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站志愿者服务”活动策划

2024-12-12

“火车站志愿者服务”活动策划(20篇)

1.“火车站志愿者服务”活动策划 篇一

一、活动背景

他们用心谱写出爱的篇章,用行动唱出动人的旋律,用自己的双手支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他们没有索取,不求回报,最大的心愿就是给他人带来快乐,用最无私的精神凝聚成一个最动听的名字—志愿者。为响应12月5日“国际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志愿人员日”及“米粒计划”,培养同学的志愿者精神,特开展此活动。

二、活动主题 爱驻东站,点亮青春,传递温暖

三、活动目的及意义

(一)培养我们的志愿服务意识,提高自身技能。

(二)通过自己的一份努力,给辛劳的车站工作者传递温暖。

(三)通过我们的绵薄之力,传递爱的接力棒,为社会发发展贡献一份力。

(四)响应青年志愿者指导中心的“米粒计划”。

四、活动时间

12月6日上午

五、活动地点

宜昌东站

六、参与人员

20151203班全体同学

七、活动形式

站长为同学安排活动岗位,包括:进站口、出站口、站台、售票厅等

八、活动具体安排

(一)前期安排

1.由王琪、王臣颖负责联系车站负责人,了解出行路线。

2.由王琪向大家介绍本次活动,调动大家积极性。

3.由王臣颖统计请假人数。

4.由王琪向青服队借帽子。

(二)活动开展

1.星期天早8:30沁苑公交站牌准时出发。

2.再次重申注意事项、分发帽子及志愿者工作证。

3.由田站长分配工作岗位。

4.同学自觉积极看展工作。

5.集体合照。

(三)后期工作安排

1.由青年委员负责进行本次活动总结。

2.组织委员、青年委员完成PPT交于班长。

3.收集同学活动中的照片并存档。

九、注意事项

(一)注意着装,不要穿着太过随意。

(二)8:30准时出发,不允许迟到。

(三)有礼貌、有耐心的帮助他人,不要与人发生冲突,展现大学生风采。

(四)注意个人行为,维护志愿者形象。

(五)如遇到特殊情况,不能解决,向相关工作人员反应。

(六)注意个人的人身及财产安全。

2.“火车站志愿者服务”活动策划 篇二

为了使急救知识技能的宣传培训更加深入浅出, 提高宣传培训效果, 服务队员们群策群力创新宣传形式, 将急救知识技能与日常工作生活相结合, 与情景剧、小品等艺术表演形式相结合, 精心编排了以油田生产现场为背景的情景剧《生命一线》, 以灾难救援为主要内容的情景剧《紧急救援》, 以幼儿园、学校学生生活为基础的《白雪公主》等一批宣传演出节目, 这些节目深受观众喜爱, 宣传形式新颖, 效果好。严格的训练提升了服务队每一名队员的综合素质, 第二课堂让他们得到了锤炼, 收获了成功。志愿者服务队曾3次组队参加省级应急救护技能大赛, 其中, 在2012年举行的山东省第二届红十字应急救护技能大赛中, 团结拼搏, 默契配合, 出色地发挥了水平, 战胜省武警消防、齐鲁医院、省立医院、滨州医学院等高水平医疗及专业救援机构代表队, 一举夺得全省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 为学院争光添彩, 为志愿者服务队夺取荣誉, 为参赛队员们的大学生生活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爱心天使”志愿者服务队已成功走过5年的历程, 总结起来, 我们认为有以下几方面体会。

一、健全机制, 规范管理

“爱心天使”应急救护志愿者服务队从成立初期开始即本着“强基础、创特色、重实效”的工作思路, 以医学专业特色活动为抓手, 加强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 对组织机构、会员发展、管理规范、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救护培训、社会服务等各方面均做出了明确要求。成立了以系主任、急救课教师为指导教师、优秀学生干部为队长的应急救护服务队, 有计划、有步骤地以严格程序吸纳新会员, 壮大会员队伍, 从组织上保证了学院红十字应急救护志愿者活动开展的持续性和发展性。参加应急救护志愿者活动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 目前会员已达100余人。

二、将急救宣传教育服务活动作为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活动中立足特定载体, 扩大影响。志愿者服务队利用“世界红十字日”“世界急救日”等, 深入社区家庭、公安消防、学校园所, 演示传播现场紧急救护的处理办法, 受到广大干部员工和居民欢迎。开辟红十字宣传栏、卫生健康宣传栏、分发宣传单等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宣传活动。为深化爱心天使服务队员的思想理念, 我们利用多方阵地深化教育。如在学生心理健康教学中, 渗透红十字宣传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 渗透对学生进行敬老助残、人道奉献等方面的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做到“润物细无声”;在体育与健康课中, 开展对学生进行救护常识、无偿献血等方面的教育;在主题班会课、团课和团日活动中, 渗透对学生进行红十字运动起源和发展的知识教育;在军训逃生演练、消防演练活动中, 引导青年学生珍惜生命、关爱他人。

三、加强团队建设, 提升服务理念

服务队把团队建设和队员服务能力提升视为队伍生命力的重要保障, 因此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灵活的运行模式。服务队目前设队长、副队长、秘书长等组成的服务队最高决策层, 把握服务队的发展方向, 监督志愿服务活动效果。服务队设有考勤制度、管理办法、志愿者评比制度、通过制度化的规范管理, 使服务队的志愿服务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也为服务队迈向高绩效团队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服务队一直注重成员的内部融合, 力求打造欢乐一家亲的家文化。为此, 服务队通过集训、素质拓展、小组讨论、趣味联谊等活动, 为做好志愿服务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服务队定期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培训、防灾避险培训、自救互救培训、家庭小药箱管理知识培训、合理使用抗生素知识培训和调研问卷设计及调研方法培训等专业知识的培训、团队管理培训等项目培训。服务队在实施项目前, 会按照活动策划方案进行项目预演, 提升项目实施效果。

3.“火车站志愿者服务”活动策划 篇三

兰州石化总院团委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是主要开展医疗服务为主题的队伍,分设了11个志愿者服务分队,基层团干部担任了分队长职责,石化总医院青年志愿者经过填写志愿者申请表及经过志愿服务培训后,多年来,跟随石化总医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与兰州石化公司“宝石花”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了各种志愿者活动,积极展示了医院青年服务医院,奉献社会的良好形象。通过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对医院文化建设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医院文化建设与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关系

1.医院文化是医院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包括医院职工的共同理想、信念追求、思想情操、价值观念、行为取向、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内容。

2.青年人是医院各项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青年人的思想是医院文化的活力之源,是医院文化发展和创新的动力所在。因此,青年人在医院文化建设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和独特的优势。

3.共青团作为医院先进青年的组织,其工作模式更要紧紧围绕医院工作的中心,把服务病人、培养优秀专业人才、提高医疗质量作为开展工作的主要方向,发挥青年团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培养青年团员在医院工作中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共青团更好的担负起团结青年、带动青年的重任。

4.共青团组织以各种活动和特色工作为载体,可以很好的推动医院文化建设。鼓励医院青年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从而有效提高医院的社会知名度,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青年志愿者系列活动是有效的载体之一。

二、开展志愿者服务的背景

1.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能够发挥共青团员的先进性,树立志愿者服务理念,弘扬志愿者精神,创造良好的医院环境和培育丰富的医院文化内涵,凸显石化总医院“青”字号特色,石化总医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始终坚持“统一领导、条块结合、全面发动、广泛参与、着眼长纪、循序渐进”的工作原则,加强石化总医院青年志愿者队伍的建立与管理,提高青年志愿者相关知识和技能,发挥青年志愿者的积极作用。扩大青年志愿者服务的影响力,展现石化总医院共青团青年良好的精神风貌。

2.志愿者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四大特性。每个人都有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利和促进社会进步的能力,同样,每个人都有促进社会繁荣进步的义务和责任。参与志愿者服务工作是表达这种权利和义务的有效形式。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提高、完善和发展,精神和心灵也得到了满足。

3.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即是“助人”也是“自助”,既是“乐人”,同时也是“乐己”。参与志愿服务,在帮住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也传递了爱心、传播了文明。通过青年志愿者服务,可以有效的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减少疏远感。并对缓解矛盾、促进稳定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医院志愿者活动具体实施情况

医院共青团组织抓住青年志愿者特色工作为载体,积极开展各种青年志愿者活动,努力成为“青”字工作中一大亮点。

1.积极开展“走进社区、走进医院”系列志愿者活动。石化总医院团委先后组织青年志愿者在兰州石化南山小区、幸福小区、晨光小区、22街区、临洮街小区、十二街区等小区多次持续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医院团委在青年志愿者活动中根据志愿者对象的需要,不断地对志愿项目进行更改,从最初的血压测定志愿者活动内容先后发展到血糖测试、血型测定、健康咨询、用药咨询、健康知识普及、常见病、多发病预防宣传单印发及医院简介介绍等便民需求的志愿者活动内容。从一线护士发展到一线医师、一线检验师、一线药剂师共同参与到志愿者队伍中,进行着更广,更有价值的志愿者活动。石化总医院门急诊党支部与兰州石化技术学院开展了青年志愿者互相帮助系列活动,通过将兰州石化技术学院在校学生纳入到石化总医院青年志愿者队伍中来,完善了医院团委开展的“走进医院、走进社区”的志愿者系列活动。

