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实践课论文推荐(精选7篇)
1.大学生心理实践课论文推荐 篇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实践课感受
周二下午的心理实践课的培训我感到很充实也很满足,一下午的活动让我的汗水得到了挥洒,同时也让我受益匪浅。
刚开始热身活动的名字叫解手链。一开始我们以班级为单位拉手围城一个大圆圈,记住自己左右的人的样子,随后,所有人随意走动打乱顺序,喊停时原地不动拉住原来在你旁边的两个人的手,在不松开的情况下想办法把这张乱网解开。我们班以极快的速度解开原因之一是我们的理智与冷静。每个人都与周围事物有着联系,在这个大社会中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他人,同时也是社会链条上不可缺少的一员,很多时候,事情的结果往往出乎我们的意料,其实并没有什么奇迹,一切事物的发生都有它的依据,一切皆有可能,只要我们认真去想,认真去做。解手链这个游戏作为开场热身游戏不仅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而且增强了我们整个班级的信心。
活动正式开始后老师把我们班分为两组,让我们各自选出队长并且想出队伍的名字和出场方式,时间为十五分钟,这十五分钟里我们队伍里的队员各抒己见,通过我们不断的交流和研究最后确定了队名和出场方式,在这个过程中队员们不断交流相互交换意见让队伍离得气氛很快就活跃了起来同时也让队伍变得更加团结更加有活力。
分组后第一个活动是智者千里,要求每个人用不同的方式、风格、姿态走完一小段路程,不得重复。五十多个人,走到第二轮大家就开始绞尽脑汁,这就需要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再一能看出人多力量大的优势,舍友同学们都帮你支招,各种千奇百怪的走法都运用上了,所以说,世上本没有困难,即使有,也能被克服!
第二个活动是齐眉杆。一队同学同时伸出自己的食指让一根棍子靠在我们的手指之上然后慢慢的把棍子放的队员们的腰部以下,并且中途队员们的手不能离开棍子,不要小瞧这根小小的棍子,想让它老老实实的下去可不是件容易事,在向下放的过程中队员们开始都有些
怕自己的手指离开棍子于是就用力的把手指向棍子上靠,导致棍子本来是向下的结果却是越抬越高,或者是一边高一边低这就是越害怕失去越容易失去的表现,不过最终在的队员们的同心协力下大家一点一点的向下放终于完成了任务,这个活动让我知道了棍子虽小但众心难调的道理,每个人心里都会害怕手指脱离棍子,但是又不能发力而是要随着大家一同将棍子放下去,这就是在考验我们队员们的心理,哪个队的心态平稳那个队就能以最短时间将棍子放下去。
第二个活动是盲人方阵,一个小组的成员在戴上眼罩的前提下用绳子围成一个正方形,并且保证正方形每一边上站的人数是相等的,这个活动其实是很难的,在看不见的情况下要围出一个正方形需要队友们之间的交流,并且要求队友们要能清楚的理解队友表达的意思还要执行队长下达的命令,开始我们先是一到四报数将队伍分成四份,然后将每组的四号当作节点围成一个正方形,然后我们将绳子用二分法经过两次对折分成了四份然后让四个节点的队员接过四个绳子的对折点然后拉开,在过程中我们发现我们站的距离有些近绳子并不能够完全展开我们各自慢慢的向后退直到将绳子拉直后停下然后开始整理队形通过手的触感来确定大致的位置然后努力将图形摆好,最后摘下眼罩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围出来的图形四个角不错都差不多是直角但是图形更像是一个长方形而不是一个正方形,这个活动充分的锻炼了我们大家的听与说的能力在看不见的条件下我们通过自己的表达让队友知道该怎么做这就要求我们表达的清楚明白,不能含糊不清,同时作为听者的我们来说也要认真的听取队友的指令,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这个活动最主要的还是耐心,不能着急,越是着急越表达不清楚自己的意图不能让队友们明白自己的意思,总而言之这个活动需要一个平静的心理,才能冷静的处理。
最后的一个活动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鼓动人心”,这个游戏是由一个小鼓和一个排球组成的,要求队员们一人手里拉着一根绳子
将鼓拉起来然后将排球放在鼓面上垫起,一开始我们将人站的很散结果垫起球来球一偏出就接不回来了,在这种情况下队员们开始纷纷想办法不断提出新的站位以求能够更好的颠球,在实践中队员们逐渐发现颠球时存在发力不均匀的问题,在队员们的不断协调下颠球数在不断的增多由一个都连不起来到一下子能连起来好几个,在多次改变位置之后我们终于找到了一个适合我们的站位,让我们组的四个人以两人一组相向而站,然后组里其余的女生站在与这四人相垂直的直线上将绳子拉紧起到支撑的作用,由这四人主要负责将鼓上下摇晃颠球,在确定完方法后我们又进行了很长时间的练习,在不断挑战自己创造的记录的过程中我们由原来的一个到最后颠了四个的好成绩,最后在两组比拼的过程中我们率先登场放好心态虽然没能成为颠球数最多的队伍,但我们也从中收获了快乐与友谊!
