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指导与训练心得

2024-06-09

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指导与训练心得(精选17篇)

1.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指导与训练心得 篇一

学习《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课堂提问技能指导》

心得体会

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完美的教学艺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善于发问,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有的教师不善于发问,或问的不得法,则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相对差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适时有效地提出问题,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就显得更加重要。2013年8月25日——29日,兴义市教育局组织全市小学教师对课堂提问的艺术专门组织了学习活动,现将学习体会归纳如下:

一、紧扣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提问

问题设计要目标明确,提问从整体目标出发,考虑教学的整体效应。在教学中,一定的教学目标可以为教学活动指出方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可以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教师在教学中那种想怎么问就怎么问,想在哪问就在哪问的做法应当摒弃。我们应以问促思,让每一个问题都有助于学生发展;以问导学,让每一个问题都关注学生需求。提问只有做到有的放矢才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因此预先设计好问题特别有效。这种设计不要太死板,因为可能有时候学生的提问或评论会引出未曾预料到的而且有教学价值的知识点。但是,实际上教师在课堂即席提出的问题大部分毫不相关,令人感到迷惑,学生只能用课本上的语句、按照教师的思维去回答问题,这种浅、散、窄且缺乏目的性的提问都是无效的,只会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对提高课堂质量起阻碍作用。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的问题只有明确具体,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

二、抓住思维的发散点提问

新时期要求学生有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在求同思维培养的基础

上,强调求同发散思维的训练。抓住思维的发散点提问,有一点的思维的强度和广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有利于心理的积极发展和学生在想象中创新。

三、提问要关注学生的心理

要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或一个重点问题,往往靠直接提问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时需要设计一组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调动学生的思维,通过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通过层层剖析、循序推进、最终到达解决问题的彼岸和释疑明理的高峰。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别,提问时应有一定的层次性、渐进性。对于一个学困生,提的问题要比较容易,并逐渐加深。对好学生提的问题要比较难,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四、在情节的“空白”处提问,即“补白”

有些文章说到关键戛然而止,而又欲说还休,让人意犹未尽,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思考余地。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补白”能够给孩子们的思考、想象带来无限的空间,让孩子们感受到读书所带来的快乐,享受阅读文章所带来的乐趣。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答问时反馈出来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协调教学活动,或及时改变教学内容,或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或改进教学方法,从而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长期如此,是一定能加强自身的素质,提高教学水平的。所以说提问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

2013年8月

2.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指导与训练心得 篇二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应采用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模式, 通过教学、科研和生产三方面结合, 形成特色较明显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3]。理论上采用室内多媒体教学, 围绕实践课程内容展开, 与实践环节配合。理论课程内容包括对作物基础理论知识进行介绍 (如作物生长周期、形态发育特点等) , 使学生对基本概念有所了解, 同时理论课程内容也包括对试验设计原理、实践操作关键技术及主要环节注意事项等进行介绍。在实践课程中, 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根据农学专业定位、学科发展和当地 (北京市) 农业的发展特点及作物种类安排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 同时联系农学类专业相关交叉学科如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学、作物化学调控、作物生理学等, 使专业技能训练课程与部分基础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此外, 还可以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作为农学类专业技能训练课程的教学提升内容。与相关学科交叉设计实践教学内容, 可以删减掉试验课程的重复内容, 减少课时, 省出的时间可以选修其他专业课程。

二、制定完整系统的教学计划

农学类《专业技能训练》课程, 要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水平上, 加强实践教学, 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对农学类专业的感性认识和理论联系实际及创新能力是农学专业教学的优良传统和突出特色。因此, 教学计划应根据专业特色、专业定位和办学特色科学地制定。专业技能训练是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实践部分涉及室内实验和田间实验, 根据田间试验内容需要, 室内实验教学计划可以制定垂直板发芽实验、小麦幼穗分化观察、室内考种等。田间教学计划的制定需要根据作物生长发育规律, 预先估算不同作物主要生育时期、时间。同时需要制定2~3个备选室内方案, 若遇到雨水天气可以灵活转入室内实验教学。完整系统的实践教学计划制定, 使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结合, 强化实验和实践教学, 提高学生专业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

