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金属材料教案(精选11篇)
1.初中化学金属材料教案 篇一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教师招聘考试:面试教案材料之初中化学
相关推荐:教师招聘考试题库 辽宁教师招聘公告信息
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板书]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演示[实验1-1] 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演示[实验1-2] 首先展示胆矾晶体 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提问] 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板书]
一、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演示[实验1-3] 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演示[实验1-4]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提问]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板书]
二、化学变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2.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讨论]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什么? [练习]口答课本第10页1、2。
[引入]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我们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板书]
二、物质的性质
(一)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讲解] 例如,我们刚刚做的实验3、4中,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这里物质表现出的性质都是化学性质。请同学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例子。蜡烛(纸张、木材等)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
[小结] 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等。例如:(1)木柴燃烧-化学变化 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2)铁生锈--化学变化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 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化学性质(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变化
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性质[过渡]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板书]
(二)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讲解] 这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一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下面我们就几个重要的物理性质作一简单介绍
[板书] 1.熔点我们知道,当温度升高时,固态的冰会变成液态的水。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物质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板书] 2.沸点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水就会沸腾。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物质的沸点随着大气压强的增大而升高。[板书]
3、密度两块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有经验的人只要用手分别“掂量”一下,就可以鉴别出哪是铁,哪是铝。这是由于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它们的质量是不相等的。我们把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演示[实验1-5] [讨论与交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我们不仅要掌握这些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分清哪是物理变化,哪是化学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抓住两者的本质区别,多做一些练习。布置作业:习题1、2、3、4、5 [练习]口答课本第10页1、2。
[引入]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我们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板书]
二、物质的性质
(一)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讲解] 例如,我们刚刚做的实验3、4中,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这里物质表现出的性质都是化学性质。请同学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例子。蜡烛(纸张、木材等)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
[小结] 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等。例如:(1)木柴燃烧-化学变化 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2)铁生锈--化学变化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 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化学性质(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变化
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性质[过渡]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板书]
(二)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讲解] 这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一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下面我们就几个重要的物理性质作一简单介绍
[板书] 1.熔点我们知道,当温度升高时,固态的冰会变成液态的水。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物质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板书] 2.沸点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水就会沸腾。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物质的沸点随着大气压强的增大而升高。[板书]
3、密度两块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有经验的人只要用手分别“掂量”一下,就可以鉴别出哪是铁,哪是铝。这是由于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它们的质量是不相等的。我们把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演示[实验1-5] [讨论与交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我们不仅要掌握这些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分清哪是物理变化,哪是化学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抓住两者的本质区别,多做一些练习。布置作业:习题1、2、3、4、5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2014辽宁教师招聘考试公告汇总
http://ln.zgjsks.com/html/2014/ggxx_0806/10526.html
2.初中化学金属材料教案 篇二
一、化学课堂的实验教学活动现状
许多的化学教研优质课赛课、大型展示课、研究课等现场, 通常都会以探究性极强的课堂实验活动来展示, 经过教研组精心打造的课堂难有不成功的。这是我们化学课堂实验教学的亮点, 被倡导为最有效的教学手段, 也被业内人士和专家们所积极推崇。虽经现场的热烈大讨论, 教师们激情雀跃, 皆愿复制, 但是沉寂下来后化学课堂实验教学活动仍波澜不兴, 难以常态化进行。现实的条件是许多的化学实验难以在课堂上以学生活动的方式开展, 许多学校化学课堂实验教学开出率较低, 实验课普遍流于形式。化学课堂实验活动的教学需要具备方方面面的条件, 使得化学实验的开展受到了空前的限制和制约, 每个学校、每位化学教师都有不得已的苦衷。实验的开展就成了黑板上作画, 纸上来讲练的做法, 实验教学成为无人监督、无人监控的局面。
二、影响化学课堂实验教学活动开展的原因
从多年的调研来看, 化学课堂实验教学活动很难开展, 究其原因, 不外乎以下几点。
1、缺乏实验教学的监督机制与激励机制。
社会对学校关注的是学生考试成绩, 而不是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学校和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放弃课堂中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实验的教学成为以“讲”代“做”、以“练”代“画”, 上级部门对学校、学校对教师实验教学活动开展的监督机制无法落实到位。一方面, 从经济利益的角度看, 化学实验是只有消耗而没有产出的一项工作, 学校领导对实验的教学也就多半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 不愿有太多的投入, 这使得许多学校化学实验教学的仪器设备、药品等靠吃“老本”而勉强支撑。另一方面, 由于各校是化学教师兼职化学实验员的工作, 而化学教师本身任课的工作量普遍繁重, 再让教师本人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化学实验, 没有明确的报酬, 没有成绩的肯定, 没有激励的机制, 加之在实验过程中会接触到有毒、有害、有险的物质对身体造成伤害, 许多的化学教师就因此而放弃做实验, 宁愿以讲代做。缺乏或缺失激励机制, 极大地挫伤了广大化学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使得化学实验的开展每况愈下。所以许多的学校实验室的管理一片混乱, 实验的开展就成了黑板上作画, 纸上来讲练的做法, 实验教学成为无人监督、无人监控的局面。
2、化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严重不足。
化学实验本身的危害性、腐蚀性、污染性等特殊性, 使得化学实验的开展需要专门的场地、专门的设备、与教材实验配套的仪器和药品等, 而现实状况是许多学校没有规范的专门实验室, 没有象样的设施和设备, 没有配套的仪器和药品;没有专职人员管理, 药品浪费严重;没有专门的人员维修, 仪器设备损坏严重。化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不足, 远跟不上新教材的实验改革步伐, 难以胜任对新教材的实验教学, 所以许多学校化学教师长期以来只能在行课的教室里以讲实验、画实验为主, 也就不足为怪。
3、没有专职的实验教师 (或实验员) 。
除高完中往往配有专职实验教师 (或实验员) 外, 一般的单设初中都是任课的化学教师兼职化学实验教师的工作。没有专职实验教师对实验的课前充分准备, 化学教师自己为了教学准备的实验总是匆忙、粗疏、随便, 使得药品的消耗多、回收率低、浪费大, 实验成功率低, 仪器设备维修与保养不到位、损坏率高, 身体伤害大, 等等。当然, 事实上各校配备专职实验员的现实性受到很大的挑战, 即使配备了实验教师却又不是专职的话, 也难以为化学教学服务。
4、化学教师自身业务素质不过硬。
在农村中学化学教师少, 实验教学的意识不浓厚, 实验教学的校本教研无法开展, 实验科研课题的研究难以触及, 化学教师专业水平普遍偏低。化学专业的教师队伍不稳定, 流失严重。一些学校只能靠自己培养, 常用非专业的教师担任化学教学, 边啃边教, 实验教学上难有落实。农村中学化学教师外出学习机会少, 这一方面除了受经济、交通的影响外, 另一方面是学科给予教师提供的学习机会少, 凡外出观摩学习与交流往往名额有限, 绝大多数教师失去了外出“洗脑”的机会, 只靠着常年的“苦修行”磨练内功。所以许多农村教师教学年限越长, 教法往往却显得越呆板陈旧、老套定势, 离实验教学的创新要求越来越远。这些因素无一例外地对课堂实验活动的开展产生着不利的影响。
5、大班额教学的制约。
近几年来, 许多城区中学生源拥挤, 大班额教学突出, 且不说实验场地的限制, 工作量、劳动量太大, 单是课堂上教师的有效组织工作就难以掌控, 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性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这些现实的因素让许多教师对课堂实验活动的开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望而却步。
6、没有实验技能的培训。
多年来, 教学主管部门没有开展过实验学科任课教师及实验员的相关培训工作, 在化学年轻教师一茬一茬地取代了原来的老教师后, 年轻教师的实验教学没有得到很好的技能培训, 实验能力差, 实验失败多。加之社会风气的影响, 年轻教师在浮躁心理的支配下, 个人钻研业务的精神与敬业奉献精神缺失, 怕麻烦、怕繁杂, 化学实验就这样被一而再再而三地大打折扣, 化学课堂实验教学活动成了粉饰的表演, 难以常态化开展。
以上诸因素虽然制约着化学课堂实验活动的开展, 但难道化学课堂实验活动就真的不能常态化开展了吗?
