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粱读后感(10篇)
1.红高粱读后感 篇一
读罢莫言的《红高粱》,脑子里便是那高粱的海洋,在八月的深秋里,一片血红,无边无际。
红色是富有生命力的颜色。
它是著名导演张艺谋的最爱,“英雄”里的一幕:一片满是金黄色的树林里,两个对峙的女子,飘逸的衣衫,颜色,是大红,飞雪的剑嗖地刺进了对方的身体,让她的血染红了曾经的一片金黄……,风吹过,旋飘起火红的树叶,那样的火红,让人心醉。很凑巧,这位导演也曾将《红高粱》搬上荧幕。
《红高粱》是最能反映莫言风格的一篇奇作。小说以一块块的感觉画面组合而成,形成一个以独特感觉为基础的“红高粱”世界。从题材看,小说取材于作者家乡的抗日生活,写作目的也很明确。在小说里,作者以家乡的红高粱作为背景,以活生生的感觉记忆为笔锋,游犁般地描写着家乡的抗日生活画面。无边无际的高梁地红成洋的血海,血海中,有着生命的野合,有着活剐的血腥,有土匪的出没,有英勇的伏击。与以往的“抗日文学”不同,《红高粱》摒弃了种种思想框框的制约,抹去了单纯乐观的色调,把家乡的抗日生活重新放置在民族的自然发展和充满血腥的历史过程中去。后来有人惊叹地评价,《红高粱》把抗日题材“拖出了困海”。不仅如此,《红高梁》还为我国当代的“战争文学”拓出了一条
新路。
《红高粱》中充满对于人的个性和生命强力的热烈赞美。莫言在写作《红高粱》时就痛感现代都市中人性的龌龊和生命力的萎缩,转而在高密东北乡那一片粗犷、野蛮的乡土大地上发现爷爷、奶奶们那种强悍的个性生命力,自由自在、无所畏惧、朴素坦荡的生活方式。这种现实人生与过往历史的交流,使过往民间世界中所蕴含的精神转化为当代人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对其人格的生成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个感性丰盈、生命鲜活的艺术形象。崇尚生命的强力、赞美个性生命的伟大是莫言《红高粱》的主题,这个生命主题会使我们想到西方近代以来的生命哲学,特别是尼采那种高蹈的生命意志。
在这里,莫言引出了一个关于“原始生命力”的主题。这一主题首先可以通过其所描写的野生的“红高粱”这一富于象征寓意的意象而得以确立。这些野生的、蓬勃的“红高粱”,既是农民们赖于生存的物质食粮,又是他们生存活动的现实空间。他们在高粱地里野合和打埋伏。这里是性和暴力、生命和死亡的聚合地。“红高粱”蓬勃的野性和旺盛的生命力,成为北方中国农民的生命力的象征。《红高粱》显然超越了其题材所固有的一般意识形态和文化历史观念的含义,而是展现了中国人的生存活动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包含了更为深刻的关于生命力的寓意。与此主题
相关,莫言笔下的主要人物往往不是那种由正统文明观念所认定的所谓“历史主体”,而是那些被主流历史排斥在外的人群。在《红高粱》中,参与那场英勇的战斗的主角是一帮由土匪、流浪汉、轿夫、残疾人之流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然而,正是在这些粗鲁、愚顽的乡下人身上,莫言发现了强大的生命力。站在正统的文化立场上看,这些人是历史的“边缘性人物”。他们的生存方式和行为,大大僭越了文明的成规。他们随意野合、杀人越货、行为放荡、无所顾忌,是未被文明所驯化的野蛮族群。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了生命力的破坏性因素。莫言赋予这种破坏性和生命强力以精神性,升华为一种“酒神精神”,透露了民族文化中所隐含的强悍有力的生命意志。
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女性形象,那就是“我奶奶”。在莫言的感觉世界中,“我奶奶”首先是一个充溢着生命活力与性的诱惑的风流女子。她十六岁出嫁,憧憬着能颠倒在一个强壮男人的怀抱里,殊不知,贪财的父亲把她嫁给了一个麻疯病人,只因为单家是个百里首富,只因为单许给他一头骡子。“我奶奶”绝望了,死而后生,她不顾一切,顺从自然地接受了高梁地里与余占鳌的野合。小说运用感觉的笔触,描写了这场野合的亢奋场面。一个是拦路劫持,身强力壮,后来成为土匪司令的余占鳌;一个是被礼法世界推向火坑,而又绝处逢生、情欲之血沸腾不已的妙龄女子,他们
