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教育科研论文(共10篇)(共10篇)
1.学生的教育科研论文 篇一
大学生教育论文:浅谈大学生的闲暇教育
大学生教育论文:浅谈大学生的闲暇教育
卢莉丽
(洛阳理工学院,河南洛阳471023)
摘要:笔者对河南省四所普通本科院校学生闲暇教育状况的调查研究表明:目前,部分大学生对闲暇教育认识不足,对自身的闲暇生活安排不当;闲暇教育还没有引起学校、社会和家庭的足够重视;大学生在闲暇生活中的自我教育作用不足。为此,学校、家庭和社会要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的闲暇教育,要培养大学生正确的闲暇观念;学校要配合社会其他部门共同实施闲暇教育,同时要发挥家庭对大学生闲暇教育的主渠道作用;要发挥大学生在闲暇生活中的自我教育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闲暇教育;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12-0128-02
自从1995年起我国实行5天工作制、起实行新的节假日制度以来,国家法定节假日(含周末)全年共116天。这意味着一般工作人员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闲暇中度过。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闲暇时间更为充裕,寒暑假、各种长假、双休日加起来,每年有170天左右的时间处于休闲状态,接近全年时间的二分之一。除此之外,大学生正常的教学活动安排还随着年级的增高而逐渐减少。因此,除了课堂教学与其他一些必要的活动之外,大学生具有大量的闲暇时间,闲暇生活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在整个大学阶段的品德塑造、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等诸方面的情况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生的闲暇时间如何度过,取决于大学生的闲暇教育开展得如何。所谓闲暇教育,是指教会人们利用闲暇时间充实个人生活、发展个人兴趣的本领以及如何有价值地、明智地利用闲暇时间发展个性的教育。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闲暇教育状况,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河南省四所普通本科院校(河南大学、洛阳理工学院、信阳师范学院、平顶山学院)学生的闲暇教育状况进行调查。
一、大学生闲暇教育的现状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到,大学生尽管在生活中有比较充足的闲暇时间,对闲暇生活期望值也较高,但他们对闲暇生活的自我感受并不乐观。由于他们对闲暇生活的片面认识和理解,使得他们不能选择积极、健康向上的闲暇生活内容,这必将影响大学生的成才与发展。目前,在大学生的闲暇教育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部分大学生对闲暇教育认识不足,从而导致对自身的闲暇生活安排不当
在对“学校对大学生进行闲暇教育是否需要”的调查中,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学校对学生进行闲暇教育是必要的。他们主观上希望学校能对他们进行闲暇生活的管理与引导,从而提高自身的闲暇生活质量。但是,仍有35%的学生对闲暇教育认识不足,对自己的闲暇时间安排不当,放任自流。
调查发现,在大学生的闲暇生活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在被调查的大学生的闲暇活动中,发展型的活动少,消遣型的活动多,尤其是上网成为大学生闲暇生活的首选内容。这种以消遣娱乐为主的不合理的活动结构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闲暇生活的层次偏低,空耗型的闲暇生活成为大学生的主要活动。例如睡觉、与人闲聊、逛街购物等活动在大学生闲暇生活中的地位仅次于上网、散步,成为他们休闲的主要方式,这种低档次的活动占据了他们大量的时间。这些纯粹打发时光的行为,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时间一长,会让一些大学生倍感空虚和无聊,导致他们意志消沉,不求上进。第三,大学生的闲暇活动大多都是通过学生自由组合成伙伴或独自一人方式进行的。上网、散步、睡懒觉、与人闲聊、逛街是大学生最经常从事的五项闲暇活动。这些活动更多的是与自我的交流,具有很强的独立性,长期从事这些闲暇活动,易造成很大一部分学生不喜欢参加社交活动,并且易造成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胆小、害羞、孤僻、不善与人交谈等症状。在对“应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闲暇生活”的调查中,有9.2%的同学选择“说不清”;在对“学校、家庭对闲暇生活的态度”的调查中,有14.1%的同学选择“说不清”。这样的回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学生对于闲暇生活的安排是不理智的和欠自觉的。
2.闲暇教育还没有引起学校、社会和家庭的足够重视
在调查中,18.2%的大学生认为家庭对闲暇教育不重视,17.6%的大学生认为学校对闲暇教育不重视。调查还显示,目前一些学校的课外活动内容空洞、形式主义较为普遍,难以对大学生产生吸引力。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只有22.1%的学生在闲暇时间参与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只有28.9%的学生从事勤工俭学。高校扩招带来的学生活动设施、场所的短缺,以及设施和场所收费不合理等问题是造成大学生感觉学校不重视闲暇教育的主要原因。调查表明,只有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闲暇知识来源于学校教育,而认为自己的闲暇知识来源于网络、书籍、同龄人、社会的学生人数所占比例分别是:29.7%、26.0%、19.9%和18.4%。
3.大学生在闲暇生活中,自我教育作用不足,导致闲暇生活随意化
闲暇时间的增多,必然带来闲暇方式的多元化。大学生的闲暇欲望也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而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但是,大学生的闲暇欲望想要顺利实现,需要一定的闲暇知识和自我教育意识来保证,否则其结果必然是一方面内心的欲望日趋多样化、更富有进取性,另一方面他们却又不知该如何实现和满足欲望,从而导致内心的矛盾、困惑和焦虑。调查发现,在闲暇生活中,大学生如果自我教育意识不强、作用不足,易导致闲暇生活随意化。
二、对大学生闲暇教育的建议
从对大学生闲暇生活总体状况的调查结果的分析中,我们看到大学生的闲暇生活总体上是多姿多彩、积极向上的,但在闲暇生活的结构、闲暇活动内容的层次、合理安排闲暇时间的`自觉性等方面还存在着若干值得注意的问题。这些问题说明,虽然闲暇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但这种可能性要通过教育引导才能实现。毕竟在现阶段,闲暇仍是对应于劳动而存在的(大学生的闲暇是对应于课业学习而存在的),人们(包括大学生)对闲暇的理解往往也不能超越休息放松、吃喝玩乐的传统观念。这就决定了对大学生闲暇生活的引导是一定历史阶段下实现闲暇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而目前,在我国高校中各种教育活动对学生闲暇生活的影响是零散的,不能起到自觉、全面地引导学生闲暇生活的作用,因而有必要重视和加强闲暇教育,使闲暇教育成为大学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1.培养大学生正确的闲暇观念
闲暇观念和意识反映了人对闲暇的态度和看法,而态度和看法往往决定着人的行为方式和心理反应。大学生闲暇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与他们没有正确的闲暇意识和闲暇观念有关。所以说,培养大学生正确的闲暇观念和闲暇意识是帮助他们合理度过闲暇生活的基石,是对大学生进行闲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就需要学校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如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校外文化活动等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闲暇观念,开展有意义的闲暇活动。
2.学校、社会和家庭要互相配合,共同对大学生实施闲暇教育
首先,高校要成为大学生闲暇教育的主阵地。大学生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大学校园里度过的,他们接触最多的也是学校里的管理者、教师、校园环境、文化氛围以及大学课程。因而,高校作为大学生闲暇教育的主阵地,要充分发挥对大学生闲暇教育的引导作用,要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对大学生进行闲暇教育。其次,学校要配合社会其他部门共同实施闲暇教育。当今,大学生生活在信息社会的海洋中,毋庸置疑,他们的心理发展必然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面对开放社会的各种消极诱惑,对大学生的闲暇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学校与社会教育机关、社会教育组织、社会文化机构积极配合,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根据学校及其所在地区的特定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因地制宜、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地开发和利用闲暇教育资源,多股绳拧成一股劲,为学生的闲暇生活提供更为广阔的智力背景和活动空间。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无声的熏染作用,因此社会尤其是文化部门要用高雅、健康的精神产品去引导人们的审美观,这一点尤其应该得到人们的重视。
再次,要发挥家庭对大学生闲眼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对于大部分大学生来说,每年的寒假和暑假是在家庭中度过的,这样家长的闲暇意识、闲暇方式及家庭氛围就会对他们的子女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因此,为了培养大学生的闲暇素质,家长应成为高校闲暇教育过程的合作者。家长要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和自己的能力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其闲暇素质得到良好培养的环境。一方面,家长要强化对大学生的闲暇意识和闲暇观念教育,使其正确认识“闲暇”与“工作”、“学习”的关系,帮助孩子树立正确地对待闲暇的态度;要利用自身的教育优势,在生活中随时随地、不拘一格地和孩子进行交流,开展丰富多彩的闲暇活动,把闲暇和自由还给孩子,帮助孩子发现和发展其兴趣、爱好、特长等,从而为其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另一方面,父母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要从语言、行为和道德等方面去弘扬真正的美,抵制低级趣味的庸俗之美。总之,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追求高品位、有情趣的闲暇生活;要以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高雅脱俗的志趣爱好、积极健康的娱乐活动来引导孩子们的闲暇观念和闲暇活动,使孩子在美好的家庭氛围中得到熏陶。