三、常态化开展化学课堂实验活动的策略
常态化开展化学课堂实验教学活动真的难行吗?其实并不是想象的这么难, 只需要达到两个条件即可——课堂实验微型化和教师的敬业心, 再配以分组实验的教法, 即可常态化地开展实验活动。
1、课堂实验微型化。
所谓常态化开展化学课堂实验活动即是经常性、日常性和随堂性开展化学课堂学生实验活动。根据多年的调研经验, 要使化学课堂实验活动的开展常态化地进行并非不可能, 走实验的微型化道路是最有效的方法。微型化实验的课前准备工作量小, 不会占去太多的时间投入准备, 仪器轻而小, 便于随堂开展。以学生实验活动中的试管实验为例, 常规实验所需反应的溶液大约2ml左右 (学生实际取量比之要多) , 以每滴液体约0.05ml计算, 2ml约需40滴, 以四名学生为一个小组需该溶液2ml, 以现在普遍的大班额60名学生计, 需要15组, 即需30ml, 加上损耗量10mL, 至少得40ml, 以一位老师任教3个班为标准, 这一种药品就得准备120ml。倘若以微型实验来进行, 将试管换成塑料点滴板进行实验则所需溶液就只需2-3滴, 一个60名学生的班级实验活动教学只需约3ml, 3个班的实验活动教学约需10ml, 一块塑料点滴板同时可做多个实验。以这种微型化实验进行学生实验活动, 即便一节课内容中实验活动需要10种药品 (试剂瓶也微型化) , 也因其微型的量和仪器而大大减少了教师课前实验药品准备的工作量和劳动量, 则这样的实验活动课开展起来就没有多大的困难, 微型实验的仪器和药品用一两个实验盘就可以完全盛装下, 随时可以让学生端到上课班级的教室, 课前让班上的小组长将实验仪器药品分发到各小组去, 两三分钟即可完成, 这样一节课堂实验活动的教学课即可开始了。万盛区的一个化学课题组就使这种学生实验活动课堂进行了常态化地开展。教材所要求的所有学生实验活动一律在课堂上开展探究, 不能由教师演示代替。
将实验微型化, 学生参与和动手的机会多, 微型化实验课堂实验时间短、实验效果好、安全性好、节约药品、节省开支、环境污染少。经济落后、实验经费和实验设备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学校, 都可以选择微型化实验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万盛区的市级课题《农村初中利用身边易得材料进行微型实验的探究》化学课题组利用身边的生活材料开发微型实验资源解决了课堂实验活动的开展。
2、教师的敬业心。
化学实验微型化是常态化开展化学课堂实验活动的基础, 即便微型实验的准备不耽误多大的时间和精力, 但还是需要教师课前的积极有效地准备, 毕竟多出一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好, “讲实验”、“画实验”速战速决, 许多老师就这样将实验“减省”过去了, 简单实验做点演示, 麻烦的实验以讲代做或以画代做直接省掉。有这种教学心态的老师, 会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推诿, 学生的实验活动都难以开展。其实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 不是什么条件和细节都达到了你才去进行, 教学过程中充满着各种矛盾, 开展学生实验活动就是一个克服各种困难的过程。常态化开展化学课堂实验活动需要教师的敬业心来支撑, 教师没有了敬业心, 什么工作都会打折扣, 包括化学课堂实验活动的开展这样的教学细节。
即使没有专门的实验教室设施, 没有专职的实验员, 只要我们的化学教师有必要的专业素质和对待工作的敬业心, 走实验的微型化之路就不愁不能常态化开展化学课堂实验活动。
3、分解大班额分组实验。
既然“挤挤一堂”的教室里难以开展探究实验, 索性把探究实验变成学生实验到实验室完成。由于实验教室容纳的学生有限, 可以分成两小组分批先后进入实验室做实验。因实验室没有专职实验员, 都是由任课较少的年轻教师兼职, 留在教室的这组学生就会没人管理。为了避免没人管理的局面产生, 利用同一年级同一教研组的老师协同合作, 没有轮流到的学生在教室上预习实验或完成实验报告, 由教研组没有课的老师临时监管。轮到做实验的这一组学生就进实验室去做实验, 由任课教师辅导学生完成实验。教师在所做的新教材所有演示实验中, 先集中预设实验内容, 简单的实验可归为学生实验, 实验多了再集中起来一次完成。虽然学生实验的进度可能与教学进度不一致, 但是在教师预设实验报告内容的引导下, 学生完成简单实验没有难度, 这样在实验教学中使学生实验与演示实验并行。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可以从教师的演示实验中获得知识, 还可以通过亲自实验得到启示。这种教学方法虽可行, 但工作量大, 与教师的教学工作可能存在冲突, 班级的众多也使学生实验的周期拖得很长。虽然如此, 但最终得以用合适的方式让学生常态化地开展了实验教学活动。
新课程改革下的化学教学要求教师深入学习, 认真领会新教材改革的精神实质, 深刻分析原有的做法的利与弊, 转变教学观念, 拓展思路, 结合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实际, 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 灵活而创造性地开展好常态的实验教学活动, 使教学少走弯路, 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有效性与高效性的目的。每一位化学教师拿出自己的敬业心, 走实验的微型化之路, 相信化学课堂实验教学活动一定能常态化地顺利开展。
摘要: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实验教学的常态化开展越来越难, 越来越少, 本文从影响实验教学常态化开展的原因进行分析, 寻找原因, 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使实验教学活动能克服各种困难因素而常态化地进行开展。
关键词:化学课堂,常态化,实验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谷莹莹.科学探究更需常态化.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0 (9) .
[2]胡守会.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新课程研究 (基础教育) , 2010 (01) .
3.初中化学金属材料教案 篇三
关键词:金属活动性顺序;初中化学;活动性强弱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规律之一,属于规律性知识,也属于工具性知识。《考试说明》中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要求具体如下: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所以,学生必须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内涵理解得比较透彻。
一、金属活动性顺序在教材中的呈现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所以教材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呈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书本第五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的第一节“金属的性质与利用”中,学生做了两个探究实验:(1)分别把镁条、铁片和铜片的表面用砂纸擦亮,放入稀盐酸(或稀硫酸)中,观察实验现象;(2)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把2~3枚无锈的新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这是金属活动性的第一次“亮相”,为以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得出做了个很好的铺垫,让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有了感性的认识。在紧接着的第二节“金属矿物铁的冶炼”中又提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国分布很广,除极少数不活泼的金属(如铂、金、银等)有单质存在外,其余大多数以化合物存在”,进一步让学生意识到金属活动性是有差异的。然后在下册书本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的第二节“常见的酸和碱”中复习巩固了部分金属与稀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明确提出“金属单质与酸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发生反应的剧烈程度,可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但是,教材此时也未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相关知识一步到位,而是在第三节“几种重要的盐”中再次提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除非常活泼的金属外,排在前面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比它不活泼的金属从他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直到此时,教材才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相关内容完全呈现出来,这样的呈现方式将知识难点分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能较轻松地理解和掌握。
二、初中化学中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内涵
对于上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以作如下阐述: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非氧化性酸(一般是稀盐酸或稀硫酸)中的氢生成氢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与稀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越剧烈。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此处需特殊说明,这边所指的金属不包括钾、钙、钠。
4.活泼金属置换较不活泼金属,且金属活泼性差异越大,越容易发生置换反应。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在中考中的“身影”
金属活动性顺序是历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通过对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卷的分析,本文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考查内容归纳如下。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几种未知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解析:铁比铜活泼,如果用铁制溶液盛装硫酸铜溶液,两者会发生反应,所以③也成立。锌相较于镁和铁而言,它的活动性顺序鉴于两者之间,所以与酸反应的速率也鉴于两者之间,速率适当,更适合于实验室制氢气。所以选D。
总之,要想灵活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解释金属与酸溶液的反应的相关问题;判断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能否发生反应;解释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需要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理解其内涵,这样面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相关问题时才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常林.解析中考化学的重要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考试周刊,2012(71).
