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培训与发展复习

2024-06-25

员工培训与发展复习(共11篇)

1.员工培训与发展复习 篇一

1、对组织内部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的预测方法

2、招聘途径(渠道)适合的人群

3、各种测评方法:如心理测试、面试、笔试、情景模拟

4、面试提问原则和技巧

5、基本率(Base Rate)、正确预测率

6、四种气质类型,按照稳定和不稳定、内向和外向分类

7、大五理论(Big Five)维度

8、学习理论:经典条件发射、操作性条件反射、社会学习理论(自我效能、社会学习理论四个过程)

9、培训效果评估方法,所罗门四小组

10、真是的工作预览(RJP)

11、培训方法(讲授法是传授知识的最好方法)

12、对员工进行辅导的方法和技巧(百度余世维视频:卓越经理人的激励与辅导技巧2、3、4)。

2.员工培训与发展复习 篇二

一、目前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人力资源的开发“重要”而不“主要”。

“以人为本”已被现今企业所熟知并重视, 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也被众多的企业所认识。每个公司的管理层都会说, 人是企业最重要的因素, 人是公司最宝贵不可短缺的资源。但是在实践中这一点经常被人遗忘, 或在决策时置于最不重要的地位。在大部分企业中, 重要的人力资源工作往往只能排在市场、销售、开发、IT等之后, 对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往往只停留在人们的认识阶段, 而面对人力资源开发的组织系统、培训开发、激励机制等重要工作的考核、评价并没有真正深入地执行, 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的潜能并没有发挥出相应的作用。

2. 人力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随着企业的壮大、扩展, 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扩大。由于迅速地扩张, 企业就会突击招聘或提拔人才。表面上看, 数量上是满足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暂时需求。但是由于企业在短时间内集中使用这些在企业经历时间短、对企业战略缺乏充分理解, 即对企业经营目标不清晰的人, 对企业发展并非有利。没有经过企业的培训教育, 他们虽然各自有自己的优势、才能, 但却不能充分发挥, 不能根据各自的特点各尽其才。企业人才配置得不合理会使企业浪费人才, 阻碍企业发展。

3. 重使用轻培训。

国家规定, 职工有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每三年应参加一次培训, 其他人员每五年参加一次培训, 培训费应为企业收入的1%~5%。在中国企业中, 员工培训使企业领导进退维谷, 投入少, 员工水平不会提高, 投入大, 一旦员工“跳槽”将得不偿失。我国企业受此因素的影响, 往往减少了对员工的培训教育。同时, 职业管理激励机制落后, 制约了对人力资源的开发。

二、合理开发企业人力资源

1. 重视人们的现实和潜在能力, 重视培训教育。

现实能力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可以从事某种工作的能力, 它是由以往的经验积累而成的, 是对个人目前能力的一种展示。而潜在能力是人可以发展并在以后可以从事某种工作的能力。兴趣、性格、气质都可以是未来从事某种工作的基础。对于任何岗位都要考核求职者的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 依据个人不同的条件, 进行培训教育、职业设计。人力资源的开发效果是影响企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美国艾科石油公司之所以发展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工业企业之一, 除了在于艾科公司具有一个现实、明确的战略目标外, 公司指定了明确的教育培训使命:建立一个世界级的加速公司所需商业技能的发展和知识传播的教育培训系统。艾科公司在人才的培养上付出了其他公司不能比拟的投入。《纽约时报》记者曾经说过:“经常说公司的竞争优势是人力资源, 其他公司也如此说, 但艾科公司真正做到了。”艾科公司在经营理念中明确了对员工培训和发展的高度重视。公司在战略和经营上的成功取决于公司的员工素质, 对聘用的高素质人才提供平等的机会, 包括工作分配、培训机会、调动和升迁等方面。艾科公司在进入中国以后, 由于分公司遍布中国各大城市, 所以在1998年公司在广州成立了一个统一的中国培训中心, 负责全国所有职员的培训和发展职能, 培训中心的学员对象定位在艾科公司在中国的所有投资或合资机构中的每个管理人员, 这样可以兼顾员工个人发展和公司业务发展两个方面。

2. 企业要发展就要敢于对培训教育做出投入。

知识的不断更新会使企业收益匪浅。企业的发展首先在于思维上的进步, 永远不满足于现状, 追求令顾客完全满意的新思维。只有靠大量的员工培训才能使知识、思维不断更新, 集中智慧的全员经营才能使企业获得更大利益。

摩托罗拉公司支配世界无线通讯市场已有很多年历史。从上世纪30年代的车载通讯到现在的宇航通讯, 摩托罗拉“移动之声”创造了10亿美元的年利润。在竞争无比激烈、知识更新飞速的电子高科技产业, 摩托罗拉公司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 与公司在员工培训上的投入是分不开的。唯有员工教育成功才能掌握企业经营成功的金钥匙。摩托罗拉的竞争优势在于有效降低制造成本和高度重视研发投资。其1993年用在研发上的投资达15亿美元, 占营业额的9%。另一个优势是重视职工教育训练, 由提高团队素质做起, 年花费1.5亿美元。在20世纪末, 摩托罗拉公司认识到在未来10年的商战中最重要的武器是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此为目标, 公司开展一项新的雇员终生学习宣传运动。该计划的目标就是造就一支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思想的劳动力队伍, 使员工们的知识和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丰富和发展。公司向员工提供了每年至少40小时的培训时间, 这在美国已属较高的培训要求, 这种做法使公司走上了一条超常规的发展道路。

三、企业的培训教育应重视在职培训, 包括组织文化的培训和知识更新的培训

1. 组织文化的培训。

海尔集团的总裁杨绵绵说, 海尔员工需要组织文化, 它可以赋予员工新的观念, 更激发他们无穷的创造力。培训的第一项应该是价值观的培训, 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 是员工在工作中首先需明确的内容, 这就是组织文化的内容。

麦当劳的组织文化培训是在训练过程中如何把麦当劳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带到每一个人每一次用餐的体验, 人在传递服务的过程中, 如果有一些互动, 一些关怀, 有一些感受, 会做出更好的效果, 也是这样一种价值观, 支持麦当劳的训练与人员发展系统的成功。

因此说, 组织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 是企业管理的灵魂。实践证明, 在企业成功的诸种因素中, 最起决定作用的不是资金数量、组织形式、管理技巧等, 而是组织文化。

2. 知识更新的培训。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呼唤着快速更新知识。在中国, 职业培训方式多种多样:全员培训、重点培训、定向培训、配套培训、专业培训、脱产培训、业余培训、职前培训、在职培训、委托培训、出国培训、调任培训等等, 开展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与制度的建立健全。陈旧的知识不断用新知识去替换是必然的。于是需要中国的员工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一定的计算机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 才能在竞争中保持优势。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能把这份工作当作一生的工作而埋头苦干, 不断进修, 不断创造新东西, 始终能活到老学到老, 他的进步一定是无止境的。这说明人的知识更新如果是无止境的, 那他的能力就是无可限量的。

3.员工培训与发展复习 篇三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是联系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纽带,是对高中地理教材的高度总结和概括,旨在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对于人类的行为以及生活态度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复习和应试过程中要牢同树立“一个观点两张地图”,一个观点即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两张地图即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并重点掌握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解决措施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一、疑难解析——关注4个细节

在二轮复习时,我们要特别关注每一章的知识细节,突破教材原有结构,将重点知识通过小问题加以优化,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对于本章内容我们要着重思考关于“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等4个方面的问题。

1如何理解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环境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没有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无法实施,因为环保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只顾经济发展,不注意环保,对人类来说是一种危险行为,会带来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可以这样考虑:①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②不合理的利用资源、不合理的发展方式,会破坏环境和资源;③环境保护不力,会反过来制约经济的发展。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如何辩证分析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发展问题四者之间的联系,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4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阶段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推进的过程,由于世界各国、各地区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及承担的责任也不同。

发展中国家处于可持续发展的初级阶段,仍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并开始关注资源与环境问题。发达国家处于可持续发展的高级阶段,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成为其主要目标,在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方面应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

二、适度拓展——联系社会热点

1关于政府工作报告。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坚定不移地推进自主创新和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坚持不懈地推动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在2009年主要任务中又再次指出“毫不松懈地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工作”。重点包括节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能源、健全节能环保各项政策、开展全民节能减排行动,加强石漠化、荒漠化治理,实施重点防护林、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如何理解这一部分政府工作报告?其实就是要把我们所学习的书本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答案就在书上。目前我们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资源短缺等,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就是节能、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及加强生态治理、实施防护林保护工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

