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实施计划

2024-06-23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实施计划(精选12篇)

1.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实施计划 篇一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2011—2012第一学期)

我校提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研究》课题研究,利用我校现有的每班的多媒体和网络教室及丰富的网络资源等手段,从事融合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知识的行动研究,试图从中获得直接的教学经验与研究心得,为信息技术进一步与各学科的融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学期继续研究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地学习,提高他们的数学、信息技术素养。

现将本学期的工作安排如下: 九月份:

1.上网或阅读杂志学习课改精神,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特别是现代信息理论的学习。

2.制定本学期的个人校课题研究计划。

3.制作并应用网络课件辅助课堂教学,继续研究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

十月份:

1.多选派数学老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

2.各数学教研组开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研讨课活动。

3.组织数学老师观摩名教师的优秀课,特别关注信息技术的应用。

十一月份:

1.请陈军做信息技术的培训。

2.听青年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公开课。3.收集网络环境下数学课堂教学精彩实录和教案。十二月份:

1.创建课件共享资源库,达到资源共享。2.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实验测试、分析。一月份:

1.上好课题汇报课。

2.认真撰写课题研究总结。

3.收集整理相关材料,为学校撰写课题阶段报告提供资料。

2.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实施计划 篇二

1 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理论、“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理论是进行学科“四结合”教改实验的重要理论基础。所谓“四结合”, 即在数学中要结合先进教育理论改革教学方法, 要充分结合对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要充分结合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 要充分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各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运用是中国教育的主攻方向, 它可以培养大批具有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信息技术三者相结合起来, 融为一体的科学素养人才, 它甚至可以促进教育跨越式的发展。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识的主动构建者, 主张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 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

相对于传统的用电视机、录音机和幻灯机简单呈现教学内容的电化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小学英语教学中, 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和具体。动感的画面配合美妙的音效、新奇的互动环节加上巧妙的评价方式, 这些都不断刺激着学生的感官, 使学生产生和保持着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 并在主动参与中激发兴趣, 在积极交往中学会合作, 在成功体验中享受学习。

2 信息技术在小学综合英语教学上的优点

作为一种应用于教学的特殊手段, 信息技术有适应多门学科的特点, 也就是说信息技术能够就各门学科自身的特点进行有机的整合, 特别是对小学综合英语而言它具有下列更为显著的优点:

2.1 音、形、义的有机统一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中, 我们所采用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卡片呈现所教词汇的形, 通过听录音或教师领读来教词汇的音, 通过教师讲解来了解词汇的义, 不可能达到音、形、义的有机统一, 尽管我们主观上想运用一切手段来达到更为直观的效果, 但终究逃脱不了机械的模式。如果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完全可以达到图、文、音、动画相互结合的效果, 让学生“记忆和理解更为轻松”。这在教授某些抽象概念的词汇时更能显示出其独有的优势。

2.2 有利于创设符合课堂特点的情境, 达到语言与情境的融合

在以往的口语与对话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主要的教学手段是在教师提供了一定教学任务的前提下, 让学生对学习任务进行感知与机械模仿, 然后分组或分角色进行表演, 尽管我们一直强调语境, 但我们最终也不可能达到这一目的。就语言本身而言, 它不可能是空中楼阁, 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情感的流露、信息的传递。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绪、不同的天气环境里我们会运用不同的词汇、不同的语调进行语言交流。如果我们运用信息技术三维动画的制作, 创设符合语言教学要求特点的情境, 再配上反映教学内容的语音对话, 就会达到情境与语言的有机结合, 从而使学生“对所听到与所看到的信息作出及时、恰当的反应”。传统的口语教学之所以成为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音与境的脱节, 学生觉得非常枯燥乏味, 这也就是“哑巴英语”的成因。信息技术与口语教学的整合是解决“哑巴英语”最为有效的途径。

2.3 能够调用大量信息资源有利于学生听力、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

我们在中文语境下学习英语, 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和氛围, 学习者的听说能力因此受到很大的障碍。而大量的信息网络资源能弥补这一缺陷, 可以引导学生进入www.4english.cn和www.xinzhitang.cn等英语网站, 这里有实时英语新闻、电子图书故事、动画故事、电影乃至各种各样的听力练习, 语言丰富, 形式多样, 趣味盎然, 任君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可以听英语新闻, 了解天下事;看电子图书, 加强认读, 开阔视野;看动画故事、电影, 提高兴趣;也可以进行听力练习, 检测自身的听力, 同时提高听力。而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 往往对所运用材料的相关背景进行介绍, 我们常用的方法基于课堂时间因素, 不可能非常详细, 学生的理解是非常肤浅的。如果我们运用信息技术从网上提取众多相关信息, 供学生快速阅读, 这不但有助于学生养成求知创新的思维, 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一定的帮助。布鲁纳认为“学习者应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学习结果”, 学生自己一旦掌握信息技术就可以在一定的区域内运用BBS讨论区, 网上英语角、“在线论坛”等方式进行交流。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自然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相互间的交流, 一改以往任务式的写作训练, 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写作积极性, 增强了学生的写作意义, 提高他们的语言笔头应用能力。

3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1 利用多媒体,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 以其信息量大, 画面丰富, 多种媒体综合运用等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建立了一个动态教学环境,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大大提高了英语课堂效率。

3.2 利用多媒体, 有利于英语单词教学

传统课堂教学显得枯燥单调, 而多媒体却能创设出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生动活泼的环境, 更快进入角色, 产生情感体验,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增强了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

3.3 制作教学课件, 有利于突破句型难点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实际需要, 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体验情景, 并让学生在这种情景中进行探讨、发现, 在特定的情景中去理解事物本身。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 以计算机为工具, 以网络为资源, 以活动为载体, 以语言交际为主线, 探索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现代教学模式, 定能给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全面推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丰富教学形式, 优化教学过程, 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信息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创造性思维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潘克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研究.

[3]刘梅.试论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有效途[J].当代教育科学, 2004, 3.

[4]苗逢春.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整合[J].中小学教育, 2004, 2.

[5]李坚.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

3.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实施计划 篇三

关键词: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整合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6C-0072-04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改革创新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2012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规律,深入研究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1]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在线教学、翻转课堂、整合教学等教学模式及慕课、微课、云课堂等课程开发模式得到了广泛实践和运用,成为大家熟悉的概念。就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而言,哪一种教学模式更适合?怎样构建和实施这种教学模式,才能使之充分发挥教学效果?笔者结合课题研究,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整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适切的教学模式

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可分为在线学习(E-Learning)和混合式教学(Blending Learning)两种。[2]翻转课堂和整合式教学模式均属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范畴。慕课、微课是网络课程资源,前者是大规模网络课程,后者是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

(一)在线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在线教学就是通过网络课程及资源开展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其主要优点是学习不受时空限制,具有一定的交互性,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但从中职语文教学的实际来看,实现完全的在线学习是不现实的。首先,各地语文教材版本不同,且语文教材改版更新的频率较高,课程教学内容的稳定性不强,针对必修课的在线课程开发会受到影响。其次,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文章的内涵和意蕴,仅仅通过人机交流(即使存在网络互动),也难以让学生获得深刻的体悟;离开了教师的点拨和师生之间富有情感的交流以及学生之间的智慧碰撞,难以让学生获得情感熏陶和心灵共鸣。再次,中职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总体达不到在线学习的要求。不过,在线学习可在某些语文选修课的教学中运用。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翻转课堂是把传统的学习过程翻转过来,让学习者在课外时间完成针对新知识点和概念的自主学习,课堂则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主要用于解答疑惑、汇报讨论,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3]这种模式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因而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提倡。但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对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对教师设计学习支持体系的能力、组织和控制教学活动的能力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就中职语文教学而言,翻转课堂成为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还有待时日。当然,我们提倡教师更多地尝试和实践这种先进的教学模式。

(三)整合式教学模式更切合中职语文教学

整合式教学模式是将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不是课堂教学与在线自学的简单叠加,而是针对教学目标,立足学情,将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课外教学与课堂教学、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机融合并相互渗透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不单纯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颠覆,而是一种补充、发展和完善。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它能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优势,更好地实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与在线教学模式相比,它能发挥教师深度参与的优势,又兼顾了语文教学的特殊性;与翻转课堂相比,它充分考虑到中职学校的学情、教情和教学环境,更具现实意义。积极探索和实施这种教学模式,十分必要。

二、整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环境

整合式教学模块是基于信息技术环境,将传统教学方式与网络教学方式有机融合、相互渗透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教学环境包括如下基本要素。

