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作文教学的点滴思考

2024-09-27

对初中作文教学的点滴思考(共18篇)

1.对初中作文教学的点滴思考 篇一

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思考

清流城关小学

马清香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已经八年的时间了,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我曾兴奋地说:“新课程真好”。我谨以个人谈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体会,与各位同仁共勉!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恐龙的灭绝》这篇课文时,我找来各种各样恐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博物馆里巨大的恐龙化石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恐龙,了解它们灭绝的原因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恐龙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我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我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拓展教材,放飞学生想象力。

在教《宿新市徐公店》这课时,我让学生搜集有关描写春天景色的诗,进行对照,并通过情境的设置启发学生想象“飞入菜花无处寻”的美好景色,最后让学生想象篱落外还有怎样的美丽景色,这样一来,教师以教材为本,又超越了教材本身,突破了课文的局限性,拓展了教材,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想象的空间,整节课学生的创造思维都处于兴奋状态,获得了知的收获,思的启迪,美的熏陶,情的感染及能力的发展。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 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创新的语文教学一定要结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的局面,要从封闭走向开放,开放学生的教材,开放学生的课堂,利用语文的优势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服务。因此,语文教材就要联系学生实际,努力把学生引向课外,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引向信息。引导学生在自然、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从而拓宽语文教育,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

1、与其他学科整合

语文内容包罗万象,和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可以把握语文课个性的基础上,适当向其他学科开放,使各学科相互渗透,互相提高。如,《找春天》一课,理解课文后,结合《春天在哪里》这首歌让学生唱春天,学生兴趣高涨。这样把教材当作载体,打破了学科界限,体现出音乐学科与语文学科的融合,使无声的语言和有声的音乐融为一体,更加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四个太阳》一课,跨越学科界限,让学生动手画,鼓励学生画出自己的独特体验,这一环节将语文与美术有机融合,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习语文。

2、向课外延伸

开放的语文离不开感悟。感悟是一个思维过程,扩大阅读增强积累是学生“自我感悟”的关键,而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仅靠读课本是远远不够的。中华文化宝库浩如烟海,语文课本只能是沧海一粟。如果把课本看作学生学习语文的全部,那必然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熟读古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古人的经验说明广泛涉猎、大量吸收,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必由之路。教学中把课文当作“例子”,课前指导搜集资料,课中插入相关资料、文章的阅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课后推荐读物,拓展学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科学的补充教材。《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引导学生搜集其他动物的尾巴特点资料并编故事,孩子们编出了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学生在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拓宽了知识面,实现了知识共享。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2.对初中作文教学的点滴思考 篇二

一、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兴趣, 畏惧作文

一到作文课, 学生便一脸无奈, 伏案垂首, 就连语文成绩好的学生也鲜有兴趣。他们总是希望教师能作写前详细指导, 甚至希望有例文可仿照、抄写, 或延长交作文的时间。但教师指导后, 多数学生还是无从下笔。

(二) 互相抄袭, 缺乏新意

写作需要有深厚的阅读积淀, 有丰富的生活实践。学校的应试教育和封闭管理, 大大影响了学生广泛阅读与亲近自然的机会。于是, 言之无物的文章, 下载抄袭的现象频频出现, 学生的习作难觅新意。

(三) 语病不少, 错字较多

由于缺乏语法知识的系统讲解, 加之教师教学用语的不规范, 现代化技术对汉字书写的冲击等因素, 学生的用语规范及正确书写受到极大影响, 学生习作中语病、错别字频繁出现。

(四) 记流水账, 中心不明

在学生作文中记流水账几乎是通病, 详略不分、没有重点、中心不明确的现象常见。究其原因, 一是教师作文指导能力欠缺和应试教育的误导, 学生习作往往是三段式, 有的甚至一段到底;二是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缺乏有效训练, 致使学生写作时不能紧紧围绕中心话题展开写作, 随心所欲, 成为言之无物的流水账。

二、作文教学的应对策略

(一) 提高认识, 重视作文

写作是传达信息、述说事理、抒发情感的重要途径, 是口语的规范化、系统化、文采化。写作质量的优劣体现了一个人文学素养的高低。张志公先生说:“语文教学必须教学生切切实实地在训练中学会操纵和使用语文工具, 也就是着眼于掌握字、词、句和篇章的运用能力……”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旨在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 教师应将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作为作文教学的努力方向和根本目标, 不能为应试而教, 以升学为目的的作文教学是没有出路的。作文教学要从升学教育中解脱出来, 重视学生语言素质的训练和培养。具体地说, 就是多关注“遣词用句、语法规范、句序逻辑、语句衔接、表达方式”诸方面的训练。

(二) 激发兴趣, 快乐作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 不如授人以欲”。所谓欲, 也就是欲望、兴趣。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 更重要的是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喜欢作文, 把写作文当作一件快乐的事, 以往枯燥无味的课堂就会变成学生发挥潜能的乐园。

激趣的方法有许多:

1. 可以通过创设实践情境, 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如让学生室外观察景物、生活情景模拟等, 在此基础上进行写作。

2. 用竞争的方法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程度相近的学生分组进行竞争对比, 找出优势和差距, 你追我赶, 共同进步。

3. 组织竞赛和展示活动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如举行作文竞赛, 开展课前五分钟的口头作文, 讲故事比赛等, 让学生有机会参与, 学生就兴趣倍增。

4. 通过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教师要从结构、用语、修辞、技巧、内容等多方面、细微处挖掘学生习作的亮点, 并加以肯定与表扬, 让学生获得认同感和成就感, 从而增强习作的信心, 提升习作的兴趣。

(三) 广泛阅读, 体验生活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教师要教育学生了解向课外拓展的重要性, 想方设法鼓励和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在课内, 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读, 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有能力读懂课文和课外书, 让他们学会学习。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 教师再因势利导, 适当点拨, 对学生进行美感熏陶、情感激发。同时, 教师要积极鼓励和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类图书。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有丰富的知识积累, 写作时才不会有“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尽管现在学生学习负担很重, 很少有机会参加劳动, 但星期天和寒暑假, 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可供自由支配的。教师要建议家长叮嘱他们的孩子多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 体会劳动的甘苦。当然,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事物, 细心体会万事万物的性状, 启发学生善于站在一草一木, 一石一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感受生活的真谛。这样, 学生的思维就开阔了, 想象力就丰富了, 作文中真情实感的表达自然就多了。

(四) 率先垂范, 快乐品尝

教师的文章, 学生是很乐意学习的。相对于作文教学而言, 教师的身教就是动手写作, 率先垂范。实践中, 教师的习作确实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的每一篇作文, 都是经过他们的冥思苦想而获得的成果, 来之不易, 应当受到教师的尊重和理解。所以, 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 哪怕就一个精当的词, 一个优美的句子, 任何一个小小的进步, 都应及时给予鼓励, 在文后给予中肯的评价, 让学生尽快品尝到写作成功后的喜悦, 学生的作文兴趣和水平一定有所提高。

3.关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点滴思考 篇三

一、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兴趣,畏惧作文

一到作文课,学生便一脸无奈,伏案垂首,就连语文成绩好的学生也鲜有兴趣。他们总是希望教师能作写前详细指导,甚至希望有例文可仿照、抄写,或延长交作文的时间。但教师指导后,多数学生还是无从下笔。

(二)互相抄袭,缺乏新意

写作需要有深厚的阅读积淀,有丰富的生活实践。学校的应试教育和封闭管理,大大影响了学生广泛阅读与亲近自然的机会。于是,言之无物的文章,下载抄袭的现象频频出现,学生的习作难觅新意。

(三)语病不少,错字较多

由于缺乏语法知识的系统讲解,加之教师教学用语的不规范,现代化技术对汉字书写的冲击等因素,学生的用语规范及正确书写受到极大影响,学生习作中语病、错别字频繁出现。

(四)记流水账,中心不明

在学生作文中记流水账几乎是通病,详略不分、没有重点、中心不明确的现象常见。究其原因,一是教师作文指导能力欠缺和应试教育的误导,学生习作往往是三段式,有的甚至一段到底;二是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缺乏有效训练,致使学生写作时不能紧紧围绕中心话题展开写作,随心所欲,成为言之无物的流水账。

二、作文教学的应对策略

(一)提高认识,重视作文

写作是传达信息、述说事理、抒发情感的重要途径,是口语的规范化、系统化、文采化。写作质量的优劣体现了一个人文学素养的高低。张志公先生说:“语文教学必须教学生切切实实地在训练中学会操纵和使用语文工具,也就是着眼于掌握字、词、句和篇章的运用能力……”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将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作为作文教学的努力方向和根本目标,不能为应试而教,以升学为目的的作文教学是没有出路的。作文教学要从升学教育中解脱出来,重视学生语言素质的训练和培养。具体地说,就是多关注“遣词用句、语法规范、句序逻辑、语句衔接、表达方式”诸方面的训练。

(二)激发兴趣,快乐作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所谓欲,也就是欲望、兴趣。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更重要的是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喜欢作文,把写作文当作一件快乐的事,以往枯燥无味的课堂就会变成学生发挥潜能的乐园。

激趣的方法有许多:

1.可以通过创设实践情境,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如让学生室外观察景物、生活情景模拟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写作。

2.用竞争的方法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程度相近的学生分组进行竞争对比,找出优势和差距,你追我赶,共同进步。

