到什么呢!
(3)设法摆脱早恋。当有人向你表示爱意或求爱时,当你对异性萌生爱意时,可采取如下方法:①转移法:把精力转移到学习上去,用探求知识的乐趣来取代不成熟的感情。②冷处理法:逐步疏远彼此的关系,以冷却灼热的恋情。③搁置法:即中止恋情,使双方的心扉不向对方开启,而保持着纯洁的、珍贵的友谊。
(4)要正确处理早恋和男女生正常交往的关系。每一个步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随着生理的逐步成熟,会开始关注异性同学,并希望了解他们,与他们交往,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青少年对异性的依恋并不是有些家长和老师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件丢人和见不得人的事。这与道德品质无多大关系。绝大多数青少年都“早恋”或“单恋”过一个自己很喜欢的异性。关键是青少年如何正确处理早恋和男女生正常交往的关系。不要过分地敏感,不要以为异性对你好一点就是爱上了,也不要动不动就向人家表达爱。
(5)多参加集体活动,分散独自喜欢一个异性的注意力,不要与异性单独交往。通过参加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树立远大的理想,并能获得同学们的帮助和友谊。同时,这样做,能分散你早恋的注意力,减轻你的烦恼。也能使你头脑冷静下来思考,淡化你对你喜欢的异性的强烈情感。现在没有早恋,也许不久就会早恋,因此,应尽量避免同异性同学单独交往,因为受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青少年“爱”的火焰,随时都会被异性点燃,到那时,你就是想让它熄灭,也都难以做到。
二、如何对待青春期和防范性侵害?
1、性意识的觉醒:正是因为我们生理上的变化,我们逐渐有了性意识。什么是性意识呢:表现在①被某认识的异性吸引或对某异性明星的崇拜、追捧;②异性的一个眼神,或擦身而过,都会让自己激动不已,并产生无限的想象; ③幻想与某异性约会、交谈和亲密依偎等情景;④睡梦中梦到了有关性的内容,并伴随性兴奋;⑤看到有关两性或情爱的小说、电影时出现性幻想或是性兴奋,有时也会渴望看有关这方面的书籍、电影。
性意识活动的产生是符合人的性生理、性心理的发展规律的,是正常现象。因此,几乎所有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都会有此体验。但因为保守的文化观念通常把与性有关的一切视为肮脏的、下流的,当这些观念被个体接受时,就会 对其心理构成不良的影响,使其产生性意识的困扰,造成学生的苦闷、焦虑、厌恶、自责自罪等情绪,影响学习、生活及其同异性的正常交往。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困扰逐渐减少,相反,中学生们在这方面有日显开放、大胆的趋势。如:街上中学生牵手、拥抱的大有人在,在钱包里放上恋人的贴纸相、约会看电影,并以此作为同性伙伴的谈资,并带有成就感„„这样又好不好呢?以下我们看看专家给了我们什么建议:
不要认为与男生交往是无耻的,不应该的,相反我们是鼓励男女正常交往的,甚至应该学习如何与男生交往。我们常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在心理学上把这称为异性效应。[现象实例]某校某班学生外出野餐。第一次,男女分席,男生个个狼吞虎咽,女生一片嬉笑吵闹,杯盘狼藉。第二次,男女合席,男生彬彬有礼,你谦我让,不乏君子风度,女生细嚼慢咽,温文尔雅,大有淑女风韵。这两次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异呢?这就是异性吸引而产生的推动力。重要的是,男女个性互补,男性的刚健豪放与女生的俊美细腻,可以在相互交往中得到平衡和升华,满足自我完善的需要。总的来说,人们潜意识中是向往异性交往的,因为它具有心理的整合、协调和保健功能。因此,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对自己的异性交往都应是珍惜的。
2、怎么把握好与男生交往的度呢?
1)尊重是交往的前提。2)少一点随便,多一份庄重。3)不宜过分冷淡。4)避免单独在一起的机会。忠告:不要过早陷入感情旋涡。
3、不要发出让人误解的信息:感情世界的特征之一是敏感。尤其是少男少女们,对来自异性的微妙信息是心领神会的。问题在于,少男少女往往容易在无意之中发出了错误信息,导致剪不断理还乱的麻烦。
在情感世界行走的少男少女们,应掌握一些交往的底线。不要与异性单独约会,更不要在晚上俩人独自相处;不穿过于暴露身体的衣服,以免刺激异性;给人留言不宜多情,以免让人迷惑等等。也就是说,应当明明白白的交往:你是我的同学,不是我的男朋友;你是我的老师,我们只是师生关系等等。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4、警惕性侵害的一些伎俩。
哄骗:我们来玩一种好玩的游戏。
贿赂:脱衣服给我看,我就给你100元。
恐吓威胁:你如果告诉别人,我会杀了你的!暴力:把你痛打一顿,你才会听话。
甜言蜜语:我喜欢你,别的孩子都比不上你可爱。扩大伤害的威胁:如果你不来,我会找你妹妹。利诱:你学会了,将来可以赚很多钱。
以权威的名义来欺骗:是你爸妈(或老师)要我来找你的。秘密禁忌:这是我们之间的秘密,不要让人知道。
拿你的错来封住你的口:上次你打同学的事,要我告诉你爸吗?
正常化:以前你姐姐也和我做同样的事,她现在过得这么好,你还担心什么? 拿后果来封孩子的口:这件事情如果说出去,那就不得了,我会被关到监狱,你妈妈也会被判刑,你呢,会被同学笑。
拿亲人来威胁孩子:你奶奶如果知道了,她一定活不下去了。
强调善意:虽然我知道这很不对,但因为太爱你,所以没有办法克制自己。
5、如果不幸遭遇性暴力该怎么办?