3.要发挥大学生在闲暇生活中的自我教育作用
本次调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没有认识到闲暇生潘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意义,对闲暇时间的安排缺乏自觉性。因此,对大学生进行闲暇教育不仅要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闲暇的重要性,而且还要充分调动他们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闲暇本身的自由性和自主性赋予了人们在闲暇生活中进行自我教育的功能和价值取向,所以大学生也就应该成为自我闲暇教育的主角。在闲暇教育中,如果忽视了大学生自身在其中的主人翁地位,忽视了闲暇教育的教育理念和内容必须得到大学生的认同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目的这一原理,闲暇教育的实效性是很难保证的。况且每一个大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在兴趣、爱好、能力等方面各不相同,因此在大学生闲暇教育过程中,要由大学生自己选择、决定对闲暇时间的支配,注重大学生的自我决断和自我充实,由他们自己确定在闲暇教育和闲暇生活中的位置。在对大学生进行闲暇教育时,要以大学生的自主、自觉、自由为基础,将外因与内因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闲暇教育真正地深人人心,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2.学生的教育科研论文 篇二
我们很多家长认为儿童入学后, 孩子就可交给学校, 他们就可接受学校有目的、有系统的素质教育。家庭教育就可暂告一段落, 其实不然。上学这期间, 儿童良好习惯的形成、素质的培养等等仍然离不开家庭教育。原因何在?这是因为儿童每天在校时间只有七、八个小时, 其余时间大多在家里, 加之每周有两天在家休息, 时间不可谓不多。儿童和家长朝夕相处在一起, 一方面家长的素质、教养、人格、言谈、举止、生活方式、教育态度等都有意无意的影响着儿童。俗语说的好:近朱着赤, 近墨着黑。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样长时间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对儿童的心理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劳动素质等都起着重要作用。
记得上届初三, 班里有个孩子, 名字叫董坤。不说那孩子成绩怎样, 就说平时上课, 他都很难做到按时到校。很是让我头疼。该说的该教育的都苦口婆心地做到了, 但收效甚微。一天, 这孩子又没来班上, 我就赶紧给其家长打电话, 通报了情况。谁知道家长漫不经心地答道:知道了。接着后面几天孩子都没来校, 我心想家长知道情况, 没必要再去通报该生的情况。谁曾想一星期后, 其家长带着孩子怒气冲冲地来到学校教务处, 指责说我不让孩子上课, 是班主任我赶他出了教室。我气愤难当, 当着教务主任、孩子父母面, 让孩子自己说明情况。事实摆在了家长面前, 但家长仍然纠缠不清。到这时, 我才明白董坤这孩子屡教不改的原因。家长都是如此的素质, 孩子能好到哪去? (当然这也是气话!最起码孩子比家长强一点:还没有无中生有, 无理取闹) 。可见父母的素质潜移默化影响到了孩子。
另一方面, 儿童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学习状态、兴趣爱好等, 在家中表现的最为坦白和自然。家长对儿童的表现又极为关注和敏感。所以有了了解儿童全面、真实情况的条 件, 并可以从儿童的实际出发, 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培养。
我的女儿今年高三了, 因从小在自己身边长大, 平时管教也算严格, 所以习惯还算好。在老师眼中, 她上课听讲认真, 会听课。回家作业认真完成, 是个不错的孩子。但作为一个孩子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 老师在学校是看不到, 也管理不到的。这时就需要家长给予纠正指导。记得那年她六年级, 有了在家拿硬币买零食的习惯。 (其实平时也有给她零花钱, 一月十元。) 俗语说的好“小时偷针, 大时偷金。”当我发现后, 气愤异常。平时家里也没断过她零食, 怎么孩子就这样了?狠狠打了她一顿后, 开始了耐心的劝导, 并告诫她, 如果再有这样的事, 决不顾及面子, 告诉老师同学, 看脸面往哪放。事后我偷偷的和老师进行了沟通, 希望能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改掉她身上的毛病, 并希望老师监督孩子在学校吃零食的情况。一段时间后, 老师反映她在校吃零食少了, 而在家, 我的硬币也没了再少的情况。现在想想, 幸亏当时发现问题及时, 如果拖到现在, 后果可是不堪设想。
我们知道, 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起着主导地位。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教师, 在对儿童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 其作用不可替代。但那不并不说明家庭教育可有可无, 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全面配合, 进行广泛的教育, 这样, 学校教育才会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家庭教育中, 培养儿童素质的内容非常广泛。如学习、品德、兴趣、爱好、礼貌、交往、卫生、健康、安全、家务、消费等等, 如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对培养儿童的素质是非常有益的。如果学校家庭密切配合, 在学生这些方面多下工夫, 如团结有爱、热爱集体、关心他人、礼貌守纪、热爱劳动、简朴节约、按时完成作业、认真细致、善始善终、讲究卫生、坚持锻炼等等, 那么对儿童的素质教育培养就会产生连续性的作用。使之更全面、更深入、更有效。
3.学生的教育科研论文 篇三
【关键词】国外大学生 创业教育 经验 启示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09-02
1.前言
现阶段美国、日本以及法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均具有十分完善的创业教育事业,其主要体现在上述几个国家的毕业生创业率最高可以达到毕业生总人数的30%左右,相比而言,我国大学生创业率仅仅能达到毕业生总人数的1.5%左右,这也充分暴露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事业在发展中存在严重的滞后性,这一问题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我国社会经济在未来的健康发展。我国政府应引导国内大学生创业教育积极向国外发达国家进行学习,并不是将国外一些成熟的创业教育体系照搬回国内,而是要结合国内大学生自主创业需求来对其进行本土化和创新实践,确保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水平可以迈向一个更高的水平层次。
2.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经验总结
2.1创业教育体系
当前创业教育体系总体发展十分完善的国际有美国、日本以及瑞典等国,其主要体现在这些国家的创业教育基本贯穿了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美国作为一个创业氛围十分浓郁的发达国家,正因为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先进性,才使很多国民都具备极强的自主创业意识。美国创业教育体系中不仅将大学生、研究生作为其主要教育对象,在初级教育阶段和中级教育阶段也开始施行了较为正规的创业教育,以美国高级商学院联盟为主导的一些院校均建立了高度成熟的创业教育体系。瑞典创业教育已经覆盖除小学以外的所有国民教育体系中,学生自初级教育阶段便要接受专业的、系统的创业教育;日本受到西方文化影响于20世纪50年代将创业教育引入国内,其在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总结、借鉴、吸收国外创业教育,使其形成了当前国际上水平较高的创业教育体系。
2.2创业教育组织
对于我国教育系统来说是创业教育工作中培养潜在创业者的主要阵地,但是对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来说其教育系统不仅是最大的创业教育机构,同时在教育系统内部也衍生出了大量专职、兼职的创业教育机构,并且其在管理机构与服务机构等方面的建设也十分完善。例如,当前美国由不同层次的教师组织和学生组织来组成了其十分完善的创业教育组织,这些创业组织不仅为国民创业教育提供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同时也要担负着创业教学信息交流、教学方法创新等多样化的相关研究。英国政府通过设立全国大学生创业委员会来指导和推动国内创业教育组织的发展;日本横滨国立大学、庆应义塾大学等均创立了不同的创业教育模式,这些创业教育模式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均具有先进性、系统性这一特征。
2.3创业教育课程
我国大学生创业课程的教育内容、教育模式以及教育方法论等,均是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直接引入或套用的,这些创业教育课程在具体实践中很难满足国内大学生自主创业需求,而国外已经走入成熟阶段的创业教育体系有效推动了创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例如,国外创业教育课程不仅重视对学生创业技能的培养,同时也十分注重对学生创业意识、创业态度、创业知识等息息相关内容的培养,并且其比国内创业教育课程更加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例如,美国相关机构调查数据显示,其创业教育课程总数已经超过了2000门,在课程体系上涵盖了创业构思、创业融资以及创业管理等多个领域;英国大学生创业项目通过多种形式来给予参与自主创业活动的大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并且其还为参与创业教育培训的大学生提供与创业者直接交流与讨论的机会,在该种模式可以有效推动英国创业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2.4创业教育支持
现阶段很多发达国家在创业教育支持体系建设方面已经十分完善,可以包括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资金、政策、服务、舆论等方面的系统支持,例如,美国科尔曼基金是全美第一个为创业教育事业发展而提供资金支持的组织,英国主要采用提供发展债券的方式来为创业教育事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并且通过启动高等教育创新基金等方式,来推动各大高校内部积极开展大学生自主创业活动;日本国会通过颁布《大学生技术转移促进法》,以法律法规形式来推动日本国内大学生自主创业事业的发展;新加坡政府每年都会为各大教育组织开展创业教育工作提供资金支持。
3.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给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启示
3.1建立科学、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
