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个人培养计划

2024-07-04

博士个人培养计划(精选14篇)

1.博士个人培养计划 篇一

《青岛市博士后培养留青计划》有关政策已开始实施

作者: China_USA(站内联系TA)发布: 2013-09-11 关于发放博士后有关项目资助的通知 青人社办字〔2013〕258号 各博士后设站单位:

根据《关于实施“青岛英才211计划”加快推进“百万人才集聚行动”的意见》(青办发〔2012〕19号)和《青岛市博士后培养留青计划实施意见(试行)》(青人社发〔2013〕31号)有关要求,定于近期为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和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以下简称博士后人员)发放资助(补贴)。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资助(补贴)项目

(一)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科研资助

(二)博士后人员项目启动资金

(三)合作导师科研经费资助

(四)在站博士后人员生活补贴

(五)在站博士后人员住房补贴

(六)企业博士后资助

二、申报条件、标准和材料

(一)科研资助

2012年11月5日以后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招收博士后人员进站并开展应用项目研究的,可申领5万元科研资助。申领时须提供如下材料:

1、青岛市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科研资助申请表(一式三份,见附件1)

2、博士后人员进站通知书

3、开题报告

(二)应用研究项目资助

2012年11月5日以后新进站的承担具有创新性或创业前景应用研究项目的博士后人员,可申领5万元项目启动资金。申领时须提供如下材料:

1、青岛市博士后研究人员应用研究项目资助申请书(一式三份,见附件2)

2、博士后人员进站通知书

3、开题报告

(三)合作导师资助

2012年11月5日以后每招收一名博士后人员(不含在职人员),合作导师可申领2万元科研经费资助。申领时须提供如下材料:

1、青岛市博士后合作导师科研资助申请表(一式三份,见附件3)

2、合作导师身份证

3、博士后人员身份证

4、博士后人员博士毕业证、学位证

5、博士后人员进站通知书

6、中期评估报告

(四)在站博士后人员生活补贴 在站博士后人员(不含在职和两年期满未出站人员)可申领2012年11月至2013年8月期间的生活补贴(每月2500元,按月计算)。申领时须提供如下材料:

1、青岛市博士后人员生活补贴申请表(一式三份,见附件4)

2、博士后人员身份证

3、博士后人员博士毕业证、学位证

4、博士后人员进站通知书

5、在站博士后人员花名册

(五)在站博士后人员住房补贴

1、设站单位自行为博士后人员提供公寓且单套建筑面积达到75平方米的,设站单位可申领2012年11月至2013年8月期间的住房补贴(按每人每月2500元计算)。

申领时须提供如下材料:

⑴青岛市博士后人员住房补贴申请表(一式三份,见附件5)⑵博士后人员进站通知书 ⑶博士后公寓分配使用花名册

2、设站单位不能为博士后人员提供公寓,或提供的公寓单套建筑面积达不到75平方米的,博士后人员可申领2012年11月至2013年8月期间的住房补贴(每月2500元,按月计算)。申领时须提供如下材料:

1、青岛市博士后人员住房补贴申请表(一式三份,见附件5)

2、博士后人员进站通知书

3、设站单位出具的无公寓或虽提供公寓但未达规定标准的证明

4、领取住房补贴博士后人员花名册

5、租房协议

(六)企业博士后资助

2012年11月5日之前进入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博士后人员,符合《青岛市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来青创新创业发展的办法》(青发19号)和《青岛市企业博士后科研资助实施细则》相关规定的,由设站单位领取5万元博士后资助(已享受该政策的除外)。

三、有关要求

(一)以上资助(补贴)项目截止计算时间为2013年8月31日。申领工作由设站单位统一办理。请按申报条件要求准备申报材料,于9月24日前报送纸质版和电子版。除申请表(书)外,其他申报材料均同时提供原件和复印件(A4纸,1份),原件审核后退回。

(二)申领资助(补贴)所用表格,从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下载(A4纸打印)。博士后公寓分配使用花名册和领取住房补贴博士后人员花名册由各单位自行造册,并由博士后人员签字。各设站单位要认真组织申领,准确核对相关信息,完整提供申报材料,确保申报材料真实、无误,并按报送时间及时报送。报送地址: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博士后工作处(青岛市市南区贵州路69号)415房间3号窗口 邮箱:zhuanjiafuwu@126.com 联系人:邱严严 曲荣研 联系电话:82669083 82669089

(三)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及设站单位申领的优惠扶持资金是专项资金,各单位要建立专门账户,专款专用,不得虚报、截留、挤占、挪用。附件:⒈青岛市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科研资助申请表 ⒉青岛市博士后研究人员应用研究项目资助申请书 ⒊青岛市博士后合作导师科研资助申请表 ⒋青岛市博士后人员生活补贴申请表 ⒌青岛市博士后人员住房补贴申请表 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3年9月9日

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 2013年9月9日印发

2.博士个人培养计划 篇二

日前召开的天津博士后工作会议传来消息,作为我国最早开展博士后工作的地区之一,天津市25年来累计培养了2500多名博士后,出站博士后研究人员绝大多数都已成为相关领域、单位的科研骨干和学术带头人。

据介绍,天津市1985年首批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0年被列为国家博士后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城市。25年来,博士后事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已经建立了6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累计培养了2500多名博士后,在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天津市博士后工作坚持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该市在全国首创了博士后国际化培养模式,率先建立了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制度,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合天津市情、符合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成长规律的博士后工作体系,培养了一批全市紧缺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有力地推动了天津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吴奇)■

3.大学教师个人培养计划 篇三

以《高等教育法》、《教师法》以及国家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实施方案》等相关法律法规文件,以及本学校规章制度为依据,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按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办事。

二、培养目标

构建定位明确、层次清晰、衔接紧密、促进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培养与支持体系;充分挖掘青年教师的培养潜力,将学校发展、团队建设和个人前途紧密结合起来;结合学校规划目标及各学科(专业)实际,明确方向,突出特色,形成团队,建设一支教学能力强、学术水平高、结构优化、富有活力、勇于创新、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青年教师队伍;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学术视野、较强创新能力和高尚师德的青年教学科研骨干和青年学术拔尖人才,为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办学实力和办学特色提供人才支持。

三、培养原则

? 思想与业务并重,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

青年教师的培养应坚持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并重,理论与实践统一。 ? 青年教师培养按照统筹规划、按需培养、分级负责的原则实施

