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空气》(精选12篇)
1.教学设计《空气》 篇一
《空气》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化学与化工系的 号选手赵景方。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空气》,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五个来方面来谈谈我的教学设计和构想。
一、说教材:
我选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上册化学教科书。《空气》选自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本单元从我们熟悉的空气入手,从空气的学习进而进入空气中氧气的学习,以及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学习。这是本单元的设计思路。而《空气》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时,起着关键性作用。
【教学目标】
本节课,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达到今天的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有所认识。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二)、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3、观察和分析演示实验,初步学会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体验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图片展示,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教学中难点】
1、教学重点: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教学难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分
二、说教法:
一堂好课,关键就是采用好的教学方法,本节课我将采用如所图示的一个流程图,兴趣引导→演示实验→讨论归纳→实验探究→对比总结→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高兴趣。但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引导,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说学法: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本和老师只是辅助学生学习的。本节课我将会在上课之前,将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分组讨论,积极回答;同学们有不懂不会之处,我会鼓励他们积极提问,这便体现出了我们所提倡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用时5分钟)
首先,我会让同学们猜一个谜语:“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你的身边常围绕……”同学从生活经验出发,便可以回答出“空气”。我会给与一定赞赏与引导:“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那么,今天我们就从化学的角度,来学习一下我们所熟知的空气。”(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趣将学生的视线引到课题所学习的内容中来。)
(二)内容讲解:(用时30分钟)
在这个环节中,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是“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第二部分是“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第三部分是“保护空气”。
1、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拉瓦锡实验】
首先,我会通过一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我们所熟悉的空气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而人们又是怎么知道空气的组成的呢?”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本26页拉瓦锡探究空气成分的化学史实,并且提出三个问题:(1)拉瓦锡是怎么知道气体体积减少1/5的?(2)写出拉瓦锡实验过程中的两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3)拉瓦锡的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
这种带着问题去学习、有目标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自己动脑解决问题,还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很快便快能得出答案。然后,我会给与一定赞赏和鼓励,通过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然后引导他们:“那么,既然我们知道了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氧气越占空气总体积的1/5,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从而进入下一个内容实验2-1的探究。
【实验2-1】
实验2-1是本节课的重点,我会先介绍一下实验步骤,然后让学生思考几个问题:(1)盛放红磷的集气瓶内,除了水,还有什么?(2)将红磷点燃后放到集气瓶里,见到什么现象?
(3)红磷熄灭冷却后把弹簧夹打开后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4)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5)该反应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然后播放一个红磷燃烧的实验视频,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去看实验,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填写课本21页的表格。用边介绍实验步骤边提出问题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实验结束后,我会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学生通过观看实验,便可以很快的回答出来,然后我把学生的答案做一个总结:
(1)盛放红磷的集气瓶内,除了水,还有水。
(2)将红磷点燃后放到集气瓶里,发出黄光,放出热量,冒出白烟。
(3)红磷熄灭冷却后把弹簧夹打开后,水通过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约占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4)得出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5)原理: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分析讨论】
从简单直观的实验现象中,挖掘出更深层次的知识,这便是我们为学生演示实验的主要目的。因此,我会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讨论如下几个问题:(1)集气瓶内水的作用是什么?(2)燃烧匙内放过量红磷的目的是什么?
(3)为什么实验开始前要关闭弹簧夹?如未关闭,可能的后果是什么?(4)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结果可能是什么?(5)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什么?有什么性质?
我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与讨论,最终得出结果,每组找出代表来回答问题。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通过实验我们便验证出了:空气中氧气约占21%,而通过科学家的近一步实验测定,得出了如图所示的结论。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空气中含有多种气体,那么我们就给空气下一个定义:像空气这样,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称为混合物。而像氧气、氮气等这种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
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我会先让同学们自由讨论一下,生活中氧气有哪些用途,再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到空气中氧气、氯气、以及稀有气体都有多种多样的用途。
3、保护空气
我会给同学们展示一些近年来有关空气污染的图片,再通过展示“空气质量日报”,让同学们意识到空气污染问题日益加重,并提倡同学们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空气。
最后,让同学们说一说,在生活中如何保护空气。
(三)归纳总结:(用时5分钟)
1)空气的成分:氧气:21%、氮气:78%、稀有气体:1% 2)物质可分为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如 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四)课堂巩固:(用时5分钟)
最后,我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一些练习,使同学们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巩固练习,让知识的学习更加扎实。
【板书设计】
本节课采用总结式板书,即边总结,边板书,这样的板书设计不仅使半节课的内容一目了然,而且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系统化。
2.教学设计《空气》 篇二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人们生产和生活越来越集中在室内进行。而现在的房屋密封性能很好, 恶劣的室内空气很难通过自然循环得到改善, 室内空气质量的改善和控制变得越来越重要。室内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家庭装修、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和家具、烹饪油烟、吸烟、进入室内的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宠物生成的细菌和病毒等。
室内空气质量的改善和控制可以通过三种方法实现:从根源上禁止或控制污染源的进入、滤除室内污染、通风稀释室内污染。
针对滤除室内污染方法, 本文介绍了一种静电式空气净化器的设计。静电式空气净化器具有运行阻力低、运行费用少、单位时间内净化空气量大、净化效率高等优点, 同时高压静电也有很好的灭菌效果。
1 结构设计及各功能介绍
按照空气流经的路径, 静电式空气净化器主要包括前置滤网、电离级、集尘级、风扇和后置滤网, 如图1所示。其中电离级和集尘级统称集尘单元。净化器还包括产生高压静电的高压电源和方便用户操作的控制电路及显示电路等。
前置滤网为细金属丝网、纤维粗效过滤器等, 主要作用是去除空气中较大的灰尘、蚊虫等, 同时避免较大颗粒进入后级集尘单元引起放电。
电离级由电离丝和金属平板组成。电离丝接通高压直流电后, 产生电晕放电, 将通过的污浊空气荷电。电离丝的电压有正电压和负电压两种。负电压的优点是产生电晕的电压低, 生成的适量负离子对人体有益, 缺点是产生的臭氧浓度高, 对人体有害。正电压的优点是产生的臭氧浓度低, 但正离子对人体有害。
当载有电荷的灰尘随着空气通过集尘级时, 在库仑力的作用下, 被相反极性的极板所吸附, 从而降低了空气中的含尘量, 达到净化的目的。
风扇的作用是将室内污浊的空气吸入静电除尘设备, 并推动其依次通过滤网、电离级和集尘级, 最后将清洁的空气排放到室内。风扇有直流和交流两种, 前者可无极调速, 噪音小, 但成本高。后者只能固定几种风速, 噪音较大, 但成本较低。
后级滤网一般采用活性炭滤网, 用于去除高压静电产生的臭氧及室内空气中的异味。
高压电源用于生成电离和集尘的高压直流电, 电压一般为6k V~15k V。早期的高压直流电源一般采用工频铁心变压器升压的方案, 而随着开关电源技术的出现, 部分静电除尘设备开始采用开关电源的方案。它有体积小、效率高、输出电压稳定的优点。
控制电路和显示电路一般包括用于风速调节的按键、显示面板、控制质量显示等。
2 高压电源和集尘单元的设计
高压电源和集尘单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电离丝上的电压、电离丝的直径、集尘级上的电压、集尘板的宽度和间距、经过集尘单元的空气流速都会影响最终的净化效率。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 当其中某个参数增加时, 净化效率的变化如表1[1]所示。
同时, 以上所有能增加净化效率的措施, 除空气流速之外, 都会造成高压电源输出功率的增大, 更严重的会造成集尘单元不同极性金属间的放电。空气流速的降低, 即风扇速度的降低, 会增加净化效率, 但会减少单位时间内净化空气量。所以在电源和集尘单元的设计中, 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最后选择最优的参数组合。
本文采用开关式电源生成两路高压静电, 分别供给电离级和集尘级。
高压电源的原理如图1所示。输入110V~265V的交流电, 经过整流和滤波后, 变为直流电, 直流电经过推挽式变换器和变压器升压, 再经过倍压和整流, 最后输出两路直流电源, 分别是8 000V和4 000V。其中从变压器次级反馈的电压经过开关电源芯片控制推挽式变换器的占空比, 达到稳定输出电压的目的。
静电集尘单元分为电离级和集尘级两部分。电离级和集尘级既可以用相同电压的高压静电, 也可以用不同电压的高压静电供电。前者的优点是可以简化高压电源和集尘单元的设计, 而后者的优点是可以实现更高的净化效率。本文的静电集尘单元采用双级式设计。
3 性能测试
根据《空气净化器》 (GB/T 18801-2008) 标准[2], 将按以上原理设计的样机置于30m3的净化实验舱中, 分别发生一定浓度的甲醛、苯、颗粒物, 测定净化实验舱内被测对象的总衰减。按同样方法测定以上三种被测对象的自然衰减并计算洁净空气量和样品在1h内的净化效率。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根据《消毒技术规范》, 对样机的杀菌能力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 此空气净化器对45 m3内空气中的自然菌作用120min后的杀菌率为90.3%。
4 结束语
本文研制的静电式空气净化器采用开关式高压电源和双级式静电集尘单元计, 达到了很好的去除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目的。
参考文献
3.《空气质量与健康》教学设计 篇三
《空气质量与健康》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初中二 年级生物教材(上册)的内容。本节主要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呼吸系统的基础上,使学生关注大气污染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应当怎样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生物圈。了解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开放,不需要学生太多的知识基础,更多的是凭借日常生活常识与经验,进行理解,整合,学生可以很好的完成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常见的大气污染源,以及相关治理措施,培养学生分析资料以及数据解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阅读资料,了解当前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进而小组以自身生活常识与经验讨论出相关的治理措施,然后老师进行引导整合,使学生了解治理空气污染的根本措施与有效措施,最后了解当地空气污染状况 解读空气质量报告以提高学生分析数据能力,并对前面知识进行巩固,进而增强情感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知识整合与展现,使学生关注大气污染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应当怎样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生物圈。
教学重点难点: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控制污染源 ,有效措施为植树造林。
课前准备:资料,导学案,学生分组
教学过程
上课之前先问同学几个问题:
一个人几天不吃饭可以维持生命?几天不喝水可以维持生命?那几天不呼吸,还可以维持生命?