2什么是绿色GDP?绿色GDP是指现行GDP总量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的保护服务费用后剩下的部分,即“绿色GDP”=GDP总量-(环境资源成本+环境资源保护服务费用)。

绿色GDP的提出,是因为传统的发展模式关注的只是经济领域活动,其目标是产值和利润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在这种发展观的支配下,人们采取了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其结果是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绿色GDP能更加真实地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真实财富的变化和资源环境状况,可以促使决策部门和公众观念的变化。今后五十年,我国将面临人口和城市化的双高峰,因此必须响应国家战略,坚持“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两大基本国策。

三、牛刀小试——增强实战能力

从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试题来看,虽然每年的试题内容各异,都是新背景新材料,但“年年岁岁花相似”,对地理主干知识的考查不变,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变,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中要努力体会地理学科的思维特点,总结解题规律和技巧,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提高新情景的融入能力,提高解题能力。 2008上海卷第37题(下题),就是围绕可持续发展思想命制而成的典型试题。

图2反映的是人口与环境发展的一种关系模式。读图分析人口数量变化与环境诸要素的相互关系,并运用可持续发展观点对“如何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

解析: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生态和社会持续发展,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该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可以结合图表从人口数量、资源储量、环境污染程度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来分析。

参考答案:一个地区随人口增加,工业产值、粮食产量也随之上升,但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有所上升;当工农业生产上升,资源急剧减少,环境污染加剧,人口增长趋于平缓;当人口增长缓慢,资源的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得到缓解。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应该与该地区的自然资源与环境、工农业生产水平等相适应,从而促进地区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或者: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开源节流,合理利用各种资源;防治污染,保护环境与生态;发展绿色农业,储备足够粮食;发展节能型、环保型工业,实现产品升级换代等。)

下面是“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中几个典型问题:

1我国能源资源短缺的原因以及发展措施是什么?

答题指导:能源资源短缺的原因:①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②我国耗能大的工为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③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④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需求⑤睡际石油价格上涨:⑥我国石油储备体系不完备。

调整措施:①采取多元化战略,进口石油;②完善石油储备体系;③加大能源勘探、开采,增加能源产量;④加快西电东送、西氣东输工程建设;⑤稳妥发展核电;⑥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⑦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⑧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⑨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

小贴士:关于“……原因”,回答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关于“……资源的发展措施”从开源、节流、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来回答。

2应对全球变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答题指导: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开发利用新能源;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小贴士:针对臭氧层破坏、各类环境污染等问题

其实也可以从开源、节流、减少排放等方面来回答。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一个地区今后的发展可以从哪些方面挖掘潜力?

答题指导:优化产业结构,促使单一产业向多元产业转变;立足本地区区位优势,培育优势产业:发展旅游业:培育和引进人才;优化环境等。

4如何分析生态农业或者发展生态农业的优势?

答题指导:充分利用了自然条件,挖掘了生产潜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综合利用等方面。

5试一试:读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阶段的主要产业可能有_________。

A航天工業

B煤炭工业

c钢铁工业

D微电子工业

(2)人类社会处在A→B阶段时,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

(3)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水平于B点以后发生转变,其原因是_________。

①增加环保投入②科学技术进步③产业结构调整④工业发展迅速减慢⑤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⑤

(4)当进入c阶段后,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真正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可持续发展。

(5)列举你日常生活中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具体做法_________、_________(列举两例)。

答题指导:(1)Bc(2)人口压力巨大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从人口、资源及经济发展三个方面分析,答案合理均可)(3)B(4)经济生态社会(5)(只要合理均可)

世界海洋深处在哪?

4.员工培训与发展复习 篇四

(2012年3月)

一、时政知识(填空题,10%以内,主要部分可参考校党校网站“网上党课”栏目)

1、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2、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 3、2012年全国“两会”精神

4、《关于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闽工院委„2010‟20号)(学生支部、学生党员部分)

二、基础知识(填空题、简答题,60%左右)

1、党的性质、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宗旨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

3、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

4、党的组织、党的纪律、党的三大作风、党的群众路线

5、共产党员的条件、权利和义务

6、有关党史知识

7、申请入党的基本条件

8、入党手续的履行

9、入党誓词

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11、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本质要求

三、思考题参考题目(30%左右)

1、如何结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的精神,不断提升自我修养,积极开展服务同学、服务社会活动?

2、如何结合学校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立足个人实际,对照党员条件,剖析查找自己目前还存在的差距与不足,以实际行动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在学风建设中起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争取向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靠拢?

3、如何结合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及2012年两会精神,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实践中怎样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当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为党旗添光彩? 结合学习《孙春兰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福建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精神,以实际行动融入海西建设?

附:试卷类型

1、填空题

2、简答题

5.第三单元和平与发展复习教案 篇五

教学目的      对已学知识的回顾与巩固

教学过程

复习:p66

•  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

•  2、什么是和平问题?

•  3、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

•  4、什么是发展问题?

•  5、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障碍有哪些?

•  6、和平与发展的关系是这样的?

根据前面的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进入90年代,局部战争和冲突接连不断。1991年共有各种规模的战争25起,1992年30起,1993年月34起,1994年38起,1995年45起。

材料二: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全世界共有15亿人处于绝对贫困状态,有7亿人营养不良,5亿人吃不到清洁水,另有40000万人背井离乡,沦为难民。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2、两则材料有什么内在联系?

答:

1、材料一与材料二分别反映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  世界的两大主题

2、两则材料体现了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维护和平是发展经济的基本前提,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只有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各国才能保持正常经济交往和实现本国经济的发展;战乱和冲突,则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发展经济又是维护和平的坚实基础,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有利于和平力量的壮大,贫穷落后则是国际形势动荡不安的一个主要因素。

复习:p67

1、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2、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

(1)积极作用:

(2)消极作用:

请思考

在当今国际形势下,霸权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你认为我们该怎么做?

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p68页第一段第5行(为了世界的和平……)

(2)p68页第二段第6行(我们中学生要……)

3.2复习p76

我国的发展面临哪些压力和挑战?p76

面对这些压力和挑战,我国应采取哪些措施?p77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内容是什么?)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基本要求:

5.时代精神的内涵:

6、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联系:

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渊源,

6.就业指导课与职业发展复习材料 篇六

一、简述毕业生的择业程序。

1、了解有关就业政策。

2、收集信息。

3、自我分析。

4、确定目标。

5、准备材料。

6、参加招聘会(投寄材料)。

7、参加考试。

8、参加面试。

9、签订协议。

10、走上岗位。

二、职业选择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1、职业选择前要进行充分的自我认识;

2、职业选择前要充分地认识工作世界;

3、职业选择中建立安全意识;

4、职业选择要遵守诚信原则。

三、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需要搜集哪些方面的信息?

1、政策和法规信息;

2、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社会各行业、各类企事业单位经营状况信息;

3、就业活动安排信息;

4、成功择业的经验、教训信息;

5、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

四、在求职择业时,大学生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自我分析?

1、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自我测评,如学习成绩在全专业中的名次、自己的兴趣、特长、爱好及自己有何出众的能力等;

2、分析自己的性格、气质;

3、自己在择业过程中,具有哪些优势,哪些劣势,该如何扬长避短;

4、确定自己的价值观,问问自己究竟想做什么,即自己想在哪一方面有所发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才,换句话说,即自己的满足感是什么,价值标准是什么。

求职择业过程中,应该从哪些方面确定职业目标?

1、择业的地域;

2、择业的行业范围。

六、毕业生就业有哪几种形式?

1、签约就业;

2、灵活就业;

3、出国留学;

4、考研深造。七、一份完整的求职材料包括哪几部分内容?

一份完整的求职材料主要包括封皮、求职信、个人简历、学校推荐表、成绩单以及证书复印件等有关的辅助证明附件。

八、如何做好面试前的准备工作?

1、深入了解用人单位;

2、充分准备材料;

3、面试训练准备(学习聆听,沉着应对;说话具有条理性,得体的举例;面试礼仪等);

4、面试心态的调整;

5、对可能谈到的问题的准备。

九、面试现场回答问题的技巧?