学院管理委员会、学院教学委员会、学院学术委员会根据学院内涵建设的需要,负责总体培养计划的制定和公共培训的落实。

? 职能部门负责各自相关任务的落实

各系、研究所负责本单位青年教师具体培养计划的制定、落实。

? 严格要求,严格考核

四、培养方案

4.1培养对象

新近录用上岗的青年教师及高校教学经历少于两年的教师。

高校教学经历一年以上,且年满35周岁的新进教师,经学院考核合格,可不作为新教师。

4.2培养计划

各系、研究所要对培养对象制定3年培养计划书(见附表1)。培养计划书应包括:

4.2.1师德师风

4.2.1.1提高思想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确立正确的政治立场、观点、方法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4.2.1.2培养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

4.2.1.3树立法纪观念和团队精神;

4.2.2、教学能力

4.2.2.1跟班听课,每学期不少于1门课(含理论课及实践课)(并填写附表2)。

4.2.2.2备课、试讲(可在本系、教研室,也可吸收学生参加)。

4.2.2.3公开教学,一年不少于1次。公开教学由所在系或教研室安排本专业教师和教学督导员听课和评议。

4.2.2.4文献阅读。全面了解和阅读拟主讲课程的各种教材、课件和相关论著,并撰写学习笔记。

4.2.2.5掌握基本教学技能和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和技术。

4.2.3、科研能力

4.2.3.1撰写学术论文。

4.2.3.2积极参加校内外学术交流活动。

4.2.3.3加入科研团队,做好科研助手,积极申报科研项目,主动参与学术研究。

4.2.4、其他

4.2.4.1积极参加学院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活动。

4.2.4.2积极参加学校各级组织举办的各项活动(包括社会、公益、慈善活动)。

4.2.4.3完成系、学院、研究所、教研室安排的其他工作任务。

五、培养措施

5.1指导教师培养模式

5.1.1、实践表明,指导教师模式是对青年教师培养的最好途径,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青年教师能够尽快适应和熟悉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而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青年教师业务能力会得到快速提升。

5.1.2、青年教师的培养期限依其学位而定,既本科学历5 年,硕士研究生学历2 年,博士研究生学历1 年。

5.1.3、新聘青年教师到校三个月内,其所在系、研究所为其选定学科方向,并为其指定一名治学严谨,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高级职称的教师为其指导教师,指导其系统熟悉教学、科研业务基本环节,帮助其制订发展规划。

5.1.4、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应是热爱教育事业,工作认真负责,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好,积极参加教学改革,重视教育思想的学习和研究,业务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熟悉各个教学环节,并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工作多年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

5.1.5、指导教师的选拔由系、教研室推荐,学院审定并备案。

5.1.6、指导教师的职责:

5.1.6.1关心青年教师思想进步和师德修养,培养青年教师严谨踏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精神。

5.1.6.2、帮助青年教师加强教学实践锻炼,熟悉教学工作规程和各个教学环节,把握教学工作规范,提高工作能力。

5.1.6.3、对青年教师是否具有开课能力提出意见或建议,对达不到培养要求的青年教师提出调整建议。

5.1.6.4、进行科研工作指导。确定青年教师的研究方向。有在研项目的指导教师应积极吸收青年教师参加课题工作;指导教师在申请科研项目时,应将所指导的青年教师纳入课题组成员。定期与所指导的青年教师进行学术交流和学术讨论,并在学术上给予指导。与

青年教师的讨论情况(如议题、主要问题、需解决的问题等)应有记录。

5.1.7、对被培训青年教师的要求

5.1.7.1、取得教师资格:要求新教师在进校两年内取得国家教师资格证书。

5.1.7.2、完成助教工作:青年教师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从事不少于一年的助教工作,内容包括撰写部分教案、听课、辅导答疑、课堂讨论、批改作业、上习题课、指导实习。

5.1.7.3、认定授课资格;青年教师需在导师指导下通过完整的教学辅导工作,通过参加教学组、教改项目、教材建设等活动。否则不能担任课程主讲教师。

5.1.7.4、认定科研能力:要求青年教师积极加入科研团队工作,在其指导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努力提升科研能力,争取两年之内独立取得一项科研基金项目,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

5.1.7.5、参加社会实践:青年教师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加学校各级组织举行的各种社会活动(包括:社会、公益、慈善等活动)。青年教师在入校2年内需至少一次担任本科生班主任的管理服务性实践工作。

5.2其他培养形式

5.2.1、岗前培训

被新近录用上岗的青年教师应根据学校安排,集中进行职业基本素养、校史校风、教育法规政策以及教育心理学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未参加学校安排岗前培训或者岗前培训不合格的教师,不能承担教学任务。

5.2.2.岗位培训

要求青年教师在导师指导下熟悉教学环节、掌握教学技能等,了解科研项目申报的基本程序、技巧和科研工作的规律、方法等,掌握教学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实用技能。

5.2.3.专业能力提升

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深造、攻读高层次学位,支持青年教师到国外著名高校、研究机构进修,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

5.2.4.研究生指导

督促青年教师了解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过程和要求。具备条件的青年教师可以申请担任研究生副导师。

5.2.5、教学观摩

4.个人培养指导青年教师计划1 篇四

林维善

根据学校新老教师结队工作安排,经学校认定我担任肖方松老师的指导教师。为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使青年教师成长的更快,加大对肖老师的传帮带力度,加强对他的业务指导,使其紧跟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根据本学科特点和肖老师的实际情况,我制定如下指导计划:

一、指导备课方面

每周与肖老师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在备课过程中,深入理解新课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确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并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校的教学实际确立切实可行的毕业班历史教学方法,通过这个活动来提高他历史课堂的教学能力。

二、常规教学方面

每周互听一节课,课后进行交流,找出不足,总结经验,提高课堂教学能力。肖老师利用多媒体共同设计一节公开课,突出科研课题的主题,培养与挖掘学生的主体体验。

三、教育科研方面

1、每两周一次进行校本研修学习,在网上和学校订的刊物上查找相关文章进行学习,抄写笔记,谈体会,写反思,交流感受。共同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并能将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2、指导青年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争取获奖。

四、课外辅导方面

学生课外辅导是教师成长的摇篮,为发展我校的教育特色,让青年教师充分在活动中得以锻炼,我将指导肖老师,根据其自身的优势,来辅导学生,与肖老师一起完成各项教育辅导工作,参加校、县举办的各种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总之,作为指导教师我要认真负责,通过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相互切磋,八字桥中学

