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妇联工作思路

2024-12-07

社区妇联工作思路(精选13篇)

1.社区妇联工作思路 篇一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届四中全会精神,以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创新工作思路,创建特色品牌,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服务,为建设和谐xx、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群策群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社区教育。

二、目标和任务

1.开展xx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建设和挂牌。xx社区教育学院、各社区学习中心、社居委(村)社区学校要在今年上半年完成建设和挂牌任务,对照社区教育网络建设标准,建立起组织机构健全、工作制度完善、运行机制畅通、房屋管理有序、经费投入到位、保障措施有力的社区教育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形成具有xx特色、社区特点、开放共享、便民惠民的三级社区教育体系。加强对各社区的目标任务考核,社区学习中心和社区学校建设情况将是考核的重点。

2.推进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进程。积极开展“数字化学习社区行”主题活动,通过发放宣传卡,开展培训活动,上门指导服务,各社区要继续发动辖区居民,依托“xx终身学习网”在线学习,上传信息报道,力争“xx终身学习网”网上在线注册市民人数达到2万人,上传信息报道50篇。

3.提升社区教育基地建设水平。进一步扩大社区教育优质基地,丰富社区教育基地资源。年内力争所有5个社区学习中心达到xx市建设标准。加大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力度。继续开展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各社区学习中心要大力开发一批适合社区居民学习需求的课程,力争推出5门xx市级社区教育优秀课程。并将开发的地方特色课程经加工整理后作为数字化学习资源,充实到“xx终身学习网”市民学习在线课程中心。

4.加快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速度。要把创建学习型组织作为现阶段推进社区教育的`重要抓手,根据社区内不同类型组织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工、青、妇、团及其他社会团体的作用,积极创建学习型企业(单位)、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等学习型组织,切实开展“评估促进”工作,选准切入点,抓好示范点,突出闪光点,使学习型组织占社区内各类组织的比例逐年提高。在近几年积极推进的基础上,力争全年完成创建“学习型社区”5个、“学习型企业(单位)”10个、“学习型家庭”100个的任务。

5.努力形成社区教育特色品牌。打造社区教育品牌,形成特色是安民、惠民、富民、乐民的一项重要举措。管委会、社区、社居委(村)三级联动,积极创新、大胆实践,努力形成社区教育特色品牌,做到“一街一品、一居一特”,成为社区居民心目中的好品牌。广泛遴选和培育全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2个,全民终身学习学习体验点10个,优秀社区教育活动品牌10个,社区学习团队20个,特色社区学习团队10个和百姓学习之星50个。

6.提高社区教育队伍水平。要加强社区教育队伍建设,在建设一支专职人员为骨干,兼职人员和志愿者为主体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队伍的管理,通过制定培训实施方案,举办形式多样的培训和实践活动,不断提升社区教育队伍的素质,使之成为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开展优秀社区教育工作者和优秀社区教育志愿者评选活动。

7.广泛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围绕xx建设的要求大力开展社区教育训,力争社区居民全年参加各类教育培训活动的总人数达到常住人口的30%以上,农民培训和下岗(失业)职工培训率达到50%以上,老年人、残疾人、外来流动人员接受教育比例达60%以上。通过努力,建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框架。

8.大力开展职业培训。鼓励职业院校面向在职职工、新型职业农民、残疾人、退役军人等群体,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体系,提高广大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就业条件变化。推动职业院校面向社区办学,举办多种形式的短期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文化生活类课程,向社会有序免费开放服务设施和数字化教育资源。

9.加快推进全民终身学习。打造终身教育品牌,评选并宣传“百姓学习之星”。筹备举办20xx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等相关活动。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xx―20xx年)的通知》,认真做好老年教育工作。

10.加强社区教育宣传工作。要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加强对社区教育工作的宣传,总结推广我区社区教育的经验和做法,营造有利于社区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向社区居民宣传社区教育、终身教育思想,社区成员知晓率、认同度、满意率均达到60%以上。

2.社区妇联工作思路 篇二

社区银行 (Community Bank) 是以居民社区为依托, 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设立、运作, 为当地小企业、居民提供方便快捷、成本较低、个性化较强的金融服务的小型商业银行。社区银行源自美国, 在美国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成为美国银行体系的主体。

美国社区银行能在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中生存与发展, 是因为在目标客户、服务品种与经营区域上, 采取了与大银行形成互补的差异化市场定位策略, 形成了自己的竞争优势。

(一) 定位优势

美国社区银行主要是为小企业主、农场主以及中低收入群体提供服务。这种差异化的市场定位为社区银行带来了集中经营的优势, 能更全面地满足目标客户群的各种需要, 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培育核心竞争能力, 在小企业和社区居民金融服务市场方面保持优势。

(二) 信息优势

美国社区银行的员工通常十分熟悉当地市场, 在获取当地客户的信息方面具有大银行所没有的优势。因此, 社区银行信息不对称程度相对大银行而言较小, 风险识别能力较强, 使得社区银行在当地开展的信贷业务中能获得比大银行更大的安全赢利空间。

(三) 地区优势

大银行由于跨区经营, 资金来源与运用在区域上并不匹配, 为追求经营效益, 通常是资金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而社区银行则将本地区吸收的存款继续投入到该地区, 从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因此比大银行更能获得当地政府和居民的支持。

(四) 机制优势

社区银行由于资产规模较小, 组织层级也相对简单, 从金融产品开发、产品投放市场到产品信息反馈, 整个过程可以在较短的期限内完成, 管理人员可以据此及时做出经营决策, 灵活应变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 最大限度地提高顾客满意度。这种机制的优势在信贷决策上表现尤其突出。由于信贷审批链条短, 做出信贷决定相当迅速, 能很好地满足小企业及个人的资金需求, 而这种优势是大银行所不具备的。

二、发展思路

发展社区银行对于我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有利于完善我国银行结构体系, 改善金融生态, 缓解县域经济的资金虹吸现象, 解决农村金融困境, 改善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难的问题。目前, 社区银行在我国尚处于理论探索、实践尝试阶段, 如何借鉴国外社区银行的成功经验, 探索我国社区银行发展的模式, 是当前金融改革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 发展我国社区银行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 合理定位

1. 从所有制性质来看, 定位于民营经济。

十八大报告在“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明确提出, 将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发展民营银行有利于打破金融领域国有垄断现状, 实现金融机构多元化, 构建以国有控股大中银行为主体、民营社区银行为补充的金融体制, 促进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 合理配置金融资源, 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 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2. 从经营区域来看, 定位于县域。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近年来, 城市金融机构密集设立, 城市金融市场成为竞争激烈的“红海”。与此同时, 在股份制改革后, 工农中建等银行更加注重经营效率, 从农村大量撤并网点, 农村金融市场成了相对缺乏竞争的“蓝海”区域。社区银行作为小银行, 无法与大银行争市场、争客户、争资源, 只有在大银行无意设立网点或已退出的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求发展, 填补金融空白, 拾遗补缺, 才能在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上站稳脚跟, 求得发展。

3. 从经营业务来看, 定位在小企业贷款及个人零售业务。

大中型企业拥有硬信息, 银行可以从公开途径获得, 只要耗费较低交易成本即可对贷款项目进行准确评价, 达成贷款契约。而大多数小企业及个人不拥有硬信息, 银行要获取软信息, 就需要在信贷和其他产品的长期提供过程中收集。社区银行专注于社区, 贴近企业、贴近居民, 在软信息的收集上具有地缘与人脉优势, 减少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 降低交易成本。而且, 社区银行更加了解社区企业和居民的金融需求, 能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因而, 将经营业务定位在小企业贷款业务与个人零售业务, 有利于发挥社区银行的经营优势。

(二) 有效监管

1. 严把准入关。

银监部门要根据当地经济金融发展环境、农村金融服务状况和金融监管资源配置情况, 合理确定社区银行设立地域和数量的计划, 严格市场准入标准, 按照成熟一个、审批一个的原则, 严把市场准入关, 确保社区银行的准入质量。

2. 加强公司治理监管。

银监部门要督促社区银行按照“股东参与、简化形式、运行科学、治理有效”原则, 因地制宜建立市场导向、职责明确、制衡有效的公司治理模式。要在产权结构、组织设置以及管理方式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以保证社区银行有内在自我监督和为社区企业与个人服务的动力。

3. 加强内部控制。

社区银行要按照《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 建立覆盖全部业务、岗位和人员的内部控制制度, 明确存款、贷款、投资、会计等业务的业务规定、业务流程及操作规范, 充分发挥风险管理委员会等内控机构的作用。