现阶段国内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体以各大院校就业指导课堂教学形式为主,虽然有一部分学生有机会参与KAB、SIYB、YBC等创业教育项目,但是在我国高等教育之前的创业教育依旧处于真空状态,所以对于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事业来说要进一步推动其教育体系的完善,要将创业教育工作有效贯穿于大学阶段之前、大学阶段以及大学毕业以后,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拉近我国创业教育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
3.2建设多级创业教育组织
现阶段我国各级创业教育组织机构的整体分布方面过于分散,在整体发展水平方面也难以适应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需求,很多创业教育组织在发展中过于依赖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在专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也没有形成规模化,这种过于分散的创业教育组织难以形成良好的竞争力。因此,我国政府要扶持具有技术优势的高校内部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快速发展,使这些创业教育组织在发展中可以形成面向市场的专业化的创业教育组织,并要成立创业教育管理协会的方式来对各级创业教育组织进行审核、监督以及管理。
3.3研发适合国情的创业教育课程
虽然国外成熟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具有系统性、先进性等特征,但是并非所有国家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均适合我国国情要求,再加上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创业教育课程过于注重理论教育,严重忽略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之间的有机结合,因此,我国创业教育组织要在国家宏观政策引导下汲取国外相关领域成熟经验进行创新。各大高校要结合创业教育需求来开展不同层次的创业教育课程,在教训内容设置方面要重视案例教学、模拟创业实训教学等,只有推动创业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之间的融合发展,才能将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提升至一个新的水平层次。
3.4加大创业教育的资金、政策支持
我国当前国情下很难有国外基金会一样的组织来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充足资金,所以就创业教育资金支持方面政府依旧要扮演主要角色,政府财政不仅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方面的扶持力度,同时也要通过宏观政策来为创业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环境,并要主动引导社会力量来支持各级高等教育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只有政府、社会以及高校等多方面的共同参与才能推动创业教育的快速发展,确保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事业在未来发展中可以上升至国际一流的水平层次。
4.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创业教育组织、创业教育体系、创业教育课程以及创业教育支持等方面十分落后,国外发达国家的整体创业教育事业发展已经进入高度成熟阶段,均对我国创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很多发展经验与启示意义,所以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事业在发展中应注重国外成熟经验体系的引进和创新。
参考文献:
[1]胡松年.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与特点[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4)
[2]王青山.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启示及借鉴[J].实证研究.2012(10)
[3]梅强.日本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策略及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2013(4)
作者简介:
4.学生的教育科研论文 篇四
母绍明
本学期的十月份月假,班里一位学生带着自己所有的行李,利用放假回家的机会,悄然离开了班级,直到开学的时候,学生没有到校,联系家长我才知道学生辍学不读了,这样的消息对于我这个班主任,科任教师,甚至于全班的学生都无疑是当头一棒。
我询问孩子离开的理由,他很冷漠的说了一句:母老师,我孤独。一句冷淡的话,让我培感巨大的惭愧。
该生初一到班,来自碧口,从一年级起就失去了父爱,母亲不懂得怎样教育孩子,学生成绩很差,不善于言辞,生活自理能力也不行。来到寄宿学校,面对这么多的弱点一下暴露出来,学生的压力可想而知,他的内心深处充满了自卑感。初一的时候,我经常还利用周末的时候,带他们出去走一走,玩一玩,经常鼓励他学习,学生的状态和情绪还不错,但一年半下来,发生这样的状况,我对自己及科任教师的教育工作作出了如下的反思,希望警钟长鸣,不在发生这样的教育悲剧。
1、学生的发展不是一锉而就地,对该生的教育和关怀没有持续跟进,给学生造成的教育落差很大,说得明确一点,教育还缺乏耐心和爱心。
2、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给予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要求的多,交给的方式方法很少,没有俯下身来,给学生在学习上进行手把手的帮扶,学生和教师的心理距离越来越大。
3、班主任没有帮助学生协调好同学关系,学生缺乏伙伴,感到孤独。
4、目前学校托管的大环境差,学生没有温暖感,而班主任也没有把这项工作坚持下去,导致学生感觉关在学校象监狱,缺乏温暖,心灵寂寞。
5、对这一类学生的教育还缺乏教育手段,没有真正的触及学生的灵魂,学生没有产生心理共鸣,对学生的家庭环境了解不够深刻,缺乏教育的有效资源。
5.学生的教育科研论文 篇五
小班化教育为学生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互动氛围中,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交往能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不管是参与课堂活动过程结果正确与否,都要用自己的语言传达对其信任。比如:程度好的学生,可用“你的方法真好,老师都没想到”等等。针对程度差的学生,“继续努力,你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了”。“不要泄气,你下次肯定能行”等等,必然会引起双方信息共振,实现师生互动,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抓住称赞学生的时机,用激励的语言来表扬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提高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能力。
6.我不能教育的学生 篇六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此话在教育界广为流传。如果将此话理解为强调教育者对孩子的一种责任与信念,以及教育者基于这种责任与信念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其真理性是显而易见的。但如果作为一种教育评价标准,其科学性、合理性就值得商榷了。至少,在目前的教育格局和教育环境下,老师的教育手段有了很大的限制,孔子两千多年就提出的“因材施教”观念,如今也很难实行。上课不听讲,不可以罚站;作业完不成,不可以留校;逃学旷课不可以开除;批评学生不可以严厉......还有素质教育啊、减负呀,受教育者条件越好,得到的呵护越多,就越容易养成坏毛病,难以正视自己、改正缺点错误、认识社会;在温室中成长,会变得不能吃苦,贪图享受,好逸恶劳,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危机意识,不能正确面对挫折,或沉湎于虚拟的网络世界,成为一代“熊孩子”。
教育不是万能的,或者说,我们目前的这种戴着枷锁跳舞的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应该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也就是要教给学生生存的本领,做人的准则。这是温室里培养不来的。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影响教育效果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及学校教育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影响教育效果的负面因素,学校教育的成功依赖于学校、社会、家庭的有机结合。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不难理解为何家庭的变异对孩子的成长往往不利;为何社会的黄、赌、毒及其它不良现象会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者,对超出自己能力和责任范围的事往往无能为力,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做好自己的事,履好自己的职责。
一句“没有„„只有„„”把所有的教育责任全推给老师,显然违背了教育规律;忽视了内因的决定性作用,违背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对教育对象、教育环境过分理想化,有明显的逻辑性错误。我们可以归谬推理一下:“没有不会教的老师,只有不会管的校长”;“没有管不好的国家,只有不会管的政府”„„结果如何,自不待言。
另外,“好”的标准是什么?
基础教育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基础知识教育,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基。如果仅以学习成绩论英雄,那在广泛实施选拔性考试的今天就产生不了“会教”的老师,因为这种选拔性考试制度决定了始终有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即便中国教育的至圣先师孔子也算不上“会教”的老师,因为他“三千弟子”,只有“七十二贤人”。
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我的回答是:“可以说没有,也可以说有。”说“没有”,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非常理想,只差学校教育这一环——“万事俱备,只欠(学校)教育”;第二,“好”的标准不只有一个,而是针对每一个具体学生的个性采用不同的标准,让他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这里的进步可能是综合的,也可能是某一方面的。说“有”,是因为在现在的评价背景下,即使老师“会教”,可“教不好的学生”仍然大批量地存在。道理很简单:无论高考还是中考,都是选拔性考试,其目的就是要让一部分学生被淘汰,即被“教不好”——都教“好”了,还怎么“选拔”?
坏学生到底到底有多坏? 可不可教好? 我想没有一个人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被大家唾弃的人的,何况一个孩子,那么他们为什么不认真学习?为什么要调皮捣蛋呢?