5.在职博士个人信 篇五

本人曾于该生攻读本科/硕士研究生时,担任其××××科临床授课教师,在与该生的课内、课外互动中,对其印象极为深刻。

该生立场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积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理论,注重提高×××理论素质和水平。思想品德良好,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境界。

该生的个性内敛,做事沉稳;该生能针对事物重点,作深入的剖析。经过与他的一番交谈之后,可以发现,他在对事情的看法上,有较强独立思考能力。另外,该生具备一定的临床和科研工作能力,能够针对现象分析事物的内在本质,有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工作出色,组织能力强,能够解决科研工作中一般的常见问题。

推荐人:×××

6.博士个人培养计划 篇六

目前, 我国的博士整体水平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确实还有差距, 这主要表现在创新性指标上。我国博士生的创新大多数属于次级创新, 或者微创新, 也就是已经有一个创新在先了, 我们在他人创新的基础上做了个小发展、小进步。这虽然是创新, 但不是原始的创新, 我们博士论文的原始性创新较少。相比之下, 国外一流大学的博士论文在开辟一个很新的领域、进行原始性创新方面比我们强。可以说, 在博士论文的创新方面, 我们是以微创新取胜, 而真正的原始性创新是我们的弱项[2]。这与培养制度有关系, 我们在制度上有诸多限制, 此外还有心态、科研政策的导向问题。我们常常希望看到短平快、见效快的成果, 所以学生在选题时不大会去选择一些大问题、难问题, 导师也不鼓励这么做, 宁愿选做一个在三年四年之内就能完成的课题, 同样可以在SCI上发表, 也算有创新。所以我们的博士生论文就常常会集中在这些短期能拿出成绩的课题上面[3]。

其实, 我国的博士们对自己的处境、学校、导师、社会的境况会有理性的认识, 他们承认自己追求学术并非读博的唯一原因, 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以学问为乐, 学生专注于学问本身, 甘心坐“冷板凳”, 向往在简单的生活中拿出让自己满意的作品;第二种是为了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这种人读博, 更多是出于一种社会责任感, 以读书做人为乐, 实现一种学问以外更高层次的理想[4];第三种则是为个人创造更多利益, 希望以读博为跳板或敲门砖, 获取体面的收入和职务。在当前社会环境下, 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进入文化、经济和政治领域, 对社会的良性发展必然起到更多的积极作用, 这是一种很好的趋势。但是, 我们更需要甘于寂寞、志存高远, 能够潜心钻研学术, 致力于原始创新的“专家型”博士, 去完成常人无法企及的科研创新工作。

德国既是博士生教育大国, 又是博士生教育强国, 他们在这方面的经验与问题或许对我们有所启示[5]。德国博士生教育被归纳为“学徒式”培养模式, 其特点是导师对博士生进行个别的指导和培养, 大学中没有专门负责博士生教育的机构和系统的博士生课程, 指导教师与博士生的关系更像一种私人关系。德国博士生资助有以下几个特点[6]。

其一, 科研报酬是资助的主要方式。博士生通常从两种渠道获得工作报酬:一是帮助教授从事教学工作。例如, 授课、批改作业、负责带领学生实习、指导学生从事科研活动, 以及指导硕士生的毕业设计等[7]。二是参与校方安排的或自己联系的科研项目。德国博士生教育的经费绝大部分来自在大学中的兼职, 担任助教或助研, 这样就形成了占主导地位的助教或助研博士培养体制。

其二, 资助水平较高, 基本能满足博士生的生活需要, 属于中等收入水平。德国的博士生不用交学费, 而且还享受生活费用和奖学金的资助, 获得的资助基本上能满足学习期间的生活所需。就博士生的生活费用而言, 约有14%的博士生能够享受到奖学金, 60%~70%的博士生在大学里工作。工程类专业博士生在校工作的机会较多, 每个月领取大约4000马克的工资;如果博士生不需要供养家庭, 那么, 维持基本生活是没有问题的[8]。

中国储运网Http://www.chinachuyun.com115

其三, 博士生是导师的助手, 定位为科研人员。在德国, 博士生培养阶段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教育过程。博士生受雇于学校, 博士生的中心任务是从事课题研究, 作为研究员在研究所工作, 边工作边写论文[9]。博士生与研究所签定雇佣合同, 由研究所提供资助。有的博士生在校外谋到一份职业, 职业之余进行论文工作。可见, 德国大学把博士生看作是大学雇佣的科研人员, 博士生享受教师的工资与福利, 通过获取工资解决经济问题。因此, 所谓的博士生资助, 其性质是工资或劳动报酬, 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资助。

相比较而言, 我国的博士生培养制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 我国近年来博士生培养规模的急剧扩张 (大幅超过教育经费增长的速度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增速) , 已导致博士生教育的师资“捉襟见肘”, 平均研究经费亦有下降之虞, 这将对博士生培养质量构成重大的现实威胁[10]。

第二, 很多学位授予单位的博士学位课程仅设几门, 并且外语和政治理论课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而有的学校博士生的业务课是“与硕士生混编在一起上课”。从课程设置上, 不能完全保证博士学位获得者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第三, 我国博士生的科研工作, 很多是在追赶当前世界流行的高精尖课题。由于科研时间和条件的限制, 博士论文的研究仅能就别人所提出的方向做一点补充的工作, 创新也往往局限在小聪明、微创新的范围。

第四, 优秀生源不足, 缺乏淘汰机制、评审制度不严格而导致评价失真, 同时, 博士生受社会需求的指引导致“博士不博”[11], 扼杀了博士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

针对以上问题, 有关行政部门和高校不妨从严格控制博士生招生规模与增幅、适度延长博士生教育年限和适度加大淘汰力度等方面来强化博士生教育的规模约束和质量保障, 自觉地克服各种功利动机的驱使, 严格遵循博士生教育的内在规律, 严守博士生教育“质量第一、宁缺毋滥”的发展原则[12], 以切实保证我国博士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准。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为保证我国博士生教育质量同国际水准的“对接”, 可以考虑在制定博士生培养质量标准的过程中, 吸纳国外专家参与。在博士生毕业论文盲审、抽检以及博士点的质量评估等方面, 亦可尝试吸纳国外专家参与评审。对经评估后认为质量不达标的学科和单位, 应本着从严的原则予以撤销。

