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议论作文

2025-01-02

文明的议论作文(精选15篇)

1.文明的议论作文 篇一

礼仪之美人人都要拥有,因为如果你礼仪好,别人就会对你有好感。更重要的是,礼仪之美能使自己成为一个高雅,文明的好孩子!

有一次,我在路上不小心撞倒一个人,那个人起来拍拍身体,很客气的对我说:“对不起,对不起!”我心里想:“明明是我撞到她的,我应该向她道歉才对。”我正想说对不起,可是她已经走了。

看着她走的背影,我想起有一次一个同学在甩书包,把我的手撞破了皮,她不但不道歉还瞪我。真不文明!

周末,表姐明明说:“今天我们出去吃饭。”我们来到一家饭店,到了那里,有好几个叔叔也来了,可是,空桌子只有一张。那些叔叔见了,就把桌子让给了我们,让我们很感动。

第二天,我早上起床,又想起了昨天发生的事,觉得我要向他们学习,做个有礼仪的人。我对爸爸妈妈说:“早上好。”走的时候说:“再见。”……爸爸妈妈很高兴,都说我像变了个人,我可开心了。礼仪之美为我带来快乐!

礼仪之美对每个人都很重要,有了她,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2.文明的议论作文 篇二

一、任务驱动型作文

自从张开先生《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一文公开后, 一时间“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语文教育界可谓名声鼎沸。

任务驱动型作文原本就应用于我国古代策论与欧美公务员考试中, 近年来伴随着新课改特别是语文教育理念改革的推进, 又被重新提出来, 作为语文作文教学的新方法, 证明其内在的活力与优势仍能适应与作用于当代写作教育。 任务驱动型作文实质就是提出一个与文章相符的问题 (任务) , 在该问题 (任务) 的驱使下, 学生分析研究问题, 并从中找到解决问题 (任务) 的方法。 因此,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思路结构大体上就是: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整个文章显现出这样层次推进的思维进程。 该结构让学生在作文时以问题为目标与动力, 对其所涉及的各方面概念与理论进行思考探索。 作文的材料此时就是学生研究问题的启发点与规范者, 它既能引导学生展开对所设问题的联想, 又能给学生设立合理的思维广度范围, 避免其思索与写作范围偏离论点中心。 该类型的论文能让学生正确把握论文中心要点, 就事论事, 并明确说理步骤与内容, 在对问题的分析解决中构建文章叙述脉络, 深入对论文立意的理解与表述, 做好就事论事, 有话可说, 有理可述。 因此, 使用任务驱动型作文作为高三作文教学的方法, 能有效优化学生的议论文说理能力与技巧。

二、以任务驱动型作文提升议论文说理能力的方法与实例

(一) 就事论事

任务驱动型作文由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与写作, 在写作中自始至终要紧扣论点进行问题的研究与说理的阐述, 就事论事, 在立意范围内予以论述。 驱动型作文所给的问题是写作的立脚点, 无论说理如何发散论述怎样展开, 都要立足于议论文本身的问题所给的范围。 否则学生在任务驱动下理是有了, 话也会说了, 但立意早已偏离, 纵使下笔千言也无助于议论文水平的提升。

例如, 几个学生聚在一起谈论传家宝。 小张说, 他家的传家宝是一个青花罐, 有年头有故事。 小杜说, 他家的传家宝是爷爷留下的几枚勋章。 小程说, 她家把“忠厚传家久, 读书继世长”的祖训当做传家宝。 你认为什么样的传家宝更有价值?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对这一材料议论文学生可以就事论事为写作角度, 开篇即谈自我对传家宝问题的认识, 将全文的基调确定下来, 为后文引申论点与说理例证规范探讨的范围与方向, 令说理与内容始终紧扣论题。 学生从开篇就将自己对“什么样的传家宝更有价值”的回答与认识提出, 将全文阐述节奏把控在议论观点之下, 并方便学生在随后的文段就论题的具体说理如“之所以认定高价值传家宝的种类其原因在于……” 及相应的材料分析与列举。 如对小陈同学观点的认同与自我生活体验中的经历进行论述, 以叙带理牢固作文主旨, 在就事论事的基础上展开论述与说理。

(二) 言必有据

任务驱动型作文所选取的问题情境都来自于生活, 是现实中有观念冲突的对立问题。 既是对立问题, 对双方观点的思考与评价就是研究问题的一大重点。 找出两方论点的优劣与合理性, 学生在其中要做出自我的评判。 但对观点的阐述不是单一的表态, 学生要依据自我对问题与双方理念的衡量加以认同或反驳, 既要有赞同一方观点的充足论据, 又要具备足以反对另一方想法的理由, 并为其改进提出建议与方法。 在这样的思维与写作方式中才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对论点问题的认知水平, 进而优化说理技巧。

还是以上文传家宝材料的议论设问为例, 这次学生可以改变角度, 以言必有据为切入点对论点与材料进行说理论述。具体而言, 对缺乏相关生活经验与体会的学生来说, 一上来就对该论文进行说理存在一定的认知困难与材料欠缺, 从而出现言谈空泛论据不足的问题。 因此, 教师可让学生思考材料中各学生的论据观念, 从三个角色的立场出现分别分析他们所指的事物对他们的影响及传家宝理念的正误。学生基于该问题的引导, 开始就相关书籍资料进行查证, 夯实对每位学生观点予以评判的论据, 无形中积累其对论点的验证材料与说理能力。 而在写作测验中学生可以直接将三位学生的传家宝理念作为全文说理的基调与框架, 通过对各个学生看法的评论、赞同或反驳强化丰富内心对于传家宝的理解与感悟, 从而在论述完对三位学生观点的意见后点明主题:自己对传家宝价值的认识。并依照前文自身所做的思考与积累进行说理阐述, 于论据表述中运用自己所查阅的例证, 与对学生观点权衡中所领会的认识增强文章说服力, 做到言必有据, 用事实与材料说理。

高三学生面临高考的重大考验, 引入对学生议论文说理能力的强化教学, 将有效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升议论文水平, 助推学生的语文素养与成绩。 因此, 以任务驱动型作文为实施策略, 针对性锻炼学生论题思索与观点表述的技巧, 让学生有理可说, 有据可言, 才能真正强化学生的议论文说理能力, 促进写作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欧阳国胜.“任务驱动型作文”名称溯源、命制要求与写作指要[J].语文教学通讯, 2016, 04:69-71.

[2]张小平.任务驱动型作文及其写作原则[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6, 07:63-64.

3.文明的议论作文 篇三

议论文在高中作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考作文目前的潮流是“体裁不限”,当然偶有“诗歌除外”等细节性要求,此不关注。总的来说,议论文或者是夹叙夹议,都给了高中学生一个充分亮明并阐述观点的机会。而让他人在阅读自己作文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的感知,就成为“点题”功力是否到家的重要指标。

一、议论文点题,不是概念陈述那样简单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议论文教学中强调点题的时候,总有学生在作文中通过概念陈述的方法,在文章的开头之处呈现论点,认为这就是点题。从形式的角度来看,这似乎问题不大,因为点题确实是可以放在文章开头的,但如果深入分析学生的写作心理,便会发现这样做的不合理之处。

从一般的理解上来看,点题就有亮明观点的意思,而开门见山在文章开头亮明观点,就成为了学生的自然选择。问题在于,议论文的形成是一个经过论点分析与提炼,辅以论据详细说明的过程,因此,点题的背后有着丰富的思维过程,只有抓住这个思维的过程,才能让点题点到实处、恰到好处。至于如何抓住这个思维过程,下文详述。

这里首先要关注一下学生的这种心理,以及这种心理对学生作文的影响。高中学生无疑是害怕写作文的,很多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也不像样,采用多种教学措施之后,学生也少有明显改进,这都是高中语文教师头疼的地方。而在笔者看来,可能更多的时候,教师和学生都犯了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错误。

如同点题不是简单的概念陈述一样,点题的教学也不是论点放置位置、概念简单列举。面对话题或者材料,学生以什么样的概念概括之,成为考验学生议论文写作的第一个障碍,有的教师在议论文写作指导课中,让学生结合“看见”一词进行概念辨析(具体下面要谈),学生一下子就发现这个平常不过的词语显然不足以成为点睛之笔,于是不得不进行发散性的思考,从“看见”到“视而不见”,再到“透过现象看本质”,又到“你所看到的未必是真实的”……这样的发散,使得学生面前展开了一幅宏大的画卷。

二、议论文点题,重在概念的辨别与分析

上文说到,议论文点题需要抓住其背后的思维过程,那么,这个思维过程具体是怎样表现的呢?笔者经过实践探索与思考,认为关键还在于对核心概念的辨别与分析。就一般的概念理解而言,笔者此处想重点谈谈议论文写作中概念辨析的步骤与技巧。

首先要说明的是,概念辨析不是玩拆字游戏,不是简单地将一个概念进行肢解。在此基础上,笔者以为概念辨析更主要的是对概念进行发散思维,进行多维度理解,要多与知识体系中的已有内容进行合纵连横。关于这一点,笔者以为,可以结合社会实际进行有目的的训练与讲评。

