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乐器进课堂(精选14篇)
1.中小学乐器进课堂 篇一
音乐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音乐为小学生学习音乐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乐器音乐是小学生之一学习音乐,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音乐教学的有效手段。通过简单易学的小乐器,可以逐渐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小学音乐中的音乐是一种非常有创意的艺术,所以来自低年级的学生开始学习简单的小乐器,符合小学生的规律,接近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是课程教学任务标准。小学生在音乐班不仅可以唱歌,可以吹,还可以玩手,也可以玩,这样既丰富了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又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
首先,小乐器教学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好奇,喜欢新事物,小乐器进入教室对小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小乐器作为教学工具,用于音乐教学,唱歌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节奏和音调,小学生有一个小乐器,增加了一个机会进行音乐练习,特别是那些没有坏声音,害怕音乐课的学生,他们可以通过演奏小乐器来建立自信,使他们能够在小乐器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使用小乐器为学校学习伴奏,使学生在自由愉快的音乐练习中,有意识地主动体验和表演音乐,并在自己手中演奏音乐以获得自信,提高音乐学习兴趣。
二,小乐器上的教学辅助作用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力的艺术,学生不是在他们唱歌的时候的问题。一个小乐器进入教室可以帮助学生唱歌,音乐会是一个很大的帮助。同时,该仪器也可用作伴奏乐器。在教授杜鹃花时,老师可以使用葫芦丝作为伴奏乐器,让一些学生唱歌,有些学生演奏乐器。使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唱歌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唱歌的准确性。
三,小乐器在歌曲中的作用进入教室
音乐课一直被称为唱歌班,似乎老师教学生唱几首歌可以达到教学的目的。但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学生喜欢很多音乐,爱的音乐课并不多。原因,除了老学生们老唱的那些“老牙齿”的歌曲无聊,绝大多数是因为歌曲比较难,声音不允许唱,特别是歌曲的声音。我试着在教室里介绍一些简单的小乐器,如单簧管,口琴,器官等,可以发挥很好的支撑作用。因为这些小仪器比较容易学习,价格不贵,可以单手做。一般来说,小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已经基本上可以发挥像它的多栏,划船歌曲这样一个简单的小歌曲。有些学生出生五个不完整的声音,一首歌唱。但是这些小乐器的音高是固定的,音高偏差基本上在允许范围内,只要研究手指的音调,找到声音播放是很容易的。所以他们很乐意使用他们的手指,而不是声带,准确和平滑的乐器,以取代尴尬的歌声。对于那些有良好音调的学生,小乐器也有很大的魅力和特殊效果。
2.中小学乐器进课堂 篇二
一、有板有眼的器乐课堂
利用乐器进行节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一条重要途径。虽然巴乌很简单就能吹出声音来,但要吹出巴乌特有的民族音乐感觉,也还是需要大量的气息支持。所以每次上课前,我都让学生进行不同的节奏,由慢到快、有强到弱,这样进行合奏时,既有分明的强弱感,又有合奏声势。既培养了学生们的音乐节奏感,又培养了学生使用乐器的本领,更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因为合奏的形式是集体性的。例如:在如三年级唱游课中要求学生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如果光听老师讲,学生对学习一点儿也没有兴趣而且根本听不懂,这是一个让所有老师都头疼的问题,于是我运用“搭节奏”的游戏,让学生自行组成活动小组,在搭搭拆拆的游戏中学习掌握到新知识。在他们的游戏过程中不单单解决了怎样搭节奏这个知识点,而且继续在研究搭完了节奏之后,怎样拆了节奏再搭新的节奏我们还进行了比赛,看哪一小组节奏搭得又快又好。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使学生掌握了知识点,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而且也锻炼了他们小组合作的能力,因为只有小组成员共同努力,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
二、未成曲调先有情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倾听主题旋律,辨别旋律的重复、变化和对比,感受音乐内容,情绪和感情的发展;通过听辨音乐的对比和再现来判断音乐作品的结构。要帮助学生顺利解决这一重点,较好的方法是选择一些浅显、易于掌握的主题音乐,指导学生用巴乌吹奏,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音乐中去,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对主题音乐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记忆力。例如:在欣赏管弦乐合奏曲《阿细跳月》时,这首乐曲音乐形象丰富、生动,情绪对比明显、突出。为了帮助学生感受其不同的情绪和音乐形象,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用较快度和较强的力度吹奏主旋律,用于表现少数民族在跳舞时越跳越快、情绪越来越高涨。我在先没有告知学生我也加入其中的时候,学生听到我用如此的速度来吹奏,歌曲完毕后给了我热烈的掌声。
三、强弱对比和不同速度演奏的音乐更迷人
人们常说:“音乐是声音与时间的艺术”。音乐中音的强弱程度就是力度。音乐进行的快慢就是速度。学生们在演奏器乐的过程中,由于十指的协调动作,使左右大脑皆处于兴奋状态,通过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学生得到综合的技能训练,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和锻炼。例如:我在教授《瑶族舞曲》时,这首乐曲同时包含了强弱、快慢的对比。刚开始,松散的旋律,简单的节奏和速度,同学们练习的还是挺带劲的,而且乐句的重复带给我们一种抒情愉悦的情绪。可是,一到第二乐段的学习同学们就傻眼了,这么快速的十六分音符的节奏速度,吹奏起来手指和气息总打架。我说,不要急于求成,快了你们不行,那你们就慢慢来,先把手指和气息弄通了,再把速度加快。然后,我以稍慢的速度带领同学们进行练习,再点名好的同学进行表演,增加他们的信心。
四、以“和”为贵
音乐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音乐的表现艺术也是多元的。其中既有独唱、独奏、独舞等个人的表现形式,也有领奏、合奏、齐奏等集体表演形式。学生集体参与合作是共同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审美感受能力,审美表现能力,审美创造能力的过程。特别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它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关心、共同进步。
在一段时间的班级器乐教学后,学生对巴乌的掌握程度会出现明显的分化。一部分学生学习能力较强,能够熟练地运用巴乌的演奏技法表现乐曲;一部分学生识谱准确,节奏感强;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部分学生跟不上进度,演奏困难。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工。让演奏熟练的学生担任主旋律声部,演奏相对有困难的学生担任中、低声部,甚至只吹奏一个固定的长音也未尝不可。只要乐曲的和声编配合理,同样能演奏出美妙动听的音乐。这样,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班级演奏中来,在其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演奏能力和欣赏水平后,便可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加入其它乐器,如:古筝、竹笛、电子琴、小提琴、萨克斯等,再适当加入各式打击乐器,这样一个“小小乐队”成立了。巴乌这样一种简单小巧的乐器,能成为连接师生情感的纽带。
3.中小学乐器进课堂 篇三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审美体验 音乐综合素质 音乐兴趣
艺术的修养 协作精神 器乐教学价值 音乐教育
为了进一步推行素质教育,真正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使学生学习好、身体好,有一技之长,体现“立足潜能开发,培养健全人格”的办学理念,近年来,乐器进校园、进课堂成了教师进行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切入口。课堂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渠道,音乐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他们的作用举足轻重。
采用小乐器进课堂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想力,达到音乐审美教育的目的,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能力。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使我探索出小乐器进课堂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著名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墨塞尔讲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这一领域内,它为我们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高兴的音乐教育价值、效果的可能性。儿童们充满着喜悦的心情,在教师的指导下,一定能将这种可能性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这精辟的论述,道出了器乐教学的宝贵价值与意义。
