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算能力的重要性(精选14篇)
1.运算能力的重要性 篇一
整体把握‘数和字母的运算’,全面提升学生运算能力”作业
盐山县孟店第一中学郭金城
课程中在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方面提出了哪五种建议:
1、教师要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教师应该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体系、数学课程、教学内容,要有全局观。
2、在教学中准确把握教与学的关系,教学过程要有针对性,科学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提高对数和字母运算的数学分析能力,掌握运算法则,运用恒等变形,求解方程,函数变化等数学思想来分析。
4、帮助学生提高运算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模型、指导学生总结方法、理解掌握运用数学思想。
5、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树立良好的评价机制。
2.运算能力的重要性 篇二
高中教师往往认为运算, 尤其是数值运算, 是学生小学和初中学习的内容, 是学生早就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 容易出现以下误区:一是偏重于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的总结和提炼, 弱化了对运算算理、技巧的指导;二是对学生在平时作业或考试中因运算失误而出现的错误, 习惯于冠以“粗心”、“不够仔细”等原因, 没有引起学生对运算的重视;三是在运算问题中更重视含参数的运算, 公式记忆等知识性的问题, 而忽视数值运算问题。
数字之间的换算、估算等运算能力是运算能力中的基础能力, 很多式子的化简变形的技巧方法要依托数值的运算为基础才能实现, 因此, 培养数学运算能力要从培养数值运算能力开始。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值运算能力? 我就此谈谈感受。
一、端正态度, 认识运算的重要性
要提高学生对运算的重视程度, 一方面, 教师要从自身做起, 在课堂教学和课下的辅导中, 站在学生的角度, 重视数值的运算过程, 学生才会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 自觉注意数值运算问题。另一方面, 在平时的作业尤其是考试讲评中, 让学生统计因运算错误而引发的失分, 强调“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引起学生的重视。
二、加强指导, 养成运算的好习惯
运算能力的培养需要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例如, 练习课上, 对于一些运算问题, 我会在黑板上的一个专门的区域书写演算过程, 即使是很简单的运算, 也会在运算之后立即检验运算结果的正确性, 并且及时强调这是一种运算的好习惯。慢慢的, 学生就会学着不再只口算不演算, 也慢慢学着验算。
不仅在习惯方面, 在技巧方法方面也要对学生运算加以指导。有的学生对于一些数字比较大的运算有畏难情绪, 一算就错, 所以不喜欢做, 也不愿意做。例如利用导数求y= (482x) 2x (x>0) 的最大值 , 函数解析式展开得到y=4x3-4×48x2+4×242x, 这里我没有求出4×48及4×242, 而是带上这些因数直接求导得到
这里需要求方程y′=0的根, 但是不管是利用求根公式还是十字相乘因式分解, 这个数字都有些大, 注意, 我没有把常数项16×12计算出来, 原因就是为了方便利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 只需要把16×12写成4×4×4×3=24×8, 从而导数可以因式分解为
这样, 在提公因数—化简的过程中, 学生不费劲就可以解决看似很困难的运算问题, 计算正确率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强化练习, 提高运算的基本能力
要想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反馈。我要求学生熟记常用的勾股数、常用的平方数、2的n次方 (n≤10) 等常见的数值, 便于提高运算速度。经常在作业中布置一些难度不大的运算题, 帮助学生及时复习相关的公式等知识点。根据实际情况, 课前用5分钟的时间做一些针对性检验, 当堂反馈, 也是一种很有效的做法。
运算能力是高中生应具备的各种能力之一, 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要从多方面入手, 我仅从教学实例出发, 谈了在教学中有关提高学生数值运算能力的看法和做法, 希望能够和大家分享, 期待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蒋佩锦.关于提高运算能力的探索[J].中学教研 (数学) , 2001 (10) :3.
[2]孙名符, 刘凯峰.数学计算的教育价值[J].中学教研 (数学) , 2001 (10) :3.
3.谈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 篇三
小学阶段是夯实基础知识的关键时期,数的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是每一个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对学生来说,运算能力的高低,会影响他们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因此,作为数学教师要厘清小学生“为什么算不对”的缘由,并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干预”,使其运算能力真正得到培养。
从心理角度分析计算错误的原因
目前,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确不容乐观,表现在计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诸如看错或写错数字,漏写或错写符号,加法不进位、减法不退位,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做成了除法等一些无法理解的错误。分析研究表明,造成计算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学生在计算时存在各种心理障碍。
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是指心理上的“定向趋势”,也称“惯性思维”,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计算时,学生由于受某种方法多次重复训练的影响,常常用习惯的方法去解答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例如,学生掌握了同级运算法则“从左到右依次运算”,当遇到了不是同级的运算,如“125-25÷5”就有学生会出现先算减法,后算除法的错误。
记忆遗漏。学生在储存信息的过程中,由于时间、练习量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储存的信息消失或中断,造成“遗忘性差错”。如:计算加法和乘法时,经常忘了加上进位的数;简便计算诸如2.5×(4+3)时,错做成2.5×4+3=13,都是因为信息的储存与提取不完整或遗忘而造成的。
表象模糊。表象是感知向思维过渡的桥梁。从运算形式上看,学生的计算是从感知过渡到表象运算,再到抽象运算。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其思维带有具体形象性,表象常成为其思维的凭借物。如:简便计算“745-99”,学生因对“分解—凑整—合并”的表象模糊,只知道要用745先减100,但头脑中想象不出减100后的情况,结果就出现“745-99=745-100-1”的错误。
强信息干扰。学生的视听觉是有选择性的,所接受信息的强弱程度影响了他们的思考。计算时,一些强信息容易先入眼帘,掩盖其他信息。如计算15-3.7+6.3时,容易做成15-3.7+6.3=15-(3.7+6.3)=15-10=5。这是由于“3.7+6.3”这个强信息(也称“感情数”)的诱发,使学生忽略了运算的符号和顺序而出错。
除上述原因外,学生还容易出现“轻敌”思想与厌烦情绪。?计算时,学生都希望能很快算出结果,如果碰到数目少、算式简单的试题,他们就容易产生“轻敌”思想;如果他们发现试题数目大、计算复杂,又会产生厌烦情绪。
从“四基”的角度培养运算能力
课标(2011年版)在课程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四基”目标要求,即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掌握基础知识。小学阶段的运算能力主要包括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及混合运算的能力,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主要有运算的概念、法则、顺序、定律等。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是进行正确计算的重要基础和形成运算能力的重要前提。教学时,教师要重点加强知识之间的比较,特别是在教学相似或者易混淆的运算法则后,要引导学生比较运算法则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促进学生掌握算法,理解算理。如,在学习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法则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找出它们的共性,即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变,单位的个数相加减。通过比较,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时因为分数单位不同,必须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才能根据“单位不变,单位的个数相加减”的法则进行运算的道理。
形成基本技能。运算是数学基本技能的重要内容,运算技能形成的标志是会算且算正确。会算指理解运算的道理,并能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算正确是关键。怎样才能使学生形成运算的基本技能呢?