[2]胡明胜,曾勇.金属活动性顺序考点、题型与评析[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17).
[3]耿昌福.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考点归类.中学教与学,2008(12).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中天实验学校)endprint
摘 要: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新课程九年级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中考命题的一个热点。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基础知识入手,浅谈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金属活动性顺序;初中化学;活动性强弱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规律之一,属于规律性知识,也属于工具性知识。《考试说明》中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要求具体如下: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所以,学生必须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内涵理解得比较透彻。
一、金属活动性顺序在教材中的呈现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所以教材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呈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书本第五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的第一节“金属的性质与利用”中,学生做了两个探究实验:(1)分别把镁条、铁片和铜片的表面用砂纸擦亮,放入稀盐酸(或稀硫酸)中,观察实验现象;(2)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把2~3枚无锈的新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这是金属活动性的第一次“亮相”,为以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得出做了个很好的铺垫,让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有了感性的认识。在紧接着的第二节“金属矿物铁的冶炼”中又提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国分布很广,除极少数不活泼的金属(如铂、金、银等)有单质存在外,其余大多数以化合物存在”,进一步让学生意识到金属活动性是有差异的。然后在下册书本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的第二节“常见的酸和碱”中复习巩固了部分金属与稀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明确提出“金属单质与酸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发生反应的剧烈程度,可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但是,教材此时也未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相关知识一步到位,而是在第三节“几种重要的盐”中再次提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除非常活泼的金属外,排在前面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比它不活泼的金属从他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直到此时,教材才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相关内容完全呈现出来,这样的呈现方式将知识难点分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能较轻松地理解和掌握。
二、初中化学中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内涵
对于上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以作如下阐述: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非氧化性酸(一般是稀盐酸或稀硫酸)中的氢生成氢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与稀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越剧烈。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此处需特殊说明,这边所指的金属不包括钾、钙、钠。
4.活泼金属置换较不活泼金属,且金属活泼性差异越大,越容易发生置换反应。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在中考中的“身影”
金属活动性顺序是历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通过对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卷的分析,本文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考查内容归纳如下。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几种未知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解析:铁比铜活泼,如果用铁制溶液盛装硫酸铜溶液,两者会发生反应,所以③也成立。锌相较于镁和铁而言,它的活动性顺序鉴于两者之间,所以与酸反应的速率也鉴于两者之间,速率适当,更适合于实验室制氢气。所以选D。
总之,要想灵活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解释金属与酸溶液的反应的相关问题;判断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能否发生反应;解释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需要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理解其内涵,这样面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相关问题时才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常林.解析中考化学的重要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考试周刊,2012(71).
[2]胡明胜,曾勇.金属活动性顺序考点、题型与评析[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17).
[3]耿昌福.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考点归类.中学教与学,2008(12).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中天实验学校)endprint
摘 要: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新课程九年级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中考命题的一个热点。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基础知识入手,浅谈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金属活动性顺序;初中化学;活动性强弱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规律之一,属于规律性知识,也属于工具性知识。《考试说明》中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要求具体如下: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所以,学生必须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内涵理解得比较透彻。
一、金属活动性顺序在教材中的呈现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所以教材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呈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书本第五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的第一节“金属的性质与利用”中,学生做了两个探究实验:(1)分别把镁条、铁片和铜片的表面用砂纸擦亮,放入稀盐酸(或稀硫酸)中,观察实验现象;(2)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把2~3枚无锈的新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这是金属活动性的第一次“亮相”,为以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得出做了个很好的铺垫,让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有了感性的认识。在紧接着的第二节“金属矿物铁的冶炼”中又提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国分布很广,除极少数不活泼的金属(如铂、金、银等)有单质存在外,其余大多数以化合物存在”,进一步让学生意识到金属活动性是有差异的。然后在下册书本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的第二节“常见的酸和碱”中复习巩固了部分金属与稀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明确提出“金属单质与酸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发生反应的剧烈程度,可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但是,教材此时也未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相关知识一步到位,而是在第三节“几种重要的盐”中再次提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除非常活泼的金属外,排在前面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比它不活泼的金属从他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直到此时,教材才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相关内容完全呈现出来,这样的呈现方式将知识难点分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能较轻松地理解和掌握。
二、初中化学中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内涵
对于上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以作如下阐述: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非氧化性酸(一般是稀盐酸或稀硫酸)中的氢生成氢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与稀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越剧烈。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此处需特殊说明,这边所指的金属不包括钾、钙、钠。
4.活泼金属置换较不活泼金属,且金属活泼性差异越大,越容易发生置换反应。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在中考中的“身影”
金属活动性顺序是历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通过对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卷的分析,本文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考查内容归纳如下。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几种未知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解析:铁比铜活泼,如果用铁制溶液盛装硫酸铜溶液,两者会发生反应,所以③也成立。锌相较于镁和铁而言,它的活动性顺序鉴于两者之间,所以与酸反应的速率也鉴于两者之间,速率适当,更适合于实验室制氢气。所以选D。
总之,要想灵活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解释金属与酸溶液的反应的相关问题;判断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能否发生反应;解释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需要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理解其内涵,这样面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相关问题时才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常林.解析中考化学的重要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考试周刊,2012(71).
[2]胡明胜,曾勇.金属活动性顺序考点、题型与评析[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17).
[3]耿昌福.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考点归类.中学教与学,2008(12).