4. 强化风险监管。

银监部门要督促社区银行根据小法人机构的特点, 加强合规风险建设, 构建有效合规机制, 建立风险管理框架和组织机构, 制定并执行防范风险的制度办法, 设置合规风险岗位, 切实防范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与操作风险。

(三) 优化环境

1.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创造平等竞争环境。

存款保险是指当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出现支付困难或失去清偿能力时, 为保护全部或部分债权人的合法利益、维持金融体系的稳定而借用保险形式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存款保险是国家金融安全网的重要部分, 在金融机构出现问题时, 存款保险制度有助于稳定存款者信心, 防止悲观预期转化为挤兑行为, 起到金融风险“消化器”作用。当前我国国有银行的信用隐含的是国家信用, 银行退出时由国家承担银行的退出成本, 代替了存款保险的功能。国家信用对国有商业银行提供隐性支持具有一定的正效应, 它有助于社会的稳定, 支持了国有企业;但也有负效应, 使得金融企业处于不平等的竞争环境之中。在没有存款保险制度的情况下, 社区银行缺乏最后的信用保障, 无法与国有银行竞争。只有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才能增强存款人对社区银行稳定经营的信心, 维护社区银行的信誉, 为社区银行提供与大银行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

2. 健全法律体系, 提供法律保障。

美国的《社区再投资法》、《小企业法》等为社区银行的生存定位提供了法律保障, 值得我们借鉴。《社区再投资法》规定, 每家经营存贷业务的金融机构必须对其满足这个社区的信贷需求的请求记录在案, 而且要求银行监管机构对每家金融机构的记录进行定期评估, 并且将评估结果作为审批该机构申请增设存款分支机构、开展新业务甚至金融机构之间并购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而《小企业法》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而制定的, 根据该法设立的小企业管理局。促进商业金融机构向小企业融资的具体措施包括:制定针对小企业的各种优惠贷款条件;建立贷款担保二级市场;指定优先向小企业贷款的银行 (通常是社区银行) ;为小企业融资提供履约担保服务。

3. 提供政策扶持。

为了鼓励社区银行对小企业贷款, 可采取贷款规模与支持措施相挂钩的政策, 对小企业贷款达到一定规模的社区银行, 地方政府可给予税收方面的优惠, 中央银行可降低社区银行存款准备率, 增强信贷投放能力。

(四) 改造与新设并行

1. 将农村信用社改造为社区银行。

无论是从资产规模、服务区域还是服务对象, 农村信用社都具有社区银行的鲜明特征。农村信用社主要任务是筹集农村闲散资金, 为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近年来,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信用社不断增加涉农贷款投放, 大力支持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充分发挥了支农资金主渠道的作用。

农信社改造要从产权入手, 在原有社员入股的基础上, 广泛吸收当地的农户、个体工商业者、农村中小企业的资金, 还可吸收外地与外资企业的资金, 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在此基础上, 着力构建符合小法人特点的公司治理机制, 加强流程银行建设, 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和符合现代农村金融企业要求的经营机制, 打造现代农村银行制度。

2. 由小额贷款机构升级转型。

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 不吸收公众存款, 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 是支持“三农”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作为金融市场的有益补充, 小额贷款公司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 在解决小企业和农民贷款难问题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2006年第一家小额贷款公司成立以来到2012年12月末, 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6080家, 贷款余额5921亿元, 全年新增贷款2005亿元。

小额贷款公司虽然发展迅速, 但在经营上仍受诸多因素困扰与制约。表现在:一是公司性质未被明确定位。除浙江已经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为农村金融机构外, 其他省份目前还没有明确, 导致其税负水平较高, 削弱了小额贷款公司的盈利能力。二是融资能力有限。小额贷款公司“只贷不存”的规定造成资金来源极窄, 容易产生后续资金不足。三是大多数小额贷款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存在大股东绝对控股的“家族化经营”, 公司内部缺少有效制衡机制, 加大经营风险。为此, 将小额贷款机构升级转型农村社区银行, 一方面, 小额贷款机构有着多年的当地运营经验, 对当地的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比较熟悉, 对农村信贷市场和农民客户也有深入了解, 已具备社区银行的经营基础;同时, 通过转制为银行, 能扩大资金实力, 加强管理, 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促进小额贷款机构的健康发展

3. 由民营资本组建新的社区银行。

允许达到法规规定的各项条件 (如资本金额、股东人数、产权制度与治理结构、高管人员任职资格、合规的章程等) 的自然人或企业法人,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组建社区银行, 真正实现“产权清晰、政企分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组建社区银行, 可先在个私经济发达、民间资本较为充沛的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进行试点, 待取得经验并完善法规后, 再全面推行。然后再全面铺开应当先进行“区域试点”, 然后全面铺开。

摘要:目前, 社区银行在我国尚处于理论探索、实践尝试阶段。本文认为, 发展我国社区银行, 应借鉴美国社区银行的成功经验, 并从国情出发, 合理定位、有效监管、优化环境, 改造与新设并行。

关键词:社区银行,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黄励岗.美国社区银行制度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启示[J].南方金融, 2005 (10) .

[2]王爱俭.中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5.

[3]孙安平.社会主义新农村小额信贷体系建设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2 (32) .

[4]文禹琦.民营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析[J].中国商贸, 2012 (20) .

3.市场化社区是养老新思路 篇三

首先说第一体系。养老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工作时交养老保险金,到自己退养的时候,可以逐月地领取一定份额的养老金,但是养老不单单是个财力的问题,更多的问题仅靠钱是解决不了的。有20%的城市老年人经济上是富足的,但这不等于他的养老状况是良好的。有钱能买来许多东西,但是有钱买不来无微不至的照料,买不来健康。

第二个体系是家庭。目前家庭的倒金字塔状况,决定了家庭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第三个体系就是社区。一般意义上的社区物业服务能够满足住户的基本要求,但与那些久病在身甚至已经完全丧失活动能力的老年人的需求一比,相去甚远。

那么我们可不可以拥有第四种养老方案呢?

为了满足中国1.5亿老年人的需求,用任何行政的、非经济的、公益性的、道义性的方法,能够解决一些问题,但是非常有限,市场化是一条全新的道路。也就是说,把1.5亿老龄人的需求化作一种强大的购买力,在这个基础上,将其发展成一种产业,按照市场经济的准则去运作。

这些年来,我们卓达集团全力打造的“全龄化服务型养老社区”正是基于以上思路构建的。

“全龄化养老社区”是个什么概念呢?比如说我们的太阳城现在已建和在建的社区接近200万平方米,在这里老龄人社区总量不超过20万平方米,把它置于其中,并且分散开来。每十来栋楼里就有一栋“老龄楼”,这些楼不单纯是老龄人居住,尽管它们本身是专为老年人设计的。在这些楼里,没有阶梯,电梯是医院那种急救电梯,可以推救护床进去;所有的空间节点全都有呼叫器;如果家庭愿意,在任何一个空间都可以安装摄像头,用视频和我们社区监控中心连接在一起,中心有医生、物业人员24小时在屏幕上监控,而且社区和几类医院直线联系,每个医院在这里都设有工作站。这些都是物质条件,都可以做得更加尽善尽美。

应该说,这种“全龄化、服务型”的新概念养老社区,将带来全新的养老概念与房地产开发思路,是一场政府、社会、全民支持,三位一体的新住宅运动、新养老运动、新社会运动。它打造了一个满足老年人基本需求与深层次需求的温情社区,克服了现有养老模式的不足;它创造了一个“以人为本、终生关怀”的亲情社区,社区内的家庭亲情、邻里亲情和朋友亲情无处不在;它营造了一个各年龄人群共同居住,充满活力的年轻社区,而不是一个暮气沉沉的纯老年社区。

4.新年社区工作思路报告 篇四

一、重点工作

1、继续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相关文件精神。

2、关注民生,落实党的惠民政策。继续做好社区一本帐及片区经理人工作,对片区内的困难户做到应保尽保,积极进行宣传和实施医疗慈善救助。

3、配合街道做好义庄巷非成套房拆迁居民维稳,确保相关工作的有力推进。

4、抓好文明城市创建,巩固创建成果。

二、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1、社区将继续巩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社区两委成员要时刻加强理论政策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抓好各支部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团结协作,积极开拓进取,为社区的发展出谋划策。

2、社区各支部将不断吸纳优秀人员进入党组织,同时不断完善党员管理制度,积极鼓励党员同志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3、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加强自身学习,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为居民服务的质量,为居民谋利的本领,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三、强化社区服务,努力开创新局面。

1、失业人员安置救助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鼓励下岗人员自主创业,社区将积极组织开展失业人员就业工作,同时切实解决好困难户、低保户的基本生活问题,深入开展走访慰问工作,为社区困难家庭、低保户办实事、好事,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

