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节约粮食的建议书(12篇)
1.关于节约粮食的建议书 篇一
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我们可以使用倡议书的机会越来越多,不同的倡议书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份恰当的倡议书呢?为了方便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节约粮食倡议书,欢迎阅读!
节约粮食倡议书1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伴随着和煦的风,__学院“文明守纪勤俭自强”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勤俭”又一次构成了校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勤俭?浪费?这两者不能不让我们去深思。
在学院食堂中,您是否有过将只吃了几口的馒头扔到餐桌上?是否将饭菜吃几口就倒掉?学生会伙管会同学调查中发现,平均5位同学就有1位要倒掉小半碗饭菜,倒掉1/3碗饭菜的同学更多。不一会儿,泔水桶就装满了。看着满桶满桶的剩菜剩饭,实在令人感到可惜。
“请节约粮食”等大标语、警示牌在食堂中虽然挂在了醒目的位置,但粮食也难逃被浪费的厄运,然而,当我们随手扔掉一块馒头的时候,我们是否想到世界上还有许多父母也许正在为全家人的一餐饭食而辛苦奔波?
粮食真的是这么充足吗?事实上,在发展中国家,每5人中就有1个长期营养不良,有20%的发展中国家人口粮食无保障,饥荒已成为地球人的第1号杀手,每年平均夺去____人的生命,由于直接或间接的营养不良,全球每4秒钟大约有1人死亡!社会粮食状况令人心痛,这么多的人因饥饿正在死亡的边缘徘徊,从根本上扭转消费观念、节约粮食值得我们当今大学生深思。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同学们,为了让贫苦家庭早日远离饥饿,让我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以勤俭为荣,以浪费为耻,自觉抵制奢靡腐败之风,从细微处做起,用实际行动做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带头人,为建设文明、和谐的校园作出应有的贡献!
倡议人:___
20__年_月_日
节约粮食倡议书2
各位老师,同学:
你们好!
今天,我想幻身为一颗米,为我普众的同胞们向人类发出倡议:请大家多多珍惜我们!我们能够来到这个世界上绝非是偶然,我们有自己的使命,那就是为辛勤的人类填饱肚子,这看起来是我们在无私奉献,但是你们知道吗?我们之所以能够来到这个世界上,是因为人类用汗水换来的,这一切我们都很感恩,所以亲爱的人类,请你们珍惜我们,珍惜那些用汗水换来果实人们的劳动,谢谢你们!
以前我的同胞还没有这么多的时候,人类很辛苦,它们辛苦的种我们,却总是得不到好的收成,就算是得到了好的收成,也还是填不饱肚子。后来时代进步了,国家发展了,那些充满聪慧和勤劳的人类再一次的将我们种下,这次收获的时候,让他们大吃一惊,他们收获了无数的我们,而我们也让人类的生活从此变得更加幸福了。
勤劳的人类为自己带来了美好的时代,而我们也仅仅是在一代一代之中完成着自己的使命。我们本身是粮食,但我们更是这个世界上重要的一种存在。如果没有我们,我不敢相信人类现在用什么在进食,我也不敢想象,这个世界上还会不会有这么多美食。
可是现在,我们却发现越来越多的人无视我们,轻视我们,甚至浪费我们了。我们感到很被悲痛,当人类把我们丢弃在垃圾桶,河道里,大海里的时候,我们是绝望的,因为我们没有完成自己的使命,我们没有将这一份责任从生带入亡。或许有几个幸运的同胞可以通过大海,通过风,继续生存下去,可我们依旧无法完成自己的使命,原因只是,我们不再受人类的重视了。
我知道,你们的生活已经走向了更好的一个时代,但是请你们不要忘记,我们是维持你们生活,维持你们温饱的基础,请你们也不要忘记,每一颗我们都是劳作之人的一滴汗水啊!或许现在市场很丰富,各类粮食价值都很合适,每家每户都有的剩余,但勤俭节约这四个字是可以从古至今,绵延不绝传流下来的,所以亲爱的人们,请你们收拾起内心的那一份骄傲,用一份平稳和善良,用心的珍爱我们吧!我们愿意为你们付出所有,但也请你们在这幸福的时代里不要将我们遗忘,不要将我们放弃!我向你们倡议,请珍惜每一颗粮食,这是一份爱,更是一份责任!
倡议人:___
20__年_月_日
节约粮食倡议书3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浪费粮食的现象,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倡议:
一、珍惜粮食,适量定餐,避免剩餐,减少浪费。
二、不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可耻。
三、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剩菜。
四、饮食要均衡,不偏食,不挑食。
五、看到浪费现象勇敢地来制止,尽力减少浪费。
六、做节约宣传员,向家人,亲戚,朋成宣传浪费粮食的可怕后果。
七、积极监督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及时制止浪费粮食的现象。节约是一种美德,节约也是每一位师生品质的表现,节约更是每一位师生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同心协力,拿出实际行动,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让节约粮食内化为自觉,成为习惯,并把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活动一直坚持开展下去!
倡议人:___
20__年__月__日
节约粮食倡议书4
亲爱的同学们: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社会上蔚然成风,我们的也对“光盘行动”作出了“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的重要批示。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传承__大学“朴实、扎实、务实”的优秀品格,是每个__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__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最有德性的`大学的内在推动力。让我们行动起来,争当勤俭节约标兵!
为此,我们发出以下倡议:
以知为行,广泛参与,共做“勤俭节约”的践行者。从思想上崇尚俭朴,以勤俭节约为荣、铺张浪费为耻;增强勤俭节约的自觉性、主动性,不浮夸不空谈,将节约落到实处。
从我做起,拒绝剩餐,争当“光盘行动”的示范者。点菜适量,吃饱为宜,以“光盘”为荣、“剩宴”为耻,珍惜每一粒粮食,自觉维护节俭用餐的良好风气。
推己及人,互相提醒,成为“光盘行动”的传播者。监督身边同学,及时制止浪费行为;向亲人、朋友宣传“光盘行动”,劝说他们节约每一棵菜、每一粒米。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让我们共同践行勤俭节约,从“光盘”做起,不浪费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共建节约型和谐校园。
倡议人:___
20__年__月__日
节约粮食倡议书5
亲爱的同学们:
我们没有经历过饥荒年代,不知道粮食紧缺时人们忍饥挨饿的艰难;我们没有贫困山区的生活经历,无法理解山区的孩子们为什么没吃过肯德基、没见过小食品……但这些却不应该成为我们肆意浪费的理由。
看看餐盒里我们挑食剩下的饭菜,看看餐桌上我们吃不完扔掉的剩菜,实在令人惋惜心痛!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在此,学校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
1、积极开展以“节约一粒粮,心存一份恩”为主题的班会,倡导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树立节约意识,评选“节粮小明星”。
2、积极倡导崇尚节俭、科学饮食、健康消费的生活理念,摒弃铺张浪费等不良的饮食消费习惯。
3、珍惜粮食,适量定餐,不偏食,不挑食,减少浪费。
4、吃饭时能吃多少盛多少,不剩饭菜。
5、到饭店吃饭时,点饭点菜不浪费,若有剩余的要带回家。
6、做节约宣传员,向家人、亲戚、朋友宣传浪费粮食的可怕后果。
监督身边亲人,及时纠正制止浪费粮食现象。
同学们,节约是一种美德,更是一份责任,让我们同心协力,从“节约一粒粮”做起,做勤俭节约风尚的传播者、实践者和示范者,为建设文明、和谐的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倡议人:___
20__年__月__日
关于节约粮食倡议书范本
2.关于节约粮食的建议书 篇二
1.1 硒是人体必须的营养元素
人体在遍布全身的各器官组织体液 (包括免疫系统) 中, 有一种酶叫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PX) , 1973年, 美国学者Rotrlie发现硒是这种酶的必需组成, 它的活性依赖于硒, 没有硒的存在, 这个酶就没有活力。从而显示了硒的第一个生物活动形式。20世纪70年代, 克山病的发现, 揭示了缺乏硒是克山病发病的基本因素, 同时也证明了硒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 硒对人类健康的巨大作用是其他物质无法替代的, 1973年WHO (世界卫生组织) 、FAO (世界粮农组织) 、WTO (世界贸易组织) , 先后发布硒是人和动物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1988年10月, 中国营养学会把硒列为15种每日必须的营养素, 建议每日补充50~250ug。世界营养学家、全球生物化学会主席巴博雅罗拉博士曾说:硒是延长寿命最重要的营养素。有了硒, 人生百岁不是梦;世界著名科学家奥德菲尔德指出:硒像一颗原子弹, 量很小很小, 作用和威慑力却很大很大, 一旦被人们认识、利用, 将对人类健康产生深刻影响。