1、把握重点、条理清楚。一般情况下,回答问题要结论在先,论述在后,先将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然后再做陈述和论证;否则,长篇大论,会让人不得要领;

2、避免抽象。面试官发问的主要意图是想了解应试者的具体情况,所以不要简单地以“是”或“否”来作答;

3、有个人见解。面试官接待的应试者很多,相同的问题要问若干遍,类似的回答听很多次之后很容易让考官感到乏味,只要具有独到个人见解的回答才会引起对方的兴趣和注意;

4、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面试遇到自己不知道或者不懂的问题时,回避闪烁、默不作声、牵强附会的做法均不可取。

十、面试八诀。

1、利用各种渠道寻求面试机会;

2、面试前预先了解该公司的状况,多搜集公司和应聘职位的资料;

3、约定面试时,切记要准时到达,如果有事耽搁不能前往,应及时以电话方式通知对方,并确定下次面试时间;

4、进入面试会场,应再次检查服装仪容,以愉快心情面试;

5、面试时将谈话的重点放在工作职位与自己个性、能力的匹配程度上;

6、回答问题时应正视发问者,与对方交谈时,表现不卑不亢的态度;

7、面试结束后,应从容有礼,并向主考官致谢。

十一、面试八忌。

1、面试前未作任何准备;

2、只向大公司发简历求职,只参加大型公司的面试;

3、未准时赴约;

4、不修边幅,面试时应对个人仪容稍加修饰,注意整洁;

5、手足无措,面试时不要过分紧张,手脚不停地动,甚至连眼睛也不正视主考官,答非所问,这样会影响到整个面试过程的连贯性;

6、夸夸其谈,有人面试时,喜欢把自己说成某一方面的专家,大加吹嘘,使考官感到华而不实;

7、心神不定;

8、滥竽充数,有的求职者喜欢不懂装懂,甚至对自己尚不具备的经历、学识也胡侃一通,结果只能起到反作用。

十二、面试时应注意哪些面试礼仪?(1)面试仪表(服装仪表、化妆与发型);(2)面试举止(遵守时间、耐心等候、进屋敲门、面带微笑、礼貌再见);(3)面试语言(礼貌、有条理)。

十、就业报到证有什么作用? 《报到证》(以前曾称《派遣证》),由教育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毕业生的调配部门签发,所有毕业生的《报到证》都要经教育厅审核(依据签订的三方《就业协议书》),最后由学校发放给每名毕业生。从某种意义讲报到证和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同等重要。报到证有如下重要作用:

(1)是毕业生参加工作、到接收单位报到的重要凭证;

(2)是证明持证毕业生是通过国家统招考入高等院校的重要凭证,自考和成人教育无报道证;

(3)凭报到证才能办理工作报到、个人户口迁移、人事部门转接档案等有关材料的办理;(4)人才服务机构存档的证明。

十三、面试有哪些类型?(1)主试式面试;(2)情景式面试;(3)群体式面试;(4)交谈式面试。

十四、简述基层就业项目分类。

西部志愿者、三支一扶、村官计划、特岗教师、社区民生工程

十五、简述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1)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进一步提高;(2)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发生明显变化;(3)大学生就业走向“买方”市场;(4)毕业生的就业方式发生改变;

(5)大学生就业过程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6)大学生毕业初期失业率上升。

十六、求职择业过程中不正常的心理状态。1.期望过高

有的毕业生在择业中面对学校提供的择业信息无一中意,迟迟不作选择,造成信息利用率低,还有的毕业生择业多变,今天满意的职业明天就不满意了。更有较多的毕业生认为热门行业才是好职业,殊不知热门意味着最激烈的竞争,今天最热门的职业也是明天淘汰率最高的职业。期望值太高是很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不能找到称心如意职业的问题所在。期望值太高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对自己的估价太高。2.攀比心理

择业过程中常常存在一种攀比心理,毕业生往往以谁去了知名度高、效益好的单位,谁去了大城市或高层次部门来作为自己价值的评价标准。尤其是学习成绩稍好一点更是在心理上有“我不能比别人差”、“我不能不如人”、“过去我一切顺利,现在我依然会顺利”的想法。结果,不从实际出发,不考虑择业时的各种因素,从而延误了时机,影响了就业。3.盲从心理

什么样的工作是好工作?其实这很难界定。大企业有大企业的难处,小单位有小单位的优点;机关稳定,外企风险,基层有机会。这都要与自身的情况相结合来分析,不要随波逐流。而在现实中总有些毕业生人云亦云,大多数人选择哪里,自己就选择哪里;大多数人往哪里挤,自己就往哪里挤。他们认为,大多数人钟情的工作一定是好工作;大多数人选择的一定没错。结果,忽视了自己的特长,放弃了自身的优点,失去了适合自身特点的工作机会。4.恐惧心理

有些毕业生由于对社会缺乏全面认识,对社会中存在的黑暗现象不能正确分析判断,对适应社会生活感到恐惧、忧虑。对就业缺乏自信心和勇气,担心自己的理想能否实现,能否找到适合发挥特长,利于自己成长的单位和工作环境。特别是一些长线专业或性格内向或成绩不佳、能力一般的毕业生,临近毕业,意志消沉,恨时间过得太快,依然留恋纯洁的大学生活,不敢面对竞争,害怕接受社会的磨炼。这种恐惧心理,往往使他们急躁不安,不思进取,很难找到理想职业。5.求稳心理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国有单位可靠、保险、稳定。其实可靠不可靠、保险不保险、稳定不稳定,决不是单位所有制性质决定的,而是看其能否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是否有发展。实际上,不少非国有单位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在竞争中表现出良好的势头,既是对国有经济的有效补充,又缓解了国家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到这类单位工作,同样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而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国有单位也充满了竞争,不适应工作岗位的人也会被“炒鱿鱼”。

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毕业生择业观念的变化,到各种性质的企业就业成为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显著特点。各类民营企业由于用人机制、人才引进机制、薪资福利政策等方面的改革较为灵活,毕业生在择业时应考虑到个人才能的发挥和再就业的自由性。因此,企业已经逐渐成为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主渠道。

十七、什么是就业协议书及其作用?

就业协议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它是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经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毕业生、用人单位和高等学校应当签订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作为制定就业计划和派遣的依据”而签订的。它的订立是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工作,用人单位接收毕业生,学校为毕业生办理派遣手续的依据,它是高校制定毕业生就业方案的惟一有效文件。

十八、什么是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根据《劳动法》第十六条的规定,由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的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的签订在法律上确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双方的有关权利、义务通过书面合同的形式确立下来,并使之特定化、具体化。劳动合同的法定条款包括: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劳动合同一经签订,即在法律上确定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劳动者根据劳动合同在用人单位内担任一定的工作,遵守劳动法律法规和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完成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用人单位则根据劳动合同的约定,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督促劳动者履行劳动义务,并按照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数量和劳动质量支付劳动报酬。

十九、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的区别。

毕业生在签订就业协议时要注意与劳动合同的衔接,有的单位是在毕业生报到后签订《劳动合同》,有的单位是在毕业生试用期结束后才签订《劳动合同》。但要注意就业协议不是《劳动合同》,也不能代替《劳动合同》。虽然两者都是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时所订立的书面协议,但却有着本质的不同。1.主体不同

就业协议适用于应届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学校三方之间,学校是就业协议的签订方和鉴证方,就业协议对用人单位的性质没有规定,适用任何单位;而劳动合同只适用于劳动者(含应届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不含公务员单位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组织和社会团体以及军队系统)之间,与学校无关。2.内容不同

就业协议的内容主要是毕业生如实介绍自身情况,并表示愿意到用人单位就业,用人单位表示愿意接受毕业生,学校同意推荐毕业生并列入就业方案,而不涉及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后,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的内容涉及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工作内容、劳动纪律等方方面面更为具体,劳动权利义务更为明确。3.时间不同

就业协议签订在前,劳动合同签订在后。4.目的不同

就业协议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关于将来就业意向的初步约定,是对双方的基本条件以及即将签订的《劳动合同》的部分基本内容的大体认可,并经用人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和高校就业主管部门统一的鉴证。一经毕业生、用人单位、高校、用人单位主管部门签字盖章,即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是制定毕业生就业方案和签订劳动合同的依据。劳动合同是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5.适用法律不同

就业协议发生争议,除根据协议本身内容之外,主要依据现有的毕业生就业政策和法律对协议的一般规定加以解决,尚没有一部专业的法律对毕业生就业协议加以规定。而劳动合同发生争议,应依据《劳动法》来处理。

