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宁区教育局

2024-10-04

南京江宁区教育局(精选7篇)

1.南京江宁区教育局 篇一

南京江宁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文件

江宁劳社险字(2009)5号

关于对机关事业单位2009社会保险缴费

工资进行申报、核查的通知

区各有关单位:

根据《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国务院第259号令)、《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暂行办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第2号令)、《关于印发〈江宁县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社会养老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江宁政发〔1996〕112号)等文件精神,为确保社会保险费按时足额征缴,切实维护参保职工的合法权益,现对我区2009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缴费工资的申报、核查工作通知如下:

一、2009缴费工资是以职工本人2008应调整工资后的月工资、津补贴收入作为月缴费工资,缴费单位应以全部职工缴费工资总额为基数,缴纳和申报各项社会保险

费。职工的社保缴费基数具体组成如下:

1.区级机关公务员及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务工资、岗位工资、级别工资、等级工资、特岗津贴、警衔津贴、法官、检查官津贴、工作性补贴(财政部分)、生活性补贴(财政部分)。

2.各街道办事处、开发园区机关公务员及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照区级机关标准执行。

3.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综合补贴、基础津贴、职务(岗位)津贴、特岗津贴、浮动工资、各类奖金(700元)。

二、2009缴费工资的适用时间为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适用险种为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公务员医疗补助。

三、各缴费单位须在2009年4月10日前携带磁盘(拷取电子表格)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领取《2009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申报表》和《南京市江宁区参保职工社会保险缴费工资花名册》(附电子表格)以及《南京市江宁区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年检表》,并在2009年4月17日前将上述三表报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所(附U盘),同时须附报单位职

工最新工资发放名册及其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证》和《事业单位法人证》原件及其复印件,《社会保险登记证》原件。

《2009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申报表》必须经单位法定代表人和工会主席或人事部门负责人签名确认;《南京市江宁区参保职工社会保险缴费工资花名册》须经职工本人确认。职工本人确认的方式可由职工本人直接在《南京市参保职工社会保险缴费工资花名册》上签名后报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所,或采取将申报的《南京市江宁区参保职工社会保险缴费工资花名册》在单位显著位置进行公示,单位公示文书必须报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所备案。

缴费单位须认真核对《南京市江宁区参保职工社会保险缴费工资花名册》中参保职工姓名、身份证号码、所在街道等数据,数据错误需要修改的,填报《南京市江宁区社会保险数据修改表》并携带相关证明材料到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所办理变更手续;所在街道需要修改的,直接在花名册中修改。

四、各缴费单位须按实及时申报缴费工资,至2009年4月17日前仍未申报缴费工资的单位,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将根据《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自2009

年5月起暂按该单位上月缴费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一十确定职工缴费工资,直至申报的次月起按申报审核数征缴;缴费单位须按职工实际工资收入申报其缴费基数,不需考虑我市2009缴费基数上、下限因素。对于单位申报的缴费工资低于最低缴费工资和高于最高缴费工资的,待最低和最高缴费工资公布后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统一处理。

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各缴费单位上报的缴费工资建立核查制度,凡缴费单位瞒报、少报缴费工资基数和所附材料弄虚作假或拒不提供有关资料的,在核查中一经发现,原则上对瞒报、少报的部分按规定补缴并加收滞纳金和利息,所附材料弄虚作假或拒不提供有关资料的除按规定征缴并加收滞纳金和利息外,还将对缴费单位处以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南京市江宁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二○○九年四月八日

南京市江宁区2009机关事业单位

职工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公示书

经我单位(工会或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决定自2009年月日至2009年月日对我单位申报的参保职工2008社会保险缴费工资予以公示(见附表)。2009职工缴费工资是以职工本人2008应调整工资后的月工资收入作为月缴费工资。对上述公示的职工社会保险缴费工资如有异议,请在15日内到提出申请,并办理有关手续。

特此公告!

联系人:联系电话:

附公示名册全称:(此公示书一式三份,公示一份,单位留存一份,报社保机构一份)

(公章)

年月日

2.南京江宁区教育局 篇二

生态休闲农业是以农村生态资源、田园景观、农耕文化、农业科技、农家生活、乡村风情为依托, 吸引城市游客到乡村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科普教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新业态。休闲农业在发达国家出现较早, 最早可追溯到1865年意大利成立的“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 介绍城市居民到农村体味农业野趣。20世纪中后期, 具有观光、餐饮、住宿、购物等形式的休闲农业在世界各地普遍发展起来。

1. 德国休闲农业发展

19世纪, 德国建立了“市民农园”体制, 主旨是从建立健康社会理念出发, 让住在狭窄公寓里的都市居民能得到充足营养。近年来, 建立市民农园的宗旨发生很大变化, 转向为市民提供体验农家生活机会, 使久居都市的市民享受田园之乐。

2. 日本观光农业发展

(1) 农业公园, 日本城郊出现的一种休闲型农业设施, 根据植物种类和生产方式而定, 由农业部门开发建设, 主要资金来源于国家和地方财政。

(2) 农业特区, 日本千叶县开辟的山地农业项目, 方式之一是建立自然学校基地, 即为城市学校开展农业生产实地教育, 让学生亲身体验插秧收割的农业生产。方式之二是将小块土地租给市民供其业余时间劳作休闲。