1.2 中国是一个缺硒大国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疾病与环境因素图集》揭示:从东北三省起斜穿至云贵高原, 占我国国土面积的72%地区存在一条低硒地带, 其中30%严重缺硒地区, 粮食等天然食物硒含量较低;1980年中国农科院硒资源普查的结果表明, 我国从东北到西南有2/3省市、712个县市, 约70%处于缺硒地带, 这些地区的主要作物含硒量低于0.05mg/kg, 为国际公认的缺硒地区。
2011年8月28日卫生部前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透露, 中、日、英、美四国所作的国民的硒摄入量的调查, 4个国家中我们国家是最低的, 基本上就是, 每天仅有28~40ug, 而其他那三个国家, 人家都是77微克到191ug, 中国人在硒摄入量上远远低于美国、英国和日本的平均水平。我国人民的现有膳食硒水平与联合国组织 (FAO/WHO/IEA) 制定的人体日常膳食供给量400ug硒,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日补充50~250ug相差甚远。科学补硒, 势在必行。
1.3 食用富硒粮是提高膳食硒水平的最佳途径
中国营养学会名誉会长、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 2005年就指出:当务之急要做好两件大事:一是各种与论媒体应当向居民普及宣传有关硒与人体健康的知识, 使居民提高如何防止缺硒的认识;二是要着手开发与生产高硒产品, 大规模推广富硒产品;2011年,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为靖州阳光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题写的“开发优质富硒大米,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康新标准, 多食富硒米”的两次题词, 语重心长, 意义深远。
人以食为天, 食以粮为先。南方的大米, 北方的小麦、玉米是人们的主粮, 索牛要索牛鼻子, 抓补硒要抓富硒粮。粮食作物系禾本科植物, 富硒能力较强, 科学补硒一般硒含量0.3 mg/kg~1mg/kg。中国人每天食用粮食250~400g。以食用富硒粮250 g计算, 就等于一天补了75~120ug, 达到了中国营养协会提出的50ug~250ug的标准。即或食用400g含硒1mg/kg的高硒大米, 也只达到400ug的水平, 还是只在联合国组织 (FAO/WHO/IEA) 制定的人体日常膳食供给量400ug硒的水平。发展富硒粮安全、高效、可行。
1.4 华阳村的实践证明推进富硒粮补硒切实可行
湖南省桃源县浯溪河乡华阳村推广粮食富硒技术, 采用“口粮田”、“自留地”喷施富硒增甜素专利产品, 使高科技的富硒农产品走进平民百姓家, 实现餐桌全盘硒化, 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缺硒地区农民膳食硒水平, 收到了科学补硒, 防治疾病的效果;开创了农民自用粮补硒的先河, 攻克了农民补硒难的瓶颈, 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桃源华阳村农民自用粮补硒的作法是一种创新, 在全国、全省范围内尚属首创。2009年8月4日这个村被湖南省全民补硒工程办公室授予“湖南省农民主动补硒第一村”并颁发了匾牌和证书。2010年被中国富硒农产品上海市场调查中心评选为中国富硒农业十大新闻之三。
2 富硒粮生产技术已充分成熟
2.1 攻克了生产富硒粮的核心技术
桃源县富硒产品研究所经8年探索、7年拚搏, 终于研发成功了生产富硒农产品的核心技术, 羸得了开发富硒产业的主动权。研究开发成功富硒增甜素系列产品 (商品名隆农牌锌硒葆) , 拓创出了知识产权完全自主、颇具桃源地方特色的系列富硒农产品, 包括果、粮、茶、禽、菜等富硒农产品产业的雏型;得到了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全国著名专家、教授朴建华、霍军生、高俊全、彭祚全等对我县生产的富硒增甜素和富硒农产品, 作了很高的评述:一致认为“富硒增甜素及其配套技术已基本成熟, 具有方便、经济、安全、可控的优点, 其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俱佳, 是我国低硒区开发富硒农产品的示范技术。该研究项目和技术产品达到国内同类项目的领先水平”;并获得了五项富硒国家发明专利、四项富硒科技成果;完成了16类23种富硒农产品批量生产的全部前期工作, 包括1个“常德市农业标准规范”、31个“常德市农业技术规范”, 为富硒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2.2 已开发成功优质富硒粮
桃源县运用“优质粮食品种+富硒+常德市农业标准规范”生产出了优质富硒粮。据桃源县富硒产品研究所统计:桃源县生产的富硒米,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长沙) 、湖南省食品测试分析中心、桃源县质量监督检验所检测, 2008—2012年共5年的311个富硒粮样品检验检测结果, 含硒量稳定在0.2mg/kg~0.5mg/kg之间, 二倍用量达0.7mg/kg~1.5mg/kg之间。5年试验检测结果证明, 我们的富硒增甜素可以生产出安全、硒含量高的达标富硒粮。桃源县生产出品的“亲硒元牌富硒大米”“亲硒元牌多维锌硒米”荣获第十四届国际人与动物微量元素大会 (TEMA14大会) 唯一指定产品荣誉。桃源县兴隆米业生产的“钱缘牌”富硒香米、富硒大米、富硒粥米, 含硒量高、米饭口感柔软、落口爽滑、香气浓郁、营养丰富, 是一种优质、安全、营养的天然健康食品。深受市场欢迎。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看到“钱缘”富硒香米后高兴地说“我喜欢、我赞成、我支持”。现“钱缘”商标获《湖南省著名商标》。钱缘牌富硒香米2009年9月荣获中国中部 (湖南) 国际农博展览会金奖。
随着粮食富硒技术的普及和天然硒资源的开发利用, 全国各地已成功开发出各种品牌的富硒大米。主要的有江苏洪泽湖生产的“赛泰”牌富硒香米、河南唐河县生产的“金唐河”牌富硒香米、哈尔滨生产的“绿宝石”牌富硒大米、贵州省开阳县"开洋牌"富硒大米、湖北省恩施市生产的“大集珍米”、“恩香牌”富硒米、“希友牌”富硒米等等。
2.3 富硒粮生产技术简单易行
富硒粮的生产途径有利用天然硒资源土壤和粮食作物科学补硒两种。在高硒地区, 凡经权威质监部门检测达到国家富硒食品标准的粮食亦称富硒粮。在缺硒或低硒地区生产富硒粮要给粮食作物科学补硒。农作物科学补硒是运用生物工程技术原理, 利用粮食作物作无污染天然的生化反应器。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施用特别研制的专利技术产品--系列产品富硒增甜素, (商品名:锌硒葆系列产品) , 将无机硒元素导入作物体内, 通过作物自身的生命运动转化为有机营养硒, 富集在籽实中, 使其可食用的农产品中硒含量适度增加, 达到国家颁发的富硒食品标准的纯天然的农产品, 按照达尔文“适者生存的法则”既对人类起了间接的保护作用, 又较好的解决了人体同时补硒要有机化的难题, 有效地提高了富硒农产品的安全性。
富硒粮生产技术:叶面喷施“粮油型锌硒葆” (原富硒增甜素) 。富硒水稻在抽穗始期和灌浆初期各喷施一次;富硒玉米在玉米喇叭口7-8叶和9-10叶时各喷施1次;富硒小麦在小麦抽穗破口期、灌浆期各喷施1次。用量:每亩4包.每亩每次2包, 加足30kg水喷施
3 推广粮食富硒技术的建议
补硒已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1997年元月姜春雲副总理曾题词:“開发硒资源, 造福于人类”;2004年6月何鲁丽副委员长曾题词:“开发硒资源造福群众”;2009年11月30日,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满腔热情地说:“补硒工程既利农, 又惠民, 关系全民健康的大事, 我参与、我支持”;鼓励我们“全民补硒是健康工程、民心工程、惠农工程, 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值得努力去做”, 并亲自为湖南省全民补硒工程办书写了:“打造富硒湖南, 推进全民补硒”语重心长的寄语。这是关爱, 是鞭策、也是期盼。党的十八大再三强调, 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中国的永续发展, 要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之路。硒是人体的必需元素, 中国又是一个缺硒的国情, 发展富硒农产品, 推广粮食富硒技术, 生产优质富硒粮, 促进科学补硒, 增进人民福祉, 改善民生, 意义十分重大。
3.1 正确认识我国缺硒的国情, 全面推进全民补硒
我国约有2/3地区主要农作物含硒量低于0.05 mg/kg, 造成了我国严重缺硒的局面。当前我们要认真理解和吸取国外一位致力于微量元素研究的学者, 美国康奈尔大学著名营养学家combs教授说过的一段话:“对于人类来说, 在过去的时间里, 最大的悲哀不是缺硒本身, 而是我们没有意识到硒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把我们的大米、小麦、玉米等粮食的硒含量提高到0.3 mg/kg~0.5mg/kg的水平, 扎扎实实推进全民补硒, 提高人民膳食硒水平。
3.2 营造全民补硒氛围。推进全民自觉补硒
当前, 全国绝大多数的人们对于“硒”还很陌生, 对补硒缺乏正确的全面的了解。认识决定行动, 只有认识和了解了的事情, 大家才会齐心来做。所以当前要, 把全民补硒教育与“科普宣传”, “四下乡”等活动结合起来, 并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的作用, 加快硒营养知识的传播, 大力宣传硒营养的特殊功能。努力提高人民大众的科技素质, 使全民懂得硒营养的重要性, 缺硒的危害性, 补硒的必要性:明白“硒是15种每日必须摄取的膳食营养微量元素之一, 要像生命必须摄入蛋白质一样, 每天摄入50~250ug硒”。从而形成, “自觉补硒、全民补硒”的氛围。
