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推动方案

2024-10-07

企业文化推动方案(精选9篇)

1.企业文化推动方案 篇一

环宇赛尔企业文化推动案(拟稿)

——致经理级以上人员研读讨论

 开篇

市场瞬息变化,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百般应对,须不断推陈出新;随着企业发展,新人员不断加入,新老文化交替,市场经营理念、管理思路、方法手段,不断碰撞与摩擦;企业久经洗练,找寻促进企业发展、拉升企业发展的文化途径,重塑文化,势在必行。企业因文化而繁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人,企业文化理论就在于从科学化方向转向了更深层面的管理价值和人性问题的探讨。

企业的竞争,成为企业文化的竞争,成为深层次文化理念的竞争。

塑造卓越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流的员工,优良传统与劲霸作风,成为一流的风尚,成就一流的品牌。

做最好的企业,成为让员工引起骄傲的企业!

环宇电池,动力天下。

 目的:

植入文化,以文化取胜。

满足战略调整的客观需要。

满足企业现阶段发展需要。

以人为本,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改善资源配置,内外资源优化整合。

打造学习型团队,知识与思维创新。

持续满足客户与市场需要的卓越产品,引领市场前沿,成为行业霸主。

 现阶段改善重点:

关注细节、执行力、有效沟通

责任文化、事业文化、感恩文化、凝聚力文化和职业化文化

 企业文化之作用:

企业文化其实就是一种柔性的管理手段,是通过建立一种共同的价值观,从而形成企业统一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进而达成建立企业发展原动力,加强企业凝聚力,提升员工对于企业目标、政策、制度等的贯彻执行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辅助工具。

每个人都对控制有一种天生的抗性,谁都不愿意被控制,而文化恰恰做到了让所有组织成员感觉到是在自己的意愿下共同做一件事,是大家共同完成一件事,所以大家不但要主动还需要互相协助。

企业文化形成了企业的道德准则补充了企业制度制约的盲点,而企业文化对于思想的统一又有效地消除了人对于制度控制的抗性!

在文化的作用下,“事”变成了“事业”,大家在不同程度上放弃了短期利益的成见,把目标变成了“完成事业”而不是“个人追求”,温饱、健康、安全等利益性的需求都只是低层

次的需求,价值认同才是高层次的需求。而在文化的作用下,每个组织成员都明白自己是在做一项对大家有意义的事情。

企业文化建设是对人的持续建设,是一个长期坚持努力积累的过程,需要系统、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为支撑,持续对员工进行从理念到动作的反复导入、修正、培训,通过共同价值的不断引导来塑造员工,潜移默化地使员工接受本企业的文化。

 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讲求实效系统运作突出特色追求卓越持久有效

 企业文化形式:

物质:企业面貌、产品的外观和包装、技术工艺设备特性、纪念物、标志

制度:工作制度、责任制度、特殊制度、特殊风俗、行为规范

精神:组织最高目标、经营哲学、核心价值观、精神、风气、道德

 文化落地——遵从、认同、内化——由虚入实

优秀企业文化打造出的优秀团队:

企业规章制度之外的自我“约束力”,目标清晰坚定的团队“战斗力”,攻坚克难、团结一心的“凝聚力”。

文化需要时间的积淀,通过人为主动提炼、设计和引导,使自然形成的文化理念明晰化,使员工对企业文化、理念的理解深刻化,认同彻底化。

初期,企业文化的执行需要制度的维护,是行为的底线,更重要是认同和内化。企业文化从信任开始,归宿就是责任执行。

企业的执行是认同的过程,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全体成员认同。真正使大家心服口服,在思想上心灵上达成共识,而不是表面的服从与被动遵守。

企业文化的约束主要来自于自律。

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力争在满足员工物质需求的基础上,转化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增强企业的归属感,营造一个宽松和有激情的企业,使员工受到尊重。

真正使企业文化,固化与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 企业文化推动及实施

第一步:提炼、强化以企业精神为灵魂的价值理念。

塑造企业核心价值观六大原则:

1、利润追求原则。明确效益或利润最大化追求,这是现代企业的本质属性。

2、同生共荣原则。培养客户对企业的信赖感和忠诚度,使企业与客户形成唇齿相依、同生共荣的关系。

3、以人为本原则。视员工为企业财富,通过人性化管理和知识管理途径,使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

4、科技领先原则。大力提倡科技创新,求得企业发展长盛不衰。

5、文化推进原则。企业竞争的最高形式是文化竞争,以文化凝聚力量,以文化决胜市场,以文化推动企业成长。

6、信誉立业原则。确立信誉是资本、是品牌、是形象、是竞争力的新观念。以信誉立

业,就要注重信誉,培养信誉,珍惜信誉,积累信誉

企业精神是企业实现自己价值体系和社会责任而从事生产经营中所形成的人格化的团队意识,是企业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是企业灵魂所在。

提练内容如下:(供参考、修改、补充)

正直——

专业——

专注——

创新——

务实——

诚信——

高效——

精准——

第二步:导入企业形象识别,由静态和动态组成。

静态——具体化、形象化,传达企业经营特征。

企业形象,是一种形象文化战略,是企业对自身的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进行深化实践,使之更具有独特性、鲜明性,同时,借助各种宣传手段和载体传送企业文化,以产生强大的品牌认知力和认同力。

建立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的过程中,必须运用能够体现公司企业精神理念,具有鲜明视觉和独特的产品与服务环境形象及标识。

(1)产品形象。公司要从品牌、科技、质量、服务、外观设计、包装等方面着手,树立企业良好产品形象。

(2)环境形象。公司要以“绿化、美化、硬化、净化、亮化”为内容,以“现代化”为目标,建立“一把手”责任制,实行环境建设评先、评优考核,构建公司绿色格局,使企业通过环境形象系统促进企业发展。

动态——企业行为,综合立体地呈现在市场环境。

对内:企业伦理和道德,领导行为规范,员工行为规范,工作作风,服务态度规范,礼仪规范,工作环境和职工福利等项目。重点在于员工队伍形象的塑造,依照以人为本的思想,按照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制订和设计个人形象。

对外:公共关系,市场调研,促销活动,流通对策,废弃物处理,公害对策服务对策,公益性文化活动等。

第三步:管理者率先垂范,完善制度建设,规范企业文化。

员工通过两条途径来学习企业文化,向自己的上级学习,向制度规范学习。

管理者是员工学习的榜样,高级管理者以身作则,应当首先为人师表。

制度是整个企业对文化的一种规范。规章制度,要充分符合文化理念。如果二者不一致,员工宁可相信制度,而不相信企业文化理念,因为制度是刚性的。

促使中层或基层的管理人员,接受文化并自觉地把它作为自身管理工作的一个部分,强化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培训,二是绩效管理。

1.规范培训制度和体系,丰富培训内容和层次。企业要把企业文化教育培训、岗位职业道德规范培训、岗位技能操作规范培训等内容纳入公司管理制度中。

2.健全公司绩效考评管理制度,把企业文化建设成效纳入公司部门个人绩效考评体系。

3.开展思维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建立健全公司激励和约束机制。

第四步:树立榜样,典型示范。

先进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是企业精神、优秀理念生动、形象的体现和象征,具有很强的示范、辐射、传成作用,没有个性鲜明的典型就没有独特的企业文化。

在实施企业文化建设中应当把先进企业文化典型化。

1.大力发掘、发现、培养、总结公司先进典型。

2.大力宣传和表彰先进典型。

第五步:形式和载体,积极营造企业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通过自身的网站(需建设)、多媒体、广播、报纸、内刊、《企业文化手册》(筹)、板报和宣传栏等载体,广泛深入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也可以通过摄影、绘画、书法、漫画、演讲、企业之歌、企业宣传片、厂牌、企业徽章设计等各种文艺和体育活动来实施企业文化建设。

全员参与企业文化建设:

使命、愿景——提案讨论,征求意见

核心价值观——提案讨论,征求意见

领导谈文化——总监级以上人员,从个人角度理解企业文化,著成文章,员工学习共享 经典导读——先进企业的文化建设,管理理念贯输,小故事大典故,大家说文化——员工研讨,理解企业文化的评论,形成企业文化舆论氛围。

图像声音资料——企业发展历程、业绩、重大事件教育影响、企业自豪感

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系列活动锦上添花,集体比赛、集体外出活动、仪式等等。不断的点播和提醒,使企业文化更加生活化,更加让员工轻松地接受。

人人参与,人人发言,通过自已的讨论,获得参与感参与感、感觉到受重视,逐步形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良好企业文化氛围。