3.组织竞赛和展示活动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如举行作文竞赛,开展课前五分钟的口头作文,讲故事比赛等,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学生就兴趣倍增。

4.通过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教师要从结构、用语、修辞、技巧、内容等多方面、细微处挖掘学生习作的亮点,并加以肯定与表扬,让学生获得认同感和成就感,从而增强习作的信心,提升习作的兴趣。

(三)广泛阅读,体验生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要教育学生了解向课外拓展的重要性,想方设法鼓励和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在课内,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读,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有能力读懂课文和课外书,让他们学会学习。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教师再因势利导,适当点拨,对学生进行美感熏陶、情感激发。同时,教师要积极鼓励和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类图书。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写作时才不会有“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尽管现在学生学习负担很重,很少有机会参加劳动,但星期天和寒暑假,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可供自由支配的。教师要建议家长叮嘱他们的孩子多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体会劳动的甘苦。当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事物,细心体会万事万物的性状,启发学生善于站在一草一木,一石一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感受生活的真谛。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开阔了,想象力就丰富了,作文中真情实感的表达自然就多了。

(四)率先垂范,快乐品尝

教师的文章,学生是很乐意学习的。相对于作文教学而言,教师的身教就是动手写作,率先垂范。实践中,教师的习作确实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的每一篇作文,都是经过他们的冥思苦想而获得的成果,来之不易,应当受到教师的尊重和理解。所以,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哪怕就一个精当的词,一个优美的句子,任何一个小小的进步,都应及时给予鼓励,在文后给予中肯的评价,让学生尽快品尝到写作成功后的喜悦,学生的作文兴趣和水平一定有所提高。

托马斯·格恩说:“世界上最伟大的事业,都是一点一滴完成的。”探索符合现代教学原理、切合初中作文教学实际、有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发展学生可持续作文能力的教学途径和方法,需要语文教师长期不懈地努力。只要我们潜心研究,及时吸收新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作文教学的发展之路,循序渐进,从点滴做起,就一定能有效提高初中作文教学的水平。

4.对初中作文教学的思考及应对策略 篇四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环节。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高低,是一个人能否较好地运用语文知识及其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衡量的重要尺度”。可见,作文在语文中的意义之大。如今,从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需要的高度,以及大语文教学观的高度来看,作文仍为语文中的一个重点。

一、初中作文教学现状

现在初中生受到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束缚太多,他们的作文大多表达的是课本上教的、老师天天讲的思想和见解,抒发的是空泛的.属于别人的情感,失却童心的纯洁无邪。

1.缺乏写作兴趣,畏惧写作训练。初中学生已有多年的作文历练了,一般来讲都有一定的作文能力。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一些学生为应试而作文,消极被动,被束缚了手脚,写作动机不纯,写作兴趣全无,视写作为畏途。”2.作文内容空泛,感情贫乏,思想颓废,缺乏创新精神。当前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着“假、大、空”的现象,毫无自己的真情实感,更别说创新意识。

3.作文语言混乱。文章思路不清。当前,学生作文水平总体不高,遣词造句语病不少,谋篇布局条理不清,主题表达立意不明,大都是语言和思维方面的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就尤其迫切而重要。

4.作文评价方式单一,功利性太强

当前,作文训练被技术化、标准化、功利化。作文技术被放在首位,教师向学生传授所谓的作文“套路”,这样写出的作文千人一面,作文中学生丧失真我。

二、初中作文教学策略试探

初中是整个中学学习的初级阶段。是学生由少年向青年发展的时期,有着与小学、高中不同的特点,他们独立追求与感受的个性日益突出,活泼、想学但基础薄弱,还很幼稚;对生活、社会、客观世界充满新鲜和好奇,但认识不足。表现在作文中,往往是不会选题,不会集材,不会谋篇,不会措词,问题的症结在于我们几十年来一成不变的传统教育形式,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习惯于老师给他们命题、提示,甚至提供题材。这种依葫芦画瓢的结果是:一种形式、一个材料换个题目学生从小学带进了初中,或许还要带到高中和更高级的学校。长此以往,我们培养出来的将是怎样的社会人才。面临这种局面,我们的作文教学方法必须改革。

1.自编训练体系。现在的语文教学中没有独立的作文教材。(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师应该自编初中写作教材。教师仅依靠单元后的作文训练资料作讲课内容确是不够的。作文教材存在缺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材永远存有缺陷。编写的教材要自成一个训练体系,即根据明确的训练目标和训练计划确定教学内容,其结构顺序为直线式和螺旋式相结合。把初中语文教材确立的几十个写作知识点,既按年级配置,又在各年级反复,体现作文教学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当然,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并非是截然分开的,教材出路就在课文里。这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每个学期的作文训练的任务、达标要求等要心中有数,结合学生实际来对作文体裁、命题、内容、要求等制定一个详细作文计划,然后利用阅读教学来指导学生写作。将读和写结合起来,读是写的基础,阅读为写作铺路。选择恰当的、典型的课文做写作学习的例文,仿写的对象根据所选课文内容、特点来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怎样开头、结尾有特色。怎样描写生动、丰富、细腻,怎么议论有说服力等等。这些课文就是作文教学的好教材。关键在于教师的善用、巧用。其次应结合作文训练内容,补上一些具体的、系统的写作理论知识,克服作文教材的不足。

2.优化教学模式。第一,注意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作文训练中可利用生活中的人、事、物、景为“圆心”,启发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由此及彼,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让生活中的“表象”成为作文中丰满的形象;第二,重视逻辑思维的培养。在整个写作过程中,特别是议论文,写作与思考是同时产生的,写作的过程即是思维的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介绍一些逻辑常识或列举逻辑性强的段落文章供学生体会学习;第三,提倡多思勤思和发散思维、批判思维、创造思维。

3.改进批改模式。推行素质教育是改变现状的首要思路,让知识与能力代替技术与分数。教师还要重新认识作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作文训练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笔者认为,教师的评价理应成为推动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利器,教师的评价应是多层次、多角度、灵活性、发展性、鼓励性的,要充分体现作文评价的基本功能。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学生自改、互改的形式,营造民主自由氛围,让学生在掌握作文修改的基本规则过程中,促进作文水平的直接提高。

5.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点滴体会 篇五

涿州实验中学 田雪生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和学习要使学生能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概念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从事数学教学以来我对数学概念教学采取过如下方法:

(一)开门见山,教师直接给出定义,归纳注意事项、举例让学生反复练习;

(二)认为概念教学 = 解题教学,所以通过大容量训练,使学生逐步认识概念;

(三)创设情境,但情境的选择并不能揭示概念的本质,只是为了设计情境而刻意安排的,让人感到前后不够协调;

(四)注意到让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但在概念的分析过程中,缺乏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总感觉每个概念都是孤零零的,没有形成系统。

通过对照课程标准和反复研究,我的这些模式的教学,耗费学生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知识掌握的一知半解,吃夹生饭,对问题的解决,依靠简单的机械模仿,所有的训练都游离在知识的表层甚至知识之外。到底什么样的概念教学模式可以称之为好的,有效的教学模式是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没有统一的模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我们能重视基本概念蕴含的智力开发价值,注意充分挖掘基本概念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价值,能够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概念教学都是有效的、好的教学。通过学习课程标准我认为初中数学概念的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1.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教学中,要把认识数学对象的基本套路作为核心目标之一;

2.数学概念的高度抽象性,决定了其认识过程的曲折性,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一个螺旋上升,在已有认知基础上再概括的过程;

3.人类认识数学概念具有渐进性,因此学习像函数这样的核心概念时,需要区分不同年龄阶段的概括层次(如变量说、关系说、对应说等),这也是教学要与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 的原因所在;

4.为了更利于学生开展概括活动,教师要重视让学生能够自己举例,一个好例子胜过一千条说教;

5.安排概念的辨析、概念间联系的分析等过程,即要对概念的内涵进行深加工,对概念要素作具体界定,让学生通过对概念的正例、反例作判断,更准确的把握概念的细节;

6.在概念的系统中学习概念,即要通过概念的应用,形成用概念做判断的操作步骤,同时建立相关概念的联系,这是一次新的概括过程。

总之,对于初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正所谓教无定法,好的概念教学课没有统一的标准,这是我对数学概念教学的点滴认识,还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希望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使小小的概念教学中,能折射出我们教师大大的智慧。最后把前苏联数学家辛钦的一句话送给大家:我想尽力做到在引进新概念、新理论时,能尽可能的看到新概念、新理论的引入是自然的,甚至是不可避免的。我认为只有利用这种方法,在学生方面才能非形式化的理解并掌握所学到的东西。

专业发展目标

作为一名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应该在成长的历程中,为自己规划未来,我相信“勤能补拙”,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勤奋的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

优势分析:

1)热衷教师职业,热爱数学教学,有较强的责任感和进取心。

2)能静下心,积极地阅读一些教学的相关杂志,关注最新的课改动态。

3)谦虚好学,能自觉接受新事物、新观点。

4)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能够胜任初中各阶段教学工作。

不足之处:

1)十几年来,我的教学工作一直以来缺乏规划,缺乏自己的研究,缺乏自己的目的性和研究性。

2)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专业的培训,在理论学习和教科研方面发展得不够,没有很好地把实际教学和科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科研型教师的路上步子迈得还较慢。

3)在学科教学中,很大程度依赖于教材,缺乏自己对于文本的深入解读,自己的教学缺乏创新和研究,对于教材开发的力度不够,没有很好的使用教材、超越教材,整理、积累、反思方面有待加强。一年目标