布鲁纳也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从心理学角度来看,6—12岁这一时期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可塑性强,喜爱观察和模仿成人,他们的全部智力活动比如知觉、语言、记忆、想像、思维都是在学习与掌握知识及参加各种活动中逐步培养发展起来的。针对这一关键时期儿童心理特点,音乐课上采用简单乐器——竖笛、铝板琴结合音乐教学的律动表演、游戏、欣赏、音乐创作等方法对学生的感官加以刺激,使他们的心理、行为、情感受到影响,产生最佳情绪,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想像力,从而达到音乐审美教育的目的,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能力。
竖笛、铝板琴作为学校器乐进课堂的首选乐器,竖笛携带方便。铝板琴清脆悦耳.只要通过刻苦练习,一般学生都能演奏出令人陶醉的、优美动听的乐曲。
一、竖笛进课堂
下面我来介绍几种竖笛结合课堂教学:
1.竖笛进行视唱练习:如教师先引导学生挥拍念节奏,再用竖笛演奏,然后再唱。这样,只要掌握了节奏,学生都能自己唱出视唱曲。久而久之,视唱曲就多由学生自学,教师只要纠正一下就可以了。
2.用竖笛学习歌曲:學习一个声部的歌曲时,可以用竖笛熟悉旋律。学习两个声部的歌曲时,可以用竖笛合奏,体会声部间的均衡和统一。
这样,在练习竖笛的同时,又对学生的视唱和歌曲的学习有所帮助,经常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注重合奏练习
合奏的优点:其一,丰富的声部,立体的音响令学生耳目一新,克服了竖笛音色单薄的缺点。其二,大大增强了竖笛的表现力。其三,一部分吹得不好的学生,因有“随众”效应,克服了自卑心理,大胆吹奏,所以技巧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再者,合奏中,学生的激情也得到了激发,兴趣也随之越来越浓。
4.给学生提供表演的机会
现在的学生有着很强的表现欲望,音乐教师应充分运用学生这种心理为教学服务。课堂上可以让吹得较好的学生范奏,并加入一些打击乐器伴奏,使其内容更加丰富,教师作简要讲评,并及时表扬和鼓励。
二、铝板琴进课堂
在铝板琴的教学中,由于一、二年学生活泼好动,我采用了在游戏中学习歌曲,并用琴锤创编出不同的表演方式,使学生们形象的、多方面的感受节奏,激发了学习欲望。要让学生在玩当中学会知识,真正体会到音乐的乐趣与美感。
如一年级下册的《闪烁的小星》 1=C 2/4
1 1| 5 5|6 6|5-|4 4|3 3|2 2|1-|……
学生们学会了整首歌曲,再带入音乐教室去上铝板琴效果很好,他们能随着音乐边敲边唱,对认识音高以及表演乐曲有了很大提高。
三、五种教学方法
1.整合法。把歌曲教学、视唱教学、器乐技能训练、欣赏教学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进而深化器乐教学,促进学生音乐的综合素质。
2.互助法。聘请同班中乐队成员担任班级器乐“小助手”,协助教师进行器乐教学,促进了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具有一定的机动性,能及时纠正学生中出现的错误。
3.演示法。只有激发学生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情绪,教学才会取得最佳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想方设法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走上舞台,通过演奏体验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器乐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有效途径。
4.游戏法。此法亦系常用的器乐教学方法之一,能融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以寓教于乐的方式,通过玩玩唱唱,吹吹打打,使学生获益于趣味游戏之中。
5.合作法。教师在个别辅导学生的基础上,将不同的乐器集中进行合奏练习的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主要培养学生对多声部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与合奏能力,以及集体主义的协作精神。
四、我的一些体会
1.教法上要“活”
竖笛、铝板琴引进课堂,是更直观化的音乐教学,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首先,教材设计上要有多变性。采用多形式的节奏练习、和声训练等,既加强了学生对音阶、指法的训练,同时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运用能力。如音阶火车、音阶接龙等多种形式新颖的教学方法,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音乐的呈现上要具生动性。学生掌握了熟练的指法后,简单的乐曲,只要稍加努力便能吹奏,敲打,就能把节奏很好的呈现。
2.选“材”上要广
把器乐引进课堂,不能狭义地只看成是竖笛、铝板琴小件乐器的引进课堂,只要能辅助教学,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乐器,我们都应该引进课堂,增强课堂中音乐形象的塑造力,提高音乐对学生的感召力。
要广泛引用打击乐器。也可以自制打击乐器,只要教师将各种打击乐进行分类,巧妙运用,同样可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良好乐感。再把各种独奏乐器引进课堂来。
3.运用上要“新”
仅仅教会学生能吹、奏、打,并不是我们教学的根本目标,而是通过借助乐器进课堂的辅助教学功能,更快、更有力地帮助学生提高音乐水平和艺术修养,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辅助教学的手段要多样化。形式多样地运用并发挥辅助器乐教学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良好乐感和鉴美、审美能力意义深远。例如:利用竖笛的固定音高让学生之间进行互听单音、旋律等;学生的分组合奏进行和声听辨和音响感受;在新歌教学时,为了克服音准难点,让学生视唱吹、奏,把握音准等,这种在学生自觉参与、合作交流的情况下进行的音乐教学活动,更有助于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参与活动的方式要多样化。开展多形式的富有新意的器乐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4.谈谈中小学课堂教学乐器 篇四
谈谈中小学课堂教学乐器朱则平究竟什么乐器适合于做课堂教学乐器?这个问题常常会有人提起。我想从个人的角度谈谈自己的认识。一.课堂乐器的基本特征我认为根据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根据普通音乐教育的目标,课堂教学乐器应该具备如下的特征:
(一)便于携带,易于人人演奏普通音乐教育并不能等同于专业音乐教育,是培养未来普通国民的音乐教育,也就是说,这是面向每一个普通孩子的必修课。既然如此,这样的音乐教育就不能把目标定得太高,课堂乐器就必须是便于携带、易于演奏,是城乡学校每一个孩子都有可能学习并掌握的乐器。比如在小学低年级,就应该学习各类打击乐器(如奥尔夫打击乐器和中外各种民族打击乐器,包括自制的各种乐器),在小学中高年级则可学习高音竖笛、口琴、口风琴等乐器,还有诸如加嘴可变调排箫、陶笛、葫芦丝、巴乌等乐器也可以补充学习。在中学则可以学习中音竖笛、半音阶口琴、口风琴等乐器;上述乐器都具有便于携带和易于演奏的特点,便于面向城乡的每一个学生,便于施行平民音乐教育。
(二)具有固定音高、堪称音乐“学具”课堂教学乐器的第二个特点是具有固定音高,在普通音乐教育的课堂,我们面向的往往是数十个孩子,如果使用需要调音的乐器(如弦乐器、弹拨乐器等)就不甚合适,要不然,一节课40分钟全部用于调音可能还不够用,又如何开展教学呢?使用具有固定音高的乐器更重要的意义是要让乐器起到学生音乐听觉的“学具”作用,犹如数学课上的圆规和三角板,学生只需要做到指法正确,大致上就会获得较为准确的音高。之所以说“大致上”,是因为诸如吹奏乐器等还有气息控制音准的问题,尽管如此,具有固定音高的乐器还是比需要经常调音的乐器更适合作为课堂教学乐器。所以很多吹奏乐器自然成为人们喜爱的课堂乐器。
(三)音色趋于中性,有利于演绎多元化音乐普通音乐教育中使用的乐器的音色应该趋于中性为好,这样有利于学生通过乐器学习的过程,练习那些采用古今中外不同风格和流派的音乐写成的练习曲或经典乐曲,使乐器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技能学习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成为学生吸收、获取世界多元音乐文化的过程。当今的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而“文化理解”则是不同学科都很强调的学科核心素养,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采用中性音色的乐器学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这样就可能形成真正的音乐文化理解。强调多元音乐文化的学习,并非排斥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比如中性音色的乐器,也能很好地演绎中华民族或其他民族的音乐。但是,使用色彩性过于强烈的乐器,就不利于学习学生广泛学习中外音乐文化。比如有的乐器的音色很特别,容易使人明显的感觉到局限于某一隅或某一族。这样的乐器不是不可以学习,比如在学校乐队表演中作为一个音色组或个别乐器的独奏来表现某个民族的音乐形象还是不错的,但是否作为学生普遍修习的乐器,还需要慎重思考。
(四)便于合奏、培养双重素养中小学的课堂器乐教学一定要体现合奏性的原则,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于多声部音乐的良好听觉习惯和素养,而且也能培养其相互协作的人文素养。日本的“全日本器乐教学大纲”开首之语便是“通过器乐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忍耐力、达成感和协作力”,显然,日本对于中小学生器乐教学所给予的期待是将人文素养的培养放在首位的。所以笔者任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器乐学术委员会主任期间就曾呼吁“人人器乐、人人合奏、人人高素质”,我当时内心的想法就是如此。要做到课堂教学的合奏,一是要求乐器音色中性,色彩性过强就不利于合奏;二是要求乐器的音域相对宽广,或同一种乐器家族具有不同音区的声部分组系列,在这一点上,欧洲竖笛(即木笛、直笛)确实是具有不可比拟的绝对优势。