第六步:细化实施步骤

组织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

(一)、建立企业文化实施组织:领导人要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者和推行者。

(二)、审视企业内外部状况,明确变革需求,制订切实可行的企业文化。

(三)、发布并宣传企业文化的内容,采取培训教育的方式,发动企业全体成员学习了解。

(四)、组织成员进行讨论,集思广益,在讨论中实现新旧价值观及文化的碰撞及交替,确立并完善企业文化的内涵。

(五)、导入企业文化系统:如制定企业文化手册,进行企业形象策划等。

(六)、组织全体成员进行(可分部门)进行文化再培训。对比原有企业制度、企业风气及现象中与企业文化主旨不符合的,加以修改或重新制定有关的企业管理制度。

(七)、以企业文化为指导完善企业文化制度层,将企业文化以制度形式确立下来。

 开展企业文化注意事项

1.务实开展——依靠日常工作中的具体工作

解决日常的过程,观察、思考、总结、操作,解决员工日常工作中的困惑,帮助员工正确地认识自我,以及与企业的关系,帮助他们熟悉工作并提高工作能力与效率,给员工出路,让员工感受到企业有与大家共荣共存的出发点。多释放善意,少教条说教。

2.以人为本——真正了解员工、尊重员工

注意员工被需要的需求,在工作过程中得到上层的重视、尊重、信任和激励。

在利益机制设计实施得好的基础上,再加上“被需要”这样的感觉,真心愿意和大家公事,真心愿意了解大家的想法,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

3.重塑文化——不断地坚持、不断地调适、不断地强化

文化是隐含在背后的、长期发挥作用的东西。

所有新建制度和机构(组织)的建设与发挥作用,都会遇到原有文化的阻碍。

而旧文化对于新制度的消解和抵抗,恰恰是文化建设的一个关键问题。如果没有新的制度,旧的文化将难以去除;而新的制度的实施,必将遭到旧有文化的抵制。

不断地坚持、不断地调适、不断地强化新制度实施的效果、不断地结合新制度实施强化新文化,是革除旧文化阻碍的关键。让“起初不适应”、“起初不对”的文化“对”起来。

4.利益分配——上下同欲、合理化、科学化

企业是个利益组织,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利益分配,敢于承认,企业中存在着不同的利益群体,股东、管理者、部门、员工、顾客,通过制度设计,持续地协调好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使团队达到和谐有序竞争的状态。

5.借势发力——形成企业正能量,形成企业氛围,使新来的人自然融入

一种优秀的文化氛围。建设成了这样一种氛围,谁来了都会自觉地调适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迎合别人的意思和氛围的需求,员工从众心理。

6.顺势而发——企业文化是自发形成的,反映的是企业一个内在的精神

制度和秩序的设计,顺应组织和人性的需求,在外部情势达到一定积累的情况下,顺应规律设计并实施制度。通过实践,慢慢生成一种新的文化。

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企业因文化而繁荣。

如果企业里的每一个员工都能够自觉的把企业发展与自己的事业发展结合起来,企业就拥有了一支强大的队伍,就能打造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出颇具价值的高端品牌,领跑在行业前列,从而雄视天下。

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任重道远。需要解放思想、在实践中大胆尝试。

环宇赛尔

二O一三年三月十九日

2.企业文化推动方案 篇二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 与企业的存在有着一样的久远历史。但纵观企业文化的历史, 企业文化的真正的提出却仅仅在20世纪70年代末, 随着日本企业的迅速崛起和不断壮大, 美国和欧洲学者开始研究东西方管理方法的差异, 结果发现了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也带来了企业文化相关研究的兴起。1979年, Andrew Pettigrew在1979年发表的 《论组织文化》最早提出了“组织文化”这一概念。随着1981年William Ouchi 的《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 1981年Pascale & Athos的《日本的管理艺术》等著作的发表, 企业文化正式进入人们的眼球, 并真正成为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如今, 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人们最热衷议论的话题, 而且大多数人将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否、有无活力等都归咎于企业文化的好坏。的确,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生命之源, 能为企业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并给企业带来有形和无形的社会和经济的双重效益。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理念,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等理念的总和, 企业文化的精髓在于各企业成员所认同的并在行动上付诸于实践行动中的价值理念。

2 管理沟通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自从有了群体活动, 就有了管理, 而管理活动的有效实施必然离不开沟通的作用。管理是一种通过别人完成任务的艺术, 沟通是人类活动和管理行为中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因此, 组织成员之间良好有效沟通是任何管理艺术的精髓。

《大英百科全书》对于沟通的解释是:沟通就是“用任何方法、彼此交换信息。即指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之间用视觉、符号、电话、电报、收音机、电视或其他工具为媒介, 所从事之交换信息的方法”。著名管理学家西蒙认为:沟通“可视为一种程序, 借此程序, 组织中的一成员, 将其所决定意见或前提, 传送给其他有关成员”。从管理学的角度, 我们可以把管理沟通定义为:在各种管理活动和商务活动中, 沟通主体 (沟通者) 基于一定的沟通背景, 为达到一定的沟通目标, 在分析沟通客体 (沟通对象) 的基础上, 将特定的信息或思想、观点传递给客体, 以期获得预期反应效果的全过程。

管理沟通与其他沟通相比具有以下特征:①沟通的主体是人或社会组织。管理沟通不仅是信息的单纯传递, 还包括思想、观点、态度的交流。②沟通发生在管理和商务活动中, 管理沟通与一般沟通的区别在于沟通的背景是发生在管理活动或商务活动中。因而沟通的目的性更明确, 对对方的反馈期待更高。③管理沟通是为了达到管理的目的而进行的沟通行为与过程。如果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完成管理目的或目标, 那么, 这样的沟通就不能称其为是管理沟通。

管理沟通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按照沟通方法可以分为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道具沟通等;按照沟通范围区分, 我们可以把管理沟通划分为人际沟通、团队沟通、部门内沟通、跨部门沟通、组织沟通, 以及组织与所处环境的组织系统沟通、外部沟通;按照沟通内容来划分, 又可以划分为部门决策沟通、企业决策沟通、企业战略管理沟通及企业文化管理沟通等。

管理沟通作为管理科学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在企业文化建设与实施过程中, 时时刻刻都发挥着作用。

管理沟通可以认为是企业成员在一定的企业文化背景下进行思想和意识的双向传递过程。企业文化关注的重点是企业中的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总和, 而管理沟通则主要关注管理中信息的传播、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企业文化主要解决企业中成员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问题, 管理沟通主要解决信息传播流畅性和效果的问题。可以这样理解企业文化与管理沟通的关系, 管理沟通是手段, 而企业文化则是通过沟通这种手段我们所要传播的具体内容。如果我们把组织比喻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那么管理沟通就犹如保持其良性循环的一根根血管, 而企业文化则是血管里流动着具体的血液和养分。

3 管理沟通推动企业文化

3.1 管理沟通是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手段

文化最需要也最适合沟通。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 既是管理沟通的手段、目标和结果, 又是沟通的环境和背景。我们所用的任何一种沟通方式和工具, 都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样地, 在企业中, 我们的沟通工具和方式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之一。企业文化中的每一个具体内涵, 总是通过少数人探索实践或倡导带领下而形成, 而在形成过程中, 必然要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等沟通方式向外发散, 并逐渐被企业中的广大员工所认识、理解、接受并认同, 从而形成“共识”, 最终成为企业文化中的具体内涵。在这一过程中, 沟通的作用是巨大的, 乃至不可或缺的。若企业内缺乏沟通或不畅, 员工则无法认识、理解企业文化, 更谈不上接受、认同企业的文化, 而游离于企业文化之外。员工和企业没有共同的理念和价值取向, 这又会进一步致使沟通的破坏并恶性循环, 最终危及企业生存。

3.2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通过管理沟通体现

从某种程度上讲, 企业文化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 不单单把员工看成“经济人”, 而重视了人的作用。企业文化强调了精神激励并重视员工身心需求, 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所以企业文化正是通过管理沟通而体现的。试想在一个企业中, 如果缺少正常管理沟通渠道, 企业员工想法和需求都无法传达至企业管理决策层, 管理者就不可能重视员工, 更别谈建立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还包括了企业的形象系统。企业形象其实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企业的形象是需要塑造和传播, 而塑造和传播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沟通的作用。管理沟通不仅仅是向内的, 同时也是向外的, 企业文化的企业形象需要通过企业的外部沟通才能建立并广为流传。

3.3 管理沟通推动企业文化变革

市场竞争中, 企业变革不可避免, 而企业文化也必然随之变革。而在变革中, 管理沟通机制便是保证企业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蓬勃的、不断发展的要素之一。良好的沟通会促使员工重新审视个体与企业, 学习了解新的企业文化。而企业也可以通过良好的沟通, 建立新的企业文化制度层。充分的沟通也可以将企业变革中的冲突转化为正面的、积极向上的力量, 并创建新的企业文化。

3.4 企业文化必须立足于管理沟通

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理念, 其中也包括企业的宗旨和使命, 而对一个企业来说企业的宗旨和使命是其存在的根本目标和原因。而企业的理念、宗旨和使命等这些企业文化的具体内容都必须通过沟通让企业中的员工理解, 才能认同并进一步按照已有的企业文化行动。没有管理沟通, 企业使命只是句空话, 是无法转化成生产力的。

综上所述, 没有管理沟通, 就没有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与共识, 更不可能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管理沟通是创造和提升企业文化, 完成企业管理根本目标的必要方式和工具。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在企业经营中创造出一种企业独有的优秀企业文化, 使这种企业文化转化为企业员工自有的观念和行为模式。企业文化的培育与塑造, 其实质是一种思想、观点和情感的沟通。企业只有通过建立良好的管理沟通, 才能建立一流的企业文化, 从而创建一流企业。

摘要:企业文化和管理沟通是目前企业管理的热门话题。本文从企业文化和管理沟通的理论和内涵出发探讨了管理沟通与企业文化两者之间的关系, 并从四个方面论述了通过管理沟通推动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这一观点。

关键词:管理沟通,企业文化,沟通

参考文献

[1]孙健敏, 徐世勇.管理沟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2]朱凯斌, 刘美玲.沟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作用[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 (2) :44-47.