(3) 农业观光园, 主要以农田生产设施为主, 配套建设小木屋、会议室、餐厅等接待城市来客。

3. 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

20世纪80年代, 台湾岛内农业人口老龄化、农地荒废问题日益严重, 1981年台湾开始推广观光农园。1983年, 台湾农政部门制定了“发展观光农业示范计划”, 使观光农业发展逐渐走向正规化和程序化。1989年为改善农村生产结构, 提高农民收入, 充分利用农村自然景观, 结合农业生产与文化生活, 当地政府又着力推行休闲农业。1996年通过了“休闲农业辅导办法”, 受到基层农会及农场主的欢迎。台湾市民农园的经营目标、规模、组织、租赁方式等与德国的市民农园大致相同。

4. 我国大陆地区休闲农业发展

我国休闲农业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深圳荔枝采摘园。目前, 休闲农业已在我国部分省市和地区发展起来, 并走上规范化发展道路。上海、重庆、成都等地都成立了观光休闲农业协会, 进行休闲农业规划, 指导农民走上规范化、合理化、高效化道路。作为文化产业的上海观光农业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 如今在郊区已初步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现代休闲农业项目。这些景点大多融观光、休闲、教育和旅游于一体, 又各有特色。有体现农业生产与农民对丰收期望的南汇“桃花节”, 有体现农村风俗风情的“农家乐”, 有科普与教育结合一起的“现代农业园区游”, 也有与实用艺术结合在一起的“美的农业”和与亲近自然、提高素质的生态农业游。

二、江宁区发展休闲农业有利条件

1. 经济基础雄厚

2013年, 南京市江宁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 增长12.4%,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156.4亿元, 争先进位至全省第三;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500亿元, 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提高到63%;“千人计划”人才集聚度列全省区县第一, 创成全省首个“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双基地;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38222元和16820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位列全市第一, 富民工程使得老百姓有了对休闲农业的迫切需求。

2. 地理位置优越

江宁东、西、南三面环抱南京, 与市中心相距仅十余公里, 是南京对外沟通的重要交通枢纽。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港口、轻轨等现代交通体系, 高等级公路密度居全国之首。京沪高铁、宁杭高铁、宁安城际铁路穿境而过, 境内有亚洲最大的高铁站南京南站, 到达上海、杭州只需1小时, 地铁1号线、3号线、6号线使江宁与南京主城无缝对接。每到周末或假期, 江宁的休闲旅游景点吸引许多来自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游客, 休闲旅游区呈现十分繁荣景象。

3. 自然资源丰富

江宁自然资源得天独厚, 素有“六山一水三平原”之称, 有将军山风景区、方山风景区和牛首山、阳山碑材、汤山等众多景点, 水资源丰富, 有白鹭湖、银杏湖、甘泉湖, 秦淮河、牛守河、句容河等流过境内。地区地形多样, 水面广阔, 物种丰富, 农业生态空间形式各异, 具备发展休闲农业的天然优势。

三、江宁区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 随着“五朵金花”“新金花村”的相继绽放,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高效建设, 全区生态休闲农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 已成为市民周末放松度假的重要形式。

1. 规模持续增长

截止2014年6月底, 金花村共有经营户302户, 经营场所面积25.6万平方米, 经营户资产10亿元, 分别较2013年增加60户、2.3万平方米、5.8亿元。上半年接待游客数量404万人次, 超过2013年全年接待游客数量;旅游收入3亿元, 同比增长57%;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达到12714和4165万元, 同比分别增长58%和59%。仅中秋小长假期间, 全区“金花村”接待人数17万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1609万元。

2. 带动作用明显

从经营性质看, 个体271家, 村集体4家, 街道集体17家, 国有资本2家, 社会资本8家, 分别占89.7%、1.3%、5.6%、0.7%和2.7%。从经营户属地看, 区内居民占比96.7%。其中本村223户, 本街道57户, 本区12户。区外10户, 仅占3.3%。带动就业1883人, 其中区内1632人, 占比89%, 区外201人, 占比11%。上半年本地农民个体经营利润3881万元, 占总利润的93%, 本地农民成为受益主体。

3. 经营业态多元

在市场需求调节下, 逐渐从单一的农家乐餐饮向多元化业态拓展, 形成集餐饮、住宿、体验、游乐、文化、休闲、农产品销售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业态, 住宿和农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达到57%, 超出餐饮收入25%。

4. 特色效应突出

差异化发展初见成效。黄龙岘茶文化、七坊传统手工作坊、汤家家温泉住宿、马场山三国村和格桑花、大塘金薰衣草和养生、石塘人家休闲度假、杨柳村民俗文化等逐渐成为南京乡村旅游最具影响力的代表。

四、江宁区发展休闲农业存在的问题

1. 对生态休闲农业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升

受当前休闲农业示范效应和市场对“绿色”潮流追逐的影响, 没有将休闲农业看作是建立在农业经营基础上的农业与休闲有机结合物。部分区域休闲农业存在脱离原有农业基础经营问题。业态功能拓展和相互借力不够, 没有真正形成大片区、景点、村庄及农村各产业相互支撑和错位互补联动态势。

2. 对生态休闲农业的管理有待进一步提升

江宁区制定的休闲农业规划缺乏明确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办法, 尚未形成各休闲点上的串联路线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品牌。政府推动投资建设, 财政负担较重, 在建设管理上有一定局限性, 投资主体单一。建议引入具有生态休闲农业运作经验的社会资本, 参与区内生态休闲农业管理运营, 提升生态休闲农业多样化发展体制。

