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师岗位职责

2024-10-30

初中数学教师岗位职责(精选10篇)

1.初中数学教师岗位职责 篇一

传统的教学,以老师的“教”为中心,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都围绕教师的“教”而展开,学生基本上是被动的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发挥,往往是教师在台上讲的天花乱坠,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历史教师应依据历史学科的特性,定位好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角色。

1.课前准备。充分的课前准备更为重要,一要备课程(包括课标和教材),与旧课程相比首先要备课标,然后在课标的指导下备好课程,写出教学教案。二要备学生。新课程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意识,不看对象的教学是收不到好效果的。三要备方法。应设计符合新课程和课题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法。四要备材料。收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多媒体、图书馆资料、影视图片等。

2.课中实施教学。首先要建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利于学生学习和交流。其次要根据备课的情况和学生的课堂表现有效地实施教学。再次要对课堂实施情况进行必要的总结、检测、评价。

3.课后监测与补救。课后有必要对全体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测,对每位学生的学习进行公平有效的评价,利用课后评价结果来及时调整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对没有达标的同学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再次挖掘学生的潜能争取达标。

2.初中数学教师岗位职责 篇二

一、做好教学中“引导者”的角色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课堂上, 有些教师往往是“一人课堂”, 从上课讲到下课。学生们机械地听课、记笔记, 教师讲什么, 学生就听什么, 长期缺少互动性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机械、枯燥、沉闷、压抑, 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将课堂还给学生, 此时教师要考虑做好数学学习“引导者”的角色。

首先, 数学教师要掌握好指导的时间点, 指导过程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 可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与练习。例如:在讲解因式分解时, 以ac+ad+bc+bd为例, 引导学生提取公因式, 变为a (c+d) +b (c+d) , 再提取公因式即为 (a+b) (c+d) , 从而直接可以看出ac+ad+bc+bd= (a+b) (c+d) 。然后运用类似因式分解的题目, 让学生自己完成,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过程与结论, 教师针对情况适时点拨。

其次, 教师要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好引导, 针对不同学生的数学基础, 合理选择所教的内容。在对全体学生教学时, 不能围绕尖子生转, 反而更要注意那些发言极少的学生, 给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 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究中来。例如八年级数学上册“因式分解”这部分内容, 课本设置为一课时, 我们可以将其分成三至四课时, 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 以便为高年级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学时设计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 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回答, 使他们拥有成就感, 增加学习的信心。

最后, 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与方法的指导, 古语云:“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讲授“勾股定理”时, 教师鼓励学生自主画一个直角三角形, 在已知两条直角边的情况下, 计算求斜边, 然后再讲授勾股定理的性质及其应用。学生通过自身实践来验证自己画的图形, 这个过程是一种自我探索、自我体验的过程, 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做好教学中“倾听者”的角色

初中数学教师不是单向的向学生传达自己的思想, 更重要的是要主动去倾听学生的诉求和心理。做好“倾听者”的角色不只是学生班主任的工作, 数学教师同样也要做一个积极善意的倾听者, 转变教师在教学中绝对权威的观念。当学生在学习或者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 教师都应该站在学生的身旁, 认真倾听学生的诉说, 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做好“倾听者”的角色对于学生的生活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

首先, 教师通过倾听学生的诉说, 可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能更容易辨别出学生的悟性和理解力, 掌握学生在学习理解过程中存在的偏差, 从而判断出学生理解的深度, 及时调整数学教学方案, 使得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其次, 在倾听的过程中, 学生对教师的认识也会产生变化, 真心感受到教师是从内心愿意帮助他们的, 师生在交流过程中, 亦师亦友, 相互之间能够更加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等。共同地探讨、平等地交流, 能够更方便教育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真正体现出他们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

最后, 在倾听的过程中, 教师能够陪同学生“共同成长”, 教与学的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能够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教师可以知道学生需要学什么, 从而有目的地去教什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提出不同的对策来解决, 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 学生的潜能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挖掘与展现。

三、做好教学中“评价者”的角色

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效果如何, 需要教师及时给出相应的评价。初中数学教师做好数学学习“评价者”的角色, 能够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激励并帮助学生进行学习, 及时调整并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

首先, 初中数学教师对学习的评价内容要做到“三个到位”和“三个关注”:“三个到位”即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要评价到位, 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要评价到位, 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要评价到位;“三个关注”即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 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反馈, 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与过程。

其次, 教师要创新评价模式, 改变传统“全凭教师一句话”的单一评价方式, 积极运用多方位、多样化的评价模式。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家长校外评价和社会辅助评价。评价方式也可以采用书面考试、作业分析、课堂观察、课后访谈、成长护照等。数学教师对各种评价加以综合考虑与利用, 突破教学传统评价模式的瓶颈。

最后,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接地气”, 要围绕新课标的要求, 根据自己所在的学校特点、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评价。评价过程中应多使用鼓励性语言, 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课中来, 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寓教于乐。

四、结语

新课程改革能否取得巨大的成效, 关键核心在于教师的教学习惯、教学行为、教学方式等是否能够得到真正的改变与发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是教育教学改变的先导性条件, 角色定位准确了, 教学行为才能随之真正改变。所以,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 我们要积极转变自身角色, 做好角色定位, 为全力推进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叶俊.初中数学教师的几个转变[J].科学咨询 (教育科研) , 2013 (2) .

[2]宋长安.初中数学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J].吉林教育, 2013 (32) .

3.初中数学教师岗位职责 篇三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观;数学教学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什么是数学,数学的本质是什么以及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创新精神等问题缺乏清楚的认识。因为数学的本质问题是学习和研究数学所不能回避、首要的和最基本的问题。虽然这一问题至今没有完整的答案,但无论是数学学术专著,还是教学大纲、课程标准都把数学的本质问题放在开篇的位置。当代对数学本质的较为普遍的描述是: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数量关系、模式和秩序的科学。

一、数学教师应树立新课程理念下开放的数学教材观

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就要让数学更加贴近生活,并且用生活化的语言表现出来;要把数学融入到本土社会、自然、历史、政治和生活中去,从而使数学具有现实生活的原汁原味,从而形成具有民族色彩、乡土气息浓厚的数学。数学有原始形态、学术形态和教育形态三种基本形式。原始形态是指数学家发现数学真理、证明数学命题时所进行的繁复曲折的数学思考。数学的学术形态的基本特征是高度的抽象性、严谨性、统一性、系统性、形式化和模型化。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等原因,不能用数学的学术形态和学生直接交流。数学的教育形态(学科数学)是教育专家或教师依据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依据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生活背景等,把数学的学术形态适当返璞归真,回到现实生活中去,回到数学家当初创新发明的状态,把数学的学术形态知识的线性排列“打乱”,融合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融合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融入教师的理解,对教材所呈现的内容进行重新编排裁剪、充实、活化教学内容,赋予数学知识新的意义、价值。这样就把数学的学术形态激活,使数学知识变成生动、有趣、形象、直观和容易理解的数学的教育形态。

二、在数学教学应关注师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是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而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寻找水源的问题。数学的本源从逻辑上说是数学的逻辑起点,即数学产生、发展的源泉。学习数学就是要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生动形象、具体、容易理解的教育形态。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汇点、网络点、关节点、联结点。从而探寻数学的本源,理解数学的本质。数学源于生活、源于自然、源于社会。人是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社会中的,认识、理解和体验数学就是要探寻数学的生活、自然和社会本源。新课程理念和科学的数学观,对教师实施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们至今天仍处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两难境地之中。

三、应加强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教学

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灵魂,教学应使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以往的教学中,对这一点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把数学思想和方法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来教给学生,甚至连基本的总结也作得很不够。在解题教学中,可以适时地归纳总结解数学题的一般思想方法,如换元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参数法、特殊化法、割补法、辅助法等等。这样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很有益的。