为了更好地实现专业的成长,我将立足岗位,以学校大局和学生的发展为重,认真踏实工作二年目标

我计划通过二年的时间,达到有对教育理想的执着追求,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有较高科研工作能力,专项特长突出,学生、家长满意的教师。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真正关心每一个学生;(2)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3)研究教学,对于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写好自己的教学总结和反思,对于自己的教学中的得与失进行充分的研究,探寻适合自己教学风格,记录自己和学生成长的足迹,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发展型教师。

(4)勤于研究,勇于实践,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多学别人之长,多读书,把自己的所学应用于实践,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使自己的教学既有工具性又闪耀人文的光辉。

(5)练好过硬的基本功,丰富自己的教育机智,同时注重自己的修养和教态。

三年目标

1、转变教师角色,树立服务不同种类学生意识

2、实施行动研究,深刻领会课程理念

3、明确专业研修方向,建设专业发展强势领域

4、加强理论学习,加快专业成长步伐

理论是实践的向导,是专业发展的基础。近三年,我计划每年读3-4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个人成长措施:

1、读书——开拓自己的视野

2、反思——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

3、课堂——教师成长的舞台。

4、研究——不断提升自己 阅读自己专业书籍的同时,记录形成自己教育观点。有自己对于教学教育的认识与体验。

5、修养——丰富自己,做好自己

6.创新识字写字教学策略的点滴思考 篇六

识字、写字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的重要性做了明确的阐述:“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并且要有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在第一学段,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占整个小学阶段识字总量的56.7%)目前来说,许多老师用课件将生字从课文中剥离出来,集中呈现。然后是带拼音读,去拼音读,指名读,开小火车读,齐读。机械识记,孤立进行,与阅读教学没有丝毫关联。识字教学占据整个课堂,用来读书的时间很少,写字的时间很少,课堂上只有量的叠加,没有质的提升。

针对这一现状,我结合自己几年来的语文教学经验,进行了点滴思考,提出几点认识:

一、识在语言环境中

学生刚接触一篇课文,心情是好奇的,总想一口气读下来,看看课文讲什么内容,但由于识字量的限制,往往止于生字,望文却步。一篇小短文,十几个生字,十几头拦路虎,换成大人也不愿意再读下去。这个时候,一定要给他拐杖,课文下面小树叶上面的生字拼音就是拐杖。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初读课文,读课文的同时,将小树叶上的生字拼音注在文中。

学生初读了课文,当初的好奇不再生效,这时的老师要敏锐,发现学生疲乏时应适时激励。老师要迅速选择一个切入点,立即切入课文的教学,在课文中再识字。比如《坐井观天》一课,学生读完课文以为学会了,便没了兴趣。我立即设问,“坐井观天”什么意思?拆字解释为“坐在井里看天”。师:“课题中哪个字是‘看’的意思?”生:“观。”师:(指着字)“怎么知道‘观’就是‘看’的意思?”生:“观的右边是‘看见’的‘见’。”师:“以前总有人将‘观’的右边写成‘贝’字,是没道理的,请记住这个字。”师:(指课文插图)“课文中讲谁坐在井里看天?”生:“青蛙坐在井里看天。”师:“请读‘蛙’。”生:“蛙,青蛙的蛙。”师:“青蛙家族中有许多兄弟,你知道几个?”生:“牛蛙,石蛙、林蛙„„”生字“蛙”的教学从课文开始,拓展到生活,既学会了字音,也理解了字义。

二、识在游戏活动中

低年级学生爱玩是天性,注意力难以保持是其年龄特点,传统的整齐划一的模式化识记方法是不符合儿童天性,也不符合课改要求的。因此,可以让学生在“玩”中识字,把活动、游戏、儿歌、动手操作等形式引入识字教学之中。

拼一拼。让学生用手中的字卡去拼组新字,或让学生将偏旁与字卡拼组生字,学生在动脑筋、摆一摆、拼一拼的过程中,既识记了新字,发现了构字规律,又玩得开心。

编一编。把字编成谜语猜一猜,是学生喜爱的识字方法。在班级中开展编猜字谜比赛,让学生自己编字谜,然后去猜别人的字谜,评出编和猜的优胜者。如,十月十日——朝,又在村中——树,一月长半斤——胖,一刀将牛和角分开了——解„„尽管学生编的字谜还很幼稚,但他们对识字的热情却在活动中高涨起来。

说一说。儿歌永远是低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文字样式。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可以创编儿歌教学生识字,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自编儿歌识记生字。如:“天晴晴,水清清,请你来,做事情,小朋友,爱眼睛,小蜻蜓,夸你行!”再如,学生编的儿歌:“上学去,背书包,吃饱饭,不要跑;洗衣服,用水泡,过新年,放鞭炮。”在琅琅的儿歌声中,学生的识字能力与主动识字的愿望都得到了提升。

三、识在描摹书写中

写字教学是识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重视。在描摹书写的指导过程中,让学生看清生字的书写位置、间架结构、笔画的穿插挪让,让学生在感受汉字形体美的同时,再一次对字形进行细致分析和综合记忆,把生字牢牢记在心中。《朱子家训》中把写字要领概括为“身正、心静、气顺、自然”。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仅是写好字的前提,而且有利于学生身体健康。从一年级就要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最基本的要做到“三个一”:手指离笔尖一寸,胸离桌面一拳,眼睛距书本一尺。在平时写字和作业中,要严格要求,反复强化训练。有了正确的写字姿势,还要有“认认真真”的写字态度。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地严格要求、监督和激励,使学生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良好书写习惯。

7.对初中作文教学的点滴思考 篇七

一、把握通用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目标体系

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 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是这次新课改的根本目的, 也是所有课程设计及实施的基本理念。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 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 是一门立足实践、高度综合、注重创造、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要求充分挖掘和整合各种教育资源。

从目标体系看, 通用技术课程强调了学生在技术方面最基本的技能和能力。着力倡导“探究性学习”, 强调在实践中学习。整个学习过程具体而不抽象, 有技能的训练, 情感的体验, 审美的陶冶, 重在培养学生的技术兴趣、技术习惯、技术信心、技术意识等。

二、重视上好第一节课

初触通用技术, 学生对这门课程一片茫然, 有必要让学生对通用技术有个基本的了解。如果只是对学生讲通用技术是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的技术, 学生可能大部分还不是很理解, 所以通用技术课程的第一节课尤为重要。《技术与设计1》这本教材, 从火到灯, 再以灯作为主线, 贯穿整本教材。如若只是向学生讲述从火到灯, 人类走向文明的这么一个过程, 就会显得有点枯燥。可以去农村里收集一些植物油灯、煤油灯、汽油灯等, 利用其发展过程展示技术的发展过程。第一节课就给学生新鲜感, 引发他们通过对这些技术产品的探索, 从而主动去分析这些技术产品的优缺点, 最终总结出技术发展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三、联系生活,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用技术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 所有的知识都来源于生活, 并且应用于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要在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常识之间创造一种意外, 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 从而激发好奇心。对一些学生很感兴趣的问题, 教师只给予一些提示, 让学生自己去回味、去思考、去争辩、去判断。这样的余韵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 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通用技术课中的部分流程, 不容易接触实际, 但我们可以创设模拟情境来满足教学需求。如技术专利申请的场景不容易见到, 但我们可以编一些案例让学生编演, 模拟到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 模拟经济法庭审一审知识产权纠纷等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 激发求知欲, 使学生在“乐”学中掌握知识, 培养能力。教师是创设教学情境的组织者、引导者, 所以教师要了解学生, 依据教学目标及学生个性特征与行为, 反应组织合适的情境,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四、借助多媒体的技术,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通用技术课堂借助多媒体技术直观形象的教学, 通过声音、图像等入情入境的表现方式,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完善通用技术课堂的教学, 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加教材内容, 教材可能只有几张图片, 但多媒体技术就可以把图片变为视频, 增加知识量, 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更好地掌握技术知识。例如在讲述自行车、汽车、飞机等物体的技术发展史时, 我们就可以通过视频,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不同时期的自行车、汽车、飞机的结构、性能等知识。多媒体技术可以形象地模拟书本和实物呈现不了的内容, 例如自动升降国旗的控制过程、汽车的碰撞试验等等。

五、组织竞赛, 体验成功,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并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巩固所学的知识。技术与设计课有很强的实践性, 只有充分重视这一点, 利用这一点, 才能发挥这门课的优势,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验成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批评是一种外部动力, 这种动力对于优秀的学生产生的作用远远大于鼓励, 但对于一般的学生则不然, 老师过多的批评可能使学生丧失自信心或者产生抵触情绪, 这种情况只会导致教与学的失败。所以, 在学生竞赛过程中, 让这部分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 将优秀的竞赛作品摆在通用技术的展示柜里, 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创作设计的积极性。

六、提升通用技术教师的过程管理能力

通用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课程, 其困境之一是不仅要安排大量的学生活动, 还要用到很多技术实验器材 (特别是需老师自筹部分) , 实现通用技术课程的顺利实施, 需要提高技术教师的过程管理能力。一是教师精编一章一学案, 作为学生当堂作业, 帮助学生积累资料;二是落实学生一组一记录表, 记录学生的到位签名、学习收获 (一句话) 、发言加分情况等, 以利于老师掌握学生动态。