一是让学生理解算理。如,在教学16×4时,首先使学生明白算式表示4个16是多少。其次,引导学生思考运算的原理,16是由1个10和6个1组成的,可以将16与此前学习的乘法运算结合起来,先算4个10是多少,再算4个6是多少,再将两次运算的结果相加,即为16×4的结果。二是进行适度训练。运算技能的形成离不开巧妙、适度的训练。训练既要有针对性,也要关注细节,做到“一步一回头”,还要持之以恒。引导学生坚持每天做一定量的口算训练和笔算练习,循序渐进,以提高运算能力。
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活动经验是通过对数学材料的具体操作和探究而获得的,是在数学活动中积累的感性认识。在运算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如,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设计“分物品”等活动,把8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学生在分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到,“平均分”就是每个小朋友分得一样多,可以1个1个的分,也可以2个2个的分,还可以4个4个的分。然后,引导学生发现,8除以2等于4,就是每个小朋友分几个,几次分完。学生在此活动中既能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又能积累怎样分才是平均分,怎样平均分更合理、更快以及估计平均分的结果等活动经验。
感悟基本思想。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中指出:“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数学基本思想界定为抽象思想、推理思想和模型思想。四则运算都来源于生活,从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到数学中的运算法则的产生过程都蕴含着抽象思想,运算法则的发展过程中蕴含着推理思想,运算法则的应用过程中蕴含着建模思想。在培养学生运算能力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基本思想与运算教学中相关思想的联系:由抽象思想派生出的有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符号化思想等;由推理思想派生出的有归纳与演绎思想、化归思想、代换思想等;由建模思想派生出的有化简思想等。
与此同时,要注意让学生体会、感悟数学思想,了解数学思想背后的数学基本思想。如,在引导学生探究算法时,教师可以渗透化归思想,把未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以求得解决。如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的例题:奶奶编“中国结”,编一个要用0.85米丝绳,现在有7.65米丝绳,可以编几个“中国结”?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7.65÷0.85”的算法时,把7.65米化成765厘米,把0.85米化成85厘米,这样,“7.65÷0.85”就可以转化为“765÷85”,从而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接着,引导学生发现利用长度单位将小数转化成整数计算的过程,实际上应用了“商不变的性质”。教师引导学生在理解为什么可以转化的基础上,归纳出当除数是小数时的除法运算法则,并让学生意识到这里运用的是简单的合情推理,渗透着推理思想和建模思想。
运算能力的培养与“四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在运算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强化“四基”训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逐渐克服心理障碍,既知道做题方法又能算得对,从而逐步提升和发展运算能力。
4.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运算能力论文 篇四
运算能力在小学阶段甚至在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仅是新课标的要求,还关乎到一个学生在考试中甚至平常写作业的过程中准确率和速度的问题。运算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不可避免的被用到的。
但是在小学数学的学习阶段,由于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没有形成,很多学生喜欢上体育课音乐课语文课等这些有声有色的课堂,而唯独对于抽象的数学课,尤其是运算方面的课程,是极不喜欢,面对枯燥繁琐的计算,很多学生出现消极心理,尤其是逻辑思维比较差的学生,要是打不好运算的基础,以后的数学课很可能就拖了其他科目的后腿。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运算能力呢?不仅让学生喜欢上学习运算,还喜欢上数学学习。
一、兴趣是关键
兴趣是任何事物成功的催化剂,只有在学习数学中,在运算的学习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很主动的去学习数学运算。在数学运算的学习过程中,很多习题课例不接近生活,不直观,使学生很难一时的接受和消化,所以,作为数学老师,尤其是小学的数学老师,在教授运算的过程中,要结合实例,密切联系日常的生活,使教学和生活相结合,这样,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运算的能力。
二、加强训练
要想提高学生的运算水平,就要重视基本的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并且坚持训练,熟能生巧,只有不断地坚持,才能提高学生的运算水平。老师可以每天给学生布置10分钟口算啊,家庭作业什么的。
三、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运算它是一种基本的能力,所以,运算不是一件多么难得事情,正因为这样,有的学生对待运算才不认真,会马马虎虎,导致一看都会,但是做起来都是错的现象发生。为了保证学生运算的准确性,老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方法,还要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在应用中提升运算能力》作业1 篇五
一、明白算理,减少学生运算的错误。数学是讲理的学科,往往出错是因为对算理不清,例如在讲座中讲分式方程,学生不验根,就是对为什么出现增根不清楚。知道了错误的原因,也就少出错或不出错。
二、重视通性通法的教学,让学生举一反三。在初中阶段,一些通性通法贯穿始终。如王老师所讲到的待定系数法、消元法、配方法等等,掌握了通性通法,就掌握了数学运算的窃门,一通则百通。
三、重视训练题的梯度,由浅入深,再结合变式练习,提高学生运算的熟练性。训练是需要数量的,但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从难度和角度等各方面进行训练,使学生对训练充满挑战的同时保持他们的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熟练性。
6.运算能力的重要性 篇六
第五单元“一次函数的性质”说课点评中,“关注学法指导,提升学习能力”让我印象最深刻。这句话使我受到很大启发,经过教师有目的有效指导,选取适当的学法,才能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用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从而认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和有规律地变化。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看图、识图能力,培养思维能力。要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荆老师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运用数形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索函数知识;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团结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会运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探索数学知识。
7.初中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篇七
目前课改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有一部分教师在谈到能力培养时经常提到的要么是探究能力, 要么是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 却忽视了运算能力。似乎初中还要谈运算能力的培养有点“小儿科”。
学生具有一定的运算能力, 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对运算能力的忽视, 已经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也阻碍了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尤其是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 如果运算不过关, 谈任何能力都是苍白的。在这一点上, 一些国外的课改有许多失败的教训, 在五六十年代的美国等一些课程的改革中就忽视运算, 在初等数学中引入矩阵等内容来解决方程问题。我们也曾经在考试中允许学生使用运算器, 试图把学生从单调的运算中解放出来, 后来也被证实所起的负面作用相当大。在中学尤其是初中, 数学的运算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是以后学习数学的基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有许多学生学习数学的问题是出在运算上。那么在初中阶段如何进行运算能力的培养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看法。
一、遵循运算规律, 注重循序渐进。
在所有的运算中我们首先要重视低级运算, 即有理数的运算, 包括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和乘方运算。在所有的运算中这也是最被人忽略的部分, 这部分内容并不难, 学生容易接受也容易忽视。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从运算规律来看, 其他运算都是在这些运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学习了运算规则后, 到最后还是要回归到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和乘方运算, 例如:整式的运算, 解方程的运算, 甚至在无理数的学习中, 运算部分依然与有理数的运算相关联。
不同类别的运算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不掌握有理数的运算, 就不可能掌握实数的运算;不掌握整式的运算, 也就不可能掌握分式的运算。由此可见, 运算能力是随着知识面的逐步拓宽、内容的不断深化、抽象程度的不断提高而逐步发展的。
所以初中有理数的运算要学好, 学扎实。如果有理数的运算非常熟练, 后面的学习就会很轻松。在此基础之上才有可能学习其他的运算。从而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数学能力。
二、激发运算兴趣, 强化运算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将枯燥的运算置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 使学生不再认为运算是一种重复的机械活动。
教学中要时刻培养学生的运算意识, 增强学生对运算重要性的认识。虽然新课标要求要避免繁琐的运算, 但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少量带有一定难度的运算练习, 来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强化对运算重要性的认识。要让学生明白运算的重要性, 而且在平时的训练中注重因材施教。对于程度和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 我们在题目的设计上可以适当地使数值简单些, 让其在做题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增强自信心, 然后逐步增加难度。
三、注重训练, 培养熟练的基本运算能力。
