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的初中作文

2024-06-21

感受的初中作文(共19篇)(共19篇)

1.感受的初中作文 篇一

窗外是依依青天,菁菁校园。我走进了七(12)班的大门。在这间教室里读了几个星期的书,女生们倒是在发扬古人留下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优良传统,上课认真作笔记,下课忙着整理,连出去玩的时间也只有一两分钟。而男生们却偏信‘初中男生成绩绝对胜于女生“之类的话,凭着上帝赐给他们的好脑袋,而不屑于做琐碎的案头工作。久战沙场的老师见罢,想出了“万能清醒剂”DD考试!几场考试下来,一看,六十几?不!一下子全都不由自主地收起了骄狂,重新对着书本,认真起来。

通过这次考试,同学们基本了解了自己的处境。不拼还是不行,谁也不想落伍,现在七年级(12)班到处都是火药味儿,同学们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不到关键时刻,谁都不肯认输。

现在的初中生活,可不比小学,作业虽多了点可题题简单,三下五除二搞定。可是现在那些题目可是越来越深奥了,还有那么多的课程,门门都要考试,一系列的小测验也如三月的毛毛雨一般“哗啦啦”地下个不停。我们面对这一系列的考试,也只有硬着头皮熬夜,上下两眼皮打架不说,第二天,不是这位同学长出“熊猫眼”,就是那位同学眼中长出了血丝,再过份一点的,那可就是利用上课时间睡觉了。沉重的代价自然也是免不了的了。

数学老师来上课了,下课临走时留下了几句话:“马上国庆就要放假了。。。。。。”话未说完,就听见同学们的一片欢呼声,有些同学则捂住了耳朵,只有老师在讲台上大叫“安静”。几十秒后,全班安静下来,老师又接着说:“国庆长假放完来上课时马上考数学。”说完就拿起书本走了,只留下这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和愣在一旁的58名同学。半天,才说了一句话:“又考呀!”虽然同学们看起来压力很大,但是,我明白,我们班的同学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有把握来迎接下一次数学考试。

[进入初中的感受作文]

2.感受的初中作文 篇二

昆明市2015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试卷作文部分共有两道题目:命题作文《语文课上》与材料作文。

题一:请以“语文课上”为题, 写一篇文章。

题二:阅读下面三则材料, 从中选择一个角度构思立意, 自拟题目, 写一篇文章。可叙述经历, 可抒发情感, 可发表议论。 (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 不得对材料进行改写、扩写、续写)

【材料一】有人在评价热播的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时说, 生活就是这样, 大家要齐心协力, 一起向前奔跑, 才是兄弟。

【材料二】杨澜说, 我们虽然再努力也成不了刘翔, 但不能不享受奔跑。可能会有人妨碍你的成功, 但没有人能阻止你的成长。这一辈子你可以不成功, 但不能不成长。

【材料三】在适合奔跑的时间和空间放弃奔跑, 是一种遗憾。

三则材料引发我们这样一些思考:奔跑的路上, 团结协作很重要;奔跑是另一种成长, 成功和失败都是成长的印记;在最好的时光里尽情奔跑, 切莫虚度……

这两个作文命题有着浓浓的语文味,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正面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充满正能量, 面对青少年时期遇到的各类困难, 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本次命题两种题型的难度、开放度都较均衡, 选择命题作文的学生稍微多一些。题目一是一道命题作文, 题目是《语文课上》, 题目比较符合中学生的生活实际, 紧密联系生活, 考查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 难易程度也适中, 适合绝大部分考生的发挥, 也为写作水平高的同学提供了自由挥洒的舞台。

题目二是材料作文, 既有当前热播的电视节目, 也有名人名言, 材料后面给同学们附了一些提示性的角度供同学们选择。这道题目对于同学们来说写作的范围较为宽泛, 容易出新, 对于有些同学来说可以挖掘到新颖的角度来进行作文。

总之, 这两篇作文题目都能充分体现《课标》中对于学生写作所要达到的要求:“写作要有真情实感,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能抓住事物的特征, 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表达力求有创意。”

感谢命题专家们出了既接地气又新颖活泼的作文, 让批改作文成了昆明市师生交流的一个最好的方式, 成了一次反思自己教学的机会, 作文阅卷组的老师们共同的感受是:“痛并快乐着!”

二、具体分析

(一) 审题与拟题

1.优点

能抓住题目中“语文课”“奔跑”“齐心协力”“成长”“遗憾”等关键词, 在题目的要求下快速入题, 多数同学避免了偏题。材料作文方面, 本次命题可选的主题非常多, 如“奔跑”“成长”“奋斗”“战胜挫折与成败”等, 如《逆境中成长》《失败也是一种成长》《在奔跑中学会合作》。

2.缺点

在具体的写作上, 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审题不明确, 很多选择了《语文课上》这个题目的考生, 并没有紧扣“语文课”来展开写作, 而是转向了描写“语文老师”或者“语文教材的内容”。材料作文中仍旧有部分考生立意偏离材料。另外还有文不符题, 如题目一, 一些考生写作中变成了《我的语文老师》, 甚至直接把题目改为《在英语课上》《语文课的数学老师》等;再有就是过分纠结材料字面意思, 如题目二, 很多考生过多纠结“奔跑”这一自然行为等。

(二) 主题

1.优点

主题鲜明, 对自己的成长有反思, 积极向上;对老师、对学校有感恩之心。

2.缺点

感情色彩倾向性似乎有些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如题目一, 很多考生写作中通篇揭老师的“短”, 流露对老师的强烈不满, 或者表现自己在课堂上睡觉、讲话、吃东西却不觉得羞愧等;部分作文没有抒发真情实感, 情感空洞;还有的文章没有主题, 自己写了一篇文章到底要表达什么并没有写清楚。

(三) 选材

1.优点

有的文章选材独特。题目一多写初见、最后一节语文课, 不一样的语文老师, 写语文课西游神游, 诗词曲入文, 很是精彩。语文课上发生的趣事, 潜移默化引导自己成长的老师, 语文课上与名家心灵对话, 选择最后一堂语文课的同学稍微多一点。题目二叙述自身成长经历, 感悟奔跑, 正确面对失败, 自我成长, 以小见大, 借物喻人。

2.缺点

有的文章选材平庸, 内容较为空洞, 题目一平淡地描写一节毫无特点的课, 结尾生硬地表达对语文老师的感谢之类, 情感的抒发太牵强。题目二选择中考体育、拔河比赛、篮球赛来写, 但是没有新意和深意。选材不精, 泛泛而谈。

3.现象

考生的笔下有不少赞美语文老师形象的句子:她的声音婉转动听, 就像一只百灵鸟;我的老师个子不高, 乌黑的头发, 弯弯的眉毛下一双水莹莹的大眼睛, 上课的时候她总是站得笔直, 经常面带微笑, 是一个很和蔼的老师;我想起了那温柔善解人意的语文老师, 她让我懂得了许多的知识和人生道理;我有一位美丽的语文老师, 她有一双会写字的漂亮的手, 有一张会唱歌的嘴, 有两只大眼睛, 当然还有魔鬼般的身材, 我们都很喜欢她, 最后一节课她让学生默写全班同学的名字;她细腻而又美好, 像是康桥的柔波, 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回想过去三年的语文课, 我认识了单纯可爱的王小亮, 重情重意机智聪明的少年闰土, 看到了车站父亲为我爬月台买橘子的背影, 体会了海燕在大海上不畏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 领略了晋代大诗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时光犹如白驹过隙, 在那堂语文课上, 我记得“万恶不赦”的夏洛克, 讲着四川方言的陈毅市长, 撕掉“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的化学大师……那堂语文课上, 剧本从书本里破土而出, 美丽的花朵全都撒上了我和小伙伴们的开心时光, 成为我语文学习生涯中一朵开不败的青春之花;老徐是我的语文老师, 长得不高, 却把语文精华汇聚一身。老徐总是打扮得颇有古风, 一袭绿色及膝旗袍, 一件薄如蝉翼的蚕丝外套, 一双婉约淡雅的绣花布鞋, 恰似在烟雨连绵的江南水乡中生长的女子, 柔美可人, 像那雨后的芭蕉青得能滴出水一般。