成绩差,这与智力及努力程度有关。我们都知道人的智能和体能都不尽相同,如果以同一标准去打造所有不同的孩子那是我们不明智,不能怪学生不努力,比方说我不会跑,如果要我练长跑,我是一辈子也不会成功。所以说有的学生不去学英语,我认为他是聪明的——有自知之明。
任何一个学生,他的心智、能力都是动态的,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发展,而且是错综复杂的,甚至是无法预知的; 任何一个老师,他的能力,教育技巧,知识水平,都是有限的,而不是无所不能。所以作为一个老师,你一定会遇到你竭尽全力也无法搬动的石头,千方百计也无法教育的学生。当然,我们也无法确定某个学生到底是不是已经无药可救,即使你用尽你所知道的所有方法都教不好的学生,并不代表已别无他法。你无法搬动的石头,别人未必搬不动;现在搬不动的石头,将来也不是一定搬不动。
作为一个义务教育的资深教师,面对这些我不能教育的孩子,我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仿佛眼看着溺水的人,而自己却患了重症肌无力。我希望通过下面的几个我亲身经历的典型案例,引发有识之士的探讨,以理性的眼光审视当前教育现象,探寻符合教育规律、符合教育实际的教育和管理方法,使我们的工作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所有学生,不放弃任何学生。这是教育工作者的本份,也是教育工作理性与人性所在。
案例一倪文思: 你就是掏出心来,他也不会感激你
倪文思是初一下学期转学到福景外校的插班生。当时我担任初一(1)班的班主任,也是刚刚接手这个班级。他是一个面貌清秀的男生,留着长长的蓬松的一头黄发。父亲在法院工作,母亲在公安局工作。
刚刚开始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被他的表面欺骗了。他上课听讲,还抢着发言,劳动积极,见到老师问好,和班上所有同学都很友好,还慷慨地请同学吃东西,谈吐幽默风趣,大家都叫他“鱿鱼丝”。很快他就结交了一批同学作为好朋友,在足球场上踢球,在学校里四处游玩,再后来,他的值日有人帮他做,他犯的错误有人帮他掩饰,他要出校去吃东西,有走读生把校卡借给他,谁欺负了他的朋友,他就带人去把场子找回来„„一切都像是一个阴谋:他以不符合他年龄的智商,一步步地实施着自己的计划,等老师和学校发现的时候,他已经成了大患。所有的违纪事件都是他计划的或者发起的,但是没有一个证据和他有关。他仿佛是一个成年人,身边的同学被他玩弄于股掌之间而不自觉。相反,所有同学都觉得他很正义,很够义气,因为他总是站在同学的立场上和老师、和校方斗争,为同学们谋利益。
发现他的不良倾向后,我找他谈心,想转变他的思想观念。他对我的态度,就是绝不对抗,你说什么他都表示尽力改,一定要他的朋友都努力学好。转身回去,就告诉其他人,老师知道你什么什么事情了,说你什么什么坏话,你要小心点,我极力帮你说好话,老师就是不相信等等。他的力量就在于和所有同学在一起,班上只有几个从来都默默无言的人不和他一起玩。他深知这一点,所以总是防备老师对他的团体进行分化,挑拨老师和班级学生的关系,以保证自己的地位。在我担任班主任的半年期间,以及刘承英老师担任班主任的半年期间,我们不知道和他沟通了多少次,那真是掏心窝的交流,甚至送书和文具给他,为他补课,还带他到外面吃饭,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你就是掏出心来,他也不会感激你。他和朋友说,老师都是欺软怕硬的,只要你足够聪明,老师就拿你没办法。
不知道是不是受在公检法部门工作的父母的影响,他的思维方式,已经不是一个孩子的思维了,反倒像是一个积年惯犯。初二年级下学期,他终于转学走了。所有的老师都松了一口气。他离开后,班级的面貌立即为之一新。以前和他在一起胡混的孩子,都仿佛从阴云里走出来,重新见到了阳光,成绩进步巨大。
看到在阳光下的足球场地上踢球的学生,我常常会不自觉地想起那臭臭的硬得嚼不烂的“鱿鱼丝”,心里就无端地升起一片阴影。
案例二吴祖寿: 我什么都听你的,只要能让我打游戏
吴祖寿是一个胖乎乎的男生,小眼睛灵活极了,一看就是那种特别机灵的、头脑好使的男孩。从新纪元小学升到初一的时候,吴祖寿是很出名的人:成绩名列前茅,书法获得省级金奖,作文获得国家级金奖,小提琴八级,还爱好摄影。
新纪元学校是包食宿的全封闭式管理,校内有完善的校园教学网络,计算机中心拥有
380台电脑用于信息课教学。吴祖寿所在的学生宿舍在7楼,是6人间,带卫生间的。学生公寓大楼晚上在班主任和生活老师检查过后,一楼大门会上锁封闭。
一天凌晨2点,我被电话叫醒,告诉我吴祖寿出事了。原来他企图从宿舍的二楼翻越楼道窗户跳出围墙,结果被防盗网的尖刺勾住衣服,挂在了围墙的防盗网上。原来,他是想晚上偷偷溜出到网吧里玩《传奇》游戏,以前就从二楼翻出校过。后面的情况大抵便是调查事实、查问其他人、叫家长,进行正面教育,并在班级和学校开展网络文明教育和预防网瘾的宣传。
本来以为这样会有不错的效果,不料没几天他家长打电话告急: 吴祖寿离家出走了!他家是开加油站的,经济比较好,父母工作也很忙,没时间管他。放月假回家的时候,他偷拿了家里的500元钱走了,已经两天没回家。鉴于他的前科,我们几个老师协助家长找了20多个网吧,终于在一个隐蔽的黑网吧里找到了他。被找到了,他也不反抗,还很动礼貌地说“老师好”,喊“妈妈”,仿佛只是上街闲逛了一番,回家晚了一会儿。
在家里进行教育,说到他以往的成绩和荣誉,对比他现在的退步,他很伤心地哭了,我想:知道伤心,就还有救。不料他扑地就给他妈妈跪下了,哭着说:“妈妈,我答应你,只要你让我玩游戏,我一定好好学习,我以后一定会听你的话,你要我做什么都可以„„”
在又一次离家溜进网吧连续玩了一天一夜后,他的眼睛发生了短暂失明。即使这样,他也没有戒掉网瘾这个精神鸦片。
中考的时候,这个曾经的优等生,去了一所职业技校。当然,他此时已经是一位很有名气的骨灰级“传奇”游戏玩家。
案例三巫浚哲:行走在黑夜边缘的冲动少年
巫浚哲是所带的2010级3班的学生。看上去,他完全没有学不好的理由。他有一个很不错的中产家境,父亲是深圳证券交易所的高管,母亲投资深圳的房产也收入丰厚,他有一个成绩优异的哥哥,就读于北京外交学院,而他的母亲也对他管束非常严格,在教育上舍得投入。为了方便读书,虽然家并不远,也安排他住校;周末还安排到邦德补课一天;他本人也是很聪明,接受能力很强,反应快,记忆力好,背诵任务总是全班最快完成的。
但是,班级没有一个人喜欢他,没有人愿意和他一起玩。
他上课爱发言,总是第一个举手。当别人也举手发言的时候,答对了,他便嘀咕,揭发别人看资料了;别人答错了,他便大声嗤笑,然后说出正确答案;如果他自己答错了,别人指出来,他便骂人家。他自我控制力极差,习惯不好,上课喜欢下位,绰号“游击队”。如果值日班干部记了他的名字,他便要寻人家吵架,理由无非是:别人也说了话,也怎么怎么了,你怎么不记他名字?因为经常被记,所以他就常常偷看班务日志,并涂改记录。
他好表现自己,可是又没有突出的才能,总是把事情搞砸;和他合作几次后,大家都不愿意跟他分一组。因为他必须是老大,可是又不负责,老是指责别人,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不听他的,他就会破口大骂脏话,甚至打架。有一次,他怀疑班上的女生陈宣因说了他不好的话,就在中午吃饭的时候,在教室里把半盒吃剩的饭菜扣在陈宣因头上。
因为经常要找他谈话,我在办公室里专门为他放了一把椅子。他认错态度极好,就是记不住,或者说,虽然记住了,可是控制不住情绪,一冲动,就又犯了毛病。
给他调座位是非常费脑筋的事。他几乎和周围的所有同学都吵架,又不爱收拾课桌,没人愿意和他坐;把他一个人单独放,他又不干,因为不是太靠前,就是太靠后。靠前了,他的多嘴、好动、垃圾堆一般的课桌,影响老师上课的情绪;靠后了,他躲在下面看漫画和小说杂志,甚至玩手机。
他老看那些玄幻武侠的小说和漫画,上课下课都闷头看,作业乱应付;没收一本,他又买一本;谈心,他答应很好,可控制不了自己;写说明书、心得,都没用。开班会统一大家的认识,进行读书指导,请大家互相监督读好书,对他都没效果。我便找家长合作,建议别给他那么多钱。但是他还是有钱买书。不久班级和宿舍就有同学反映丢了钱,怀疑是他偷了。终于有一次被抓住了,虽然家长态度很好,但他名声就臭了,更没人愿意理他。这时转来了一个叫张安天的新生,第一天两人就好得不得了。但是不到三天我就发现张安天带着他一起躲在厕所抽烟,后来又被晚上值日的老师抓住从校外买酒进校喝。他妈妈哭着对我说:我这个孩子怎么了?为什么他就是不学好?