3.3 总结桃源华阳经验, 推进“农民自用粮”富硒
农民补硒是全民补硒的主体, 也是全民补硒的难题。桃源县华阳村生产富硒大米实施四统一。全村统一每户种植“口粮田”富硒水稻1亩, “自留地”富硒蔬菜0.1亩;统一实施富硒水稻生产操作规程;统一喷布粮油型富硒增甜素;统一于始穗期和乳熟期用药。 (共2次, 每次用药4包, 一背包水加2包, 一亩打两桶水) 。全年每个农户只增加硒成本40元。就是1包高档“芙蓉王”的烟。农民都可承受得起。这个村农民生产的富硒大米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长沙) 、湖南省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湖南省食品测试分析中心测试检验:硒含量稳定在0.3 mg/kg~0.5mg/kg, 之间, 每天吃0.5㎏富硒大米, 就补了150ug~250ug的硒, 达到了中国营养学会补硒的建议指标。实现了全民补硒的目的。这是一件事半功倍的健康之路;利国利民的惠民之路;爱民惜怜的民心之路。简单易行的科学之路。建议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 大力推进“农民自用粮”富硒。
3.4 出台优惠扶持政策, 实施“商品粮富硒”战略
推广粮食富硒技术, 促进全民补硒是一个公益事业, 建议出台一些优惠扶持政策。一是实施“商品粮富硒”的举措。原农业部路明部长曾指出:“中国72%的地区严重缺硒, 而这些地区都是我国人口商品粮主产区, 可以想像中国缺硒人口不仅局限于72%的地区。”根据这个观点, 如果国家采取对商品粮实施富硒措施, 给予生产补贴, 提供富硒商品粮, 就解决了城区居民、企业工人、国家工作人员的补硒问题, 把全民补硒的恩惠施向人民大众;二是解决“农民自用粮”富硒的经费支持。像农机家电下乡、良种补贴一样, 将“农民自用粮”富硒经费直补到农户。花很少的钱, 解决8亿农民补硒难的大问题, 造福华厦农村千家万户;三是要加大对富硒粮的生产、加工企业的支持力度, 解决贴息贷款指标和增加富硒粮生产贷款额度, 扶持新兴的富硒粮生产企业的成长, 推进特色富硒产业的快速发展。
3.5 加强质量技术监督, 确保富硒粮质量安全
发展富硒粮“安全”、“质量”是生命线。尤其硒含量是一个从外表看不见, 摸不着的隐形指标, 只有通过检验才能显示出来, 所以生产富硒粮, 首先必须走产业化的道路, 树立富硒企业、富硒品牌或专业合作社的信誉, 以诚信为本, 自律经营, 让市场和消费者认可;第二, 强化质量标示制度:要求生产出品单位在每件产品外包装显目的位置, 强制标示4种营养成分和能量 (“4+1”) 含量值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的百分比, 并标示硒的含量、出品日期、质量检验员姓名, 并附上权威检测部门的检验报告, 和生产单位的质量合格证书;第三强化监管力度。要在富硒粮生产基地县建立“富硒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承担富硒农产品的安全、监督、质量管理的任务, 确保富硒粮的质量、安全;同时要加强技术质量监督机关的职权, 加强市场管理, 严历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参考文献
[1]颜送贵等.硒与富硒农产品生产技术[M].北京:中华传统文化出版社, 2012, 03.
3.完善粮食补贴政策的建议 篇三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粮食补贴政策面临新难题。从江苏省兴化市中堡镇的实际看,目前的粮食补贴政策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实施粮食补贴惠农政策的好处
对种粮实施补贴惠农政策后,最大的好处是有效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中堡镇一些原来不种田抛荒的农户,纷纷回家找村干部要田种,找代管户要田种,现在无一亩田抛荒。农民主动扩大粮食生产,全镇种粮面积逐年增加,粮食产量有增无减。中堡镇南长、夏庄两村,原来80%农户种植棉花,有了粮补后现在多数农户改种植水稻,全镇种粮面积,由原来的2.8万亩增加到3.6万亩;中堡镇通过“退渔还湖”恢复生态,2013年实施大纵湖退湖还渔、恢复生态,新开垦土地2307亩,全面种植优质水稻。
二、粮食补贴发放存在的问题
在具体执行落实种粮补贴等政策的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补贴项目繁多,操作难,经费少
1.补贴项目多,群众弄不懂。目前农民种植粮食补贴有7项之多,包括农资综合补贴,水稻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包括水稻、棉花、玉米、小麦、油菜等良种补贴。因补贴项目繁多,很多农户不知道补的是什么钱,也搞不清哪项是多少钱,少数农户还因此与村干部产生了不必要的矛盾。
2.实际操作难,行政成本大。粮食补贴发放工作有一套规范的程序,核实农民的实际种粮面积是计算粮食补贴资金的依据。因此,补贴面积要经过“初核、上报、张榜公布、复核、再公布”这样一个过程。由于村会计水平低,工作量大,多数会计不会用电脑,农户面积变动表格上报需要打字复印,一年至少有3次发放过程,填报、审核、公示等大量琐碎的工作,这对基层村来说负担过重,行政成本较大,每年粮食补贴面积核实的各项表格打印、复印费用、公示的车油等费用,每个村民小组均在200多元左右,兴化市中堡镇仅粮食补贴发放工作村级费用开支就达10万元之多。
3.种粮补贴工作经费不足。粮食补贴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操作成本高,需要很多专职或兼职的工作人员,整个过程需要多个部门的审核与协作,无形中增加了部门合作协调的难度,费时、费力、费钱。高昂的行政成本,直接影响到政策的可行性和延续性,特别是村干部、财政所、农经站、农业部门,他们处在粮食补贴工作的第一线,负责面积登记、汇总、公示、发放、协调各种矛盾等工作。粮食补贴工作经费的不足,干部的积极性受到挫伤,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粮食补贴发放工作的进度和成效。
(二)补贴面积与实际种粮面积不相符
1.粮食补贴面积只占种植面积的76.04%。中堡镇粮食补贴面积为3.65万多亩,而实际耕地种植面积为4.15万多亩,面积相差0.5万多亩,种植这部分田块的农户享受不到国家粮食补贴,农民存有不满情绪。多出来的种植面积主要是开荒田、自然条件差的折头田、村机动田(未纳入土地二轮承包的土地)、新开垦的土地等。在落实农户种粮补贴时,一些村只好把补贴面积与实际种植面积按比例打折落实到户。
2.发放补贴时间提前,使补贴面积与实际种植面积不符。国家要求在上半年的3月份之前将补贴资金及时发放到种粮农民手中,此时农民并不种植水稻,种植面积难以确定,村干部只能主观臆断,以计税面积或二轮承包土地面积代替实际种粮面积,造成了补贴面积与实际种粮面积之间的不符。
(三)粮食补贴资金占农民收入比例小
2014年,中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582元左右。而全镇实际得到的国家粮食补贴资金为564万元,对于受补贴的农民来讲,亩均补贴136元,人均收入158元,补贴资金只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2%。目前,农业生产资料和机械操作成本不断上涨,种粮补贴资金远远不能弥补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部分。同时,种粮的成本高、收益低。
(四)部分种粮户实际得不到粮食补贴
1.土地流转中实际种粮户未享受补贴。近年来,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不少土地向种粮大户集中,粮食补贴是补给土地出租方还是承租方,双方各执一词。出租耕地的农民认为自己是耕地的第一承包人,国家的补贴应补贴给出租方;租种耕地者认为自己才是实际种地的粮农,并已向出租方支付了租金,国家的补贴应补给承租方。土地转入户与流出的农户相互争利,一旦矛盾协调不好就会增加农村社会不安定因素。加上农村土地流转手续普遍不健全,只是村民间的口头协议,没有明确粮食补贴资金的归属问题,国家也没有统一的政策界定,实际是谁拥有耕地承包经营权、谁就享受粮食补贴资金,土地承租方争不到粮食补贴。如中堡镇9个种粮大户(合作社、小农场主),面积均在300亩以上,惠农政策得不到享受,其补贴均由流转户所得,不种田的享受各种惠农政策。
2.按人口或田亩平均分摊国家补贴。有些村在落实粮食补贴政策时,为了照顾大部分农民的情绪,没有按照村民实际种粮的亩数发放补贴资金,而是采取按人口平均摊派的方式发放国家粮食补贴资金,种植户不能按实际种植面积享受补贴。如中堡镇中堡村3个责任区的耕地大部分是提水养殖,粮食补贴资金按人口平均分配到户,不种粮同样得到粮食补贴。
(五)部分农户套领冒领国家种粮补贴
企业、公路征用的耕地面积享受粮食补贴。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招商引资的力度不断加大,不少农田已改变了性质。如企业新建厂房、公路征用、农户宅基地占用的耕地面积逐年增多,这些土地已缴纳耕地占用税和土地出让金,但上报给国家的补贴面积仍然不变。这些多余的补贴面积,由于人为操纵的机动性大,在实际操作中,或者原承包户仍然享受国家种粮补贴,或者有些村把这些面积落实到五保户或关系好的亲族好友农户的名下。更有甚者,报在村干部名下,谎报面积中饱私囊。
nlc202309021004
三、完善粮食补贴发放政策的建议
(一)精简合并补贴名称,简化设置“农业补贴”
现行的种粮补贴名称,包括农资综合面积补贴等7个补贴项目,建议将这些名目繁多的补贴进行简化合并,统一称为 “农业补贴”。 在 “农业补贴”下,设“基本补贴”和“专项补贴”。“基本补贴”用于农户承包田补贴发放;“专项补贴”用于“农资综合补贴”、“ 水稻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 良种补贴”包括“水稻良种补贴”、“棉花良种补贴”、“玉米良种补贴”、“小麦良种补贴”、“油菜良种补贴”等,这些补贴“谁种植、谁享受”。 实行一次性补贴,老百姓既看得懂,村干部工作不繁杂,简便易行、简单明了,方便基层操作。有利于减少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精力,降低补贴面积核实统计和补贴资金发放张榜公布的行政成本;有利于消除在补贴发放过程中相互扯皮“两张皮”的现象;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农业补贴政策效应,达到稳粮安民的目的。