本次户外心理实践活动带给我们快乐让我们的能量得到了释放同时也让我们班级更加团结,增强了班级同学之间的协调能力和配合能力,也让同学们更好的融入到班级这个大集体中。同时这次实践活动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正如那根小小的棍子,虽然它很小但是想要齐心协力将它放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还有那个小小的眼罩戴上之后只能凭借听力和触觉配合活动在黑暗中队友的指示和自己平静的内心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做一个合格的表达者才能让队友不迷惑,当然只有做一个安静的听者才能领会队友的意思。当然“鼓动人心”这个游戏告诉我们只有不断的协调并且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才能真正的鼓动人心!
2.大学生心理实践课论文推荐 篇二
一、对学生的启示
结合人本主义心理学关涉的四个方面的核心内容, 在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中,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理清几对重要关系, 以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1. 自由与责任的关系。
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认为“存在先于本质”。人们可以自由选择, 但人们自己最终要对所发生的事情负责。这个观点就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 在特定的时刻, 行为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在大多数时间,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动建构者, 当然也必须要承担自己选择所带来的结果。现在的大学生多是“90后”的一代, 在各种新思潮的影响下, 自我意识极强, 都特别强调自由对于自己的意义。而大学生活又恰好远离了家庭, 教师的管理也不再像高中那样面面俱到。在这样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里, 很多大学生们享受了自由, 却又有意无意地逃避着迫在眉睫的和今后即将面临的责任。比如, 因为不喜欢所学的专业, 所以出现“翘课”、“上课心不在焉”、“作业敷衍了事”等问题, 但对于挂科后的补考、重修等却叫苦不迭, 认为是任课老师和自己过不去, 不愿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因为痴迷于电子游戏而荒废了学业的学生却往往不愿面对因为挂科太多而被强制退学的后果。以上几个例子, 乃是大学里最常见的现象, 也是典型的只要自由不要责任的表现。因此, 在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中, 尤其是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中, 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选择并完成一定的实践教学任务, 认识到自由与责任总是相当的, 从而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方式做出相应的改变。指导老师对实践作业认真地批改和及时地点评, 会让学生认识到耗费一定时间去认真完成任务的必要性。
2. 远大理想与此时此地的关系。
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观点, 只有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去生活, 我们才能成为心理健全的人。对过去和将来的思考虽然有益, 但多数人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反省过去、计划未来。这其实是浪费时间, 因为只有生活在此时此地, 人才能充分享受生活并为未来做好准备。对于大学生而言, 拥有远大的理想当然很重要, 但理想能否实现, 却要从此时此地出发。如果仅仅是对未来充满各种美好的设计, 却不能脚踏实地地去努力, 在现实中口头埋怨多于实干, 那再美好的理想再精美的设计恐怕也只能“镜中花, 水中月”, 看似华美, 却根本无法实现。在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中, 比如撰写社会调查报告的各个环节:选题, 设计、各种形式的社会调查 (实地或网络发放回收问卷、走访等) 到撰写社会调查报告, 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不仅要想到, 而且要做到。也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作业的完成, 知道理想与现实连接的最佳桥梁就是实践。除此之外, 别无捷径。
3. 认识自我与实现自我的关系。
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观点, 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你在处理个人问题时, 别人会给你提出建议。但对你来说, 别人让你怎样做最好可能并不令人满意, 而且可能也没用。最好的办法是权衡别人的建议, 自己做出决定, 那才能解决问题。成长于发达的网络信息时代, 今天的大学生个性鲜明张扬, 厌烦灌输与刻板的教学。在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中, 教师可以更好地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实践形式 (撰写社会调查报告、社团活动、课堂演讲与辩论等) 中认识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 认识到所有的事情必须从自身出发结合自己的实际才可能很好地完成。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爱好, 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特长。自己首先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专题, 自己喜欢的方式, 在团队合作中每个人要积极发挥自己的特长。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 让每个同学都真正参与进来, 也通过这样的方式, 让每位同学更好地认识自己, 展示自我。
4. 满足需要与成长发展的关系。
