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专题复习小说

2024-09-22

高三专题复习小说(8篇)

1.高三专题复习小说 篇一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小说阅读

第一课时

情节结构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特点。

2、鉴赏小说故事情节

3、学习并掌握小说阅读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

1、把握故事情节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考纲》要求:

小说阅读与散文阅读在《考纲》要求上是一样的。

散文与小说的区别:

1、散文重在抒情,小说主要是叙事;

/ 38

2、散文一般比较真实,小说多数是虚构;

3、散文以第一人称为多,小说多种人称均有;

4、小说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重在刻画人物形象,而散文没有这么突出。

二、小说的基本知识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小说的人物形象多为虚构,往往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小说的人物具有

/ 38

典型性,因为从生活中许多同类原型中撷取典型因素创造出来的角色,必然比生活中的人更鲜明突出。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多种多样,外貌、心理、行动、语言描写是作者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

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作者往往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来选择或虚构事件,组成作品完整的故事情节。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

/ 38

人物的感情等。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一定的人物总是和一定的环境联系着,离开了环境,人物就没有活动的天地,人物的思想性格就失去了社会根源。

因此,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三、故事情节

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有的小说甚至有多条线索多种矛盾相互交错,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同时,我们还须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

/ 38

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鉴于小说的情节在表现主题和刻画人物方面的重要性,命题者往往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一)、情节概括问答模式

1、【常见题型】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 38

(3)、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4)、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常见回答】

(1)、一句话概括情节式

答案主要用概括性的语句表述小说的主要情节,一般形式是: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情。如有必要,可再加上该事情的结果和产生的影响。

如:(2009安徽高考《董师傅游湖》)

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解题思路:这篇小说情节较为简单,就是标题--董师傅游湖,不过里面还有一个人

/ 38

物--小翠,所以其主要情节可以概括为:董师傅领小翠游湖。

参考答案:董师傅领小翠游湖。

(2)、分点概括情节式

如:(2010广东,沃尔夫冈•博歇尔特 《面包》)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答:①妻子发现丈夫偷拿面包。

②丈夫撒谎掩饰。

③妻子替丈夫圆谎。

④第二天晚餐,妻子多分了面包给丈夫。

(解析:仔细梳理整个事件,便可发现整个事件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这里不好用一句话来概括主要情节,就可采用针对每个阶段进行概括的方式,认真组织语言,答案

/ 38

即出)

(二)、情节作用问答模式

情节是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是生活片断的有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发展的过程。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可抓住小说的事、物、人、情、时间、空间等线索,理清小说的矛盾冲突,体会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及主题的揭示所起到的作用。

1、【常见题型】

(1)、小说叙写某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2)、简要分析小说情节的特点(双线交织、悬念、曲折性、合理性等)及作用。

(3)、作者反复写某一情节,有什么作

/ 38

用?作者写某一段,对展开情节有什么作用?

2、【常见回答】(见课件“5分析第5张”)

从结构上: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伏笔、照应前文、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线索,贯穿全文。

对人物形象上:点明人物活动的环境、表现了(突出了)人物性格。

对主旨上:表现主旨或深化了主题。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如:(2010全国课标,11莫泊桑 《保护人》)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哪些作用?(6分)

/ 38

答:

① 补充叙事,集中揭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加合理。

②加速情节发展,为下文玛兰 的言行提供依据,使小说进入高潮。

③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强化情节平中见奇的效果。

(三)小说开头作用

(1)、小说的开头如果是设疑法或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其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答题角度为:①引起读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

/ 38

小说的主题。

(2)小说的开头如果是写景法,答题角度为: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四)、小说结尾作用(见《世纪金榜》p129-130)

(1)、小说的结局如果如果出人意料,(欧 亨利式结尾)

答题角度为: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小说的结局如果是令人伤感的悲

/ 38

剧,答题角度为: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③ 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小说的结局如果是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答题角度为: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4)、小说的结局如果是戛然而止,留

/ 38

下空白,答题角度为:留下了 “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如:微型小说(《我没有病》)第19题请简要分析小说是如何通过奇特的情节设置悬念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答:(1)小说开头没有交代“他”的身份,而是写“他”来到办公室安排工作,接待来访的人,怒斥企图行贿的人,接听电话,制造了“他”是不是局长的悬念。小说最后点明“他”不是局长而是病人。(2分)

(2)这样设置悬念的好处:使故事扑朔迷离,情节曲折;使主人公这个人物形象更具传奇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

(五)小说标题的作用(见课件“情节

/ 38

分析第6张”)

<三>情节安排评价及与人物性格和主题的关系:(见课件“1”第10-11张)<四>各种叙述手法的运用及作用:(见课件“1”第12-13张)

四、典型例题(见课件“情节分析”8-15张)

五、小结

分析情节作用的题目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作答或者扣住情节、人物、主题、环境来作答。

设置悬念

引出下文

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伏笔

结构 照应前文

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

/ 38

线索,贯穿全文

点明人物活动的环境

内容 表现了(或突出了)人物性格

表现主旨或深化了主题

五、课后习题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小说专题-----第二课时

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掌握人物形象鉴赏的基本方法

2.学习人物形象鉴赏题的切入点

3.提升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人物形象鉴赏的基本方法

/ 38

2.学习人物形象鉴赏题的切入点

教学过程:

一、高考命题分析

在2009年6套涉及到小说阅读的试题中,关于小说人物形象鉴赏的内容是各套试题的重点。2010年6套也是如此,2011年7套更是如此。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因此小说人物形象鉴赏应成为高三文学类阅读复习的重点。

二、概括小说人物形象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

/ 38

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所以,既要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又要把握人物描写的各类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我们对小说人物的鉴赏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人物的性格总是通过描写手段表现出来的。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俗话说:“言为心声”,即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性格的表白,至于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则更是直接表白了。另一方面,作品中人物的行动,又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生动表现,比如阿Q自己打自

/ 38

己的嘴巴,孔乙己为自己偷书所作的辩解等等,都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此外,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还有肖像描写、神情描写、细节描写等。既有概括的介绍,也有具体的描绘;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分析人物形象时一定要抓住这些具体的描写语句去揣摩、领悟,如《孔乙己》一文中,对孔乙己的外貌描写,写他的衣着是“一件又脏又破的长衫”,写出了他迂腐、虚荣的性格,也反映出了他深受科举制度的毒害。

第二,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我们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中的自然环境。既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共性)。既要善于

/ 38

从自然环境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心境等,又要善于从人物间的相互关系、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中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三,人物性格也常用抑扬、虚实、对比、衬托等塑造人物的传统手法揭示出来。

另外,确立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可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有的作品的标题就指明了主人公,最能传达主题思想的人物是主人公,与情节联系密切的是主人公,作者极力刻画出的栩栩如生的人物是主人公,作者用墨最多的人物往往是主人公。

(一)、常见命题方式:

① 小说的主人公是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分析。②某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其性格特点。③ 试析

/ 38

某某人物的形象。

(二)、解题思路分四步走:

①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②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

③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

④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三)答案组织模式:

①一个总括句(人物身份)+分述性格特点型

如:(2009年安徽高考)《董师傅 游湖》

/ 38

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见)

解题思路:鉴赏形象,要能把握住形象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找到小说中有关董师傅的描述,正面描写 和侧面描写

相结合,然后根据他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来分析概括董师傅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文章第2段介绍了董师傅精通木匠和他平静的日子,说明他技艺精湛,有一颗平常心;第三3段介绍他晚上收工后来湖边闲坐,说明他有生活情趣;第5段写他领着小翠游湖,并帮他带路,说明他乐于助人。

答案:董师傅是一位普通木工。(总括身份)他技艺精湛,质朴善良,乐于助人,21 / 38

有平常心,有生活情趣。(分述性格特点)

②单句下定义型

如:(2007年宁夏、海南卷《林冲见差拨》)()

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1)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2分)(2)对比法。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贱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4分)

③分点概括型(答案尽量使用概括性短语)

如:小说中鲍勃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

/ 38

简要分析。(6分)(2008宁夏、海南,欧•亨利《二十年以后》)()

答案:

①重视友情,信守诺言。

②乐观开朗,心直口快。

③企图逃避法律。(1点2分)

再如:从小说看,遗璞村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作简要概括分析。(6分)(2009辽宁卷《遗璞》)()

答案:

①淳朴善良,省城老贾“犯了错误”,村人还是处处照顾他。

②有自豪感,但有时有些盲目,因为有一块孕璜遗璞便祖祖辈辈引为骄傲,山外人不能喝当地的野茶就笑话他们胃嫩。

/ 38

③自主意识薄弱,常常希望老贾这样的大人物给他们拨救济。(1点2分)

三、小说人物形象类作用分析题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分析小说人物的作用,要挖掘其典型性,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所折射出来的社会历史的内涵,明确其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思想的引导作用。

(一)、【常见题型】

1.小说中的人物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塑造这一人物对小说主题的作用。

2.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对话描写、肖像描写等有怎样的作用?

3.你认为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有怎样

/ 38 的社会意义?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4.请简要分析某一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

(二)、【思路引导】

①人物类考题:往往要考虑情节的推进和主题的体现两个方面。

②分析细节描写、对话描写、肖像描写等描写手法的作用,首先要总结这些描写的内容,分析它们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然后依次考虑对情节、对主题的作用。

③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首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

④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主要是结

/ 38

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

如:

1、作者写老太太“一双混浊的眼睛”“花白的头发和满是皱纹的脸”有何用意?(5分)

2、你认为作者塑造的“林雄”形象有怎样的社会意义?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6分)(《想起母亲》)

【答题思路】:

(1)第1题考查的是肖像描写的作用。应先分析这一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接着依次分析对情节发展及对主题的作用。

答案示例:

①肖像描写,塑造了一位饱经沧桑,至今仍辛勤劳作的老母亲的形象。(1分)(指向

/ 38

本身)

②这个形象触动了林雄内心深处的情感,为下文情节、情感的发展做了铺垫。(2分)(指向情节)

③用老母亲贫弱的形象与小司机的“横”形成反差,促使林雄情感爆发,深化小说的主题。(2分)(指向主题)

(2)第2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即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应在人物个性分析中透出其典型性,并由此折射社会存在的某些方面的问题,然后分析其对社会的积极的作用。

答案示例:

①林雄请胡局长钓鱼,希望了结拖欠的工程款,反映了他的不正之风;(1分)但面对

/ 38

小车司机喝斥老太太时,林雄表现出了他的正直、善良(人性可贵的一面)。(1分)(结合情节分析人物)

②小说通过这样一位具有多面性格的形象,教育人们不要为利忘义,(1分)要有正直、善良的心灵;(1分)呼吁社会良心和正义。(2分)(言之有理即可。答“要孝敬老人”也对)(结合人物分析意义)

四、小结

1、表述人物形象的语言一般都要通过自己分析概括。

2、要根据提问角度组织语言表达。

如:XX是一个„„的人。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文章通过什么描写(或通过什么情节),28 / 38

表现了XX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3、“形象作用”题,①分析主要人物的作用,主要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首先要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折射的社会现象以及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等。②次要人物的作用: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若是线索人物,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若是第一人称,就有见证作用。③物象的作用: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若反复出现,起线索作用,使结构更加严谨。

五、课后习题: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小说专题-----第三课时

小说题目与主题

/ 38

淮安市楚州区钦工中学 马骐骥

教学目标:

1、掌握小说主题题目的基本方法

2、掌握小说主题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1、掌握小说题目鉴赏的基本方法

2、掌握小说主题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小说题目的命题形式

1、XX标题有什么含义。

2、XX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3、这篇小说的题目改成“XX”好不好,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4、小说题为“XX”,但写别的文字多,30 / 38

结合全文探究作者安排的理由。

5、这篇小说以“XX”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题材选择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典型例题:《侯银匠》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结合全文探究作者安排的理由。

答案示例:

①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侯家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继承了父亲的精细、勤劳等品质,写侯菊就是表现侯银匠。

②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女儿出嫁是他生活中的大事,更多描写此时此刻的情景,重点突出,可以避免平铺直叙。

/ 38

③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段,正面描写侯菊,间接烘托出侯银匠的人生况味。

④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实写侯菊,暗写侯银匠,以有形写无形,更有情趣。

⑤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更多描写女儿出嫁前后的情景,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现中国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意味深长。

二、小说题目的答题模式

小说标题的一般作用由标题类型而定,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作用:

①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如《我的叔叔于勒》。

②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如《故乡》《边

/ 38

城》等。

③概括小说主要事件,如《范进中举》、《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

④设悬念,引起阅读的兴趣。如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

⑤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如《项链》、《药》等。(指向情节结构)

⑥具有象征意义,揭示小说主题,画龙点睛,如《洗澡》、《子夜》、《红与黑》等。(指向主题)

⑦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如《变色龙》(指向人物形象)

三、小说主题鉴赏方法

鉴赏方法:

鉴赏的小说主题,方法有四:

/ 38

(一)根据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主题。

(二)联系小说描写的典型环境分析主题。

(三)结合作者的生平、创作动机和写作的时代背景分析主题,即知人论世。

(四)据作者对人物描写的语言的感情色彩分析主题。

把握主题时,不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避免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没有认真阅读原文,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硬套,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这是学生做这类题最大的误区。

四、小说主题的常见命题方式:

①怎样理解小说标题的深刻含义?