第二, 考虑到博士生教育师资的重要性和师资建设的周期性与复杂性, 为有效提高我国博士生教育的质量, 应大力倡导国内大学加强同国外高水平大学之间的合作, 通过师资共享、科研合作、联合培养等多种形式拓展合作领域, 加大合作力度, 提高合作水平, 大胆尝试“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博士生教育新思路[13], 千方百计提高我国博士生教育的质量与水平。

第三, 鉴于我国现有的博士生教育规模已相当可观, 应该

将我国博士生教育的发展立即转人“严格控制规模、努力提高质量”的内涵式发展阶段。可以考虑在今后一段时间内, 适度延长博士学位授权的审批间隔期, 提高相关的“准入门槛”, 从严审批, 确保博士生教育规模的相对稳定。

7.在读博士个人简介 篇七

出生日期:

户籍地址:国外-国外

婚姻状况:保密

身高(cm):

自我评价

我的先生是埃及人,他在意大利 留学 五年所学专业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国际商业仲裁,他具有埃及阿拉伯共和国的律师证,会讲四国语言,阿,英,意, 法语 。我们现在在意大利,因我已完成学业,所以他希望跟我一起来中国。于一月回国。

求职 意向

期望工作类型:全职

期望从事行业:冶金矿产/能源/环保,电脑/软件/通信及广电,建筑/建材/装饰

期望从事职位: 全职

期望工作地点:国外,北京

期望工作薪水: 20000-49999

工作经验

/1-2006/6 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

工作地点: 埃及开罗

工作职位: 助理

工作职责和业绩: 研究生导师助理

教育背景

2006/6 - / 意大利巴里大学

学历: 博士

专业: 法学类 :国际商业仲裁

描述:

语言能力

阿拉伯语 - 母语

英语 - 精通

8.博士的英文个人简历 篇八

Male, 33, Hebei people

Education: master or above

Working lives: fresh graduates

Expected salary: 8000-1 yuan

Working location: guangzhou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Objective: biotechnology/pharmaceutical

Education experience

Today in the schoo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biological technology

Graduated in July 2008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biological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Language skills.

English: good Mandarin: good

Self description

9.博士个人培养计划 篇九

关键词:浙江大学,学科博士后,科研成果,途径

中国博士后制度始于1985年, 由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倡议, 邓小平同志批准并设立。博士后制度是我国有计划、有目的培养高层次青年人才的一项重要制度[1]。博士后制度的创立, 为21世纪的中国培养了大量年轻的学术骨干和技术带头人, 也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新中国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浙江大学历年来十分重视博士后科研人员的培养和使用, 截止到2014年9月30日, 学校拥有53个科研流动站, 居全国高校首位, 有博士后在站人员942名。其中全职学科博士后378名, 占40.1%;在职学科博士后259名, 占27.5%。本文从业绩偏好性、论文级别、项目等级、人均业绩等方面, 对全职学科博士后和在职学科博士后的科研成果进行比较, 对学科博士后科研业绩出现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对如何提高博士后的使用与培养质量进行探究。

一、科研成果分析

抽取最近五年 (2009-2013) 的业绩样本, 五年来累计收集到科研成果汇总表833份, 其中全职学科博士后636份, 在职学科博士后197份。为了便于统计和分析, 将636份全职学科博士后汇总表随机分成了三组, 每组含212份汇总表样本, 分别编号并命名为“学科1”、“学科2”、“学科3”;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在2008年博士后业绩数据库中随机抽取15份在职学科博士后汇总表, 凑足212份, 组成第四组数据, 编号并命名为“在职”。将浙江大学署名为第一科研单位且排名前三的博士后科研成果方为有效业绩数据, 其余业绩不列入统计范围。同时, 个别博士后科研成果出现重复现象, 只将排名靠前的业绩列入统计, 其余重复业绩均已排除。

(一) 业绩偏好性

成果总量为6437 (848份科研成果总业绩) 。其中, 论文3719篇, 占57.8%;项目1946个, 占30.2%;专利537项, 占8.3%;专著97本, 占1.5%;获奖138个, 占2.1%。

(二) 论文级别

“学科1”累计发表论文958篇。其中发表SCI论文494篇, 占总量的51.6%;EI论文100篇, 占总量的10.4%;一级期刊论文102篇, 占总量的10.6%;核心期刊论文42篇, 占总量的4.4%;其他期刊论文220篇, 占总量的23.0%。“在职”累计发表论文904篇。其中发表SCI论文105篇, 占总量的11.6%;EI论文90篇, 占总量的10.0%;一级期刊论文177篇, 占总量的19.6%;核心期刊论文97篇, 占总量的10.7%;其他期刊论文435篇, 占总量的48.0%。其余分组数据详见图2。

注:“学科平均”为“学科1”、“学科2”、“学科3”三者数据相加后的平均值

(三) 项目等级

“学科平均”累计申请到科研项目526个。其中获得国家级项目182个, 占总量的34.6%;省部级项目48个, 占总量的9.1%;厅级项目30个, 占总量的5.7%;博后基金 (含浙江省博士后择优资助项目) 145个, 占总量的27.6%;其他类别项目121个, 占总量的23.0%。“在职”累计申请到项目368个。其中获得国家级项目85个, 占总量的23.1%;省部级项目93个, 占总量的25.3%;厅级项目44个, 占总量的12.0%;博后基金96个, 占总量的26.1%;其他类别科研项目50个, 占总量的13.6%。

(四) 人均业绩

“学科平均”人均业绩量为7.93。其中人均论文4.42篇, 人均项目2.48项, 人均专利0.80项, 人均专著0.06本, 人均获奖0.17项;“在职”人均业绩量为7.59。其中人均论文4.26篇, 人均项目1.74项, 人均专利0.14项, 人均专著0.27本, 人均获奖0.16项。

(五) 小结

发表相关领域论文是学科博士后能否达到出站条件的第一选择, 其次是以第一负责人或重要参与人申请科研项目, 再次是申请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 最后是专著和获奖。

无论是从人均业绩、论文级别还是项目等级上比较, 全职学科博士后的科研成果质量都是要好于在职学科博士后。例如:论文发表方面, 全职学科博士后的SCI和EI的发表数量远远超过在职学科博士后;项目申请方面, 全职学科博士后拥有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的项目数也是远远超过在职学科博士后。然而从业绩总量上看, 两者相差并不是很大。究其原因不乏有现实因素在驱使, 全职博士后相对于在职博士后, 在出站考评上更为严苛。比方说需要发表SCI论文, 需要拥有省部级科研项目等等。