3.企业文化推动方案 篇三

【关键词】企业文化规范管理凝聚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灵魂的所在,企业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对于企业的运作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就像一个有思想、有血肉的人,但是如果只是把它当做一个单独的肉体去操作、机器式的使用,那么企业在发展中就不能够将品牌真正展示给世人,不能给社会带来更多的除了新产品以外的价值观和理念上的影响。企业文化展示的是一个企业存在于社会中,被社会广大群体所接受、所喜爱,真正成为人们心目中文化潮流的一个载体,能够指引人们为某个共同的方向去行动,尤其是对企业内部员工,企业文化建立的丰富有助于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对企业的整体认同感,提升员工整体素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为创造企业更大价值,企业效益在文化建设的带动下会得到长足发展。

领导重视、精心组织,开创企业文化建设新局面

企业文化对内可以增强凝聚力,对外可以树立良好的形象,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织部分。为此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通辽市分公司以长远的思路和与时俱进的精神,以提升公司凝聚力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一方面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公司建立了以总经理为总负责人、领导班子成员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分工负责的企业文化建设领导机构,并结合公司实际,制定了以文化为主要的公司精神、公司宗旨,公司经营理念、经营方针及一整套规章;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建设活动,积极培育员工昂扬向上、务实进取的企业文化理念,把企业文化建设贯穿到公司经营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的精神文明建设中,促进了企业各项工作的稳步发展。

以人为本,搭建载体。将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人以为本,关爱,建设“关怀文化”[1]。如何吸引和凝聚员工,培育形成以公司员工为家,以公司发展为荣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地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一直是公司企业文化的核心目标。我们倡导:“通过领导的关怀感动员工,通过员工的努力感动用户,通过文化的传承感动社会”,树立员工的主体地位,增强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勇于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努力建设“爱心文化”。多年来,我公司多次组织员工开展爱心捐助活动。积极参与市委政府组织的帮扶解困工程,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不但弘扬了企业精神,同时也扩大了企业的知名度。为构建和谐企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坚持把企业文化建设与制度建设相结合,建立“制度文化”。将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到制度管理,建立企业的管理体制,努力实现企业文化柔性约束与公司制度刚性管理的有机结合,是我们一直坚持的方向。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企业制度文化”。可以说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也是企业制度健全、规范、落实的过程。

认真落实明确目标化管理,全面建设“激励文化”。为调动保护好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企业效益持续稳步增长。公司把开展“激励文化”建设作为促进業绩发展的有效措施来抓。收到显著效果。让员工看到公司在倡导什么,追求什么,形成了学习先进,积极向上的良好工作氛围。

培养和树立服务意识,建设“服务文化”。公司作为窗口单位,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形象。为此我们一直把窗口建设、品牌建设、诚信建设作为工作重点,要求全体员工树立“以服务社会为第一”的思想,全方位、立体式地展示风采。开展了树企业“品牌文化”的宣传活动,把“诚信、奉献”贯穿到规范管理的文明服务中,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通辽联通企业文化建设的未来发展思路

通辽联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一些成效,但经过了几次的融合重组,企业文化建设要做得事还很多。近两年公司又提出了实现规模效益发展的新目标。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使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必须依靠强有力的企业文化支撑。因此,笔者对未来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路:

1.提高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

随着企业的几次融合重组,通信行业的竞争态势已经形成。要想达到三分天下有其一,必须从提高企业管理者水平入手,加快企业文化建设步伐,尽早形成具有本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使之成为企业健康发展的精神支住和力量源泉。提高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必须自上而下,领导层首先要引起重视,抓企业文化建设不是摒弃生产经营,更不是简单的抓文化娱乐。要正确理解企业文化的深刻含意,认识到位才能引起重视。管理者要学会着眼长远,统筹兼顾,还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带领导全体员工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内涵,确立企业理念与价值导向

企业文化本身包含了企业理念、规章制度、行为规范以及价值取向等等。丰富企业文化内涵,必须从更高层次的发展。理念不是口号,而是企业长期积累的得到广大员工认可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因此,要确立企业理念时,不能单单提出几句响亮的口号,更要下实功夫,努力塑造积极追求进取、不断否定自我、打造终身学习的环境和平台,让员工的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同时,能够满足员工对知识的渴求,在企业内部逐步产生正确的价值导向,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3.在创建企业文化上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满意员工的精神追求。

企业发展中要自始至终做到以人为本,充分反映员工的思想文化意识,通过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增强企业的创造力和竞争力。首先是对人才的管理,竞争就是竞人才,纵观成功的企业,无不是人才济济,如何能培养一流的人才,如何能留住顶尖人才?是当前企业思考的重大课题。目前,通辽联通与其他运营商相比,在薪酬水平、福利待遇、工作环境等诸多方面有着相当大的差距,正因如此,我们的准入门槛降低,能够吸引一部分人才。但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人才流失也是企业面临的重大考验。人有物资层面的需求,更有精神层面的追求。据一份调查资料显示,能够让员工留恋企业的首要因素是工作得开心,而不是薪酬待遇。因此,企业要在精神层面上多加以投入,同样能够留住人才。如从大的方面讲,要建立公平合理的职位晋升通道、创造更多的学习深造机会、营造更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等等;从小的方面讲,要多些人文关怀,尊重员工的首创,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等等。

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企业文化的竞争,只有将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到企业发展的长远规划中,通过打造特色企业文化,来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唯有如此,才能推动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谭培文.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为终极关怀的当代价值研究.《伦理学研究》,2007年第1期.

4.打造企业文化 推动和谐发展 篇四

纵观世界企业五百强,任何一个历史悠久的企业都有其存在的灵魂,那就是企业文化,如果说业绩是一个企业成功与否的标准,那么企业文化就是这个企业长久存在的基石,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从领导到下面员工,每一个人都被企业独特的文化所凝聚在一起,打造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对引领我们企业走向成功,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牢记企业使命,推动企业发展

使命感通常是指:一种明确行为信仰和意义,自认为非常重要和神圣,并愿意以此为基础付诸行动、努力拼搏、甚至不惜牺牲一切的心理状态。因为使者的命令和责任来源于国家的交付和托付,所以广义上通常用来形容责任重大和命令神圣。一个企业为什么生存?使命!只有牢记企业的使命,才能更好的推动企业的和谐发展。一百年以前通用电气生产电灯泡时,它们的使命是“让天下亮起来”,生产的灯越亮越好;迪斯尼乐园创建时,它们的使命是“让天下的人开心起来”,他们做的都是开心的东西,阿里巴巴打造淘宝网时,他们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他们让很多没钱开店的人当上了老板。而我们企业的工作就是给广大司乘人员提供的是一条便捷、迅速、优质、安全的高速通道,保障道路安全,提供优质服务,是我们每一个杭金衢人的使命,从公司到下面基层单位,从领导到每一位一线员工,都肩负着这个使命感,只有每个人心中都有企业使命感才可

以推动企业更强,更大。不管在以前或是未来,我们都将把这个使命感继续下去。只有具有强烈的使命感,才能使每位员工爆发巨大的能量,一路克服困难,不怕挫折,冒险前进,坚持到底。

二、坚信企业精神,引领度过难关

企业精神凝聚的是每一个企业从开始到现在发展的精华,精神代表一种追求,《亮剑》这部电视剧曾经风靡大江南北,“亮剑”精神也被大家所津津乐道,什么是亮剑精神呢,就是面对强大的对手,要毅然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每一个企业都应该学习“亮剑”精神,企业精神在塑造企业形象中具有导向作用。企业精神不仅是一个企业的精神支柱,而且体现着一个企业在社会中确立良好形象的战略意识,它一旦转化为企业员工的内在需要和动机,就会产生目标导向作用,企业员工就会时时以企业精神为标杆来衡量和调整自身的行为,以符合企业的基本要求。我们的企业精神是“同路同心,追求卓越”。或许,在今天我们遇到金融危机的挑战前所未有,所有的情况完全陌生。但是,我们赖以走向成功的企业精神从未改变。我们的企业也是这样不断成长壮大的。如今,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责任时代,对我们自己,我们的企业,都有一份责任。企业精神具有凝聚作用。企业精神为全体员工提供了共同的价值观,因此它对企业员工有着巨大的内聚作用。企业精神的凝聚作用是观念同一性的表现,即观念相同的人们之间比较容易沟通,也比较容易达成行为一致,而观念不同的人们则不容易沟通。在观念同一性的作用下,全体全员会把自己的切身利益同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紧

密联系在一起,热爱自己的企业。自觉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形象,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工作,甚至作出必要的牺牲。或许我们个人的力量都很薄弱,但是“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必须从每个人做起,凝聚每一份力量,把企业精神放在心中,推动企业。