2、服务社区老年人

加强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充分发挥社会保险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作用,开展各项文体活动,丰富辖区退休人员的老年生活,通过不断调动退休人员参与社区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他们以社区为家的意识,使更多的老年人融入到社区中来共同建设和谐社区。

四、保证创卫成果,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

1、创建文明社区,加强社区美化、绿化等设施建设和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工作,形成以社区为主体,以绿化美化、卫生保洁、环境监督队伍为依托,以居民群众参与为保证的社区环境卫生工作新格局。以改善居民群众居住环境卫生质量,共建清洁美好家园为主题,继续巩固所取得的工作成果。

2、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设适合辖区实际、功能完善、反应灵敏、运转协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系统,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快速应急反应和处理能力。

3、做好防台抗台、防涝、抗旱等应急预案等工作,确保社区居民生命安全。

4、加强平安建设网格化管理,搞好治保会的建设,认真宣传安全消防知识,提供居民的安全消防意识。杜绝不安全因素的产生,为居民的生产生活提供和谐安宁的环境。

五、积极开展社区计生,健康教育服务工作。

1、进一步落实计划生育奖励优待政策,提倡少生、优生、优育,引导广大育龄群众树立新的生育观。建立、健全计生宣传工作,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努力促进健康、进步、文明的生育观形成。动态掌握辖区流动人口基本情况,通过现居住地管理为主,流入人口同本地人口同管理,同服务等手段,促使人口流动、人口分布逐渐步入科学、有序的管理轨道。

2、定期对育龄妇女进行检查,并及时发放药具,努力完成街道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

六、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营造社区文明氛围。

1、加强文化宣传,活跃社区文化,把社区文化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区的主要抓手,把开展社区文化活动与创建文明社区紧密结合起来,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积极发展社区文化。

2、开展社区教育,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社区党组织要组织居民群众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社区居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

3、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活跃社区群众文化,以社区为重点,积极推进基本文化队伍建设。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了生产生活、职业技能、休闲爱好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为基层党员干部及群众互相学习交流提供了平台。积极利用社区文化资源进行广泛宣传,定期开展科普教育、法制教育等活动,不断提高居民的综合文化素质。

七、加强社区治安综合治理,促进社区和谐稳定。

1、建立健全社区各项综合治理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居委会的职能作用,深入居民,为大家解决疑难问题。

2、利用条幅、板报进行广泛的法制宣传教育,加大禁毒宣传力度,扎实推进“无毒社区”工作顺利完成。

3、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配合有关部门经常性地对社区内的网吧等公共场所和居民楼车库进行检查,组织志愿者经常性对这些场所进行监督。

5.2012年街道社区工作思路 篇五

二、打造四项工程:一是建成一个达标的苏州市未成年人(象牙)社区活动阵地,使其成为面向全市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基地;二是完善一个超1000平米的居民活动中心,中心以自助餐形式来迎合居民的不同需求;三是开展广场文化,使5000平米的象牙湿地公园形成年年有主题,月月有新意的文化园地;四是完成一个小区一个qq交流群,让网络打破冰冷的水泥墙,在居民之间架起心灵互动的连心桥。

三、发挥社区自治功能,认真执行社区自治章程和各项自治制度,办事公开公正公平、监督措施落实到位。将“两委”参选率高,人口普查准确率高,居民满意率高,作为今年的工作重点。

四、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推进民本社区建设,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升社工队伍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做好居民工作,为居民谋利的本领。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6.社区党建工作思路方案 篇六

1、把创建党组织与创先争优、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合起来,全面落实基层党建工作各项任务。切实加强党组织班子队伍建设,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实行网格全覆盖,每月召开一次党委会议,对商讨辖区内重点难点问题集体研究决策。

2、坚持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到区域内的每一个角落。继续推进完善社区大党委,建立完善并遵守社区大党委要事共议制度、党务公开制度、挂钩联系制度、共建联动制度、承诺评议制度五项制度。每季度开展一次共建活动。

3、优化组织设置,按照便于党员发挥作用,便于党员参加活动的原则,设置“三缘”党组织。一是“地缘”及按网格成立党支部;二是“志缘”,就是有共同志向的,成立志愿者党支部;三是“趣缘”,共同的兴趣爱好,成立群团党支部。

4、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以利民惠民为核心,大力推进民生工作站工作,建立了“一支”经常性收集和受理民情的队伍、“一个”上下联动的诉求回应机制、“一套”合力解决问题的支撑保障体系。

二、加强党员教育管理

建立健全重大事项决策、民主生活会、三会一课、党务公开、党建工作保障等制度,规范党建经费使用。

1、加强对在职党员和退休党员的管理,共设政策宣传、治安巡逻、义务维修、环保监督、纠纷调解、联系群众、帮困帮扶等队伍;加强对困难党员、流动党员、未就业大学生党员管理。

2、严格遵循“三会一课”制度,每月召开一次党委委员会议;每月召开一次总支委员会议;每月召开二次党总支组织生活会议;每半年至少组织党员集中学习教育一次;每半年培训一次网格支部书记;做好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考察等培养工作,今年拟发展一名入党积极分子。

3、根据党员不同的构特点,对党员进行分层次分类别教育管理。成立QQ群、微博、社区在线、远程教育等网络方式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对离退休老党员引导他们老有所为,发挥余热,在社区各项工作中起模范带头作用。

三、创建党建品牌新特色

让更多的居民了解社区及社区功能,社区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提出“五化”,即党建工作网络化、综合服务便民化、社区管理多元化、居民事务自治化和服务居民精细化。打造明舒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立敬老义工服务队,为辖区内的独居、高龄、失独及残疾人提供良好的服务,引进社会组织,为他们提供有偿和低偿服务。

党员教育是基层党建的基础,是在基层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手段。---社区将充分利用党建《社区之窗》宣传阵地,改变我们社区在教育形式上的千篇 一律,增强党员群众自我学习提升的积极性,实现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去学的转变,受到社区党员群众的广泛好评。目前,《社区之窗》、《社区生活》已经成为---社区基层党建方面的品牌工作,并多次被《南京晨报》等市级媒体报道。

7.社区妇联工作思路 篇七

网格化管理源于对水、电的管理与运用方式, 例如, 用户只需拧开水龙头即可使用自来水, 而不用弄清楚水龙头后面的管理与运营机制等。 (1) 在我国, 将网格化管理思想运用于城市管理起源于北京市, 从2004年北京市东城区首创网格化城市管理方法以来, 我国多个城市纷纷展开了社区的网格化建设。至今, 社区网格化建设的发展在我国已有十年的时间, 截至2013年8月1日, 我国已有160个地级行政单位采纳了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创新, (2) 其间出现了北京市的“一格多员、一员多能、一岗多责”的“7+X”力量配置模式、上海市的四级联动网格化模式、浙江省舟山市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模式等, 可见, 城市社区的网格化建设已经较为成熟。

1. 网格化社区的含义

网格化社区是指采取网格化管理方法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方法是基层政府在社会管理方面的创新, 即基层政府将所辖区域划分为数个网格, 对每个网格配备一定数量的具有不同专业知识或技能的工作人员, 以有效解决各个网格内的基本公共事务, 并为社区居民提供及时的公共服务的方法。网格化社区是一个静态的概念, 而社区的网格化则反映了基层政府将社区划分为数个网格、进行基础建设与发展的动态过程。

2. 网格化社区的管理特点

传统的社区管理往往存在着政府部门权责划分不清、人员冗杂、效率不高等诟病, 而网格化社区管理方式则在一定程度上由于其独特的管理特点缓解了上述弊病。

⑴组织结构扁平化。在我国网格化社区建设的实际操作中, 基层政府往往将管理职能直接下放到社区, 社区的各个网格中配备不同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员, 由他们直接与社区居民沟通, 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 参与社区管理。例如, 北京市东城区各个网格中就是“七种力量”的直接管理:网格管理员、网格助理员、网格警员、网格督导员、网格党支部书记、网格司法力量和网格消防员; (3) 厦门市网格化社区则是在总网格长领导下, 采取“7+N=1”的模式, 其中“7”是指下派到网格中的7名工作人员, 即网格长、网格管理员、社区民警、司法调解员、消防员、城管、市环卫, “N”指在社区管理中引入的各种社会力量, 如专家、志愿者等, “1”则代表工作的圆满完成; (4) 网格化社区中的这种扁平化组织, 降低了信息成本, 提升了工作效率, 进一步落实了基层公共服务。