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 让所有需要立刻得到满足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因为当人们的眼前需要得到满足后, 他们不会得到满足, 而是会积极地寻求发展。哪怕是独自一人, 只要没有生活中种种困难的阻挡, 他都会朝着最后的令人满意的状态不断进取。在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中, 通过各种具体形式的实践作业的完成, 大学生也会认识到人总是会不断有新的需要产生, 完成一定的任务会让人产生一定的满足感。而产生满足感的同时, 他也会通过这次实践中获得经验教训认识到自己在某方面的能力, 或者因此产生新的, 更高的追求。而人的能力就是在不断地追求中得以提升的。这种不断的追求与满足就是人的成长过程。
二、对教师的要求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责任、人的发展与成长, 这与思政课教师的工作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致性。要想借助实践教学的平台引导学生处理好自由与责任、理想与当下等关系, 需要学生真正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关注自己可持续的成长, 从而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思政课教师本人也要处理好几对关系。
1. 注意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为学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 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升思想政治素质而设置的教学环节, 它是与思政课的课堂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理论教学是基础, 实践教学是拓展与深化。两者相辅相成, 不可偏废。要想恰当地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 首先, 思政课教师必须具有极强的职业热情, 较高的专业理论素养和广博的知识积淀, 在课堂教学中既要能紧扣主题, 保证方向, 又能以深入浅出地讲解吸引住学生, 并激发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的兴趣与热情;其次, 要求思政课教师要有良好的实践教学专题设计与指导能力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各门思政课既有共同之点, 亦有相异之处。教师要针对不同的课程和不同的教学内容, 遵循思政课教学规律和实践活动自身的特点和要求, 考虑自己所在院校的专业特点、地理环境等因素, 恰当地选择和指导实践活动。保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贯通一致, 以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2. 注意处理好实践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思政课教师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 不断学习, 全方位提高自己的能力, 积极构建新时期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 教师自己要乐观自信, 热爱工作, 尊重学生, 不断学习探索, 以自己良好的品格去影响熏陶学生;其次, 教师可以在实践教学活动中, 针对学生关注的社会问题和学生个体的具体问题, 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哲学的基本观点及时回应, 同时旗帜鲜明地表明正确的立场和观点, 使学生个体从中获得积极的意义和情感上的认同;最后, 对学生要坦诚相待。老师不是神, 在这个资讯发达的时代, 教师已经不再享有信息知识的优先权。对于那些自己尚不了解的问题, 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而要坦承自己的不足, 与学生共同学习进步。
3. 注意处理好课堂教学与课外生活的关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发挥班级、社团等组织形式的作用, 使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所以, 思政课教师要跟上时代的发展, 不断创新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模式, 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与学校各级班、团组织或学生社团的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实践、科技创新等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对自己自觉自愿参加的活动进行总结或反思, 从中提高用所学原理分析现实的能力, 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总结
总之, 人本主义心理学所关涉的内容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的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我们可以借鉴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张来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 提高其有效性和针对性, 增加其吸引力和感染力, 从而增强学生对自我的认识, 对未来的责任, 真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积极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 并使其成为学生真正喜爱与受益的课程。
摘要: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责任与发展, 强调当下与个体, 这对我们借助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平台帮助学生理清自由与责任、远大理想与此时此地的关系, 为思政课教师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与课外生活及师生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人本主义心理学
参考文献
[1][美]jerry M.Burger.人格心理学[M].第七版.陈会昌, 等, 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4.
