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数据库设计

2024-08-31

实验一数据库设计(精选8篇)

1.实验一数据库设计 篇一

学生学号

实验课成绩

学 学 生 实 验 报 告 书

实验课程名称 数据分析与建模 开 开 课 学 院 管理学院 指导教师姓名 鄢 丹 学 学 生 姓 名

学生专业班级 信管

2018 —2019 学年

第1

学期实验报告填写说明

1.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必须填写实验报告,验证、演示性实验可不写实验报告。

2. 实验报告书 必须按统一格式制作(实验中心网站有下载)。

3. 老师在指导学生实验时,必须按实验大纲的要求,逐项完成各项实验;实验报告书中的实验课程名称和实验项目 必须 须与实验指导书一致。

4. 每项实验依据其实验内容的多少,可安排在一个或多个时间段内完成,但每项实验只须填写一份实验报告。

5. 每份实验报告教师都应该有签名、评分表及实验报告成绩。

6. 教师应及时评阅学生的实验报告并给出各实验项目成绩,完整保存实验报告。在完成所有实验项目后,教师应按学生姓名将批改好的各实验项目实验报告装订成册,构成该实验课程总报告,按班级交到实验中心,每个班级实验报告袋中附带一份实验指导书及班级实验课程成绩表。

7. 实验报告封面信息需填写完整,并给出实验环节的成绩,实验环节成绩按其类型采取百分制或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评定(与课程总成绩一致),并记入课程总成绩中。

实验课程名称:_ 数据分析与建模__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一

简单的数据建模 实验 成绩

实 实 验 者

专业班级

组 组

别 无 无 同 同 组 者 无 无 实验日期 2018 年 年 9 月 月 26 日 第一部分:实验预习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意义,实验基本原理与方法,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实验方案与技术路线等)

一、实验目的、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资料查阅和上机实验,使学生加深了解数据分析与建模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典型的数据模型的建立与使用。

二、实验基本原理与方法 数据分析的理论,最优化模型的建模方法。

应用 Excel 的方法。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 1、应用 Excel 建模分析 某学院有 3 个系,共有学生 200 人,A 系 103 人,B 系 63 人,C 系 34 人。现在成立一个由 21 名学生组成的学生会,该如何公平地分配席位? 实验任务:用 利用 Q 值法分配席位,并且在 Excel 中进行 Q 值计算。

(提示:参考讲义中的计算过程。)、单变量最优化 一个汽车制造商售出一辆某品牌的汽车可获利 1500 美元,估计每 100 美元的折扣可以使销售额提高 15%。

(1)多大的折扣可以使利润最高?利用五步方法及单变量最优化模型。

(2)对你所得的结果,求关于所做的 15%假设的灵敏性。分别考虑折扣量和相应收益。

(3)假设实际每 100 美元的折扣仅可以使销售额提高 10%,对结果会有什么影响?如果每 100 美元折扣的提高量为 10%~15%之间的某个值,结果又如何?(4)什么情况下折扣会导致利润降低?

实验任务:请将上述求解过程,除了用导数求解外,再用 用 Excel 建模求解之。

(提示:考虑 Excel 的数据,图形,公式三者的关系;Excel。的函数。参考教材第一章。))

四、实验方案或技术路线(只针对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

按照实验任务要求,理论结合实际的实验方案,巩固课程内容,温故知新,查遗补漏,夯实理论基础,提升实验动手能力。

技术路线是,从整体规划,分步骤实施,实验全面总结。

第二部分:实验过程记录(可加页)(包括实验原始数据记录,实验现象记录,实验过程发现的问题等)、应用 Excel 建模分析 1.分配方案:

第一步:对每个单位各分配一席; 第二步:当分配下一席位时,计算在当前席位份额下各单位的 Q 值,并比较相应 Q 值的大小,将下一席位分配给当前 Q 值最大的一方; Q 值计算公式为:

(其中,Qi 表示单位 i 的 Q 值,Pi 表示单位 i 的人数,Ni 表示单位 i 的当前席位数)

第三步:重复执行第二步,直至席位分配完为止。

2.实验步骤:本实验的实验工具为 Excel(1)首先,打开 Excel 新建一个表格,并做好前期的基本数据输入工作,表格内容包括三部分:

a.已知的每个系的人数和所求的每个系最终分得席位数; b.在不同的已分配席位数的情况下,三个系 Q 值的取值; c.席位分配过程:给席位编号,标注出每个席位的分配结果; 完成后结果如下图所示:

(2)然后,对每个系均分一个席位后,开始对第 4 个席位进行分配。此时各系已分配席位数均为 1,计算此时各系的 Q 值并比较大小:

a.计算 A 系的 Q 值,公式如图所示:

b.计算 B 系的 Q 值,公式如图所示:

c.计算 C 系的 Q 值:

Q 值大者得席位,所以第 4 个席位分配给 A 系。

(3)然后对第 5 个席位进行分配,由于只有 A 系的已分配席位数变为 2,所以此时只需计算 A 系的 Q 值,再比较各系 Q 值大小即可。A 系 Q 值的计算公式只需将原来的 A6 都换成 A7即可,如下图所示:

Q 值大者得席位,所以第 5 个席位分配给 B 系。

(4)然后对第 6 个席位进行分配,由于只有 B 系的已分配席位数变为 2,所以此时只需计算 B 系的 Q 值,再比较各系 Q 值大小即可。B 系 Q 值的计算公式只需将原来的 A6 都换成 A7即可,如下图所示:

Q 值大者得席位,所以第 6 个席位分配给 A 系。

(5)采用类似上述的方法(当已分配席位数加 1 时,Q 值的计算公式中 A 后面的数字也加 1 即可)依次对后面的席位进行分配,直到第 21 个席位分配完毕。

最终 A 系分得席位 11 个,B 系分得席位 6 个,C 系分得席位 4 个。最终分配结果及分配具体分配过程如下图:

6、单变量最优化((1)多大的折扣可以使利润最高?利用五 步方法及单变量最优化模型。

1.提出问题 【全部的变量包括】

一辆某品牌汽车的成本 C(美元)

一辆某品牌的汽车的折扣金额 100x(美元)

没有折扣时一辆某品牌汽车的售价 P(美元)

有折扣时一辆某品牌汽车的售价 p(美元)

没有折扣时的销量 Q(辆)

有折扣时的销量 q(辆)

没有折扣时的销售额 R(美元)

有折扣时的销售额 r(美元)

有折扣后的利润 L(美元)

【关于上述变量所做的假设】

P – C = 1500 p = P – 100x q = Q *(1 + 0.15x)L = q *(p – C)x >= 0 【目标】求 L 的最大值 2.选择建模方法 本题为单变量优化问题,则建模方法为:设 y = f(x)在 x >= 0 的区间范围内是可微的,若 f(x)在 x 处达到极大或极小, 则 f ΄(x)= 0。

3.推导数学表达式 L = q *(p – C)= Q *(1 + 0.15x)*(p – C)= Q *(1 + 0.15x)*(1500-100x)

= Q *(-15 x^2 + 125x + 1500)记 y = L 作为求最大值的目标变量,x 作为自变量,原问题就化为在集合 S={ x : x ≥0}上求以下函数的最大值:

y = f(x)= Q *(-15 x^2 + 125x + 1500)(Q 为非负常量)

4.求解模型 在本题中,即对 y = f(x)= Q *(-15 x^2 + 125x + 1500)在区间 x >= 0 上求最大值,Q 为非负常量。当 f ΄(x)= Q *(-30x + 125)= 0 时,解得 x ≈ 4.17 故 y = f(x)= Q *(-15 x^2 + 125x + 1500)在 x = 4.17 时取得最大值。

5.回答问题 答:417 美元折扣可以使利润最高。

【 【Excel 建模求解】

1.打开 Excel 新建一个表格,分别列出 X 栏和 Y 栏。X 栏依次写入 0,1,2,3 „„ 等等,Y 栏第一项,根据公式,将 x 以 A2 替代,写入公式“=-15*A2*A2+125*A2+1500”(此处假设 Q = 1),其余的 Y 栏数据,采用拖曳复制的方式复制粘贴公式。当 X 栏有值时,Y 栏就有对应的值。

2.选中 X 栏和 Y 栏的数据,点击菜单栏的【插入】然后插入【散点图】,得到如下图表:

由表和图可知,当 x 在 4 附近时,y 取得最大值。将 x 的取值区间缩小到[3.5 , 4.5] , 再绘出一次散点图,如下:

由上述表和图可知,当 x = 4.2 时,y 取得最大值。

回答问题:大约 420 美元折扣可以使利润最高。

((2)对你所得的结果,求关于所做的 15% 假设的灵敏性。分别考虑折扣量和相应收益。

设销售额提高百分比为 r 1.折扣量 100x 关于销售额提高百分比 r 的灵敏性(故考虑 x 关于 r 的灵敏性即可)

a.粗分析 前面已假定 r =15%,现在假设 r 的实际值是不同的,对几个不同的 r 值,重复前面的求解过程,可以得到对问题的解 x 关于 r 的敏感程度的一些数据。

即给定 r,对 y = f(x)=(1 + r x)*(1500-100x)(此处假设 Q = 1)求导,得到 f“(x)=-200rx + 1500r-100,令 f”(x)= 0,可得相应 x =(15r-1)/2r , 故折扣量 100x = 50(15r-1)/r ,采用

类似第(1)问的 Excel 建模方法,绘出折扣量 100x 关于销售额提高百分比 r 的散点图。

由上述图表可看到折扣量 100x 对参数 r 是很敏感的。即如果给定不同的销售额提高百分比r,则折扣量 100x 将会有明显变化。因此,r 的取值要合适、合理,所做的分析才有意义。

b.折扣量 100x 对销售额提高百分比 r 灵敏性的系统分析 前面已计算出,使 f“(x)=0 的点为 x =(15r-1)/2r,若要 x≥0,只要 r >= 0.067 , 最佳折扣量100x可由x =(15r-1)/2r即100x = 50(15r-1)/r给出,对 r < 0.067 ,在[0,+∞)上都有f”(x)<0,最佳折扣量为 x=0。下图给出了 r =0.05 的情况(此处假设 Q = 1):

c.折扣量 100x 对 r 的灵敏性的相对改变量:

由 x =(15r-1)/2r 可得在点 r=0.15 处,dx/dr = 1/(2 r^2)

S(100x , r)= S(x , r)=(dx/dr)*(r/x)= 1/(2rx)= 0.8

即若销售额提高百分比 r 增加 1%,则导致折扣量 100x 增加 0.8%

2.收益(即利润)L 关于销售额提高百分比 r 的灵敏性 a.粗分析 L = q *(p – C)= Q *(1 + rx)*(p – C)= Q *(1 + rx)*(1500-100x)