二、影响学科博士后科研成果差异的主要因素

1.博士后的求职动机多样。有面对就业压力, 而选择从事博士后工作;有考虑到职称晋升、课题申报、评价评优等切身利益, 而加入博士后队伍;有跨单位科研合作需要, 而选择开展博士后研究;当然也有热爱科研事业, 一心想投身于科学研究的博士后。

2.优秀的博士后比较稀缺。根据北京大学2011年发布的《中国博士质量报告》, 针对高校博士生毕业后的去向一问, 有43.9%的博士生选择进入高等院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有10%的博士生选择进入科研院所工作, 仅有2.9%的博士生选择在国内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近年来, 博士后的工资待遇普遍偏低, 工作类型又具有流动性, 相较于其他科研类岗位也没有太多明显优势, 因而对优秀的博士毕业生吸引力度不够。

3.留学回国和外籍类型的博士后偏少。一直以来, 高校虽然采取了很多措施, 尽量吸引优秀的国际青年人才回国做全职学科博士后, 但是因为工资预期、文化差异等原因, 实际到学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并不多。而且外籍博士后的来源比较单一, 以浙江大学为例, 外籍博士后主要以非洲和亚洲等不发达国家的人员为主, 欧洲和美洲等发达国家的人员相对偏少。

4.博士后的科研独立性有待考究。博士后制度设计之初, 最主要是吸纳新近获得博士学位的人群, 培养他们独当一面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然而, 有些博士后在项目申报、资源使用、经费报销等方面受到合作导师的限制, 多数时候很难根据课题研究需要开展研究工作。

5.博士后的培养周期和科研周期不匹配。很多国家级项目的研究周期都比较长, 而博士后的在站时限确有严格的规定, 一般为2年。由于培养周期和科研周期不匹配, 而导致博士后放弃项目申报的例子并不少见。

6.在职学科博士后的科研成果归属不清以及工作时间不定。很多在职学科博士后在站期间并未完全脱产, 仍然兼顾着原单位的科研、教学任务。在站期间的科研成果归属不清, 研究精力分散, 很难全身心的投入到博士后科研工作中来。

三、提高博士后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1.完善博士后管理制度。理清学校、院系、合作导师、博士后四方的权利责任, 并在制度上进行设计。其中学校侧重于宏观调控, 院系侧重于日常管理, 合作导师侧重于学术培养, 博士后本人则侧重于课题研究。

2.优化支撑保障条件。改善博士后的住宿环境, 加强博士后公寓建设力度。主动对接博士后工作的资源需求, 在科研用房、科研用地、办公设施使用上给予政策倾斜。协助工会等职能部门, 做好博士后子女入托等相关事宜, 加快博士后后勤保障建设。

3.建立多元化经费投入机制。形成国家、地方政府、学校、导师的全方位经费出资模式, 积极争取地方政府财政加大投入, 倡导合作教师多方筹措资金提高博士后津贴待遇, 建议实行学校财政 (含国家与地方财政补助) 与合作导师所提供的工作津贴1:1配套资金的出资模式, 不断提高博士后的收入水平。

4.提高博士后的准入门槛。严格执行博士后管理规定, 把控好年龄关和学术关, 倡导博士后队伍年轻化, 加强院系的学术考核力度, 避免“走过场”式的考核方法;实行博士后招聘公开化, 博士后主管部门应有计划的随机走访博士后招聘现场, 严控质量关。

5.深入实施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利用好国家的政策优势, 积极创造条件, 有选择性的引进国外世界排名前100位高校的优秀博士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加强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当前,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席卷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增长, 博士后将成为各国占领世界制高点的重要人才资源。博士后是高端人才, 许多外籍博士后回国后身居要职, 将对中国的发展起到战略性的影响[3]。

6.引导博士后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研究。倡导博士后合作教师从宏观上把控博士后的科研方向, 培养他们的科研兴趣, 允许有科研项目的博士后, 根据项目的需要延期出站。积极配合博士后申请国家级科研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项目等。一旦中标, 允许其办理延期, 并积极配套博士后延期期间的基本工资, 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7.清晰界定在职人员的科研成果并加强在职人员的在站考核[4]。入站时, 在工作协议上清楚注明凡是博士后指导教师的指导课题, 在发表相关成果时, 一般应将在站单位作为第一单位注明;加强在职人员在站期间的上班考核, 不定期的抽查在职人员的到岗情况, 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在站管理, 提高导师的责任意识;加强在职人员的出站考评, 根据在职人员的管理情况, 适时地调整相应的出站考核规定, 增加考核指标。

四、结束语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5]。博士后科研人员不仅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 而且是投身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济建设主战场的一股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因此深入开展博士后培养质量研究, 进一步加强博士后的使用与培养, 显得尤为重要。希望本文的数据分析以及对策建议能对此提供有益的借鉴与思考, 以期不断完善我国的博士后制度, 进一步用好用活博士后科研人才。

参考文献

[1]蒋永清, 吴振兴.邓小平与中国博士后制度.领导文萃, 2014 (18) :第79-82页.

[2]陈学飞, 陈洪捷, 蔡学军.《中国博士质量报告》.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1.9 (1) :第F0002-F0002页.

[3]温才妃, 程春生.博士后培养“再起航”遭遇“质”的尴尬.中国科学报, 2012.9.26.

[4]田赞梅.考核是保证博士后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中国电力教育:上, 2005 (z1) :第12-13页.