(五)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虽然我们对于课堂教学乐器的要求是简便易学、入门容易,但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乐器就是有些人以为的“简陋”的乐器,课堂乐器也是能够完美地表现音乐艺术的正规乐器,可谓“简易”而不“简陋”,简易就是指入门容易,学习方便,但并不意味着它就是一种简陋的玩具。比如说在中外很多的音乐学院就开设有竖笛、口琴、排箫等演奏专业,这些乐器都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同样是世界乐器大家族里的重要成员。有的乐器通过数百年的演进,积累了丰富的练习曲和乐曲,可以让学生既做到入门轻松,又具有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欧洲竖笛即如此。
(六)具有半音阶、便于转调和演奏变化音具有半音阶的课堂乐器具有较大的优势,比如竖笛和口风琴等乐器,这样在学习五线谱时便于将每一个音的指法与五线谱上每一个音符固定对应,经过乐器的训练,久而久之,形成固定音高概念。具有半音阶的乐器,也便于转调和演奏变化音。不光演奏欧美风格的作品时得心应手,而演奏东方音乐作品也很方便。从风格上而言,这类乐器也不会影响乐曲的风格,从吐舌法和指法的运用上也可以较为准确地表现东方音乐。这样的乐器,就能方便地表现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音乐作品。
5.福泰小学家长义工进课堂活动 篇五
之“家长助教团”活动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标
各班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深入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努力为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实践能力的提升、知识视野的开拓打开一扇窗,从而丰富班级德育途径,优化班级德育效能,提升班级文化的内涵,让学生能更加健康、快乐、活泼地生活、成长。
二、活动形式
请家长结合自己的专长或工作特点,以班级为单位可以是走进课堂,进行知识讲座;可以请家长走进课堂,讲诉孩子成长中的难忘故事;可以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请家长组织(部分)孩子走出校门,进行参观、访问、游览等社会实践……
三、活动安排及要求
1.3月份,学校制定活动方案,班级落实本学期的“家长进课堂”的活动安排,时间定在4月30日之前。
2.每次活动前,班主任要和家长落实授课的内容及相关细节,努力让每次活动都能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促进作用。
3.每次活动结束后,及时将相关信息上传到校园网上,保存好相关材料(图片、讲稿、学生的反馈等等)。也可以请张北老师摄像,帮助制作DV。
4.5月份,各班评出在此次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家长,政教处进行公示、颁发证书。学校将设立专题宣传栏进行展示。
6.中小学乐器进课堂 篇六
一、明确音乐打击乐器教学目标
第一, 使小学生养成聆听的习惯。教师不应只是单纯传授知识, 更应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聆听习惯, 是小学音乐教师的主要工作。良好的聆听习惯, 可以使学生迅速获取知识, 提高捕捉信息的能力, 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重点讲解打击乐器, 利用打击乐器的音色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知识。第二,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生天性爱玩, 活泼好动,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个特征进行课堂教学。教学中, 教师可以给学生发放打击乐器, 让学生尝试演奏。与此同时, 教师要提供适当的指导, 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打击乐器需要动手、动脑, 通过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打击乐器的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辨声能力,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 敲击不同乐器, 并说出乐器名称。第三, 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生自制力差, 无法长时间保持高度注意力, 如何保持学生注意力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点研究课题。研究表明, 兴趣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击乐器种类繁多, 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从而对打击乐器产生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落实音乐打击乐器教学的措施
1. 让学生观察乐器
熟悉打击乐器是学生热爱打击乐器的前提, 在学习的初期, 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观察打击乐器, 如打击乐器中的锣鼓像什么, 能发出几种声音, 其他乐器有类似发音吗, 等等。通过提问的方式, 加深学生对锣鼓的了解, 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学习锣鼓。通过观察打击乐器, 可以使学生对打击乐器有一定的了解, 为打击乐教育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 对于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培养学生耐心、毅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促使学生可持续发展, 将来成为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为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 让学生体验演奏的乐趣
小学生天性爱玩, 活泼好动,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特性, 鼓励学生动手演奏打击乐器, 通过实践加强对打击乐器的了解。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了解每一位学生, 这样, 教师才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 使学生在演奏中获得成就感, 增强自信心。例如, 教师可以让学生演奏《老虎磨牙》, 演奏的重点在于这是一只发怒的老虎, 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老虎发怒的感觉演奏出来, 使学生出色完成演奏任务, 增强学生自信心。学生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 掌握了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 抓住了打击乐器的演奏要领, 进而提高了演奏能力, 提升了演奏水平。
3. 让学生自制打击乐器
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发挥想象, 制作出属于自己特有的打击乐器, 并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 虚心接受他人意见, 不断改进自己的打击乐器。小学生自制打击乐器时, 往往会从日常生活中取材, 如废弃的易拉罐和汽水瓶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废物利用可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且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作为小学生, 在生活上要养成保护环境、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在学习上要努力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未来参加工作后, 做到爱岗敬业, 无私奉献, 努力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出色完成每一阶段的任务。
4. 对演奏方法进行规范
课堂教学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找到属于自己的演奏方式和演奏风格。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要对学生的演奏方法进行指导, 对于正确的、科学的演奏方法, 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对于错误的演奏方法, 要及时指出并帮助学生改正。同时,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定期交流演奏心得, 促进双方共同进步。规范的演奏方法是提高演奏水平的基础和前提, 演奏方法不规范, 美妙音乐便无从谈起。规范的演奏方法是创新的前提, 通过学习前辈优秀的演奏方法, 再加以整理创新出新的演奏方法。
三、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 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国家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过学习打击乐器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为国家的腾飞贡献一份力量, 促使中国在未来的世界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摘要:音乐教师要充分重视小学音乐打击乐器教学。通过让学生观察乐器、让学生体验演奏的乐趣、让学生自制打击乐器、对演奏方法进行规范, 提高打击乐器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音乐,打击乐器,教学措施,演奏方法
参考文献
[1]林芳.打击乐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中的有效运用[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1 (06) .