3. 对生态休闲农业内涵有待进一步提升

目前, 江宁区生态休闲农业大都停留在观光、采摘、垂钓、餐饮等初级活动上, 特色旅游产品单一, 深层次参与性不强。基本只能满足一日游, 不能留客人住一晚。缺乏经营项目上的深度开发和产业链延伸, 体验性、参与性项目少, 游乐项目仅17户, 占经营户总数的5%, 收入仅占3.6%, 缺乏长远竞争理念。

五、推动江宁区休闲农业发展的对策

1. 优化调整全区生态旅游发展布局

当前, 旅游业正由传统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 近郊以独有的地域特征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首选之地。建议江宁乡村旅游定位在环城游憩带, 以承载南京都市圈庞大的消费群体为主, 把江宁全域农村打造成具有观光、休闲、度假、娱乐、教育等功能的游憩活动空间。要从全局统筹谋划, 依托500平方公里美丽乡村示范区发展格局, 制定江宁乡村旅游全域规划, 因地制宜优先发展不占耕地的休闲农业类型。比如, 利用农民住宅和宅基地兴办农家乐等。发展空间上, 引导休闲农业在荒山、荒坡、荒滩等土地上开发。土地使用上, 引导休闲农业在节约、集约上狠下功夫, 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效益。进一步论证生态承载能力和市场需求, 合理确定发展规模, 尽快形成片区、景点、村庄相互联动的整体效应和大旅游产业格局。

2. 大力提升生态旅游产业化水平

国外及先进地区生态休闲农业大致分政府推动模式、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模式、市场自我运行模式三个阶段。江宁正处于第二阶段。要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必须以市场为主体, 政府更多地是做好规范管理、培训提升、市场营销等监管服务工作。引导人才、资金、管理、土地等要素流向休闲农业, 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积极探索建立多方参与、互惠共赢的机制。在规范管理上, 要明确标准和加强监管, 避免无序竞争和恶性竞争;在培训提升上, 要做好服务和指导, 以提高经营者市场意识和服务水平为重点, 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在市场营销上, 要利用媒体优势, 精心策划和包装特色旅游产品, 形成拉动效应, 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按照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原则, 引导休闲农业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 努力使休闲农业成为生态文明的示范产业。

3. 加快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互动发展

江宁农村地区产业以都市生态休闲农业为主线, 其他产业相互叠加、互为支撑的综合产业业态。突出现代农业园区和大地农业景观科普、观光等功能;深挖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 拓展农副产品销售范围和渠道;结合传统农业提高农事体验活动的参与性;新辟适宜不同人群的休闲、养生及游乐项目;最大程度地保持原汁原味的农家餐饮风味;放大传统农事节庆活动内涵。通过点创新、线模仿、面推广结合方式, 既抓好点上的创建, 又注重发挥点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促进线面工作的推进。鼓励不同产业间联合协作, 积极构建新型休闲农业产业联盟, 着力打造生产标准化、经营集约化、服务规范化、功能多样化的生态休闲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努力实现休闲农业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持续发展。

4. 探索创新政府引导的多元投入机制

3.美丽乡村的南京江宁样本 篇三

在成功打造南京都市生态休闲旅游示范村——“五朵金花”后,江宁区以新“金花村”的规划建设为载体,加快推动全区的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已建成十一个“金花村”,2014年又升级为“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全面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在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

黄龙岘改造 得民于心还利于民

周末、小长假去哪里?

对于很多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说,找一个安静自然的朴素之地越来越成为他们的愿望。“农家乐”、“自驾游”,到江宁大塘金看薰衣草,到黄龙岘采茶、品茶,或者去世凹桃园观赏桃花。“往村子里走”已经成为很多南京以及周边城市市民的选择。

位于江宁区江宁街道牌坊社区的黄龙岘就是一个金花村。黄龙岘依山傍水,全村面积0.91平方公里,50几户人家世代以采茶为生。过去的黄龙岘因为地处偏僻,很少有外乡人过来,而如今的小村庄每天都会迎来游客,村里石头路的两旁遍布着农家乐餐厅、民俗店铺。“五一黄金周的时候,每天都会有约5000名游客来我们这里。”黄龙岘建设开发责任有限公司的经理汤濛说道。

而这一切变化都始于2012年。当时江宁区牌坊街道联合江宁交通建设集团,成立黄龙岘建设开发责任有限公司,秉承着“观松、听竹、品茶”这些因地制宜的理念,负责黄龙岘的美丽乡村改造任务。

黄龙岘所在的牌坊社区党总支书记张庆回忆道,领导班子成立之初,不少黄龙岘的村民对此持怀疑态度,对于政府提出的外墙维修,也有村民不配合。为了消除这些疑虑,在工程推进的同时,街道对村民的思想解放做了不少工作。召集村民开会、带村民代表到外地考察,清除房屋周围杂物、做出样板房给村民参观。在从农业到旅游业、服务业的转变中,村民看见自己家种的茶成为了游客们争相购买的商品,收获利润后,观望的村民也全力投入到金花村的建设中去了。