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需要

探索精神与创新精神是现代科学文化的一个基本素质。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根本特征是表达一种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数学文化能够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学习数学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再创造过程,数学中的定理、结论以及解题方法的探索,都需要学习者具有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同时也正是通过这种数学活动过程培养学习者的开拓创新精神。如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目前已有380多种,无论谁也不能穷尽数学中的所有解法。可见,数学是创新的学科,具有开放体系。数学学习能够开拓思维,增强创新意识。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了解学习的渐进性,通过课堂教学、课后习题等方式帮助学生吸收和掌握学习到的数学知识。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容不下一丝的侥幸,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扎实学生的基本功和对知识的掌握。通过有意识的专门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自觉运用习惯,让学生能够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和数学思维。教师要加强创新教学方法的运用,精心准备教学内容,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加强总结和提升。

初中数学教学并不只是为了让学生拿到更高的分数,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通过数学学习,逐步培养自身的数学思想,提高自己的数学方法的运用能力。古语有云: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教师在新课程的标准下,要加强对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等的训练和培养,培养学生用数学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4.数学教师安全职责 篇四

1、数学教师是课堂教学安全负责人,对本堂课教学学生的安全直接负责,并协助班主任做好各项安全管理教育工作,其主要职责有:

2、坚持落实讲课前清点学生人数制度,如发现学生缺席,应及时与班主任联系查明原因;

3、熟悉数学学科的教学常规,严格落实教学常规的有关规定,防止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4、要随时留心课堂中出现的各种异常现象(如对体弱学生),出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好各种异常突发事件,并报告班主任和学校;

5、在课间操、放学时要协助值班值日教师组织学生上、下楼梯,若出现拥挤现象要及时组织疏散;

6、关心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得用讽刺、挖苦、讥笑等侮辱性言语来批评学生;

7、对必须外出进行教学活动的,必须要有安全防范措施,事先要报告学校,经批准后,方可外出,未经允许,不得外出

8、认真落实各项安全制度和上级有关安全工作规定;

9、在课堂以外发现各类安全隐患和事故,都必须及时处置、及时报告;

10、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安全工作任务。

学校公章:责任人:

5.小学数学教师岗位培训心得体会 篇五

常乐集镇中心小学 宋德然

任教以来,经历的培训也不少,可惟独这次县级培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前都是先交费,再学习,而这次培训,从教体局,财政局,师校,各单位一直给我们培训学员开绿灯,直接报名,而且提前为我们精心地准备了学习用书和笔记本,可见领导们对这次培训的重视。几天下来,习惯了路上的奔波,习惯了夏日的炎热,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要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专家,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在这里,我更进一步感知到,作为一名教师,不要拘泥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更要注重对新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但是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相信自己是有所收获的。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老师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核心素养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要学会更新知识。

“知识也有保质期”作为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在充分尊重教育者的基础上,强调打破教育霸权,用全新的、科学的、与时代相吻合的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来武装教育者的头脑,使之打破其坚冰一样的由陈旧的知识和经验累积起来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那么,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必然充满生机和活力。正如王茝老师说的:作为新时代的老师,要想教会学生一碗水,老师有一缸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要要有一条河。同时,王茝老师的讲座“丹心育桃李,书香沁人生”从如何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上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他指出:教师就应该敬业奉献,人,热爱学生,甘为人梯,诲人不倦,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方,言而有恒。崔颂雷老师教会了我们如何做小学课题研究,从学会做课题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整个讲座清晰明了,把我们在课题中遇到的困惑都阐述明白了,他提出:我们教师不要把做课题当成是评职称的硬件,而是把它当成自己的职业生涯专业化发展来研究,少了功利心,教师就应该静下心来做学问。

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王萍老师用自己几十年来做心理咨询的实际案例向我们阐述了负面情绪对身体的危害,帮助我们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她强调“先滋润自己,而后爱人”。同时她强调教师要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充分信任儿童,相信儿童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儿童,俯下身子看儿童的生活,平等参与儿童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儿童,儿童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开展教学活动。新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大,让教师觉的难以驾驭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过多的焦虑和不安。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充实心理学知识,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以最美好的情绪来影响学生,促进学生个体得到发展。

三、教师要学会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来辅助教学。

在这里,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教师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师,除了要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外,还应该具备使用现代会的技术来辅助教学。而这就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努力研修校本,努力学会制作微课,并勇于到课堂上去实践,李广老师的这节“小学数学微课制作与应用”课,堪称是及时雨,让渴望学习微课制作的老师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吴积军老师的校本研修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让我们学会了把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向正在推行的新课改探究性学习方式转变,教师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这些知识,对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非常实用。方勤华老师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给我们讲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注意的细节问题,真是受益匪浅,同时,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们也会以此为风向标,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细节,提高处理细节的能力。吕志老师的“小学数学课堂合作教学策略和方法”,魏宏聚老师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技能”,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充实了我们的内心,促进了我们的专业化成长,培养了我们的职业素养。培训老师们构建了合理的培训内容,使学员感到“受用”、“解渴”。通过听课、探讨,交流等形式,就学员急需和困惑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培训。开设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专题讲座。学员们通过研讨反思和不断剖析,经过努力完成了富于挑战性的问题,以高度的注意与浓厚的兴趣投入培训活动中。

6.初中数学教师评语 篇六

快乐的数学,思维的体操。

听在耳中,记在心中,不如笔在勤奋的手中。

理解题意,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有效的方法和灵活的思维,是学习数学必不可少的

学习数学,首先要做一个“思者”!

相信你能把字写得再规范一些!

把每次作业当成检验自己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水平,你的成绩就会很优秀!

注意: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看到你专注的神情,老师很是欣慰!

有了积极的心态,学习就会变成快乐的事情!

课堂上能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老师最喜欢听到那响亮,有感情的回答。

上课专心听讲,善于思考,上进心强。

课堂上你总是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

喜欢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课堂上的响亮发言,引来了同学们的赞叹声。

课堂上能听到你响亮清脆的发言。

课堂上常常能回答出别人难以回答的问题。

能在课堂上听到你正确的发言,令我很欣慰。

课堂上,你所领导的小组合作学习得多好啊!

7.浅谈初中数学教师的角色转变 篇七

教师是课堂上的组织者,实际上是服务者,要做到:一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二是提供应该提供的学习材料;三是依据教学内容设计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习形式(阅读、思考、交流、表演、游戏、测算、比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习过程情感化,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积极情绪体验结合起来;四是设计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设计问题时,不能带有明显的导向性,不能束缚学生的思维.教师组织学生学习不能过多的要求“要这样,不要那样”,不能控制学生的自由思维、操作、演算、推理、表达,要形成开放性数学教学模式,实现条件开放、结论开放、解题策略开放.这种开放,实质上就是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多机会,要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在条件开放中,学生需要不断地读选材料;在结论开放中,学生需要不断地归纳成果;在解题策略开放中,学生需要不断地学会思考和综合应用读写手段,探究出思维方法和数学结果.