(一)网络教学平台

学校应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自主开发或者购置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平台应具备教学内容发布与管理、辅助课堂教学、在线教学交互、在线教学评价、基于项目的协作学习、发展学习评价和教学管理等功能。每一个教师应拥有一个虚拟的、彼此联通的个人教学空间,能进行教学资源管理、学习活动设计、教学任务安排等各种网络教学活动,并能对教学空间进行个性化设置。[4]每一个学生均拥有一个虚拟的、彼此联通的个人学习空间,能进行个人学习资源管理、网络交流、在线测试、选修课程等各种网络学习活动。[5]如果不具备这一条件,需要充分利用QQ群、QQ空间、微信公众平台等软件,以实现教学资源发布和教学交互等功能。

(二)信息资源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开发、搜集和整理相关教学资源,如课文朗读的音频或视频、作者和写作背景介绍、作品品读视频或文章、课文知识点介绍、课件、微课、名师课堂以及在线自测题、试题库、素材库、文献资料库等,供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教学使用。

(三)智能教学终端

智能教学终端包括PC机、便携式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或成套的互动课堂设备等。

在实施整合式教学模式前,要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培训,使他们能够熟练使用信息化教学设备和网络教学平台及相关常用软件,熟悉教学环境,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三、整合式教学模式的工作流程及实施策略

(一)整合式教学模式的工作流程

就语文课程的学期教学来看,整合式教学模式包括课程教学准备、课程教学实施和课程考核评价三块。课程教学准备阶段,教师要讲解并让学生知晓课程教学方式、学期教学计划、课程考核和评价方案。教学实施阶段,即某节课或某个教学项目的具体实施,其主要环节及工作任务将在下面详细说明。课程考核评价,贯穿于学期教学的全过程,由平时考核(包括网络学习评价、课堂学习评价、课后作业成绩)与考试测评按一定比例构成。其工作流程及主要任务如图1所示。

从某个教学项目来看,整合式教学模式包括教学准备、课前教学、课堂教学、课后互动四个环节。各个环节的主要工作任务如图2所示:

(二)整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任何一个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研究,都与教学系统设计与教学活动的组织和过程控制密切相关。[6]实施整合式教学模式,需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要求,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加强教学组织与调控,这样才能更好发挥其教学成效。

1.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分析学情,基于信息技术环境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写出教案和学习指导书。“教案”要预设学生在线自主学习、课堂教学、课后练习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使课前、课堂、课后的教学任务成为一个相互勾联、有机结合的整体。“学习指导书”要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预习程序和要求、课堂探究要点等。“学习目标和任务”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把握好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体现出一定的层递性。“预习程序和要求”,规定学生观看和学习网络教学平台上的哪些资源,或自己通过互联网查阅哪些资料;说明哪些项目应独立完成,哪些项目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等。“课堂探究要点”是在学习课前自主的基础上将在课堂上研讨的问题。教师应及时将学习指导书及有关教学资源上传网络教学平台,以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2.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的类型(阅读与欣赏、口语交际训练、写作训练、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学生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课前教学阶段,除了在学习指导书中规定预习程序和要求外,教师还应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或QQ、微信等网络通讯工具了解学习自主学习的情况,组织在线讨论与交流,解答学生的问题。课堂教学阶段,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组织开展小组交流。课后互动阶段,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在线讨论与交流,及时解答学生在复习和完成作业过程中(通过网络平台或网络通讯工具)提出的问题。

3.加强教学组织与调控

教学组织与调控成效的好坏,是整合式教学模式能否构建进而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因素。首先,要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加强监控。离开了学生扎扎实实的在线自主学习,整合式教学模式便形同虚设。教师应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工具进行即时观测,做好督促工作。对于需要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开展的活动,尤其要加强检查和监控,避免“搭便车”现象的发生。要把学生在线学习(包括参与互动)的情况作为考核评价的内容之一。其次,要在检查和评估学生在线自主学习的情况之后,及时调整预设的课堂教学内容,并根据需要利用及上传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资源,使课前的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效地衔接和呼应。再次,教师要善于将在线评价方式和课堂评价方式结合起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激发和维持学生在线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整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的优势互补提高教学效果,它是基于信息技术环境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改进,是教学理念上的一种提升,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实践,使之更加完善。此外,中职学校也要加强信息化环境建设,健全信息化教学管理制度、激励制度,为这种教学模式的普遍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D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03/133322.html.

[2]余胜泉,路秋丽,陈声健.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05(10).

[3]马秀麟,赵国庆,邬彤.大学信息技术公共课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1).

[4][5]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关于推进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通知[A/OL].http://www.ec.js.edu.cn/art/2016/1/25/art_4267_187822.html.

[6]马秀峰,吴丽娜,毛荷.翻转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及其教学策略的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22).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tegrated Teaching Mode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Chinese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E Yu-hua

(Suzhou Industrial Park Industrial Technology School, Suzhou 215125,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The integrated teaching mode is an improvement to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based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vironment. It is complementary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through online teaching and classroom teaching advantages, and it is suitable to be used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Chinese teaching. A teaching project includes teaching preparation, before-class teaching, classroom teaching and after-class interaction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teaching mode requires the teachers to carefully design the teaching plans, guide th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strengthen 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regulation. Vocational schools should create conditions for the common practice of this teaching mode.

4.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实施计划 篇四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既有信息技术的整合,又有学科知识的整合。数学学科由于自身存在着抽象性,推理性强的特点,往往需要生动、直观的形象加以诠释,而借助计算机的动态化、生成化、直观化的特点进行呈现,则成了进行数学的最好选择。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为主,根据数学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制定本学期的实验计划如下:

1、让学生会用POWERPOINT画出本学期所学过的平面几何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2、会用POWERPOINT画出三角形,并复制出三角形,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出所学过的平面图形。

3、让学生会用WORD或者WPS打出简单的数学算式,并能打出应用题中的简单的答语。

在实验中,注意设计形式多样的数学活动、数学练习、数学游戏等,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愉悦中获得一定的数学知识。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使学生从一年级起就逐步养成肯于动脑,善于动手操作的良好习惯。

5.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 篇五

摘要:小学生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要建立数学概念和数学模型,必须根据具体情境或事物形成表象。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优势,实现课堂教学增效的目标呢?下面我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要素、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意义、信息技术的运用与整合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应该注意的问题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教学

课堂教学

课程整合 增效

激发兴趣

实践体验

转化角色

正文: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日益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和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同时也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丰富的信息化资源。因此,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

整合是指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并使系统内各个要素发挥最大的效益。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为一体,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的有机部分,从而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并提高小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的能力。

我们特别强调的是,整合对教学而言,信息即资源,它是教材内容的一部分,信息资源应满足小学数学教学的需要;对教师而言,信息技术应是像黑板、粉笔、三角尺和圆规一样使用得心应手的工具;对学生而言,信息技术是像图书馆、资料室一样理想有效的学习环境;有时还是答疑解惑的“老师”,也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会学习、创新的有力工具。“整合”应是看得见、实实在在的教学过程。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要素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中的“信息技术”包括人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等硬件的操作技能,“小学教学”是指数学课程。所以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应包括三个要素:数学课程、信息素养、操作技能。

1、数学课程

学习和掌握国家课程标准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基础。

国家课程标准中的数学课程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的呈现方式是多样的,学习过程是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学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教学目标是一个多元化的;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精品

发展,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解决问题,情感和价值观。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贯彻和实施这一目标,就必须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 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要掌握教学的具体内容,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确定哪一些知识可以用计算机或多媒体呈现,哪一些知识可以用教具呈现,以利于数学教学的总目标的实现。

2、信息素养

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提高教师计算机的操作能力是做好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关键。

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主要包括能够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的能力;能够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创新能力、信息利用能力、协作意识和交流能力等。

教师要能利用信息科学的理论、方法、手段和工具,对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过程中的有关信息进行获取、分析、处理、传递和利用。网络时代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要求教师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基本知识;具有采集、加工以及发布信息等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具有能够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通过评价信息、应用信息解决数学学科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素养,才能使教师在网络时代能够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有效地组织和设计教学,传播教学内容,同时充分认识各种现代教学手段的缺陷和不足之处,从而扬长避短、灵活多样地在教学中使用它们,使现代科学技术有效地为教育服务。网络信息资源极其丰富,但良莠不齐,如何让学生高效地获取有用信息,同时又避免不良信息的影响,要求教师能充当学生使用网络的领航员和指导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极强的信息辨识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也就是要求教师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3、操作技能

教师应努力将教育信息化的思想和理念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科之间的整合,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研究型学习、资源型学习、协作学习、网络探究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虚拟学习等。努力探索知、情技融合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努力提高教师使用计算机的操作能力。

①、提高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认识。

我们要从振兴中华民族这一高度来认识使用计算机的操作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大面积提升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已经成为现实。我们时常看到一些老师上课,电教、计算机教师齐助阵,一个吹笛,一个按眼的情景。如果我们的教师不能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又怎能谈运用多媒体设计方法来改革教学。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信息时代的教学,教师的角色也将逐渐由传精品