不妨设 Q = 1,由前面分析可得,折扣量 100x 对销售额提高百分比 r 是很敏感的,且此处分析的利润应该是给定 r 的情况下的最大利润,故将 x =(15r-1)/2r 代入式子 L =(1 + rx)*(1500-100x)得 L = 25(15r+1)^2 / r= 25(225r + 1/r + 30)。

采用类似前面的 Excel 建模方法,绘出利润 L 关于销售额提高百分比 r 的散点图。

由上述图表可看到利润 L 对参数 r 是很敏感的。即如果给定不同的销售额提高百分比 r,则利润 L 将会有明显变化。因此,r 的取值要合适、合理,所做的分析才有意义。

b.利润 L 对销售额提高百分比 r 灵敏性的系统分析 对 L 求导可得 L“(r)= 25(225 – 1/r^2),使 L”(r)=0 的点为 r = 1/15≈0.067,当 r < 0.067 时,L 随着 r 的增大而减小;当 r >= 0.067 时,L 随着 r 的增大而增大,r=0.067 是极小值点。

c.利润 L 对 r 的灵敏性的相对改变量:

由 L = 25(225r + 1/r + 30)可得在点 r=0.15 处,dL/dr = 25(225 – 1/r^2)≈ 4513.89 S(L , r)=(dL/dr)*(r/L)=(225r – 1/r)/(225r + 1/r + 30)≈ 0.385 即若销售额提高百分比 r 增加 1%,则导致利润 L 增加 0.385%

((3)假设实际每 100 美元的折扣仅可以使销售额提高 10%,对结果会有什么影响?如果每 100为 美元折扣的提高量为 10%~15% 之间的某个值,结果又如何? 假设实际每 100 美元的折扣仅可以使销售额提高 10%,当 r = 0.1 时,折扣量 100x = 50(15r-1)/r = 250,利润 L= Q *(1 + 0.1x)*(1500-100x)= 1562.5Q(Q 为常量)答:会使折扣量变为 250 美元,利润变为 1562.5Q(Q 为没有折扣时的销量)如果每 100 美元折扣的提高量为 10%~15%之间的某个值,折扣量 100x 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100x = 50(15r-1)/r

利润 L(假设 Q = 1,仅考虑变化趋势)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L = 25(225r + 1/r + 30)

((4)什么情况下折扣 会导致利润降低? 利润 L = y = f(x)= Q *(-15 x^2 + 125x + 1500)利润 L(假设 Q = 1)随 x 变化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由第(1)问所求可得,极大值点为 x = 4.17(折扣量 100x = 417 美元),当折扣量 100x <= 417 美元时,随着折扣量的增加,利润增加; 当折扣量 100x > 417 美元时,随着折扣量的增加,利润降低。

由上图还可知,当 x 取[8 , 8.5]区间上的某个值时,利润恰好等于 1500 美元。所以对 x 的取值再进行细分,绘出散点图如下:

由图可知,当 x > 8.33 时,即当折扣量> 833 美元时,此时利润小于没有折扣时的利润。

第三部分

结果与讨论(可加页)

一、

实验结果分析(包括数据处理、实验现象分析、影响因素讨论、综合分析和结论等)、应用 Excel 建模分析(1)问题 1:已分配席位数和席位号服从等差数列,重复输入浪费时间。

解决方法:使用 Excel 的自动填充功能 以已分配席位数的输入为例,具体操作如下:

a.在准备填充的第一个单元格输入原本应输入的值,此处输入 1,然后保持鼠标停留在该单元格; b.然后在菜单栏找到【开始】,点开后找到【填充】并点击;

c.点击【填充】后选择【序列】,然后进行参数设置。此处应选择【列】和【等差数列】,【步长值】输入等差数列公差值,【终止值】为等差数列最后一个数的值。操作如下图:

d.使用自动填充之后可以得到结果如下:

(2)问题 2:本实验的实验任务是利用 Q 值法分配席位,并且在 Excel 中进行 Q 值计算。

我认为如果在 Excel 中仅仅只进行 Q 值计算,是无法准确地确定 Q 值计算次数的终止点,容易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计算。

解决方法:

我将表格的内容分为三部分:

a.已知的每个系的人数和所求的每个系最终分得席位数;(有助于更直观地了解已知条件和最终结论;同时 Q 值计算公式中我使用了 B2、C2、D2 单元格,如果三个系的人数发生变化,则只需要修改此处的数据即可,不必修改公式)

b.在不同的已分配席位数的情况下,三个系 Q 值的取值; c.席位分配过程:给席位编号,标注出每个席位的分配结果;(有助于更直观地了解 Q 值法分配的原理;便于最后计算各系的最终分得席位数)

此种分法便于确定 Q 值计算次数的终止点。具体方法是:

每进行一次 Q 值计算,则分配一次席位,分配结果直接写在表格中相应位置,更加直观。当所有席位分配完毕,则是 Q 值计算的终止点,此时在表格中回顾席位分配过程并计数即可得到各系最终分得的席位数。