⑵管理方式数字化。在社区工作过程中, 网格化社区工作人员借助于统一的信息系统, 采用数字化的管理方式, 有利于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北京市网格化社区建设为例, 北京市东城区通过动态编码对各个网格实行动态化管理, 顺义区启动了市容市政信息化管理, 朝阳区与西城区则形成了整合各个部门的管理信息系统, (5) 数字化的管理方式保障的政策信息的及时性与可靠性, 推动了网格化社区的标准化建设, 确保了基层公共服务的质量。

⑶管理资源整合化。网格化社区建设, 打破了传统科层制的部门局限, 有利于多种管理资源的充分整合。如在浙江省舟山市“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模式中, 针对各个网格不同的需求, 配备不同知识与技能的网格管理人员, 具有管理知识与能力的相关人员参与网格管理工作, 能够提供基层服务的工作人员则参与网格服务工作等。 (6)

⑷职能责任明确化。网格化管理厘清了基层政府与社区的关系, 明晰了各自的职能与责任, 作为网格化社区的管理者, 网格长、网格员等具有不同的职责, 有利于社区工作的顺利开展, 进一步提高了社区的工作效率。以上海市网格化社区工作人员的分工为例, 信息员负责受理网格居民反映的问题, 值班长负责对其进行立案, 再由指挥中心将各个问题派遣到不同处理单位, 由信息员核查是否解决, 最后由值班长进行结案。在整个问题提出到解决的过程中, 均由监督员对每个环节进行监督。 (7)

二、农村网格化社区的建设

1. 网格化与农村社区

相较于城市网格化社区的起步早、发展快, 我国农村社区的网格化建设则表现出起步晚、发展慢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水平快速发展, 城市社区的公共服务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相较之下农村社区的公共服务提供则显得较为落后。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 农村社区居民对于公共服务的要求也逐渐增多, 传统的村委会在农村公共事务处理、协调利益关系、缓解多方矛盾等方面越来越力不从心, 从而促使基层政府开始探索农村网格化社区的建设与发展。

2. 农村网格化社区的实践

⑴管理主体多元化。随着农村居民经济条件越来越改善, 其积极性与创新性也日益增强, 基层政府在网格化社区的建设中逐渐需要借助多方力量。如福建省长乐市梅花镇就在网格化社区的建设过程中构建了一个多方合作治理网络, 该网络覆盖了政府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社会团体以及当地有威信与影响力的团体及个人等, (8) 多元化的管理主体不仅能够弥补政府工作的不足与局限, 而且有利于增强地方凝聚力, 促使网格化社区中的公共利益最大化。

⑵管理手段多元化。改革开放以来, 农村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农民对于公共服务的需求增多, 为了满足农民日益增强的物质文化需求, 各地基层政府充分学习城市网格化社区的建设, 逐渐发展出了多元化的农村网格化社区的管理手段。如浙江省舟山市岱西镇在“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理念指导下, 探索出符合农村特色的“协同服务”模式。岱西镇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分为数个网格, 并对外来居民实施“双网格”管理, 即将租住在本地居民家中的外来居民并入该网格, 将集中居住的外来居民单独归入一个网格。同时, 为各个网格配备一支具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队伍, 吸收多方力量, 为各个网格居民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与此同时, 岱西镇在网格化社区的建设过程中, 探索出了三种创新性的服务方式:集体走访, 即网格的专业队伍定期对所负责的网格进行走访, 了解居民的真实需求与意见;委托代理, 即网格专业队伍接受居民的委托, 根据自身专业素养为居民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在网格管理员也无法解决居民反映的问题时, 及时寻求更专业的帮助;协同服务, 即网格管理员积极与网格内居民交流与沟通, 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9)

在农村网格化社区的建设过程中, 多元化的管理手段不仅有利于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优质服务, 而且能够进一步提升基层政府的感召力, 有利于促进城镇化发展、社会稳定。

三、农村网格化社区建设的局限

管控性高不利于积极性。农村网格化社区建设能够迅速了解社情民意, 从而避免矛盾激化, 有利于维持社会稳定。而正是这种网格化的管理方式, 容易使农村居民感觉处于较高的管控程度下, 阻碍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成本较大不利于长久性。农村网格化社区自身经济发展程度不高, 而多个网络的分化则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资源, 这无疑增加了管理成本。以重庆市巫溪县为例, 尽管巫溪县的网格化社区建设与发展过程较好, 但是作为国家级贫困县, 当地政府财政压力本身就比较大, 在这一背景下, 网格化社区的发展显然受到威胁。

专业化低不利于高效性。农村网格化社区中, 各个网格配备有一支专业队伍, 然而由于农村经济、地理区位等限制因素的存在, 导致网格管理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 相关专业技能的缺乏会影响工作效率, 不利于网格化社区的高效运转。 (10)

四、对策与建议

农村网格化社区管理人员应树立服务意识, 缓解管控程度, 才有利于激发农村居民对公共事务参与的积极性, 从而在农村网格化社区中营造轻松、积极的发展环境, 促进农村网格化社区的和谐发展;基层政府应出台相关激励措施吸引更多社会团体对农村网格化社区进行投资, 或者激发居民自主“造血”能力, 在提供公共服务的同时, 加大对居民基本技能的培训等, 进而缓解网格化社区建设的成本压力, 使农村网格化社区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基层政府应加大与当地高校的合作, 吸引大学生志愿者, 提高网格管理成员的专业化程度, 进而提高网格化社区的工作效率。

注释

1赵语慧.网格化管理与政府职能定位[J].人民论坛, 2013 (02) :66-67.

2杨代福.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创新扩散现状与机理分析[J].青海社会科学, 2013 (06) :77-85.

3曾媛媛, 施雪华.北京市网格化社会管理的经验、问题与对策[J].新视野, 2013 (03) 93-97.

4陈振明, 吕志奎, 耿旭, 郑曾, 林民望, 李连华, 黎剑峰, 毛万磊.厦门综改区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及其特色[J].东南学术, 2013 (04) :68-76.

5熊炎.北京市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的推广与完善[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3 (03) :65-68.

6杨逢银.需求导向型农村社区服务网络化供给模式研究---基于浙江舟山“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分析[J].浙江学刊, 2014 (01) :209-216.

7池忠仁, 王浣尘, 陈云.上海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01) :40-43.

8黄宁莺, 柯毅萍, 赵豫生.参与式治理视角下的乡村网格化管理服务研究——以福建省长乐市梅花镇为例[J].东南学术, 2013 (05) :57-66.

9卢福营.“协同服务”: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的创新模式——浙江省舟山市岱西镇调查[J].学习与探索, 2012 (01) :64-68.

8.社区妇联工作思路 篇八

关键词:群众合唱;和谐文化;群众文化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精神文化需求,并且对各种形式的群众文化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社区群众合唱就是其中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然而,目前社区群众合唱艺术在普及的過程中还面临着一些障碍和问题,导致群众合唱艺术在社区和谐文化建设方面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社区和谐文化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引起社区政府及文化部门的重视,而社区群众合唱艺术作为和谐文化的代表,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因此,文化馆及相关文化管理部门应积极创新社区群众合唱艺术的发展路径,从而使社区群众合唱更好的为助推社区和谐文化建设服务。

1 社区群众合唱艺术在普及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1 社区群众合唱的参与者音乐素养偏低 在社区内举办群众合唱活动是为了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提高人们对音乐的兴趣,加强群众之间的交流,陶冶情操。但是,目前很多参加社区合唱的群众音乐素质偏低,大多数都没有经过专业的音乐培训,具有较高音乐素养的人员不愿意参与社区合唱活动,这就给社区群众合唱活动的组织、排练等带来障碍,最后导致群众合唱演出或活动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大大削减普通群众参与社区合唱的积极性,给社区和谐文化建设带来障碍。

1.2 合唱曲目较为单一 合唱曲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合唱的效果。如果每一名参与合唱的人员都熟知合唱所选择的曲目,那么组织和排练效率就会大大提升,取得良好的合唱效果。然而在实际上,大多数社区由于专业化程度不够导致合唱曲目较少,大多都是适合老年人唱的红歌、革命歌曲、经典老歌等,内容陈旧,年轻的合唱参与人员的可选择性也就相对减少,不利于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给合唱活动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社区群众合唱中新老歌曲之间的矛盾问题也不利于社区和谐文化的建设

1.3 群众缺乏参与合唱的积极性 社区的大多数人民群众都有自己的事业,在他们看来参与社区合唱就要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而且也没有认识到合唱对于自身的积极作用,因此也就没有参与社区群众合唱的积极性。即使参与也只是敷衍应付,缺乏端正的态度,社区群众合唱缺乏必要的人员支持,也就难以有效开展。