三、改变创新思维,促进企业突破发展

改变创新是企业文化的精髓。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必经路线,任何一个强大的企业都是在改变创新中发展起来的。今年是公司的“管理创新年”,当前世界企业经营观念陈旧、管理手段和方式落后、基础工作薄弱等问题仍普遍存在,并继续制约着企业的技术进步、绩效改善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管理创新是企业基于新的环境所作出的改进和调整,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适应性和管理的有效性,提高企业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企业在管理创新方面进行积极探索,要看到,我们的企业与世界一流企业比较起来,在生产、经营、技术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管理方面的差距尤为突出。而科学管理水平较低很大程度又集中于管理思想和经营理念。为此,我们企业要认真研究和借鉴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切实转变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科学管理能力。要将创新进行到底。今年当选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他的竞选标语就是我们需要改变,让全人类向梦想前进,我们可以做到。这句话道出了全球人的心声,我们企业在今年发展面临的困难很大,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只有坚持创新,认真贯彻“四个优化,两个确保”,即优化发展战略,优化投资体制,优化产业结构,优化管理机制,确保重点建设项目投资,确保企业健康发展,才能走出困境,度过难关。

四、培养优秀人才,提升企业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增长,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当前同行业的竞争已经转向服务和管理人才的竞争,软件建设变得异常重要,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着,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单位要腾飞,都离不开人才工作的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抓好培训是前提和基础。而人才也是构建企业文化的重要基础,抓好培训,通过培训提升每一位员工的素质与专业技能,使全区员工做到学以致用,让科学发展观在头脑中生根发芽,在推动工作、促进工作中开花结果,推动企业渡过难关。

五、营造企业文化,引领企业发展

企业文化是伴随企业长期的经营生产实践而逐步发育形成的并被企业员工普遍认同和遵从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行为规范、思维模式和工作作风的总和,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发生着深刻的制约与激励作用。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核心理念就相当于一个宗教没有信仰,一个组织没有宗旨。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环境中,所以人们认为企业之间竞争的最高境界就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不管我们抓不抓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都实实在在地存在于企业之中。人的行为习惯受思维习惯的作用,如果不努力认真地抓,就会形成不良文化。企业文化在未来会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哪一个企业能够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领先,哪一个企业就能建立

5.浅谈管理沟通推动企业文化 篇五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与企业的存在有着一样的久远历史。但纵观企业文化的历史,企业文化的真正的提出却仅仅在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日本企业的迅速崛起和不断壮大,美国和欧洲学者开始研究东西方管理方法的差异,结果发现了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也带来了企业文化相关研究的兴起。1979年,Andrew Pettigrew在1979年发表的 《论组织文化》最早提出了“组织文化”这一概念。随着1981年William Ouchi 的《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1981年Pascale & Athos的《日本的管理艺术》等着作的发表,企业文化正式进入人们的眼球,并真正成为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如今,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人们最热衷议论的话题,而且大多数人将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否、有无活力等都归咎于企业文化的好坏。的确,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生命之源,能为企业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并给企业带来有形和无形的社会和经济的双重效益。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理念,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等理念的总和,企业文化的精髓在于各企业成员所认同的并在行动上付诸于实践行动中的价值理念。管理沟通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自从有了群体活动,就有了管理,而管理活动的有效实施必然离不开沟通的作用。管理是一种通过别人完成任务的艺术,沟通是人类活动和管理行为中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因此,组织成员之间良好有效沟通是任何管理艺术的精髓。

《大英百科全书》对于沟通的解释是:沟通就是“用任何方法、彼此交换信息。即指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之间用视觉、符号、电话、电报、收音机、电视或其他工具为媒介,所从事之交换信息的方法”。着名管理学家西蒙认为:沟通“可视为一种程序,借此程序,组织中的一成员,将其所决定意见或前提,传送给其他有关成员”。从管理学的角度,我们可以把管理沟通定义为:在各种管理活动和商务活动中,沟通主体(沟通者)基于一定的沟通背景,为达到一定的沟通目标,在分析沟通客体(沟通对象)的基础上,将特定的信息或思想、观点传递给客体,以期获得预期反应效果的全过程。

管理沟通与其他沟通相比具有以下特征:①沟通的主体是人或社会组织。管理沟通不仅是信息的单纯传递,还包括思想、观点、态度的交流。②沟通发生在管理和商务活动中,管理沟通与一般沟通的区别在于沟通的背景是发生在管理活动或商务活动中。因而沟通的目的性更明确,对对方的反馈期待更高。③管理沟通是为了达到管理的目的而进行的沟通行为与过程。如果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完成管理目的或目标,那么,这样的沟通就不能称其为是管理沟通。

管理沟通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按照沟通方法可以分为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道具沟通等;按照沟通范围区分,我们可以把管理沟通划分为人际沟通、团队沟通、部门内沟通、跨部门沟通、组织沟通,以及组织与所处环境的组织系统沟通、外部沟通;按照沟通内容来划分,又可以划分为部门决策沟通、企业决策沟通、企业战略管理沟通及企业文化管理沟通等。

管理沟通作为管理科学的另一个重要领域,在企业文化建设与实施过程中,时时刻刻都发挥着作用。

管理沟通可以认为是企业成员在一定的企业文化背景下进行思想和意识的双向传递过程。企业文化关注的重点是企业中的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总和,而管理沟通则主要关注管理中信息的传播、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企业文化主要解决企业中成员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问题,管理沟通主要解决信息传播流畅性和效果的问题。可以这样理解企业文化与管理沟通的关系,管理沟通是手段,而企业文化则是通过沟通这种手段我们所要传播的具体内容。如果我们把组织比喻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那么管理沟通就犹如保持其良性循环的一根根血管,而企业文化则是血管里流动着具体的血液和养分。3 管理沟通推动企业文化

管理沟通是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手段

文化最需要也最适合沟通。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既是管理沟通的手段、目标和结果,又是沟通的环境和背景。我们所用的任何一种沟通方式和工具,都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样地,在企业中,我们的沟通工具和方式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之一。企业文化中的每一个具体内涵,总是通过少数人探索实践或倡导带领下而形成,而在形成过程中,必然要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等沟通方式向外发散,并逐渐被企业中的广大员工所认识、理解、接受并认同,从而形成“共识”,最终成为企业文化中的具体内涵。在这一过程中,沟通的作用是巨大的,乃至不可或缺的。若企业内缺乏沟通或不畅,员工则无法认识、理解企业文化,更谈不上接受、认同企业的文化,而游离于企业文化之外。员工和企业没有共同的理念和价值取向,这又会进一步致使沟通的破坏并恶性循环,最终危及企业生存。2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通过管理沟通体现

从某种程度上讲,企业文化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不单单把员工看成“经济人”,而重视了人的作用。企业文化强调了精神激励并重视员工身心需求,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所以企业文化正是通过管理沟通而体现的。试想在一个企业中,如果缺少正常管理沟通渠道,企业员工想法和需求都无法传达至企业管理决策层,管理者就不可能重视员工,更别谈建立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还包括了企业的形象系统。企业形象其实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企业的形象是需要塑造和传播,而塑造和传播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沟通的作用。管理沟通不仅仅是向内的,同时也是向外的,企业文化的企业形象需要通过企业的外部沟通才能建立并广为流传。3 管理沟通推动企业文化变革

市场竞争中,企业变革不可避免,而企业文化也必然随之变革。而在变革中,管理沟通机制便是保证企业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蓬勃的、不断发展的要素之一。良好的沟通会促使员工重新审视个体与企业,学习了解新的企业文化。而企业也可以通过良好的沟通,建立新的企业文化制度层。充分的沟通也可以将企业变革中的冲突转化为正面的、积极向上的力量,并创建新的企业文化。4 企业文化必须立足于管理沟通

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理念,其中也包括企业的宗旨和使命,而对一个企业来说企业的宗旨和使命是其存在的根本目标和原因。而企业的理念、宗旨和使命等这些企业文化的具体内容都必须通过沟通让企业中的员工理解,才能认同并进一步按照已有的企业文化行动。没有管理沟通,企业使命只是句空话,是无法转化成生产力的。

6.为推动企业文化健康发展而奋斗 篇六

浙江企业文化网编辑部文章

推动企业文化健康发展是一个复杂而艰巨、重要而关键的工程。因为文化,企业时而发展,时而停滞。文化在这走走停停、磕磕碰碰、曲曲折折的路上演绎了企业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就这样,文化引导企业发展。

文化是企业中被普遍认同和推行的观念,这些观念决定企业决策。为优化企业决策,促进企业文化深入人心,倡导文化强企的精神,嵊州市承迅企业文化工作室站在企业文化建设前沿,在我省率先创建以“推动企业文化健康发展”为宗旨的浙江企业文化网,这无疑面临很大的压力,更是挑战!面对压力与挑战,我们通过多方努力,积极准备,终于迈出崭新步伐,浙江企业文化网和大家见面了!