(二)理论指导农村实践,科学界定补贴面积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性权利”,其核心就是“三权分离”:尊重原有的集体所有权,划断农民的承包权,在此基础上保护务农者的经营权。2014年11月印发的《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明确指出:“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实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这对探索新常态下做好粮食补贴发放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
具体说来,“基本补贴”面积要进行全面调查、科学界定,补贴面积长期稳定;“基本补贴”面积按土地确权面积或未经确权的二轮承包土地计税面积(2001年面积)为基数核定,即对拥有土地承包权的农民进行补贴;面积一经核实确定,原则上不得随便改变,保持补贴面积与国家土地承包期限的政策相一致,确保补贴面积政策的长期稳定,使农民普遍得到实惠,享受到国家的惠农政策。
“专项补贴”面积补贴数据的核实,要根据当年实际种粮情况,一年一核、实行动态管理,面积的核实以“谁种植、谁享受,不种植者、不享受”的原则,按实际粮食种植面积补贴发放到户,即对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拥有土地经营权者进行补贴。这有利于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不让种植者与拥有土地承包权的农民相互争利,减少补贴资金发放中的矛盾。
(三)及时调整补贴面积,补贴发放区别对待
对过去少数村因怕缴农业税瞒报的田(也称村机动田或在农田保护区内未纳入二轮承包面积的非承包的农田)、开荒田、折头田、新开垦增加的土地面积全面进行核查调整,凡是用于种植农作物的,要全部承认计算“专业补贴”面积;
对在经确权面积或未经确权的二轮承包土地计税面积(2001年面积)上,从事其他农业项目的面积,如从事水产养殖、大棚蔬菜、植树造林、饲养业用的面积,只给予“基本补贴”,取消“专项补贴”;
对被公路、企业、宅基地征用或划拨的面积,因这部分耕地已缴纳土地出让金、耕地占用税,要全部核减“农业补贴”面积。
(四)大力扶持种田大户,加速土地适度流转
对种粮大户在认证的基础上,按规模大小,加大对他们的扶持力度,解决他们对路桥、沟渠等基础设施的投入。
对于土地流转达到一定面积以上的种粮大户和规模型的小农场主(包括种粮合作社等),国家在财政资金许可的情况下给予享受补贴倾斜的政策,按种植面积多少、规模大小分几个等级,可在“专项补贴”发放标准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定的补贴标准,让种粮大户或小农场业主(包括种粮合作社)享受到国家鼓励粮食生产的惠农政策;这部分面积在“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下,每年可以进行一次核实统计,防止部分种粮大户或小农场业主(包括种粮合作社)冒领、套领国家照顾的面积补贴资金。
(五)适当提高补贴标准,强化补贴资金监管
要适当提高农业补贴标准,让农民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达到或接近种植经济作物的经济效益,这样才能调动农民粮食种植的积极性。同时,将“农业补贴”发放时间调整为每年的7月份,有利于“专项补贴”面积数据核实的准确性。
为了加强粮食种植的宏观指导,建议国家在粮食种植上实行指导性计划,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对实际种粮面积进行监管。农业补贴发放实行核实、发放与监督分离的原则,建立完整的补贴审核、发放、监管体系,进一步明确农业、财政、监察部门责任:农业部门核实面积并录入到农业补贴发放“一折通”网络系统;财政部门对农业补贴发放面积进行审核,通过“一折通”系统委托银行直接发放到户;政府监察机构对农业补贴发放工作全过程跟踪监督,重点应放在接受农民对农业补贴工作发放的投诉,对违纪违规行为,监察机关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真正做到公平、公开、公正,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让种粮户享受到国家专项补贴,杜绝冒领、套领国家粮食补贴资金而中饱私囊的行为。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中堡镇财政所)
责任编辑:欣闻
4.节约粮食建议书 篇四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见到浪费粮食的现象?每天中午吃饭的时候,你是否有过不喜欢的饭菜不吃就倒掉的现象呢?你是否有过只吃几口饭菜就倒掉的现象呢?你是否有过添了饭菜后没吃几口就将饭菜倒掉的情况呢?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大民族,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惜的是,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很多人逐渐抛弃了节俭的传统美德。我们国家现在虽然大部分人已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还有一些贫困山区的人们,他们还在为衣食无着而忧虑着,我们又怎能浪费粮食呢?有组数字显示全中国一年内在餐桌上浪费的饭菜,能养活2-3亿贫困人口。这样惊人的浪费何时才能停止?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粮食,从种到收,加上中间的加工环节,吃到我们的嘴里,需要多少人的辛勤劳动。在此,特向同学们发出节约粮食的倡议:
1、适量取餐,杜绝剩餐。
2、合理点餐,剩菜打包。
3、面对浪费,及时劝导。
4、不偏食,不挑食,营养均衡身体好。
5、积极向周围的同学、家人等宣传解决粮食的重要性。
节约粮食是一种美德,也是对劳动的尊重。希望大家,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节约每一粒粮食而努力!也希望通过大家的行动来影响和带动身边的朋友和家人节约粮食。
南开区水上小学
5.“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倡议书 篇五
在生活中,你是否有过将只吃了几口的馒头扔掉?是否将饭菜吃几口就倒掉……一天中午,我们到某学校餐厅调查中发现:
就餐总人数
302人
每人就餐标准量
0.35千克
有浪费现
象的人数
149人
人数
占总人数比率
浪费1/2饭菜量
33人
11%
浪费1/3饭菜量
116人
38%
占总人数比率
49%
浪费总量
约19千克
在就餐总人数中平均11位同学就有1位要倒掉小半碗饭菜,倒掉1/3碗饭菜的同学更多。不一会儿,泔水桶就装满了。看着满桶满桶的剩菜剩饭,实在令人感到可惜。
粮食真的是这么充足吗?目前在东南亚地区和撒蛤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粮食供应是一个大问题。人口增长快,贫穷人口多,土地退化严重,城市化迅速,买不起进口粮食,有许多儿童因饥饿导致营养不良或死亡。《全球环境展望》中说,在XX年一年中,有30多个国家面临严重的粮食危机,全球每4秒钟大约有1人死亡!
社会粮食状况令人心痛,这么多的人因饥饿正在死亡的边缘徘徊,节约粮食值得我们深思。我们每个同学都要从现在做起,以实际行动开展“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活动。在此,我们提出几条建议:
1、珍惜粮食,适量定餐,避免剩餐,减少浪费.2、不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3、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剩菜.4、看到浪费现象勇敢地起来制止,尽力减少浪费.5、做节约宣传员,向家人,亲戚,朋友宣传浪费的可怕后果.6、不偏食,不挑食。
7、到饭店吃饭时,点饭点菜不浪费,若有剩余的要带回家。
8、积极监督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及时制止浪费粮食的现象。
6.1 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倡议书 篇六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浪费粮食的现象,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倡议:
一、珍惜粮食,适量定餐,避免剩餐,减少浪费。
二、不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可耻。
三、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剩菜。
四、饮食要均衡,不偏食,不挑食。
五、看到浪费现象勇敢地来制止,尽力减少浪费。
六、做节约宣传员,向家人,亲戚,朋成宣传浪费粮食的可怕后果。
七、积极监督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及时制止浪费粮食的现象。节约是一种美德,节约也是每一位师生品质的表现,节约更是每一位师生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同心协力,拿出实际行动,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让节约粮食内化为自觉,成为习惯,并把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活动一直坚持开展下去!