数学的运算能力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运算能力的提高必须建立在熟练的基础上, 过分追求技巧反而会本末倒置、弄巧成拙。最后是基本的运算没有学好, 所谓的技巧肯定也无从谈起。要想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必须要进行一定量的练习。在这个方面有些老师和学生认为只要了解怎么运算就可以了, 其实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运算的过程我们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知道怎么去算, 也可以进行简单的运算。这只是一个初级阶段。如果停留在这个阶段, 后果就会非常严重。在考试中有不少学生反映时间不够, 就是运算耗费了太多时间。第二阶段是熟练地进行运算,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强调的是运算的正确性, 运算离开了正确性就没有太多意义, 在此基础上要加快解题的速度。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要达到这个层次并不是太难。第三阶段就是针对一些题目采取的技巧和方法。但新课标注重的是基本的运算方法, 而不是过多的技巧, 考试中也是以基本的运算为主, 这才是运算的实质。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对于一种运算, 进行一定数量的训练, 学生初步达到熟练。
此时应该尽量避免过多的单调重复练习, 否则学生容易产生单调感和厌倦感。可以进行一些适当的变式训练。
2. 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 有目的地给出一些运算题, 不要太浅或太深, 要由浅入深, 讲究科学运算的过程。
不论是上课或是课后, 让学生有意无意地进行一些必要运算, 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方法。
3. 在运算中一开始要求速度适当, 首先要强调准确性, 不宜过快。
4. 在解答过程中, 尤其是一些比较长的混合运算时, 首先一定要观察, 运算的顺序, 并且所用公式、方法、法则一定要正确。
5. 教师在出题时要多想到学生容易出现的普遍错误。
题目的设置要有一定的针对性, 对一些常见的错误要多加训练。
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运算错误的原因, 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粗心, 并在以后改正之。细心也是一种能力。
四、培养良好的运算习惯。
运算习惯是影响学生运算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除算理不清外, 运算习惯差也是主要原因, 而习惯是非智力因素, 是可以训练并养成的。首先, 要求学生把好审题关, 抓好审题训练, 做题前应认真读题。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尤其是一些看起来很复杂的题目, 一定要找到应该从哪里开始, 明确运算的顺序。看清数字、符号, 以及数字与符号之间的关系。
其次, 要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严格按照公式和定理, 不能够想当然, 甚至创造公式。比如完全平方公式, 有的学生就容易犯 (a+b) 2=a2+b2的错误, 有些是公式记忆的错误, 但也有一些其实公式是了解的, 但当稍微复杂的时候比如遇到无理数的时候就想当然地创造出公式, 这就是运算的习惯有问题。
最后, 要注意口算与笔算的有机结合, 过程要详细, 尤其是平时的运算中要求学生杜绝使用运算器, 在解题过程中要书写规范, 冷静思考, 不急不躁。运算过程要一丝不苟, 字迹清晰、工整。
总之, 只要师生对运算能力的培养在认识上予以高度重视, 并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严格要求, 并适度进行训练, 那么学生的运算能力必定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这不仅对学生今后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有帮助, 而且对培养学生细心的习惯和认真的态度也非常有好处。
摘要:数学运算一直是数学学科的重要课题。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 这一基本的能力却往往被人们忽视。现阶段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作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运算能力,运算习惯,运算意识
参考文献
[1]丁尔升.面向新世纪的中学数学课程改革问题[R].全国数学课程改革培训会, 2001.
[2]陈旭远.新课程新理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叶尧城, 向鹤梅.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4]赵光千, 李亚英.有效上课——问题探索对策[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9.
8.运算求解能力的要素与培养 篇八
数学能力是一种个性心理品质,它对数学活动的进程方式起着直接的、稳定的调节作用,数学能力是数学素质在数学活动中的外化,高考考查的数学能力主要包括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能力,其中运算求解能力的考查要求是:能够根据法则、公式进行运算及变形;能够根据问题的条件与目标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够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
1. 高中阶段常见运算形式:
(1) 复数的四则运算
(2) 代数式的运算
(3) 幂、指、对数运算
(4) 三角运算
(5) 向量运算
(6) 导数运算
(7) 极限运算
(8) 方程与不等式运算
(9) 抽象运算
2 当前运算能力培养的现状
(1) 初中课程改革弱化了运算能力要求。
(十字相乘法等乘法公式、因式分解、代数恒等变形、韦达定理、比例、平面几何……删减)
(2) 计算器的广泛使用削弱了运算意识和技能。
(3) 高中数学教学突出了知识模块,弱化了运算教学,淡化了运算训练意识,没有补上初中去掉而高考又必考的一些运算内容,江苏省高中数学教学要求和教学参考书如苏教版教学参考书(必修2)第2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提及本章教育目标8,在知识和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数学交流能力,探索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唯独不强调运算求解能力;而在选修11、21圆锥曲线一章也同样只字不提运算求解能力,导致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重视知识教学和解题思想、方法,轻视运算过程,自己钻研解题不够,对解题过程中的运算算理、算法不甚了解,无法有效、高效地指导学生。
(4) 学生不明算理,学习了算法不会应用,机械套用运算公式,不顾运算目标,进行盲目的推理演算,运算过程中缺乏选择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的意识,运算过程繁琐,错误率高,对运算求解能力的内涵缺乏科学认识,误以为是“马虎”、“粗心”造成运算错误,平时复习解题认为“只要方法对,做错了不要紧”。主要问题有:
① 概念模糊不清,学生容易因概念模糊导致运算失误。
② 公式、性质记忆不准确,不会对公式、定理进行反向代换和等价变形。
③ 数据处理能力(计算、排序、筛选、分类讨论等)差.
④ 数学语言不过关,导致阅读习惯差,阅读能力差,运算无从下手.
⑤ 代数恒等变形常规方法不熟练.
⑥ 识别、驾驭图表的能力差.
⑦ 算法意识差,算理不清,对运算问题缺乏检验、反思、总结的意识.
⑧ 审题不仔细表达能力差,书写不规范。
⑨ 运算习惯差,急于求成,粗枝大叶,说一套做一套,心里想的和手上写的不一致.
9.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篇九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明确地指出: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新课程环境下口语交际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然而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只重视读写,忽略了口语交际的训练的现象仍然存在,口语交际的训练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我们学校在两年前开展了对口语交际教学的探索。希望通过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一、找准学普通话的途径,消除学生口语表达的束缚
(1)提倡普通话交流
随着社会生存的需要,人们打破了地域的局限,不再处于自身狭小的世界,而更多地走向外界,与来自不同地方的人进行交流。那么,实现人与人之间快速、无障碍交流,最好的方法就是通用一种语言,即普通话。而农村孩子一出生所接受的语言就是本地方言,在孩子语言形成时期,没有受到此方面的熏陶,基础薄弱,这就出现了孩子在校期间不会用普通话交流,即使用到,也不流畅,甚至夹杂着浓厚的地方口音,导致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差。
面对这种现象,教师要大力提倡和推广说普通话。首先,要用自己的模范性来影响学生,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课堂或课外与学生的交流中,还应该表现在同事之间的对话中。其次,让学生采取自律或他律的方式,时刻提醒自己说普通话,并对表达好的同学适时给予表扬或奖励。我坚信,只要人人说普通话,时时说普通话,那么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定会有所提高。
(2)克服学生羞怯自卑的心理
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由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决定的。当教师排除一切干扰,努力为孩子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时,那么孩子的“束缚”有没有打开,便显得至关重要。因而要想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要帮助学生克服羞怯自卑的心理,让他们丢弃“感觉说得不如别人”、“说错了怕别人笑话”的思想,树立自信。如面对容易羞怯的孩子,教师可以耐心等待,多给孩子准备的时间;面对自卑的孩子,教师可以多鼓励,多表扬。“自信心就像人的能力催化剂,将人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只有孩子信心十足的时候,才是口语表达最佳的时候。
(3)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孩子个性与能力的形成,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是由于农村生活环境的限制,家长们更多的时间忙于劳作,忙于打工赚钱,忽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甚至部分家长思想认识有误,觉得培养孩子仅仅是老师的责任,淡化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经常与家长联系沟通,从而引起家长对孩子能力的重视和对教师工作的支持。例如,当孩子跟家长讨论一个很感兴趣的
话题时,我们的家长不再是“我很忙”、“我不知道”等的简单回应。家长可以适时抓住这样的机会与孩子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庭的鼓励,也让孩子对下一次的交流充满期待。
二、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热情
(一)微笑期待
“老师面带笑容的时候是我们口语表达最好的时候。”一语惊醒梦中人,这是学生对老师的期待,也是学生对老师的批评,更是学生教给老师的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影响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教师的情感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教师的情绪状态直接影响学生的紧张焦虑程度、智力活跃程度和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教师的热情、乐观等情感因素对课堂的心理气氛起着决定作用。所以,教师要不吝自己的笑容、目光、抚触,来淡化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在师爱中畅所欲言,从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宽容接纳
“当我想难倒一个人或是‘胡搅蛮缠’的时候,我的口语表达能力最好。”我们不妨这样来解读这句话:“人”即“教师”,“难倒”即“挑战”,“胡搅蛮缠”即“据理力争”。它给我的启示就是学生希望和老师站在同样的高度去交流。那么这时候,教师就应该放弃自己所谓的“师道尊严”,及时俯身去捕捉学生的独特瞬间,尊重学生对民主、平等的理解,适应学生想要挑战的心理。因为这时候,也许正是孩子灵感最迸发、思维最敏捷、口语表达最流畅的时候。
三、创设形式多样的情境,确保学生口语表达的兴趣
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师对言语发展过程进行指导的方法之一,就在于恰当地选择材料和创设说话的情境,以促使学生沿着言语发展的阶段不断上升。”因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教学内容来创设各种情境,调动学生“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想说的欲望,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口语表达的状态。
(一)创设表演情境