狂欢做爱,他们精神契合,此时此刻,传统的伦理道德荡然无存,生命之火一浪高一浪地燃烧。“我奶奶”那红高粱一般通红的性格也由此成形。“我奶奶”这一形象,完全不是传统美学的善男信女形象,而是一个有着女性身躯,充满生命活力,洋溢着风流情性,以义气为热血的形象。有人认为,这一形象具有某种西方的审美特征。其实,这一形象的文化底蕴依然渊源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在我国广大农村,保存与流传着一种具有原始意味的,常与礼教相对峙的俗文化方式,在这一文化方式中,人们以求生为第一愿望,以男女相交为本性常情,以忠义相助为处世原则,以敢做敢为为英雄豪气。“我奶奶”这一形象,充分体现了这一俗文化的如许特征。小说以一幅幅独特的感觉画面构成莫言的感觉世界。无边际恍如血海的红高粱,高粱地里狂风疾雨般地男女做爱,“我奶奶”那风流的充满诱惑的形体与肉体,刘罗汉大爷被活剥后仍然痛骂不休的令人颤栗的场面,奶奶临死前对天理的种种发问与骄傲的自我伸张,无一不是充满激情的感觉投身。莫言的感觉与众不同,他的感觉除排斥了传统伦理与理性教条的制约外,更重要的是,他的感觉具有北方农村那种土生土长的,具有原始意味且发育不全的质朴而又充满灵气的农民式的感觉心态,具有浓郁的我国民俗文化的认知特征。为恰切地表现这一感觉心态,莫言的小说总是习惯以“童年视角”为感觉本体。《红高粱》就是以十四岁的豆官的感觉
记忆作为线索,另加上“我”的感觉补充组合而成的。
在《红高粱》中有一个鲜明的意象就是红高粱,它代表着莫言所向往的洋溢着生命力度的充满狂欢色彩的酒神精神,是生命强力的象征。作品中多次写到高密东北乡人的生命强力。这部作品以红高粱为名,而且第一章也以红高粱命名,开篇就营造了一个红高粱世界,到处弥漫着红高梁的气息,他们都是活生生的灵物。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喜食高粱的乡亲们也都具有了高粱般鲜明的性格:挺拔、坚韧、坚固、团结、伟岸、生气蓬勃、狂放不羁、英勇无畏。作者结合情节的发展,人物命运的变化,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重点来突出、渲染象征本体的寓义,使之紧密结合作品的思想内容并形成更多更深的联系,从而也使象征体发挥更大的作用。作者除相当静态地描写了那些景致之外,还把象征景物的描写同人物、情节的发展变化节奏结合起来,从而使象征寓义表现得丰富充沛、多姿多彩、酣畅淋漓。
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
《红高粱》的叙述者表现出对民间价值的认同和坦荡无比、恣意豪迈、天马行空的叙述气魄,与此交织在一起的是他(她)们健壮的体能、强壮的气魄,敢爱敢恨,重生轻死的民间情
怀。莫言这种恣意妄为的叙述表明:他通过“血缘”为纽带所确立的民间立场,使他在认同民间的同时也认同了他的“根”,他的情感与精神的归宿,他经常对现代文明都市的丑陋与卑鄙、龌龊表示愤慨的原因也就在这里。由此莫言在《红高粱》的题尾中写道:“谨以此书召唤那些游荡在我的故乡无边无际的通红的高粱地里的英魂和冤魂。我是你们的不孝子孙,我愿扒出我被酱油腌透了的心,切碎,放在三个碗里,摆在高粱地里。伏惟尚飨!尚飨!”
通红的高粱地里,洒遍了爷爷奶奶们、我父亲的、刘罗汉、刘副官、方六,“刘吹手”们的鲜血,也留下了他们辉煌的战果——鬼子们的鲜血。这些血性的生命,向世人展示了普通平凡的中国人光明磊落、直率坦城,不避生死、敢爱敢恨的人格力量,展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威然屹立的民族精神。
2.红高粱读后感 篇二
《红高粱》是一部以抗战时期为背景,并非像以前的`抗战题材的小说,塑造的是完美的爱国抗日英雄,书中塑造的一些抗日英雄却是正义与邪恶共存的复杂体,他们是一群独特的,有着鲜活的生命与人性,那应该就是红高粱特有的吧!