7.探析小学京剧进课堂的教学策略 篇七
关键词:京剧;困境;策略;探析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日渐成为社会、教育部门和学校关注的重中之重。作为综合素质中的一部分,教育部针对学生的审美情趣也制订了一系列的政策。“京剧进课堂”的出台就是重视学生艺术教育的结果。小学京剧进课堂除了是对京剧的传承、推动戏曲事业的发展外,还是为了以京剧这一文化为载体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性和民族情感,促进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但从当前情况看,小学京剧进课堂在教学上仍然面临小学学生对京剧不感兴趣、社会氛围和京剧不符合现代学生审美、师资不足等难点。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注意小学京剧教学的策略性。
一、明确小学京剧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
教学目标关乎着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不仅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在小学京剧课堂中,其课程标准应以全体学生为主,而不是某个音乐家,应着重于对每个学生音乐潜能的开发,使京剧课程的价值达到最大化。京剧进入小学课堂,更多的是让年轻的孩子们从小对京剧有所接触,培养京剧观众,而不是对京剧演员的培养。基于这点,小学京剧课堂教学在教学目标上就不应该过分苛刻,而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从历史故事如《岳母刺字》等入手,也可以从京剧的服饰脸谱入手,让学生观看各种脸谱图片,同时可以从与京剧有关的流行歌曲入手。比如,在教学中可以选取《唱脸谱》这首家喻户晓的戏歌作为京剧课堂教学的引路石,《唱脸谱》不仅具有京剧抑扬顿挫的曲调,同时融入了流行音乐的元素,在具备传统京剧特色的同时又具备时尚感和动感,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京剧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京剧的积极性。
二、对课堂教学中的京剧唱段科学选择
京剧离小学生的生活比较远,并不是所有京剧都适合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选取合适的唱段进行教学。首先,在选段中应该注重京剧的经典性和艺术性。挑选一些最具有价值、最能表现京剧精髓的作品,比如传统的《霸王别姬》和现代剧目《红灯记》中的经典片段等。只有充分体现京剧特点的唱段,才能让学生的课堂学习更有效率。其次,所选唱段应该兼顾趣味性和通俗性。以便小学生们能够更快地接受和了解,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学习。再次,课堂京剧唱段的选择还应该注意知识性和思想性。教育的目的在于育人,京剧教育也不例外。在小學京剧课堂上,教师必须将京剧艺术形式的教学作为主要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多了解一些历史文化知识,并且具有一定教育意义,如《木兰从军》《将相和》等。以《木兰从军》为例,教师京剧教学前,应该向学生讲解木兰从军的历史背景、故事起承转合,引导学生走进京剧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不同人物京剧唱腔中表达的喜怒哀乐,学生在了解故事的基础上学习起来才会更加轻松,否则很有可能一头雾水,听了一会儿注意力就会分散。
三、对师资问题进行多渠道解决
京剧课堂教育最大的困境是师资,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与学生学习效率有直接关系,所以必须多渠道解决小学京剧进课堂的师资问题。首先,教师应该转变思想观念,重视课程内容,做好京剧教学和学习的长期准备,主动学习京剧唱段和相关知识。其次,各个学校应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在内容上不仅包括京剧的行当、流派等基本知识,还包括京剧音乐和唱段的培训等。第三,学校可以聘请京剧表演艺术家走进小学课堂,让学生体会原汁原味的京剧表演。第四,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从图片、音乐、视频等方面带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比如可以在京剧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京剧故事,如《闹天宫》,可以想象学生看到孙悟空“偷桃”表演时一定会充满欢乐。此外,学校可以设置一些戏曲课程,给课堂输送更多的京剧教育师资。
小学京剧进课堂教学是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迫切要求,针对小学京剧进课堂教学的难点,我们必须明确对教学目标的定位,对课堂教学中京剧唱段的科学选择,对师资问题进行多渠道解决,这样才能让小学京剧课堂教学早日走出困境。
参考文献:
[1]烨子.“中国京剧进课堂”一石激起千层浪[J].阅读与作文,2010,5(5):116-117.
[2]于艺.京剧进课堂 文化入人心—浅谈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深层意义[J].歌海,2011,3(3):44-45.
[3]黄霁蓝.培养学生对民族艺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修养:对“京剧进课堂”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9,8(16):29-30.
8.中小学乐器进课堂 篇八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国家教育部于1999年8月13日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也进一步明确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倡导素质教育的必然产物。2002年8月教育部下发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再次明确重申: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要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小学生自己离家出走的事件屡有发生,其原因,除了外部因素之外还与学生自身的心理脆弱、敏感、抗挫能力差不无关系。因此,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教会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以应付紧张的学习压力、人际压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成为素质教育的迫切任务。开展《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课堂实验与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目的是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优化教育效果,真正使心理健康教育进课堂,并落实到各科教学中,落实到课堂教学的相关环节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课堂的研究,不仅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新的教育策略。因此,我校2005年4月至2005年12月课题组确定了本研究阶段主要进行:各学科试探性进行渗透教学,主要开辟政治与体育学科心理健康进课堂,兼顾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方法与习惯)的研究指导。
一、建立严谨实验流程与督查管理机制
为了加强对该课题的领导工作,确保该实验顺利、有效地开展,学校的课题领导小组完善了“《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课堂实验与研究》课题实验组”有关的管理制度,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实验教师——研究小组——领导小组——行政会层层汇报或请专家学者及时解决。为了让实验取得实效性进展,学校课题组狠抓实验管理。
〈一〉狠抓实验计划的管理。拟定计划,按计划开展实验,这是开展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也是直接关系到实验报告能否顺利进行以及实验成败得失的问题。由此,我们课题组十分重视实验计划的制定工作,学校课题组首先制定出课题实验计划,同时要求实验教师制定出切合本身实际的课题实验计划。课题领导小组对实验教师的实验划计划开展情况进行督查,严格落实实验计划。〈二〉狠抓实验过程的管理。
1、抓实验重点。本期的重点实验内容是:围绕“四优化”课堂心育渗透的教学开展研究。即(1)优化教学氛围,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在教学中营造平等、开放、宽松的教学理念,激励学生大胆提问,标新立异,发表不同意见。(2)优化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教材的创新因素。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充分挖掘其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引发学生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3)优化教学方法。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合现代化教学理念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4)注重学习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求各实验教师积极在课堂教学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抓实验记载。本实验阶段中,要求实验组每周有一名教师上1节以上实验公开课,参与实验教师坚持每周听课1节;要求所上实验课做到有教案、有记录、有小结、有反思。教师还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进行记载,建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课堂实验与研究》实验课学生反馈
表”,对学生的课堂活动情况进行记录,写好总结,对学生的表现反馈情况进行收集整理。使整个课题实验有步骤地进行。
二、培训师资,加强合作交流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让实验教师在培训、交流、合作中提高自身素质。
〈一〉校内交流与培训。
实验教师根据阶段研究目标,每周教研活动时间把本周在教学活动中的得与失进行交流探讨。期末上交一篇质量较高的论文或总结交给学校课题组,然后大家一起学习,共同提高。除此之外,骨干教师到外地学习回来后,为实验教师进行讲座培训,为本校教师传经送宝。
〈二〉校际交流与培训。
为了更好推进我校“《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课堂实验与研究》课题实验”这一课题的研究,使课题研究真正走入课堂教学改革,课题组教师积极参与全市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动;2005年10月派教师参加了建瓯市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试点校、联系校第一次协作会议,学习了本市川石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现场观摩了川石中学心理健康“B”证教师李祥英老师开设的《学会倾听》心理健康团体辅导课;2005年12月参加建瓯市理健康教育新课程观摩活动,观摩了朱丽芳老师的《学会合作》课。我校与兄弟学校进行上课、说课、评课、微型讲座的交流,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在这些教研交流活动中,南平市、建瓯市心理健康学会领导还亲临指导。
三、构建心育大平台,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一〉依托自信心教育,营造心育良好氛围
从2005年4月开始,我校通过进行学生自信宣誓来提升学生的自信力,农村的中学生对上好高中、上大学充满了憧憬。但因基础较差,学生的学习信心不足。而信心是一个人成功的保证,只有从培养学生的信心抓起,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才能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激发学生学习斗志,扬起学生自信的风帆。因此,我校实行了每周一晨会前的宣誓制度。宣誓时全班学生紧握右拳,在班长的带领下庄严宣誓:“我非常聪明,我潜力无穷。我要在老师的教导下,静专思主,告别三闲,努力学习,加强锻炼,持之以恒,全面发展。我自信,我出色,我努力,我成功!„„。”正是这铿锵有力的誓言,不仅给学生的思想定时充电,使他们的自信心得到不断强化;同时使得学生对学习、生活充满了信心,同学之间的交流更多了。
学校体育教研组充分利用体育课时间,在热身活动阶段进行跑操宣誓,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操场上国旗迎风飘扬,学生跑操步伐整齐,口号宏亮有力:“脚踏实地,奋力拼搏,敢立壮志,誓夺第一;桥中学生,潜力无穷,自强不息,我要成功!”