五二班全体师生
7.完善粮食直补惠农补贴政策的建议 篇七
一、我区粮食直补等惠农补贴基本情况
近年来, 区委、区府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粮食直补等惠农补贴一系列政策, 始终坚持把实施粮食直补等政策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党中央“以人为本”指示精神的体现, 高度重视粮食直补工作, 将其纳入全区年度目标考核内容, 粮食直补等各项补贴采用“一卡通”将补贴金额及时足额补贴到农户, 确保农民受益。仅2008年我区各项补贴资金达2 092.61万元, 其中粮食直补282万元, 农资化肥综合补贴1 497.3万元, 玉米良种补贴60万元, 水稻良种补贴131万元, 油菜良种补贴72.61万元, 小麦良种直补50万元。
我区粮食直补等惠农补贴的主要特点: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区府成立了粮食直补领导小组, 相关部门和乡镇也建立了直补工作领导小组, 实施了多部门协调, 建立层层负责的直补工作责任制。二是政策宣传到位。为了让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了解直补政策, 支持直补工作, 我区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农经网等多种媒体, 采取发宣传单、明白卡、张榜公布等多种形式宣传直补政策, 让这些政策深入人心, 家喻户晓。三是政策落实到位。为确保直补政策落实到位, 我区按照原来的计税面积进行补贴, 对粮食直补等各项补贴做到了“公平、公正、足额、及时”到位, 并采用“一卡通”将补贴资金全部直接补贴到农户, 确保农民购良种和农资之需。四是资金管理到位。为保证粮食直补资金真正落实到户, 防止截留、挪用补贴资金现象的发生, 我区严格建立了直补资金专户管理制度, 直补财务公开制度, 基础档案管理制度。补贴资金通过专户逐级下拨, 封闭运行, 资金向农户兑付前, 补贴面积、补贴标准、补贴金额等有关数据在村里张榜公示, 发放补贴的有关资料分类建档, 严格管理。五是监督检查到位。我区制定了严格的直补工作纪律, 各级监察部门和相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 对粮食直补实行全过程监督。
二、存在问题
1. 资金使用受限, 农民增收效果不明显
粮食直补等补贴总资金大, 但补贴到农户每亩仅近100元, 资金整体作用发挥不好, 政策效果不明显, 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作用不大。我区2008年各种直补贴资金达2 092.61万元, 其中粮食直补每亩14元, 农资化肥综合补贴每亩74元, 玉米良种补贴每亩10元, 水稻15元/亩, 油菜10元/亩。但是由于种子、化肥、农膜等农资涨价因素, 几乎冲平了各项直补资金, 许多农户并未将直补资金用于购买优良品种和扩大粮食生产及增加产量投入上来, 而是挪作它用或改善生活上。所以直补政策更多地只是向农民发出了一个国家鼓励种粮的政策信号, 而对促进农民增收效果十分有限。
2. 补贴方式不科学, 有失公平
一是“黑地”问题。核定种植粮食作物面积工作难度大, 无法具体核实面积, 粮食直补是按原来计税面积对农户进行补贴, 但农户实际种植粮食面积与计税面积相差较多, 不种粮和种植其他作物的农户也享受到了补贴, 未真正起到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二是土地有优劣之分。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不同, 对社会的贡献也有所不同, 而享受的补贴却相同。三是由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 存在撂荒地现象, 而补贴政策按原来计税面积核定对农户补贴, 撂荒地也享受补贴。四是流转地补贴对象问题。土地流转的补贴多数是直接补给出租方, 而真正的种粮户并没有享受到补贴, 不利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五是小麦良种补贴实行品种实物补贴, 只有部分农户受益。我区小麦良种品种补贴50万资金, 只有5个乡镇享受到每亩10元的小麦良种品种补贴。由于品种补贴只在部分乡镇进行, 只有部分种粮农户受益, 而且品种选择、招投标等运行成本很大。
3. 良种补贴并未体现出加快优质高产品种推广的效果
我区水稻、玉米、油菜良种补贴按种植面积计补方式进行, 对促进新品种和科技推广意义不大, 与政策的初衷相悖, 不少农户种植的仍是产量低、品质差的老品种, 未达到推广优新品种的目的。
4. 种粮比较效益仍然偏低, 农民种粮积极性难以提高
我区农户承包经营土地规模小, 地块零星分散, 仍是小而全的自然经济, 很难发挥规模效益。种粮比较效益低, 与种植其他经济作物产生的经济效益相比, 补贴额度“杯水车薪”, 难以提高农户的种粮积极性。
5. 直补工作繁琐, 执行政策成本高
粮食直补涉及面广, 基础数据统计工作困难, 尽管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农户种植粮食作物的面积仍难以准确掌握。特别是良种实物直补, 从品种选择到招标再到品种发放到户, 运行成本更高, 占直补金额的20%左右。
6. 增产与增收两个目标之间仍然存
在冲突增产与增收是粮食直补政策的两大目标, 但这两目标之间存在冲突的可能性极大。因为政策一旦对农民种粮行为形成稳定刺激, 那么, 由于粮食供给量持续增加, 粮食价格可能进入新一轮低迷, 增产的结果极有可能是农民减收。农民对国家现行粮食直补政策的持续性心存疑虑, 一是怕粮食生产多了出现“卖粮难”的问题, 由此粮价会大幅跌落影响收益;二是怕政策变了, 增加投入得不到预期的收益, 不愿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进行过多投入。
三、完善粮食直补等惠农补贴政策的几点建议
1. 统一认识, 加强领导, 明确责任
要充分认识到粮食直补等惠农补贴政策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思想的集中体现, 对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保证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有巨大作用, 对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改善党群、干群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 是粮食补贴制度的创新。由于粮食直补涉及面广、执行部门多, 各级政府要成立领导小组, 一把手亲自抓, 多部门协调配合, 要明确责任, 建立层层负责的直补工作责任制。
2. 改革直补资金用途, 创造公平公正环境
一是现行直补政策在同一行政区域内, 无论耕地好坏、资源优劣均按同一标准补贴, 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耕地对产量贡献的差异性。自然条件好的、土地质量好的, 支付的投入远远小于条件差的地方, 导致单位土地面积投入产出比差别较大。如能把现阶段的粮食直补资金用来解决农村共同生产费用, 将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 极大地缩小土地级差, 促进公正竞争, 农民从中收益会比粮食直补政策更大。
3. 改革补贴方式, 提高补贴资金的利用率
一是改按原计税面积均摊补贴为对种粮农户实际种植粮食面积、种植大户、龙头企主等直接参与粮食生产者进行补贴, 有利于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二是用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上。一些农村地处偏僻, “行路难”成为导致当地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差, 而且水利设施落后, 十年九旱。这些地方农民收入低, 劳动力少, 所以将直补资金一部分用于改善基础设施上, 更有利调动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三是用于重大病虫害防治上。由于现阶段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多, 劳动力少, 文化素低, 对重大病虫害防治不及时或根本不防治, 防治不对路等造成近年来个别地方粮食因病虫害减产较重, 损失惨重。可以将直补资金用于统防统治上, 推进公共植保的发展, 从而使粮食产量稳产高产。
4. 改革良种补贴方式, 支持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
中央财政应大力支持建设和完善良种选育和技术创新中心, 为农业的发展提供长期的技术支撑和品种储备。地方各级财政应改革现行良种补贴方式, 变对农民的补贴为对种子经销商的补贴。农民需要的良种可统一实行政府招标采购, 财政部门只对中标的种子经销商给予良种补贴, 种子企业按政府规定的优惠价格向农民提供良种。
5.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可利用粮食风险增量基金或支农等资金, 实施优势主导产业直补。对种植豆类、甘薯等小杂粮作物的农户给予补贴, 促进这些产业的发展, 提升粮食产业内部素质。积极探索设施农业、标准农业、加工农业等高效产业的直补, 以补贴推进结构调整, 促进种植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大对种植业基地补贴, 壮大龙头企业, 实行订单种植, 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6. 粮食直补政策与最低收购价政策并轨操作
粮食直补与最低收购价政策分开操作, 加重了财政负重, 增加了操作成本。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 进一步完善, 并轨操作。这样有最低收购保护价, 就能充分调动种粮户的积极性。
8.关于节约粮食的建议书 篇八
一、主产区粮食产量和财政收支基本情况
从2007—2011年粮食产量看,黑龙江省在2007年粮食总产量达到692.6亿斤的基础上,连续越过800、900、1000、1100亿斤四个台阶,2011年全省粮食总产达到1114.1亿斤。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生产发展了,财政收入会相应增加。但在粮食生产的问题上,却出现了相反的状况。即生产粮食越多,则地方财政的包袱越重,粮食生产与地方财政的这种反向效应,日益成为制约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
2007至2011年,黑龙江省43个产粮大县(市)一般预算收入之和分别为:278.8亿元、370.7亿元、459.6亿元、643.9亿元、727.2亿元,其中,县本级收入分别为52.4亿元、70.4亿元、81.5亿元、110.7亿元、147.2亿元;一般预算支出之和分别为:280.7亿元、368.1亿元、443.3亿元、625亿元、704.6亿元,其中,县本级支出分别为267.9亿元、350.1亿元、417.1亿元、582.7亿元、659.1亿元。全省43个产粮大县(市)本级收支相抵后全部为负数,各年度缺口分别为:215.5亿元、279.9亿元、335.7亿元、472亿元、511.9亿元。