[2]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思政课实践教学[J].常素梅.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1) .
3.大学生心理实践课论文推荐 篇三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高中心理课 教学内容优化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79-01
一、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在我国大多数地区的高中院校都开设了与高中心理健康相关的课程。由于受到教育教学环境的影响,因此在高中心理教学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相关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还不够完善。教学内容是完成教学工作的基础,也是满足学生学习需要而采取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因此,站在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对高中心理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势在必行。为使高中心理教学能够顺利的实施,就要以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对高中心理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优化。
二、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念与主要内容
积极心理学是对传统心理学的补充和完善,其基本理念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积极心理学对人性中的积极层面进行研究和探索,将心理学研究定位于促使人们生活得更健康、更快乐、更加充实,实现人的生存价值。积极心理学以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为研究核心,致力于促进个人、社会以及整个人类的进步和发展。
第二,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每个人都存在着巨大的潜能,对自身的未来发展都存在着潜在需要,对自我能力体现都有积极的意识。积极心理学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动机、能力和潜能等[1]。
第三,积极心理学提出了积极预防的思想,认为应该普遍致力于培养和抵御心理问题和疾病的教学,而不是仅仅修正心理缺陷或治疗心理疾病。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积极情绪与体验、积极的人格特质、积极的社会环境、积极情绪与健康等多个方面。从个体层面而言,积极的人格特征是积极心理学的基础。塞里格曼和彼得森通过反复的调查研究和分类,将人类的性格力量划分为6种核心美德和24种性格力量[2]。6种核心美德是智慧和知识的力量,包括:创造性、好奇心、热爱学习、思想开放和洞察力;性格力量包括:诚实、勇敢、坚持和热情;人道主义的力量包括:善良、爱和社交智慧;公正的力量包括:正直、领导力和忠实;节制的力量包括:原凉、谦虚、审慎和自制;卓越的力量包括对美和优点的欣赏、感激、希望、幽默和虔诚。
三、积极心理学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积极心理学并非全盘否定传统心理学,对于积极人格的养成并不是完全回避心理问题。积极心理学更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向导向功能,主张发挥学生优势、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给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诉求[3]。
首先,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对青春期心理问题、危机进行预防,它也应对学生的积极人格力量和优秀品质进行强化。
其次,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对心理缺陷、伤害的修复和弥补,也是对学生自身所拥有的力量、能力和潜能的发掘,要相信学生的许多积极心理潜质是可以通过学习、生活实践而得以开发和培养的。
再次,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关于学生心理问题或疾病的研究,也是关于学生学习、生活及成长过程中健康、快乐和爱的研究。
四、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中心理课教学内容优化
心理课是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课堂是心理课的主要阵地。从优化课堂教学的角度出发,如何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引领下,利用积极心理学的特点和优势,在教学实践中对心理课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和优化,从而提高心理课教学的有效性,让心理课真正成为帮助学生发挥积极优势和潜能,促进学生积极人格的养成,培养其“幸福感”产生,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实践和探索的过程。
五、结论
随之心理学被广泛关注,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的完善得到了越多越多人的重视,客观评价工具的开发过程发掘工作任重道远。由于心理学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同时在心理课的教学评价中,其评价工作不易操作,并且学习成果也难以量化和可视化。因此,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保证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一致,保证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及可操作性,都需要以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去对高中心理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改革优化。针对学生真实的心理状态,制定相应的心理教学方案,因地制宜,保证教学效果的有效发挥,为学生的未来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郑渝萍.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中心理课教学内容优化的实践探索[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03:21-23.