全书的高潮“余司令伏击鬼子,‘我奶奶’牺牲”被安排在最前面,后面抽丝剥茧般地展开余占鳌和“我奶奶”的爱恨情仇,讲述“我奶奶”生前身后的各种故事。
整体以胶平公路的伏击战为主线,其间穿插着回忆,使人不断联想在这片高粱地里发生的故事。字里行间都弥漫着红高粱的气息,那应该是东北乡才有的气息。粗狂、野性又火辣辣的充斥着热情。
让我很难懂得,对这样的高粱地是什么样的感觉,一开始的死尸、血腥、恶臭、污泥、吞噬尸体的野狼和蠕动于其间的虫子,混杂在高粱地里,混杂在黑土地里,就有种说不出的厌恶。以至于在读到刘罗汉被拨皮的那段,除了心里的一种被割伤的悲痛之外,更多的是一股翻江倒海般的恶心,于是不敢往下想。
小说中个性的女性人物很多,但是在那高密的红高粱地里,“我奶奶”像一团烈火熊熊燃烧,释放她生命的色彩。甚至她的死也与众不同是为余占鳌的队伍送饭时被敌人打死。痛痛快快地生,轰轰烈烈地死,使“奶奶”成为小说中的一大亮点。
3.莫言红高粱读后感 篇三
通红的高粱地里,洒遍了爷爷奶奶们、父亲的、刘罗汉、刘副官、方六,“刘吹手”们的鲜血,也留下了他们辉煌的战果――鬼子们的鲜血。这些血性的生命,向世人展示了普通平凡的中国人光明磊落、直率坦城,不避生死、敢爱敢恨的人格力量,展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威然屹立的民族精神。
由此,通过人物个性的塑造来赞美生命,赞美生命的那种喷涌不尽的勃勃生机,赞美生命的自由、舒展。
以家乡的红高粱作为背景,以活生生的感觉记忆为笔锋,游犁般地描写着家乡的抗日生活画面。无边无际的高梁地红成汪洋的血海,血海中,有着生命的野合,有着活剐的血腥,有土匪的出没,有英勇的伏击。在高密东北乡那一片粗犷、野蛮的乡土大地上发现爷爷、奶奶们那种强悍的个性生命力,自由自在、无所畏惧、朴素坦荡的生活方式,从而痛感如今现代都市中人性的龌龊和生命力的萎缩。
4.红高粱读后感1000字 篇四
郭文心 /泉港区第一中学 /高一(6)班
红高粱作为《红高粱家族》的第一部分,整体以胶平公路的伏击战为主线,其间以意识流的结构穿插着回忆,使人不断联想在这片高粱地里发生的故事。叙述主体在“我”“父亲”“爷爷”“奶奶”之间自由转换。看似凌乱的剧情发展够成了意识流叙述风格的特色。
在山东高密县东北乡一带,生活着一群有血性的人种。有个叫戴凤莲的女子,该当要出嫁的年龄了,爱财的爹妈将她许配给烧酒作坊单家做媳妇。哪知单家之子患有不治之症麻风病,流脓血淌黄水谁嫁他谁就毁了。轿子头余占鳌实际上是土匪头子,也许是出于拯救戴凤莲的目的,在她嫁到单家没两天,他就将单家父子杀了,并在高粱地里要了她。
戴凤莲留住准备散伙的长工们,成了烧酒作坊的新主人。为头的罗汉大叔,继续主事。他还负责饲养东家的两头大黑骡子。
日本人说来就来。进村抓民伕为他们修公路,刘罗汉与骡子一起被抓去。公路横跨墨水河,河上原木桥不行了,不可以载重汽车,要修石桥。罗汉大叔搬石块过程中遭遇监工毒打,产生逃跑念头。夜间本已成功脱逃,因要一同解救出骡子而再次被捉。日本人将刘罗汉剥皮示众,激起民愤。
一民女喜欢上余司令下属任副官,前往找他时误入余司令叔父处,并遭其强奸。任副官以离任相要挟,要求正法余大牙。千兵易聚,一将难求。余司令为严肃军纪,挥泪斩叔。
“一队队暗红色的人在高粱棵子里穿梭拉网,几十年如一日。”小说集中笔力,讲述一次抗击日军的伏击战的经过。余占鳌率部队在公路两侧的高粱地里埋伏,准备狙击从桥上经过的日本人的汽车队,为罗汉大叔报仇。戴凤莲亲自为部队战士送饭,途中被前来的鬼子枪弹击中。余占鳌与敌人激战,烧了敌人汽车,击毙鬼子一少将,双方伤亡惨重。戴凤莲血洒高粱地,成为抗日烈士。
作者着重歌颂一群有着传奇色彩的人群。“他们杀人越货,精忠报国,他们演出过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他们之中,有余占鳌,有刘罗汉,也有戴凤莲。
戴凤莲在弥留之际,有一段对生命的留恋和热爱的话:“天赐我情人,天赐我儿子,天赐我财富,天赐我三十年红高粱般充实的生活。天,你既然给了我,就不要再收回,你宽恕了我吧!”“天,什么叫贞节?什么叫正道?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恶?你一直没有告诉过我,我只有按着我自己的想法去办,我爱幸福,我爱力量,我爱美,我的身体是我的,我为自己做主。”“我什么都不怕。但我不想死,我要活。”我要多看几眼这个美丽的世界。
5.红高粱小说读后感作文 篇五
我看着这本书的标题很久,思考书评该怎么写。我想起莫言还没有得诺贝尔奖之前,我还没有读那么多书之前,曾经遭遇的那本《檀香刑》。又想起了因为莫言获得了诺奖而成为为数不多我知道长相的几个作者之一。于是我叹了一口气,这样长相的人怎么能写出这么有力量和野性的文字呢?