这是一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也是一个转型期的社会,当前许多高考的作文题材也取决于曾经或现在社会中能够引发思考的内容,在日常的议论文教学中,结合这些题材,既可以瞄准高考目标,也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笔者借用叶黎明老师在《概念辨析:提高议论文写作的分析能力》一文中所引用的“老实人不吃亏”这个例子,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浅显观点。

在课堂教学中提出这个观点时,立即就引发了学生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学生反应之迅速出乎笔者意料,而学生的这一思维也为下面侧重于点题的教学打下基础。本话题中有两个关键词:一是“老实人”;二是“亏”。至于吃亏与否,虽然是论点中最吸引人眼球的,但实际上依赖于对这两个关键词的界定。因为无论是吃亏还是不吃亏,读者最关心的还是作者的论述是否有道理。如果落于俗套,论述无力,那怎么点题作用都不大。相反,如果能够在上述两个关键词上做好文章,文章就可以变得精彩起来。循着这样的思路去辨别与分析,点题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了,点题的效果也会愈发明显。

三、议论文点题,需要以概念之点带全面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容易将议论文写“散”,即论点与论据之间形不成密切的关系,从议论文写作的角度来看,这是立论有问题。而从文章的结构角度来看,实际上是学生没有能够有效地以点题之概念来带动文章的全面。

一个概念既然在议论文中起了点题的作用,那就一定得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或者说要对整个文章中的论述有一点吸附作用,要让文章的论述紧紧围绕着论点来进行。无论是在文首,还是在文中、文尾点题,这一点是必须遵循的。

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上述对点题之概念辨析基础上,在作文的过程中要时刻把握住点题的概念,譬如上面提到的“老实人不吃亏”,吃亏还是不吃亏是点题的陈述关键,而背后的思考才是点题的思维脉络所在,行文过程中不应当围绕是否吃亏,而应当围绕为什么说吃亏或不吃亏来进行。也就是说点题之概念要想统领全文,关键是点题背后的思维必须贯串全文,这才是好的议论文,无论篇幅长短,都能全程吸引人的缘故。

4.文明的议论文 篇四

文明是指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也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

文明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现龙在田,天下文明。”意思是,有圣人、君子在社会中出现,天下就会显现出文明。可见,文明与人紧密相连,有的.人文明,有的人不文明。

一位中国旅客到瑞士旅游。一位妇女向他求助:他的孩子在卫生间里半天不出来。旅客到卫生间里,发现小男孩正满头大汗地捣鼓马桶。旅客问他怎么回事,他说马桶坏了。旅客问他在做什么,他说他在修马桶。旅客告诉他,他的妈妈等急了,小男孩说,不修好马桶,对不起下面来的人。可见,瑞士小朋友多文明,多有规则意识。

我国古代,有程门立雪的故事。远在北宋时期,有个杨时的进士。他喜欢钻研学问,拜程颢为师,程颢死后,他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杨时和游酢去请教程颐,不巧赶上老师在屋中打盹。杨时告诉游酢不要惊醒老师。天上下起鹅毛大雪,游酢想进去,杨时都阻拦了。

程颐醒来,赫然发现门外有两个雪人!程颐被杨时的精神感动,把所有知识都传授给了杨时。这就是尊师重教的文明。

孔融让梨,这是尊敬兄长的文明,也就是“悌”。

舜尊重父母、忍让弟弟,这是尊老爱幼的文明,也就是“孝”。

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不仅仅会影响自身形象,有时还会影响到国家的声誉。清朝时,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文明的历史教训。

5.文明的议论文 篇五

近年来,中国国力不断发展,在国际上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就这样一个“礼仪之邦”,竟被扣上了不文明的帽子,这是为何?原来中国人去国外旅游时,在风景区乱刻乱画,攀爬雕像,甚至于在公共场合吸烟,大声喧哗,引起外国人的不满。同时也是他们对中国“礼仪之邦”的美称持有深深的怀疑态度。仅仅是部分人的不文明行为,却深深损害了整个中国的形象。

北京市针对在风景区不文明的行为制订了《旅游不文明行为管理暂行办法》,能有效地防止在景区不文明行为的发生。但我认为,要想彻底解决该问题,需从人们的心理出发,只要人们心中牢记这一观念,不文明的行为也就可以有效地避免了。

在风景区乱刻乱画的行为不止一例,甚至已经蔚然成风。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对此现象制定出针对性的措施,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使人们的心里认同并接受实施“出行要文明”的观念。在后来的公共场所中,文明的人越来越多,不文明的人随之减少。“文明”表面理解,举止绅士。行为光明正大。普通两个字,表现的意思是深远的。自立于社会间,没有文明,你能拥有什么?没有文明,你还想拥有什么?最基本的做人准则都没有了,你凭什么向社会中的一切索要回报。

走到垃圾桶边,看着满地臭气熏天的垃圾。很多人都想马上离开,不想再向前走一小步,将垃圾也放回属于它们的家吧!应该是的,其实你们知道吗?只要你向前走一步,小小的一步,垃圾就不会倒在地上了,地上也不会臭气熏天,我们生活的环境不就更清新了吗?简单的道理谁都懂,但偏偏就是做不到。

文明对于城市化来说是重要的突破点,如若城市居民不文明,则会阻碍城市化的发展,从而阻碍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发展。所以讲文明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文明就像水晶,色泽明丽,温暖我们的心灵;文明像一道光,如此美妙,牵引我们走向高尚品质的木桥。

6.文明的韧性议论文 篇六

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使文化肇始,百家争鸣。始皇同文,由繁趋简,秦篆汉隶,自曲转直。晋书俊秀,唐楷端庄,汉字本柔,于历史演进中灵动转化;继承传统,延续历史;汉字本固,坚守传承文明之职,万变不离其宗。既有象形生动、笔画灵活,也有横平竖直、钢削斧凿,汉字以柔软为表,坚实为里,始终富有韧性,使得交流障碍可破,文书效率大增,故能延续文化以得生存,顺应潮流更加权重。文字是文明的载体,汉字的韧性,赋予中华文明独特优势。口音有异书写相同,地隔万里文字一致。这种相同和一致把中华民族凝聚为一体,使中华文明一脉相承。

文字如此,思想亦然。近代以来,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鸦片倾销宇内,舰炮摧损国门,天朝大国成旧梦,亡国灭种在眼前。中华文明的傲骨暂时蛰伏,转用以柔克刚的策略。但是此柔软并非是脆弱,而是“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作《海国图志》开眼看西方,张之洞作《劝学篇》明中体西用。林则徐、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志士仁人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融入了西方的科技与制度,作为充实中华文明的养分。“天下莫柔于水,而坚强者莫能胜之。”虽历经万难,但万难不折。滴水穿石,积水成渊,中华文明靠坚实打下发展根基,靠坚持迎来复兴曙光,靠坚强走向辉煌未来。

如今,韧性仍深深根植于我们的血脉之中。建国以来,改革至今,我国在挫折中自省,在曲折中自强,筚路蓝缕,坚忍不拔,终于成为世界强国,即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可美国却执意设置修昔底德陷阱,开打贸易战争,欲扼中国发展,唱衰中国前景。可中国有胆有识,不畏惧,不颟顸。我们有如华为一般的企业,自主研发,全力创新,可与美国奉陪到底一较高下。可打也可谈,我们言必信、行必果,占据道德高地,拿出诚意,讲究策略。我们有控制稀土的反制手段,我们有调控购买农产品的余地。不卑不亢,进退有节,依靠韧性的发挥,我们能够占据这场争端的主动权。

7.文明的议论作文 篇七

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初级中学是江苏省重点中学, 其前身是仪征化纤公司于1981 年创办的职工子弟中学, 1987 年开始与南京师范大学联合办学。 学校坚持“质量强校、科研兴校、特色立校”的办学思路, 谨遵“立志、博识、超越”的校训, 为学生搭建多元成长的舞台, 努力让每个学生成人、成才、成功。

学校的作文教学注重序列化训练, 明确作文的学段目标与训练重点, 避免了随意性;注重学生的互帮互助, 在教师指导下展开自改与互批;注重读写结合, 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刚性阅读”制度, 强调读书笔记的撰写, 引进“源头活水”。 学校在各级各类作文竞赛中屡获佳绩。 近年来, 李泽健、高雅儿、陈静溪等学生先后获得江苏省中学生作文大赛 (初中组) 特等奖或一等奖。

【习作巡诊】

人生剪枝

大家都知道, 果园里的园丁有个重要的工作, 那就是“剪枝”。 剪去过密的、枯黄的枝条, 果树们都显得格外精神干练, 它们不会再过多地把养料浪费在枝条上了。如此一来, 它们便可以一心一意地结果了。