4.初中化学金属材料教案 篇四
一.教材分析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这内容,通过初中的学习已有知识经验:1.金属的物理性质2.镁、铁、铜与氧气反应3.物质的分类4.氧化还原反应。后期学习任务:1.金属材料的应用2.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课程标准要求: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等金属的主要性质
教学重点:钠、铝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
教学难点:钠能生成两种氧化物,铝能形成致密氧化膜。知识与技能
1.知道钠、铝等金属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反应,能判断反应产物,会描述实验现象。
2.归纳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规律,能说明金属活动性对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决定作用。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通过比较、归纳等,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金属及其性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通过探究实验、合作学习等多样活动,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法 学法
用心
爱心
专心 1
(一)教学方法 主要教学方法:引导探究
(二)学习方法
学生知识储备: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镁、铁、铜与氧气的反应; 物质的分类;氧化还原反应。
学生技能储备: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 主要学习方法:类比探究、实验探究、合作学习
三、教学程序
整体流程:复习回顾(唤醒学习新知识所需的已有经验)--科学探究(现问题→推理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建构新知)--归纳总结(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规律)【交流展示“课前回顾”】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Mg与氧气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方程式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
Cu与氧气反应条件 _________________,方程式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
Fe与氧气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方程式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1.探究钠与氧气反应
观察保存在煤油中的钠,发现钠的有关性质。(1)物理性质:固体,密度比煤油大(2)化学性质:
不与煤油反应
钠很活泼,常温下就很容易跟空气中的某成分反应 学生分组实验:
用心
爱心
专心 2
实验3-1 切开金属钠(钠表面变暗,失去银白色金属光泽)实验3-2 加热金属钠(玻璃燃烧匙)4Na + O2 == 2Na2O 2Na + O2 =△= Na2O2 2.探究铝与氧气反应 用途广泛的铝
提出问题--设计方案--优化方案--实验探究--实验探究 学生探究实验 教师增补实验 3.归纳总结
结论:活动性不同的金属,与氧气反应条件、产物、剧烈程度有差异。
四、板书设计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钠与氧气的反应 Na + O2 == 2Na2O 2Na + O2 =△= Na2O2 2.铝与氧气的反应 4Al + 3O2 = 2Al2O3 3.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规律
活泼性不同的金属,与氧气反应条件、产物、剧烈程度有差异。当堂反馈
课后探究:铝是地壳中储量最丰富的金属,但它的价格比铁的价格高。为什么?请调查这两种金属的相关信息,如存在、开采、冶炼等,再回答。
五、课后反思
1、本节课的特点
用心
爱心
专心 3(1)进一步培养和发展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比如,未打磨的铝片与打磨的铝片分别插入硫酸铜溶液中,现象不同。对此,只能有一种解释,那就是未打磨的铝片表面没有“铝”。那么,铝片置于空气中会与什么物质发生反应?它的表面是什么?学生可以通过本次课所设计的探究性活动,自己得出相应结论,从而让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2)进一步培养和拓展了学生学习化学学科所应该获得的核心能力。比如,实践动手能力。本节课共设计有6个学生动手实验的教学环节,相信经过如此教与学的过程,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一定会得到进一步地提高。(3)进一步的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本节课共设计了3个增补实验及1个改进实验,这种教师教学的创新性设计,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最好素材和方法。
2、疑惑
学习了钠、镁、铝、铁、铜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产物及条件的差异后,学生再进行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所对应的理论知识的建构与总结时,认知与理解上会出现较大的困难,如“为什么钠能形成过氧化物而铝不能?”,“为什么氧化铝薄膜致密而铁锈不致密?”等,本次教学还显得突破不够。事实上仅通过一次课的教学也很难突破,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持续地加以关注和重视。
用心
爱心
5.高中化学金属钠教案 篇五
一、实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金属钠与水的反应过程,了解钠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并分析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观察描述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重视实验的科学态度和对学科实验的兴趣,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
二、实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钠与水的反应现象及其分析。
难点:钠与水的反应现象及其分析,促进学生探究学习。
三、实验准备
实验用品:小烧杯、小刀、玻璃片、滤纸、镊子、酚酞、水、钠。
四、实验教学方法
实验法、问题探究法、讲解法
五、实验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通过理论课上我们对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的学习,已经对钠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那么本次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实验将会让大家与金属钠有深度的熟悉。
【实验探究】 出示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样品
(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结论:钠的密度大于煤油的密度且钠与煤油不反应)【实验探究】 用镊子取一小块金属钠,并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去一端的表层,观察表面的颜色;将其放置在空气中,观察表面颜色的变化。(同学观察并说出现象,以及能得到哪些结论?)
结论: 钠质软,银白色。
【实验探究】向一只盛有水的水槽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然后切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学生讨论现象,教师归纳)浮 钠浮在水面上,小于水的密度;
熔 钠熔化成银白色的小球;反应放热,熔点低; 游 小球在水面到处游动;有气体产生; 响 水面上有嘶嘶的声音;有气体产生; 红 烧杯中的溶液变红 ;有碱生成,NaOH。
6.教案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篇六
课程目标:通过实验探究金属与氧气,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且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
难点: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作出判断 教学过程:
1.对于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教学,可以再次做镁条、铝箔、铁丝、铜丝等与氧气反应的实验,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要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认真的对比和分析,从中得出金属与氧气反应的一些规律性知识
2.本课题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讨上,不仅仅是为了获得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在这个活动与探究中,结论的可靠性是很重要的,因此,控制相似的实验条件,以及对实验现象的正确对比和分析,是该探究活动获得可靠结论的重要保证。
3.置换反应的概念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归纳得出的,即通过对镁、锌、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分析,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类别的角度归纳得出的。这样的方法比较直观,学生容易接受。置换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练习来感受的。教师也可以补充一些有关这方面的联系实际的习题,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金属活动性顺序是通过实验,并在置换反应概念和其他一些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分析得到的。探究分三步进行:(1)从金属与盐酸或硫酸反应是否有氢气生成,可以把金属分为两类,能生成氢气的金属其活动性比较强,不能生成氢气的金属其活动性比较弱。
(2)从一种金属能否把另一种金属从它的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比较出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能置换出来的,则这种金属比另一种金属活泼。
(3)经过了很多类似实验的探究过程,人们归纳和总结出了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钝化
金属表面形成氧化膜保护层而使金属不易腐蚀或与其他物质反应;或经化学、电化学方法处理使金属由活泼变为不活泼状态的过程叫钝化。钝化的金属活动性大减,叫钝态或钝化态。例如用冷浓硝酸处理铝而生成坚密的氧化膜保护层即铝钝化的一种方法。
铁与浓硫酸、浓硝酸接触,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称为铁的钝化。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非常重要。尤其要注意在实验的基础上组织好讨论,这是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探究活动能否成功的重要保证。
由于学生还没有盐的概念,因此教材中只能说“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具体例子来进行教学。
5.可以通过对一些实例和习题的讨论和分析,让学生感受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作为有关金属能否在溶液中发生置 换反应。
铝与铁常温下和氧气反应的难易
取一块铝片,用细砂纸打磨其部分位置,观察没有打磨及打磨部分的色泽。发现打磨后铝的色泽比没有打磨的色泽更光亮。过一段时间,两者色泽又变得一样。
同样方法,用铁片重复上述实验,观察打磨前后的铁的不同及变化,则发现打磨后的铁不会变得与打磨前的铁一样。
(1)从上述实验事实推测:铝和铁哪种物质更容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2)铝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泼,为什么我们通常看见铁生锈而没有看到铝生锈?(3)在清洗铝制品时应注意些什么?(4)根据铝的这种抗锈蚀“特性”,试推测防止金属锈蚀可采用的一种方法。
铝的性质和用途
物质的用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质的性质。由于铝有多种优良性能,因而铝有着极为广泛的用途。(1)铝的密度很小,仅为2.7 g/cm3,虽然它比较软,但可制成各种铝合金,如硬铝、超硬铝、防锈铝、铸铝等。这些铝合金广泛应用于飞机、汽车、火车、船舶等制造工业。此外,宇宙火箭、航天飞机、人造卫星也使用大量的铝及其合金。例如,一架超音速飞机约由70%的铝及其合金构成。船舶建造中也大量使用铝,一艘大型客船的用铝量常达几千吨。(2)铝的导电性仅次于银、铜,虽然它的导电率只有铜的2/3,但密度只有铜的1/3,所以输送同量的电,铝线的质量只有铜线的一半。铝表面的氧化膜不仅有耐腐蚀的能力,而且有一定的绝缘性,所以铝在电器制造工业、电线电缆工业和无线电工业中有广泛的用途。(3)铝是热的良导体,它的导热能力比铁大3倍,工业上可用铝制造各种热交换器、散热材料和炊具等。
(4)铝有较好的延展性(它的延展性仅次于金和银),在100 ℃~150 ℃时可制成薄于0.01 mm的铝箔。这些铝箔广泛用于包装香烟、糖果等,还可制成铝丝、铝条,并能轧制各种铝制品。
(5)铝的表面因有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不易受到腐蚀,常被用来制造化学反应器、医疗器械、冷冻装置、石油精炼装置、石油和天然气管道等。
(6)铝粉具有银白色光泽(一般金属在粉未状时的颜色多为黑色),常用来做涂料,俗称银粉、银漆,以保护铁制品不被腐蚀,而且美观。
(7)铝在氧气中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和耀眼的光,常用于制造爆炸混合物,如铵铝炸药(由硝酸铵、木炭粉、铝粉、烟黑及其他可燃性有机物混合而成)、燃烧混合物(如用铝热剂做的炸弹和炮弹可用来攻击难以着火的目标或坦克、大炮等)和照明混合物(如含硝酸钡68%、铝粉28%、虫胶4%)。
(8)铝热剂常用来熔炼难熔金属和焊接钢轨等。铝还用做炼钢过程中的脱氧剂,铝粉和石墨、二氧化钛(或其他高熔点金属的氧化物)按一定比率均匀混合后,涂在金属上,经高温炽烧而制成耐高温的金属陶瓷,它在火箭及导弹技术上有重要应用。
(9)铝板对光的反射性能也很好,反射紫外线比银强,铝越纯,其反射能力越好,因此常用来制造高质量的反射镜,如太阳灶反射镜等。
(10)铝具有吸音性能,音响效果也较好,所以广播室、现代化大型建筑室内的天花板等也采用铝。
“水”中长“铜树”
取一支大试管,内装硫酸铜溶液。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稍加弯曲后,立即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后,剩余的铝丝上附着有大量的红色铜,就好像铜树,同时溶液的颜色由蓝色变为无色。
(1)解释上述变化的原因:
(2)该实验说明铝和铜的化学性质哪种更活泼?