所以说空气是人类赖于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呼吸,你知道人每天呼吸多少次吗?
(提示:我们平均每分钟呼吸十六次)
那又呼进呼出多少空气?
这是什么概念呢(展示矿泉水瓶)
相当于19200瓶矿泉水瓶体积的空气被我们吸入体内,利用.现在问同学们个问题:这一万多升气体你希望它来自于树林,还是闹市区?说出你的理由。
由此可见空气质量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十分密切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空气质量与人体康的内容。(板书课题)
目的:通过层层设疑,激发学生对空气质量与健康关系的的好奇,从而引出课题。
通过这个短片我们可以看出空气质量如果不好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看一个小视频)
进行提问:那同学们知道哪些空气污染源呢?
请同学阅读手中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解决屏幕中这六个问题解决,然后组内交流,看看你的意见是否能被大家接受
(指导学生先阅读自己相关的材料,然后阅读其它材料)(组织学生交流发言)
一、汽车尾气
汽车尾气排放的高度,主要在0.3米至2米之间,正好是人体的呼吸范围。
二、工业生产排放
酸雨的危害是什么呢?
播放短片
三、沙尘暴
展示北京沙尘暴图片与资料
四、秸秆焚燒
油料、棉花、甘蔗和其它农作物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
为什么会被大量焚烧呢?
农民对秸秆焚烧还存在认识的误区,有些农民凭多年的经验认为,焚烧后的秸秆是富含钾肥的草木灰肥料,适合中性和酸性土壤,对来年种庄稼有好处。
五、家庭装修污染
吴女士应该怎么做呢?
六、烟草污染
展示图片:吸烟者的肺,怎样描述?
正常人的肺是什么样的呢?(展示图片)
烟草危害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指导学生阅读资料三)
目前全球共有11亿吸烟者,烟草每年造成的死亡估计为1 000万人,平均算起来每10秒就有一人死于"香烟"危害.
展示二手烟台图片,同学们家里有没有这样的现象? 二手烟和一手烟哪个对身体的损害更大 ?
据有关资料推算,我国每年死于被动吸烟的人数超过10万
世界卫生组织(WHO) 已经提醒各国“烟草已成为下个世纪影响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 为什么呢?许多国家未成年吸烟者增长率不断提高
所以为了咱们的健康,中学生守则,也明文规定: 不吸烟,不喝酒,不随地吐痰。
既是为了别人的健康,也是为了自己的健康,咱们自己不能吸烟,也要拒绝吸二手烟。
总结:这就是空气常见的污染源:尾气排放,沙尘 ,工业排放,秸秆焚烧,家庭装修,烟草
分类:前四种为室外大气污染,后两种为室内空气污染
现代人有80 %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现在更有宅男宅女不到万不得已是不出家门的,,因此室内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也是密切相关
同学们通过资料可以得出,这些空气污
倡导绿色交通,绿色出行
1、工业生产排放:
严格执行废气排放标准
国家针对大气污染状况,制定并颁布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对各种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有明确要求
同时又针对各个行业制定了相关的标准如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水泥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汽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2、沙尘污染:植树造林
科学资料: 要刮走18厘米的表土,草地需要大约2000多年,耕地大约49年,裸地大约18年。
治理沙尘暴最主要的方法是增加地表植被覆盖。具体为植树种草,固结泥沙。建国以来我国已建成的连结东北、华北和西北的三北防护林,以及在沙漠边缘植树种草等工程,对防治沙尘暴的发生起了重要作用。
4、秸秆焚烧:制造肥料,饲料,生产沼气等高效利用。
5、家庭装修:
最适合的通风时间是上午九点与十一点
展示治理小贴士,(总结植物作用)
6、烟雾污染:以宣传为主。
烟盒上提示:吸烟有害健康 ;
多用反面材料宣传,倡导拒绝被动吸烟
世界无烟日五月三十一日,以此告诫人们吸烟有害健康,呼吁世界烟民在该日停止吸烟或从此戒烟,并呼呼这一天所有商人不卖烟
总结一下咱们的答案,要防治空气污染,要从根本上做什么?措施之二 是什么?
植物的作用真的这样大吗?
你知道亚洲最理想的居住城市是哪里吗?
我们来看一个网友对新加坡的描写
在这段文字里面,最值得你注意的是哪里? 为什么呢,答案就在里面
4.空气教学设计 篇四
知识目标
1、描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
2、尝试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3、学会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了解空气受污染的程度。
4、学会抽样记数的方法。
5、尝试用所学的方法探究有关空气中尘埃粒子的问题。
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有关资料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健康与周围的空气质量有密切的关系,爱护环境就等于爱护自己。
教学重点
1、描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
2、做好探究实验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教学难点
1、学会正确采集尘埃粒子和比较精确的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2、学会抽样记数的方法。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解法、综合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空气质量统计资料及数据、呼吸道疾病的有关资料、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一个人每天要呼吸两万多次,每天至少要与环境交换一万多升气体,可见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那么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的健康关系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话题。(板书课题:空气质量与健康)
[讲授新课]
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
教师:(组织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分析”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加入到小组内参与分析讨论。)
(1)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的人群,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
(2)请你根据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分析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死亡率为什么会逐年上升?
(3)请结合资料3、4和身边的实例,分析居室的空气质量与人的健康关系。
(4)除了以上资料所提到的,影响居室空气质量的因素还有哪些?
学生:(认真阅读资料,分析讨论,相互补充,在老师的点拨指导下得出如下结论)
(1)在空气质量差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的人群,呼吸系统发病率高,即呼吸道容易患鼻炎、咽炎等,肺部容易患肺炎、肺结核、肺癌等。
(2)空气质量的恶化,是导致呼吸系统引起死亡率逐年上升的主要原因。
(3)烟雾污染和装修污染影响居室空气质量,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吸烟危害吸烟者自身的健康,也影响周围不吸烟者(被动吸烟者)的健康。装修后的墙壁往往含有甲醛、苯、甲苯和二甲苯等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这些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聚集到一定的浓度,可以使人感到不适,严重时可以使人患呼吸系统疾病和其他疾病。
(4)新购买的家具、清新剂等,往往也含有上述对人体有害的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也会影响居室的质量,等等。
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状况:
教师:同学们讲得很好,说明你们课前认真地收集并阅读了大量的资料。大气中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这些有害物质既可以引起包括肺癌在内的呼吸系统疾病,还可以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引起其他系统的疾病。我们当地的空气质量如何?大气主要有哪些污染物呢?(组织学生对课前准备的空气质量统计资料及数据,进行分析,总结本地区空气质量被污染的现状)
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后发言)
(1)我们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每天基本是“轻微污染”;
(2)我们城市的空气中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
(3)常见的大气污染源一般有:工厂排放的烟尘废气和居民炉灶排放的烟尘废气,汽车、摩托车等各种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农作物秸秆焚烧排放的浓烟、地面扬沙和沙尘暴等。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说明同学们课前进行了认真的调查访问,也查阅了空气污染的有关资料,那么我们如何自己测量周围的空气质量呢?