/ 38

②从某某故事中你认识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③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这样一个主题,又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那样一个主题,你认为是什么主题,请结合小说的内容具体分析。

五、解题思路:

①从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概括小说的主题。

②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从而把握小说的主题。

③从揭示主题的句子来把握作品的主题。

/ 38

④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⑤基本格式:小说通过„„(情节),塑造了„„形象(人物形象),表达了、揭示了„„

典型事例:

题目:这篇小小说意蕴丰富,你认为它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迎宾竹》)

答案示例:

(1)从情节安排来看,小说的前半篇虽然主要写郑副市长和“红尘宾馆”的马经理的思想较量,但重点是后面妻子淑芬怎么做丈夫的思想工作。而小说的结尾——郑副市长婉拒马经理,后在家里发现书画获奖证书, 36 / 38

更体现了淑芬思想工作的成效与贤惠聪颖。

(2)从人物形象、人物之间的关系来看,小说塑造了郑副市长、妻子淑芬等人物形象,而对郑副市长清正廉明、知错能改形象的塑造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其妻子洁身自好,勇于监督。

(3)结合以上两点,我们不难确定妻子淑芬就是本文的“主题性人物”,是故事的主角,她的际遇遭逢、命运归宿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某种本质,显示着作品的主题价值。这样我们就能找到小说主题:主要通过妻子淑芬的敢于批评、善意欺骗郑副市长,塑造了一个洁身自好、勇于监督的贤内助形象,揭示了一个成功者(成功的领导)离不开贤内助(或亲属)的支持和帮助的主题。

/ 38

六、小结:

概括主题的基本术语

1、歌颂、赞扬、张扬什么。

2、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3、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4、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5、表达/表现了什么情感

七、课后习题:

/ 38

2.高三专题复习小说 篇二

现将高中物理课本中出现的和其他常用的物理图象归纳如表1.

所有以上的物理图象都形象直观地反映了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它们有很多共性或类似的地方.辨析和甄别以上图象,又可将它们分为三个类别,见表2.

在高三的复习,从以下三个方面认识图象问题.

一.要会识别图象

纵观近几年高考题中的图象问题,识图问题考的最多.那么识图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1. 横轴和纵轴所代表的物理量

明确了两个坐标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则清楚了图象所反映的是哪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有些形状相同的图象,由于坐标轴所代表的物理量不同,它们反映的物理规律就截然不同,如振动图象和波动图象.另外,在识图时还要看清坐标轴上物理量所注明的单位.历届都有大量考生因不注意这些细小的地方而失分的.比如,波动图象的横纵坐标都表示长度,但单位往往不一样,当判断质点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和路程时经常出错,这样的错误太可惜,要杜绝出现.

2. 图象中图线的特征

注意观察图象中图线的形状是直线、曲线,还是折线等,分析图线所反映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明确图象反映的物理内涵.如金属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反应了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图线分析时还要注意图线的拐点具有的特定意义,它是两种不同变化情况的交界,即物理量变化的突变点.例如,共振图象的拐点(最高点)表明了共振的条件,这时驱动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同.另外,分子力图象、分子势能图象和平均结合能图象的拐点的物理意义也要清楚.

例1如图1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位于r轴上,甲、乙两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现把乙分子图1从r3处由静止释放,则()

(A)乙分子从r3到r1一直加速

(B)乙分子从r3到r2加速,从r2到r1减速

(C)乙分子从r3到r1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一直增大

(D)乙分子从r3到r1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加

解析:一定要注意图象中的拐点不表示分子力为零,而恰恰是有最大的引力,r=r1的地方才表示分子力为零.因此,乙分子从r3到r1一直受到引力作用,作加速运动,分子力作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只能选(A)答案.

3. 截距的物理意义

截距是图线与两坐标轴的交点所代表的坐标数值,该数值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如图3为图2情景中拉力F与杆稳定时的速度v的关系图,图线在横轴上的截距表示杆所受到的阻力.同样要注意弹簧的弹力图象、伏安特性曲线图象和路端电压______电流图象的截距表示的物理意义.

4. 斜率的物理意义

物理图象的斜率代表两个物理量增量的比值,其大小往往代表另一物理量值.如s-t图象的斜率为速度,v-t图象的斜率为加速度、U-I图象的斜率为负载的电阻等.当要比较两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时,作图象往往会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觉.

例2如图4所示质量相同的木块A、B用轻弹簧相连,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弹簧处于原长.现用水平力F向右推A.则从开始推A到弹簧第一次被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物块速度相同时,加速度aA=aB

(B)两物块速度相同时,加速度aA

(C)两物块加速度相同时,速度vA>vB

(D)两物块加速度相同时,速度vA

解析:在F的作用下A向右运动,开始压缩弹簧,被压缩的弹簧会产生弹力分别推A和B.A的合力是F减去弹簧的弹力,而B的合力只有弹力.弹力是变力,随压缩量的增加而增大.所以,刚开始A是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B是加速度增加的加速运动.我们直接分析会觉得这个题目很难解,而且很容易出错.若我们把A、B的运动情况用v-t图象来表示,则答案就一目了然.它们的v-t图象如图4,在t=t2时,A和B速度相等,但那一点切线的斜率B大A小,所以aAvB,所以(D)也正确.

5. 图象中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有些物理图象的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的值,它常代表另一个物理量的大小.如v-t图中,图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代表位移,F-s图象中图线与s轴所夹的面积代表功,F-t图象中图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代表冲量,i-t图象中图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代表电量,图象中图线与s轴所夹的面积代表了时间等.

6. 从图象中获取其他的信息

有些题,图象仅仅描述的是物体在不同阶段时,某一物理量是如何变化的.

例3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物块,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块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6和图7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由此两图线可以求得物块的质量m和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分别为()

(A) m=0.5 kg,μ=0.4

(B) m=1.5 kg,

(C)m=0.5 kg,μ=0.2

(D) m=1 kg,μ=0.2

解析:本题的关键是在图象中获取相关信息:0至2 s在1 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物体静止;2 s至4 s在3 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物体做加速度为2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4 s至6 s在2 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对后面的两个阶段由牛顿定律列方程有:

F2-mgμ=ma

F3=mgμ.

代入数据得(A)选项对.

7. 从图象展现物理情境

例4将一个力电传感器接到计算机上,可以测量快速变化的力.用这种方法测得的某单摆摆动过程中悬线上拉力大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8所示.由此图线提供的信息做出下列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A) t=0.2 s时刻摆球正经过最低点

(B) t=1.1 s时摆球正处于最高点

(C)摆球摆动过程中机械能时而增大时而减小

(D)摆球摆动的周期约是T=0.6 s

解析:本题的关键是把图象与具体的物理情景对应起来,如图9所示,在最低点悬线受到的拉力最大;在最高点悬线受到的拉力最小;又由于受到阻力的作用,物体做阻尼振动,机械能减小;再根据周期性可得周期约1.2 s.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选项.

二、要会作图

我们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作图问题,一方面是,考题直接要求作出关于某个物理量变化的图象,例如,作某时刻的波形图,作振动图象,作感应电流的图象等;另一方面是,为了用图象求解问题,先必须作出恰当的某类图象,例如,作速度图象求物体运动的路程,作路端电压一电流图象求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等.第一类问题的实质是以图象作为载体或形式来考查物理现象、原理或物理规律.

1. 作振动、波动图象

例5A、B两波相向而行,在某时刻的波形与位置如图10所示.已知波的传播速度为v,图中标尺每格长度为l,在图中画出又经过t=7l/v时的波形.

解析:根据波的独立传播原理,重叠区里质点同时参与两列波所引起的振动,质点的位移是每列波在这里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作图如图11.

2. 作感应电流的图象

例6如图12所示,xOy坐标系y轴左侧和右侧分别有垂直于纸面向外、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均为B,一个围成四分之一圆形的导体环Oab,其圆心在原点O,半径为R,开始时在第一象限.从t=0起绕O点以角速度ω逆时针匀速转动.试画出环内感应电动势E随时间t而变的函数图象(以顺时针电动势为正).

解析:开始的四分之一周期内,Oa、Ob中的感应电动势方向相同,大小应相加;第二个四分之一周期内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不变,因此感应电动势为零;第三个四分之一周期内感应电动势与第一个四分之一周期内大小相同而方向相反;第四个四分之一周期内感应电动势又为零.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为Em=BR2ω,周期为T=,图象如图13.

三、要会用图

这是图象问题中最主要的,也是最灵活、最能体现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我们提倡搞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灵魂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高考题中肯定会逐步参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查,运用图象处理物理问题便是最好的知识和创新能力的结合点之一.这种情况也需要作图象,但不是最终的目的,只是求解问题的一种手段.那么怎样才能作好所需的图象呢?一般分三步,具体方法是:(1)认真审题,根据题中所要求解的物理量,结合相应的物理规律确定所需的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有时还需确定原点的坐标);(2)根据题意,找出两个物理量的制约关系,结合具体的物理过程和相应的物理规律作出函数图象;(3)由所作的图象结合题意,运用函数图象进行表达、分析和推理从而找出相应的变化规律,再结合相应的数学工具,求出相应的物理量.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会.

1. 用图象比较物理量的大小

例7一颗速度较大的子弹,水平击穿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设木块对子弹的阻力恒定,则当子弹入射速度增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获得的动能变大

(B)木块获得的动能变小

(C)子弹穿过木块的时间变长

(D)子弹穿过木块的时间变短

解析:若跟据常规的思路依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去列式求解,则计算复杂化,且易出现错误判断.若能灵活一图14些,据子弹与木块的作用过程作出v-t图象,再来分析、推理和判断,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子弹以初速v0穿透木块过程中,子弹、木块在水平方向都受恒力作用,子弹做匀减速运动,木块做匀加速运动,子弹、木块运动的v-t图如图14中实线所示,图中OA、v0B分别表示子弹穿过木块过程中木块、子弹的运动图象,而图中梯形OABv0的面积为子弹相对木块的位移即木块长l.当子弹入射速度增大变为v′0时,子弹、木块的运动图象便如图14中虚线所示,梯形OA′B′v′0的面积仍等于子弹相对木块的位移即木块长l,故梯形OABv0与梯形OA′B′v′0的面积相等,由图可知,当子弹入射速度增加时,木块获得的动能变小,子弹穿过木块的时间变短,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B)、(D).

2. 转换图象解答问题

有些问题,如果直接用题中所给的图象分析问题,不够直观或很难理解,这时,可通过实现图象间的相互转换,变抽象为直观、化隐为显.

例8一列沿x轴正向传播的简谐波,在x1=10 cm和x2=110 cm处的两质点的振动图线如图15所示.则质点振动的周期为______s,这列简谐波的波长为______cm.

解析:从振动图象上可直接读出周期T=4 s.在求该简谐波的波长时,如果仍从振动图象入手,理解上较困难.为此,可根据质点的振动图象画出某一时刻(如t=0)一个周期内的波形图,如图16所示,显然有.