也有不少的作文批评了老师或者说是无心地实录了老师的形象:不负责任、贪污一点生活补贴、乱骂人甚至打人、水平低。比如:语文老师上课像唱催眠曲一样说话, 想不睡觉都难;语文老师就像个冷血动物那样, 一点笑容都没有;每当语文老师走进教室的那一刻, 好几个同学就像吃了安眠药一样, 立刻爬在桌子上进入了梦乡;只要老师抓住同学吃东西、睡觉、做其他事, 就是一顿臭骂, 而且骂得挺难听的, 很多次她都自称“老奶”, 我觉得正合适;我感觉不全是我们学生的错误, 你们敢说你们老师就一点错误都没有吗?一个巴掌拍不响, 你们这些老师记好了, 这是你们这些老师教我们的;老师经常说:“你们就是这样的人, 上课时是死狗, 下课时是疯狗, 交作业时是癞皮狗。”上公开课时弄虚作假的老师让我十分厌恶;我觉得这种不负责任的老师, 还是少出来害人了;有一个下午, 半个班的人都睡着了, 她也不着急:“听说只有死人才穿着鞋睡, 难道我进的是停尸房吗?”语文是全班的噩梦课, 是雷公的讲座, 是电母的平台;她嘴一张就能说一两个小时, 能把你说得死去活来;哪知道语文老师真的生气了, 进来就是一台骂, 叫出去就是一顿打。

思考:学生的选材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区别?我倒觉得今年的命题作文, 不但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也像一面镜子, 照出了我们昆明市初中语文老师的众生态。我们完全可以对号入座, 反思一下自己是什么样的语文老师。我常常觉得, 学生没有素材可以写, 不全是学生的责任, 我们可以反躬自省:我们的语文课给学生留下了哪些可以入文的美好素材?三年来, 我说了什么, 做了什么, 能让学生写出于漪老师《往事依依》中那样的语文课?

(四) 结构

1.优点

大部分文章结构较完整, 能以时间、空间为序, 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首尾呼应, 扣紧主题。部分文章使用了题记、后记、小标题和排比段, 使得文章结构清晰, 脉络清楚。

2.缺点

缺乏设计感, 部分考生不会分段缺结尾;部分小标题拟题较为生涩, 题记、后记不够凝练;少部分学生的作文结构过于烦琐, 又是题记, 又是小标题, 又是后记;分段太碎, 一句一段, 有凑字数之嫌疑;段落太乱, 想在哪儿分就在哪儿分, 太随意。

(五) 表达与书写

1.优点

大部分考生卷面整洁、表达通顺流畅, 其中不乏语言、卷面、字迹皆美的佳作流畅。《语文课上》的一些佳作语言凝练文雅, 充满诗情画意;题目二紧扣奔跑整散结合, 语言汪洋恣肆, 酣畅淋漓。题一:以记叙和抒情为主, 字里行间真情流露。描写细致, 感情细腻。题目二写议论文的学生, 有自己的认知, 思辨性强, 文采飞扬。

2.缺点

书写差、乱涂抹、错别字太多, 口水话满篇, 表达或者随意或者不符合情感。

比如:

有时候上课, 老班还会在窗子外面用她那双小眼睛来偷偷看我们有没有认真听课;我真想把天下的语文老师全部都消灭掉;她总是穿着时尚的衣服, 头发烫得卷卷的, 活像一只泰迪犬;语文老师是一个短胖的人, 肚子大得像一只大乌龟抓着, 已经接近50岁;啊!听写与提问, 是每节语文课开始之前必备的开胃小菜, 女生们看起来都跃跃欲试, 男生们看上去则更像一只只被拔了牙的老虎, 一脸消极;我们叫语文老师为“花瓶”, 因为她生气时, 两只手会叉在腰上, 像极了花瓶;看卷的老师, 感谢你的劳累, 给我们带来的成绩, 每次眨眼的瞬间, 都是美丽而真挚的;每次批阅的刹那, 都是中肯而温柔的;每次默念的一霎, 都是敬畏而可贵的。我相信你批完自己的题份时, 都是像我现在一样的自豪, 感谢你的不放弃;张伟被老师喊到了教室外面, 全班同学都为他默哀。

三、教学建议

1.在教学中应注意加强材料作文的审题训练, 加强对“题眼”和关键词的分析, 特别是对隐含意的把握和分析;命题作文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 适当缩小写作范围, 比如可以思考:在语文课上我学到了什么, 有什么启发, 领略了什么样的美好, 发生了一件让我难以忘怀的事情等。命题作文的范围一旦缩小, 就容易选材和构思, 文章就可能避免泛泛而谈。

2.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能力, 从阅读教学中获取突出主题的经验, 平时注意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告诉学生虽让“我手写我心”, 但注意主题的提炼与升华。

3.在日常训练中指导学生积累有价值、有新意的材料, 建立自己的素材本;要引导学生发掘并抒写身边打动人心的人和事;做美好的语文老师, 说美好的中国话, 组织美好的语文活动, 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和可以写的素材。

4.阅读教学中, 紧抓教材, 研读语文课本上好的文章, 学习作家们好的结构。俗话说:所有的文章都在说着怎样写。注重引导学生理清课文层次, 注重文章基本结构的讲解及训练。语文课的本质之一是思维训练课, 文章的结构其实就是学生思维的反映。作文教学中, 加强结构专题的训练, 注重训练学生分段标准和文章段落的布局。平时作文训练时应指导学生在写作前拟好提纲, 打好腹稿, 有意识地注意合理安排结构。教会学生合理分段, 前后呼应, 并学会正确使用标点。强调在情节发生转折时应分段, 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应有5~7段;进行过渡段、句的训练, 加强段落之间的情感衔接。培养整体思维, 加强谋篇布局能力。

5.常写片段作文;巧用课文, 指引示范;明确表达交流的重要;认真练字。

3.谈谈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的感受 篇三

一、寓教于乐,注重“快乐式”教学

教育学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里所说的“好”与“乐”就是一种兴趣,一种愉悦的心理。在农村中学,学生们照样有背不完的课文和做不完的作业,而美术课在学生们的心目中就是所谓的副科,如果不能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让学生愉快地学习,那么你的美术课也将成为学生的作业课。所以,美术课的愉快教学,要从本学科的特点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愉快因素,采用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首先,应必须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去感动学生。如果美术教师的言谈举止、穿着打扮、精神面貌与常人无异,何以证明美术对人内心感悟的作用,又怎能诱得学生渴望成为像你一样的人。因此,在工作和生活中,美术教师言谈必须幽默睿智,举止必须大方得体,装束必须高雅和谐,面貌必须饱满热情,处事必须宽容豁达,时时处处体现美术教师的不同风采,尽显自己人格魅力,关心和爱护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老师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期待的眼神,都是学生克服困难、树立信心的力量源泉。

其次,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尽可能创设一些直观的、生动的和有农村特色的教学情景。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幽默风趣,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思想道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然而如何发挥、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老师能否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生活中的各种有利因素,根据学生兴趣特点和认识规律,勇于创新,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从而使学生在这种长久而不间断的娱乐中受到艺术熏陶,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艺术元素无处不在,并逐渐学会自己去感受美、欣赏美,由此产生创造美的欲望,最终接受和青睐你的美术教学。如上雕塑课,农村学生不可能都有橡皮泥做雕塑练习,但是我可以利用农村的条件来上,让他们再回到童年的玩泥巴时代,让学生自己到田野里挖泥、玩泥,然后我在课堂上采取儿时的“捏娃娃”游戏讲解雕塑,使学生更真实的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造的源泉。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农村孩子兴趣的乐园,让学生在快乐中吸取和掌握技能。

二、根据农村实际,灵活运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根据农村初中的学情、校情,充分利用当地的环境,挖掘乡土艺术资源,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注重生活经验与实践的联系,灵活运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首先,要根据学生实际,灵活运用教材。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的紧密联系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学生的知识现状和生活环境所积累的经验是学生认识新事物、接受新知识的基础和前提。如果美术教学内容脱离了学生的经验,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又不了解,那么学生在进入新课程学习的开始阶段就会对所学内容感到茫然,也就更谈不上兴趣,教学效果和质量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考虑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经有了什么经验。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学情,灵活运用好教材。