2 社区群众合唱助推社区和谐文化建设的作用

2.1 有助于规范社区群众的道德品行 群众合唱是一个群体的活动,需要每个参与者的积极配合以及参与者之间的协调合作,树立团队意识,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合唱是一个要求较为严格的活动,经常会出现重唱等形式,在训练过程中需要不同声部人员之间的密切配合,这项工作做起来难度很高,需要合唱参与人员之间有足够的默契。由此可见,通过参与社区群众合唱,可以提高人们的道德素养,培养团队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人们在合唱的过程中加强沟通,相互理解,相互配合,使合唱达到最好的效果。

2.2 有助于提升社区整体的人文素养 社区合唱活动要求参与人员必须对合唱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端正态度,积极了解并学习合唱曲目,日常多加练习,提高唱功,这样才能提高合唱表演的最终效果。由此可见,参与社区群众合唱,能够帮助人们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歌唱技能,获取丰富的知识。

2.3 可以帮助人们净化心灵,放松心情 社区群众合唱作为重要的群众文化艺术形式,在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人们精神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艺术来源于生活,能够洗涤人的心灵。人民群众参与合唱就是在和艺术交流,在音乐的氛围中感悟生活,体味音乐的魅力,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心情得到愉悦和放松。

3 社区群众合唱助推社区和谐文化建设的创新路径

3.1 做好群众合唱的基础培训工作 如前文所述,参与社区群众合唱的人员大多缺乏专业的音乐素养,没有经历过系统的训练,因此,要想使社区群众合唱切实发挥助推社区和谐文化建设的作用,必须做好合唱的基础培训工作。首先,在日常训练中,文化馆音乐工作人员和合唱组织人员要加强合唱参与人员对乐理、节奏把握等专业音乐知识的培训,使他们具备基本的音乐知识,为他们打下参与合唱表演的基础。对此, 社区可以请音乐专业教师对合唱人员进行培训, 确保培训取得应有的功效。其次,进行专业的扎实的合唱培训,要定期组织群众进行合唱训练,使学习到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得到进一步夯实,确保学习效果。另外,社区文化部门还要为合唱提供必要的支持,比如投入一定的资金为社区群众合唱活动的开展建设设施场所,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培训,最终提高演唱效果,为社区和谐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3.2 鼓励合唱群众进行沟通,切磋技艺,交流经验 我们要鼓励群众合唱之间进行交流切磋,加强合唱团队之间的交流,互相分享合唱经验,进而在交流中提高自身的水平。在这一过程中,合唱组织者可以从中挖掘合唱人才,并对其进行专业的培训指导,成为群众合唱团队的领导人物,进而提高整个团队的专业合唱水平。这样不仅能够扩大人们的交际范围,还能帮助促进社区合唱文化艺术的传播和传承,对于社区和谐文化建设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3 积极宣传,激发群众参与合唱的积极性 在举办社区群众合唱活动之前,社区相关部门一定要加强宣传,让人民群众了解到合唱能够给人们带来的好处,提高人们对社区群众合唱的认识,进而吸引群众积极参与,同时宣传的合唱曲目和特色等要注意符合大众的口味,激发人们参与合唱的热情以及观看合唱的兴趣,从而使社区群众合唱艺术得到普及,更好的为社区和谐文化建设服务。

4 结语

综上,社区群众文化合唱活动在推进社区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目前社区群众合唱普及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大宣传力度,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合唱活动,同时还要培养专业化的合唱人才和合唱团队,使其更好的为社区群众文化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何宁波.以群众合唱助推社区和谐文化建设之新思路[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9:461-462.

[2]林敏.关于普及社区群众合唱艺术的几点探索与思考[J].大众文艺,2014,10:6.

9.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思路 篇九

二0一一年泼机镇社区矫正工作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省委、市委和县司法局的工作要求;坚持以保稳定促发展为工作主题,以提高矫正质量为核心,以法制化、社会化、科学化、人性化为方向,整合社会资源,发挥职能优势,加大对非监禁刑罪犯的教育管理,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为促进泼机镇经济平稳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服务。

基本工作思路是:规范社区矫正工作,完善教育监督管理机制,抓好矫正工作者教育管理培训,确保社区矫正工作的质量,遏制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

根据上述矫正工作总体要求和工作思路,二0一一年泼机镇社区矫正工作重点做好“一次培训、二个活动、三项完善、四点落实”。一、一次培训

行刑社会化是社区矫正的本质特点,也是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保障。建设一支素质较高的具有较强奉献精神的社区矫正帮教志愿者队伍,就必须加强对他们的业务培训工作。拟定上半年组织全镇村主任、管教干部、社会帮教志愿者的专业业务培训,聘请上级领导授课,提高村社区矫正工作者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业务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使社区矫正工作者做到“六清”:矫正流程清、法律政策清、对象动态清、风险趋势清、帮教措施清、考核奖惩清。二、二次活动

司法所积极组织社区矫正对象按规定参与社区矫正的各项活动,增强社区矫正对象的矫正意识。拟定今年在“清明”、“十二.四”节前组织全体社区矫正对象的集体活动。活动内容:①参观镇雄县革命烈士陵园;②参加司法所主办的法制讲座专题培训会。

各村监管小组应当组织本村社区矫正对象参加村公益义务劳动,并做好记录报司法所备案,存入个人矫正档案。三、三项工作完善

1、日常报到工作完善

日常报到是指社区矫正对象接受矫正期间,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社区矫正监督管理制度的规定和要求,按时、定期向司法所报告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以及其他活动情况。司法所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日常报到管理制度,并按照规定的要求,检查、督促社区矫正对象履行日常报到的法定义务和管理规定,积极开展个别谈话教育,了解相关情况,做好日常报到情况的登记备案工作。

因身体状况、文化素质以及其他特殊的制约因素,客观上造成社区矫正对象无法履行正常的日常报到。经司法所批准同意:无书写能力的社区矫正对象可以采取口头汇报,司法所工作人员做好相应记录,并存入个人矫正档案;身体状况原因,不能到司法所报到,可以委托其家庭监护人或社区矫正志愿者递交书面思想情况汇报。对未按时到司法所报到和递交思想、工作、学习情况书面汇报的矫正对象,司法所以电话通知和书面通知形式督促报到并做好记录存入个人档案;如无故不报到和书面汇报,在月度考核和季度考评中予以扣分和批评教育,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必要的行政惩处。

2、分级管理工作完善

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分级管理、分类教育和分级处遇,既是社区矫正工作依法、严格、科学、文明、人性化的管理原则的具体要求和体现,也是坚持从矫正工作的实际需要和矫正对象刑罚类别及构成特点出发,进一步增强矫正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充分调动社区矫正对象的积极性。司法所根据日常监督管理考核奖惩情况,把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级别分为三级四等。对新接收的社区矫正对象,根据犯罪性质、刑罚类别及现实表现,司法所与村帮教小组共同确定社区矫正对象管理级别。

3、请假销假工作完善

社区矫正对象离开所居住的市,必须向司法所请假,办理有关请假手续,并经公安机关批准,方可外出。社区矫正对象请假外出期间,司法所可用通过电话或书信等方式联系,随时掌握社区矫正对象外出活动情况。社区矫正对象外出时间较长(暂定6个月以上),有固定的工作单位或固定住处,司法所可通过委托监管的方式,请求社区矫正对象外出目的地的司法行政机关协助监管。社区矫正对象请假外出期间,需要续假的,可由监护人或亲属代为申请并办理续假相关手续,并承担督促社区矫正对象按时返回居住地报到的相关责任;社区矫正对象请假外出返回居住地后应立即到居住地司法所报到,并报告外出期间的情况,收回《社区矫正对象外出准假通知书》,并将销假情况记入档案。社区矫正对象未及时销假或未经批准擅自离开规定区域的,司法所应当及时会同公安派出所对其进行治安,直至刑事处罚。四、四点制度落实

1、落实接收谈话制度

对新接收的社区矫正对象,坚持实行集体谈话制度,参加对象有:司法所工作人员、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村主任、管教干部、社区矫正志愿者、家庭监护责任人等。谈话内容:了解相关情况,填写《社区矫正对象登记表》,宣读有关法律文书和社区矫正宣告书,告知社区矫正管理等级和有关规定,司法所与社区矫正对象家庭亲属签订监护责任书,与社区帮教志愿者签订帮教协议书。力求做到“四个一”,即发一本须知、进行一次集体谈话、走访一次家庭、制定一份切合特点和实际的矫正方案。

2、落实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列席会制度

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例会。传达上级社区矫正工作指示精神,听取有关部门的工作汇报、研究、制定本地区社区矫正工作的规则、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工作,解决社区矫正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建立村管教干部、社区帮教志愿者季例会制度①汇报矫正对象基本情况②考核评议矫正对象奖惩分值③修正个别矫正对象矫正方案④研究制定监管措施。