2.定期开展“医疗服务进家庭”志愿者活动。石化总医院共青团组织定期前往受助老人家中进行血压测量、血量测量、用药知识指导等青年志愿者活动,每个月为患慢性病的受助老人在医院门诊通过挂号、开药、审批特殊门诊药物、交钱、取药等环节后,为老人购买好每天必须服用的药物后,送上家门,解决老人困难。在老人生活每次有实际困难时,石化总医院青年志愿者会及时的为老人解决困难,在2016年1月份,石化总医院接收到了团委受助老人送来的表扬信,这是对医院青年志愿者活动是一种肯定。在每年中秋节、国庆节期间利用自己休息时间前往老人家中送去了慰问品与祝福,拉近医院青年人与受帮助老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医院的青年志愿者一直以弘扬“雷锋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为原则,从小事积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3.持续开展“医疗服务进厂区”志愿者活动。石化总医院的青年志愿者根据兰州石化公司不同分厂、不同职工的需求分别在质检部、炼油厂、幼教中心、客运分公司等单位开展了关于急救、创伤、骨科、儿科、妇科、产科等专业的青年志愿者健康普及内容。使得青年志愿者受助人群更广,通过青年志愿者服务,可以有效的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减少疏远感。不同的人群参与青年志愿者活动对缓解矛盾、促进稳定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4.不断开展“医疗服务”为主题外志愿者活动。石化总医院东西区临床科室搬家工作中,医院团委多次组织青年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力所能及做一些志愿者事情,参加活动的青年志愿者秉承了“服务医院,帮助他人,完善自己,弘扬新风”的志愿宗旨。石化总医院的青年志愿者以“学雷锋日”为契机对西固区石头坪地区进行过清除杂物的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活动得到了上级团组织的肯定与市民的赞扬。

四、通过青年志愿者活动对医院文化建设进一步思考

广义的医院文化泛指医院主体和客体在长期的医学实践中创造的特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医院硬文化和医院软文化两大方面。医院硬文化主要是指医院内的物质状态:医疗设备、医院建筑、医院环境、医疗技术水平和医院效益等有形的东西,其主体是物。医院软文化是指医院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医院特色的思想、意识、观念等意识形态和行为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其主体是人。

青年人是医院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青年人的精神风貌对医院的发展很重要,也会影响到医院的文化建设。青年人对医院文化建设有着很深的责任,青年医务工作者通过各种“青”字活动提升锻炼自我能力,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其中一种,该活动会对青年有很深的影响。青年志愿者活动是新形势下学雷锋活动的深化与延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符合当代青年的特点,更容易激发青年的参与热情。

4.火车站志愿者策划书 篇四

活动主题:火车站志愿之行

主办单位:青年志愿者协会

活动地点:xx火车站

活动时间:xx月x日星期日上午9点——下午3点

活动目的:改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改善社会趋向于美好发展。扩大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影响力。

活动人数:8-15人

活动内容:

1、由2-3人在检验行李处帮助携带行李太多的旅客搬运行李,如有旅客需要把行李搬运至火车上,则需要进行登记,待志愿者反回后方可注销。

2、在候车室内旅客较少时由7-8人帮助站内人员打扫候车室卫生。对象有:地面、玻璃、镜框。

3、对旅客提出的帮助尽量满足。

注意事项:

1、往返注意交通安全

2、不要干涉站内工作人员的工作

3、注意志愿者的形象,对旅客和站内工作人员要有礼貌

4、不得擅自外出,如有事外出需要负责人同意,得到同意后方可外出,但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返回

5、中途休息,不要离站太远,在规定时间内返回

6、帮旅客搬运行李中需要旅客同意,方可帮助搬运,不得强行帮助

注:

5.火车站志愿活动团队实践报告 篇五

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运船1302班团建活动(B组)

火车站志愿活动团队报告

活动时间:2013年11月17日 活动地点:大连火车站 活动人员:见附录 指导教师:赵红

一.活动背景及目的

现代交通运输日益发达,各大火车站时常出现人满为患的现象。在红色实践月来临之际,我小组同学希望通过我们的行动缓解火车站秩序维持压力,在业余时间以志愿者的身份担当起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二.活动时间 2013年11月17日 三.活动地点

大连火车站 四.活动准备

(1)团队成员提前联系大连火车站的相关负责人,向其详细介绍该次实践活动,在争取同意后询问我小组的大致服务方向、目的和注意事项。

(2)活动前,召开讨论会,明确分工,并请指导老师介绍相关注意事项。五.活动内容

略(详见附表中人员分工情况)六.活动感悟及收获

在活动中,同学们表现积极,充满热情,赢得火车站工作人员和旅客的一致好评。同时,在活动中,同学们也体会到了火车站工作人员工作的辛苦,培养了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在志愿者活动中,同学们发现,火车站入口处很冷,而负责检票和安检的工作人员通常好几个小时才换一次班,工作条件十分艰苦。同时,有部分旅客并不配合工作,他们有些人拒绝安全检查,有些人以送朋友等名义无票强行通过安检……但是,工作人员始终加以耐心解释和劝导,充分发扬了为人民服务的好作风,这让同学们受到了很大触动,陶冶了同学们的情操,升华了同学们的情感,同学们都不约而同的对工作人员产生了由衷的敬意。

在服务台进行志愿者活动的同学也有相似的发现,服务台只有一位工作人员,而到服务台询问的旅客很多很多,他们有的问候车厅标号,有的问火车的发车时间,还有的请求广播寻找走散的朋友……服务台的工作人员总是熟练地报出列车的发车时间,耐心的解答各种问题,真诚的为旅客服务,让旅客在旅途中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他们的奉献和服务精神也使同学们深深地感动。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同学发扬了志愿者精神,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时代脉搏感,完善正确高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动起内在积极性,并在社会树立起当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增强了理工大学的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可谓意义深远。

附录: 一.参与人员名单及分工

1.出站口(负责指引旅客使用自助检票机,防止无关人员从出站口进站):江坤颐,齐野含

2.候车厅服务台(负责指引旅客到相应的候车厅候车):任志宇,蒋昱研

3.候车厅检票口(负责维持旅客排队秩序):田煜,冯宪光 4.协助检票队(负责协助检票员检票):朱沁怡,王晋凯 5.协助安检第一小队(负责南一安检通道):兰宏凯,吴凡,姜喜成,聂鑫

6.协助安检第二小队(负责南二安检通道):王文群,鲍飞虎,吴鲁宏,余文韬,马广骅

7.协助安检第三小队(负责北一安检通道):曲静慧,杨雨诗,孟禹,张保磊 8.摄像:何秋臻 二.后期安排

6.“火车站志愿者服务”活动策划 篇六

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社会实践是高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使学生投身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而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大学生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有效方式。

党的十七次代表大会提出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重大战略目标。为了有效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向长期化、项目化、阵地化发展,结合团中央、团省委有关文件精神和本校实际,在此号召、组织大学生“四进社区”。“四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好形式,是当代青年大学生运用知识、施展才华、实践成才的好课堂,已经逐渐成为一项适应时代发展潮流、服务精神文明建设和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品牌教育服务活动。

二、活动目的新形势下在坚持校内与“四进社区”活动相结合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在重视校内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大学生广泛开展“四进社区”活动,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四进社区活动能使大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实践中不断动手、动脑、动嘴,直接和社会各阶层、各部门的人员打交道,培养和锻炼实际的工作能力,并且在工作中发现不足,及时改进和提高,使之更新知识结构,获取新的知识信息,以适应社会的需要。这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真正深入人心,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落到实处。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祖国的未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应当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主动积极地作用。而社区是社会基层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只有每一个基层社区都是和谐的,都按和谐社会的要求做了,整个社会的和谐才能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因此,大学生应当积极投入到和谐社区的建设中去,积极努力的奉献自己的力量并锻炼自己的毅力提升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自己的品格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做时代的先锋。

三、参加人员

石油化学工程系团总支、学生会干部及2010级部分同学

四、活动事项

时间:2010年3月26日 中午11:00至12:30

地点:西固石化小区

人员:石油化学工程系团总支、学生会及10级部分同学

五、活动流程

1.3月26日中午10:20带工具,穿工装在喷泉集合2.10:35出发到达石化小区

3.10:50 至11:00安排工作

4.12:25开始返回学校

5.活动结束后对本次活动进行简短的总结

4、后期的跟踪调研及宣传

活动结束后,及时开展反馈调研工作。与社区及街道领导沟通,并对此次活动做出评价,指出不足以便我们以后长期开展活动。做好后期校外媒体的宣传和校内网站的宣传工作,对赞助方的回馈及宣传工作不容忽视,加强与媒体和赞助商的合作建立长期的友好互助关系,共同为营造和谐社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六、活动内容详细介绍

1、主要以宣传方式对社区自身存在的潜在卫生问题进行宣传。提高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其中以宣传绿色购物为重点的宣传方向。

2、对居民解答关于房子健康装修过程中注意的一些常识,了解装修过程中材料等饰品的潜在问题。

3、打扫社区卫生,清除社区的一些广告:比如无用广告、过期通知之类的。

七、注意事项

1、组织人员到选定社区勘查情况和环境,以及了解志愿服务对象

2、联络社区负责人,待其允许,商议本次活动的细节

3、纪律要求:

1)队员必须服从统一的组织管理,服从集体的决定,不得擅自行动。

2)队员必须注意维护本社团形象,维护大学生的形象,不做与身份不相符的事情。

3)队员做事要善始善终,要做就做到底,不找借口。

4)注意言行保持中立,不介入社区内部纠纷,不轻易许诺,但有诺必行。

5)安全第一,尤其保证女生的绝对安全。行动至少两人一组,女生需男生陪同,不准随意脱离队伍,不准擅自行动,服从队长安排。

6)队员要有良好的团队精神,互帮互助,团结协作,亲密配合.4、确定活动参加人数

5、活动宣传(带系旗)

6、安排工作人员:

包括总调配(主席团)、照相(新闻部)、系旗(综合管理部)

7、活动期间请同学们服从负责人安排,实实在在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勿嬉戏打闹

8.本次活动由石油化学工程系李斌担任队长。

石油化学工程系团总支、学生会

7.大学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研究 篇七

关键词:社区志愿服务,大学生

社区志愿服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社会和谐和稳定的动力, 更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建立健全社区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必须依靠政府的倡导、社区志愿组织的推动、政策法规的规范与促进、社区全体公民的参与、社会工作的引领。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义

(一) 用心灵和行动传递关爱,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致力于建立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公德, 倡导团结友爱、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良好风尚, 净化了社会风气。通过参加“社区建设、扶贫开发、支教扫盲、抢险救灾”等公益活动, 让困难群众减少忧虑;通过帮助孤寡老幼、残疾人、军烈属、五保户等需要帮助的人, 让孤寡老人身边有儿女, 军烈属身边有亲人, 伤残者身边有兄弟姐妹, 特困户得到关怀和照顾, 让祖国大家庭更加富有凝聚力, 促进了社会保障及和谐社会建设。