[2]彭美贵. 现代化视角下大学生和谐人格建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
4.大学生心理实践课论文推荐 篇四
一、活动地点
大街、居民小区
二、活动时间
2013年11月28号
三、活动参加人员
学号:*********
四、活动目的通过亲生实践,学生能够体验社会风貌、城市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谐及不和谐的现状与变化,并能在实践中有所感悟,获得启发。
五、活动内容
5.心理实践课之心得体会(精选) 篇五
心理实践课结束了,我觉得这是我大学生活开始以来最特别的一次课。与同学相识这么久以来,彼此都不熟悉,甚至叫不出名字。而这次的心里实践课却让我收获了很多。它不仅让我开始学会去了解自己,还学会去了解别人。学会与人相处之道。
我们的心理实践课主要是通过做游戏来进行的。教育学院的师兄师姐把我们班分成了3个小组。然后各个小组独自进行游戏活动。
第一个游戏是:小组里的人围成一个圈坐下来。从一开始报数,报出来的数不能含有7或是7的倍数。谁报错了就得站出来接受惩罚,即真心话大冒险。或者是让其他同学轮流说出这个同学的优点。
通过这个游戏,我知道了很多我不熟悉的同学身上的优点。例如:乐于助人,善良,有责任感,爱学习,爱劳动,做事认真,勇敢等等一些优点。当然我自己也站出来过,接受大家对我的评价。我也由此知道了别人眼中的我。
不过这个游戏也有不足之处,就是没有叫同学们说出缺点。我认为,这个活动主要应当发挥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发现自己的长处,二是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而后面这点更为重要,因为自身的长处在平时往往就容易为人所赞美,但是个人的不足之处却少有人愿意指出。
这个游戏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虽然同学们说的都是优点,可我的却是存在的。在我看来,有些问题并不是自己意识不到,而是由于内心不愿意接受、承认不好的事实,在潜意识里就给否定掉了。在这个活动中,由于他人的观点,反而能够给人一种“恍然大悟”的
感觉,进而帮助人完善自我。
第二个游戏是每个同学手上都有一张纸,然后写下自己的5个特点。最后会念出来,让同学们猜出这个人是谁。如果你能被猜出来,那么说明你是比较有个性的人且被同学熟知。那么这就是你的成功之处了。当然,如果不过被了解,你就要开始去学习如何推销自己,展示自己。
最后一个游戏是每两个同学一组,一个被蒙上眼睛,一个指引他走过其他同学所设置的障碍。在这个游戏活动中,我们收获了很多快乐与欢笑。最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要信任,只有信任你的队友,你们才能把任务成功完成!
最后的最后,心理实践课结束了,我们全班拍了几张合照,当作留念。
舍不得心理课的结束,大学可能这样的课就再没了,舍不得老师,真的很佩服学心理学的人,希望与老师成为朋友,那一定是我人生中最特别的一个朋友。上课结束后我知道真的需要沟通才能有心的相连。需要反思,你才能真正了解自己。
软件工程一班
黄玉?