二十、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作为合格的企业管理人员应具备如下十大特征:

1、合作精神。能赢得人们的合作,愿与他人一起工作,对人不是压服而是说服。

2、决策能力。依据事实而非依据想象进行决策,具有高瞻远瞩的能力。

3、组织能力。能发挥部属的才能,善于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

4、精于授权。能大权独揽,小权分散,自己抓大事,把小事分给部属。

5、善于应变。不墨守成规,积极进取。

6、勇于负责。对上级、下级、产品用户及整个社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7、勇于求新。对新事物、新环境、新观念有敏锐的感受能力。

8、承担风险。对企业发展中不景气风险敢于承担,有改变企业面貌、创造新局面的雄心和信心。

9、尊重他人。重视和采纳他人意见,不武断狂妄。

10、品行端正。品德为社会人士、企业职工敬仰。二

十一、科技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1、精通某一学科并有高深的造诣;

2、有较广博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

3、有较强的政治观点。

4、具有判断和预测学科研究方面的决策能力;

5、对科学技术有较强的鉴别;

6、有较强的业务实施能力;

7、有较强的信息沟通和社会活动能力;

8、知人善任、乐于助人;

9、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10、组织、协调能力强。

二十二、商业经营人员的素质要求。成功的经商者要具备以下能力:

(1)思维创新能力。头脑灵活,在短时间内能产生各种新颖想法。

(2)信息处理能力。善于处理从市场获得的信息,辨别其价值,及时反馈。

(3)情绪表达能力。对周围的事件感受比较灵敏,在贸易场合善于表达自己的意向。(4)写作能力。涉及到经济合同等经济文书,考虑周到,用字准确。(5)组织管理能力。对进销贮运输业务活动组织协调得当。(6)果断决策能力。及时对经营作出正确的抉择。

(7)改革挑战能力。不满足于现状,勇于开拓新领域。二

十三、自然科学研究人员的素质要求。(1)喜欢独立思考;

(2)数学能力较强,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也很突出;(3)好奇心、进取心强;

(4)抽象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强;(5)坚持真理,尊重事实;

(6)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直觉敏感性;(7)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8)善于收集信息和发现问题;(9)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情绪;(10)独创性强。

二十四、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的素质要求。(1)性格外向,善于处理他人和自己的关系;(2)能有效的观察事实,观察力和预测力很强;

(3)自立自主,不满足现状,也不因遭受打击与挫折而沮丧;(4)对生活总是感到新奇、愉快、有狂热的追求;(5)以问题为中心,而不以自我为中心;(6)具有济世救人的社会兴趣;

(7)具有民主的气度,对各种各样的人都一视同仁;(8)富于幽默;

(9)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为真理献身的精神;(10)富有创造性。

二十五、发明家、革新家的素质要求。

(1)无所畏惧的品质,他们为自己的发明创造不惜冒险,为了试验的成功可以将生死置之度外。

(2)从不计较别人的嘲笑。把别人的嘲笑当做推动自己前进的动力。(3)执着追求。对所从事的实验自始至终保持极大兴趣,直到成功为止。(4)强烈的自信心。对自己的试验充满信心,坚信试验成功后会产生价值。(5)具有别具一格的个体感受,善于独立思考。

(6)追求完整化的心理,他们对自己的事业不懈努力直至达到预想的境界。(7)永不衰退的好奇心,为他们提供了灵感和机遇。

(8)强烈的好胜心,他们勇于向未来知识世界挑战,以成功去证明自己的能力和才华。(9)排除外在干扰,正确选择课题,最终取得发明成果。

(10)如痴如醉的思索精神,他们沉醉于思索和试验,把一切琐碎事弃置脑后。二

十六、工程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工程人员可以分成四类:

1、科学家类工程技术人员;

2、革新发明类工程技术人员;

3、现场类工程技术人员;

4、技术规划与管理类工程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

(1)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宽广的知识面;(2)不满足现状,有较强的创新精神;

(3)试验操作、模型制造、解决操作难题等实践能力强;(4)较强的组织能力,保证技术的攻关和实施;(5)求知欲旺盛,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6)对科技发展、应用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预测能力;(7)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二十七、广告策划、设计人员的素质要求。(1)有较强的创造性,能独出心裁;

(2)有丰富的知识,对复杂的事物有鉴别能力;(3)有战略眼光和预见能力;

(4)法制观念强,不制造虚假广告;(5)诚实守信,人际交往能力强;(6)有全局观念和开拓新领域的能力;(7)较强的想象能力和绘画能力。

二十八、推销、采购人员的素质要求。(1)独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强;(2)善于捕捉信息,灵活应变;(3)时间观念强;

(4)善解人意,劝说能力强;(5)诚实守信;(6)喜怒不形于色;(7)性格外向,人际交往能力强;(8)口头表达能力和洞察力较强。二

十九、教师的素质要求。

(1)热爱教育事业,有献身精神;

(2)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口齿清楚,发音正确;(3)专业知识扎实,知识面宽广;(4)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5)观察能力强,善于观察学生的眼神、表情、姿态、行为、穿着和心理;(6)较强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

(7)对学生态度和蔼,有耐心,平易近人;(8)作风正派;(9)兴趣广泛;(10)良好的仪表。

十、编辑的素质要求。

(1)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2)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具有较强的鉴别能力和对信息的快速反应、筛选能力;(4)责任感强;

(5)具有较强的文字加工能力;

(6)有较强的学术价值观念和经济效益观念。三

十一、金融财会人员的素质要求。

(1)廉洁奉公,有正义感,能抵制各种诱惑,坚持原则;(2)责任心强,时间观念强,慎重细致;

(3)有较强的数字反应能力和汇总、规划能力;(4)具有较强的社交能力;

(5)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具备有关经营、制造、推销、采购等方面的知识;(6)具备较强的理解、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三

十二、律师的素质要求。

(1)具有坚持真理,坚持原则,不畏权势的人格品质;

(2)具备扎实的法律学以及广博的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逻辑学等方面的知识;(3)具有较强的理解国家有关法律条文的能力和准确断案的能力;(4)具有较强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5)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自我控制能力;

(6)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三

十三、外贸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

(1)保守国家机密,责任心强,讲求国格人格;

(2)反应灵敏,待人热情,有较强的社交、涉外能力;(3)外语水平高,语言表达能力强;

(4)具有扎实的外贸专业知识和较宽的知识面;(5)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合作共事能力。三

十四、政府机关公务员的素质要求。

(1)公务员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遵纪守法,保守国家秘密;公正廉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2)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3)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和决策能力。(4)具有较强的调研能力和较高的政策水平。

(5)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并要有一定的发展水平,思维的广度、深度、独创性、灵活性等也应有相当的发展水平。(6)较强的文字能力和应变能力。

(7)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且能坚持灵活性和原则性的统一。三

十五、各种咨询人员的素质要求。

(1)具有实事求是和为他人服务的精神,具有高度的责任心;(2)具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践知识;(3)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4)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能力、系统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5)具有较强的想象能力和察言观色的能力;

(6)在兴趣上乐意与人接触,善于与人合作与交往;(7)具有较强的记忆力和创造力;(8)具有较强的劝说能力。

十六、职业价值观包括哪三个方面的因素?

1、第一个因素包括符合兴趣爱好、机会均等公平竞争、工作有挑战性、能发挥自己才能、自主性大不受约束、能提供培训机会、晋升机会多、能学以致用、有出国机会,这些项目都与个人发展有关,因此称之为发展因素;

2、第二个因素包括福利好、职业稳定、收入高、交通便利快捷、工作环境幽雅、单位在大城市,与工作收入、福利待遇及生活水准有关,称之为保健因素;

3、第三个因素包括单位知名度高、单位规模大、单位级别高、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与声望地位有关,因此称之为声望因素。三

十七、求职信息的获取渠道有哪些?

1、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

2、人才市场。

3、大众传媒。

4、社会实践活动。

5、社会关系。

6、自己刊登求职广告、发求职信、电话联系或亲自拜访。

7、网上收集求职信息。三

十八、如何克服面试中的自卑心理?