果树需要剪枝, 我们当然也需要。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 常常会滋生一些坏习惯和坏毛病, 影响着我们的健康成长。于是, 老师就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他们就像园丁一样, 教育着、感染着、熏陶着我们, 帮助我们剪去多余的、长着蛀虫的枝条。经过剪枝的我们才不会浪费养料做无用功, 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茁壮成长。所以, 我们要把自己“剪”干净了。

列夫·托尔斯泰是19 世纪伟大的文学家。 但是他也曾有过一段轻狂的年少岁月。 他曾经连续两年考试不及格, 被学校强制退学。 不过, 他并未因此消沉, 而是不断反思。 一旦他意识到自己的老毛病又犯了, 就会立即改正, 最终成为一代文豪。

可是, 有些人的心里同时存在着两个不可能都实现的梦想。 为了达到两个目标, 他必须摒除杂念, 艰苦地奋斗, 却总达不到更好的层次。 为什么呢? 世界上没有完美, 你想定要做这一件事情, 就不应该想另一件, 因为西瓜和芝麻不会都给你。如果你想要果树多长些果子, 就得适当剪去妨碍果子生长的枝条。 否则, 果子就会又小又酸。 既想多长好果子, 又想要枝繁叶茂, 这是不可能的。

也有些人没有及时为自己剪枝, 造成了无法弥补的错误和遗憾。 秦始皇统一六国, 理应是造福百姓, 却给黎民百姓和华夏文化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增加赋税、焚书坑儒……他听信了奸人之言, 却不听好言劝告, 最终落得个国破家亡的下场。

秦始皇的下场和托尔斯泰的成功令我们深思。 我明白了, 我们要懂得“剪枝”的学问, 认真地为自己找出不足, 并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 不自负, 不贪心, 专心致志, 从而获得不断的进步。

我们的人生需要“剪枝”, 保证主干的发展, 不走“歪门邪道”, 不旁逸斜出, 用正确的“姿势”奔向理想。

课前导学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 题目出自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部分。 题目如下: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 按要求作文。 “一个孩子到果园去, 看见爷爷正在梯子上咔嚓咔嚓地把果树上的一些枝条剪下来, 他拿起一根枝条, 说:‘爷爷, 它们长得好好的, 你把它们剪掉多可惜! ’爷爷说:‘傻孩子, 剪掉它们, 果树才能长得更好呢! ’”爷爷剪枝条的事可以给我们许多启示, 确定一个议论中心, 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人或事, 写一篇议论文, 题目自拟。

请大家阅读上面的习作, 看一看命题有哪些要求?该习作是否符合写作的要求?同时想一想, 本文存在哪些问题? 哪些地方需要再加工?

【病理透视】

1.师生初诊:学生交流对材料的理解, 以及课前“初诊”的意见

洪老师:这则作文命题有哪几个要求?小作者的文章做到了吗?

生1:材料中有四大要求:一是根据故事的启示确定写作的中心, 二是联系实际, 三是写一篇议论文, 四是题目自拟, 这篇作文都做到了。

洪老师:不错, 从基本要求来看, 本文没有大的偏差。 作为一篇材料作文, 我们必须首先仔细品读材料, 在对材料的斟酌中找到写作的突破口, 品文悟理, 缘理而发。 对材料主旨的把握往往决定了你的写作思路。小作者是怎样理解这则材料的呢?材料可不可以给我们其他启示?

生2:小作者的文章表达了她的见解:文中的果树象征着人生, 而结出硕大香甜的果实就是人生目标。 为了实现目标, 必须学会 “剪枝”———剪掉那些影响我们成长的坏习惯、 坏毛病或是各种杂念。 不过我以为还可以有更丰富的理解。 比如果子象征远大的理想, 枝条则是为了理想不得不舍弃的东西。 那些枝条可能就象征着分散精力的不良的兴趣爱好。

洪老师:很好, 正如材料所说的“剪掉它们, 果树才能长得更好呢”, 为了实现目标, 我们也应该学会放弃。 不过, 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是既不能脱离材料, 又不应完全被材料束缚。 大家认为这篇习作做得如何呢?

生3:我认为材料作文应该能“推而广之”, 小作者主要以托尔斯泰改正错误终成文豪, 以及秦始皇不愿放弃贪念以致国破家亡的悲剧这两个事例, 论证了“人生需要剪枝”的观点。 我认为补充的材料比较得当, 论证有力。

生4: 文章还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手法, 更严密, 更有说服力。

洪老师:看来大家已经充分发扬了“表扬与自我表扬”的精神 (生笑) 。 下面, 我们还是来个“批评与自我批评”吧。

生5: 我觉得放弃是另一种形式的选择。我会将文章的论点确定为“学会选择”。果树放弃了多余的枝条, 选择了果树的责任———结果。 好比农民工选择离开家乡宁静的生活到都市打拼, 是为了改善家庭经济状况;“感动中国” 十大人物之一的藏族人格桑德吉主动申请去大山脚下给门巴族孩子上课, 十三年如一日, 他选择了清贫与奉献…… (掌声)

生6:小作者的论点正确, 但未必是唯一的, 我们在品读材料的时候可以多角度立意。 品文悟理, 每个人的感悟未必相同。我以为果子可以象征一种精神, 如“坚守”, 那么枝条就可能象征“惰性”。

洪老师: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刚才那位同学的观点未必能说服我们, 但这种求异的思维值得赞赏。 大家可以思考一个问题:果树真的就是为了结果子吗? 看起来简单的问题, 其实不简单。 从果农的角度看, 结果子固然是目标。 但公园里的桃树每到春天繁花似锦, 不同样是一种美吗? 果农为了让果树多结果子, 选择剪去多余的枝条;公园管理者为了风景, 通过科技手段选择了“精神的繁花”, 放弃了“物质的果实”。 这就像是我们为了学业也许放弃了很多……被放弃的枝条或许也有话说, 当然这未必正确…… (学生沉思) 这些其实是对材料的反思甚至是否定, 可以作为打开思路的另一种尝试, 仅供同学们参考。

2.医学档案:经典文段阅读, 范例分析与对比

语段一: 古代有一个穷人, 饿得快死了, 有人丢给他一碗饭, 说:“嗟, 来食! ” (喂, 来吃! ) 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 不吃这碗饭, 后来就饿死了。 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 传说了千百年, 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 吆喝一声“喂, 来吃! ”, 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 第二步怎样呢?显然, 他不会白白施舍, 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 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 宁可饿死, 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 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摘自吴晗《谈骨气》)

语段二:一个人的脑子, 容量总是有限的。 这方面想得多, 那方面就想得少了。 脑子里过多地想着一顿佳肴、一件漂亮衣服、好表、 好无线电收音机之类 (我说的是过多, 并非根本要不得) , 就不可能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考虑工作和劳动的问题。

鲁迅的一条裤子穿了好几十年。 孙伏园受周老太太之托, 劝他换一条新棉裤。鲁迅说:“我岂但不穿棉裤而已, 你看我的棉被, 也是多少年没有换的老棉花, 我不愿意换。 你再看我的铺板, 我从来不愿意换藤绷或棕绷, 我也从来不愿意换厚褥子。生活太安逸了, 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

是鲁迅连一条棉裤也穿不起吗? 当然不是;是鲁迅吝啬吗? 当然更不是。 鲁迅对青年, 对革命, 向来是十分大方、慷慨的。鲁迅深刻地领悟到这一真理:工作容易被安逸的生活所累。许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经验:物质的追求和安逸的生活可以分散人们在工作、劳动、学习上的精力;还可以养成人们拖拉懒散的作风。

(摘自马铁丁《俭以养德》)

洪老师:“品文悟理, 缘理而发”, 从材料中品出的“理”是议论的基础。 为了证明这个“理” (论点) , 就必须利用有效的材料 (论据) 进行严密的论证。 这两段文字给我们哪些启迪呢?

生7:语段一的故事语言精练, 处处突出穷人的“骨气”, 从而有效地论证了观点。叙说故事之后加以分析, 叙议结合, 重点突出。

生8:语段二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有事理有实例, 始终从人的精力的角度, 论述节俭与道德之间的关系, 十分有说服力。

洪老师:对于这篇习作, 在“论据”与“论证”方面有可以再斟酌的地方吗?

生9:我认为秦始皇的例子与“剪枝”没有太大关系。

洪老师:如何修改才能贴近材料、贴近论点呢?

生9: 秦始皇不能及时剪去贪念、权欲, 最终落得个国破家亡的下场。

生10:也可以换一个材料, 比如钱学森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老一辈科学家的情怀。

洪老师: 习作中的托尔斯泰的例子存在不足吗?