6.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推荐 篇六
摘要:如今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不容乐观,因心理原因产生的问题越来越多,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迫切需要。本文旨在通过调查探求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问题;健康教育措施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日益加快,大学生承担着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日益凸现出来,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然而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发展慢,未能充分发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节作用。因此,通过对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现状分析,有助于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调查
一个月前,我们使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抑郁自评量表”与“焦虑自评量表”三种贴近大学生日常生活与学生心理联系密切的量表对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的新生进行了心理测试调查。此次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平均水平低于正常群体水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集中在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等方面。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研究表明一个人心理健康如果出现问题,那么他在其他各个方面都会受到影响。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可见如今大学生心理问题愈发严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三、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原因可以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要原因可以分为六点。
1.对网络产生过于强烈的依赖性
不少大学生一方面因交际困难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另一方面也被网络本身的精彩深深吸引。所以,有些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有的甚至染上了网瘾,每天花大量时间泡在网上,沉湎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
2.交际困难造成心理压力
“踏着铃声进出课堂,宿舍里面不声不响,互联网上述说衷肠。”这句顺口溜实际上反映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交际现状。现代大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
3.学习与生活的压力
大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所学专业非所爱,这使他们长期处于冲突与痛苦之中;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方法有问题,精神长期过度紧张也会带来压力;另外还有参加各类证书考试及考研所带来的应试压力等等。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大学生出现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生活的压力主要在于学生不善于独立生活和为人处世,还有生活贫困所造成的心理压力。
4.情感困惑和危机
当前,大学生对情感方面的问题能否正确认识与处理,已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大学生的性困惑问题,在性意识与自我道德规范的冲突中产生心理矛盾。其次是大学生因恋爱所造成的情感危机,这是诱发大学生心理变异,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悲剧。
5.就业压力
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市场的不景气,大学生找工作或找比较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这对大学里众多高年级学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使他们因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
6.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
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也会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比如不当的家教方式、单亲家庭环境及学校环境的负面影响、消费上的浪费攀比、对贫困生的歧视、学习节奏过于紧张等等。
大学生的心理困原因概括来说就是一“高”一“低”:高,大学生是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群体,自我成才欲望非常强烈;低,其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缺乏社会经验,适应能力较差。正是这欲与不能之间的矛盾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频频出现,并且人数越来越呈上升趋势
四、大学生健康教育措施
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
大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在社交活动中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
2.加强心理训练,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训练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有效渠道。心理训练应不拘一格,可以通过组织辩论、演讲、郊游、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根据具体对象,充分运用放松、暗示、音乐、表象、心理剧、模拟与模仿等心理学技术与方法,结合其他辅助手段、设施,设计特定的情景,使参与者在其中积极活动,最终达到改变其心理面貌养成预期的行为习惯,提高心理素质,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
要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7.大学生心理实践课论文推荐 篇七
2011 年, 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规定每位大学生在校期间都需要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育。然而, 我院由于心理教师不足, 教室不够等问题, 多采取上大课的形式, 少则八九十人, 多则一百五十人, 因此在上大课时只能更多地注重学生共性的发展, 而往往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致使学生普遍缺乏知识广度、深度以及把心理知识转变为心理技能的能力, 而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就需要教师转变思维, 采用更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若想更有效地实践这些教学方式, 就需要“小班”的课堂。因此, 积极探索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现状的小班化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班教学的优势