学生宣誓,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荡去了暂时的烦恼与忧愁,让学生的内心变得一片明丽。学生宣誓,是一种心灵的洗礼,更是一种庄严的承诺。我们的学生讲,跑操宣誓,喊出自己的心声,喊出自己的气势,喊出我们的活力,跑操不仅锻炼了我们的身体,更体现了我们班级的凝聚力和我们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
〈二〉加强学生学习心理(学习方法和习惯)指导,通过常规的教育训练来培养学生心理品质。
由于初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特殊性,青少年时期的整个人生道路上是个突变时期,是关键时刻。比较短暂,这不仅增加了学生自我认识的困难,也加大
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难度,但也从中说明了在初中阶段培养学习习惯的重要地位。由于青少年时期是一生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时期,引导得当,也最有利于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巩固,常常可得益终身。
我们制定了《小桥中学生学习习惯养成三十条》:从
1、制定计划;
2、课前预习;
3、课堂学习;
4、课后复习;
5、作业与练习;
6、活动学习等几个大方面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以及学习习惯的训练、学习方法的指导。同时还重点推出“五环学习法”:从预习、上课、复习、作业、小结五方面具体要求做到“五先五后”:1.先预习、后上课; 2.先复习、后作业; 3.先回忆、后看书;4.先审题、后做题;5.先分散、后系统。
抓好学习养成,筑牢学习基础。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为学生的一生计谋,就必须在学习习惯养成上下功夫。中学是人生打基础的阶段,一个人没有知识不行,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而制约一个人能力形成的则是纪律、信念、道德、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课堂实验与研究》小桥中学子课题实验组,以抓学生学习心理及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重点。配合有关部门从周一至周日,从晨会到两操,从正课到自习,从室内到室外,全方位督促检查。查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纪律、午休就寝、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礼仪,在教学楼宣传栏设校纪评比栏,将每天存在问题详细地登在上面,督促整改。为了确保学生的午休质量、晚睡质量,学校领导和班主任每天到学生宿舍进行生活指导,学生的休息质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抓学生的养成教育,不仅培养了学生什么时间干什么事,而且也培养了学生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竞争意识和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为学生的学习筑牢了坚实的基础;学生的生活有规律,学习有好习惯之后,最大限度地消除了学生的生活、学习上的矛盾,学生能够更加专心地投入学习。〈三〉注重学科渗透,充分挖掘学科教育中包含的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使之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有利于优化学校、班集体的文化心理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价值导向,使学校、班级真正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乐园,让学生在良好的集体、人文氛围中,将培养目标内化为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战场,也是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主渠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导演,课堂教学的优劣和学生学科素质的培养,取决于每一位教师在课堂上的“导”与“演”。为了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我们每学期组织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渗透心理教育”专题教研,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课堂教学各环节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二是学科教学与心理教育的结合点。总结近一年的教研成果,我们提出了课堂教学渗透心理教育的五项基本要求:
第一、备课精心设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备课中加强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设计好本节课中最能增强健康心理的教学内容和环节。对确定为重点辅导对象的学生,可以有计划地为他们设计一些必要的环节,增强他们的健康心理意识。
第二、上课多表扬鼓励,激发兴趣。上课时通过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学习中的成功和进步,及时表扬、鼓励学生,以强化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表扬应实事求是,诚恳而不虚伪。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从而自觉自愿地想学习、要学习。对后进生要降低要求,使他们觉得有所进步,有所成就,让他们感到学习对他们而言不再是痛苦,而是快乐的。
第三、课堂提问成为学生自信的源泉。要鼓励、启发学生大胆发言,对主动发言的学生给予最热情的鼓励,在班级教学中形成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对回答正确的,要给予充分的表扬;对回答不完全正确的,要发现、指出其闪光之处给以鼓励;对回答错误的,要认识到学生出错是很正常的,先热情表扬其回答问题的勇气和自信,然后再善意地指出其回答的错误。尤其是对后进学生,教师千万不要吝惜自己的表扬、鼓励,来自教师的表扬往往是他们自信心最重要的来源。课堂提问应尽可能让全班同学都有回答的机会。
第四、课堂气氛轻松民主。良好的课堂气氛比教师精彩的讲授更重要,因为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乐学不疲。教师眼中的学生,应该是各有所长的,不能表现出对一些学生的偏爱,对另一些学生的歧视。每个学生的个性气质各不相同,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感觉到老师注意到了他。
第五、课堂用语温暖自信。要给学生以信心和希望。禁止使用“差生”“差班”“你真笨”“你肯定不会”“哪有像你这个样子的?”,“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你真给我(我们班)丢人”“没出息”“你是真没希望了”等用语,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进入课题第二阶段实验以来,课题组实验教师已经开设了多节公开课;如,体育学科陈启兴老师的《快乐来自于信任》,在教学中设计了角色模拟,课堂中学生们通过完成“帮助盲人过人行横道”的任务,不仅体会到残疾人生活的艰辛,同时也感受到助人的快乐。政治学科林瑶珍老师的《合作与竞争》一课,教师用了许多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案例来分别诠释“合作与竞争”对人们生活、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还在课堂上设置了几个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合作与竞争的重要与必要以及思考在现实生活中要如何积极地参与竞争合作、正确地面对竞争等等;一堂课中更多的是学生的参与,师生的互动;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感受到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性。
四、扎实实验,实验成果显著
一年来,经过我们的精心研究,取得了显著的实验成果。
〈一〉实验教师的理论水平大大提高。我校实验教师不断地探讨与研究,积极总结教学经验,撰写了一篇篇优秀的教学论文。如:陈启兴老师撰写的《影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获2005福建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奖;林瑶珍老师撰写的《政治学科教学中的健康心理教育》获建瓯市一等奖。〈二〉实验学科教学成果显著。通过实验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口语交际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调节和合理疏泄消极情感的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特别是学习心理方面,由于学校注重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随时抓住问题作为教育契机开展生动、直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去实践、体验所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等等。通过这些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受到实实在在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且使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的基本道理,从而将心理健康教育再一次真正落在实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三〉教师实践能力稳中有升。本研究阶段根据课题方案组织实施,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策略进行相关研究,确立了《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课堂实验与研究》的框架,根据《建瓯市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指导意见》,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已经步做到“六个有”,即:(1)有专人开发——日前有8位教师参与课题实验,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选用福建省师范大学叶一舵教授编写的教材(七~九年级)为教育校本教材;(2)