其次,要根据学校实际,适当调整教材。学校实际这里是指教师实施教学时所具备的硬件装备、资料和学生学习所需的工具教材,是制约实施教学手段和完成教学任务的瓶颈。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考虑实施教学所具备的条件。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实际条件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更便于教学手段的实施,使美术教学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如绘画教学,形式上可以侧重线描和版画,这样就可以避免因工具材料问题而给国画、木刻课题教学带来的困难,反而能使教学活动落到实处,同时能达到提高学生美的感受力、构图能力、造型表现能力和再造想象力的目的。

再次,要重视校本教材的开发,充实教学内容。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控制乡土文化,自制乡土教材。虽然我们没有博物院、艺术馆等文化设施,但农村的自然风貌、人文文化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的教学素材,民间工艺美术品更是学生学习的典范。因此,我们要学会利用身边的资源,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充实教材。如利用本地传统的剪纸资源,组织学生观看民间农民画作品展,请民间艺术家来学校为学生作讲座,让学生了解艺术家的思想、生活以及艺术作品诞生的过程。把农民画艺术引进课堂。

4.春天的感受初中作文 篇四

好像正在发酵的面包,释放着悠悠的麦香,充盈,弥漫。小土坡上不再光秃秃,渐渐滋出芊芊细草。林带上,增添了淡淡的绿烟。温暖的气息孕育出了新的生命。蜂蝶轻飞曼舞在花草中,嬉戏、玩耍。春日溶溶,淡黄的太阳向大地拨洒光芒。草浪轻掀,花光闪烁,映衬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映衬着孩子们的一张张笑脸。柔柔的春风浮动,飘过山野。吹送着嫩芽出土的清爽。那秋天的枯枝落叶经过冬天的积蓄,酝酿,集成了一种灵秀之气,在山野上飘然,在天地间飞扬,春天到了。

春天的色彩是青绿的。冬之色为冷的白,如梅花,如白雪,安静的储存,产生厚积薄发之力;夏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鲜花,尽情的绽放。春正当寒冬夏日之间,自然应了这嫩嫩的绿色——有着勃勃生机却也在贮存希望之情。

你看,那新生的芦苇,刚刚披上一层绿色,就争着抢着向上长,与旁边的秧苗会聚生命的力量,迸发旺盛的活力。他们不再被积雪所覆盖,被坚硬的土壤束缚前进的脚步。春风吹来清凉,细雨带来甘露,他们在其中汲取,蓬蓬勃发,为夏秋的冲刺准备。

春天是令人放松的,人们只有在春天,才会感到无比的惬意。你看那桃花朵朵,莫不是镂月裁云的春的杰作?一大片一大片的粉红充斥在眼前。欣欣然在树梢,绽放笑脸,而旁的芳草新鲜美好。迷离倘恍,犹如一个个桃花仙子从天而降,杏脸桃腮。任那淡粉色的薄纱在空中飘舞。一时间,迷了眼。那心中的忧愁与杂念早已随风消散,抛到了九霄云外。一切呶呶不休的争吵早已停止,用花补全了破碎的心。正是繁星在天,落英在水。

5.感受春天的美好初中作文 篇五

我家邻居前不久来了个亲戚,是个小盲孩。光对他来说是已经毫无意义了,但或许春天能唤醒他沉睡已久的心灵……

春天到来以后,路上的绿地已是枝繁叶茂,桃树开花了,月季开花了,花儿开得如此鲜艳。浓郁的花香深深吸引着的他,这个小男孩,无日无夜的沉浸在这一片花香中。

几天前的早晨,我在路上散步,而他则在花树丛中穿梭,因为他是个常客,所以他走的很流畅,没有一点磕磕碰碰的感觉,终于他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了下来。他是个特别的细心的男孩,我肯定,他在没有光的`世界里和我们一样丰富,甚至可能有我们更丰富的地方。我们用眼睛看到五光十色的世界,他用他的心倾听……

这样,在他的心中,同样是一个美好的春天。

他缓缓的伸出他娇嫩的右手,在花香的诱引下,他的手,丝毫不差的伸向一朵沾满晶莹的露珠,又带着无限春天气息的月季。此刻的我,几乎要叫出声来了,在那朵月季花上,正停着一只粉红色的蝴蝶,他的手即将静悄悄的合拢。啊!他竟然一把拢住了那只蝴蝶,这难道是一个奇迹吗?这真是一个奇迹啊!睁着硕大眼睛的蝴蝶被这个小男孩的心灵神秘的锁住了!!

那只蝴蝶在他的手指间不停的扑腾着,他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可以说是一次全新的旅行,他从未触摸过如此活灵活现的蝴蝶,他的心灵带他走进了一个从未体验过的世界。在春天的下一刻,他细细的感受着春光,过来一会儿,他轻柔的张开双手,蝴蝶扑闪着双翅飞向自由。他仰起头,似乎在张望着什么,可惜,他却什么也看不见。

6.上初中的感受作文300字 篇六

怀念小学的一切,更怀念我的老师。初中,真的很累啊!课程逐渐变得越来越难,每天晚上的作业都要写到很久,写不合格的还要挨打。每听到老师用板子打人的时候,心里总是悬着,怕下一个挨打的就是自己!哎,什么都不如小学轻松了,也好像什么都不如小学快乐了。政治书上说,学习是苦乐交织的,可是,我却不这样认为;是乐趣还没来?还是?

好像叛逆的心理越来越强了,可是,不论怎样,我们都必须好好学习,初中的三年再苦再累,都要坚持下来。毕竟,这是给自己的结果,也是给我想念的老师们的一个的回报!

坚持吧!坚持就是胜利!

7.感受的初中作文 篇七

“鸟欲高飞先振翅 人求上进先读书”, 一个人的文学底蕴决定着他的谈吐、理解能力以及思维活跃度, 然而, 文学底蕴的厚度则来源于阅读的积累。因此, 笔者以课本为依托,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精读细读、感受文学魅力的能力。

一、以情动容 贯彻整个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敢于表达出自己的看法, 教师要以情换情、将心比心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给阅读教学一个平等、自主的氛围。然后, 教师要明确自身和学生的位置, 准确把握自己是组织者,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阅读的主人, 明确学生阅读主体位置。学生在有“情”的课堂氛围中, 才能积极参与, 思考、分析和赏析课文, 才能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对语文阅读产生兴趣。

让学生积极参与阅读, 还得让学生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感的共鸣, 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典型的具体形象、整篇文章中都贯穿着很强的个人情感色彩, 教师要充分运用情景, 采用指名读、分角色读、引读等多形式使学生徜徉在课文的境界中。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 增强学生感性知识, 将自己看似文中主人翁, 体会文章背景、人物关系等内容, 做到以情促学的目标。

二、阅读练习 培养自主阅读习惯

课本的阅读毕竟是有限的, 为了尽可能拓宽学生的阅读量, 笔者为学生开辟了读书角、好书推荐栏目等。如各类科普读物、意林、读者等传统纸质出版物以及电视、广播、网络等都是学生获得充分阅读的途径。例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 可以查阅朱自清的介绍和其他作品, 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朱自清的生平、生活背景有所了解, 还可以通过了解特定的创作背景, 促进对文章所要表达思想的理解。同时, 笔者还为学生推荐了一篇同样有关父爱的文章《载不动的如山父爱》, 通过相似的片段, 不同的言语、表达形式作为比较,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不同写作背景、不同生活经历会使表达出的作品内涵风格迥异, 由此, 学生逐渐形成对比阅读的习惯, 从而自主学习, 自己查找类似范文以及了解作者的人身经历, 促进知识的积累与巩固。

三、灵活答案 提升创新质疑能力

数学、物理等课程有着准确的答案, 但是语文阅读具有开放性, 没有准确的标准答案, 每个人置身的位置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 所产生的看法也就随之不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视角、自己的观点。所以,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和看法, 不能确定唯一答案、磨灭学生的思想和思维方式。语文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是熏陶、陶冶学生的情操, 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和训练阅读能力, 关注的是每个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而不是追求以“考”定位, 一味追求统一、标准答案。

对于一篇文学作品而言, 其理解的视角是多方面、多角度的, 阐述的内涵更不会是单一的, 所以不会存在标准的统一答案。有时, 学生甚至会提出与标准答案相悖的思路, 教师首先不能予以否定, 而是要对学生大胆设想、敢于质疑的思维予以肯定, 毕竟是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学生所处的环境、立场不同, 自然考虑问题的视角也就不同。这样一来, 学生就会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并且逐渐养成独特的创新思维。

四、善待错误 正确把握引导作用

“人无完人, 金无足赤”,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 而教师的不正确处理方式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学生一旦自信心受挫, 学习便会失去主动性, 也就不会对语文阅读产生兴趣, 从而导致恶性循环的结果。在处理错误面前, 教师应选择善待的角度, 做到不挖苦、不批评, 耐心听完学生的分析, 然后再将自己的观点与学生分享, 诱导学生换个角度思考, 如果学生仍坚持自己的观点, 应允许争辩, 让学生运用理论依据使自己的观点站住脚。形成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 让学生在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学习, 以健康向上的态度投入学习, 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作为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 教师绝对不可以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学生, 要学会换位思考, 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替学生着想。在处理学生错误问题方面, 要不断反思教学中的不足, 分析原因, 找出良策予以解决, 使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 发现错误、正视错误、改正错误, 以提高教学效果。

突破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的状态, 做到让学生在阅读文章后能够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活跃的个性思维能力, 在阅读中与作者产生思想上共鸣, 读懂作者的内心世界, 受到情感熏陶。

参考文献

[1]徐法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六点新尝试[J].作文教学研究, 2010 (01) .