综合县级财力计算口径的一般预算收入与中央专项转移支付、省以下专项转移支付、上解支出等三项支出之差,2007至2011年,黑龙江省43个产粮大县(市)县级财力情况分别为:197.9亿元、238.3亿元、262.3亿元、346.5亿元、444.7亿元。从全国范围来看,如果按总人口数量进行测算,43个产粮大县(市)人均财力水平仅占全国平均财力水平的42%;从全省范围来看,同样按照总人口数量进行测算,43个产粮大县(市)人均财力水平也仅占全省平均财力水平的45%。
粮食产量和财力状况倒挂的现象还体现在省级层面。虽然黑龙江省粮食产量连续四年年均增长100多亿斤,但全省财政收入在全国排名情况却以每年下降1至2位的速度呈逐年下降趋势。2007年,黑龙江省财政收入在全国排名第15位,到2011年仅排名第22位。县(市)级也如此。以产粮大市尚志为例,2007至2011年,该市粮食总产不断攀升,从15.4亿斤一直增长到21.8亿斤,五年时间粮食增产6.4亿斤。但在粮食生产持续增长的同时,该市经济特别是本级财政收入却没有同步发展,反而是收支缺口不断加大。据统计,2007年该市本级财政收支缺口为5亿元,到2011年本级财政收支缺口则达到了13.2亿元,陷入了“产粮越多、财政负担越重”的怪圈。
二、“产粮大县、财政穷县”原因分析
出现“产粮大县、财政穷县”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涉农税收。2007—2011年,黑龙江省的涉农税收情况如下:
自2006年1月1日我国取消农业税后,农民没有直接的税收负担。现行税制中涉农税收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关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烟叶税、契税、车辆购置税、车船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14个税种。
从主要涉农税收优惠政策看,在增值税方面,对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产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农业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向本社成员销售的农膜、种子、种苗、化肥、农药、农机予以免征。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对从事蔬菜、谷物、薯类、油料、豆类、棉花、麻类、糖料、水果、坚果的种植,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中药材的种植,林木的培育和种植,牲畜、家禽的饲养,林产品的采集,农产品初加工、兽医、农技推广、农机作业和维修等农、林、牧、渔服务业项目,以及远洋捕捞等予以免征。对从事花卉、茶以及其他饮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的种植,海水养殖、内陆养殖取得的所得减半征收。在营业税方面,对农业机耕、排灌、病虫害防治、植物保护、农牧保险以及相关技术培训业务,家禽、牲畜、水生动物的配种和疾病防治、对将土地使用权转让给农业生产者用于农业生产的予以免征。在城镇土地使用税方面,对直接用于农、林、牧、渔业的生产用地、在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范围内经营采摘、观光农业的单位和个人,其直接用于采摘、观光的种植、养殖、饲养的土地予以免征。在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方面,对农林牧渔业用地和农民居住用房屋及土地予以免征。在印花税方面,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本社成员签订的农业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购销合同予以免征。在耕地占用税方面,对农村居民占用耕地新建住宅,按照当地适用税额减半征收。在契税方面,对纳税人承受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土地使用权,用于农、林、牧、渔业生产的予以免征。
由于有上述涉农税收优惠政策,粮食主产区的财政增收主要依赖农业企业税收。目前,黑龙江省农业企业的税收主要由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几项主体税收构成。但受各项涉农税收优惠政策影响,全省涉农税收年缴税额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以省产粮大市虎林市为例,2007至2011年,该市涉农企业年平均实现税收564余万元,分别仅占当年该市全口径财政收入的2%左右,税收贡献率相对较低。
由此可见,随着农业税的全面免征,税负低的第一产业基本不提供财政收入,第二产业中涉及农业的部分主要集中在粮食加工企业,所产生的税收主要集中在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几项主体税收上,而由于目前国家实行对粮食加工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导致上述几项税收占各地政府税收总量的比重都较小。即使能够征收的部分,按照现行的分税体制,粮食加工企业增值税收入的75%要上缴中央财政,地方政府只获得25%;粮食加工企业所得税收入的60%上交中央,地方政府只获得40%。与此同时,按照现行政策,国家对粮食主产区开展粮食精深加工有诸多限制,导致涉农税收对财政收入贡献有限,形成了粮食主产区“贡献大反而受益小”的不合理局面。
于是,转移支付制度日益成为粮食主产省(县)的主要收入来源。1996—2010年,在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下,黑龙江省级对下实际转移支付规模年均递增43.3%,保障了重点民生支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粮食主产省(县)财政的困境,解决了基本财力缺口问题。但与目前全国平均财力水平相比较,目前实行的转移支付制度还只是低水平的转移支付,仅能解决“吃饭”问题,能“治标”但不能“治本”。因此,要实现粮食主产区经济同步发展,使粮食主产省(县)人均财力水平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还必须健全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三、促进粮食主产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是进一步调动各级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加快健全并完善对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应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建立按商品量给予主产省转移支付的奖励制度。在现有对产粮大县奖励政策的基础上,根据粮食主产县粮食产量、商品量增加量,每年再给予一定的补助,使其人均财力水平能够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取消对农业生产项目投入的地方配套。
二是进一步充实农业产业税源。从目前税收体制情况看,农业产业的税源比较单一。建议国家放开对玉米、水稻加工限制,加大对粮食仓储物流行业支持力度,适当增加或扩大农业企业税种,并将这部分税收收入划为地方政府财力。
三是进一步理顺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流通管理体制改革,在市场准入和交易平台建设上,更应向农民倾斜;提高农业内部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将分散的农产品加以集聚、整理和分类,并根据营销网络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采取对农产品特别是粮食加工产业的重点大项目建设和重点龙头加工企业技术改造与新产品开发投资补助、原料成本补贴和资金贷款贴息补助等政策措施,支持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实行有限的粮食价格管理,在价格调控方面进一步明确粮价保护的目的,合理制定粮食保护价格。同时,落实好粮食差价政策,认真实行优质优价政策等。
四是进一步稳定种粮农民收入预期,建立健全农民卖粮收入增长保障机制。建议扩大黑龙江省最低收购价粮食品种范围;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稳步提高最低收购价水平。
五是进一步形成产销区域合理分配格局。按照国家关于建立主产区粮食利益补偿机制的相关文件精神,主产区粮食利益补偿制度的基本内涵应当是,国家在继续坚持和强化现行粮食生产补助(农民种粮直接补贴、粮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产粮大县奖励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基础上,为统筹粮食产销区区域协调发展和利益关系,由国家单独建立对主产区的粮食利益补偿制度和机制。在具体补偿方法上,国家应以促进主产区粮食持续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地方政府财力持续增强相协调为优先目标,统筹粮食产销区区域协调发展和利益关系,可按照主产省粮食流出量确定享受补偿的粮食数量,依据黑龙江省与销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差距和人均财政收入差距等因素,综合确定每斤粮食国家对主产省的补偿标准,并由国家综合计算确定对黑龙江省每年的补偿总额。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财政厅农业处)
9.节约粮食倡议书 篇九
伴随着三月和煦的春风,淮阴师范学院“文明守纪 勤俭自强”主题教育月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勤俭”又一次构成了校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勤俭?浪费?这两者不能不让我们去深思。
在学院食堂中,您是否有过将只吃了几口的馒头扔到餐桌上?是否将饭菜吃几口就倒掉?……学生会伙管会同学调查中发现,平均5位同学就有1位要倒掉小半碗饭菜,倒掉1/3碗饭菜的同学更多。不一会儿,泔水桶就装满了。看着满桶满桶的剩菜剩饭,实在令人感到可惜。
“请节约粮食”等大标语、警示牌在食堂中虽然挂在了醒目的位置,但粮食也难逃被浪费的厄运,然而,当我们随手扔掉一块馒头的时候,我们是否想到世界上还有许多父母也许正在为全家人的一餐饭食而辛苦奔波?
粮食真的是这么充足吗?事实上,在发展中国家,每5人中就有1个长期营养不良,有20%的发展中国家人口粮食无保障,饥荒已成为地球人的第1号杀手,每年平均夺去10000000人的生命,由于直接或间接的营养不良,全球每4秒钟大约有1人死亡!