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学习资源管理者及研究者”。这种新型教师的职能变化,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必须会应用计算机。

②、提高计算机的操作能力。

学习计算机是掌握一种应用、操作技能。仅看书或看教学光盘是不够的。一些看似简单的操作,别人点几下鼠标就实现了,自己去试往往是千呼万唤始不出。因此我们强调要勤动手,多交流,在实践中切实提高计算机的操作能力。提升教师群体的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光纸上谈兵不行,不动手实践是学不会的,一动手做,很快就能入门,很快就可化难为易。计算机本身是复杂的,但它又是一个极大的傻瓜,需要什么只要按下键,就可以了。例如在excel中输入1至6年级的名称及每个年级的人数,选中后,只要按下F11键,马上就显示出一幅条形统计图。所以学电脑不必冥思苦想,宜不懂就问。

③、有的放矢,注重应用,学以致用。

学习计算机要采用任务驱动的办法,就是带着任务来学习,用什么学什么。学就是为了用,用了就会有成就感,越用就越有兴趣,并有助于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

计算机考试的四个模块在工作中是远远不够用的。要能够制作一些简单的动画,因此还要学会使用常用的工具性软件。例如“几何画板”在数学中应用得非常广泛,是应该掌握的。人是有惰性的,所以要给自己规定好时间和目标,促进自己的学习。

④、创造条件常上网、多上网

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操作技能。计算机的大信息量和资源共享是它特有的功能。在网络中获取大量的信息,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筛选、处理,然后应用教学中,在网络中和别人交流、探讨,共同提高。在网络中可以找到大量的优秀的课件,把这些课件应用在自己的教学中,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⑤、建立自己的教学素材库。

教师应该具有非常强的教学素材整合能力。教师应根据自己的需要,大量搜集、整理符合自己教学特点和规律的教学素材,然后把它们添加到自己的资料系统中,并进行整合,组成富有个性化特点的教学素材库。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素材库基础上,按照自己的独特创意生成备课教案和讲授教案,充分体现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然后,通过课堂讲授,充分满足教师个性化教学的要求。

面对挑战,教师要调整自己的学习对策,塑造适应时代需要的学习理念,调整自己的学习重心。谁能够先行做到这些,谁将拥有发展的先机。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意义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师生应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选择有效的信息技术,找到整合的切入点,并结合教学的各个环节来展开,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精品

而不是盲目追求先进的网络化的教学环境。

1、激发兴趣,爱学乐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课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集文字、声音、图象、图形于一体,它在处理图文、动画、视音频等方面的良好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要,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如在教学二年级“平移与旋转”时,运用信息媒体播放游乐场的情景录像,让学生在逼真的情境中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在已有认识发展水平上产生了自主探究的愿望,因而在学习活动中更加积极主动,能说出、区别身边的平移与旋转现象。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利用网络信息环境,创设教学情境,开展课堂智力激励,能使学生对问题情境,积极动脑筋思考,并通过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等有效的手段,引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和发现新知识的认知过程。

“整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尤其在现实世界中时间或条件不允许或成本费用太高的实践活动,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模拟 出相关的逼真的情景,从而使学生既有在实际生活中学习的体验感受,又能便捷高效地获取相关知识经验,这就能使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充分地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学习世界。如教学“圆的周长”时,用信息媒体播放一个圆形花坛的情景,利用闪烁效果表示出什么是圆的周长,进而激发学生思考怎么计算圆的周长,通过协作学习又认识了圆周率丌,圆的周长=丌D=2丌r。这种教学效果是一般插图绝不能达到的。因此,适时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灵活地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渲染气氛,制造氛围,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就更加强烈,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则必然使学习过程趣味盎然,学生自然爱学、乐学。

2、转化师生角色,提高学生主体地位

我们知道现代媒体教学过程与一般传统教学过程都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双向整合活动。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旧式的教学方法,没有意识到人是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的主体,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在学科课程整合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发现、利用和更新,避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倾向。对学生而言,要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即网络技术的学习者,是网络学习的主体,网络信息的采集处理者、交流协作者和创新者。信息技术将成为他们终生受用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一种认知工具。对教师而言就要体现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信息化、学习方式自主化、师生交往民主化。教师将不再是课堂的主宰,教师的主要职能是要具有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观念,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必须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学科教学的要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最佳切入点,使信息技精品

术与学科教学能够在和谐的状态下出现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充分发挥信息媒体优势,精心组织教学信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实现传播教学信息的任务,同时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

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教学中应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演示为主,演练结合,精讲多练。教师对于一些操作性的技能要边操作边解说;演示后通过具体练习让学生模仿并巩固相关操作。并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实践操作能力。对于小学中、高段学生,则可以逐步引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开展多向交流,自主学习。课内时间有限,可以向课外延伸,课内与课外互相结合、互相补充,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与小学数学学科中进行丰富多彩的创作和信息交流活动。如用Word编缉小报;用Powerpoint制作简单的教学课件,用校园网站进行留言交流,用Internet查询资料……这些不但有利于巩固已学知识、扩展相关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现代技术教育手段,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创造更好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从而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去探索、去发现、去研究。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采取不同的、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去学习,可以指导学生通过雅虎、新浪、搜狐等有名的“搜索”引擎网站,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学会网上在线自学,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提高学习能力。还可以通过网上聊天室、E-mail、BBS等方式与他人交流沟通,向他人寻求帮助,探讨学习和生活上的一些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不仅能学会教师教给的基础知识,而且懂得怎样去获取知识,具有在信息时代获取知识、探求知识的能力。

3、提供实践体验机会。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应注意形式要灵活,效率要高,在教学中使用哪些信息技术,到底是用传统的小黑板,还是网络化教室,在什么环节上使用,都应该由我们的教学目标来决定,而不是赶时髦,搞“花架子”。课本中有些要求实践的教学内容,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可能让学生亲临其境,从而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进行整合教学,可以给学生呈现出一个真实的或虚拟现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其中体验,学会在信息学习环境中学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主动构筑自己的学习经验。如教学二年级“千克、克的认识”,运用模拟教学课件,创设一个“虚拟公园”的情境。“公园”里动物们正在比体重。这让学生非常激动,刺激了他们强烈的参与欲,迫不急待地想在网络中做“裁判”。根据电脑显示,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点击到合适的秤上去称,再说一说谁重谁轻。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主动参与互动,也得以充分展示,每个学生自然地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通过信息技术紧密地整合在一起,生活经验走进了教材内容,既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精品

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与整合

1,师生双向整合。现代媒体教学过程与一般传统教学过程一样,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双峰整合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发现、利用和更新,避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倾向。小学数学教学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师不仅要对媒体的特征,来获取信息、精心设计教案,实现传播教学信息的任务,而且还要教育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学习方法。只有充分发挥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才能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课堂教学效率达到 最佳。

2,外部操作与内部思维并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师既要注意加强引导学生的外部操作活动,又要分析学生内部的思维洗,掌握学生的心理。因为在现代媒体教学中,学生接受信息离不开视听,不但感应信息的内容,还要理解信息的含意,选择处理信息,必须依靠思维的参悟(包括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所以数学教学必须坚持视听思维操作、图像与引导同步。教学中教师必须周密地组织学生的看和听,既为学生感性材料、倒是演示,又要善于用语言恰如其分地讲解,才能使学生形成概念,提高认识,真正使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

3,及时反馈适时调控。所谓反馈,就是指从教学对象处理获得信息,以此作为调整教学过程的依据。只有通过学生的及时反馈,教师才能知道学生对知识信息的掌握的程度,从而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方法和时间程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只有通过反馈信息,不断地调控教学过程,变换信息,调控载体的传输方式,与学生建立各种形式的反馈渠道,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有用的信息,并能运用处理信息实现教学目标。

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应该注意的问题

1、信息技术的运用要有目的性

特定的教学内容本身的直观性和抽象性,是恰当选择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依据。比如计算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加大训练容量、梯度及形式,培养学生运用知识技能、技巧。应用题教学,在教学行程问题时,运用计算机课件辅助教学直观演示,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几何初步知识教学,几何知识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在运用计算机课件演示,形象、生动的画面,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实质,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全面性。

2、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引入课堂教学,而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需要一个较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不熟练,尤其是小学生,往往因相关同步知识不具备而使辅助教学本身遇到障碍。

3、从数学学科的角度需求出发来使用计算机,而不是盲目的使用,要强调教师的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学和学科教学基础,在充分了解传统教学、准备好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有选择地使用计算机。

4、合适的网络课件和工具平台缺乏,使“课程整合”本身难以进行,难以精品

系统化。若教师自制,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不好,而且耽误本身的教学任务。

5、信息污染与网络安全。小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较差,使用计算机不当也会带来危害。

