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患者护理管理制度

2024-07-23

围手术期患者护理管理制度(19篇)

1.围手术期患者护理管理制度 篇一

经前路颈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林素蕊

(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 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骨科,福建漳州363000)

【关键词】颈椎病;经前路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颈椎疾患是骨科较常见的病,颈椎前路手术可改变颈椎病患者的神经症状,恢复功能的有效办法,颈部解剖关系复杂、手术难度大,因此对护理要求高。1 护理

1.1 术前护理

1.1.1心理护理 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反应采取不同的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性别、职业、文化层次及年龄特征,由责任护士配合主管医师进行讲解,详细介绍手术的方法、目的及手术的必要性。介绍手术成功的病例,介绍我院技术力量及治护经验。请已康复的患者讲述亲身感受,使患者在心理上有充分的准备,增强患者的信心,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能够配合手术。此外,还要重视社会支持系统的影响,尤其是亲人的关怀和鼓励,对心理康复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家属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1.1.2 术前训练

1.1.2.1 手势语言训练 由于前路手术切口近咽喉部位,患者术后1~2d往往因为切口疼痛而不愿说话。因此,术前给予简单的手势训练,以便术后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及需求。

1.1.2.2 气管、食管推移训练 前路手术操作时均须将气管推移过中线,长时间牵拉气管术后易造成呛咳,喉头剧烈疼痛或因局部水肿产生呼吸困难,因此术前需作此训练。用一侧手的四指将气管向非手术切口侧推移,要使气管和食管推移过中线。推移时注意力量适中,避免发生呛咳及咽喉水肿疼痛。一般于术前3~4d开始 ,每天3次,每次推移过中线坚持30min左右。

1.1.2.3 呼吸功能训练 术前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可增强肺活量,改善肺功能,预防术后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等并发症。方法⑴:深慢、膈腹肌式呼吸训练,⑵人工阻力呼吸训练,⑶有效咳嗽训练,3种训练方法交替进行3~5次/d,5 min/次,8~10下/ min,保持肺功能处于正常状态。

1.1.2.4 颈托的选择 颈部手术后需要颈托固定一段时间,术前应选好合适的颈托,使用颈托主要是限制颈部伸曲活动,避免骨块移位。颈托围得过低,易产生头颈屈曲,影响治疗效果。围得过高,病人会感到不适,易发生前胸、下颚或枕部皮肤压伤。过大过小也不可以。

1.1.2.5 生活习惯训练 术前进行床上排尿、排便适应性训练,有利于防止术后尿潴留的发生。1.2 术后护理

1.2.1 病情观察 颈部手术可影响延髓呼吸中枢和循环系统,易引起呼吸功能减弱和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心电图异常。患者回病房后,应给予24h监护,监测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和心电图。特别注意观察呼吸和血氧饱和度,每15~30min观察记录1次。术后常规低流量吸氧直至病情平稳。

1.2.2 体位护理 术后患者即戴颈托,搬运时护理人员协助托起患者的颈部、躯干、下肢,使患者的身体呈直线水平,去枕仰卧硬板床上。仰卧时肩下垫一薄枕,使下颌抬起,头后仰,防止颈前受压 ,使开大的椎管再次变小。变换体位时,应采用平衡翻身。

1.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常规按医嘱静滴地塞米松10mg,2次/d,以防止喉头水肿及控制血肿对脊髓的压迫,鼓励患者咳嗽,必要时给予吸痰、雾化吸入,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

1.2.4 切口引流管护理 手术常规放置引流管,观察术后切口渗血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24h超过100mL者,提示可能有活动性出血,一般24h引流量小于20mL即可拔管。观察有无脑脊液外漏,若术后引流量多且色淡,切口敷料潮湿、呈淡黄色血渍印,提示有脑脊液外漏。

1.2.5 颈托护理 根据患者体型,给予合适的颈托,术后需戴8~10周,患者坐位、站立时都需佩戴。颈托即不能过紧,避免呼吸困难及压疮形成;也不能过松,以避免固定不牢。每天调整颈托的松紧度,以能张口饮食为宜。平卧时解除颈托,使颈部皮肤休息,但颈部两侧应给予沙袋固定。切口愈合后,每天用温水擦洗皮肤。护理人员要讲明佩戴颈托的重要性,并做好出院指导。

1.2.6 神经系统监测 患者术后回病房,立即检查上、下肢感觉运动情况,及时发现有无神经损害。术后24h内行神经功能检查,每2h1次,随后48h内每4h1次,然后每班1次直至出院。若患者主诉困倦 ,肢体沉重、阵痛、刺痛、麻木或肢体活动受限,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检查。

1.2.7 康复训练 术后肢体功能锻炼,旨在增强肌力,调整活动性、协调性,改善全身机体状态。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受压损害后,可造成上肢或下肢运动功能损害,因此,应加强恢复性训练。方法:拇指对指、握掌,然后用力伸指训练;上肢肌肉力量训练;颈部肌肉及运动范围锻炼;上肢带肌及肩胛活动范围锻炼,以上方法每日练习3~4次,20~30min/次;步行锻炼,病情平稳术后第2天可下床活动,活动量以不疲劳为度。

1.2.8 出院康复指导 术后颈托护颈 2 个月,防止颈部过度活动;继续上肢和手功能锻炼,进一步进行较精确的活动训练,如练字、做针线、织毛衣等;保持正确的姿势,伏案时间长每1 h活动颈部1次;睡眠时枕头高低适宜,颈肩部防止受凉。

参 考 文 献

[1 ]王谊,黄孔阳,傅声帆,等.扩大操作口胸腔镜下脊柱前路手术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1):817-818 [2 ]李桃桃,颈椎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4,11(36):975-976 [3 ]王谊,苏丽萍.胸腔镜下脊柱前路手术后脉搏血氧饱和度的监测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 8 :612-614 [4 ]马金芳,颈椎病患者前路手术围手术期健康指导[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4(6):113-114 作者简介:

林素蕊(1983-),女,福建漳浦人,护士,大专在读,主要从事临床管理工作及健康护理研究。联系电话:***,305063362﹫qqcom

2.围手术期患者护理管理制度 篇二

关键词:创伤外科,护理管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疼痛被视为血压、呼吸、频率和脉搏外的第五生命体征, 对消化、循环、呼吸、神经内分泌等多系统都有影响, 可导致情绪变化, 不利于术后康复, 容易诱发术后并发症等[1]。目前, 对疼痛的研究经历了两次转变, 由单纯的疼痛控制转变为疼痛管理, 疼痛管理人员亦由以麻醉医生为主体转化为护士为主体的模式[2]。疼痛是创伤外科最基本的特点之一, 具有疼痛强度大、局部炎症反应剧烈、术后疼痛出现早等特点, 镇痛是创伤外科亟需解决的问题[3]。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创伤外科收治的患者179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为单纯性骨折患者, 年龄18~65岁, 无药物过敏史, 无肝肾功能障碍, 无内脏损伤和无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179例患者按照入院单双日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92例, 男49例, 女43例, 年龄22~64岁, 平均年龄 (47.2±8.5) 岁, 急诊手术13例、择期手术79例;对照组87例, 男42例, 女35例, 年龄20~61岁, 平均年龄 (46.4±7.9) 岁, 急诊手术11例、择期手术7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本研究, 所有家属或患者均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护理

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 研究组给予系统的疼痛管理。主要措施:⑴成立疼痛管理小组。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 各级护士为组员的疼痛管理小组, 组长负责指导、监督、协调小组工作, 组员负责疼痛管理措施的具体实施。⑵镇痛管理。 (1) 制定个体化的疼痛管理方式。由疼痛管理小组联合临床麻醉医师共同对患者的疼痛状况进行评估, 了解患者的疾病史、疼痛经历、心理状况和对疼痛治疗效果的期望, 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疼痛教育方案。评估创伤程度、手术时间长短和范围, 制定个体化的镇痛方案[4]。 (2) 镇痛药物。对于开放性骨折有炎症性所致疼痛, 应采取抗感染治疗;对于脓肿疼痛患者, 则应切开引流并用生理盐水冲洗;术中需要镇痛者, 由麻醉医师控制;术后需要镇痛, 则可服用镇痛药物[5]。遵循多模式、三阶梯用药模式:术后回到病房立即给予帕瑞昔布40mg肌肉注射, 2次/天, 持续3天;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48小时;同时根据VAS结果给予口服药物镇痛。 (3) 冷敷或热敷。可在急性疼痛期进行冷敷, 减少炎性渗出和肿胀以减轻疼痛;在恢复期进行热敷, 促进局部组织供血, 缓解疼痛[6]。 (4) 体位护理。骨折初期用软枕抬高肿胀的肢体, 促进血液循环[7]。⑶环境管理。 (1) 安静的环境。保持病房环境安静、通风、阳光充足, 并具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 背景音乐疗法。经常给患者播放一些安静、优美的音乐, 转移注意力, 促进心态平静。 (3) 平和的氛围。护士面对患者要微笑, 并对患者家属进行教育, 鼓励其不要愁眉苦脸、不要在患者面前表现出忧虑, 使患者周围具有温暖、平和的氛围, 消除紧张。

1.2.2 评价指标

⑴疼痛状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VAS) [8]对患者基线值和护理3d后的疼痛状况进行评估, 该评分分值范围为0~10分, 0分为无痛、10分为痛不可忍, 患者根据自身疼痛情况进行评定。⑵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四级, 统计非常满意和满意的比例作为满意度。⑶其他指标:住院时间、术后镇痛例数、睡眠时间。⑷疼痛缓解疗效:痊愈, 疼痛完全消失, 无疼痛自觉症状;显效:疼痛明显缓解, 但自觉有疼痛症状;无效:自觉疼痛症状明显, 疼痛无改善。以痊愈+显效作为总有效。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表示, 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VAS评分比较

研究组护理前VAS评分[ (8.13±1.48) 分]明显高于护理后评分[ (3.25±1.59) 分], P<0.05;对照组护理前VAS评分[ (8.08±1.57) 分]明显高于护理后评分[ (5.11±1.87) 分], P<0.05。两组护理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护理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研究组在经过疼痛管理后, 疼痛程度得到了明显下降, 优于对照组。

2.2 护理满意度比较

表1可见, ⑴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显著, P<0.05, 说明研究组在采用疼痛管理后, 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⑵两组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 P<0.05, 说明研究组在采用疼痛管理后, 疼痛缓解总有效率明显提高。⑶两组的住院时间、睡眠时间和术后镇痛率比较差异显著, P<0.05, 说明研究组采用疼痛管理后, 住院时间更短、睡眠时间延长、术后镇痛率明显降低。

3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于1998年提出, 无法缓解的疼痛是无法接受的, 疼痛是可以避免的, 消除疼痛是每例患者应用的权利, 疼痛的治疗则是体现这一权利的基本方式。这就说明较以往疼痛治疗产生了很大变化, 过去都是出现疼痛而给药, 如今则更注重提高疼痛理念, 建立无痛的认知, 重点在于疼痛的预防和避免。很显然, 专业、规范化的疼痛管理模式是缓解疼痛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创伤外科患者, 强化护士的无痛理念, 是保证患者在无痛或微痛状态下获得较好治疗效果的前提, 可在疼痛较轻的条件下, 于术后尽早的开始进行功能康复训练。