2. 指导学生学习,但不能代替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指导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着眼点放在对新授内容产生问题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自主解决问题上,深入了解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通过提供适当的问题情境或实例促使学生反思,引起学生必要的认知冲突,指引学生主动探索,建构起新的认知结构,将原来以视听为主的学习方式转变为眼、耳、手、脑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的学习方式.有时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数学更贴近生活,学生在问题情景中会表现出对数学非同寻常的兴趣.如增收节支问题,指导学生找出单位“1”弄清分率是谁的,运用列表分析,线段示意图分析、找准题中的等量关系.又如,在教“打折销售”时,可先设置背景资料:“在激烈的商战中,经常会看到商家打出如下诱人的招牌:本店一律‘七折’销售,本店一律‘买十送三’……对顾客来说,‘七折’与‘买十送三’,谁更划算呢?”为说明这个问题,可以先让学生来算一笔账:假设某件商品原价为10元,按“七折”销售就是每件10×70%=7(元).这样,花91元就可以买到91÷7=13(件).而按“买十送三”算要花100元才能得到13件,显然“打七折”比“买十送三”划算.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了打折问题中“几折”所表示的意义,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还体验到数学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服务的.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认识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和威力,激发了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做数学的情感.教学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展示数学学习中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到学好数学是个人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要营造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情境,推动学生积极参与.要废除以前那种强制和灌注的教学模式,当然更不能急于求成的代替学生说出问题结论.

3. 参与学生学习,但不能暗示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教师作为和学生平等的一员共同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形成错误知识的原因,以便及时为学生正确迁移.同时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在情景中探究,在直观的背景下探究,增加辅助环节等.例如,张北对李京说:“我是你现在的年龄时,你才四岁.”李京对张北说:“我到你现在的年龄时,你将61岁.”求他们现在各多少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画出线段图后讨论张北、李京到底相差多少岁设张北现在是x岁,李京现在是y岁,不管年龄是回到过去,还是将来,明白张北、李京始终相差(x-y)岁.线段图很形象地表示出相差的量相等,所以列出两个方程:x-y=y-4, 61-x=x-y,学生很容易地作出来了.这样让学生通过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又如,实地测量旗杆的高度、测量坡度角时,教师应和学生一同活动;学生讨论时,教师应走到学生中间,积极地看,认真地听,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在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不能暗示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结果.

4. 促进学生学习,但不能越位

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求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起催化作用.教师应鼓励求异思维,表扬敢于打破常规,沿着不同方向思考的学生,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去探索.一切活动都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启发引导是教师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实现目标的一种手段,任何教材内容都可以用一个问题、一个目标、一段现象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去观察、去看书、去思考、去想象、去记忆、去实践、去创新.“以问题为起点、以结论为终点”的教学模式应打破,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也应带着新的更高层次的问题走出教室.教师不能嫌弃学生动作慢,而伸手去帮和做;不能嫌弃学生的方法笨,而直接说出算式和结果.

总之,新课程的核心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努力改变角色,成为终身学习者,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全面提高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发展数学的能力.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 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程的重要任务是转换学生的学习方式, 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平台.本文就来谈谈初中数学教师的角色如何转变.

8.初中新课改中数学教师的作用 篇八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教材的编写及体系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材的呈现方式有所进步。教材重视了对数学价值观的体现,设置了很多新的栏目,如: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阅读与思考;数学活动等。知识的展开和发展能更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的编写上体现了基础性、普及型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有效地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是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地学习策略。中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愿望和能力有所提高,并能在探索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在倾听别人意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同时,主人翁意识、集体主义观念和与人交往、合作的习惯和能力,也是一个现代人的基本品质。

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是素质教育的的呼唤,是新时代的需求,是新课标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变过去在课堂作为“演讲者”的一贯作风,要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策划者、指导者与合作者、促进者。

下面我从使用新教材几年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营造一个体验学习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体参与意识

教学时,首先要创设良好的导入情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如,我在教学“相反数这一节的多重符号化简”时,一开始就神秘地让学生考教师,让学生随意说出一些有很多符号的数,教师马上告诉学生答案,结果全对。学生感到惊讶。立刻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老师这么快就能算出它的符号?有什么秘诀吗?正当学生产生好奇和对教师敬佩之情时,我就告诉学生。这不是教师的本领大,而是教师掌握了其中的奥秘,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诀?很自然引入了课题。从而创设了展开教学的最佳情境。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要以现代数学的眼光。重新审视数学课堂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并赋予新的内涵,从而建立鲜活的数学课堂教学内容。

其次。要组织构建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安排小组讨论,尽量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诱发其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意识,探索知识的形成、发现规律。教师要充分备好课。组织好问题。课堂讨论切不可流于形式,表面上看似热闹,而实质则既无重点又无中心。有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不出问题,而一些学习优秀的学生代表所有学生发表意见,掩盖了真正的学习效果。没有达到讨论的真正目的。久而久之,部分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安排讨论小组时,各组要合理搭配,均要有各个层次的学生。

第三,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教师在合理安排小组讨论后,还要能适时引入情景,提出问题,以使学生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小组讨论的优势。这就要求教师提问避免随意性,要精心的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不可过易也不可过难。

如:在讲《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时。我首先由易到难设计了几个在学生生活经验中非常熟悉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

1校门外小商店原来每只钢笔卖10元,现在降价10%,则现在的售价是多少元?

2某种品牌彩电降价10%后每台售价1800元,则该品牌彩电每台原价为多少元?

其次,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出:利润=售价一进价利润=进价×利润率

再次。可进一步讨论:某商店在某时间以每件60元价格卖出两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损25%,问卖出这两件衣服总的是盈利还是亏损?或是不盈不亏?

通过设计这些问题,有效地指明了学生参与的方向。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来促使学生去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抓住本质,寻找共同点,促进组内交流,顺利地实现了知识的自我构建和知识创造。

二、参与学生讨论,适时给予指导,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学习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应不断进行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讨论中出现的困难,并给予指导。如在上《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节课中,我要求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个任意三角形。并把它剪下来,自己拼拼看,验证“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在巡视过程中,我发现有一部分同学不会拼,于是我首先问他在目前我们所学的内容中,如何能产生180°?学生回答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平角定义”后,我继而诱导:既然是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为什么不试试将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撕下来拼在一起看能否形成一个平角?在拼的过程中,你觉得怎样才能拼出平角?

于是由学生动手操作,我在一旁合作参与,适时给予必要的指导,不但拼出了图形,而且学生很快从中体会到如何作辅导线,再从理论上证明的方法。

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使学生轻易地掌握了以前学生较难接受和理解的“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过程。

三、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要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到本领,学会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和点拨。比如做数学题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提出三种不同的要求:1、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应该是先做后看。先做题,做完后再看同学怎么做的。老师怎么讲的,再看参考书怎么写的,然后去比较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懂得哪种方法好在什么地方,掌握这一点,可能就能解决很多问题。2、对于学习能力稍差一些,基础一般的一些同学,可以边做边看,做了一部分,做不下去。可以请教一下别人,可以翻书,找资料,受到启发再做。3、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先看后做,可以先问问别人。或是找老师指点后,再自己动手做。这样就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程度上得到提高。及时对学生遇到的困难给于恰当的指导和辅导,使学生能真正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经过长时间的引导训练,学生能真正意义上的进行学习活动中自我决定、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反思。老师不仅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教会学生,更要通过操作、演示、实验、讨论等方法启迪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把枯燥的数学知识放在愉悦的环境中探索,从而使

学生乐学、爱学、会学,主动地获取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学习需要

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元化的学习需要。

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同水平。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心和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的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由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五、深入钻研教材,适时检查、巩固学习成果

教师要有灵活运用教材的能力。初中数学教材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有了很大变化,一本教材统天下的局面已不复存在,不同版本多样化的教材应运而生。新课程标准对教材的编写只是奠基性的,它明确了每个学段的目标,至于每个年级学什么、学多少、怎么学,没有做具体规定。学习要求方面有升有降,结构组合方面有分有台,表现形式方面有显有隐。新增了蕴涵着全新教育理念的“课题学习”等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具有挑战性和综合性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于上述变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体现。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让学生在自己的判断来加以解决。或用辩论形式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发表出具有个性的见解。