9.中小学乐器进课堂 篇九
河北省冀州市西王镇柏芽小学——郑苗苗
兴趣是一个人工作和学习的动力,它能使人的认识、理解、记忆处于最佳状态。在兴趣中学习思维最主动、最活跃,智力和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学习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最近我发现用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竞争可以用于课堂教学、课后作业、课外活动等每一个教学环节。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我们要对全班学生分组,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分不同的组,也可以就按照在教室里的座位,纵排分,横排分。比如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分为一、二、三、四组。竞争就在这四组中进行。
课堂教学有新授课、讲评课、复习课等,在这些课中都可以运用竞争意识。新授课中,需要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是回答问题、主动提问、发表对新知识的看法或是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等。这时候,老师就要鼓励学生多发言,把心中所想都说不来,每位学生主动回答一次问题,根据回答正确与否,是否有道理,是否经过认真思考等给小组加分或者奖给一朵小红花。小组评价要显示在黑板上明示的地方,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以便让学生心明眼亮。一节课下来看哪组的分高或者小红花最多哪组就是本节课的获胜者,最后再评出一天的获胜组,一个月的获胜组。
讲评课中,老师会根据试卷的不同情况,或者先讲解或者先找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错的,应该怎样改。如果有学生主动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原因并说了出来,我们就可以给他加一分或者奖励一朵小红花。有些问题就需要老师重点讲解,在讲解完了之后,学生认真改题。在学生改完之后,也可以用提问的方法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时候老师要按组提问,每一轮提问,要在不同的组找程度差不多的学生回答,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最后也像新授课一样评出本节课的优胜组。
复习课比起新授课来显得有些枯燥,学生往往带有反感。因为复习课中,需要老师讲解的时间少,需要学生自己支配的时候多一些。如果学生自己背、练、记的时候长了就会厌倦,便会出现各种不学习的行为。所以老师在学生自己复习一段时候后,按小组提问,反馈复习情况。方法和新授课、讲评课差不多。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为了增加给小组加分的机会,减少给小组扣分的情况,他们会去努力学习,从而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了竞争意识,学生也会主动去完成作业。因为孩子们都不想成为一个给小组抹黑的人。每个人都想得到别人赞许的眼光,不想得到埋怨的眼光。
有了竞争意识,学生也会积极的去参加各项小组活动。
10.中小学乐器进课堂 篇十
关键词:多媒体;优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334-01
阅读是学生认识外部世界、发展创新思维与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多媒体阅读教学模式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动静交替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激发阅读兴趣
“凡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动力,它促使学生津津有味地去学习,并得到很大的满足,而情景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如《火烧云》一课,教师可根据学生一般都没有仔细观察过、没有真正见过火烧云这一实际,课上注重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精心创设教学情景。先通过动画演示课文中描写的几种不同形、色的火烧云,用逼真的画面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美丽和作者观察的仔细、描绘的细腻。后来又出示大量的火烧云图片,让学生欣赏、观察,模仿课文说话。这堂课,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学习效果是传统的阅读课所望尘莫及的。
二、突破阅读难点
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动态为静态,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运用多媒体技术这一方面的功能,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如我在教学《观潮》这一课时,学生都没有见过钱塘江大潮,只凭朗读课文,很难唤起学生对这一天下奇观的向往和学习课文的兴趣。所以在上课时,教师可播放大潮的实况录像。学生听着岸上人声鼎沸,江上闷雷滚动,而后变成如同山崩地裂的巨响;看着一条白线横贯江面,继而又如同千军万马,齐头并进的磅礴气势,孩子们陶醉、震撼于这动人心魄的海潮之中。学生不但在兴趣盎然中整体感知了课文大意,突破了教学难点,而且对新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为自己有效地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熏陶阅读情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多媒体技术无疑为创设情景,陶冶学生的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感情变化,不失时机地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激发和陶冶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夏夜多美》一课,送小蚂蚁回家的过程,睡莲帮助小蚂蚁上了岸却不能行走,小蜻蜓主动协助是有会飞的本领。漆黑的夜晚,小蜻蜓光会飞不行,却看不见路,于是萤火虫挺身而出,利用自己能发光的特长帮助小蜻蜓带路导航,三个人物分工完成了救蚂蚁、送蚂蚁这一善举的全过程,体现了这个团体团结协作,各尽所能,共同完成了一项救人、帮人的任务,挖掘了其中的人文底蕴,使学生形成独特的、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念。
四、培养阅读能力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创造了条件。学生在对语言文字深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技术的演示,丰富了头脑中的表象,拓宽了思维空间,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时地迸出创新的火花。如教学《海底世界》一文时,传统教学都是教师利用挂图,通过语言文字了解,由于学生对书本文字知识的理解差异和接触挂图的想象力不够,难以体会到海底世界的美景,各种各样的鱼、植物等就根本无法想到。在教学中,利用远程教育的信息库和外界各种光盘资料,将海底世界的美景视频资料和与它相关的内容用文字、声音、图片的形式按一定的方式进行链接做成课堂教学的课件。在课堂上,通过学生对视频的观看,直观、形象、生动地看到海底世界的各种动植物,它们品种多,样式各异,从而产生美感。打破了那种由教师讲、学生体会的常规,使学生通过观察、观看、聆听,自发地在心中产生自己的真切感受,并且说出自己的感想,真正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了学生对海底世界美的理解,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对今后学习的参与意识。
五、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多媒体课件的精心设计和准备却能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课堂上,教师只需轻轻地点击鼠标,就在极短的时间里使学生看到清晰的画面,形象直观的视频,教师有步骤、有秩序的教学,从而避免手忙脚乱或顾此失彼,赢得了大量的教学时间。既能完成阅读文中重点句、难句朗读、理解和突破,又可培养学生思维的训练,让刻板的语文教学变为情景化,能使黑白、平面的课堂变成“彩色、立体”的课堂,让课堂成为学生想象的天地,创造的源头,益智的场所,冶情的时空。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看得见、听得进、学得会、记得牢、用得活。为学生学习提供了真实可信的生活情境和语言环境,为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判断提供具体的凭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切实的训练和提高,为实现高效课堂插上理想的翅膀。
11.打击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一
小学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强化音乐给学生带来的快乐和享受, 使学生能够对音乐产生持久的热爱。随着素质教育及新课标改革的推进, 小学音乐教学的素材逐渐的丰富, 打击乐成为小学音乐教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音乐课本教材中, 打击乐器的教学章节占了整个音乐教学章节的三分之一, 由此可以看出在小学音乐教程中, 打击乐器的重要性。打击乐器的种类较为丰富, 演奏风格各异, 其学习起来难度较小且易于演奏, 这些特性充分地适应了小学生这个主体, 打击乐器被小学音乐教师广泛地应用到音乐教学活动中来。打击乐器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提高其创新意识, 激发其好奇心, 有利于学生音乐水平及学习质量的提升, 同时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也会在原有基础上实现大幅增长。