8.初中美术教学的点滴思考 篇八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思考

美术课程是学生九年义务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学生接受美育的主要途径。但是,到了初中阶段,学生年龄、阅历、知识等方方面面不断地累计、丰富、成长与提高,与此同时,他们学习美术的心,也在潜移默化的发生着变化。他们不再满足于儿童绘画,期望表现更加真实,更加立体的作品,但终会因为技能上的欠缺,而无法“心想事成”,学生的绘画“抑郁期”如期而至,他们自惭形秽,渐渐失了兴趣。这不仅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还制约了美术教育的发展。如何尽可能的消除“抑郁期”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激发学生美术兴趣,成为了每一位美术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作为一名美术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实际,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探索和思考。

一、 更新教学观念

多年受到应试教育影响,很多的美术教师固守不化,在自己的思维空间中,千篇一律的上课。新课程的改革,也带领着教师走进了不同以往的课堂,美术教师也应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教师不仅是如古人所言“传道授业解惑”的一位知识传授者,同时也是塑造新一代有用人才的工程师,教师应当随时随地都以自身的“言传”与“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这也就要求教师要挣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不断的学习,钻研,探究,积累,成为一位当代教师,构建先进的教学观念。首先,美术教师需要拥有属于自己的,正确的艺术观念,尽可能多的了解和掌握各异风格,提高绘画技能。其次,美术教师要拥有敏锐的视觉,准确的评判,指导学生的创作。要知道,初中生眼中的世界不同于成人,他们所描绘的图画,也同样综合着他们的直觉和想像。不以太高的要求评价学生的作品,而是看作品是否反映学生内心的真情实感,是否表现独特性等。因此,我们教师要更新观念,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

二、 丰富教学方法

中学阶段,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兴趣也难以持久,会随之发生迁移,变化。教师则需要充分的利用学生这一特点,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保持兴趣。

其一,与时俱进,利用现代化的手段。随着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多先进的教学设备出现在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姿多彩,充满了时代气息,教学方法亦变得更加多样化。教师除了讲授、联系、参观等常见的教学方法之外,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声音,动画等影像,形象生动的将教学内容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能够节约时间,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眼界,而且还能易于学生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二,角色互换,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教师的教学态度对学生的兴趣调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做好自己的引导角色。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点拨、指导和示范。示范时,需着重在方法上的启发,而非是“照葫芦画瓢”,需要告诉学生艺术作品并不是原封不动的照搬照抄,而是应该有取有舍,并将自己的个性、思想、情感体现到作品中去,使作品具有一种特质的人性美;其次,教师要和学生互换角色。在教学中,将学习主角的位置还给学生,自己则坐在学生中间,作为学习的一份子,参与到课堂教学与讨论中。一方面从形式上拉近师生的距离,营造一个愉快、平等的教学氛围。另一方面从心理上拉近师生的距离,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愉快的情绪去学习美术,感受美术,从而得到美的体验,激发和保持美术兴趣。

其三,加强联系,拓展审美教育渠道。在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习中,遇到的诸多概念、定理,都是借助于图像阐明科学内容,借助于

符号简化表达。图像符号,不仅能将教学内容简化,一目了然,易于理解记忆,而且图像给人带来的视觉上的、意识上的美感,也给予了我们美的教育。因此说,美术,它有特色,却不孤立,它不是一门独立存在的学科,而是与其他学生有着丝丝点点联系的艺术。因此,教学中,教师需善于利用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缝隙,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并积极主动的配合各学科,加强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拓展审美教育。

三、 优化评价体制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初中阶段的学生,好胜心,表现欲都比较强,学生不管是完成了作业,还是回答了问题,都希望能得到教师的肯定和夸奖。因此,教师应多赞扬,多肯定学生,无论是他们的作品,还是他们积极参与的态度。在传统的初中美术评价体制中,“想不想”、“准不准”是对学生作品好坏的评价标准。也正是因为这种评价的体制,导致了学生思维空间狭小,脑中只有模仿、模仿再模仿,准确、准确再准确,不思考,无创新,不质疑,无发展。不仅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意识,也严重妨碍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绘画知识,技巧,学习方法之外,还应该更加主动了解学生对于艺术的定义与理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具体的分析,考虑、看待、从而做出科学的、合理的评价。建立合理,公正,灵活的评价体制,不仅能保护学生的绘画热情,提高学生分析和鉴赏绘画作品的能力,而且同时建立起了师生之间的信任。此外,评价的方式,还有很多种,可以采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老师点评等等不同的方式,但不管怎么样,最后都是需要学生自己通过努力来确立和获得正确的审美理念。

此外,美术欣赏也是我们不能忽略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课程中,恰当的融入一些美术欣赏课程,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开拓眼界,从而在学习和感受中,提高对艺术的鉴赏能力,最终能够真正的感受到艺术气息。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7.

9.对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思考 篇九

一、及时对学生的作文讲解

当学生写完作文时,老师应该及时认真地批阅学生的.作文,并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做详细的记录,最重要的是老师应该及时针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这样能够使学生理解得更深刻一点,并且让学生将自己以及同学作文中出现的语法,一点一点地积累,这样才能提高写作能力。

二、让学生对写作进行讨论

老师布置写作题目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对写作内容进行讨论,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写作内容理解得更加深刻、更加透彻,更有助于学生的写作。而且在写完作文之后,老师可以让各小组对组员的作文进行讨论评价,找出作文中出错的地方,并经过认真的讨论对其进行改正,这样学生对自己作文中出现的错误会理解得更加深刻,更加记忆犹新,最后老师只要做一个总结性的评价就可以了。

三、实行激励机制

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进行激励机制,对于作文写得比较好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让其再接再厉,而对于不认真写作的学生则适当地给其一点惩罚,让学生能够认真地对待每一次写作任务。

总之,初中英语教学中写作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要采取相关的方法措施来提升初中生的写作能力。初中生处在英语的初学阶段,所以写作能力的提升对于初中生来说非常容易,老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以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10.对初中作文教学的点滴思考 篇十

篮球运动可以带给学生快乐,提高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及运动技能,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多种需求。篮球课程的教学方式可因人而异,运动量可以随意调节,因此这项运动项目适宜于所有学生。初中教学中开展篮球这门课程,能使学生增强身体素质,增大身高的尺寸,培养学生在篮球运动的过程中斗智斗勇,有助于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学生团队意识,懂得怎样相互配合,在篮球运动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友谊。

一、初中体育篮球教学的实践

篮球运动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投球训练、带球和传球训练和比赛等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篮球技能,

达到教学的目的。

1.投球训练

投球训练有原地投球训练和移动投球训练(大多时候是进行三步篮训练),这项训练要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的性别及身高应进行不同距离的练习。首先,教师要教授学生掌握正确的投篮姿势和发力次序,由脚踝、膝关节、腰、肩关节、肘关节,手腕到手指的发力循序,力道越往上传,发力越小。接着,教师要对其主要内容讲解,并进行标准的示范,演示正确的投篮姿势,最后,要求学生模仿教师的姿势进行训练。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高个的学生和矮个的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面对一个篮球架,高个子的学生在篮球场地外圈的线上进行练习投篮,矮个子的学生在篮球场地内圈的线上练习投篮。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按顺序投篮。在投球训练中可以提高学生身体中眼睛、手、腿、腕等器官与肢体的协调能力,增强他们的反应能力、分析能力及推理能力。

2.带球和传球训练

在一场完整的篮球比赛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投篮技巧,还要求学生能够将手中的篮球顺利地传给自己的队友或是顺利地将篮球投入篮筐里,就需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带球和传球技巧。首先,教师给每个学生分发一个篮球,接着,教师针对“持球”“将球放在腰际盘旋”“颈部盘球”“单脚盘球”“跨下前后抛球”“膝部盘球”“跨下8字盘球”“原地低手控球”“双手交互用力传球”“持球环颈”“持球环腰”“持球环绕双脚S型”“贴地运球”“环绕双脚运球”“单手左、右运球”“单手前、后运球”“原地换手运球”“背后换手运球”“原地胯下运球”等动作分别进行讲解和示范,与此同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的动作流程及姿势。教师每做一个动作的时候,学生都能够认真地进行模仿,他们就会按照教师的姿势做着练着。通过对篮球的带球和传球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篮球运动的技能及模仿能力,使他们具有正确、优美的姿势学习篮球知识。

3.篮球比赛训练

篮球课程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篮球知识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练习和比赛的过程中,将所学习的篮球课程的知识内容融入一起,锻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首先,教师按照学生的技术水平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十名学生和一个篮球场地,再将每个小组分成两个队伍,每个队伍五名成员,教师讲述了比赛的规则之后,要求学生进行文明的篮球比赛。学生都充满了斗志,在场地上挪动着自己的步伐,时而跑,时而投,都累得汗流浃背。通过篮球比赛的方式,能使学生从个性、自信心、情绪控制、意志力、进取心等方面都得到良好的进步,培养学生形成团结一致、努力协作、文明自律、尊重他人等的良好道德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二、初中体育篮球教学的.思考

1.注重调动学生

初中体育篮球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接触新的知识,接触新的同学,所以不容易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那么,教师就需要调动学生学习和运动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用幽默的语言来与学生建造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在每个动作演示之后,要求学生模仿学习,这时教师要耐心地对每个学生进行指导,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并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全部“动”起来,不能放任任何一个学生,要使学生都能够体验到体育篮球运动带给人们的快乐与益处,只要学生能够“动”起来,体育课程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2.注重教学方法