1、正确的自我评估。正确评价自己的办法就是要纠正过低的自我评价,多找自己的长处,即使是微不足道也不要忽略,这些本来就属于你的财富对于你恢复自信心是十分必要的。人都各有所长,利用自己的优势以长补短,寻求成功的经验,增强自信,可以有效克服自卑感。

2、要经常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说:“别人能干好,我也一定能干好”,“我行,我一定能干好”等。

3、克服惧怕心理。不要怕失败,因为失败并不表示你不如别人,失败更不表示你一事无成。充满自信心,是成功的前奏。

4、面试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到胸有成竹。三

十九、就业信息筛选的步骤。

1、整理:要对得到的各类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把那些不合理的信息剔除,然后把剩余的有用信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

2、比较:要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专业知识、技术能力、基本素质、职业发展意向等来分析;

3、分析:(1)要识别真假,做可信度分析。一般来说,学校毕业生就业机构提供的信息可信度比较高,其他就业信息渠道的得到的就业信息,因为受时间性和广泛性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核实;(2)要进行有效度分析,对信息的可行性进行鉴别,要看这条信息能否为我所用;(3)信息的内涵分析,通过对就业信息的内容进行分析,从中发现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条件。

4、反馈:收集到一条或更多的信息后,一定要赶快分析处理并及时向信息发出者反馈信息,保证信息的时效性。

十、毕业生应从哪些方面分析用人单位信息?

1、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可以通过公司的宣传册、广告、网站和其他传播途径了解到公司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中的产品状况,看看这个行业和你的兴趣是否相符;

2、公司的竞争力:公司在当地的市场占有率、规模和发展变化状况等;

3、公司所针对的市场:公司产品主要针对什么人群或产业,主要销往哪些地区和市场等;

4、公司的发展战略:公司可能会发展什么样的新的产品线、新的投资方向、新的产业等;

5、公司的社会影响力和参与的公益活动;

6、主要管理部门和管理者的姓名。

十一、毕业生在找工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招聘陷阱?

1、以招聘为名盗取信息;

2、以招聘为名骗取钱财;

3、以招聘为名获得劳动力及成果;

4、以试用期为名榨取劳动力;

5、以“霸王条款”克扣毕业生;

6、以“培训”为名骗取培训费。

十二、如何规避招聘中的陷阱?

1、应当进入信誉度高的专业人才网站应聘;

2、拒交各种名义的费用;

3、不要随意公开自己的重要信息,求职者在填写网络求职登记表时,不要到处填写自己的个人重要信息;

4、不要将重要证件抵押,尤其是身份证、学位证、毕业证等;

5、多种途径了解公司背景,注意招聘单位的营业执照等相关证件;

6、接到陌生单位打来的电话时,要详细了解对方的情况;

7、发觉被骗及时报案。

十三、简历主体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哪几部分?

1、个人的基本情况:姓名、出生年月(申请西方国家的公司时可以不写,年龄被认为是个人隐私)、性别、政治面貌等,要求介绍清楚即可,没必要画蛇添足。

2、本人的学历、经历与成绩:大学学历,主修、辅修与选修课成绩,社会实践经验,个人生活经历。要突出的重点是你的学历、经历,让用人单位感到与其招聘条件相吻合。

3、本人的专长、技能、兴趣和性格。这种介绍要恰如其分,尽可能使你的专长、兴趣、性格与你所应聘的职业特点和要求相吻合。

4、应聘的简短理由,主要指本人对应聘单位的兴趣和要求。四

十四、求职信常见的毛病有哪些?

1、缺乏准备,无的放矢。

2、逻辑混乱,条理不清。

3、言过其实,炫耀浮夸。

4、过分谦虚,缺乏自信。

5、滥用词句,哗众取宠。

6、言语粗俗,礼节欠缺。

7、东拉西扯,长篇大论。

8、平庸乏味,缺乏新意。四

十五、求职信的写作技巧

1、态度真诚,摆对位置。

2、整体美观,言简意赅。

3、富于个性,有的放矢。

4、以情动人,以诚感人。

十六、毕业生网上求职应当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1、选择适合自己的网上招聘会;

2、拓宽视野,可以将求职信息张贴在一些权威的求职网站里,或将信息发布在一些点击率较高网站的招聘专栏里,或登录用人单位的网站,捕捉人才招聘网页上随时发布的招聘信息,直接与单位联系;

3、参加网上在线招聘,向用人单位提问一定要简明、扼要,回答问题要突出个人特点和优势,网上应聘切忌一口谈钱;

4、网上应聘,不要急于一时,人少时求职,效果反而更好;

5、根据个人的专业、爱好、特长,有目标地向用人单位求职,不要简历“满天飞”,无目的地投简历等于没投;

6、求职自荐材料内容应突出专业、学校、社会实践、自身性格,是否具有工作经验等重点内容;

7、求职者发送简历的同时,应该发送一封求职信,这是求职者常常忽略的,为了人事主管阅读方便,避免在电脑上多次翻页。

8、求职信、简历都应该采用文本格式;

9、如果单位没有特殊要求,发送求职简历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

10、发出求职资料后,要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在网上招聘会结束后几天,要主动通过E-mail或打电话询问情况,向用人单位表示诚意;

11、网上参加招聘活动,要提高警惕,小心受骗;

12、网上求职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四

十七、如何防范网上求职的陷阱?

1、观察公司有无具体地址,一般骗子公司不敢留真实地址;

2、仔细查看招聘公司网站内容,通过搜索引擎来浏览这个公司的一些信息,如果是骗子公司,有类似经历的网友可能会在网上披露;

7.员工情绪工作与企业和谐发展 篇七

情绪工作概述

1.什么是情绪工作?

自Hochschild提出情绪工作以来, 这一概念受到西方管理学界和心理学界的较多关注。Hochschild认为情绪工作是“为创造出公众能观察到的面部和身体表情所做出的情绪管理”, 主要强调内心的情绪感受。Ashforth等人强调情绪的表现, 认为情绪工作是根据职业角色的要求来表达适当的情绪行为。Grandey则将情绪工作定义为“为表达组织期望的情绪, 进行的必要的心理调节加工”。简单讲, 情绪工作就是指员工根据职业角色要求和组织期望所做出的情绪管理。

2.情绪工作的调节策略

情绪调节是情绪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员工的情绪感受可能与情绪表现完全不同, 这时就需要付出努力调节自己的情绪以达到组织要求和职业准则。情绪工作主要有三种策略:

(1) 表层表演。员工只调节情感的表现形式而不改变自己内心感受, 是一种暂时的假装情绪表现。当员工感受的情绪与表现规则不一致时, 通过调节情绪的可见方面, 如手势、声音和面部表情等, 使情绪行为按照组织规则要求表现出来。例如, 一位导游面对游客的刁难, 他依旧保持微笑并耐心的解答, 即使内心不愉快, 但出于职业要求, 他采取表层表演, 展现了与内心感受不一致的情绪表达。

(2) 被动深度表演。当员工的内心感受与组织的表现规则不一致时, 员工改变认知过程, 影响自己的内心感受, 使真实情绪体验与需要表现的情绪相符, 并通过行为表现出来。此时, 员工的内心感受与情绪行为同时发生改变。例如, 一位航空服务人员说:“当我面对粗暴无礼的客人, 我努力去想他可能由于害怕坐飞机, 情绪不好, 我这样想的时候, 我就不会在意他对我的吵闹。”在这个例子中, 航空服务员就是利用了深度表演来改变内心感受, 这样的心理状态可以更好地为乘客服务。

(3) 主动深度表演。员工的真实情绪和组织期望的表达规则本身一致, 不需要做出努力进行调控。当员工对企业和领导高度认同时, 就会内化组织期望, 真实地表现出与组织目标相符的情绪行为。

员工情绪工作与企业和谐发展的关系

情绪工作普遍存在于工作场所中。Hochschild区分出六大类型共44种具有显著情绪工作的工作类别, 并暗示其实大多数工作者都有情绪工作, 只是程度不同。情绪工作不仅存在于员工与顾客之间, 而且在组织内部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也存在着情绪工作。由此可见, 员工的情绪工作状况关系到员工的绩效、稳定的客户群体、和谐的组织文化, 而这些因素都与企业的和谐发展密不可分。作为管理者, 关注并管理好员工的情绪工作, 有利于企业保持竞争优势并持续发展。