江宁作为苏南活力板块,产业的发展与城市的现代化水平已具备了反哺农村的硬实力,“绝大部分地域是农村”的区情决定了江宁必须走出一条绿色、低碳、转型的科学发展之路。

南京市委常委、江宁区委书记周谦说:“区情决定了我们的发展思路,作为南京的新市区,江宁把生态文明列为重大发展战略之一。”为此,江宁开门决策,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进行统筹规划,大力建设美丽乡村,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直参与江宁美丽乡村建设的江宁区委农村工作区委员会主任刘群说,为更好地科学决策,江宁区政府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群众家中,拉家常、讲政策、听牢骚、议发展,前后征集梳理出群众反映的7大类200多条意见和建议,为科学决策收集了原汁原味的第一手资料;后经过充分论证,江宁区委决定,把握江宁背靠南京大都市的有利条件,建设一批生态休闲农业旅游示范村(金花村),创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倾力为百姓打造幸福家园。并将“宜居、宜游、宜业”作为南京江宁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宗旨。

全区推广 “金花”朵朵开

2012年4月,江宁区首批打造五个在群众中“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精品“金花村”,实现了一村一品,并获得巨大经济效益。据介绍,当年“五朵金花”共吸引游客40万人次,实现收入近9000万元,农家乐户均月收入4万元。

在前期建成5个金花村,获得巨大成功之后,江宁区将其移植、推及到全区的美丽乡村的建设上来,随后出现八朵金花、十朵金花。在推广过程中实行“三化五美”、“点面结合”的方式。“点面结合”就是说要树立一个核心区,围绕这个点将全线的基础设施、景观建设、山体水体修复做好。

刘群介绍,2013年底区里总结前期金花村建设经验,正式将1700多个村纳入综合评估,将城镇规划区、生态沿线范围、重大基础设施和万斤良田的村庄扣除后,最终确定了991个村。

对于村是否保留原来的发展方向也进行了综合考虑,700多个要搬迁的村,要么进行一般城市区建设,要么在2~3内完成拆迁,实行“长期进城”的策略。而确定下来的以“生态宜居”为重要主题。保留下的村每个村都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功能配置与城市一致,其中100个作为示范区开发,进行产业发展、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上的培育,全面提升乡村品质,即“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并确定一系列原则如:生态是重点,所以要还原乡村的本来生态;产业是基础,农村发展离不开产业;文化是灵魂,乡村文明的建设是相当重要的;社会治理也要全面更新。

推广到全区后,金花村模式获得了巨大成功。据统计,仅这两年江宁各金花村已接待游客超过102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10亿元。100多名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350多名农户在家门口当起了老板,预计2014年户均年收入将超过90万元、利润达30万元以上,带动周边1500名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

据刘群介绍,在以“金花村”作为模本进行“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阶段结束以后,2014年江宁进入了全面提升阶段——将选点情况进行细化。分为景区带动型,例如牛首山的开发;产业带动型,例如汤山翠谷的湿地开发;历史文化型,例如“直立人博物馆”;最后就是特色餐饮型。

江宁弯道超越 生态经济的微园区

“江宁的乡村不是一个简单的乡村,而是一个‘生态经济的微园区’,美丽乡村是江宁的生态后花园,更是一个生态园区。”近日,南京市委常委、区委书记周谦在调研江宁时,强调要“五位一体”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带动农民、农村发展生态经济,走上后工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实现弯道超越。

27岁的许红艳的例子很好的印证了这一事实。

许红艳电子商务专业大专毕业后在江宁一服装企业工作,2010年嫁到江宁区横溪街道石塘村。由于在区上工作,许红艳周末才能回家。2013年作为“金花村”之一的石塘村被越炒越热,很多游客到了这里,没有地方吃饭歇脚。许红艳家在村路边上,有一幢大的三层小楼,就开起了农家乐。但由于两位老人不识字,在开菜单的时候犯了难,每次都要给许红艳打电话沟通,时间过去一个月,许红艳觉得这样既耽误了公司的工作也做不好家里的生意,索性辞掉工作专心回来创业。

一腔热情之下,还得增加实力。在政府的帮助下,许红艳跟着大伙一起去外面考察,去向餐饮经营专家学习。大到如何从“线下经营”转为“线上经营”,小到如何辨别新鲜蔬菜,许红艳学到很多“经营之道”。

如今的“农家苑”,有11间客房,旺季一天招待20几桌客人,临近村子的多位村民也成了她家的服务员,许红艳的年收入比在公司里不知多了多少倍。

4.南京江宁区教育局 篇四

《江宁区年鉴2010》、《2010年江宁区政府报告》

走访记录

学生:江宁电大2011年春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熊先松

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阶段,为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所采取的重大战略举措,是继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税费改革之后的又一次“革命”。新农村建设实施两年多来,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根据上级统一部署,按照中央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做出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一、村级现状及示范村建设情况

1.村级情况。经过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秣陵街道目前共有30村、社区,人口40多万,其中常住人口21.5万,流动人口24万,是全区人口规模最大的街道; 秣陵街道地处江宁区中部,2006年区划调整由原秣陵、百家湖、方山三个街道合并成立。