总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呈现什么教学内容,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传送到学生的桌面。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网络提供的资源开展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充分发挥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达到最优化。既培养学生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也强调学生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重整、加工和再应用。师生还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因此,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参考文献:

1、刘儒德,《信息技术与教育相整合的进程》,《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9(3);

2、祝智庭,《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中国电化教育》2001.2;

3、何克抗,《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与21世纪的教育革新》;

4、余胜泉,《基于Internet的学习模式》,《中国电化教育》1998.4。

6.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实施计划 篇六

◎ 浑源县水磨疃学校 林立峰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方面的技术、资源、方法、人力资源和语文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具有形象、生动、直观、信息容量大、视听效果好、交互能力强和操作方便等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研究心理学表明: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识的兴趣,人们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的一切,常常掌握得既迅速又牢固。信息技术进一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愿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

例如:在识字教学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的童话情境。我教“晴”字时,采用了卡通变字法。先操纵鼠标出现一幅阴天时野外青山绿水、花红柳绿的春景图,并出现“青”字,然后再按鼠标,一轮红日出现在空中,顿时,阴云散了,山野一片光亮,花开了,树绿了,鸟儿叫了。学生见了此景,情不自禁地,异口同声地叫道:“天晴了!好美啊!” 我相机操纵鼠标将红日移至“青”的左边,变成“日”字,告诉小朋友,这就是天晴的“晴”。这样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晴”,也明白了字义,组起词,说起句子来滔滔不绝。

《观潮》是篇阅读课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层次分明,是篇很好的朗读教材。在教学中,我不是枯燥地讲解朗读技巧,而是借助“钱塘江大潮”的视频,用实景形象刺激学生的语言表达,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接着我让学生当小导游,给《钱塘江大潮》配上解说词,学生都有一种自我表现的欲望,他们争先恐后地做小导游。由于有了感性认识,又有生动、形象的画面作提示,学生对语言的把握都比较准确。他们能读出潮来之时的气势,体会到潮来之时的壮观。这节课,学生学得生动、愉快,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

二、有利于获取大量的语文知识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即人类获取信息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 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得的信息量,比单一的听老师讲解要强得多。我们知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要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向更大的范围拓展,向更深的内容挖掘,这时候就会遇到许多陌生的概念或者文本,这些陌生的东西已经有了前人的解读,我们不必闭门造车,可以完全拿过来加以消化。众所周知,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互联网的大量信息让学生目不暇接、兴趣盎然,他们用合作交流的方法从网上可以获得无穷知识。比如一首 2 古诗的解读或者一位作者的生平,甚至可以与专家对话、与名师交流。我们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从网上查询资料、探寻方法、扩展视野、深化学习,也是最捷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尤其是信息技术走进作文课堂后,课堂便活跃起来,学生在找到写作材料的同时,又了解到课堂以外的“大千世界”,“人物写真”,“风土人情”,“人与自然”,“各地览胜”,“名山大川”等,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现实生活甚至更远的时代或地方。如:“熊猫”是人们普遍喜欢的动物,可由于生存环境决定它们只能生存在祖国的西南地区,不冷不热,箭竹丛生的地方,这便是我们无缘与熊猫相见的原因。然而,通过信息技术,学生不但见到了熊猫,而且还了解到关于熊猫的许多特点。如熊猫的生性孤僻,活动范围小,喜欢在树上活动。繁殖、发育慢,以箭竹为食,有人的灵性,是残存的古动物,更主要是直接观察了熊猫的活动形象。再如“孔子”,“哥白尼”古今中外著名人士,学生对他们的详情了解甚少,可是信息技术满足了学生的欲望,让他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语文知识。

三、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我们在讲解课文时,为了对学生进行一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常常在黑板上或幻灯片上写出一些习题,让学生练习,然后生说师板书答案,为此耽误了一些讲解课文的时间。采用多媒体设计习题就解决这一难题,因为多媒体可灵活地将习题、答案储藏在课件中,只须操纵鼠标或展视仪便可将习题、答案公布于众,节省不少时间,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此外在阅读教学中,还可以采用长文短讲 3 的方法,我在教学《开国大典》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抓住入场——大典——阅兵——游行这一教学主线,为了突出重点段的学习,我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提前下载了大典的盛况视频,在讲大典过程中,给学生播放当时的原始资料片,毛主席那浓重的乡音和大典的热烈气氛感染了学生,使学生置身于开国大典的兴奋之中,从而缩短学生的历史认识距离。

四、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曾几何时,我们为自己无力的语言而暗自责问,为自己失意的模仿而黯然失色,为自己愚钝的思维而缩手缩脚,现在你大可不必如此了,利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形象生动的特点,可以很容易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为课堂教学排疑解难。如:在教学《捞铁牛》时,教学的重难点是: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根据水的浮力的原理把沉在河底的八只大铁牛捞起来的,体会怀丙和尚想象的依据。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制作了教学课件。一是图文声像并用,再现课文内容。二是将事物之间的联系制成动画课件,通过点击课件得到提示和帮助。如点击“铲黄沙”课件,便会出现船身上浮的场景,并可以清楚地看见船身上系着的绳子就会绷紧,此时划船,铁牛就被拔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借助课件,自主学习,较快较好地把握课文重点,理解难点,进而进行了语言、思维训练。

再如,在比较平翘舌的声母z和zh的发音时,我设计了让“zh”的h闪动,并提醒学生拼读时注意翘舌,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如j、q、x和u相拼的规则,除了借助儿歌帮助记忆外,还设计成动 4 画ü戴了一顶帽子,帽子有两点,看到j、q、x走过来,他就脱帽敬礼,学生看了觉得十分有趣,在笑声中,他们就牢牢地记住了这一规则。

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信息社会所需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重要的能力素质。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有特定的教学环境的支持,而多媒体的超文本的特征和因特网上大量的信息正好为这种能力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最理想的环境。所以,特别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这样就为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我们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多设计一些开放的,需要学生主动去探究、收集、整理、获取信息,并综合运用这些信息进行创新的“研究性学习”的作业。例如:要学生制作电脑小报,在出版的过程中,学生要寻找大量资料,要进行筛选、排版、打字等,整个过程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审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等能力。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海底世界》等课文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写一篇《漫游海底世界》的文章,让学生网上收集有关海底世界的资料,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7.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实施计划 篇七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英语,整合

如今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 小学英语教学也在不断改革中, 其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有着重要作用。信息技术是发展网络技术与多媒体为主的一项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要将信息技术的多媒体化、网络化、数字化等方面的优势发挥出来, 将计算机设备作为主要工具, 将网络上多样化的资料作为教学资源, 不断对小学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具有现代化特点的教学方式进行探索以及完善。信息技术可以为小学英语教学课程带来新的元素, 对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的意义

1. 关于小学英语教学的特点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主要通过采用各种教学方式令小学生对英语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进行了解以及掌握, 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方式。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进行整合, 可以以资讯技术的优势以及现代化设备作为依靠, 对小学生进行英语教学, 令小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并学好英语。

2. 关于现代信息教育的特点

现代化教育与传统教育有着很大不同, 信息技术虽然以计算机为核心, 但它已经不单是呈现教学内容的工具, 而是学生对英语进行了解与认知的工具, 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情感。它拥有着很多现代化技术, 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 并可以采用超文本链接以及多媒体来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令学生能够产生积极性, 自主进行学习并获得知识, 同时对他们的创新意识进行培养。

二、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的思考

1. 教学过程中的最大问题就是“教”和“学”之间的矛盾

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相关的教学要求具有一定的差异, 而这种差异又属于认知的范畴内。为此, 许多学者对信息技术和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有着不同的看法。所谓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之间的整合, 就是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将信息技术的各种优势以及现代化技术与小学英语的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结合, 以便将小学英语教学任务更好地完成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有两层意义:

(1) 网络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已经不单是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 也是学生学习的对象以及重要因素。这种结合对小学英语的教学有着重要作用,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

(2) 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的整合。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的整合虽然没有网络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的层次高, 但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在这层整合中, 信息技术是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 它将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 对课程内容进行呈现, 向学生传播知识。

2. 教师将面临新的挑战

(1) 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教师要对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以及操作技能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掌握, 具备一定的应用和操作信息设备的能力, 能够对信息资源进行选择、整合以及创新。同时, 教师要不断对各种设备的组合进行优化, 采取不同方式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当中去, 并能够合理地运用。

(2) 教师要合理对教学进行设计。要想将信息技术更好地融入英语课堂当中去, 英语教师一定要对课堂进行合理的设计。教师应该以课程的主要内容为基础, 结合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对课程进行精心设计, 设计出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可以给予教师一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使课程能够有序地进行, 还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各方面的综合发展有着一定的作用。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的实际操作