生11: 托尔斯泰为何失败又为何成功, 似乎都与“剪枝”无关。 可以联系我们身边的人好高骛远, 目标过多导致失败的例子。

洪老师:“目标过多”说得很准确。一个人有两个目标算多吗? 不一定, 如果能实现的话, 一百个都不多。 反之, 我想“摘下星星” 这样的目标一个也嫌多。 托尔斯泰的例子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议论语言不够准确、严密, 而且未能抓住要点。 议论文要求叙述语言言简意赅, 议论语言切中要害。当然, 大家众说纷纭, 可不能迷失自我。我笔写我心, 材料作文重在品文悟理。 自己悟出来的“理”, 表达清楚, 论证精当, 才不是人云亦云, 也更容易说服读者。

【诊疗方案】

经过师生的共同讨论, 决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1.立意一般, 但无大错, 个人可以有不同见解;

2. 文章的几则论据未能紧密联系论点, 需要强调“剪枝”———必须剪去的具体内容;

3.论据比较单薄, 可以再充实;

4.着眼细节, 推敲叙述与议论语言, 力求简洁而严谨。

【手到病除】

针对会诊方案, 合作小组交流研究。随后, 师生共同研讨修改。 以下是修改后的习作。

剪枝·人生

也许大家都知道, 果农有个重要的工作, 那就是“剪枝”。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不把养料浪费在枝条上。

果树需要剪枝, 我们当然也需要。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 常常会滋生一些坏习惯和坏毛病, 影响着我们的健康成长。 于是, 老师就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他们就像园丁一样, 教育着、感染着、熏陶着我们, 帮助我们剪去多余的、长着蛀虫的枝条。经过剪枝的我们才不会迷失目标, 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茁壮地成长。 所以, 我们要把自己“剪”干净了。

列夫·托尔斯泰是19 世纪伟大的文学家。但是他也曾有过一段轻狂的年少岁月。他曾经梦想做军事家、哲学家、外交家, 他热心研究法律, 却又流连于贵族交际圈, 不能自已。 他曾连续两年考试不及格, 被学校强制退学。 不过, 他并未因此消沉, 而是不断反思, 自我“修剪”。一旦他意识到自己的老毛病又犯了, 就立即改正, 最终成为一代文豪。 莫泊桑在投到福楼拜门下的时候, 曾自豪地说自己足球、篮球、厨艺、插花无一不精。 福楼拜却告诉他, 必须集中精力, 才能把最重要的事情做好, 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是啊,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心里同时存在着过多的追求, 就必须摒除杂念, 勇敢地剪去不切实际的梦想。 为什么呢?世界上没有完美, 你想要做这一件事情, 就不应该想另一件, 因为西瓜和芝麻不会都给你。 如果你想要果树多长些果子, 就得适当剪去妨碍果子生长的枝条。 否则, 果子则会又小又酸。 既想多长好果子, 又想要枝繁叶茂, 这是不可能的, 正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是一个道理。

也有些人没有及时为自己剪枝, 造成了无法弥补的错误和遗憾。 秦始皇统一六国, 应该算是功在千秋了。 可是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 刚刚遭受战火蹂躏的百姓正渴望休养生息, 秦始皇却做起了“千秋万代, 一家天下”的迷梦, 他好大喜功修建阿房宫, 为了蒙昧天下焚书坑儒……他不能及时剪去贪念、权欲, 最终落得个国破家亡的下场。

托尔斯泰改正缺点、 莫泊桑削减爱好获得成功的故事和秦王朝的悲剧结局令我们深思。 我明白了, 我们要懂得“剪枝”的学问, 明晰目标, 认真地为自己找出不足, 并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 不自负, 不贪心, 专心致志, 从而获得不断的进步。

现实生活中那些贪图享乐的人, 一边做“啃老”“月光”族, 一边妄图一步登天, 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 同学们, 人生需要有剪枝的勇气, 这样, 才能保证主干的发展, 不走“歪门邪道”。 让我们用正确的姿态奔向理想吧!

师生点评

修改后的文章能够从材料出发, 所引材料言简意赅, 得出的结论明确而又能使人信服。 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手法, 尤其是正反对比, 使观点更加鲜明。 最后联系生活实际, 也使得文章的议论有的放矢, 具有针对性和时代性。

【杏林春暖】

下面为大家呈现一篇优秀的学生习作, 以及一篇老师的下水作文。 希望同学们仔细体会。

品味舍得

刘奕羚

“智慧人生, 品味舍得。 ”一句经典的广告词如是说。 这应了一句老话: 有舍才有得。

果农剪枝正是这个道理, 他们剪下一些枝条, 即使于心不忍, 也要为了减少养分的分散而忍痛割爱。最后香甜饱满的果实, 莫不是用部分枝条的舍弃换来的。 果树如此, 人生亦是如此。

人的一生正是一个品味“舍”与“得”的过程。 它像是一棵果树, 会生出优枝, 也会生出劣枝。 它需要修剪, 需要除去无用、多余的枝杈, 需要聚集精华结出丰硕的果实。若是一味地追求数量的多, 做出不理智的怜惜, 一根枝条也不舍抛下, 最后只能结出小而青、酸而涩的果子, 到底是白忙一场。

人的一生需要面对无数的选择。 你得到财富, 或许会牺牲健康。 你收获事业, 或许需放弃爱情。 在一时的安逸和未来的精彩中你将如何抉择? 在个人利益和集体荣誉中你又会放弃哪个?在人生的分岔路口, 谁能总是做到“鱼和熊掌兼得”?分清轻重, 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才是舍弃的智慧。

“我放不下, 舍不得啊! ”这是影视作品中常有的悲伤台词。 然而生命中又有何放不下? 若你犹豫再三, 终究是捡了芝麻, 丢了西瓜; 若你不肯放弃, 最后负担越来越重, 只能止步不前;也许你双手紧攥的, 末了竟是一把流沙, 从指缝泻去, 终将一无所有。

热气球抛了沙袋才能飞得更高, 船减少负重才能行得更快, 人卸下包袱才能走得更远。 只有学会“剪枝”, 才能真正得到, 才能欣赏这世间的旖旎风光。

我爱每一片绿叶

洪国成

据说果农为了防止果树过多的枝条分散营养和水分, 为了让果树多结果实, 常常会剪除冗枝。 我不是农民, 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但想来是正确的。 果农种植果树, 其目的就是为了结出既大又多的甜美果实, 以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从这点出发, 果农的做法不仅无可厚非, 甚至还是一种智慧, 有那么一点壮士断腕的味道。

然而, 细细想来, 道理似乎并非如此简单。 这中间还包含目标定位, 以及价值取向的问题。

果树真的就是为了结果实吗? 被剪去的枝条真的一无是处吗? 请看公园里的桃树, 花枝摇曳, 娇柔艳丽, 引得游客或拍照留念, 或徜徉流连。 那里的桃树可曾见过硕果累累? 果农为了结果子可以放弃多余的枝条;公园管理者为了风景, 通过科技手段选择了“精神的繁花”, 放弃了“物质的果实”。 这就是不同的目标定位而产生的不同的取舍。

再举国人熟知的银杏树为例。 它不仅可以结出富有营养价值、 药用价值的果实, 还会因为满枝金黄的秋叶而蔚为风景。 同时, 也许你不知道, 银杏树还是造纸的上等原料, 抗风沙、减噪音的功臣。 不同的价值取向或许会使人们对同一棵果树产生不同的态度。 这样看来, 剪枝也并非必做的功课。

枝条或许原本想着花枝招展, 供人赏鉴;或许渴望叶茂成荫, 方便路人;又或者它也曾做过硕果累累的梦———谁能说它注定不能结果呢? 然而一剪之下, 枝条原有的芳香梦、绿荫梦、硕果梦就此魂断! 多么可悲的弃枝啊! 只是因为人们对目标定位的单一、对成功内涵理解的狭隘, 就丧失了存在的权利、奋斗的机会。

由此, 我想到了人, 想到了教育。 学生的个性特征是丰富多样的, 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千差万别的, 然而我们对于学生的评价的“尺子”, 却往往是单一的。 学业成绩成了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判断标准。 果农为了果实, 剪去了看似“没有前途”的枝条;我们教育工作者可以为了升学率, “剪去”“没有前途”的学生吗?

有一幅很有趣的漫画:幼儿园入学时, 校门口的孩子的脑袋有三角形的、正方形的、圆形的……中学毕业后走出校门的孩子, 头全是圆形的了。 是什么力量让孩子由各具特色到整齐划一的呢? 原因不说自明:依然是园丁 (更有社会) 的价值取向与目标定位的问题。

一个班级想来有人学业优秀, 有人擅长音乐, 有人体育突出, 也许还有虽没有特长, 但品德高尚、劳动积极的学生。 如果只有一把衡量的尺子, 那么, 优秀的只是少数人;但如果多一些尺子, 就会使更多的学生获得认可和发展的机会。 正如果树的使命未必是结果子, 学生也未必都要成为学者。社会还需要音乐、体育人才, 还需要勤勉踏实的普通劳动者。

教育界有句名言: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这应成为教育工作者的行为准则。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 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如果你爱教育, 就请爱每一个学生;如果你爱绿树, 请谨慎地举起你手中的“剪刀”, 多给“枝条”一点成功的机会!