(3)若一根质量为m1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过一段时间取出附有铜的铝丝,其质量为m2,试比较m1与m2的大小(相对原子质量请查课本)。
(4)m1与m2的质量之差是不是生成的铜的质量,为什么?(5)溶液的颜色由蓝色变为无色,溶液的质量会发生什么变化? 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方法之一
问题:如何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请你回忆:将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产生的实验现象。
实验: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浅绿色氯化亚铁溶液,把用砂纸打磨、擦亮的铝丝插入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发现溶液由浅绿色逐渐变为无色。
把一根光亮的铜丝插入硫酸亚铁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没有发现任何变化。
(1)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实验事实推测:铝、铜和铁的化学活动性强弱顺序。判断全属的活动性顺序方法之二
问题:把铝片、铁片、铜片分别跟稀硫酸反应,哪种金属反应最快?
实验:在三支试管中分别放入两小块打磨光洁的铝片、铁片、铜片,加入5 mL稀硫酸,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铝跟酸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气泡。铁跟酸反应缓慢,铁片表面产生少量气泡。而铜片表面无任何变化。(1)写出本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试推测铝、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为什么包括氢
1865年,贝开托夫在实验的基础上,根据金属和金属离子间互相置换能力的大小,以及金属跟酸、跟水等反应的剧烈程度,首先确定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在这个顺序里就已包括了氢。因为氢可以被位于它前面的金属从稀酸里置换出来,而氢也可以把位于它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而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从酸中置换出氢。这就是说,贝开托夫当时区分金属的活泼与不活泼,是以氢作为标准的。
当然,早期的化学家把金属跟酸、跟水等反应的剧烈程度作为衡量金属活动性大小的标志是不严格的。准确的方法是以金属的标准电极电势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大小,而标准电极电势也是以氢电极定为零作为标准来测定的。标准电极电势为负值的金属比氢活泼;标准电极电势为正值的金属活动性小于氢。
另外,氢的原子结构决定它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与碱金属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例如,氢具有还原性,能和大多数非金属反应显示+1价;等等。
由于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因此把氢排进了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性和金属活动性的区别和联系
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表现出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的倾向。金属性的强弱通常用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电离能(气态原子失去电子成为气态阳离子时所需要的能量)大小来衡量。
金属的活动性是反映金属在水溶液里形成水合离子倾向的大小,也就是反映金属在水溶液里起氧化反应的难易,它是以金属的标准电极电势为依据的,从能量角度来看,金属的标准电极电势除了与金属元素原子的电离能有关外,同时还与金属的升华能(固态单质变为气态原子时所需的能量)、水合能(金属阳离子与水化合时所放出的能量)等多种因素有关。
金属性强的元素,一般来说它的活动性也大,但也有不一致的情况。例如,钠的第一电离能比钙的第一电离能要小,因此钠的金属性要比钙强。但是钙在水溶液中形成水合离子的倾向比钠大,即钙的标准电极电势比钠要负,所以钙的金属活动性比钠大。铜和银也有类似上述的情况。由此可见,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两者概念是有区别的。
铁生锈的条件
问题:铁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生锈呢? 实验:
(1)如右图所示,在试管①中把铁钉放在一团湿棉花球上,使铁钉与空气和水接触;
(2)在试管②中放入铁钉,注入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蒸馏水要浸没铁钉,然后在水面上注入一层植物油,使铁钉只与水接触;(3)在试管③中加入少量干燥剂(袋装饼干等食品中放的小袋中有氯化钙干燥剂),再放一团干棉球,把铁钉放在干棉球上,塞紧橡皮塞,使铁钉只与空气接触。
7.初中化学金属材料教案 篇七
二、复合材料
三、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发展趋势
●教学说明
本节课是介绍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现代科技的发展很迅速,对学生来说这方面知识了解不多。因此,要使学生感受到高科技产品就在身边,并真正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力量,需教师多介绍有关知识,让学生感觉到知识就是力量,从而激发他们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并愿投身到科学技术的伟大事业中去。
●参考练习
1.下列合成树脂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和添加剂,既可作为塑料又可以制成合成纤维的是
A.酚醛树脂
B.聚氯乙烯树脂
C.聚1,3-丁二烯树脂
D.聚烯树脂
答案:BD
2.相同质量下列材料制成相同长度的绳子,能吊起的重物质量最大的是
A.涤沦绳
B.绵纶绳
C.金属钛绳
D.碳钢绳
答案:B
3.随着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的不断加强和深入,使一些重要的通用高分子材料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下列应用范围是通用高分子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的是
A.新型导电材料
B.仿生高分子材料
C.高分子智能材料
D.电磁屏蔽材料
答案:AD
4.除了传统的三大合成材料以外,又出现了高分子膜,具有光、电、磁等特殊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隐形材料和液晶高分子材料等许多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试根据下列用途判断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种类。
(1)用于海水和苦咸水的淡化方面 。
(2)用于制造人工器官(如人工心脏)的材料 。
答案:(1)高分子(分离)膜
8.初中化学 酸碱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掌握盐酸、硫酸的化学性质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了解其物理性质和用途。
2.理解复分解反应。
3.了解酸碱指示剂、浓H2SO4的特性及稀释。
4.通过展示样品及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重点
盐酸、稀H2SO4的化学性质。
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学用品
纯净浓盐酸、工业浓盐酸、稀盐酸、NaOH溶液、Zn粒、铁丝段、锈铁钉、Cu(OH)
2、CuO、AgNO3溶液、浓H2SO4、稀H2SO4、BaCl2溶液,浓HNO3、稀HNO3、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水、玻璃棒、试管架、试管、烧杯、酒精灯、火柴等。
教学过程
【提问】什么叫酸?写出盐酸、硫酸、硝酸的电离方程式
[引言]不同的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H+,决定它们必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但因酸根离子不同,必然又有各自的特性,即共性与个性的并存。我们分别学习几种常见的、重要的酸。【板书】
一、盐酸(HCl)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
【演示】浓盐酸的物理性质:展示纯净浓盐酸和工业盐酸各一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其色、态、闻气味(注意煽风闻味)。待学生观察后,请一个学生回答浓盐酸的颜色、状态、气味。【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思考】
1.瓶口的白雾是什么?如何形成的?说明浓盐酸具有什么性质?