本研究中, 护理管理模式主要通过3点。⑴成立相关管理组织, 这是保证疼痛管理实施、控制、监督的基本保证。⑵镇痛管理, 这一过程体现了个体化、多模式和超前镇痛的观念, 疼痛评估是实施个体化镇痛的基本条件, 疼痛评估不仅要先于疼痛治疗[9], 而且要贯穿于治疗过程, 这有利于及时改变镇痛方案;多模式管理则主要采用了护士主导-麻醉督导的术中镇痛方案以及术后疼痛资源护士完全主导的模式;并采用了辅助镇痛方式[10], 例如体位护理, 骨折初期肿胀疼痛, 且不适宜活动, 抬高患处, 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代谢, 起到消肿止痛、减少局部软组织损伤的作用[11];急性期冷敷可以收缩毛细血管, 改善局部充血、肿胀, 并可以降低神经敏感性, 而恢复期热敷可以减轻炎症反应性水肿[12]。⑶环境管理, 通过营造安静的病房环境、背景音乐疗法和平和的氛围, 有利于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建立正面力量和转移疼痛[13]。

3.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篇三

【关键词】胃癌 围手术期 护理

【中图分类号】R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279-01

胃癌在消化道肿瘤中比较常见的恶性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1],目前对其治疗的有效方法为手术根治性切除,但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大、并发症多的特点,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围术期的精心护理对于手术的成功、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减少、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等方面均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我院对59例胃癌患者实施了手术根治,并实施了精心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我院共对59例胃癌患者实施了手术切除根治,其中男性28例,女性31例,年龄29至78岁,平均54.6岁。所有患者入院均经过胃镜检查及病理学检测确诊,病灶位置处于胃小弯15例、胃大弯18例、胃窦26例,其中8例出现高分化、27例中分化、20例低分化、4例未分化;59例患者中6例合并高血压、7例合并冠心病、5例合并糖尿病、4例合并阻塞性慢性肺病。

1.2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实施了胃大部手术切除,将2/3至3/4远端胃切除,包括幽门和一部分胃十二指肠球部位,并采用Billroth术式将胃残余部分与空肠或十二指肠吻合。

1.3 围术期护理

1.3.1 心理护理:多数患者在确诊后思想压力较大,认为已患不治之症,手术切除也难以治愈,不愿进行手术治疗;部分患者则害怕术后疼痛及并发症,术前情绪紧张、焦虑。术前护理中应向患者详细说明胃癌的病理及治疗知识,耐心解答患者疑问,使其从心里接受手术治疗,护理中还应注意患者思想及心理变化的观察,及时疏导,使其可以正确对待手术治疗并积极配合。

1.3.2 术前营养及肠道护理:胃癌患者由于疾病本身的内源性消耗及其所引发的食欲下降、消化不良,均存在营养不良现象,手术耐受性较低,因此,术前应注意患者进食及营养状况,依据个体情况给予高能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食或半流食、软食,使其体内水电解质紊乱尽快得以纠正。对于营养状况高度不良、贫血、血浆蛋白低的患者还应在术前进行蛋白质补充或输血。为确保手术成功、减免吻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应在术前做好胃肠道特殊准备,对于存在幽门梗阻的患者应通过温盐水的胃部清洗,将胃內积存物、细菌及黏膜水肿消减,并在术前12h禁食,手术当日早晨实施胃管留置,将胃液抽尽[2],术前8小时禁水。

1.3.3 术后一般护理:术后患者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对患者意识、神志及瞳孔变化密切观察并实施心电监护,4小时一次体温测量,15至30min一次血压、脉搏检测,并详细记录24h出入量。清醒后若血压比较平稳则可改为半卧位,使腹肌松弛,减少手术切口疼痛,促进术后血液循环及正常呼吸。术后6h开始协助患者进行下肢屈伸活动,2至3min/次,4至6次/d,预防产生血栓性静脉炎,并注意切口是否有渗血现象,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术后3d就可以下床活动,预防便秘、腹胀及肠粘连发生并促进机体康复,活动时间依据患者具体情况。

1.3.4 术后饮食指导:手术后饮食控制对于胃癌手术治疗的成功具有至关重要性,控制不当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术后应对患者肠蠕动及是否存在腹胀进行密切观察,在肛门排气后6至7天将胃管拔除,进行试饮水并注意是否出现腹胀腹痛等不适,若无不适出现,则在第2天开始少量多餐的无渣饮食,6至9天开始进食流质食品,10至15天可进食半流质食品,16天以后可进食普通无刺激性食物。饮食以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补充为主,若进食期间出现不适症状应停止进食,并通知医生处理。

1.3.5 留置管的护理:胃癌手术前后会留置胃管引流,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引流、营养管供给营养,以加快伤口预后、减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机体康复。(1)胃管护理。保持胃管的持续减压、通畅及固定,通过负压吸引,将胃内容物吸出,减少其对手术吻合口的刺激,并对引流物颜色及引流量进行观察、记录,若出现阻塞现象则应20ml以下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同时实施负压吸引,避免因冲洗液过多或负压过多而产生出血。(2)营养管护理。营养管应注意固定的稳固性,防治其随着肠蠕动向远端推进,进入肠道或发生扭曲盘绕。并在营养液输注前后,采用20ml生理盐水冲洗管道,以免营养液沉积而使导管堵塞。(3)腹腔管护理。同样应注意其固定、防止受压、扭曲或因体位变化而脱出,并定时对其进行挤捏,使其保持通畅。引流袋每日更换一次并记录引流量及引流液性质、颜色,若颜色鲜红且多于500ml,则可能发生出血,应通知医生进行及时处理。

2 结果

手术时间220至410min,平均(301.21+46.3)min;术中出血85至560ml,平均(148.23+95.42)ml,平均住院18d,术后未出现出血或感染现象,1例吻合瘘经及时对症处理消除,49例治愈出院,10例病情得到控制继续化疗治疗。术后1个月至12个月随访未发现异常,部分患者已恢复正常社会生活。

3 讨论

胃癌手术切除根治成功与否同手术时机的选择及技术有着密切联系,但由于胃癌患者机体能力的降低手术耐受性较差,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较多,使得围术期各项护理是否准确到位,对患者病情是否准确及时的掌握,是患者围术期可否安全度过的关键,也是根治术是否顺利、能否达到较满意疗效的保障,同时围术期护理的准确落实减免了各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 莫敏骑.胃癌的围术期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4):761-762.

[2] 马彩云.胃癌切除术的观察与护理[J].护理月报,2009.9(7):708-710.

4.外科围手术期护理试题 篇四

一、A1

1、④应鼓励进行早期活动的是 A、心衰患者

B、存在严重感染

C、深静脉血栓形成D、大出血

E、肺不张

2、④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其处理措施不正确的是 A、患肢抬高

B、禁忌经患肢静脉输液

C、勤按摩

D、溶栓治疗

E、抗凝治疗

3、④对于术后尿潴留患者,首先应采取的处理措施为 A、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导尿

B、肌注卡巴胆碱0.25mg C、诱导患者自行排尿

D、下腹部热敷

E、针刺治疗

4、④预防无菌切口感染的主要措施为 A、皮下止血不能用电烙

B、血管结扎要用细丝线

C、严格遵守无菌技术

D、手术完毕时用等渗盐水冲洗切口

E、切口内安放引流

5、④手术中无菌原则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可在手术人员背后传递器械

B、手术台平面以下为污染区

C、术中被肠内容物污染的器械必须冲洗后再用

D、手套破损后立即更换

E、皮肤切开前及缝合之前均要用70%乙醇消毒

6、④手术过程中清点核对器械、敷料的时间是 A、手术开始前和准备关体腔前

B、手术进行中

C、手术开始前

D、开始缝合皮肤前

E、手术完毕后

7、④一般病人术前血清白蛋白大于多少方可手术 A、10g/L B、15g/L C、20g/L D、25g/L

第1页

E、30g/L

8、④急诊手术前处理恰当的是 A、做麻醉药过敏试验

B、不限饮食

C、可免去备皮

D、不必做心理护理

E、外伤伤口不需处理

二、A2

1、④患者男性,50岁。左半肝切除术后2小时开始从腹腔引流管引流出血性液,平均每小时超过200ml,持续5小时没有减少趋势,应采取 A、止血药物

B、输血

C、大量输入晶、胶体液

D、夹闭腹腔引流管

E、手术止血

2、④患者男性,70岁。有吸烟史40年,行腹部手术,术后最重要的护理措施是 A、取半卧位,减少患者活动量

B、协助床上活动,鼓励深呼吸,咳嗽排痰

C、加强营养

D、保证液体的摄入

E、全身或局部抗生素治疗

3、④老年男性,胃大部切除术后腹部的缝合伤口出现红肿、压痛,触之有波动感,体温38.6℃。目前最主要的护理措施是 A、拆除缝线,引流

B、应用抗菌药

C、局部热敷

D、半卧位

E、局部理疗

4、④老年男性,腹部手术后第7天,剧烈咳嗽后切口全层裂开,肠管脱出,紧急处理措施为 A、戴无菌手套后将脱出肠管推回腹腔

B、用干净棉垫覆盖切口

C、用无菌湿盐水纱布覆盖切口

D、让病人立即采取平卧位

E、带病人去找医生给予处理

5、④男性,63岁,因肝癌行肝癌切除,术中肝癌切除过程中出现出血,巡回护士遵医嘱血库取血后为病人输血,哪项操作不正确 A、查对病人姓名

B、输血前肌肉注射地塞米松

C、将库存血在室温下放置15~20分钟后再输入

D、连续输入多袋全血

E、观察病人输血后反应

三、A3/A4

第2页

1、④患者女性,50岁。因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行急诊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术后3天肛门排气后拔除胃管,第4天开始出现腹胀、呕吐。查体:全腹膨胀,全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血清钠135mmol/L,血清钾2.5mmol/L,RBC为4.5×1012/L,WBC9.0×109/L。<1>、该患者术后并发了 A、腹腔脓肿

B、术后出血

C、肠麻痹

D、胆瘘

E、切口感染

<2>、其诱因是 A、低血钾

B、低血钠

C、高血钾

D、高血钠

E、水中毒

2、④刘护士,参加开胸手术,担任洗手护士。<1>、她在下面的操作中错误的是 A、手术前一日准备手术器械

B、提前30分钟刷手、穿手术衣、戴手套、整理器械

C、以碘酒消毒手术区皮肤

D、术中传递器械,配合手术

E、术后清洗器械

<2>、她与巡回护士的一项共同的工作是 A、手术前一日准备手术器械

B、手术开始前清点器械、敷料、针线

C、关闭体腔前清点器械、敷料、针线

D、手术开始前和关闭体腔前清点器械、敷料、针线

E、手术后清洗器械

<3>、术中切下的肿瘤标本,她应如何处理 A、纱布包裹,放于手术台

B、裸露放于器械台上

C、置弯盘中,放于器械台边缘

D、交给巡回护士

E、丢弃在污桶中

答案部分

一、A1

1、【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活动会增加心衰患者的心脏负荷,故排除A;严重感染处于高代谢状态,应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而定;活动会增加出血机会,对于大出血患者应谨慎;早期活动可预防深静脉血栓,但是一旦静脉血栓形成,应停止活动,防止血栓脱落全身游走;肺不张患者早期活动可帮助肺复张,故选E。

第3页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6756】

2、【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应以减少患肢活动,适当使用溶栓药物和抗凝药物减少血栓的形成,禁忌按摩,防止血栓脱落游走至全身其他脏器引起栓塞。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6746】