1. 关于英语单词教学

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 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来给学生呈现丰富的学习资料。在进行单词教学时, 英语教师可以查找一些与单词相应的图片, 再利用各种信息技术软件以幻灯片的形式放给学生看。小学生还处于儿童阶段, 这种多彩的图片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 吸引他们的目光。例如在对pear这个单词进行教学时, 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一张梨的图片, 然后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给学生看, 再配上pear的读音, 荧幕上的图片每闪一下就让学生跟着读。待学生学会这个单词后, 还可以进行相关的拓展, 比如梨是黄色的, 就再对yellow这个单词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能使学生产生兴趣, 加强记忆, 还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 使其在学习基本单词时学到了新单词, 并拓展了知识面。

2. 关于英语课文的教学

信息技术化教育具有图文声音趣味化、知识呈现多样化、内容选择自主化等基本特点,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 这种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小学生对知识的认知难度, 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 教师一遍一遍地读课文, 再让学生进行朗读, 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 进而产生反感情绪。而在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的过程中, 可以采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课文, 让学生感受到课文的真实情境, 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 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刺激容易使学生们融入课文的情境当中去。使用这种方式进行英语教学, 对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效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3. 关于英语的复习练习

在英语的复习练习中, 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 并在学生完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可在进行复习练习的时候, 给学生看与学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场景动画, 让学生在看到信息的时候做出反应。例如在讲解完一些单词后, 用幻灯片播放相关的图片, 让学生们说出对应的单词, 并不断加快速度, 看谁说得快。这样在巩固知识的同时, 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可以在学习新知识后, 让学生自己操作计算机对知识点进行梳理与总结, 然后积极提出问题, 由教师进行引导与解答, 再进行最后的总结。在这个过程中, 不仅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巩固, 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动手能力。

4. 利用信息技术引入娱乐游戏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 所以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 要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习, 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并愿意主动去学习英语。在轻松的环境下, 学生的创新意识很容易被激发出来, 这对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很有帮助。在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利用Author ware等软件制成一些益智的小游戏。例如在讲解She goes to school by bike这节课的时候, 可以制作自行车赛车小游戏, 将路途中的一些景物用英文标出, 并设定好路线, 让学生自己按照设定的路线去学校, 胜利者会听到好听的音乐, 失败者会听到鼓励的话语。这样容易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使学生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到知识, 并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四、结束语

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进行整合, 改变了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 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综合能力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教师应该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 努力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本文首先阐述了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的意义, 又对它们的整合进行了思考, 并分析了关于它们在实践操作中的应用, 希望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 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 使学生的英语素养以及使用英语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褚淑娟.信息技术与英语听说教学[J].管理观察, 2008.

[2]杨明.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应具备的素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3]王实.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08.

[4]张连金, 郑德友.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与英语课程的整合[J].科技信息·教学研究, 2009.

8.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篇八

1、要精心设计教学媒体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要求教师在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手段的同时,变革自己的教学设计行为。备课时,教师要系统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等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从知识点、学习水平、媒体内容与形式、使用方式、使用效果等方面,进行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设计教学媒体。将教学媒体设计作为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成为教学方案的要目。

2、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

阅读文本,倾听对话,感悟思想,体会情感,揣摩表达,积累语言,表达运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一切教学手段都是服从于此的。因此,在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两者关系中,小学语文教学是主体,信息技术是为优化教学服务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调动学生的感官多方面参与语文学习活动,提高学习语言的兴趣,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言训练上来。

3、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运用信息技术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施教学过程最优化为目的的,因此必须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媒体和信息技术手段,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切忌盲目性。没有哪一种教学手段是万能的,只有真正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利于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手段,才是有效的。信息技术手段也不例外。

4、要注意多种媒体使用的综合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尽可能把音与像、动与静、图与文有机地结合起来,提供多种感知材料,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知、理解与运用能力。信息技术只是多种媒体的一部分,语文教学中,黑板、粉笔、实物、纸质的挂图和图片等传统媒体,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技术媒体应与传统媒体有机结合,整合使用,以充分发挥媒体促进教学的作用。

二、合理选择教学方法,發挥信息技术的独特功能

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落实,需要一定的教学方法的支持。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常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即通过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和创设语文学习所必须的情境进行教学。或播放故事,或配乐朗读,或呈现图形图像,或观看动画,或观看视频等。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呈现图形图像,图文结合,使学生直观感知课文的情境。句段理解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难点,用动画、视频等再现文本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雷雨》的起始阶段,笔者播放视频,让学生边听轰隆隆的雷声和哗啦啦的下雨声,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具体感受雷雨前、雷雨中自然界的景象变化,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产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动机。为使学生理解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笔者再次让学生观看视频剪辑:屏幕上厚厚的黑云笼罩着整个天空,天色十分昏暗。学生观看视频剪辑的同时,思考以下问题:1.“满天”是什么意思?2.“黑沉沉”写出了乌云怎么样的变化?3.“压”字说明当时的云层怎么样?4.黑沉沉的乌云向你直压过来,你感到怎样?然后,引导学生感受场景,品词析句。

2、模拟教学法。即利用各种媒体,模拟文本内容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教学。小学语文课文里的常识性说明文,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或知识积累不足,根据课文的文本难以理解一些科学性知识。如果用多媒体模拟,学生就可以身临其境,从而解决教学的难点。在教学科学小品文《琥珀》时,教学的重难点是,“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根据这块琥珀进行想象的,体会科学家想象的依据”。为了解决这一难点,笔者利用从网上下载的教学课件(包括琥珀的样子、远古时代的环境、苍蝇和蜘蛛的行动及巧合、松脂球变成化石的经过、发现的过程等若干个小模块)开展教学,如点击“松林与海水”课件,便会出现地壳变化使海水淹没松林的场景,并可以清楚地看见水下的松树如何慢慢腐烂,松脂球脱落出来,一齐深埋在淤泥里的情景。

3、课前预习法。即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开展自主学习,并接受辅导。“精读课文”教学之前,笔者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要求学生上网查阅与课文学习有关的资料。课上,安排学生交流作者的生平、作品等文学常识和课文写作背景、时代背景介绍等。有些课文,涉及到社会、环境、历史、军事等学科的知识,学生对这样的课文非常感兴趣。如,在教学《南京长江大桥》一课,为什么建造长江大桥?大桥有多长?是谁设计的?什么时候建造的?这些问题,虽然不是教学重点,但却是大多数学生希望了解的问题。学生提出来了,笔者根据学生的需要,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搜集了有关资料。

4、技能指导法。即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对学生的语文技能进行指导。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指导,可以提高训练效果。如,可以用多媒体播放录音,组织学生进行听话、记忆、复述等活动,可以训练、指导学生的“听”“说”等技能。可以通过播放范读,指导学生的朗读。可以利用大屏幕呈现阅读材料,进行拓展阅读训练;呈现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书写过程,指导学生学习笔顺、分析字形和书写汉字等。可以用媒体呈现同题佳作,供学生借鉴,实现习作指导;将学生的作文展现出来,组织学生进行评改训练,实现作文修改的指导。

9.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篇九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心得体会

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学科信息化教学,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一种趋势,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弥漫着喜悦、兴趣、困惑、成功等情感体验,能提高教学效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面做到因材施教。因些,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数学相整合,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深化数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今社会要求教师本身彻底转变自己的教育思想观念:一方面改变过去的“应试教育”为现今的“素质教育”;另一方面,要彻底改变老一套的“填鸭式教学法”,也就是说弄清“教”与“学”的辩证关系,变老师主动“教”为学生主动“学”。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素质,然后对学生“授之以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教师要利用现有的现代化教学条件去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教师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的首选设备。多媒体教学软件集声、光、动画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眼、耳、手、脑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恰当的教学情境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能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创设一种使学生主体参与,兴趣浓厚的课堂教学学习氛围是唤起学生主体参与的前提和保证。学生在愉快而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容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且能激发内在的学习要求。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往往离不开生动形象的教育素材。多媒体正是具有形声、动画兼备的优点,在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方面比其他媒体来得更直接、更有效。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这一章的第一节“面积和面积单位”时,首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表面后,再归纳出面积的含义。于是我先让学生触摸桌面、书本面、文具盒的表面,而后用电脑出示一些物体,并让学生用鼠标点击这些物体的表面。点对的会得到电脑的夸奖:“真聪明,点对了!”,同时观察到物体的表面变成了另外一种颜色。而点错的学生会听到电脑的提示:“再看看,再来一次。”多媒体的这种设置不仅使做对的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也会使做错的学生不气馁从而产生积极寻求正确答案的意识。

由于已经创设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在电脑演示之后,教师提出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回答出面积的含义,学生会兴趣盎然地讨论、总结,然后归纳。从而使枯燥的概念化为具体的形象,学生不但会顺理成章的接受而且很容易就记住了这个概念。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了学生的强烈参与意识,同时也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标。