2.如何保存浓盐酸?敞口放置后的浓盐酸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有何改变? 【板书】投影1.盐酸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液体;有挥发性,常用浓盐酸密度1.19g/cm3,HCl的质量分数37%左右。
[讲解]烟与雾的区别。烟是固体小颗粒,雾为液体小液滴。【板书】2.盐酸的化学性质HCl=H++Cl-(1)盐酸与指示剂作用
【演示】实验“指示剂与酸、碱的作用”注意滴管的使用。做完实验后,总结酸碱指示剂的概念,要求学生记住并能准确叙述石蕊试液、酚酞试液在酸溶液、碱溶液中所显示的颜色。
【板书】盐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酸里红”)使无色酚酞不变色。(2)盐酸与金属的反应
【演示】盐酸与锌粒、铁丝反应。(由二位学生作演示实验,注意纠正操作中的错误)。
[问题]反应现象如何?写出化学方程式 Zn+2HCl= ZnCl2+H2↑(置换反应)Fe+2HCl=FeCl2+H2↑(置换反应)氯化亚铁(Fe为+2价)
现象:金属溶于酸,同时产生大量气体。
【练习】Mg、Al与盐酸的反应。
【板书】金属+盐酸→盐(氯化物)+H2↑(3)盐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演示】实验“盐酸与生锈的铁钉反应”请学生回答现象并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Fe2O3+6HCl=FeCl3+3H2O 不溶(红色)
溶(黄色)
【思考】1.铁的化合价有无变化?铁与盐酸及氧化铁与盐酸的反应中,铁元素的价态是如何变化的?
2.盐酸为何可以除去铁锈?(Fe2O3不溶→FeCl3溶)。(少量CuO放入试管加少许水振荡,然后再加少量盐酸)
【演示】 CuO与盐酸反应实验操作、现象描述及方程式书写均由学生完成。
CuO+2HCl=CuCl2+H2O 不溶(黑色)
溶(蓝绿色)【练习】 MgO、Al2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讲解] 像上述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般为金属氧化物。
【板书】
碱性氧化物+盐酸→盐+水
(4)盐酸与碱的反应
【演示】 NaOH中加酚酞,然后加盐酸振荡。
【演示】
实验,在盛少量Cu(OH)2的试管中加适量水,振荡,观察现象,然后再加适量盐酸(浓度稍大盐酸或加热),再观察发生的变化。Cu(OH)2+2HCl=CuCl2+2H2O 不溶(蓝色)
溶(蓝绿色)分析反应的书写规律。
【练习】
写出氢氧化钾、氢氧化镁、氢氧化铝(胃舒平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
盐酸+碱→盐+水(中和反应)
[讲解] 以上反应是因为盐酸电离出的H+所表现的性质,Cl-性质如何呢?(5)盐酸与盐的反应
【演示】
实验“盐酸与硝酸银反应”,请一位学生进行演示并书写化学方程式。
AgNO3+HCl=AgCl↓+HNO3
白色,不溶于水,不溶于酸
【实验】 NaCl溶液中滴加AgNO3再加少量稀HNO3,MgCl2溶液中滴加AgNO3再加少量稀HNO3,让学生做(边讲边实验)。
【思考】 1.上述实验说明什么问题?为何要滴加少量稀HNO3?
2.若改用Na2CO3溶液中滴几滴AgNO3,再滴几滴稀HNO3,现象如何?(学生做实验)
3.如何鉴别盐酸和硝酸?
【小结】
盐酸或可溶性的氯化物与AgNO3反应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AgCl沉淀。利用此反应检验盐酸和可溶性的氯化物。【板书】
盐酸+盐→新酸+新盐
【小结】
学生按板书叙述总结出盐酸的性质,引导学生分析盐酸与Cu(OH)2(碱)、AgNO3(盐)反应时化学方程式中生成物的成分,引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板书】 3.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通式:AB+CD=AD+CB 【思考】
我们学习过中哪几种基本反应类型?请用通式加以表示。[讲解] 盐酸用途(结合前面性质考虑。亦可让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举例说明)
【板书】 4.盐酸用途:除锈、制药品、制氯化物等化工原料。
第二课时 常见的酸 硫酸
教学目标
1.掌握盐酸、硫酸的化学性质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了解其物理性质和用途。
2.理解复分解反应。
3.了解酸碱指示剂、浓H2SO4的特性及稀释。
4.通过展示样品及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重点
盐酸、稀H2SO4的化学性质。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学用品
纯净浓盐酸、工业浓盐酸、稀盐酸、NaOH溶液、Zn粒、铁丝段、锈铁钉、Cu(OH)
2、CuO、AgNO3溶液、浓H2SO4、稀H2SO4、BaCl2溶液,浓HNO3、稀HNO3、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水、玻璃棒、试管架、试管、烧杯、酒精灯、火柴等。
二、硫酸(H2SO4)
展示浓H2SO4样品(请学生回答色、嗅、态)【板书】 1.浓H2SO4
(1)物理性质:无色、粘稠、油状液体,难挥发,高沸点(338℃)。常见浓H2SO4 密度1.84g/cm3、H2SO4的质量分数是98%。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教师演示
【实验】
“浓硫酸特性的有关实验”请学生回答浓H2SO4具有哪些特性? [讲解] 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浓H2SO4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所以具有吸水性,可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脱水性:即按水的组成从有机物中夺取氢氧元素。纸和木炭均含C、H、O元素(属碳水化合物)可以被脱水成碳。
浓H2SO4和金属反应不放H2,而生成H2O和其他产物,表现出强氧化性。【板书】(2)浓硫酸的特性
①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放出H2
②吸水性——可作气体干燥剂 ③脱水性——如使蔗糖变黑
【思考】 1.如果不慎将浓H2SO4溅到皮肤或衣服上如何处理? 2.长期敞口放置浓H2SO4质量如何改变?
【提问】
实验室中常用稀H2SO4,如何将浓硫酸稀释呢?
【演示】
实验“稀释浓硫酸”(可请同学用手接触烧杯外壁)。[讲解] 浓H2SO4溶于水放出大量热。
【提问】
为什么切不可将水倒入浓H2SO4中?(请同学参考课有关内容回答)
【板书】(3)浓H2SO4的稀释:酸入水、沿内壁、慢慢搅动。
【小结】
浓H2SO4的物理性质及特性。【提问】
盐酸有哪些化学性质?
[投影] 盐酸的化学性质及有关化学方程式。
[讲解] 稀H2SO4和盐酸一样也能电离出H+和酸根离子,其化学性质是否相似呢?有无差别?请同学做实验,描述现象并书写化学方程式。【板书】 2.稀H2SO4的化学性质 【投影】(1)稀H2SO4与指示剂的作用
【学生做实验】
现象:紫色石蕊试液遇稀H2SO4变红、无色酚酞试液遇稀H2SO4不变色。
【投影】(2)稀H2SO4+某些金属→盐+H2 【学生做实验】
锌、铁与稀硫酸反应。【投影】 Zn+H2SO4=ZnSO4+H2↑(置换反应)Fe+H2SO4=FeSO4+H2↑(置换反应)
(硫酸亚铁)
[提示] 在置换反应中铁的化合价为+2价。【投影】(3)稀H2SO4+金属氧化物→盐+水
[学生作实验] 生锈铁钉与稀硫酸反应及CuO与稀H2SO4反应 【投影】 Fe2O3+3H2SO4=Fe2(SO4)3+3H2O 现象:铁锈溶解、溶液呈黄色。
CuO+H2SO4=CuSO4+H2O 现象:黑色CuO溶解,溶液呈蓝色。
【问题】 Fe与稀H2SO4及Fe2O3与稀H2SO4反应后溶液颜色是否一样?在铁锈逐渐消失时为什么会有少量气体生成?为何气体? 【投影】(4)稀H2SO4+碱→盐+水
【学生做实验】
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投影】 Cu(OH)2+H2SO4=CuSO4+2H2O
现象:Cu(OH)2溶解,溶液呈蓝色。
【小结】
以上均为稀H2SO4中H+的性质。
【投影】 H2SO4+盐→新酸+新盐
【学生做实验】
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投影】 BaC12+H2SO4=BaSO4↓+2HCl 白色沉淀,不溶于水和稀HNO3 【学生做实验】
在盛少量Na2SO4的试管中;加几滴BaCl2溶液和几滴稀HNO3.