一定要告诉父母。否则,将无法得到必要的身体上和精神上的治疗,这有可能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被强暴只不过是遭遇了不相遭遇的事故,被害人决不应该因为羞耻心或罪恶感而承受痛苦。但是罪犯应该受到相应的惩罚,因此与其个人想办法应付,还不如向有关机构申请援助。当你遭遇性暴力时,请采取下列方法报案:
① 记录遭遇性暴力的地点、时间、日期,和罪犯的样子、穿着等。
② 尽快(最好在72小时之内)到妇产科取证,并检查有没有感染性病,怀孕与否,以及采取预防措施。
③ 被害时穿的衣服可以成为证据,因此不要洗,放到纸袋里保管好。④ 通过性暴力专门咨询机构进行咨询,以便进行心理疏导,并接受医疗、法律援助。
三、怎样做个美丽的女孩?
女孩子,谁都希望自己拥有美丽的容貌。究竟什么样是美的呢?
通常大家公认的、直观和外表上的美,如:身材苗条,面容俊秀,皮肤白皙,双眼皮,大眼睛„„对美,大家有公认的标准,各人也有各人不同的看法。
时髦的不一定是美的。对我们中国人来说,黑发是美,黄发是病态,是女孩子的遗憾,现在怎么倒成了美了? 甚至有的大男孩、大女孩染成红头发、绿头发、五颜六色的头发。我不知道你们怎么看,反正我看了没有感觉到美,只是想到“另类”这个词,还想到小时候,听老人讲的故事里的红毛妖怪。爱美之心,人之常情。如今的社会环境宽松了,妆扮得有个性一点也可以理解,但作为中学生,应该有一个积极的审美观。讲个性是美的,但病态不是美,另类也不是美。
对中学生的仪表,国家教育部有规定:不烫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不穿高跟鞋。(新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还特别增添了不染发。)烫发、化妆、佩戴首饰,不是不美,而是分什么年龄、什么场合、什么身份。从身体发育的角度说,烫发、染发、化妆、穿高跟鞋,对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女孩并不适合。
我觉得你们的本色应该是清纯、活泼,有朝气,有礼有节。学生的身份,也要求对自己容貌的美丑不要看得过重,保持平和的心态。爱美没有错,追求美更没有错,关键是心中要明白怎样是美的。
我认为能做到一下几点就是美:
1、干净、利落、得体的衣着打扮,会让你看起来青春亮丽。女学生的外在形象,以简洁大方为美。切勿佩戴过多或过于招摇的饰物,戴上只会有一种怪怪的 觉,而不是美感。
2、挺拔端庄的仪态是最美的。很多长得漂亮的女孩,让人看了却觉不出美来,就是因为常习惯性地缩脖、耸肩、哈腰,向前探着头,走路摇摇摆摆。很不美!正确的姿势:挺胸、收腹,下颌微收,双肩打开,脊背挺直;走路步伐坚实而轻盈,不东倒西晃、左顾右盼。记住这几点,并注意平时常提醒自己保持这样的姿态,那种优雅的气质就出来了。
3、注意举止言谈的细节。有时会遇到这样的女孩,长得原本不错,穿着也很漂亮。可是,却因为脱口而出的一句脏话,或者随地吐了一口痰,让她的形象一下子大打折扣;还有的女生,课间活动时大喊大叫,跟男生追逐打闹,自己玩得忘形,却没注意到别人都在侧着眼睛看她。另外,边走路边吃东西、吃饭时爱用筷子挑挑拣拣爱吃的菜、遇到长辈不打招呼„„这些都是很不雅的行为。有些女孩子不在意这些小事,其实,这些举止言谈的细节,比容貌更能影响大家对你的印象。
以上我讲了有关外形美的几个问题。
外貌的美和你们现在正拥有的青春的美都不是永恒的,谁也阻挡不了美貌的衰老和青春的流逝,而有一种美不会衰老,这就是魅力!
四、女性的魅力表现在哪里呢? 一是高尚的人格。二是知识与修养。
高尚的人格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高贵气质的自然流露。这种气质与你的出身阶层无关,与生活贫富无关,与身材高矮、容貌美丑无关。它表现为心地善良、有道德,富有同情心;不向权势低头,不为利益出卖良心;有分辨是非的能力,言行一致。具有这些品格,就具有了超脱平庸的魅力。也许我们不能全做到,不能做得很好,但起码要有向高尚的人格努力靠拢、努力去做的愿望。
你们正处在感情丰富、精力旺盛的时期,社会阅历浅,有时头脑简单、天真,如果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强,就容易被诱惑、被蒙骗。可以说,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诱惑的时代。金钱的诱惑、权力的诱惑、安逸生活的诱惑、寻求刺激 的诱惑,乃至一些书刊中色情的诱惑,无处不在。只有明确地分辨是非,坚定自己的意志,才能抵御诱惑,人生的道路不至于走偏走斜。女性魅力的第二个表现是知识与修养。
【学生心理健康讲座】推荐阅读:
中学生沟通心理讲座11-07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讲稿06-08
中考学生心理辅导讲座二06-25
中学生心理咨询讲座10-07
大学生心理讲座策划书12-14
技校学生积极心理心理健康论文11-04
小学生饮食与健康讲座07-19
学生心理健康教案08-15
中职学生学生心理辅导08-30
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心得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