13、单变量最优化(1)问题 1:绘制散点图之前,要先在表格中输入自变量的值,该数据服从等差数列。

解决方法:使用 Excel 的自动填充功能 具体操作:类似【用 应用 Excel 建模分析】中的问题 1 的操作步骤。

(2)问题 2:绘制散点图之前因变量的计算公式处理方法 解决方法:使用拖曳复制再粘贴的方法。

以第(1)问的第一个散点图为例,具体操作如下:

a.打开 Excel 新建一个表格,分别列出 X 栏和 Y 栏。

b.X 栏采用 Excel 的自动填充功能,依次写入 0,1,2,3 „„ 等等,Y 栏第一项,根据公式,将 x 以 A2 替代,手写输入公式“=-15*A2*A2+125*A2+1500”(此处假设 Q = 1),c.其余的 Y 栏数据,采用拖曳复制的方式复制粘贴公式。首先选中 Y 栏第一项,点击鼠标右键,点击【复制】;然后选中待填入数据的所有 Y 栏单元格,点击鼠标右键,点击【粘贴选项】中的【公式】;则当 X 栏有值时,Y 栏就有对应的值。

d.绘散点图:全部选中 X 栏和 Y 栏的数据,点击菜单栏的【插入】然后插入【散点图】,得到如下图表:

(3)问题 3:使用 Excel 求函数极值点的方法

解决方法:除了用公式法和导数求解之外,使用 Excel 采用多次绘散点图的方法也可求出函数极值点。

以第(1)问为例,具体操作如下:

采用前面的问题(2)中的方法,得到第一个散点图如下:

由表和图可知,当 x 在 4 附近时,y 取得最大值。

故将 x 的取值区间缩小到[3.5 , 4.5] , 再绘出一次散点图,如下:

由上述表和图可知,当 x ≈ 4.2 时,y 取得最大值。而导数计算结果为 x≈4.17,可知绘散点图求函数极值点是可行的。

如果想得到更精确的结果,可以将 x 的取值区间继续缩小,每个值之间的差也不断缩小,直至更加接近于真正的极值点。

二、

小结、建议及体会 此次实验涉及到的知识点包括数据分析的理论、最优化模型的建模方法、应用 Excel 的方法等,我按照实验任务的要求,查阅相关资料,制定出理论结合实际的实验方案,采用“从整体规划,分步骤实施,实验全面总结”的技术路线完成了实验。

此次试验,巩固了我在课堂所学的内容,加深了我对数据分析与建模的理论与方法的了解,帮助我基本掌握了典型的数据模型的建立与使用,提升了我的实验动手能力。

此次实验我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使用 Excel 建模。由于先前对 Excel 的了解甚少,所以此次实验的困难可能会稍大一点,不过,我也因此学到了 Excel 的许多使用技巧,包括自动填充、拖曳复制粘贴公式等,使我受益匪浅。

同时,我还学习了利用表格中的数据绘制散点图,以此类推,也掌握了其他图形的绘制方法。这使得我对于以后其他情况下的数据分析处理多了一种分析方法。我感觉数据分析与建模真的是一门很有用的课,建模帮助我们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进而求解,更加方便。而模型的求解过程帮助我们掌握了一些建模分析的软件,这将会成为我们人生的一笔财富,成为我们日后需要进行数据分析时的助力。

建议:我觉得关于 Excel 建模方面的知识还是有点少,课件里的内容不是很便于学习。如果可以的话,希望老师可以提供一份较为系统的利用 Excel 建模的过程的资料(步骤叙述明确,带有截图和提示)。不过,该课程后期并不会继续使用 Excel 建模,所以此建议请老师斟酌时间和精力再考虑,或者选择熟悉 Excel 建模过程的同学帮助老师制作此资料,供其他不擅长的同学学习。

第四部分

评分标准(教师可自行设计)及成绩

观测点 考核目标 权重 得分 实验预习1. 预习报告 2. 提问 3. 对于设计型实验,着重考查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创新性 对实验目的和基本原理的认识程度,对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 20%

实验过程 1. 是否按时参加实验 2. 对实验过程的熟悉程度 3. 对基本操作的规范程度 4. 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5. 实验原始记录的完整程度 6. 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着重考查学生的实验态度、基本操作技能;严谨的治学态度、团结协作精神 30%

结果分析 1. 所分析结果是否用原始记录数据 2. 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 实验结果分析是否合理 4. 对于综合实验,各项内容之间是否有分析、比较与判断等 考查学生对实验数据处理和现象分析的能力;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事实求实的精神 50%

该项实验报告最终得分

教师签名:。

2.实验一数据库设计 篇二

1 存在的问题

数据库原理课程的教学安排一般是根据指定教材, 按授课计划进行教学和实验, 在学期末进行课程设计。这样的安排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数据库原理课程的教学安排总学时一般是64学时, 其中52学时用于教师课堂教学, 12学时用于学生课内实验。12学时的实验环节只能让学生熟悉SQL语句的基本使用, 机械地对着实验手册依葫芦画瓢, 熟悉对数据库最基本的增删改查操作。

数据库原理的课程设计作为实践环节中的一部分, 共20学时, 集中安排在学期末的一周内完成。由于前期12学时的课内实验安排跟后期的课程设计脱节,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生既要做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 又要编程、写设计报告等, 必然会感到时间紧张, 大多只能应付了事。这样导致课程设计形同虚设, 课程设计的质量也难以保证。

数据库原理课程的考核只是集中在理论知识的考核, 对实践环节没有相对有效的考核机制。这样带来的后果是, 有些学生考试分数很高, 但在后期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表现出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能独立地进行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2 实验教学体系的设计思路与目标

改革和加强数据库原理课程的实验教学, 形成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 是当前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体会, 探索数据库原理课程实验教学的新模式。