3、【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对于手术后尿潴留患者的处理应先安定患者情绪,焦急、紧张会加重括约肌痉挛,使排尿困难。在取得患者合作,增加患者自行排尿信心的前提下,如无禁忌,可协助患者坐于床沿或立起诱导患者自行排尿。下腹部热敷、用止痛药镇静药解除切口疼痛或用卡巴胆碱0.25mg肌内注射也能促使患者自行排尿,但非首选措施。如采取上述各种措施均无效果,再考虑在无菌操作下导尿,故选C。【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6744】

4、【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预防无菌切口术后感染主要在于: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保护组织,彻底止血及防止局部积液等。皮下止血釆用结扎、缝扎或电烙,血管结扎用丝线、盐水冲洗切口及局部放置引流都不会减少切口感染机会。【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6737】

5、【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肠道有大量正常细菌,肠内容物沾染后的器械即视为污染,所有无菌物品一经污染,应再次消毒后方可使用,故C错误,选项A、B、D、E为手术中必须遵循的无菌原则。【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6730】

6、【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器械护士在术前、术中关闭体腔及缝合伤口前,与巡回护士共同准确清点各种器械、敷料、缝针等的数目,核对后登记。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44623】

第4页

7、【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术前患者血清白蛋白<30g/L者,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性大且预后差,术前须予以纠正。【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44621】

8、【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急诊手术需短时间内迅速手术,按病情的轻、重、缓、急重点做好必要的术前准备。在术前应限制病人饮食、手术部位应备皮、做好心理护理、处理外伤伤口,并且在术前应做麻醉药过敏试验。【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44620】

二、A2

1、【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从患者腹腔引流管内每小时引流出血性液超过200ml/h,持续5小时无减少趋势可以明确诊断为术后出血,由于出血量大、时间长,必须立即手术止血。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6761】

2、【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高龄、吸烟史、腹部手术是术后发生肺炎、肺不张的常见诱因,因此预防肺部并发症最重要,而选项B为预防肺炎、肺不张的有效护理措施,故选B。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6755】

3、【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病人发生了术后切口感染,并且伤口局部有脓肿形成,应拆除局部缝线后,彻底引流伤口,同时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控制感染。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44627】

4、【正确答案】 C

第5页

【答案解析】

切口全层裂开时,要立即用无菌湿盐水纱布覆盖切口,送入手术室,在良好的麻醉条件下重新缝合,同时加用减张缝线。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44626】

5、【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输血前应查对病人姓名;肌内注射地塞米松以预防过敏反应;因库存血温度较低,可在室温下放置15~20分钟后再输入;输入两袋以上全血时,两袋之间需输入少量生理盐水;注意观察病人输血后反应,以便及时处理。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44622】

三、A3/A4

1、<1>、【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根据患者全腹无反跳痛和肌紧张可排除腹腔脓肿;白细胞计数正常提示不存在感染,排除胆瘘和切口感染;红细胞计数正常可排除术后出血;而术后肠麻痹为术后并发症之一,其典型症状为腹胀。【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6850】

<2>、【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低血钾是术后腹胀的常见诱因之一,与低K所致的神经、肌肉兴奋性下降有关,而患者血清钟为2.5mmol/L,符合低血钾指标。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6851】

2、<1>、【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器械护士应在手术前一天准备手术所用敷料和物品;术日提前30分钟刷手、穿手术衣、戴手套、整理器械;手术区皮肤用2.5%~3%碘酊消毒1遍,70%乙醇脱碘2遍,或用0.5%碘伏消毒2遍;术中准确传递器械,配合手术,术后清洗器械。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44629】

<2>、【正确答案】 D

第6页

【答案解析】

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一项共同的工作是在手术开始前和关闭体腔前清点器械、敷料、针线。【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44630】

<3>、【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术中切下的肿瘤标本,应置于弯盘中,放于器械台边缘,等待送病理。【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44631】

5.腰椎病变围手术期的护理 篇五

2月~11月,手术室共施行腰椎手术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35~62岁,平均49±1岁。手术方式为:af钉内固定8例,扩容、减压2例,椎管探查1例,髓核摘除1例,均成功。

2护理

2.1术前准备

术前病人准备十分关键,完善各种检查以明确病情,指导治疗与护理。做好患者的术前准备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保证。

2.1.1完善各种检查腰椎正、侧位片,ct、心电图、电解质、肝、肾功能等。

2.1.2心理准备由于病人对腰椎手术缺乏了解,一般都担心手术能否成功。护士应做好宣教工作,消除病人紧张情绪。首先向病人简单介绍手术过程,让病人心理上有所准备,增强信心。然后针对病人不同的心理表现,向病人逐一耐心、细致地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手术方法、过程及注意事项等。

2.1.3病人准备术前常规备皮三天,术前禁饮12h,禁食6h,术前30min鲁米那0.1g肌注,使病人镇静。术前晚清洁灌肠排空肠道,以利于术中减轻腹腔压力,使腹腔静脉回流通畅,从而减轻术中出血。

2.2术中护理

2.2.1熟悉环境手术室对患者来说是陌生环境,护士应经常询问患者有何不适,安慰患者并鼓励其坚持到最后,以缓解紧张情绪。对手术难度大,时间长,病人出现烦躁情绪,护士应握住病人的手,给病人以亲情感,安慰病人。必要时给予镇静剂,以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2.2.2密切观察,加强监护对有合并症者应严格观察生命体征、神志、面色变化。掌握并发症的指征,随时询问病人有何不适,以便及时掌握情况,提早制订应对措施。本组病人中有1例髓核摘除时,突然出现意识模糊,因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使症状得到缓解。

2.3术后护理

2.3.1体位术后麻醉未解除者,根据麻醉种类采取相应体位。硬膜外麻醉、局麻采取自主体位,全麻患者术后应去枕平卧6小时,头偏向一侧。

2.3.2翻身术后正确翻身手法可减轻患者对疼痛的恐惧心理。我们采用三名护士同时翻身法,每3h一次,然后轻叩背部并记录。按摩骨骼隆突处,在髂部、臀部垫气圈,在肘、膝、肋骨等骨骼隆突处垫软垫,以防褥疮的发生。

2.3.3引流的观察主要观察切口引流液的量、色、质,如发现引流量过多,颜色鲜红或浑浊不清,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早期处理。

2.3.4疼痛的观察与相应处理续接镇痛泵,以缓解手术部位疼痛;针对患者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以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红外线理疗既可缓解疼痛,又可促进伤口愈合,是术后缓解疼痛的方法之一;疼痛不能缓解时,可遵医嘱给曲马多50mg肌注或度冷丁25mg肌注。

2.4康复锻炼

拔除引流管后,由护士帮助病人做直腿抬高练习,抬高范围为40°~90°,2d~3d后达到90°,锻炼100次/d,3d后逐步使抬腿的幅度达到本人正常状态并逐渐增加抬高的次数和度数,300~400次/d,分3~4次完成,坚持两个月,使神经根不间断地上下移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有利于水肿消退,避免术后神经根粘连。鼓励患者早期床上行扩胸、深呼吸的锻炼,两周后行曲颈锻炼,每次50下,3~4次/d,严防呼吸道、泌尿道感染。

2.5并发症的处理

2.5.1椎间盘炎椎间盘炎是腰椎病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若患者出现持续腰疼,震床试验阳性,即有椎间盘炎的可能。应报告医生进行治疗。

2.5.2下肢神经血管继发性损伤腰椎病变容易合并神经血管的损伤,神经损伤可引起下肢麻木、肌力下降、大小便失禁等症状,血管损伤可引起下肢静脉栓塞、疼痛、下肢肿胀,若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报告医生积极进行早期治疗。

6.心理护理在围手术期的应用 篇六

心理护理是在护理过程中,通过人际交往,行为影响,以及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实施的最精心的护理技术及促进其康复的方法和手段。

手术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围绕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直至病人基本康复的围手术期全过程,病人会产生各种心理负担。

随着现代医学护理学的发展,手术室护士的工作由传统的手术间配合医生手术的责任制护理模式逐步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围手术期消除病人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帮助病人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在全方位、多层次的整体护理中尤其凸显重要性。

近年来,结合临床我们开展整体护理工作,现谈谈心理护理在围手术期的应用体会

1 术前护理

1.1 注重举止言谈及仪表

手术室护士的仪表、服装、言谈、风度尤其是面部表情是病人最早接受到来自护士的第一信息,良好的第一印象,能使护士在短短几分钟内赢得患者的好感和信任。

当护士的态度和蔼亲切,充满了对病人的关切和同情时,会使病人感受到在本院手术深受关注和重视,既满足了病人的心理需要,又增进了对护理人员的认同和信任,达到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为能进一步顺利地与病人沟通起到了心理支持的作用。

1.2 加强与病人沟通

术前巡回护士在访视病人前,应仔细查阅病人的病历,与管床医师、护士取得联系,参与术前讨论,充分了解病人基本情况,包括年龄、体质,有无感染、药敏史,女性病人的月经史,术前准备情况如药敏试验、皮肤准备、交叉配血等并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

到病房访视病人时,要像对待亲人一样关心安慰病人,通过细心观察,了解分析病人的顾虑,耐心听取病人的意见和要求,对手术的安全作出肯定的保证,从以下几个方面与病人沟通。

(1)护士要面带微笑,用亲切、和谒、恰如其分的语言作自我介绍,说明访视的目的,以取得病人信任。

(2)根据不同层次的病人以不同方式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和设施、麻醉种类和术式。

首先可利用图片等,让病人对手术室的环境和结构有一定的了解,减少对环境的陌生感和神秘感。

其次结合术前宣教内容,指导术前饮食,告知病人术前8 h禁食、4 h严格禁水的胃肠道准备的意义,次日术前应取假牙,进入手术间不能携带(佩戴)手机、手表、首饰等物品,手术体位、心电监护设备的意义及配合等术前、术中的一些相关注意事项,运用认识行为技术,使病人主动自我松弛,减轻病人因约束带固定或心电监护、测压等而产生的恐惧心理和不安全感,影响手术的进行。

(3)介绍主持手术和麻醉医生、护士的资历,技术水平,让病人增加信任感和安全感。

对大手术、疑难病例手术,并告诉病人其手术是通过医生多次讨论后定下的最佳方案,以增加病人战胜病疾的信心。

必要时,请有相同经历的病人,现身说法,让病人克服心理障碍,积极配合手术。

鼓励病人说出术前内心感受,有针对性进行解释,但要注意不要妄加评论,以免产生负面影响,让病人感受到对于他的手术,已经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4)作好病人家属的思想工作,动员家属一起来鼓励病人,解除病人因经济问题或术后自理能力缺乏而产生的心理压力。

2 术中护理

2.1 接病人进人手术间前,巡回护士要提前做好术前准备。

保证环境整洁、无菌、无血渍,避免给病人感观的刺激。

对该病人手术所需用物如麻醉机、心电监护、电刀、器械、敷料等提前准备到位,并检查性能是否完好、有无失效,避免拖、拉声响等给病人带来听觉上的刺激和造成手术准备不充分的顾虑而影响病人的情绪。