[2]刘红梅.发挥情感效应提高阅读效益[J].吉林教育, 2011, (Z3) .

8.感受初中生物实验创新教学 篇八

随着新课标的施行,生物教材几次更新,生物教材中生物实验的权重也在不断加大,尤其增加了观察性实验及图片、探究性实验,这为在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方面提供了素材。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更注重教师讲解和演示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并总结实验。新课程标准下的生物实验更注重实验方案的设计,引导学生思维,突出了学生实验的自主性和合作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能力,诺贝尔奖得主朱棣文教授说:“在我们的教学中,过多强调学生的书本知识和书面应试能力,而对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则显得明显不足。”无论是从培养21世纪的新型人才的需要看,还是从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和发展来看,都需要教师大大提高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视,同时还必须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而不能恪守成规。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程度上要靠学校、教师创设适当的环境和氛围进行引导和培养。爱因斯坦在瑞士读大学时,由于实验没有严格按照教师规定的方法去做,招致校领导和教师的不满。爱因斯坦不以为然,他说:“认为用强制和责任感就能增进对观察和探索的兴趣,那是一种严重的错误。”这是否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呢?

一、培养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兴趣是在一种好奇的情景和需要的基础上萌发,并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学生萌生创新意识和展开创新思维的最原始、最直接、最强劲的动力。 兴趣的培养是长期的多种形式的,可以利用对预习的多种检查,包括提问为什么用这些仪器?材料为什么这么处理?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并由不同的学生作出假设等;在这些过程中学生表现出很强的参与热情,也会提出有实质性的问题得到大家的肯定,进而激励其他同学参与的热情。比方说对身边植物的调查就在学生的热情下顺利完成,并延伸对身边的植物进行了不同方式的分类,而教师仅仅充当了主持人的角色。

二、积极鼓励,提升创新能力

给学生多一些宽容,积极鼓励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实验,突出学生实验的自主性。这不仅能调动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还能训练学生实验时的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自主操作,自主想象,自主发挥,自主实践,可以培養他们独特的创新思维品质,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自主实验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在学生自己做实验的同时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如在“使用显微镜”实验中,大多数学生都会自主选择一些实物进行观察,有的用头发,有的用指甲,还有的用木屑……在这一过程中,要使学生的自主观察有切实的意义和效果,教师就必须加强指导,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提供帮助。否则,学生的自主观察超越了其理解的范围,就只是图新鲜,对提高能力起不到任何作用。积极的鼓励会讓他们将已有的创新意识得到提高,从而发展为一种习惯进而发展成一种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要积极鼓励每位学生的参与,开拓思维,如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就可以对实验装置进行探讨,接下来可以进一步探究不同变量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学生很感兴趣,对装置的改进也是各显其能,展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创造力,课后还有很多同学进一步实施了实验。

三、小组合作,展示创新能力

我们的学生是小班化教学的受益者,整体的发展是我们的目标,学生的发展更关注的是能力的发展,这其中就包括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在班级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从多方面探讨花生的变异。进而总结出变异的原因,内容全面准确,展示了合作创新的能力;小组合作完成呼吸运动与肋骨和膈的运动关系的模型;设计并制作关节的模型,设计的模型不仅演示了关节的结构,还可以演示运动中肌肉的协调作用,很好的诠释了骨骼肌牵拉骨绕关节运动的作用,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创造性,以及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达到了教也轻松学也轻松的目的;同时学校开设了不同形式的兴趣小组,这其中就有生物兴趣小组,我的小组成员已有三批,我们一起参观,一起探讨低碳知识并关注自身的低碳生活,一起认识高原生物并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完成调查报告,在完成调查报告过程中也充分展示了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比如总结分析,问题的发现等等,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朱熹说:“读书应无疑者,先教有疑。”疑是创新的前提,引导学生质疑和释疑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均发生重大的变化。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也因此变得更加开放、灵活了,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新课程下应加强重视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初中生物教学在课程改革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9.感受读书的快乐初中600字作文 篇九

读书,它是一种享受,它能使你增长知识。如果你真的有兴趣,当你读它的时候,你就会感到它似乎有一种魔力把你吸进了书的世界里。记得小时候,妈妈经常给我讲小故事,比如白雪公主、王子变青蛙、睡美人……我非常喜欢听。到了小学,我学会了许多生字,便开始自己读书了。我深深地记得那次,放学回家后,我看见桌子上有一本书,便随手拿起来看,当翻到第一个小故事时,看到上面清楚的写着“狗是如何表达自己的”九个大字,就认真地看起来,当我把这个小故事仔细地读了一遍后,笑着自言自语道:“呵呵!原来狗是这样与人类表达自己呀!见到熟人便摇摇尾巴与你打招呼,更会亲热的接近你,舔舔你的脚,向你表达对你的友好!真是太有趣了!”从那起,我便对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都要读上几篇小故事,又是一拿起书就舍不得放下!从书中,我能学会许许多多的知识,使我懂得一个又一个深刻的道理,真快乐!

这不,过生日时,同学送了本作文书我,我仔细的读了好几遍,花了我好几天时间呢!现在,连作文也有所提高了,好几次都被拿去当范文读呢!嘿嘿,这就是读书的收获!

10.我从母爱中感受幸福的初中作文 篇十

我的妈妈是一个十分平凡的女人,但她对我的爱绝不平凡。

“你给我出去!”我疯狂的喊道。随后,就听见“咣当”一声巨响。门被我狠狠地关上了……

这是一场冲突,一场不必要的冲突。

“天冷了,把那件红外套穿上吧!”妈妈温柔的唠叨。“不,那件红色的太俗气了,穿那件黄色吧!”我回绝道,“那件太薄了,不防寒,再者说,你一个中学生穿那么时尚干什么?就这件,其它的都别穿!”妈妈的语气硬了起来。“不。就不!偏不!”我都要跳起来了。“啪”一记耳朵结结实实的落在我的脸上。“还反了你了!”妈妈怒火朝天的吼叫着,她往周围环顾了一下,拿起一把扫帚,摆出想要教训我的架势。接着,我清醒了一下,捂着半边脸对妈妈叫喊道:“你怎么打人啊!泼妇!”“我泼妇,你呢!说自己妈是泼妇的人是什么人啊!”妈妈先指自己又指我,我无语了。过一会儿,我对妈妈吼着说:“你给我出去!”接着就把书包一抓,上学去了。把门狠狠的摔上,留下妈妈一人独自坐在床边。

“真冷啊!”“是啊!昨天还太阳高挂,怎么今天就变天了呢?”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议论道,我一人坐在位上,双手交叉抱着肩,心想:真不应该顶撞妈妈,可是她也有错啊!再怎么生气也不能打人啊……“黄梦如,你妈妈在外边。”“什么!怎么可能!骗人的吧你!”“不信你看。”我顺着同学手指的方向透过窗户,看见妈妈瘦瘦的身体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我鼻子一酸,有一种想哭的冲动。我连忙跑到妈妈身边,“妈,你怎么来了?”我心疼的问道。“你没带外套,我给你送外套来了。”说着,她从袋子里拿出了黄色外套。她又说:“孩子,刚才是妈妈错了,妈妈不应该打你的,最近妈妈工作不顺心,不应该冲你发火的,中午我来接你回家,快上课了,进去吧!”我很内疚,看着妈妈心里酸酸的。妈妈的头发年轻的.时候又黑又长,小时候,最喜欢玩妈妈的头发。可是现在,为了操心我的衣食住行,头发剪短了,隐隐约约还有两三根刺眼的银丝。眼角的皱纹是怎么回事?妈妈以前常说自己老了,我不信,还嘲笑她:“老了就老了呗!反正你已经嫁出去了。”每当这时,她都无奈的笑笑。原来妈妈真的老了,背也没有原来那么直了。想到这里,鼻子又酸了,我一把抱住妈妈说:“妈,对不起,我不应该顶嘴的。”“妈妈知道了,傻孩子,你永远是妈妈的宝贝!”说完,做个手势让我回班,看着妈妈的背影,我暗自发誓,一定不会再让妈妈伤心了。