表演是学生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精彩的表演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使他们的口语表达更符合角色特点。六年级语文教材中有一篇课文《将相和》,它的故事性比较强,教学中我们充分发挥其特点,让学生演课本剧,进行角色扮演,再现三个故事。学生在演故事的过程中,增强对话交流,既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深入地理解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可谓事半功倍,一举两得。
(二)创设生活情境
口语表达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而独立存在,学生的语言不仅靠书本中“学得”,更要靠生活中“习得”,因此,教师要十分注重创设多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感知和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口语表达中说得更真实,更具体,更有趣。比如在进行阅读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后,让学生讨论我们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因为教师创设了学生十分熟悉的生活情景,学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交流,开动了脑筋,各抒己见,充满了情趣。
(三)创设问题情境
在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前都设有“预习”栏目,在这个栏目中,往往会提出两至三个问题,或者提到“收集相关资料,和同学交流一下”的语句,这其实也可以看作是对口语表达的要求。因为学生在解决问题、交流资料的过程中,势必要用到口语,对自己同意的方法进行补充,对自己不同意的方法提出疑问。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发挥想象,自主交流,养成习惯。
(四)创设视听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听是说的基础,是获取信息、积累材料的过程,在听的时候能学到很多说的方法和技巧。比如我们在进行古诗《枫桥夜泊》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诗句所示情景(可以是一个动态过程),同时再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诗句画面所展示的景象,这样视听结合,无不给学生以美感,美的生活,美的世界,达到最好的“倾听”和“表达”效果。
四、提供丰富多彩的实践,提升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
创设情境的方式固然很多,但这些都是优化教学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如果说创设情境完成的是我们“听---说---读---用”四个环节中的前两环,那么丰富的实践活动便是后两环。所以,我们要十分重视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正如大纲所说:“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一)沿语文课堂教学主线 1.重视口语交际课
每个单元一堂的口语交际课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主要途径,教师要根据每单元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准备每一节口语课。每册书的口语交际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在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教材中,有辩论的,有演讲的,有采访的、有评议的。就以辩论《开卷是否有益》为例,学生在激烈地辩论中,不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而且明白了认识事物要“一分为二”,学会选择性地读书。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增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在双向
或多向的交流中,增长了知识,提升了口语能力,体现了在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的特点。
2.重视语文阅读教学
从学科特点来讲,阅读教学就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每一堂课都为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用武之地,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上融口语训练于阅读教学中。
(1)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进行
阅读教学重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真正让文本、教师、学生三者对话,产生情感共鸣。例如在教学朱自清散文《匆匆》一课时,在初读基础上,抓住课题“匆匆”入手,谈谈“课文是怎样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的。”学生通过阅读交流,在文中找出有关片段和句子。然后抓住开头和结尾的设问句,引导学生交流“作者回答了时间一去不复返这个问题吗?”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与同学讨论交流,从不同的角度去想去说,想自己的日子是怎样过的,想身边的人的日子是怎样过的,想作者的日子是怎样过的,在想与说的过程中理解了作者不甘虚度此生和对人生的思考。于是,教师及时问学生:“面对转瞬即逝的日子,我们该如何?”学生踊跃发言,都表达出了珍惜时间、有所作为的思想。并说出了许多有关时间和生命的格言、警句。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文本内容,又进行了口语训练,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领悟能力和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在课后延伸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在学了某些课文之后,可通过不同方式帮助学生复述课文。复述不同于背诵,学生首先要把书本上的文字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课文内容,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用语言连贯表达的语感,是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例如《草船借箭》一文,学生在学过之后,可以让学生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对课文进行条理具体地复述。这样既加深对课文的领悟,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当然,除了复述课文,还有续编课文或其他方式。比如,学完《牛郎织女》一文,教师可让学生续编牛郎织女冲破阻力,一家四口再次团聚的美好生活。学生在复述或续编课文的过程中,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想象,也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质的提高。
(3)在阅读积累的过程中进行
“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这是众所周知的一个歇后语,由此可想,教师在实际中更多地关注了“倒不出来”的问题,而忽视了“茶壶里有没有饺子”的问题。一个谈笑风生、表达自如的人,必定是一个博才多学、思维敏捷的人。这就启示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如何表达”,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的表达”,忽视了“有的表达”的基础,“如何表达”就成了一纸空话。解决这个
问题最根本也是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增强孩子的课外阅读积累。例如我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有位同学在课堂上的表现就非常的精彩。她在分析人物性格时,提到了“诸葛亮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的情节,还提到了“曹操头痛拒医”和“周瑜诈死”的片段,回答让人出乎意料。由于她语出惊人的回答,她成了同学们眼中的“小八哥”、“三国通”。在她的影响之下,同学们在学习本单元的《景阳岗》和《猴王出世》两课时,都争相到学校阅览室借阅《水浒传》和《西游记》,所以在随后的课堂上十分活跃,都七嘴八舌地想要说点什么。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吕淑湘先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所以说,丰富的课外阅读积累,不仅让孩子们思维活跃有的可说,更让孩子们争先恐后说的精彩。
(4)在朗读训练的过程中进行
在教师寻求各种方法来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时候,却忽视了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功——朗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在很多时候,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上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朗读时间,学生甚至连正确、流利的基本要求都没有达到,更谈不上有感情地朗读。面对这一现象,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除了在课堂上读,还在课外抽时间读;除了全篇通读,还要品读重点段落、精彩语句;除了全班齐读,更要指名读、分角色读。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减少了漏读、错读的次数,读文比较流畅了。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带着感情去读,以期通过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达到交流中自由运用语言的目的。
(二)广泛渗透其他学科
虽然语文课堂是学生口语表达训练的主阵地,但是教师也不能忽视其他学科在学生口语表达训练中的重要作用。例如思想品德课,在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学生对身边的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适时加以点拨,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自然课上,学生对于实验过程的讲述;数学课上,学生对于算理的剖析;社会课上,学生对于历史文化的追溯;美术课上,学生对于美丑的鉴赏;体育课上,学生对于力与美的追求„„总之,每一个学科都重要,每一位教学科师都重要,每一堂课都是训练,每一堂课都是机会,每一堂课都是成果。
(三)课外实践、日常生活为两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所以口语交际教学是最适合打破课堂壁垒,把训练延伸到广阔的生活中的。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丰富多彩的生活无疑是口语交际的活水之源。作为教师就要用心捕捉
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与能力参与实践生活,为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学会在真实的情景中去学习体验,在不断地参与过程中得到有效训练。
1.走进生活场景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了学生口语表达的重要性,也教给了学生口语表达的一些技巧,甚至还创设了一系列的口语表达情境,但这些都不能代替学生与真实生活对接的需要。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简单说几句话而已,而是要成为学生的一种能力;更不是让学生在熟悉或虚拟的环境下交流,更重要的是学会在陌生与真实的生活中交流。因而我们提倡学生要回归自然,融入社会,走进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去锻炼。例如春天到了,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置身于田间地头,与农民伯伯交流春耕、春播的话题,在如此美好的心境之下,孩子们的表达更随意也更流畅了。在自然生活场景中交流只是孩子们走进生活的一个方面,再者就是走进社会生活场景。就以购物讲价为例,因为我们学校所属的是一个经济作物村,这儿的西瓜特别有名,每到夏天,学生都会帮父母卖西瓜,所以我要求学生记录与买主间的对话。现以一位同学的对话为例——
学生:“您好!您要买西瓜吗?”