浙江企业文化网以“跳出浙江看浙江”为工作思路,以研究企业文化理论和探索企业文化实践为工作内容,以建设企业文化、塑造企业形象、整合企业资源为工作目标,致力于服务我省企业文化健康发展,这是我们建网的宗旨。

7.企业文化推动方案 篇七

由于供热企业的行业特殊性决定了供热企业的企业文化,供热企业是一个集合公益性、服务性、利润性为一体的社会服务型企业,供热企业的主要服务项目就是将送温暖于千万家的供热服务,供热企业的企业文化具有较强的服务性和公益性,是将社会责任至于利益之上的公益性企业,供热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始终本着群众温暖大于利益的原则在为群众进行服务,供热企业的行业性质就决定了供热企业是一个奉献型的企业,供热企业的公益性服务性质在社会上代表了企业的文化形象,供热企业做的是良心工程,在社会上承担着主要的社会责任,企业的文化建设有代表着企业在员工心目中的形象,一个优秀的企业,在根本上必须得到员工的拥护和支持,在工作中企业的形象影响着员工工作的热情,企业员工要有同企业荣辱共存亡的信念,其次,供热企业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上要加强企业安全的管理,安全生产,安全经营,安全生产是企业持续性经营最基本的保障。同时,企业的文化建设要有一定的企业理念。

1.合规安全理念。供热企业的行业特点决定着供热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所以在生产工作中,供热企业要严把安全关,将安全作为企业日常发展的重要责任和重点监督对象,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久目标。

2.质量理念。供热企业是服务性和公益性的企业,所以很多公司在利润上的所得并不所,但在这个经济利益至上的社会很难把控所有人的思想,所以在输热的质量上就需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条文规定,因为质量是一个企业的命脉。

3.团队理念。在一个企业的发展中,团队的意识从根本上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前景,供热企业要培养企业员工的团队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使员工将自己的个人荣誉和企业荣誉相挂钩,企业在社上的声誉就是员工的声誉,这样才能使员工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提高企业的文化建设水平。

4.创新理念。供热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创新,接受新事物,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不创新就会被落下,供热企业要想在同行业中崭露头角就必须拥有一套标新立异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精神,营造属于自己的供热市场,稳定现有的供热客户,这样才能使供热企业在场竞争激烈的今天拥有自己的市场定位。

二、供热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供热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有持久的发展,就必须树立自己的文化内涵,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不能只依靠简单的文字去叙述,要有实际的行动和精神去引领企业的发展,要使企业的文化和精神贯穿于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促进企业在社会中屹立不倒的地位。企业的文化建设要在不断深化和改进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使供热企业的企业文化理念成为推动企业进步,鼓舞员工信心的源泉,使供热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创收,促进供热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供热企业的文化建设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1.培养一支具有领导能力的带头团队。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要有良好工作能力的管理者来进行带头工作,特别是领导层要做出带头工作的作用,起到了示范和鼓舞员工工作的信心,促进企业文化建设更具有执行能力。

2.培养员工拥有与企业文化相符的奉献精神。在新思想和新时期的前提下,要想实行企业的全面发展就必须使企业拥有严格的奉献精神,全面实行企业的科学有序发展,培养企业的员工的文化教育,树立企业员工勇于奉献、爱岗敬业与企业文化相符合的职业精神,加强企业的基础文化建设,大力开展对先进员工的奖励制度,对思想懈怠员工的惩罚机制,其次要培养企业员工一致的价值观,形成对企业发展有鲜明积极作用的企业文化精神,这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关键。

3.优质的服务推进企业的文化建设。服务性是供热企业的企业性质,要在市场形势条件严峻的当下,抓住市场客户的需求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是是服务型社会,抓住客户的需求,对其提供优质的服务,在服务的项目、质量、理念上进行独特的创新和完善的配套型服务,不断地探索供热企业发展的新技术,从而应用到供热事业中,使供热企业为供热体系提供基础性的保障。

结语

供热企业的文化建设是供热企业弥久发展的命脉传承和精神支柱,是企业可以持续性发展的根本保障,企业的文化建设在很深层次的领域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进一步的观念、精神方面的支持,通过对企业文化的不断建设可以充分的响应国家的号召,在新政策和新思想的条件下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使命和交代的任务,企业的文化建设为企业的长久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在当今社会注重环保问题的今天,供热企业要保持绿色经营,低碳无污染的发展,使供热企业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和社会责任,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供热企业做好其输热工作,使人民群众的温暖达标,营造供热企业的品牌效应,推动供热企业的合理有序发展,是供热企业毕生的研究课题。

摘要: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供热企业在不断的进行整合和改进,我国的供热企业始终将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首要位置,以将温暖送万家,构建和谐的热力氛围,将企业文化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快速推进企业的文化建设,能够合理科学有效的将企业文化发扬光大,使企业的凝聚力不断地加强,在市场秩序冗杂的今天,供热企业可以合理、有序的发展并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科学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精神。

关键词:供热企业,企业文化,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德.《企业文化建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2版.

[2]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调查研究报告(2007-2008)》.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

[3]韩加国,申望.《企业文化实务与成功案例》.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

8.以文化融合推动企业重组 篇八

在企业的重组过程中怎样做到“两实现、一增强”?如何搞好企业文化的融合工作?围绕这样的话题,2007年4月30日上午,李占荣书记在中国工艺(集团)公司会议室热情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我们这次重组不仅体现了国家对工艺美术行业的国有资本布局做战略调整的宏观意图,也是企业自身为实现战略转型所做出的主动抉择。”李书记开门见山地说。

“中艺”和“中工美”曾是我国工艺美术行业的两大领军企业,长期以来分别侧重于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独立发展,经营上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同时,又共同表现出国企运行中一些共性的问题。通过重组,可以在整合两家公司原有资源的基础上相对完善一条工艺美术产业链,实现协同经营和产业价值延伸,驾驭中艺集团这艘产业“旗舰”乘风破浪、直济沧海。

明确重组指导思想确立企业发展目标

李书记说,什么是中艺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我体会:工艺美术虽不属国家垄断经营领域,也是一个必须体现国家政治形象、文化主权和产业政策的重要行业,理应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产业带动作用。中艺集团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综合性工艺美术产业集团,作为一支表现我国经济和文化双重形象的“国家队”,其核心竞争力应该主要体现为——通过市场手段占有全球产业资源的运作力以及必要的行业发展带动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将之推广发展成一个大的产业,融入世界经济和文化的大舞台。

眼下,围绕“两实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一主线,中艺抓住“如何搞好重组及文化的融合”这一“牛鼻子”深入开展了调查研究,对企业重组和发展中的若干根本性问题做出认真思考,明确了重组工作的整体思路、规划定位和工作目标,进而提出了“发展、整合、创新、高效”重组工作总的指导思想,也是“新中艺”谋篇布局的四个关键点。

李书记说,实施大集团战略,走真正的重组之道,就必须要在企业制度和文化创新及机制转换等方面有所建树,取得文化融合成果,切实提高企业的内在素质。重组工作切忌流于形式或追求表面效果,“换新行头唱老戏”。要坚决克服“表合里不合”,更不允许“面合心不合”。这将是我们对重组工作实施严格自我督察的重点。

通过重组,中艺集团要保证实施“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第一步,近期发展目标。围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实施重组战略,在优化集团内部资源配置、调整经营结构和壮大优势业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方面齐头并进,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起一个“产权多元、主业突出、机制灵活、运营高效”适应市场和产业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框架,比较快地实现集团资产和经营规模的扩大及增长方式的转型,推动企业步入科学发展的快行道,并实现在行业及市场上的战略和效益领先。

第二步,中期发展目标。继续做大做强主业,提升企业规模效益。并按国际规则继续完善企业组织、模式、机制,提升核心业务能级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全面体现产业“龙头”地位,进一步驱动产业形态优化和升级。

第三步,远期发展目标。在进一步提高集团资产质量、优化资本结构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拥有相应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国际营销网络、稳定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和产业后续研发能力、主要经济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跨国性企业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发挥“中国工艺品产业主要创意基地、推广平台和商业核心”的作用。

人是文化融合、文化创新的主体和载体

如何围绕企业发展目标,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去落实“两实现,一增强”?