勉强读完初三,这个聪明,接受能力强,反应快,记性好,每周末到邦德补课的孩子,仅考了513分,去了西乡中学。
新学年来了,毕业的学生纷纷结伴返校看望老师,畅叙往事,巫浚哲没有来。没有人叫他一起来。前不久,他意外地来校找我,说是团员证还没有拿走。我看见他脸上一道5厘米长的抓痕。他告诉我,是父亲一巴掌打的。因为他在新学校结交了一个读高三的新朋友,那朋友带他出去玩,遇到有人找那朋友要债,他便为朋友担保了一万元欠债;后来见班上同学老实被人欺负不敢反抗,他又出头去找对方要说法,一冲动就打了起来,学校说他聚众斗殴,要劝其退学。他已经在家反省一周了,现在找借口来找我,希望我能帮他找个学校读书。
这个脸上带着伤痕、桀骜不驯而又茫然无措的孩子,站在我面前很不自在地摇摇晃晃,仿佛浑身没有一处不在和这个世界冲突龃龉。
邹沐曦:去莲花山迎接世界末日的孩子
这是一个让我想起来就心痛的孩子,毕业后就和我失去了联系。那天翻看我做的学生成长记录,发现他在初一的时候是多么可爱,多么优秀。眼睛大大的,校服礼服穿得整洁帅气。我的班会课件上还记录着表扬名单:邹沐曦,班级第4名;数学单科第一名„„
现在一提邹沐曦,办公室的老师就会说:“就是你们班那个脏脏的孩子?老迟到的,在考试卷上涂口水,衣服脏兮兮的,从来不洗头的那个?”
邹沐曦家住得近,骑单车到校15分钟的路程。其实他开始是住校的,后来他妈妈觉得他生活自理能力差,在宿舍里老掉袜子和内裤,丢三落四的,就要他走读。他爸爸长年在四川工作,妈妈在深圳带着他,自己又要上班,所以常常管不到位。邹沐曦似乎有点路痴,每天走的路,坐车或骑车都经常走错,但是他妈妈从来不送他。
不住校以后,他常常迟到,有时是因为走错路,更多的时候是起床晚了。开始的时候,要迟到了,他妈妈就会打个电话给我;后来就不打了,因为他几乎每天都迟到。学校管得严,迟到了就要收去校卡,班主任再去领回。迟到多了,难免被我批评。他是很自尊的,怕批评,就只好躲在校外不来上学,或者等到课间操的时间才进来。这样就经常缺课,一学期往往缺课数十节。
他迟到的原因,其实非常简单:他一个人一间房,晚上总是东摸摸西翻翻,做事情拖拖拉拉,或者用手机看书,很晚才睡觉。早晨他妈妈喊他起床后,自己就去上班了,而他因为晚上睡得迟,早上就赖床,不能按时起来,妈妈走后接着睡,就迟到了。起初我怀疑他看玄幻武侠什么的,后来发现他从来不看这个,而且他很蔑视看这些书的人。他看的是军事书籍,比如《美军战场生存手册》《兵器知识》之类。他是一个历史军事爱好者。
为了他的学习,我联系家长,希望不要给他手机,但是他坚决不妥协,甚至绝食抗争。家长也就算了。这样他就更加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又加之是走读生,还老迟到,与同学交往的时间更少了,几乎就是一个独行侠;因为是独生子女,在家也没有同龄人和他沟通,妈妈上班又早出晚归的,与他也说不到一块去,渐渐的有些自闭的迹象了。衣服总是很长时间不洗,头发板结凌乱。班上同学总学他用五指梳头的动作作为笑料,他却毫不在乎,一笑了之。
2012年传说的世界末日那一天,他没有来上学。打他妈妈电话,说是一大早就走了。
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后来,到快中午的时候,他回到学校,被雨浇得浑身透湿的。站在我办公室里,瑟瑟发抖。我问他去哪里了,他闭口不响,问急了,才不好意思地说:“我说了,你不要和同学讲,我怕他们会笑我。”于是,他给我写了一份说明:
“今天是大家传说的‘世界末日’,不管是不是真的,我还是想去一个人静一静。我6点就起床了,带上我所有的零花钱,去小店吃了一次丰盛的早餐。在路上,我看见了一个乞丐,就给了他20元。因为今天可能是最后的一天了。
我没有去学校,而是来到了莲花山。我想坐在莲花山顶上,看今天有没有陨石从天空落下。这是附近最高的地方了。昨天下过雨,路上十分干净。早晨的莲花山很安静,有很多鸟雀在叫。我顺着弯曲的道路一直登到山顶的邓小平雕像下面,坐在那里看见四周的大楼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空气非常清新。我不知道坐了多久,心想:就算没有陨石,没有世界末日,我也愿意在这里坐下去。
后来天色暗了下来,又像要下雨的样子,有锻炼的人用奇怪的眼光在看我。我一看都快11点了,有点饿了,我就下山来,才到公园门口,就下起了大雨。我没带伞,所以就淋湿了。”
他湿漉漉的校服和黑色的双肩书包在滴水,湿发乱糟糟地盖在额头,脸色青白,惶惑的眼睛没有焦点地躲闪着,脚下一汪水渍。这一幕深刻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这是我的学生,他在等待一场子虚乌有的陨石雨。他不知道这个世界在他的眼中已经发生了扭曲,不知道他所等待的那场陨石雨没有落到任何一块陆地上或是海洋里,而是落到了老师的心里。
邹沐曦是我们班另外一个毕业后就再也没有回校的学生。无论是看老师,还是看母校。
我曾经认为,有师德、热爱教学、热爱学生、真正称职的教师,在他的眼中,每一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才。但是现实往往不是这样。心理学上有句名言:“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句话说明,人的自我评价对其本人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我们的教育,甚少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观,甚至是不允许学生有自我价值观。孩子潜意识中只有借鉴于周围的人对自己的评价,从周围人对待自己的蛛丝马迹中窥探出别人对自己的评价高低,进而作为自我评价的依据,即觉得别人对自己的评价高,自我评价就高,觉得别人对自己评价低,自我评价就高,于是事情就变成了:“别人认为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所以,当我们不能用多把尺子衡量一个人的价值的时候,悲剧就产生了。被“看得起”的学生受到积极的暗示,从而变得积极和自信起来;被“看不起”的学生受到消极的暗示,从而变得自悲起来。不甘心被边缘化或悲剧化的学生,就会从潜意识里对这种评价产生反抗或想要逃避,从而走向另类。
7.学生的教育科研论文 篇七
1.1 把感恩教育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 设立感恩教育科研课题
我校党委、行政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专门成立了思想政治工作德育领导小组, 每年召开由班主任、德育教师、管理人员参加的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议。近年来, 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学校把感恩教育纳入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体系, 以“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为主题开展系列教育活动。2009年秋季, 学校开始接收阿坝州“9+3”免费教育计划的学生。这项教育计划是四川省委、省政府着眼全省“两个加快”和藏区稳定发展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是加快藏区人才建设、推进藏区跨越发展、实现富民安康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民族素质, 帮助藏区农牧民子女实现就业愿望, 提高广大群众生活水平, 共享发展成果的民生工程。其具体做法是将9年义务教育后的学生再进行3年免费职业教育培养。针对这一特殊情况, 2010年学校设立“9+3”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科研课题, 使得感恩教育研究、探索更加深入、扎实、有序。
课题组在全校学生中进行感恩教育实践研究, 对2009级、2010级、2011级共363名“9+3”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见表1~6。
表1显示, 调查对象的感恩知识主要来源于学校、家庭, 排在前3位分别是2009级:教师 (25.2%) 、家庭 (19.8%) 、科普杂志 (18.9%) , 2010级:教师 (27.3%) 、家庭 (21.2%) 、教材 (18.2%) , 2011级:教师 (26.7%) 、家庭 (25.6%) 、教材 (20.0%) 。表2~4显示, 调查对象对学校组织的感恩教育都能积极、主动参加。“如果学校开展感恩教育讲座”, “放下其他事情, 积极去听”的学生2009级有67.4%、2010级有81.8%、2011级有76.7%, “如果学校、班级开展感恩的具体实践活动”, “放下其他事情, 会积极去参加”的学生2009级有76.4%、2010级有80.3%、2011级有76.7%;“在课堂上, 如果教师讲感恩的故事”, “都认真听”的学生2009级有92.1%、2010级有98.5%、2011级有96.7%。表5显示, 调查对象认可的改善感恩状况最好的途径是实践活动, 3个年级的认可率分别为2009级68.5%、2010级40.9%、2011级48.9%。表6显示, 调查对象认可的改善感恩状况的最好方法分别为教师讲、自己读、听报告。认可“教师讲”的学生2009级有38.2%、2010级有40.9%、2011级有35.6%。认可“自己读”的学生2009级有33.7%、2010级有28.8%、2011级有42.2%。认可“听报告”的学生2009级有21.3%、2010级有19.7%、2011级有13.3%。
这些数据为感恩教育的探索、研究和今后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 让感恩教育途径的实践探索更有章可循。
1.2 把感恩教育写入德育课程教学计划中, 充分发挥德育课程主阵地作用
我校把感恩教育纳入学生德育课程的教学计划和大纲中, 编写相应的教材, 使之成为中等职业教育德育教学课程体系的一部分。由学校德育教研组牵头, 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实施感恩教育计划, 充分发挥德育课程的主阵地作用。与此同时, 将感恩教育具体细化到各类德育课程之中。利用入学教育、五项教育专题工作、日常兴趣小组、第二课堂活动、班团活动等德育活动的开展, 使感恩教育多渠道、多形式地在学生中全面施行。这样不仅使感恩教育覆盖的范围更加广泛, 也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接受, 提高了感恩教育的有效性。
1.3 构建良好的感恩教育环境
1.3.1 服务育人“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
从古到今为师之道, 以无过错、无缺陷为上。“师者, 人之模范也”。强调师者的表率作用, 而师者身正才能为范。在教育工作中, 学校教职工的思想品德、政治素质对学校管理水平、管理效果影响极其重要。
我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普法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校风示范校。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通过德育教育周、文明礼仪活动、普法活动等多形式、多内容的活动, 不断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而且对教职员工的职业道德也起到了很大的鞭策作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是学校的办学宗旨。强化教职工服务意识是学校长期不变的主要工作。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是学校坚持的原则。因此, 在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创新能力等方面教职员工无论是在日常教学、管理中, 还是在生活、交流中都努力做到言传身教, 起好表率作用, 实施正确引导和有效教育教学管理, 形成良好的服务育人氛围。
1.3.2 管理育人
“让学生成才, 让家长放心, 让人民满意”是学校的育人目标。为此, 在管理中我们坚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 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为主题, 以优化教育资源为手段, 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 以“提升护生形象、培育创新人才”为导向, 以特色活动为载体, 不断完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 不断丰富教育教学手段, 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努力打造学生培养、教育、管理特色, 逐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管理育人模式。
在教学管理中, 以其职业特点为导向, 特别注重让学生将知识、技能和工作情境相结合的训练, 让学生在“学中做, 做中学”。由此提高其认知水平、实践能力、综合能力, 增强了就业竞争能力。
在学生管理中, 实施“自我教育、自我规范、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教育和管理模式。通过“四自”管理模式, 校园卫生、学生生活、纪律、第二课堂和志愿者活动等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四自”教育已经成为我校独特的管理育人模式, 赢得了社会和同行的赞誉。