保持室温,控制在20~24℃,相对湿度50%~60%,冬天应注意保暖,给病人创造一个相对舒适、安静的环境。

2.2 病人进人手术间进行各项查对无误后,继续鼓励他们,特别是老人和小孩,要象对待父母和兄妹、儿女一样的给予更多的关心。

搀扶病人到手术床上时,可以让病人用手触摸手术床,搀扶动作要轻柔,避免拖、拉等强硬手法。

对病人进行摆手术体位和约束带固定时,要解释这是为了安全和充分暴露手术野的需要,应尽量使病人感到舒适、安全,避免造成神经、肌肉损伤。

手术未消毒前,避免过多暴露而造成心理压力,满足病人自尊的需要。

2.3 巡回护士进行麻醉护理穿刺等操作时,要向病人做好解释,轻声与病人交谈,分散其注意力,操作时告知病人,让其有心理准备,要稳、准、轻、快,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操作。

麻醉后,要协助麻醉医师摆好舒适的体位,告诉术中如何配合医生,并站在病人身旁,对于过于紧张的病人,可以握住他们的`手。

2.4 手术过程中保持安静,严格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巡回护士除供应所需用物和定时检查输液、电极板使用情况外,尽量站在病人头侧,特别是清醒的病人,给予适当的照顾和鼓励,如握住他们的手,出汗或呕吐及时给予擦试,满足病人舒适的需要。

腹腔手术时,教会他们如何放松以配合医生。

特别紧张的病人,可以和他们谈论一些轻松的话题,分散其注意力,教会他们自我控制,以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力。

但不要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即使是全身麻醉的病人也有一过性的存在意识,医护人员不负责任的议论,不仅给病人心理上造成不良刺激,也会影响医护人员在病人心目中的形象,甚至引起医疗纠纷。

2.5 轻拿、轻放器械,避免碰撞声造成病人的感观刺激,增加其恐惧感。

2.6 手术结束后,协助医生擦干净切口周围的血渍,包扎伤口,穿好衣裤.满足病人整洁、舒适、自尊的需要。

3 术后护理

3.1 对手术结束意识清醒的病人,要尽快告知他们手术顺利和成功,此时是病人最想听到的,也是心理上的最大安慰。

3.2 返回病房的病人,要告诉病人和家属如麻醉术后体位、疼痛部位以及尿管、引流管术后不适等应注意的事项及早日下床的意义,稳定病人情绪,让病人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战胜疾病的信心,预祝他们早日恢复健康。

若术后疗效不佳和预后不好,不宜直接将事情告诉病人,可通过家属采取合适的方法酌情告知。

3.3 针对不同的手术性质及不同的康复程度,作好出院后的康复指导,详细交代和说明出院后的注意事项,使病人出院后保持情绪稳定,促进健康。

4 体会

手术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外科治疗手段,治疗的同时也给病人带来了精神和躯体的创伤。

不论病人的社会地位、知识水平、性格类型,面对手术都会存在一定情绪紧张、害怕、焦虑不安、恐惧、绝望等心理反应,这些情绪变化可致内分泌系统释放儿茶酚胺增加,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不仅直接影响到麻醉和手术的实施,也会造成心梗、脑梗等严重并发症[1-2]。

作为一名手术室的护士,要求不仅应有高度的责任心,丰富的医学知识和娴熟的技能,还必须掌握丰富的医学心理学知识,了解不同病人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既可消除手术病人不良的心理刺激,协调和提高机体各种机能,又架起了护士和病人一座互通心声的桥梁,让病人达到最佳心理状态,能够顺利接受和配合手术,使病人术后早日康复[3]。

总之,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核心内容,在围手术期全期护理中采取科学的心理护理措施,让患者得到人性化的关怀和照顾,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完整的高品质护理是现代护理模式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周郁秋.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54.

[2] 朱丹,周力.手术室护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49.

7.痔疮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篇七

痔是直肠下段黏膜和肛管皮肤下的静脉丛瘀血, 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静脉团。根据痔所在部位分内、外、混合痔。常见症状有便血、肛门肿物脱出、肛门疼痛、肛门瘙痒等。一般非手术治疗, 症状重, 非手术疗效不佳, 影响生活和工作者宜选择手术治疗。如果治疗不及时, 术后换药及围手术期护理不当, 易出现并发症, 给患者带来痛苦。

1 术前护理

1.1 术前检查

术前常规测血、尿、便常规及出凝血时间, 查心电图、胸片等, 如女性患者处于月经期应延期手术。如患者有发热, 血糖、血压偏高等症状应及时汇报医师对症处理, 等病情控制后再行择期手术。

1.2 心理护理

痔疮患者长期受疾病影响, 加上住院环境陌生, 担心手术效果、求愈心切, 常表现焦虑情绪。应给予精神安慰, 以消除恐惧, 使其了解手术的必要性以配合治疗。护士主动关心、安慰患者。及时有效地沟通交流, 向其解释治疗方法, 手术方式, 宣传手术者的技术水平, 解除思想顾虑, 树立信心, 以便早日康复。

1.3 饮食护理

局麻手术前宜食清淡易消化的少渣饮食, 如稀饭、面条等。忌生冷、辛辣刺激, 避免引起胃不适及肠胀气。

1.4 皮肤准备

术前做好肛周臀部备皮。

1.5 肠道准备

术晨6时用开塞露40ml纳肛, 尽量保留5~10min, 排空粪便, 便后洗净肛门。更换清洁的手术衣裤。

2 术后护理

2.1 体位与活动

术后平卧2h以压迫止血, 此后改为舒适的自由卧位。术后切口未完全愈合期间, 应多休息少活动, 避免切口边缘因摩擦而形成局部组织水肿, 影响创面愈合。

2.2 密切观察病情

术后返回病室与麻醉医师共同做好病情交接, 定时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为防止术后大量出血, 术后24h内应密切观察创口敷料渗血和切口疼痛情况, 以及患者生命体征与面色变化, 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师处理。

2.3 饮食指导

一般痔疮术后48h内不宜排便, 故术日、术后第1天进食稀饭、面条等半流质饮食。第2天可进软饭、新鲜蔬菜和水果, 如芹菜、菠菜、香蕉、苹果等。第3天后给予清淡的普通饮食, 既要保证食物营养丰富, 又要含有一定量的纤维素, 忌辛辣刺激之品。同时注意饮食卫生, 防止腹泻。指导患者不要因为害怕排便而主动禁食或少食, 这样易发生低血糖性晕厥。

2.4 肛门护理

(1) 保持大便通畅及肛周清洁, 指导患者48h后定时排便, 时间宜短, 不宜蹲厕时间过长。便前揭去外层敷料, 便后以温水清洗肛门; (2) 中药坐浴:清洗肛门后, 给予配好的中药液约800ml坐浴。嘱患者肛门全部浸泡在药液中约10~20min, 同时可用毛巾蘸药液清洗患处, 中药坐浴以达到清热凉血、消肿止痛的目的, 此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快捷, 易于接受。 (3) 中药熏洗:中药熏洗疗法是我科2010年1月份引进的新技术可以取代中药坐浴, 不但可以消炎消肿、凉血止痛, 还可以促进术后创面愈合, 患者感觉舒适, 药液吸收较中药坐浴更充分。具体方法:按比例配制好中药液;先趁热熏;待水温合适约35℃ (以不烫手为宜) 再通过熏洗机熏洗, 时间一般为20~30min。

2.5 疼痛护理

由于人体肛门区域神经丰富, 对痛觉非常敏感, 患者常诉切口疼痛。可安慰告之患者术后、换药时轻微疼痛属正常现象, 嘱患者深呼吸, 看电视、听轻音乐以分散注意力, 减轻疼痛;让患者多休息, 取屈膝侧卧位也可帮助其减轻疼痛。若疼痛剧烈不能缓解可酌情给予药物止痛如去痛片、强痛定、盐酸哌替啶来缓解疼痛, 同时要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

2.6 切口出血护理

痔疮术后首次排便切口可有少量出血。手术创面较大者, 术后1周内便时带血均属正常。如术后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昏、心慌、脉细速等症状并伴有肛门下坠痛和急迫排便感, 说明有肛内出血可能。术后随时观察肛门部敷料是否有鲜血渗出, 如确认有出血应立即建立静脉通路, 并报告医师做重新缝扎和压迫止血等相关处理。

2.7 尿潴留护理

首先消除患者思想顾虑, 采取适当的体位, 争取自行排尿。 (1) 因伤口敷料填压过紧, 可于术后1~2h将敷料放松; (2) 给患者热敷、TDP理疗下腹部, 或按摩刺激排尿反射; (3) 请针灸科会诊, 予以针刺中极、气海、阴陵泉、三阴交等穴位, 留针30min以促进排尿; (4) 以上措施无效, 可在无菌操作下行导尿术。

2.8 便秘护理

患者术后因肛门坠胀疼痛不敢排便或惧怕排便污染切口, 以致排便时间间隔过长, 粪便在肠内水分被过多吸收而引起便秘。一般指导患者48h内不宜排便, 48h后我们鼓励患者排便, 如患者大便干结, 应鼓励患者多饮水, 多食水果、蔬菜。适当下床活动, 以促进肠蠕动, 利于排便。若效果不佳可服用蜂蜜、麻油, 也可遵医嘱给予口服润肠通便剂如麻仁丸、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或 开塞露纳肛, 以保持大便通畅。

2.9 水肿护理

8.围手术期患者护理管理制度 篇八

关键词肛周脓肿围手术期临床护理

本文主要针对讨论采用手术治疗肛周脓肿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心得。

资料与方法

2009年3月~2012年3月收治肛周脓肿患者102例,男46例,女56例,年龄23~65岁。采用腰俞穴进行麻醉后将脓肿切除,排除脓液后冲洗清理创口,并且对创面进行修剪并且给予亚甲蓝以点状注射,帮助患者止痛。

护理方法:①术前护理:一般患者手术前均会出现紧张焦虑的心情,同时由于肛周的脓肿使得患者忍受巨大的疼痛,因此患者在手术前容易出现烦躁不安、紧张焦虑等的情绪。因此护理工作人员需要耐心给患者解释手术治疗的情况,并且安慰患者,平伏患者紧张的心情,给予患者支持和鼓励。同时护理工作人员多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能够帮助患者消除陌生感,使其能尽快适应医院患者。同时手术前应该给予患者安静舒适的环境,分散患者注意力减轻疼痛的同时,还能使得患者能得到充分的休息。手术前医护人员应该叮嘱患者禁止进行辛辣刺激或是肥腻的食物。同时在手术前3小时对患者进行肛肠准备,要求患者排空小便等。②术后护理:在患者接受手术后,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密切监视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体温、呼吸、脉搏等。同时需要观察患者流出物的颜色、气味以及数量等。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定时检查患者伤口切口辅料是否有渗血、渗液等情况。为了保持患者切口敷料的干燥和清洁,应该及时更换敷料。若在更换敷料的过程中发现有新鲜血液渗出,应该要及时报告医生,可能患者存在有活动性出血,避免延误患者病情。另外,患者在手术后24小时,护理工作人员需要鼓励患者进行排便,由于排便可能会导致伤口疼痛,因此为了帮助患者养成每天排便的习惯以及减轻换疼痛,可以给予患者开塞露帮助其排便。另外诊断患者在术后可能出现的症状,给予相应的护理。如手术后麻醉药药效消退时,需要给予患者疼痛护理,尽量分散其注意力,提高其对疼痛的耐受度。另外针对术后出现排尿困难的患者,护理工作人员可以尽量开导患者帮助其降低其紧张心情,同时给予患者膀胱按摩或是热敷等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排尿。③出院护理:患者在出院前,护理工作人员应该给予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叮嘱患者注意要养成每天排便的好习惯,避免出现便秘等。在便后要叮嘱患者进行肛周的清洗,保持肛门附近的卫生。同时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进食刺激辛辣食物,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情,多进行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習惯。