8.文明的议论作文 篇八

【关键词】议论文结构 并列式 递进式 正反对比式

考场中,好的文章大都有亮点,诸如立意、选材、结構、语言等一个或几个方面有特色,从而给整篇文章增色添彩,而作文的结构对于文章处于什么样的评分档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结构新颖,不落俗套,往往会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然而有些同学却不大重视文章的结构,认为只要题材新、语言美就行了;有的虽然懂得它的重要性,却不知道如何去谋篇布局,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大多是平铺直叙,了无生趣,上不了档次。因而在平时写作训练中,掌握几种常用的议论文写作模式,能使我们快速构思,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搭起文章的框架,快速有效地完成整篇文章,从而在考试中占得先机。正如古人所提倡的那样“凡制于文,先布其位。犹夫行阵之有次,阶梯之有依也”。

所谓议论文结构是指通过某种合理的论证方式把论点、论据有机的组合起来,起到阐明问题,说服他人的作用。议论文一般结构为引论、本论和结论,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开头、主体和结尾。开头,即引论部分,提出问题,主要是提出文章要论述的问题是什么;结尾,即结论部分,则是解决问题,论述怎样做到和会出现怎样的结果,这两部分应略写;最主要的是文章的主体,分析问题,即本论部分,用摆事实讲道理来论述为什么是这样,这一部分关系到文章的成败,事情能否说清,问题能否阐明,关键就看这一部分,所以应该详写。在考场作文中,议论文的开头和结尾,写法大同小异,开头一般采用简练的语言,开门见山地表明自己的立场,亮出自己的观点,而结尾则重申观点,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而议论文结构的区别就在于采用什么方式来写文章的主体部分。据统计,在考场作文中最常用的议论文结构形式主要有三种,即并列式结构、递进式结构、正反对比式结构。

一、并列式结构

并列式结构一般在开头部分提出中心论点之后,会有3—4个分论点(或小标题),几个分论点(或小标题)可在时间、空间、原因、条件、结果等方面并列,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最后小结来论证中心论点。我们就以“学会放弃”(某市联考)为例来看一下并列式结构在议论文写作中的作用。

开头:用“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引出中心论点: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放弃。

主体:先提出疑问,为什么要学会放弃。

分论点一:放弃是为了避免无谓的牺牲。

举例:鲁迅先生劝阻青年学生徒手请愿。

分论点二:放弃是为了储备更大的勇气。

举例:越王勾践放弃眼前的仇恨是为了储备力量,一举灭吴 。

分论点三:放弃是为了更好的获得。

举例:壁虎放弃自己的尾巴是为了继续活下去;大汉天子放弃王昭君是为了汉匈和睦。

小结:学会放弃,并不是一味的放弃,而是放弃该放弃的,不该放弃的不放弃,我们可以放弃一时得失,但不能放弃做人的尊严,国家的利益等。

结尾:紧扣题目,再次点明观点。学会放弃,有选择的放弃。

像这篇议论文采用并列式结构,可以使文章思路一目了然,而各分论点之间也可以构成排比段,使文章气势充沛,更有说服力。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大量同学采用并列式结构来构建自己的文章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了。

二、递进式结构,或者称为层进式结构

采用递进式结构的议论文,其开头部分也一般用简洁的语言亮出中心论点,即“是什么”;主体部分即“为什么”先后摆事实a、A,然后分析得出结论,最后联系实际,分析论证;结尾部分即“怎么样”,分条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问题解决后的前景等。递进式结构可以从数量多少、范围大小、逻辑先后等方面层层推进。我们就以“蝴蝶效应”材料为例:“气候是一个十分敏感而复杂的系统。在巴西,一只蝴蝶扇动翅膀的气流可能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某地模拟考试题)。针对这则材料,我们只要弄清“一只蝴蝶扇动翅膀的气流”和“龙卷风”的喻意即可。通过阅读分析,我们不难理解,前者指小事物、小细节,而后者指小事物、小细节所带来的巨大影响。这样,我们可从正反两面来立意,以正面立意为例,可以把中心论点概括为“细节决定成败”。

开头: 俗话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这说明一切都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很小的举动也可能导致翻天覆地的结果,所以,请不要忽视细节。

论证:递进式论证观点

一、用“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影响火箭发射”两例说明细节虽然不起眼,但它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

二、正因为细节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抓住细节可以获得成功,忽视小毛病就会带来大麻烦。牛顿从苹果落地这一常见现象发现万有引力规律,引起了物理学界的革命;唐庄宗喜欢戏曲,宠爱伶官,最终亡国。

结尾:总结扣题,世界是一个联系的整体,细节有时也起到决定性作用,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

从上述例子不难看出,采用递进式结构写议论文可以使文章说理层层深入,条理清晰,让人有水到渠成之感,采用此结构来写文章的大都是一些逻辑思维比较严密的同学。

三、正反对比式结构

正反对比式结构可以分为下面六个步骤:

“点”:开门见山,点明中心(有的题目就是论点)

“正”:正面举例论述(围绕中心,举例论证)

“反”:反面举例论述(三种形式:举实例,概括举例,假设举例)

“深”:对中心和事例进行深入分析、挖掘(挖原因,辨是非,引哲理……)

“联”:紧密联系生活,展开议论

“总”:总结全文,呼应中心(或重申论点,或发出号召……)

以“抓住机遇”(某校期末考试作文题)为例:

开头:世界上不是每个人都能创造机遇,但当机遇来临时,我们要尽自己所能去把握机遇。——“点”

论证:正反对比式论证

(1)牛顿抓住苹果落地这一自然现象,深入思考,发现了影响深远的万有引力规律,引起了物理学界的革命;而其他被掉落的苹果砸到的人,只会抱怨,没有抓住深入思考的机遇,结果自然是大相径庭。——“正”

(2)《鸿门宴》中,项羽没有抓住灭杀刘邦的机遇,最后落了个乌江自刎的悲惨结局。——“反”

(3)抓住机遇的人,也就抓住了成功,抓住了人生;放走机遇的人,也因此常常与成功失之交臂,一生碌碌无为。——“深”

(4)中国抓住加入世贸组织,举办奥运会、世博会等机遇,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日趋加强。——“联”

结尾:不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要善于把握机遇,只有把握机遇,才能创造美好的明天。一个会把握机遇的人,注定是一个成功的人;一个会把握机遇的国家,也注定是一个有希望的国家。——“结”(呼应开头)

对比式结构通过正反两面摆事实,析本质,指危害,找原因,联系实际,阐明论述观点,让读者更加明确自己的立场,支持作者的观点,从而达到说服他人的目的。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议论文都要写成以上三种模式,我们所提倡的还是个性化的文章,是具有创新意识的文章。文章采用什么样的结构形式,还要依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而定。比如,有些同学文笔比较好,不妨采用散文式的笔法来写,更何况如今的考试对文体并没有过多的限制,大可以采用自己比较熟悉的其他文体来写,比如散文、记叙文、小说等;想象丰富的同学还可以编写童话或寓言故事,也可以对我们所熟知的某个故事进行改编,赋予它新的涵义,在历年的高考中就有不少同学对《水浒》《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名著中我们所熟知的故事进行过大胆的尝试并取得了成功,只要想象合理,构思精巧,内容健康,也是可以的。

不管采用什么样的结构来构建我们的文章,写作中都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并非各种文章的结构形式都适合自己,有些形式可以模仿,有些是不能模仿的,要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特点的文章结构形式,扬长避短,以免闹出邯郸学步的笑话;二是不能为了在结构上一味求新求异而忽视文章内容和语言表达,毕竟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空有形式而没有内在的东西作为支撑,就如同一个人只有躯壳而没有灵魂,也是毫无活力可言的;三是讲究个性与创新是为了求好求新,而不是求怪。写文章是有规律的,我们应该在探求规律中求变化,而不能违背写作规律胡编滥造,否则就有可能写成荒诞离奇、不伦不类的文章,正所谓:文章无定法,作文有常规。

【参考文献】

[1]遍照金刚(日). 文镜秘府论 第四卷之定位. 王利器校注.