二打击乐器在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 活跃课堂氛围, 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出来的。对于小学生来说, 其思维方式正处于一个高度开放和自由的状态, 且其对新鲜事物的探索欲及求知欲较为强烈, 很容易被新兴的事物所吸引, 并能在足够短的时间内对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 笔者建议, 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心理活动有充分的了解, 利用学生好动、爱玩、喜表现、爱创作的个性特征来引导学生, 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及目标为学生设置与之相对应的、能够提高其学习兴趣的课堂学习任务。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应当把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 给学生预留充足的课堂时间,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学生在自主的尝试和体验中, 感受到打击乐器所带来的喜悦, 继而其音乐学习的兴趣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兴趣的产生也意味着学生找到了音乐学习的突破口, 教师音乐教学的难度也随之降低。如教师在教授《小雨沙沙》一课前, 为学生准备所要使用到的打击乐器。在课堂上, 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碰铃、双响筒等打击乐器进行即兴演奏, 之后为学生模拟演示乐器所能奏出的音乐, 学生对打击乐所模拟发出的声音会即刻产生浓厚的兴趣, 其迫切地想要知道声音是怎样演奏出来的。当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充分调动起来时, 教师对其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随之学生便可以轻松地掌握打击乐器的演奏技能及专业知识。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也可以轻而易举地达成。
2.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其创新能力
引导学生使用打击乐器创编曲目是小学音乐教程内容中的一部分。通常情况下, 学生要能够根据所选曲目的演奏方式, 挑选适宜的打击乐器, 为该曲目进行伴奏。此外, 学生还应在原先所掌握的打击乐器技能的基础上, 使用打击乐器创编音乐节奏, 该创编节奏在能够为曲目伴奏的同时, 还能够参加相关的音乐表演等。以上活动的实现皆要建立在会“编”的基础上, 学生只有掌握了节奏编创的方法, 才能够对曲目节奏进行合理的调整。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首先让学生知晓打击乐器的种类及适用范围。教师可以选取多种打击乐器, 将其展现给学生, 让学生通过自行试音来了解打击乐器的音色、声响及材质。之后教授学生伴奏节拍、音乐风格、伴奏形式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在掌握这些基本要领之后, 方可使用打击乐器进行节奏的创编。在学生创编的过程中, 教师要鼓励其大胆的创新, 对其进行积极正确地引导。若条件允许,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将自己所创编的作品展现给其他同学, 并给予其嘉奖和鼓励, 以此来激发学生再次创作的热情, 提高其荣誉感和自信心。
3. 利用生活资源制作打击乐器, 激发其好奇心
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 根据小学生好奇心极强的特性, 合理的编排组织课堂教学内容及教学任务,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 诱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学习中去。笔者在调研活动中发现, 某校的一位音乐教师通过使用生活资源制作打击乐器的方法,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展开了一堂别开生面的音乐教学活动。教师在课前利用三个废弃的玻璃酒瓶制作了一种打击乐器“脆脆”, 之后在课堂上将它们展示给学生。教师安排学生走上讲台, 使用不同的方法敲打“脆脆”, 听一听它们的不同音色。之后教师向学生发问“如果老师在这些瓶子中灌入不等量的水, 你们猜猜看, 它们的发音会不会有什么变化。”学生的好奇心即刻被调动起来, 其思维运转速度加快。紧接着教师为学生演奏装水后的“脆脆”的发声, 此刻学生的注意力被高度集中, 其内心充满了疑惑“为什么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呢?”此时,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 让他们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还会有哪些资源可以制作成打击乐器, 继而给学生布置课后学习任务, 让学生自主寻找生活中能够制作打击乐器的材料, 并制作自己感兴趣的打击乐器。在下一堂音乐课上, 教师便可安排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利用生活资源制作打击乐器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活跃了课堂氛围, 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增强了其动手动脑的能力, 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十分显著。
参考文献
[1]陆静.使用打击乐器的课堂更精彩[J].教育科研论坛, 2010 (8)
[2]曾安秀.丰富多彩的西双版纳傣族打击乐器[J].民族音乐, 2007 (3)
12.巧借课堂乐器让音乐课堂精彩纷呈 篇十二
现代的教育观念,尤其是素质教育认为,音乐教学是以审美为核心的普及性的艺术教育,可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而随着艺术教育的蓬勃发展,乐器学习作为音乐课堂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日益受到重视。因为会演奏乐器是感受、理解、欣赏、表现音乐的一种能力,而我们作为音乐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器乐学习的培养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器乐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丰富学生的课余音乐生活,都有着重要作用,在本标准中不仅将器乐与演唱等并列,作为表现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在感受与鉴赏、创造等领域都渗透了器乐教学因素。
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体系中,既是学生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又是开发其智力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阶段,音乐课程中“演奏”主要指课堂乐器的演奏教学。例如,各种打击乐器等。
一、课堂乐器在音乐学习活动中的作用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听”与“唱”是课堂的老把式。而各种打击乐器的加入大大充实了音乐课堂,从“听”、“唱”延伸到奏和演。既可以让学生直观、准确地掌握乐理知识,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节奏感、音高感,培养了学生学习能力。歌唱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乐器进行教学,通过各种打击乐器的学习及使用先掌握基本的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掌握了节奏后旋律的学唱就不是问题了。此外,我们还把口风琴、电子琴等的演奏运用到欣赏教学中,在原来听、看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让学生弹一弹、听一听,使学生在愉悦的欣赏活动中,全身心地体验、感受和理解音乐,比如在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时,教师先让学生反复地聆听,初步地了解音乐作品,然后抓住内容片段进行乐器演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问:用什么乐器可以表现小骑兵骑马的声音呢?学生逐个回答后得出结论:双响筒。接着,教师抓住末尾片段进行提问:音乐结束时,有什么变化?学生讨论后得出:小骑兵骑着马远去了,声音越来越弱。教师再启发引导学生:小骑兵骑着马准备回家啦,该怎样演奏?(双响筒快节奏的敲)师:小骑兵骑着马渐渐远去了,该怎样演奏?(双响筒节奏放慢,声音越来越弱),这时,教师播放末尾段音乐,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演奏,让他们的思绪完全沉浸在音乐之中,自然而然地,学生理解了音乐,通过敲击双响筒表达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与体会。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了音乐视野,提高了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而且发展了想象力,丰富了感情,陶冶了情操。
二、课堂乐器在音乐创作活动中的作用
音乐本身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音乐教学都能为学生提供发展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机会。而借助于乐器进行教学的课堂更是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平台。
我们小学阶段的音乐创作活动常常是从模仿入手的,模仿是音乐创作的必经之路。通过模仿,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创作学习。在这个模仿的过程中,乐器的作用功不可没,在模仿演奏、模仿旋律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理解加以变化,即便是简单的节奏变化或者是歌词的变化,就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就感、满足感。这种学习方式,在乐器的参与下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带领学生从模仿进入创作,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创作的灵感,激发创作的兴趣。
课堂乐器在音乐创作活动中还有一重要作用是:学生们通过课堂学习掌握一定的演奏能力,不再满足于各种打击乐器的奇妙音色,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不同的音色来运用到音乐中去。自制简易乐器就是一个很好地创造过程,自制简易乐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同学想到了在易拉罐里放上沙子作沙锤,在易拉罐上放个皮筋,拉动皮筋发出声音等,还有的同学用竹筷制作打击伴奏乐器,用铁钉加废弃的车铃当做碰铃;有些学生的想法及带来的“乐器”让我们赞叹不已,真是佩服孩子们的想象力创作力,而孩子们的作品在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时就欢呼雀跃,在这一刻学生的心理上应该是极大的满足,而对音乐课的兴趣也应该是与日俱增。