学生:我们可以利用课前测量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数并计算尘埃粒子数,就能判断周围的空气质量状况。
教师:对。同学们可以利用课前各小组采集到的尘埃粒子数,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数。现在请各小组制定出科学的测算计划与方案。
学生:各小组按5点取样法算出,小组之间根据数据讨论,交流尘埃粒子数与环境的关系。
教师:(根据小组测算结果,让各组探究讨论以下问题)
(1)楼层越高尘埃越少吗?
(2)下雨前和下雨后尘埃粒子数量相同吗?
(3)一天中不同时间,同一地点尘埃粒子的数量相同吗?
学生:(各组在老师的点拨下,小组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共同讨论后得出以下结论)
(1)楼层越高尘埃越少。
(2)下雨前和下雨后尘埃粒子的数量不一样(下雨前的尘埃粒子数量多,下雨后的尘埃粒子数量少)。
(3)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早、中、晚),同一地点尘埃粒子数不同。
教师:同学们做实验比较认真,计算方法也正确。希望同学们以后继续发扬科学探究精神,研究生命现象。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空气质量既然与人体健康关系这么密切,我们应该如何防止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呢?你们有什么建议?现在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学生:(学生根据已有知识互相讨论、补充后总结、作答)
1、控制污染物排放是防止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如:工厂必须注意消烟除尘,废气要经过处理才能排放到空气中去;城市要适当控制汽车的数量,改进汽车发动机,减少废气的排放;冬季要实行集中供暖,代替千家万户的炉灶。
2、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我们要大力植树造林。因为树叶能吸附空气中的灰尘,有些树叶有监测空气污染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大力提倡植树造林。
3、为了防止空气污染,我们要注意搞好环境卫生,不乱倒垃圾,不随地吐痰,不在公共场所吸烟。
[课堂小结]
教师:让学生做课后练习,给予指导、点拨、纠正。
学生:学生思考、讨论后作答。(略)
[巩固练习]
1、下列疾病中,可能由空气污染引起的是( )
A、感冒 B、哮喘 C、肝炎 D、沙眼
答案:B
2、由于森林减少及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现在全球环境出现了( )
A、赤潮 B、沙尘暴 C、温室效应 D、酸雨
答案:C
3、小倩的爸爸吸烟,小倩和妈妈虽然不吸烟,却是__________吸烟者,所以小倩经常咳嗽、患气管炎等疾病。这是因为烟雾中的尼古丁等有毒物质,抑制了气管、支气管内表面_________的摆动,使__________不能及时排除,呼吸道易受到病菌侵袭的缘故。
答案:被动 纤毛 痰
4、某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为78,表明该城市的空气质量为( )
A、优 B、良 C、轻度污染 D、重度污染
答案:B
5、冬天上课教室门关闭较久后,不少同学会出现打“呵欠”的现象,是因为( )
A、打“呵欠”会传染
B、同学们想睡觉
C、教室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D、大家养成了打“呵欠”的习惯
答案:C
6、住宅装修完毕,室内空气中含有较多的苯、甲醛、氡等有害气体,除去这些有害的气体的根本方法是( )
A、关闭门窗放大量的茶叶
B、关闭门窗,放大量的醋
C、喷空气清新剂
D、打开门窗,通风透气
答案:D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空气质量与健康
一、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
二、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状况
活动与探究
1、某学习小组探究在擦黑板时,教室内空气的尘埃粒子含量。他们将制作的载玻片采集装置,放到教室的中央,擦黑板后五分钟,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五个抽样点的尘埃粒子数分别是10、16、14、17、8(每个抽样点的面积为4平方毫米)。请同学分析:
A、在400平方毫米的范围内有__________个尘埃粒子。
B、教室前排位置的尘埃粒子数应比测定出的尘埃粒子数__________。
C、在现有的条件下,应如何降低粉笔灰对同学的污染。请谈谈你的看法。
2、写出你身边常见的空气污染源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
一、空气质量周报中的三项指标
从开始,我国先后有几十座城市定期发布城市空气质量周报,以便为各地及时提供当地的空气质量信息。在空气质量周报中,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和可吸入颗粒物是三项常用的指标。
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简称API),是将常规测定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转化成数值(1~300以上),并通过分级(一般为五级)来表示空气污染度和空气质量状况。空气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级别使用于反映城市短期的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的重点,目前我国的空气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级别是:
0~50,与其对应的空气污染物浓度为空气质量日均值一级标准,空气质量为“优”;
51~100,与其对应的空气污染物浓度为空气质量日均值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为“良好”;
101~200,与其对应的空气污染物浓度为空气质量日均值三级标准,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
201~300,与其对应的空气污染物浓度为空气质量日均值四级标准,空气质量为“中度污染”;
超过300的空气污染物浓度为空气质量日均值五级标准,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
可吸入颗粒物(Inholable Particles,简称IP),曾叫做“可吸入尘”“飘尘”“微尘”,是指漂浮于空中的、粒径小于10 μm的颗粒物,包括固体颗粒物、液体颗粒,或固体吸附液体、气体后而形成的颗粒物,数量通常用mg/m3或μg/m3 表示。可吸入颗粒物主要来源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可吸入颗粒物容易被人吸入,因此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近些年来,许多国家将可吸入颗粒物列为检测空气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二、跑步时不宜只用鼻呼吸
跑步时,人体对氧的需要量增加。如果跑步时只用鼻呼吸将满足不了人体对氧的需要,此时,势必迫使呼吸肌加强活动,加快呼吸频率,以提高肺的通气量,来满足人体对氧的需要。其结果是,呼吸肌会较快地产生疲劳,反而影响氧的供应。因此,人们常常在跑步时注意掌握呼吸动作的节奏,适当张口协助鼻进行呼吸。
据研究,兼用口、鼻呼吸,肺的通气量可由只用鼻呼吸时的80 L/min增至173 L/min,并且因呼吸频率不过快,而延迟呼吸肌疲劳的产生。通过口腔,还可以辅助散发运动中体内产生的热量。但是,在严冬进行跑步时,注意张口不宜过大。这样,可以使吸入的冷空气经过口腔时得到温暖,从而减小对呼吸道和肺的不良刺激。
三、世界无烟日
世界卫生组织于1987年作出决定,将每年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此举告诫人们吸烟有损健康,呼吁世界“烟民”在该日停止吸烟或戒烟,并呼吁这一天所有商人不卖烟。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选择了“青少年不要吸烟”作为本年世界无烟日的主题。在我国召开的第三个“世界无烟日”座谈会上,有关专家呼吁:控制吸烟应从青少年抓起,还强调控制青少年吸烟要从小抓起;教育部门要充分利用教育阵地,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要绝对禁止中小学生吸烟。
据有关报刊报道,我国青少年吸烟率近年来不断上升。如果不加控制,到2025年,我国每年死于吸烟的总人数将由现在每年10万人上升到200万人。据调查,青少年吸烟已成为我国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我国70%以上的吸烟者开始吸烟的年龄都在15~25岁之间。为推动我国控制吸烟工作的深入开展,必须杜绝青少年吸烟现象。
四、马路上的无形魔鬼——铅
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的铅。铅多积聚在离地面1米左右的大气中,而距地面25~100厘米处正好是儿童的呼吸带。儿童长期吸入这种含铅的尾气后,容易发生铅中毒,对孩子的健康造成极大的损害。铅是一种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物质,它不仅损害人的神经系统,还会损害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铅对孩子的危害尤其严重,因为孩子身体的抵抗力差,对铅的吸收率是成人的5倍以上。铅中毒直接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研究表明,孩子血铅含量每上升10微克/分升,智商值就要减少6~7分。
五、家居装饰中的杀手
5.认识空气 教学设计 篇五
(于庄学校 卢金然)
【教材理解】
本课是空气单元的第一课,主要通过观察和实验,帮助学生认识空气的存在和物理性质。组织学生调动多种感知器官了解到空气的存在,并找出水和空气的异同。进而引导学生利用实验证实空气也像水一样占据空间。
【设计理念】
本课是空气单元引导学生探究空气这种自然物质的开门课。本课的教学设计力图通过引领学生经历初步认识空气、实验观察空气、对比认识空气等探究活动,运用已经学到的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观察事物性质的基础上,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感受空气的存在和认识空气的基本物理性质,从而激发他们对空气进行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空气和水都是具有无颜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性质。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学情简介】
三年级的学生以直接兴趣为主。在生活中,他们对空气已有了初步的了解,需要教师引导向更深层次、更规范方面研究。学生在学习认识空气之前,通过认识水等,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方法,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观察能力,基本掌握用看、摸、闻、听等各种方法去观察,学会了使用简单的工具去实验并获得结论。【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能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科学知识目标:能正确地用语言描述空气基本物理性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态度,渗透环保意识。【教学重点】
能够用多种感官和方法感知空气的存在,认识空气的基本物理性质。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水槽、烧杯、塑料袋。
学生准备:杯子、塑料袋、扇子、盛有水的水槽、粉笔、气球、吸管、等。【课时安排】
本课教学分2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和活动2的教学;第二课时完成活动3的教学。
【教学过程】
1、激趣引入
神秘地从讲台下拿出一个纸箱。让学生猜猜里面是什么,并到前面来摸一摸。
师:纸箱里装的可是一件非常宝贵的东西呀。摸到是什么了吗?(空气)
师:对,是空气,空气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本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空气吧!(教师板书:认识空气)
(预设:如果学生答不出来,可用以下方法:①教师可提示学生:这个礼物我们虽然看不到、摸不着,却离我们非常近,离开它人类就无法生存。②猜迷语: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我们的生命离不了。)
(设计意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神秘地导入新课,把所有的学生的精神集中在一起,使课堂气氛一开始就热闹起来,这样很自然地把课题引出。)
2、找空气:
师打开箱子,展示给学生。师:看到这满满一箱子东西了吗? 生:没有。
师:是的,空气是看不到的,老师用纸箱找到了空气,那么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证明空气就在我们周围呢?或者说你怎样能找到空气呢?咱们就利用同学们准备的这些材料一起来找一找身边的空气吧!