新教材在例题、习题的配置上,编制的例题、习题不多,且非常典型,这就要求教师对新教材灵活运用,深刻理解“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大胆对课本内容进行改编补充,教师不但是教者,更应该是编者,创设更加鲜活生动、更加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问题情境,去组织教学。在处理习题、例题时,不局限于原来的例题、习题的形式,根据教学的要求,调整例题和习题:对难度较大的例题,根据课标要求,有意识地补充一些有梯度的练习,加强核心知识的巩固训练;对于难度较大的练习,适当补充相关的例题,加以铺垫,降低学习的难度,避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消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需要教师精选部分课外习题,巩固学生探索得来的知识。同时,发现学生在运用这些知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做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

素质教育要求研讨数学教学,数学教学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情绪体验。有利于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有利于学生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

9.初中数学教师读书心得 篇九

汪海锋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一言堂‛已全盘否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专家和名师。因此,和众多教师一样,自己显得尴尬和无奈:如年龄增长;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原有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不能适应教学需要等。因此,压力增大,精神疲惫,对所从事的工作失去兴趣,无成就感;对事业缺乏热情和创新,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等。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通过阅读《点击苏霍姆林斯基》这本书,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解放思想、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与时俱进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这将是我今后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因为,合格教师不是终身的,昨天的合格教师,今天不一定合格。自己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知识,才始终是一名合格的教师。

一、更新观念,终身学习

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学习政治理论,提高思想素质。深刻理解共产主义理论与生俱来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

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知识创新日趋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才,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文化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作为教师,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与本学科相关的人文知识,如社会、心理、信息技术等,力求知识全面。只有自己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提高了,对教育教学工作才更加热心,态度才更加积极向上。

二、摈弃旧事,与时俱进

摈弃旧事,紧随时代步伐。时代的日新月异就是对教师的挑战,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专业知识都必须紧随时代的步伐,需要不断地更新、拓展、充实和提高。因此,教师要勇于摈弃旧事物、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主动地、迫切地学习新知识,开拓进取,更新观念,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由于教师的职业,是育人、塑造心灵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为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为他们今后美满人生铸造坚实的基石。

用心育人,建立平等关系。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关爱和关心。教师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给予关怀。因此,教师要学会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谅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难处与烦恼;要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沟通情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三、立足本职,做好工作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无怨无悔!

对教学过程负责。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要坚持经常学习时事政治、专业理论等;要多听课,虚心请教,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教学艺术;每上一节课,都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

对学生未来负责。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就会影响其它环节,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因此,教师要立足当今,放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充当人梯,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社会负责,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千秋大业负责。

对学困生负责。帮助学困生是教学工作的重任,因为一个班级里面总存在学困生。对于学困生,教师在教学上、情感上应给予特殊的关顾,如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使他们从心底知道老师并没有把他们‚看衰‛。

教师,只有立足本职,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和牢固民族意识、社会意识和责任意识,个人在工作上才会有所所为;教师,只有更新观念,终身学习,与时俱进,做好本职工作,才能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10.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 篇十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1

反思是重要的数学活动,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动力,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索行为,是同化,是探索,是发现,是再创造。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思考对象,对已经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其目的是使教学活动进入更优化的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使教师成长地更快、更专业。反思不是单纯的事后行为,还包括事前和过程中的反思。

反思的意义;反思是重要的数学活动,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动力,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索行为,是同化,是探索,是发现,是再创造。”这使我们感悟到反思的重要。数学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意义体现在:

对教学课堂的反思:

(1)反思教学行为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还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学生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是学生自己学习最重要的学习资源环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多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形式就为学生创造提供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有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如在“七巧板”一节中,我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副七巧板,并拼凑图形,学生对动手操作很感兴趣,不少同学设计出别出心裁的“七巧板”,并拼出了许多意义丰富的图形,其构思之巧妙,想像之丰富,使人耳目一新,那一刻,同学们体会到了自己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

(2)反思教学行为中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引导者还是知识传递的支配者

传统教法认为“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天职,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思维活动完全受教师的支配,这种教学方法不能发掘学生的潜能,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会学生的知识,更应该成为学生自主探索并获取知识的引导者,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一种激励,在学生迷路时,引导他辨明方向,在遇到困难时,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

(3)反思教学行为中教师是“师道尊严”者还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在以往的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距离无法缩短,师生之间无法进行感情交流,良好的师生关系,民主的课堂气氛无法形成。要改变这种形式,教师应该主动由“站在讲台上”,变为“走到学生中去”,使自己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中的问题,以交流、合作、商讨的口气与学生交流心得、体会,这样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遇到什么问题都愿意与老师讲。

由于数学思维本身就是一种反思性思维,从本质上说,数学是科学中的皇后,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数学就是一种精神,即理性精神。数学是如此的重要,它站在科学的高峰扩展人们的智力,探求真理,数学的研究成果传递给物理学、化学等自然学科,改变着我们普通大众的生活。数学又是这样的美丽,在数学家眼里它是诗、是歌、是画,数学里充满了公式美,逻辑美、秩序美,令数学家们魂牵梦绕,陶醉沉迷。所以对数学教学反思就更为重要了。

只有通过教学反思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把教师潜意识的活动纳入到教师有意识的活动之中,才能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从而使数学教学水平迈向更高而有效的境界。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2

思之不慎,行而失当”反思意识人类早就有之。“反求诸己,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就是佐证。而当今社会反思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何况作为教师,在教学中也应适時反思教育的得与失,消去弊端,得教益。

今年,我担任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目前学期工作已基本结束,就此,我作了以下反思。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新教材数学教学的特殊性,我的讲解基本上还拘泥于教材的信息,而开放型的、能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和发散学生思维的课堂比例还较小。在课堂教学中,有時缺乏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部分课時过于注重讲授,没有以精讲精练的要求正确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导致教与学不合拍,忽视对学生的基础、能力的关注。

2、课堂教学不能针对学生实际,缺乏“备学生”、“备学案”这一必要环节;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仍然拘泥于教材,没有进行有效地取舍、组合、拓展、加深;课堂教学没有真正做到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点、中考热点和中考难点的渗透,学生原有的知识不能得到及時、适時地活化;课堂密度要求不足,学生参与机会少、参与面小;课堂留给学生自疑、自悟、自学、自练、自得的時间十分有限。

3、对中考的研究不够,对中考的考试范围、要求、形式、出题的特点及规律的了解不够明确,在课堂教学中依赖于复习资料,缺乏对资料的精选与整合,忽视教师自身对知识框架的主动构建,从而课堂教学缺乏对学生英语知识体系的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

4、课堂設计缺乏适当适時的教学评价,不能及時获悉学生在课堂上有没有收获,有多大收获等学情;课前設计“想教学生什么”,课堂反馈“学生学到什么”和课后反思“学生还想学什么”三个环节没有得到最大程度上的统一。

二、学生数学学习存在的问题。

由于课堂教学中以上问题的存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与复习出现了许多问题。

1。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在数学课堂上不积极参与,缺少主动发言的热情或根本不愿意发言;另外,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听新课時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或不能理解教师相对较快的指示语。

2。学生对数学课堂知识的掌握不实在、理解不全面,课外花的冤枉時间多;而大部分学生对书本知识不够重视,找不到数学学科复习的有效载体,不能有效的利用课本,适時地回归课本,数学复习缺乏系统性,数学学习缺乏主动性。

3。部分学生缺少教师明确的指导,在复习時缺乏系统安排和科学计划,或者学习和复习没有个性化特点,导致学习效果不明显。

4。基于以上情况,我认为作为学生中考的把关者,初中数学教师首先要有正确地意识,应充分认识到:一节课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或者学生学得很辛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高:

1、教师要有课堂效益意识。有效的媒体手段有助于课堂容量、密度和速度的提高。尤其是在复习课堂上适当地使用多媒体手段,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更能提高学生的参与面,短、频、快的大容量课堂节奏能有效的吸引并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从而最终提高学习的听课效益;其次,课堂效益意识还体现在教学的設计中要充分为学而教,以学生如何有效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标准来設计教学。课堂設计要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有助于他们有效内化知识与信息,复习过程中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恰当地渗透中考的信息,拓宽教学内容。

2、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及時有效获取学情反馈,有效地进行课前回顾,课堂小结等环节的落实。为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益,教师还可以制定科学的、操作性强的、激励性的英语学习效果评价制度,坚持对学生的听课、作业、笔记等方面进行跟踪,及時了解学生的学习、复习状态与状况,以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出针对性的调整。

3、注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要切实抓好备课这一环节,即备课要精,练习要精,作业要精。同時,我们要积极进行教学反思,由教师自己及時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時调整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教师要突破现行教材的局限性,在重点内容上有系统的强化训练。在句法上不能拘泥于传统的计算层面,要搜集材料,适当拓宽。

4、要强化分层次教学与辅导,通过分层次教学和辅导提升学生的成绩,从方法上,要抓住学生学习的薄弱点,区别不同情况,有针对性辅导。从策略上,加强学生实际问题的研究,做到缺什么、补什么,从对象上,要重点关注学科明显薄弱的学生,采用教师定学生、师生结对、辅导等有效形式使学生随時能得到教师的辅导和帮助,从而切实提高学生成绩。

三、复习中应注意的几个原则:

一是抓住课本,有效复习。教材和教学大纲是考前复习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因此,在复习時,教师和学生都应认真学习并充分理解和准确把握教学大纲中对基础知识与能力的要求。

二是系统归纳,分清脉络。在总复习時,要突出一个“总”字。面对上千的题型,通过复习,要使学生对初中数学学习有个总体的、概括的印象。大到计算证明,小到具体的知识点,使学生脑子中有清晰的框架和内容充实的“网络图”。

三是专项练习,有的放矢。对于以往总复习暴露出来的问题,教师应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讲解与训练,搜集、积累学生平時在各方面出现的错误,逐题突破。

四、复习提示和建议。

在复习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学会整理错题,把试卷和做过的练习题里的错题整理出来,专门抄写在一个本子上,及時订正反馈。教师要加以选择,并要求学生有选择性地做基础知识练习,让学生走出题海。关于阅读理解,现在出题内容越来越接近生活,因此,学生复习時应加强练习,广泛接触各种题型,拓展知识面,同時要有意识地积累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从而可减少中考時的答题失误。

总之,中考数学复习阶段非常重要,复习可以查漏补缺,能使知识达到系统、全面。虽然我们已经逐认识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和对学生指导的紧迫性,但是离相对满意的数学课堂的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更新理念,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数学发展和轻松面对中考作出更大的努力。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3

本学期我们级组各成员发扬了互相帮忙,通力合作的精神,加强集体备课,组织“一人一课一议”及“同课异构”公开课活动。组织加强班等课外训练辅导,较好地按要求完成了教学任务。

从考试反馈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主要问题:

1、学生对所学知识未能完全的了解,考试时出现知识盲点;

2、对要求掌握的数学思想不能很好的理解;

3、运算能力有待加强,特别是去括号时的符号问题,乘法分配律的漏乘现象严重,运算法则不够熟练。

4、数学思想、识图能力有待加强;

5、答题的规范性需要加强。

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

(1)立足教材,钻研教学大纲的要求;试卷中较多题目是根据课本的题目改编而来,从学生的考试情况来看课本的题目掌握不理想,这说明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书本的重视不够,过多地追求课外题目的训练,但忽略学生实实在在地理解课本知识,提高思维能力。课堂上尽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多机会给学生展示,表演,讲题,把思路和方法讲出来,使学生更清淅地理解题目,提升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多点让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加强例题示范教学,培养学生解题书写表达。

(4)多一些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的渗透,少一些知识的生搬硬套。

(5)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上系统地对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纵向、横向知识链,从知识的联系和整体上把握基础知识。

(6)针对学生的两极分化,加强课外作业布置的针对性。让每个学生课外有适合的作业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提高课外学习的效率,减轻学生课外作业的负担。正确看待学生学习数学的差异,克服两极分化。数学课堂上多考虑、关照中下生,让他们在数学课堂上听得进,肯用手。

(7)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必须致力于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平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实实在在地理解课本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平时要关注课本、关注运算能力、关注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4

一学期的工作又结束了,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回顾这学期的工作,我执教701、702班的数学学科,工作中有收获和快乐,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使以后的工作能够有效、有序地进行,现将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热爱教师工作,思想进步

团结同志,每天来的不算早但走得很迟,无私奉献,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和工作,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请病、事假,脚踏实地地执行学校的各项要求。

二、积极参加各类学习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了业务学习计划,本学期我严格按照学习计划,有序有效地进行了学习,我觉得自己的业务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特别是我又认真学习了几本教育教学丛书,我觉得自己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平时我阅读了《蔡林深与洋思教育》等书,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并能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很好的应用。

三、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

在教学工作方面,在备课过程中认真钻研教材,深刻理解教材,灵活运用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一面自觉学习先进教育思想方法、优秀教学方法等,一面继续进行“课堂教学”的分层教学研究,着力点放在激发兴趣---教给方法---养成习惯---培养能力---形成品格上,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增大课堂容量,提高学习兴趣,实现“后进生转化,中等生优化,优秀生提高,各类学生都得到应有发展”的目标。对于班级的学困生,给予特殊的关照,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在课堂上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适当的表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使他们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发动班上的优等生做学困生们的辅导老师,组成“一帮二”小组,根据各自的情况给学困生定出目标,让他们双方都朝着那个目标前进。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继续探索数学知识之间的数学思想的运用和数学问题的思路方法、分析规律等;作完初中数学各章的知识树和初中数学的分类知识树;撰写多篇教学经验类等论文。

四、认真参与班级管理,努力形成良好班风

通过班会、晨会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培养班干部,主动与家长沟通,虚心接受家长的见意,并从家长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争取与家长的教育思想达成一致。我不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更注重学习态度、方法和习惯;不但重视学生的品德养成,而且更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我虚心学习、大胆创新,跟班紧、认真负责、指导到位,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管理作用,使班级真正形成“团结向上,纪律严明,环境整洁,学习刻苦”的良好班气。

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挖掘不深入。

2、教法不灵活,不能吸引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

3、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不深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缺乏理论指导.4、差生末抓在手。由于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不太清楚。上课和复习时该讲的都讲了,学生掌握的情况怎样,教师心中无数。导致了教学中的盲目性。

5、教学反思不够。

六、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

2、学习新课标,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

3、多听课,学习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教学理念。

4、加强转差培优力度。

5、加强教学反思,加大教学投入。

教师的工作周而复始,我将好好反思一学期来我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立足本职岗位把以后的工作做好,请各位领导和老师给予我帮助和批评,让我的工作更加有声有色。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5

有段时间,觉得上课便是一种折磨,在我所任教的其中一个班级,学生为了逃避数学课,有几个女生总是宁愿呆在厕所里,也不愿来教室听我“啰嗦”,有几个调皮的男生还算聪明,一段时间我辛苦的拽着他们,唯恐掉队,可他们随意性太大,甚至会几天以打针为理由,不见露面,即使留在课堂中也是无精打采,无论我怎么关注感觉也是徒然,这个班级甚至做个作业,也只是限于两三个版本,做个练习也是完全应付,认真去完成的仅仅就是那些老实一些的孩子,在教学中,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挫败感,总结到人生痛苦的是当老师,而更痛苦的当了数学老师,最最痛苦的是当了这个调皮孩子的数学老师。

