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一年级科学心得体会(精选5篇)
1.青岛版一年级科学心得体会 篇一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小编收集了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
一、指导思想:
小学科学课程是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一年级现有一个教学班,共有学生25人,由于刚入学,对《科学》这门课程充满着好奇。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大学生知识范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我们一起学科学》、《我们怎么知道》、《玩中学》、《水》、《工具是个好帮手》五个单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大自然的特殊现象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教材以培养学生观察与测量、采集与分析的能力。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教学目标
1、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2、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3、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4、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外部的变化,强化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通过学生的看、听、摸、闻、尝等方式让学生感知自然;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体验科学世界带来的奇妙,培养学生的探知能力。初步了解水的特性,感知水的性质。
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教学措施
面上形成好的教学思路,积极引导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结合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多采用游戏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科学》学习的乐趣,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上网查与资料,搜集图片、报刊等。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
2.青岛版一年级科学心得体会 篇二
教学目标:
1、知道动物会对食物、气味、声音、天气变化等做出反应。
2、在教师指导下,预测动物对不同刺激的反应。
3、在教师指导下,尝试用多种方式认识动物对不同刺激的反应。
4、增强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动物会对食物、气味、声音、天气变化等做出反应。
教学难点:尝试用多种方式认识动物对不同刺激的反应。教学准备:动物吃的相关食物。教学过程:
一、蚂蚁喜欢吃什么?
1、教师出示蚂蚁和几种食物,提出问题:蚂蚁会爬向哪种食物?
2、学生预测蚂蚁的反应。
3、教师小结:说出蚂蚁可能会爬向哪种食物,就是在预测,明确预测的含义。
4、进行实验,组内探究。
5、组间展示,验证猜测。
6、教师总结:蚂蚁会对食物做出反应。
二、预测它们会有什么反应。
1、教师指导学生预测给鱼喂食、敲击鱼缸时鱼的反应。
2、学生实验,组内探究。
3、组间展示,验证预测。
4、教师总结:许多动物会对食物、气味、声音等做出反应。
三、要下雨了,观察动物有什么反应。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了解蚂蚁、燕子、鱼等动物在下雨前的反应。板书设计:
《动物的反应》
3.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备课 篇三
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
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这一部分的教学是通过学生们在校园活动的画面,以浓厚的兴趣数这些物体的个数。而且教材还把从综合画面里提取了物体,按个数从少到多排列在综合画面的下方,并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目标:
1、结合图片正确的数出数量在10以内的各数,会认、读、写0——10各数。
2、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和组成,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3、培养学生初步地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加强学生数感的培养。
4、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图片正确的数出数量是0——10的各数。
2、会认、读、写0——10各数。
3、形成初步的位置观念,认识基数与序数。
课时安排:
准备课 : 1课时
快乐的校园 : 8课时
课题:海底世界
课型:准备课 课时:1课时
一、教材简析:
学生刚刚接触数学,通过图片,使学生能通过海底的生物学习数数,形成初步的数的概念。并且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1、基础目标:通过数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按照规定的方式、方法正确的进行数数
2、能力目标:在数数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3、道德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海底世界,培养他们数数的习惯。
重点、难点:
1、通过数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按照规定的方式、方法正确的进行数数。
2、在数数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三、教具使用:教学挂图
四、教法、学法指导:
把握实际教学内容创设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问题情境,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设机会。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上述问题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充分发表见解。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和谐。
五、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我们山东青岛有美丽的大海,大家一定见过吃过不少的海产品,今天,老师带大家到海底世界玩一玩.大家要仔细的观察。看看海底都有些什么?他们有分别在哪呀?让我们快去看看吧!在图上找出相应的答案,学生示范数数
二 教数数
1、教师指导,让学生由“物”到“量”深入的观察,陆续数出各种物体的个数,注意数的顺序、方法、养成良好的数数习惯。
(1)、仔细观察,看看海底都有些什么?(同桌交流。)
(2)、谁来告诉大家你都认识了哪些动物?(学生说出动物的名字,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这种动物的名称,并按数量多少排列位置的先后。)
(3)、数数自己最喜欢的动物有几只。(指几名学生到黑板上指着投影数一数。在数的过程中有意识的指导学生有顺序的数,并渗透有关位置的知识,让学生不但数清数量,还要清楚所数动物在图中的位置。)
2、学生独立数数
(1)、你还想数什么?抓紧时间,比一比谁数得最准确。
(2)、汇报数数情况,教师板书并写上相应的数字。
3、学生活动:数一数螃蟹有几只脚?海星有几只角?
三、联系生活,练习数数。
1、可让学生观察自己组中成员,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初步掌握方法。
2、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一下校园,让学生根据掌握的学习方法,也来“数一数”。
3、让学生观察一下周围都有什么?可以用几个小圆片来表示?所以他们都有几个?
四、教师小结:(指板书)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在海底世界都认识了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多少只?我们一起再来数一数。
五、课后作业:数一数家中有哪些东西?都有几个?
六、板书设计:
海底世界
(挂图)
七、教学反思:这是孩子们步入小学的第一堂数学课。我知道一年级的孩子们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好动。
通过了解我还知道他们大多在学前班已接触1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的孩子会指物数数,结合他们已有的数学经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教学生数数的方法,并会按一定的顺序数数;难点是让学生学会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体会数数的方法,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
在教学时,我先对学生的数数情况进行初步的了解:接着为学生出示鲜艳的图(课件出示),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活动按照先引导学生数图中事物的数量,再抽象出数,然后再回到数数活动中进行。10以内各数的认读,采用了多种方法,分步骤的练习与反馈,便于全面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最后引导学生数一数多媒体教室里物体的数量,将数与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课后布置让孩子们数一数校园里熟悉的事物,进一步将活动扩展到课外,使数学学习走出课堂。
一、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
课题: 1——5的认识
课型:新授
课时:2课时
一、教材简析:
在上节课学习数数的基础上,使学生认识1——10这10个数,并且会写1——5这5个数,通过图片使学生乐于学数学,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1、基础目标:结合图片正确的数出数量是1——10的各数。会认、读、写1——5各数。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道德情感目标:结合插图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1.结合图片正确的数出数量是1——10的各数。
2.会认、读、写1——5各数,1——5各数数物对应及意义,2——5各数的组成。
三、教具使用:教学挂图、学具盒
四、教法、学法指导:
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左面的问题进行讨论。课堂气氛变的活跃、和谐。观察时注意顺序,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在学生观察,交流,形成统一后,引导学生对本知识点进行整理。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谈话,导入课题。
师:数学课上了这么久了,老师想大家都想早点学习数字,那么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先来学习1~5这5个数字。
2、出示图片。
二、组织探究、解决问题、拓展应用
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片。
观察图中有什么?
小朋友在干什么?
天上有几架飞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根据数出个数,陆续引出1~5这5个数字,注意顺序、方法。
3、教学数字1
问学生在这幅图中哪些是表示1个的?用小棒摆出1。师相应的板书。
一个太阳,一辆坦克„„
指导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1。
再让学生举出相应的例子。
4、教学数字2
问学生在这幅图中哪些是表示2个的?
两艘火箭
指导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2。
再让学生举出相应的例子。
5、教学数字3
问学生在这幅图中哪些是表示3个的?
三辆小汽车
指导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3。
再让学生举出相应的例子。
以下教学与以上教学方式一致。
6、整理归纳、练习应用。
学生根据教师所写的正规数字在练习本上书
写数字,并要求认真书写,姿势规范。
三、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写数字1——5,我们比一比谁写的最漂亮。
板书设计:
快乐的校园
(与下面数字所表示数量相同的图片)
1 2 3 4 5
四、课后作业:学习写1——5,继续练习数数
五、教学反思:
刚入学的孩子需要有趣味性的学习方式。让一年级的孩子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我组织孩子们先观察教学情境图再动手操作摆一摆。让孩子说一说书上的那副图里有几只小鹿、几只小象、几只小鸟、几个小朋友等,再让孩子在自己的桌子上动手摆摆学具。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得到需要的数学知识。在写数这个环节,我对每一个孩子的书写进行把关,亲自指导书写,以致于有的教学内容没有完成,我是这样想的:孩子们正在低年级起步阶段,书写习惯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孩子们在一开始能够养成一个良好的书写习惯对于一生都是受益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让学生学习数数1——10,写出1——5这5个数。(教师注意学生的握笔、读写姿势)
二、学习数的组合。
问题:把4根小棒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5根呢?
指导学生用小棒自己摆。
引导学生自己说把数4分成几和几。5分成几和几。
自主练习:P7.7
三、自主练习。
第一题是数数的检测练习。通过连线使学生形成数的概念。
第二题是数数与写数的综合练习。先指导学生数数,再说说每组中物品的个数,想想用哪个数字表示,再写出来。(要注重书写指导)
第三题是认数和写数的综合练习。先用学具摆一摆边摆边说摆了几个,再添一个是几个。再指导学生看课本一组一组进行数珠子、画点子、写数字练习。
第四题是数的组成练习。先用学具摆一摆,再说一说。
第五题是一道联系实际认数的练习题。练习时,学生分别选卡片,并根据卡片上的数联系实际说一句话。
第六题:通过涂颜色继续巩固学生对数的认识。通过没有顺序的数字使学生认识数字,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再动笔涂一图。
第八题:大约有几只小鸟。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还可以数什么?
学生通过看图,自主发现问题,继续数兔子、房子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四、课后作业:
1、读写1——5
2、数数家里都有几样家具
3、练习说1——5数的组成。
五、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4的组成,我进行以下几个层次的教学:观察第一幅图,让学生说说:一共有几个气球,小朋友的两只手上分别有几个气球?通过交流认识到4可以分成3和1或者1和3比较发现这种两种数的组成两部分交换位置而已,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对。观察第二幅图,让学生怎样对数的分与合来表示。第三层次观察第三幅图后说说怎样对数的分与合来表示,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里只能把4分成2和2呢?
在学习5的组成时,我让学生动手去把5个方块,自己去分一分,说一说,并通过板书写出5的分与合,学生由于受到经验与思维的限制,学生不可能有序地说出所有的分成,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序地排一排,读一读。
可以说教学4的分成是通过情境图的逐步的观察与思考获得的,而5的分成是通过学生自主动手操作获得的,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经历一个类推的过程。
一、快乐的校园
——10以内数的认识第二部分
课题: 6——10的认识
课型:新授
课时:2课时
一、教材简析:
这一部分的教学是通过学生们在校园活动的画面,以浓厚的兴趣数这些物体的个数。而且教材还把从综合画面里提取了物体,按个数从少到多排列在综合画面的下方,并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区分基数和序数的含义。会写6——10这几个数字。
二、教学目标:
1、基础目标:结合图片正确的数出数量是6——10的各数。会认、读、写6——10各数和数的组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道德情感目标:结合插图教育学生尊敬老师,喜欢校园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1.结合图片正确的数出数量是6——10的各数。
2.会认、读、写6——10各数
三、教具使用:教学挂图、学具盒 投影
四、教法、学法指导:
观察图片,指导学生说出小朋友的位置,并且根据图片让学生大胆提出其他问题。教师要注意学生的积极性,要注意运用学生的学习情绪,来和他们进行学习。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巩固。教师检查学生对1——10的认识。复习1——5的写法。
二、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指导学生观察。
图中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通过观察让学生回答图中的问题:扎辫子的女孩子排第几?引导学生提出其他问题。例如大树有多少棵?有几名跑步的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同位互学的形式开展你说我答,教师巡视。然后以提问的形式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
学生通过“排第五”“排第一”中的“第”明白1、2、3„„10还可以表示第1、第2、第3„„第10。形成基数和序数的初步概念。
2、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图片,跑步的小男孩身上的“6”表示什么意思?使学生进一步区分“6号”和“第6”的区别。指导学生自主提问:身上的8、10表示什么意思?