李书记说,文化创新是优化配置资源并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和保障条件。一个成功的企业重组一定要体现资产与文化、人与物的有机结合,忽视了这一点,就可能使我们的重组工作片面化、简单化,陷入肤浅和盲目的误区。尤其对我们中艺集团所从事的工艺美术这样一个体现人的智力和创意高度凝结的主题产业而言,更需要文化的“灵魂附体”。因此,明确了企业的发展目标,文化建设、文化创新就成了我们一个重要的重组主题。

文化创新的本质说到底是企业里人的工作的根本创新,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一个基本认识。就国有企业而言,人才的流失、企业文化的流失才是最大的资产流失。因此,国有企业的改革重组应是企业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有机结合的重组,这样才能确保国有资产的全面保值和增值。在重组过程中,我们要把企业中“人”的工作当作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来抓,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企业即人”、“人高于物”、“人是企业发展第一资源要素”的价值观,抓紧“留住人、融合人、培养人、发展人”这个主线,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努力造就一支“新中艺”旗下卓越的管理团队和优秀员工队伍,为集团发展开掘不竭的动力源。尤其企业在重组后,如果见物不见人,只注重“物”的重组,即劣质资产的剥离、资产配置的优化、经营结构的调整,而忽略了“人”的整合重组,就难免会出问题。真正意义上的企业重组,一定要落实资产与文化、人与物的有机结合,如果没有对原有企业文化的整合与创新,没有企业广大职工认同的高品质新企业文化再造,就不可能提升重组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可能使企业壮大发展,甚至还可能导致企业重组的失败。

目前首要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制定有效的政策,挽留人才、凝聚人心。就我们的体验而言,国有企业的人才流失比资产流失更让人痛心,尤其工艺美术这种智力型产业,人才的作用至为关键。我们应从确保国有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全面保值和增值高度认识这个问题,全力搞好企业人才建设,奠定企业发展基础。二是抓紧培养集团目前最紧缺的两类实用人才——于经营创新的人才和懂得资本运作的人才。我们将即时启动新集团的人才强企战略,以提高现岗现职干部管理能力和业务素质、加快一体化进程为重点,盘活企业人力资源,发掘人的潜能,尽快锤炼一支善创意、懂经营、会管理的专业人才队伍,这也是保证我们新集团开好局、起好步的关键一招。

工艺美术品缺失了“文化”,将是不值钱的

李书记说,我们在经营中感到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我们目前的工艺美术品技术含量偏低、商业附加值不高。

例如:中国是瓷器的故乡,CHINA的原意就是瓷器,但我们的许多出口瓷器在国外往往沦为地摊货,很难登上大雅之堂。相反,国外进口高档瓷器在中国都是占据燕莎、赛特这种高档卖场,售价也往往是比我们的瓷器高出许多。中国淡水珍珠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0%,但我们的珍珠是论斤往外卖,而国外的优质珍珠饰品却是论颗在国内市场上卖。国外的品牌工艺品价格,成本往往只占售价的很小一部分,一件卡地亚珠宝饰品售价动辄上万,但所采用的金银宝石材料价值并不高,更多体现的是品牌、创意、工艺、服务价值。反观国内工艺美术品,一件翡翠制品,往往卖的还是原材料价值,文化附加值比例很微弱。

李书记说,做为国字号领军企业,我们的优势在哪里?一是地位优势,二是资源优势,三是人脉优势,四是牌誉优势。最重要的,通过整合资源,形成统一运作平台,是我们最大的优势体现。充分集中产业资源,提升国有资本的产业带动力和影响力是国资调整的重要方向。其间,通过积极有效的企业文化建设,充分挖掘企业经营潜力,加大目标市场的进入力度,打造优势产业链条,不断提高商业文化附加值,组建核心产业链条,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在目前中央企业主业经营实力不突出、所掌握的核心竞争技术能力不高的背景下,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挖掘潜力、集中优势,对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实力尤具现实意义。特别对工艺美术这样的创意性产业而言,更需要文化灵魂,有了灵魂,企业各种经营要素才能有效配置并发挥最大潜能。

我们中艺集团所从事的是一个高智力行业,企业文化建设对公司发展至关重要。我们中艺集团的核心经营是什么?与其说是文化产品,倒毋宁说是文化自身。对我们这样一个以“卖文化”为主业的企业,如果自身疏忽了文化建设,就不仅仅是失误,简直就是过失了。因此,对我们“新中艺”而言,加倍强调先进性文化建设的意义,是企业发展的题中之义。说我们应“以文化建设为纲”或“以文化建设为本”,都不过分。

“内强素质、外立品牌”将是我们加强文化建设的主线。特别在工艺品市场全球化背景下,如何保护我国文化安全,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并且持续地发扬光大,这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我们一家以文化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必须承担的政治责任。

企业重组应做好“四项整合”、实现“四个融合”

李书记说,对重组企业而言,我体会文化整合应做好四个方面:

一是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的整合。强化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和着力点。通过整合,探索出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管理效能。

二是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员工心态的整合。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精髓是重视人的社会价值,尊重人的独立人格,挖掘人的智慧和潜能。文化整合就要抓住“以人为本”这一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要素,形成新的企业发展驱动力。这里的关键是企业人的行为规范的整合。

三是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理念的整合。要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企业经营理念的转变和创新,使重组后的企业经营理念得以调整、确立,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通过建立符合艺术规律和市场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深化改革、持续重组、不断完善,全面提升软实力,加快现代企业制度进程,实现企业创新。同时要加强企业战略管理,科学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变化及时修订企业滚动发展规划,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四是企业形象的整合。企业重组前的各自企业文化是不同的,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有好的也有差的。中艺过去主要是外贸型企业。中工美则侧重于加工和内销,重组后如何合二为一,并且1+1>2,是个关键。企业文化的整合绝不是对原有企业文化进行简单的合并,而是要对原有企业文化进行调整、留优汰劣、改良完善、创新提高,形成新的高品质企业文化。使重组后的企业文化不断增强吸引力和感召力,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强大内在推动力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力量。

在对原有企业那些有利于增强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标识、员工道德、企业诚信、经营环境等外在和内在的优质形象进行保留的同时,要重新设计和创新企业形象,实施名牌战略、塑造品牌形象,以激活企业新的活力,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成功的文化整合最终要体现四方面融合:

思想融合。思想融合是文化融合的基础,通过思想融合来推进制度融合、管理融合、行为融合,实现最终的文化融合。为此,要树立“一个企业,一个中心,一支队伍”的融合方针,在思想融合中坚持以“融情、融心、融力”为切入点,实现人的情感相通与心灵相通。

制度融合。制度融合是文化融合的重点,只有企业的制度融合了,重组企业才会政令统一,步调一致,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个企业”。企业重组之初,就应明确一个观念:新的企业要有新的观念、新的组织结构、新的管理制度和新的激励机制。企业所有的改革思想和措施都必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最终固化于制。制度之外,其它是靠不住的。要进一步完善战略管理体系,探索管理模式,强势推进现代化管理,发挥一体化协同效应。中艺集团开始重组后,先启动了制度文化整合建设工作。我们目前已在这方面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按照新集团的管理要求和自身运行特点,对原来两个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行了认真的审查、整合与修订,最终重新规范形成的管理制度将达到上百件,企业内部管理将更加明细、规范、简洁,初步构建起一个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制度管理体系。

目前的关键就是全力推进重组措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人员统一指挥调动,资金统一筹措调配,业务统一组织调度,项目统一规划实施的大管理格局。

价值观融合。价值观的融合是文化融合的保证,对于重组企业来讲,价值观的融合,形式上是文化的整合,而实质上是一次文化再造,其核心就是提炼与确立企业的新文化理念。文化融合的最终目的是建立起新的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的灵魂则是体现其价值观的文化理念。所以,提炼文化理念,实施文化再造是实现文化融合的根本举措。建设一个符合企业实际、提升企业形象、满足企业发展战略、具有时代气息、企业特色、健康向上并为广大员工普遍认同的企业文化体系,从而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和谐一致,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和谐一致,企业文化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和谐一致。

行为融合。行为融合是文化融合的关键,企业行为、领导行为、员工行为的融合才是完全的文化融合。在行为融合上,主要表现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条心、一股劲、一盘棋”。

李书记最后强调说,人们对文化产品和项目高科技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下一步,我们要努力运用高科技手段,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价值链,开发新兴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促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形成共栖、融合和衍生的良性互动关系,不断形成新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还要大力推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多层次开发,加快数字化、网络化建设,使之成为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最佳载体。要以科技为先导,推进中国工艺美术更好地走向市场,走向世界。

9.企业文化推动方案 篇九

——— 陕西省韩城钢铁炉料有限责任公司参加全国“安康杯”竞赛活动汇报材料

我们陕西省韩城钢铁炉料有限责任公司是主营洗精煤、焦炭和煤化工产品的的民营股份制企业。多年来,公司领导从保护员工生命安全、维护企业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出发,以开展“安康杯”安全竞赛活动为载体,加强员工安全培训、落实劳动保护责任、建立健全维权机制、积极开展群众监督检查,从而全面提升了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使安全文化深入人心,凸显了历年来无重大不安全事故发生的良好局面,于06、07、08、09连续四年,获得了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称号,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公司的社会效益也因之逐年递增,今年上缴税金将突破1亿元大关,以迅猛的发展势头,跻身渭南市地方财税贡献企业的前列。现将我们近年来开展“安康杯”活动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行政领导,确保活动有效开展。实践证明,“安康杯”竞赛活动是全面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员工安全素质,实现全员参与安全生产实践的有效载体。企业要生产、要发展,涉安工作至关重要,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我公司紧紧围绕“增强意识、建章立制、整改隐患、确保安全”的宗旨,积极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组成了以总经理为组长,以主管安全的副总和工会主席为副组长,安环部及各单位正职为成员的竞赛活动领导小组,并把一批安全生产中有丰富经验、安全思想牢固、责任心强的同志充实到竞赛组织中来,健全了竞赛组织机构;提出了建设安全型企业和全面消除隐患、构建安全平台的指导思想,制订了系统的活动方案,列出了每项活动实施的具体措施、检查落实人员及相应的考核办法,以期达到竞赛管理目标化、竞赛项目系列化、竞赛内容多样化、竞赛检查制度化、竞赛考核规范化的目的。我们把“安康杯”活动与公司的“产量、质量、成本、环保”四大电话/传真:(0913)5353390