1.增进员工的工作绩效

情绪工作为员工的自我表现提供了舞台, 员工就像演员, 根据职业要求“扮演”角色、表达情绪。当个体采用适当的情绪工作策略时, 通常会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有较高的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 从而提高个人工作绩效。当个体情绪工作过于频繁, 员工的内部感受与需要表现的情绪经常不一致时, 就容易产生情绪压力、职业倦怠等不良结果。研究表明, 深度表演的情绪工作策略与个人成就感、角色认同等正相关。情绪工作就像一把“双刃剑”, 对员工的影响既是积极的, 又是消极的, 管理者应引导员工尽量采取深度表演的情绪工作策略。

2.创造和谐的企业文化

企业和谐发展离不开和谐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这些经过时间沉淀的观念和规范影响着员工的态度和行为。每个企业的文化都有差异, 员工在不同的企业中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和理解他人的情绪, 应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企业应明确规定员工情绪工作的表现规则, 例如, Kunda&Maanen合作文化手册清楚地描述了同事之间的互动规则, 包括友好礼貌、公共场合不相互批评指责, 对不喜欢的同事也保持谦逊友好的态度。当员工了解自己的角色要求和企业的期望时, 就能更好地交流互动, 更多地表现出组织公民行为, 创造和谐的企业文化。

3.构建稳定的客户群体

企业的发展依赖于稳定的客户群体。情绪工作概念的提出与服务型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在当今个性化消费时代, 产品同质化程度日益增大, 使得顾客越来越难以长期对某企业和某产品认同和忠诚。各式各样的广告与促销手段让顾客变得更精明, 要在同类企业中保持竞争优势, 只有为顾客提供超出他们期望的增值服务。情绪工作要求员工能够识别不同情境下不同顾客的情绪需要, 准确判断顾客需要哪种互动形式, 并且采用适当的情绪管理策略, 为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由此可见, 做好员工的情绪工作, 对建立稳定的顾客群体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管理员工的情绪工作

对一些企业来说, 培养同时具有专业能力和高情绪工作能力的员工, 是获取竞争优势的基础。这些员工具有价值性、稀缺性、难以模仿性和难以替代性等特征, 在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的过程中具有独特价值。那么管理者该如何对员工的情绪工作进行管理呢?

1.让员工了解企业的情绪规则和期望

管理员工情绪的第一步, 是让员工了解职业角色的要求和企业的情绪规则。企业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利用员工的情绪资源, 取决于员工对企业情绪规则的了解程度。林尚平等通过质性研究发现, 员工通过公开询问、间接询问、伪装性交谈和观察监视等多种方式主动获取企业中的情绪规则。Ashforth研究发现, 由于企业少有提供情绪表达的规则和期望, 因此给员工的情绪工作带来困惑, 不明确自己的职业角色要求, 不知道该以何种方式表达情绪。管理员工情绪的第二步, 是管理者应重视一些非正式场合的情绪感染, 向员工传递该企业文化下的情绪规则。

2.实施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

情绪工作关注工作的情绪方面, 它与工作的认知和体力方面是并列的。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在工作分析、工作设计、绩效评估和薪酬设计中考虑员工的工作情绪。企业应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进行相应的情绪工作内容培训。例如, 通过“角色”扮演, 培养服务人员的深层表演能力, 使其情绪协调, 更好地胜任服务工作。另外, 企业在进行绩效评估时, 可建立员工情绪工作考评机制, 但是如何公平有效地衡量员工的情绪工作价值, 还有待研究。

3.提供组织支持系统

资源守恒理论认为, 人们总是试图维持有价值的资源, 并损失最小的资源, 以达到资源的平衡。员工在情绪工作时需要付出情绪努力, 导致资源消耗。当情绪工作没有产生某种报酬, 损失的资源没有得到弥补, 就会导致资源失衡。企业应当给予员工相应支持, 帮助他们及时弥补资源。例如, 新员工刚入职时, 对角色要求和企业规则不熟悉, 上级和同事应给予恰当的指导。现在很多企业开始实行的员工援助计划 (EAP) , 就是为员工提供各方面的心理援助。

8.员工培训与发展复习 篇八

关键词:高考生物;实验题;现状;应对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生物实验试题在新课标卷中也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加强生物实验试题的研究与备考策略的制定,成为了高三生物教师提高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必备要素,也是高考是否能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与调研试题结合考纲发现,生物实验试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生物实验试题的命题范围是以考纲作为基准,在考纲规定的四个层面中考查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流程、结论及实验的基本思路和科学方法等。例如2010年北京高考题中考查半保留复制的知识。2.加强实验试题的思维考查,由验证实验过渡到探究实验,由实验技巧能力过渡到利用这种技巧能力处理相关实验的综合能力。例如2010年郓城一中模拟题萨顿假说的相关实验的拓展。3.对实验方案进行恰当的评价和修改是一种较高的能力要求,近几年此类型考题不多,但会成为将来命题考查的重点。4.实验试题的设置由大而全、难而深的一道大题逐渐变为小而具体化的小题,试题以亲和的面目出现,难度梯度更趋向合理,区分度明显,有利于精确考查学生实验与探究能力。基于上述特点,为提高生物复习备考的科学性、实效性,对实验与探究类知识进行相关分析,找出合理的教学策略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个多年在高三一线的教师,个人认为在复习备考中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系统复习考纲指定的相关实验,夯实基础,发展迁移运用能力

1.复习时应弄懂考纲规定的每个实验

教师要亲自验证,尝试理解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相关数据测量与分析处理、实验结论总结及注意事项等,提炼其中的要点、重点、难点。在高三复习中有效地安排学生“做、演、放”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其中“做”指动手重做有代表性的实验;“演”指演示相关实验;“放”指组织学生看些重要实验的录像。

2.对考纲规定的实验进行归类总结,提升规律,形成科学思维能力

要充分利用网络与集体备课的优势,对考纲规定的实验进行科学分类,如观察类实验、物质提取与鉴定类实验、探究性与验证性实验、实习和研究性课题等,研究不同类型的实验共性与差异性,同时从解题规律等角度进行总结,形成规律性认识。例如,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的相同在于实验原理、所用材料、方法步骤。区别在于:验证性实验中每个装置只有一种现象以及由这种现象引出的唯一结论;探究性实验则需要分情况而定,是不确定性的,通常会出现多种可能性现象和由这些现象引出的多种可能性结论。总体而言,验证类实验重在证,表现为知结果要过程;探究性实验重在探,表现为重过程的逻辑推理。其实例在近几年的高考题与调研题中屡见不鲜。

3.要将考纲规定实验的方法和技术等迁移至新情境中进行综合运用

在复习备考中有效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设置与相关例题与作业的布置,对于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例如:讲解酶的活性时,以2012年全国理综大纲第33页探究pH对人体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为例进行剖析讲解。

二、细心研究课本中的经典实验,体悟和总结生物学科实验的一般思维与技巧

在新课标教学用书中优秀的实验是比较多的,比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光合作用的发现史、植物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叶绿体的提取与分离、基因在染色体上、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与噬菌体侵染实验、生长素的发现等。这些实验都体现了优秀科学家们在生物上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缜密的思维方法以及对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的运用,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通过对这些优秀实验的探究从中学会科学工作者是怎样发现问题、提出对应的假设、设计相关实验、完成相应实验、分析相关现象与数据、得出正确结论的,并将这些总结起来用于解决生物学问题。同时,要挖掘教材中的命题素材,运用生物学原理进行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研读历年高考实验原题,精心提炼各地调考名题,精析精练,循序渐进,全面提升解题能力

历年高考原题及调考名题,是众多高考命题专家进行长期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究的智慧结晶。加强对历年高考原题及调考名题的学习与体会,有利于我们认识高考题型特点,探寻高考命题规律及发展趋势,掌握答题得分技巧,提高应试能力。尤其是验证性与探究性实验题,它们是高考生物实验试题的重要题型,应该加强对它们的研究和演练。通过精心提炼筛选,形成例题与反馈习题进行复习优化,结合教学中的多动脑、动手、动口、交流等手段,科学训练与循序渐进相结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逐步提高实验能力。先从教材入手,然后拓展其他变式;先分析验证实验然后过渡到探究性实验;先就问题的提出、实验的设计、结果的假设与验证、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观察分析、结果的表达等进行逐点落实,然后再尝试一个完整的实验方案和课题计划的制定。真正意义上提升实验探究的思维能力与解题技能。同时注意学科间的知识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统一的科学概念和过程,建立科学的自然观,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对生物实验探究的学习是不无裨益的。