三、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1.认知阶段。专业技能课程需要连续开设, 从入学第一学期开始, 培养学生学农爱农的意识, 增强学生对农学的感性认识。课程内容以观摩为主, 组织学生参观作物标本园和试验实习基地, 了解多种作物形态, 观察作物结构, 了解园区内多种种植模式, 参观多种灌溉设施, 在试验基地中观察同一作物不同品种的形态差异, 不同试验处理对作物形态结构的影响等;参观现代化农场, 从种植业到养殖业全面了解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 参观现代化温室种植基地、对全天候种植果蔬和反季节农作物、有机温室种植有一定的了解。通过相关内容的参观学习, 开拓学生视野, 使学生对农业概况和现代农业发展有初步认识和了解, 树立专业的思想。

2.能力培养阶段。第二学期春季开始到第三学期结束, 对学生进行基本实践能力培养, 根据不同作物的不同生长习性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实践学习。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在教师指导下统一安排作物播种、形态学观察、田间管理、收获考种等实践教学活动, 使每个学生掌握播种技术、认识不同的作物及作物形态结构、掌握作物田间管理关键技术和注意事项等技能。

在实践教学中增加科学趣味性, 学生自由分组进行高产田竞赛和科学探索实践, 安排学生种植玉米、小麦、大豆、棉花等大田作物。 (1) 在高产田竞赛中, 每组学生播种相同面积的土地, 以生产田产量、田间记录表内容的详尽、生产总结等衡量学生的成绩。通过种植生产田, 让学生初步掌握田间主要作物种植基本环节, 发挥学生积极性, 每组学生独立进行实践操作, 从作物播前的准备到后期收获测产的整个过程中, 按照作物生长发育特点, 灵活安排自己的管理时间, 全程让学生自己管理, 要求学生有田间记录本, 使学生初步掌握田间生产记录项目[4]。此实践活动在收获季根据作物产量决出高产优质组。 (2) 在科学探索实践中, 科学探索实践的试验方案由老师设计, 教师注意把握处理方式的难易程度, 使学生便于理解和观察差异。学生对同一种作物进行不同的播种期、种植密度、使用肥料配比或不同调节剂的实践, 观察不同处理方式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初步培养学生对科研工作的兴趣。

3.能力训练阶段。从第四学期开始, 学生开始与导师合作进行专业的科研技能训练。学生根据导师的研究方向, 选自己感兴趣的项目, 与导师联系开始进行科研技能训练, 并完成毕业设计。在此阶段训练过程中, 学生学会查阅文献, 运用平时学到的基础知识掌握独立设计实验、准备实验、完成实验, 学会基本的数据分析。教师在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同时, 注意培养学生对科研的兴趣。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般课程教学中, 仅由一名教师授课或一名授课教师和一名实验员即可完成所有的教学和实验课程内容的全程讲授和实验实践指导。专业技能训练课程由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在优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增加了专业选作试验如高产田竞赛和科研探索实践, 这对指导教师的生产实践经验和科研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导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各个作物的理论基础知识, 还要具有针对不同作物生产需要的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生产技能。因此, 仅由一名指导教师负责授课已经不能保证整个专业技能训练课程体系所有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的质量。根据应用型人才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的要求, 按照实验模块, 分层次建立了实验指导教师团队[5]。

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团队由基础指导教师、试验指导教师和实验员组成。基础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基本理论授课内容, 由青年教师承担。试验指导教师主要负责田间实践部分, 由具有丰富生产经验和开展作物应用基础研究科研项目的中年教师承担。实践教学涉及不同的作物和不同的应用方向, 为了达到更好的专业技能训练效果, 可由不同研究方向的老师分别承担实践部分内容, 使教学、科研和实践共同发展。实验员配合教师准备好每节课所需的种子、劳作工具、田间试验耗材等, 并协助教师指导学生实践操作[6]。教师团队中, 中青教师结合, 青年教师除了讲授理论课程外可协助试验指导教师, 不断的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 这样也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 使他们尽快成为基础知识牢固、实践技能经验丰富的教师。