设计思路:改变传统的课内实验方式, 围绕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分层分级设计实验内容:基本技能类, 提高编程类, 综合设计类, 应用开发类。内容包括:SQL2005的安装、交互SQL语句、SQL编程、数据库综合设计、应用开发等几大方面。基本技能类和提高编程类的实验可在网络教学系统中完成, 并自动判分;综合设计和应用开发类的实验分小组进行, 提交详细的设计文档, 最后各小组制作PPT, 参与答辩。最终将实验考核纳入课程考核的一部分。

总体目标:帮助学生消化理论知识, 并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数据库应用能力。

3 实验教学体系的搭建

3.1 课内外相结合的实验方式

改变单一的课内实验, 采用课内课外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将所有的实验内容重新调整, 一部分安排在课内, 一部分安排在课外, 这样不仅解决了实验学时有限的问题, 还让学生不仅是单纯掌握一点对数据库基本的增删改查操作, 而是通过全面系统的实验让学生能真正消化课堂上枯燥无味的数据库原理知识。

3.2 分层分级的实验内容

基本技能实验安排在课内12学时内。这一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采用SQL Server2005为实验平台, 以学生选课系统为案例, 让学生通过数据定义语言 (DDL) 、数据操纵语言 (DML) 和数据控制语言 (DCL) 的实践, 掌握如何在SQL Server2005对数据库的备份与还原操作以及数据定义、数据查询、数据更新等操作。其中数据定义包括创建库、表、索引;数据查询是数据库基本操作这部分的重点, 包括单表查询, 连接查询, 嵌套查询, 集合查询;数据更新包括对库进行插入、删除、修改等。

编程提高实验安排在课外。这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数据库的高级应用。涉及数据库的安全、数据库的完整性以及T-SQL编程等相关知识, 是基础实验的提升实验。主要包括数据库的安全性控制, 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以及用户自定义完整性的定义, T-SQL编程, 存储过程的创建和使用, 触发器的创建和使用等。

综合设计实验安排在课外。经过前面的基础实验和提高实验后, 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操作数据库和使用数据的能力, 该课程的理论教学也基本结束了。这时可以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 结合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诸如图书馆的图书借阅系统、网上选课系统等, 让学生自行分析系统如何规划、设计和实现, 真正让学生能掌握数据库设计中从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到数据库实现的基本过程, 并适时引导学生结合数据库规范化理论, 验证设计的数据库是否合理。学生经过这个阶段学习后, 一是能直观地把课堂上教师讲授的抽象的理论知识消化, 二是为课程教学结束后的课程设计作了很好的铺垫。

应用开发实验安排在课程设计的20学时内。学生经过综合设计实验后, 已掌握了数据库设计的一般步骤, 在课程设计阶段有据可依, 从根本上解决课程设计质量得不到保证的问题。教师布置一系列的案例数据库, 学生分组选择相应课题, 要求学生进行案例设计, 并利用SQL语句模拟实现系统功能。这个阶段既是对综合设计篇的延续, 又让学生对交互式SQL语句、SQL编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提高学生编程能力的同时, 也让学生对该门课程有了系统全面的认识。

3.3 实验考核纳入课程考核

不再以单一的期末考试作为考核学生的唯一标准, 将实践环节真正纳入课程考核的一部分。课程讲授结束后, 进行基础实验和提高实验部分的上机考试;对综合设计部分, 以小组为单位, 针对具体的应用系统, 进行详细的分析、设计后, 提交相应的设计文档, 并组织学生针对自己小组设计的数据库进行答辩, 杜绝部分学生偷工减料, 浑水摸鱼的现象。

4 结束语

完善数据库原理课程的实验教学体系, 将实践环节真正贯彻到课程的教学中, 通过阶梯式的实践环节, 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消化抽象的数据库原理的同时, 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经过我校近几学期的实践与探索, 该实验教学体系已经逐步形成, 教学效果相比之前有了显著提高。

摘要:针对目前数据库原理课程实验环节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提出该课程实验教学体系的新思路。从实验安排方式、实验内容、实验考核几方面探索实验教学体系的新模式, 完善目前实践环节的不足, 有效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实验教学体系,分级实验

参考文献

[1]王艳, 沈晓晶等.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原理教学体系及教学模式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2 (2)

[2]马江涛, 王艳军.数据库系统原理实验的教改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 (12)

3.实验一数据库设计 篇三

一、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节是必修模块2《遗传与进化》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与其它章节有紧密的联系。本章是从一百五十多年前开始,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对遗传现象的推测以及因此得出的遗传规律,提出遗传现象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但是,遗传因子究竟是什么?它的细胞学基础是什么?分子基础是什么?是怎样起作用?怎样遗传给后代的?这些都是经过后来的研究加以验证,解释及发展的。如《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揭示了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遗传的本质》则阐述了遗传的分子基础;《基因的表达》部分则说明了基因是怎样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突变及基因重组》解释了变异的本质;《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育种》阐明了遗传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总之,模块二是根据遗传学发展史编写的,本节则拉开本模块内容的序幕。

2、重、难点分析

重点: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遗传图解的书写规范; 借助孟德尔遗传实验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釋;

假说—演绎法。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孟德尔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理解本节的概念:自交、杂交、测交、正交、反交、性状、相对性状、显、隐性状、性状分离、纯合子和杂合子等。

(2)能力目标

通过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体验孟德尔分离现象解释的假说;自主学习孟德尔的生平;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让学生尝试杂交实验的设计。

4、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设置问题串层层深入展开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现象的解释,引导学生结合问题串合作探究学习。