初中的体育篮球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合理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初中生的年龄在13~16岁之间,正处于叛逆心理严重的阶段,也是生理发育的重要阶段,所以要考虑学生的自身情况进行合理的教学。比如说,在上体育课的时候,有一个女生,平时一直在体育项目中表现出众,非常优秀,突然有一天,她自己蹲在一个角落里,捂着肚子,那么体育教师就不能严格地要求她过去训练,因为要考虑学生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训练,或者可以征求学生自己的意见,合理地进行处理,可以让这名女同学在一边休息或是降低她的运动量。再比如说,有的学生就是抵触体育运动,不肯“动”起来的时候,教师若是强行对其进行要求,那么会使学生的逆反心理加大,这时教师就要耐心地针对学生进行询问或沟通,或是通过间接的方式,暗示其他学生去带动这样的学生进行训练,一旦学生接触上篮球运动后,就会自然而然地喜欢上篮球运动,从而打消抵触运动的心理。通过教师合理地采用教学方法与手段,才能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学习氛围,才能使更多的学生的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伤害学生的身体健康,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注重合作学习

初中体育篮球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人们离不开群体生活,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更加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愉快地学习和生活。例如,在篮球比赛的学习中,学生要与自己的队友配合默契,才能更好地占到上风,学生还要与队友建立良好的友谊,不能因为比赛或是学习,产生嫉妒心理,打架斗殴,影响学生心理的正常发展。要求学生不要违反篮球比赛的规则,一定要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合作学习练习中,能够突破一些动作的学习,例如,交叉步的突破,顺的突破,后转身的突破,前转身的突破,前方假动作的突破,创造更好时机的突破等,这些动作要领的突破,都需要学生配合来练习完成。在体育篮球教学中,学生通过相互合作来学习或者比赛,能使学生相互学习彼此的长处,扬长补短,在与别人接触学习中找到学习的方法,从而突破学习的难度。

11.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点滴看法 篇十一

以下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实践和探索,抛砖引玉。

一、学生自己能找到的,让学生自己去找

在初中语文文本的阅读中,往往需要学生了解文本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文本作者的生平和其他的作品等等。这些阅读的辅助材料,教师都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和搜集。其间很难避免有些资料学生很难找到,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提供给学生寻找资料的信息和途径。此外,对于学生寻找的资料,教师应作必要的检查、评价和指导。

二、学生自己能做到的,让学生自己去做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基础性的知识,都是学生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掌握和处理的。如生字、生词,字词解释,划分段落等等,这些学生都可以借助工具书和参考资料,自主完成。此时,教师要做的就是:首先,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理解、发言,并要求其说出能够支撑自己观点的理由;其次,引导学生以自评和互评的方式,讨论不同结果的合理性和优劣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反思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应扮演好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不仅要明确自己的看法,而且还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学习能力和准确、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师做好阅读指导,让学生有样可循

首先,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文章。理解分析文章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了解了文章的基本内容之后,根据教学目标和问题特点,让学生明确文本要分析和理解哪些内容,为什么?此外,教师的指导切忌纸上谈兵,要交给学生如何入手,如何操作,否则,学生仍然是不会。

其次,指导学生准确提取信息。准确提取信息是分析理解的重要一步,也直接影响学生在考试中的得分情况。因此,教师一定要根据本班学生的知识特点、接受情况,积累、整理一些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和步骤,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最后,培养学生精准的语言表达能力。精准、全面的回答是阅读教学的关键,它不仅体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还体现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2.初中作文教学方法点滴 篇十二

一、精心设计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欲望,解决不敢写的问题

我注意到,在每个初一的第一节作文课上,开始学生的眼中表现出的是躁动和紧张,当我简要说了怎么写作文并把精心设计的作文题目写在黑板之后,就会看到很多学生表现出跃跃欲试的样子。个人认为, 作文命题的选择对初涉作文园地的初中生来说很重要,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训练的效果,而且直接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败,所以命题要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初一阶段的学生处于童年与少年的过渡时期,保存的是童年的记忆,所以作文命题要富有童趣。比如:《童年的梦》《童年趣事》《我上中学了》这样的题目就容易吸引他们。学生对这些题目既感兴趣,又感亲切,也就敢于动笔。初二阶段是初中生思想最放松、思维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对新事物有了更多的好奇,也敢于探索并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于是我出的题目是:《绿色,你哪儿去了》《倾听桌椅之述说》《难忘的课堂提问》等。命题既形象具体,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初三阶段学生思想日趋成熟,能够思考一些较深刻的问题,表达观点也比较准确了。这就要求命题要有一定的思想性、深刻性,如《中学时代的我》《小议理解》。通过与学生身心成长保持同步的作文内容训练,由浅到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二、范文引路,让学生从范文中“仿”作文,解决不会写的问题

语文课文都是精选出来的经典,在写作手法和技巧上有其独到之处,我喜欢把课文用作作文教学的范本,让学生模仿写作。在教这些课文之前,就做好写作安排, 做到教者心中有数,使学者学有目标。首先让学生多读、精读,把课文内容了然于胸;其次在评析课文时,着重分析作家观察、发现、思考、联想、选材、构思等方法;再就是讲清哪些是要模仿的重点。范文引路要注意的问题是:要求学生学范文之取材分析、布局谋篇,语言表达的方法,而不是抄袭,让学生通过模仿开拓自己的思路,最终变成自己的东西。例如:在练习对人物外貌进行写作时,很多同学写出的人物面部特征都是“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弯弯的柳叶眉,樱桃小嘴,红红的脸蛋”等。世界上既没有这么多容貌一致的人,也不能一再的这样描写,再这样写就不是“仿”,而是“抄”。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后,我让学生学习文中巧妙运用过渡句的特点,仿写《从教室到运动场》。学习了《春》一课后,让学生学习文章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来描写大自然的,仿写《夏》。实际上学生进行模仿写作训练时,只要分清抄和仿的区别,创造性思维之光就会在其中闪耀,“不会写”的心理障碍也就得到了解决。

三、切实搞好课外活动和阅读,提高知识积累,解决没什么好写的问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要提高写作水平,提高知识积累,提高驾驭知识,运用知识的水平,光靠教材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通过课外阅读,吸收、积累更多的课外知识。在课外阅读方法上,可以采取自由阅读和定向阅读相结合。自由阅读,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阅读课外读物,我只讲阅读的目的和要求;定向阅读,由教师根据某一写作单元的目的和要求,确定阅读作品目录。同时要求尽量在作文中引用课外的古诗词和妙文佳句,这样学生就会在课外阅读时注重古诗词和妙文佳句的摘抄,做一些笔记和卡片。这对学生激发思维、丰富词汇、活跃语言等都大有好处。

课外实践活动也是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途径之一,开展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作文的灵感,我进行过这样的尝试,带学生到野外去写生,去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人、事、景、物以及个人感悟,让学生“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写我心”。同时要求学生进行口头作文和全班集体完成一篇作文。通过这种所谓的新、奇、特的作文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运用多种点评方式,注重作文过程的指导,解决写不好的问题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语文老师是学生作文的唯一阅读者和评价者,由于是单向的对结果的评价,没有对学生作文过程的指导,加上教师个人主观意识,而且往往很不及时,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没有什么帮助。《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重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还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因此,我既注重作文批改,更注重学生作文过程的指导。批改作文分教师批改、学生批改和师生共同批改。还分为精批细改、只批不改和不批只改。学生批改可分成自己批改、相互批改和分组批改。我在批改作文时批语尽量避免呆板,力求生动形象,新颖独到,使学生乐于接受。更多的是利用作文课进行现场写作、现场点评、现场指导。拿出一篇佳作当范文,选取一段或一个方面进行取舍、修正、提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析,和自己的作文比较优劣,找出差距,寻找提高途径。

摘要:初中作文教学需要把握初中学生年龄和生理期特点,从解决学生不敢写、不会写、没东西写和写不好入手,首先做好作文命题,再从模仿开始教学生怎样写好作文,提高学生动手写作能力,同时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和课外实践活动以及做好对作文讲评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3.初中物理教学心得点滴 篇十三

濮阳县兴濮中学巴登峰

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多年,在这些年的物理教学中,真可谓与学生共成长。如何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学习物理是我一直思考探索的问题。现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介绍如下:

一、重视实验教学

初中物理学科几乎所有的概念和规律都是在大量的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把一些事物本质的共同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形成的。所以努力搞好实验教学确保实验的成功率是实验的关键。演示的每一个实验在课前我都反复做几遍,认真分析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如在“摩擦起电”一节的实验中空气的湿度、器材的干燥程度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这样在做这一实验时,排除这些因素,实验现象非常明显,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对于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充分利用身边的材料改进实验。如在讲述声现象时利用酒瓶、碗筷等器材演奏乐曲,帮助学生理解音调的概念。在“导体和绝缘体”的实验中,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来检测哪些物质是导体哪些物质是绝缘体?学生兴趣很高,都积极动手设计并进行实验,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又加强了对物理知识的学习,还激发了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注重对学生进行物理学习方法的教学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不知道物理怎么去学,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进行物理学习方法的教学。如对比、分类、列表、归纳等方法。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有好多概念、仪表需要对比、分类,可使学生既能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又能复习旧知识,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增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学习了“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后二者的对比;“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对比;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对比等。这样让学生对几个物理概念或仪表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帮助学生更系统更全面地掌握基础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高和培养。