现在我在努力尝试着改变,曾经以为的那些课堂绝症,好像也得到了适度的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课堂开始活跃了,课堂中学生为了小组的荣誉,争抢着学习争抢着回答问题,在小组合作中,为了应付我的那些奇怪的变式题,更是丝毫不敢懈怠,积极的去交流,以前只是限于交流答案,现在学生开始更多的关注问题的解题方法,开始关注解决问题时所用知识点。甚至学生在感慨:这节课怎么那么快就结束了啊。学生的意犹未尽让我再次体验到教师的那点小成就感。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6

这节课主要是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和一些简单的运用。它的研究方法坐标法不仅是研究几何问题的重要方法,而且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的重要数学方法。如果学生掌握得好,后面的学习“圆锥曲线与方程”会轻松许多。

标准方程的推导,先通过学生的切身体验,来发现决定圆的要素圆心和半径,让学生明确一个圆对应一个方程,在此基础上借助求曲线方程的基本步骤,由学生自主探究推导出以(3,5)为圆心,4为半径的圆的标准方程,再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以(a,b)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的标准方程。并引导学生找出方程的特征,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例题教学的设计,主要加深对圆的标准方程的理解及一些简单的应用。例题安排不多,但变式较多,变式的设计由特殊到一般,由简到繁,由浅入深,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

课堂练习,是对本节课目标落实情况的检测,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应该到达什么样的目标。

这节课几乎是按自己的教学设计顺利完成。在学生动手,双基落实方面还不错,学生的活动也比较充分,教师仅是及时的引导和点评,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体现。另外,在教学中不断的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让学生思维得到提升。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7

一、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

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这会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

二、理智型的教学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

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简言之,教师面对数学概念,应当学会数学的思考——为学生准备数学,即了解数学的产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在新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释概念。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8

最近听了李树果,朱太德三位老师的课,触动很大,感受到我校的课堂改革每天都在进步。每天都在不断地完善。

李先丽老师根据本身学科特点投放了六个六个问题,并且每个问题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去说。能让每位同学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来。可见教师备课充分。学生展示到位。如果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巩固练习,相信课堂教学效果会更好。

李树国老师的课目标教学意识强,让学生明白本节课学习目标,给学生自主的时间进行探究教师投放的问题组。之后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这样合作的效果有效。小组展示有主持,有解答,有总结。建议:问题尽量让学生进行解决。

朱太德老师的课上对学生预习的检查很值得我们思考,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进行学习,没有充分的预习就没有学生喜悦的展示。然后让学生根据老师投放的六个问题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的小组合作才有实效。小组展示采用了竞争的机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组展示到位,小组每位成员各有分工。每位成员都有事做,值得我们学习。建议:问题组是不是让书写好的同学板书,对学生进行示范作用。课上有一定量的巩固练习及时对学生进行巩固。课堂教学效果会更佳。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9

作为一名教了十几年书的教师,面对的是新教材,对于自己的教学工作,我认为主要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反思,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

一、对教材的反思。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如今的教材更注重的是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味的老师为主体,专门讲解的那种模式,新课程要求老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教学工作,我一个最大的认识就是给学生自主交流的时间多了,学生渐渐成了教室、课堂的主体,老师只是引导学生、辅助学生的一个个体。所以作为教师的我,在如何引导后进生学习方面还要继续探讨。

二、对学生的反思。

掌握好学生的心理,对学生管理得尺度掌握的好坏就影响着学生的成绩。而且,现在的学生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才会花更多心思,数学课本就乏味,所以如何让学生提起兴趣,这对于教学质量的好坏还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三、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就此进行教学。这段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掌握了这个标准以后,我在教学中始终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他们已知的,分析他们未知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的评价每一个学生。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评价学生应该多几把尺子。尺子是什么呢?就是评价的标准,评价的工具。如果用一把尺子来量,肯定会把一部分有个性发展的学生评下去。.评价中应遵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生在这种只有更好的评价激励下,会不断的追求,不断的探索和攀登。这才是评价的真正目的。

以上几点是我在新教材的教学实践和学习时的心得。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尽快适应,不要怕摔跤,不要怕挫折和困难,要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让实践之树常青。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10

“教然后而知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时常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激发教师终身学习。长期以来,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强调领会教学大纲、驾驭教材较多,因此教师钻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研究学生思维活动较少,因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法也少。学生对知识的获得一般都要经过主动探究,小组合作,主动建构过程。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让感到数学好学,把学数学当成一种乐趣,真正做初中数学的小主人。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掌握各种学习方法。使我们的学生能够主动地、独立地学习,达到新课程要求标准。具体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长期艰巨的任务,抓好学法指导对今后的学习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引导学生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堂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课内重视听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

三、指导学生思考

数学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数学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由于这种工作最终必须由每个学习者相对独立地完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要进行思法指导,教师应着力于以下几点:使学生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多思、勤思,随听随思;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

四、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但不是烂做搞题海战术,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11

教师可以从教学实践的疑难、矛盾和困境中发现研究课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难、矛盾与困境,并且没有现成的成功解决方法可供借鉴。这种疑难或困境至少有以下几种类型:

(1)教师的理想与实际存在着差距。例如,教师希望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此为基点进行新的教学设计,试图引发学生兴趣,唤起学习热情,但实施下来效果并不明显,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2)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目标之间存在着冲突。如教师从“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指导思想出发,在教学中布置较有挑战性的作业,但这种做法却导致一部分学生跟不上功课,产生挫败感,最终厌学。

(3)教师与领导、同事、或家长对教育教学(此文来自)存在的不同甚至对立的看法。如有的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做出新的尝试,以改变原来的“填鸭式”教学,但周围同事或学生家长却不认同,认为他在出风头,会影响学生学习。

(4)教学中存在着比比皆是的“两难困境”。例如顾及到了单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就有可能妨碍了学生集体;关注到了学生的兴趣,规范性就很可能被削弱;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引导角色就可能无法实现了。上述的疑难、矛盾和困境都可成为教师的研究课题,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找出化解问题的方法,从而走出困境,提升教学效果。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12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学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围绕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问题,围绕所设计的问题开展教学活动。这样,在课堂教学环节中,问题该怎样设计?围绕问题该怎样进行教学,才能使教学效率得以提高?这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问题设计的策略及反思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

著名数学家费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源于现实又寓于现实,数学教学应从学生所接触的客观实际中提出问题,然后升华为数学概念、运算法则或数学思想。”这一观念既反映了数学的本质,同时说明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性。比如,在《有理数的加法》一节的教学导入时,我首先出示了一周来本班的积分统计表(表中的得分用正数表示,失分用负数表示,)让学生观察:

星期一二三四五六合计

积分+3-2-4-2 +2 +4

然后提出问题:“谁能帮我们班算出这一周的总积分呢?”结果我发现大多数同学能用“抵消”的方法统计出这一周本班的总积分。然后我出了一道算式题:“(+3)+(-2)+(-4)+(-2)=?”发现学生不知道该怎样算。当学生产生这样的认知冲突时我便引入了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最后我用表中的数据分成了几种类型,如正数加正数、负数加负数、正数加负数等,展开新知学习,教学效果较以前有明显改观。

本节课成功之处在于:(1)导入的情境问题贴近学生的现实,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2)情境问题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了伏笔,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当然,情境问题的创设不当,会直接影响教学。比如,在《函数》一节的教学时,我用游乐园中的摩天轮引入,当我提出问题:“同学们,当你坐在摩天轮上,随着时间的变化,你离开地面的高度是如何变化的?”我发现学生几乎没有反应,只是偶尔听到:“摩天轮?”“很危险……”本来是一个很典型的函数问题,只因为农村学生对该情境的认识模糊,一时没有进入到虚拟情境中来,导致课堂开端出现“僵局”,也影响了后面的教学工作的胜利开展。

2、教学重点、难点处的问题设计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重点与难点的处理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通过设计好的问题串可以强化重点与突破难点。例如,《结识抛物线》一节的教学重点就是做二次函数y=x2的图像并根据图像认识和理解函数的性质。而作图过程又是一个难点问题,要从所画的图像中发现并归纳性质,首先得画出较准确的函数图像。在学生画图像的过程中,我抓住学生的几种错误画法提出了三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

(1)根据你画的图像,给自变量x任取一个值,函数y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吗?