1.3.3 环境育人我们的校园整洁、美丽, 鸟语花香。
2011年学校投入大量资金进一步打造校园环境, 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了更好的物质条件。如今的校园, 广播、校刊引领学生追求知识和真理, 坚定理想和信念;文化墙、宣传栏、评比栏、名言警句等张贴物让学校的每面墙、每根柱都成为育人阵地;宿舍、教室的达标管理, 让学生时时处在浓浓的育人氛围中。
1.4 知行合一, 巩固感恩教育成果
学校开展德育教育周、文明礼仪、普法教育等实践活动, 使学生学会劳动、学会礼仪、学会做事、学会尊重、学会感恩。在开展实践活动时, 十分注重活动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在充分了解学生思想、生活、行为等需要的前提下, 与学生一起设计活动形式、程序内容。有的放矢地把感恩理念、感恩意识、感恩行为循序渐进地、系统地传递给学生。同时, 对实践活动中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及时反馈, 研究制订跟进的措施和解决办法, 力求通过后续活动的开展达到感恩教育效果最大化、感恩教育目的最优化。最终实现学生感恩意识和行为的知行合一, 使感恩教育成果持久化。
2 讨论
2.1 感恩教育合力
学校、家庭是学生接受知识、得到教育和启迪的主要阵地, 特别对年龄较小的学生影响更大, 这是教育的优势。无论是我们进行的调查还是开展的实践活动, 其结果都体现出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要充分发挥好学校主体作用的理念。当然与学生家长密切联系, 建立起家校合作平台, 充分发挥家长和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作用, 形成家校合力也是十分重要的。课题组的研究对象是地处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 其父母文化程度普遍不高 (尤其是2011级学生父母均无大专及以上学历者) , 父母工作地点多在藏区。因此, 交通、语言、宗教文化及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给家校沟通、交流带来的困难也是开展教育活动时不容忽视的因素。
2.2 感恩教育途径
调查结果显示, 调查对象认为目前改善感恩教育状况的最好途径是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和专题报告;认为目前改善感恩状况的最好方法是教师讲、自己读和听报告。调查结果也显示出调查对象的自主学习、自我教育意识不强, 更多地依赖于学校组织的活动、教师的讲授。针对这些情况, 我们在进行教育方案设计时就把感恩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和大纲中并编写了相应的教材, 使之成为中等职业教育德育教学课程体系的一部分,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营造育人氛围上我们还应从感恩教育的实效性、稳定性、持久性上下工夫。创设整体的教育氛围, 充分利用好学校的每幢房、每面墙、每条路、每棵树, 充分利用好每堂课、每次练习、每次培训。让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的场所、过程、体验都成为学习、成长的一部分。在强化班主任、任课教师、行政及后勤管理人员的工作意识、服务意识, 贯彻感恩教育理念, 形成全方位、立体化教育模式方面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探索的地方。如何迁移、提升感恩教育成果更是值得我们一直追寻的。
摘要:通过在全校学生中, 特别是“9+3”免费职业教育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实践、探索新时期感恩教育的途径, 为中等职业教育开展感恩教育提供依据。学校把感恩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设立感恩教育科研课题, 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编写相应教材, 构建良好的感恩教育环境, 以感恩课堂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报告、专题讲座、文体活动等多种形式为载体, 将感恩教育融入丰富多彩的教育途径中。
8.成人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篇八
关键词:成人教育;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007-01
一、成人教育学生心理特点及分析
1、既有追求进步的学习心理,也有得过且过的混文凭心理。成教学生生源多样化,有的是为适应职场需要而学习的成年人,有的是中等专业学校毕业需要继续提升学历和技能的人,还有一部分是追求第二学历的人。他们大多是渴望进步,渴望自己的价值能够得到社会的承认。当然,成教学生中也有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没有主动性,行为自由散漫,他们抱着混文凭的心理得过且过。因此,这两种的心理矛盾在成教学生中体现明显。
2、对学校缺乏归属感,自卑心理重。虽然与普通学生同在一个校园学习生活,成教学生总觉得自己层次要低一些,觉得学校有差别对待,容易产生否定自我价值的心理倾向。首先,成教学生的年龄一般在二十到四十岁之间,这个时期正是面临工作、学习、家庭等各种压力比较集中的时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更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其次,成人教育文凭“含金量”低的社会舆论容易使成教大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还有,部分学校在教学资源的分配上,先满足普通学生再满足成教学生,这也使得成教学生在学校难以找到归属感;另外,社会用人单位对成教毕业生另眼看待,也使得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自信,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甚至产生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
3、焦虑、恐惧时有发生。成教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较低,现在很多学校的成人教育的教学计划,都是参考普通学生的教学计划制定和执行的,在自身文化基础低的条件下学习难度大可想而知,这也会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同时,部分成人大学生还有来自家庭的责任、社会人际关系的处理、工作的任务以及经济上的困境,多種压力使他们更容易产生心理困惑和思想迷茫,焦虑和恐惧的心理也就产生了。
二、成人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心理健康教育未纳入传统教育课程体系,无法在成人教育过程中完整和系统地开展。虽然有些学校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设置心理咨询室,但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而这些有限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是主要面向普通学生开展的。提高成教学生心理调适能力以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教育内容非常欠缺。
2、日常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开展得不够,心理学专业教师匮乏。现在的高校大多都设有心理咨询室,但很多高校还未形成一支完整的心理学专业的教师咨询队伍,再加上各高校注重成教学生的技能培养,对他们心理健康咨询的重视度不够,成教学生的心理咨询主要是借鉴普通学生的心理健康案例,由于成教学生与普通学生有很大的差异,套用普通学生的心理咨询的方法得到的效果将不会明显。
3、辅导员在成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作用不明显。成教辅导员有些来自校内各院系,有些由成教部的老师担任,有些来自校外聘用教师,大部分高校除了对其有专业知识和学生管理能力的要求,并没有心理健康知识的要求。辅导员应当成为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现者、引导者甚至心理咨询的协助者,但大部分辅导员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如果遇到复杂的心理问题就很难预知和发现。
三、解决的办法
1、开展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首先,开设专门针对成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和讲座,要有针对性的讲解心理健康知识以及容易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保证课程质量,使学生掌握个人心理的基本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其次,通过心理测试等方法,训练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再次,任课教师也应有发现心理问题的警惕性和责任心,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授学科知识,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2、充分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定期开展成教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学校要重视并建立起较高水平的学校心理咨询机构,配备人力资源、咨询设施、财政支持等;心理咨询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各种适应与发展问题,通过协商、交谈、启发和指导,帮助其达到自立自强、增进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通过心理咨询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通过心理健康调查,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做到心理问题早发现。同时,对心理咨询结果进一步分析诊断,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使学生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
3、辅导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构建多渠道的信息交流平台。首先,辅导员要多看有关心理健康专业方面的书籍、多听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的专题报告,还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优化自己的工作方法,提高心理健康辅导水平。同时,要拿出真挚的爱心去关心和爱护成教学生,深入到学生当中,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在做什么,焦虑什么,迷茫什么,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找到归属感,抚平他们的自卑感,激发他们的上进心,真正做到为学生排忧解难。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疾病,促进人格成熟及全面发展。其次,辅导员要在学生中建立信息交流网络,依靠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共同做好心理状况的掌握和追踪工作。比如建立班级qq群、微信平台、心理咨询邮箱等,利用网络隐蔽性,学生可以倾诉平时难以启齿的问题,释放心中的压抑、苦闷。辅导员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发布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将班级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中发挥特长,展现自我,树立自信,克服自卑,成为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家麟.田宏碧.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策[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4).