9.道德文明的优秀议论文 篇九

实际上,文明就在我们身边,我看过这样一条公益广告:一个玩滑板的时尚青年捡起路边一个一次性口杯扔到附近的垃圾箱;一个男孩的羽毛球落在了树上,他会把一张纸铺在椅子上,踩在纸上去取树上的球;有一个老人拄着拐杖,蹒跚的追赶着公交车,司机面带微笑地等着,等老人上车坐稳才将车开走……我们的生活,正是因为这些细小的关爱,才更加多姿多彩。

也许,文明礼仪就是这样一小步,可我们的`爱心却为社会道德发展做出了一大步。如果人人都这么做,那么所有的人都会成为一名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文明礼仪规范,从我们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少扔一片纸,少吐一口痰,多孝敬父母,不践踏花草,多关心他人,多为他人着想,少索取多奉献。

10.文明礼仪议论文 篇十

伴随时代的发展,学习渐渐地成为了许多人心目中的重中之重,但他们却遗忘了曾经最让我们引以为傲的礼仪。每时每刻,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之中,许多错误的行为,都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习惯。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的那些错误举动,可能在无形之间,教坏了那些孩子。

对于一个不讲文明的人,我们应该给予提醒;对于一个放松了礼仪思想品质的人,我们应该给予帮助;对于一个迷失了礼仪标杆的人,我们应该进行拯救。对于一个讲文明的人,我们应该学习;对于一个将礼仪标杆时常放心间的人,我们应该给予赞美;对于一个大爱无疆的人,我们应该表示尊敬。

11.新材料作文之议论文开头方法举隅 篇十一

新材料作文是近几年较为流行的一种作文形式,与以往的材料作文相比,这种作文在写作要求上较为宽松,学生可以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因此称之为新材料作文。在初高中阶段,学生主要学习和练习的文体是记叙文和议论文,这两种文体基本上涵盖了学生考场作文的全部。而相对记叙文来说,议论文更容易扣题,风险不大,学生更愿意使用这种文体,所以,掌握好议论文写作原则和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应对考场作文。

“议论文,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以表明自己的见解、主张、态度的一种文章,通常由论点、论据和论证三部分构成。”[1]一篇优秀的议论文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一是论点必须鲜明正确;二是事实论据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道理论据有一定的权威性能够为证明观点服务;三是思路清晰,论证有条理。此外,新材料作文由于是根据所给材料来写的,材料是写作的基础与抓手,因此,还要求在文中适当的提一提材料,不能放开手去,置之不管。这些是新材料作文的议论文写作上的原则与要求。

面对所给材料与要求,经过审题立意,就进入了构思与写作环节。我们常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开一个好头,这是议论文写作时最先面临的难题,也往往是得分的关键。文无定法,有章可循。“选择写作的一些基本技能作为教学内容,训练一些写作的基本步骤,探索一些作文训练的可操作定式,应该是中学作文教学的一个重点。”[2]笔者就来介绍一种新材料作文的议论文开头方法,即运用社会热点现象开头法,希望对学生有所裨益。

以下面这则新材料作文为例:

有人说,文学激励过一代又一代人,给人指明方向,使人向上进取,是人们的精神故乡,所以,文学是灯,它不会老。但如今的多数青年不再做文学梦,选择更实际的金融、财会等赚钱专业。

要求: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经过审题,我们不难看出,这则材料是写和文学有关的主题。下面就用以社会热点现象引出开头的方法进行写作实践。例如,在审题立意之后,确定写作题目为《文学——精神的家园》。接着,就要思考如何围绕这个题目展开构思,如何开好头。提到文学,按照这种开头方法,需要思考近几年和文学有关的社会热点现象有哪些?例如: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诗人余秀华的爆红,杨绛先生去世等等。下面就以学生最为熟知的莫言为例,关于莫言,我们学生多多少少会有所了解,退一步说,即使他们对莫言了解不多,但至少也应该知道,他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知道前几年曾经有过一场“莫言热”,这样就好操作了,例如:

文学——精神的家园

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国内迅速地掀起了一场“莫言热”,各大书店的重要位置上都堆满了莫言的作品,各大网站、报纸纷纷开辟莫言专栏,一时间,莫言和文学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然而这种“狂热”并没有持续太久,人们很快便“冷静”下来。在选择书籍的时候,人们更多地去关注实用类、娱乐性的读物,在选择专业的时候考虑更为实际的金融、财会等赚钱专业。文学难道真的不重要了吗?不!文学激励过一代又一代人,给人指明了方向,使人向上进取,它是人们精神的家园。

这个开头由莫言的例子切入,先谈在莫言获奖后国内出现的文学盛况,这种现象即使他没有关注过,也应该可以推想到,接着陡转直下,这场文学热并没有持续太久,而是迅速冷却下来,人们在不论是选择书籍还是在选择专业的时候,都不大愿意选择文学。这就不禁引起人们的思考,“文学难道真的不重要了吗?”用这种设问的方式语气强烈地引出本文的观点——文学是人们精神的家园。这样的开头方式不仅新鲜老练,自然而然地引出观点,并且还点了材料和题目(加着重号部分),也体现了作者关注社会与现实的意识,这样的议论文有生命、接地气,有价值与意义。“最好是作文与材料若即若离,即由材料确定主旨,文章由此及彼开发出去,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深切感悟,体现‘文章合为时而著的现实意义。”[3]

如果学生对社会热点有更多地关注,如果他们知道余秀华,对她有所了解,还可以这么去写,例如:

随着一首《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刷爆网络空间,一个叫余秀华的诗人彻底火了。人们赞赏之余也给这个女诗人贴上了很多标签。带着“农民诗人”、“脑瘫诗人”,在被问起为什么写诗时,她静静地说道:“我写诗,只是因为它触动了我,温暖了我”。是啊,文学就有这样的力量,它激励过一代又一代人,给人指明方向,使人向上进取,它是人们的精神家园。

和上面莫言的那个例子相似,这个开头,读者可以看出作者对于文学真的是有所了解的,他不但知道余秀华这个人,更知道她的作品以及相关的新闻,甚至可以直接引用她的语句,这或多或少地可以体现他对于文学的关注与热爱。一个真正关注热爱文学的人来写文学的功用,肯定要比那些只会空谈泛谈文学的文章更有可信度与说服力。另外,这个开头和前面一篇类似,开头虽然简短,但依然有点材料和点题的意识与动作(文中加着重号部分)。

笔者在教学中试用这一开头方法,下面就以一次作文为例来看学生的实践情况:

有人说,家是爱的起源,是永远的召唤,一个人走的再远,再久,也不能忘记家。

也有人说,家只是一道温暖的起跑线,她永远昭示我们准备出发,离开家才是真正的长大。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则材料分两个部分,前者强调家的重要性,后者强调离家的意义。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对立,因此,在审题立意上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角度,也可以二者兼顾。下面笔者就出示几个学生运用社会热点现象开头的作文实例,如《走再远,勿忘家》,学生是这么开头的:

刚结束不久的亲子互动节目《爸爸去哪儿》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陆毅父女在深山中遇险,父女两人在深山溪边紧紧地抱在一起,孩子哭喊着:“我想要马上回家”,陆毅用手抹去孩子眼泪轻轻地说:“我也想回家了”,可见,不论是孩子还是成人在困难无助的时候都会第一个想到温馨美好的家。是啊,家是每个人心中不灭的港湾,它是每个人心灵的寄托与牵挂,是爱的起源,也是永远的召唤。一个人走的再远,再久,也不能忘记家。

她从“家”这个主题想到了当下热播的娱乐节目《爸爸去哪儿》,选取其中的一个片段,即陆毅父女山中遇险的故事,这个情节选取得很巧妙,不仅是孩子在遇到困顿危险时会想到那个温馨的地方,成年人亦然,可见家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在简洁地叙述之后,又用一个词“是啊”,引出议论,水到渠成地引出了观点,即走再远,不能忘记家,并且还有点材料和点题的意识。另一个同学由“家”这个主题,第一时间想到《常回家看看》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她是这么写的:

十几年前的春晚,一曲《常回家看看》红遍了全国上下,这首歌用最朴实的音调唱出了人们内心深处最原始最强烈的情感与愿望:回家。是啊,家是爱的起源,是永远的召唤,一个人走得再远,再久,也不能忘记家。

由一首人们耳熟能详的歌曲迅速地切入主题,进而引出观点,简洁顺畅,还有点材料和点题的过程。另一个同学在审题立意的时候,兼顾了材料的两个方面,她拟的题目是《背着爱的行囊远走》:

春运,似乎已然成为又一大“中国特色”,一趟趟满载着游子的列车、飞机都在驶向一个名为家的地方,那里有年迈的父母,童年的伙伴,儿时的乐园……可是那么多珍贵的东西,却依旧阻挡不了人们再次踏上旅程的脚步,因为家只是一道温暖的起跑线,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家庭的温暖装进行囊,背着爱的行囊远走,走在属于自己的人生路上。

她由人们回家和离家自然地想到了春运这个话题,这也是每年都会被关注的一个热点社会现象。人们回家的背后是家的号召力,是家的温馨。但是,为了生计与梦想,人们能做的只有将家的温暖装进行囊远走,作者看到了现象背后的内核,在对于现象的分析后得出了自己的观点。

类似的例子就不一一再举。这种运用社会热点现象开头的方法简单易学,总结如下:审题立意后,围绕主题选择一个社会热点现象,从这个现象中筛选有用信息,“在议论文中对所举实例的叙述简明扼要,突出与论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1]然后,结合材料适当分析,引出观点。这种开头的方法不但鲜活新颖,也能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热点现象不仅引出观点,还真实可靠,新颖鲜活的论据有力地论证了观点;此外,运用社会热点来开头,也能体现“要求高中生关注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并能进行理性思考和判断,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4]这种开头方式,对于初学写议论文的学生应该有所帮助或启示。“不过,文无定法,掌握基本程式仅仅是第一步,最终还应引导学生跳出模式,进入自由王国。”[4]

参考文献:

[1]周小蓬,曾湖仙主编.中学各类作文评价指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郑桂华主编.初中语文教师专业能力必修[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雷其坤著.中学作文高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2.文明的议论作文 篇十二