(2)自变量x的范围是什么?

(3)03、例题或课堂练习中的问题设计

例题教学具有及时巩固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双重功能,随堂练习是检查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和培养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之一。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优选例题,精心设计层次分明的练习,能够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思考并解决问题,获得问题解决的成就感和快乐感。例如笔者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一节的教学中设计了一道这样的问题:已知A(-2,y1)、B(-1,y2)、C(2,y3)三点都在反比例函数y=k/x(k>0)图像上,(1)比较y1、y2、y3的大小关系。(2)若D(a,y1)、E(b,y2)、F(c,y3)三点也在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像上,其中a0判断y1、y2、y3的大小关系。教学中我发现多数学生对问题(1)采用了直接代入计算的方法得到结果,对问题(2)显然用代入法难以得到结果,这时,我让学生小组讨论来解决。经过讨论后,学生A回答:“因为k>0时,反比例函数y随x的增大而减小,而ay3。”学生B回答:“我们组用特殊值检验得出y20,所以y3>y1>y2。”学生C回答:“我们组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得到:当k>0时,在每个象限内,函数y的值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由此可得y3>y1>y2。”经过对以上不同做法的比较和鉴别,学生对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性质中“在每一个象限内”这一条件有了彻底的理解。可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例题或练习问题,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解决,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到了解决问题后的快乐感和成就感。

4、在学习反思中的问题设计

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相对欠缺,学生“重结论,轻过程”的现象较普遍,对学习结果的反思意识淡薄,自我评价不彻底,做错的题目一错再错。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彻底分析错因,让学生在错题中有反思的机会。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解含有分母的方程时很容易出错,针对学生做错的题目,我设计了如的表格:

通过引导学生对错因彻底分析与校正,学生明白了产生错误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我出了几道解方程的练习,结果发现,学生确实重视了错误,效果明显有所好转。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学问题的设计确实是一种学问,是一种艺术。要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问题情境中去亲历体验,在对问题的分析、探索与交流的过程中主动思考,与人分享成果,来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13

思之不慎,行而失当”反思意识人类早就有之。“反求诸己,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就是佐证。而当今社会反思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何况作为教师,在教学中也应适时反思教育的得与失,消去弊端,得教益。

今年,我担任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目前学期工作已基本结束,就此,我作了以下反思。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新教材数学教学的特殊性,我的讲解基本上还拘泥于教材的信息,而开放型的、能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和发散学生思维的课堂比例还较小。在课堂教学中,有时缺乏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部分课时过于注重讲授,没有以精讲精练的要求正确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导致教与学不合拍,忽视对学生的基础、能力的关注。

2、课堂教学不能针对学生实际,缺乏“备学生”、“备学案”这一必要环节;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仍然拘泥于教材,没有进行有效地取舍、组合、拓展、加深;课堂教学没有真正做到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点、中考热点和中考难点的渗透,学生原有的知识不能得到及时、适时地活化;课堂密度要求不足,学生参与机会少、参与面小;课堂留给学生自疑、自悟、自学、自练、自得的时间十分有限。

3、对中考的研究不够,对中考的考试范围、要求、形式、出题的特点及规律的了解不够明确,在课堂教学中依赖于复习资料,缺乏对资料的精选与整合,忽视教师自身对知识框架的主动构建,从而课堂教学缺乏对学生英语知识体系的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

4、课堂设计缺乏适当适时的教学评价,不能及时获悉学生在课堂上有没有收获,有多大收获等学情;课前设计“想教学生什么”,课堂反馈“学生学到什么”和课后反思“学生还想学什么”三个环节没有得到最大程度上的统一。

二、学生数学学习存在的问题。

由于课堂教学中以上问题的存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与复习出现了许多问题。

1、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在数学课堂上不积极参与,缺少主动发言的热情或根本不愿意发言;另外,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听新课时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或不能理解教师相对较快的指示语。

2、学生对数学课堂知识的掌握不实在、理解不全面,课外花的冤枉时间多;而大部分学生对书本知识不够重视,找不到数学学科复习的有效载体,不能有效的利用课本,适时地回归课本,数学复习缺乏系统性,数学学习缺乏主动性。

3、部分学生缺少教师明确的指导,在复习时缺乏系统安排和科学计划,或者学习和复习没有个性化特点,导致学习效果不明显。

4、基于以上情况,我认为作为学生中考的把关者,初中数学教师首先要有正确地意识,应充分认识到:一节课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或者学生学得很辛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高:

1、教师要有课堂效益意识。有效的媒体手段有助于课堂容量、密度和速度的提高。尤其是在复习课堂上适当地使用多媒体手段,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更能提高学生的参与面,短、频、快的大容量课堂节奏能有效的吸引并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从而最终提高学习的听课效益;其次,课堂效益意识还体现在教学的设计中要充分为学而教,以学生如何有效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标准来设计教学。课堂设计要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有助于他们有效内化知识与信息,复习过程中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恰当地渗透中考的信息,拓宽教学内容。

2、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及时有效获取学情反馈,有效地进行课前回顾,课堂小结等环节的.落实。为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益,教师还可以制定科学的、操作性强的、激励性的英语学习效果评价制度,坚持对学生的听课、作业、笔记等方面进行跟踪,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复习状态与状况,以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出针对性的调整。

3、注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要切实抓好备课这一环节,即备课要精,练习要精,作业要精。同时,我们要积极进行教学反思,由教师自己及时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教师要突破现行教材的局限性,在重点内容上有系统的强化训练。在句法上不能拘泥于传统的计算层面,要搜集材料,适当拓宽。

4、要强化分层次教学与辅导,通过分层次教学和辅导提升学生的成绩,从方法上,要抓住学生学习的薄弱点,区别不同情况,有针对性辅导。从策略上,加强学生实际问题的研究,做到缺什么、补什么,从对象上,要重点关注学科明显薄弱的学生,采用教师定学生、师生结对、辅导等有效形式使学生随时能得到教师的辅导和帮助,从而切实提高学生成绩。

三、复习中应注意的几个原则:

一是抓住课本,有效复习。教材和教学大纲是考前复习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因此,在复习时,教师和学生都应认真学习并充分理解和准确把握教学大纲中对基础知识与能力的要求。

二是系统归纳,分清脉络。在总复习时,要突出一个“总”字。面对上千的题型,通过复习,要使学生对初中数学学习有个总体的、概括的印象。大到计算证明,小到具体的知识点,使学生脑子中有清晰的框架和内容充实的“网络图”。

三是专项练习,有的放矢。对于以往总复习暴露出来的问题,教师应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讲解与训练,搜集、积累学生平时在各方面出现的错误,逐题突破。

四、复习提示和建议。

在复习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学会整理错题,把试卷和做过的练习题里的错题整理出来,专门抄写在一个本子上,及时订正反馈。教师要加以选择,并要求学生有选择性地做基础知识练习,让学生走出题海。关于阅读理解,现在出题内容越来越接近生活,因此,学生复习时应加强练习,广泛接触各种题型,拓展知识面,同时要有意识地积累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从而可减少中考时的答题失误。

总之,中考数学复习阶段非常重要,复习可以查漏补缺,能使知识达到系统、全面。虽然我们已经逐认识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和对学生指导的紧迫性,但是离相对满意的数学课堂的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更新理念,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数学发展和轻松面对中考作出更大的努力。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14