2.示范村建设情况。两年多来,秣陵街道设施农业建设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流动人口剧增,带来蔬菜瓜果等新鲜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推动秣陵街道种植结构调整。目前,蔬菜瓜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达万亩以上。其中,双龙大道沿线的周里、西旺、东旺为草莓、葡萄、西瓜种植集中区,双金、火炬为蔬菜种植区。作为农业增产增效的载体———设施大棚面积每年以1000亩的速度增加,目前已达6500亩。为引导农户增收致富,街道在火炬村建设2000亩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一期已投入600多万元,建成了500亩设施钢架大棚。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在新品种引进和新技术示范方面为农户提供有效的服务。同时三清”工作为突破口,大力整治村容村貌。一是配齐保洁队伍,新建垃圾屋73个,垃圾集中站4个,做到天天保洁、日日清运。二是清淤整治当家塘56面,清淤土方152万方、道路护肩4150立方米,块石护坡1109立方米。三是绿化、美化、亮化社区,拆除猪圈197个,征地3亩进行集中建造,清运杂物597多吨,清除粪坑145个,新建改建排水沟、渠6650米,新建村中水泥道路1900米,兴建停车场1600平方米;新建绿化带4200米,居民休闲广场2100平方米,种植樟树800余棵、杨柳900棵、水杉1030棵。新架设路灯296盏,粉刷墙面4500平方米。四是普及卫生户厕,改造户厕1055座,新建公厕9座,方便群众生活。五是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两社区集居民健身、休闲、娱乐、卫生保健于一体的活动中心全部实行免费开放。

二、当前开展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工作量大、覆盖面广的庞大系统工程,是需要多部门、长时间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任何一个方面出现偏差,都可能使建设工作进度缓慢或者停滞不前。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秣陵街道在开展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现状与目标的反差,观念与要求失衡,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村级经济十分薄弱。就秣陵街道目前的情况而言,经济整体水平不高,尤其村级差距大。部分资源丰富,企业多的村经济状况较好,村级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以20000元,如和进社区经济基础较好,但更多的村(社区)仅仅停留在要靠争取资金维持“生活”的水平上,这种“乞丐”经济离新农村所要求的标准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二是基础建设投入不足。从秣陵街道现有的农业生产条件看,农业基础设施仍较落后,对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投入远远不够。虽然近两年,秣陵街道积极争取土地整理等项目,但相对于全镇4.5万多亩的农田面积,效果不明显,部分村(社区)的农田水利设施严重老化,得不到改善,与现代化农业的建设标准和要求相差甚远。

三是现代农业发展滞后。秣陵街道的农业总体上还是依靠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虽然秣陵牌大米已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南京盐水鸭等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但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发育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真正的种植和养殖大户很少,多以零散种养为主,仅限于自给自足,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产业化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使农业生产很难获得较高的收益。

四是群众素质普遍偏低。当前,农民思想的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新农村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由于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导致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比较低下。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

苦力不能靠智慧,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也有逐步淡化的趋势,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仍然存在。

五是队伍建设还需加强。一方面,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另一方面,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的要求面前显得力不从心。

三、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伟大工程,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秣陵实际,我们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快发展速度,狠抓项目建设。要紧紧抓住发展的“牛鼻子”,加速推进项目建设速度。在项目引进上,要把招商引资与招商选资有效结合起来,主攻优势产业,逐步确立主导、特色产业地位,使项目引进在数量上形成集群、在体量上大幅提升、在质量上充分保证、在结构上实现优化。在载体建设上,要从提升工业集中区承载力出发,加快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在项目服务上,要严格把握好项目“投量、投向、投速”的节点要求,细化服务工作流程,保证项目迅速投产。同时,要激发本土企业创业活力,加大对重点企业扶持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实现结构提升。

二是加大农调力度,打造农业特色。要进一步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培大做强主导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一方面,要选准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对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进行全面的优化升级。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实现农产品由产量型向质量型发展。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促进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化、规模化发展,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养殖业和种植业。同时,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把优势项目做大,做出影响力,尽快形成区域性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增强农业生产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三是坚持多管齐下,促进农民增收。要打破街村分割的二元格局,加快城市化步伐,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乡镇企业、集镇和城市转移,逐步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实现工业与农业、集镇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健全集镇的居住服务、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功能,增强集镇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大劳动力培训力度。以劳保所牵头,成教为劳动力培训基地,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

四是完善社会事业,改善群众生活。要按照村庄总体规划,使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积极争取农田水利项目,组织实施好中低产田的改造、庄河庄塘的疏浚整治工作及其配套设施和绿化工程建设,并探索建立长效的管养机制。认真落实好区委、区政府新八件实事。认真做好农危桥改造工程。稳步推进农村低保工作,密切关注弱势群体,加大扶孤济残、扶贫济困力度。加速推进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实现文化、教育、卫生、水利等工作协调发展。

五是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将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一方面,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要进一步加大教育资源的整合力度,切实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学费减免政策落实。二是要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户”和“文化中心村”等创建活动,提倡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同时,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办好社区活动室、文化广场等,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5.江苏南京江宁团区委有关工作报告 篇五

共青团南京市江宁区委员会

江宁区是行政上隶属、地理上环绕南京主城的新城区,拥有国家级和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园区,汇聚了近60个国家和地区的2400个项目,集聚了4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区内有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海大学等25所高校,20多万师生。2009年,全区大学生就业人数达到4万余人。这样一个广阔空间既拥有建设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资源优势,又具有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层次的突出需求。针对这一特点,江宁团区委顺应形势发展、集中主要精力稳步推进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联合各驻区高校,积极探索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岗位对接实践活动,努力做到同建基地、同抓落实、同步管理、同享成果。目前已经建立起福特公司、南瑞集团、南京奥特电气有限公司、江宁区法院等20多个见习基地,每年提供了500多个见习岗位,从而使这项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一、在思想上切实把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作为重中之重