统计学处理:本文的统计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上处理,其中计量数据以(x±S)表示,并且采用t检验。

结果

本组102例患者,其平均手术时间22.2±2.12分钟,住院时间16.3±1.02天。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有3例出现复发,其余均治愈,且患者的肛门功能正常。

讨论

肛周脓肿属于一种临床多发病,肛周脓肿主要表现为局部的红、肿、痛等主要的症状[1]。一般治疗肛周脓肿主要采用手术切除治疗,再配合手术后的抗感染治疗等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一般肛周脓肿在青年和中年患者中较为常见,并且男性患者会相对女性患者稍多,该病主要在春季和秋季两季发病较多。对于肛周脓肿患者在围手术期能够获得良好的护理照顾,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疼痛,同时加快伤口愈合的时间,使得患者术后的预后恢复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护理工作人员在患围手术期间做好对其的心理护理以及基础护理,定时帮助患者更换伤口的敷料,使得伤口能尽快愈合。同时,患者在出院后,护理工作人员也要叮嘱患者注意保持个人卫生,预防便秘,并且养成良好的排便和个人卫生习惯,从而较少感染机会,有效预防疾病的复发。

参考文献

9.颅咽管瘤住院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 篇九

摘要:由于颅咽管瘤的临床症状及手术后并发症的严重性 ,所以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尤为重要。颅咽管瘤主要临床症状是颅内压增加症状,视神经受压症状,下丘脑和垂体功能障碍等症状。此肿瘤全切术的难度较大,且术后并发症较多,因此及早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治疗措施是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颅咽管瘤;手术期;护理

1 前言

颅咽管瘤是较常见的颅内先天性良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4%-5%。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肿瘤大多位于鞍区,其生长对毗邻的垂体、垂体柄和下丘脑造成压迫,引起这些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视力减退、视野缺损、口渴、多饮、多尿,水电解质紊乱、厌食、体质孱弱、皮肤干白少汗、精神淡漠、儿童还表现为生长延迟、身材矮小、肥胖、第二性征发育迟缓。 颅咽管瘤是从胚胎期颅咽管的残余组织发生的良性肿瘤,发生率占颅内肿瘤的4%【1】,治疗以手术为主。颅咽管瘤常累及下丘脑,预后不良甚至危及生命;晚期可有颅内压增高。此肿瘤全切术的难度较大,且术后并发症较多,因此采取有效的术后护理是治疗的关键。

2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3例,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10~41岁,平均(31.3±2.3)岁,颅内压增高症状:头痛、恶心呕吐、耳鸣、眩晕17例;神经内分泼代谢紊乱症状:肥胖、嗜睡、精神淡漠、生长发育迟缓13例,性功能障碍2例,体温失调及尿崩各2例;视神经受压症状:视力减退、视野缺损19例;邻近受压症状:癫痫及嗅觉障碍各2例。

2.2方法

对23例颅咽管瘤患密切观察病情、体位护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心理护理、切口及引流管护理、并发症护理、出院指导等术前、术后护理措施。对23例颅咽管瘤患成功率为100.00%。发生并发症7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2.00%,其中尿崩症3例,占12.50%;电解质紊乱2例,占12.50%;高热2例,占5.00%;垂体功能不足1例,占7.50%;癫痫发作1例,占5.00%【2】。

3护理方法

3.1术前护理

颅咽管瘤多发于儿童及青年,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差,一旦被确诊,心理负担很重,易产生恐惧、悲观心理。此外,开颅术有一定的风险,患者经常不安,影响休息,拒绝手术:为此护士要耐心解答患者的各 疑问,注意消除患者的个人问题,介绍成功的病例的情况下,建立患者对手术的信心。颅咽管瘤涉及下丘脑体温调节功能紊乱,结合手术刺激、早期术后会出现高烧、物理降温,可以用做干浴,干浴用温水,乙醇,如效果不理想的冬眠药物可以用冰块降温。发烧应该区分是后期中央高烧和感染性发热,根据不同原因采用相应的处理措施。

3.2术前准备

协助医师完善一些基本的理化检查,评估患者的手术耐受性。此外,还应帮助患者的医生做好临床数据收集、术前血和设备、医学等。术前患者对手术有恐惧、疑问。告诉患者手术前后的有关注意事项,并介绍成功病例。鼓励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同时做好家属的心理支持工作,定时向病人家属交代病情及其变化趋势。训练病人床上大小便。颅咽管瘤的直接压力,视神经、视交叉、视束,有70%~80%的患者出现视力、视野障碍。护士可通过粗测初步了解患者的视野、视力情况,具体方法:平视前方,让病人用手指上,下,左,右四个等距离的活动,检查患者视野情况。在患者前方的不同距离(如1m、2m、3m等处)用手指 评估视力,记录后与术后视力进行比较【3】。

3.3一般护理

颅咽管瘤病人术后应安置在ICU病房,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指数和及时和准确的记录。观察意识、瞳孔变化、颅咽管瘤手术后病人可因颅内出血、脑水肿、颅内压力高,电解质紊乱,术后下丘脑损伤等意识的变化,协助医生及时发现意识变化的原因并处理【4】。瞳孔的变化通常早于生命体征的变化,所以手术后必须加强观察瞳孔瞳孔的变化及变化的大小、形状、光反应,及时报告医生如果遇到异常情况。给予持续心电监护,每次记录15~30分钟,直到病情稳定。血压升高逐渐形成高血压,常提示颅咽管瘤手术后病人的颅内高压;脉搏慢而有力,提示颅内压增高的趋势,快而弱,表示有效血容量不足;不规则的呼吸频率,提示着呼吸中枢受损。体温升高,提示中枢性高热或发热感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如体温低、四肢冰冷,说明有休克的可能【5】。

3.4术后护理

体位护理:术后患者呈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遵医嘱予以低流量吸氧,经鼻蝶入路手术患者麻醉清醒后平卧,开颅手术者待血压平稳后采取头部抬高位卧床【6】。

呼吸道护理:清醒前予全麻后常规护理,去枕平卧,头偏一侧,患者鼻腔填塞碘伏纱条,鼻唇沟有纱布压迫止血,病人彻底用口呼吸,正常的呼吸方式的改变,容易出现气道阻塞而窒息,生命危险【7】。因此,必须采用有效措施,即手术后口腔放口腔导管到麻醉完全清醒,及时清除血性分泌物,术后口腔内放置口腔导管至麻醉完全清醒,及时清除口腔内血性分泌物,如口腔干燥,有血痂、痰液没有办法清除的时候用雾化吸入,并定时滴入生理盐水以湿润口腔。当呼吸<12次/min时,嘱患者深呼吸,增加氧气流量,改善缺氧【8】。

10.围手术期患者护理管理制度 篇十

1.临床资料

本组60 例, 年龄65 岁~ 85 岁,平均75 岁, 其中单纯性胆囊炎26例,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34例,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5例, 化脓性胆囊炎6例; 合并高血压34 例, 糖尿病21 例, 心肌缺血、心电图异常、陈旧性心肌梗死17 例, 肺部感染5 例。术前留置胃管、尿管; 在麻醉诱导面罩加压给氧时按压上腹, 以防胃内进气[2],60例行LC 三孔法手术。

2,护理与检查

2.1心理护理:

在术前,患者由于缺乏对腹腔镜手术的相关认识,会对手术产生惧怕感、恐惧感、并且担心手术过程中会出现危险、术后的恢复效果是否良好。所以,在术前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的健康指导是尤为重要的,系统的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及手术方法,像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的应对治疗。

2.2重要器官功能检查:

因为此手术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要求的比较严格,要求患者全身麻醉,就会给患者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所以,在术前我们要对患者进行全方面系统的检查,保证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前,我们要做好消毒工作,做好术前皮肤准备,手术前一天进少量无渣饮食,防止食物产生空气,影响手术的进行,术前晚间可进少量流食,在术前12个小时,禁止患者进食,并且在术前4小时内禁止饮水,根据手术需要,还可能留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3 .术后护理

3.1常规心电监护 本组均为高龄病人, 且并发心、肺、脑血管等疾病, 老年人病情多变, 不但要做好各种抢救准备,还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这些都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手术后均给予心电监护仪连续动态监测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和心电图的变化, 术后15 min~ 30 min 测量并记录1 次, 等待病人病情稳定后可逐渐改为2 h 测量1 次, 直至4 h 测量1 次。此外要随时了解S - T段变化, 观察CO2 气腹对呼吸、循环的影响。

3.2保持呼吸道通畅 监测双肺呼吸音, 根据监测的最终结果给予吸氧。并及时吸净痰液, 保持气道畅通, 术后前期应让病人头偏向一侧,以防止舌根后坠堵塞气道, 同时要早期训练病人有效咳嗽, 帮助病人有效排出呼吸道分泌物, 预防发生肺炎。

3.3体位护理 病人麻醉后没有苏醒,应取去枕平卧6 h, 头偏向一侧, 待病人完全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改为半卧位,有利于切口愈合, 而且半卧位有利于老年病人有效呼吸及咳嗽, 可预防肺部并发症。

3.4 引流管护理 病人术后返回病房时,要固定好引流管,防止各类引流管扭曲、受压、堵塞, 并保持引流管畅通, 顺时针挤压引流管, 以免被血凝块堵塞,并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及引流的速度, 有无胆漏发生等, 通常术后24 h 腹腔内血性引流液超过3 00 mL 时应立即报告医生, 如无异常, 2 d~ 3 d可拔除引流管

3.5疼痛护理 术后的患者,如果疼痛不剧烈,可以给予患者心理支持或者改变患者的体位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像患者及时的解释术后会出现的问题,如患者可能出现胸部及肩部的疼痛,是因为腹腔的气体未排净所致,术后1~3天疼痛自然会消失。如果患者出现剧烈疼痛,要严密观察患者,及时通知医生并遵医嘱用止痛药,佩戴舒适的腹带可以减轻疼痛,腹腔镜术后患者会出现咽喉部的疼痛,是因为气管插管刺激引起,告知患者不用担心,随后的治疗会让此症状消失,患者在出现胃肠紊乱的情况下可以给予胃肠减压。

3.6切口护理 腹腔镜手术的最大优点就是伤口小,愈合快,术后应该严密观察伤口,是否有渗血、渗液的状况发生,及时更换敷料防止感染,如有发现感染等问题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7预防压创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皮肤比较脆弱,本身对疼痛的感知能力变弱,所以患者容易出现压创的情况,在患者麻醉清醒前,要帮助患者按摩受压部位,缓解长时间受压的肌肤组织,可以预防压创的发生。虽然手术恢复期短,但是高龄患者则恢复的较慢,预防并发症是决定手术成功的关键,通过对本组患者的精心护理,均康复出院,无切口感染情况,每位患者平均住院5天。

4.术后并发症处理

11.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 篇十一

【关键词】外科;围手术期;心理护理;负性情绪;干预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5月至2013 年5 月住院的110例择期手术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心理护理。其中男41例,女69例;年龄9-61岁;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9例,大专22例 ,高中或中专45例,中学29例,小学及以下5例。 2例合并心脏病,6例合并高血压,3例合并糖尿病。