(二) 满足心理需求。

大学生是作为特殊的青年群体, 总体素质较高, 有很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大多数大学生都认为参与志愿服务是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并希望能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来回报社会的培育, 积极推动社会文明。志愿服务活动倡导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符合广大大学生的特点, 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 这也是许多大学生加入志愿者行列的最直接原因。

(三) 提高个人素质, 促进自身发展。

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工作, 在帮助他人中得到锻炼, 从他人的微笑中得到满足, 人生的价值在活动中得到体现, 渐渐地喜欢上帮助他人, 把帮助别人当作一种习惯, 提高了自身素质, 弘扬了新风气新风尚, 对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另外, 在开展各项活动过程中, 通过对比发现别人的优点和自身的不足, 取长补短, 有助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

(四) 充实业余生活, 丰富人生阅历。

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 通过参与公益劳动、美化环境、抢险救灾、社会服务、社区建设等活动, 走出狭窄的生活圈子, 了解到更为广阔的社会和人生。在为他人服务的同时, 也接触到很多陌生的东西, 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 这对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和提高有很大帮助。

二、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起步较晚, 但发展迅速。

我国的志愿服务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 其最早的志愿者就产生于社区服务领域。随着经济体制的逐渐转型, 我国社区政策不断演进, 社区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社区志愿服务在国家民政部门的主导下逐步丰富、发展。自1993年12月共青团中央推出“青年志愿者行动”以来, 大学生一直成为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力量。截至2013年11月底, 已有2, 000多所高校建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 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多, 扶贫济困、社区服务、环境保护、抢险救灾, 大学生志愿活动项目在不断地拓展。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是志愿服务项目的其中一项。

(二) 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氛围不浓, 参与积极性随着入校时间的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

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在成立之初, 报名参加的人数比较多, 队员的积极性也很高,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队员的积极性逐渐消退。许多队员由于种种原因主动退出团队, 或虽未退出团队但已经不再参与各种活动。到大二、大三时, 除留下为数极少的骨干成员外, 几乎所有的社员均需从大学一年级新同学中补充与吸收, 这一情况在高校较为普遍。且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频率较低, 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许多学生不清楚学校有哪些具体的部门与社团组织为社区志愿服务开展活动, 更不用说知道哪些具体的活动类型了。可见, 在大学校园中, 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积极性不高, 没有形成深厚的氛围。

(三) 社区志愿服务内容形式单一, 节假日参与活动居多。

当代大学生参加到社区志愿服务项目中, 主要以探访老年人、关怀残障人士和关爱儿童成长为主, 在志愿时间的选择上, 绝大多数学生选择如雷锋节、植树节、劳动节等具有重要意义的节假日或者周末投身于社区志愿服务中。由此可见, 大学生的社区志愿服务的领域较窄, 内容多集中在针对老弱病残的帮扶服务, 对于社区建设、社区发展、社区文化等领域较少涉及。时间安排方面往往会导致社区服务活动流于形式, 无法形成一种常态化, 这种偶然为之的志愿服务活动许多时候是出于老师或者组织号召的临时性参与, 志愿服务的无持续性无法激起学生对社区的归属感。

(四) 志愿者服务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在校参加的志愿服务基本上都是属于自愿而无物质回报的。在调查中, 当被调查者被问到“何种激励方式最能让志愿者满意”时, 大部分被调查者表示希望得到相关证书, 部分被调查者表示希望给予一定的公开表扬, 相当部分调查者表示什么都不需要。在物质补贴上, 过半数被调查者认为只要报销与志愿行为相关的开支, 比如车费与餐费等。这说明当代大学生以助人为己任, 注重的是精神上的奖励, 并不看重物质奖励。尽管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目的并不是求得某种回报, 但激励机制作为对志愿者的褒奖, 体现了社会对志愿者工作的支持和认可, 一定程度的奖励制度可以大大提高志愿者的热情, 并且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参与。

(五) 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时机较成熟, “利己”和“利他”的因素相互结合。

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 自身也得到了提高、完善和发展, 精神得到了满足, 自身价值得到了提升, 参与志愿工作既是“助人”也是“乐己”。被调查者中参与过志愿服务活动的学生都表示, 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可以结交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除了能帮到需要帮助的人, 体现个人价值和体会到助人的快乐是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后最大的感受。因此, 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动机已经成熟, “利己”和“利他”的因素相结合。

三、促进大学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对策建议

(一) 加强社区志愿服务宣传力度, 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

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宣传和倡导, 充分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媒体, 和其他社会资源进行立体宣传, 在全社会倡导志愿精神, 让志愿服务理念深入人心, 使志愿服务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为;要把大学生志愿活动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认识, 要把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作为对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 纳入高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

(二) 创新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组织机制, 拓展社区志愿服务领域。

目前,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主要是在共青团组织的领导下由青年志愿者中心组织开展活动, 由于受到物力、财力及信息不畅等因素的影响, 所组织的活动形式、内容比较单一, 因此, 高校共青团组织一方面应加强与所在市、区级青年志愿者组织的联系, 起到促进大学生和志愿者组织之间相互沟通的作用, 并鼓励大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民间志愿服务;另一方面应着重思考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如何更好地立足校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 比如开创具有互联网金融特色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创新社区志愿服务内容。

(三) 加强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区的联系, 整合力量。

其一, 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应注意加强横向联系, 结合专业, 互相补充, 走专业化、专门化道路;其二, 加强与社区志愿者的联系, 及时了解社会所需、居民所急, 充分利用高校人才、技术优势, 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四) 加强对大学生志愿者的技能培训。

第一, 各高校团委可以根据不同的社团, 确定不同的服务形式和内容。每个志愿者组织掌握一至两门专业服务, 提高服务的效率和服务的质量;第二, 开展相应的培训。首先是基础性的培训, 是志愿者懂得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志愿者;其次是专业性的培训。一些大型活动, 不进行培训, 志愿者不能有效承担志愿服务工作。另外, 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组织应有专门的指导老师, 定期开设讲座, 开展服务, 不同社团间可以定期召开工作研讨会, 交流工作经验。

(五) 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激励章程, 完善志愿服务表彰制度。

激励机制的核心是激发主体的内在需求。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应该以诱发大学生遵循服务社会、关爱他人、和谐共生的价值道德为主体。

1、加强正面引导, 激发大学生志愿者的精神需求。

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佼佼者, 有着强烈的上进心和荣誉感, 我们要加强正面宣传, 通过表彰大会、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形式树立典型、弘扬先进。同时, 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正确的行为导向, 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意识, 使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得到有机的统一。

2、加强规范管理, 落实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实施条例。

在对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组织管理中, 各高校团委和学生工作部门要制定符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的实施条例和意见。在制定时应将大学生志愿者的进入条件、服务项目、基地设立、经费落实和管理、奖惩条例、评价机制等作详尽的规定。在执行实施意见或条例时要做到公开、公正, 统一标准, 保证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有章可循、有序开展。

3、加强实践研究, 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 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力平台。要加强跟踪调查, 深入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实践基地进行走访, 采集第一手资料, 总结有效的经验和方法, 同时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制定出切实长效的激励机制, 使大学生志愿服务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日常行为, 是志愿者精神深入大学生的内心世界, 内化为他们的核心价值观, 从而激发起为国家和民族振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 建立社区志愿服务资金会, 保障活动资金支持。

大学生志愿活动的资金缺口相对较大, 活动资金来源渠道相对单一, 这就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的成长和活动的开展。因此, 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专项基金十分必要。大学生志愿服务专项基金的来源可以采取政府补贴、社会赞助、学校支持等多种途径。

参考文献

[1]董海军, 倪赤仁.大学生志愿活动的参与动机分析[J].理论界 (双月刊) , 2003.6.

[2]常春梅.从青年发展看青年志愿者行动[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4.2.

[3]颜吾佴, 赵岚.创建有特色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 2002.9.

[4]陈瑛.对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机制的几点思考[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2006.40.

8.如何评价志愿服务活动的有效性 篇八

■ 服务活动的设计——基于“真需求”

1.来源于现实生活并能服务于现实问题的解决,体现价值性

一个好的志愿服务活动首先应该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生活中某些困难人群或者单位的问题,能够切实密切学生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反之,脱离被服务者的体验和需求,仅从服务提供者的角度出发来设计活动是不可取的。例如,可以重点围绕以下问题进行思考:学校生活、社区生活或其他情境中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有哪些困难人群?设计什么样的活动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什么样的活动能促进自身成长,并对社区、社会或者是环境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符合学生心理发展与认知特点,又能够利用既有的资源,体现可行性

无论多么有价值、有意义的活动,如果不具备可行性,也不能算是好的志愿服务活动。一方面,好的活动应该与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实际经验等情况契合,不能超越学生现有的基础。实践证明,活动的切口越小、聚焦度越高,活动的目标达成度和实施的效果越好;反之,越是脱离实际、好高骛远越不利于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也不利于达成预期的服务效果。另一方面,选择和设计活动要考虑能够充分利用的资源。例如,学校及周边是否具有完成服务活动的必要条件,人力、物力、财力、研究的时间、安全保障等各个方面的可行性如何等。

■ 服务实施的过程——学生“真实践”

学生提供服务的过程应该是通过服务社会(他人)进行实践性学习的过程。实践不是学生被动参与活动或执行教师意志,不是单一的经验复制、知识验证、机械模拟,而是应该主动地基于现实问题提供服务。由此而衍生的“真实践”的内涵诉求则是学生主动地、科学地提供服务,解决问题的过程。

1.学生服务的主动性——乐于服务

学生应该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他们不应该只是学校或者教师指令的执行者,而更应该是问题的发现者、活动的设计者、方案的制定者、方法的实施者和结论的验证者。指导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指导优势,鼓励学生自己选择、主动参与,使其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智慧解读问题,提供服务。