买主:“啊!”
学生:“请您看一下,您要买哪一个品种的?”
买主:“哪一种好吃?”
学生:“都不错。我们一半村的西瓜可有名气呢!您一定听说过。”
(学生切不同品种的西瓜)
学生:“今天天儿比较热,您先尝一块解解渴吧!”
买主:“嗯,还不错!”
学生:“您还可以尝尝其它的?”
买主:“不用尝了。多买几个吧!”
学生:“好嘞!您眼光真好!”
(称斤结帐)
学生:“谢谢!您慢走!欢迎下次再来!”
看似简单的几句对话,却是该生在几次卖瓜未果的情况下所作的又一次尝试。通过这样的锻炼,学生渐渐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愿,与人交流不仅要注意交流的内容,更要注重文明礼貌的态度。当然,生活中类似的场景有很多,这就要求教师鼓励学生参与,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快乐,为以后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和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2.积累生活语言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一些流传于老百姓口头的语言,如谚语、歇后语、俏皮话、小典故等。它们往往以言简意赅、形象生动的表达方式,向人们揭示真理、传授经验,使人们获得智慧,得到启迪。而身处农村的孩子们这方面的条件比较便利,更容易接触到这些来自民间的语言,这些语言不失为很好的口语表达素材。所以,我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搜集积累这类语言,来增加知识储备。同学们经过留意搜集,涉及的内容可谓五花八门:有乡风民俗的,如“吃不穷,穿不穷,打算不到死受穷”,“紧紧手,年年有” ;有气象节令的,如“二八月,乱穿衣”,“鸡不进窝有大雨” ;有富含哲理的,如“凡事回头看”等。又如他们在向村中老者请教时,了解了“腊八粥”、“寒食节”等的来历。正因为这种有意识的要求,学生们在日常交往中积累并运用这些语言,使他们之间的交流也变得生动、幽默、有趣。
(四)把握学生的动态生成
口语表达的言语实践过程都是在动态生成在进行的,课堂上经常会有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或感受,而这些稍纵即逝的感触又是不可多得的。这就要求教师改变原来的课前预设,生成新的学习交流过程,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张扬,思维的火花才会绽放。例如我在教学《三克镭》时,有一位同学问道:“老师,既然镭的提纯方法是居里夫人发现的,那么在她买不起但又很需要镭的情况下,她为什么不再提炼一克镭,而要让别人捐助、去四处碰壁呢?”这个问题出乎我的意料,我随即一想,又把这个问题“还给”学生:“这个问题提的很好,值得思考,你们可以互相交流一下。”孩子们的兴趣来了,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着,各自表达着自己的观点,随后的答案也可谓精彩纷呈。通过这样的随机引导,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巧解了我的尴尬处境。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学生的动态生成,形成积极地互动交流,有了师生互动的即兴创造,有了师生的一起成长,教学才能成为艺术,课堂才能成为舞台,才会有令人叫绝的“柳暗花明”和无法预设的精彩。
总之,教师只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这个出发点,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实践探索,定能找出更多更好的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
10.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篇十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高一虹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指的是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能力或素质”。当今社会迫切需要的是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然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不仅仅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更要懂得遵守Hyme所说的“语言的使用规则”。因为没有这种使用规则,语法规则将是毫无用处的。在与外国人的接触当中,讲本国语的人一般能容忍语音或句法错误,相反,对于讲话规则的违反常常被认为是没有礼貌的,因为本族人不大会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胡文仲的研究也证实了他本人的观点:在交际中,文化错误常常比语言错误更严重。如果没有文化方面的知识,如果不了解文化方面的可接受性和不可接受性,那么交际很可能会发生障碍甚至失败。
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听的能力和初步写和说的能力。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由于交际能力包括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其中社会语言能力指在不同文化场景下,语言使用者能根据话题,说话者身份,交际目 无忧论文网的等多种因素恰当理解和表达话语,即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然而,目前我国的“文化教学”理论多数是针对英语专业的教学而提出的。对于非英语专业,即大学英语教学而言,文化因素在教学中的分量很低,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更不用说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在我国外语教学史上,由于受传统教学法和结构主义语言学与心理学的影响,语言和文化是截然分开的,只注重语言形式,完全脱离社会文化语境的单纯的语言技能训练,句型操练和其它机械化练习充斥着各类英语课本。近年来,随着一些新的教学法如交际教学法,听说法的导入,人们也只是把重点从语言知识的传授转移到语言能力的培养上,而对于跨文化意识的交际培养所作的努力还远远不够。现行大学英语教学仍然没有走出以四、六级考试为教学指挥棒的误区,各种应试材料泛滥成灾,课堂教学仍然以片面追求四、六级通过率为目标,把语言形式和文化因素分割开来,学生对目的语丰富的文化底蕴知之甚少。因此,即使语法词汇已达到相当熟练的程度,在跨文化交际中仍然只能停留在“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的层次上。
11.小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 篇十一
【关键词】 小学生;数学教学;运算能力;综述
【中图分类号】 G624.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1
运算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算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运算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运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相当重要的学习目标,是学生在未来的学习数学课程中一个相当重要的课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发大脑潜能。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是对小学生运算能力重要性、小学生运算能力的现状、小学生运算能力培养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一、培养计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兴趣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感受性来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兴趣是学生入门的向导,是吸引学生乐学的内在动力,作为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地去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去合理地组织教学,挖掘教材中内在的兴趣因素,把枯燥乏味的计算知识化为有趣的数学问题、数学故事。
1、创设故事情境,培养计算兴趣。
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因此,我将计算教学置身于某个情境之中,使枯燥乏味的计算课,充满了生趣。例如在巩固“7的加减法”时,我先出示小猫在草地上抓蝴蝶的情景图,一共7只蝴蝶,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小猫在草地上要做什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编出故事情境。让小猫继续抓,根据小猫抓的结果,列出算式。这样通过教材创设的小猫抓蝴蝶的情境,学生在全情投入帮助小猫抓蝴蝶的过程中巩固计算,不但学得轻松愉快,而且计算的正确率也高了。
2、适当选用游戏,培养计算兴趣。
通过游戏使学生理解到社会离不开计算知识,在学用结合上激发了学生的计算兴趣。例如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引入游戏“找朋友”,既能进行口算练习,也能激发学生进行计算的兴趣,具体做法是:以找朋友的结果和是10为示范。教师边拍手边发问:找呀找呀找朋友,我的小3去找谁?学生边拍手边回答:找呀找呀找朋友,你的小3找小7。这样一来会使相对枯燥的计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会让学生学得兴味盎然,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捕捉生活信息,培养计算兴趣。
利用捕捉到的生活信息,引入新知,使学生对计算有一个亲近感,感到计算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例如,我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正好遇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于是,我在课前准备了前两届奥运会中国队夺奖牌的情况,课上让学生自己编题,学生兴趣盎然,如“前两届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夺得32枚金牌,其中女运动员夺得的金牌数占,女运动员夺得金牌多少枚?”学生很快列出算式,32÷8×5=20,这是一道学生感兴趣的贴近生活实际的题目,使他们感觉到不是在解题,而是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仅锻炼了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计算兴趣。
4、借助多媒体,激发计算兴趣。