妈妈,我面对您时,总会感到一阵阵的温暖,仿佛看见您我就踏实了。十四年的岁岁月月,改变的是我的身高,您的样子,不变的是您对我的爱和呵护。

11.《初中物理新课标》实施之感受 篇十一

关键词:物理新课标;教学目标;课程理念;新课标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209-01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而且还应重视技能的训练,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认识过程。学生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就能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所学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在此我就2011板新课标的实施结合初中物理教学谈几点感受。

作为一线的初中物理教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就物理学科而言,原来的教学目标上,曾出现过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思想性;二是过分强调文学性。滔滔不绝一堂课,到头来,学生在物理能力的培养上收效甚微。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物理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二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教师要改变学科的教育观,物理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强调接受式学习。新课标下教师要改变学科的教育观,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物理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对于新接触物理的学生来说,唯一的基础材料则是现实生活,这就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来展开,教师要抓住时机不断地引导学生在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便能顺利地建立物理概念,把握物理规律。

例如:在讲声学和光学时候,可以问为什么打雷和闪电明明是同事发生的,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见打雷的声音?在讲惯性知识时,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在车上竖直向上抛东西时,为什么车子在快速开动,人却站在车上不动能够接到抛出去的东西?同学们会想,是的,东西抛上去了,我们和汽车一起在快速前进,怎么还能正好接到被竖直抛出去的东西呢?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产生这种想象的原因,这样学生通过不断地设疑,不断地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和规律,为下一步学习物理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课程的基本理念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不是面向少数学生的精英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是全面的科学教育,使学生在科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教育。

理念一: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而非精英教育。过分强调学科中心或学科本位,将课程设置的重点放在学科的完善上很容易导致学习内容难、繁、偏、旧等,并且物理教学也容易侧重于知识的灌输,这无疑会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为难的情绪。因此在课程设置时,将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等。

理念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自然界的神奇现象震撼人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妙趣横生,初中物理课程是学生在综合科学课程的基础上第一次学习物理分学科课程,因此,该课程的设置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还应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即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还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理念三: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成功的教育要使学生既能学到科学概念又能发展科学思维能力。科学课堂中有效的学习要依靠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式、自学式、探究式等。已有证据证明,探究式学习方法是学习科学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能在课堂上保持学习者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新课标从过去单纯强调知识的传承变为全面落实课程的三维目标。于是知识本身的重要性相对下降,科学探究教学的重要性相对提高。

理念四: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福音,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传统科学教育强调科学的万能、神圣以及不可磨灭的功绩。然而,也正是对科学技术的应用欠缺深思熟虑,我们的星球正面临着如像放射性污染、温室效应、人口膨胀、自然资源枯竭等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人类开始客观地评价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理智的思考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而肩负培养学生科学观的科学教育应重视及时反应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使学生在涉及科学技术问题时,能有意识地从它对社会的正反两反面的影响去考虑,能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理念五: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以往的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过多地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忽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或动手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科学精神、积极的学习情绪等方面综合素质的评定;有关评价指标单一,忽视了个体之间的差异;评价结果则过分强调终结性评价结果,而忽视各个时期个体的进步状况,因此不能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因此,在新一轮课改中,为实现课程目标,必须构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评价体系。

12.感受的初中作文 篇十二

【课程目标】

1. 能画出简要的汉中地图, 明确汉中在陕西的位置和南郑在汉中的位置以及我校在南郑的位置;标注汉中主要县区及旅游景点所在位置。

2. 能选择一个主题, 收集相关资料, 探究其人文历史及其发展, 形成一定的历史意识。

3. 能选择一个人物, 了解其生平、事迹, 并以某种方式展示成果。

4.能就家乡风土人情的某一方面写一段解说词, 并向别人介绍。

5.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 完成小组分配的任务, 在小组活动中体现出个人的贡献和价值。

【课程概况】

课程名称:可爱的家乡———汉中

课程类型:乡俗、人文、自然类

授课对象:七至九年级学生

教学时数:16课时

【课程内容】

本课内容分四大块进行, 分别为:“汉中历史”单元、“汉中地理”单元、“汉中人物”单元、“汉中风情”单元。

【实施办法】

每单元实施前老师统一要求, 明确要达到的目的, 不可敷衍了事。课后学生分组按要求搜集整合资料, 形成小组成果。课堂分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 每堂课内容不可太多, 小组展示要做好充分准备。单周搜集资料, 双周汇报展示, 课堂以综合性学习活动方式进行。选定主持人合理安排活动方案, 主持人拟写开场白、串词。评委由师生代表担任, 公开评分。活动结束后学生谈感想收获, 剩几分钟语文老师进行小结评议, 以激励表扬为主。此课程活动结束后可以延伸至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不断丰富自身知识, 努力提高语文素养。

【实施步骤】

1.课程简介与分组 (1课时)

向学生介绍本课程的纲要, 着重说明所要达成的目标、相关的内容与实施办法以及本课程的评价 (参见评分表) , 并与学生探讨有无修改的必要。特别要说明的是, 本课程让学生自由组合为4~6个小组, 可以为自己的小组取名, 说明接下来的学习活动都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2.“汉中地理”单元 (3~4课时)

(1) 让学生以画地图的形式, 明确汉中在陕西的地理位置, 并标示周边主要县区等;同样以画地图的形式, 让学生了解我校在南郑的位置, 标示主要街道及建筑物等。

(2) 让学生画简单的“汉中旅游景点示意图”并为旅游景点设计广告语加以展示与说明。

(3) 让学生设计旅游路线图, 就某一特色景点写一段有文采的导游词并模拟讲解。

3.“汉中历史”单元 (3~4课时)

此处的“历史”并非汉中地区的全部历史, 而是让学生根据兴趣选择一个主题 (比如拜将坛遗址、汉中地名由来、某一风俗等) , 收集资料、参观博物馆、访谈相关人物, 深入探寻其历史, 然后再进行展示。展示形式可以是做小报、PPT、演讲等。

4.“汉中人物”单元 (3~4课时)

此处的“人物”并不限定为汉中地区的历史著名人物, 而是任何能让学生感动、引以为豪的汉中人, 他可以是名垂千古的历史名人, 也可以是颇有建树的现代商人;他可以是引人注目的新闻人物, 也可以是默默无闻的普通百姓。让学生任意选择一个人物, 收集相关资料, 如生平、事迹、让你感动的原因等, 有条件的话可进行访谈。最后进行展示, 展示形式可以是做小报、PPT、演讲、表演等。

5.“汉中风情”单元 (3~4课时)

此单元的主题为“有朋自远方来”, 即假设有一个远方的朋友来到汉中, 学生需要将汉中最好、最可爱的一面展现给朋友看。学生可以选择风俗、特产、小吃、节日、景点等方面内容进行介绍。展示形式可以为情景模拟 (即由一位学生扮演朋友, 另一位同学进行展示) 、拟写宣传语, 导游词等。

【课程评价】

本课程评价体现过程性和及时性, 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综合判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每单元结束后都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来自于学生每次展示的成果, 分小组与个人进行评分, 既重视小组合作成果, 也关注个人在小组中所作的贡献。评价标准由师生共同确定, 分内容充实、表达流畅、手段多样、合作精神四方面, 每一部分内容占100分, 总分500分, 老师与学生都要参与评分。最终成绩由每次评分累积而成。

摘要:为达到语文教育的目的就需要学校内部人士根据自己的情况、条件来设计、规划自己的课程。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实际、爱好、特长, 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设计课程, 充分挖掘当地、学校的语文课程资源。就汉中丰富的人文地理资源校本化, 在探求整合汉中资源文化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技巧, 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13.感受春天初中作文 篇十三