一、大赛特色

1.公益性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是不收取中学生任何费用的全国性公益大赛。

2.规模大大赛目前在全国共设立20余个省 (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级赛区, 参赛对象为全国初、高中在校学生, 包括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赛事覆盖两岸四地。

3.权威性大赛主办、承办、后援单位和组织机构阵容强大, 执行严格的赛制和赛程, 确立大赛的权威性、公正性。

二、本届大赛主题设计背景

近代和现代的工业文明以物质财富激增为特征, 西方的工业文明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为标志, 同时也以大量耗费资源为代价。人类进入21世纪, 以科技伦理学派为代表的西方哲学家及有识之士认为有必要建立新的文明观念, 比如西方的简单生活主义和简单消费新主张;摒弃物质至上和感官刺激文化, 回归生活本然。中国政府倡导和推行的科学发展观本质上就是一种新的文明观,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即倡导节约资源, 清洁环境, 尊重自然。无论是奥运会, 还是上海世博会, 科技、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均是主旨。

人类的进步, 社会的发展, 从来都离不开对传统文明的继承与创新。人类的精神发育、道德养成, 靠的是东西方传统文化的滋养;科技的进步, 物质的丰富, 靠的是现代工业文明的推动;战争阴云一次次被和平之光驱散, 靠的是政治文明和民主秩序的力量。

文明是美好的, 文明更是一种力量,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永远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

三、本届作文大赛主题

绿色梦想文明生活

绿色———新时代的文明观。

梦想———浪漫情怀, 生活———现实欲求。

绿色更是人的一种精神追求;符合两点论, 具有哲学思辨性;题材的涵盖面广, 立意的思考度深。

四、本届大赛赛程和赛制

赛事时间:2010年7月中旬至2011年4月中旬

(一) 启动阶段:2010年6月下旬至9月下旬

在成功举办五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的基础上, 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 (2010—2011) 于2010年6月下旬, 在上海召开的第24届全国中学报刊专业委员会年会上启动。

(二) 初赛阶段:2010年9月———2011年1月

初赛试题揭晓后, 由各参加学校组织学生参与, 学生也可以自由投稿, 并邮寄学生参赛作品原件到贵州教育报刊社。贵州教育报刊社成立评委会, 对我省参赛作品进行评审, 并选送优秀作品 (初、高中组各50篇) 进入复赛。

(三) 复赛阶段:2011年1月

由评委会组成评审小组, 对初赛入围作品进行三审。

各赛区选送的作文原件及录入的光盘由大赛办公室重新编号, 各作品先经过网上评阅, 再交评委专家进行初评。2月中旬, 评委专家初评后选出初中、高中组作品, 由评委会全体委员于2月中旬复评。经评委会严格评选, 选出初中、高中组优秀选手参加全国总决赛。

(四) 决赛、颁奖阶段:2011年4月中旬

进入决赛的选手们, 于2011年4月中旬在南京, 经过“听、说、读、写”测试, 角逐全国一等奖和“恒源祥文学之星” (大赛最高奖项) 。并为获得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 (2010—2011) 一等奖和“恒源祥文学之星”的选手颁奖, 并为优秀指导老师颁发优秀辅导奖。

五、奖项设立

☆全国奖项设立

“恒源祥文学之星” (大赛最高奖项) :20名。

“恒源祥文学之星”提名奖:20名。

一等奖:150名二等奖:400名三等奖:600名。

优秀辅导奖:若干名。

六、其他事项

本届大赛主委会 (贵州赛区) 办公室地址:贵州教育报刊社《初中生辅导》编辑部 (贵阳市浣纱路66号)

联系人:田磊袁景荣吴传金

邮箱:1299104578@qq.com 273821512@qq.com

来稿请注明详细地址, 邮编, 学校名称, 作者姓名, 组别 (高中组、初中组) , 题号, 联系电话。欢迎使用电子邮件投稿, 本赛事概不退稿, 请作者自留底稿。

初中组参赛题目

(共29题)

命题作文

1.明天我在哪里

2.“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蛙声”是“丰年”的音符, 是“绿色”的象征, 是“梦想”的角声。然而如今, “蛙声”正从人们的生活中渐渐地远去……

以“蛙声”为题,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

3.如果灾难来临

4.人生也有节气

5.就从现在开始

6.声音的文明

7.你认为你是谁

8.无论你走到哪里

9.我的故乡在远方

10.人类的生存依赖于大自然的恩惠, 人类的文明来源于大自然的启示, 人类, 需要聆听自然的回响, 领悟自然的真谛。

请以“自然给我的启示”为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自选文体。

半命题作文

11.走进深处

12.在那的地方

13.不曾改变的是

14.触摸是一种微妙和敏感的行为, 我们触摸岩石, 体会它的厚实坚硬;我们触摸流水, 感知它的清凉温柔;我们触摸亲人的脸庞, 感受那一份亲切和温暖。伸出手指, 我们也许还可以触摸到神秘的星空、美丽的心灵……

请在“触摸”空白处补上恰当的词语,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体不限。

15.根据你个人独到的理解, 以“文明是”为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定立意, 自选文体。

16.我与共

17.记忆是

话题作文

18.阅读下面的文字, 根据要求作文。

从前, 一位老隐士被邀请去参观当时最强大的国王的宫殿。

“我真羡慕你这样一位圣人, 你拥有的地方那么小, 却仍然感到满足。”国王说。

“我真羡慕陛下, 您拥有的地方比我的地方还小, 却仍然感到满足。”隐士回应说。

“你怎么可以这样说, 如果整个国家都是属于我的?”感到被冒犯了的国王说。

“精确的理由是, 我拥有天堂的音乐, 我拥有整个世界的山川河流, 我拥有日月光辉, 因为我灵魂里拥有上苍。而陛下您却仅仅拥有这个王国。”隐士说。

请以“真正的拥有”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 题目自拟。

19.有第一就有第二, 现实情况是, 人们总是记住了第一, 而常常忽视第二更不用说第三、第四了。

请以“次”为话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题目自拟。

20.近人有言曰:文明其精神, 野蛮其体魄。此言是也, 然生活中反是者比比矣。物质文明需要文明精神的指引, 否则, 精神的野性将把物质文明引向歧途。

请以“物质文明与精神野性”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21.请以“如果失去了农村”为话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体不限。

22.阅读下面的文字, 按要求作文。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诗人但丁说:“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 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请以“道德与智慧”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 题目自拟, 不少于600字。

23.下面是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则关于“文明”的公益广告词:

有时候, 文明离我们只不过是10公分的距离;有时候, 也许只是几厘米的宽度;也有时候, 可能只是一张纸的厚度。我相信, 其实文明就在我们心中, 我们会在生活中不经意地流露着。有时候, 多一份手势对别人来说, 就是多一份体谅;有时候, 多一点耐心的等待, 对别人来说就是一种关爱;有时候, 多一点分享, 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温暖。

根据以上材料, 围绕着“文明”这个话题, 选择一个角度,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除诗歌以外文体自选。

材料作文

24.欣赏漫画《当一年只有三季时》, 自拟题目, 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25.阅读下面的材料, 自拟题目, 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时下, 一些传统规范的词句正逐渐地被网络用语所侵蚀, 不少学生已经不自觉地把网络用语带进了日常生活, 不但口语中频繁使用, 甚至把网络语言写进了平常作文中。

一项调查的结果表明, 对网络用语的过多使用不同的调查对象有不同的态度。学生:乐此不疲;老师:喜忧参半;家长:担心而无奈。

26.阅读下面的文字, 按要求作文。

在由十几家主流媒体联合主办的“中国最美的50名女人”评选活动中, 杨澜名列榜首, 于丹入围前十名, 而此前呼声很高的李宇春等人却意外落榜。一些“玉米”质疑:“我们的春春难道还没有于丹教授美?”以“内涵美”当选2008年中国第三美人的于丹自然很开心, 她说:每个女人的前二十年是靠美丽的外表生活, 后半生是要靠自己的修炼的。

阅读上述材料, 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 确定文体, 确定标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7.阅读下面的文字, 按要求作文。

据说, 犹太王大卫的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契诃夫小说中一个人物的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一位哲人曾说:“成功和失败只代表过去, 忘记过去, 才可能走进新的天地。”另一位哲人又说:过去不能忘, 因为历史是一个永远的存在。

请你联系生活, 展开联想, 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 自选文体, 自定标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8.阅读下面的文字, 根据要求作文。

2005年夏天, 以李宇春、周笔畅为代表的超女开启了一个“中性”风潮, 此后在选秀比赛中出现的尚雯婕、厉娜继续高举着“中性”旗帜, 还有去年的曾轶可。有首歌一度在网络上很流行:“不管是李宇春还是曾轶可, 都是我的哥我的哥。”到了2010年的夏天刘著引领的“伪娘”风潮大张旗鼓, 不管是真情流露, 还是哗众取宠, 你不得不承认, 如今的娱乐圈已掀起一阵伪娘潮。因此, 那些曾经中性化的女孩们却开始纷纷“撤退”了, 她们都变得越来越女人了———尚雯婕早已化身为“TimeLady”、李宇春穿上了裙装, 近期动作频频的周笔畅, 更是完全颠覆当年的中性装扮, 用非常女人味的“姐姐”造型一时惊艳。