红高粱是莫言的代表作,也让张艺谋、巩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这篇中篇小说用了大量的手笔来描写环境,由此可见环境本身对莫言写作是有巨大的影响的。那片黑土地上的种是不是在退化呢?我们现在所见的书里还剩下多少野性呢?我们这个民族一向不崇拜野性,理性在我们的魂灵里扎下了根,甚至有些偏向于冷漠。有时候我觉得莫言不是一个非常有天赋的人,他的文字没有邪气,本不是我所偏爱的类型,我有时候觉得他的书写得有点像教材,就是那种大家都觉得好的问题,有点太好了,像一颗大树,我们会在大树下乘凉,但我们记住了路边盛开的一朵小野花。没有野性的文字来描写野性的世界是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但是,效果好像不差。很多人对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表示惊讶,我的阅读比较散乱,没有系统阅读过诺奖获得者的作品。不知道诺奖颁奖标准是啥样的尿性。莫言很好,但我觉得还不够好。
6.红高粱读后感 篇六
——读《红高粱家族》有感
疲劳于当今泛滥的抗日影剧中,虚假、夸张、失实、浮躁的表现手法将原来一册册抗日英雄血泪史篡改得面目全非,令最初满怀爱国激情的我逐渐变得厌烦甚至恐惧。直到翻到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红高粱家族》,我才感觉到文学创作还不乏真。并不是因莫言的盛名而看的,而是因朴素真实的书名,那早已与书中人物角色融为一体的笔触,丝毫没有现今的浮夸风。拜读完《红高粱》后,一种真实感萦绕脑海,我不禁相信起的确有这么些人存在。相比起其他抗战题材的小说,莫言给我的,不是完美的大义凛然的爱国英雄,而是正义与邪恶结合的化身。他们是一群独特的,特属于红高粱的英雄,有着鲜活的生命与人性。没有伟大的梦想,只愿打败鬼子,打跑鬼子,还家乡一片净土,而又在打鬼子时使尽浑身解数,与鬼子如狼似虎般厮杀,是真的“抛头颅,洒热血”,既有人性,又有兽性,此乃人物真。语言到了莫言这里,总有剑戟气、镰刀味,他那号令天下的写作手法,既“权谋”又“粗野”,隐喻多么巧妙,文字多么恣肆无忌,才华冲动都是那么按捺不住,个中的张扬、激情、愤怒和玩世完完全全跳出了封闭传统的就中国思想,让人简直无法相信这是含蓄中国的一个作家执笔作品,重新唤回每个人心中那一股潜藏的张力,那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语言魅力,此乃语
言真。
从家庭到故乡,从民族到世界,从个人的苦痛书写、故乡传奇到恢宏的民族、人性叙事,无不展示了莫言童年爱与创伤体验的超越和升华,情感真挚的笔触,在激情之余也在散发着丰富的精神世界。情感如此荤腥不忌,百味杂陈的姿态,《红高粱》更深刻揭示出爱恨情仇、生死悲欢等人类永恒的情感,体现了莫言独特的人性情怀。不受社会拜金主义荼毒,不让创作沦落为商业化的莫言成就了一篇又一篇打破世俗观念的精品,让“守旧派”面对如此独特的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而叹为观止,大跌眼镜,作者那股让中国冲出世界的激情感染了每一个人,此乃作者真。
7.红高粱观后感 篇七
是的,她早已芳心暗许那个抬轿的,有黝黑结实身躯的北方汉子,锃亮的光头是粗犷而不羁性格的缩影。她是勇敢的,因为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爱情或许已经变成反抗的最好载体,所以她不顾世俗的偏见和闲言碎语,早已在心底下定了决心。作为一个女掌柜,一个有家业的女人,她是大气,真挚和勤劳的。她用她的诚恳和聪慧挽留下了那一大帮兄弟,用自己的勤劳和能干,是家业在发展钟整整日上。
高粱酒,红红似火又似血。血染日,她倒下的身躯却是毅然的坚定和无怨……没有悲伤的流泪,却依然记得她淡定从容的微笑,是美的如此动人。她是镇定的,当日寇来侵,她和高粱地里的人选择了战斗,保卫家园,这是怎样的毅然决然啊?