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她的到来使大地复苏,让大地生机勃勃。春雨的到来使植物开始复苏。春天的阳光是多么的明媚;多么的灿烂;多么富有着力量,让大地沐浴着阳光,给万物充满力量。明媚的春季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和人生的欢乐。春风徐徐的刮来,让植物、动物和花草闻到了来自泥土的芳香。春天的空气是多么的新鲜,使人们贪婪的呼吸着;使人们精神百倍;使人们从沉闷中带到欢乐中。春天的空气中夹杂着泥土的香气,从这里飘到那里,飘向世界的每一处地方。春雷的声音是多么的嘹亮,就像大地的闹钟的铃声,仿佛正在叫醒偷睡懒觉的植物,从睡梦中醒来接受春雨的滋润。

春天是一个让人赞叹和赞赏的一个季节。春天的声音就如一个小女孩在低声唱歌,让万物听到自己的声音,让万物苏醒,仿佛正在低声叫醒他们。春是一个富有很多情调色彩的一个词,古人给她点缀着很多色彩,诗人让她富有诗意。春天的鸟儿是多么的自在,他们经过严冬的考验,等待着春天的到来。春天的鸟儿是自在的,在蓝天白云上翱翔展翅,仿佛禁锢了许久,他们的飞翔,表示春天的到来。人类在春天的时候,显得春意盎然,也仿佛禁锢了许久。

春天已经悄悄的到来了,让我们走出家门,感受春天的脚步;享受春光的沐浴;感受春风洗涤。让我们来感受春天的到来吧!

感受春天初中作文 (三)

仰望天空,蔚蓝而不失一丝优雅,淡色的白云拼凑出一份宁静,自然的绿色,带着几丝晴朗,阳光沐浴着,新花的开放。

春,一张浸染着生命之色的画布。

仲春之日,又不免一份别样的情调。满眼的绿色,温柔着我们的目光。还有那星星般闪动的漫山遍野,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惊喜着我们的视线。漫步在春天的界限,体验着无法比拟的极限。

踩在松软的泥土上,才知道生命的温床竟可以如此地平实。只要季节的老人飘然而至,所有沉睡的种子,都可以在这里接踵而至,孕育着生命每一种变换的姿态。

春,一幅饱蘸着生命繁华的画卷。

无论是破土而出,还是含苞待放;无论是舒展身姿,还是缓缓流淌;无论是悄无声息,还是莺莺絮语,只要季节老人把春的帷幕一点点拉开,他们就会以自己最独特的方式,在这里演绎着春天的成长。

漫步在春天的世界,体验着难以言喻的美艳。

披着柔媚的春光,让略带甜意的风,从身边掠过。就会领悟到春的气息里,包含着一种感人至深的柔情。大自然这位伟大的创造者,她竟选择在万物萧条的冬的尽头,将千姿百态的生命孕育而出,让它们踏着那温暖至人的第一缕春光,相拥而至,把无限的生机美妙绝唱。

春,一道彰显着生命神奇的画廊。

14.初中感受作文 篇十四

早上一起床发现已经7:00了,快迟到了。一边穿衣服一边嚷嚷着对老爸说:“你这么起床不叫我呀。”爸爸说:“我给忘了,还想让你多睡一会儿。今天有雨要多穿一点衣服,小心着凉。”面对着爸爸的唠叨,我是左耳朵进右耳多出。穿好搞好还后,我背起书包就往外走。父亲把我给拦下了,对我说:“给你伞。”我里都没理他,就气愤愤地往外走。

快到学校时,小雨滴弟弟都开始顽皮地往下掉,风婆婆和大树爷爷也跳起了舞,看到这情形,心想完了,我用手抱着头直往学校跑但还是整个人被雨淋的像落汤鸡一样。

呆在学校一整天,我的鼻涕开始在流,头还有点晕,而且还有一点冷。心想:如果早上听爸爸的话多穿点衣服,带好伞就不会成这样了。

一放学回家,我就躺在床上休息了。恍惚中,看见一个穿着工作服的人来到我的床前,作文原来是爸爸。爸爸用那粗糙的手来摸我的额头说:“这么烫呀,不行,得上医院去。”就在这时我看见了皱纹已爬满了爸爸的脸充满了焦虑的表情。

爸爸把我抱在他的电频车上,把雨衣披在我们俩的身上。在去医院的路上,我靠在爸爸的背上,感觉爸爸的背就像弓一样弯了,不像以前那么直啦。

不一会,到了医院,爸爸背着我去挂号、付费,在大楼里跑上跑下的,这时我已经听见了爸爸“碰”、“碰”快速的心跳声和那气喘吁吁地喘息声,过了好一会儿,终于护士给我输液了,这时爸爸还不休息,一会儿问我想吃什么?一会儿问我冷不冷?一会问我头疼不疼?在这些平时听起来特别啰嗦的提问中,此时此刻我感觉到非常幸福。

在青春期这个年龄段,每个小孩可能都会叛逆,会和父母吵架。这可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每一位父母都是为自己的孩子好,父母说的话还是要听的!

15.感受的初中作文 篇十五

一、课堂作文要放手

在课堂作文训练中,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教师规定下写作,因而失去了对生活观察的兴趣,也就失去了对生活应有的敏感。新课标指出:“鼓励学生自由的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鉴于此,我对作文尝试了一次小小的改革。苏教版第9册习作七,给了“盼过年”、“冬天”等四个题目,本来我想选一个比较好写的题目给他们写,后来决定“放手”,让他们自己选题目,没有任何范围的限制,只要求: (1) 叙事写人详细生动; (2) 能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等描写方法; (3) 不少于450字。我告诉学生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联想思维,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出乎我的意料,作文很快交齐了。我在批改的过程中也感到异常轻松,像是在阅读一个个新颖别致的小故事,全没了平时改作文的头痛。我惊讶于学生原来有那么多有趣的生活感受,我惊喜于学生原来有那么生动的语言。我意识到:不是学生们不能写好作文。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人都有写好文章的天赋,关键在于如何打开其创造的泉源。”学生作文能否有所突破,某种程度上就在于教师能否放手,对学生的条条框框愈多,学生愈难以施展开手脚,尤其对刚刚步入写作殿堂的学生,指手画脚愈多,愈适得其反。因此,我认为在命题上,不要限制过多,给学生“施展拳脚”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个性,那么他们就会去关注生活,有话可说,并且写得情真意切,不再是无病呻吟。

在批改作文时,我们也应该遵循“放手”的原则,如果用条条框框去限制学生,用自己的喜好去束缚他们,久而久之,他们将成为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一个个相同的“产品”,不会具有个性和创意。我们应该在细微处指导学生的语言表达,发掘学生的思想感受,允许学生标新立异,畅所欲言,让他们的思想更活跃,更解放,更有创造性。

二、课外练笔求发展

除了课堂作文训练外,我还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周记作为课外练笔,侧重于评分标准中的发展等级,尽量减少限制,立足于生活、读生活、写生活,注重平时的点滴积累。对于周记,我没有题材的限制,没有字数的限制,让他们想什么就写什么,有了什么好词好句就可以记在周记本上,也可以摘抄一篇美文,但一定要用一两句文字概括美的原因,学生有了写作对象的自由选择,热情很高,这也是学习积累的过程。这个方法触动了他们对生活的敏感性,激发了他们的发散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但大多数学生都会遇到语言表达这只“拦路虎”,往往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这时,学生都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活动课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把自己的每次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例如习作四要写《秋天的树叶》,我就提前让孩子们在秋游的时候采集落叶做成书签,挑出最喜欢的记录在周记上,到了写大作时,我请在周记上写得形象具体生动的孩子上讲台读,他们一下子了解了该观察什么,怎样描写。这样持之以恒,逐步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进而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尝试新题材、新手法、新构思,大胆想象,不拘定论、不傍他人,敢于创一家之言,敢于述前人之所未述。倘若平时就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有了生活感受,那么到了课堂作文,考场作文时就不会无素材可写了。