三、学习写数字。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6——10的形状及正确的书写方法。(可以让学生描一描,写一写。)
2、教师巡视学生的写字姿势、书写笔顺。困难学生个别指导。
3、把你写的数字给老师展示一下,评一评谁写的最好。
4、把你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老师和大家一起讨论。
四、教师小结。现在我们把我们学习的1——10数一数,写一写。
五、课后作业:读写1——10。
六、教学反思: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内因,就应该带领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我在教学这节课时就设计了“生活中的数”这个环节让学生仔细地看,充分地说,使学生不仅认识6、7这两个数,还体验到生活中原来有那么多的数,为什么平时我们没有注意到呢?由此,引起学生的重视,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的思维不拘于本课的教学内容,思维得以拓展。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从1数到10,再从10数到1。练习用“我在第几排”的形式说一句话或者用身边的发现说一句话,用上我们所学的数字。
二、完成自主练习。
1、学生自主完成第一、二题。明白序数所表示的意思。并且给其中三条涂上颜色。教师检查学生掌握情况。通过连线巩固1——10的顺序性,熟练的数出这10个数。
2、第三题、第八题以学具操作形式进行数的分与合的联系。引导学生独立分,然后进行交流。
3、第四题练习要求学生数一数、填一填、涂一涂,明确几个和第几个。
4、第5题根据给定的数涂上相应圆圈个数。涂完后,引导学生主动找出数的排列规律,初步认识单数、双数。
5、第6题小鸟回家。引导学生比较两个4的含义,并结合身边事物举例说明。
6、第7题练习写数和巩固数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弄明白按照什么顺序再进行正确地写数。
三、教师小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我们学会了数数、写数字,课后同学们多在生活中奇妙的数字有什么用处?
四、课后作业:
发现生活中数字的妙用,继续读写数字
五、板书设计:
数字1——10的书写
六、教学反思:认识几和第几”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这个知识点孩子很容易混淆。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在实际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教材的主题图是以场景的形式来表现的,而手头又缺乏这幅教学情境图,因此我把教材上的主题图重新作了调整,变为让小猴子和小兔子聚餐的教学情境。当我将小猴子、小兔子、桃子和萝卜的图片凌乱的贴在黑板上时,孩子们立刻瞪大眼睛,露出好奇的神情,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一开始就被调动起来。
2、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能轻松地解决隐藏在主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在动态的参与中学会“几”和“第几”,这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容易接受,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活跃课堂气氛。
3、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课堂更应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一些有层次、针对性强的问题,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比较的过程中自然地训练了思维,并掌握所学知识。如观察黑板上排列好的几只小兔和小猴,设计了一连串的问题:①一共有几只小动物?②排在左边第2的是谁?③排在右边第2个的又是谁?④为什么同样是排在第2,小动物却不一样呢?⑤左数4个动物都有哪些?这些问题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生在不断的辨析比较中提升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课题:快乐的校园
——10以内数的认识第三部分 比较多少
课型:新授
课时:3课时
一、教材简析:
认数的教材结构:主题图—生活实际讲解—认数、读数—写数—想想做做。=、<、>的教材结构:同样多—不同样多;物体个数同样多—数与数相等。
二、教学目标:
1、基础目标:按照学生形成数概念的规律组织认数教学,学习同样多和比较大小。、能力目标:加强学生数感的培养。
3道德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重点、难点:
1、形成数的概念。
2、明确同样多的含义及比较数的大小。
三、教具使用:
教学挂图、学具盒 投影
四、教法、学法指导:
通过快活的游戏,让学生懂得以后要在娱乐中学会去学习,学会掌握。有利于课堂的气氛浓厚,提高了学生的学生热情,培养学生的上课的情绪,保持他们原有的天真与活泼。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你们参加过拔河游戏吗?几个人参加?你们是怎么开展拔河游戏的?使学生利用以往的经验学习新的知识。
二、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拔河比赛为什么还不开始?两个队伍各有多少人?使学生初步形成多少的概念.引导学生提出其他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形成自主探究的习惯。
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红色代表人多的队伍,黄色代表人少的队伍。
通过这两个队伍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红队有10人,黄队有9人)
总结:9人比10人少。10人比9人多。形成比多少的概念。
教师适时出示“ < ”、“ > ”,使学生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10 读作:9小于10 10 > 9 读作:10大于9。
三、自主练习。
()比()多()和()同样多 3 8 8 2 7 6 9 10 3 1
通过以上练习使学生巩固本节课的所学。
四、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比多少,同学们课下数一数,比一比,我们班的男生多还是女生多?
五、板书设计:
比多少
9人比10人少
< 10 10 > 9
小于号 大于号
六、课后作业:
进行比多少的练习。
复习1——10
七、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理解 “多一些” “少一些” 的意思,并能用这四个词描述两个数的大小。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需要进行一些铺垫,所以上课之前我先让学生比较一下小朋友和老师之间的多少关系,但是这里我没有进行挖掘,而直接进入新课。如果我这里板书一下 “多” “少”,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小棒之间的比较,学生也许就能更好的掌握。还有最后摆花片这个环节,我发现有的孩子没能很好理解我的意思,我想我要数学语言进行锤炼而且还要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让孩子们喜欢数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使学生理解10以内各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2、学生能更为熟练来进行比较10以内各数量之间的大小
3、进行较为规范的数字书写
4、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从生活中提取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更加熟练的来比较10以内各数量之间的大小,从生活中提取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观看的一场拔河比赛吗?谁能来说一说那场拔河比赛的情况是怎样的?
2、哦,那谁来说说咱们上节课学习的9和10之间的大小关系呢?(指名说一说)
二、探求新知
1、小朋友们可真棒,请看课本13页情景图:另一队又跑过来一个小朋友,可以比赛了吗?
2、说一说现在为什么可以比赛了。让学生初步感知左右两边都是10人,人数同样多有,引出10等于10,并介绍“=”的读法与写法。
3、探索活动:哪班拉拉队的人数多?学生自由发言,只要说得合理都要鼓励。
三、巩固练习
1、刚才小朋友们发言积极,老师要奖励大家每人三枚树叶。(发给学生三枚按照课本14页上第3题所设计的树页)小朋友们观察一下,这三枚叶子上各有几片叶子呢?互相说给同位听听,看看都说的对不对。
2、那好,你们能把表示每一枚树叶上叶片的数字写出来吗?写完以后,同位之间互相检查一下,看看写的对不对,好不好。(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书写问题)
3、小朋友们完成的都不错,那你们能从这三个数字之中找出某两个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吗?比方说谁大于谁?同位之间先相互交流一下,然后再来告诉老师。谁来说说看?小朋友们表现的可真棒,那好,就请你把你想到的任意一组数字关系写好。
四、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了“=”,大家平时注意观察,看看生活中那些数字关系是相等的。
五、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3题,巩固数字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
9<10
10>9
10=10
6>4
4<6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字的写法。教师出示比较大小的题目供学生练习。
二、自主练习。
1、P14.4请小朋友们看这幅图,仔细观察。谁看出来了,这有几个苹果?那现在课本上要求梨要比苹果多,梨可以是几个呢?桃子要比苹果少,桃子可以是几个呢?香蕉要和苹果一样多,又应该是几个呢?小朋友们同位之商量一下,告诉老师。(教师巡视,注意启发)
小朋友们说的可真好,现在就请你拿出你的彩色画笔按照要求给那些梨、桃子、香蕉涂上颜色。
2、P15.5小朋友们完成的可漂亮,现在老师可要给大家加大一点难度了。我们来看这幅图(实物投影),从这幅图上你能知道些什么?那第四个和第五个蘑菇应该有几个小红点呢?大家再仔细观察这幅图,开动脑筋,看看有什么小窍门。教师试着加以引导:大家看,第一个蘑菇上的小红点有1个,第二个蘑菇上的小红点有3个,1和3之间少了哪个数字啊?(显然是2)那3和5之间有没有少了一个数字呢?(有,是4)那好,现在,哪位小朋友,想到了,后面的蘑菇应该填上几个小红点呢?
三、游戏复习
1、P15.6小朋友们可真棒,连这么难的问题都难不倒大家,老师真高兴。那好,接下来,咱们就来作个小游戏好吗?拿出你们的小沙袋,咱们来进行一个拾沙袋比赛,我们就同位之间进行,看看哪个小朋友拾沙袋的技术最棒。(教师巡视,指导拾沙袋)好,咱们先进行到这吧,谁来说一说,你和同位时间的比赛结果?谁赢了?你几个?他几个?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好,小朋友们玩的可真尽兴,同时,也没有忘了咱们这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就请大家把刚刚比赛的结果填在我们的课本上。
2、填一填。P15.7
通过填自行车上的圆圈,继续对学生进行数字分与合的渗透。增强学生的数感。
三、小结
板书设计:
4<5 5>4
4<9 9>4
5<9 9>5
课后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说一说,比较10以内某两个数的大小
四、教学反思:
看似简单的数学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出现了许多问题反思如下:
1、学生语言表述不清楚,不流畅;这节课我主要训练学生会说谁和谁比,谁大于谁,谁小于谁,学生表述比较费力,在后面的教学中必须加强训练;
2、易混知识没有按重点作为区分。认识并区分大于、小于号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难点。我却简单地认为孩子们在幼儿园已经认识并掌握了,所以在教学中没有让孩子们说一说怎样记住这两个符号。在练习时,有好多孩子都混淆了,由于知识掌握不扎实,到了最后,练习也没有按时处理完,结果导致学生虽然认识了两个符号,但仅仅也就是知道了它们的样子,至于它们到底什么时候用才是正确的,学生无法感知。应该在认识了两个符号之后就进行区分,让孩子们观察俩个符号的异同,说一说记忆方法,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符号的应用。
教学内容:0的认识
教材16-19页
教学目标:
1、理解数字“0”的具体含义。
2、进一步熟练掌握0-10的顺序、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3、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数字“0”的具体含义。
2、进一步熟练掌握0-10的顺序
教学准备:视频展台、直尺、温度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朋友,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都熟了,你们想帮着农民伯伯摘苹果吗?