五、结束语

随着北京都市农业的快速发展, 京郊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 我校农学类专业的改革促使教学课程和课程内容的改革, 特别是实践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针对农学专业实践性和综合性强的特点, 强化学生综合技能培养, 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基础上, 强化实践教学。因此, 农学系将《专业技能训练》课程重新定位, 课程体系重新规划, 课程重新制定, 力求突出专业特色, 建立农学类专业技能训练课程体系。该体系从大一开始, 到大三结束, 贯穿整个基础课的学期, 与专业课对接, 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农学类《专业技能训练》教学综合改革, 确定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系统地制定教学计划, 优化了实践教学方案, 进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拓宽了农学专业学生的知识, 同时加强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进一步培养了农学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马峙英, 李存东, 李雁鸣, 陶佩君, 陈景堂.农学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学科建设良性互动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农林教育版) , 2004, 6 (2) :30-35.

[2]王芳.农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的新途径[J].实验室科学, 2011, 14 (1) :1-3.

[3]陈洪涛, 曹丽颖, 吴锡冬.关于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8 (3) :48-50.

[4]齐绍斌, 刘逊, 屠乃美.构建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J].高等农业教育, 2001, (4) :55-57.

[5]袁颖.植物生产类专业植物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 2011, 17 (24) :112-113.

3.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指导与训练心得 篇三

关键词:车工 入门阶段 教学方法

一、重视安全教育,严格遵守规程

人身安全,设备安全,设备的使用、维护与保养问题,是职校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管理的重要工作。而学生的人身安全又成为重中之重,一旦学生出现安全事故,将对学生、家庭、学校产生严重的影响,车工入门教学更无从谈起。

在实习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安全操作规程这个首要环节,让学生明白规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育学生严守安全操作规程,使学生关爱生命、注重安全。在专业教学工作中,教师在教技术的同时,更要加强安全教育,为学生的实训营造一个安全、良好的氛围。

鉴于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教师从第一节课起就要讲安全,逢课必讲,时时讲。教师可通过“安全操作规程”项目考试,来检查学生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还可经常组织学生观看安全方面的影视、相关案例等,让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养成安全、文明实习的好习惯,为顺利入门创造前提条件。

二、理论联系实践,激发学习兴趣

按照以往的教学常规,这门课通常是先在教室上几次理论课,再让学生到实习室里来实习。这样做最大的弊端是理论性太强,学生见不到机器或示范动作,很难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再加上技校学生的基础本来就不太好,短时间内就会淡化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当务之急。据此,笔者认为开学的头一次“绪论”课,不要安排在教室上,而要带着学生直接到车工实习室进行参观。对照车床配合一些示范向学生介绍车床的各部分名称及其作用,比在教室里照本宣科的教学效果好得多。笔者认为课能在实习室上的,就不要在教室上,能实践的,就一定让学生动起手来。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就会逐步明白“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道理。

另外,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尽可能简单一些,比较复杂的知识点暂时不讲。而且讲完就练,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生很快就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再加上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学生会很快上手。

三、注重分层教学,关注学生发展

因材施教,个别指导,才能使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这在实习教学中非常重要。分层教学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同时在和其他同学的比较中看到自己的不足,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为课程入门奠定