[2] 陈以能.罗蔚.校园文化活动为成人大学生心理教育注入活力[J].成人教育.2006(7).
9.学生的教育科研论文 篇九
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文化修养,有益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完善。在改进大学生艺术教育方面,要提高对大学生艺术教育的认识,重视艺术教育的课程建设。
一、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的必要性
5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并于209月1日起施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第三条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包括:艺术类课程教学,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艺术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文化修养,促进大学生智力开发和创造力,有益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完善。当代大学生在中小学教育阶段,艺术教育“先天不足”;大学阶段,在不少高校又“后天失调”,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艺术知识贫乏、艺术素养残缺的状况。无论是从国家规范还是高等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设置专门的艺术教育课程、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二、普通高等院校大学艺术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视,甘肃省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与进步,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对公共艺术教育重视不够
首先,学校对艺术教育的重视任然不够,经费投入不足;其次,专职公共艺术教师匮乏。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规定,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师资编制应占学生总数的0.15%~0.2%,其中专职教师应占艺术教师总数的50%。据不完全统计,甘肃省从事公共艺术教育的专职教师达到规定的高校很少。其主要原因一是公共艺术课以选修课居多,学时少,教师工作量不足,导致部分教师伴随扩招进入专业院系或转入相关专业;二是各高校在人才准入方面侧重于专业人才,致使专职公共艺术教师相对较少。
(二)缺乏对公共艺术教育的定位和长远规划,课程建设、师资队伍、硬件设施等都有待加强
据了解,在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中,在非艺术专业设置艺术课程并开设了课程的学校并不多。而当代大学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基本素养问题。1990年以前,普通高校的人文艺术类课程设置得很少,主要有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等。自开始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以来,许多高校的人文课程以大学语文为中心向外扩展到中外名著欣赏、唐诗宋词欣赏等,艺术类课程也扩展到音乐基础、民乐欣赏、交响乐欣赏、戏曲赏析、美学基础、影视音乐欣赏等,其成效主要还取决于教师是否配备完善、教学设施是否能满足排课的需要,以及主管部门是否重视等。
许多高校由于师资缺乏,多媒体教室不够,学生只能在音乐欣赏或美术欣赏两门课程里选一门,也就是说不是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受到音乐教育的熏陶。这种情况在很多高等院校都存在。
(三)大学生的艺术素养亟待提高
在目前我国普通高校招收的学生中,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来自农村。由于我国目前应试教育的现状以及广大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等原因,这部分学生在大学前的教育阶段中,音乐教育相对脱节或缺失。当他们走入大学时,艺术方面的知识就显得相对匮乏,致使他们不知所措。通过调查显示,在甘肃省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中,不识乐谱者占被调查大学生的89%;在大学期间,没听过交响乐、没参观过任何艺术展的大学生分别占85%、90%。许多大学生或把大量的课余时间花在网络游戏、卡通漫画和武打片等与自身年龄、学历不相称的审美情趣方面,或为了考研、奖学金等现实需要埋头于英语、专业课而忽视了艺术熏陶,这无疑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对艺术素养认识不足,二是部分高校对艺术教育认识不足、对艺术教育引导力度不够。
因此,针对目前的状况,高校必须将大学生艺术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通过艺术课程的教学,使大学生具备必要的艺术知识;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形成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
三、改进大学生艺术教育的思路
(一)提高对大学生艺术教育的认识
大学艺术教育长期以来不受重视,认识问题是关键。尽管教育部自19以来推行全面素质教育,推动了艺术教育的发展,但是从力度和广度以及重视的程度上还远远不够,比起发达国家相差甚远。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3000多年前被孔子在“礼、乐、射、御、书、数”“六术”中列为第二,在欧洲,相当长的时期中,艺术一直与天文、数学等并列为“四学科”。近现代的教育科学,音乐更被认为是最大众化、最富于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和美育方式。1994年,美国已经把艺术教育(音乐、美术、舞蹈)列为基础教育的大六门,作为国民教育的核心内容,足见艺术教育在培养人才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加强和改进艺术教育,首先必须转变观念,重视艺术教育。
(二)重视艺术教育课的课程建设
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大学生开设相关艺术课程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通过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而艺术教育的课程建设是提高高校艺术教育水平、推动艺术教育持续发展的核心。
1、明确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在很多高校中,艺术教育课程的设置往往不是由艺术教育教学本身的规律所决定的,通过调查得知:首先,艺术教育课在课程内容、课程学时数的确定上随意性和主观性很大;其次,在教材的选用以及考试分数的给定上,也不是非常科学和合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也不明确,教师上课的随意性很大,甚至简单模仿或照搬艺术院校的某些课程。因此,必须努力完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教学方法,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艺术空间,使艺术教育达到提升大学生艺术素养的目的,从而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加强教材建设
根据对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课教材的调查我们发现,虽然有一些教材,但这些教材有很大的局限性,教材的内容五花八门,定位不准确。教材的适用对象应是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的非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教材应有别于《艺术概论》和艺术专业有关课程,它并非艺术理论课程,而是普通高等学校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艺术常识普及型读本。教材编写在内容设置上,应旨在提高学生的艺术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并能结合实际,将所掌握的艺术知识普遍地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这样可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和艺术素养,使其成为有教养的人、高尚的人,进而促进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形成,并以大学生的基本艺术素养、审美能力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为基本价值取向。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有助于提高大学校园文化的格调、品位,帮助大学生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并起到陶冶性情、净化思想、完善品格的作用,从而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创建良好的艺术教育环境。
四、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的意义
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养。通过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对艺术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可使他们品格完善,感情丰富。通过艺术教育,可使大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和外国的优秀艺术成果,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加强大学生的艺术教育,提升大学生艺术素养在当前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梁继林。试论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04)。
10.学生的教育科研论文 篇十
情感教育论文:谈大学生的情感教育
郏弋萍1,乔放2
(1.江西医学院上饶分院,江西上饶334000;2.南昌铁路局党校,江西南昌330000)
摘要:大学生情感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健全的人格和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当代大学生情感的发展呈现出价值需求的多元性、情感体验的矛盾性、情感活动的缺失性以及情感影响的复杂性等特点。大学生情感教首首先要注重教师情感的感化、表率作用;其次要强化美育的陶冶、净化作用;再次要拓展情感教育的活动途径以及要重视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和渗透。
关键词:大学生;情感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C4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12-0140-02
在高等院校,大学生的情感教育一直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盲点,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常常因为脱离了学生的情感现实而流为空洞的说教。因此,探讨大学生的情感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情感教育的内涵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心理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和情绪反应,是相对稳定的心理结构。情感侧重于人感情的体验和感受,而情绪则是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情感有正负两极、多重维度,包括两部分内容:与基本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情感,主要指带有先天性特点,与依恋、交往、尊重、探究、美等需要相伴而生的基本情感;与高级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情感,主要指受教育影响后天习得的伴随对真理的追求、美的鉴赏和创造而产生的情感,也可叫情操或人文情感,具体体现在民族认同感、国家责任感、社会义务感、集体归属感和对自然的崇敬感、对他人的道义感、对全人类的人道感等。而人文情感正是人文素质的核心内容。