2、现在咱们就去瞧一瞧。
3、出示苹果树的课件。
4、有那么多的大苹果,你看到苹果上都写着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苹果的上面都写着数。学生回答:写着1、2、3、4、5、6、7、8、9、10。)
5、你想得到这些大苹果吗?你想把哪一个摘下来?(学生发言:我想把写着数字5的那个摘下来„„)
6、请你到前面来把它摘下来,接着请其他同学也来摘苹果。(学生在摘苹果的过程中教师可及时提问:现在树上还有几个苹果?如还有7个苹果,就问7个苹果可用数字几表示?为后面0的学习做好准备)
7、小朋友真棒,农民伯伯还夸大家能干呢!你能按照苹果上数字的顺序读一读吗?(学生看课件按照1、2、3、4、5、6、7、8、9、10的顺序边读边伸手指。)
二、探求新知
1、你还想来摘苹果吗?为什么?(学生:不能摘了。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
师:哦,原来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那怎么样表示?(学生回答:可以用□表示;可以在上面画一个小错号;可以用0来表示„„ 学生初步感知0的实际意义。)
2、(表扬举手发言的小朋友)看来××小朋友非常愿意动脑筋。一个也没有我们可以用0来表示。
3、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个新朋友。(师板书:0)
4、你能从0数到10吗?试试看!数给你旁边的小朋友听一听。
5、你在教室里还能找到0吗?如:温度计、直尺、门牌号、电话号码等等。
6、小结:数字0可以表示开始、也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只表示一个数„„原来0有那么多的用途,小朋友们记住了吗?
三、练习 1、自主练习2:有那么多的数,你能不能按照顺序把它们连起来?看看是什么?你发现什么了?
2、自主练习3: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答案不惟一,可留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教师按照书上的活动形式在课堂上真实地再现:猜一猜可能会剩几个?你认为剩几个就把所表示的数写在右边的格中。
3、自主练习4:小朋友喜欢涂色的游戏吗?你能看出这是什么吗?
你想把这只小鸟打扮得漂亮一些吗?请你给它来涂涂色。小于5的涂红色;等于5得涂黄色;大于5的涂绿色。好了,开始吧!看看谁的小鸟最漂亮!
三、拓展延伸
1、小朋友,咱们知道用数字1来表示1个太阳、1支铅笔„„用数字2表示2个小朋友„„3、4、5、6、7、8、9、10„„你知道在古时候人们用什么来表示数吗?
2、在古代人们用小棒来表示数,猜一猜1是怎样表示的?
3、向学生介绍古代表示数的方式。
四、教师小结
今天咱们有认识了一个新的好朋友0,他表示什么意思小朋友都记住了吗?回家把它也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认识好吗?
五、板书设计: 认识0
(苹果树)
六、实践作业:今天咱们有认识了一个新的好朋友,他表示什么意思小朋友都记住了吗?回家把它也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认识好吗?
七、教学反思:
低年级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非常重要,在讲完0的认识之后,我重点让学生观察0的书写。在0书写示范过程中,0是从上线的中间写起,这样书写学生容易把0写尖,0从右上角开始书写可有效避免学生把0写尖。同时,书写反馈时要展示学生的书写,使学生更清楚地发现自己写得好的地方和不足之处。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可直接指出学生写的好的地方,使学生对书写漂亮有个正确的定位,也可以通过小组成员间的评价使学生了解怎么把0写漂亮,指出写0的注意点,四个点碰。细致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教材2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的数数能力的到进一步加强。
2、巩固0-10顺序的掌握、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几和第几。
3、渗透简单的数的组成的联系,为后面的加法学习打好基础。
4、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5、使学生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教学重难:
1、过练习使学生的数数能力的到进一步加强。
2、巩固0-10顺序的掌握、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几和第几。
3、渗透简单的数的组成的练习,为后面的加法学习打好基础。
4、使学生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教学准备:视频展台、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巩固知识
1、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老师带你们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
2、睁开眼睛,看看咱们现在到哪儿了?
3、你看到了什么?谁能来说一说?(学生回答:有一棵大苹果树,树上有苹果和小鸟;还有蝴蝶和小蜜蜂;草地上有蘑菇、石头、花;还有小房子„„)4、你想数一数它们都有多少吗?
5、小房子有几座?抓紧时间来数一数吧!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进行数数活动。(学生回答:5座)
6、你还想来数数什么?现在就请你来数一数。
7、能把你数的结果告诉大家吗?学生边回答边在教师指导下填写表格。(学生回答:小鸟6只、小鸡9只、苹果10个、蘑菇4个、小蜜蜂3只、蝴蝶2只、狗没有用0表示„„)
8、涂一涂:把从前面数第4只小鸡涂上红色,把后面的4只小鸡涂上黄色。
9、你还能从这些事物当中随便找出两组做大小比较吗?比方说房子有5座,小鸟有6只,所以,5比6小,列式:5<6。你能来找一找,然后作比较吗?(学生找出信息做大小比较)
二、学习自评
1、小朋友从进入学校到现在,你都学到了那些数学知识?(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说:学会写10以内的数、教室里有6根灯棍可以用数字6表示、有5个小朋友可以数字5表示„„)
看来小朋友学到的知识可真不少,智慧爷爷说要讲给大家智慧果,你想得到吗?
2、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到丰收园里去瞧一瞧,看看谁在丰收园里摘到的智慧果最多。
3、丰收园里最好吃的就是大苹果。一个苹果代表积极、一个代表合作、一个代表会问、一个代表会用、一个代表会想。(教师边说,学生边根据要求回顾课堂上的表现。)
※代表积极的苹果想问问小朋友上课的时候是不是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你做到了吗?
※代表合作的苹果想问问小朋友你在上课的时候是不是跟同位互相团结,一起来解决困难。
※代表会问苹果想问问大家上可是你都提出了哪些问题?
※代表会想的苹果想问问大家你是不是通过开动脑筋解决了许多的难题。
※代表会用的苹果想问大家你找到生活里的数了吗?除了书上的1、2、3、4、5、6、7、8、9、10在我们周围还有什么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
三.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我们经过了将近一个月的数学学习,已经掌握了不少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比方说数数、写数字、认识了0——10各数的意义,比较大小等等,真是获益匪浅呐,希望小朋友们回家多多观察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找出更多的数学知识,好吗?
四、板书设计 丰收园场景图
五、实践作业:回家告诉爸爸、妈妈我们开学以来都学习到了那些数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
数学实践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要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数学是有用的知识,对产生亲切感,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刚入学儿童对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要给学生创造合作与交流的机会,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鼓励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数数方法进行数数。
第二单元 妈妈的小帮手
教材分析
单元内容:妈妈的小帮手
-------分类与比较
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能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会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宽窄、粗细、厚薄等。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4.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单元重点:
通过观察、操作,能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会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宽窄、粗细、厚薄等。
单元难点:
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分类和比较都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在今后的认数与计算、认识图形、简单的统计等学习活动中,经常会用到分类的思想和方法。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比较数的大小,具备了初步的比较意识,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比较长短、高矮、粗细、厚薄等打下了基础。
本单元主要学习内容: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宽窄、粗细、厚薄。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是,选取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场景为基本素材,通过帮妈妈整理衣服和存放衣服的活动,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中学习分类比较,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是“帮妈妈整理衣服”,通过母子对话引出“怎么整理呢”这个问题,感受分类的必要性,体会分类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自主练习”第3题提出“想一想,有哪几种分法”,借助7种物品的多种分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第二个信息窗是“帮妈妈放衣服”,通过妈妈与小朋友的对话,启发学生利用经验,学习比较“厚薄”、“长短”。同时根据图中提供的琉璃球、花瓶、瓷马等物品还可以比较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在“我学会了吗”栏目中比较高矮和粗细,达到扩展、巩固的目的。
(二)教学建议
1.本单元提倡的学习方式是联系生活经验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要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看到了什么,联系生活经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由于学生年龄小,观察能力有限,建议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学生对新知识得到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分类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2.注意引导学生表达和交流。在学习分类时,除了按给定的标准给物品分类以外,学生还可以自定标准进行分类。在分类过程中,让他们说一说是怎样分的,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鼓励。让学生初步体会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可能会不同。
3.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充分地操作,得到充分的体验。除了教材中提供的素材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和身边的物品练习分类和比较。
4.对本单元的评价,既要注重对知识与技能的考查(如是否初步学会了对物品进行分类,是否能对物品进行比较),同时,又要注重对学生自觉运用知识情况进行引导。
5.本单元建议课时数:3课时。
(一)妈妈的小帮手 分类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不同的标准下,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3、在操作中提高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
4、渗透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平时应多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二、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难点:学会分类的方法。
三、教法学法:
教法:指导法
学法:动手操作法
四、课前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学具盒。
五、教学内容:
(一)整理观察,体会生活的需要——按标准分类。
师:“同学们,前几天老师让同学们回家帮妈妈整理衣服,并观察你们家里的衣服是怎样摆放的。你们做了吗?(生:做了)你们能帮妈妈干活,真是些好孩子,现在让我们想一想,通过整理和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
学生同位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现在,谁想把你的发现声音响亮的告诉全班同学?”
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叠得很整齐,我爸爸的放在一个橱里,妈妈的放在一个橱里,我的放在一个橱里。”
师:“这是把每个人的衣服分别放在一起。”
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是上衣放在一起,裤子放在一起。”
师:“也就是说上衣、下衣分开来放。”
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是冬天的放在一起,夏天的放在一起。”
师:“你们家的衣服是按不同的季节分开来放。”
„„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板书:
爸爸 妈妈 我
上衣 裤子
冬季 夏季
„„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说得也棒极了。看来你们的妈妈都是按生活需要把衣服分开来放的。(指着板书)其实这些都是你们家分衣服的标准,而你的妈妈把衣服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开来放的做法,就叫做分类。”(揭示课题)(二)尝试分类,体会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说了你们小家里的衣服是怎么分类的,现在我们来给我们班集体这个大家分分类,好吗?”
“你打算怎样给全班同学分类呢?”(学生独立思考)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我想按照男同学女同学来分”
(师板书:男 女)
师:“现在我们就按这个同学的想法来分分看。注意:请男同学站起来。现在,全班同学被分成了两类,站着的是男同学,坐着的是女同学。请坐下。”“谁还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生:“按东西路队来分。”
(师板书:东路队 西路队)
师:“现在我们再来按这个同学的想法分分看。注意:请东路队的同学站起来。现在,全班同学又被分成了两类,站着的是东路队的同学,坐着的是西路队的同学。”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两次站起来的人是同一批人吗?(不是)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体会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生:“因为两次站的标准不一样,所以站起来的不是同一批人。”
师:“说得太好了。你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师板书)
生:“按长头发和短头发来分”
生:“按穿校服的和没穿校服的来分”
„„
(三)联系生活,体会分类的好处
师:“同学们刚才想出了那么多种分法来分咱班的同学,现在我想请教同学们,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类呢?”