9.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复习题 篇九

一、名词解释

1.环境保护:指公民、团体、国家及国际社会为了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解决环境问题而采取的行政的、法律的、经济和科学技术等措施,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污染和破坏,以求保护和发展生态平衡,保护人类和社会发展的活动。1.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2.人口过程:人口在时空上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它大致包括自然变动、机械变动和社会变动。3.环境

4.人口环境容量:是指一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地球对人口的最大抚养能力或负荷能力。环境容量:对某一具体的研究区域,在不削弱其未来支持给定种群的条件下,当前的资源和环境状况所能支持的最大种群数量。

5.土地资源:地球陆地表面部分,由地形、土壤、植被、岩石、水文和气候等因素组成的一个独立的自然综合体。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主要空间场所。

6.荒漠化: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7.水污染: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使该物质在水体中的含量超过了水体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自净能力,导致其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的改变,从而影响了水体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的现象。

8.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它包括三个层次,即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9.酸雨:通常把pH值小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

10.生态系统:指一定范围内,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或是一定空间内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二、简答题

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2.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太阳活动、火山爆发、厄尔尼诺现象,以及地表反照率的变化(如冰雪、沙漠地、植被覆盖、水面、地表等)。人为因素有:城市化、工业化、森林砍伐、过度放牧、土地不合理利用、交通运输排放的气体(如飞机尾气以及汽车尾气等)等。

3.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原因。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亦称水土损失。” 随着森林的砍伐和草原的退化,土地沙漠化和土壤侵蚀将日趋严重,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水土流失还造成不少地区土地严重退化,在水地流失地区,地面被切割得支离破碎、沟壑纵横;一些南方亚热带山地土壤有机质丧失殆尽,基岩裸露,形成石质荒漠化土地。

水土流失土壤还造成水库、湖泊和河道淤积,蓄水能力大为减弱。下游河床抬高。水地流失给土地资源和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破坏,严重地影响了经济的发展。4.生态系统的组成。(1)无机物:有氮、氧、二氧化碳和各种无机盐等;

(2)有机化合物:有蛋白质、糖类、脂类和土壤腐殖质等;

(3)气候因素:如温度、湿度风和降水等,来自宇宙的太阳辐射也可归入此类;

(4)生产者:指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绿色植物、蓝绿藻和某些细菌,又称为自养生物;(5)消费者:指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各种动物、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和寄生动物等;

(6)分解者:指分解动植物残体、粪便和各种有机物的细菌、真菌、某些原生动物、蚯蚓和像秃鹫这样的食腐动物,分解者和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5.我国土地资源土地?

三、论述题

1.当今资源与环境问题的突出特点及产生的原因。

(要求:阐述环境问题的类型、举例说明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不少于1000字。)环境问题的类型:资源短缺与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一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具有普遍性、共同性;

二是指某些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问题,其影响和危害具有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 三是由于上述原因,这些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球的共同行动。2.环境问题的类型 资源问题:短缺问题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而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所造成的影响。从引起环境问题的根源考虑,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由自然力引起的原生环境问题,称为第一环境问题,主要指地震、洪涝、干旱、滑坡等自然灾害问题;

另一类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它又可以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两类。

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噪声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电磁波污染或电磁辐射污染)等。

生态环境破坏则是由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生态系统而引起的,例如乱砍滥伐引起的森林植被破坏、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大面积开垦草原引起的沙漠化、滥采滥捕造成的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破坏等,如今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次生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主要是人类的各种活动向环境中排放各种污染物而造成的,生态破坏则是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的这些环境问题都是人为作用的结果,虽然每一具体的环境问题都有其各自的人为原因,但从整体来看,人类不适当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贫穷、人口增长速度及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都是全球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①高消耗的生产模式和高消费的生活方式。②贫穷地区的生活生产方式。③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全球环境问题的特点

①人为性与长期性当代许多重大环境问题的出现,是在长时间内,在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是主导因素。

②隐蔽性与巨害性诸多重大环境问题是缓慢的累积性灾害现象,通过食物链的转移,其危害具缓发性和长期性特点。

③复杂性与加速性重大环境问题的种类和强度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也是一个新旧问题不断更迭的过程,其危害有增加的趋势,且最为集中。④两极性与移动性。⑤可变性。发展趋势:

第一、全球变暖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第二,资源环境问题的综合化。第三,资源环境问题的社会化。第四,资源环境问题的政治化。

10.员工培训与发展复习 篇十

(一)企业自身努力:

1、尊重价值规律,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创新营销模式,优化发展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需定产,调整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企业技术水平,提高劳动率,降低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依靠科学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企业决策流程。

3、要遵守法律和法规,市场规则,遵守职业道德,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树立品牌意识。

4、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企业要遵守法律法规,遵守职业道德,诚信经营,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②企业要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劳动者营造安全生产环境。③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5、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资源利用率,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落实在生产中,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6、通过强强联合或兼并,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规模化经营,充分发挥企业规模优势,降低生产成本。

7、协调劳资关系,提高劳动者素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劳动者营造安全生产环境,完善分配制度,提高劳动者待遇,提高生产积极性。

8、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坚持引资引智引技相结合;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培育自主品牌,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实行出口多元化,创新对外投资方式,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9、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能力,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10、配合政府宏观调控,借力政策扶持,整合资源优势 个别细节拓展:

1、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的意义:(1)满足人民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和水平,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扩大市场,提高企业竞争力,也有利于维护市场竞争规则,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利于社会经济稳定发展,也有助于整个社会整体责任感的提高(2)企业尊重员工,满足其需求,会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使企业富有创新的激情;

(3)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环境污染,实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的转变,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立生态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理念。

2、企业技术创新:

(1)怎样提高创新能力:①企业自身: 加大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吸引优秀的技术人才;鼓励员工参与企业创新活动;通过奖金、股权等方式激励科技人员;与大学、科研机构进行科技合作;积极申请专利,保护知识产权。

②政府如何促进企业创新: 政府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创造条件使人才、资本等市场充分发挥对创新的积极作用;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出台针对技术创新中各类创新要素的利益分配政策,激发技术创新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加强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手段对创新主体进行引导,完善技术创新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制度,推动技术创新;运用法律手段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创新法治环境,规范创新主体的行为,打击创新领域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保护创新者的利益。

(2)创新的意义:①对企业:有利于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打造自主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扩大产品销量;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利润。

②对社会:发展生产力,提高社会效益,资源利用率,转方式,调结构,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对外开放水平,生态文明,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地位;满足人民需求,提高生活水平;

(二)政府:(能为企业做什么)

1、提供服务。创造条件发挥市场调节的决定性作用,政府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费用,提高服务能力,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监督机制,出台符合市场规律的宏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完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完善市场经济体系,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良好环境,减少发展的体制障碍,维护企业的合法利益;

2、监督管理。工商部门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依法对企业的产品服务加强监督,运用政策、计划、税收、信息等宏观手段来引导企业生产。

3、政策鼓励。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激发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实施宏观调控,制定科学的资源配置政策;鼓励技术创新和品牌,对创新,品牌,技术,专利给予财政补贴、信贷优惠、降低税收、土地使用等方面的政策支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缓解企业融资困难,鼓励和吸引国内各类投资者,从而降低企业发展成本,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推动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鼓励出口

二、发展企业的意义

1、总体上: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繁荣了市场,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决定了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是消费的动力;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促进社会经济增长,增加GDP(产值),是创新的主力军,促进社会创新发展;促进就业,增加收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增加了政府税收;推动合理市场秩序的建立,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企业的良好的企业经济利益和所发挥的社会效益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结合具体企业类型的意义: 国企:

集体所有制企业: 民营(私营)企业: 外资企业: 股份制企业: 文化企业:

一、公司/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一)企业自身努力:

个别细节拓展:

1、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的意义:

2、企业技术创新:(1)怎样提高创新能力:

(2)创新的意义:对企业:

对社会:

(二)政府:(能为企业做什么)

11.高潜力员工的甄选与发展 篇十一

关键词:高潜力;甄选;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0)-05-0030-002

要甄别出高潜力的员工,可以用IPE的职位评估方法所评估出的现任职位级别作为纵坐标,并用平衡记分卡的绩效评估方法评估出的绩效结果作为横坐标,最后以他们的评估所在象限作为依据,区分出高、中和低潜力员工,并以此作为制定各类方案的依据。