师宣布活动规则:
①、四人小组,在五分钟之内,比比看哪个小组能用最多的方法找到空气,或者证明周围有空气。②、要充分调动我们的五宝(眼、耳、鼻、舌、手、)等感管。③填写好记录表.活动开始。(在孩子们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巡视指导,对遇到困难的孩子进行必要的帮助,赞扬活动积极的孩子,鼓励胆小的孩子,还要提醒大家注意记录,以及注意时间等问题。)
交流讨论,你们是如何找到空气的。
(预设:(1)用塑料袋兜气,塑料袋会鼓起来,说明里面有空气。(2)吹气球,鼓起来的气球里有空气。
(3)往装水的烧杯里吹气,会有气泡,说明有空气。
(4)用扇子扇风(使空气流动),会有凉丝丝的感觉,头发也会飘起来,说明空气流动。
(5)把土块放进水里,也有气泡,说明土块里有空气。)师:其实,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说明空气是无处不在的,空气对我们人类是非常重要的。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感受实验方法的多样性、可行性、安全性,体现科学研究的思想;并引导学生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了解到在空气是无处不在的,在地球的表面到处都有空气。
3、空气和水的比较:
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那在上一单元中我们还学到了与我们的生活不能分离另一物质?是什么?(水)
师:对,水也是我们生活的必须品,人和动植物也都离不开它,那谁能告诉同学们水有哪些特征呢?(无颜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液体。)
师:(出示水的特征的幻灯片)同学们说的非常正确,我们已经知道了水的特征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形状、透明的液体;今天我们就用研究水的方法,一起来研究一下空气的特征吧!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并把讨论的结果填写在“比较空气和水”的表格中。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
各小组派代表说一下发现的空气的特征。(预设:我们小组发现空气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形状、透明的气体。学生通过学习水的特征的经验,能比较准确全面地说出空气的特征。)
师:那水和空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呢?(相同:无色、无味、无形、透明。不同: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
师:谁能用语言完整的来描述一下空气的特征?
(空气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形状、透明的气体。)
师:下面请大家把通过水和空气的比较,以及得出的结论,写在书本上。
(设计意图:直接点明探究目标,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用多种感官观察空气的特征。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观察、记录,形成结论,鼓励学生将思维转化为语言表达出来,进一步感受到与小组同学合作好处。)
4、课后拓展:
师:同学们找到了空气的这么多特征,我们对空气还有一些疑问没有解决,老师也找到一些有关空气的资料,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看一下。(幻灯片出示有关空气污染的资料:由于人们不注意保护环境,大气已经受到了污染了,现在很多的地方下了酸雨,有粉尘颗粒在空中悬浮着,还造成了沙尘暴天气,空气有很多有毒的物质,对人体有很多的伤害,人的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我们需要呼吸清洁、新鲜的空气,空气对我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可是现在空气正在受到伤害,你们有什么话想说?
(预设:通过音像资料的展示,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愿。学生应该能够发自内心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愿望。)
师:关于空气,还有很多很多的问题,那你还想知道有关空气的哪些问题?大家可以带着这些问题在课后通过调查、看书、上网、实验来探究。我们在下节课继续学习有关空气的知识。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是科学探究的终止,恰恰是亲历科学的开始。教师把课中未完成的问题延伸到课外,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和探究空间,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板书设计】
12、认识空气
水(液体):无颜色、无味道、无气味、透明。
空气(气体):无颜色、无味道、无气味、透明。
【教学反思】《认识空气》这一课通过观察和实验,帮助学生认识空气的存在和基本物理性质。首先,从组织学生找空气开始,帮助学生认识到空气的存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空气与水的相同点,并通过与水的对比,认识空气的一些基本性质。
6.《致空气》教学设计 篇六
一、课文简析:
《致空气》是语文版八(下)第二单元现代诗歌篇目之一,是一首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抒情诗,以人们司空见惯的空气为歌颂对象。在对空气的讴歌中,寄寓了诗人在坎坷中对友谊、真情、理想、信念等的赞颂。它是继续教材中《雷电颂》《海燕》等的象征义感悟能力培养的好课文。同时,诗歌的主题深刻含蓄,是倡导个性阅读的好教材。
二、教学设想:
以读为课堂线索,借助“读诗――读人――读情――读心”四个环节,引导学生学习读诗品诗方法;借助对空气的理解,倡导个性体验、个性感悟。
三、学习目标:
1敝识与技能:把握诗歌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品味诗歌语言。
2惫程与方法:以诵读为主线,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方式,感悟象征义及诗歌主题。
四、课时安排:
一节课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课堂调查:你喜欢读诗吗?
2.爱诗的同学如星原之火。其实,不仅同学们,作为我们泱泱诗国,不少人对诗的钟爱正在逐渐减少。网络上有人这样评价:“建设的速度快了,情感的交流少了;追赶的脚步快了,望月的目光少了。于是有人悲叹:现代社会,‘诗的国度’那圈诱人的光环褪色了。诗歌缩成一弯孤独的月,被光怪陆离的霓虹灯挤到浮云的暗影里,忧郁地注视着人间,注视着唐风宋韵浸润过的这片山河。”
3.我们今天来学习一首现代诗《致空气》,感受诗歌魅力。作者邵燕祥。(板书课题)
4、同学们能否谈谈你对空气这种无所不在的东西的看法。
那么我们来看看诗人是怎样选平凡的东西入诗的。1.喜欢读诗的同学举手表示,并简要说一说自己为什么喜欢的诗歌。
生:空气太平凡了,我们很少关注到。
(二)、读诗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诗歌。
2、请同学把自己对诗的初步感觉说说
3、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标题:“致空气”而不是“颂空气”,引导学生尝试改读诗歌的第一节――把“你”改为“他”。
4、提出朗诵的方法:应该用怎样的语速、语调来朗诵这首诗?1.自由读诗
2、整体感觉:全诗情感基调比较深沉
3.感悟:用第二人称显得亲切,是诗人对空气的倾诉。
4、深沉而亲切――缓而低。学生代表试读并作诵读评价
(三)、读人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简介作者的观点:诗人邵燕祥曾说:“我一向认为,诗人应该用作品来发言的,读者也是通过作品来了解作家的。”请结合读过诗歌示例:
2、读诗,说说你从哪些诗句中能读出诗人某段特殊的人生经历?