【投影】 Na2SO4+BaCl2=BaSO4↓+2NaCl 【小结】
此反应用于检验硫酸和可溶性的硫酸盐。请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并结合性质总结硫酸的用途。
【投影】 3.硫酸用途:化工原料(制化肥、农药、火药、染料),除锈,精炼石油等。【作业】
略
教后札记
本学期总第 课时 本单元第 课时 课型新授 授课时间 主备人刘敬忠
第三课时
常见的碱
氢氧化钠
教学目标:
1、认识碱的化学性质,理解酸碱的化学性质实质就是H和OH的性质
2、会写常见的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认识几种常见的碱,掌握使用酸和碱的反应
4、通过对酸和碱性质的开放性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进一步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重点难点: 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是重点,碱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难点。
教学方法: 实验探讨法
教学用品 仪器:试管、镊子、表面皿、平底烧瓶、滴管、单孔塞、玻璃管。
药品:氢氧化钠固体、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氯化铁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其它:小气球。
教学过程:
1、回忆、回答碱的概念,写出电离方程式:
[引言] 碱有哪些性质呢?今天我们学习氢氧化钠这种常见的碱。
[演示实验] 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课本P.165(实验8-23)将少量氢氧化钠分别放在几个表面皿上,给各组学生,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其色态,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固体氢氧化钠表面的变化;再将其中的一块放入盛有少量水的大试管里振荡,并让学生触摸管外壁温度的变化。
从感性上认识氢氧化钠物理性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小结] 指导学生小结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
[板书]
一、氢氧化钠(NaOH)
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
(一)物理性质
[问题讨论] 根据氢氧化钠易潮解的性质,你能想到它有什么用途?
思考、讨论:氢氧化钠可干燥某些气体。
[板书]
(二)化学性质
1.NaOH溶液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实验] 指导学生做氢氧化钠溶液与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反应的实验。
2.氢氧化钠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提问] 请同学们想一想,石灰水中通往二氧化碳有何现象?是哪类物质间的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现象:白色沉淀生成;是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Ca(OH)2+CO2=CaCO3↓+H2O
那么,NaOH能否与CO2反应呢?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并思考实验现象中的道理。[演示实验]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在充满二氧化碳的烧瓶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浓溶液,迅速塞紧带有玻璃管和气球的橡皮塞,振荡烧杯,观察现象、思考问题。
[问题讨论]
为什么气球会逐渐涨大?
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何写?
怎样保存氢氧化钠?说明原因?
指导学生完成化学方程式。
讨论气球涨大的原因,最后得出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正确结论。
反应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 与CO2与Ca(OH)2反应对照
CO2+Ca(OH)2=CaCO3↓+H2O
分析如何保存NaOH及原因。
3.氢氧化钠与酸反应(中和反应)
我们学习了酸与碱的中和反应,这也是碱的重要性质。
练习:写出HCl、HNO3与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加强化学方程式书写练习,加深理解NaOH性质。
4.氢氧化钠与某些盐的反应
[实验] 氢氧化钠跟某些盐的反应,描述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
CuSO4+2NaOH=Cu(OH)2↓+Na2SOFeCl3+3NaOH=Fe(OH)3↓+3NaCl
[小结] 组织学生共同总结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记录、记忆反应规律。
[设问]我们学习了氢氧化钠的性质,那么它有哪些用途呢? [板书]
(三)氢氧化钠的用途 教师结合本地区简述烧碱生产和应用。对学生进行国情、市情和受国主义思想教育。
教后札记
本学期总第 课时 本单元第 课时 课型新授 授课时间 主备人刘敬忠 第四课时 常见的碱
氢氧化钙
教学目标:
1、认识碱的化学性质,理解酸碱的化学性质实质就是H和OH的性质
2、会写常见的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认识几种常见的碱,掌握使用酸和碱的反应
4、通过对酸和碱性质的开放性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进一步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重点难点 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是重点。
教学方法 实验、对比、归纳教学法。
教学用品 仪器:蒸发皿、镊子、烧杯、药匙、玻璃棒、试管、滴管、玻璃管。
药品;氢氧化钙粉末、生石灰、氢氧化钙溶液、浓碳酸钠溶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稀盐酸。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上节我们学习了氢氧化钠,请同学们想一想:
1.氢氧化钠有哪些物理性质?如何保存?
2.写出下列物质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溶液与硝酸;
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
[引言] 在学习了氢氧化钠这种常见的碱之后,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种常见的、重要的碱—氢氧化钙。
[设问] 氢氧化钙欲称熟石灰或消石灰,它是怎样制得的呢?(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思考)
[演示实验] 氢氧化钙的制取
课本P.167(实验8-25)
请两位同学将近日自制的熟石灰粉末拿出来给同学们观察,最后送到讲台上。
学生观察现象,分析产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O=Ca(OH)2
[板书]
二、氢氧化钙Ca(OH)
2(一)用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取熟石灰
[演示实验] 氢氧化钙的溶解性,注意引志学生观察现象并与氢氧化钠相比较。
观察物质色态,在水中溶解的情况,并与氢氧化钠的溶解性进行比较,总结出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
[板书](二)氢氧化钙物理性质
1.色态
2.溶解性
[实验]分别请三位同学到讲台上来做实验:
氢氧化钙溶液与批示剂反应
向石灰水中吹入二氧化碳
向石灰水中滴加盐酸。
观察分析、回答问题:
1.描述各反应现象,并与氢氧化钠性质对比。
2.找出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更正。
在实验、讨论基础上,总结出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板书]
(三)氢氧化钙化学性质
1.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2.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3.与酸反应(中和反应)
[实验]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思考] 这个实验证明氢氧化钙还具有什么化学性质?你能否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 4.与某些盐反应。
实验证明石灰水能与某些盐反应,这是氢氧化钙的又一条重要化学性质,根据现象,分析产物,写出化学方程式。
Ca(OH)2+Na2CO3=2NaOH+CaCO3↓
根据氢氧化钙的性质分析它可能有哪些用途?并看书P.167~P.168。引导学生规纳、小结出Ca(OH)2的用途。
[板书]
(四)氢氧化钙的用途
我们学习了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这两种常见的、重要的碱之外,还有KOH、Fe(OH)
3、Cu(OH)2等许多碱,碱
所以碱具有通性。
引导学生用相互关系图,归纳出碱的通性。总结归纳出如下的相互关系图:
9.初中化学教师教案 篇九
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目标,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去思考,既要符合课程和教材的要求,更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目标要切实可行,可操作、可检测。
[教学重点]
不仅要有知识内容的重点,还要有学生技能发展的重点。
[教学难点]
要着重分析学生在知识构建和方法内化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
[教学方法]
不求统一的模式,不求统一的方法,但要注重引导自学,注重启发思维,注重激励参与,注重合作学习,注重联系实际,注重鼓励质疑。倡导教学灵活性、多样性和实效性的统一。
[教学过程]
这部分是教案设计的重点,必须写得具体。完成时可从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或学生接受知识的认知过程来展开,也可综合这两条主线优化设计。
要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的学习,把以问题作线索来组织教学作为过程设计的重要策略。
教学过程不仅要有知识的内容和呈现的程序,还要有具体的教学方法,尤其是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手段。认真选择能够体现“减负”与增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的方法。
要重视组织学生自主式、探究式、互动式的学习活动,以及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评价。活动的.安排要明确。
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有练习的设计,并安排当堂训练,以便检测目标的达成度。练习后要及时评价,反馈矫正。练习的难度要有层次,对难度大的要给出标识。要以“低起点、多反馈、段段清”的策略,加强基础训练。课堂教学中要因人而异,加强个别辅导,重点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教学过程后期师生共同进行小结与评价。教学过程还可结合具体内容适时地组织学生反思和质疑,以进一步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布置作业]
10.上海初中化学教案 篇十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3.学习对实验现象观察、描述和分析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定义。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一物理变化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6~7页的实验1-1(1)和1-1(2),简单介绍一下实验仪器及药品。老师做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讨论交流】
请举出生活中物理变化的几个例子。
【温馨点拨】
生活中物理变化的例子,木头制成课桌、瓷器破碎、车胎爆裂、汽油挥发等。
【名师归纳】
1.做化学实验时,应该重点观察试剂(如水、胆矾、石灰石)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在实验前后的变化,思考为什么发生变化。
2.物理变化中物质本身并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在状态、形状、颜色等方面发生了改变。
【反馈练习】
1.厨房里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D)
A.煤燃烧B.刀生锈C.菜腐烂D.水蒸发
2.从化学的视角来看,下列名句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C)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曾青(指CuSO4溶液)得铁则化为铜
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BCDE。
A.铁铸锅B.木头制桌椅C.汽油挥发D.灯泡发光E.香水挥发F.蜡炬成灰
学习内容二化学变化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7页实验1-1(3)和1-1(4),简单介绍一下实验装置。老师做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讨论交流】
1.如何在化学实验中学会观察?