(学生独立思考,也可以同位商量)
教师可这样引导:哪里用到分类——具体是怎么分的——这样分有什么好处?学生举例后教师出示课件图1让学生说一说.同时要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
(四)自主练习,应用分类,明确为什么这样分。
1、自主练习第一题:
师:“同学们,你们去沙滩玩过吗?你们是怎么去的?(坐汽车去的)除了汽车,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在我们的学具盒里也有一些交通工具,请你把它们拿出来。你能给这些交通工具分分类吗?”
学生动手操作,分完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2、自主练习第二题:出示课件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让学生分一分,说一说.3、作业:找找生活中的物品动手分一分。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 分类
男 女
东路队 西路队
(六)教学反思:
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了许多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了对分类的认识,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了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的方法。开阔性、活动性的练习让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1、从生活切入数学,激发学习欲望。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背景越按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整节课始终注意从生活中取材,无论是整理学具、观察超市,还是开阔的练习,都赋予有趣的生活情境。由于是发生在身边的事例,学生很容易产生亲切感,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很自然地形成数学与生活的链接。同时开阔学生思维,让学生说说分类的好处、找找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使数学不只是局限在课本上,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应该为生活服务。
2、以游戏收获知识,调动学习兴趣。
《新课标》提出:“教师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游戏是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游戏让他们的注意力更持久,游戏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因此,教学中努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游戏,使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游戏中来,在游戏中乐学,在获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同时,基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如案例中游戏之一:比赛整理学习用品,让学生在整理的过程中认识到把文具分类摆放会更好看、更方便。在好胜心的驱使下,学生迫不及待地动脑、动手整理,不知不觉中巩固了所学知识。
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既产生了我所意想不到的惊喜,也留下了值得我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游戏中如何灵活、有机地处理好课堂中的“动”与“静”;如何让学生的思维更开阔、更活跃,形成更具生机和活力
(二)妈妈的小帮手 比较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会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2、在比较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使学生经历具体比较活动的过程,学会比较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
重点:会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难点:会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三、教法学法:
教法:指导法
学法:动手操作法
四、课前准备: 课件,各种物品
五、教学内容:
(一)初步感知,明确目的。
1、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帮妈妈把衣服整理好了,那么衣服整理好了该放在哪儿呢?(学生独立回答)现在咱们一起去看一下小明和妈妈是怎样放的。
2、观察信息窗,并提出问题。
(1)小明和妈妈是怎样放衣服的?
(2)图中还有什么?你想对大家说什么?
(二)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1、教师引导提问:看看这些衣服,你能看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1)生独立思考。(有的可能看出衣服的多少,有的可能看出衣服的长短)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讨论结果,引出对多少、厚薄的比较,引出课题。在交流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用“谁比谁„„”的形式表达比较的结果: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长,妈妈的衣服比爸爸的短„„(渗透比较的相对性。)
2、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指名说结果,并说一说理由。其他同学进行评价。(2)补充练习:伸出各自的手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第几根手指比第几根„„ 谁最长,谁最短?)
(3)、比较:除了衣服,再看看其他的东西,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自由发言,交流想法。)
3、巩固
(1)自主练习第2题:先向学生介绍天平,再让学生独立做,教师注意让学生通过观察看到的三个红萝卜的重量与一个青萝卜的重量相等,判断出一个红萝卜的重量比一个青萝卜的重量轻,让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2)自主练习第3题:
①让学生先观察,再独立做,并说一说理由。
②说一说,你还能比什么?
4、拓展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任何两个物体都可以进行比较,想一想都可以比什么?
(1)小组讨论,指名发言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2)找一找,我们周围有没有可以比较的东西,你能提出一些关于比较方面的问题吗?(小组合作,采用比赛的形式,看哪个小组提的问题多,提的问题好。)
作业:自主练习4、5
5、引导学生独立总结:
谁能说一下通过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今后打算怎么做才能更好?
板书: 比较
6、教学反思:在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联系较为紧密,而且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高矮的经验,一般他们都会进行直接判断。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组织了一个个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主要体现在如下两方面:
一、选孩子喜欢的活动,给孩子质疑的空间,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小学生学习的动力。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以活动方式激发学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如:当学生已经会用谁比谁长谁比谁短来形容物体长短时,我故意拿出两支长短不同的粉笔,错开用手捏住一端,让学生猜一猜谁比谁长。孩子都喜欢猜一猜,一下来了兴趣,大部分学生脱口而出,说长出的那支长。但会仔细观察的孩子,却说不一定。我趁机让他说为什么,然后给大家看结果。在同学们看到结果与想象不一样的时刻,也就明白了那个学生为什么说不一定的道理。以此引出没有一头对齐的物体,不能直接判断谁长谁短,要让人一眼看出谁比谁长,最好一头对齐比。学生这时便会真正心服口服,以后比长短时不自然的就会用一头对齐的方法。
二、联系实际生活,探索比的方法,巩固比的技能。当学生学会了比长短、高矮后,联系生活经验,说说、比比身边的事物,以四人小组讨论的方式展开,合作交流。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并在交流成果中,学生不断地体尝成功,欣赏自己的发现,感到“我行”,欣赏本组的发现,感到我们小组棒,看到全班的发
(三)我学会了吗?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熟练和巩固对十五的分类和比较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回顾和整理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对知识的整理和巩固。
难点:对知识的整理。
三、教法学法:
教法:指导 观察 比较
学法:操作 合作交流 讨论
四、课前准备: 单元主题图 水彩笔
五、教学内容: 综合练习
(一)知识回顾:
1、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刚刚学习了哪些知识吗?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归纳。
2、引导学生整理知识。
(1)展示“分类”一课的课件:我们和小明一起帮妈妈整理了衣服,我们都按哪些标准进行了整理分类?
引导学生简要回答
(2)展示“比较”一课的课件:小明帮妈妈整理好衣服后,和妈妈一起放到了厨子里,想一想,我们对这些衣服进行了比较。都比较了什么呢?
引导学生进行简要回答。
(二)巩固练习。
1、出示“我学会了吗”主题图。
(1)仔细观察,图上画了些什么?
(2)大树发出了什么喊叫?大树为什么承受不了了?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师生共同归纳。
(3)小熊和小鹿比较,谁重谁轻?怎样叙述?
(4)如果把两棵树进行比较,可以比什么?
同桌两人说一说,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2、实践活动:整理书包。
(1)大家想让自己的书包变得整齐好看吗?现在就用学过的知识来整理书包。
(2)将自己书包里的所有书和文具拿出来,先想一想,你打算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
(3)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
(4)组织学生展示整理。
(5)书包里的书本和文具,你可以将哪些物体进行比较?比较什么?
(三)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想问的?
板书设计
我学会了什么?
分类 比较
实践活动
-----找找周围的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寻找周围数的实践活动,深化对10以内数的意义的认识,进一步体验数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初步建立数感。
2.经历寻找周围数的过程,体会找数的方法,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与同伴合作的习惯,初步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与同伴共同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 通过寻找周围数的实践活动,深化对10以内数的意义的认识,进一步体验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难点: 从生活中找数.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找找周围的数”是小学数学里的第一个实践活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第一次接触到这样的学习内容,对于初步培养他们应用数学的意识,为以后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充分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初步体验用数学的眼光欣赏世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的内容是找生活中的数,包括自己身体上的数、公共场所中的数、家庭生活中的数、运动场中的数等。
该活动的编写特点是: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现实性的素材,引导学生自觉开展数学活动。
教材提供了四幅寻找数的图画:第一幅是借助两个小朋友的对话,说自己有几个手指、几只耳朵,启发学生从自己身体上找数。第二幅图是借助马路上行驶的汽车、公交车站牌、广告橱窗、楼房、门窗等信息,启发学生数公共场所的数。第三幅图是借助家庭一角摆放的沙发、台灯、电话、钟表、相框等物品,启发学生找家庭中的数。第四幅是借助7个足球队员在操场上踢足球的场景,展示了球门、人数、号码、足球等信息,启发学生找校园中的数。最后的卡通问号,是以导引的方式,以启发学生找生活中的数的方式,引起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事物的自觉性。
(二)教学建议
1.打破课内与课外的界限,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数数和找数的机会,培养多渠道找数的能力。教材所提供的图仅为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了线索。教学时,教师要切实结合学生的实际,为学生创设更多的找数的机会,真正让学生活动起来,多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到生活中观察、调查、发现有关数的信息,把找数活动扩展到方方面面。如可由找自己身体上的数扩展到找动物身上的数,由找马路上的数扩展到找商场里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活动方法的指导。教学时,可让学生分小组先商量个活动计划,如到哪些地方去找数、怎样分工、怎样合作等,之后再组织学生开展调查活动,有了充分的素材,再交流成果,谈活动体会。
3.对于活动评价,要关注找了哪些数,更要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一些好的发现;要了解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要注意与小伙伴们互相合作的情况。
4.实践活动建议课时数:1课时。
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寻找周围数的实践活动,深化对10以内数的意义的认识,进一步体验在现实生活中的 用途,初步建立数感。
2、经历寻找周围数的过程,体会找数的方法,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与同伴合作的习惯,初步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与同伴共同合作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深化对10以内数的意义 难点:从生活中找数
三、教法学法:
教法:引导法
学法:观察法、讨论法
四、课前准备: 展台
五、教学内容:
活动一
1、同桌交流:找一找身体中的数
说一说有几个手指头,几只耳朵„„
2、从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身上找一找数。
活动二
1、看书上的第二幅情境图找数
2、启发学生数公共场所的数。
(教室、校园等)
活动
三、1、出示第三幅情境图请同学们观察从中可以找到那些数。
2、从想一想自己家里还能找到那些数?
活动四
1、出示第四幅情境图请同学们观察从中可以找到那些数。
2、请同学们想一想操场上还有哪些数?全班交流。
活动五
同学们,从生活中你还能找到哪些数?(给同学们留有足够交流的时间)
第三单元 走进花果山
本单元学生认识了1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是学习20以内数加减法最直接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更复杂的计算的重要基础。
本单元主要内容是:10以内数的加法;0的加法10以内的减法,0的减法;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在本单元结束时还安排了“探索规律”等内容。
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体会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正确口算、是本单元的重点。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1、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能真确、熟练的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算10以内的两步加减法式题。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了解不同的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在交流多种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在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渗透简单的函数思想。
思想教育:使学生体会生活里有很多计算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意识。
课时安排:
15课时
第一课时 加法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建立加法的概念,理解加法的意义.
2.认识“+、=”以及它们的书写方法,会读写加法算式.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初步建立加法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
三、教法学法:教法: 讲授法
学法 :练习法 尝试法
四、课前准备:课件 圆片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看,谁来了?(演示动画“加法的初步认识”)
师:小猴子听说同学们都很有本领,想来考考你们,你们怕不怕?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它给我们出了什么样的题目.继续演示动画“加法的初步认识”
师:看图说出:左边有几个小跳棋,右边有几个小跳棋,一共有几个小跳棋?