10.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个人总结 篇十

很高兴能再次进入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置身于这熟悉的校园环境中,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回顾这两年的研究生学习,可谓收获颇丰,无论是学业、科研工作,还是个人素质,都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锻炼,是充实而有意义的两年。现对自己过去两年的学习及科研做一个小结,目的是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以利于今后继续发扬优点,弥补不足。

思想健康方面:虽然是一个在职博士研究生,离开了工作岗位,重新回到校园,缺少了监督和工作压力。但我丝毫不敢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作为一名老党员,我始终坚守对党的忠诚,抵制一切不良生活作风和思想,认真学习党的重要思想和科学理论,牢记党对我们的要求,不断加强自己的思想政治修养。在认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积极关注国家的大事,积极向周围的优秀的同学学习,积极的向周围优秀的党员学习,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学业方面:博一主要是进行研究生课程的学习,按照学校及学院的要求修满八门课程及一次国内外会议交流,共21学分。在认真完成学业课程之余,我积极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国内外专家报告会和学术交流会,认真聆听专家学者的讲座,开阔了自己的学术视野。在导师及师弟、师妹的帮助与指导下,多次参与了组里的学术和现场试验,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科研方面:我的研究主要内容为脂肪代谢调控方面,根据研究内容的要求,利用学校图书馆图书资源,查阅相关资料,并通过维普、万方、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和搜索引擎,下载了大量相关文献并仔细研读。通过对研究方向的深入钻研,对专业领域的应用背景、科学前沿以及整个学科的结构都有了宏观、深入的认识,使自己具备了自我学习,认真思考的能力。并初步拟定了论文试验方案,现已按照预定内容及进度进行了全面的前期准备工作。预计现场试验将在近期开始。

总结过去,仍有较多不足之处,如在科研上缺乏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对于专业文献的学习,还不够深入,思考得还不够多,对英文文献有畏难情绪。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坚守学术诚信,克服不足,变被动为主动,将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任务和论文发表上,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争取尽早圆满完成自己的课题。

指导教师意见

11.博士研究计划书 篇十一

万事开头难,但是,我也懂得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为了给博士学习生活开好头,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增强学术研究能力,特此制定本学习计划。

本计划共分为两个层次:总计划和总目标;周计划和周目标。

总计划和总目标明确了本学期学习和生活的总体“轮廓”,周计划和周目标则明确了以周为单位的分目标,指出了具体的执行策略。

另外,制定控制的策略和方法,以确保计划和目标的实现。

一、总计划和总目标

1、课程和学习目标

以经济学前沿和高等数学为学习重点,以计量经济学等课程为依托,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再次对方法论等课程进行学习,并尝试用计量方法进行学术文章的写作。

(可以用计量方法完成经济学前沿课程的科研训练。

)具体要求如下:

经济学前沿课程

完成大部分文献的阅读,明确大部分文献内涵主旨,了解经济学理论的脉络,通过科研训练掌握计量等研究方法。

高等数学课程

完成老师课程要求的作业,并利用课余时间做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尝试将所学知识与经济学前沿和计量课程中涉及的数学方法结合起来。

计量经济学

依据英文教材和课件完成曾卫红老师双语教学的计量经济学学习,利用计量完成经济学前沿中的科研任务。

重点学习计量方法的应用。

管理理论前沿

主要是确保每节课都能够听懂,并能够根据老师所讲内容提出两到三个学术问题,把握与不同领域老师的沟通和交流的机会。

通过该课程拓宽学术视野,了解其他学术领域的研究现状,学习研究方法的使用策略和技巧。

2、科研目标

科研能力重在训练,通过不断的试错和尝试来积累经验。

主要的目标包括:扭转思维方式;掌握研究方法和技巧;理顺科技管理领域的文献脉络,发现并总结可能的研究问题;进行科技论文的写作。

具体措施如下:扭转思维方式

通过阅读文献、参与课程学习、进行科研文献写作、与同学老师沟通交流等方式不断将发散式的思维方式转变成以问题为中心,以条件为基础的科研研究的思维方式上来。

掌握研究方法和技巧

重点掌握计量方法的使用,利用课程学习的机会,完成课程科研训练的学习要求;通过经济学前沿的学习,梳理关键节点文献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学习在其他研究领域查找关键节点文献;通过文献阅读和课程学习,学习英文文献写作的一些基本技巧,掌握常用语法和句法,并尝试翻译重点文献的关键内容。

理顺科技管理领域的文献脉络

加强文献阅读和积累,通过关键文献的阅读和理解,掌握科技管理领域的研究脉络和研究现状,发现研究问题并对研究价值和可行性作简单分析,整理和总结研究问题。

进行科技论文的写作

管理文献学习的基础上,尝试进行科技论文的写作。

学习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的融合,掌握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基本方法。

了解现阶段国内优秀期刊的学术研究范式,并掌握科技管理较为前沿的研究信息。

3、生活目标

博士学习生活漫长而艰辛,不仅需要提升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能力,也需要坚持身体锻炼、确保身体健康,并寻求适合自己的发泄情绪和缓解压力的方式和途径。

锻炼身体

坚持每天早晨起来作30个俯卧撑,每天晚上进行半个小时的跑步等运动。

有时间的话参加班级每周组织的羽毛球活动,每月参加两到三次的游泳锻炼。

缓解压力

除了利用运动来缓解压力外,与同学进行沟通交流,组织或者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也是有效的途径。

利用多余的时间培养兴趣爱好,坚持积极阳光的生活态度。

二、周计划与周目标

要落实总的目标和计划,就需要对总计划进行细致的划分,明确每个部分完成的任务量和节点时间。

1、各周的计划和目标

注:

1)

课程学习是每周的基本学习任务,科技论文写作贯穿在整个学期过程之中。

2)在整体目标和规划不变的条件下,学习计划和任务会随着具体情境有所调整。

2、每周的学习计划和课程要求

20xx年秋—学习计划与课程表

注:

1)

课程学习以课节为准(一天共为11课节);学习计划以时间节点为准(将早晨8:00至晚上22:00的时间分成不同的时间区段)。

12.博士个人培养计划 篇十二

我国《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规定,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造就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领域的复合型、职业型的高级专门人才。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扎实宽广的教育专业知识,能够创造性地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复杂问题,胜任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等领域的高层次实际工作。

据此,教育博士的培养必须以实践能力作为其逻辑核心。但我国传统的办学体制制约着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表现为培养主体单一,仍然以培养机构单独培养为主,培养学校与社会组织尤其是教育博士所在工作学校之间缺乏真正有效的合作[3]。导致教育博士生的实践经历与经验得不到重视,实践机会少,实践能力不能得到充分、有效提高,教育博士培养目标难以真正实现。

本文试图从大学与基础教育机构合作的角度,探讨教育博士培养的路径,以期对大学与基础教育机构合作培养教育博士的路径选择有所启示。

一、大学与基础教育机构合作培养教育博士基本路径选择

(一)成立实践专题研讨小组

教育博士培养的是“应用型的专业人员”,既能在实践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又要能在实践中创造知识。“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展示了一个专业教育者为知识社会学做贡献的机会”[4],教育实践中复杂问题的解决,知识的产生,往往需要多学科、跨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与研究范式。