2 心理护理

2.1术前心理护理

无论是小手术,还是大手术,手术对于病人而言既能解除病痛,又是创伤的经历,期盼的同时又容易产生不良心理反应,比如害怕,抱怨,恐惧,孤独感,易激惹,有些病人甚至因为知识缺乏或者经济压力或者子女不在身边等原因轻视生命,失眠,食欲下降,沉默寡言,血压升高等,针对不同的心理特点,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协助病人正确对待手术,发放健康宣传手册,介绍医院设备设施等,热情主动与病人沟通,和蔼亲切、周到、礼貌,使病人尽快适应病人角色,有安全感和信任感,能对护理人员说出心里话,尽量消除恐惧和紧张,让其充分表达情感。在不违反手术治疗原则的情况下尽量满足病人各种需要,对病人不愿提及的生理缺陷或其他隐私,严格保密,帮助接纳病友减轻陌生与孤独感。干预认知,对轻视疾病和有负罪感的病人,帮助提高认知和应对能力,尽快减轻负性情绪的影响,从而正视疾病,稳定心理状态以乐观积极的态度接受并配合手术和护理。

2.2术中心理护理

术前准备就绪后进入手术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根据其心理变化及时作出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让病人能平静的接受麻醉和手术。由于衣裤被松解,家属不能陪伴,对麻醉和手术效果有忧虑,手术人员独特的衣着,整洁、陌生而安静的环境,术中医生认真严肃的表情,金属器械的钳夹声等让病人产生孤独、不适、无助感,预感性恐惧,精神极度紧张,身体肌肉绷紧,护士应以温和的态度抚慰病人,减轻病人紧张心理,鼓励病人,陪伴病人。用娴熟的专业技能为病人作好心理护理,增强手术耐受力,同时也给医生手术提供满意的支持。

2.3术后心理护理

术毕返病房,遵医嘱严密观察病情,维持呼吸,循环等生理功能的稳定,麻醉苏醒后积极处理术后不适使病人生理和心理上尽可能舒适,及时采取措施解除切口疼痛、尿潴留等不适。提供周到,细心的护理服务,多关心、鼓励、体贴、陪伴、倾听,引导病人说出自身的真实感受,明确病人所处的心理状态,并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预防并发症,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身体逐步康复,生活逐步恢复,根据病人不同病情病种、文化层次、个性特点、经济状况、家庭环境等与病人溝通,调节不良情绪,每天至少3至5次的近距离轻松交流,提供支持和咨询,及时将病情好转、手术成功的信息反馈给病人及家属,消除顾虑,增强信心,按时正确服药,指导病人进行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加强饮食指导,帮助病人尽早恢复自主生活,提高适应能力,对不能恢复术前状况的病人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和疏导,帮助面对现实,摆脱困境,作情绪的主人,积极乐观的生活,对于毁容,肢体残缺,丧失生育能力等悲观绝望的抑郁病人应协助认知,正视现实,鼓励他们建立信心,克服消极情绪,最大限度发挥潜能,走出绝望,融入社会,适应新的生活。

3 心理护理效果

根据对我院外科这110例择期手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前的评估记录分析,焦虑者占91.1%;忧郁者占9.2%;精神紧张者占90.5%;对手术有顾虑的占71.2%,其中包括:担心手术失败者占22.3%,担心手术效果不佳的占27.1%,担心术后复发者占38.4%,担心术后功能障碍的占17.2%,担心收费过高者39.9%;担心医护人员不负责任,服务态度不好者占6.9%,对手术成功有信心者占71.7%。经过对这110例外科围手术期患者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后,出院时结果统计评价分析,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有明显改善,焦虑者降至69.6%;忧郁者降至3.9%;精神紧张者降至42.5%;对手术有顾虑者降至49.6%;对手术成功有信心者增至89.6%。110例患者及家属对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相当满意,对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表示肯定,均能以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配合手术治疗,术前,术中,术后情绪稳定,基本上如期康复出院。

4 心理护理体会

心理护理不同于技术护理,但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具有同等临床价值。通过护士的服务、言语、行为,充分利用所学护理心理学理论,联系临床实践,有意识地影响患者的感受与认识,消除负性情绪,改变不良心理和行为,增强手术耐受力,减轻、消除患者的身心痛苦,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独特的实际意义。护士在临床工作中除了要提高护理操作技能,还要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和主动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开展人文关怀,以病人为中心,,心理护理在住院期间无处不在,纠正不良认知,做好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到位,体现护士对患者的真实情感,患者对护理工作者的信任和肯定,护士将爱心,同情心,责任心融入到每天的每项工作中,保护患者隐私,尊重、理解、同情、关心患者,使患者尽早恢复到最佳状态,从而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达到高效优质的服务目标。

参考文献:

12.老年患者妇科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篇十二

1 一般资料

我院从201 1年1 2月~20 1 2年5月共收治6 0岁以上的老年妇科患者20例, 平均年龄6 3岁。其中宫颈肿瘤2例, 子宫脱垂伴阴道壁膨出8例, 子宫肌瘤5例, 子宫内膜癌1例, 卵巢肿瘤4例;合并高血压5例, 糖尿病1例, 心电图异常变化9例。患者行子宫全切术8例, 行双附件切除术4例, 广泛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3例, 行宫颈部分切除术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5例。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多数老年患者由于对疾病和手术治疗缺乏认识, 担心手术是否成功。我们护理工作者主动与患者沟通, 向患者讲明其必需性, 以及介绍成功的病例, 使患者心情平静地接受手术。全面了解患者情况, 认真阅读病历、各项化验、检查单, 从而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 讲解术前术后注意事项。

2.2 术前准备

教会患者练习有效咳嗽, 深呼吸运动, 掌握排痰技巧。高血压患者行降压治疗, 每日测血压2次。合并糖尿病患者, 控制饮食, 术前监测血糖, 遵医嘱注射胰岛素, 血糖控制在7.2~8.9 m m o l/L, 以减少各种感染发生。心电图异常患者请心内科会诊, 给予对症治疗, 手术前请麻醉科会诊, 制定合理的麻醉方式。术前1 d进半流质饮食, 术前12 h禁食水, 术前1 d进行备皮、脐部处理、分别于1 0a m和2p m给予硫酸镁3 0 m l口服进行肠道准备。

3 术后护理

3.1 术后常规护理与观察

患者手术后返回病房后, 与手术室护士做好交接, 将患者由平车抬至病床时保护患者隐私处, 为患者遮挡, 保证患者安全并注意保暖。检查静脉输液通畅, 穿刺点有无渗血渗液。常规给予去枕平卧位6 h, 氧气吸入, 心电监护, 监测生命体征, 并做好记录。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 防止由于牵拉造成导管脱落、导管扭曲、打折, 使引流液及尿液引流通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由于患者为老年人, 对手术的耐受性和术后反应差, 术后体温过低, 调节室内温度在24~26℃, 加棉被保暖。观察患者心率、血压、呼吸平稳, 血氧饱和度值正常。特别是术前有心电图异常的患者, 应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高血压患者注意患者术后血压变化, 遵医嘱给予降压药。同时保持其床单位整洁、干燥、无褶皱、杂屑, 老年患者皮肤弹性差, 随时观察患者的皮肤情况。保持外阴清洁, 防止尿路感染, 给予外阴擦洗, 2次/d。

3.2 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由于术后机体各项应激反应易导致血糖升高, 致使各项组织修复能力下降。抗感染能力下降, 术后对有糖尿病的患者, 监测血糖、尿糖, 输液时采用果糖, 山梨醇注射液等代替过多含糖注射液应用, 控制血糖在安全范围, 以预防感染。

3.3 呼吸道护理

1例患者术后第3天, 出现发热、气喘, 查体T 3 9.5℃, 经医生诊断为术后肺部感染, 由于老年人喉黏膜常有不同程度的萎缩而变薄, 纤毛运动减弱, 支气管分泌物增多而粘稠, 加之术后患者伤口疼痛不敢咳嗽, 使分泌物停留在支气管内, 致患者呼吸道感染。遵医嘱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 氧流量2~3 L/m i n。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叩背, 促进痰液排出, 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 2次/d, 鼓励并指导患者有效咳嗽, 协助患者取坐位, 先进行深而慢的呼吸5~6次, 后深吸气至膈肌完全下降, 屏气3~5 S, 继而缩唇, 缓慢的通过口腔将肺内气体呼出, 再深吸一口气后屏气3~5 S, 身体前倾, 用双手轻压伤口两侧, 使伤口两侧的皮肤及软组织向伤口处皱起[1], 从而减轻因增加腹压引起伤口疼痛。因老年人机体抵抗力差, 加上手术创伤及各种管道的使用增加了感染机会, 对患者各项治疗护理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3.4 管路的护理

患者术后保留各种引流管, 应妥善固定引流管, 防止管路打折、受压、反流, 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量, 并做好记录。应保持患者外阴清洁, 给予外阴擦洗, 2次/d。特别是阴式术后患者应保留尿管4~5 d, 嘱患者多饮水, 给予眼药水滴尿道口, 3次/d。

3.5 饮食指导

术后1 d指导患者进食流质免奶饮食, 除阴式手术患者外术后2 d已排气, 协助进食半流质饮食。阴式手术患者需在手术后1~3 d进食流质免奶饮食, 后改为半流质饮食。老年患者吸收能力较差, 恢复慢, 以易消化提供足够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为原则。待患者结便后可改为普食, 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少量多餐。指导糖尿病患者进食糖尿病饮食, 可进食菌类, 蔬菜, 乌鸡、牛肉等, 水果可进食柚子、樱桃、草莓等, 监测血糖。

4 小结

通过对本组2 0例老年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认为对老年患者的护理要结合其生理和心理特点, 进行全身心的整体护理。要求护理工作者不仅要具备专科护理技能, 还应掌握边缘学科的知识, 如老年患者常见并发症的预防, 观察和护理。有针对性的对老年患者制定一个整体的护理计划, 是帮助老年患者顺利通过手术, 治愈出院的关键, 使术前护理为手术及术后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帮助老年患者更好的恢复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尤黎明, 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4.

[2]李凤琴.老年妇女妇科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5, 5 (5) :983.