2.服务过程的科学性——善于服务

服务过程的科学性是指学生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所选择的服务方法具有针对性,有利于达成该活动的目标,有助于解决问题,并且能够持续提供服务,直至达成服务效果。

学生服务的主动性与服务过程的科学性密不可分,服务的主动性是首要前提。脱离开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不乐于服务,视服务为负担,服务过程的科学性根本无从谈起。服务过程的科学性是关键。方法不科学,再怎么主动也只能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要调动学生参与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鼓励学生乐于服务,要重视对学生服务技能与方法的培训,帮助学生学会与服务项目相适用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会根据活动目标选择适切的方法,引导学生善于服务。

服务活动达成的效果——关注“真体验”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发展

一个好的志愿服务活动应该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自我发展态度。例如,有的学生通过参与《同一片蓝天下——我为身边的残疾人献爱心》活动,充分认识到了残疾人生活的不易,在活动结束以后,仍然积极关注残疾人的出行、生活等,并且愿意主動地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群。这样的活动就使得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达到了活动的教育效果。

2.各种能力得到增长

尽管能力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然而从活动中具体的行为目标达成的情况仍然可以判断出学生能力的提高程度。一个好的志愿服务活动应该能够促成学生各种综合能力的提高。例如,学生更加注重观察生活,能够自主地提出问题,有了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有所创新;能够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实践,实践与反思能力逐渐增强,交流与合作能力明显增长等。

3.知识、技能的获得

一个好的活动,还应该促成学生知识的增长和技能的掌握。知识的增长首先体现在与活动主题相关的间接性知识的增长上,如学生通过《同一片蓝天下——我为身边的残疾人献爱心》活动不仅了解了残疾人生活的现状,残疾人出行方式、生活方式等一般性的间接知识,而且通过参与、体验获得大量的书本上学不到的实践性知识。这些实践性知识是学生基于情境和自身参与而获得的,会对学生理解问题及日后解决类似问题产生重大的影响。

从活动达成的效果看,一个好的活动除了能够帮助学生个体获得积极、深刻的心理体验外,还应该具有有意义的、外在的应用价值,能够有助于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解决。作为指导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并引导他们进行总结和反思,同时还可以鼓励和帮助学生将自身的成果进行应用、推广和宣传,实现活动的外部价值。■

9.志愿者服务月活动策划书 篇九

一、活动背景:

为进一步倡导和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更好地营造志愿奉献的良好氛围,同时给广大在校大学生提供更多社会实践及志愿者服务的机会,为我校志愿者工作的开展营造更为良好的氛围,同时秉承一贯的优秀志愿者工作风格,在全校范围内掀起志愿服务活动的热潮。

二、活动主题:

沐阳光之爱 助绿色校园

三、活动目的: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环保绿色活动的开展,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同学们的爱心意识和团结合作能力,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使同学们能够真正有机会展示自我能力、发扬奉献精神。我班组织学生进行大扫除活动,使我校变得更加文明,整洁。

四、活动时间及地点:

时间:2015年3月14日至2015年3月15日

地点:校园内的公布栏,墙面,操场,花池等。

五、活动主办方: 数学1202班

六、活动参与者:

数学1202班部分成员

七、活动流程:

1、具体内容:

3月14、15日均在食堂门口集合,统一发放清扫工具,分组并划分负责区域,清扫公布栏及墙面上的小广告,打扫操场卫生,捡花池中的垃圾。

2、活动中具体流程:

将参加活动的人员分成两个小组。14日其中一个小组负责清扫教学楼前的公布栏,另外一个小组负责康庄食堂的墙壁。15日其中一个小组负责清扫教学楼前花池中的垃圾,另外一个小组负责学校操场卫生。由干部负责人带领大家共同劳动。

3、活动后具体流程

(1)活动后,由各组负责人收回所借物品并及时归还。(2)由办公室做活动总结,并做好记录,以备下一次活动参考。(3)将此次活动照片保留,为以后社团宣传工作积累素材。

八、活动中的注意事项 1.活动中各成员不要脱离组织中的其他人员单独行动,以保证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2.活动中工作人员要听从组织人员的安排,以保证活动顺利进行。3.全体参与活动人员在活动中要保证自己的着装打扮符合志愿者的精神风貌,积极认真的工作。

4.参加活动的人员每次集合都要在规定时间内集合完毕,以保证活动流程的连续性。

共青团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委员会

数学与应用数学 1202班 团支部

10.“火车站志愿者服务”活动策划 篇十

6月6号下午

一、时间流程

2点在南门集合,分配任务,发放袖带,2点30分到岗,5点集合,点名,记名,回家。

二、具体安排

(1)A教学楼一楼(①1—2楼楼梯,②东、西、中三个大厅地面,③一楼所有走廊,④A楼前面东西大道,办公楼与艺术楼两个草坪。)

(2)A教学楼二楼(①2—3楼楼梯,②东、西、中三个大厅地面,③二楼所有走廊,④国旗广场,办公楼与艺术楼前面两个草坪。)

(3)A教学楼三楼(①3—4楼楼梯,②东、西、中三个大厅地面,③三楼所有走廊,④操场西面的主干道与A教学楼西面道路一直到南门口。)

(4)A教学楼四楼(①4—5楼楼梯,②东、西、中三个大厅地面,③四楼所有走廊,④A、B楼之间,A教学楼后面两个草坪。)

(5)①在南门路旁看守来看考场同学停放的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6人。②校内指引南门口2人。③A教学楼南边三个路口各2人。

三、任务分工

(1)由第一组负责具体安排任务(1)组长:赵宗曌

(2)由第二组负责具体安排任务(2)组长:钟建博

(3)由第三组负责具体安排任务(3)组长:刘艳芳

(4)由第四组负责具体安排任务(4)组长:张立策

(5)由第五组负责具体安排任务(5)组长:杨永超

6月7号上午

一、时间流程

7点南门集合分配任务,发放袖带,7点10分各自去各自的岗位,9点30南门集合,(路口拦车人员除外,另外6人于他们轮流替换)剩下人员休息,11点10分校内人员回到各自的岗位,11点40分打扫卫生,校内外不准有任何垃圾。

二、具体安排

1、校外

(1)配合交警在路口的两端把守警戒线,4人

(2)负责让考生与家长把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停在南门专设的停车点,6人(重点抓卫生)

3、督促与巡视

各组组长负责全面督促本组中午

三、时间流程

12点30分打扫完卫生南门集合,点名,点名完毕,回家下午

四、时间流程

14点30分上岗,17点10分集合保持校内外卫生,不准有垃圾,17点30分南门集合,点名、记名、回家

五、任务分工

(1)校外(重点卫生)由第五组负责,组长:杨永超(2)上午校园卫生由第六组负责,组长:张祎琪(3)上午教室卫生由第七组负责,组长:候嘉祥(4)下午校园卫生由第八组负责,组长:卢海明(5)下午教室卫生由第九组负责,组长:邵成研

6月8号上午

一、时间流程

7点阶南门集合分配任务,发放袖带,7点10分各自去各自的岗位,9点30南门集合,(路口拦车人员除外,另外6人于他们轮流替换)剩下人员休息,11点10分校内人员回到各自的岗位,11点40分打扫卫生,校内外不准有任何垃圾。

二、具体安排

1、校外

(1)配合交警在路口的两端把守警戒线,4人

(2)负责让考生与家长把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停在南门专设的停车点,6人(重点抓卫生)

3、督促与巡视

各组组长负责全面督促本组中午 校外

三、时间流程

12点30分打扫完卫生南门集合,点名,点名完毕,回家下午

四、时间流程

14点30分上岗,17点10分集合保持校内外卫生,不准有垃圾,17点30分南门集合,点名、记名、回家

五、任务分工

(1)校外由第五组负责,组长: 杨永超

(2)上午校园卫生由第十组负责,组长:杨海风(3)上午教室卫生由第十一组负责,组长:徐家辉(4)下午校园卫生由第十二组负责,组长:崔紫博(5)下午教室卫生由第十三组负责,组长:尚广星

11.“火车站志愿者服务”活动策划 篇十一

关键词: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党员志愿

1 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经验做法

1.1 健全规章制度,明确权利义务

公司党委率先制定印发了《志愿者服务管理办法》,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一是明确志愿者条件。以具有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所要求的身体条件和服务能力;热心企业和社会的公益事业,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品行端正,遵纪守法为基本标准,开展志愿者注册登记。二是明确志愿者权力。规定享有获得志愿服务相关信息;接受相关志愿服务培训;取得从事志愿服务必要保障;了解参加志愿服务潜在风险;对志愿服务活动提出意见建议的权利,并可自由参加或退出志愿服务活动。

1.2 强化组织管理,成立服务协会

公司党委严格贯彻落实主体责任,明确提出党支部书记为“具体责任人”,建立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一是成立志愿者服务协会。由公司党委委员、工会主席任会长,负责组织召开协会年会或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协会章程,选举和罢免协会委员,听取、审议和表决年度工作报告,决定协会重大事项及公司志愿者服务工作的组织、规划、协调、管理、指导、检查、总结、评比等工作。二是分设志愿者专业服务站。由基层队长或班组长为站长,由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及团员青年等组成,根据不同岗位工作特点和资源优势,自主开展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

1.3 搭建服务平台,发挥示范作用

公司党委结合“建设标准化基层党支部工程”及“创共产党员先锋岗、建共产党员示范责任区”等主题活动,创新形式和载体,积极搭建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平台。

一是进行“星级党员责任区”创建。让每名党员都明确自己的岗位责任,知道责任区的创建目标及任务,凝聚集体智慧,自主建家、建阵地。二是开展“党员亮身份、公开践承诺、岗位比贡献”活动。提倡“把党员身份亮出来,让党员称号响起来,使党员形象树起来”,对标先进,公开承诺,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献计出力。