E-mail:hanganglu@126.com

考核目标责任制并列考核,形成了“安全领导小组—安全厂长—车间主任—班组兼职安全员”等47人的安全管理阶梯。公司与各单位、车间与各员工签订了安全生产防范责任书,以责任链的形式将安全责任目标层层分解,逐级传递,使安全生产工作责任明确到人,形成了层层抓、级级抓、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连续的责任体系和“一把手负总责、谁主管谁负责、一级对一级负责、人人有责”的长效机制。公司还实行部门领导安全责任效益制,年终奖金和安全挂钩,如发生不安全事故,主管领导会受到处分,同时年终奖金也随之消除。通过加强条块管理、落实安全措施、落实专人负责等,确保了竞赛活动由点及面地铺开,使之走上了有组织、有计划、有方案、有实施、有检查、有评比、有提高的规范化、长效化轨道。

二、构建民主管理平台,落实劳动保护,健全维权机制

历年来,我们在各级工会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通过建立民主管理制度,完善民主协商机制,疏通民主管理渠道,着力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组织、引导、服务员工和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的作用,不断改善员工的生产、生活条件,逐步解决了广大员工在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劳动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从而赢得了广大员工的理解、支持和拥护,有力地推动了安康杯竞赛活动的顺利开展。其中,一是健全完善各项基础制度。公司在充分采纳员工意见、建议的基础上,陆续制定完善了厂务公开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环保工作条例及劳动保护制度等一系列与员工利益密切相关的规章制度,为规范企业民主管理提供了操作依据。二是健全民主决策机构。在上级工会的指导下,适时成立了工会、职代会,设立了经费审查委员会、女职工委员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和劳动保障监督检查委员会,确立了企业工会参与企业管理的地位。进而制定了职代会暂行办法,明确了职代会、会员代表会的任务和职权,健全了会员会籍档案管理,配备了兼职的委电话/传真:(0913)5353390

E-mail:hanganglu@126.com

员会工作人员,形成了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模式。通过一系列工会制度的建设,基本实现了“既能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又能体现职工当家作主,把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有机统一起来,逐步实现决策有程序、参与有秩序、议事有章法、监督有成效”的目标。三是健全员工保障机制。公司工会本着“依法办事、协商一致、平等合作,兼顾国家、企业、职工利益”的原则,与企业订立了集体协商制度,代表全体员工按照规范化要求,经过充分酝酿、组团磋商,与企业相继签订了《集体合同》、《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协议》,吸纳职工代表,讨论员工工资分配、调整方案,协商处理工(公)伤赔付事宜,陆续为员工交纳了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从而使员工权益得到最大限度地保障。四是充分发扬民主。工会通过公开厂务,使员工的民主要求得到释放,形成了合力,消除了双方的误会,融洽了劳企关系,并坚持每半年召开一次职代会,使员工在听取企业发展计划、财务、经营报告的基础上,通过平等对话制度,和企业领导层议厂情、论厂事,向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给予了员工充分的地位和权利,使大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涨,从而在企业与员工之间形成了心贴心、心交心、心换心的良好局面。工会自创建以来,始终着力为员工创造一个温馨和谐、适宜工作的良好环境。一是敦促公司陆续投入400万元,完善了与员工健康息息相关的污染防治设施,扩大了厂区绿化规模,建成了我市焦化行业首屈一指的花园式工厂。二是坚持每年拿出6万元为男工做体检一次,为女工做孕、体检两次。每逢暑期,除给一线员工增加岗位津贴外,每月还拿出3万元,给员工足量供应防暑降温物品。三是每年花费19万余元给员工配发冬、夏服装及被罩、床单、枕巾、凉席及毛巾被等生活用品。修缮集体宿舍,改进食堂、浴池设施,每年给员工补贴伙食25万元,使企业员工的饮食水平和居住环境不断提高和改善。四是为了丰富员工电话/传真:(0913)5353390

E-mail:hanganglu@126.com

的文化娱乐活动,投资15万元建起了“职工之家”,建设了篮球场和娱乐室等业余活动场所,购买了视听、音响器材及各类体育活动器材。坚持每年出资5.6万元举办体育运动会和文艺演出各一次。同时,还不定期组织员工外出观光旅游,使大家在工作之余彻底放松,消除疲劳,恢复活力。为了使企业效益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形成了和谐友善、团结拼搏、真诚奉献的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一是以亲和力铺设事业平台。要求从董事长、总经理到部门主管,从工会主席到车间领导,人人都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真正做到标杆效应,使员工们具有归属感。二是营造友善氛围,领导层定期组织开展与员工谈心,开设职工爱心服务专栏,关心员工的困难,对员工婚丧娶发放300-500的补助,子女上大学发放2000-5000元的高教补助金,通过利用丰富的人际情感资源,培育了员工对企业的信任度和忠诚度。三是以爱心回馈社会。钢铁炉料公司通过七年的时间,用实际行动反复履行着“工资不跨月”的诺言,现在人均月收入1680元,并一直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与此同时,公司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先后为昝村工业园道路建设、“五村一镇”人饮工程、昝村镇白村小学、西庄镇杨村小学建校、板桥乡前锋小学、“非典”疫情、“二华”灾区、印度洋海啸、汶川震区等累计捐款150余万元。此外,公司拿出48万元供养了公司前身(原工贸公司)24名内退职工,并为他们陆续缴纳了被原单位拖欠了10余年的养老保险金,为保韩城的一方平安做出了贡献。特别是在去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们立即动员全体党员,于5月13日上午,通过市红十字会向灾区捐款540元。与此同时,公司工会又向全体员工发出了奉献爱心的倡议,于5月14日募得捐款6975元,行动之迅速居韩城市基层工会之首。之后,公司8名干部党员又向组织交纳特殊党费5000元用于救灾,其人数之少、数额之大,属韩城市基层党组织之最。电话/传真:(0913)5353390

E-mail:hanganglu@126.com

通过以上努力,使工会组织在非公企业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占据了一席之地,说话有了分量,工作有了力度,为员工维权工作提供了坚强的后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全面铺开,灵活宣传,将安全文化深入人心 为了使竞赛活动触动每个员工的灵魂,我们工会协同企业建立健全了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增订了相关管理、操作制度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其中包括:员工培训制度、安全保卫制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安全检查制度、检修保养制度、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压力容器管理制度、电气设备管理制度、煤气安全管理制度等,同时建立了“安康杯”安全竞赛活动档案,修订了《全员综合考核方案》,把安全教育制度、安全责任界定和工伤、劳动保护等涉安条款写入全员《劳动用工协议书》,确保了安全工作落实到岗。为了达到人人参加“安全生产”竞赛活动的目的,我公司工会发起了“关注安全,珍爱生命”的倡议书,以唤醒大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邀请当年奋战在生产第一线的老工人,介绍我们厂十年来的安全管理历程,阐述了安全工作对生产经营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同时,我公司工会还选准时机,把集技术性和通俗性于一身的“十个一”活动、“安全生产月”活动与“安康杯”竞赛活动有机地结合,通过宣传标语、班前班后会等多种形式,进行深入广泛的宣传,并通过《“安康杯”竞赛简报》,总结和反映各车间的好做法、好经验,指导和推动基层工作,使之收到显著的效果。我们在每年的“安全生产月”活动中,着重展开对全员的更深层次的安全教育,主要是普及员工安全生产知识学习和开展有声有色的比赛活动。通过宣传标语、印发消防、危化、交通等安全知识答题试卷,讲师现场讲解、现场测评示范等多种形式,深入进行宣传,其中,我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全部参与、带头答题,为广大员工做出了表率。职工同志电话/传真:(0913)5353390

E-mail:hanganglu@126.com

们也利用业余时间认真答卷,对不懂的知识及时查阅资料,询问安全管理人员,力争做到每一道试题都准确无误,竞赛活动领导小组对试卷统一回收、评阅和总结,共回收有效答卷470份,参与率占员工总人数的 96%,平均分数为96.5 分。活动还评选出了1个优秀车间和70名纪念奖,并给予了奖励。同时,我们还组织员工参与市总工会举办的“万人签名、万人答卷”安全生产竞赛活动、韩城电视台举办的“安康杯”安全知识电视大赛,公司领导亲临现场助威,从而把竞赛活动推向高潮。在开展的以“常敲安全生产警示钟,争当遵纪守法好员工”为主题的安全运行300天活动中,我们广泛开展了“一日一题”安全知识学习、“一周一案”事故案例讲解和 “一季一考”岗位技能及安全知识考试,使职工们时刻树立牢固、清醒的安全意识,不断改变不利于安全管理的工作习惯。为了增强员工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我公司还先后组织全体员工按照公司的《应急预案》,分别进行了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演习、消防演习。为了使演习达到最好的效果,我们在制定预案时充分听取危化品专家的意见,尽力完善预案内容,演习时我们聘请市消防中队现场观摩,根据演习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进一步完善预案内容。通过全方位的演习,大大提高了公司紧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职工快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在日常的班前班后会上,我们要求每周以班组为单位召开一次与本岗位、本工作相关的专题安全会议,每月对个人安全事项进行评比总结和兑现,每半年举行一次安全、技能素质大比拼,给员工定下安全学习考核指标,着重把内部培训和考核作为衡量员工是否称职的标准之一,从而提高了员工安全学习的积极性。历年来,我们共举行了70余次形式多样的宣传、轮训活动,书写电话/传真:(0913)5353390