最近我上了一节初一新教材的数学公开课:等式和它的性质,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在教师的配合引导下,让学生自我动手、动脑、操作、观察、归纳出等式性质,体验知识的构成过程,力求体现”主体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指导引探"的教学理念。

以下将教学过程作简要回述:

整个教学过程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等式的概念,我采用“归纳思维模式”教学,第一阶段:创设情境——请同学们举出几个等式的例子;第二阶段:构成概念——让学生观察这些等式的共同特点,想一想什么叫做等式;第三阶段:应用概念———让学生识别哪些是等式,哪些不是,并说出为什么第二部分是探索等式的性质,采用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首先由学生两人一组动手实验,要求分别放上砝码使天平坚持平衡,并填写实验表;再让学生观看电脑演示的书中71页的实验,提出问题:经过天平实验,要使天平平衡,你觉得应注意什么你能联想到等式有什么性质由学生独立思考归纳出等式性质1,然后让学生观看书中71页第二个实验的电脑演示,并引导学生从天平左右两边的数量关系上思考归纳出等式性质2,最终经过练习巩固等式的两条性质,并让学生从练习中思考运用等式的性质时应注意些什么第三部分是拓展与提高,经过两个填空,揭示等式的对称性和传递性为后面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作好了铺垫。

教学反思:

这是我在片区教学中上的一节数学公开课,经过片区小组的听课、评课活动,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也使我在教学中多了些体会和思考:

《等式和它的性质》这节课的学习,我主要采用了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为学生供给了亲自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知识、方法去探索与发现等式的性质,使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对抽象的数学定理获取感性的认识,进而经过教师的引导加工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获得新知,使学生的学习变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同时让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思想和方法,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为学生今后获取知识以及探索和发现打下基础。

回顾本节课,我觉得在一些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把握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不能正确的把握操作的时间,没有到达应有的学习效果。作为教师所提出的实验操作的难易程度,应和所给的讨论时间成正比。难一点的操作问题,应多给点时间,反之则少给点时间。这样既保证了实验的有效性,又不至于浪费时间。但在探索等式性质1中用天平实验的时间过长(用了10分钟),并且总是停留在一个层面上,使活动没有真正起到最初的效果。

2、学中没能注重学生思维多样性的培养。数学教学的探究过程中,对于问题的最终结果应是一个从“求异”逐步走向“求同”的过程,而不是在一开始就让学生沿着教师预先设定好方向去思考,这样控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如在研究等式性质1的过程,我是步步指导,层层点拔,惟恐有所纰漏,使得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

3、对于性质1中的“式子”未能做到合理的解释。

4、对于性质的运用,我采用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参与。

改善方法

1、个一小组做完实验后(时间控制在2分钟)能够采取四人活动,让学生自我先去想你从实验中发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由组长做好每一个组员的发言记录,经过观察思考、交流讨论体会实验中所能发现问题的多样性,由每组派代表回答,从学生回答中,引导学生归纳等式性质1。这样的合作讨论,能使学生讨论的答案不再统一在教师事先限定的框框中,学生讨论的结果可能会有很多是教师始料不及的,但也可能是精彩独到的。

2、在归纳等式性质1中,对于“式子”的问题可适当做引导。学生虽然没有学过整式,但却能够在第一个屏幕演示——两边同时加上一个三角物体的天平实验中,提出:两边加上的这个物体它的重量我们明白吗有可能会是多少对于这个物体的未知重量我们能够如何表示呢从而引出把这个未知量当成一个式子看的概念

3、对于等式性质的应用,可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前提下进行小组活动,这样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我的作用,每个学生都有表达和倾听的机会,每个人的价值作用都能显现出来,在这个过程,学优生得到了锻练,而学困生也在互补、互动中学到了知识,促进了发展。

有这样一种说法:你我各一个苹果,交换之后,你我还是一个苹果;你我各有一种思想,交换之后,你我却有了两种思想。这很形象地说出了合作学习的好处。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问题在分组讨论中得以共同解决。正所谓:“水本无波,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仅有真正把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才能培养学生成为既有创新本事,又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公民。

作为教师,要想真正搞好以探究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学,必须掌握多种教学思想方法和教学技能,不断更新与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态度,在课堂教学中始终牢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所以,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也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15

作为老师,大家都会面对上公开课这个问题,当要上课时,我们就会想方设法,千思百虑,教材分析,教案撰写,课件教具制作,试教时间,甚至上公开课穿的衣服,学生的座位编排,还有上公开课前一定会事先到场地去作好各种准备等等不一而足,可是平常的每天都要上的课呢,我们又是怎样做的呢?不可排除,相当一部分人是没有那么重视的,公开课好比饭店的宴席,千方百计也要色香味俱全,而日常上课就好比家常菜了,甚至有可能是萝卜咸菜对付一下就过去了。我个人不太喜欢很多公开课上花里胡哨的东西,不过我认为公开课课前所做的种种准备功夫是最值得赞赏的,反复推敲反复思考,上公开课上多的人教学进步自然就很大,我很少上公开课,也不喜欢上,但我喜欢上平常的课,每一节课对我来说都是一次挑战。我把每一节课都当作是公开课那样来上,具体的说我尽量做到如下几点:

一、精心进行教学设计

一节课的教法设计是由它的教学内容所决定的。概念课必须让学生侧重于理解,计算课侧重计算能力培养,应用题侧重于分析;复习课则培养综合能力。无论教学内容如何变化,我在处理教材时都先了解该课的重点、难点及教学目的,作到心中有数。然后注意在备课过程中设法由浅入深,把难点解释清楚。同时突出重点,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重点内容进行操练及运用。学生在掌握知识重点后,其它问题便会迎刃而解。而一节重点突出的课,在听众的心中也会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二、选择合适的学法

我总是先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这节课学生听了会怎样,那个地方可能会出现问题,如果我是学生我会怎样解决等。然后再来决定是讲授为主或是自学为主,那种不管一切一律都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作法,看似高明,其实有时在现实中未必行得通,试问,如果小组中的每一个人对问题都不明白时,继续讨论下去会有什么结果?我想大多数学生就会转向其它与课上无关的活题了吧。

尽量在课堂中善用启发式,由浅入深,层层诱引,最后让正确的答案或结论从学生的口中得出。既牢牢地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把“一言堂”变成了人人参与的讨论或交流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学生对知识的印象特别深刻,有更强的活用能力,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注重师生间的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与学生间的交流,发现他们的疑难困惑,及时解释清楚。同时也抓住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或事物,调动其积极性。师生默契配合,共同把课堂活动推向高潮。

在备课时应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兴趣及爱好,尽量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走近他们的生活,经常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或话题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成绩状况及理解能力的差异,设置不同梯度的问题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在备课时便想好:这个稍易的问题要让成绩略差的XX同学回答;这个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到时让XX同学总结一下……这样让每个同学都有份参与课堂中,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积极性有极大的帮助。

三、备突发事件。

我们学校的教学设备很先进,我几乎每一节课都要用到,但有时会有些偶发的小事故阻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在备课过程中就要考虑得特别周详,尽量把这些偶发事件的发生率控制为零,或事先作好思想准备:假如事故真的发生了,如何处理?如:上课前先去检查要使用的电教设备是否已经安装或调试好,以免到上课时出差错;上课要用的图片、练习题或其它的教具有否准备就绪,并统一放好;万一时间充裕,完成了教学任务却仍未到下课时间,应临时增加哪些活动;又万一时间紧,差不多下课了还未完成准备好的教学内容,该删掉哪些环节等。有了多方面的准备就保证了你的课能如你所设计的步骤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收到预期的效果。

上一篇:现代农业的新技术论文下一篇:五年级柳树观察日记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