三、批改过程讲夸奖

学生平时作文,绞尽脑汁,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认可;然而等作文本发下来,他们看到一些令人扫兴的套话,丝毫提不起精神来,这又怎能让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呢?在设计评语时,应遵循指导作文与冶情育人相结合的教学思想,善于写溢美之词,让评语尽量具有语言传情方面的亲切感、幽默感,以及鼓舞性。我们应到他们的作文中去找“闪光点”,哪怕是“萤火虫的小屁股”也应加以肯定和鼓励,从而保护和激发他们的写作积极性。一次在评讲作文时,我对学生们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太让我惊喜了,你们都有可能成为小作家。”并且挑了几篇非常好的文章在班上读了,在读的过程中我听到有个学生小声嘀咕:“有什么了不起,还不是抄的。”我知道,这五六篇作文中的确有两篇是抄来的。课后,我找来了抄袭作文的两位学生,我并没有对他们多加指责,只是对他们说:“你们费尽心力找的这篇文章太美妙了,老师也无法抗拒美!感谢你的好眼力,给大家推荐了一篇好文章。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也能读到你写的好文章。”果然,后面一篇作文他们用心去写了,并且有了一定的进步。我相信他们以后的作文会越写越好。我也找来了那个小声嘀咕的学生,首先我肯定了他爱看书、观察仔细的好习惯。其次,我问他:“你是在老师的夸奖中进步,还是在受批评中呢?”他想了想说:“我希望老师夸奖我!”我对他说:“因此,我们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对吗?”是啊,学生是多么希望通过老师的肯定来证实自己的能力,学生有了自信,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以往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很少关注学生的真实想法和需求,很少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与表达个性,学生在作文中感受到的不是思想情感倾诉的愉悦,而是“踏铁鞋无处觅”的无奈。面对新课标,我们必须改变这种鼓励的局面。我们需要多放手,让他们多一点创新,给他们多一点夸奖,让他们多一点自信。新课标的精神,如灿烂的阳光,作文教学也应该是阳光。教师给点阳光,学生便能灿烂;教师洒些甘霖,学生就可滋润。不要束缚、限制,放开手,让学生自由放飞想象的翅膀,在生活的风雨中历练;不要吝啬,多给学生鼓励、夸奖,他们会还你春色满园,秋实遍地。

参考文献

[1]王丽红.浅论作文教学的有效性[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09, (04) .

[2]明学圣.谈中学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特征[J].上海教育科研, 2009, (12) .

[3]程梅.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初探[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9, (04) .

[4]李宗平.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 2010, (36) .

16.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点滴感受 篇十六

【关键词】初中生 作文教学 兴趣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我们衡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学生的作文水平的高低。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必修的以培养书面表达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一门课程。因此,要把作文教学放到极其重要的位置,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极怕写作文,它当作一种苦差事,常常应付了事。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指出初中生要做到:“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应用文,做到思想感情真实、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文字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范z、工整。初步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怎样才能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呢?我认为:

一、转变认识,积极作文

作文时,很多学生认为,老师让我写的题目,我不喜欢,但不写又不行,不写老师会不高兴,甚至会大发雷霆,所以感到作文很没意思,无形之中就导致学生作文积极性不高,作文水平低下。要想扭转这一现状,教师必须使学生在心理上认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欢作文。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是一种表达,是人的一种内心要求,也是一种心理需要。告诉学生,采用写日记的形式,把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进行逐步积累、不断丰富的人生的阅历,这就是一种写作。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对作文有一种积极地认知。同时,写作还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活动的过程,情有所感,就会有所作。而情感始终是写作的动力,让学生带着情感,揣着自信去写每一篇文章,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转变态度,爱上作文。

二、分析心理,找出病因

作文要经历一个心理过程,那么,我们就应该对学生的作文心理尽心分析,抓住突破口,作文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真正的培养出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其写作水平。

1、有强烈的写作欲望,表现出对作文积极取向的态度

这样的学生盼望上作文课,在课堂上情绪振奋,看到作文题目后,迅速进入思考过程和写作过程;且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十分活跃,作文成功率也较高,但是,这样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太小。

2、没有写作欲望,但有来自某些方面的心理需要,对作文表现为消极被动的态度

这类学生虽谈不上有写作的欲望,但是为了一定的需要,如争取优异成绩、希望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希望在考试中拿个高分,或让同学们对自己刮目相看等,他还是会认真地完成作文的。如若作文题目合意则会迅速的进入写作过程,若不合意,仍会搜肠刮肚,努力完成。这类的学生在实际中所占比例最大。

三、改善教学,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动力源泉,表现自我、展示自我是每个孩子都愿意并积极去做的事。“留心观察事物,养成勤于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下来。”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对于作文指导要从兴趣入手。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强烈的乐于动笔的愿望。在这种愿望驱使下,他们乐意主动地、自由地写出自己的见闻和想象,不把作文当成一种苦差事,而看成是一种快乐的享受,美好的倾诉。有了兴趣做基石,然后指导学生写出自己的文章,渐渐地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以提高。针对学生的作文心理,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从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入手,努力改善自己的写作教学。

1、感悟生活,获取素材

就目前来看,学生的作文往往是空话、套话、假话,文章缺少个性,语言缺少少年的生动、活泼,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凑成一篇应付交差。怎样改变这种现象提高作文水平呢?现代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怎样才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离不开生活。走近生活,感悟生活,从而让自己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

2、模仿求新,培养文风

模仿是学生写作的基本方法,在不断的模仿中逐步提高其作文能力的。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不爱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自己的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模仿是创新的一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自己的文风。不单纯地模仿,以求变通创新,培养自己的文风。

3、先说后写,动笔成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难以成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叶圣陶先生的这段经典论述,生动地揭示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辨证关系,也就是书和写的关系。,我们通过写话、作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说话词不达意,条理不清,不合语法等毛病,增强词汇的丰富性、表达的准确性和思维的严密性。因此,作文教学在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的同时,必定会促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使“说”更为规范,使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更强。

17.初中环保作文:对环境的感受 篇十七

今天,我去观察北景园的环境。

北景园原来是森林郁郁葱葱,小河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但是,好景不长。由于科技的发展,树木逐渐减少,就连身上的树木都很茂密的半山也变得光秃秃了。

北景园的小草原来很多很密,可最近小草是越来越少了。也不知道是谁把绿绿的小草给拔了还是怎么回事了?!

后来,我便开始调查半山上的树为什么逐渐减少,甚至消失了呢?北景园里的草为什么会越来越少了呢?

现在,我可以变成工藤新一的身份告诉你:祸害半山上的树的凶手是——杭钢医院,杭钢医院还祸害过可怜的人类。祸害北景园的凶手是——人类最爱的汽车!汽车之所以会“犯罪”是因为车位,所以才导致人类把爱车停在草地上,可怜的小草被压“死”。

18.培养生活感受力释放作文激情 篇十八

一.感受力的培养是写作现状的需要

作文命题趋势的需要。如今的高考作文命题, 逐渐走出了以往较单纯的意识形态概念阐释的模式, 而越来越紧跟现实, 要求身处校园的学生能对现实有自己的评价和自己的感悟。2009年上海卷的“和而不同”, 安徽的“弯道超越”, 江西卷的“兽首拍卖”, 北京卷的“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之流行歌, 广东卷的生活“常识”, 江苏卷的“品味时尚”;2010年上海的“城市与我”, 江苏的“绿色生活”, 广东的“与你为邻”……试题都关注社会、贴近生活, 需要学生写出自己的启发与感悟。

文本反馈的需要。长期以来, 我们一直呼唤着学生能写出个性飞扬、感受独特、风格多样的作文来, 但呈现在教师面前的却大多是语言苍白、情感贫弱、千人一面的文章。以2010年广东作文为例, 半数考生套用古旧材料, 进行生搬硬套式的作文套作!无论是平时, 还是高考, 相当比例的学生作文, 都在年复一年地重复着以下“顽症”:思维缺失情感虚化, 写不出自己的情感深度, 套作、仿作严重, 文如八股文, 人似“死魂灵”, “假、大、空”的背后, 凸显学生感受力的缺失。

写作主体特点的需要。现在的高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普遍是90后, 虽具有一定的“自我”, 但由于他们在学校里相对封闭的生活, “心”与世界之间屏障重重, 在家庭里几乎被包办的呵护, 又使他们懒于思考, 不会思考, “赤子之心”与他们渐行渐远, 因而缺乏感受力生成的土壤。很多作文沉浸在“小我”之中, 缺少一种历史和社会责任感。

二.感受力是写作的原动力

感受力是生命力的生动显示, 是真诚地“动容”, 是与世界不设防的交流。无论是川端康成对美的发现, 还是沈从文对世界的温暖的爱, 都告诉我们:世界上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文学家的天职就是擦亮双眼, 用心灵去发现美、感受美, 然后用反复斟酌的文字昭示于众, 使生活有了清新之气空灵之趣!