三、科学提问

在教学过程中科学的提问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提问应掌握一个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的难度系数应该不同。课堂提问要针对初中生的特征,问题要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并注意在提问中点拨、启发学生分析问题,这样长期坚持,相信学生的能力会慢慢培养起来,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慢慢培养起来。

四、良性竞争

学习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之一,竞赛的学习模式在教学中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在良性竞争环境下学生会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你追我赶,学习热情高涨。学生在参与和竞争中享受到成功的愉悦,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不怕困难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五、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物理知识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社会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人类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与物理学的进步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围绕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来展开,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对待和应用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技术意识、社会意识。STS是现今初中物理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理念。STS包含的内容相当丰富:有科学家的历史故事,如《伽利略对摆动的研究》;有趣味的物理现象和知识的介绍,如《双耳效应》、《海市蜃楼》等。这些课程资源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多数学生会提前阅读这些资料,而且经常几个同学讨论物理现象。这时老师既要引导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又要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问题,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在此过程中一定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切不可因学生的问题古怪而打击学生。在教学中我的具体做法是:

1、关注现代物理新科技、新成果,把有关知识介绍给学生。如纳米科技、超导体、现代航天等。

2、重视学习内容与家庭、社会生活的联系。将电的知识与安全用电、照明电路联系;将物态变化与电冰箱联系等。

3、关注一些重大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能源危机、低碳生活等热点问题。

这些做法会使学生形成将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意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和谐,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求知欲。

14.对初中语文高效教学的探讨与思考 篇十四

摘要:语文学科对于初中生的语言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影响较大,对学生未来学习生涯中的学习能力也有着较大的影响。初中语文是一门知识涵盖较广的学科,知识五花八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感到吃力,这就造成了语文课堂教学枯燥无味,气氛沉闷,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从而降低课堂学习的效率。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语文学习的难度就会大幅度地增加,不利于学生学习。因此,必须要采取有效手段来改善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保障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对初中语文高效教学进行探讨,了解现阶段我国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现状,并得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 高效教学 探讨 思考

语文是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和逻辑能力的一门学科,是帮助学生提升“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培养文学素养的主要途径。但是就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整体情况来看,情况并不乐观。由于语文学科教学一般都是延用传统的教学和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的教学目标,所以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降。虽然我国的新课改政策正在不断地深入,但是,在语文课堂教学方面的改革效果仍然不太理想。为了能够适应我国的新课改要求,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对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及不足

在新时代的要求之下,我国的教育水平也必须要到达一个新的高度。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不是十分理想。由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一般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所以,学习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之中难免会感到枯燥乏味,从而降低学习兴趣,也降低了语文课堂学习的效率。造成初中语文课堂学习效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导致初中语文教学效率下降,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课堂教学模式陈旧。由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一直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过去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属于“填鸭式”教学,学习大量内容,一些语文知识点学生并不了解,却被要求死记硬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二是课堂教学氛围严肃。传统的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坐姿端正,鸦雀无声,束缚学生活泼的天性,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之中,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而是以自身为主体,对教课书上的内容和知识点进行宣读,导致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下降。三是教学手段单一。过去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在讲台上对知识点进行讲解,然后再要求学生背诵相关的知识点,之后进行“题海战术”要求学生不停地做题。语文学科的习题较为特殊,除了基础知识练习,还有大量的阅读练习和理解练习,这些习题基本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因此,让学生反复做题,并不能真正达到提升学习效率的效果。四是缺少课堂互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互动较少,无论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还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都寥寥无几,缺乏能动性,使教学效率低下。

二、初中语文高效教学有效策略

(一)改变传统语文课堂模式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首先,应改革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过去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填鸭式”教学不但不能提升学习效率,反而会使学生的知识学杂,降低学习的效果。所以,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采用创新式教学,减少课堂学习内容。语文学科的内容都是来源于实际,而学习的最终目的也是要回归到实际生活之中,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还要采用导入式方法,将语文教学中的知识点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例如,在学习《死海》这一课时,教师应在课前收集一些有关于死海的介绍资料以及视频,在课上为学生科普死海的相关知识,使学生了解死海形成的原因、死海的特点以及其他死海相关资料,利用课外知识的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心理,利用实际导入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改善课堂氛围

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枯燥是影响教学效率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还应改善课堂的教学氛围。改善教学氛围应从三个方面进行。首先,教师应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而不是将自身作为主体,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增加与学生眼神、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其次,教师应减轻自身的严肃感,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友好相处,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权利;再者,教师应塑造一个积极向上、氛围活跃的课堂氛围,尽量放宽对学生的要求,减少学生对严肃课堂的恐惧心理。

(三)开拓新教学手段

传统的语文教学手段就是以“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为主,这样的教学手段可能会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但是却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教师可以适当使用新型的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例如,在学习《两小儿辩日》这一课时,这篇课文是要求背诵的,教师可以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要求学生背诵所扮演角色的台词,然后学生进行表演,模拟文章中的情景,每个学生都需要将文章中的所有角色都扮演一遍,这样的方式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增加课堂互动

增加课堂互动,不仅是要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还要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学习完一课的知识点之后,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将之前学习的知识进行理解和消化,教师也应该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并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语文知识的含义。讨论学习是自身思想与他人思想碰撞与融合的过程,学生在与其他人分享学习成果的同时,还可以吸取别人的学习成果,这种讨论学习的课堂方式能够改善语文教学的效率,帮助学生提高反思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对于人才的要求也更加严格。语文学科是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的重要学科,所以,更加应该响应新课改的要求,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氛围进行改革,保证语文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

参考文献:

15.初中班主任工作的点滴思考 篇十五

我们心目中肯定都有这么一个标准: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不要父母操心, 不给父母学校找麻烦, 学习好的就是好孩子。其实不然。难道不听话, 偶尔给父母给老师找点麻烦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吗?学习好的一定就是好孩子, 而成绩不好的就一定不是好孩子吗?家长们, 朋友们, 我们目前理解的听话实际上就是顺从, 家长老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让怎么干就怎么干, 不让干的事情坚决不干。其实这不是一种好的办法, 这种方式教育下来的孩子往往缺少创造力, 不利于孩子走向社会, 走向进一步的成功。其实, 我认为, 判断一个孩子有内外两个标准, “内标准”是孩子的内质, 包括四个方面:责任感, 爱心, 德行, 才华。因此, 我们作为老师和家长, 要有意识地教育孩子对内修行, 德行是我们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之本, 也是我们最终获得幸福和成功的基本条件。我们古人留下来的大量文献, 无一不是告诉我们想让一个孩子幸福, 核心是要培养孩子的德行, 德者, 不伤害也, 如果一个人做任何事都能做到不伤害, 不妨碍社会、集体、他人和自己的话, 那这个人就是有德行的人, 其实就是一个幸福的人。因此, 我们努力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才更有德的人吧。否则你还真不要奢望孩子将来会在你老了的时候真正孝顺你;“外标准”才是孩子在某个时间段的表象, 如成绩。最后, 我认为, 好孩子对外应该展露自己的才华。何谓才华?有专家说过, 弹琴跳舞画画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才华, 才华是有个性特征、知识储备和智力水平三个方面组成的。个性特征之人的自尊心、自信心、自控力、上进心和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的高低;知识储备是指人的自然知识, 社会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多少。智力水平是指人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强弱。只有以上品质均衡发展, 这个人的才华才是真正出类拔萃的, 在这个基础上, 学习任何技能都能取得成绩。说到底, 我们培养孩子, 就是要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为做人好、做事优的孩子、真正的好孩子、是德才兼备、有责任感、敢担当、自信上进、与人为善、能处处施展才华、不甘人后。而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 这就需要家长的智慧。

思考二:怎样让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

我认为, 孩子优秀的前提是有位智慧的家长。我在平时班级开家长会的时候会特地和孩子们强调要尽可能让爸爸来参加家长会。为什么呢?从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来说:严父慈母;但曾几何时, 我们的社会慢慢地演变成了“严母慈父”的模式, 妈妈成了家庭教育的主体。呵呵, 面对孩子的学业和在校的表现, 和老师沟通的主体几乎都是妈妈。作为一名女性班主任老师同时又是一位母亲, 我深切地认为这种模式很不好, 因为女性偏于感性, 遇事容易激动, 很多母亲在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 有两个让人不安的现象:一是很焦虑, 对自己没信心, 二是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逐步地好起来, 而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 就在言语和行动上让孩子逐渐失去自信。而理性的爸爸就不一样, 爸爸对待孩子的教育往往就能取得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因为孩子实际上很不喜欢唠叨和反复, 更不喜欢不被信任。实际上, 优秀的孩子往往是家长会思考, 家长尽量让自己和孩子同步, 想各种办法来让孩子越来越自信, 越来越优秀。有个关于老农民教子的故事是这样的:老农三句话培养了孩子, 一是:孩子, 爸妈没本事, 你要靠自己啦;不包办, 让孩子有责任感;二是:孩子, 做事先做人, 一定不能做伤害别人的事情;这是告诉孩子做人的标准;三是:孩子, 撒开手闯吧, 实在不行, 回来还有口饭吃;这是给了孩子无尽的爱, 无私的爱。而我们父母, 往往喜欢讲的就是:宝贝, 只要你好好读书就行了, 其他我们来做;宝贝, 出去不能吃亏, 别人打你你不能老实;我告诉你, 你不好好学习, 将来没饭吃你不要来找我, 等等。因此我认为, 有智慧的家长, 从长远为孩子打算的家长, 才会真正让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总之, 家长怎么做, 孩子就是什么样!