小结:诗人是50年代颇有影响的诗人,文革时惨遭迫害。本诗写于平反后。
3、提问思考:应该用怎样变化的语速与语调来诵读2-4节?1、例如刚学过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首联,让我们读到了诗人刘禹锡的坎坷经历。
2、从2-4节的“黑暗、孤独、窒息、地牢、自由的街头”去猜说诗人坎坷的人生经历。
3、由压抑而欣喜――由缓、沉到快、昂。
(学生自荐读)(评读)(齐读)
(四)、读情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一位生命饱受推残的诗人,却得以坚韧地生活下来,他所要抒写、所要感激的,就是在那样的年代中、那样的岁月里,给予自己鼓励与帮助的空气。同学们分小组合作探究:
①在遭遇挫折时,“空气”给予了诗人怎样的鼓励与帮助?是从哪些诗句读出?
②诗人所要倾诉、所要感激的,仅仅是空气吗?诗人的描述让你联想到什么?
2、引导学生品味诗句,感悟诵读技巧,并进行诵读练习。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所理解的空气象征义。并借助以往学过的诗句给予肯定: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是友情的力量)
君问归期未有期……却话巴山夜雨时(是亲情的力量)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理想的力量)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是信念的力量)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真诚的祝愿)
……
3、诗人在诗中流露出的感情是:
4、引导带着坚定与感激之情诵读:分四人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推荐发言,并结合相关诗句诵读
坚定与感激
齐读全诗
(五)读心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一首好诗,以其含蓄的.语言、丰富的内含,给予我们审美的享受和精神的启迪。
我们不妨也用对话的形式与诗人交心――请以这样的句式说话:“诗人,读您的诗,我”
针对学生谈及的对诗歌产生亲近之感,教师引导:
诗人曾说:“做诗的知己吧!让无数珍贵的生命花朵,带着灵魂的闪光、思想的色彩、感情的汁液,融入我们的生命,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永不成为沙漠和荒原吧!”
诗歌其实不该远离我们,“诗”就是“人”在特定“情”经历中,用“心”抒写出来的。
它会让生命更诗意。
并推荐几首学生诗作。
学生按照此句式说感受(可以是对诗歌的、也可以是人生的)
再读全诗
(六)个性作业
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完成:
①请选择你日常所见或阅读所感的事物,以《致》为题,创作小诗一首;
②课后阅读律师网上的《致美人鱼》或舒婷的《致橡树》,品析象征义及语言。
板书设计:
致空气
邵燕祥
读读读读
诗=人+情+心
“我”――――“你”(空气)[亲情、真情、信念、理想……]
7.空气调节课程多媒体教学实践探讨 篇七
关键词:多媒体,空气调节,教学实践
1 课程的特点和内容
空气调节课程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方向主要专业课, 主要讲授室内环境系统的建立与控制, 室内热湿环境要求的空气调节系统的基本理论和设计计算方法, 室内空气质量的控制方法和空气处理方法。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的学习, 能系统地掌握使建筑环境达到卫生标准或特殊要求所采用的空气调节应用技术, 培养学生具有一般民用和工业建筑空气调节系统的设计以及运行调试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并且初步掌握空调系统和设备的测试方法和运行管理的基本知识, 对空气调节技术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设备有所了解。
2 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又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 (简称CAI) ,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自然科学领域的推广和应用, 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教学已成为许多高校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与传统的板书教学不同, 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 知识信息来源更丰富, 内容更形象, 教学内容也更显生动、跳跃。多媒体教学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形象性和高效性的特点, 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益于学生开拓思路, 并进行发现、创造性学习。多媒体教学对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国内外大学本科教育领域中, 多媒体技术已经引入日常教学活动中, 为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元素, 促进教学观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 进而促进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变革与完善。鉴于空气调节课程的特点及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在该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如何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值得探讨。
3 多媒体教学实践
3.1 严把多媒体课件质量关
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中, 需对每堂课的内容进行认真分析, 提炼出重点、难点内容, 并配上丰富的工程图片和录像, 以取得内容简练、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易懂易学的效果。结合难点、重点设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分析和探讨,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形成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用合适的表现形式和技术手段, 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的特点来为教学内容服务, 做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晦涩为通俗。例如, 在讲述热湿处理依据与途径一节时, 设计简单的动画使抽象的热湿处理过程具体化、形象化, 不仅节省了板书时间, 而且直观易学。用节省下来的时间, 教师可以与学生展开课堂讨论, 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这样学生有充分的积极思维时间, 减少了被动等待, 对所学知识有更深的印象和更好的理解, 根本不需要死记硬背。同时, 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和探求究竟的动机。
3.2 注重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
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但不应该作为唯一的手段, 应该注意结合课程特点, 把握好和其他教学手段的结合运用。传统教学讲授速度较慢, 学生易记笔记, 有充分思考和消化知识的时间。教师的讲解、板书的过程实际上是与学生灵感、思想、相互碰撞和形成的过程, 而多媒体只是冰冷的机器, 难以让学生体会教师本人的思想, 更没有学生思想的形成过程。因此, 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将多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空气调节课程中有些部分内容是需要计算的, 这些内容必须通过板书认真详细地为学生进行讲解, 因为教师在写板书的时间, 正好是学生思考和学习的时间, 有利于消化吸收课堂所学内容, 学生的思路紧跟教师的讲解, 教学效果更佳。例如空气调节课程中, 一次回风空调系统空气处理过程及相关计算, 可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 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分析、计算与演练, 学生在教师写板书的时间思考问题, 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是互补互助的两类教学方法, 对于任何一种方法都不能孤立使用, 只有将其有效结合, 才能发挥两者的最大优势, 从而取得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对于容量大、信息量多的空气调节课程,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适当辅以板书教学, 能最大限度地丰富讲授内容、增加教学信息量。同时在授课中可以适当扩充一些新技术和当前该学科领域新进展的内容, 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使他们更多地了解本专业的学科新动态。
3.3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沟通, 避免“电灌”现象
由于节省了板书时间, 多媒体教学容易造成比传统教学方式输送的信息快且信息量大的弊端, 学生耳不暇闻, 目不暇接, 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充分的思考和吸收, 造成严重的消化不良, 由以往教师的“满堂灌”变为现在多媒体的“大屏幕灌”, 其果自然适得其反。多媒体教学具有三重交互性, 包括学生与教师的交互、学生和多媒体的交互、教师与多媒体的交互。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主导, 起到引导者、启发者的作用, 而不应照着幻灯念诵, 从而形成多媒体“电灌”的教学氛围。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设计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个体化、探究式的学习,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而不仅是被动接受, 学生应该有参与感, 形成主动构建知识的能力。并且,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随时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 当学生反应冷漠时, 教师应该通过联系实际、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不可一味地按照知识体系进行讲授。
4 结语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本文从严把多媒体课件质量关, 注重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沟通三方面探讨了空气调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实践的一些体会, 可供相关教学工作者参考。
参考文献
8.小议“空气的成分”教学案例 篇八
少,因此教学过程大多也轻描淡写。其实不然,在新课程的教学背景下,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新课程的标准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创建一个探究、合作、自主学习的课堂,因此,作为新课程中的教育实施者,我们应该尽量充实这节课,不但要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快乐,还要让他们感受到全方位的学习、分析物质的过程。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心理特点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了解空气的成分。借助对空气组成的了解使学生初步认识混合物,纯净物。
2.过程与方法
运用生活实例证明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组成,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验设计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让学生体会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
一、趣味实验导入课题
演示实验:将一个空的矿泉水瓶展示在同学面前,问瓶子里有物质吗?有的同学不假思考马上答出没有物质,但有个别学生回答有空气。为了验证同学们的说法,将空的矿泉水瓶压入水中底部让同学观察,同学们马上会看到水进入瓶内,同时有气泡从瓶口冒出,一个小小的实验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引入本节课做好了铺垫。
二、体验探究,获得新知
1.空氣的成分
教师请学生思考,空气是无色的,我们看不到也摸不着,但我们能感觉到它的存在,那么空气污染是单一的物质吗?同学们自然会想到:长期敞口的石灰水会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正常燃烧是因为有氧气,冰冻的矿泉水放在空气中,瓶壁有水珠产生,证明空气中有水蒸气。这些同学们都知道,那么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有多少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进行第二个实验探究,引入自然。
2.实验
红磷的燃烧:本实验要求此较严密,且五氧化二磷有毒,只能是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学生看到的现象:产生大量的白烟,烧杯里的水进入集气瓶中,等装置冷却后,水进入集气瓶中占原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这是学生观察到的现象,为什么呢?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各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得出五分之一水的体积就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的体积,顺理成章地得出空气中有五分之一体积的氧气。紧接着教师再提出问题,如果进入瓶中的水不到五分之一会是什么原因?同学们会带着新问题各小组继续讨论、交流,最终归纳出三点:一是红磷的量不足,二是装置气密性不好,三是装置未冷却。这样一环扣一环,重点、难点各个击破,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利于得出结论。
总之,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确立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目的是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行为得以释放,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快乐地学习。
9.空气在哪里-教学设计 篇九
教材分析
《空气在哪里》主要使学生知道空气无处不在,它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的气体。本节课主要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验和游戏活动,让学生用眼看到、用耳听到、用身体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并引领学生探究验证空气就在我们的身边。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引导学生经历运用感官或借助实验的方法。观察与探究空气的流动与对其它介质的“扰动”过程,经历科学探究。研究“空气”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积极的探究欲,并愿意把自己对空气的感知、认识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科学知识:
初步知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借助其它物体感觉空气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空气能占据空间,并且可以流动。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气球、塑料袋、纸、烧杯、水槽、水、粉笔头 学生准备:了解有关空气的知识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
师:请同学们用手捏紧鼻子、闭紧嘴巴„„好了!谁来说说刚才的感受?