我国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招收对象是具有硕士学位、有5年以上教育及相关领域全职工作经历、具有相当成就的中小学教师和各级各类学校管理人员。教育博士生有着丰富的教育实践经历与经验,对一些教育问题与现象积累了一定的见解,成立基于团队学习的实践专题研讨小组,通过对教育实践问题的共同探讨、集体反思能在更高层次上提高其对教育实践领域的现象和问题的分析能力、解决能力,生成实践性知识,形成实践智慧。

一个结构理想的实践专题研讨小组应由3~4名有丰富实践经验、较高理论水平的基础教育机构的教师,2~3名具有实践背景、理论底蕴深厚的大学教师,4~10名教育博士生 及其他工作人组 成员。研讨小组专题选题的核心特征是“实践性”,选题应来源于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具有一定代表性、有重要实践价值的问题。应紧密联系学生的专业背景选题,一是教育博士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集体研讨的方式,将各自在实践工作中所遇到的真实问题提炼、概括、升华为有价值的专题;二是与基础教育机构教师的交流中捕捉专题;三是从文献中发现专题;四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实践经验设计研究专题。小组成员可以根据自身的实践背景、研究兴趣和专长选择同一专题下的不同问题进行研讨。

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产生的背景、原因、解决策略等进行探讨,学生在小组探讨中深入反思他们的专业实践,对所拥有的理论知识进行批判与整合,制订解决该问题的方案,在实践工作中对方案进行检验和修正,并进行评估和反思,完成基于专业实践的创新性研究。在此过程中构建理论与实践贯通的知识体系,形成反思性思维。实践问题专题研讨群组的课堂不局限于大学的教室,也可以在基础教育实践的第一线。

(二)基于设计的合作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ActionResearch)是指以自己的专业实践活动为对象而展开的系统研究,作为教育研究的一种方式,以其研究性、实践性的有效融合在国际范围内赢得了广大教师的认同(王蔷,2001)。美国犹他大学就采用以“现场为基础”的方式培养教育博士,“把学生原来所在工作单位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场地’(field-laboratory),学生通过实地调查,确定具有显著意义的实践课题,组建富有内聚性的学生组集体学习,共享集体经验,并以现场诊断研究报告取代了传统的毕业论文”(张济洲,2009)。

教育研究领域基于设计的合作行动研究强调在真实、复杂、变化的教育、教学、管理情景下研究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与独特个性的真实问题,研究过程强调指导教师、教育博士、基础教育机构教师、工作人员的共同参与和角色融合,注重通过研究者与实践者角色整合,以及深入、灵活的分析进行干预方案的设计、开发与实施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并总结出行动与结果之间的规律,进而推广到更广阔的实践领域。教育博士生是“草根型”的教育行动研究者,在理论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进行理论研究,使教育博士生能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塑造中,成为高层次、复合型、职业型的高级专门人才。能主动适应并积极引领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基于设计的合作行动研究程序如下:

1.选择问题。根据教育博士生的实践背景、课题研究、兴趣等组建师生参与的行动研究团队,亲身接触和实地考察教育现场,发现、甄别亟待解决的难题和瓶颈问题。

2.设计干预方案。师生一起研习问题、独立探索与交互探索、激发创意,设计出过程性教育干预方案。师生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评估多种方案,将最佳解决方案转变成实际行动。该过程是团队成员之间“智慧的碰撞、心智的创造”。

3.实施干预方案。师生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及时观察干预效果,推行或改进干预方案,直至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实施干预的过程是动态的、生成的过程,是“实际创造”的过程。

4.探寻规律。师生运用理论与实践的优势对干预实验取得的成效和遇到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总结。理顺因果关系,形成行动研究报告。

(三)现场挂职实习

教育博士准入标准中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经验或经历(experience)”,教育博士培养中要重视“经验或经历”的基石作用,把博士生实践领域的工作整合到学业之中,通过“工作”进行“研究实践”,通过“研究实践”进行“工作”,实现学习与工作的一体化。哈佛大学2009年设置的教育领导博士学位培养模式是:最后一年学生到实习单位带薪现场挂职实习(apaidresidency),让学生面对专业领域的实实在在的挑战,其目的是通过实战磨砺领导才能,带薪现场挂职实习在该学位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顶峰体验”之说。

为实现学习与工作的一体化,可以安排教育博士生到基础教育机构现场挂职实习,使其融入教育学的“田野”,此间,学生以研究者和实践者双重身份,深度介入实习单位的专业实践,如让他们参与课堂教学,负责某些教学、科研项目、组织安排人事工作等并对所从事的工作承担责任。

教育博士生到基础教育机构现场挂职实习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学、管理等的运行,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出一套符合基础教 育机构实情、教育博士培养目标的明确具体、操作性强、针对性强的实施管理办法,使现场挂职实习规范化、常态化。

1.明确能接受教育博士生现场挂职实习的基础教育机构质量标准。基础教育机构是现场挂职实习发挥预期作用的重要保障,要求领导重视博士生的培养,教师的专业水平、学校的管理、教学设备、生源质量等都必须达到相应的要求。

大学要有意识地与具备条件、支持教育博士现场挂职实习的基础教育机构建立稳定的教育博士现场挂职实习基地,构建一个遍布全国的实习基地网络。

2.灵活采用现场挂职实习模式。根据教育博士生的专业水平,尤其是根据学生已有的实践知识与能力、工作背景,结合其兴趣爱好、科研项目等,安排学生进入相应的岗位挂职实习,有针对性地参与现场挂职实习活动。如实践经验、理论功底较深厚的教育博士生,可以让其交替在不同的基础教育机构的不同岗位挂职实习,以便于更深入了解基础教育的现状、全面打造其实践能力等;对实践经验有待丰富的学生,可以采用全程定期现场挂职实习的模式。

3.建立现场挂职实习定期交流制度。现场挂职实习中,指导老师要给予专业指导,学生记录现场挂职实习日志,与其他学员保持联络,并定期回大学参加现场挂职实习交流活动。

4.接受大学与基础教育机构指导教师的共同审核。参与现场挂职实习的学生需遵守基础教育机构的规章制度,大学不定期对学生现场挂职实习进行跟踪访问。最后基础教育机构对教育博士生现场挂职实习的绩效、专业发展进行考核。