职位评估就是确定职位对一个组织的相对价值。职位评估是以工作为中心的,根据职位分析的结果,并依据一定的规则与方法来判断职位对组织的价值大小,根据职位相对价值的大小可以确定职位系列。这个职位系列是把一类职位从高到低分成几个等级。这个职位系列是建立工资结构的基础,也是上级指导下级设计职业生涯的基础。

对现任职位的的评估可采用国际职位评估系统(IPE,International Position Evaluation),IPE系统是在许多长期从事职位评估工作专家的经验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职位评估系统。IPE系统不但可以比较全球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还适用于大型集团企业中各个分子公司的职位比较。应用IPE系统,可以消除职位名称对岗位的歪曲。IPE 系统实行四因素打分制。这四个因素包含了不同职位要求的决定性因素。每一因素可再分成两至三方面,每一方面又有不同程度和比重之分,因此IPE系统共有4个因素,10个纬度,104个级别,总分1225分。评估的结果可以分成48个级别。IPE系统的4个因素是指:影响(Impact)、沟通(Communication)、创新(Innovation)和知识(Knowledge)。影响因素考虑的是,职位在其职责范围内、操作中所具有的影响性质和范围。并以贡献作为修正。该因素主要考虑以下三个维度:组织规模、职位在组织内部的影响、职位的贡献大小。因素二沟通因素着眼于职位所需要的沟通技巧。首先,决定任职者所需的沟通类型,然后再选定对职位最困难和具挑战性的沟通的描述。沟通因素主要考虑以下两个维度:职位的沟通方式和组织架构。因素三创新因素着眼于职位所需的创新水平,首先确定对职位期望的创新水平,然后决定该创新水平的复杂程度。明确职位的要求:识别并改进程序、服务和产品,或者发展新的思想、方法、技术、服务或产品。创新因素主要考虑以下两个维度:职位的创新能力和职位的复杂性。因素四知识是指工作中为达到目标和创造价值所需要的知识水平,知识的获得可能是通过正规教育或者工作经验,首先指定应用知识的深度,然后指出该职位是属于团队成员、团队领导还是多个团队经理,最后确定应用知识的区域。本因素是关于职位所要求的知识的性质,以完成目标和创造价值。知识因素主要测量以下三个纬度:确定知识水平、确定团队角色、确定应用宽度。

对绩效表现可采用平衡记分卡的方法来进行评估。平衡记分卡是一种用综合平衡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评价体系。该方法从四个角度关注企业绩效:顾客角度、内部流程角度、学习与发展角度与财务角度。这种新的绩效测评体系使高级经理们可以快速而全面地考察企业。财务测评指标,能揭示已采取的行动所产生的结果;用顾客满意度、内部流程、学习与发展三套绩效测评指标来补充财务测评指标,而这三方面的活动又推动着未来的财务绩效。经理可以通过平衡记分卡的方法把公司的战略和使命转化成具体的目标和测评指标,建立一套更为全面的绩效评价体系。

平衡计分法把战略置于中心地位,它根据公司的总体战略目标,将之分解为不同的目标,并为之设立测评指标,并通过将员工报酬与测评指标联系起来的办法促使员工采取一切必要的行动去达到这些目标。这就使得公司把长期战略目标和短期行动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它还有助于使公司各个单位的战略与整个管理体系相吻合。传统上我们经常见到,只要有职员或顾问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公司就会增加新的测评指标。但是均衡计分法在从四个不同角度向高级经理提供信息的同时,限制使用的测评指标的数目(每个角度不超过5个指标),从而使信息过载最小化,均衡计分法迫使经理们关注最关键的几个测评指标。最后根据员工在各自职位上的绩效表现,可将员工的潜在能力区分成9级:

1.第1级-潜力之星

连续多年的卓越绩效成就和表现,并有显著的领导潜力,已具备提升至高层领导职位的能力,在将来的1至2年内可提升至经理层级或在国际职位评估系统中提升2级。

需采取的行动:

· 为留住人才需尽快采取行动。

· 准备提升至更高的层级或拓展新业务。

· 提升或计划提升。

2.第2级-显现之星

能完成或超额完成目标,但在现在的职位上的某些表现仍需改进,如能及时改进,则可在将来的3至5年内被提升至经理职层或在国际职位评估系统中提升2级,如未得到及时改进,则考虑调整至第5级.

需采取的行动

· 在现在的职位上给予更高更严的要求,

· 激发鼓励其达到目标。

· 关注并支持其改进绩效和提高能力,以达到更高目标。

· 提升或计划提升。

3.第3级-新进之星

刚被提升或聘任到岗6至12个月,既表现出能提升至更高职位的能力,最好是2个经理层级。

需采取的行动

· 需时间、经验和指导来进一步提高绩效。

· 在进一步被提升之前,须在现职岗位给予特别辅导,以达到更高的要求。

4.第4级-主要的有潜力者

在过去的几年中均有杰出的绩效表现,暂时保留在同岗位,但经过将来1至3年的成长,可提升至经理职层或在国际职位评估系统中提升1级,有潜力提升至级别1。

需采取的行动

· 给予更多目标和挑战,以便测试其潜力。

· 指派完成更多的综合型项目,以帮助其累积更多的管理经验,同时可观察其在复杂的环境中做决定的能力。

· 可准备在相同领域中提升到更高的职位。

5.第5级-将来的潜力者

有潜力在将来提升至更高的职位。能完成或超越完成目标,但目前仍有一些表现待提高,如改正了不妥表现,可提升至级别4的位置,也有可能提升至级别2,但如果不改正,则可能被降至级别6或8的位置。

需采取的行动

· 在做调整之前,在现职位给予更高的要求和更严的指标。

· 保留在现职位上。

6.第6级-需改进者

有潜力完成同职层上的更大项目,但需要学习更多技能。再绩效表现上与现职要求有明显的差距,需进一步改进。

需采取的行动

· 更严密的绩效评估。

· 考虑是否需要更多的技能培训或私人教练的辅导。

7.第7级-专家

对组织而言十分有价值,有持续而又高标准的绩效表现,拥有较高的专业技能,须保留在本职层内。

需采取的行动

· 给予负有挑战和需做出决定的任务或课题,同时观察其绩效表现是否还能保持在同一样的高水准。

· 可安排其培训和帮助其他员工。

· 保留在现职位上。

8.第8级-达标者

有明显的潜力可提升至级别7,但如果绩效不能提升或反而下降,也有可能下降至级别9的位置。能够达到或超额达到目标,但目前仍有一些表现须改进,如能改进可将目前的工作做的更好。

需采取的行动

· 为其提供足够的辅导和改进的机会,以进一步发展其潜力,或许可发展成为专家。

· 再现职位上给予更高更严的指标。

· 保留再现职位上。

9.第9级-边缘的表现者

与要求的绩效有明显的距离,没有潜力再发展,可考虑调整职位。

需采取的行动

· 查找绩效低下的原因,尽量帮助其提高绩效,如是由于无法适应须做决定的职位,可考虑调整至低职位。

· 探寻技巧培训和个别教练是否会对其的绩效提高有所帮助。

· 关注具体的改进计划可否将其绩效提升至级别8,如仍无法提高,可考虑退出计划。

在以上9个级别的潜力员工中,可将其归纳成潜质高者,潜质中者和潜质低者。

其中第1,2和3级别的员工为高潜力员工,高潜力员工是指在现任职位上有持久而卓越的表现,并充分理解自己的工作,对工作极负责任感,同时具有较好的领导者技能,有被提升至国际职位评估系统1-2级的潜质。

第4,5和6级别的员工为中等潜质员工,中等潜质员工指在现任职位表现良好,几乎都能达到既定目标,能较好理解自己的工作,显示出一定的领导技能,有被提升至国际职位评估系统中的1级的潜质。

第7,8和9级别的员工为低潜质员工,低潜质员工没有意向或愿望被提升,也没有被进一步提升的潜力,需要在一个非常良好的环境或专家的指导下才能成为绩效良好者,,如需提升需对其进行工作轮训以积累经验和信心。

参考文献:

[1]文跃然.《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2]付亚和、许玉林.《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Susan E. Jackson and Randall S. Schuler. Managing Human Resources through Strategic Partnerships, Q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04 智库百科:“美世国际职位评估法”,http://wiki.mbaib.com, 2009年11月17日

上一篇:清明节工作方案下一篇:简单美好的周末祝福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