区级团委人手少、接触范围广、工作任务重,既要完成区委赋予的目标任务,又要做好上级团委适时布置的重要工作;既要做好对所属团组织的领导和指导工作,又要积极参与全区的中心工作;在履行职能上既有传统性的内容,又有创新性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抓住了重中之重,才能实现完成重点任务有亮点、推进全面工作有突破。基于此,在工作任务面广量大的情况下,我们注重理清思路、突出重点,积极推进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

(一)提高思想认识。工作实践告诉我们,建设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一举三得,不仅可以帮助青年积累工作经验、提高 1

就业创业能力,也为企业搭建了一个选人用人的平台,帮助企业发现自己所需要的人才,同时,也赋予了新时期共青团服务青年工作的新内容。无论是从党政关心、社会关注、青年关切的结合点去认识,还是从共青团所具备的社会化动员能力的角度去认识;无论是从共青团已经具有的工作探索和工作积累角度去认识,还是从共青团工作融入市场经济主战场的合理适度切入点的角度去认识,都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是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内在要求,是共青团组织的职责所在。

(二)强化组织领导。团区委召开专题会议,成立了由团区委书记任组长,各街道、园区和其他有关直属团组织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江宁团区委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工作领导小组,并要求各有关团组织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形成了强有力的组织网络。

(三)营造浓厚氛围。充分利用江宁共青团网站、《江宁新闻》、横幅、海报等形式,积极依托市级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加强见习基地建设的宣传报道。大力宣传见习基地建设中突出的成功案例,努力营造企业欢迎、高校期待、地方支持、青年热情参与的浓烈氛围。

二、在工作上切实把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作为务实之举

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是一项具体实在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和敷衍,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推进。

(一)用心谋划,做足事前。经过前期调查,我们发现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工作既涉及到高校,又涉及到政府很多部门和有关企业。畅通三者之间的沟通渠道,才能确保此项工作顺利推进。为此,我们一方面通过实施非公团建、建立青年商会等工作加强与区内企业的互动,落实见习岗位;另一方面深入了解院校专业设置情况与毕业生的就业意向,通过驻区高校团干部联席会议事制度加强与驻区高校的信息沟通,动员大学生积极参与见习

活动。

(二)明确职责,做细事中。在工作进程中,我们注重明确团区委、驻区高校、区内企业三方各自的工作责任,过细地展开工作。团区委主要负责募集见习基地、挖掘见习岗位,协助企业、高校进行人岗对接;驻区高校主要负责就业创业见习政策的宣传,组织动员大学生参加见习,并做好与有关企业的对接;区内企业主要负责提供见习岗位,并负责见习学生的指导和管理。在见习基地的选择上,我们充分调动街道、开发园区团工委的工作积极性,要求他们利用推进非公团建工作的契机,迅速对辖区内信誉较好、规模较大、适合学生见习的企业就人才和用工需求信息进行摸底,尽量为大学生提供技术含量较高、见习待遇较好的岗位。对已确定的见习基地,我们再具体了解各个见习基地的状况和所提供的岗位信息,并深入驻区高校,了解高校学生的见习意向,然后组织团区委、企业和高校团委负责人联席会,具体磋商见习对接工作。各高校团委重点做好宣传发动、岗位发布工作,通过建立网站、举办见习岗位大型推介活动等多种形式向大学生发布见习岗位信息。

(三)加强管理,做实事后。在完成见习大学生与企业的对接以后,我们还加强对见习大学生的管理,制定见习计划、建立规章制度、明确培训内容,注重维护见习大学生的切身利益。一方面,要求企业为见习学生统一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授权属地街道、园区团工委监督检查见习环境、劳动强度、见习计划的执行进度、见习实训效果等。另一方面,对见习学生实施无缝管理,明确规定见习学生在岗工作时间的管理以所在企业为主,例如奥特电气有限公司实行“导师制”,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见习生的指导教师,使他们在专业实践能力能迅速得到提高;非在岗工作时间,学生的管理由学校负责,从而确保学生人身有安全、岗位有着落、专业有培养、生活有保障。

三、在措施上切实把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作为系统工

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建设,是一项崭新的工作,需要在推进工程中强化措施,不断完善。根据上级的要求和实际需要,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主要是进一步深入探索“同城模式”在江宁地区的实践、创新思路、强化举措,本着“就近就便、区校联动、属地协调、同步管理”的原则,努力深化“见习基地”在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中的积极作用,着重开展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力促各级优惠政策尽快落地。为了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各级都将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作为区级团委,我们要做好上下衔接。一方面,我们将落实专人收集、梳理各级出台的扶持政策,并组织相关单位、人员学习贯彻;另一方面,我们还要进一步密切与高校、企业的沟通,了解他们各自的需求和意愿,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积极帮助他们解决执行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而畅通见习基地建设的绿色通道。

(二)力促见习基地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在推进见习基地建设上,江宁有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三次产业都有各自的规模企业,开发园区和各个街道都有各自的特色。下一步,我们将努力促进见习基地建设,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由现在的以二产企业为主向现代农业和新兴服务业方向拓展;由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密集型企业拓展;由单一的技术岗位见习向管理岗位、科研岗位见习拓展,努力为见习学生提供用武之地。