二、大学与基础教育机构合作培养教育博士路径实施的条件保障

大学与基础教育机构合作培养教育博士路径的实施,必须具备和完善一系列条件,以更好地培养高层次、实践型、复合型的教育博士。

(一)建立多元化的导师队伍

每一个教育博士生要有多个导师,一个是主导师,侧重于提高学生理论水平与科研能力,全面监控与指导教育博士培养全过程。二是研究项目主管导师,负责联络基础教育机构,促进团队合作,监督项目进展,根据教师实践背景、理论水平与研究专长为学生配备研究项目导师。三是研究项目导师,职责在于协同主管导师与学生共同设计研究方案、指导项目研究全过程;研究项目导师在术业有专攻的领域对学生进行指导,所以整个教育博士学习过程学生会有几个研究项目导师。四是聘请来自基础教育机构的名校长、名师做实践导师,对学生进行实际工作场所中的指导。

(二)出台相应的资助与优惠政策

政府是办学的主导性力量,要根据国情、大学与基础教育机构合作培养教育博士的优势与困境,出台相应的资助与优惠政策。对参与合作培养教育博士的基础教育机构实施倾斜性政策,设置博士生合作培养项目专项经费。设立博士生培养基地建设专款,优先在经济与教育较发达的区域大力建设参与合作的基础教育机构,由点带面继而形成遍布全国的基础教育机构合作单位。制定相关政策使我国教育博士的培养走向世界,运用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教育博士,形成跨院校、跨区域、跨国教育资源联合共享的有效机制。

(三)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开展特色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

13.博士个人培养计划 篇十三

★ ★ ★ ★ ★ ★

growingpains(金币+6):感谢新虫分享自己的经验!希望你以后能够给小木虫带来更多经典的资源!

我是2005年从国内南方一所知名院校博士毕业的。毕业后,如愿进入一个中央部委直属的机构从事研究工作。结合我从硕士到博士乃至工作以后在科研上所取得的一点成就,与大家进行分享,可能比较乱,嘿嘿,耐心看吧,我想对你会有收获的:

1、关于如何培养科研思路和科研态度的问题:我想我应该庆幸我遇到了两个对我今后从事科研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的良师,那分别是我硕士和博士时的导师。他们教会我在科研上要成功,最主要的不是去如何做,做的工作Technican就可以完成。最重要的在于设计。科研的设计对于一个试验或者项目的成败至关重要。如何进行设计?举个例子,当你计划进行一个试验时,你要首先考虑的是现有试验材料,可以采用的试验方法,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出现问题有何解决和补救措施,只有计划周密才能事半功倍。为了培养具有开拓性的思维,你必须密切关注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因为技术是死的,如何应用是活的,你看最新的技术能否在你的计划中实施,是否有必要。在这里,我要强调一点,就是不要过份追求一些新技术、新方法,把重点放在这些技术和方法对你的研究有没有实际意义?现在很多研究生和科研人员过于追求技术,而忽略了项目本身的意义和目标。

2、关于如何发表学术文章:毫无疑问,取得科研成果,而不能把它充分表达出来是十分悲哀的。所以,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对于一个科研工作者是必备的。因为目前,文章,包括SCI论文是衡量一个科研工作者工作能力和效率最常用的尺度。我从98年开始从事科研工作,至今在国内的核心期刊上发表了20余篇文章,在SCI期刊发表了3篇文章。我想说的是,首先,你的选题必须新颖,别人看了有启发,这样的文章杂志才会接受。所以,就象研究生在学校做论文一样,选题是最重要的。再者,你的文章必须具有条理性。其实,大多数文章的结构都是类似的,你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多注意一些良好的句型、表达方式、结构安排等。看得多了,自然也就会了。关于发表SCI文章,现在很多高校都要求研究生毕业时能发表SCI论文。其实,发表SCI文章并不难,只要你的选题新颖,结果有意义,能给别人启发,那就成功了一半。下面就是组织你的论文,对着你计划投的杂志,按照它要求的结构,结合平时阅读文献时掌握的句型和结构,可以完成论文的初稿。在这里,我强烈推荐一个编辑参考文献的软件(EndNote 9.0),这个软件对于管理你的参考文献非常有帮助。如果有人需要的话,我可以免费提供给大家。初稿完成后,可以请英语水平比较好的人帮你修改一下语法,记住,这是必须的。现在很多文章被拒,都是由于写的太差,语法错误太多引起的。现在也有很多专门的机构,可以进行文章的编辑或翻译服务。我的第一篇SCI文章就是找的一个代理机构对文章的语法进行编辑的,费用也不贵,当时我花了2000元左右。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下网址:。然后,根据你的论文结构,找到杂志网址,通过注册帐户、从网上投稿就行了。

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14.报考博士个人简介 篇十四

您好!我叫,()人,()大学()院()专业硕士研究生。我准备报考()大学()学院()专业的博士研究生,现分别按照个人的思想品德、业务和科研能力以及攻读博士期间的学习和研究设想等方面做出个人陈述,请审阅并考察,谢谢!

我热衷于教育、科学事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注社会进步,具备优良的思想品德。我是个善良开朗的人,诚实、热情,生活态度积极向上,乐于参加各项公益活动,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坚决拥护党的领导,注重提高个人理论素质和水平,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工作热情、吃苦耐劳、责任心强。

我在硕士期间进一步深化了专业方面的理论学习,具备了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和理论水平。由于具有了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广泛的专业知识,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掌握了羟基磷灰石研究方面的理论与实验操作中所需的先进技术,通过理论课和实验技能的结合,我具有较强独立思考能力,对实验现象和相关结果能够运用有关理论并结合文献进行思考。

我具有一定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能够阅读相关领域的英文文献,能够用英语撰写本领域的学术论文。在硕士学习期间,我参与了宁波市工业攻关项目的研究,通过认真刻苦学习,掌握了材料科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因此在较好地完成了研究任务,取得了一些有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发表论文2 篇,另有2 篇已录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 项。

读博学习计划与研究设想

1、学习计划第一学年注重于巩固专业知识基础与弥补实验操作的不足。专业知识基础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注重核技术及应用方面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则是本研究方向发展的最前沿。弥补实验操作的不足主要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1)向有经验的师兄师姐们请教与学习; (2)申请第一年就进入实验室,参与师兄师姐们的课题研究,即可实践又可学习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三学年注重于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具体课题的研究,最终顺利完成课题。

上一篇:08工商论文选题下一篇:送给亲朋好友新婚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