日本高中的生活作文, 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生活世界的同时, 把培养学生作文能力与学生的人格塑造结合起来, 通过生活作文来发挥人的个性, 克服自我缺乏。其代表人物芦田惠之助说:“阅读之方法即是写自己, 听话之方法即是听自己, 讲话之方法即是讲自己。”这就是说, 让读、写、听、说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自身的生命成长结合起来。

正如张爱玲所说:“不过是发表意见, 说话也同样是发表意见, 不见得写文章就比说话难。” (《张爱玲散文全编》, 杭州,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2年版, 第77页) “意见”就是把对人情事理、万汇百物、生活命运的独特感受、独立见解借助文字表达出来, 也就是说, 如果有了对生活的“意见”, 文章并不难写。感受力是组成生命活动的一个方面, 在某种程度上, 写作的感受力之于写作的重要性在于, 没有感受力就没有写作, 感受力是写作的原动力。

可见, 感受力之于写作, 犹如天上的云和地下的雨, 犹如春风和被吹皱了的池水, 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 要能“多愁善感”。目前感受力的缺乏正是作文教学的尴尬所在。虽然有艺术感受力未必都能写出好文章, 但可以肯定的是, 没有感受力一定写不出好文章, 所以, 作文教学要激活学生的原初的生动的感受力是广大语文教师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三.感受力的培养要多管齐下

问题是, 学生的“感悟力”从哪里来?如何培养?

我们知道,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感受不是单纯的感知, 而是与情感、想象、理解交融在一起的“多种心理功能的综合有机体” (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6年版, 译者前言第25页) , 它不仅是生理的, 更是心理的, 培养高中生的感受力需要多管齐下。

(1) 引导学生更多地去关注社会。

感受力的基本含义是, 人用心发现和接受外界事物的能力但我们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 不要只关注教材那“一亩三分地”, 要利用报纸、报刊以及电脑等多种渠道, 对社会现象、媒体热点、新闻事件予以品评, 提升到对纷繁多彩的社会现象的深层关注。比如, 去年“5·12汶川大地震”, 这是一场震惊世界的自然灾害, 举国上下人心悲痛, 学生从各种媒体渠道了解到这场灾难给人类带来的惨痛。对此, 学生是有话可写、有情可发的。学生经过长期进行这种慎思明辨, 他们的思想才能日渐成熟, 才能写出“人人心中都有, 个个笔下皆无”的妙文。

(2) 指导学生多写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我手写我心, 我心感生活, 从关注社会到作文写作是学生感受力的升华。茅盾感觉到北方抗日军民不屈不挠的精神与白扬树不畏风寒的性格极为相似, 写出了《白杨礼赞》。为了能让学生经常感受自己真实的生活, 可以让学生经常性地写一些小的短文或日记, 也可以是读后感, 记下或者反思自己的生活感受。

具体写作中, 我们要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看似普通的人、事, 联系一定的社会大背景进行观察、考查, 这样就能以小见大, 窥斑见豹。比如, 现在城市草木葱茏, 绿地增多, 这是表象, 但我们只要深入感受就不难认识到这种现象反映了我国国力强盛, 人们环保意识增强。学生对生活感受越丰富, 写作时就能心手相应, 有真情实感。

(3) 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文教学。

“汝果欲学诗, 功夫在诗外”, 陆游指导儿子写诗的箴言至今仍然值得回味。从教学层面上说, 要重视学生感受力的培养, 教师要树立大作文教学理念, 摈弃过去只重技巧、模式的知识传授, 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文教学方法, 通过课堂讲故事、课堂演讲、情景教学、春游、秋游、理论讲座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感受力。

这些作文教学, 由重文字生成的结果转变为重文字生成前的文化底蕴的积累和感受能力的培养, 能引导学生对外界信息与内在信息学会积累与鉴赏, 从单纯的技巧传授转变到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 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 开阔学生的思路,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创新能力。比如, 鼓励学生走出校园, 让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去引发学生的奇思妙想, 组织学生搞课外调查, 让火热的社会生活去点燃学生的智慧之光……春夏秋冬, 走过四季都有情, 天地之间, 人生百味皆成文。

19.享受作文 感受快乐 篇十九

一、结合内容,创设机会,安排读写迁移

学生的语言水平,只有在阅读中才能得到更大、更快、更高效的提高。所谓“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阅读起到了由模仿到创作的桥梁作用。

文质兼美的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如能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安排读写迁移,使作文训练如春风细雨般融入阅读教学中,既可加深对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可提高其习作水平。《海滨小城》一文中,作者以生动的文笔向读者展示了海滨小城的美丽、干净、整洁。文章布局巧妙,总分式的安排,让人觉得层次清晰。在学生感受了文章布局之美之后,我趁热打铁,让学生依照此文的写法,写一篇关于家乡的短文。由于有了典型的范文,学生写起文章来轻松多了,谋篇布局相当精彩。广泛的阅读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课本中的文章毕竟有限,为了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的作用。图书室定期向学生提供各类图书,以扩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快乐作文

“喜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如能让活动贯穿作文训练的全过程,并不断地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那么,写作将成为学生感到快乐的事情。

四年级有一个场景的写作训练,砸口袋、八字跳、拔河比赛都是学生愿意写的内容。虽然学生多次玩过这样的游戏,在游戏时也是兴致勃勃,然而到真正提起笔来的时候,还是觉得无话可说。我就组织学生玩了这些游戏。在游戏前向学生明确提出观察的任务和具体方法。游戏结束后,我请学生马上把自认为感触最深的情节写下来。这时,学生拿起笔来当然是得心应手了。

三、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感受生活,提取素材

“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大多数学生往往会感到“无话可说,无话可写”。鉴于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广泛收集素材,让学生提高主动选择并分析素材的能力。

大自然是人生最美的课堂,为我们创造了多彩多姿的世界,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习作源泉。学生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丰富了,亲身经历的事情多了,并掌握良好的积累方法,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作文的素材自然也就多了起来。教师可根据生活实际,组织学生进行某项力所能及的活动(家务、公益活动、手工艺劳作等)。这些活动可以学生个体活动为主体,也可以小组形式出现,教师从旁要求、督促、鼓励,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实践过程中的喜怒哀乐。

由于小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较差,虽然有时他们经过持续观察后占有的材料十分丰富,且富有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但是在他们的头脑里,这些材料是凌乱的、分散的,没有轻重之分。教师有必要向学生明确提出观察目的、任务和具体方法,并让学生尽可能地用多种感官参与观察,如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双手摸,并从各个方面对一些事物加以综合分析,以形成完整而全面的概念。

四、用多媒体激发习作兴趣,使学生享受作文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作文教学中引进现代电教媒体,构建“人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建立立体的信息沟通网络,完全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强烈的求知欲可使学生积极地探索。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灵感才会被激发。巧用多媒体,精心设计既有启发性又有趣味性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对作文的渴望。比如让学生描写春天的美景时,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欣赏鲜花的绽放,小溪叮叮咚咚地流动,燕子飞上飞下忙搭窝,柳树的枝条在春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等生动形象的画面。优美的景色能唤起学生表达的欲望,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五、巧用想象和联想,使作文形象感人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写出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想象是习作的翅膀,是创新思维的依托。联想和想象,就是由一个形象想到相似或相关的另一个形象,由一个形象创造出另一个形象。写作时,用上联想和想象,方能“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创造出优美的意境,感人的艺术形象。例如,播放一段表达学生生活场景的录音或一段乐曲,让学生听后把感受到的内容写下来;展示一幅图画,让学生自由表达;给个故事的开头或几个词语编写童话;给个题目写篇文章,如《假如——》《二十年后的我》等。这些形式都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学生在作文时也会变得有话可说。他们可以在作文中倾吐内心的话语,思想不会受限,想象力也会更加丰富。

我们的作文教学要跳出传统的习作框架,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开发和利用一切有利于习作的教学资源,这样,学生才能妙笔生花,享受作文,感受快乐。

上一篇:人文系教学工作简报下一篇:环卫工人慰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