社会粮食状况令人心痛,这么多的人因饥饿正在死亡的边缘徘徊,从根本上扭转消费观念、节约粮食值得我们当今大学生深思。
10.节约粮食倡议书 篇十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全局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浓厚氛围,特发出如下倡议:
一、在单位食堂用餐,做到吃多少打多少,每一餐做到吃光盘中餐、餐餐不剩饭;
二、在家做饭,按照人数做饭,做到吃多少做多少,践行好光盘行动;
三、在外用餐,坚持理性消费,不讲排场、不搞攀比,做到适量点餐,剩餐打包。
四、党员领导干部要做表率,带头节俭,建设节约型机关,要带头倡导合理的用餐理念,营造各部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用餐氛围;
五、民辅警要借助生活圈、工作圈、朋友圈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积极宣传节约用餐知识,引导家人、同事、朋友加入队伍,广泛开展制止餐饮浪费宣传;
每一个人都要爱粮节粮,培养文明用餐良好习惯:
要做好饮食平衡,餐餐光盘,拒绝暴饮暴食;
要科学点餐,不争面子,理性消费;
要带头打包,参加聚餐时做到人走桌清;
对大操大办、过度点餐等情形,敢制止;
对不良用餐习惯、铺张浪费的现象,敢曝光。
我们每一个人,要积极行动起来,践行文明餐桌规范,坚决制止餐饮浪费,做好互相监督,努力让勤俭节约成为时代新风尚!
珍惜粮食,拒绝浪费
11.关于节约粮食的建议书 篇十一
关键词 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 ;责任
中图分类号 C931.2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8项规定;2013年1月,中央颁布了6项禁令;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9月,中央出台38项公务接待禁令;同年10月,中央制定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密集的规定和禁令的出台,彰显了党中央对整顿党政机关浪费(奢靡之风)的决心,也是对十八大会议精神的具体落实。
近年来,媒体曝光了多起学术造假和违反科研经费管理规定的典型事件,科研人员用大量虚假发票列支科研经费、挪用科研经费及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不规范等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大反响,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根据农业部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和2013年给予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财政拨款分别是1,996,469.86万元和2,509,936.21万元,5年间,国家对农业给予的财政拨款增长了26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作为农业部下属预算单位,承担了国家农业科研发展的重任。在国家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三令五申中,农业科研事业单位需要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在确保科研重任的前提下,努力争取用最节约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能显得尤为重要。
1 主要存在问题
1.1 制度不完善,可操作性低
一是没有一套完整的经费管理制度,比如项目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针对项目全过程操作有明确细致的规定;经费使用绩效考评制度不完善,某些单位制定的绩效考评制度形同虚设,要么可操作性低,要么考评结果出来后无相应的奖惩措施,未起到积极的作用。二是未及时更新国家对重点治理内容的管理制度,如三公经费管理制度、会议费管理制度等,使得单位对经费的执行存在随意性。
1.2 经费预算执行不规范
由于个别项目负责人在预算编制环节未对项目执行进行充分的论证,盲目进行测算,编制出的预算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及可操作性,导致执行时部分预算费用无法正常开支,最终为了完成项目预算而增大了其他费用支出。
1.3 财务核算不严谨
一是财务审核不严谨,给超额经费预算或无预算支出开绿灯;二是财务人员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办理业务习惯按照老办法老思维,未能准确判断业务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合规性。
1.4 国有资产闲置浪费现象严重
某些科研单位内部资产不共享,存在谁购买谁使用的现象,或者为了私欲用科研经费购买其他设备,实际科研工作所需的设备又很短缺,造成一些设备闲置一些设备短缺的配置不均的现象。
1.5 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一是没有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浪费现象的的发生;二是发现浪费现象后无具体的惩罚措施[1]。节约只靠自觉而无制度约束,导致浪费无所谓的心理,这也助推了浪费现象的持续发生。
1.6 日常管理松散
很多科研单位存在随意购买办公用品、实验材料等浪费现象;办公室和实验室无人也经常不分白昼地开着灯,实验过程中用水用电随意性很强,无人或无人愿意管理。
1.7 节约意识较弱,管理不到位
个别部门的节约意识仍需加强,日常办公用品无统一管理制度导致浪费严重,如个别部门存在办公用品使用和管理较乱,导致部门办公用品费用增大;一些部门日常资料复印 、打印未选择在单位内部文印室而选择外部文印店,这也是导致近年来印刷费较大的一个原因。
2 加大贯彻落实条例力度的几点建议
2.1 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制度执行力
一是要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将项目任务与国家重点发展方向联系起来,结合国家最新政策,遵从项目任务的特点,从项目立项、申报、批复、执行和验收、项目绩效考评等方面制定最科学的项目管理制度;要完善项目经费管理制度,编制科学、合理、精细的预算,需要对项目前期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并实事求是地进行测算,只有符合实际的预算,才能保证科研任务的顺利进行,而且又不浪费项目经费;要完善项目经费审批管理制度,建立项目负责人制度,项目负责人要对项目经费进行统筹管理,并对项目经费支出进行审批。二是要制(修)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中对“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办公用房等关键字方面的管理制度,根据财政部的最新要求执行。三是要建立健全的绩效考评制度,将厉行节约作为绩效考评的内容之一,完善绩效惩戒措施,提高绩效评价的可操作性,将绩效考评结果与相关人员年终考核挂钩,将部门预算执行绩效纳入部门年终考核指标之一,提高个人、部门对厉行节约重要性的认识。
2.2 加强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是要对经费使用进行全程跟踪管理,事前加强预算的科学编制,事中严格预算执行,事后认真进行绩效考评,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为下一步工作指明方向。二是要将审计内容由单纯收支审计向绩效与财务收支转变[1],对成本效益进行分析,结合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综合分析产生的效益,把部门发生的可控成本比例过高等问题列入审计重点,并及时公示审计结果,跟踪整改情况。三是将绩效考评制度落实到位。绩效考评是对经费使用全过程的效益检测,要想提高经费效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科学预算是基础,厉行节约是关键,提高管理是保证,降低成本是手段。
2.3 严格财务核算,保证资金安全
一是要提高预算执行的准确性,禁止随意变更预算。因为科学的预算、准确的执行,既能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又能将经费用到实处。厉行节约不是一味地追求低成本,原本10万的经费,能办10件事,现在能办15件事,或者5万的经费办完了这10件事,不见得就是好事,要对这些事办成的效果进行考核,才能确定经费使用的效益。厉行节约是手段,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才是目的。二是要严格财务审核,财务审核是重要关口,要严格遵守无预算不支出、超预算不支出的原则,把好财务审核关;对手续不齐全的材料不予报销,不能做“老好人”;财务审核不仅要审核材料的形式要求,还要从审计的角度,分析支出的合理性、合法性、合规性,降低不必要、不合理、不合规费用支出的可能性,达到反对浪费的效果。三是要严格遵守公务卡报销制度,提高公务支出的透明度,加强财政监督,减少现金支出,保证财政支出的安全性。
2.4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发挥资产最大效益
一是要充分利用现有资产,合理配置资产标准,减少资产闲置浪费与短缺并存的现象。二是要建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购置。建立“资源共享”的长期有效机制,将厉行节约落实到国有资产使用中来。
关于农业科研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至关重要,要想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落到实处,就要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资产效益。
2.5 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内部监督力度
一是要建立健全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将各部门业务联系起来,建立部门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评价的机制,防止各管各的、井水不犯河水的局面。二是要加大审计监察力度,内部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扩大检查内容,例如对项目执行情况的检查、对合同履行情况的抽查、对基本建设项目的现场监督检查等。
农业科研单位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和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可以及时发现浪费的苗头,防止浪费滋生蔓延。
2.6 加强日常管理,杜绝浪费
加强日常管理,坚持3个“抓”:抓具体、抓落实、抓深入,坚持日常抓、长期抓。一是要严格“三公”管理:(1)严格公务用车管理,公车未改革到位的农业科研单位应统筹管理公务车辆,集中调度,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安排用车,注重节约,建立加油卡管理制度,对车辆加油实行额度管理,严禁公车私用、私车公用,严禁超标准配置公务用车;(2)严格出国(境)管理,要严格履行出国审批手续,严肃处理超天数出国事件,严禁持因私护照出国执行公务,因私出国不得使用因公出国证件,非出国期间对护照及通行证实行统一保管;(3)严格公务接待管理,接待只提供家常菜,严禁由鱼翅、燕窝等高档菜肴和野生保护动物制作的菜肴上桌,禁止提供香烟和高档酒水,杜绝使用私人会所、高消费餐饮场所,严格遵守陪餐人数规定,防止因增加陪餐人员而提高报销额度。二是要加强会议管理,严禁召开无实质内容、可开可不开的会议;会议费用应严格按照标准报销,严格会议召开地点、天数、规模;会议费支出不得超标准报销。三是要加强对专用材料及日常用品领用的登记制度,统筹管理,履行出入库登记,并定期公布领用情况;在实验室及办公室中,要做到人走灯灭,人不在空调不开,随手关水龙头。四是要推行网络办公[2],控制公文数量,减少纸质文件的浪费。
2.7 加大宣传,树立节约观念
节约费用支出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让节约成为习惯,防止出现应付检查的不良现象;要积极发挥网络、报刊等媒体的舆论宣传作用,传播勤俭节约的正能量[3];要认识到资源是有限的,勤俭节约才是硬道理,摒弃“中国地大物博”的错误观念,要时时讲节约,处处要节约,事事重节约,要使节约观念深入个人、家庭、部门、单位及国家。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提出,是对农业科研单位提高综合管理水平的具体要求。要想将厉行节约落实到位,不仅需要从制度上进行刚性约束,还要从意识形态、管理理念、经费使用效益、审计监督等方面进行不断的更新和提高,这样才能紧跟形势,真正做到反对浪费。
参考文献
[1] 王克群,史乐铄. 增强行政成本意识 厉行节约[J].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0(2),4-6.