生1:胸口发涨,感觉很闷。生2:脸发热、发红。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3:因为呼吸不到空气,所以人很难受。师:我们呼吸的是什么? 生:空气。
师:那你在哪里呼吸过呢?
生:我在操场上呼吸过。我现在在教室里呼吸。我在什么地方都呼吸 的。我在水里不能呼吸。
师:我们的周围有空气。(板书:我们周围有空气)
2、提出问题
师:关于空气,你想研究他的哪些问题?
学生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在这里,你要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比如:你真会学习、你提出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等等。)师:好,今天我们就要把空气抓过来研究一下(师伸手抓空气)——能抓住吗?想办法。
二、猜想与假设
师:同学们,既然空气到处都存在,那空气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们现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学生小组讨论。
师:谁愿意跟大家交流一下,你认为空气是什么样子的?
三、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一:找空气
师:请小组同学用保鲜袋装一包空气,借助自己的身体和其他实验材料玩一玩这包空气,看谁的玩法多,发现多!(有保鲜袋、水槽、水、大头针等)(学生小组活动)
师: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是怎么玩保鲜袋里的空气的?在玩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生1:我们用手拍打空气的保鲜袋,感觉很有弹性。师:感觉到的是袋子的弹性还是空气的弹性?
生1:感觉到的是空气的弹性,因为拍能使空气压缩,压缩空气反弹产生弹性;而压缩塑料袋,塑料袋是不会反弹的!师:玩法有创意,发现很新奇!其他同学呢? 生2:我们把塑料袋戳个小洞后放在水里用手一挤,看见空气在水里“吹”了许多泡泡。
师:这两种玩法很新颖,让看不见的空气“现了原形”!
生2:我们把塑料袋戳了个小洞后,洞口对着书,看到了空气在帮我“翻书”。
生3:我们把塑料袋戳个小洞后,对着手和脸,感觉很凉爽。生4:我们把塑料袋戳个洞,放在耳朵旁用手使劲捏,听到了像风一样的声音。
生5:我们把袋口握紧,用力一拍,听到了很响的声音,塑料袋坏了,空气全跑光了。师: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生6:空气向四面八方流动。
师:在活动过程中有没有闻到或者尝到空气的味道? 生(齐):没有。
师: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板书)师:空气有颜色吗? 生:没有
师:空气没有颜色。(板书0 实验二:找空气
师:我们生活在空气的世界里,各种物体都被空气所包围,那么物体内部有没有空气呢?在同学们的材料筐里有粉笔、石块、钉子、橡皮,同学们可以借助水槽里的水来探究一下。(学生小组活动)生1:我把橡皮放进水里,没看见泡泡,说明橡皮里没空气。生2:我把粉笔放进水里,看见了泡泡,说明粉笔里有空气,但很少。生3:我把石块放进水里,看见少量很小的泡泡,说明石块里也有空气。
师:无孔不入(板书)实验三:探究杯子里面有空气
师:利用烧杯和纸团来验证我们身边到处都有空气,空气占据空间。教师演示实验:
师:(出示烧瓶)认识吗? 生:烧瓶。
师:(出示漏斗)这个呢? 生:漏斗。
师:烧瓶里面有空气吗? 生:有。
师:那接下来,我要玩个魔术,你可要把眼睛睁大喽。
(师组装橡胶塞和漏斗,再把橡胶塞堵上烧瓶,把水倒下去,水流下去了几滴,然后积在漏斗里,没有再下去。学生很惊讶。)师: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水为什么不下去?
生:漏斗怎么堵住了?
生:我想知道,为什么水下不去了。(生交头接耳,想用桌子上的材料。)师: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四:空气搬家
师:(出示两个空杯子)现在老师这里有两个空杯子,你能让这个杯子里的空气跑到另一个杯子里面吗?(学生脸上露出疑惑)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实验,动手操作一下试一试。(生自行设计实验并进行尝试操作,师巡视指导)
师:成功了吗?谁愿意上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师:成功了,非常棒。
四、自主探究
设计完实验方案后,你放手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动手实验探究。
五、展示交流
师提出问题: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找到了空气,并且也想办法验证了空气的存在。现在你对空气有什么新的认识?
师:不错,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我们的周围到处充满空气,空气能占据空间。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一种物体。
师: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空气跟水、木块、铁块等有什么不同呢?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我们把像空气这样的能在空中向四面八方流动的物体叫气体。除了空气是气体外,你还能说出哪些物体也是气
体?(氧气、氢气等)
师:所以,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
五、扩展与创新
(提出问题就行,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
那么老师这儿有几个问题:空气是不是像水那样有重量呢?水里面有空气吗?月球上有空气吗?我建议大家课下想想办法,帮老师解决这些问题。好!下节课我们再一起交流。板书设计:
20、空气在哪里 我们的周围有空气 向四面八方流动
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颜色、透明
无孔不入 占据空间
(你可以针对不同的实验设计几张实验记录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时候填写,在展示交流的时候交流,这课我就是在网上下载人家的教案,自己又改了改,大体环节就是这样的,仅供参考哈。要是不好你再跟我说,或者你把你的教案发来给我看看,我在你的那个基础上再
10.《空气的流动》教学设计 篇十
《空气的流动》教学设计
曾宝俊
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中的第二课。本课主要是指导学生探究空气是否是流动的,空气流动的常见原因,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空气流动的路径,并了解风的成因。
学生对空气是流动的有许多感性的生活经验,但对其流动的原因并不清楚,本课以学生平常所见物体随空气运动的现象和上一课的挤压气球、塑料袋的实验感知为基础,启发学生提出本课探究的问题——空气是不是会流动的,并作出假设,说出依据,设计实验进行
验证。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发现空气流动的常见原因有挤、压、吹、扇、加热等,通过实验可以看到蜡烛火焰上方的空气在往上冲,由此可知热空气会上升,反之,冷空气比热空气重,会下降。
在教学过程设计方面,遵循儿童科学认识活动的规律,以简单明了的科学探究活动来展开整个的教学过程:提出问题——讨论研究方法或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加以验证——交流研讨得出结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本课的实验设计简单,现象明显,易于操作,学生在这一探究活动过程中既能获得直观的信息又训练了动手能力。本课从科学知识目标上来说,是比较浅显的,较容易达到的。
教学准备:
1.证明空气的流动:
气球、塑料袋、扇子、纸、小风车、蜡烛、火柴等。
2.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1)大小相同的两个纸袋、支架、横杆、蜡烛、火柴等。
(2)有关孔明灯、热气球等的多媒体课件。
3.寻找空气流动的路径:
透明水槽、线香、线香座(可用胶泥代替)、火柴等。
本课的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有依据地对空气具有流动性作出假设,并能自行设计实验进行验证,会记录;
●能借助烟雾观察空气的流动,并能描述;
●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围绕”空气的流动”进行科学主题探究活动,获取有关流动物体的特性的经验和知识。
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是流动的及流动的常见原因;
●知道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资料收集、处理能力和动手设计操作能力;
●了解风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待实验实事求是的态度,得出结论要以收集到的证据为依据;
●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问题,经历探究科学的过程,培养科学的能力与态度;
●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认识到进行信息、观念、思考的分享和相互启发的意义,获得交流合作的经验和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课前,教师在教室的走道上喷了些香水,之所以用香水,是因为香水的气味浓一些,喷一些在地上,让全班的同学都能闻到,便于教学。另外,每个小组的同学各准备4支线香,并系在一起,这样冒出的烟多,便于观察。
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1、谈话:今天教室里有什么不同?