小班教学最初是世界一流大学广泛采用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如威廉姆斯学院、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几乎全是小班上课, 虽然人数上限有所不同 (有些18 人, 有些12 人) , 但小班教学是一种普遍的教学模式。近年来, 我国清华、北大、浙大、川大等大学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着小班化的教学改革, 每班学生控制在20 人甚至更少, 还有部分学校将大班授课、小班研讨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如上海大学。小班教学能更好地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发挥着巨大作用[1]。
以往, 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主要采用合班上大课的形式。然而在大班课上, 学生人数多, 教师无法兼顾每位学生, 学生也懈于参与课堂, 学习主动性差。又由于“95 后”学生大都是“手机党”, 上课玩手机、打瞌睡现象屡禁不止, 导致课堂纪律较难维持。一方面影响教师上课情绪, 另一方面需要拿出课堂时间维持纪律, 导致教学思路被打断、教学时间变少, 从而影响教学质量。近两年来, 我院开始进行一定程度的小班化教学改革, 在每个系选择两个人数较少的班级进行小班授课。结果发现在授课过程中, 学生能够更多地得到教师的个人关注, 打瞌睡、说话、看手机等纪律不良现象会改善很多, 教师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关注每一个学生, 在互动过程中能够记得大多数学生的名字, 也能给学生提供更多交流、沟通、自我挖掘和探索的机会。这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另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体地位, 更好地参与课堂。
另外, 小班教学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 大班教学只能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 即便融入了启发法、讨论法, 也会因为学生太多难以实施, 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也较差, 达不到教师期望的教学效果。而小班教学中, 教师可随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调整, 采用更灵活的教学方法。我院教师主要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心理游戏法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思考、沟通、体验和感悟。让学生通过这些方法真实地探索和体验自己的内心, 不断觉察自己及他人的心理矛盾和不适行为, 同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愿意做出改变, 将一些简单的理论通过形象的图式进入学生的视野, 从而内化为实用的心理调适技能, 进而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目的。
二、小班教学的理念
小班教学模式背后必有其教育理念, 那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生的学习类型主要有两类:表面学习 (学习过程中不求甚解) 和深度学习 (旨在对学习对象进行深入的理解、分析和记忆) , 而小班教学能够充分地对这两种学习方式进行优势互补。大班教学通常人数多, 教师只能单纯地传授知识, 讨论难以进行, 只有深度学习的学生受益, 表面学习的学生无法充分掌握。而小班教学方式灵活, 小组讨论、心理游戏等方式可使两种类型的学生都能获益。深度学习的学生会有更多机会展示和表达自己, 锻炼自己的胆量和沟通能力, 增强自信。表面学习的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把自己不求甚解的地方向同学提问, 在讨论和沟通中增进自己的知识和心理感悟。所以小班教学可使知识广度和深度不同的学生坐在一起相互探讨, 在轻松的交流和沟通氛围中增进彼此的学识, 使学生从依赖权威的想法中解放出来, 从而扮演一种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 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 致力于吸收新的知识, 并将新的知识内化为能力[2]。
三、小班教学的探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实践性、应用性、体验性较强的课程, 在教学中既有心理知识的讲授, 也有心理活动的体验, 还有心理调适技能的行为训练。在我院的教学实践中, 小班教学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空间和自由, 使其充分发展学习的自主性。具体如下: (1) 角色扮演法。是指创设一定情境, 要求学生扮演其中角色, 并与他人互动。学生通过角色获得心理体验, 并分享体验和角色行为, 进而纠正错误, 形成特定的心理品质与行为习惯。如在主讲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时, 就会要求学生演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不愉快事件, 但要角色互换, 让他们体会站在对方角度时的心理感受, 从而理解他人, 体验他人的内心情感, 进而解决人际交往障碍。 (2) 辩论学习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 提供一个共同话题, 将学生分为两方, 要求各方用一定理由说明自己对某一问题的观点, 揭露对方矛盾, 得到正确认识。如主讲大学生的爱情心理时, 针对“大学生谈恋爱是利大于弊, 还是弊大于利”, 双方陈述自己的观点展开辩论, 不仅会加强对这一问题的深刻认识, 也会形成多角度的看法, 既让学生参与课堂, 又让他们主动自发的学习, 促进对问题的全面认识。 (3) 案例分析法。选取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现实案例, 引导学生逐步分析, 解读案例信息, 引发思考。
四、小班教学的思考
本文介绍了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践探索的小班化教学模式, 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培养学生解决自己心理问题和困惑的各项基本技能,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争相表达的欲望, 帮助他们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升了他们对自我和他人的认识, 有助于他们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同时小班教学也为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 小班教学需要便于师生互动、讨论的场地和硬件设施, 而我院多媒体教室资源不足, 教师不够, 不能完全满足小班化教学的要求, 因此, 希望学校能够提供更多更开放的教学环境。另外, 小班化教学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 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精心备课, 内容要贴合学生实际才能引起兴趣和共鸣, 也需要有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和引导能力, 善于挖掘学生的内部资源来促进他们完成自我教育和心灵的内化。
总之,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采用小班化教学模式是值得肯定的尝试, 这应该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 各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教学资源探索适合本校学情的小班化教学模式和理论。
参考文献
[1]王朋朋, 杨晓冬, 李伟, 等.高校小班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 2015 (14) :96-97.
【大学生心理实践课论文推荐】推荐阅读:
2020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课论文09-08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总结推荐借鉴06-16
大学生心理课试讲教案09-04
心理论文:大学生服装消费心理分析09-15
大学生心理咨询论文09-09
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 论文08-10
大学生寒假实践论文08-25
大学实践课活动心得体会08-19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论文10-16
大学生三下乡实践论文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