二、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容易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在教学中,有些重点难点往往不易突破,主要原因是少年儿童的生活经验不丰富,观察事物不容易全面具体。因此教师要采用比较容易使学生接受的教学过程,达到知识的迁移。例如:在教学“1平方厘米”这个面积单位时,利用多媒体演示:先出现一条线段,并闪烁两次,线段下面出现“1厘米”几个字。然后由四个同样是1厘米的线段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下面显示一句话“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最后整个正方形的内部闪烁两次,并涂满颜色。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这句话的后面显示“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感受到“1厘米”是长度单位,是一条线.。而“1平方厘米”是一个面,是面积单位。这样的对比演示,使学生把旧知识“长度”和新知识“面积”既区分开来又建立相互间的联系,使之系统化。教学面积单位的重点与难点就在于面积单位是测量物体

表面的大小的尺子。学生往往会把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混淆在一起。经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学生在头脑里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的特征,强化了对新知识的印象。同时,教师也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完成了教学目标。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容易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学习的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思维和操作形成。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多向思维的情境。因为它有声形并茂,生动有趣的特点,提出与新知有关的问题后往往在新知与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矛盾冲突,进而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在这种情境之中会积极思考,在活动中会主动参与操作。

例如:右图是一块草地。想一想,计算它的面积有几种算法?这是一个多边形。怎样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呢?让学生先思考,然后动手画一画。画完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画法计算出这块草地的面积。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的不同,所以有的学生会想出一种做法,有的会想出几种做法。这时,利用电脑把不同的做法一一演示出来。每一位学生看过以后都会想到有的是自己想到的,有的是自己没有想到的。而没有想到的解法,学生会注重去看,产生求知欲望。这种多媒体直观演示与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但使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了学习,而且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提供多层次的练习,能有效利用有限的教学空间,并能加大练习密度。

课堂练习是学生巩固所学新知的重要环节。学生对所学新知的掌握情况也从课堂练习中体现出来。教师对课堂练习要精心设计,不但能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而且能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图文并茂的优势,设计多层次的习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练习。在设计习题时,要照顾全体学生,就要把习题分成多层。一般来说,第一层是与所讲例题相仿的练习,目的照顾比较差一点的学生;第二层是基本知识的变式练习,目的解决重、难点知识问题,照顾中等学生;第三层是要稍微动脑筋的思考性练习,目的照顾优秀学生。这种多层次的练习,让差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等生“吃得饱吃得好”。学生在做题时不但不感到乏味反而

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老师也达到了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有许多优势。同时它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给孩子们一个享受快乐学习的机会,只有把多媒体辅助教学纳入整体优化素质教育中,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殊功能和艺术魅力,才能达到提高学生素质,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育中的应用将极大地促进教育的发展,将会带来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模式、教育进程的深刻变化,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过程的多样化、社会化、主体化。具有易于控制、交互性强,效果明显、直观性好、目的明确、信息量大,有针对性等特点。这种融图、文、音于一体的认知环境,加上现代教育技术表现手法灵活多样,使学生学习能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知识技能,而且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发展能

力,达到开阔知识视野,拓展多技能的目的。

1、变静为动,激活思维,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驱使学生去学习的强大的内部推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有极大的吸引力,能带动学生主动愉快地去努力求知,乐而不倦地勤奋钻研,它不仅对学生当前的学习起着巨大的作用,也是日后学习生涯和事业生涯取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心理保证。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一节数学课上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其辅助手段一般是卡片、模型、图片和实物等,以静态的形象为主,不易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现代教学媒体计算机走进课堂以后,充分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变静为动,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供了条件。如在导入新课时,我们每一位老师都精心设计,以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新课的学习产生探究的兴趣,这时如果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应。例如在教学“1—5的认识”时,我将课本上的“野生动物园”图制成多媒体课件:湛蓝的天空,一轮红日高挂天空,远处飘来4朵白云,一位教师带着4名同学到动物园游玩,一头大象从左边徐徐走来,右边的大树旁,有两头犀牛在休息,3只小鸟在天空自由自在的飞翔,草丛中开放着5朵美丽的鲜花。学生看完这些后,将画面定格,让学生观察以上画面,说一说画面上有那些人和物,各有多少个?再如《观潮》一课,教学时配备多媒体播放潮来前、潮来时、潮退时的景象,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感受潮的气魄雄伟,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先播放桂林的美景,让学生仿佛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欣赏桂林的山光水色。创设游漓江的情境,让学生对桂林的美景产生兴趣,这样才能让他们更有兴趣的学习这篇课文,才能更深刻的体会到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和桂林山的奇、秀、险,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这一最终目的。

通过这样直观、形象生动的呈现教学内容,把学生的多种感官有机地调动起来了,学生的学习非常情绪高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自我学习的主体意识。

2、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创设一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兴趣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唤醒学生参与意识的前提和保障,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先决条件。兴趣是求知的先导,没有兴趣,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将很勉强。兴趣的提高离不开生动形象的经验素材。而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图象、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把静态、枯燥、难于理解的材料融于图象画面中,产生极其活跃的动态画面,能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发潜力,他们满怀着被激起的求知欲望,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学会探索。能够完成教师的语言和常规教具所难以解决的问题,使学生更易于解决问题。例如,当发现有个别学生开小差时,教师就可以发出一个小警告,但是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警告学生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呢?试设想下面的情景:教师让画面上出现一个气得暴跳如雷同时砸着桌子的蓝灵鼠,大家一看都为之精神一爽,开怀大笑起来。开小差的同学也在这种幽默的气氛中意识到自已的错误。课堂气氛就这样在顷刻之间得到了改善。例如,在教学《认图形》一课时,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动物王国里举行了绘画大赛,要求参赛者自己设计各种美丽的图案。通过小动物们设计的各式各样的简单图形中,让学生找出相同的图形。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的基础上,很快就能找到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等图形。之后,用多媒体技术将各个图形设计成各种轮胎的小车子,小马骑的是正方形轮子的独轮车,小牛骑的是三角形轮子的独轮车,小猴子骑的是圆形轮子的独轮车,小鹿骑的是长方形轮子的独轮车,小老鼠骑的是正方形轮子的独轮车。请同学们观察,自己先猜一猜,哪只小动物能获得比赛的冠军?为什么?其实小朋友的实际生活经验早就知道车轮是圆的,但可能从来没想过为什么,那么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景,就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产生了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为形成和培养创造性思维提供了条件。这一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内容,很适合小学生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特点,还积极调动了耳、眼、脑等多种感官投入学习,把学生带入新奇的境界之中,学生由“奇”而生“趣”,由“趣”而生“惑”,心生疑惑,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3让信息技术来充实课文内容

课文内容是有限的,学生的认识水平也有一定的局限,地域差异生活经历更给理解课文造成一定局限性。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弥补课文空白,丰富课文内

涵。如在《黄山奇石中》利用多媒体展示形态各异的古松图片,云海奇石的瑰丽景色,是学生更多的了解黄山风光,丰富知识,开拓视野。例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由于我们生活在内地,对我国南海上的西沙群岛了解甚少。所以上课前,我首先要引导学生观看彩色纪录片《美丽的西沙》,展示了丰富的海底资源,把学生带入神秘的海底世界之中,让他们认识千姿百态的海洋生物等。通过观看,大家知道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海防前哨,是一个美丽的地方。然后让学生闭目倾听配乐课文朗读录音,生动、优美、逼真的声音使学生仿佛走进了西沙群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从课题入手,抓住“富饶”二字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什么内容。由此来把握学生思路,引导其学习。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学得非常轻松。

4、利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些诗歌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小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古诗教学中采用电化教学媒体并合理地运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如古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象,如果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透彻理解、体会。而录像恰当地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时,学生提问:“怎么横看庐山成岭,侧看庐山成峰呢?诗人为什么说远近高低各不同呢?”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画面上庐山的样子一会儿横,一会儿侧,一会儿近,一会儿远,学生看后一目了然。录像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的同时,学生学习兴趣极为浓厚,他们积极观察、思索,很快从动态画面中领悟到诗句的意思。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使他们体会到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及感情色彩。5利用电教媒体资料,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生的作文普遍患有“畏难症”,而每单元的作文指导课,尽管老师对写作要求进行了反复提示,启发引导,学生仍然是“无话可说”。教育心理学研究表

明学生写作应该有与文章相关的感情表象,它主要包括学生生活中积累的材料及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亲身感受,他就要学生在写作前,必须对社会生活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获取清楚丰富的表象。然而由于学生社会阅历浅,社会生活体验少,因而造成无从下手的局面。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借助投影仪、幻灯、录像、录音及课件等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真实、形象、直观的观察资料,创造观察的最佳情境,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与平时亲身经历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打开学生感官的窗口、思维的闸门,那么学生写起相关作文就会得心应手,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10.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实施计划 篇十