6.南京江宁区教育局 篇六

(一)开放对象

1、本校学生、教职工和注册的学生社团

(二)开放项目

1、羽毛球、乒乓球、网球、健身器械、跆拳道、体操、瑜伽等项目

(三)开放场地

1、体育馆主馆与副馆

(四)开放时间

周一至周四:12:15-13:30;15:30-18:30

周五:12:15-13:30;15:30-21:00

周六:9:30-11:30;14:30--21:00

周日:9:30-11:30;14:30-20:00

(五)收费标准

另行制定。

(六)开放办法

1、体育部负责体育馆开放的日常管理,体育部场馆中心为具体负责部门。

2、体育馆的主馆场地主要用于教学、训练、竞赛和校内外大型活动,体育馆的副馆主要用于教学、训练和对校内外师生的活动开放。

3、周一至周五的12:15-13:30,副馆对校内教职工免费开放,网球场因为场地稀缺,只有一片,故采取预约加收费的模式进行对外开放;周六和周日的9:30-11:30,副馆对全体师生免费开放,网球场的管理同上。同时考虑到安全等因素,健身房的使用不在免费开放之列。如遇锻炼人员较多时,将采取限人数限时间的办法进行管理。

4、师生员工进馆锻炼持校园卡刷卡进入,由管理人员分配场地,不接受现金支付。

5、进馆锻炼的师生须服从管理人员的管理并遵守体育馆的管理规定。

6、如开放场地、时间和教学、训练、竞赛以及大型活动相冲突,必须保证教学、训练、竞赛和大型活动的需要。

7.南京江宁区教育局 篇七

1资料来源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本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南京市江宁区人社局提供的样本医院实施单病种付费方式前后的相关数据,包括职工医保住院总费用、医药费、诊疗费、药费比例、实际补偿比及样本医院单病种定额支付标准。

1.2 研究方法

根据疾病诊断分类标准I C D-10编码、江宁区单病种付费范围及疾病治疗特征,以江宁区A、B医院单病种病例数较多的混合痔、阑尾炎、胆囊炎及胆石症三个病种为样本,选取付费方式改革前后住院总费用、医药费、诊疗费、药费比例、实际补偿比等指标,运用非参数检验法评价A、B医院各单病种控费效果及补偿水平。基于此,对比单病种实际补偿费用与定额支付标准,分析定额支付标准发挥的作用及单病种付费方式实施效果,以此探究单病种付费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数据统计与分析均采用SPSS19.0。

2 研究结果

2.1 单病种付费方式分析

《江宁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支付方式改革实施意见》(江宁政发[2013]49号)规定,自2013年7月1日起,对江宁区多家定点医疗机构的混合痔等14个病种实行单病种定额付费。以单病种定额方式结算的病例,无论患者实际发生的住院总费用为多少,医保部门与医疗机构结算时均以定额支付标准给予补偿,小于该标准的结余部分归医疗机构所有,超出标准部分由医疗机构自行承担。

单病种定额标准有两种形式,其一包含全部住院费用,是对住院总费用的控制;其二仅包含医保基金支付费用,不包含患者个人支付费用,是对医保补偿费用的控制,亦称为单病种定额支付标准。[7]本文样本地区实施的定额标准属于后者。

样本地区单病种定额支付标准的制定采用标化平均费用法。首先,对筛选出的单病种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各医院前三年该病种平均住院费用以及医保平均补偿费用。其次,剔除不合理费用,增加漏费,预设费用增长率,最终制定出单病种定额支付标准。由于各医疗机构就诊患者疾病状况和费用结构不同,故其单病种定额支付标准存在差异。表1为样本医院混合痔、阑尾炎、胆囊炎及胆石症三病种的定额支付标准。

调研发现,临床医务人员对单病种付费政策缺乏深入了解,付费方式改革支持率仅占38.09%。且最终按单病种结算的患者数量有限,2013—2014年A、B两样本医院混合痔单病种患者共94例,阑尾炎单病种患者共17例,胆囊炎及胆石症单病种患者共54例。

2.2 单病种付费方式控费效果分析

分别对A、B医院单病种付费实施前后混合痔、阑尾炎、胆囊炎及胆石症三个单病种的住院总费用(次均费用,下同)、医药费(次均费用,下同)、诊疗费(次均费用,下同)、药费比例、实际补偿比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见表2、表3、表4)。

(单位:元)

通过分析A、B医院付费方式改革前后混合痔相关指标得出,单病种付费方式实施后,两医院混合痔病种的住院总费用、医药费、诊疗费、药费比例及实际补偿比指标均显著下降,很大程度控制了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有效防止过度医疗现象的发生,但患者获得的实际补偿减少、就医负担有所增加。

对于阑尾炎病种,单病种付费实施后,A医院阑尾炎的住院总费用、医药费、药费比例、实际补偿比显著降低,而诊疗费显著增加;B医院阑尾炎的住院总费用、医药费、诊疗费、实际补偿比均无显著变化,而药费比例显著降低。该结果表明:A医院阑尾炎的控费效果比B医院理想,同时医药费下降、诊疗费上升体现医务人员价值得到提高、住院费用结构更加合理,但实际补偿比的下降表明患者获得的实际补偿减少,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就医负担。