三、课堂乐器在歌曲演唱中的应用
歌曲演唱是学生进行艺术实践,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有感情地歌唱可以让他们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所以喜欢音乐的学生本能地喜欢歌唱活动。但是,少年儿童大都活泼好动,爱喊爱唱,自控能力比较差,发声器官正处于细小嫩弱的时期,容易受到损伤。这时我们音乐教师应该经常关注、指导学生的嗓音的保护,特别是变声期间,如果学生用嗓过度,有可能影响变声后的音色质量,甚至遭到损坏。如果适当地利用课堂乐器就能减轻和改变用嗓过度的现状,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例如,在教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时,由于歌曲音域教高,篇幅教长,不适宜一遍一遍地让学生练唱,这时,教师可以穿插老师电子琴伴奏学生进行竖笛齐奏,使学生的发声器官得到休息。这首歌演奏起来富于激情,很容易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积极性。学会歌曲后,教师按照学生的喜好进行分组,喜欢唱歌的成一组,喜欢演奏的成一组,还可以选一名指挥。在合作演唱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尝到成功的喜悦,不断超越自我,既学会了歌曲,又提高了演奏技能,可以说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3.小学音乐识乐器课件 篇十三
教学目的:
1、通过三首不同民族乐器借鉴形式乐曲的赏析,让学生突破狭隘的民族观,从世界大文化的高度,积极认识“乐器借鉴”这一文化现象的社会价值。
2、运用Cakewalk电脑作曲软件让学生探究在多媒体计算机中进行“乐器借鉴”,从而加深对“乐器借鉴”这一文化现象的社会价值的认识。
教学重点:
1、重点了解不同民族乐器借鉴的形式。
2、指导学生运用音色在多媒体电脑中进行不同民族乐器借鉴。
教材分析
本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廉价物品(如:各种陶、塑、纸,金属质地的瓶、碗、碟、罐、盒、管、绳等)以及自然界中容易被获取并利用的物质(如:水、木、竹、骨、石、谷等),通过自己的想象与创造,最大限度地开发这些物品的用途,自己动手制作出简单的能够吹奏、弹拨,特别是能够敲击的“乐器”。这些自制小“乐器”可包括:有固定音高的乐音乐器以及无固定音高的噪音乐器。教师一定要事先提醒学生:如果在制作中,遇到有难度或危险的操作,应在老师或家长的`看护或帮助下完成。
教学过程
—、导入
1. 学生共同复习演唱《法国号》这首歌曲,要求背唱。
2. 学生自己边唱边表现四三拍强弱变化的声势。
3. 学习简单的舞蹈律动,加深对四三拍节拍的感受与体验。
(1)教师完整示范。
(2)教师分解示范,学生模仿。
(3)播放歌曲《法国号》的录音,学生自己做舞蹈律动。
二、学习用口风琴或自制的乐器伴奏
1. 学生展示自制的打击乐器,并做简单介绍。
2. 教师对学生的自制乐器做简单评价。
3. 请学生按乐器类型(皮质类、散响类、木质类、金属类以及有音高变化的和能发出特殊音响的)分组站立。
4. 分声部进行练习。
教师请全班同学分为两声部,分别用各自的小乐器表现两种节奏型,并相互配合。
(1)3/4 x 0 0|(建议用皮质类、金属类)。
(2)3/4 0 x x|(建议用木质类、散响类或有音高变化的乐器)。
特殊音响的乐器根据其发音特点,由教师现场决定其分类。
5. 各组进行练习,教师巡视并加以指导。待学生配合默契,即可加入《法国号》演唱。
6. 尝试配合演唱和伴奏《法国号》。
7. 教师进行简单评价,指出不足,继续练习。
8. 再次合作演唱伴奏,要求相互配合默契,节奏准确。
9. 教师示范用口风琴或自制的乐器演奏(保证学生的安全),为学生的演唱伴奏。
10. 请学生辨别伴奏的节奏是(1)(2)里的哪一种节奏型。
11. 学生学习用口风琴或自制的乐器演奏伴奏部分。(根据学生能力可降低难度,每人只演奏一种音型,甚至是按节奏演奏一个音,但难度在于相互的配合。此方法更能培养学生神情专注、互相合作的能力。)
12. 巩固练习,教师巡堂指导。
13. 学生分为两部分,相互为同学的演唱伴奏。
三、课堂小结
14.试引“嘉宾”进课堂 篇十四
有老师这样说:我们是农村学校,这儿没有专家,家长素质低,生源差……我们没有条件把嘉宾迎进课堂。其实,专家没有有行家,同科没有有同级,同事没有有同学。什么样的人可以充当课堂嘉宾吗?我以为,“课堂嘉宾”是指对课堂活动有积极促进作用的人,可以是某方面的专家内行,可以是街头村巷的平民百姓,也可以是科任教师的同行同事,还可以是具有特长的学生。只要他们进入课堂,能以嘉宾的身份促进课堂效果就行。比如,对于文质兼美、适宜朗诵的课文,我们可以邀请自己班中或其他班级的朗读高手担当嘉宾;再比如,一些有关农村生活、习俗,农业生产方面的内容,可以邀请经验丰富的老农担当课堂嘉宾……只要教师放下架子,甘于自己主导地位的淡化或边缘化,嘉宾到处都有。
嘉宾参与课堂教学,使教学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这样,教学就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它往往会打破教师预设的教学轨道,生成无限精彩。譬如一节写字课,内乡某初中的一位教师邀请自己的丈夫担当课堂嘉宾,来给学生现场表演书法并作指导。她爱人是省书法协会会员,在当地颇有名气,学生耳目一新,兴趣盎然。在她爱人的悉心指导下,学生写字进步很大,部分家长得知此事后,大加赞赏,赞誉此位教师敢于创新,学校其他教师也颇受启发,校长非常高兴,盛赞该教师把嘉宾引进课堂是一个创举。可见,教学中尝试把嘉宾迎进课堂,收效好、反响佳,深得学生、家长、同事、领导好评。那么,嘉宾在课堂上起什么作用呢?(1)启发作用。即把教师提给学生的问题,当作提给自己的问题,积极思考,当学生不能顺利回答时,把自己思维的过程、方法告诉学生,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该如何思考问题。激发作用,即激发学生思维的热情,参与的积极性,通过自己的言语、表情、动作(例如竖起一个大拇指)感染人,让学生处于兴奋状态。(2)补充作用。对老师的讲解、分析,进一步拓展或延伸,谈出教师忽略的或想不到的方面和层次,用自己独特风格对教师的习惯、性格、风格、教态进行互补。(3)总结作用。即当学生各抒己见之后,代替教师对问题进行总结,给学生一个更条理、更系统、更明晰的结果。协调作用,改变课堂气氛,调整教学节奏,润滑师生关系,让课堂鲜活生动。(4)领军作用。即把自己看作学生中的一分子,进而成为其中的一位代表,大胆质疑,带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
由嘉宾的作用可以看出,嘉宾的角色有三种:一是教师的化身,二是学生的一员,三是师生之间的第三者。嘉宾的角色调整,既是嘉宾个人的事,也是教师的事,教师控制好火候,嘉宾作用才能发挥最大,课堂效率才能最高。嘉宾进入课堂,首先会改善单调的课堂结构,打破教师独霸课堂至少是主宰课堂的不良局面。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在上,学生在下,一教一学,完成任务,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得淋漓尽致,而学生的主体作用流于口头。虽然新课程提出了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民主平等的教学理念,但由于始终摆脱不了师生简单的二元结构,也就始终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嘉宾的进入,把师与生两点间的线性关系一举改为三者之间的多角关系,教师不得不退出主讲的圣坛,把相当一部分的时间、空间和思维让出来,由主观到客观淡化自己的地位。课堂结构不再是师生二元平面,而是三维立体。由于三者之间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折射,最终的信息互动流程不再是师生之间双向往返,而是三者之间的多向性、多层次性、多元性交流。课堂因此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更重要的是,嘉宾进入课堂,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民主合作风气的形成。一般地,开学伊始到学年终结,给学生授课的科任教师固定不变,教师的教学风格早被学生熟悉进而厌倦,求新好奇的学生渴望新面孔、新声调、新语言、新思想,嘉宾的适时介入,无疑给他们带来拂面春风。一个学年中三、五次采用嘉宾课堂模式,不断变换的嘉宾会带给学生强烈的新鲜感,激发起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新课程认为,强调师生交往,是对教学进程的真正改革。进入课堂的嘉宾,既是一位最没架子的教师,又是一位最想畅所欲言的学生,以其独特的地位和身份,能更好地架起师生之间的桥梁,润滑师生之间的关系,营造师生交流的和谐环境。一方面,他大大削弱了教师身上长期以来的“师”的成份,另一方面,他通过与师生的密切配合,巧妙解答,机智应对,时而发表独到见解,时而创设逼真情境,时而留下引人悬念,时而制造幽默笑料,无疑营造了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这种气氛下,学生被鼓动着、激励、引导着,不知不觉、不由自主地爆发出参与的欲望和激情,逐渐抛掉长期的压抑、胆怯、自卑、内敛和麻木,积极投身于课堂之中,课堂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兴趣被激活了,气氛被营造了,参与的火花被点燃了,自主、合作、民主、探究等新理念将真正得以体现。同时,本次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课程资源的概念,课堂嘉宾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它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教师、学生以及他人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智慧。
语文课堂上,教师固然能带领学生领略万水千山,引领学生欣赏花红柳绿,但倘若有嘉宾的介入,我们的语文课堂是不是就更为开放、更具活力了呢?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课堂嘉宾的内涵, 接着从多个方面论证了嘉宾走进课堂对课堂的积极作用, 从而提炼出新的教学模式即嘉宾课堂教学模式。
【中小学乐器进课堂】推荐阅读:
新华乡中小学法制教育进校园总结08-01
小学家长进课堂活动倡议书06-08
王场小学法制进课堂活动总结11-17
春秋小学国学经典进课堂 彰显学校办学特色09-04
中小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6-28
快乐学英语中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12-09
浅谈民间美术在中小学课堂中的应用07-27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