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尤其是正处于爱动、爱闹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数学的学习过程是非常无趣的。而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信息技术已经走进了小学课堂,能与数学教学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如,教师在讲解分数加减法的时候,就可以根据教学目的,把教学内容与多媒体进行整合,把涉及的分数加减问题运用多媒体的`课件进行生动的展示,利用日常生活中事物的增多和减少来进行分数加减法的教学,“1/2-1/4=?”问题,老师可以利用一个苹果切去半个苹果,用刀切去1/4个给一个小朋友,问这个小朋友还有多少苹果?这样的视频来进行教学,既可以把单调的等式生动的表达出来,又可以让学生进行直观的学习。

二、把多媒体与教师授课的过程进行整合

课堂是否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授课过程。如果授课过程过于无聊,学生的注意力就不会集中,进而无法进行有效的授课。而把教师的授课过程与多媒体进行整合,运用多媒体中声音、图片、视频等技术进行授课,一定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进行有效的教学。如,教师在对应用题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把一道应用题用视频的方式把题目的意思表达出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讲解“小明与小丽相距50米,小明每分钟走6米,小丽每分钟走5米,问多长时间二人相遇?”这样的问题时,把授课的过程变成多媒体的展示过程,先让学生进行理解,再由教师进行解答,一定可以提升教学效率。

总之,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合理整合对小学数学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是一种可以提升教学效率、提升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教育方法,应该在教学中得到推广。

11.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 篇十一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教学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0065-02

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于课程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也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全面的推广和应用,但在推广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推进小学语文的课程教学与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整合,对于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过程中的问题

信息技术为传统的教育体制带来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变革,其运用显著提高了课堂效率,丰富了教学的内容并且对以往的传统教学理念带来了冲击。但是,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应用则显得相对滞后。

(一)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

当前我国教育领域在小学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上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否推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目前还没有定论。其整合水平的高低目前还完全取决于任课老师个人水平,而全面推进小学语文教育的信息化则需要配套的信息化教材去指导整个整合的过程。

(二)教育方法的落后

当前的授课方式主要还是以教师教授、学生识记的填鸭式教育为主,即便是在课堂上运用了一些多媒体技术,也是老师如同解说员一般进行讲授,沒有发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作用,这样的课堂自然很难产生较高的效率。

(三)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依赖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教授的知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居于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模式对于传授系统知识体系具有不错的效果。教师和学生也适应了这种模式并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性。然而,这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二、小学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目标与内容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目标

宏观的目标是进一步建设数字化的教学环境,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改革进程,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推进教学方式的进一步改革,努力实现信息时代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就小学的语文教育来说,要重视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认知、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注重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二)小学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内容

作为小学语文的教学,首先要说的就是识字教育,它是小学语文最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信息技术与识字教育的结合可以通过一些识字教学的软件或者是课件来实现。其次是与阅读教学的结合,要让小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充分感悟文章的内容并进行一些信息的加工和思考。再者,就是与口语交际教学的整合,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口语教学设计出特定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与他人交流的兴趣。最后,就是与综合性学习教学的整合,要求学生会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获取和搜集相关的资料,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加快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对策

(一)加强对信息化教材和教学用书的研发

在推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对信息化教材的研发。使用特定的教学用书来指导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可以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结合后的课堂效率。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努力营造一个快乐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性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创设信息化学习环境,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依托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强大支撑,建立起一个与教学内容同步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激励学生在教学环境中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创新。如《鸟的天堂》这一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收集一些关于鸟的天堂的多媒体资料,引发学生对鸟的天堂的兴趣,在这种前提下再带领学生去阅读课文。在“众鸟纷飞”这一段讲述时,教师可以播放课前收集到的鸟活动时的一些影音资料,这样自然可以充分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然后带领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描绘的意境,整个教学过程自然水到渠成。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合理的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孔娟,朱酉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协同整合研究[J].文学教育(中),2010,(02).

[2]孔娟,朱酉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协同整合研究[J].文学教育(中),2010,(04).

[3]徐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5).

[4]王天明.浅议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02).

12.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实施计划 篇十二

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是我国目前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在信息化时代, 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 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教书育人, 还要着力培养学生运用信息工具获取、处理、应用、生成、创造信息的能力。而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最好的途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近年来, 我校一直在努力地推动和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工作中的应用和开发。伴随着信息设备的日益平民化, 学校硬件设备不断完善, 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相继建成, Internet接入校园, 同时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促进了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建设。我们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 已经开始了充分利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 优化教学过程, 也就是说, 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 都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的水平。因而确定这一课题的研究是我们实践的深化, 也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

●●理论依据●

1.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家认为, 学生是一个信息加工者。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 而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得”。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提供合理的学习策略, 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者认为, 应当以学生为中心, 让学生展开自由的学习, 自主选择和决定学习活动。教师只是一个“为学习提供便利条件的人”和“学习促进者”, 提倡合作学习及开放的课堂及学校。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 是知识学习的主动建构者, 知识只能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 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建构起来。建构主义要教师为学习者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 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 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 而不是课堂的“主宰”和知识灌输者。

●●理论假设

如果我们把学科内容以多媒体、友好交互等方式进行集成、加工处理为丰富的学习资源, 并创设生动的环境, 让学生在环境中实验操作, 观察思考、科学分析、探究发现, 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就能使教师通过运用丰富多样的信息手段,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 实现有效教学, 提高教学与科研能力, 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课题有关概念的界定

1.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指人们获取、分析、加工和应用信息的知识能力。它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等的总称。本课题中的信息技术界定为以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连网Internet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

2.整合:整合的主要含义是综合、融合、集成为整体、一体化等。本课题中界定为指把教育教学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相互协调, 相互渗透, 以发挥教育教学最大效益。

3.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指教师在数学教学中, 把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有机结合, 共同完成数学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数学教学方式。两者整合是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和认知工具的基础上, 把信息技术看作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就是在课程的学习活动中有机地使用信息技术, 努力使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形式都发生变革, 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从而使信息技术服务于数学教学任务, 更好地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 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师生的互动方式等发生创新变化, 探索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的策略。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 使教师熟练掌握并运用现代信息手段, 进一步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 基本形成一支有现代信息素养的科研型的师资队伍。

4.通过研究, 基本构建起以校园网为信息平台和信息载体的数学学科资源教育网, 并向其它学科领域扩展, 达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的目的。

●●研究原则

1.科学性原则:所谓科学性原则, 就是指整合要反映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客观联系, 符合教育教学规律。要有正确的教育理论作指导, 要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 要考虑到数学学科的特点和信息技术的特点及其相互联系。使用信息技术的硬软件, 必须注意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 需要科学地服务于教材内容。

2.发展性原则: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着眼点, 这是进行科学教育、人性化教育的最基本的原则, 在课题研究中, 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 使他们得到可持续发展。

3.智能并重原则: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的最基本特征是要立足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和学科知识的同时, 增强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整体性原则:所谓整体性原则, 就是指必须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按相互间的内在联系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充分发挥课程整合的整体功能

5.有效性原则:所谓有效性原则, 就是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既要讲究效率, 又要追求效益。效率是速度问题, 对教师来讲, 要在规定时间内以较少的精力达到当时条件下尽可能大的效果;对学生来讲, 利用网络资源, 可以使学生多种感官并用, 加快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学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教学信息, 提高学习效率。

6.个别指导与协作相结合原则: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有利于实施因材施教的平台, 在实践中, 每位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工具来进行学习, 有利于教师进行个别化教学。同时, 计算机又为师生们构建了相互协作的实践平台。

7.针对性原则:使用信息技术, 要有选择性, 针对性。适度把握, 慎用勿滥。

8.辅助性原则:信息技术不能一统课堂, 现代信息技术固然有其无比优越的特性, 但它仍不能完全替代其它有效媒体。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 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因此有必要了解国际国内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教学现状和成果, 在文献研究中学习相关的理论和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 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实践依据和事实材料。

2.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 是在教学中对教学的研究, 为了使研究工作有效实施, 确定行动研究法为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个案的分析, 不断总结与反思。

4.总结研究法:教师通过学习、实验和总结教学实践中的成功经验, 撰写报告论文。

●●研究成效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教学活动集文字、声音、图形、影像、动画等信息功能于一体, 图像清晰, 动态感强, 信息量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课程的整合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

(一) 进一步凸现智慧的生命存在

德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过:尊重是教育的基础。尊重不是公开课上奢侈的点缀, 尊重不是见面时敷衍的微笑, 尊重更不是不切实际、不着边际的吹捧和奉承!尊重是对生命挫折的忧郁, 对健康个体的欣喜;尊重是信任, 是真诚, 是发自内心的爱和宽容!