多媒体的运用,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法,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浓厚的计算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1/2+1/3时,首先屏幕展示第一个蛋糕的画面,启发提问:1/2+1/3结果是多少呢?使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使之分成六份,接着我不但要求学生计算出结果,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学生有点困难,我就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使学生直观观察到1/2+1/3结果是5/6。这样,整个思维过程全容于屏幕中,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计算欲望,激励了学习计算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要想培养学生的运算兴趣,不但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的运算能力达到准、快的目的,还要讲究训练方式的不同,最重要的是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是枯燥无味的数学运算变得有趣,才能够提高运算能力。
二、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弄通算理、法则
学者田丽平研究发现,运算能力的培养来自最基本最简单的计算,每一种运算都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掌握这些理论依据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前提,在运算教学中,有些教师认为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只要让学生掌握运算方法后,反復“演练”,就可以达到准确、熟练的要求了。结果,不少学生虽然能够依据运算法则进行运算,但因为算理不清楚,知识迁移的范围就极为有限,无法适应运算中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如果我们在教学中,重视讲清算理,就能使学生不仅知道运算方法,而且还知道驾驭方法的算理,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那么,运算教学定会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教学时,可利用教具演示或学具操作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学者柏宗玲认为,在数学学习中,运算不正确的原因常常是概念模糊,公式、法则遗忘,性质混淆或生搬硬套,不注意适用条件等。因此,学生只有透彻理解和牢固掌握各种运算所需要的数学概念、性质、定理、公理、法则和公式等数学基础知识,才能为提高运算能力打好基础。在运算过程中,熟练准确地掌握基础知识是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必要途径。
学者贺绍福在研究中表明,正确的算法是提高计算准确性的根本保证。对运算法则只有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时才能牢固地掌握。因此对算理的教学不容忽视。
三、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几年的教育生活中我深切的体会到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的重要性。有部分学生,在考试之前单独关照一下,成绩会起很大变化。分析原因,不是基础的东西没有掌握,而是平时的习惯不行。良好的计算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计算能力的培养。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那么,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计算习惯呢?
1、认真审题的习惯。
认真审题是正确计算的重要前提,对于计算题,有的学生提笔就算,加上计算比较单调枯燥,可能引起心理疲劳,这时遇上相似的数字、符号,往往抄错。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想按一般法则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特别要求学生计算时充满信心,要有耐心,一道题未做完做不对决不罢休,久而久之就能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2、认真书写的习惯
计算教学应当培养学生作业和练习的书写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规范,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只有书写认真,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才能提高。
3、打草稿的习惯
有的学生出错的原因是不打草稿用口算造成的。针对这种情况,我要求每个学生要有一本草稿簿,草稿上排竖式也要条理清楚,数位要对齐。我还经常不定时检查学生的草稿簿,表扬准确认真的同学,促进学生养成打草稿的习惯。
4、认真验算的习惯
验算是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必须培养的一种习惯。从我县课改年段的质量监控情况看,学生漏做题目,审题不严,不会验算导致的无谓失分很多。为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我要求学生作业完成后要作自我检查,验算。在计算时,要坚持做一步演算一步;计算时反复查;脱式时上下查;计算完毕整体查,反复训练,这样随时验算,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结果的正确。
总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应该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在小学计算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做到不断思考,不断创新计算教学方法,把新课标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等結合起来,避免计算的单一性、枯燥性,那么,我们可以相信,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那一天不会很远。
主要参考文献: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朱秀芳.北京教育出版社
《小学数学学习心理与教学》胡光锑,晋泉新.光明日报出版社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基本功讲座》富秀美、陈启新.北京教育出版社
12.如何有效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思考 篇十二
一、造成学生运算能力不过关的因素
1.固定的思维方法
固定的思维方法在运算中有积极的一面, 但也有消极的影响.当学生掌握了某一种知识 (方法) 后, 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就会习惯用旧知识 (方法) 解决, 久而久之, 必然会出现思维惰性, 缺乏全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 不利于运算速度的提高, 更有可能因为运算过程的繁冗不堪, 导致学生厌恶数学学习.
如:若, 求sinβ.有部分学生会顽固地把sin (α+β) 展开, 然后根据sin2β+cos2=1, 通过解一元二次方程得到最后答案.很难相信, 一个学生做了这样三个题, 他能不反感吗?其实本题通过角的构造β= (α+β) -α很快就可以解决了, 数学多有意思啊.
2.心理上的不重视
很多学生不屑谈“运算”———小儿科的东西, 计算导致的错误从来都是不以为然———不就是“粗心”嘛.
曾听一些学生说他们的困惑:老师, 为什么上课你讲的例题我会了, 可一到家, 只剩一点印象, 就是做不对呢?真是“一听就会, 一做就错, 一考就砸”呀.其实上课能听懂例题并不表示你就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 只有自己亲手实践并经检验是正确的, 那才算过关.我经常在课上请学生做一些运算的过程, 当很多人在奋笔疾书的时候, 有上述困惑的同学多数是在草草演算或悠闲地等待同学的劳动果实.如求值:1+a+a2+… +an, 很多学生在解题中丢了a=0或a=1这两种情况, 自己不动手就不知道问题出在哪, 怎一个“粗心”可以搪塞的.运算的过程正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理解的过程.
另外, 现在有时允许使用计算器, 更加剧了学生对运算的轻视.计算器的过分使用, 导致学生产生依赖心理, 妨碍了他们对基本算理的熟练, 理科老师对于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两位数加法的场景应该很熟悉吧.
3.教师自身的原因
有些教师比较注重解题方法和思路的引导, 而忽视对运算过程的合理性、简捷性的必要指导.他们上课时往往为了赶进度, 对于某些题目缺乏必要的板演, 或者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在课堂上演算, 导致学生误以为运算是数学学习中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可以说, 学生在心理上对运算缺乏足够的重视与教师平时的教学有一定联系.
二、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一些策略
运算能力的强弱, 主要表现在运算的正确与否和速度的快慢上, 其中正确又是迅速的前提, 如果是错误的运算, 再快也没有实际意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做到运算正确.
首先要重视概念学习, 培养严谨思维.基础知识是算理的依据, 对运算具有指导意义, 基础知识混淆、模糊、不过硬, 往往是引起运算错误的根本原因.因此, 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重视数学概念、定义、运算法则的学习, 做到咬文嚼字.如:在学习函数奇偶性、单调性定义时, 必须理解“任意”两字, 否则后患无穷.在做运算题时, 既要让学生知道“怎样运算”, 更应明确“为什么这样运算”, 做到步步有据, 理由充分, 老师讲过的要做到真懂, 即将题目适当变换后还会做, 能举一反三.
其次要要求学生牢记一些通式通法, 用来解决一些常见题型, 确保运算的正确及格式的规范.如:用定义法证明函数单调性的解题步骤.
再者教师要改革作业方法, 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要求学生做到“一禁止二可以”, 勇于保留错误.即禁止学生做作业时擦来改去的不认真现象.解题中发现错误, 可以停止解答, 打上记号, 在旁边重新解答;做完一道题经检查发现错误, 可以在一旁另外做答, 直至正确.学生把错误 “保留”下来, 有利于自我反思, 培养认真细致的习惯, 提高做作业的速度和准确率.