2、学生回答(闻到了香味)
3、提问:香味是怎么被我们闻到的?
4、学生回答。
5、提问:香味我们只是闻得到,却看不见,怎么办呢?
6、谈话:我们拿桌上的材料(香)做个实验吧!
二、亲身体验空气的流动
1、关闭门窗,把各组的香集中在讲台上点燃。(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使学生看得更清楚,二是亲身感受空气的流动。)观察烟怎么飘的?都飘到哪里?
2、学生回答:有时向上飘,有时向左右飘,都飘到教室里。
3、提问:怎样能使烟飘得快一些?
4、学生讨论(有的学生说用嘴吹,有的学生说用书扇,又有学生说用电风扇吹。)
5、学生实验
6、提问:为什么在电风扇底下吹,烟就飘得快些?
7、学生回答。
8、提问:用电扇吹了这么长时间,现在你们有什么感受?那么怎么让烟出去呢?
9、学生回答。
10、提问:大家现在又有什么感受了?
11、学生回答(开窗通风)
12、师生小结: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香在电扇底下吹时,烟在教室里流动的图,其他同学照着黑板上的图在记录本上画。风使烟、香味到处飘,风实际上就是空气的流动。
三、探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
1、出示书上P7的实验装置。
2、讨论:两只纸袋有哪些相同的地方?点燃蜡烛后两只纸袋可能会产生的现象?
3、学生讨论,交流。
4、演示实验。
5、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6、提问:为什么底下点蜡烛的纸袋会上升?
7、学生回答。
8、师生小结:点燃蜡烛后,会使纸袋里的空气变热,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就会上升,上升的热空气就推着纸袋往上升了。
9、电脑出示孔明灯、热气球:你知道它们是什么?是谁发明的?利用了什么道理?
10、引导学生回忆生活经验,进一步认识冷空气会下降:观察打开的冰箱,会看见什么现象?
【评析】提出问题就是让学生提出要了解的内容,选择可实施的内容,确定实施方向。
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学生认知的过程也要遵循这一规律。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过程,而提出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
键、要害。”在课堂教学中要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要让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因为在科学课中,学生在学习前人的知识经验时,只有从疑开始、以疑引思,才有可能在解疑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教师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学生在提问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情况,教师要针对不同情况加以解决。
四、探究空气流动的路径
1.提问:我们周围的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风是什么?风是怎么形成的呢?
2.学生思考、讨论
3.谈话:为了研究风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可以做一个小实验:把透明水槽倒扣在桌面上,里面点燃一支香,观察水槽内的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5.提问:实验中发生的现象与自然界里风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呢?
6.学生讨论
7.(演示多媒体课件)小结:在自然界,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有冷热的不同,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就形成了风。自然界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评析】让学生根据问题自己确定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活动。学习热情高,课上积极举手发言。自己确定实验目的,自己设计实验方法的意识大大提高。
学生在自主实验活动中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都有所提高。学生不在依赖老师,迷信书本。他们开动脑筋自己想办法。学生设计出来的实验方法,就是他们创造性思维的体现。
培养学生自主实验能力就要增加学生独立操作实验的机会,学生有了实验的材料,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在明确实验目的和方法的基础上,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实验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在实验设计、操作、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
教学片断赏析
师:今天教室里有什么不同?
生(不约而同地):闻到了香味。
师:你知道香味是怎么被我们闻到的吗?
生:风一吹一搅,我们就闻到香味了。
生:我们要呼吸空气,香味随着空气被我们闻到的。
师:香味我们只是闻得到,却看不见。到底空气会不会流动呢?
(关闭门窗,把各组的香集中在讲台上点燃)
师:观察烟怎么飘的?都飘到哪里了?
生:有时向上飘,有时向左右飘,都飘到教室里。
师:怎样使烟飘得快些?
生:用嘴吹。
生:用书扇。
生:用电扇吹。
(师演示:打开电扇,把香端到电扇底下吹,结果,烟直往下飘,烟一下子就弥漫到整个教室。)
师:为什么在电风扇底下吹,烟就飘得快些?
生:电扇下风很大,烟飘得快,风可以加快烟的扩散。
师:现在有什么感受?
生:教室里有好大的烟味,呛人,而且还熏眼睛,有点难受。
师:那么怎么让烟出去呢?
生:可以打开窗户。
(学生打开门窗。)
师:现在,大家感受怎么样?
生:打开门窗后,外面的空气可以流到教室里来,教室的空气流出去了。
生:烟淡了,教室里的空气新鲜多了。
【片断评析】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亲身看到、感受到空气的流动,再不是
纸上谈兵了。最后,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香在电扇底下吹时,烟在教室里流动的图(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的教室立体图,然后让学生画烟的流动路径,如果完全让学生自己画,他们无法画清楚)。其他同学照着黑板上的图在记录本上画。
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让学生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研究内容。学生在某种意义上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规定时间内,成为某一研究课题的提出者、设计者、实施者。学生真正被置于主体地位,探究才会有积极的内在动力。
11.教学设计《空气》 篇十一
使学生理解“进入容器内液体体积与容器内减少的气体体积相等”。
空气可以说是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学生学习起来也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学生虽然熟悉这些物质,但是在还没有接触气体压强知识的情况下,理解“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有一定难度。为此,在实验之前我先设计了用气球和饮料瓶做对比试验,让学生体验气体压强的大小及变化,然后再用注射器来演示体积不变,气体量减少,气体压强的变化,从而进一步使学生理解“进入容器内液体体积与容器内减少的气体体积相等”这一结论。
二、要突破的难点
1.利用气球让学生了解,在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手感越硬;体积越大,压强越小,手感越软。
2.利用饮料瓶让学生了解,在温度不变、体积不变时,气体质量越大,压强越大;质量越小,压强越小。
3.利用注射器让学生了解,在温度不变、压强不变、体积不变时,容器内减少的气体体积与进入容器内液体体积相等。
三、设计原理
设计这些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所以在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之前,我预先用气球、饮料瓶以及注射器做对比实验进行对比,使学生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理解更轻松,使问题的探讨也迎刃而解。所以,这个对比试验的设计使教学内容和方法更适合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实现计划
1.向气球内吹入一定量的气体,然后减小气球的体积,让学生捏捏气球的硬度变化,并体会在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手感越硬;体积越大,压强越小,手感越软。
2.让学生捏捏没打开过的饮料瓶的硬度,打开瓶盖放出一部分气体,再旋紧瓶盖,让学生捏捏饮料瓶的硬度。这步实验让学生了解,在温度不变、体积不变时,气体质量越大,压强越大;质量越小,压强越小。
12.教学设计《空气》 篇十二
据统计, 人的一生有70%~90%的时间在室内度过。室内环境条件并非自然形成, 而是采用灯光照明、通风空调等手段形成的人工环境。民用飞机客舱环境是一种典型的人工环境, 一般可分为几何环境 (涉及客舱布置、座椅、内饰等) 、电磁环境、力学环境 (涉及振动、噪声等) 和空气环境等范畴。其中, 客舱空气环境是乘客最直接接触的机上环境。客舱空气环境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乘客对飞机整体舒适度水平的判断。