例9如图17甲所示A、B为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板间距离为d(d远小于板的长和宽).在两板之间有一带负电的质点P.已知若在A、B间加电压U0,则质点P可以静止平衡.现在A、B间加上如图乙所示的随时间t变化的电压U,在t=0时质点P位于A、B间的中点处且初速为0,已知质点P能在A、B之间以最大的幅度上下运动而又不与两板相碰,求图17乙中U改变的各时刻t1、t2、t3及tn的表达式.(质点开始从中点上升到最高点,及以后每次从最高点到最低点或从最低点到最高点的过程中,电压只改变一次.)

解析:本题如果以常规解法处理,步骤较繁琐.若将题设条件下质点的运动过程用速度图象表示出来,即将电压一时间图象经过推断转化为速度一时间图象,质点的运动情况便一目了然.

设质点P的质量为m,电量大小为q,根据题意,当A、B间的电压为U0时,有:

当两板间的电压为2U0时,P的加速度向上,其大小为a,

解得a=g

当两板间的电压为O时,P只受重力,加速度为g,方向向下.所以匀加速过程和匀减速过程加速度大小均为g.加图18速时间与减速时间也相等,加速过程的位移大小也等于减速过程的位移大小.由以上分析可得出质点的v-t图象如图18所示.

由加速时间等于减速时间可知:

Δt1=t1

t2=t1+Δt1+Δt2

t3=t1+Δt1+3△t2……

……

tn=t1-Δt1+(2n-3)Δt2(n≥2)

依题意知:

……

3. 用图象描述复杂的物理过程

(1)作速度一时间图象描述

例9光滑水平地面上方着一辆静止的两端有挡板的小车,车长为L=1 m,将一块原以v0=5m/s的初速度向右运动的大小可忽略的铁块放在小车的正中间,如19图所示.小车与铁块的质量均等于m,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素为μ=0.05,铁块与挡板的碰撞过程没有机械能损失,且碰撞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g取10m/s2.求:

(1)铁块与小车相对静止时小车的速度.

(2)铁块与小车的挡板总共有多少次接触.

(3)从铁块放到小车上算起到二者相对静止经过多长时间.

解析:(1)小车与铁块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设两者相对静止时速度为v,则有:mv0=2mv解得:.

(2)设两者相对静止前的路程为s,由能量守恒得:又由f=μmg代入数据得:s=12.5 m

已知车长为L=1 m,故s=12.5 L,铁块由车正中央开始运动,可推知铁块与挡板共发生13次碰撞,

(3)已知小车与铁块质量相等,碰撞过程没有机械能损失,由动量守恒有

mv1+mv2=mv1+mv2

由机械能守恒有

解得v′1=v2,v′2

即每碰撞一次,小车与铁块之间发生一次速度交换.在同一坐标系上两者的速度图象如图20所示,图中两斜线从左到右图20分别为0~t1,t1~t2,t2~t3,…,t12~t13共13段·由于速度交换,每次碰撞后铁块、车的图线分别上、下跃迁至与前次碰撞的车、铁块图线连续相连,可等效于两条连续的匀变速运动图线.故可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求解,即

代入数据得t=5s,即从铁块放到小车上起到铁块、车相对静止经过5s.

(2)作位移—时间图象描述

例10甲、乙两地之间有公共汽车运动,每隔5 min各开出一趟,全程运动20 min,小明乘车从甲站出发,这时恰有一辆车进站,到乙站时又正遇上一辆车从乙站开出.问:小明一路上遇上几辆从一站开出的汽车?(所有汽车均以相同速率匀速行驶,包括进出站时遇到的汽车)

解析:此题利用公式计算相当复杂,可借助s-t图象解决.作出小明所乘车的s-t图线及从乙站开出各车的s-t图线(把它们作在同一坐标轴上).利用两图线的交点表示相遇的知识,即可数出相遇的车数.

以小明出发时间为t=0,建立坐标如图21所示.九条平行线为从乙站开出的各车的s-t图线,图线a为小明所乘车的s-t图线,图中各个交点为汽车相遇的时刻和位置,由图可知,小明一路上遇到9辆汽车.

4. 巧用图象的面积解题

(1)图象的“面积”表示电量

例11如图22所示是高电阻放电法测电容的实验电路图,其原理是测出电容器在充电电压为U时所带的电荷量Q,从而求出其电容C.该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按电路图接好实验电路图;

②接通电键S,调节电阻箱R的阻值,使微安表的指针接近满刻度.记下这时的电压表读数U0=6.2 V和微安表读数I0=490μA;

③断开电键S并同时开始计时,每隔5 s或10 s读一次微安表的读数i,将读数记录在预先设计的表格中;

④根据表格中12组数据,以t为横坐标,i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描点(图中用“×”表示).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和图象,可以估算出当电容器两端电压为U0时该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Q0约为______C,从而算出该电容器的电容约为______F.

解析:按照图中的点,用光滑的曲线把它们依次连接起来,得到i—t图线,图线和横轴所围成的“面积”就是放电量,即原来电容器的带电量.每小格相当于2.5×10-4C,用四舍五入法数得小方格有32个,所以(Q0=8×10-3 F,再由,得C=1.3×10-3 F.

(2)F-t图象的“面积”表示冲量

例12如果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速度成正比,当以速度v1竖直上抛后,又以速度v2返回出发点.这个过程共用了多少时间?

解析:如图24所示,作出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的v-t图线(图中蓝色线所示),则图线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大小,即s1=s2=h,由于阻力与速度大小成正比,在图中作出f-t图线(图中红色线所示),则图线下方的面积一定相等,而此”面积”表示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阻力的冲量,即有If1=If2,对全过程由动量定理可得mgt=m(v1+v2),解得(3)图象的“面积”表示的是质点运动的时间.

例13蚂蚁离开巢沿直线爬行,它的速度与到蚁巢中心的距离成反比,当蚂蚁爬到距巢中心的距离L1=1m的A点处时,速度是v1=2 cm/s.试问蚂蚁从A点爬到距巢中心的距离L2=2 m的B点所需的时间为多少?

解析:本题若采用将AB无限分割,每一等分可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求和,这一办法原则上可行,实际上很难计算.题中有一关键条件:蚂蚁运动的速度v与蚂蚁离巢的距离x成反比,即x,作出-x图象如图25所示,为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从图上可以看出梯形ABCD的面积,就是蚂蚁从A到B的时间:

(4)图象的“面积”表示力作的功

例14用铁锤将一铁钉钉入木块,设木块对铁钉的阻力与铁钉钉入木块的深度成正比,在铁锤击打第一次时,能把铁钉打入木块内1cm,问打第二次时能打入多深?(设铁锤每次做功都相等)

解析:因为阻力F=kx,以F为纵坐标,F方向上的位移x为横坐标,作出F-x图象,如图26所示,函数线与x轴所夹阴影部分面积的值等于F对铁锤做的功.由于两次做功相等,故有

解得Δx=x2-x1=0.41 cm

(5)图象的“面积”表示路程

关于v-t图象的“面积”表示路程的应用上面已经谈到过(参看例7),这里不再赘述.

5. 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

在中学物理实验中多次采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方法是,将物体的运动或工作状态用图象的方式记录下来,再根据图象的特点作合理的推演或运算,求出表征事物特性的物理量,如力学中测量单摆振动过程中的重力加速度,电学中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等实验中的数据处理方法等.

例15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如图27所示的实验电路,用以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使用的实验器材为:待测干电池组(电动势约3 V)、电流表(量程0.6 A,内阻小于1Ω)、电阻箱(0~99.99Ω)、滑动变阻器(0~10Ω)、单刀双掷开关、单刀单掷开关各一个及导线若干.考虑到干电池的内阻较小,电流表的内阻不能忽略.

(1)该同学按图27连线,通过控制开关状态,测得电流表内阻约为0.20Ω.试分析该测量产生误差的原因是满偏时滑线变阻器阻值和电流表阻值之比偏低;滑线变阻器阻值不能连续调节.

(2)简要写出利用图27所示电路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步骤:

①断开K,R旋至最大,S接到D;

②调小R直到电流表指针有足够的偏转,改变R阻值测量几组I随R变化的数据;

(3)图28是由实验数据绘出的图象,由此求出待测干电池组的电动势E=2.86 V、内阻r=2.37Ω.(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高三地理气候专题复习探讨 篇三

一、构建知识框架——做到心中有数

气候知识点多、体系强、能力要求高,一直以来都是高考中的高频考点,也是学习的重难点。经过一轮复习,学生对气候的成因、特征、分布以及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已有所认识,但很多学生认为这部分内容杂乱而难学难记,所以教学过程中要想办法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构建框架,梳理系统,理清层次脉络,整合学生脑中关于气候的零散知识,促进理解、帮助记忆、学会运用,如图1所示。

二、抓住问题关键——理解形成气候最主要因素

气温和降水是气候最基本的两个要素,影响气温和降水主要因素如表1所示。

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很多,关键因素是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教师讲解时应抓住问题核心。

(1)太阳辐射或纬度因素。直接影响某地所处热量带,如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及寒带等,其反映世界气候的基本轮廓。

(2)大气环流。主要包括三圈环流(即气压带和风带)和季风环流。大气环流主要影响某地降水的多少及降水的季节分配。

气压带与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形成和分布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中低纬的九种气候类型中,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及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与分布都深受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的影响,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也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有关。能够理解每个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性质,基本就掌握了这几种气候的分布及特征。如图2所示大气环流与气候分布(可先忽略高纬气候)。

季风环流与气候。在季风环流影响下,形成分布在大陆东部的三种季风气候(以亚欧大陆最典型):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三种季风气候比较如表2所示。

三、掌握判断方法——降低学生心理难度

(1)气候判断基本方法。判断气候有三个步骤,首先根据月平均最高温或最低温出现的月份确定南北半球;其次根据最冷月和最热月气温确定温度带;最后根据降水总量和降水季节变化确定气候类型,如表3所示。

例1:判断图3中所在地所属的半球及气候类型。

注:根据图中气温和降水分布规律,很容易判断该地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这是根据气候特征判断气候类型。气候判断也要活学活用,不能生搬硬套表3的方法,否则会“南辕北辙”。

例2:读秋田位置及气温降水柱状图(图4),判断秋田气候类型为: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注:此题如果仅凭感觉判断,会脱口而出为“地中海气候”,而没有考虑秋田位置特征。实际上秋田位于亚欧大陆东部,这里不可能分布有地中海气候。再根据图中1月份气温低于0℃,此地应为“温带季风气候”,是根据气候分布特征判断气候类型。

(2)降低学生心理难度。世界气候看似纷繁复杂、类型多样,不少学生一看到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就有畏难情绪,不知从何下手,其实可以“化整为零”,降低学生记忆难度。

将各种气候类型分解到各个热量带。从表4中可知,各个热量带气候类型并不多,均不超过4种(热带4种、亚热带2种、温带3种、亚寒带1种、寒带2种),亚寒带和寒带气候在高考中出现几率不高,基本可以忽略。

根据降水量多少和降水量季节分配状况记忆气候类型见表5。

(3)厘清“一般分布”与“特殊分布”关系。除一般规律外,还有一些不按常理“出牌”的气候分布应落实到地图上,加深学生对比理解和记忆。赤道地区热带草原气候在赤道穿过非洲中部地区的东部,本该是热带雨林气候事实上却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原因: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气温较低,空气对流不旺盛,蒸发弱,降水少,故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原因:以上三个地区都处低纬度地区,气温较高;常年受东南信风影响,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东部均为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加上沿岸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故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可简单归纳为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地形抬升+暖流影响)

四、及时归纳总结——提升地理复习效果

(1)有关气候比较方法归纳。气候比较一般包括:不同区域同一气候类型比较,如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与北美或南美温带海洋性气候比较、欧洲地中海气候和北美或南美地中海气候比较;不同气候类型比较,如亚热带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比较、热带雨林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比较等。气候比较一般包括以下方面,如图5所示。

(2)不同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影响归纳(表6、表7)。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一直是高频考点。气候对农业影响主要包括:光照、热量、水分——决定作物种类、农业分布、复种制度、产量;旱涝、霜冻、大风等——影响农作物产量高低和质量优劣 。

复习中还应注意气候知识的外延,多关注每年发生的气象灾害,如气候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等,引导学生理解地理知识的关联性,加强学生掌握地理事物的全面性,发展学生应用地理信息的生活性。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一定能取得较好学习效果。▲