3、落实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制度

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矫正工作是刑罚执行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社区矫正工作的全过程。通过教育,促使社区矫正对象认罪悔罪,增强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改造成为适应社会的守法公民。

教育内容:政治思想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社会道德教育、政策时事教育、认罚服法教育、法律知识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劳动观念教育等。

教育形式:集体教育、个别谈话教育、走访回访教育、亲属规劝教育、心理咨询教育、社会活动教育、社会志愿者帮教教育等。拟定今年由司法所组织两次社区矫正对象集中教育:①参观镇雄县革命烈士陵园②邀请泼机法律服务所的法律工作者邓书文同志讲法律知识。

4、落实矫正帮教志愿者报酬

10.社区服务中心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篇十

20xx年初,经过深思熟虑,我们确立了全年的工作目标,并在随后的时间里对照目标,踏实前进,同时紧密结合**区“大力改进作风,奋力争先进位”主题活动要求,从中心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创新实干,一手抓社区服务工作,一手抓学习、查摆、整改,使中心全体人员的思想觉悟有了明显的提高,创新意识与服务意识得到增强,履职尽责的行为进一步落实,使社区服务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一、取得的工作成绩

首先,我们主动出击,深入基层,真抓实干,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确定出一条适应当前形势的社区服务工作新思路,以推动社区服务工作跨越式发展。一方面,我们印制了6000份服务指南和宣传小卡片,工作人员轮班下到各社区,与居民群众做面对面的宣传,使“8311118助万家”热线的认知度得到有效扩大。另一方面,我们充分发挥中心管理机构的优势,积极采集供需信息资源,促使社区服务业不断满足居民实际生活需要,积极引导和扶持社区服务企业向专业化、产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其次,我们强化内部管理,通过再次修订中心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换置指纹考勤机、调整热线排班等措施,促使中心全体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自觉性进一步提高,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努力营造讲服务、比奉献,讲执行、比效率,讲清正、比形象的良好风气,使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都得到了领导、基层、服务对象的满意。

半年多来,中心的全体人员以高昂的学习、工作热情完成了预定目标的各项任务。迄今为止,事务受理中心接待来人来访、办事4万余人次,办理业务近3万件,平均每天的人流量超过200人次。“8311118助万家”热线为居民解决求助事项6852件,通过100%的电话回访,居民群众对求助结果的满意率达到99.1%。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社会经济实现大跨越的新形势下,我们仔细查找社区服务工作与新形势、新要求的差距,剖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半年多来,我们在内部进行了两次集中讨论,并分别召开窗口单位负责人会议、社区服务对象座谈会,就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将来的目标方向等虚心向与会人员征求意见。共计查找出存在主要问题如下:

1、“助万家”热线在居民群众中的知晓度仍然不高。

2、大厅部分服务窗口的业务量大,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也要跟上。少数窗口工作人员的态度恶劣,甚至与办事群众发生吵闹纠纷。

3、“生活110”的功能拓展不够。

4、中心对服务商的制约有限。目前服务商素质仍然是良莠不齐,提供的服务未能达到品牌标准的目标。甚至出现极少数宰客现象。

5、区、街、居三级服务网络体系基本形成,但是未能发挥出共享功能。

三、今后工作的方向

针对上诉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将在后几个月工作中的以下几个方面倍加努力:

1、严格服务商管理:理清中心现有客户群的主要构成,忠实客户群的比例及构成,临时客户群的比例和构成,在此基础上制订详细收费标准并强制执行。其次,长期对外招收工勤人员,比如钟点工、保姆、泥工、水电工等等,建立一支充足的后备服务队伍。

2、强化内部管理:

首先是加强热线工作考核管理,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具体事情落实到人,工作守则进一步细致化,工作出现差错严格执行扣分制。其次,进一步加大对大厅服务窗口的服务监督管理力度,坚决杜绝串岗、缺岗现象,严肃工作纪律,改进作风,使服务职能得到全面落实,工作质量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全面提升,工作效果让群众满意。

3、完善社区服务网络:

通过与网管中心合作,走入社区,详细了解社区服务网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加大培训力度,设置防火墙,保障网络安全。并充分调动各街道、社区的积极性,网管中心尽快完成未连通网络社区的网络建设工作,保障网络建设工作的正常开展,将社区政务系统有效整合。

四、明年工作思路

明年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对外宣传力度,力争使社区服务中心家喻户晓,“助万家” 服务热线的品牌效应明显增强。

二.加强对加盟服务商的管理,严格执行服务商管理条例。通过市场调查,合理配置服务商资源,扶植优秀的服务商做大做强。

三.根据居民需要,调整服务项目,拓展服务范围,增强服务功能,切实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使中心的服务朝多样化、全方位发展。

四.完善中心内部制度管理,达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目的,提升中心服务质量。

五.社区政务网络系统尽快投入使用,多方协作,全面完成建设工作,实现资源共享。

**区社区服务中心

11.国企工会工作新思路 篇十一

关键词:国有企业工会工作新思路

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企业内部产业结构、组织结构和人员结构进行了大幅度调整,企业内部各种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给国有企业工会工作带来重大新困难和新挑战。国有企业要认真贯彻党的领导思想,做好工会工作,就必须清醒地认识和研究当前工会工作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出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企业工会工作新路子。

一、国有企业工会工作出现的新情况

1.工会工作对象更复杂

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现代企业制度逐渐在国有企业确立并巩固。在这种条件下,原来在计划经济环境下“无差别”的员工也逐渐发生分化,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的分化逐渐显露出来,出现了不少职工利益群体,如管理者与打工者,合同制员工与劳务制员工等。这些不同的职工群体由于所处的地位不同,自身需求不同,对工会工作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2.协调劳动关系的难度增大

国有企业内部重组改制导致企业劳动、人事、分配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企业经营者与劳动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凸现,因企业改革利益调整引发的劳动争议越来越频繁。作为企业工会,此时就很容易陷入“要想做好协调工作,却不知如何进行协调”的两难处境;另一方面,随着年薪制、岗级制等分配方式取代原来的“平均主义”,企业内部不同职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在这样情况下,工会关心和维护弱势群体的具体利益,也只能是参与、协调和帮助,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职工就业、收入等问题。

3.工会组织受到冲击

在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中,由于很多企业领导对工会工作不够重视,没有认识到工会在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中所发挥的作用,认为工会可有可无,因此在进行机构重组时,工会不可避免被合并或精简,一批工会骨干和积极分子流失,很多工会人员都不得不转为兼职或身兼数职,他们大多没有时间和精力做好工会工作,导致工会最终也成为应付党群工作的一个花架子。

4.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发生变化

随着国有企业内部重组,过去以企业为家,企业管员工一辈子的“铁饭碗””模式被打破,企业对员工的管理能力削弱,员工跳槽频繁出现,一方面不利于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另一方面也导致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削弱,参与工会活动的热情受到压制,给工会组织开展工作造成困难。

二、新时期国企工会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国有企业改组的今天,企业工会工作也存在一些方式不当,效率不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思想观念滞后

当前,在国有企业不断深化重组、改制的今天,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职工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然而企业工会的思路调整并没有实现同步,理论政策研究以及上思维方式还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工作片面听从上级的布置与安排,缺乏创新与活力。

2.工作方法滞后

在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大调整和大改制的背景下,工会工作方式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没有根据关注企业基层实际和职工需求来开展工作。同时,在工作形式上,没有对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仍然依照以往方式开展一些没有新意的活动,达不到切实的效果。

3.工会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现代企业制度在国有企业的逐步确立,工会工作人员所掌握的工会理论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激发员工创造活力的措施不够丰富,工作创新需要进一步加强。应迫切转变思路,加速知识更新,不断强化自身素质,使工会工作逐渐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三、国企工会工作新思路

1.健全工会工作机制

当前,国企工会人员少、任务重、难度大,国企工会必须结合国有企业发展实际和工会工作的需要,建立完善各种工作机制。首先,要完善职工经济权益保障机制。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平等协商的集体合作制度,把平等协商纳入签订和履行集体合同的轨道;其次,要健全职工参与机制,为工会与企业职工的沟通联系开辟新渠道,使工会能够及时了解企业职工的困难与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最后,要建立工会工作评判机制。让企业职工参与到工会工作的评价与监督工作中来,以职工对工会工作的满意程度作为检验工会工作质量的根本标准。