生:左边有1个小跳棋,右边有1个小跳棋,一共有2个小跳棋.
问:也就是几和几组成几?
生:也就是1和1组成2.
(继续演示动画“加法的初步认识”)问:你能看图直接说出是几和几组成几吗?
学生看图回答.
问:这幅图呢?(继续演示动画“加法的初步认识”)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正确,看!小猴子拿着桃子来奖励你们了.(继续演示动画“加法的初步认识”)
问:小猴子左手拿了几个桃子?右手呢?合并起来一共是几个?
师:把小猴子左手的1个桃子和右手的1个桃子合并在一起((继续演示动画“加法的初步认识”),求一共是多少?就要把两个数加起来,用加法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加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建立加法概念
师:要做加法,我们首先就要认识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就叫加号,你们看,这就是加号(出示“+”),加号表示“合并起来”的意思.
师:要把小猴子左手的1个桃子和右手的1个桃子合并起来,写成加法算式是:1+1
问:1和1合并起来是多少?
生:是2.
师:所以1加1就等于2(板书=2),“=”叫等号,2是1和1合并起来的得数.这个算式读作:1加1等于2.
学生练习读算式.
问:谁能结合这幅图说一说“1+1=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1+1=2表示把左手的1个桃子和右手的1个桃子合并起来,一共是2个桃子.
2.进一步认识加法含义
(1)继续演示动画“加法的初步认识”
问:有几个小朋友做游戏?又跑来了几个?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加法?谁会列式?(板书:2+1=3)
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要让学生反复地说,并且要让学生说熟练一些。
(2)继续演示动画“加法的初步认识”
师:请你试着用三句话说出图意.
生:有1只小猫在玩球,又跑来2只,一共有几只小猫?
问:求“一共有几只小猫”应该怎么想?
学生互相说一说,然后列式解答.
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摆一摆、说一说
让学生摆圆片:左边摆1个圆片,右边摆2个圆片,把这两部分合并起来一共是3个圆片,1+2=3.
在摆的时候,要让学生一边摆一边说。
4.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在什么情况下用加法?计算加法要根据什么算出得数?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看图说图意并列式解答。
2.看算式,先用学具摆一摆,然后再写得数.
1+1= 2+1= 1+2=
板书: 加法的初步认识
1+1=2 2+1=3
第二课时 加法计算
一、教学目标:
1、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加法。
2、初步学会从实际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10以内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初步学会有条理的表述自己的操作和思考过程。
4、积极参加学习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重点难点:重点:进一步巩固加法的意义,能正确列出加法算式和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法.难点:体会加法的意义
三、教法学法:教法:讲授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练习法
四、课前准备:主题图、关于猴子和桃子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
设计: 活动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孙悟空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特别喜欢他,便特意来看看我们,小朋友们看,他来了!
活动
二、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1、观察定向,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们,我们到了!花果山好热闹呀!小朋友们快看看,都有谁来了?谁来说?师:对呀!天空中飞来了几只小鸟,是几只呢?师:小朋友们说的都不错,刚才说了这么多,你最喜欢什么?最喜欢猴子的小朋友请举手。噢,这么多,大家都愿意与小猴子成为好朋友。那我们先来看看可爱的小猴子,好吗?(课件突出小猴子,其他的场景淡化。)关于小猴子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或所提的问题中没有涉及到数学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然后让学生仿照教师提出:“一共有多少只猴子?”(教师板书)教师要重要强调所提出的问题,并且强调一共是要用加法计算。
2、尝试解决,理解含义,探究算法
师:小朋友们,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说)师: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学生自由选择方法,尝试解决。教师巡视指导。师:刚才小朋友说出了这么多方法,其实都可以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谁知道这个算式怎么写?师: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吗?
师引导学习加号,领读算式。
活动
三、拓展延伸,激励探索。
师:刚才这位小朋友看着小猴子提出了一个数学问题,仔细观察画面,你也能像她这样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板书在黑板上。师:刚才我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小朋友们能列个加法算式把他们解决吗?我们又要开始小组比赛啦!听好要求:小组长先做好分工,小朋友们接到任务后,就动脑筋列算式,然后把你列出的算式告诉小组长,小组长把组员们解决得问题记录在这张答题卡上,还要想一想怎样说最清楚。这一次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解决的问题最多!
学生合作解决,并进行交流汇报。在交流汇报时注意让学生说出算式表示的意思。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时候也用到了加法,比如:妈妈给你买了三个本子,爸爸又给你买了2个,爸爸妈妈一共买了多少个?(学生解答)
谁能像老师这样说一个生活中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活动四:小练习
老师突然想到:小朋友们能不能看着你们得到的这些桃子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教师可提示:可以问问同学们,第一小组)
学生提问题:
(1)第一小组一共得到了多少个桃子?
(2)第二小组一共得到了多少个桃子?
„„
学生边提问题边解决。
活动五: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和孙大圣一起游玩了花果山,在玩的过程中,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 加法计算
一共有多少只猴子?
3+2= 5
2+3= 5
六、教学反思:
今天数学课的教学内容是《5以内的加法》,了解孩子们在大班基本上都会计算5以内的加法。考虑到孩子们在将来还要学习应用题理解加法的意义非常重要,我把重点放在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上面。在新课开始的时候,教师在黑板上粘贴了三个苹果,让孩子们说说图意,这里就是要让孩子产生2个和1个苹果,合起来是3个苹果的概念。让孩子对“合起来”要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但是这里我的时间用的较少,对于“合起来”这个概念的建立很快的带过去,使孩子理解得不是很深刻。对于2+1的计算,可以是由图上数出,也可以想2和1合成3,在这里我问孩子3+2是怎样算的,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都不是我想要的结果,我又追问了几次,孩子其实心里可能就是在想分与合计算的,但是他们回答不上来,这里我就不应该再多次追问,直接可以和孩子指出我们在计算加法的时候就可以用分与合的方法,而且我们计算加法的主要方法也是这个,虽然后来我也给孩子指出了可以这样算,但是在教学的环节中过于拖沓和累赘,显得教学的环节不是很紧凑。
在做练习时我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就是对于做一做的地2题放手让孩子们独立完成,结果有部分孩子没有理解题意,做错了,还有的孩子因为课本使用书夹,将书页中间部分隐藏了起来,看到的鸭梨的数量有误导致做错。由此我认识到低年级培养孩子的审题、书写、思考等能力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放手不管。
反思伴我成长!
第三课时 加法计算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加法的意义,能正确列出加法算式和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法;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并在运算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重点难点:重点:加法的意义,能正确列出加法算式和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法;
难点:体会加法的意义
三、教法学法:教法:引导操作探究
学法:探究操作
四、课前准备:主题图、小棒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谈话:花国山太美了,今天又有一群小朋友到花国山去游览,我们一起去看看。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学生仔细观察,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学生交流,教师板书问题
3、解决问题:
(1)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可以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5+3=8 3+5=8
比较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你还可以说出像这样的一组算式吗?
(2)一共有几只小猴?
先让学生说说有关小猴的信息,再独立列式计算
(3)两棵树上一共有几个桃子?
先找一找,数一数,再列式,并问你是怎样想的?
(4)还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教师要把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一一板书到黑板上,并且重点强调一共就要用加法计算。
(三)、自主练习
1、第1题
仔细观察第一幅图,找找有不认识的东西吗?教师板书大括号,告诉学生大括号的意思表示“合起来”的意思。让学生说说这幅图告诉我们什么?要我们求什么?学生独立列式。
2、第4题
(1)观察鱼缸图,说说图意;(2)这道题是要我们看一幅图列几个算式?学生试试,集体订正后完成第二幅图。
(四)、总结:
互相交流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五)、作业:第2题
板书设计: 加法计算
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两棵树上一共有几个桃子?
3+5=8 5+0=5
5+3=8 0+5=5
第四课时 加法练习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加法的意义,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法。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重点: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法
难点:加法的意义
三、教法学法:教法:引导
学法:练习法
四、课前准备:卡片、展台、彩笔
五、教学内容:
一、组织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1)10以内数的加法
(2)有关0的加法
二、基本练习:
1、看图列式计算
(1)▲▲▲▲▲ ▲▲▲(2)○○○○○○ ○○○○
()+()=()()+()=()
(3)课本P34 第4题
先看图说意,再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展台上评价。
2、口算
2+7 3+5 5+5 5+4 3+6 2+5 4+4 2+8
出示卡片学生视算,订正时找几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三、综合练习:
1、找朋友
P35 第6题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
2、画一画,填一填
P35第7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先确定横线上还要画几个图形,然后再根据所画图形的个数去填未知数。
3、P35 第8题
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后连线,集体订正对错。练习时,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先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6号和8号球员分别应踢哪些球,再让学生画线连球。
4、P36第10题
引导学生观察题意提出问题,列出算式,订正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5、讲一个数学故事 P36 第11题
出示P36自主练习第10题: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中有什么?
看图编一个数学故事,并提出问题?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2)你能讲一个数学故事吗?
(3)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认真看图,发挥想象力,自编故事。
四、总结: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P34第3题 P36第9题
第五课时 10以内数的减法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经历用减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2、初步学会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能运用10以内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二、重点难点:重点:10以内数的减法的含义及正确计算。
难点:正确计算
三、教法学法:教法:探究法、指导法
学法:练习法
四、课前准备:课件 展台
五、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花果山的水帘洞是小猴子经常玩耍的地主,今天,老师也带你们去看一看,好吗?
多媒体出示信息窗3——游水帘洞
让学生观察游水帘洞的画面。
师: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答出:桃子、猴子等。
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二、探索解决问题,感受减法的意义:
1、在学生提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出主问题:还剩几只猴子?
学生独立思考后,合作探究问题。师巡视,作个别指导。
2、全班交流。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①看图知道还剩3只。
②我可以把剩下的一个一个地数。
③我可以把4分成1和3。
④我用4个木块代替4个猴子,跳进洞里1只,就拿走1块木块,就剩3只了。
3、师小结:大家想出了这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很了不起,要求还剩几只,就是从4里面去掉1,可以用减法计算。
板书:4-1=3(只)
介绍减号“—”和算式的读法。
5、进一步感知减法的意义:
师:你还能用减法解决刚才提出的哪些问题呢?
电脑显示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组解决。
全班交流,小组内都解决了哪些问题,互相交流。
三、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师:你能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提出生活中的问题,看哪些能用减法解决,解决不了的,放在问题口袋里。
小结: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减法解决。
板书设计: 减法的初步认识
4-1=3(只)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们在上大班的时候就已经掌握了,而对于刚入学的孩子上课习惯尚未形成,自控能力差,需要有趣味性的学习方式。我利用坐火车旅游形式,将一道道题串在一起,变枯燥的练习为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在练习中,通过用手指表示得数,将式子列在自己的纸板上,小组交流,抢答等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得到需要的数学知识。
第六课时 10以内数的减法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能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
2、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3、形成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
二、重点难点:重点:能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减法。
难点:正确快速计算
三、教法学法:教法:指导法 讲授法
学法:练习法
四、课前准备:课件
五、教学内容:
一、看图列式:
根据自主练习第一题,说说图意,让学生理解,独立完成算式,说说算式的意思。
二、减法综合练习:
引导学生说说自主练习第二题的图意,再填写完成算式。
三、先画线,再填得数:
画上斜线表示什么意思?