请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立意自定, 题目自拟, 不少于800字。

29.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公交车上, 一名男子靠着车窗, 悠闲地抽着一支香烟, 一挥手, 烟头划出一道火红的曲线, 以一种优美的姿态飞出窗外。

两秒钟后, 一辆疾驶而来的出租车突然转了个方向, 一头撞进路边的绿化带。

半个月后, 一家工厂发生了火灾, 上千万的资产顷刻化为乌有。

一个月后, 当初扔烟头的男子戒烟了, 因为他失业了。他失业的原因是, 他所在的工厂破产了。工厂破产的原因是, 半个月前一场大火把厂子烧了个精光。工厂失火的原因是, 一个月前请来对工厂消防设施进行改造的工程师出车祸住院了。工程师出车祸的原因是, 他乘坐的出租车突然冲入了绿化带。出租车冲入绿化带的原因是, 有一个燃着的烟头突然落入了司机的衣领。

13.文明与野蛮议论文 篇十三

儒家圣贤孔子幼年丧父,当过羊倌,过着贫苦的日子,而他从周围人身上学到的,是文明,是高尚,引领人们向“天堂”行进着,最终造就了他的盛名,培养出了七十二贤人,他,是文明的传承者,是文明的散播者,他担得起“圣贤”二字。

火烧圆明园时,嚣张气焰不可一世,不仅掠夺了大量金银珠宝,而且纵容士兵放火烧毁圆明园,来破坏者中华历史上的瑰宝,正如雨果所说:“一群野蛮人……”如今,圆明园的遗址里残破不堪,缕缕怨气飘扬在圆明园上空,似乎也在控诉着英法联军所做的暴行。

如今,文明与野蛮依旧并存,共同构成了现代的主旋律,野蛮者发挥着他们的特点肆无忌惮着,如螃蟹半横着走,似乎一切都不能阻挡其方向,更无法改变其心意,他们自以为是,以为任何东西都不能束缚着他们,只会用暴力去解决一切,打不赢,还是打:打赢了,更是为下一次的进攻打上奠基石。殊不知,他们正一步步地走向那巨大地陷阱,继而迈向那更为悲惨地灭亡之路,而此刻,他们正手舞足蹈,他们能明白那是他们的毁灭之路吗?也许能吧!

灯,闪烁着,照耀在历史的长河中,愿这盏灯能能照亮人们心中的路,继而在人生地道路上走的更远。

14.文明社会高考800字议论文 篇十四

通常,文化人在社会中的地位较高,甚至待遇也优于文明人。且社会较多收纳的也是文化人。难道文化人真的就是社会的需要吗?社会就会是我们渴望的和谐社会了吗?

造成文明与文化如今的现象,难道就是自然的现象?不是的,其实是人们造就的。就说我们周围吧。学校是造就此现象的根源之一。学校的教育关系着学生的未来,学校在学生的人生路上设了一个个路标,但他们未必教会了学生如何辨认路标。说白一点,就是学校负责让学生做文化人,却未必能让学生做文明人而尽责。“再上一层”,就是社会中的工作人士,当他们遇到某些情况,无法文明与文化并重时,他们或许会倾向与选择做文化人。也许举个例子会更清楚些。

一个学历很高的学生到一家名望很高的公司应征,理所当然地,他被录取了,并成为老板的心腹,同行业绩的顶尖人物。偶然一次小小的错误,他却为了保住自己的形象,他选择了推卸责任。对于其他人来说,他是一个不会出错的优秀人才,但对于知情者,他却只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即使他有多能干,但他的功绩永远与品质成反比。

现在重要的是,如何文明与文化并重呢?外来因素和内在因素都很重要。学校的教育,家长的培育,益友的指导,还有抵制外来影响的心理。例如,锻炼把应试教育“过滤”为素质教育的心理。

15.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模式 篇十五

一、并列式

并列式是议论文写作中最常用的结构模式, 指开篇先亮出总论点, 然后并列地从几个方面分别对总论点加以论述, 也就是说, 文章论述的主体部分由并列的几个分论点的论述构成。并列式的几个分论点常常放在每段开头, 充当本段的总起句和中心句, 并构成排比, 以强化作文的条理性。运用这种结构模式, 关键是能对一个总论点从不同的方面来加以认识, 并能够并列地分解出几个能说明总论点的分论点。下面以作文《人生之气》的写作提纲为例加以说明。

1.引出论点“人要有气”。

2.分论点一:人要有骨气 (事例) 。

3.分论点二:人要有傲气 (事例) 。

4.分论点三:人要有大气 (事例) 。

5.分论点四:人要有志气 (事例) 。

并列分论点的顺序可以灵活安排, 不过最好还是要考虑并列方面的轻重程度及其相互关系, 遵循由主到次的认识规律, 把最重要的放在最前面。形式上, 为了使文章的层次条理更加清晰, 可以在几个并列的层次或段落前面标上“第一”、“第二”……或“首先”、“其次”等表顺序的词语, 从而使读者一目了然。除此之外, 还应该注意两点:一是各个分论点之间是并列关系, 并列的几个层次间一定要避免相互交叉, 否则在论证过程中极容易造成思维混乱, 影响文章的条理性;二是分论点论述之和要等于总论点圈定的范围, 如果小于总论点, 文章的论证就不够充分, 缺乏说服力;如果大于总论点, 就容易节外生枝, 造成文章偏题甚至跑题。

二、递进式

递进式的结构模式是指遵循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 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 一层深入一层地论证中心论点。形成递进的方法有很多种:从现象说到本质;从可能性说到必然性;从经验说到问题, 再说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是什么”说到“为什么”, 再说到“怎么样”……递进式结构模式能使问题的剖析如层层剥笋, 步步深入。和并列式一样, 递进式也需要把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分论点, 不同的是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并列关系, 而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递进关系。为了使文章论证的递进关系更加清楚明确, 还可以在各分论点之间加上“不仅……而且……”、“……况且”等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形成过渡, 并以此反映并加强各层次间的递进关系。下面以作文《严于解剖自己》的结构提纲为例加以说明:

1.提出中心论点:要不断进步, 必须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2.分论点一:对自己要有自知之明。 (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前提。不了解“病”在哪里, 就无从下刀。)

3.分论点二:光有自知之明还不够, 还要勇于自我批评。 (这是解剖好自己的途径。不开刀, 就无从去“病”。)

4.分论点三:自我批评的勇气来源于对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信念。 (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关键。不掌握开刀的规律, 刀就开不好, 也就难以真正去“病”。)

熟练运用“递进式”结构模式, 要求写作者掌握一定认识论和辩证法的哲学知识, 能在自己现有认知的基础上, 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地展开论证, 要求写作者思维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方面具有深刻和缜密思维。

三、对比式

对比式的结构模式是指通过对比来论证中心论点。形成对比的项可以是正面和反面、现在和过去、此事物和彼事物、同一事物的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等。对比式的论证模式可以使观点在对比中显得更加鲜明。在具体论证过程中, 我们可以把两方面事物加以对比, 或者是用一种事物来烘托另一种事物, 通过两个方面的对照, 突出说明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因此, 写作中通常的做法是对一个方面着墨多些, 展开深入重点论述, 另一方面着墨少些, 只起烘托、陪衬作用。掌握这种结构的关键在于在相互对比中阐明主张, 让中心论点在比较鉴别中得到充分而有力的论证。下面以作文《说“思”》的结构提纲加以说明:

1.生活中的两种人:勤于动脑的人;懒于动脑的人。 (态度对比)

2.不同态度的不同结果。 (结果对比)

3.不同态度的不同思想根源。 (思想根源对比)

4.应学习第一种态度, 做勤于思考的人。 (结论)

在实际操作中, 可采取这样的做法, 开篇提出论点, 紧接着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证。对于一个论点, 既可以从正面论述, 也可以从反面论述, 如果把两方面结合起来, 会使文章的论证更透彻、更有力。有些论点适合侧重正面论述, 结合进行反面论述;有些论点适合侧重反面论述, 结合进行正面论述, 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灵活掌握。

议论文的结构是否严谨, 条理是否清楚, 论证是否严密, 论据是否典型, 关键在中间段也就是论证过程的写作是否具有条理。结构、条理是议论文评分的重要细则, 因此, 写作议论文要尽量遵循一定的写作结构模式, 以确保文章条理清晰、中心明确。上面我们谈到的并列式、递进式和对比式是三种常见并且容易掌握的写作模式, 在议论文写作中, 上述结构方式常常交错使用, 一般是以某一种结构方式为主, 以其他方式为辅, 这样, 既可使行文富于变化, 又不会使文章杂乱无章。

参考文献

[1]张海德.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6.

上一篇:六年级下册英语考试题下一篇:小学五年级数学游戏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