8.电影《红高粱》观后感 篇八
《红高粱》观后感《红高粱》是一个有些神话意味的传说,影片以我的叙述,拉开了一段“我爷爷”和“我奶奶”的爱情传奇。“我奶奶”在19岁的时候,受父亲之命被迫嫁给了十八里坡开烧酒作坊的李大头,按照当地的习俗,新娘子将要在轿子里以颠轿的方式被折腾一番,于是一番狂热的颠轿开始了。在颠轿这场戏中,张艺谋第一次向我们展现出他那仪式感极强的影像风格,红色的轿子在烟尘和土地的映衬下,犹如一团炽出跳动的火焰,再配以轿夫们那低沉粗犷的嗓音,使得这场颠轿变现出了一种无比奔放的力量,张艺谋就是这样凭借这自己对色彩和造型的独到理解,用镜头将一些原本看似普通的场面,表现得极为盛大,从而最大限度的将影像所表现的内在意义呈现给银幕前的观众。这场狂热的颠轿就是用一种原始的还买让我们领略到了那张扬而又酣畅淋漓的生命力。《红高粱》体现的就是这种人性生命最为原始的本能和张扬就如同十八里坡那风雨剥蚀圆形拱门在夕阳的映衬下,宛如一幅古老而神秘的原始图腾,始终接受着人们仪式化的崇拜,是一切生命和激情的源头。影片中那广袤的高粱,可以说是电影里生命激情的具象代表,其实在莫言的原著小说中,红高粱并未承载着过多的精神内涵。而在电影中,张艺谋不仅特地种植了这广袤的高粱,更是用镜头将这批高粱地表现得无比舒展、盛大、坚强、热烈从而成为张艺谋那仪式化的影像风格。重要的载体,创造了几场在中国电影史上堪称经典的段落,让观众领略到了那生命本能的激情与张扬。尤其是“我爷爷”高粱地中抢亲的这场戏,“我爷爷”用近乎狂野的方式在广袤的高粱地中踏平了一块区域,在高昂而又极具民族特色的唢呐声中,这块圆形的区域就好像一座爱情的圣坛,两个压抑已久的生命将在这爱情的圣坛上进行一次彻底的释放。耀眼的阳光下高粱叶躁动的狂舞为这场激情的释放赋予了极为强烈的生命感,并将整体的情绪烘托到了极致,广袤的高粱地通过仪式化的处理,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奇观,让观众已经无暇顾及,其中的某些叙述逻辑是否合理,完全被这应接不暇的视觉画面所传达的生命活力所震撼。极致的影像风格与张艺谋对色彩风格化使用密不可分,红色在影片中形成了铺天盖地之势,尤其是影片的结尾,“我奶奶”为了给大伙送饭,倒在了日军的机枪下,烧酒坊的弟兄们则与日军同归于尽。“我爷爷”如同雕塑般矗立在高粱地中,神秘的日全食染红了整个世界。张艺谋用这种大胆的方式,以红色为基调,利用色彩本身,对人的视觉作用和色彩的象征意义阐释出一种强烈的生命意志和民族气节。由此将观众带出了影片中的现实时空,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了一种内在生命的精神外化。电影的直观视觉冲击力势不可挡,对生命的赞颂响彻人心,在《红高粱》中,张艺谋通过刻画一群敢爱敢恨、大生大死、活得痛快、舒展的人迫不及待地唱响了生命的赞歌。张艺谋认为:人首先得按人性最原始的要求那样热火朝天,有滋有味地活着,然后再谈活着的意义。此片中,反映了人性更多指的是生命的本能和欲望。在此片里有着一个超越善恶的惊人构思,那就是“我爷爷”余占鳌可能是杀死九儿丈夫的罪犯,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甚至带有野蛮意味的生存、占有本能,但为什么这不会影响我们感受那种生命的激情呢?原因在于张艺谋对故事以及历史进行“疏离”的处理。在这部电影中,无论是抢亲还是抗日历史已经被完全架空,从而演变成一段道听途说的传奇。红高粱、高粱酒可以说事影片精神的具象代表,张艺谋赋予了酿酒,仪式化的表演过程,也赋予了高粱酒血液一般的颜色,高粱酒代表的是生命的传承、人性的喷薄,代表的是狂欢、自由、抛却束缚、回归原始的精神。