1. 有利于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小学生知识储备有限, 缺乏生活经验, 他们往往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概括和作出判断。在他们的头脑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 他们的抽象思维过程, 仍然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采用动态图像演示, 借助其丰富的媒体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 而且其突出的较强的刺激作用, 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如“线段、射线、直线”的教学, 我们可以先在屏幕上显示一组图形, 让学生辨认直线和线段;然后, 将线段向右边似光线射出一样地匀速延伸形成射线, 使学生看后悟出射线是怎么形成的。多媒体的动态展示功能, 还能把复杂信息分解为简单的连续信息, 以利于学生对复杂信息的识别。如:在“圆的画法”的教学中, 可先让学生观察一条线段绕一个端点 (定点) 顺时针旋转, 直至另一端点扫出一个圆, 让学生初步感知圆的形成过程;接下来, 将画圆的步骤分解展示给学生, 使学生获得“画圆”的完整信息。这样, 学生就会牢牢记住画圆的每一个步骤和要领。借助信息技术还能让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 从而使学生较容易地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 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2. 有利于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 通过反馈信息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 使矛盾突出, 有利于学习难点的解决, 反馈越及时越有利于学习。教学中, 通过计算机可随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像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中, 完成判断、选择等题型时, 学生回答正确, 计算机马上会表扬你, 来一声“棒极了!”、“真聪明!”或是给你献上一束鲜花, 学生看了听了自然高兴, 兴趣盎然。如果有学生回答错了, 计算机会在屏幕上显示提示信息——“再想想”并配以音乐, 启发学生认真动脑。即时的反馈, 使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 实践证明: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结果比不了解积极性要高。通过反馈, 他们既看到自己的进步, 又知道了自己的不足, 促使自我激励, 获得“独立发现的愉快体验”, 从而不断提高内部驱动力。

(二) 进一步形成开放的教学方式

网络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能真正实现教学方式的开放, 实现观念、目标、组织形式、作业形式等层面的开放, 实现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

1. 观念的开放

网络教学手段的运用必定要求教师树立立体的教学观念, 即运用系统论的思想方法, 对全部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全程的综合考察, 从而建立新的教学思想。教师要在数学课堂教学观念上进一步开放, 实现四个基本的转变: (1) 从注重学生的外在变化转向注重学生内在变化; (2) 从强调学习的结果转向强调学习的过程; (3) 从单纯教师的方法转向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 (4) 从封闭的教学组织形式转向开放的教学组织形式。例如我校老师在教学六年级《圆的周长》一课时, 以网络为依托, 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 通过教师的指导, 学生在开放的教学形式下, 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遨游于“学一学”、“试一试”、“想一想”、“读一读”、“练一练”和“聊一聊”的学习过程中, 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既活跃又严谨,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目标的开放

教学目标应该体现实质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的统一, 其中实质性目标是基础, 发展性目标是核心。运用网络教学手段, 可以使这两种目标更为和谐地统一, 也进一步促进了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开放。还是以《圆的周长》一课为例, 我校教师根据实际的网络教学环境, 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知识方面: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 互相协作, 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 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 能力方面:借助计算机网络资源和作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精神, 通过实践探索, 掌握规律, 发展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组织形式的开放

传统的数学课堂组织形式是划一的、趋同的、封闭的教学组织形式, 适合传授知识的目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要求彻底改变旧的教学形式, 建立一种开放性、综合性、创造性的教学形式。它在空间形态上, 综合运用网络交互教学、集体教学、个别教学和分组教学等多种形式;在时间流程上, 根据实际的教学基础以及教学环境的需要设计教学环节与结构。《圆的周长》一课, 根据实际情况, 老师可以设计以网络交互为主的较为开放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师在整堂课上以导为主, 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己寻求知识, 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锻炼多种能力, 并能利用计算机促进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的相互学习、互相探究的能力与水平。整堂课在宽松有序, 和谐愉快的气氛中进行, 教学形式较为开放, 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4. 作业形式的开放

传统的数学课堂练习是以书本为中心, 学生不是板演就是做在作业本上, 然后由师生共同评讲讨论对错, 一成不变, 学生厌之又烦, 不能够起到真正的练习效果。网络教学可以打破传统练习模式, 通过在计算机上进行练习, 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 培养学生的能力,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进行练习, 提高练习的质量。同时, 由于有计算机帮助, 学生可以及时获得必要的信息 (帮助信息、正确与否的信息等) , 及时检测自己的作业成果, 信息的反馈比较及时, 加快了学生获得知识、检验知识接受程度的时间, 提高了课堂练习的水平和质量。

(三) 拓展了自主的学习策略

1. 形成网络环境下基于习得的自主学习方式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由于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同时它还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 更有利于情景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和生成, 为营造小学生快乐的学习环境提供了理想的条件。例如教学《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一课中, 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年龄特点, 从直观形象的场景引入, 通过操作、讨论、交流、归纳、分析和整理等活动复习20以内加减法的内容, 并通过形象生动的交互游戏, 巩固本单元的计算知识和技能。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 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来进行学习, 使学生们都溶合进角色之中, 学生在计算机上热切地、兴奋地、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情趣盎然。

2. 形成网络环境下基于任务的自主学习方式

利用网络环境给学生提出学习任务, 通过上网查询、人机交互等方式, 学生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完成任务。而教师的任务将转变为如何引导学生在这信息的海洋中筛选、获取有用的信息。这不仅重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 而且也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3. 形成网络环境下基于协作的自主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对社会磋商和对理解发生的评估而展开的。可见, 建构主义特别提倡协作式学习。在传统的教学中, 群体活动开展较少, 而在网络环境下, 可以很方便地展开丰富多彩的群体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群体活动能力以及竞争和合作能力。教师通过网络把分散在课堂中的学生链接成小组性的学习团体。他们利用网络来传递声音、文本、图象等各种符号, 以此达到在有限的时间里同步传递信息, 加强互相交流的目的。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 提供了让学生自由表达的时间和空间, 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4. 形成网络环境下基于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方式

个别化自主学习是网络环境下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最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例如, 调用教学资源库中的各种素材, 如文本、动画、视频、图片等, 以巩固学习的内容, 解决学习的疑惑, 了解不同的观点, 掌握不同的方法。根据需要, 教师也可以自己设计、制作课件, 发到服务器终端共享以实施对学生面广量大的指导。由于主体的学习都能在交互中得到及时的反馈肯定, 从而增强了学生完成任务的信心, 有利于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更由于这种学习重视认知过程的学生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因而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 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四) 进一步丰富数学课堂教学资源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 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 是学生“自己的数学”。客观上由于受教学时间限制和追求所谓的学科知识系统, 能进入教育者视线并被编入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数学事实, 还只能是生活多棱镜的一个侧面, 而计算机网络凭借其强大的信息承载功能、生活再现功能、人机交互功能等优势, 有效地弥补了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的缺憾。

1. 扩充信息——增加密度

巴班斯基认为:最优教学过程应该在规定时间内, 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获得最高可能的水平。“因为提高活动效率和节省时间这两个法则, 是劳动活动的普遍法则。”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信息容量大、检索快、传播效率高的功能, 它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多种感觉 (如听觉、视觉) 进行学习, 加快教学速度, 不断巩固、深化新知,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比如;老师平时可以利用电脑设计, 把有关新资料 (文字、图形、声音等) 制成课件, 在课上讲解, 填补教学不足;上课时还可自如操作鼠标或键盘, 显示丰富多彩、不断变化的画面, 并能个别重复, 放大或倒检演示;有时为了因材施教, 照顾不同教材或学生的需要, 可以配上大量相应有趣的练习, 加快节奏, 增大容量, 提高效率, 真正显示辅助教学的优势。如:《分数的意义》、《除法初步认识》、《乘法意义》以及几何图形认识、周长, 面积, 体积等课例, 如果利用多媒体电脑辅助教学效果尤为明显。它使概念、法则、公式形象具体化,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探讨, 研究难于理解的内容。对拓宽学习幅度, 发展学生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2. 虚拟现实——亲历过程

信息技术整合进教学, 可以使情境不受时空的限制, 再现于学生眼前, 它集画面、声音等于一体, 动态演示与静态画面相结合, 虚拟丰富的情境, 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如:在教学时、分, 24时记时, 元角分等教学内容时,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一些感性生活经验, 但往往是“知其然”, 而难以道其“所以然”, 教学中, 我们运用多媒体的音、形、像等功能, 可以再现生活实际。在学习24时记时法时, 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天时间内时针正好走了两圈这一知识点。我们先摄取了学生的几组生活画面, 扫描进电脑, 并给每个画面配有钟面, 能看到时针、分针在不停地转动, 教学时, 熟悉的画面、悦耳的音乐, 使学生赏心悦目, 真切地体会到一天有24小时, 时针在钟面上走了两圈。愉悦的情绪使学生思维活跃, 兴趣浓厚, 参与效果可想而知。

上一篇:六年级第一学期英语教学计划下一篇:小学四年级作文晚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