高三地理进入二轮复习后,教学活动对高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求更加凸显,要求教师在复习中准确把握复习内容的深度、难度和广度。气候部分历来考查点多,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又能体现地理思维能力,一直是地理高考的重难点。笔者认为,关于气候部分的复习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构建知识框架——做到心中有数

气候知识点多、体系强、能力要求高,一直以来都是高考中的高频考点,也是学习的重难点。经过一轮复习,学生对气候的成因、特征、分布以及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已有所认识,但很多学生认为这部分内容杂乱而难学难记,所以教学过程中要想办法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构建框架,梳理系统,理清层次脉络,整合学生脑中关于气候的零散知识,促进理解、帮助记忆、学会运用,如图1所示。

二、抓住问题关键——理解形成气候最主要因素

气温和降水是气候最基本的两个要素,影响气温和降水主要因素如表1所示。

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很多,关键因素是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教师讲解时应抓住问题核心。

(1)太阳辐射或纬度因素。直接影响某地所处热量带,如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及寒带等,其反映世界气候的基本轮廓。

(2)大气环流。主要包括三圈环流(即气压带和风带)和季风环流。大气环流主要影响某地降水的多少及降水的季节分配。

气压带与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形成和分布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中低纬的九种气候类型中,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及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与分布都深受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的影响,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也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有关。能够理解每个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性质,基本就掌握了这几种气候的分布及特征。如图2所示大气环流与气候分布(可先忽略高纬气候)。

季风环流与气候。在季风环流影响下,形成分布在大陆东部的三种季风气候(以亚欧大陆最典型):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三种季风气候比较如表2所示。

三、掌握判断方法——降低学生心理难度

(1)气候判断基本方法。判断气候有三个步骤,首先根据月平均最高温或最低温出现的月份确定南北半球;其次根据最冷月和最热月气温确定温度带;最后根据降水总量和降水季节变化确定气候类型,如表3所示。

例1:判断图3中所在地所属的半球及气候类型。

注:根据图中气温和降水分布规律,很容易判断该地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这是根据气候特征判断气候类型。气候判断也要活学活用,不能生搬硬套表3的方法,否则会“南辕北辙”。

例2:读秋田位置及气温降水柱状图(图4),判断秋田气候类型为: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注:此题如果仅凭感觉判断,会脱口而出为“地中海气候”,而没有考虑秋田位置特征。实际上秋田位于亚欧大陆东部,这里不可能分布有地中海气候。再根据图中1月份气温低于0℃,此地应为“温带季风气候”,是根据气候分布特征判断气候类型。

(2)降低学生心理难度。世界气候看似纷繁复杂、类型多样,不少学生一看到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就有畏难情绪,不知从何下手,其实可以“化整为零”,降低学生记忆难度。

将各种气候类型分解到各个热量带。从表4中可知,各个热量带气候类型并不多,均不超过4种(热带4种、亚热带2种、温带3种、亚寒带1种、寒带2种),亚寒带和寒带气候在高考中出现几率不高,基本可以忽略。

根据降水量多少和降水量季节分配状况记忆气候类型见表5。

(3)厘清“一般分布”与“特殊分布”关系。除一般规律外,还有一些不按常理“出牌”的气候分布应落实到地图上,加深学生对比理解和记忆。赤道地区热带草原气候在赤道穿过非洲中部地区的东部,本该是热带雨林气候事实上却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原因: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气温较低,空气对流不旺盛,蒸发弱,降水少,故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原因:以上三个地区都处低纬度地区,气温较高;常年受东南信风影响,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东部均为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加上沿岸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故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可简单归纳为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地形抬升+暖流影响)

四、及时归纳总结——提升地理复习效果

(1)有关气候比较方法归纳。气候比较一般包括:不同区域同一气候类型比较,如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与北美或南美温带海洋性气候比较、欧洲地中海气候和北美或南美地中海气候比较;不同气候类型比较,如亚热带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比较、热带雨林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比较等。气候比较一般包括以下方面,如图5所示。

(2)不同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影响归纳(表6、表7)。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一直是高频考点。气候对农业影响主要包括:光照、热量、水分——决定作物种类、农业分布、复种制度、产量;旱涝、霜冻、大风等——影响农作物产量高低和质量优劣 。

复习中还应注意气候知识的外延,多关注每年发生的气象灾害,如气候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等,引导学生理解地理知识的关联性,加强学生掌握地理事物的全面性,发展学生应用地理信息的生活性。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一定能取得较好学习效果。▲

高三地理进入二轮复习后,教学活动对高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求更加凸显,要求教师在复习中准确把握复习内容的深度、难度和广度。气候部分历来考查点多,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又能体现地理思维能力,一直是地理高考的重难点。笔者认为,关于气候部分的复习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构建知识框架——做到心中有数

气候知识点多、体系强、能力要求高,一直以来都是高考中的高频考点,也是学习的重难点。经过一轮复习,学生对气候的成因、特征、分布以及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已有所认识,但很多学生认为这部分内容杂乱而难学难记,所以教学过程中要想办法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构建框架,梳理系统,理清层次脉络,整合学生脑中关于气候的零散知识,促进理解、帮助记忆、学会运用,如图1所示。

二、抓住问题关键——理解形成气候最主要因素

气温和降水是气候最基本的两个要素,影响气温和降水主要因素如表1所示。

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很多,关键因素是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教师讲解时应抓住问题核心。

(1)太阳辐射或纬度因素。直接影响某地所处热量带,如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及寒带等,其反映世界气候的基本轮廓。

(2)大气环流。主要包括三圈环流(即气压带和风带)和季风环流。大气环流主要影响某地降水的多少及降水的季节分配。

气压带与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形成和分布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中低纬的九种气候类型中,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及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与分布都深受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的影响,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也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有关。能够理解每个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性质,基本就掌握了这几种气候的分布及特征。如图2所示大气环流与气候分布(可先忽略高纬气候)。

季风环流与气候。在季风环流影响下,形成分布在大陆东部的三种季风气候(以亚欧大陆最典型):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三种季风气候比较如表2所示。

三、掌握判断方法——降低学生心理难度

(1)气候判断基本方法。判断气候有三个步骤,首先根据月平均最高温或最低温出现的月份确定南北半球;其次根据最冷月和最热月气温确定温度带;最后根据降水总量和降水季节变化确定气候类型,如表3所示。

例1:判断图3中所在地所属的半球及气候类型。

注:根据图中气温和降水分布规律,很容易判断该地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这是根据气候特征判断气候类型。气候判断也要活学活用,不能生搬硬套表3的方法,否则会“南辕北辙”。

例2:读秋田位置及气温降水柱状图(图4),判断秋田气候类型为: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注:此题如果仅凭感觉判断,会脱口而出为“地中海气候”,而没有考虑秋田位置特征。实际上秋田位于亚欧大陆东部,这里不可能分布有地中海气候。再根据图中1月份气温低于0℃,此地应为“温带季风气候”,是根据气候分布特征判断气候类型。

(2)降低学生心理难度。世界气候看似纷繁复杂、类型多样,不少学生一看到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就有畏难情绪,不知从何下手,其实可以“化整为零”,降低学生记忆难度。

将各种气候类型分解到各个热量带。从表4中可知,各个热量带气候类型并不多,均不超过4种(热带4种、亚热带2种、温带3种、亚寒带1种、寒带2种),亚寒带和寒带气候在高考中出现几率不高,基本可以忽略。

根据降水量多少和降水量季节分配状况记忆气候类型见表5。

(3)厘清“一般分布”与“特殊分布”关系。除一般规律外,还有一些不按常理“出牌”的气候分布应落实到地图上,加深学生对比理解和记忆。赤道地区热带草原气候在赤道穿过非洲中部地区的东部,本该是热带雨林气候事实上却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原因: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气温较低,空气对流不旺盛,蒸发弱,降水少,故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原因:以上三个地区都处低纬度地区,气温较高;常年受东南信风影响,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东部均为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加上沿岸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故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可简单归纳为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地形抬升+暖流影响)

四、及时归纳总结——提升地理复习效果

(1)有关气候比较方法归纳。气候比较一般包括:不同区域同一气候类型比较,如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与北美或南美温带海洋性气候比较、欧洲地中海气候和北美或南美地中海气候比较;不同气候类型比较,如亚热带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比较、热带雨林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比较等。气候比较一般包括以下方面,如图5所示。

(2)不同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影响归纳(表6、表7)。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一直是高频考点。气候对农业影响主要包括:光照、热量、水分——决定作物种类、农业分布、复种制度、产量;旱涝、霜冻、大风等——影响农作物产量高低和质量优劣 。

4.高三专题复习小说 篇四

1、明确高考小说阅读围绕情节设题常见方式(把握题型)。

2、理解并掌握小说阅读情节分析的角度。

3、理解并掌握小说阅读情节类题型的答题步骤。【学习重难点】

掌握分析情节的思路以及相关题型的答题步骤。【教学步骤】

一、小说情节的常识

1、小说情节用以表现主题或塑造人物性格的一系列的有组织的生活事件。

2、它是构成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完整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有的兼有序幕和尾声。

3、它既有自身的特点和艺术(技巧),又对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起着重要作用。

二、小说情节类问题命题方向及应对策略

1、情节概述题

(1)常见的设问方式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述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述;

③概述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④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2)展示课前阅读答题情况并分析总结 阅读《古渡头》并回答后面的练习1。(3)应对策略

①从寻找小说的线索,理清结构层次,抓住重要场面、重要事件等几方面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②答题时对事件的概述,应按照“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字样编织,或按照时间顺序叙述。); ③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我们在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 ④要注意题干要求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4)牛刀小试(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作答)请阅读《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完成后面的练习1。

2、情节作用题

(1)常见的设问方式

①××内容对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

②文中写了××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③小说开头或结尾的安排有什么作用。(2)展示课前阅读答题情况并分析总结 阅读《古渡头》并回答后面的练习2。(3)应对策略

①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 a.线索作用

b.倒叙法: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写景法:交代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开头)

c.为后面的XX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开头或中间)d.推动情节发展(中间处)

e.突转、使整篇小说情节波澜起伏(高潮处或结尾处)f.总结全文、照应前文XX情节(结尾处)②对塑造人物的作用:

a.刻画或表现了人物心理、情绪、性格;

b.促进了人物性格发展, 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③对表现主题的作用:点题或突出主题、升

华主题。

④给读者的感受,即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如“余味无穷”“给读者留下充分想象的空间”等。

⑤答题模板:

a.xxx情节在文中有… … 作用,突出了… …,表现了… … b.也可分条作答,这样也有利于阅卷老师评分。⑥特别提示:

一种是综合问,问“xx情节有什么作用”,对于这种问法,一般要从内容和结构(情节本身)两方面作答,或者说扣住小说“四要素”答题:情节作用、人物作用、环境作用、主题作用。

一种是单一问,只要求答出在情节安排方面的作用,这种问法,一般要弄清该情节在小说整个情节中的位置、阶段和作用。(即回答第一点中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4)牛刀小试(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作答)请阅读《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完成后面的练习2、3。

3、总结

“概括梳理情节”类题目答题策略思维趋向——“寻----理----抓”

5.高三专题复习小说 篇五

一、符合题意(审题知识)

1.审体裁。看试题要求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抑或说明文。近几年话题作文“文体自选”,最易于确定表现自己文学才华的一种体裁。2.审范围。审清题目本身固有的限制范围。

3.读材料。材料作文是高考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形式,写好材料作文的前提是看准材料。同一材料从不同的角度悟出不同层面的含义,选出最符合材料的观点行文。话题作文的材料起到“药引”的作用,它一方面暗含了文旨的走向,另一方面为考生开拓思路,启迪智慧起到很好作用。

4.辨析关系。一个题目有时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或观点,遇到这类题目,必须明确概念间的辩证关系,体悟观点之间所蕴含的哲理,联系实际合理展开。5.确定中心。

二、符合文体要求 1.记叙文

⑴写记叙文时必须明确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事件的经过、事件的结果。

⑵写人记叙文,通过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使人物个性丰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2.议论文