2.请举出生活中化学变化的几个例子。
【温馨点拨】
1.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要了解物质发生的变化,必须从观察入手,在观察中思考,对观察到的变化条件、现象和结果进行科学地分析归纳,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
2.生活中化学变化的几个例子:铁生锈、煤燃烧等。
【名师归纳】
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都不能作为判断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例如:灯泡发光、无色的气态氧气变为淡蓝色液态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最根本的区别:看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反馈练习】
1.下列过程的原理,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C)
A.蒸发B.导电C.燃烧D.灭火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B)
A.矿石粉碎B.纸张燃烧
C.酒精挥发D.冰雪融化
学习内容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讨论交流】
分析蜡烛燃烧过程中有什么变化发生?
【温馨点拨】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相互联系的。分析蜡烛燃烧的过程:
同时发生
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着熔化,但熔化的过程中却有一部分在燃烧。
【名师归纳】
物理变化不难辨,没有新物质出现;化学变化则不然,物质本身已改变;两种变化有区别,有无新物作判断;两种变化有关联,化变中间有物变。
【反馈练习】
1.在下列变化中,有一个变化与其他变化的本质不同,该变化是(B)
A.石蜡熔化B.米饭变馊
C.汽油挥发D.湿衣服晾干
2.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A)
A.玻璃破碎面包发霉
B.榨取果汁工业上制取氧气
C.玉米酿成白酒铁生锈
11.初中化学课题研究整套材料 篇十一
一、实验课题
《初中化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研究》
二、问题的提出
我县在使用新教材一年(2007年)后,就确定了《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县域研究课题。两年来,在一线教师的积极实践和大胆尝试下,探究式教学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接受、所采用,教师的授课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学生探究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初步具有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主动学习能力,培养了一批教师,课题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全县的化学教学成绩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们普遍感到有这样一种困惑:一方面是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随时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探究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参与,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方案、收集资料、实验观察到处理信息、做出解释、表达交流,时间很难控制;另一方面,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完成教学任务矛盾非常突出。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实践中获得探究的体验和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素养。我们化学学科组在继2007年制定《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的课题背景下,又确定了《初中化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研究》为专题的课题,以增强探究活动的有效性,使新课程、新理念得以又好又快的实施。
三、成因分析:
在县域课题实施和研究的这二年中,我们发现了存在这一主要矛盾的原因有以下见个方面: 3、1教学观念的偏差
传统教学观主要关注的是“知识与技能”,而新理念要求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兼 顾,更关注的是过程体验和能力培养,重视学生的成长。虽说我们的老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会把上述三点写得头头是道,但在实施过程中还是习惯于以学生掌握多少课本知识作为评价一堂课的成功与否、效率高低的标准,教学中喜欢面面俱到,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恨不得把教材中提到的相关知识全部教给学生,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存在许多困难,探究活动效率低下 3、2设计不当
有些教师认识到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意义,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却因为组织、设计不当,既浪费了时间又收效不佳。有的是对合作学习小组重视不够,没有明确的分工,造成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低下;有的是没有对探究过程进行认真的优化设计,探究过程不紧凑,花费过多时间;有的是探究问题过多过滥,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放到小组中去讨论、去探究。对于那些有价值的问题不能保证探究时间,一些学生还没来得及进入探究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就在老师的要求下结束了;有的是因为教师对小组探究缺少明确的指导和提示,不提具体要求,没有明确的探究目标,造成学生漫无目的地胡乱猜想,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自己却不甚明白“忙”的目的,只见活动,不见结果。还有的是教师所提的探究问题难度过大或开放度过大,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无法完成。
四、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 4.1选题思路:
(1)选择重点是课本上的探究性化学实验。(2)选择具有开放性的化学问题。(3)选择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4)选择能体现研究过程的问题。(5)选择联系实际的问题。(6)选择现代社会的热点问题等。
4.2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转变学生的学生方式为依托,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宗旨,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最大的空间和时间,通过对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研究,让学生体验探究乐趣、领会生活奥秘,掌握研究方法,提高学习能力。4.3经过实验教师的实践、学生的体验、以及课堂教学成绩的检验,提炼出有助于教师解决初中化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的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五、实验的预期目标
5.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炼出有助于教师解决“初中化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的有效方法。5.
2、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和研究,学生基本掌握探究性活动学习的方式,具有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 识和主动学习能力。5.
3、通过合理运用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指导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实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使我们的教师能够轻教、巧教;学生能够乐学、好学。
六:实验研究采取的方法
6.1、文献研究法: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密切关注并及时搜集有关教师自主创新性的经验材料,并加以归类、整理,筛选有用东西,然后教师再进行反复实验、改进。
6.2.基地校、实验教师实验法:在确定的基地校(双石?m中学、凤州中学)和实验教师所在的实验班进行,同时与其它班进行对比。
6.3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再将实验教师与其它教师的做法进行对比、取舍、优化,不断改进实验方法,提高研究效率。
6.4、经验积累法:吸取过去二年中各位教师的成功经验、加以总结完善,通过实验、总结、再实验,再改进的方法,不断改进、优化并加以推广应用。
七、实验研究的对象
研 究 对 象: 全县九年级学生 实验基地校 : 双石铺中学、凤州初中
八、实验研究的周期及步骤
拟定实验研究周期为四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9.11――2010.2)①论证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②建立课题组,培训教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0.3―2012.4)①确定各校子课题研究方案,明确研究任务。②制定研究计划,开展研究活动,积累研究资料。③进行中期评估,撰写阶段性论文、小结。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5―2012.9)①撰写总结性论文。②撰写子课题研究报告 ③整理材料,准备验收。④教研员完成结题报告。
九、实验研究的组织 组 长:赵凤琴、副组长:赵峰、王小荣、李琳
【初中化学金属材料教案】推荐阅读:
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08-08
化学方程式计算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09-25
分子 ―― 初中化学第二册教案06-21
初中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教案设计09-07
初中化学走进化学世界10-18
初中化学定律11-26
初中化学听课心得06-25
初中化学学科介绍06-28
说课初中化学08-09
初中化学重点概念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