2 推进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思想认识不到位,主动服务意识还有待加强

从公司正式登记注册的志愿者来看,党员参与人数比例为67.4%,尚未实现全员覆盖。

一是部分党员参与意识不强。公司党员年龄老化严重,他们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足,没有看到党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影响和带动作用。二是个别党员宗旨观念淡化。对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缺乏内在认同感,参加活动主要靠党组织推动,服务质量和效果也不理想。三是服务范围狭窄。公司党员能够带头参加“八小时之内”的志愿服务活动,但由于工作、生活等方面原因,未能深入社区,奉献爱心,定期地正常开展社会公益活动。

2.2 素质培训不及时,服务水平还有待提升

从公司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实践来看,确实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相应的培训不及时,整体服务层次和水平还较低。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要求党员志愿者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否则无法满足服务对象的现实需要。特别是深入社区开展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心理疏导及家政保健等项目服务时,对党员志愿者的素质要求就更高。

2.3 配套措施不完善,服务保障还有待健全

从基层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情况的反馈来看,保障不足也是目前的主要困难。

一是缺乏经费保障。基层党员开展志愿服务的活动经费全由公司下拨,专款专用,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尚无法获取社会公众的认同和支持。二是缺乏权益保障。对党员从事志愿服务活动的潜在风险及项目评估不足,未为其提供人身、医疗保险,缺乏预防处理风险和事故的措施及预案。三是缺乏激励机制。虽然党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是公益性的,不收取任何报酬,但应提供人性关爱及安全保障,确保党员能够全身心投入。

3 深化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建议措施

3.1 加强教育,提高思想认识

要坚持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层层发动,教育引导党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使广大党员充分认识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是新形势下践行群众路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力抓手,对密切与职工群众联系、促进企业和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倡导党员干部发挥表率示范作用,带头登记注册,开展志愿服务,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公共道德新风尚。

3.2 提升素质,延伸服务领域

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整合各方资源优势,不断提升党员志愿者素质,拓展服务范围和领域。秉承“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结合活动需要,组织党员开展技能培训,持续改善和提升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注重发挥党员自身的专业特长和团队的优势,从时间、人员、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大对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投入,不断延伸党员志愿服务活动领域和范围。

3.3 规范管理,完善保障机制

12.“火车站志愿者服务”活动策划 篇十二

所谓跨文化交际, 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走到一起分享思想、感情和信息时所发生的一切。近几十年, 跨文化交际以及在这种跨文化交际中需要具备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引起了各国学者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他们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和组成部分有着各种各样的表述。

根据Chen (1990) 的理论,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在特定环境中能有效地和适当地通过实施沟通行为来得到所需的对方的回应。他指出, 跨文化交际能力应包括四个主要部分:人格魅力、沟通技巧、心理适应和文化意识。其中“文化意识”被他解释为对目的语文化中的差异性的理解, 而这种目的语文化是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Chen还指出, 这种文化意识是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的先决因素。从这里可以看到, 意识已经被列为跨文化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是在文化意识的这个定义中, 只是局限在了对目的语文化的认识而没有指出对本国文化的认识也应该在意识之内。

然而, Chen (1997) 则进一步对其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阐述进行了完善。他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三个主要部分为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能力。他这个提法是从跨文化交流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层面来阐述的。这里, 他用“跨文化意识”取代了原来的“文化意识” (1990) 的提法, 并且强调说可以通过学习相互之间的文化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来增强这种跨文化意识。与他1990 年所提出的“文化意识”相比, 他在这里补充了相似性进这个意识的内容中。这就意味着, “跨文化意识”应当包括同时对本国文化和对目的语文化的意识。

Byram作为当今欧洲权威的跨文化研究领域的专家之一, 在1997 年也曾提出跨文化能力的概念和组成部分。根据Byram (1997) 的理论, 跨文化能力属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部分。跨文化能力的组成部分包括:知识, 即对自己和他人文化以及与其交流过程所需的知识;态度, 指好奇和开放地看待自己的文化和评价其他文化的态度;技能, 指诠释另一种文化并将它与自己的文化相关联的技能、发现另一文化的新知识以及和这个文化的人进行交流的技能;意识, 这里指的是批评性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文化的能力。这个意识, Byram强调的是对文化的批判的意识。根据Byram (2009) 的阐述, 他指出这种意识的地位应该在跨文化能力中处于中心地位, 并直接指出这种意识是衡量跨文化能力的一个关键性内容。

Fantini在跨文化研究领域也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根据Fantini (2005) 的研究, 跨文化交际能力应该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 这种能力能够使得来自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流时能有效地和正确地表现自己。它包括四个组成部分:知识、 态度、 技能和意识, 早在Fantini (2000) 的研究中, 他就已经明确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里, 意识占据着最中心的位置。这个观点与Byram (2009) 提出的观点一致。

综上对跨文化能力组成部分的发展研究可见, 跨文化能力应该包括四个基本部分:知识, 态度, 意识和技能。其中意识作为跨文化能力的认知层面, 被赋予了重要的中心位置 (Byram, 1997, 2009;Chen, 1990; Fantini, 2000, 2005) 。综合各学者的研究, “跨文化意识”应该指能够通过比较本国和他国的文化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从而理解和批判地评价本国的和他国的文化的一种能力。这应该才是跨文化意识所包括的内容。

二、国内大学生志愿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现状

李翠英、孙倚娜 (2006) 通过对2004 年在苏州举行的第28 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跨文化交际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访谈, 观察, 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本要素:基本交际能力系统、策略能力系统、情感和关系能力系统、情节能力系统来分析他们跨文化交际能力状况, 并结合现代英语学习改革的发展方向, 探寻提高中国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该研究是从大学生志愿者入手, 主要探讨对英语学习的启示, 而并不是从对志愿者培训这块提出相应对策。此外, 该研究选择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本要素相比较当今国外对跨文化组成部分的理论来说, 不是那么具体。

王媛媛 (2011) 通过问卷调查和采访的形式对第16 届广州亚运会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的英语跨文化能力进行调查。其问卷主要是围绕大学生对跨文化能力的自我评价, 对跨文化交际包括词汇、语用、文化常识、交际策略等的掌握展开调查, 从而探讨改善大学生英语跨文化能力的方法。可见, 该研究主要是从大学生志愿者在实际服务过程中对英语语言 (如词汇、语用等) 和英语文化的掌握来调查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最后针对问卷显示的问题对高校大学生的英语能力提升提出了不少建议, 但是对于志愿者培训方面也暂时没有给出对策。

在柳青等 (2015) 对大学生涉外志愿者的跨文化素养的研究中, 他们同样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来分析大学生涉外志愿者在跨文化活动中常见、突出的几个问题。他们在该研究中, 是基于跨文化的最基本的三个要素知识、态度和技能来探讨, 这与国外的对跨文化交际的相关研究十分接近。但柳青等提出的这些问题和王媛媛 (2011) 提出的问题相似, 也都是指出志愿者们在语言交际和文化知识上的不足, 因此所提出的对策同样是针对外语学习指出而不是从志愿者的培训上提出来。

李冬梅、张方良 (2011) 以中国—东盟博览会志愿者为调查对象, 500 名来自广西南宁市的在校本科生与大专高职生, 对他们定量测评其跨文化敏感度水平及影响因素, 并最后提出了对志愿者招聘及培训工作的建议。该研究是从Chen (1990) 提出的跨文化交际的三个基本要素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能力中的第二个要素——跨文化敏感度来研究, 着重的是志愿者的情感层面。

综上所述, 国内对大学生志愿者的跨文化能力研究多数采用的是问卷调查、访谈和测试的方法, 这也是目前比较可行的研究方法。在这些研究中, 各学者对大学生志愿者的跨文化能力研究主要是为了探讨如何在英语学习中来提高他们的跨文化能力。

三、探索外事活动中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能力的新思路

通过以上对目前国内外关于跨文化交际和意识的研究现状的探索发现, 虽然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重视, 但是对于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跨文化交际意识却没有过多的专门的论述, 即使有相关的对跨文化意识的论述, 也并没有与涉外活动中的志愿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训相结合。因此, 从跨文化意识这个重要要素作为一个切入口, 来探索大学生志愿者的跨文化意识的现状, 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将具有其独到的学术价值, 将这一理论运用到涉外活动的大学生志愿者的实际培训中去, 从而更好地提高他们为涉外活动服务的质量将有着独到的重要的应用价值。

摘要:随着我国频繁地举办国际性活动, 大学生在外事活动的志愿者服务中已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对国外先进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和组成要素的理论进行论述, 然后结合我国关于大学生志愿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现状进行探索, 最后提出从增强志愿者的跨文化意识这一中心能力来提高大学生志愿者的跨文化能力的新思路, 以期待这些大学生能更好地为我国外事活动服务。

关键词:外事活动,大学生志愿者,跨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1]Chen, G.M.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Some Perspectives of Research[J].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Eastern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1990.

[2]Chen, G.M.A Review of the Concept of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J].The Biennial Convention of Pacific and Asian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Honolulu, 1997.

[3]Byram, M.Teaching and assess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M].Clevedon, UK:Multilingual Matters, 1997.

[4]Byram, M.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in Foreign Languages-The Intercultural Speaker and the Pedagogy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A].In Deardorff, D.K., (ed.) The SAGE handbook of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C].SAGE Publications, 2009:321-332.

[5]Fantini, A.E.About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A construct[J].SIT Occasional Paper Series, 2005 (04) .

[6]Fantini, A.E.A central concern:Developing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J].SIT Occasional Papers Series, 2000.

[7]李翠英, 孙倚娜.大型国际会议中学生志愿者跨文化交际能力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 2006 (05) .

[8]王媛媛.中国大学生英语跨文化能力的现状及启示——基于广州亚运会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的调查分析[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11, 25 (85) .

[9]柳青, 杨愫愫, 朱宝松, 夏丽云.大学生涉外志愿者跨文化素质研究——以南京亚青会为例[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 (05) .