思考三:谈如何培养学生大度的性格

“得饶人处且饶人”“退一步海阔天空”等, 表现了大度的性格。人的性格对人一生的发展很重要。胸怀坦荡, 坚韧自强是良好的性格, 需要学生养成这一性格。从心理角度来说, 心胸狭窄的人会破坏人的心理平衡, 妨碍交往,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要培养学生胸怀宽广的性格。作为一个初中孩子的班主任老师, 我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 从自身培养学生大度性格。时刻向孩子们灌输这么个理念:大度性格的培养可避免人孤独!心胸狭窄的人由于心目中的“自我”过于膨胀, 对别人的一些评论, 看得太重, 与同学的交往中, 斤斤计较, 放大自我, 不会宽容别人, 这样同学间互相不信任, 会变得孤独。只有克服了这些缺点, 有了大度的性格, 才会对自己将来的发展有更大帮助。无论做什么事情, 开心就好, 要学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改变自己, 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人际关系比较融洽, 才会有更多的朋友, 不会孤独。其次, 在生活中学会大度,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进一寸悬崖峭壁, 让三分风平浪静”“争一时人仰马翻”。生活中, 我们难免会与别人发生摩擦, 当别人不小心踩到自己时, 我们要心胸开阔一些, 摆摆手, 说声没关系, 我们这样不是害怕别人, 而是一种风度和境界。当别人弄坏了我们的东西, 向我们道歉时, 我们坦然地付之一笑。过于精明强悍, 事事争强好胜, 处处计较得失, 活得太累。人生如此短暂, 我们不要把宝贵的生命浪费在此类小摩擦之间, 作为一名初中生, 要有宽广的胸怀, 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再次, 呼吁家庭参与, 家庭教育不忘培养学生大度性格, 大度的性格会有很多朋友, 心胸狭窄者会被人误认为“小气”, 失去很多朋友, 对将来的发展十分不利。父母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比如我曾有个这样的学生, 她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 从小父母就教育她勤俭节约。然而, 父母却没教给她讲清“勤俭节约”的真正意义。于是, 她被别人称为“小心眼”, 同学向她借文具时, 即使一块橡皮, 只用一次, 她都舍不得。再比如说, 平时同学经常买一些零食给别的同学吃, 也包括这个孩子, 而她因为家里穷, 又特别喜欢零食, 有时买了, 总是自己偷偷藏起来吃。诸如此类的事情发生多了, 同学也慢慢疏远她了。慢慢地, 朋友少了, 孤独了, 这孩子的性格出现了扭曲。鉴于此例子, 要培养学生心胸坦荡, 开朗大方的性格, 杜绝小心眼, 不能只想让别人围自己转, 占人便宜, 要考虑集体和他人的利益。只有把个人利益放在一边, 乐意帮助别人, 理解别人, 关心他人, 有大度的性格, 大方待人, 这样才能有一个完美的人生!最后, 作为老师, 还要不断地告诉孩子看经典学会大度。心胸狭窄的人意志很薄弱, 办事刻板。一位伟人是这样说的:“克制利己主义, 把自私的我踩在脚下。”因此要教会孩子们在平时的生活中, 不要单独相处, 要敢于敞开心扉, 让别人走进你的心, 要经常把自己融入集体中, 增加自己的荣誉感, 不要老想着自己, 顾影自怜, 孤芳自赏。应该放开胸怀, 去尽力帮助那些自己有能力帮助的人, 多做一件好事, 心中便会多一份坦然。有些人心胸狭窄, 事事斤斤计较, 总不愿吃亏, 势必叫人反感。如清末的慈禧太后, 只是因为与一大臣下象棋时, 那位大臣不经意中说了一句“我杀老佛爷的马”就勃然大怒, “你杀我的马, 我杀你全家”, 于是这位大臣全家被杀了, 很是悲惨。像慈禧太后这样的狭隘心胸, 这样的暴行, 又怎会不遭人唾弃呢?在现实生活中, 不少这样的学生, 你不小心碰了他一下, 他就会破口大骂, 甚至大打出手, 还有的学生对别人的过去总是耿耿于怀, 时常揪着别人的小辫等。这样心胸狭隘的性格, 怎么能成大器、立大业呢?因此, 我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总是鼓励学生多与同龄人接触、交往, 多交一些朋友。如果说, 父母是孩子性格的第一位影响者, 那么同伴则是他们形成良好性格、学会为人处事的最好的老师。因为, 在与人交往中, 学生会全身心放松、无拘无束, 容易形成和保持好的心境。平时的生活中, 我们要给他们提供交流的空间, 让他们学会分享, 互相协助, 从中体会到大度在交往中的重要性, 让他们在交往的过程中, 学会换位思考, 学会大度。学会融“个体”于“集体”中, 陶冶情操, 消除狭隘心理。学会与同学团结友爱, 相互帮助, 经过彼此间的了解和沟通, 开阔心胸, 积极快乐地面对每一天。学会和别人分享大家的快乐, 培养自己大度的性格, 这样才能做到心理健康, 对自己有积极的塑造作用, 才能有一个快乐美好的人生。

思考四:什么是真正的教育目的

16.对初中作文教学的点滴思考 篇十六

关键词:体育教学;排球训练;教学方法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说过:“生命不止,运动不息”。由此可见运动在人生命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在人的一生中,运动一直与之息息相伴,运动为生命的延续提供了巨大的帮助。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球都已在逐步重视体育运动,甚至于在千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奥林匹克运动,现在的运动也已经全球化,而我国也将体育课作为教育的必修科目之一,从中可以看出,国家对体育这门科目的重视,特别是学生在体育课中的训练,而排球训练在体育课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本文主要论述在排球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做出思考。

一、直观示范教学法

直观教学法包含示范法和媒体演示法,媒体演示法是一种间接的直观教学法。在这里我们重点讲解一下示范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示范法为主要教学手段,这就要求教师在做示范动作时要准确、规范、熟练,通过教师的动作示范,学生会情不自禁地紧随教师的步骤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更直接地看到、感受到并很容易地接受和掌握大体的动作流程。由此可见,教师的直接示范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学习体育的兴趣以及热情,为以后学习体育内容奠定基础。示范法是体育教学中最常用、最基本的直观教学法。示范位置也影响着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做示范时要注意位置,示范的位置一般要求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到。人数较多时,教师可在不同的位置做示范,要同时兼顾到各个方位,这样有利于观察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的吸收程度,也有利于学生避免因视线问题而导致失去学习的兴趣。作为高中体育教师就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懂得且深入理解体育中的各个项目,并会示范讲解相应的动作内容。因此,可以说教师的排球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学习掌握动作的水平。

二、动作讲解要生动形象

在体育教学中,讲解时常是伴随着示范的,示范讲解相结合。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采用先示范后讲解的方法。因为学生没有接触以及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对教师示范的动作,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因为模仿力较强,通过示范,可以使学生对动作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再仔细地讲述动作中的要点、重点及难点。这种方法有利于他们更容易地学习、体会要领,从而掌握动作。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采用先讲解后示范的方法,因为高年级学生适应性强、理解力强,经过教师的讲解,能够很容易联想到相关的动作。因此教师在指导高中学生学习排球时,讲述要有针对性,根据学生掌握排球的程度,再重点讲述一下在学习排球时,容易出现的错误,然后通过教师的示范,高中生在学习排球时才更容易掌握动作,也更容易记忆动作,学习排球的速度也更为明显。

三、排球教学与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教师在排球训练中,不仅要提高课堂效果,还要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在排球课程中,排球运动具有飞行速度快、变化多,且经常更换落地位置等特点,所以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而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面就对培养学生素质提几点看法:

1.在准备活动中进行辅助训练

一般在体育教学中,无论教师是在指导哪种教学课都需要学生在课前做一些热身活动,比如说跑步、抓球、扔球等活动,使学生可以活动关节以免拉伤,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提前的准备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加快速地投入课堂中去,使教师上课时也更加富有激情。

2.在专项训练中通过游戏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也可以在点滴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比如一些小游戏如立定跳遠、蛙跳等。选择游戏时教师要尽量选择一些与课程内容相符合的游戏,在游戏中体现教学目的,不要只选择一些只有趣味性而没有实际效果的游戏,这一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尤其注意。根据游戏活动趣味性的特点,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训练,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训练氛围,可以激发学生在学习排球时的兴趣,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3.在技能学习中要注重辅助训练

教师在指导教学时同时要配以辅助训练,有时单独传授课堂内容比较单调,补充一些辅助训练有助于学生学习一些课外知识,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的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新学的内容掌握得更加熟练,运用也更加自如,既锻炼了身体,也增强了自身的体质。

总之,体育运动已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参与的一项运动,全球化趋势也在不断发展。排球训练在体育运动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教师要提高对排球训练的重视,运用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对排球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郭英,魏亚栋.体育课分层次教学法模式构建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

17.初中生理卫生课教学点滴 篇十七

张家界第三中学教师——龚芳兰

摘 要: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目的、有方法地渗透青春期教育,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青春期教育条件和环境是行之有效的最好方式。