根据民用飞机市场定位、客户需求、法规要求等的不同, 客舱空气环境的设计要求往往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既体现在环境参数指标的数量上, 又体现在各参数指标的数值上。考虑更多的设计指标及更严格的指标限值, 往往意味着民用飞机研制成本和重量的增加以及经济性的降低, 因此主制造商有着减少设计指标约束的原始冲动, 但如果要在民机市场取得一席之地并取得商业成功, 就必须注重型号客舱环境的设计亮点, 以满足人们对于空中旅行越来越高的舒适性要求。
客舱空气环境设计参数体系的提出
民用飞机研制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型号的成功, 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型号的初始设计特征。在设计初始阶段, 如果能充分考虑飞机客舱环境的舒适性设计要求, 飞机才可能具备完美的舒适性品质。国内传统的飞机设计方法主要是对标国际相似机型, 主要机载系统各自提出并实现设计要求。但由于缺乏整体的设计理念和必要的系统间权衡研究, 必然导致顾此失彼的不利局面。客舱空气环境由温度、湿度、空气品质和压力等众多参数共同营造, 这就决定了需要在飞机设计初期做顶层设计时, 总体、空调、压调、内饰等多个专业必须进行有效的协调, 以充分权衡各种设计特征的制约关系。民用飞机空调系统 (ATA21) 作为实现空气环境的主要机载系统, 其设计的成功与否,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客舱空气环境设计要求是否全面。国内长期以来的做法是对主要关心的空气环境参数提出指标要求, 一方面无法覆盖空气环境的所有参数, 另一方面也缺乏指标正确性和准确性的分析依据, 从而影响最终的客舱空气环境舒适性, 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民机客舱空气环境设计参数体系。
构建原则
构建民用飞机客舱空气环境设计参数体系, 主要应考虑遵循以下原则。
(1) 完整性原则。体系应尽可能完整覆盖影响舒适性的客舱空气环境参数。
(2) 可量化原则。对客舱空气环境参数的设计要求应具体化、指标化, 以便进行设计验证。
(3) 可溯性原则。所有参数的设计指标要求均应有明确的来源。
(4) 可实现性原则。当前民用飞机研制实力应能保证可实现这些参数指标。
(5) 经济性原则。实现这些参数指标不能突破合理的成本预期。
(6) 开放性原则。随着新材料、新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 以及行业性要求的变更, 参数体系中的各项指标限值应保持实时更新。
体系架构
根据客舱空气环境参数所属范畴, 本文将参数体系划分为热力学参数、化学参数和生物学参数等三大分支。通常, 热力学参数包括温度/温度均匀性、压力/压力变化率、湿度、气流速度、新鲜空气量等;化学参数通常可细分为无机化学参数和有机化学参数, 前者包括CO、CO2、O3、NOx、微细颗粒物 (包括PM10、PM2.5) 等, 后者包括甲醛、苯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s) ;生物学参数包括细菌、病毒等。
上述参数的限值要求均应来自于现行有效的国际/国内标准和行业规范性文件, 也可参考建筑室内、公共交通工具等行业的相关规定, 具体设计时可酌情使用。
(1) 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及其支持文件, 主要有:AP-25《Airworthiness standards:Transport category airplanes》、CCAR-25《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CS-25《Certification specifications for large aeroplanes》、FAR-25《Airworthiness standards:Transport category airplanes》、AC 25-22《Pressurization, ventilation and oxygen systems assessment for subsonic flight including high altitude operation》;
(2) 美国采暖、制冷与工程师学会标准及手册, 主要有:ASHRAE STD 55《Therm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for human occupancy》、ASHRAE STD 62.1《Ventilation for acceptable indoor air quality》、ASHRAE STD 161《Air quality withing commercial aircraft》、ASHRAE Handbook《HVAC Applications》;
(3) 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文件, 主要有:SAE ARP85《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for subsonic a i r p l a n e s》、S A E A R P 1 2 7 0《A i r c r a f t c a b i n pressurization control criteria》、SAE AIR4766《Air quality for commercial aircraft cabins》;
(4) 国家标准, 主要有:GB9673《公共交通工具卫生标准》、GB1888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5018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T17095《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卫生标准》、GB50325《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5) 其他规范性文件, 主要有:EPA-NAAQS标准《National ambient air quality standard for ozone》、OSHA标准《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 standard》、ACGIH文件《Threshold limit values for chemical substances and physical agents&biological exposure indices》等。
热力学参数
(1) 温度/温度均匀性
表1列举了标准/规范中规定/推荐的飞机舱室温度限值, 也列出了具有共性的室内环境温度要求。
结合不同季节人体着装对热舒适的影响研究成果, 建议夏季和冬季座舱温度指标要求可分别定为25~27℃和20~22℃。
对于座舱内温度均匀度, 建议按ASHRAE STD 161中表5.2.1推荐值选取:座舱内不同温控区域的水平温差不超过4℃;同一座椅位置距离地板100mm、600mm和1090mm处的温度测量值差异不超过2.8℃;温度控制精度小于±1.1℃。
(2) 压力/压力变化率
标准对压力的控制要求如表2所示。
建议对于巡航过程中座舱压力不超过2438m。最大压力变化速率上限为上升阶段:152SLM/min;下降阶段:91SLM/min。
(3) 湿度
标准对湿度的控制要求如表3所示。
在国外飞行器相关标准中, 多数均无对相对湿度提出控制要求。对于客机座舱内测试调查结果, 飞行过程中舱外空气含湿量极低, 因此客舱内的相对湿度维持在非常低的水平上。建议巡航状态座舱内相对湿度维持在5%~20%的水平。
(4) 气流速度
标准对风速的控制要求如表4所示。
对于客机座舱内测试调查结果, 乘客座舱内风速分布在0.06~0.27m/s范围内。为了避免乘客产生较强烈的吹风不适感觉, 也要避免空气的滞止, 建议乘客头部风速在0.1~0.2m/s之间。
(5) 新鲜空气量
标准对新鲜空气量/新风量的控制要求如表5所示。
建议沿用AP/CCAR/CS/FAR-25中规定, 新鲜空气量至少为每人250g/min (正常运行) 或182g/min (任何可能失效条件下) 。
化学参数
(1) 臭氧O3浓度
标准对臭氧的控制要求如表6所示。
建议沿用适航条款的规定, 9750m处, 任何时刻不超过0.25ppm (海平面当量) ;8230m处, 3小时内的加权平均值不超过0.10ppm (海平面当量) 。
(2) 一氧化碳CO浓度
标准对CO的控制要求如表7所示。
建议选择适航条款规定的50ppm作为座舱内CO浓度规定限值。
(3) 二氧化碳CO2浓度
标准对CO2的控制要求如表8所示。
建议选择适航条款规定的5000ppm作为座舱内CO2浓度规定限值。
(4) 可吸入颗粒物PM10
标准对可PM10的控制要求如表9所示。
鉴于当前航班全程禁烟, 因此对PM10的上限可定为0.15mg/m3。
(5) 甲醛含量
标准对甲醛的控制要求如表10所示。
建议甲醛浓度上限定为0.07ppm (0.1mg/m3, 海平面当量) 。
(6)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含量
标准对TVOC的控制要求如表11所示。
座舱内TVOC的主要来源是乘客使用的酒精制品和饮料, 如湿巾、香水、红酒等, TVOC在绝大多数测试中均超过0.24ppm的限值, 因此建筑环境内的TVOC标准相对于飞机座舱内可能过于严格, 在座舱内限制的TVOC浓度上限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确定。
生物学参数
(1) 细菌
标准对细菌总数的控制要求如表12所示。
由于飞机座舱属于封闭环境, 细菌总数过高会造成乘客严重的感染风险, 而大多数的客机通过定期对座舱内的座椅地板及座舱内其它物品进行充分清洁、消毒, 完全可以控制座舱细菌总数维持在卫生标准以下的水平。因此, 建议飞机上的细菌总数制定为:≤2500cfu/m3 (撞击法) , ≤30个/皿 (撞击法) 。
(2) 病毒
病毒对人体始终是有害的, 故应尽可能的消除。但病毒种类众多而且尺寸细微, 难以通过单一指标定量描述, 该参数待定。
结束语
【教学设计《空气》】推荐阅读:
《健康需要新鲜空气》教学设计10-01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10-20
《探究“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07-22
空气占据空间吗的教学反思06-22
《空气的热胀冷缩》的教学反思10-12
幼儿园小班主题优质课教案《好玩的空气袋》及教学反思08-18
《燕子》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10-25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08-30
《天狗》教学设计简案 教案教学设计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