⑴逻辑混乱。有的同学在分析事例、讲述理由时,没有严密的逻辑。一个意思未完,又扯上另一个意思,分析浮浅。

⑵以叙代议。在论证过程中,为了证明论点,必然选用事例,而有的同学常以叙代议或只叙不议,开头提出论点,中间摆上事例,最后加上几句口号,没有横向归纳、纵向分析,使读者难以接受其观点。3.说明文

⑴说明文一般按空间、时间或逻辑三种方式进行说明。

⑵说明文应抓住事物的特征,采用列数据、下定义、列图表、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进行说明。

三、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1.思想性是高考作文考查的重要内容,是高考作文的主旋律。2.列夫•托尔斯泰在《文学的规则》中说:“主题必须是崇高的。”

3.好文章全无矫情、造作的文句,靠那份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取悦人、折服人的情感。4.提高作文的品位,关键在立意。⑴反向立意。⑵新奇立意。⑶高远立意。

四、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1.中心明确:一篇作文一般只提出一个主要问题,确立一个中心思想。⑴点明旨意,画龙点睛

6.高三专题复习小说 篇六

一、考点解说

语言表达的得体指能够根据交际的语境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语言表达的得体就是要根据交际的外部语境(各种情境条件)、内部语境(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有人通俗地说,所谓得体就是根据需要说相应的话。这是很有道理的。

命题往往着眼于:①依据语境,用语准确句式恰当;②看准对象,用语讲究分寸;③适应场合,巧妙用语;④把握语体。

得体,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也是最高要求。它牵涉的问题很多,这里仅从中学生的实际出发,作简要说明。

二、典型试题(兼顾几种类型)

1.在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两个字的敬辞谦语。(2005年高考全国卷三)

例:探望朋友,可以说“特意来看您”,更文雅一点,也可以说“特意登门拜访

(1)邀请朋友到家里做客,可以说“下午我在家里等您来”,也可以说“下午我在家_______,您_______”。

(2)把自己的著作送给人,可以在书上写“请您多提意见”,也可以写“某某先生_____”。

分析:根据上文推知谦敬语。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平时要注意礼貌用语,积累谦敬德词语。如:拜访、光临、斧正、恭候、舍、家、令等等。

答案:(1)恭候,光临。(2)指正。

2.王孝椿准备6月16日在阳光饭店为爸爸过70岁生日,想请爸爸的老战友刘妙山夫妇那天中午12点来一起吃饭。请以王孝椿的名义给刘妙山夫妇写一份请柬。要求称呼得体,表述简明,措辞文雅。(不超过40个字)(2005年高考全国卷一)

答:

分析:解答此题要注意符合请柬这种应用文体的特点,以及提干中所提供的相关信息

答案:提示:称呼得体(如称“刘伯父伯母”等),表述简明(如写明邀请的具体时间、地点、邀请缘由等),措辞文雅(如用上“家父、寿辰、恭请、光临”等词)。

3.“五四”青年节,希望中学邀请校友高明同学会母校演讲。根据以下材料,请你以学生支持人的身份把他介绍给同学们。(不超过80字)(2005年高考福建卷)

材料:高明,男,1985年5月1日出生于干部家庭。父亲,46岁,中共党员,大学毕业,机关工作人员。母亲,45岁,大专毕业,小学教师。高明2004年毕业于希望中学,现为福建大学外语学院一年级学生。身高175厘米,圆脸,小眼。从小喜欢文学,爱好书法、体育等,小学时获得校“优秀班干部”称号和“故事大王”比赛一等奖,初中时获得县硬笔书法比赛二等奖,高二时获得市演讲比赛一等奖,大学时获得省大学生演讲比赛一等奖。为了这次回校演讲,他阅读了《演讲与口才》、《大众幽默》等刊物,写了一大本读书笔记,精心准备了演讲稿《放飞青春》。

答:

分析:本题是根据所提供的内容为学生主持人组织串台词,大体内容是介绍高明的基本情况,没必要泛泛而谈,如高明的性别、年龄、家庭、父母情况、容貌特点,这些完全可以不谈,而其他的内容也要简约。

答案:高明同学是我校2004届校友,现在是福建大学学生,他爱好广泛,曾荣获省大学生演讲比赛一等奖。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做《放飞青春》的演讲。

4.根据语言环境,用口语方式转述下面书面材料的内容。(2004年高考江苏卷)

材料:①徐凡,男,江苏南京人,东方大学文学院教授。②系我国红学界的后起之秀,③尤以考证作者身世见长。④专著《曹雪芹家世考》、《大观园人物论》、《<红楼梦>导读》(获优秀教育图书奖)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要求:①内容适当。②表达得体。③符合口语特点。④将转述的话写在相应的横线上。学校邀请徐凡与学生座谈时,你以文学社成员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说:

分析:本题考查将书面语转换成口语的能力并要求符合座谈的场合特点,对某些词语和句式作更换和调整。例:①句转换时,就没有必要介绍性别,因为座谈会上彼此面对面,一目了然。②中“系”“后起之秀”则是书面语,需换通俗化口语。③中“尤以„„见长”是书面语结构,也需更换,“作者身世”应明确化。④括号里的文字也需转换到句中表达。

答案:转换的要点:①“徐凡”后应加称呼,不能介绍性别。②“系”、“后起之秀”必须转换,可以转换为“是”、“研究专家”等。③“作者身世”应转换为“曹雪芹的身世”或“《红楼梦》作者身世”,“尤以„„见长”用“尤其在„„方面有专长”一类句子来转换。④括号中的内容必须转换到句中表述。5.下面是周华同学给博物馆金馆长写的一张便条,其中有些词用得不得体,请你帮他修改。(1995年全国卷)

金馆长:

您约我今天下午去贵处谈我班同学光临贵馆参观一事,因我有急事,现决定改期。具体改在何时,别行蹉商。

周华

5月18日

要求:

找出并改正用得不得体的词,写入下表,有几个写几个。

不得体的词

改 正

本题考查根据交际对象,交际语体做到语言得体的能力。便条应是用通俗的口语写的应用文字;本便条是一名同学写给博物馆长的,根据这两点作判断,“光临”不得体。这是一个敬词,它不应该用在“我班同学”身上,应改用“到、去”。“决定”用得主观、生硬、没礼貌、不得体;再从上下文看,“改期”是被迫的,所以应改为“不得不”、“只好”、“只能”之类。“蹉商”属政论语体的词语,用于庄重的场合,这里应改为口语的“商量”或“商议”、“商定”等。6.根据下面说明,完成后面两题。(1994年全国卷21题)

“育人财会职业高中”为及早安排本校毕业生的工作,在报上登了一则启事,标题是“育人财会职业高中预聘毕业生。”该标题意思表达得不准确。请分别按以下两项要求对该标题进行修改。(修改后要符合刊登启事的本意,学校全称不得改动)

(1)保留“预聘”一词,不超过15字

□□□□□□□□□□□□□□□

(2)不用“预聘”一词,不超过13字。

□□□□□□□□□□□□□

这道题考查的是根据“目的”选用恰当的词语的能力。该校长报上登启事的目的是“为了及早安排本校毕业生工作”,而标题中的“预聘”显然表达目的相违,因为“预聘”是用人单位的行为,所以必须修改。

答案:(1)育人财会职业高中毕业生欢迎预聘;(2)育人财会职业高中毕业生求聘(职)。

7.下面是某校准备张贴在大门口的一份通知稿,有三处必须修改,写出这三处的序号。(1994年上海卷)

各位来宾、各位校友:

a今天是我校建校50周年的大喜日子,b感谢大家能在百忙中莅临参加。C为了校庆活动的顺利进行,d各位务必先到接待处签名,e然后领取纪念册。f10点钟到礼堂参加庆祝大会。g会后欢迎您在母校参观。

××中学校庆会务组

×月×日

答:、、。

本题主要考查遣词用语得体的能力。b句“莅临”,来临,有表尊敬之意,但“参加”与之重复,应删去“参加”。d句“务必”不得体,有命令,强调意味,应删去。g句的“母校”只能就“校友”而言,不包括“来宾 ”,应改为“学校”,以适“来宾”、“”校友,这些不同身份的人。

答案:b、d、g。

8.由于目的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说明也应有所不同。根据下面的要求,分别写两段话来说明文具盒(铅笔盒)。(1993年六省市22题)

目的(一):为找回自己的文具盒。

目的(二):向别人介绍、推荐自己用的这种文具盒。

这是较早的一道高考试题。说话要根据“目的”说相应的话。“为找回自己的文具盒”而写的一段文字,从本质上说,就是为别人为你服务提供方便,因此要着重介绍文具盒的特点,如大小、颜色、质地以及里面具有标志性的物品,以便拾到的人及时交给你。向别人“介绍、推荐”这种文具盒,就带有一定的广告性质,主要是介绍它的质量、功用及其他优点,以引起人们的兴趣。否则就不得体。

三.方法指导

(一)注意各种情景条件

这情景条件,主要是指下列三点: 1.交际场合

交际的场合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氛围等。这里主要说氛围。交际的场合各种各样,有喜庆、哀伤之分,有庄重、轻松之别,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语言表达要与环境气氛相协调。在喜庆的场合谈令人伤感的话,在庄重的氛围中“搞笑”,都是不得体的。2.交际对象

交际对象有性别、年龄、身份、经历、文化背景等具体因素。在运用语言作文交际时,应该切合实际。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看什么说什么话。摒弃处世圆滑这一点,从语言表达上说,肯定是必要的。譬如,曾经有少先队员到冰心家中向老人献花,问:“冰心奶奶,你今年多大了?”孩子天真、幼稚,这样问情有可原,如果年龄大一点的,按照一般习惯,应该这样问:“奶奶,您高寿?”或用其他说法,否则不得体。注意交际对象,首先应尊重对方。3.交际目的

交际目的不同,即使说同样的内容,说话的角度、重点等应有所不同。譬如老师劝学生读读书,如果对方不想读书,老师要帮助分析原因,说明读书的重要;如果对方很用功,但效果不好,老师应在学习方法上作指导;如果对方文理关系处理不当,老师应该着重谈全面打好基础,为将来的发展作好准备。如果老师不根据对方的实际确实谈话的重点,只泛泛地说一通,你愿意听吗?

此外,还要注意自己的身份等。

例:把下面句子的内容放在A、B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转述。

要求:①不变更原意;②人物、人称表述准确;③时间、地点交代清楚合理。

小李对小王说:“我明天上午不去语文组找郭老师了,请告诉老师一声。再帮我问问,后天晚上去她家里找她行不行?”

A.当天下午,小王在交门口对郭老师的女儿姗姗说到这件事。

小王说:

B.第二天一大早,小王跑到语文组把这件事告诉郭老师本人。

小王说:

这是一道高考试题,从中可以看出“得体”的一些基本要求。小李请小王转达自己的意向目的明确,明间、地点、人物、事件说得清清楚楚,话也说得“客气”,包含着尊重小王的意思,也就是说是得体的。小王怎么转述呢?需要根据条件,时间不同,一是“当天下午”,一是“第二天一大早”;地点也不同,一是“校门口”,一是“语文组”;对象也不同,一是郭老师的女儿,一是郭老师本人。只有说话的目的相同。因此小王在及情境下应该这样说:“(珊珊),小李他(或她)明天上午不到语文组找你妈妈了,请转告一声;他还问后天晚上去你家找她行不行?”在及条件下,小王应该这样说:“郭老师,小李说他(或她)今天上午不来找您了,问明天晚上去您家找您行不行?”因为同郭老师说话就在语文组,所以不要点出地点“语文组”。小王这两次“转述”都是“得体”的。

(二)遣词用语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使用谦词和敬词 汉语中不少词是有明显的倾向性,有的用于自谦,称为谦词;有的用于对他人表示敬意,称为敬词,这一类词语要正确使用,否则会闹出笑话。

传说的常用敬词有“贵”(如贵校、贵公司)、“大”(如大作,用于称对方的作品),“高”(如高见)、“尊”(如尊姓大名)、“拜”(如拜托)、“赐”(如赐教,请别人指教)、“雅正”(如雅正,请对方指正)、“惠”(如惠顾)等。

在交谈中,用“家父”、“家母”、“舍弟”等,这是用“家”、“舍”来谦称自己的父母、弟妹,而不能用它来称他人的父母兄弟。称别人的父母兄弟“令”表敬重,如称别人的父母为“令尊”、“令堂”,称别人的儿女可用“令郎”、“令爱”。与上文所举数词相对的,如称自己的作品为“拙作”,称自己的看法为“鄙见”、“愚见”、“浅见”等。

有些词语谦、敬的倾向似不太明显,但它是客观存在,也应留意。如“鼎力支持”中的“鼎力”用于对他人的帮助表示感谢,而不能用于说自己对别人的帮助。又如“略尽绵薄”,用于年长者的自谦,也是不能随意使用的。2.遣词用语要尊重对方

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遣词用语也应该体现这一点。譬如2003年第25题要求

改写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就包含着这样的要求。原来的提示语“禁止喧哗,不许打闹”意思自然是对的,但他反映出说话人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特点,因为会使人不易接受,甚至产生反感。

例:阅读下面一份请柬,指出用语不得体的毛病并修改。

请 柬

×××老师:

您好!