13.“火车站志愿者服务”活动策划 篇十三

协会##分会

志愿服务基地

青海师范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分会志愿服务基地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为弘扬中华民族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发扬当代青年志愿者无私奉献的精神,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理念,面对养老院众多孤寡老人,我们将尽我们所能,为老人带去最真挚的问候。

二、活动目的:

号召广大志愿者真正加入到社会服务中来,培养当代大学生帮助他人、奉献社会的精神,同时提高自身的能力。给养老院众多孤寡老人带去温暖,体现##分会真正的人文关怀。

三、活动主题:

用爱关注,用心关怀。

四、活动时间:

每周星期六,节假日期间活动相应增加

五、活动地点:

西宁市##疗养院。

六、活动宣传:

1.以海报的形式在宣传栏进行宣传。

2.展板宣传。

3.活动过程中进行图像采集,以便将我们的志愿者风采向更多人展示。

七、常规活动:

(一)活动内容:

1.帮助老人整理内务。

2.陪老人聊天、下棋等。

3.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文艺表演,内容包括舞蹈、小品、武术、歌曲、戏剧、相声等节目。

4.依据具体情况,志愿者灵活掌握。

(二)活动人数:

每周按小组进行活动,每小组四到五人。

(三)人员安排:

1.外联部负责与院方进行活动的接洽。

2.组织部负责每次志愿活动的考勤情况。

3.文艺部负责文艺节目的编排。

4.宣传部负责活动的前期及后期宣传。

5.秘书处协助其他各部工作及活动材料的收集。

八、挂牌仪式:

(一)活动流程:

1.由指导老师###主持挂牌仪式。

2.由团委###老师讲话。

3.由##疗养院#院长讲话。

4.青年志愿者代表发言。

5.开始志愿服务活动。

(二)人员安排:

1.##分会全体会员出席。

2.外联部负责与院方联系活动场地。

3.文艺部负责文艺表演。

4.组织部负责现场秩序。

5.其他各部协助开展活动。

九、注意事项:

1.保证被服务对象及自身的人身安全。

2.保证疗养院设施的完好。

3.各志愿者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完美体现当代大学生精神面貌。

4.假日期间,依据院方实际情况,对人数及具体活动事宜进行相应的调整。

十、经费预算:

1.公交乘车卡办理:30元

14.火车站志愿者心得体会 篇十四

——火车站志愿服务心得体会

曾几何时,席慕容的那一句“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触动了多少青春的情愫。怀着“有些事,现在不做就再也不会做了”的心境,我选择了在大二暑假这个还来得及的年纪,在2014年的暑假和我的小伙伴们一起在菏泽巨野火车站做了几天的志愿者。虽然时间不长,仅有9天,但这段做志愿者的时光,是怎么都不换的曾有的经过。在这里的经历让我变得更加有信仰,在这充满信仰的时光,仿佛让我们做的一切都变得有意义。

漂亮的领班姐姐虽然俏皮,但会用亲切甜美的笑容教会我服务的态度;以身作则的不迟到不早退,服务期间不玩手机,教会我爱岗敬业的精髓;我们几个小伙伴虽然都和青春年少,喜好打闹,但对工作确是一丝不苟:主动联系乘车,主动早起,主动帮旅客提东西,主动帮忙购票,主动问旅客乘车时间,主动提醒睡着旅客不要错过乘车。在火车站做义工不仅让我收获了快乐和感动,还让我学会了勤勉的态度。

在火车站志愿服务的期间,我们是一个团队。团队,自然就教会我团结与协作的精神。一楼购票厅,二楼、三楼候车室,无论是不同地点之间,还是同一地点小伙伴之间,都需要主动与谦让的默契配合。最主要的一点还是要有甘做绿叶的意识和行动。不争,不秀,不假,不做作,既是他们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们给予我的人生财富。老子的“水不与万物争而万物莫能与之争”是志愿服务教给我们的生活真谛。

15.“火车站志愿者服务”活动策划 篇十五

一、高校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志愿者队伍流动性大。高校志愿服务组织没有太多的约束性, 学生参与主要靠自觉、自愿, 一般低年级同学占大多数, 成员退出志愿者社团或隐性退出社团随年级的增长而显著上升, 这在一定方面造成了志愿组织成员流动性大的特点, 阻碍了组织的长效运行。同时, 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精神理解不够、参与志愿服务动机不纯、功利性太强, 再加上志愿服务历来重使用轻培养和管理, 导致了大学生志愿者对工作职责、服务技巧、服务程序、服务经验的了解欠缺, 服务效果不佳。

2.志愿服务项目没有创新。如今高校志愿服务项目大多集中于文明创卫、文明交通、生态环保、敬老助幼、扶弱助残、支教助学等几项志愿服务活动, 且同一高校的各院系在当地开展的志愿服务项目也较相近, 会出现一个服务基地会有好几个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因而志愿服务活动大多相近、相同, 没有创新性。

3.志愿服务没有激励机制。志愿服务活动的无偿性, 是指志愿者不为物质报酬参与服务工作, 也就是说志愿者提供自己的时间、精力、技能等个人资源为社会或需要帮助的人群服务不是为了盈利, 而是表达自己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权利义务。因为志愿服务活动的无偿性, 又因为学校没有固定的奖励措施, 因而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时, 没有激励机制。

4.志愿服务培训体系不完善, 工作开展不够规范。志愿者的招募主要是通过学长介绍, 缺少对志愿者的相关服务技能、服务程序、服务经验、服务标准等培训, 导致开展活动时多是简单的模仿和重复, 导致志愿服务效果不佳。

二、建议与对策

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微公益”, 强调的是全民参与并创造价值, 顾名思义就是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着手、强调积少成多。献一次血可积累公益积分30分, 见义勇为一次可积累600分, 而积满300分能成为“一星志愿者”, 这就是所谓的“公益积分”。作为一种激励方式, 笔者将其应用到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中来, 利用这一机制来提高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并在过程中积少成多, 汇滴成流, 将志愿服务活动落到实处、落到细微处, 切实培养学生志愿服务的精神和感恩社会、回报社会的情感。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 笔者制定了《志愿服务管理规定》:

(一) 主要内容

院系非毕业班学生每学期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情况, 将与该学期学生的各种综合素质表彰 (包括院三好学生、院系优秀学生干部、院系优秀共青团员、院系优秀共青团干部、院系先进班级、院系红旗团支部等表彰) 和组织发展等直接挂钩。

(二) 具体要求

1. 每位同学在志愿服务组织登记注册, 并领取志愿者服务证。

在每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后, 需在服务证上登记并由团总支核实后盖章。

2. 非毕业班学生每学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三次以上者

(包括三次) 才有资格申请该学期的各种综合素质表彰和组织发展等。

3. 不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或参与活动未达三次者, 各种综合素质表彰和组织发展予以一票否决;

对院系活动有突出贡献者可视情况再做协调。

4. 团总支、学生会、社联、心协以及各班自主开展的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参与情况, 以考勤记录为准。

考勤记录一律在活动后两个工作日之内报系团总支秘书部备案、公示。

(三) 考勤记录要求

1. 活动参与名单 (名单需各组织负责人签字核实) 。

2. 活动集体合影 (电子文档形式需有服务地标志和服务旗帜、横幅、绶带标志等) 。

3. 考勤记录逾期报送一律视为过期作废, 后果自负。

4. 参与其他志愿服务组织举办的志愿活动, 需出示志

愿服务组织的证明和活动时照片 (证明需有该志愿服务组织的签章) 。

5. 考勤记录和志愿服务证明如出现弄虚作假情况, 一

旦查实, 将直接取消该学期的各种综合素质表彰和组织发展资格。

(四) 操作方法

系团总支在每学期的各种综合素质表彰和组织发展等前期将该学期学生个人志愿服务参与情况公示并发至各班级辅导员手中。院系先进班集体、红旗团支部等先进集体的评选, 也会将班级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整体情况 (包括班级志愿活动举办规模、次数、媒体报道、班级个人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情况) 作为评选资格和评选项目。

(五) 奖励

按照志愿服务证上的活动登记次数, 并参考志愿活动质量评选系每学期的优秀志愿者, 作为院级以上优秀志愿者推荐的必备指标。这一制度的实施和执行, 可以从很大程度上解决志愿服务活动无人参加的问题, 解决志愿者流动性大的问题, 延缓了志愿者更换的周期。志愿服务贵在坚持, 这一做法也为志愿服务的长久性打下了基础, 进而也提升了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三、结语

高校志愿者服务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和象征, 志愿者服务的开展无论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还是对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在保证高校与社区、社会参与志愿服务的协调性的同时, 也要树立起大学生良好的社会形象, 并保持志愿者队伍的健康、持久性发展。

摘要:志愿服务活动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为了改善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志愿者流动性强、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笔者提出将“公益积分”运用到志愿服务活动中, 与“综合素质”测评、评优评奖相挂钩等形式, 从而真正解决这些问题, 并培养学生感恩社会、回报社会的情感。

关键词:公益积分,志愿服务,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媛媛.浅析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J].商业经济, 2010, (2) .

[2]庄国波.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探讨[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1) .

[3]王艳.社区志愿服务组织与激励的制度分析[J].社会, 2003, (1) .

[4]张喜红.当代中国社会团体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 2004, (06) .

[5]谭建光, 余冰, 王小玲.青年志愿服务转型与发展——关于广东省青年志愿服务的调查分析[J].青年研究, 2000, (11) .

[6]谢泽宪.行政化倾向, 发展社会志愿服务的主要障碍——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志愿服务的调查与思考[J].社会, 2003, (1) .

[7]张建华, 高嵘, 毛振明.大型国际性运动会志愿者招募与培训经验的研究[J].体育科学, 2006, (11) .