13.围手术期患者护理管理制度 篇十三

子宫肌瘤手术治疗过程中 , 围手术期护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对于降低患者的痛苦程度 , 加快患者的康复 , 减少医患纠纷方面现实性意义明显。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 年 11 月 ~ 年 11 月入院接受治疗的90 例子宫肌瘤患者, 年龄22~46岁,平均年龄 (36.18.6) 岁。所有患者的子宫肌瘤半径 1.9~5.1 cm,平均半径 (2.410.91)cm。90 例患者中 , 行次全子宫切除术者45 例 , 行全子宫切除术者 10 例 , 行经腹子宫肌瘤剥除术者35 例。依照护理方式将患者分成 A 组与 B 组 , 各 45 例 ,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B组患者使用围手术常规护理, 护理人员在手术前对患者开展术前准备 , 并且做好各项对应的检查;手术完成后 , 护理人员送患者回病房 , 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 , 一旦发现患者出现阴道出血和伤口渗血等不良情况 , 需要及时把患者的情况告知医生, 并做相应处理。A 组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 , 具体护理方式为:术前干预:对所有患者开展术前 B 超检查 , 详细了解患者的各项基本情况。仔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 , 并对其进行碘过敏试验。手术前 12 h 患者要实行绝对禁食 , 手术前 1 h 留置导尿 , 保证膀胱的空余度。并且准备好各种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药品 , 例如肝素钠和安定等。护理人员帮助患者保持平卧位姿势 , 在手术开始前和患者进行充分沟通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 及时的了解患者的各种表现方式与内心感受 , 消除患者内心焦虑恐惧的情绪。术中干预: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做密切观察 , 尤其是患者的血压变化更是重点监测对象 , 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 防止患者出现术中感染。术后干预:患者手术之后可能会出现腹胀、腹痛、恶心、阴道出血和便秘等并发症。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之后的疼痛指数差异 , 无痛为 0 级 , 轻度疼痛为 1 级 , 中度疼痛为 2 级 , 重度疼痛为 3 级;另外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基本数据 , 包括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肝功能恢复时间。

1. 4 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使用 SPSS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 采用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疼痛指数对比 两组疼痛指数对比, B组明显高于A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 2 两组临床各项数据比较

3 讨论

子宫肌瘤也被叫做纤维肌瘤或子宫纤维瘤 , 组成为平滑肌增生和少量纤维结缔组织 , 属于女性生殖系统中发生几率较高的一种良性肿瘤。孙成洪等研究中对 52 例子宫肌瘤手术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研究 , 研究结果显示 , 使用针对性护理的实验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指标相比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明显更好 , 显示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 , 现实性应用价值明显。本次研究中对 90 例患者使用不同的护理方式 , 显示针对性护理的A 组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B 组 , 和以上研究结果相似。针对性护理干预是现代医学模式生理- 心理 -社会的产生物, 临床应用的指导性价值突出。

14.围手术期患者护理管理制度 篇十四

一、自身输血的申请:

1、自身输血应由病人主治医师在取得患者的同意下,向输血科提出申请。

2、输血科医师在确认患者的情况符合自身输血的条件后,方可进行。

3、输血科同血站进行联系患者自身献血相关事宜。

4、患者自身血液制成成品后,通知输血科领回保存,待需要时进行使用。

5、自身输血除交叉配血外其它操作及标准应严格按照异体输血标准进行。

二、采血的标准:1)年龄:年龄上限因符合国家献血法规定,下限取决于儿童的合作和理解能力,以及有合适的静脉,并能耐受采血后的生理影响等。

2、体重:预存式自身输血采血量每次不超过400毫升,体重在50公斤以下者,应每少1千克减少8毫升。

3、血红蛋白:自身输血者血红蛋白应大于110g/L,红细胞比容大于等于33%

4、采血环境应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情况下进行(血站及输血科专用房间)

5、采血间隔 采血间隔应由输血科医师同病人的主治医师视病情而确定。一般2次采血的间隔不少于72小时。最后1次采血应在手术前72小时进行。在病人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最好在离预定手术日期尽可能远的时候采血,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使病人的血细胞比容恢复到采血前的水平。

三、自身血液的保存

1、自体输血采集的血液要有专用储血冰箱保存,设立专门的自身储血空间。

2、自身储血血袋有明确详细标记,醒目的标签,明确自身输血特殊标记。

3、自身血液贮存冰箱温度及细菌标准应符合储血冰箱标准。

四、血液的回输

1、血液回输前,首先检查血液的外观是否符合要求,以及保存日期,严防过期失效血输入病人体内。

2、血液回输时,要严密观察病人,如一旦发生严重输血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查明原因,对症处理。

3、未输完又不适合转让他人使用的血液,要以妥善的方式处理掉,并有医疗文字记录。

五、自身输血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1、手术前采血可能使病人血容量减少,出现贫血症状。

2、手术前采血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晕针。

3、采血时,保养液与血液未充分混合,出现血液斑块,影响回输血量或血液报废。

15.患者围手术期寒颤的护理干预 篇十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在本院行手术的患者共100例, 其中全身麻醉52例, 硬膜外麻醉48例;年龄55~75岁, 平均年龄 (62.4±8.9) 岁;体重45~76 kg, 平均体重 (57.6±10.7) kg;手术时间65~135 min, 平均时间 (82.5±16.0) min, 无严重的心、脑、肾等疾病, 患者均在术前1 d即采取预防围手术期低温、寒颤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术中严密监测鼻咽温。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

认真做好术前访视工作, 术前1 d由巡回护士到病房了解患者病情、心理状态, 向患者介绍手术的必要性, 手术室的环境、设备、麻醉及手术过程, 介绍时态度要和蔼可亲, 通过交谈, 取得患者信任, 缓解消除其紧张心理。术中减少患者在手术间等候手术时间, 尽可能将一切准备就绪后再将患者送至手术间内, 并让其在短时间内进入麻醉状态。术中减少不良刺激, 避免患者看到带血的物品及标本, 如不要将吸引器固定在靠近患者头部的地方, 避免让患者看到吸出的血液, 将手术巾遮挡患者视野, 以减少患者对手术的紧张心理。术后患者清醒后尽早告知手术顺利, 消除其不安心理。

1.2.2 调整手术室温、湿度

根据各地气候变化, 在初春、初冬温度低而未供暖前, 提前控制好手术室的温度, 保持在22~25℃, 湿度40%~60%[2], 减少体表蒸发散热的发生。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手术环境。不应以自我感觉来判断患者是否舒适, 因为患者术中覆盖少, 体腔暴露等, 故散热比普通人大的多。

1.2.3 术中输血、输液、冲洗体腔时一定要加温给液

库存血制品都是在低温下保存, 液体也是在常温下保存, 需要快速大量输血补液时, 由于冷稀释作用, 可导致机体温度下降, 引起患者寒颤发生。成人每输注1000 ml环境温度下液体或1单位 (200 ml) 冷藏血可降0.25℃[3]。输入液体越多, 体温下降越明显。故术中应给患者输入接近体温的液体、血制品, 一般加温在35~38℃, 可将输液器通过40~42℃的水中, 有条件的可将液体提前放至恒温箱加温。输入液、冲洗液通过加温, 减少机体因不必要的热交换引起的热量丢失, 保持体温相对恒定。

1.2.4 减少暴露, 做好保暖

在推患者进手术室的途中应给予足够的包裹。麻醉前要给患者盖好被子, 消毒时提醒医生尽量缩短皮肤消毒时间, 手术切口暴露的皮肤用3M手术巾粘贴, 以保护皮肤减少散热, 对于非手术部位, 由于躯体暴露热量容易散失, 而且体表温度比中心温度下降速度更快, 因此, 实施麻醉及手术时应尽可能减少身体暴露面积, 注意肢体的保暖, 用保暖被服将四肢覆盖, 避免暴露在外。

1.2.5 术前、术中用药

麻醉过量可使体温明显下降, 如硬膜外麻醉可使交感神经阻滞导致血管扩张引起体温再分布, 中心温度可降低1~2℃;全身麻醉时中枢抑制, 下丘脑体温调节系统失衡, 对体温调节的敏感性下降[4], 导致体温降低。当中心温度下降幅度接近0.5℃时, 则开始发生寒颤。故合理使用麻醉药物, 缩短麻醉时间可以减少寒颤发生。术前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镇静催眠药, 术中配合麻醉师给予哌替啶、安定、芬太尼、曲马多等。

2 结果

经过合理有效地护理干预措施, 本组100例手术患者中, 5例发生低体温, 无一例发生寒颤。

3 讨论

围手术期寒颤不仅给患者带来不适感和恐惧感, 还可引起代谢率降低, 使心房至心室的传导变慢, PR和QT间隔延长, 心律不规则;低温可增加机体耗氧量, 使心脏负担加重, 导致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低温可使血小板功能降低, 凝聚功能受损, 诱发血小板释放肝素样因子, 发挥抗凝作用, 引起血小板减少、凝血症和广泛性内凝血等, 增加术中、术后出血, 使伤口愈合减慢或开线, 切口感染的机会增加。因此, 围手术期对患者应加强心理护理, 做好机体保温和预防体温下降等, 有效地防止和抑制寒颤的发生。目前手术室医护人员都普遍意识到预防寒颤的重要性。但患者围手术期寒颤常常是多方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因此, 单一的护理措施是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本科通过一系列人性化的服务, 采取多种措施有效的预防了围手术期寒颤的发生,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保障手术顺利进行, 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林月红, 张伟英.手术后病人麻醉期寒战的相关因素分析.护理研究, 2002, 16 (9) :530.

[2]潘鑫.现代化手术室护理实用全书.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26.

[3]王少华, 蒋丽.围手术期寒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中国护理学会第16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 (下册) , 2012:1225-1227.

16.围手术期患者护理管理制度 篇十六

1临床资料

52例颅内血肿患者,男40例,女12例。年龄15~72岁。车祸伤42例,打击伤6例,坠落伤4例。入院时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头痛、恶心、呕吐、癫痫发作等症状。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肢体活动情况,及时判断患者是否出现休克、脑疝。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脑疝患者静脉快速输入脱水药,积极做好术前准备,留置导尿,备头皮。配合医生完成术前常规检查,肝功能、生化、血常规、凝血四项,胸透、心电图、CT扫描等。

2.1.2保持呼吸道通畅床旁备吸引装置及抢救物品,抬高床头15°~30°,患者头偏向一侧。当患者呼吸道急促、喉头有痰鸣音时及时吸痰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及呕吐物,吸氧,随时准备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

2.2术后护理

2.2.1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观察意识及瞳孔的变化提示病情变化,予以持续心电监护,持续血氧饱和度监测,每15~30分钟观察1次,并做好记录。

2.2.2手术切口与引流管护理术后应严密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各种引流管要妥善固定,防止脱水,翻身时注意引流管不要扭曲、打折,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准确记录24小时引流量,注意引流袋高度。

2.2.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气管切开患者每班应气管切开护理1次,每隔8小时给以生理盐水40mL+沐舒坦15mg+庆大霉素8万U雾化吸入,定时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2.2.4每日口腔护理2次,保持口腔清洁、湿润。

2.2.5饮食护理加强营养,术后每日静脉输液量为1500~2000mL,不宜过快或过多,以免加重脑水肿与肺水肿,术后72小时,不能自行进食可给予鼻饲流质,以补充营养。

2.2.6并发症的预防切口感染,患者感切口再度疼痛,局部有明显血肿、压痛及脓性分泌物。颅内感染,表现为外科热消退后再次出现高热或术后体温持续升高,伴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甚至出现抽搐等,枕上垫无菌巾随时更换浸湿的敷料,保持清洁、干燥、无污染。

2.2.7心理护理颅内血肿患者术后常有不同程度的偏瘫致生活不能自理,针对不同的患者耐心做好护理工作,介绍康复较好的病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加强自主锻炼,行康复指导。保持情绪稳定及大便通畅。

3小结

17.围手术期患者护理管理制度 篇十七

为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管理,对我院外科系统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报道如下:

一、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存在问题 1.应用指征掌握不严

按照中华医学会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简称《指导原则》)中对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要求,一般来说,I类切口注意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不主张使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存在的I类切口手术应预防性给予抗菌药物:①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④患者为高龄或免疫缺陷等高危人群。调查显示,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指征掌握不严,预防性用药比例高。这些现象提示多数临床医师仍习惯沿用过去的观念,对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认识不足,合理用药比例低,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的新进展、新观念了解得不够。还有一部分临床医师过分强调客观原因,重用药、轻消毒隔离,或对手术室、操作间消毒隔离存在担心,想靠抗菌药物的使用来弥补这些的缺憾,以此作为预防术后感染的主要措施。2.预防用药选择起点过高