5、教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

6、课时安排:2课时

二、教学过程:第1课时的教学过程

导课:通过生活谚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等引入遗传的概念,又“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引入变异的概念。遗传变异是本模块的主要内容,对于遗传和变异的研究都是从现象入手的。多媒体播放问题探讨中的图片及问题:什么是融合遗传?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当红花牡丹和白花牡丹杂交,子代开什么花?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能否举例反驳这种观点的?(如单双眼皮的遗传)

1、孟德尔的生平介绍及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

课前布置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收集孟德尔的生平,在此部分教学中介绍孟德尔的生平,着重让学生感受孟德尔对科学的热爱及敢于质疑、勇于创新、严谨的科学态度。并提出问题:孟德尔杂交实验的众多材料中为何用豌豆最容易获得成功?抛出此问题后,让学生阅读课本第二到第三页有关豌豆的介绍。教师再补充花的结构的知识,讲解单性花、两性花、自花传粉、异花传粉、自交、杂交、正交、反交等概念,杂交实验的一般程序的介绍,同时让学生知道亲本、父本、母本、子代概念及字母表示。让学生归纳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容易获得成功的原因。教师多媒体展示1.自然条件下豌豆是纯种(原因是什么?好处是什么?原因:自花传粉并且是闭花传粉,可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好处: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可靠又易于分析。)2.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好处是什么?好处:实验结果容易观察和分析。)。着重讲解相对性状的概念。

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此部分教学中,让学生阅读第四页的内容,教师多媒体展示杂交实验过程及问题串:

(1)为什么子一代都是高茎而没有矮茎的呢?

(2)为什么子二代中矮茎性状又出现了呢?什么是显性性状?什么是隐性性状?什么是性状分离?

(3)孟德尔对子二代的个体数进行统计后,发现子二代显性性状比隐性性状等于3比1?是什么原因造成杂种后代出现一定的性状分离比呢?

3、孟德尔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之上,教师讲解为主。根据杂交实验结果孟德尔果断摈弃了融合遗传的观点,通过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对分离现象进行了解释(多媒体展示):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讲解孟德尔对遗传因子及显隐性遗传因子的定义和相应的符号书写习惯)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介绍纯合子杂合子概念并在黑板上写下相应性状的遗传因子的组成,即书写遗传图解。)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补充说明即为精子和卵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即,配子只含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纯合子只产生一种配子,杂合子Dd则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即D:d=3:1(黑板写下配子的遗传因子组成)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如杂合子产生的含D的雌配子可以跟含D的雄配子结合,也可以跟含d的雄配子结合。这样子一代杂合子产生的雌雄配子结合方式有几种?(四种)子二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有几种?比例多少??(三种,DD:Dd:dd=1:2:1)子二代的性状表现有几种?比例多少?(两种,高茎:矮茎=3:1)(黑板写下相应世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性状及比例)

4.实验一数据库设计 篇四

学号:201003402115姓名:李金平成绩:

学院(系):哲学与政治学学院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班级:2010政治学与行政学班

一、实验题目:

《Access2003建立数据库应用实例》

二、实验步骤:

1. 查看需要建立的具体表和字段信息。

2. 数据库的创建。

3. 在Access中使用设计器创建数据库。

4. 录入数据。

5. 建立表关系。

6. 查询所有的管理员信息。

7. 修改查询结果表的显示。

8. 建立数据访问页。

9.保存预览。

10.压缩网站(文件夹)并发送电子邮。

三、实验结果:

至此,通过一个在线图书销售系统的数据库的例子,学习和了

解了从建立数据表,录入数据,查询数据,修改显示和发布数

5.实验一词法分析器的设计与实现 篇五

一、实验目的1.了解并掌握词法分析器的原理及工作过程

2.理解词法分析器的状态图表示方法

二、实验内容

用适当的程序设计语言编制一个词法分析程序,并完成相应的调试,要求该程序能够从指定的文件中读入源程序,并将此源程序变成语义等价的单词序列,输出单词序列。

提示:

1.源程序可限定为某个语言的子语言,如C语言的子集,允许源程序中有注释行,其中的关键字自行设定,可参见书66页的编码表,保留字表为词法分析器已知的表格(可采用二维数组的形式存储)

2.参考程序见书中104-105页,程序中涉及的gettoken()和install_id()两个过程的解释见91页上面3段的说明。

3.词法分析器的输入输出示例:

输入:if(i>10)then i=0

输出:

(10, if)

(20,()

(50,i)

(21,>)

(51,10)

(22,))

(11,then)

(50,i)

(23,=)

(51,0)

6.实验一数据库设计 篇六

一、实验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上课前,我们先来做…次实验。

2.请上两组各三位学生上讲台做实验。教师介绍实验的用品、程序和要求。3.实验结果。(三位学生争着往外球,把瓶子弄倒了。)4.小结过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刚才游戏有关的课文,文中也有三个小朋友参加了刚才同样的游戏,他们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5.板书并齐读课题。质疑提问: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初读感知。

1、采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要求:

⑴ 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

⑵ 难以理解的字、词、句等,用笔做上记号,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然后反复练读,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2、想想教育家做了—个怎样的实验?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什么人在做呢?又是怎么做的呢?再说说这个实验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三、学习生字: 1 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读得这么认真,相信这些词语你们肯定掌握了。指名分行读。(1)读得很好,尤其是这两个词。(课件用红色标出)。谁再来读一读。

系着

不假思索

这里读“jì” 和“jiǎ”,一起读读

(2)在这么多的生字中,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个字?