还有就是要提倡学生解题后反思, 提高运算能力.解题后的反思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完成 (阶段性) 之后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行为、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和结果等的反思.通过反思解题思路, 可总结解题规律, 形成通式通法;探求多种解题方法, 可强化比较思想; 进一步做力所能及的推广, 可培养探索能力, 激发创造性.
运算能力差的学生往往就是那些学数学困难的学生, 而很多时候, 数学概念不清直接导致了运算能力薄弱.很多老师非常敬业, 一看到学生在解题中出了差错, 不管是计算错误, 还是概念没弄清, 就急着要把学生纠正过来。 对于学生解答出现概念错误的习题, 老师不应立即纠正, 要耐心地领着学生像在黑暗中寻找光明一样地发现错误的症结.
学习数学, “熟能生巧”是经验, “多练”是当然的.问题是, 我们该练什么? 怎么练?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 不是教师传授得越多, 学生就习得越多, 掌握得就越牢固.同样, 不是学生做的题目越多, 运算能力就越强.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 训练的素材就显得十分重要.我们不能盲目地练, 不能用题海战术提高学生运算的正确率. 教师应该科学地对学生运算能力进行训练, 应该根据学生的错误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 就是哪些题该训练, 哪些题一定要在课堂上呈现或者需要反复练习, 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
13.运算能力的重要性 篇十三
谈谈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性
谈谈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性
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是通过阅读获取和吸收英语书面信息,作者进行思想沟通,从而实现书面交际的能力。
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一般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课堂阅读教学,二是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活动。长期以来,由于教学条件所限,我国多为大班授课模式,又因授课时量所局限,英语课堂教学主要以讲解词汇、分析句子结构为主。虽然学生的词汇量得到了提高,但是由于对文章的理解只注重于句子的结构分析,所以学生只学了许多语法规则,而没有学到阅读的各种方法,自然也无从谈培养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虽然随着改革开放,英语课堂教学有了很大的改革,不再以传统的语法讲解为主,更注重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即交际能力的培养,但是我认为如何培养及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仍然没有得到重视,到了高三,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不仅课堂阅读教学被忽略了,课外阅读更是得不到保障。许多学校,包括重点中学都存在着这样的现状。我也是名重点中学的英语老师,在近8年的高中教学中,特别是近5年的高三教学中,我认为我们的课堂教学的确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平时学生的英语学习基本上以背、记单词,课文,做大量的语法练习题及中译英为主,只是到了考试及综合训练时才有阅读练习。由于缺乏对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正确认识,所以到了高三,一谈到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就认为做大量的“阅读理解”题目是唯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一可行的办法。其实不然,“阅读理解”题目只是一种量化标准和测试手段,由于受到题型因素的多重制约,同时由于我们平时接触到的阅读理解题目中,有些题目本身就不够科学和准确,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以至对学生产生误导,学生的思路受到题目狭小范围的限制,常有“做错题”的困扰,故而阅读活动索然无味,也就失去了兴趣。这种答题的过程往往是一种被动适应题型的活动,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活动。而且,一味地做阅读理解题目,学生很容易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认为阅读的目的就是答对后面的题目。由于阅读每篇文章都有不同含义,不象语法有规则可循,所以学生在屡次受到打击后,对阅读理解题会有一种盲然不知所措的感觉。毫无自信地做阅读理解题目,更不可能会有兴趣去做大量的课外阅读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也成了空谈。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呢?我认为,首先要正确认识到培养和提高英语阅读理解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澄清关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问题的一些模糊认识和错误观念,扫清学生老是“做错题”,理解“错误”的心理障碍;其次要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方式方法;最后还要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通过自身的实践,认真体会,积极思考和亲自体验,培养一定的语感,才能有效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在认清了培养和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性后,老师要及时地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步骤。第一步,充分利用课堂阅读教学示范功能,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下,对学生进行科学阅读方法的示范和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引导。第二步,将课堂阅读教学延伸到课外阅读。教师要科学地指导学生课余的阅读活动,开始阶段,选材难度忌高,内容方面可让学生从兴趣爱好着手,注意从贴近生活的学校生活,体育运动、旅游指南,天气预报等等题材开始,逐渐向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科普等发展;体裁方面,可遵循从记叙文到应用文,到说明文和议论文的顺序。总之,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并且,要尽可能做到面广、实用、贴近时代。课外阅读可以只要求学生读懂内容,不作具体的练习要求,其目的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积累词汇量,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但是课外阅读的完美现实还得依懒于课堂阅读方法的科学传授。那么有些怎样的阅读训练方法呢?比如SQ3R法(Survey浏览,Question问题,Read阅读,Recite列纲,Review复习);Matching(分别给学生若干篇文章和若干个标题,让他们迅速找出标题属于哪篇文章,或给出若干段落和概况的大意,让他们match各段的段落大意);Skimming(掠读,只要求了解文章大致内容,知道文章涉及什么内容);Scanning(检索读,在对文章进行Skimming之后,从阅读材料中寻找出特定的信息,如数据,年代或事件等);TaskReading(为解释某个具体实际问题而阅读);AuthenticReading(用现实生活中的资料,广告、商业信件、新闻报导等作为阅读材料)等等。选用何种阅读方式,一般和我们的阅读目的有关。如果是要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我们可用Skimming训练学生快速浏览全文,领会大意或抓住主旨;如果是要寻找具体信息,Scanning则最适合了;如果是要熟记具体内容或更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深层次地理解文章内在联系,以推断作者意图、看法、目的等,则要细读了,并要放慢速度,理解文章细节和篇章结构;如果只是为了消遣与兴趣,那泛读最恰当。在了解了各种阅读方法之后,我们也要让学生知道用于检测阅读理解的问题有哪些,这样才可进行针对性的有效训练。目前一般有以下几种问题:①重述(restatement),即再读一遍,重述文章某些内容,选项给出时有真有假,有对有错。检测读者是否真正理解原文。②词句理解题(lexicalitem),即变化一个词或短语考查读者是否能通过上、下文语意,推测词句确切含意。③推理判断题(inference),在综合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总结其内含深层次的东西以及作者意图、语气等。一般表达为Itcanbeinferredfromthepassagethat...。④总结(summary),对材料进行概括总结,一般表达为Itcanbeconcludedthat...。⑤主题句(Topicsentence,mainidea),考查概括能力,一般表达为Whichisthebesttitle?Themainideaofthesecondparagraphis....在了解考查形式后,学生才能很找到思考角度,从而更有效地去理解。在这一基础上,我们如果能进一步使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的基本步骤,就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一步:快速浏览全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或抓住主要内容。
第二步:带着问题阅读(On-readingactivities)。阅读文后题目,暂不作答,带着这些问题仔细阅读文章,准确理解文章细节和主题思想,一边读一边完成简单浅显的题目。
第三步:分析全文,进行推理,比较和归纳,解决难度较大的题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目。
第四步:再次通读全文,检查所答题目是否正确。
除此之外,还应指导学生重视文章的标题和段落的主题句。这两者都是阅读中应注意的重点。文章的标题,往往指明了文章的中心议题,而段落的主题句,则是论证中心议题的论据。
培养和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并不只是为了做对阅读理解题或在高考的阅读解
题上得高分,它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达到阅读英文原著的水平,在信息革命和知识爆炸的当今社会,英语已成为获取科学技术新信息的一条必不可缺的重要途径。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不仅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也是英语教学的手段和途径。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语言知识的不断增加,阅读兴趣就会从纯语言学习性阅读逐渐发展到语言应用性阅读。在广泛的阅读中,他们不仅猎取了知识,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更能够在信息的海洋中畅航无阻。在信息革命中,英语已成为国际人才的必备条件和标志,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是有能力在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中,快速地摄取到国际最新信息的人才。由此可见,我们的英语教学仍然是任重而道远啊。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精心收集
14.运算能力的重要性 篇十四
每次考试后, 总是会听到学生们叹气说:“唉, 我都会做的, 只是粗心大意错了几题!”粗心大意、马虎似乎成为学生基本运算出错的根本原因, 学生、家长也往往以下次要细心一些作为改变这一现状的策略, 老师则往往是以学生就错改错的方式来解决, 或者加以大量的习题以题海战术.其实这一状况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很少能客观地分析运算错误的原因, 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矫正.