2.创新工会工作方法

新形势下,仅凭过去的老经验难以应付目前工会工作中的新问题,国企工会只有彻底摆脱旧的工作模式,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开展工作,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国企工会干部要勇于开拓思路、创新方法,以变应变,在实践中坚持用开放的思维来看待问题,坚持用创新方法来解决问题,才能解决当前国企工会工作中存在的新问题,发挥工会在国企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要不断提高运用法律武器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学会熟练运用法律武器保证职工合法权益。工会应该坚持“二围(维)”工作方针,深入基层,深入职工,了解情况,研究问题,提出对策,向党、政反映职工群众的呼声和要求,最大限度做好职工所求,工会所能的事情,做好提高职工收入水平、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解决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

3.提高工会工作人员素质

新形势下,国企工会工作任务加重,难度加大,工会干部要想做好新时期工会工作,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水平。首先要改变以往封闭、保守的思维方式,培养开放、创新、务实的思维方式,增强自身竞争观念、法律意识和信息观念;其次,要打好扎实的法律基础,能够熟练运用法律。当前,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监督法律的有序执行都需要运用法律手段来分析和处理工会事宜;最后,要增强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沟通能力是工会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的能力,工会干部在沟通情况、交流经验的过程中都离不开这种能力,因此,工会干部应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沟通和协调能力。

四、结论

当前,在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国企工会工作存在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和新挑戰。国企工会应迫切转变思路,创新工会工作方法,完善企业工会工作机制,才能逐渐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国企工会工作的需要,才能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更好地发挥工会组织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凤才.浅谈新形势下国企工会工作的新思路[J].才智,2011(04).

[2] 秦红玮.浅谈新形势下国企工会工作的新思路[J].经营管理者,2011(06).

12.社区妇联工作思路 篇十二

1 社区中医心理治疗的特点

1.1 中医辨证论治与心理治疗相结合

在社区推广中医心理治疗首先需要提升老百姓对中医心理学的认知度和需求水平。中医心理门诊首先借助中医辨证论治以解决老百姓的躯体不适症状入手。由于中医心理疗法与传统中医疗法相得益彰, 可在中药、针灸的基础上结合运用, 这样更容易满足患者就诊的自主选择权[2], 从而建立老百姓对中医心理医生的信任关系和依从性, 为进一步开展心理治疗奠定基础。

1.2 个体心理治疗与团体心理治疗相结合

社区个体中医心理治疗主要针对门诊糖尿病、高血压等心身疾病患者, 失眠、焦虑等心理患者、亚健康人群开展一对一的预约心理治疗, 其中包括低阻抗状态下的意念导入性心理治疗[3]、放松疗法等。中国人常常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4], 习惯接受药物、针灸、理疗一类化学、物理治疗方式。谈话性心理治疗因其“看不见”、“摸不着”等特点而难以满足患者的心理期待。低阻抗状态下的意念导入性心理治疗、放松疗法等中医心理疗法本身具备中医学, 特别是气功的神秘性和特殊性, 因而比较容易被老百姓尝试及接纳。

除了个体化诊疗外, 中医心理门诊同时定期组织社区团体中医心理治疗。招募失眠、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在医生带领下定期练习八段锦和放松功等, 以改善慢性病患者的睡眠质量, 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5], 满足个体归属感。团体治疗是个体中医心理治疗的有力补充。此外, 中医心理医师也以社区科普讲座的形式解决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困惑, 为社区工作者提供集体心理减压。

1.3 心理预防与心理疏导相结合

中医心理治疗与“治未病”的中医理念紧密结合, 除了解决广大居民、老百姓已有的心理困惑、心理问题外, 还定期举办中医心理进社区的心理健康普查活动。对心理问题, 争取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2 开展社区中医心理治疗的思路

2.1 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是影响心理治疗是否有效的重要, 甚至是决定性因素。西方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以人为中心的疗法”, 强调个体的潜能、自尊、自主性, 在倡导“平等自由”的西方社会十分受用。但这与中国人的社会化特点和人际交往方式存在诸多冲突[6]。建立和维护医生合理权威性是切合国人, 特别是心理患者就医心理和文化期待的[7]。国内心理患者易于接受医生的权威地位, 期待医生提出积极地、富有建设性的建议[8]。针对以老年患者为主体的社区居民, 社区中医心理医师需要给予患者人格上的充分尊重, 以支持性心理治疗为主的同时适当运用低阻抗意念导入性心理治疗以营造神秘感与权威性。这样可以有效建立患者对医生的信任, 提高就诊依从性。另一方面, 也可以减少低年资中医心理医生的不适应感, 增强自信与自我接纳程度。

由于社区医院就诊人群多为附近居民, 因此社区医院心理医师与综合医院相比, 更容易被双重关系而困扰。但因为心理医师同时也是中医师, 患者就诊前后甚至不用承认接受了心理治疗, 而坚持仅仅接受了特殊的中医治疗即可, 既不必因为接受心理治疗而感觉没面子, 又可免除患者与医生在其他场合见面的尴尬。

2.2 治疗方法

开展意念导入性心理治疗时, 作为低年资的社区中医心理医生初次治疗不必因为门诊量过大而缩减与每位求助者会谈的时间。相反的, 他们有相对大医院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求助者的病情及一般情况, 因此容易建立更加牢固而和谐的治疗同盟。

带领社区居民练习八段锦、放松功, 举办科普讲座等形式多样的团体活动均能够有效帮助低年资中医心理医生在最短的时间, 最广泛的群体中树立权威性, 建立与居民的亲和关系, 提高个人与治疗的知名度。团体的归属感和治疗本身的作用能够减轻患者躯体不适, 缓解不良情绪。社区居民以个体方式参与团体治疗, 期间与医生相互接触、充分互动、逐渐了解, 医生逐渐将心理学知识逐层渗透, 老百姓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慢慢接纳心理治疗, 发现自身存在的潜在心理问题, 并亲身感受心理治疗的乐趣与疗效。这样在团体治疗之外, 老百姓更有可能尝试或接受更加针对症结的个体心理治疗。

与传统中医疗法相比, 中医心理疗法更强调将患者注意力引导至外界, 更鼓励患者扩大人际交往[9]和提高社会化水平, 因此有利于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同时, 由于中医心理治疗师更关注患者自身与周围环境的资源, 而不是症状本身, 因而能够从“症状——关注症状——发现新症状”的恶性循环中跳脱出来。由个体的不平衡关注到夫妻、亲子甚至整个家庭系统的内部不平衡, 能够更有效的帮助患者减少过度思虑和病态关注, 从而减轻身体症状。

2.3 环境设置

开展中医心理治疗仅需治疗桌椅、治疗床、钟表、电脑、音箱等低价而简洁的基础设施, 比较经济, 社区医院容易配备, 也无需特别装饰。

2.4 挂号及预约方式

社区中医心理治疗师除每周固定开展团体治疗项目外, 其余时间可通过全天或半天门诊预约挂号的方式, 确定每位患者的就诊顺序及具体时间。这样能够尽可能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 同时方便安排医生的其他工作。

一般而言, 心理医师具备为高付出、低回报的职业特点。心理治疗师除了应对自己的烦恼外, 还要从职业的角度分担来访者的烦恼和痛苦。因为心理医生在封闭环境里进行治疗, 期间接收电话等均受到限制, 更少有闲暇时间与同事交流。在一天忙碌的工作结束后, 回到家里的心理医生常常筋疲力尽, 没有精力与兴致跟家人有更多的互动[10]。然而社区中医心理医师由于较少触碰患者负性信息, 相反的, 在治疗中常常给予患者正面的强化与暗示。由于治疗是对医患双方正向调节的过程, 因此更能够有效减少职业枯竭的可能[11]。而社区工作要求中医心理治疗师除了治疗本身外, 还从事预约咨询、文案整理、科普讲座、宣传、科研等一系列周边工作, 能够帮助医师分散工作注意力, 减少挫败感。

诚然, 社区中医心理治疗正处于开拓与摸索阶段, 社区中医心理医生正在面临着现实的考验。除了需要具备独立、自信、勤勉的人格特质, 拥有自我成长的欲望与动力外, 社区中医心理医师还需要在治疗和生活中对自己的优势与局限性保持清晰的判断, 在治疗中扬长避短, 更需要拥有对专业执着追求、孜孜不倦的热情, 高尚的医德,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不计较个人得失与荣辱, 以患者利益为根本利益, 自我满足、自我悦纳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惠玲, 马彦, 汪卫东, 等.对中国人阻抗问题的认识[A].国际中医心理学与系统生物信息学论丛[C].新加坡:新加坡中医药出版社.2010, 96~97

[2]徐惠玲, 马彦, 汪卫东, 等.浅谈阻抗中的选择自主权问题[J].医学与哲学 (人文社会医学版) , 2010;31 (2) :44~46

[3]汪卫东.中医系统心理疗法 (SPT) 之一-气功入静状态下的暗示诱导性想象疗法[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09;31 (3) :254~255