我校定于10月20日下午3时在校图书馆报告厅举行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请您做好准备,务必准时出席。

此致

敬礼

××中学校长办公室 2003年9月25日

这份请柬有三处不得体的毛病:①“您好”,在请柬中是多余的,应该删去;②“请您做好准备”,看起来很客气,实际上包含着不尊重的意味,从请柬的写作看,它也是多余的,应该删去;③“务必”是居高临下,命令式的用语,也应该改。这②③两处,可以改为“敬请光临指导”。3.遣词用语要注意分寸

无论谦、敬、褒、贬,都应注意分寸,恰如其分。有个成语叫“过犹不及”,说过头话或者不到位都会让人感到不诚恳,不得体。

例:某县教育局丁局长在欢迎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的大会上致辞说:“×老师是现代伟大的语文改革家,是我们崇敬的导师和偶像,我代表全县人民十分虔诚地欢迎他的到来„„”×老师听了很不自在,在答谢辞中说:“我们语文教师,最讲究分寸,刚才丁局长的讲话就缺乏点分寸„„”在场的语文老师都议论纷纷。

丁局长的欢迎词确实让人“不自在”,让人“议论纷纷”,因为他的讲话太缺少分寸。其一,评价过头,“现代伟大的语文改革家”中应删去“现代伟大”;其二,态度不当,“偶像”应删去;其三,心情不当,“虔诚”应改为“热忱”或“热烈”,再看×老师的讲话。他指责东道主“说话缺乏点分寸”,也不得体,可改为“我才疏学浅,只是在语文教学改革方面作了一点探索。今天能有机会来贵县与各位领导和同行作交流,感到很荣幸。”

四.反馈练习

1.李勇和王强是多年的同学,王强的父亲在图书馆工作。李勇写信向王强的父亲借一本杂志。下面是信的正文部分,其中有四处不得体或不明确。请把它们找出来,并作修改。

我虽然没有见过你,但我和你的儿子是多年的同学,今有一事相求。高考在即,我急需《××月刊》第二期,不知你单位是否有这本杂志。如果有,请设法帮我借到;如果没有,请抽空告诉我,以免误事。

(1)应改为

(2)应改为

(3)应改为

(4)应改为

答案:(1)我和你儿子 我和王强

(2)《××月刊》第二期 《××月刊》×年第二期

(3)请抽空告诉我 请让王强告诉我

(4)以免误事 删去(前两处不明确,后两处不得体)2.某公司经理张毅遗失一张支票,被某厂工人小王拾到并送回。张毅去致谢,但小王不在,便写下留言条。这张留言条有几处词语必须删改。请找出来并作删改。

小王同志:

你好。丢失支票,事关重大(1),使我寝食不安(2),公司上下(3),焦急万分。多亏你高风亮节(4),及时送回(5)。今天,我于百忙之中(6),专程(7)来致谢意,不巧未能见面,实在遗憾(8)。我由衷地感谢你,并希望你能再接再厉(9)。略备薄礼(10),聊表谢意(11),万勿推辞。

×公司经理(12)张毅 4月5月

答:必须删改的有(只写序号):

修改办法:

答案:(1)(4)(6)(9)(12)(1)是多余的话,应删去;(4)过头话,不得体,可删去;(6)不得体,有抬高自己之嫌,应删去“于百忙之中”;(9)不得体,有居高临下之嫌,应删去“并希望„„”这一句。(12)这样表明身份,不得体,应删去“经理”二字。

3.下面是某同学在一次讨论会上的发言摘要,有几处用语不得体,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有几处写几处)

刚才刘老师的一番话真是抛砖引玉,使我深受教育。我们是跨世纪的青年人,祖国建设的重任将落在我们肩上。像刘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绵薄,难道我们倒可以对学习不负责任?我殷切期望平时抄作业、考试作弊的同学赶快改正错误,不要再自欺欺人了。

(1)应改为(2)应改为

(3)应改为

答案:(1)“抛砖引玉”→金玉良言(2)“略尽绵薄”→不遗余力(竭尽全力)(3)殷切期望→衷心希望(“抛砖引玉”是自谦之词,用在这里明褒实贬;“略尽绵薄”是自谦之词,用以评价老师,不得体;“殷切期望”多用于上对下、长对幼)

4.王老师刚退休,就收到张伟的来信。信写得有真情实意,但在表达上有一些不得体的毛病。下面是信中的一段,请把三处毛病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老师,此时此刻,多少往事历历在目。课堂上你循循善诱,悉心指导,开启我们心灵的窗户;生活中,您精心呵护,无所不至,提供我们成长的沃土。如今,您离我而去,在我心中您的音容宛在。我一定牢记您的教导,发奋学习,争取早日成才。

(1)应改为

(2)应改为

(3)应改为

答案:(1)无所不至→无微不至(2)离我而去→退休在家(3)音容宛在→形象平凡而高大(“无所不至”明褒实贬;“离我而去”会令人想到去世;“音容宛在”用于逝者)

5.一名读者到新华书店去买书,下边是他和营业员的对话:

读 者:请问有没有《现代汉语词典》卖?

营业员:卖完了。(1)

读 者:本市哪家书店可能有?

营业员:不知道。(2)

读 者:贵店什么时候能到货?

营业员:不知道。(3)

营业员的三次回答既简明又如实,但读者不仅感到扫兴,而且心中不是滋味。试为营业员的回答换一种说法,使读者有亲切感和心理满足感,但不能改变原意

(1)改为:

(2)改为:

(3)改为:

答案:①刚卖完,你早一点来就好了。②对不起,这我可说不准(或:我来帮你联系一下。)③眼前还没有消息,书一到我就通知你,好吗?(营业员三个“不知道”,冷冰冰的。所给答案只是举例)

6.说话要注意自己的身份和对象,用语得体,才会有好效果。根据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出恰当的话。(每句话不少于30字)

青年工人小王经常请假不参加车间的技术培训,理由是要在家当“陪读”——陪儿子小刚复习功课,做家庭作业,否则会考试不及格。

(1)如果你是小王的车间主任,就这件事你将对小王怎样说?

答:

(2)如果你是小刚的班主任,知道这个情况后,你将对小王说一点什么?

答:

答案:(1)做父母的固然要关心孩子学习,但不能以放弃自己的事业为代价。(2)要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习惯,依赖是孩子成长的绊脚石,陪读弊多利少。(车间主任是领导,应对小王启发教育;班主任是教育工作者,谈问题自然应从教育孩子的角度出发)

常用敬词与谦词集锦

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

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家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

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

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

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

借光:客套话,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

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

金婚:欧洲风俗称结婚五十周年

金兰:可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

进见:前去会见,(多指见首长)

进言:向人提意见(尊敬或客气的口气),如“向您进一言”、“大胆进言”

晋见:即进见

觐见:(书)朝见(君主)

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垂爱:(书)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

久违:客套话,好久没见

久仰:客套话,仰慕已久(初次见面时说)

问鼎:指谋图夺取政权(中性词)

伉丽:(书)夫妻,如伉丽之情

劳步:敬辞,用于谢别人来访

劳驾:客套话,用于请别人做事或让路

令爱(媛):敬辞,称对方的女儿

令郎:敬辞,称对方的儿儿子

令亲:敬辞,称对方的亲戚

令堂:敬辞,称对方的母亲

令尊:敬辞,称对方的父亲

留步:客套话,用于主人送客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出去

蒙尘:(书)蒙受灰尘,(指君主因战乱逃亡大外)

名讳:旧时指尊长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

内眷:指女眷

内人: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

赏脸:客套话,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

舍间:谦称自己的家,也称“舍下”

舍亲:自己的亲戚。

台端:敬辞,旧时称对方,(多用于机关、团体等给个人的函件)台甫:敬辞,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 台驾:敬辞,旧称对方

台鉴:旧时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泰山、泰水:岳父、岳母

托福:客套话,依赖别人的富气使自己幸运。外舅:(书)岳父。

代字:女子尚示定亲,如“代字闺中” 当轴:旧时指政府领导者

挡驾:婉辞,谢绝来客访问。丁忧:遭到父母的丧事

鼎力: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斗胆:形容大胆(多用作谦词)

独夫:残暴无道为人民所憎恨的统治者

方家:“大方之家”的简称,多指精通某种学问、艺术的人。父执:父亲的朋友 付梓:把稿件交付刊印 高堂:(书)指父母

割爱:放弃心爱的东西(婉辞)

割席:指与朋友绝交(典出管宁、华歆)阁下:敬辞,称对方,多用于外交场合 更衣:婉辞,上厕所

股肱:比喻左右辅助得力的人(书)光顾:敬辞,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 光临:敬辞,称宾客来到

归天、归西:婉辞,人死之称 归省:(书)回家省亲 桂冠:光荣的称号 贵庚:敬辞,问人年龄 贵恙:敬辞,称对方的病 过誉:谦辞,过分称赞

海涵:敬辞,大度包容(多用于请人特别原谅时)寒舍:谦辞,称自己的家 合卺(jǐn):成婚

红案:厨工的分工上指做菜的工作 白案:厨工的分工上指蒸饭之类的工作 候光:敬辞,等候光临 候教:敬辞,等候指教

后学:后进的学者或读书人,多用作谦辞 后裔: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

麾下:将帅的部下,也作敬辞,称将帅

惠存:敬辞,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写的上款 惠顾:惠临,多用于商店对顾客

惠临:敬辞,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

敬词谦词防误用

仔细分析近几年高考的“语言得体”类试题,我们发现其中一种较为普遍的毛病,往往是由敬、谦词的误用而至。现结合有关试题,对此类“毛病”作一具体的“诊断”:

一.混淆对象

例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传统礼貌称谓使用正确的一句是:()[1994年高考第9题] A.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了。

B.令媛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C.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D.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维妙维肖、栩栩如生。

分析:A项中的“家母”是谦称自己的母亲,而句中转交的对象是对方的母亲,应该用敬词“令堂”或“令慈”;B、C两项均把称自己女儿和父亲的谦词“小女”、“家父”误用为“令嫒”、“令尊”(分别敬称对方的女儿和父亲),故正确答案为D。又如,例2:选出语言得体的一项()

A.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B.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该感谢。C.我因临时有急事要办,不能光临贵校座谈会,深表歉意。D.这种陈词滥调的报告恐怕是没有人愿意恭听的。

分析:A中的“笑纳”是敬称,B中的“绵薄之力”是谦称,C中的“光临”是敬称,都混淆了各句话题所涉及到的对象,故不得体,正确答案是D。

二.颠倒位置

例3:某学校请一位全国著名的科学家来作报告,经办的同志给这位科学家去了一封信,信中说:“请您来讲一次,想来您也会觉得荣幸的。”„„[92年“三南”高考题] 分析:此段文字中“荣幸”一词不得体。写信人颠倒了与对方的位置,因为学校邀请的对象是“一位全国著名的科学家”,而且校方又是有求于人。显然,“觉得荣幸的”应该是校方经办的同志以及听了科学家报告的人,而不该是“这位科学家”。又如,例4:下面是周华同学给博物馆金馆长写的一张便条,其中有些词用得不得体,请你帮他修改。[1995年高考第30题]

金馆长:

您约我今天下午去贵处谈我班同学光临贵馆参观一事,因我有急事,现决定改期。具体改在何时,另行磋商。

周华

5月18日

要求:找出并改正用得不得体的词,有几个写几个。

分析:该题中不得体的词有“光临”、“决定”、“磋商”三个(可分别改用“到或去”“不得不或只好、只能”“商量或商议、商定”等),其中“光临”一词就属对象错位之误。因为“光临”是称宾客的到来,属敬词,而文中所指的“贵馆参观一事”是自己的行为。

例5:这次活动承蒙贵公司慷慨解囊,热情襄助,取得了圆满成功,他日有托,本人定当投桃报李,相助(全力、鼎力)。[2002年南京市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第3题] 分析:“鼎力”意为“大力”,虽意思与“全力”相近,但“鼎力”为敬词,多表示请托或感谢对方。答题时许多同学没有注意到后半句中的“本人”,以为是针对别人说的而错位地选了“鼎力”。其实,此处无须用敬词,应填“全力”。

三.画蛇添足

例6:正在广州某高校就读“大二”的小张,已答应在今年暑假里给您的令郎辅导功课。

分析:句中的“令郎”就是敬称对方的儿子,前面的定语“您的”是多余的成分,应该删去。

例7: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2001年高考试卷第4题D项] 分析:该项为错误项。句中的“蓬荜生辉”是谦词,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送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荣耀,一般只能出自自己之口。此处用“蓬荜生辉”有贬低别人居室的嫌疑;另外“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还犯有语义重复的毛病。因为“蓬荜“是”“蓬门荜户”的省略,常用作谦称自己的居室,就此处而论,需删去“使居室”三字。

能否准确地使用敬、谦词,常常是一个人文化素养和文明程度高低的标志。在现代社会人与人的交际中,因不了解敬、谦词的词义和用法而出现误用的情况并不少见。轻者贻笑大方,重则把人际关系弄僵、事情闹糟,请君学会得体地运用敬、谦词。(全文字数约1600)

谈敬辞和谦辞的运用

千百年来,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使用了许多敬辞和谦辞,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礼仪之邦的特点。敬辞,即表示对别人敬重的词语,如称呼对方叫“足下”、“阁下”,称对方的家叫“府上”,称对方家里的人要加上一个“令”字(“令”是“美好”的意思),如“令尊”(父亲)、“令堂”(母亲)、“令兄”(哥哥)、“令朗”(儿子);问对方的年龄称“高寿”、“贵庚”、“芳龄”;等等。谦辞,则是用于自我表示谦恭的词语,如称自己为“鄙人”(浅陋无知的人),称自己的家为“寒舍”,称自己家里的人叫“家父”、“家母”、“家兄”、“犬子”(儿子),说自己的年龄时加上“虚度”两字等。

这类敬辞和谦辞,在旧时的书籍中是很常见的,我们要读懂过去的文章,就必须懂得这类词语的意思。随着社会的进步,到今天,有些词语显然已不再适用,如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内”、“拙荆”,妇女自称为“妾”等,带有明显的轻视妇女的封建意味。又如“鄙人”、“犬子”之类,则过分自贬,亦有虚伪做作之嫌。而另有不少敬辞谦辞,则仍有其生命力,在书面语和口语中广为应用。在大力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尤其值得学习运用。然而,在实际运用中,却难免因用错而闹出一些笑话,如有人送朋友一本书,在扉页上题“×××留念,×××惠赠”。这“惠赠”两字显然用错了。要防止此类笑话的出现,首先应了解一下敬辞谦辞的特点。

敬辞和谦辞的特点之一是它的单向性。所谓“敬”,当然是对别人而言的,而“谦”,则是用于自己的,两者不能混用,这一点本应十分明白。但事实上有些词还存在着用反的现象。如“我明天一定光临”、“我贵姓王”、“请你拜读一下我的大作”、“这是我的高见”„„例句中原应该用于对方的“光临”、“贵姓”、“大作”、“高见”等敬辞都用到自己头上去了,不免太妄自尊大。同理,谦辞就不能用到对方身上。

特点之二是有些词在年龄长幼、地位高低等不同情况下用法有所区别。如问人的年龄,问老人,宜用“高寿”,问年轻姑娘,宜用“芳龄”,一般的,可用“贵庚”。如果向老人问“芳龄”,当然是万万使不得的。又如同是谦辞,兄长可向弟妹自称“愚兄”,而弟弟却不应对兄长自称“愚弟”。因为照理说弟不如兄,兄自称“愚”可谓客气,弟自称“愚”又算什么呢?弟本来就是愚的嘛。同理,学生向老师自称“愚生”,也是不适当的。

要防止出现错误,除了了解敬辞谦辞的特点之外,最根本的是要了解这个词的本来意义。如“拙作”和“大作”,如果知道了“拙”是“笨”的意思,“大”则是表示赞颂,那么当然知道前者用于自己而后者用于对方了。又如“惠赠”的“惠”是指别人给自己以好处,所以送东西一般用“×××(对方)惠存”,意即请对方保存是给了我好处的。这个“惠”字就有客气意味。如果写“×××(自己)惠赠”,则表示我送你东西是我对你施以恩惠了,岂不过于自矜!再如“笑纳”,“纳”是“接受”、“收下”之意,“笑”则是“嘲笑”、“哂笑(所以也有作“哂纳的”)”之意。“笑纳”的意思是我送你的东西不好,不成敬意,让你笑话了。所以应是“我送礼物请你笑纳”。而有人把“笑”理解为“高兴”,是因为高兴而笑,所以会说“你送的礼物我笑纳了”。这样,在别人看来,便是说“你送的东西我带着嘲笑的态度收下了”。这对别人是多么的不尊重!

除了不了解词的意义和特点,用错敬辞谦辞的另一个原因是赶时髦。有人一看见别人用,便连忙跟着上,似乎用上几个敬辞谦辞就显得文雅了。这种思想是不正确的。事实上,即使运用对象没错,也未必可以处处运用。因为上述敬辞谦辞往往带有一点文言的味道,一般是不提倡的。在一般场合,还是运用大众化的礼貌用语为宜,它更有一种亲切感。

谦词十族

所谓谦词,就是表示谦虚的言辞。中国人喜欢谦逊,所以谦词在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是不可或缺的。由于数量大种类多,在使用过程中就难免出现错误。如果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辨析它们意义的不同和用法的区别,那么错误就可以避免。

一、“拙”字一族:称自己的(文章、见解等)。

①拙笔:称自己的文字和书画。如:拙笔一幅,敬请惠存。②拙见:称自己的见解。③拙著:称自己的作品。④拙作:同拙著。⑤拙荆:古人对人称自己的妻子。

二、“小”字一族: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

①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谦称自己。如:小弟有一不情之请。②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③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④小可:谦称自己(多用于早期白话)。如:小可不才。⑤小人:古人指地位低的人,后来地位低的人也用于自称。如:小人不敢。⑥小生:青年读书人自称(多见于早期白话)。⑦小店:称自己的店。⑧小照:指自己的尺寸较小的照片。如:附小照一张。

三、“薄”字一族:称自己的事物。

①薄技:微小的技能,谦称自己的技艺。如:薄技在身/愿献薄技。②薄酒:味淡的酒,常用作待客时的谦词。如:薄酒一杯,不成敬意。③薄礼:不丰厚的礼物,多用来谦称自己送的礼物。如:些许薄礼,敬请笑纳。④薄面:为人求情时谦称自己的情面。如:看在我的薄面上,原谅他这一次。

四、“贱”字一族:称与自己有关的事物。

①贱姓:与“贵姓”相对,谦称自己的姓。如:(您)贵姓?贱姓王。②贱内: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多见于早期白话)。③贱事:古人称自己的私事。

五、“敝”字一族: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

①敝姓:称自己的姓。如:敝姓王。(您)贵姓?②敝人:对人谦称自己。③敝处:谦称自己的家或停住的地方。④敝校:谦称自己的学校。

六、“鄙”字一族: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

①鄙人:谦称自己。②鄙意:称自己的意见。③鄙见:称自己的见解。

七、“愚”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谦称。

①愚兄:对比自己年龄小的人谦称自己。②愚见:谦称自己的意见。见识浅陋,抛砖引玉。③愚以为:谦称自己认为。如:愚以为不可。

八、“忝”字一族: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

①忝列:有愧被列入或处在其中。如:忝列门墙(意愧在师门)。②忝在:有愧处在其中。如:忝在相知之列。③忝任:有愧地担任。如:忝任宰相之职。

九、“敢”字一族: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

①敢问:冒昧地询问,请问。如:敢问先生贵姓?②敢请:请求。如请先生替我写封信。③敢烦:冒昧地麻烦你。如:敢烦小姐办件事。

十、“劳;字一族:烦劳,请别人做事所说的客气话。

①劳驾:麻烦你。②劳步:用于别人来访。如:您公事忙,千万不要劳步。③劳烦:麻烦别人。如:劳烦尊驾。④劳神:客套话,用于请人办事。如:劳神代为照顾一下。

另外,还有些零散谦词,如“过奖„‘不敢当„‘不才„‘寒舍„‘蓬荜生辉”“抛砖引玉”等,数量小,容易掌握。

常用敬词与谦词集锦

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

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家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

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

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

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

借光:客套话,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

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

金婚:欧洲风俗称结婚五十周年

金兰:可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 进见:前去会见,(多指见首长)

进言:向人提意见(尊敬或客气的口气),如“向您进一言”、“大胆进言”

晋见:即进见

觐见:(书)朝见(君主)

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垂爱:(书)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

久违:客套话,好久没见

久仰:客套话,仰慕已久(初次见面时说)

问鼎:指谋图夺取政权(中性词)

伉丽:(书)夫妻,如伉丽之情

劳步:敬辞,用于谢别人来访

劳驾:客套话,用于请别人做事或让路

令爱(媛):敬辞,称对方的女儿

令郎:敬辞,称对方的儿儿子

令亲:敬辞,称对方的亲戚

令堂:敬辞,称对方的母亲

令尊:敬辞,称对方的父亲

留步:客套话,用于主人送客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出去

蒙尘:(书)蒙受灰尘,(指君主因战乱逃亡大外)

名讳:旧时指尊长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

内眷:指女眷

内人: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

赏脸:客套话,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

舍间:谦称自己的家,也称“舍下”

舍亲:自己的亲戚。

台端:敬辞,旧时称对方,(多用于机关、团体等给个人的函件)

台甫:敬辞,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

台驾:敬辞,旧称对方

台鉴:旧时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

泰山、泰水:岳父、岳母

托福:客套话,依赖别人的富气使自己幸运。

外舅:(书)岳父。

代字:女子尚示定亲,如“代字闺中”

当轴:旧时指政府领导者

挡驾:婉辞,谢绝来客访问。

丁忧:遭到父母的丧事

鼎力: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斗胆:形容大胆(多用作谦词)

独夫:残暴无道为人民所憎恨的统治者

方家:“大方之家”的简称,多指精通某种学问、艺术的人。

父执:父亲的朋友

付梓:把稿件交付刊印

高堂:(书)指父母

割爱:放弃心爱的东西(婉辞)割席:指与朋友绝交(典出管宁、华歆)

阁下:敬辞,称对方,多用于外交场合更衣:婉辞,上厕所

股肱:比喻左右辅助得力的人(书)

光顾:敬辞,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

光临:敬辞,称宾客来到

归天、归西:婉辞,人死之称

归省:(书)回家省亲

桂冠:光荣的称号

贵庚:敬辞,问人年龄

贵恙:敬辞,称对方的病

过誉:谦辞,过分称赞

海涵:敬辞,大度包容(多用于请人特别原谅时)