画多少个?
说说每道算式的意思。
出示自主练习第3题,说说题意。
四、根据自主练习第四题内容,学生独立计算。
五、先说图的意思,再列式计算。
六、游戏方式进行。
七、教学反思: 众所周知,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多次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在教学时,我先告诉学生我一共有几颗珠子,左手有几个,让学生猜猜右手有几个,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在“猜”中掌握了数的分解和组成以及加、减法,加深了对数的认识,为今后学习用数学做好了铺垫。
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用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大括号和问题所表示的意义、重视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的过程,以此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第七课时 减法计算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0的减法的意义,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2、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3、在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问题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
二、重点难点:重点:体会减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关于零的减法。
难点:体会减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关于零的减法。
三、教法学法:教法:指导法
学法:探索法、练习法
四、课前准备:口算卡片、主题图、小棒
五、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
故事导入,一只调皮的小猴子摘桃子的故事,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后让学生观察图。
二、发现问题
4.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四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包括以下内容:
海底世界——数数;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实践活动;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有趣的游戏——图形与位置;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我换牙了——统计;雪山乐园——总复习等内容。
二、目的要求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能熟练的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认识>、<、或=的含义,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3)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4)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5)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6)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
(8)加深对20以内的数有关知识的理解。
(9)加深对分类与比较及统计方面知识的理解。
2、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初步喜欢学习数学,养成观察并提出问题的习惯。
(2)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用数学实践活动。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五、教学安排 海底世界
——数数„„„„„„„„„„„„„„1课时
一、快乐的校园
——10以内数的认识„„„„„„ 8课时
二、妈妈的小帮手
——分类与比较„„„„„„ 3课时
三、走进花果山
——10以内数的加减法„„„„„„14课时 实践活动„„„„„„ 1课时
四、谁的手儿巧
——认识图形„„„„„„ 2课时
五、海鸥回来了
——11—20各数的认识„„„„„„ 3课时
六、有趣的游戏
——图形与位置„„„„„„ 3课时
七、小小运动会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16课时
八、我换牙了
——统计„„„„„„2课时
实践活动
——大蒜有几瓣„„„„„„ 1课时
九、雪山乐园
5.青岛版一年级科学心得体会 篇五
本单元学生认识了1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是学习20以内数加减法最直接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更复杂的计算的重要基础。
本单元主要内容:10以内数的加法;0的加法10以内的减法,0的减法;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在本单元结束时还安排了“探索规律”等内容。
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体会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正确口算、是本单元的重点。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1、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能真确、熟练的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算10以内的两步加减法式题。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了解不同的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在交流多种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在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渗透简单的函数思想。
思想教育:使学生体会生活里有很多计算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意识。
课时安排:15课时
第一课时 加法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建立加法的概念,理解加法的意义.
2.认识“+、=”以及它们的书写方法,会读写加法算式.
二、教学重点:初步建立加法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
三、教法学法:教法: 讲授法
学法 :练习法 尝试法
四、课前准备:课件、圆片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看,谁来了?(演示动画“加法的初步认识”)
师:小猴子听说同学们都很有本领,想来考考你们,你们怕不怕?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它给我们出了什么样的题目.继续演示动画“加法的初步认识”
师:看图说出:左边有几个小跳棋,右边有几个小跳棋,一共有几个小跳棋?
生:左边有1个小跳棋,右边有1个小跳棋,一共有2个小跳棋.
问:也就是几和几组成几?
生:也就是1和1组成2.
(继续演示动画“加法的初步认识”)问:你能看图直接说出是几和几组成几吗?
学生看图回答.
问:这幅图呢?(继续演示动画“加法的初步认识”)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正确,看!小猴子拿着桃子来奖励你们了.(继续演示动画“加法的初步认识”)
问:小猴子左手拿了几个桃子?右手呢?合并起来一共是几个?
师:把小猴子左手的1个桃子和右手的1个桃子合并在一起((继续演示动画“加法的初步认识”),求一共是多少?就要把两个数加起来,用加法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加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建立加法概念
师:要做加法,我们首先就要认识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就叫加号,你们看,这就是加号(出示“+”),加号表示“合并起来”的意思.
师:要把小猴子左手的1个桃子和右手的1个桃子合并起来,写成加法算式是:1+1
问:1和1合并起来是多少?
生:是2.
师:所以1加1就等于2(板书=2),“=”叫等号,2是1和1合并起来的得数.这个算式读作:1加1等于2.
学生练习读算式.
问:谁能结合这幅图说一说“1+1=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1+1=2表示把左手的1个桃子和右手的1个桃子合并起来,一共是2个桃子.
2.进一步认识加法含义
(1)继续演示动画“加法的初步认识”
问:有几个小朋友做游戏?又跑来了几个?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加法?谁会列式?(板书:2+1=3)
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要让学生反复地说,并且要让学生说熟练一些。
(2)继续演示动画“加法的初步认识”
师:请你试着用三句话说出图意.
生:有1只小猫在玩球,又跑来2只,一共有几只小猫?
问:求“一共有几只小猫”应该怎么想?
学生互相说一说,然后列式解答.
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摆一摆、说一说
让学生摆圆片:左边摆1个圆片,右边摆2个圆片,把这两部分合并起来一共是3个圆片,1+2=3. 在摆的时候,要让学生一边摆一边说。
4.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在什么情况下用加法?计算加法要根据什么算出得数?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看图说图意并列式解答。
2.看算式,先用学具摆一摆,然后再写得数.
1+1= 2+1= 1+2= 板书: 加法的初步认识
1+1=2 2+1=3
第二课时 加法计算
一、教学目标:
1、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加法。
2、初步学会从实际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10以内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
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初步学会有条理的表述自己的操作和思考过程。
4、积极参加学习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重点:进一步巩固加法的意义,能正确列出加法算式和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法.难点:体会加法的意义
三、教法学法:教法:讲授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练习法
四、课前准备:主题图、关于猴子和桃子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
设计: 活动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孙悟空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特别喜欢他,便特意来看看我们,小朋友们看,他来了!活动
二、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1、观察定向,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们,我们到了!花果山好热闹呀!小朋友们快看看,都有谁来了?谁来说?师:对呀!天空中飞来了几只小鸟,是几只呢?师:小朋友们说的都不错,刚才说了这么多,你最喜欢什么?最喜欢猴子的小朋友请举手。噢,这么多,大家都愿意与小猴子成为好朋友。那我们先来看看可爱的小猴子,好吗?(课件突出小猴子,其他的场景淡化。)关于小猴子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或所提的问题中没有涉及到数学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然后让学生仿照教师提出:“一共有多少只猴子?”(教师板书)教师要重要强调所提出的问题,并且强调一共是要用加法计算。
2、尝试解决,理解含义,探究算法
师:小朋友们,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说)
师: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学生自由选择方法,尝试解决。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小朋友说出了这么多方法,其实都可以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谁知道这个算式怎么写? 师: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吗? 师引导学习加号,领读算式。活动
三、拓展延伸,激励探索。
师:刚才这位小朋友看着小猴子提出了一个数学问题,仔细观察画面,你也能像她这样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师:刚才我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小朋友们能列个加法算式把他们解决吗?我们又要开始小组比赛啦!听好要求:小组长先做好分工,小朋友们接到任务后,就动脑筋列算式,然后把你列出的算式告诉小组长,小组长把组员们解决得问题记录在这张答题卡上,还要想一想怎样说最清楚。这一次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解决的问题最多!
学生合作解决,并进行交流汇报。在交流汇报时注意让学生说出算式表示的意思。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时候也用到了加法,比如:妈妈给你买了三个本子,爸爸又给你买了2个,爸爸妈妈一共买了多少个?(学生解答)
谁能像老师这样说一个生活中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活动四:小练习
师:小朋友们能不能看着你们得到的这些桃子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教师可提示:可以问问同学们,第一小组)
学生提问题:(1)第一小组一共得到了多少个桃子?
(2)第二小组一共得到了多少个桃子?
…… 学生边提问题边解决。
活动五: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和孙大圣一起游玩了花果山,在玩的过程中,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 加法计算
一共有多少只猴子?
3+2= 5
2+3= 5
第三课时 加法计算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加法的意义,能正确列出加法算式和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法;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并在运算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重点:加法的意义,能正确列出加法算式和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法;
难点:体会加法的意义
三、教法学法:教法:引导操作探究
学法:探究操作
四、课前准备:主题图、小棒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谈话:花国山太美了,今天又有一群小朋友到花国山去游览,我们一起去看看。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学生仔细观察,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学生交流,教师板书问题
3、解决问题:
(1)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可以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5+3=8 3+5=8 比较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你还可以说出像这样的一组算式吗?(2)一共有几只小猴?
先让学生说说有关小猴的信息,再独立列式计算
(3)两棵树上一共有几个桃子?
先找一找,数一数,再列式,并问你是怎样想的?
(4)还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教师要把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一一板书到黑板上,并且重点强调一共就要用加法计算。
(三)自主练习
1、第1题
仔细观察第一幅图,找找有不认识的东西吗?教师板书大括号,告诉学生大括号的意思表示“合起来”的意思。让学生说说这幅图告诉我们什么?要我们求什么?学生独立列式。
2、第4题
(1)观察鱼缸图,说说图意;
(2)这道题是要我们看一幅图列几个算式?学生试试,集体订正后完成第二幅图。
(四)总结:互相交流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五)作业:第2题
板书设计: 加法计算
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两棵树上一共有几个桃子?
3+5=8 5+0=5 5+3=8 0+5=5
第四课时 加法练习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加法的意义,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法。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重点: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法 难点:加法的意义
三、教法学法:教法:引导 学法:练习法
四、课前准备:卡片、展台、彩笔
五、教学内容:
一、组织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1)10以内数的加法
(2)有关0的加法
二、基本练习:
1、看图列式计算
(1)▲▲▲▲▲ ▲▲▲(2)○○○○○○ ○○○○
()+()=()()+()=()(3)课本P34 第4题
先看图说意,再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展台上评价。
2、口算
2+7 3+5 5+5 5+4 3+6 2+5 4+4 2+8 出示卡片学生视算,订正时找几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三、综合练习:
1、找朋友
P35 第6题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
2、画一画,填一填
P35第7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先确定横线上还要画几个图形,然后再根据所画图形的个数去填未知数。
3、P35 第8题
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后连线,集体订正对错。练习时,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先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6号和8号球员分别应踢哪些球,再让学生画线连球。
4、P36第10题
引导学生观察题意提出问题,列出算式,订正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5、讲一个数学故事 P36 第11题 出示P36自主练习第11题: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中有什么?看图编一个数学故事,并提出问题?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些问题?(2)你能讲一个数学故事吗?