2、指导观察要求会写的字。

(1)引导学生分析“绳、险、俩、堵”这4个左右结构的生字在写时要注意什么?(左窄右宽)

(2)引导学生分析“瓶、顺”这两个左右结构的字在写时要注意什么。(左右一样宽)(3)引导学生思考写左中右结构的“激”应注意什么。

四、检查自读情况:

1、流利读文:

⑴ 指名读课文。

⑵ 学生评议读书情况。

2、回答:想想教育家做了—个怎样的实验?这个实验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五、指导阅读前三自然段:

1、想了解这究竟是个怎样的实验吗?(课件出示插图)看图说说实验的工具和对象。

2、那实验的规则呢?哪位教育家大声地宣读一下这个实验的规则。课件显示:

他对三个学生说:“这个瓶子是一口井,不过现在井里没有水。你们手里拿着的铅锤代表你们自己。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来一个人。”(指名读,齐读)

3、就这么简单的实验,为什么以前都失败了呢?

(再出示最后一段)谁来说说。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他们失败的原因,那是什么?(自私自利)

4、可是这三位中国小朋友,为什么能取得成功呢?让我们回到实验现场,好好的研究研究。

5、学生分小组做实验,尝试体验实验过程。

六、学习第四至十段。

1、默读4—10自然段,划出让你感触特别深的句子。

2、学生反馈: 预设一: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1)你为什么要读得这么轻?(学生:因为这个女孩是低声对两个同伴说的。)你读书真用心啊。

(2)还有谁想读?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快?(学生:因为当时的情况非常危急,如果不快点,那么他们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真好,你不仅知道了怎样读,而且知道了为什么这样读,真了不起。

(3)现在我就是那个教育家,你们就是那个女孩,我想再现一下当时那个紧张的情景,准备好了吗?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指名;齐读(一起来)

3、引读:“三”字刚出口,三个学生就顺利地把小铅锤一个一个提了出来。

4、我想采访一下,你们这些小女孩,你刚才跟两个同伴说了什么?(指名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句子出示: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1)说这句话的时候,我想当时你想都没想,课文中用哪个词来形容?(不假思索)(2)那就请你不假累索地读一读吧!(指名读——齐读)

5、读到这儿,相信小女孩一定给你们留下了深刻地印象,你觉得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先人后已

沉着冷静

6、其实这次实验的成功还离不开三个小伙伴,为什么?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团结合作。(板:团结合作)

七、学习最后一段

过渡:正是小女孩的先人后已、沉着冷静和三个小伙伴的团结合作,才能让这次实验取得成功。怪不得教育家激动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

1、(再现最后一自然段)齐读。

2、孩子们,教育家的哪个动作最让你深有感触?(抱起)

3、你能把教育家的激动用朗读来表现出来吗?先自己练练。(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做为一个中国人,老师的心里更激动,你知道为什么吗?

7.实验一数据库设计 篇七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是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2013年12月诺贝尔颁奖典礼前后,财新数据可视化实验室推出数据新闻,向一百年来的七百多位获奖者致敬。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媒体和中国人关注诺贝尔,而要了解诺贝尔的历史,财新网的这张《百年诺奖》数据可视化动态图一目了然。而且在此专题出品一年后,细心地加上了2014诺贝尔奖的信息。可视化设计师任远说,这个专题会常年更新下去。

这个项目 从数据分 析——视觉 通道——视觉结构——视觉设计,经过多次迭代的方式,最终得到较满意的设计。跟着可视化设计师任远的思路,图解设计过程:

一、数据分析

在分析了诺贝尔的原始数据以后,决定以时间线为导向,分别展示各年份的数据:

(1)该年各奖项获奖比例;

(2)该年各国各奖项获奖比例;

(3)该年各国按获奖年龄分布的获奖人,获奖人的数据包含:照片,名字,英文名,性别,获奖年龄,国家,奖项类别。

为获奖人的属性分配可视化的“视觉通道”:

(1)获奖年龄:位置;

(2)国家:位置;

(3)奖项类别:颜色;

(4)其他的数据信息:边栏。

二、视觉结构设计

由获奖年龄、国家、奖项类别的视觉通道:位置、颜色,可以确定用散点图的结构会比较直观。由于国家的列表项有40多个,用横向和纵向的散点图会超出界面边界,所以把散点图折成了圆形来表现。半径表示获奖年龄,对应圆心的角度表示国家,颜色表示奖项类别。再加一层时间轴就构成了基本的数据图(见图1)。

可以看到用圆形表示散点图,越靠近圆心等分的面积越小,比较受限制,可读性和视觉效果也不佳。所以将圆形变成了环形的散点图(见图2)。

三、权衡视觉设计、交互设计、用户体验

这样一来,数据图不论是在视觉和可读性上,都有了提高。可是问题又出现了,时间轴放在最里面,用户操作起来很不方便。因为还需要一个可以精确点选到从1900-2013年的某一年的功能。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尝试了另外几种解决方案。

根据之前的数据图,拓扑出来了6个方案(见图3),但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始终不能达到权衡视觉设计、交互设计、用户体验的最完美状态。最后选择了两个比较接近的设计,第一个和第五个。然后,加入“各国各奖项获奖比例”继续往下设计。