寒舍:谦辞,称自己的家

合卺(jǐn):成婚

红案:厨工的分工上指做菜的工作

白案:厨工的分工上指蒸饭之类的工作

候光:敬辞,等候光临

候教:敬辞,等候指教

后学:后进的学者或读书人,多用作谦辞

后裔: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

麾下:将帅的部下,也作敬辞,称将帅

惠存:敬辞,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写的上款

惠顾:惠临,多用于商店对顾客

惠临:敬辞,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

说话的艺术

我曾给朋友讲过一个自己编的故事:说有一个叫张贵的人去看病。医生问:“你草字叫什么?”他答:“我贵姓张讳贵。”医生又问:“你今年犬马齿?”他答:“我贵庚三十。”医生又问:“你的贱疾是什么?”他答:“我贵恙感冒。”医生起身给他抓了药递给他:“这是药,希望你能愧领。”他答:“我赏收了。”医生说:“我还要循循善诱你药的吃法。”他答:“你快点班门弄斧讲一下。”医生告之后送他出门,说:“以后别再来骚扰了。”他答:“一定还要来下榻。”朋友听后都笑岔了气。故事本身当然是夸张,但生活和文学作品中这种常识性错误实不为少。常常在文学作品中看到诸如“某某某的令尊、某某某的令堂”的说法,就此我专门查阅了《现代汉语词典》,“令爱、令郎、令堂、令尊”皆是敬辞,分别指“对方的女儿、儿子、母亲、父亲”。这样说来,“某某某的令尊”便是指“某某某的对方的父亲”,可见其大谬不然。敬辞谦辞不分,这不是说话,是相声。

还有一类可作相声题材且相声时常提及的便是开会。时下有些会就是以前跳忠字舞的延伸。我认为讲真话是不需要准备的,只有假话和废话才要准备,所以开会、演讲总要有发言稿。领导上台念完稿子便开始狂侃,一个会能开上半天。庄子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意即:讲大道理的人火旺气盛,细辨道理的人总是罗里罗嗦。古之人不余欺也。

老庄一家似乎对说话艺术都颇有研究,老子也曾提出一个建设性的意见: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即:真实的言辞不漂亮,漂亮的言辞不真实。为了真实,不漂亮就不漂亮吧。正好女友穿着一件新买的衣服,问我:漂亮吗?我立马儿想起了老子,于是真实的告诉她:不漂亮。结果话音未落,已遭痛扁。我带着文学是否要高于生活的疑惑接着读《老子》,到最后一章老子自圆其说:正言若反。没想到一向自诩聪明的我,被千年前的老子涮了一道。估计老子也有切肤之痛,才会发出这一时代强音。这件事告诫我们,说话要讲究迂回战术,万不可逞匹夫之勇,比如女友问新衣服是否漂亮,你完全可以说:亲爱的,你穿另一件会更漂亮。后来读裴多菲的诗便彻底释然:真实诚可贵,漂亮价更高。若为女友故,二者皆可抛。

7.给高三诗歌专题复习开扇门 篇七

一、开一扇吟诗诵诗之门

在高三诗歌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大都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直奔主题,以“一解题、二释词、三解构、四总结”这样一种模式组织整个教学活动, 往往会将各种诗歌表现手法及鉴赏手法进行罗列,满堂讲满堂灌,越俎代庖,讲得神采飞扬,其实教学效果收效甚微。这样的教学活动,就如人生省略了恋爱的过程,直接奔入婚姻的殿堂,少了空间,少了遐想,少了灵感,少了美丽,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机械乏味,乏味的教学过程无法吸引学生鉴赏诗歌。笔者认为,诗无达诂,诗歌鉴赏具有独特性。诗歌,是以歌唱形式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学习鉴赏诗歌,从诵读入手或以诵读为手段本身,是回到了诗歌本身的特征。古人云:“谓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学生熟诵于口,濡染于心。很多诗歌中都蕴含诗人强烈的思想情感,如李白的《将进酒》气势雄伟,有如大河奔流,一泻千里;诗情豪迈,言语狂放,却又沉着抑郁。如果只是以老套的方式而却少吟诵讲解,学生便无法体会当中的情感。再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语言风格委婉含蓄 ,需要反复吟诵,才能感受到一个身遭国破家亡,丈夫新丧,只身流落江南,晚景十分凄凉孤苦弱女子形象。如果缺少诵读这一环节,就很难感悟到诗人和对于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更难得到深刻的体会,提高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的能力就无从谈起。

二、开一扇原初情感体验之门

在高三一轮复习诗歌课堂教学中, 老师经常会花大量时间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思想主张、诗歌风格等,由此总结出一套固定的“知识”,如言李白必称“飘逸豪放”,言杜甫必称“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等;让学生带着老师介绍的这一套“知识”法宝接触诗歌,造成思维固化,形成贴标签式的学习。学生哪里还会有自己的感受体验呢? 哪里还会有自己的思考呢?

开一扇原初情感体验之门,就是老师在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原初情感体验出发,从学生的阅读感受出发,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境。当学生有了自己的原初体验后,老师再对其原初体验加以引导,达成共识。譬如在讲诗歌的“炼字”时,列举“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 ,好去莫回头。”(《南浦别》白居易)的“一‘看’肠一断”的“看”字的效果时,可让学生反复吟诵,置身诗境,想象自己与家人离别的场景,就会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原初体验, 体会出诗人或喜或悲或怨或怒的情感,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获得与诗人感情上的共鸣,形成答题效能,这比教师总结出一套固定的“知识”法宝要强得多。

三、开一扇读懂迁移之门

鉴赏诗歌的前提是读懂诗歌, 学生鉴赏诗歌最大的问题是读不懂、看不懂诗歌,这极大地影响了做题。试想,一首诗歌写什么内容你都不知道, 那么不管教给学生什么方法都是白搭。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读懂诗歌,除了“看标题、知作者、悟文本、看注释”这些条框之外,我们更应注重的是引导学生回到所学的教材当中,从学生熟悉的浅显的又具有代表性的、还能与高考考点联系紧密的诗歌入手鉴赏。如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笔者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例,引导学生自主尝试鉴赏: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学生自主尝试答案:

(1)这首曲叠用11个意象 ,描绘了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

(2)暮色思归的乌鸦 ,安逸自适的人家 ,旅途劳顿的老马 ,意境凄凉萧瑟。

(3)烘托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悲苦凄楚的羁旅愁思。

由此迁移引导学生鉴赏王维的《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学生答案展示: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后清幽、明净的秋色山村晚景图。

2通过对山雨初霁、空气清新、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浣女归舟的景物描写。

3表达了诗人对优美田园生活的热爱, 对污浊官场的厌恶之情。

这样引导学生以熟悉的能读懂的教材诗歌为引子不断探究鉴赏与之相似的诗歌,形成以教材为“点”,在“点”上求精求深求辐射;以高考题为“面”,在“面”上求广求博求升华的高效复习策略模式,教师千万不要动不动就以高考真题引路,搞得神秘高深莫测,云里雾里,不仅作茧自缚,而且让学生雾里看花。

四、开一扇有成就感之门

为什么很多学生对诗歌不“感冒”? 一是教师在鉴赏诗歌时乏味,二是学生在做题时总得不到理想的分数,以致没有成就感。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讲解诗歌鉴赏要系统化,可以从习惯中的诗歌的形象、语言、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四个板块进行。授课时可以先从学生学习过的背诵名篇中举实例,逐渐过渡到选取课外浅近的诗歌鉴赏,再到高考诗歌鉴赏真题练习。教师授课前期以讲为主,到学生有初步诗歌鉴赏的方法后,就注重以练为主。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要求也不一样,先前要求学生口头陈述鉴赏,最后要求学生规范答题鉴赏。教学形式,尤其题型应多样化, 譬如对诗歌的一些术语, 可以采取识记背诵、填空默写、判断选择等形式,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营造良好的鉴赏诗歌的氛围,让学生厚积薄发,喜欢诗、爱上诗,从成功中获取满足感,这样做才能做到使鉴赏诗歌水到渠成。

8.小专题在高三化学复习的作用 篇八

【关键词】小专题;高三;化学复习

在高三复习阶段,学生面对众多的知识点常会感到无法入手,这时化学教师应该注意运用一些复习方法,帮助学生巩固化学知识,提高学生解题能力。而小专题复习方法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提高患者解题能力,帮助学生巩固化学知识具有重要作用。

一、小专题概述

小专题一般都具有专一性和选择性两个特点,其中专一性是指小专题主题内容的专一和明确。每个小专题的设置都是围绕一个知识点为中心,专题内所有的练习和背诵都是为这一个专题服务,而这种专一性也符合了现在高考的出题趋势。目前高考出题已不再强调知识点的数量,而是强调考查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小专题正是符合了这一点。而选择性特点则是说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会被做成小专题,那样就失去了应用小专题进行复习的目的,因而在知识点的选择上,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和考试重点来确定小专题的设置,提高复习效率。

二、小专题复习在化学中的应用

1.小专题的设置

化学教师在设置小专题内容时可以参考两方面内容来选择主题内容,一是参考近年的高考热点问题,像是化学平衡相关问题、离子方程式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和方程式、物质的试剂鉴别方法、化学实验方案选择和设计等等,这些内容都是以往高考的重点,在利用小专题方法进行化学复习时,教师就可以从这其中选择相应内容设计成专题训练的形式,以增强学生的应试性,提高学生在高考时的解题能力。二是参考教材重难点问题,教师可以根据以往化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重难点问题来选择专题内容。例如必修1中的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在过去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这两种反应的掌握能力较差,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专门设置一个离子反应和氧化反应的专题,来巩固学生过去学习的难点,帮助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攻克化学学习中的薄弱环节。

2.小专题要紧紧依靠教材

化学教材是高三复习的重要工具,在应用小专题进行复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加强对教材的研究,让小专题为教材知识复习服务,夯实学生的化学知识基础。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专题内容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带学生复习一遍,并将知识点进行串联,将各个知识点之间联系起来,使之成为相应的知识结构体系,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理清化学知识点,有利于知识记忆的牢固。例如,在复习溶液中离子问题时,教师就可以先将溶液中的离子相关知识点全部列出来,具体包括离子方程式、离子共存、离子浓度、溶液的酸碱性、离子平衡、电解、水解等知识点,然后将这些知识点以离子为中心建立知识网络结构,且在知识网络的构建上注意权重问题,将重要的知识点放在中心位置。这样将离子有关的知识都集中起来进行复习,能够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建立起相应的离子知识点网络,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像这样的专题设置复习还有很多,像是有机推断及合成复习专题、化学平衡复习专题、金属复习专题、物质结构与性质复习专题等等。

3.应用小专题方法讲解例题

在高三复习阶段,教师和学生往往都面对着复习资料过多,无从下手的困境,这时教师就可以从这些复习资料中选择最具有复习价值的例题对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在做题中根据例题举一反三,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而例题的选择和设置上,教师就可借助小专题方法,从各个专题中选择出典型例题为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掌握同类题目的解题规律,同时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能够完成对各个专题的复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4.应用小专题指导学生的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是学生在解答问题时的关键,只有快速找准解题思路,才能保证解题的正确性,因而在应用小专题进行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解题思路的培养。为此教师可以专门开设相应的解题专题,对于那些经常容易出错的和不容易发现解题思路的问题建立一个专题,专门将这些题目拿出来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掌握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这样考试时遇到同类问题就能够快速找到相应的解题方法及答题套路。例如关于混合物离子含量问题的解答,教师就可以整理一些同类问题将其放到一起进行解决,比如问甲酸甲酯和乙酸混合液中已知含碳量为多少,求问混合液中的含氢量;再如问由亚硫酸钠、硫化钠、硫酸钠组成的混合液中已知含硫量为多少,求问混合液中的含氧量为多少。这两个问题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在已知混合物中其他成分含量的情况下,求问某一成分的含量,因而这两个问题的解题思路也是相同的,在多进行这类问题的练习和讲解后,学生就能掌握这其中的解题思路,再遇到同类问题时就能够很快找到解题思路。同时对于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上,教师在设置相应的解题专题时一定要进行深入讲解,并可让学生尝试从多个角度对问题进行解答,培养学生的发散能力,例如在讲解酸碱度有关的问题,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适当将例题中的条件换一下,掌握在不同条件下进行解题的能力,提高复习效率。

结语:

小专题方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第一轮复习当中,能够帮助学生理清化学知识脉络,将知识分为几个板块进行记忆,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因而化学教师应该在高三复习过程中适当运用小专题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永东.再谈数学小专题复习的设计与实施——以“规律探究”问题为例[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3(06)

[2]胡旭建.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轻松快乐复习——以蛋白质小专题复习为例[J].学周刊(A),2013(06)

上一篇:最经典光棍节语录下一篇:山区支教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