16.“火车站志愿者服务”活动策划 篇十六

关键词:志愿服务;医学生;道德素质

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具有丰富的育人内涵,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助推器,对提升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发挥重要作用。作为培养白衣天使的医学院校,应主动发挥这一载体的优势,优化教育过程,培育品德高尚、素质过硬的高素质医学人才[1]。

一、国内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问题

共青团中央于1993年正式启动了青年志愿活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持续发展,该项工作日益丰富和完善,对促进社会文明,推动时代进步,构建和谐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贡献。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大型赛事中,大学生志愿者们承担了赛事助理、观众服务、新闻运行等一系列的工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赞扬。大量事实表明,大学生志愿者在我国志愿服务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蓬勃发展,在社会形成了强烈的辐射效应,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学生参与度不高。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较高,参与人数多,但人均参与时间远低于国外平均水平,能够长期坚持的同学就更少了。第二,学生自主权缺乏。一些高校由团委全权负责志愿服务的宣传、组织、协调和实施,学生欠缺深入思考,不能做到认真选择和全身心投入,弱化了实践效果。第三,志愿服务“运动化”。部分高校志愿服务活动重形式、走过场,缺乏连续性,志愿服务活动浮于表面。[2]第四,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部分高校在志愿者队伍管理、志愿者培训、志愿服务项目管理等方面没有形成制度,没有形成志愿服务的品牌特色,不能持续、深入地发展。

二、志愿服务对医学生道德素质养成的价值

(一)志愿服务活动有助于医学生精专业、长才干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学生在志愿服务中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同时,获得了检验专业知识、能提高实践技能的机会。通过广阔平台的历练,增加了阅历,锻炼了意志,培养了品格,增长了才干。[3]

(二)志愿服务活动有助于医学生养成高尚的职业道德

志愿服务活动为医学生的道德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在志愿服务中形成的无私奉献、团结进步的氛围,潜移默化的唤醒了医学生健康、积极的道德情感,培养了他们自觉地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养成高尚的职业道德。

(三)志愿服务活动有助于医学生丰富道德素质养成的形式

医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有义诊义检、送医送药、应急救护等多种形式,为医学生体验医德内涵提供了有效的载体,深化了对职业道德的认识,丰富了道德素质养成的形式。

三、健全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医学生道德素质养成的工作措施[4]

(一)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建设

医学高校应致力于加强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制度建设,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点,出台《青年志愿者章程》、《青年志愿者活动管理办法》等,夯实志愿服务基础。

(二)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

建立结构清晰,目标明确的管理机制,建立志愿者个人档案,对志愿者进行动态管理;制作志愿者服务手册,动态记录志愿者服务对象、时间和效果等;定期召开志愿者经验交流会,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

(三)探索志愿服务活动的经费筹备机制

高校党委相关部门、共青团组织等通过政府、社会的援助、毕业校友的捐赠、企业的资助等形式筹备服务资金,同时设立专门的志愿服务活动基金,成立专门的基金管理组织,负责基金的收支使用问题。

(四)开展有效的志愿者培训工作

提升志愿服务水平和质量需要有专业化的服务者队伍。高校应制订面向志愿服务队的培训计划,定期邀请心理学专家、应急救护培训师等对志愿者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帮助志愿者增长技能、总结经验、提升服务能力。

(五)重心下移,突出基层组织主体地位

志愿服务的基层组织,是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的根基,是将志愿活动延伸到学校的每个角落的关键。学校应加强对基层组织组建志愿服务队的指导,指导学生利用爱国卫生运动活动日、国际志愿者日、国际助残日等活动日,开展各类助残助困、义务支教、卫生宣传等活动;依托医学专业优势,指导学生党支部、高年级团支部进社区、下农村、入军营,进行义检义诊,送医送药,为老百姓送健康。

(六)整合可用优势资源,创建品牌服务项目

医学院校应与红十字会、卫生防疫站等社会资源,共同搭建志愿服务平台,组织志愿者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应急救护知识培训、艾滋病主题宣传等活动,发挥医学生志愿服务对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辐射作用,创建品牌服务项目。

(七)“互联网+传媒圈”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文化

充分发挥网络、报刊、电视等宣传载体,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营造自觉志愿服务文化氛围。利用微信及新浪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推送推送大学生志愿服务最新资讯,即时发送志愿活动的最新动态,开展“我的志愿故事”微博图文征集大赛等,通过新媒体的形式传播志愿服务精神。

参考文献:

[1]陈志宏,杨亚伟.关于建立医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0(19).

[2]王鑫.高校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构建探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1).

[3]许燕,常海波.志愿服务视域下增强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实效性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10).

17.“火车站志愿者服务”活动策划 篇十七

活动宣传标语

1、交通职工行动起来,让广大农民工走得安全、走得满意,共创和谐社会;

2、为农民工平安返乡(岗)提供安全优质服务;

3、辛苦我一人,幸福千万农民工;

4、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以人为本方针,大力开展农民工平安返乡(岗)安全优质服务劳动竞赛;

5、开安全车、行万里路、送万家客、暖万人心;

6、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广大农民工心中;

7、感谢农民工兄弟为新靖江做出的贡献;

8、情系民工、爱播一路;

9、祝农民工兄弟合家团圆,新春愉快;

18.“火车站志愿者服务”活动策划 篇十八

——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09信管一班

2011年11月20日

活动主题:服务群众生活 促进社区发展

活动时间:2011年11月24日

活动地点:芗城区西街社区(瑞京花园)

活动主办方: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09信管一班

活动协办方:芗城区西街街道办事处

活动参与者: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09信管一班部分同学

一、活动背景

社会实践是高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使学生投身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而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大学生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有效方式。

二、活动目的新形势下在坚持校内与“四进社区”活动相结合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在重视校内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大学生广泛开展“四进社区”活动,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祖国的未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应当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主动积极的作用,积极努力的奉献自己的力量并锻炼自己的毅力提升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自己的品格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做时代的先锋。

三、活动负责小组

活动负责人:李辰夕、黄丹语、方建财

照相组:陈喆、方建财

安全保障后勤组:金万丹、张中木

四、前期准备工作

1.与西街街道办事处街长联系活动事宜。

2.确定活动参加人数,并根据活动内容进行人员分组分工。

3.道具的准备:志愿者服装,志愿者中心旗帜,计算机系系旗,水,笔,便签,抹布,水桶,刷子,小刀,募捐箱,资助广西贫困儿童的证明(其中,向青年志愿者中心借志愿者服装,志愿者中心旗帜以及计算机系系旗。向系自律会借安全宣传画。)

4、在班级,宿舍进行前期活动宣传。

五、活动大致流程

1.11月24日上午8:00带上所需的东西,穿志愿者服装在达理活动中心集合2.09:00到达芗城区西街居委会

3.09:00至11:00开展各项工作

4.11:10开始返回学校

5.活动结束后对本次活动进行简短的总结

6、后期的跟踪调研及宣传

六、活动内容详细介绍

1、环保宣传:主要是针对社区自身存在的卫生问题,提高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其中以宣传绿色购物为重点的宣传方向。

2、打扫社区卫生:清除社区的一些广告,比如无用广告、过期通知等影响社区面貌的不利因素。

3、安全教育宣传:主要是通过宣传单、图画展等方式来进行向社区居民讲解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主要以火灾,地震为主。

4、倡导爱心活动,倡导社区人员为广西贫困生(那玉美)捐款,献爱心,并且在便签上写下对那玉美小朋友的祝福,活动结束后我们会把筹到的款项以及社区居民的祝福一并寄给那玉美小朋友。

七、注意事项

1、组织人员到选定社区勘查情况和环境,以及了解志愿服务对象

2、联络社区负责人,待其允许,商议本次活动的细节

3、纪律要求:

① 队员必须服从统一的组织管理,服从集体的决定,不得擅自行动。

② 队员必须注意维护本班级形象,维护大学生的形象,不做与身份不相符的事情。

③ 队员做事要善始善终,要做就做到底,不找借口。

④ 注意言行保持中立,不介入社区内部纠纷,不轻易许诺,但有诺必行。

⑤ 安全第一,尤其保证女生的绝对安全。行动至少两人一组,女生需男生陪同,不准随意脱离队伍,不准擅自行动,服从队长安排。

⑥ 队员要有良好的团队精神,互帮互助,团结协作,亲密配合.4.活动结束后,要自觉清理场地,保持社区良好环境。

7、活动期间请同学们服从负责人安排,实实在在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09信管一班

19.“火车站志愿者服务”活动策划 篇十九

1 体育志愿服务的基本情况

目前,在世界体育志愿者服务开展的国家中,美国体育志愿者活动开展得十分活跃,也非常成功。志愿服务几乎家喻户晓,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社会声誉,成为美国加强公民道德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之一。据资料统计,1999年56%的18岁以上成年人参加过志愿工作,2000年44%26岁以上成年人参加过志愿工作,工作量超过900万全日制雇员,工值2390亿美元[2]。美国国家和社区服务社团2008年10月27日公布《美国志愿者活动》报告显示,在2007年,美国约6080万16岁以上的人在社区参与有组织的志愿者活动,占这个群体总数的26.2%,总计义务工作约81亿小时,创造价值超过1580亿美元[3]。日本参加体育志愿服务活动的人占8.6%,其中男性为10.8%,女性为6.7%[1]。

国外体育志愿服务相比,我国的体育志愿服务第一次出现在1990年北京亚运会上,由此体育志愿者成为大型体育赛事、活动和群众健身指导的主力军。体育志愿者大体分为高校体育志愿者、社区体育志愿者、社团体育志愿者、奥运会志愿者等,其服务体系构建背景是在志愿者组织、全民健身运动、群众性多元化体育服务、奥运会志愿服务等共同作用下逐步形成。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该调查以番禺区华南新城100名社区居民为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文献调查法

在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等查阅各种有关国内发表的有关体育志愿、体育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文章文献资料。

2.2.2 访谈法

主要对社区居委会干部和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了解社区体育开展情况。

2.2.3 问卷调查法

问卷方式采用实地发放的形式。对社区居民总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问卷10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通过筛选回收的问卷, 得到有效问卷99份,有效回收率为99%;运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及分析数据。

(1)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社区居民问卷基本情况:

通过调查社区居民对象的性别分布情况可以得出,在99份有效问卷中,男性有57名,女性42名,男女之间比例约为1.36∶1,样本性别比例较为合理。

年龄调查中,年龄最小的9岁,最大的70岁,通过调查对象所有社区居民的年龄分布情况,从收集到进行资料统计获得的信息,主要年龄但集中在51岁(含51岁)以下的居民,占79.6%。