最终选择了“图4”中的第二个方案。

四、环形文字的可读性处理

前面的图中文字在环形排列时会有反转的情况,可读性不高。在尝试左右反转的方式后,最终又改为另一种方式:将环形用“X”分为上下左右4个部分,上下用竖排文字,左右用横排文字,文字的排列遵循从左到右和从上到下。这种方式很适合中文字体,因为中文字体基本上都是显方形的,在元素细节构图上会比较好看。如果是英文字体的话可能不太美观,英文字体大多为长方形,所以竖排的文字会显的扁一些(见图5)。

五、真实的数据往往会有“缺陷”

诺贝尔的数据在“1900”和“1940-1942”两个年份段有空缺,时间在变化的时候,数据图右侧会出现两次人物列表空白。而两个年代,第一次是在开始时间1900年,第二次是在二战期间19401942年。

为了画面元素平衡,开始时,使用诺贝尔头像和文字标题替代右侧的空白处;二战期间,用坦克和文字标题替代右侧的空白处;都用插画风格来表现,和左侧的环形数据图相应和。插画用少面积的蓝色填充,达到画面色彩平衡。

六、整体和局部展示

整个诺贝尔可视化的过程都是展示单个年份,没有一个整体呈现的过程。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加了一个整体概况分布。

8.实验一数据库设计 篇八

关键词:数据库技术;计算机实验室机器;提高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0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1-0000-01

The Use of Database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of the Laboratory Machine

He Ying,Huang Yi

(Nanchang Business School,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chang330044,China)

Abstract:The number of multi-platform computer lab machines,in order to better serve the students and teacher in the class,does not affect the teaching,how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of the computer is a very important thing.The practice of combining work and experience,presented in the computer lab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process,how to use database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a number of computer experience and methods.

Keywords:Database technology;Computer lab machines;Improve the management

一、计算机实验室中对机器的财产管理及维护的难题

首先,机房管理涉及面广,事务杂,工作量大,因为机器的硬件和软件配置不统一,增加了维护和管理的复杂性,在对财产的统计时,就要针对不同的机器型号、编号进行统计,增加了财产管理的难度;其次,在日常管理中对固定资产的移动,报修,维护等都会增加财产统计的难度。再次,手工登记财产和维护记录进行静态管理模式,如不及时更改信息,则会影响表格的准确性。

二、实验室财产管理人员需要熟悉计算机管理的操作系统及相关知识

为了使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科学化、信息化,减轻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管理效益同时为了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以及由于实验室固定资产的种类和科目繁杂,需要管理人员选择一个合适的数据库软件和建立一个库文件,将财产的资产编号、分类号、分类名称、资产名称、存放地点、型号、规格、机器号、销售商、生产厂家、出厂编号、出厂日期等信息输入计算机,再建立一个计算机维修表里面有这些字段资产名称、存放地点、机器号、出厂编号、报修硬件名称、报修日期、维修结果等信息。并与总财产表以出厂编号为关联,只要输入“出厂编号”则可以得出相应的相关信息,进而减轻管理员的工作量,当遇到机器移动时只要更换数据库中的“存放地点”栏,则其它表也会跟着修改。这就需要实验室财产管理员必须熟悉计算机方面的专业知识对固定资产进行信息化管理。下面就如何建立库文件作一个简要说明:

1.安装办公软件中的Access数据库软件。

2.单击文件菜单,出现如图1所示的数据库文件。

单击“新建(N)”按钮,一个Access库文件即建立。

图1.新建数据库文件

3.就二楼财产文件为例,如图2所示,即需要的相关信息,如资产编号、分类号、分类名称、资产名称、单价、使用单位、使用人、采购人、存放地点、现状、型号、规格、计量单位、资产来源、经费来源、使用方向、国别、机身号、销售商、生产厂家、出厂编号、出厂日期、购置日期、入账日期、调转入日期等,各种信息所需要的字符可自由选择。

图2.二楼财产文件总表

4.如建立报修信息录入表,如图3所示,即需要的相关信息,如出厂编号、机器编号、报修配件名称、日期、维修结果等信息,并与二楼财产文件的“出厂编号”建立相关联,以“出厂编号”为主键进行索引,只需要录入出厂编号、报修配件名称、日期、维修结果等信息。

图3.报修信息录入表

5.查询二楼财产总表与报修信息录入表相关联的信息,如资产名称、存放地点、出厂编号、机器编号、报修配件名称、日期、维修结果等信息显示出来,如图4所示,所示信息将根据相关联文件的信息改变而改变,每个月可以导出文件到Excel中打印出来,从而提高对计算机的管理。

图4.报修查询单

从图2二楼财产文件总表可以看出,所有二楼的财产都已经录入到了表中,随着财产的不断增加和扩大,财产的移动和维修等信息的修改,使用Excel单表已不适应当今的教学设备管理的需求,采用数据库技术管理方式将可以快速、简便的查询我们所需要的信息,提高机器的管理效率。

若使用数据库技术,只要在图3报修信息录入表填入出厂编号、机器编号、报修配件名称、日期、维修结果等信息,即可得出图4的报修查询单等7项信息,可以通过报修信息录入表中的出厂编号找到二楼总财产表中的存放地点,若机器从540201搬到540205,只要在总表中修改存放地点则报修查询单中的存放地点也将会自动修改,不像以前静态信息全部都得重新修改。大大减少了信息录入的复杂性!

参考文献:

[1]徐孝凯.数据库技术基础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杨晓华.Access数据库高手[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3]张千帆.数据库技术与应用[M].北京市:科学出版社,2010

上一篇:计算机期试题下一篇:薄板焊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