按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规范,根据不同类型和部位的I、II类切口手术可以选择一代头孢菌素类,也可以选择二代头孢菌素类,重要器官的复杂手术,如颅脑手术、心脏手术和大关节置换手术可以选择三代头孢菌素。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起点过高,是目前我院抗菌药物应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使用酶抑制剂的复合药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预防切口感染。存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用药起点过高的问题,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浪费了医药资源,更重要的是可导致菌群失调和脏器功能损害,诱导了耐药菌的产生。3.用药时机不合理

对于接受I类清洁切口手术的患者,预防用药应在术前30 分钟~1小时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如手术时间>3 h,或失血量>1 500 mL时,术中可追加第2剂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 h,所以用药时机的选择极为关键。调查发现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在患者术前30 mi n和术中没有给予抗菌药物,而是术后给药,违反了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不但不能达到预防目的,还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4.用药疗程过长

根据抗菌药物使用原则,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 h,I类清洁切口预防用药时间应<24 h,II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和III类污染手术,预防用药时间为2 4 h,必要时延长至48 h,手术时间较短(<2 h)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1次即可。手术时间>3 h,或失血量大(>1 500mL)的,可在术中给予第2剂抗菌药物。目前,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疗程普遍偏长平均时间~般>4d。实际上,术后用药天数越多越保险的认识是错误的,而且围手术期大量应用抗菌药物并不能有效地降低术后切口的感染率。5.其它问题

(1)用药剂量过大。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头孢西汀推荐剂量是2g,检查发现有的医嘱头孢西丁的单次剂量3g,属于超剂量使用。(2)给药次数不合理。β一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属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一天需多次给药,检查发现有的医嘱适应该类抗菌药物,一天只给了一次。

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的管理对策 1.加大行政监控力度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各相关部门在管理中的职责分工,层层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2)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进行严格限定,杜绝医师违规越级处方的现象;(3)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包括利用电子处方(医嘱)系统实现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和药师抗菌药物处方调剂资格管理,以及控制抗菌药物使用的品种、时机和疗程等;(4)完善抗菌药物管理奖惩制度,严肃查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合理性评估结果作为医师职称晋升、评先评优、定期考核、收入分配、绩效考核等的重要 参考内容,加大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行为的奖励力度,引导医务人员摒弃不合理用药行为。

2.手术科室必须采取综合预防措施

各手术科室应尽量缩短患者手术前住院时间,调整好患者的血糖、营养等状况,手术过程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要求无菌操作,严格遵守术中的无菌原则,术后尽早拔除引流管等。细致的手术操作、合理的营养膳食、周到的术后护理对预防术后感染都是不可缺少的。3.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用药指导作用

18.围手术期患者护理管理制度 篇十八

近年来,胰十二指肠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根治性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胰十二指肠肿瘤唯一有效方法。患者全身情况差、手术范围大、并发症多、危险性大。为此,加强围手术期的治疗与护理技术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极为重要。我科自1月至12月,共根治胰十二指肠肿瘤54例,通过加强对围手术期的治疗和细致观察、护理,疗效满意。现将护理疗效如下:

1. 临床资料

54例患者,男性36例、女性18例,年龄在40~82岁,其中80岁以上8例。临床表现:上腹痛和上腹部饱满不适、进行性黄疸(无痛性)、消瘦乏力、发热、腹部可触及肿块。

实验室检查,血尿淀粉酶增高50%(27/54)、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增高4(4%(3/54),CEA、POA、PCAA、CA19-9均增高100%(54/54)。定位诊断:B超:可见胰胆管扩张100%(54/54)、CT和核磁共振100%(54/54)。

54例患者根据肿瘤生长位置和肿瘤浸润情况,施行了胰十二指肠根治性切除术,32例无并发症发生、22例有并发症发生,在围手术期进行妥善处理和仔细的护理下痊愈出院。

2. 观察和护理

2.1 术前准备

2.1.1 心理护理

胰十二指肠肿瘤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比其他肿瘤术前心态还要差。除了手术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恐惧忧虑之外,由于频繁呕吐、腹胀、腹痛、皮肤瘙痒,使患者的情绪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护理人员向病人家属清楚交代施行手术的必要性、可能取得的效果、手术的危险性、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及术后恢复过程的注意事项,以取得病人和家属的信任,同时也使他们有一定的思想准备。

2.2.2 营养支持

补充能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90%以上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黄疸、凝血功能差、手术危险大为了提高手术耐受力和减少并发症,1.术前要进行1周充分准备,包括补充血容量?慢性脱水、低钾的`纠正,输入人体白蛋白、新鲜血浆、胃肠外补充维生素K1以改善凝血机制、纠正低蛋白血症,口服胆盐减轻内毒素血症,如有贫血,则予以输血。2.对于高消耗分解代谢的病人使用氨基酸、20%脂肪乳剂。3. 胰十二指肠肿瘤病人糖尿病的发生率比普通人群得多,一旦检查证实,应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7.2~8.9mmol/L、尿糖(+)~(-)范围内,要避免胰岛素过量因为低血糖比高血糖危险更大。

2.1.3 呼吸道的准备

胰十二指肠肿瘤术后肺部并发症机会多,术前应采取预防措施。严格忌烟最好2周以上,教会病人进行胸式呼吸锻炼,有助于防止术后膈 萎陷、肺部感染和低氮血症。我科54例患者有吸烟史32位,术前、术后进行深呼吸锻炼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0。

2.2 术后护理

患者回病房后取平卧位,神志清晰取半卧位。24小时心电监护、监控血压、脉搏,保持各种引流管有效吸引,保证静脉通畅,记录24小时出入量,注意口腔和皮肤护理,此外,还需做好以下护理:

2.2.1 腹腔内出血的观察及处理

胰十二指肠根治术,因手术范围大、吻合口多,最易出现腹腔内出血。早期应密切观察腹腔引流液的性质和量,应注意腹腔内出血往

19.围手术期患者护理管理制度 篇十九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53例, 男性21例, 女性32例;年龄75~92岁, 平均年龄80.7岁。其中胆囊切除术15例, 阑尾切除术11例, 疝修补术7例, 胃肠穿孔修补术4例, 胃癌根治术6例, 结肠癌根治术8例, 乳腺癌根治术3例。经精心治疗和护理, 52例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顺利出院。1例于术后2个半月死亡, 死亡原因为术后并发胃肠吻合口瘘致多脏器功能衰竭。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高龄患者由于年龄大、体质差、怕身体承受不住手术的打击、术中及术后会出现生命危险等原因, 往往顾虑较多, 情绪紧张、焦虑。负性情绪会直接影响机体免疫功能, 降低机体抵抗力[1]。护士应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 根据不同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 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麻醉方法、手术方式、可能取得的效果、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术后恢复过程, 让患者明白配合手术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同时为患者创造舒适的环境, 减少不良刺激, 使患者消除紧张情绪, 对医护人员有高度的信任感, 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配合手术治疗。

2.1.2 术前指导

对高龄患者术前教育应在入院后就开始进行, 采用面对面的宣教, 一对一的形式。内容包括: (1) 教育患者绝对戒烟, 老年患者由于呼吸系统的退行性病变, 呼吸功能减退, 换气功能和纤毛运动受到影响[2], 导致痰液易沉积在肺部, 所以必须戒烟。 (2) 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 包括正确的腹式呼吸、有效咳嗽等, 并说明这些活动对预防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性。 (3) 指导患者逐渐进行术后活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4) 指导患者学习在床上大小便。 (5) 指导患者术后如何保护伤口。2.1.3术前支持营养支持保证患者有足够的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少量多餐, 少吃动物脂肪及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 若不能由口进食者可通过外周静脉营养或肠内营养方式, 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提高手术的耐受性, 如出现水、电解质紊乱、贫血等情况应予以纠正。

2.2 术中注意事项

术中注意给患者保温。外科手术患者中围手术期非人为低温的发生率为50%~70%, 临床上一般讲中心温度为34~36℃称为浅低温[3]。高龄手术患者出现体温过低, 对机体可产生许多不利影响, 如寒战、药物作用时间延长、心肌缺血、凝血障碍和增加伤口的感染机会, 会影响患者预后[4]。除此之外, 低温也会导致术后并发症明显增多, 尤其是使心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增加[5]。加强手术过程中的覆盖、避免不必要的暴露、使用空调、室温控制在30℃等可减少患者术中的辐射散热。将输入液体加热至40℃左右, 腹腔冲洗液加热至37℃~38℃, 可避免手术患者出现低温现象。

2.3 术后护理

2.3.1 病情观察

由于高龄各脏器功能降低, 反应迟钝, 多合并慢性疾病, 加之手术后麻醉药物代谢缓慢, 易发生蓄积、迟发反应, 尤其是麻醉中的气管插管会对老年人产生较大的刺激。因此, 术后除常规检测生命体征外, 护士还应经常询问病情, 尤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和肌力恢复情况。

2.3.2 心理护理

高龄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差, 加之手术后切口疼痛或其他不适, 往往思想负担较重。护士要注意观察, 经常与其交流沟通, 及时给予心理上的帮助与支持。通过良好的心理护理, 使患者顺利度过手术后恢复期。

2.3.3 引流管护理

手术后患者身体放置的引流管较多, 护士应保持各引流管有效引流, 妥善固定, 避免阻塞、脱落、扭曲、受压等, 应每小时挤压1次, 并注意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质,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

2.3.4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1) 合并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

理:老年患者心脏储备功能差, 合并循环系统疾病时, 常因某些诱发因素而加重病情。因此, 应力求保持内环境、电解质的平稳, 减少激惹因素。注意控制输液量和保持输液速度均匀缓慢, 注意保暖, 翻身及搬动患者时动作要轻柔, 保证患者大便通畅, 避免患者用力。 (2) 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呼吸系统病变是造成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升高的常见原因之一, 肺炎是老年患者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各手术类型的不同, 术后肺炎的发生率为1.3%~17.5%[6]。为降低肺炎的发生率, 术后应积极采取措施。如加强口腔护理;协助患者翻身叩背, 及时排痰, 沐舒坦雾化吸入, 化解痰液;术后防止患者受凉感冒;术后患者由于腹部切口疼痛, 而惧怕咳嗽、咳痰, 护士应指导、鼓励患者有效咳嗽, 并给予镇痛可以改善患者呼吸功能, 此时应严密监测呼吸功能状况, 包括呼吸的频率、双肺呼吸音有无异常, 保证血氧饱和度达90%以上, 防止镇痛药物造成呼吸抑制等副作用。2.3.5健康教育根据高龄患者的心理特点, 护士应教会患者自我调节、控制情绪, 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 鼓励和指导患者尽早活动及进行功能锻炼;合理安排生活, 做到劳逸结合, 避免受凉及劳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饮食定量、适量, 宜清淡, 避免生冷辛辣及油炸食物, 多吃蔬菜及水果, 保证充足的睡眠, 定期门诊随访。

参考文献

[1]李小平.老年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呼吸道护理[J].护理研究, 2006, 20 (8) :499.

[2]王线妮, 张永真, 朱以芳, 等.老年患者开胸手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 (3) :24.

[3]Sessler DL.Complications and treatment of mild hypothermia[J].Anes-thesiology, 2001, 95:531~540.

[4]Kurz A.Intraoperative hypothermia:pathophysiology and climical se-quence[J].Wien Klin Wochenschr, 1997, 109:261~269.

[5]张苏迅.围手术期意外低温[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0, 16 (8) :1.

上一篇:语文二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25课《古诗两首》教案下一篇:年终小学教师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