(2)问卷的信度效度检验。

采用再测法,对问卷信度进行检验,结果如表1。

通过表1可以得知:对调查问卷前后两次测试之间的相关系r=0.917且经过双侧检验得P=0.000<0.01具有显著差异;因此调查问卷的信度能很稳定的反映出填答者的实际情况。

2.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

3 社区居民对社区体育服务的需求分析

3 . 1 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体育健身活动的作用, 对于居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积极性情况。在该次调查对象中有52.5%的居民经常参加体育活动,47.5%的居民是偶尔参加一些体育锻炼。

番禺华南新城是一个大型的综合社区,居住在这里的居民大多是公司企业员工、高校教师、企业管理人员等,该社区配套设施上都比较完善。

通过调查发现,在受访的群众中,平时参加体育活动的居民中,根据调查其文化程度上,其中本科以上学历人群所占比例较多,占了45.9%,大专或高职院校占17.3%,根据其社区的居住的人群的情况分析和收集回来的资料统计,对于该社区体育活动锻炼的居民相当多的人员是青中年高学历的人群。

通过调查居民对于社区组织体育活动情况,了解到受访的居民对于这方面需求还是比较高,当然对于社区来说,在开展活动过程可能需求体育方面的资源还是比较少,对他开展活动还是有比较大的影响。同时这样说明更多体育专业学生参与到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当中,以协助开展社区体育活动。

从图1可以看出,大多数社区居民希望举办球类活动占41.4%, 舞蹈健身类占17.2%,跑步类也比较多,占16.1%。总体来看,球类活动和舞蹈健身类体育活动所需的技术比跑步类要高,因此,需要专业性指导的要求也比较高。根据表2中的情况分析,参与锻炼的人群主要年龄集中在51岁(含51岁)以下的居民,占79.6%,主要是青中年人参加体育锻炼比较多,其中学生所占比例较高。

3 . 2 社区居民对于社区体育服务的需求

居民获取体育方面的信息进行统计(如图2)。

由图2可以看到,居民主要通过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的途径获得体育健身知识的比例占到52.3%。而居民获得体育健身知识的渠道是参与社区体育健身活动的只占了14.4%。居民从社区体育工作者的宣传活动中获得体育健身知识比例相对较低,占了13.1%。获得体育健身知识与社区体育开展有关的渠道的(有关体育文件等)也只占了11.1%。社区居民从其它途径获得的体育健身知识占到9.2%。表明,社区居民获得体育健身信息主要依靠大众传媒,社区自身的体育文化宣传力度不大。

对居民平时体育健身活动是否有人指导的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居民平时参加体育活动的受到专业人员的指导比例还是比较少,仅占了27.3%,而有业余人员进行指导的比例比较高占了42.4%。没有人指导的占了23.2%。这就说明了社区里面专业的体育指导者还是比较匮乏的,对于群众的需求还是不够满足。

根据居民体育健身活动是否需要指导的情况,针对居民的体育健身活动需求,在其进行活动时是否需要有人指导,在受访者当中高达76.5%的居民需要指导,不需要只有23.5%,这说明相当多的居民还是需要有人在其进行运动时进行指导服务的,这样对于我们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有一定的必要性。

根据居民是否希望体育专业学生提供志愿服务的情况调查获得的信息,对于体育专业学生进入社区提供体育志愿服务,有78.8%的居民表示希望的,只有3.0%的居民表示不希望的。体育专业学生进行体育服务过程中社区居民所希望开展的内容依次为:体育健身指导、运动技能的教学、体育场地器械使用方法、体育活动的组织、健身理论知识传授、制定运动处方。而居民则希望有关政府部门、社区居委会等多组织一些不同级别、不同层次的体育活动或赛事。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社区居民对于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需求比较大,希望能够在体育健身指导、运动技能学习、体育场地器械使用方法、社区体育信息宣传服务和活动组织服务等方面得到专业指导。目前,这些社区居民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无法满足。

(2)社区居民对自身的健康比较重视,希望能得到有关运动防护的一些知识。

(3)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平时参加体育锻炼时有专业人员的指导比例还是比较少,社区居民十分乐意体育专业的学生提供体育志愿服务,希望通过专业的知识做支撑,更好的参加锻炼,达到更好的效果。

(4)居民获取体育知识的途径还是以报刊、杂志、电视为主,并不能近距离的亲身去体验、了解,从而不易达到全民健身。

4.2 建议

4.2.1 建立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有效监督、激励的机制

第一,应建立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有效监督的综合评估制度,制定相关的准则来全面考评参与社区体育服务活动的志愿者,对其志愿服务过程中效果进行评价和判定,定期开展评优活动。

第二,应系统全面地考察评定参与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个人经历、服务的态度、服务的成效、服务的时间、服务的次数等方面情况记录,完善活动服务标准。

第三,应建立社区体育志愿者服务体系的激励与奖励机制。对于参加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学生,学校在奖学金评优、及就业等诸多环节给予一定的优先权利。

4.2.2 构建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队伍

第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包括队伍内部的纪律等。为体育专业学生志愿服务社区体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

第二,通过完善各种措施来加强体育专业学生参与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培训工作,选拔专业技能水平和理论科学素养比较精通的体育专业学生志愿者。

第三,维持社区体育志愿服务行动需要经济资金来支持,这更多的是倾向于社会化融资。

20.“火车站志愿者服务”活动策划 篇二十

摘要:鼓励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不仅提高自身素质,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当下,全国上下积极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黑龙江东方学院以此为契机,将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与宣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创新结合,不仅进一步发挥志愿服务活动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而且是学生提高服务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践行“中国梦”的重要途径。关键词:志愿者十八届三中全会社会实践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一方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也提出新的工作要求。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是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主旋律。黑龙江东方学院结合自身共青团工作实际情况,以一线团干部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将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与宣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创新结合,组建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小分队,引导大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中国梦”,传递正能量。一、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与宣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相结合的意义1.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意义大学生通过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可以将自己与社会融为一体,既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又开阔视野;既服务他人,教育自我,又锻炼和增强能力。大学生志愿服务是促进形成人际关系和睦、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2. 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与宣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相结合的意义面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的新形势,团干部组织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与宣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创新结合,在实践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对于团干部来讲,可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和理论素养。对于大学生来说,可以促进他们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二、细致思考和系统安排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活动是黑龙江东方学院共青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团干部的重要工作之一,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运作机制。在原有的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基础上,黑龙江东方学院结合新形势,将其与宣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创新结合。1. 明确志愿服务活动的目的黑龙江东方学院以一线团干部为主导,以大学生为主体,将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与宣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相结合,不仅是要增强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通过宣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使广大大学生深入人民群众,读懂中国国情,在实践中准确把握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内涵和精髓,在实践中践行“中国梦”,传递正能量。2. 明晰志愿服务活动的要求团干部和大学生都要有明确的活动目标,明晰活动要求,领会实质,联系实际,紧紧结合学习宣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宣传党和国家的改革政策,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在每一次志愿服务活动结束后,积极沉淀情感,召开总结汇报会,总结经验。3. 组织相关内容的培训考虑到大学生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理解有限,为确保志愿服务活动的有效开展,学院党委和团委特意邀请相关领导、老师,为大家进行系统的培训、辅导,教育引导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讲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让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能理解、受感动。通过培训,不仅激发大家参与热情、营造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氛围,还让大家掌握较为扎实和精准的宣讲理论,明确宣讲方向和宣讲选题。4. 注重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大学生处世不深,缺乏社会经验,在实践活动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矛盾与问题。因此,团干部要与每一个小分队保持联系,设立应急措施以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加强组织领导,做好指导工作,抓好落实。当他们进行志愿服务活动时,团干部要及时为他们“传道、授业、解惑”,引导他们通过深入基层,了解国情,进一步深化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实质的理解;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有关精神,将自身的成人成才与“中国梦”的实现紧密相连,不断增强奉献社会、实现自我的意识。三、志愿服务活动与宣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相结合的活动内容团干部结合活动精神,创新人才培養,组织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可以调动更多的大学生结合客观实际,积极踊跃的参加,更好地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1. 十八届三中全会宣讲活动团干部认真做好组织工作,组建高质量的宣讲小分队,努力扩大宣讲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小分队根据院党委和团委编印的宣讲提纲,本着就近原则,在家庭所在的乡镇村屯、街道社区、农贸集市、工地厂矿、机关学校,结合生产生活实际,采取集中宣讲或分散宣讲的形式开展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活动。在宣讲活动中,深入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解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重点宣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宣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中国梦”实现的本质内涵,与大家一起展望小康社会的美好图景,引导基层广大群众把力量凝聚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上来。2. 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团干部组织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以“传递正能量,践行中国梦”为主要内容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要坚持贴近生活和群众,积极组织他们到农村进行短期支教,结合自身专业特色、知识结构对当地中小学生进行学业辅导,或者面向空巢老人、农民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展志愿帮扶活动。最终,按照十八大的要求,促进大学生学雷锋志愿服务常态化、长效化。3. “情暖老人心”志愿服务活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开展“情暖老人心”志愿服务活动,为他们送去真诚的关爱,以实际行动积极响应十八届三中全会关注民生的号召。在活动中,培养青年学生的孝心、爱心和责任心,使他们学会关爱、懂得感恩,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助老的传统美德,释放青春的正能量。总之,大学生肩负着党和国家的历史重任,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学习社会知识的重要渠道、实践服务宗旨的重要阵地。面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的新形势,高校团委和一线团干部组织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密切联系时代发展形势。这样创新人才培养,有利于他们在实践中加深对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内涵和精髓的准确理解,宣传党和国家的改革政策,宣传党和国家所取得的成就,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中国梦”,传递正能量,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最终使大学生成为合格的共产主义接班人。参考文献:[1]于红霞.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德育功能及实现.延边大学,2012-05-22.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2013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高校学生工作)任务项目(1253xs427)阶段性成果。

上一篇:快乐的暑假之游泳作文素材下一篇: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精华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