[4]文崇一, 萧新煌.中国人:观念与行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11

[5]林颖娜, 汪卫东, 张容瑞, 等.不同养生功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及糖代谢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 2009;28 (1) :185~189

[6]张莉, 陈家麟.中国大陆心理咨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8; (2) :169~173

[7]曾文星.文化与心理治疗[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 6

[8]李鹤.对心理咨询本土化的思考[J].心理与健康, 2005;5:44~45

[9]汪卫东, 闵妍, 吕学玉, 等.气功入静状态下的人际关系调整技术--中医系统心理疗法 (SPT) 之六[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0;32 (5) :55~56

[10]John C.Norcross, James D Guy, Jr, 别把烦恼带回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13.社区2022年居委会工作思路 篇十三

2022是**大跨越发展的一年,更是**社区转型提质的一年。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按照区委十四五规划总体发展目标,在街道总体安排和部署下,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做好社区发展规划,为辖区居民谋一域和谐,为辖区单位谋一方发展,为社区成员谋一段成长。

一、聚焦团队建设,着力提升为民服务根基

(一)强化能力培养,加速主干成长

2020年10月社区居委完成换届工作,新人,新班子;新人,新气象。面对新老兼顾的居委班子,一是以第三方社会组织为媒介,对接高校、政府职能部门等单位,引入具有丰富社区发展治理知识储备与实践经验的专家、教授对两委成员进行专业化、连续性的系统培训,培养形成紧跟时代发展、具备实现能力的社区治理新思维;二是以市内外各大社区发展治理成功案例为范本,带领社区工作人员有计划、有方向、有重点地进行实地参访学习,开阔视野,汲取经验,提升团队整体治理能力,从而弥补班子成员能力参差不齐、干事创业信心不足的问题。

(二)强化优势发挥,创新工作举措

一是持续开展社区“睦邻.兴家”自治管理体系,加强院落党支部书记包片负责制,深入了解需求,切实解决问题,不断扩大支部在院落居民心中的影响力;

二是实施社区“T”行动—项目认领计划,以三人为组,认领社区治理项目,以项目督促成长,以项目彰显价值。

(三)强化监督机制,夯实红线壁垒

面对社区管理人口不断增加,工作团队也在不断壮大,严格规范监督机制,是确保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2021年社区将从专项、日常、人事三个方向开展社区事务监督管理。一是专项监督,主要针对社区财务管理、保障资金项目、社区营造项目等重点专项工作,以居民监督委员会、专家评审组为监督主体;二是日常监督,主要针对民生、文化、安全、网格化等社区各项主线工作,以社区居民小组长、居民代表等为监督主体;三是人事监督,主要针对社区人员在岗情况、工作作风等内容,以社区纪律检查委员会为监督主体。

(四)强化制度管理,筑牢社区发展本底

一个班子运行的好坏,必须要依靠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执行到位,管理到位,才能工作到位。一是社区会议规则制度。严格按照会议召集与出席、会议列席范围、会议议决范围、会议议题、会议议决程序、会议召开、会议记录、会议纪律等会议流程事项召开会议并归档会议材料;二是完善社区财务制度,提高底线意识,确保社区运行过程中的规范性;三是社区人事制度,严格执行社区人事管理制度,包括社区工作人员休假制度、加班调休制度、请销假制度等。

二、聚焦形态重塑,着力提升社区全域品质

一是完善街区形态整改到位:实现路面微景观,空中花满院。

加快“碧草芳庭”**街小巷整治项目建设,探索建立相关管理机制,以确保项目有效持续开展,不断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二是完善空间布局功能到位:推动建设完成社区综合体建设,完善服务中心功能设置,实现“服务、文化、商业、公益”多种功能融入,加强对儿童之间、妇女之家、青年之家、日间照、双创中心、志愿者之家等建设,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力求在项目上有创新,在方式上有突破;三是完善业态转型增速到位:推动街区业态更新,引入兼具代表性高品质的业态入驻,引导居民消费转变,逐渐完成街区业态全面升级。

三、聚焦治理创新,着力提升社区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

(一)基层治理

一是以社区“睦邻.兴家”自治管理体系为蓝本,保持“四级联动”基本构架,突出“居民自治”重点,以“人的改变”为参考标准,收集试运行期间的问题短板,提炼经验成效,自我修复完善,最大效率推进社区居民自治;

二是加大志愿者队伍骨干培力,提升团队整体项目策划水平和执行能力,引导志愿者队长拓展思维,创新项目类型与开展形式,打造精品志愿者项目,同时通过定期招募、活动转化等方式吸收更多居民加入志愿者队伍,扩大社区志愿者团队数量规模;三是在延续前两届微创投 “居民”、“单位”两类实施主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动员社区党员、居民小组长和居民代表承接微创投项目,进一步壮大社区发展治理力量;四是融合政府、社区、物业、居民骨干等多方力量,全力推行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以**社区为起点,撑起全区环境保护巨伞。

(二)安全自治

以“维稳”、“消防”、“防汛”、“禁毒”等工作为重点,一是严密监控重点维稳对象,尤其是涉及拆迁安置问题和**景忆产权证办理问题的人员,积极对接相关职能部门手段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达成诉求,消除维稳隐患;二是定期开展消防、防汛知识培训,普遍提升居民安全意识和应急自救能力,强化安全排查巡防,完善问题处理台账,确保安全管理有迹可循,无安全死角;三是总结禁毒工作经验教训,结合网格化管理强化禁毒管控排查和发现上报处理,加强禁毒宣传,提升居民禁毒意识,让“毒品”不入小区。

(三)智慧治理

一是全面升级更新院落技防系统,集成智慧门禁、电子围栏、可视监控、一键报警等信息设备,以智慧手段实现安全管理,同时将疫情防控工作纳入院落管理核心内容,运用人脸识别设备、红外测温仪器、轨迹传输软件等科技力量,精准管控进出人员,严防死守疫情入侵;

二是依托社区综治中心,集成社区办事大厅居民智慧服务终端,联通可视终端,增加宣传终端,通过“视频监控+大联动平台”,利用大数据实现街区监控可视化、发现问题迅速化、追踪溯源精准化、整改落实高效化。

四、聚焦体质提升,着力加快建设体育运动社区

围绕打造具有显示度和吸引力的“体育运动社区”这一工作主题,一是在现有篮球、羽毛球等传统体育种类的基础上,以“酷时尚、潮街区”为方向,以**公园为基地,扩展诸如溜冰、轮滑、高尔夫、网球等运动项目,孵化培育更多类型的运动队伍;二是设立“哆啦A梦的运动口袋”租借室,通过智慧社区平台线上预约的方式实现体育器具的租借流通,随时为每一位想运动的居民提供便利,激发居民运动意愿;三是结合辖区现有运动场所布局及规模,补充设立社区运动角,让运动“触手可及”。

五、聚焦全龄服务,着力提升居民幸福体验

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群体的需求特点,以项目方式实现服务全龄覆盖,温度无处不在。

一是针对老年群体,一方面有效利用一表三实基础数据,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携手建立“健康档案”,掌握每一位老人健康状况,有计划、有方向针对开展老年医疗健康服务,另一方面成立“老干部俱乐部”,为长期扎根社区、服务居民的退休老干部搭建沟通交流平台,获取社区最新发展规划和活动信息,为现任社区工作人员出谋划策,保持社区参与度,增强价值认同感;

二是针对中青年群体,一方面从教育角度着手,以社区学院为阵地开展居民教育服务,分普化教育与精品教育两条主线,普化教育面向辖区全体居民,开展垃圾分类、厨艺、文化、体育等课程,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提升辖区居民整体素养,精品教育以社区“优中选优”的芳华剧团成员为对象,开展情景剧、舞蹈、声乐等强化训练课程,打造社区文化品牌;另一方面从心理健康角度着手,成立健康服务中心,承载压力疏解、情绪疏导、心理健康培训、心理疾病转介等功能,消除年轻群体因疫情、家庭、就业等原因造成的不良情绪,营造阳光、积极、向上的生活工作态度;三是针对幼年群体,依托社区儿童之家,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服务,为辖区儿童提供快乐童年,陪伴他们健康成长,加大对“儿委会”的培植力度,创品牌,促影响,引资源,同时力争成功评定二级儿童之家;四是针对残疾、低保及特殊困难群体,以社区基金为支撑,在政府保障的基础上,扩展服务范围,提供社区康复、再就业技能培训等服务,帮助该群体回归正常社会生活。

六、聚焦动能转换,着力孵化可持续造血能力

上一篇:海与母爱作文650字下一篇:掘进工作面防尘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