关键词:农村中学 初中生 生理卫生课教学

一、思想是行动的航标

青春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是从性不成熟、不能生育的儿童时期,转变为性成熟、具有生育能力的成年期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是人的一生中身体成长发育的关键期,是身体发展的定性阶段。而青春期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早在1963年,周总理就在全国卫生科技规划会上指出:“开展青春期教育,不仅对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计划生育,提高人口素质也具有深远的影响,是关系到社会的进步,民族兴旺的大事。”但是由于长期受传统思想的禁锢和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及强硬应试教育的导向,生理卫生课的教学被视为副课,成为摆设,特别是青春期生理教育这部分内容历来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不敢正视,不好讲,总是羞于面对,难以启齿,而大多教师对这不分内容得教学是一带而过,遮遮掩掩,甚至略过,让学生自己看,那结果将是学生更羞于面对,难以启齿,苦于无助,这不仅造成她们生理上,心理上的种种矛盾。而且影响她们健康的成长、学业的成就、这都是认识的偏差、教师的失误。因为青春期是“关键时期”“危险时期”,更确切地说是心理上的“危

险期”。在这个时期,她们的身心、生活意识也发生了复杂的变化,他们对异性的兴趣增强了,思维、情感、情绪、欲望等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出现了朦胧的初恋意识与手淫行为……对这个人生极为重要的时期,作为教育工作者都应予以高度重视,因为思想有多远,人就能走多远。一位教师的态度、思想、人身观、价值观对学生的态度、思想、人身观、价值观及教育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甚至影响、贯穿学生的一生,这一点是不容怀疑的。而今天我们的教师,尤其作为男教师能正确的认识它从新课改理念出发客观、真实、大胆、健康的设计生理卫生课,开了我校生理卫生课的历史先河,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青春期生理卫生课教育、教学的理念与模式,是农村生理卫生课新的开始。

二、内容是目标的关键

青春期教育内容包括很多:如客观、真实的生理卫生知识;重要、多样的卫生保健知识;苦与面对、难以表达的心理卫生知识和迷惘无助的性的知识等。而对此内容的教育特别如:生殖系统、月经来潮、乳房发育、性教育等敏感内容及相关的卫生、法律、道德和文明等往往是蜻蜓点水、避而不谈。而在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人们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性教育,从小学就开始引入,在这个时期,如不加强这些教育,不仅会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成长,也会影响良好的社会风尚和社会秩序的形成,但在我国却把“青春期性教育”长期羞羞答答地称之为“青春期教育”,甚至视为禁区,加以回避。所以对青春期教育内容设计要;

1、要客观、详实、大胆、健康

不要给学生造成害怕、害羞、不敢说的心理状态;

2、要恰当、有选择、有重点、针对性强、有突破性,要消除青春期教育被看作是某种罪过,肮脏的事情,谁也不能谈及它的心理障碍,特别是在农村教育领域中,在性教育出现以后,陈旧的观念依然阻碍青春期教育的发展。这就造成了在青春期保健卫生的放任自流,并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影响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并制约着心理素质的提高。

三、形式是效果的捷径

孟子曰:“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质量、教育效果关系密不可分。要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必须让学生觉得学有所获、学有所用。课堂上凝固的法式、刻板的程序、僵化的语言,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心理疲劳,扼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特别是青春期教育这种难对、难讲、难普及的课,如果方法不当、形式手段陈旧不新,不但效果不佳,反而会造成负面效应。所以对于这样的课我们更应慎重选择、精心设计。而我校的这堂青春期生理卫生课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的理念与模式:

1、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新颖独特,图文并茂,并结合教师的引导、讲解、听专家的声音视频播放等的教学方式穿插交互进行,使学生感到形象、逼真、兴浓、无需多言、一目了然、且印象深刻;

2、穿插一些现实案例、教师的亲身经历、故事、这种现身说法更贴进学生,更有说服力;

3、语言亲切、和蔼、富有诗意如课题是羞答答的百合静悄悄的开、生理的变化是它没有和你商量、没经的你同意和允许就悄悄的来了、结语是。。。使人感到

青春期教育很近、不远;很轻松、不沉重。

4、专题讲座和男女分离教学。学生听后看后普遍反映收获很大,不仅懂得了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的道理,而且还掌握了科学的保健卫生知识,消除了神秘感和害羞的心理。所以创新并不是遥不可及,关键是有没有心动和行动。

四、效果是教育的追求

当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有一位校长曾告诉我:当他走在马路上看到一位飞奔的女生由于对月经的无知而裤子被染成红片时,他突然觉得不开生理课是他的错;也曾在过去闲谈时,一位女士透露她曾是学校的佼佼者,当由于青春的萌动、异性的诱惑、使她怀孕数月,她竟然不知,毁了她一生,她认为那是她们老师的过错;现在也偶有女生谈起,她是一个舞蹈爱好者,上台表演是她的梦想,当每次上台都羞于一件事,那就是青春期胸部不安静的颤动,使她不敢抬头正视男生的目光,为了坦然,她每每用胶带死死缠住自己的胸部,且现在谈笑间还留者几分害羞;还有现代家长、教师的苦诉、无耐,现在的女孩太难管、难教了,冲动起来比男孩还要可怕,真是头疼、无耐,还有等等诸多的此类事,我们不得不承认曾经有我们教育的失误。特别是性教育,据调查,目前我国城乡中小学,开设“青春期性教育”这门课程的学校还没有,大部分都是生物学教师讲“生殖系统”时,在课堂上简单提几句,或让学生自学,好多农村中学干脆砍掉了“生物”这门“副课”,连提都不提,给数理化让路,只片面追求升学率。结果使的其反,欲罢不能,欲禁欲烈。其实青春期教育和素质教育是不相矛盾的,关键是认清青春期教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开好青

春期教育课。当然青春期教育不是几堂课能解决的,它涉及到学生自身的身心变化,更重要的是外部环境的变化。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目的、有方法地渗透青春期教育,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青春期教育条件和环境是行之有效的最好方式。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环境教育 学校的环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因素,为学生提供有利于他们身心发展的环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手段。因为环境对于身心尚未成熟的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环境的质量影响着教育和辅导的质量,优美的学校环境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中学生在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环境的影响对他们良好个性心理的形成和素质的提高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2、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充分发掘潜力;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能够克服心理困扰;培养乐观进取、自信自律、负责守信、友善合群、开拓创新、追求卓越、不畏艰难的健全人格及社会适应能力;树立人生理想,具有择业能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为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打下扎实基础。

3、班主任教育 班主任在培养学生性心理、性道德上起着主体作用。班主任和学生接触时间最多,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家庭情况,了解学生内心活动和最新动向。一有蛛丝马迹,就能抓住锲机及时教育,就此教育的结果是,班主任用信任和理解缩小了与学生相处的心

理空间。用关心和真诚打开了学生的心扉;用敏锐的目光发现了学生中尚未显露的才华、捕捉到了学生身上的闪光星点,让他们汇集成智慧的明灯。

4、集体教育 中学生不仅将老师和家长的教育作为自己的参照标准,还把同学伙伴的行为作为自己行为的参照标准,普遍重视伙伴的评价意见。利用集体舆论与活动是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的好形式。一种是组织学工、体锻、文娱活动,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学习知识,净化思想,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学会伙伴交往。另一种是组织讨论“新世纪少年的新形象”、“新世纪健康新理念”、“怎样的打扮才算得体”,通过学生自己的讨论、辨析、比较、澄清错误观念,掌握正确思想,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另外像外出郊游、生日聚会、举办校园文化 比赛等活动来观察学生,沟通理解学生,让学生能量得到释放,好奇心、好胜心得到满足,感情在集体教育中得到升华。学会自我控制,通过集体交往的正当途径增加相互了解,促进友谊。并且引导青少年学生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学习、工作中去。为他们成为跨世纪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学校素质教育的功能。

所以面对当今形势,我们只有将青春期教育落实到素质教育之中,青春期教育才能发展。我们的立足点是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通过课堂教育和学校各项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行为的能力,让他们在自助的基础上解决生长发育、人际交往,学习择业、伦理道德等方面面临的一个个问题,帮助他们跨越心理障

18.对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思考 篇十八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进步,英语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大力推行英语学校的教学措施,各大学校也积极地参与到英语教学中,学习英语需要提升许多方面的能力,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就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进行了简要探析,希望对提升初中英语教学能够有所帮助。关键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思考 写作在英语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提升写作能力是提升英语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特别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写作作为中考的一个必考项目,在初中生的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分量。当然,写作能力的提升需要做很多方面的努力,虽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写作能力的提升,但是初中的英语教学还是存在许多问题。下面将提出几点提升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方法。

一、及时对学生的作文讲解 当学生写完作文时,老师应该及时认真地批阅学生的作文,并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做详细的记录,最重要的是老师应该及时针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这样能够使学生理解得更深刻一点,并且让学生将自己以及同学作文中出现的语法,一点一点地积累,这样才能提高写作能力。

二、让学生对写作进行讨论 老师布置写作题目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对写作内容进行讨论,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写作内容理解得更加深刻、更加透彻,更有助于学生的写作。而且在写完作文之后,老师可以让各小组对组员的作文进行讨论评价,找出作文中出错的地方,并经过认真的讨论对其进行改正,这样学生对自己作文中出现的错误会理解得更加深刻,更加记忆犹新,最后老师只要做一个总结性的评价就可以了。

上一篇:学前班年级组工作计划下一篇:我从“微博”看“当代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