(3)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认真看图,发挥想象力,自编故事。
四、总结: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P34第3题 P36第9题
第五课时 10以内数的减法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经历用减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2、初步学会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能运用10以内数的减法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二、重点难点:重点:10以内数的减法的含义及正确计算。难点:正确计算
三、教法学法:教法:探究法、指导法 学法:练习法
四、课前准备:课件 展台
五、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花果山的水帘洞是小猴子经常玩耍的地主,今天,老师也带你们去看一看,好吗?
多媒体出示信息窗3——游水帘洞
让学生观察游水帘洞的画面。
师: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答出:桃子、猴子等。
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二、探索解决问题,感受减法的意义:
1、在学生提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出主问题:还剩几只猴子?
学生独立思考后,合作探究问题。师巡视,作个别指导。
2、全班交流。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①看图知道还剩3只。
②我可以把剩下的一个一个地数。
③我可以把4分成1和3。
④我用4个木块代替4个猴子,跳进洞里1只,就拿走1块木块,就剩3只了。
3、师小结:大家想出了这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很了不起,要求还剩几只,就是从4里面去掉1,可以用减法计算。
板书:4-1=3(只)
介绍减号“—”和算式的读法。
5、进一步感知减法的意义:
师:你还能用减法解决刚才提出的哪些问题呢?
电脑显示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组解决。
全班交流,小组内都解决了哪些问题,互相交流。
三、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师:你能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提出生活中的问题,看哪些能用减法解决,解决不了的,放在问题口袋里。
小结: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减法解决。
板书设计: 减法的初步认识 4-1=3(只)
第六课时 10以内数的减法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能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
2、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3、形成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
二、重点难点:重点:能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减法。难点:正确快速计算
三、教法学法:教法:指导法 讲授法 学法:练习法
四、课前准备:课件
五、教学内容:
一、看图列式:
根据自主练习第一题,说说图意,让学生理解,独立完成算式,说说算式的意思。
二、减法综合练习:
引导学生说说自主练习第二题的图意,再填写完成算式。
三、先画线,再填得数: 画上斜线表示什么意思? 画多少个?
说说每道算式的意思。
出示自主练习第3题,说说题意。
四、根据自主练习第四题内容,学生独立计算。
五、先说图的意思,再列式计算。
六、游戏方式进行。
第七课时 减法计算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0的减法的意义,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2、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3、在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问题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二、重点难点:重点:体会减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关于零的减法。难点:体会减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关于零的减法。
三、教法学法:教法:指导法 学法:探索法、练习法
四、课前准备:口算卡片、主题图、小棒
五、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
故事导入,一只调皮的小猴子摘桃子的故事,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后让学生观察图。
二、发现问题
出示信息窗4,让学生观察画面上的内容。
1、编一个小故事给同学们听。
2、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讨论:为什么这只小猴子最后一个桃子都没有了呢?不管干什么事都要一心一意。
3、根据故事内容,提出数学问题。
三、探究问题
1、小猴子摘了几个桃子?
学生自己观察画面,列出算式。
2、篮子里还剩几个桃子?
可以给学生一个不完整的算式给予提示:34=5(个)
第八课时 10 以内加减法的综合练习
一、教学目标:
1、在学生掌握上面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进行自己练习。
2、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重点难点:重点:巩固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进行自己练习。难点:巩固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进行自己练习。
三、教法学法:教法;指导法 学法:练习法
四、课前准备:口算卡片、小棒
五、教学内容: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长了很多本领,今天,我们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好吗?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
让学生观察彩图,说说图意,列出算式。
2、自主练习第2题
主要让学生自己进行口算,如有个别的学生教师应进行辅导(可用卡片)
3、听声音,做计算。
板书: 5+4=9 5-4=1 5+3=8 5-3=2
5+2=3 5-2=3
4、自主练习第5题
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大于、小于、等于号。
5、自主练习第6、8题
引导学生看图列式。说说图意。
6、自主练习第7题
小鸡回家,引导学生算出得数,再连线。说说小鸡怎么回家? 提出问题列式计算。
7、自主练习第9题
看图讲一个数学的故事。
根据树上的七星瓢虫或树上的叶子等内容来编;分合作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列式计算。
三、拓展延伸
教师讲一个数字娃娃的故事。你能自己编一个数学小故事吗?
第九课时 连加、连减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连加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计算。
2、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在学习探索中积极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及其运算顺序。难点: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
三、教法学法:教法:讲解、引导。学法:自主探究、观察、操作
四、课前准备:口算卡片、主题图、展台
五、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第41页信息窗5挂图)
1、师:一些小朋友观看一群顽皮的小猴子跳水嬉戏,可爱的小猴子不仅吸引小朋友的目光,还引起小青蛙,小鱼的注意,我们也看一下好吗?
2、让学生在认真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根据画面上提供给我们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图意,可能会提出下列问题: ① 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② 小河里一共有多少条鱼? ③ 河岸上还剩下多少只青蛙? ④ 树上还剩下多少只小猴子? ⑤ 草地上一共有多少朵花?……
2、独立思考,探索问题。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的好极了!那么第一个问题谁来解决?该怎样列式?请同学们利用学具试着自己解决一下好吗?
3、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小组长组织好小组成员的发言顺序,并做好总结。
4、组间交流,解决问题。
(1)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说相应的算式。(2)这几个小组的想法又对又准确。那么这道题等于几?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4个坐在地上的同学,加上站着看小猴跳水的3个同学是7个同学。再加上跑来的2个同学,就是9个同学。(学生列的算式不同,说法也可以不同)那么这道题也就是几加几再加几?(指名学生:4加3再加2)(3)今天我们学的这个算式和以前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教师在适当时机总结:把三个数加在一起的算式,叫做连加。并板书:连加。
(4)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在这幅图里,还有哪几道题可以用连加的方法来计算?学生自己试做,并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想法。
5、让学生独立完成红点标示的问题:树上还剩几只猴子?
三、走进生活
你能用今天学到的连加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吗?提出生活中的问题自主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先把它放到问题口袋里,以后再来解决。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计算连加、连减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板书: 连加、连减
4+3+2=9 5—1—2=2
第十课时 10以内的连加、连减练习课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连减、连减的意义以及运算顺序,使学生熟练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2、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在学习探索中积极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难点:准确的理解题意。
三、教法学法:教法:引导、指导 学法:练习学具操作、讨论交流
四、课前准备:口算卡片
五、教学内容:
一、口算
5+4 3+6 7+3 3+3 4+6 2+3 5+3 7+2 4+3 4+4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
练习前找学生说说怎样摆的?
计算时,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加强对口算方法的具体指导。
2、自主练习第2题。
提供了学生用彩纸做纸花的情景,进一步巩固连加的意义及计算方法。学生可以算“三个小朋友一共做了多少朵纸花?”也可以算“三个小朋友一共用了多少张彩纸?”只要列出正确的算式就行。
3、自主练习第3题。
根据直尺上提供的数据,学生自主列出算式。
4、自主练习第4题。
以统计表的形式引导学生填数,巩固连加。应先引导学生数清楚西红柿、辣椒、茄子的数量,然后计算三种蔬菜的总个数。
5、自主练习第5题。
求“一共有多少只小猫?”是对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的综合练习。练习时,鼓励学生借助图中的信息,尽可能地提出多种有关连加、连减的问题,独立解决后,交流共享。
6、自主练习第6题。
练习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理解,独立解答,发挥想象。在交流中弄清楚“2+2+2+2”和“8-2-2-2-2”的含义,并尝试口算出结果。
三、课堂小结
板书: 连加、连减练习课
3+2+4= 3+6+1= 6-0-5= 9-2-7=
第十一课时 加减混合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小猴子学钓鱼”的具体情景,体会1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能正确口算10以内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用多种算法去解决问题,初步学会有条理思考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在交流算法过程中,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通过解决问题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二、重点难点:重点: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难点:解决问题
三、教法学法:教法:引导探究 学法:合作探究
四、课前准备:主题图、展台
五、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去了花果山,游了水帘洞,看了小猴子
跳水,还美美地野餐了一顿,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小猴子是怎样钓鱼的呢?好,老师就带小朋友一起去看一看,好吗?
二、提出问题。
1、指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图上都有什么?它们都在干什么?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情境图编一个数学故事,并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编出后,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小组内的同学听,并思考提出的问题。组内交流完后,教师指名一至两名同学讲一讲他们编的数学故事,(组织学生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组织全班解决提出的问题。
2、解决问题
(1)现在有几只猴子学钓鱼?让学生结合图中的说明独立思考:怎样才能求出有几只猴子学钓鱼?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每组选出一名同学汇报本组的意见。(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分别列出各种算式。
5-3+2 5-3+1 让学生看算式,每个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解决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让学生来当小老师讲解。
三、巩固拓展,应用问题。
1、自主练习第2题。
(1)观察此图:你想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提出:湖里有几只天鹅?(3)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出算式。
8-2+3 8+3-2(4)结合算式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你是怎样想的?并说一说运算顺序。
2、自主练习第1题。
观察图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是什么?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式。关键是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50页第3题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
5-3+2 5-3+1 3+2-1
第十二课时 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练习课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练习形式,达到对加减混合运算的正确、熟练计算。
2、理解情境图的思维方式是开放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化的。
3、通过具体情境,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二、重点难点:重点:正确、熟练计算 难点: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化
三、教法学法:教法:引导练习学法:合作练习
四、课前准备:展台、口算卡片
五、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
师:上节课,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研究了“小猴子学钓鱼”的故事,又解决了一些问题,同学们很棒!今天老师带同学们走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好吗?
二、自主练习
1、出示口算卡片:要求二人合作:一人读算式,一人作答。然后判断,错误的改正。
练习时要强调先想什么,再想什么,练习过程中,可以从中抽出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加强对口算方法的具体指导。
2、出示“小羊过河”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图意。
(1)引出解决的问题:小羊要踩什么样的石头过河?
(2)“妈妈告诉我,从得数是3的石头上过河最安全。” 算一算哪些石头上的算式得数是3?在石头旁标得数。(3)说一说:石头上的得数有哪些?(4)画一画:小羊过河的路线?
4、出示小猫钓鱼图片。
(1)、引导观察图片:画了什么?小猫做什么?能钓哪条鱼?
(2)、引导理解图意:看桶上有什么?鱼上有什么?看第一只小猫和它钓的鱼。鱼背上算式10-5-3的结果是2,这条鱼就钓到了。另外两只小猫能钓到自己想要的鱼吗? 讲一个数学小故事。
求“一共有多少只小猫?”是对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的综合练习。练习时,鼓励学生借助图中的信息,尽可能地提出多种有关连加、连减的问题,独立解决后,交流共享。
5、出示51页第7题。
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编一个故事。要求:有意思、有趣味、有数学问题。
三、课堂小结
第十三课时 10以内数的加减法 整理与复习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整理中体验分类有序整理的过程,领悟按规律分类整理的方法。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2、让学生完整认识10以内数的加、减法表,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3、在整理与复习中逐步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二、重点难点:重点:
1、让学生完整认识10以内数的加、减法表,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在整理与复习中逐步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及合作交 流能力
难点:在整理与复习中逐步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及合作交流
能力。
三、教法学法:教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练习法
四、课前准备:课件、实物展示台
五、教学内容:
(一)、激发“整理”的欲望:
师:我们已经学完10以内数的加、减法,相信小朋友一定会算很多很多题了,谁来说说你会算哪些10以内数的加、减法题?