情感教育就是以重视人的情感培育为教育的切入口,关注情感在人的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和积极影响,并且运用情感机制和条件,寻找如何使情感品质支持人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素质的发展。情感教育既以情感为目标和内容,又以情感为手段和途径。
情感教育是相对于认知教育而提出的。20世纪以来,针对我国基础教育“应试模式”的弊端,有人开始尝试研究情感教育问题,出现了很多理论成果和实践模式。由于时代和个人的原因,而今中外大学都仍存在重理智教育和科学教育,忽视情感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现象,情感教育的价值亟待得到人们的重视。
情感教育是完整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教育让人睿智,情感教育让人更加完整。教育的理想是关注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情感教育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的高度,促进学生个体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情感教育以提升人的情感质量作为核心教育理念,是对“人性”的`观照,也是对教育本原的回归,情感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所谓大学生素质,是指大学生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至少包含如下几个方面:有深厚的人文知识底蕴;有对国家、民族、社会、集体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社会和他人的爱心等情感;有独立的思想、个性自由和正确分析问题的方法;有高雅的志趣、高尚的追求和对超越有限生命的终极关怀。
二、当代大学生情感发展的新特点
1.价值需求的多元性
在当今社会变化日新月异的形势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多元化现象,甚至出现了多元价值观并存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强调自我与社会融合,索取与奉献融合,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而又非常注重自我实现,注重现实。这种价值观直接导致大学生在情感需要上的多元性,绝对权威崇拜、绝对单一的情感需要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多元纷呈的情感需求,并形成丰富强烈、纷繁复杂的情感需要结构,既有低层次的与生理、物质相关的情感需要,又有高层次的与心理、精神相联系的情感需要。如满足现代化物质生活的情感需要、健康愉悦社会交往的情感需要、享受新奇高雅文化娱乐的情感需要、提升自我学习求知的情感需要、学习专业努力成才的情感需要、归属群体得到爱与尊重理解的情感需要、实现自我的情感需要等等。
2.情感体验的矛盾性
大学生处于青春期中期的年龄阶段,在这一特殊时期他们除了具有一般青年人的喜怒哀乐外,还因知识、阅历等原因使得他们有着更为丰富的情感和更活跃的内心世界,在情感体验上普遍存在着以下矛盾与冲突:崇尚理性与较强的情绪性之间的矛盾;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自我形象的模糊性之间的矛盾;较强的交往需求与较大的封闭性之间的矛盾;思想上的主动性与行为上的被动性之间的矛盾;较强的责任感与较弱的责任心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冲突的情感体验交互作用,此消彼长,使得他们易于处于压抑状态,造成心理障碍,甚至会产生过激行为。
3.情感活动的缺失性
由于学校和家庭教育的诸多误区,学生的情感发展远远滞后于认知能力的发展,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考试竞争的加剧,纯知识、智力的教育大大加强,情感教育往往被忽视。尤其在大学阶段,由于大学教师普遍认为情感教育是低龄教育阶段的内容,高校只注重高端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学习;同时由于科研、生活的压力日益增大,许多大学教师对教育缺乏应有的热情,对学生缺乏真诚的关爱,对学生的幸福感、满意度、创造力和潜在力关注不多,师生间缺乏必要的双向交流,这些在客观上淡化了教师情感的感化作用,造成了大学生情感教育的缺失,使得大学生的情感取向处于浅显状态。表现在大学生的情感活动倾向于低级的人的自然性的情感,如吃、穿、住、行的欲望和情怀,而对社会性的情感,如对自己生存的群体的责任与义务、对集体的关心、对国家的热爱、对民族的维护等则普遍缺失和淡化、
4.情感影响的复杂性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转型过程中所出现的广泛、深刻、剧烈的社会变化以及工业社会的特性――生活的快节奏、高压力,使得当代大学生一方面对现代生活新奇向往、积极适应、努力追求;另一方面,又常常在现代化的物理和社会环境面前感到自卑,感到渺小,感到物对人昀巨大压抑。因此大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在社会的扩展中负荷过重。同时“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所反映出的注重对文化的直观性体验,热衷于对形象化、表面化的追求,而将思想意义放逐的浅薄、浮躁,造成了大学生情感的混乱、浮躁;另外家庭的溺爱、应试教育模式等也会造成大学生的情感畸形发展。因此,虽然健康向E的情感是当代大学生情感发展的主流,但是他们在情感发展上也普遍陷入懦弱、混乱、虚浮及冷漠的危机之中,慨inf,亨之就是,对人不感激,对物不珍。rf,对事不负责?三、大学生情感教育的策略
1.注重教师情感的感化表率作用
教育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向互动交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自身情感的性质和特点将对大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大学生情感产生巨大的影响。马克思有句名言,“用爱来交换爱”。师生之间具有良好的感情基础是教育成功的前提。因此,高校的每个教育工作者,无论是在教学环节还是在管理环节都要把对大学生的情感教育作为自己的责任。首先教师应该热爱学生,即以情育情。“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寄予希望,学生在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从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对老师的真知灼见和真诚友善,他们的理解也会特别深刻,回应也会更加热烈,其次,教师应加强自身的情感修养。高校教师担负着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崇高的精神塑造人、以高尚的情操影响人的重要任务,应以美好的心灵、高尚的人格去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第三,教师应与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和相当的共处时间。情感教育是通过情感交流实现的,情感交流是一个不间断的互动过程,需要大量时间。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环节和课余活动,结合实际与学生交流,避免空对空的谈话和教条的说教。只要真诚地关心帮助学生,就会产生师生情感上的共鸣,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强化美育的陶冶净化作用
美育,也称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稳固的审美情操的教育实践。美育在情感教育中的作用历来受到中外哲学家、艺术家和教育家的重视。所以,我们可以利用美育这一独特的教育手段去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首先要加强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审美的实现,是美的对象和审美主体有机结合的积极成果。在审美过程中,它塑造了人的情感模式和心理结构,使人获得一种把握世界的特有方式和情感态度,使人的感情摆脱盲目性。其次,巩固艺术教育在情感教育活动中的地位。正如苏珊・朗格所言,“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艺术所以深入人心,首先是因为艺术把形式赋予了世界,它细腻地描绘了人的本性:敏感、充满活力、情感丰富但又不能逃避死亡。艺术比任何其他经验都更能模拟我们实际的情感生活……”艺术最重要的是塑造人的情感,其价值就在于陶冶、锻铸人的心灵世界,使人的心灵、情感不断细腻、丰富、深刻、饱满、复杂,使人的情感、感知、想象越来越丰富。现在各大高校纷纷建立大学生文化艺术中心,以此开展艺术教育的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再次,通过文学艺术和借助现实世界中的美来加强大学生情感教育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他们可以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走出校园感受生活中的美,唤起自身对真、善、美的热爱和对假、丑、恶的唾弃,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奋发向上。
3.拓展情感教育的活动途径
首先要抓住各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机,结合大学生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的实践,有效地开展情感教育。在实际工作中,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大学生认识自己,学会控制和把握自己;开设和开放心理咨询室,对大学生在情感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疏导;通过咨询热线、学生信箱、进行心理测量或调查、个别谈话等方式收集犬学生在情感方面的信息,利用讲座、报告会、讨论会等活动集中解答他们在情感方面所面临的问题;等等二其次,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努力培养学生良性的社会情感。活动是学生相互学习、相互模仿的有效途径。通过活动既可以加深学生间的感情又给他们提供了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一些学校开展的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如“支部话亲情,母爱校园行”、等活动在学生中有很好的反响。有的学生就在活动如何来表达对母亲的爱,第一次喊出了:“妈妈,我爱您”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充满关爱的社区、和谐稳定的校园都会促使大学生产生良性健康的情感。此外拓展情感教育的新途径还可以从课程设置、教学改革、家校配合等方面考虑,真正做到有学生的地方就有情感教育。
4.重视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和渗透
【学生的教育科研论文】推荐阅读:
小学生赏识教育问题分析的论文07-01
职业学校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管理的论文08-29
小学教育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论文11-2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探索的论文10-19
教育论文:欣赏学生,让教育充满爱01-12
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教育论文10-29
浅谈_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意义_论文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