E-mail:hanganglu@126.com

宣传标语860余幅,设置、更换阵地标语60余幅,共计支出25万余元。我们还用自己编写的事故案例,举办安全生产专栏146期,受训人员达4700余人次,使全公司员工平均每人进行了7次以上的安全知识培训,累计支付培训、资料费37万余元,从而为全员参加安康杯活动扫清了行动障碍,使员工参赛率达到99.5%以上。“生命重于生产”、“不安全就不生产”等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变成了全员的自觉行动,真正实现了“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静态达标”向“动态达标”的转变。总之,我们通过生动活泼、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增强了全员的安全意识,丰富了广大员工的安全生产技术知识,提高了全员的自我防护能力,夯实了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提升了企业的安全文化,使安全文化深入人心,营造了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四、发挥工会作用,加强劳动保护维权监督。员工群众既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又是安全生产的最大受益者。我们按照劳动保护“三个条例”,成立了以工会、安环部等有关领导和部分员工代表为成员的劳动保护和群众安全监督检查委员会,负责员工劳动安全和职业健康卫生方面的监督检查和保护工作。我们积极发挥工会组织及员工的群众监督作用,通过职代会建立劳动安全卫生监督检查机制,积极开展“管理无漏洞、现场无隐患、行为无‘三违’、安全无事故”的“四无”检查活动,动员广大员工揭查身边事故隐患。两年共排查各类事故隐患83起,制止“三违”现象110多起,下发限期整改通知50余份,提合理化建议140余条。公司工会还协助“安康杯”竞赛活动领导小组,组织全体领导和员工开展“十个一”活动:要求从总经理到班组长要读一本关于安全生产的书或学习一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看一场安全生产记录片、接受一次安全生产培训、查一起事故隐患或一起违章行为、写一点安全生产体会、忆一次事故教训、做一件预防事故的实事、当一天安全检查员、提一条电话/传真:(0913)5353390

E-mail:hanganglu@126.com

安全生产建议、搞一次安全生产签名活动,进一步深化了竞赛活动。在职代会扩大会议上,公司工会专题讨论劳动保护问题、报酬平衡问题及基本权益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我公司近年来在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社会保障方面共计投入资金870万余元;在炎热夏季,先后累计为一线员工发放高温费120余万元;先后为全体员工办理工伤保险计46万余元;给员工发放劳动保护用品,价值134.5万元。为员工缴纳养老保险金1129504.52元,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妇女同胞属于弱势群体,我们平时在安排工作时,就充分考虑女员工生理特性,特别是“三期”期间,安排她们延长休班时间,错开因身体不适带来的困扰,给予充分的人性化关怀。去年,我们聘请渭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业人员对全厂范围的所有生产工种和作业现场进行了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估,制定了相应的防控措施,有效地加强了职业病的防治工作,切实保障了员工的身体健康(在本次职业病体检中,全厂无一例职业病患者,职业病的发病率为零)。今年,我们针对煤焦车间员工反映粉尘较大这一情况,公司领导当即决定投资12万元增设了除尘装置;为了使广大员工深切感受到了企业大家庭的关怀和温暖,公司先后还投资120余万元,对厂区进行大规模绿化,投资381.6万元对厂区道路、生产场地表面进行了修补、硬化,使生产区绿化率达到了80%,呈现出三季有花、四季长青。努力给员工创造出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公司扎实细致的安全环保措施,不但增强企业凝聚力,也为安全竞赛活动提供了强劲的精神动力,创造出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五、强化管理,巩固成果,打造平安“钢炉” 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不容疏忽的工作,丝毫不能麻痹大意,要始终放在心上。我们不断夯实基础安全制度、细化落实,使安全检查制度化,安全监督网络化。公司建立了严格的安全检查考核制度,把安全电话/传真:(0913)5353390

E-mail:hanganglu@126.com

检查放在突出位置来抓。一抓重大节日和重要活动前后的安全大检查,由公司安委会牵头不定期进行;二抓月度综合安全检查,每月一次轮流进行;三抓季度专项检查,根据阶段性工作重点和季节特点每月确定专项检查项目。四抓基层日常检查,要求岗位每班一次、班组每周一次、车间和重点部门每月一次安全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和隐患整改措施,写出安全月度工作小结,定期报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同时,公司采用安全检查提示卡,使操作员工和检查人员明确查什么、怎样查等等,增强了检查的针对性、实效性,使安全隐患整改要求明确、操作性强。在竞赛活动中,我们“安康杯”竞赛领导小组还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了“两会一承诺”(安全生产分析会、“三级”安全民主生活会、安全承诺)活动,由竞赛领导小组成员组织定期召开“三级”安全民主生活会,对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安全民主问题进行研究,协商探讨解决。领导小组还采取召开生产例会突出安全主题的办法和召集小规模相关人员会议的方式,召开大小会议40余次,就该时段涉及的工作现实问题展开研究、剖析。今年初,我们竞赛领导小组在检查中发现个别员工骑摩托车出入厂区时不佩戴安全帽,小组以高度的责任心敏感的意识到这种行为存在人身安全隐患,于是连夜召开会议,对所有进出公司机动车辆的行为进行规范制定了出入大门制度,并向所有车间部门下发通知书,有效地预防了上下班路上的不安全隐患。为了加强安全管理,我们在工作中还不断探索,摸索出了“走动式现场安全管理”的办法。公司、分厂、车间、班组四级领导,在处理完自己手头工作后,总是沿着自己的范围打转转:经理在观察,哪儿的建筑物基础是否牢固,物料的堆垛是否会滑塌;厂长在思考,哪儿的设施需要弥补措施才会更结实,哪些地方长期被人遗忘而又产生了新的隐患;车间主任们则在查找哪儿的横廊锈蚀了,哪儿的闸刀缺盖了,哪儿的接地线松动了;班长们在琢磨哪个员工的操作欠规范,哪儿的涉安细电话/传真:(0913)5353390

E-mail:hanganglu@126.com

节不到位„„今年,我们靠走动式现场管理这一“法宝”就发现不安全事故苗头30起,处理不安全设施部位17处,把不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为了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我公司先后配备了抽风排尘设施、降温装置、防毒面具、消防器材等应急设备,并指定专人保管,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维护、保养,同时加大了员工人身保险和安全培训的投入,极大地增强了公司的抗事故能力。去年10月,洗煤厂在改造过程中,就原来空中未加防护栏的走廊,投资8万元,制作了钢结构立体式全程护栏,确保了操作人员的安全。这些工作在别人看来,都是可干可不干的,但我们都认真做了,真真正正为企业的发展构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为了不断巩固提高“安康杯竞赛”取得的成果,一方面我们开展了“新十个一”活动,创新了具体内容:①公司每年与各单位、各员工签订一份安全合同;②每月由厂长经理作一次安全教育报告;③每个科室和班组有一名安全生产监督员;④每周组织安全生产监督员学习一次安全知识;⑤每个班前都进行一次安全教育;⑥每天出一道安全常识题;⑦每季度进行一次中层、班组安全知识考试;⑧每个员工签订一份安全三级卡;⑨每年一次安全评比;⑩每人每年写一份安全承诺。从而大大提高了安全管理工作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我们对安全工作实行了动态管理,对涉安设施不定期进行检查、维护、保养,发现苗头,及时处理,从根本上保证了各类涉安设施正常发挥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适时召集车间、班组长及相关岗位员工,逐工艺、逐工段、逐设备、逐岗位地检查、评价、分析,查找那些不利于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工艺、设备、操作因素,专门召开技术分析会进行研讨,当会制定需要改进、加强的措施,付诸实施,通过不断回查,反复改进,使全公司的安全防线更加牢固。电话/传真:(0913)5353390

E-mail:hanganglu@126.com

总之,安全就是效益,通过“安康杯”竞赛活动的开展,我们感觉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一是加强了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促进了企业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二是健全了企业工会劳动保护组织,加强了安全工作的群众监督。三是促进了广大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自觉性,提高了员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四是提升了企业文化,夯实了安全工作基础。五是有效预防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企业效益逐年递增,公司发展前景广阔。尽管我们以“安康杯”竞赛活动为载体,构筑了牢固的安全生产“大堤”,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抓安全生产给企业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但抓好安全工作,今后的路还很长,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以“安康杯”竞赛活动为载体,不断探索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新路子,为“企业发展、员工安康”保驾护航。陕西省韩城钢铁炉料有限责任公司 二0一0年十月二十日 电话/传真:(0913)5353390

上一篇:中秋节初二叙事作文600字下一篇:防暴的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