9.红高粱观后感600字 篇九
九儿是一个可怜苦命的女孩。命运多舛、身世凄苦的九儿在那个黑暗、封建、贫穷的年达注定会吃很多苦、遭很多罪,可她偏偏还得不到一个宠爱她、保护她、关心她、尊重她的家人,这就无非将她一步步逼到了绝境。
九儿的爹是一个爱财如命、酗酒贪吃、自私自利的小人,为了让自己过上安逸自在、吃喝不愁、吸毒有余的神仙日子,他不惜棒打鸳鸯毁了九儿的爱情,然后将自己的亲生女儿卖刀单家,嫁给一个病入膏肓、即将入土的伪善之人。九儿的`哥哥随了父亲不着调的性子,自私狭隘、自顾不暇的他不仅不能给与九儿一时温情不说,他还伙同父亲一起变本加厉的折磨、压榨九儿,这让人觉得愤懑又辛酸。
九儿又是一个坚强、独立、勇敢的女性。孑然一身、无依无靠的九儿大义凛然地走进了单家的大门,面对病恹恹的丈夫,面对步步紧逼的大嫂,面对无一人可信的下人,九儿只能一个人人深一脚浅一脚的去摸索自己的生存之道。遇到难事了就自己去处理分析,受到委屈和欺压了就只能自己打落牙齿和血吞。尤其是当被土匪花脖子抓去的时候,九儿表现的异常从容和镇定,尽管她心里已经吓得六神无主了,但她还是很勇敢的在和劫匪斗智斗勇,她甚至不惜忍痛对自己下手,然后用锋利的指甲在脖子上划出血淋淋的伤口,以此来吓唬花脖子自己染了疾病。九儿这样临危不惧、勇敢无畏的模样真是美极了。
九儿更是一个心怀天下、无谓牺牲的革命战士。为了让心爱的人和最爱的孩子虎口逃生,为了让无数英勇的斗士躲避日军攻击,为了保护村子里那些淳朴善良的乡民,九儿选择孤身一人引开敌人,最后更是利用高密响当当的高粱酒与敌人同归于尽了,她这样英勇就义的精神很是让人钦佩。
10.《红高粱》读后感500字 篇十
看这部作品,有一种痛快、心里扑腾腾的感觉。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许多本质的东西很容易被商品浪潮荡涤掉,《红高粱。所反映的民族性、所体现的民族气概如一股真气支撑着我们。当国难当头,连土匪也纷纷出来捍卫祖国的尊严。今天,国际风云变幻,中国领土的完整,时刻受到挑战:台独分子的分离势力,西北东突的恐怖活动,钓鱼岛的争夺……这些,都会威胁到国家的安危。在这和平年代依然要提倡爱国精神。
而《红高粱》最主要反应的不是爱国,而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一种生活观。《红高粱》电影的导演张艺谋曾说过:中国人活的太累了,忧虑太多了。我想做学问的目的,应该是叫人越活越精神,让生命状态热起来、活起来,敢恨敢爱,敢生敢死。我之所以把《红高粱》表现的轰轰烈烈、张张扬扬,就是要表现一种痛苦淋漓的人生态度,表达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的道理。不管事态怎样变化,日子总是要过的,一种良好的生活态度会帮助人从失败走向成功,会支撑着他的一生,这,甚至会影响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红高粱读后感】推荐阅读:
电视剧红高粱的个人观后感09-18
影评红高粱11-03
最新小学语文《高粱情》课件示例06-22
雷雨读后感-读后感11-17
读后感作文:《健康成长》读后感07-09
匆匆读后感400字读后感08-05
小王子读后感-读后感09-01
初二读后感:读后感650字10-11
四大名著读后感。-读后感!10-28
读后感谈美书简读后感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