生逐一说算式,师逐一板书算式。
师:观察小朋友们刚才写的算式,你有什么感觉? 生:比较乱,有重复的算式,还有没有写到的算式。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整理与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经历“整理”的过程: 你喜欢写得数是几的加法算式
(1)选一选
生:喜欢得数是9的加法算式
师:还有谁喜欢写得数是9的加法算式?这么多同学都喜欢,这样吧,咱们来抓阄,怎么样?哪个小组抓到哪个,小组的同学就按照一定的规律写一写,好吗?
(2)小组分工。
在写之前,小组先分好工,比比哪个小组合作的好?
(3)欣赏各个小组整理情况
贴一贴:写完的小组请小组长把你们组的纸条帖在黑板相应的位置上。其它同学帮老师看一看,哪个小组帖的又快又好?
讲一讲:谁愿意代表你们组,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一)给黑板上的算式分类(板书:加法、减法)(二)整理加法表 1.提出要求:
四人小组、团结协作,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按一定的顺序整理、排列。2.合作整理:
四人小组合作整理加法表,按一定的顺序写出一些加法算式。3.交流评价:
学生汇报整理结果,并说明是按什么规律整理的。4.归纳概括:
师生共同整理、归纳出加法表(课件出示)5.观察发现规律:
(1)加法表横着看,你发现了什么?(2)加法表竖着看,你发现了什么?(3)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结合学生交流的情况逐一展示课件,得出规律。
(三)、整理减法表:
1、交代要求:学生用整理加法表的方法,独立整理减法表,见书53页。
2、学生汇报整理后的减法表。
3、(出示课件)根据整理后的减法表,学生汇报发现的规律。四)、巩固练习:
听算题。2分钟内看谁算得又好、又多。
五、师:解决一个问题有很多种方法,只要小朋友多动脑,你们就一定会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能干。作业:第53页帮蚕宝宝回家
板书: 10以内数的加、减法
第十四课时 综合练习
一、教学目标:
1、对加减法的意义和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巩固和练习,使学生能熟练、准确地运用加减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重点: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运用;熟练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难点: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运用
三、教法学法:教法:讲练法 学法:练习法 讨论法
四、课前准备:口算卡片、课件
五、教学内容:
一、基本练习
1、利用口算卡片组织学生进行计算练习。
2、定时计算:第2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复习加减法的意义。
(1)出示第1题的第1副图,图中大括号表示什么意思?整副图表示什么意思?(2)出示第2幅图,仔细观察,图中告诉我们什么,要求什么?(3)独立完成第8题的一图四式。
4、复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引导学生说说运算顺序。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复习加减混合算式 帮助蚕宝宝回家。
师:同学们,蚕宝宝迷路了,你们能帮帮蚕宝宝找到家吗?(多媒体出示情境图)
学生活动。说说是怎样做的。
二、综合练习
1、让学生独立完成第3、5、6、7题。
2、第11题,请同学们仔细看题,你能看懂题目的要求吗,是什么意思?
3、比一比,算一算。学生独立完成第12题。
走迷宫:第15题。弄清题目要求“沿着得数是7的算式走”。
三、解决问题
1、第13题
先仔细观察,说说图中说了一件什么事,再找找图中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购物。
看图,你认识图中的商品吗?读读它们的价格。解决第一个问题,说说需要哪些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能解答吗?
3、第16题
看图讲一个数学故事。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解答提出的数学问题。
四、全课小结
本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认为自己再哪些知识上面上还有困难?
五、作业:第57页14题 板书: 综合练习
1、一架玩具飞机和一个玩具鸭子一共要多少元?
2、买一支笔和一本故事书一共要多少元?
3、用10元钱刚好买哪些文具?
第十五课时 数学广场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的意识。(3)情感目标:感受到数学的美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发现图形的简单(单层)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找出稍复杂的图形排列规律。(既含形状规律,又含颜色规律的多层次规律。)教法学法:教法:尝试教学法 学法:练习法 发现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水彩笔
教学内容:
一、生活中,我找一找(培养主角意识)1.跑步号令“121”及相应的跑步动作引入,让学生发现有重复的地方,实为无意识感知,板书规律,让孩子们有意识根据规律继续发号令,感受什么是规律。
2.这样重复至少三次以上,我们说这样的动作和声音是有规律的。板书课题“规律”。
二、1、猜一猜。
① 展示▼▽▼▽▼▽▼□(▼代表绿色,▽代表红色)
猜一猜,后面遮住的小旗是什么颜色?说说理由。
2、出示五星图 ★☆★☆★☆□
(★代表红色,☆代表黄色)
猜一猜,后面遮住的五星是什么颜色?并说明理由。
2、摆一摆
磁性黑板出示: △ ○□△○□△
同桌互相议一议,接下去该怎样摆?有什么规律(教师提供2个○、1个□、1个△)
小结:一般来说,一组事物依次不断重复的排列(至少重复出现3次),就是有规律的排列。
三、学会了,我练一练:(发挥主角潜能)
基本练习:
1.请按规律填下去。课本60页第1题
学生动手画,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学生画的,注意发现问题。
2.61页第2、3、4题
教师注意发现的问题,并且每一道题,都要要求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规律,3、欣赏美
规律在我们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呀,有规律的事物常给人一种美的感觉,让我们一起欣赏规律的美吧。(出示图片)
今天你学得开心吗?你想给大伙儿说些什么?
六、总结:
1.让孩子们自己来总结。
2.师:我们除了按照事物的颜色、形状来找规律外,生活中还有很多图画、动作、声音的规律,勤于思考、善于观察的孩子一定会发现这些奇妙的规律。板书:规律
作业:61页聪明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29~31页 教学目标:
1、能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加法的意义。能正确读、写加法算式并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法。
2、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3、培养观察、语言表达、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能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法的意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花果山这个地方吗?你都知道些什么?谁来说说。生1:我知道花果山上有很多猴子。
生2:我知道花果山有水帘洞,还有孙悟空。„„
师:同学们知道得可真多。你们知道吗?花果山现在已经成了一处旅游胜地,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花果山。请大家看屏幕。(多媒体出示课本上的情境图)[评析:《西游记》是学生喜欢的动画片,所以本节课以西游记中的花果山为情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探索加法的意义
1、提出问题
师:花果山美吗?是啊,青山绿水,风景怡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 生1:花果山上有猴子、桃树。
师边画用简笔画画出出回答的物体,边说:对,有活泼可爱的猴子、让人垂涎欲滴的桃子。生2:小鸟、白云„„
师边画边说:有展翅飞翔的小鸟、清香美丽的鲜花、朝气蓬勃的小朋友„„
师:根据刚才看到的,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把你的问题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学生活动)
师:谁想把你提的问题说给大家听听? 生说师板书:
一共有几只小猴子? 一共有几只小鸟? 一共有几个桃子? 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一共有几朵白云? 一共有几朵小花? „„
[提出问题是新课程突出强调的一个内容,本节课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完信息后,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从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适时引导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2、解决问题,体会加法的意义。
(1)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可真多。老师有个建议,小猴子是花果山的主人,我们先来解决“一共有几只小猴子”这个问题,好吗?
师:一共有几只小猴子?你是怎么知道的?可以利用手中的小棒来帮忙,看谁的方法多。(学生独立探索)
师:小组的同学在一起说一说,比比看哪个小组最会合作。(2)全班交流
师:一共有几只小猴子?哪个小组愿第一个来说说你们的想法? 生1:我们一个一个地数,一共有5只。
师:同意吗?对,数也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生2:树上有3只猴子,石头上有2只,合起来就是5只。师:同意吗?是啊,先数再算,真是一个聪明的方法。
(3)师:同学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方法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有几只小鸟呢?
你是怎么知道的?先和同桌说一说。(学生活动。)
师:谁来说说?
生:前面有5只小鸟,后面有1只小鸟,合起来就是6只小鸟。师: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你是怎么想的?谁能来说说。生:男孩有3个,女孩有2个,合起来就是5个。
师:像这样,把两部分合起来,我们就可以用加法来计算。(师手语)[板书加法] 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我们就可以列成加法算式:3+2=5 “+”叫加号,你会读这个算式吗?
在这个算式中,3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5表什么?
生:3表示3个男孩,2表示2个女孩,5表示一共有5个小朋友。谁还想再来说说? 生答略。
(4)师:前面两个问题你会列算式吗? 生:一共有几只小猴子?算式是:2+3=5 师: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 生答。
师:一共有几只小鸟呢? 生答。
师:你能像我这样提个问题问问他吗?
(5)师:剩下的这些问题你会解决吗?试试看谁解决的问题多,可以把算式写在本上。(生活动。)
师:你解决的哪个问题,算式是什么?谁来说说。生交流(略)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计算,所以理解加法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课堂上教师以解决问题为线索,学生通过解决“一共有几只猴子”“一共有几只小鸟”“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等多个问题,充分感受把两部分合起来就用加法计算,理解在加法中每一部分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加法建模过程。]
三、小游戏。
师: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好吗?
师:在每个同学的桌面上都有这样一个小袋子,打开看看里面是什么? 师拿扑克问:“这是几?这个呢?„„” 师:谁想先来和我一起玩?
师:我出2,生:我出3,师:2+3=5,师:再交换过来,你先出。
生:我出4,师:我出1,生:4+1=5,师:谁先出谁就先列算式,会玩吗?同桌俩一块玩。开始!
[计算是比较枯燥的,让学生在玩中练,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四、生活中的加法
师:解决花果山的问题我们用到了加法,刚才的小游戏里,我们也用到了加法,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加法吗?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抽生交流。
师小结: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用加法解决的问题,真棒。课后,我们再继续去找,看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加法,我们下节课再交流,好吗?
总评: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加法的开始,让学生了解加法的意义是很重要的。由于学生在入学前已经有了计算10以内数的加法的经验,所以教师在设计这节课时主要从体会加法的意义、应用加法解决问题这两个方面入手。在教学过程中,由学生熟悉的动画情境引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应用中巩固,在活动中深化,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整节课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施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1、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使数学学习更贴近学生
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如:根据“花果山”的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提出生活中用加法解决的问题等环节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让学生在发现数学、应用数学中体验与感悟数学,从而体现数学的价值。
2、教学形式、学习方式灵活多样。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08-10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备课11-08
科学二年级下册青岛版12-02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杠杆08-28
青岛版科学 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08-06
三年级作文:青岛栈桥07-31
青岛四年级语文期中09-11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期末06-11
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