对胆囊炎及胆石症病种,单病种付费实施后,A医院胆囊炎及胆石症住院总费用、医药费、诊疗费无显著变化,而药费比例及实际补偿比显著降低;B医院胆囊炎及胆石症住院总费用、诊疗费、实际补偿比显著上升,而医药费及药费比例显著下降。这一系列指标变化表明:两医院胆囊炎及胆石症病种的控费效果均不太理想,其中A医院该病种住院费用未得到明显控制,而实际补偿比却显著降低,说明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未有效提高的同时患者自付费用却有所增加;而B医院胆囊炎及胆石症病种的住院总费用和实际补偿比均显著上升,表明单病种付费尚未达到控制该病种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目的。此外,通过对比发现单病种付费后患者自付费用有所减少,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就医负担。

2.3 2014 年单病种实际补偿费用与定额支付标准比较

单病种定额支付标准是基于前三年实际补偿费用预先制定的,目的在于约束下一年度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通过比较该年度单病种实际补偿费用与定额支付标准,可以衡量单病种控费效果,若实际补偿费用低于定额支付标准,说明定额支付标准对医疗服务行为起到了约束作用;反之则说明定额支付标准发挥的作用有限,控费效果较差。

对比样本医院2014年混合痔、阑尾炎、胆囊炎及胆石症三病种的实际平均补偿费用与定额支付标准可得,A、B医院混合痔病种的实际平均补偿费用与相应的定额支付标准较接近,基本达到控费效果;而对于阑尾炎、胆囊炎及胆石症而言,A医院两病种的实际平均补偿费用有效控制在相应定额支付标准以下,基本达到控费效果;而B医院两病种的实际平均补偿费用高于相应的定额支付标准,阑尾炎的实际平均补偿费用高出定额支付标准23.38%,胆囊炎及胆石症的实际平均补偿费用高出定额支付标准21.09%,控费效果较不理想。

3 研究结论

3.1 单病种覆盖范围有限,缺乏激励机制,使得纳入单病种结算的病例数较少

单病种付费的结算特点决定了该付费方式主要针对差异性较小的外科手术疾病,覆盖范围较窄,本文两样本医院目前均只包含混合痔、阑尾炎在内的14个外科疾病。此外,由于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部分临床医生夸大患者病情复杂程度以突破单病种限制指标,继而转为按项目付费。

3.2 单病种付费基本控制了目标病种住院费用,使得费用结构趋于合理

单病种定额付费实施后,各单病种住院总费用得到有效控制,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医保基金压力。同时,伴随着药品零差率政策的推行,单病种付费实施后医药费及药费比例普遍下降,患者在药品支出方面有所减少。然而诊疗费却有所上涨,究其原因可能与诊疗项目价格提高、自费诊疗项目增加有关。此外,诊疗费的合理增长使得费用结构趋于合理化,更能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

3.3 定额支付标准对医疗服务行为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但患者实际补偿有所降低

单病种付费实施后,医疗机构以定额支付标准为费用“标杆”,主动采取措施降低不合理费用增长幅度;另一方面,以病情复杂为由将基本符合单病种指标的患者归入按项目付费,或向患者推荐自费药品、诊疗服务来增加医疗机构收入,最终导致患者得到的实际补偿减少。

4 讨论和建议

4.1 规范单病种患者纳入、退出环节,建立单病种付费激励机制及处罚机制

在科学选取病种的前提下,完善单病种患者纳入体系,对符合单病种指标的患者依照临床路径治疗。同时规范单病种患者退出环节,若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复杂并发症等确实不适合单病种临床路径情形,应及时转出,防止耽误患者最佳治疗期。此外,为有效推进单病种付费,应充分调动临床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对按单病种定额支付标准执行的病例,给予当事医生适当奖励。

4.2 结合临床路径制定单病种定额支付标准及医疗费用定额标准,保障患者得到合理补偿

在标化平均费用法基础上,结合临床路径制定单病种定额支付标准,以期规范医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此外,由于定额支付标准仅包含医保支付费用而未包含患者个人支付费用,医保部门和医疗机构还需共同制定涵盖全部费用的医疗费用定额标准,从而全面规范医务人员医疗行为、保证医疗服务质量。

摘要:目的:评价单病种付费实施效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为推进医保付费方式改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南京市江宁区A、B医院2011~2014年混合痔、阑尾炎、胆囊炎及胆石症三病种相关数据,对样本医院单病种付费前后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各单病种住院总费用基本得到控制,医药费及药费比例普遍下降,诊疗费有所上涨,实际补偿比总体下降,多数单病种实际补偿费用低于定额支付标准。结论:单病种付费基本控制了住院费用不合理上涨,费用结构趋于合理;定额支付标准对医疗服务行为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但患者实际补偿有所降低。

关键词:支付方式,单病种定额付费,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黄雪毅,吴迪,吴黎军.医疗机构单病种付费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14,31(3):468-470.

[2]戴伟,马鸣,姚岚,等.单病种定额付费中定额标准制定的理论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7,26(8):59-60.

[3]杜乐勋,武广华,朱玉久,等.医院单病种付费概念与内容,历史和现状以及政策建议[J].中国医院管理,2007,27(9):23-25.

[4]吴萍,王瑛.医疗保险单病种结算标准的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13(2):265-266.

[5]李婷婷,顾雪非,冯奥,等.常熟市新农合按病种付费实施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0,29(5):46-48.

[6]柯双凤.湖北省新农合单病种付费实施效果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4.

上一篇:环境描写结尾优美片段下一篇:爱与时间同在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