[2] 马德林,赵竹明.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如何有效开展厉行节约工作[J]. 办公室业务,2013(7):22,35.
12.关于节约粮食的建议书 篇十二
一、客观因素
(一)人才短缺。
在改革改制过程中,粮食系统大部分职工实行了身份置换,与单位脱离了劳动关系,企业卸掉人员包袱,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但企业运作近十年来,没有招聘新的人员,导致企业出现专业技术人员老化、人才短缺、技能单一现象,致使企业人才匮乏,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经营发展。由于知识陈旧、观念陈旧,出现工作思路不开阔、开拓市场缺乏活力、经营风格偏于保守的局面。
(二)企业自有流动资金不足。
粮食购销公司报表披露显示,截止2010年底,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达87%,而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皆低于1。由于企业自身流动资金不足,资金筹措较难。虽然农发行是为购销公司粮食收购提供资金贷款的专业银行,但其对贷款风险控制比较严格,往往是不分地区和市场行情、贷款性质,实行自上而下的统一标准,例如信用贷款不仅需要10%风险金,还需所签订合同总价款10%保证金,造成企业实际资金利息负担过重。贷款发放速度缓慢,手续繁琐,导致企业收购进度受影响,近几年粮食收购价格低开高走,收购时间短,竞争激烈,而农发行贷款发放时间较晚,造成企业没有收购启动资金,坐失以较低价格收购的机遇,加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再者,企业筹措资金渠道窄,农发行对企业贷款风险控制严格,致使企业完成市、区储备任务后,没有足够资金开展自营业务,经营量不断萎缩。
(三)经营模式受到限制。
在改制前,粮食系统已形成从工业到商业、服务业,从原粮收购到加工成品等多品种经营,变成现在仅有的原粮购销业务,企业数量少,经营范围窄,从事行业单一,企业经营仍处于收原粮卖原粮的初级模式,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具有成长潜力的新兴行业,行业整体经营利润率不高,导致整体抗拒市场风险能力下降。
(四)仓容量较少,布局不尽合理。
改制后的理论仓容量仅有3万多吨,而且多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毁损较为严重,尽管经过努力也新建、扩建、翻修了部分仓库,但总量也只有5万多吨,仍不能满足经营需求。仓容布局也不尽合理,基本分布在西北片区,而东南片区则是空白,由于收购网点布局不均,造成农民卖粮不方便,部分地区农民图省事将粮食出售给经济人、流动粮贩,导致当地粮源的流失,增加了收购难度,加大了企业经营成本。
(五)粮食收购市场复杂多变性。
随着本地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一些乡镇变为无粮镇,农民由原来的粮食生产者转变为消费者,可供出售的商品粮源逐年减少。加之收购主体多元化,粮食收购市场价格竞争激烈,收购成本加大,同时保管难度加大,粮食损耗超标准现象严重,这些都加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二、主观因素
(一)市场经营风险意识不强。
由于企业总体实力不强,抵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在经营决策时偏于保守,风险意识不强,对粮食市场行情把握不够,在粮食收购价格一路上扬的情况下,害怕承担高粮价所带来的风险,不敢追涨,没能把握粮食增值的机遇,导致市场经营总量不断下滑。
(二)企业资产利用效率不高。
近几年来,企业仅以完成市、区储备任务为目标,缺乏开拓市场的能力和动力,企业资产周转率较低,流动资产周转率0.67,总资产周转率0.49。粮食是微利行业,只有加快资产周转率,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扩大经营总量,才能取得较大的收益。
(三)奖惩激励措施不完善。
企业没有制定较为完善的内部奖惩激励制度,导致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与干坏一个样,工资、奖金没能与平时工作表现、工作业绩挂钩,最终导致单位干部职工工作没有压力,吃大锅饭现象严重。
(四)内部管理措施手段不到位。
由于企业经营中管理模式较为粗犷,方法简单,在经营中发生的新问题、新情况没有得到重视,没有采取措施及时进行防范。近几年由于收购的高水分粮,损耗较大,由于没有相关内部控制,具体责任划分不明确。
(五)对本地粮食收购市场把握的主动性不够。
企业对本地粮食种植情况不太了解,对粮食收购政策宣传力度不够,片面地认为本地无粮可收,不是深入农村收购,而是坐等农户上门售粮,很大程度上丧失本地农户粮食质量好、价格低的粮源,同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一些农民中影响力逐渐变弱,甚至有的农民误认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已经不存在。
(六)依赖联营米厂,坐失商机。
2009年,为了拓展收购粮源,搞活经营,完成储备任务,粮食购销公司先后以联营的方式引进了两家大米加工企业。但在与米厂联营过程中,企业对两家米厂产生一定依赖性,失去了近几年粮食增值带来的收益。如2010年收购15 000吨稻谷,收购成本均价2 400元/吨,市场销售均价2 700元/吨,至少可以实现销售毛利450万元,扣除贷款利息(按占用约8个月周转期,利率6.31%)149万元,出库费用56万元(30至45元/吨),可获取利润245万元。
三、应对措施
(一)加强政策宣传力度。
企业应增强为农服务意识,把握“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这一主题,加强与农民相互沟通,及时把国家粮食相关政策、收购政策向种粮农民宣传,改变粮农对粮食部门的印象,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二)改变收购方式,采取“粮农+企业”的模式。
实行订单预约收购,特别是对种粮大户要上门服务,掌握种植面积、种植品种、收割时期,及时收购当地农户粮食,这样做既能够收到当地质量好的粮食,又能够避免粮食经纪人对农户压级压价,保护粮农既得利益,提高种粮积极性。
(三)构建粮食市场行情预测和市场信息网络。
粮食市场放开后,粮食购销主体呈现多元化,企业要想扩大规模、做好购销,必须建立市场信息网络,随时了解粮食行情,通过电脑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介,多渠道、全方位地收集粮食市场信息,研究国家粮食政策,掌握不同时期价格走势,及时把脉和预测粮食行情,为经营决策和产业发展提供服务。
(四)拓宽融资渠道,化解粮食收购资金矛盾。
在企业力争做大经营规模,增加自身积累的同时,尝试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实现资金来源多元化。努力构建“现金池”,根据轻、重、缓、急使用资金,把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应。
(五)加强市场监管力度。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粮食市场监管力度,在做好各类常规监督检查的基础上,与有关部门联手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粮价、掺杂使假等违法行为,取缔无证粮贩,规范粮食经纪人合法经营,有效维护粮食市场秩序。
(六)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
按照省粮食局提出的“人才兴粮”战略,切实抓好粮食系统干部职工队伍建设,一是要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培训学习,如管理人员、会计统计人员、营销人员、仓储、检化验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业务人员,在思想政治、政策法规、专业知识、岗位技能等方面加强培训学习,提高全员整体素质。二是通过人才市场,向社会招聘相关专业人才。三是要建立、培养一支过硬的营销队伍,营销人员要更新理念,走出家门,在巩固原有老客户的同时,不断开辟新市场,如开辟苏北、安徽、东北粮食主产区以及南方主销区,并且建立长期而又稳定的购销关系。四是打破用人机制,通过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方式,把品德好、业务精、懂政策、善管理、能干事、想干事的同志竞选充实到中层以上管理岗位,努力建设一支恪尽职守、争创一流的粮食队伍,为企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粮食产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关于节约粮食的建议书】推荐阅读:
关于节约用纸的倡议书500字07-31
小学节约粮食倡议书07-12
节约粮食,从我做起倡议书10-06
“节约粮食 从我做起”倡议书11-22
节约粮食的主持稿12-18
节约粮食的讲话稿08-09
节约粮食的名言名句警句10-07
节约粮食的手抄报小学09-23
关于做好节约用电工作的通知08-26
关于节约资源的800字作文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