一、学生运算能力缺失原因分析
1.学生对运算能力缺乏足够的重视
学生不明白运算作为一项基本技能, 掌握的好坏对于他们的考试成绩、学习兴趣、学习的信心以及对知识的掌握和深化等多方面有着很大的影响.对于运算, 很多学生抱着“现在不做, 考试的时候我一定认真算”的态度, 教师不能允许学生偷懒, 运算能力不是一时就能提高的, 只有平时认真地算, 经过了一定量的训练, 才会更加熟练, 考试的时候才不容易出错, 才会提高学生的运算准确率.
2.学生对运算有厌倦情绪
“运算是枯燥无味的, 很讨厌运算”是学生的常见心态.有着这一心态的学生往往是一些数学水平相对比较强的同学, 他们认为运算不能体现他们的能力, 是比较低级的数学活动.
3.学生对运算有畏惧心理
“我最害怕做运算, 因为我总是会出错”的说法也体现了一部分学生对运算的畏惧心理, 在做运算时紧张会自然而然, 真是越怕错越出错.
二、学生运算能力培养策略
数学运算一直是数学学科的重要课题, 运算贯穿于初中数学的始终, 数学运算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因此, 培养初中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在此我以自身的教学实践谈一些切身的做法.
(一) 做好学情分析
做好学情分析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 特别是运算课前, 必须了解学生对于基本运算的心理状态.
例1“有理数混合运算”学情分析
已知: (1)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法则;
(2)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法则.
未知: (1) 增加乘方运算后的混合运算法则;
(2) 在混合运算过程中有哪些易错点.
想知:怎样才能提高运算的准确率.
怎么知: (1) 调整心态, 端正对于运算的学习态度;
(2) 通过纠错, 确定易错点.
(二) 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
1.身教
七年级学生很大一部分学习经验来自于模仿, 老师在教学计算题时要有耐性, 对于典型例题, 重要的、关键的法则、算理、技能要舍得花时间, 有必要时可以一步一步、手把手地教, 一定要让学生知道每一步的来龙去脉, 知道先做什么, 后做什么, 知道每一个运算的法则依据.同时,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 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一定要做到.因此, 课堂上板演一定要符合规范, 言传身教, 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范例.
例2有理数混合运算例题教学
分析步骤:
(1) 算式中含有哪几种运算?
(2) 根据法则确定运算顺序.
在理解法则后, 虽然学生基本上会用法则来进行运算, 但往往对于运算顺序不严谨.因此在此环节上教师必须亲自板演, 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运算流程及书写格式, 建议不要利用多媒体设备演示步骤, 给学生一个效仿的过程.教师先明确划分每一步的运算顺序, 说明运算的步骤, 同时说明哪些步骤是可以同时进行, 哪些步骤是不能同时进行.整理学生解题的思路, 进一步强化对于运算法则的理解.特别是对于中下层次的学生有很大的帮助.
2.纠错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 “人的行为都是强化的结果.”典型的题目就是孩子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通过学生的分析, 让他们知道自己也会有这样的错误, 然后在今后的学习中避免这样的错误, 因此多让学生纠错是提高正确率有效的方法.纠错形式的多样化,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
例3有理数混合运算的纠错设计
(1) 自评纠错.
课内练习2:下列运算错在哪里?应如何改正?
转变观念, 让纠错成为学生学习的习惯.把纠错的任务交给了学生, 让学生进行判别, 把学习的主动性交还给学生自己.也就是一个“自评”的过程.通过“自评”, 进一步树立纠错的意识, 明确哪些是易错的, 是由于什么原因错, 形成自身的经验.
(2) 师评纠错.
学生练习:
这一练习包含了许多学生易错点, 如与的区别, 的运算顺序, 以及23与2×3的区分.在此可安排3~4名中下层次的学生在黑板上板演, 教师进行纠错.为的是把学生中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的暴露出来, 及时进行提醒, 经历一个“师评”的过程.
(3) 互评纠错.
活动:我也能做小老师.
例题变式:;
由例题进行改编, 变化细节, 目的是改变学生的思维定式, 学会发现相似中的不一样.更有助于明确算理, 明确易错点.
要求: (1) 独立完成; (2) 完成后小组同学共同批改, 用红笔圈出出错的地方, 分析出错的原因.
在已经经历了找错的过程后,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练习题, 再让同一小组中同学互相充当小老师, 圈出错误产生的地方.这一过程要求耐心细致, 逐一检查.一查数字符号, 二查演算过程.概括为“一步一回头”的运算习惯, 在运算时做一步回头检查一步.检查数字、符号抄写得是不是正确, 得数是否准确等, 并要求学生根据各种相应的运算法则耐心细致地运算, 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同时利用小组合作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 经历“互评”, 在寻找同伴错误的同时提醒自己, 再次强调了纠错, 明确自身才是学习的主人, 自己才是改变出错的关键.
(三) 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
在数学学习中, 运算不正确的原因常常是概念模糊, 公式、法则遗忘、混淆或运用呆板的结果.在教学中不妨给学生一些“小口诀”, 方便学生记忆和理解.
三、端正心理因素
学生层面:先“静心”.纠正学生心理, 树立良好、平和、冷静的心态面对单一、烦躁的基本运算.再“自戒”.培养纠错的意识, 养成自我纠错、自我分析原因的习惯, 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层面:首先, 注重知识学习的初始阶段, 注重知识形成的第一印象, 让错误在萌芽状态就被纠正.其次, 课堂教学中关注全体, 特别在基本运算的教学中关注中下层次的学习, 及时给予帮助, 明确错误成因, 帮助学生树立学数学的自信心, 减少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第三, 课堂的设计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 关注学生课堂注意度的变化规律, 以多种形式开展训练, 遵循学生生理特点, 激发兴趣.第四, 课堂的训练在精不在多, 每一道题都挖透, 做到真正的会, 才是教师训练的根本目标.基础运算的解法是有则可循的, 训练的目的在于学生会, 不在于学生练得多.最后, 教师的评价以学生个体为中心, 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要求, 让每一个孩子有自己的体验, 让每一个孩子都形成自己的数学经验.
数学运算具有艰巨性, 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也不能成功地完成运算, 因此, 运算能力的培养, 重在长期, 要把运算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的始终, 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长期渗透, 使学生不断地、经常性地受到启迪, 在潜移默化中, 使学生逐步领悟运算的实质, 从而逐步提高运算能力.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述, 一个人在学校中所学的知识, 如果全被忘掉的话, 唯独剩下的就是习惯.可见良好的运算习惯能使人终身受益,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
摘要:著名数学奥林匹克专家裘宗沪指出:“如果你想学好数学, 首先要会算, 而且要算得好.”运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学生基本运算出错这一状况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要客观地分析运算错误的原因, 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矫正.学生运算能力培养策略:1.做好学情分析.2.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 (1) 身教. (2) 纠错:自评纠错、师评纠错、互评纠错.3.端正心理因素.
【运算能力的重要性】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运算能力训练09-13
对数的运算教学反思12-10
数的运算教学设计08-08
2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09-10
除法的简便运算的教学反思09-26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反思10-14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的教学反思06-30
幼儿园的加减法运算11-21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10-12
四年级数学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教案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