基础。

例如:常用车刀的刃磨是车工实习课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要想刃磨出合格的车刀,教师就必须在刃磨姿势、刃磨动作和刃磨角度上严格要求,并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砂轮刃磨车刀的角度。在实习过程中,学生按小组进行操作,教师在旁边观察指导,随时纠正错误。在每个学生都练习完毕后,教师要总结分析,对在练习中掌握较好的学生提出表扬,并要求他们继续巩固练习,同时改进自己掌握不足的方面。对练习中掌握较慢的个别学生,教师要进行辅导,纠正他们的刃磨姿势、动作,强调车刀空间几何角度,并给予一定鼓励。教师还要在练习刃磨刀具的同时结合切削三要素进行分析,对试车的切屑进行分析,使学生理解切削知识,掌握刃磨刀具的技能。在实习中对技能掌握好的学生,教师要适当增加实习件的难度,改变实习课的内容,使他们的操作技能达到新的飞跃。

四、采取分组合作,促进共同进步

目前大多数职校的工位不足,还不能达到一人一台车床的要求,所以把学生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分组,就成了常态。

分组合作学习尝试是以小组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把一个班级按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等因素分成若干个小组,教学过程的所有环节都以小组活动为核心。由于改变了传统班组教学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的做法,从而改变了学生间以竞争为主的交往方式,促进了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达到共同进步。

例如:加工一段阶梯轴,教师提示学生先对毛坯车掉一层,然后再对刀。要求学生制定加工工艺。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写出来,然后同小组成员讨论交流,后抽一小组代表提问,其他学生评价,教师小结。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已初步掌握了简单轴类零件的基本加工方法,从而完成本次实习课的教学目标。最后学生分组进行加工,比较与自己的作品有何不同。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制定简单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还锻炼了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分组合作,为学生顺利入门学习提供了一种技术手段。

4.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指导与训练心得 篇四

——心得体会

兴义市雄武中学韦飞

读了《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课堂提问技能指导》这本书,受益匪浅。回想一下自己十多年的教学生涯,有许多失败之处,遗憾之处。特别是在课堂提问中,就像书中所说“笨问”实在太多。有时问题过于简单,不能引起学生思考;有时过于艰难,学生不知如何回答;有时还毫无价值的满堂问„„

特别是学校公开教学时,我的提问竟然没有一个人会回答,出现了冷场,弄得我也很尴尬,结果自问自答。通过本书的阅读,我深入反思,其主要原因是问题的设计不够科学、不够合理。好的课堂提问能揭示矛盾,唤起联想,引发思考,有利于当堂反馈教学信息、调节教学。反之毫无联系的提问,会置学生于被动,一直学生的思维活动,与提高学生的素质背道而驰。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

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必须贯穿诱发思维,使学生受到从简单到复杂、从有疑到无疑的思维牵引。提问时要特别注意方法和技巧,提问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具体、准确,力求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激励性。提问还要针对学生的知识实际和接受能力,问题的难度不要超出学生理解能力的允许范围,教师的提问的计划要心中有数,提问的开展有循序渐进,步步进逼,顺流而下,学生才能对答如流,达到我们提问的意图,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学习掌握知识。

5.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指导与训练心得 篇五

论高职音乐专业《音乐教学技能训练》课程的改革与探索

钟 鸽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艺术与传媒系,广西 柳州 545002)

[收稿日期]2010-04-12

[修改稿收稿日期]2010-04-27 [作者简介]钟鸽(1977—),女,广西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音乐教育理论及钢琴演奏与教学。

摘 要:如何培养提高高职音乐专业的教学实践性,成为高职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目前高职生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入手,探索建立《音乐教学技能训练》课程体系,以期对高职教学改革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职;音乐专业;教学技能训练

On Reform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the Curriculum “the Training of Music Teaching Skills ” of Higher Vocational Music Major

Zhong Ge(Liuzhou City Vocational College,Liuzhou,Guangxi 545002,China)Abstract:How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teaching practice of higher vocational music major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in higher vocational music education reformation.In the hope of have practical significance.to the reform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establishment of “music teaching skills training” course system ,from analyzing the current practice condi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practice teaching.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Music Professional;Teaching Skills

高职音乐专业教育,是一个实践性强、应用范围广的职业艺术教育。它需要面向社会市场经济,培养具有实用和适用型能力的应用性技能人才。因此,加强高职学生的音乐教学实践成为检验学生专业知识的最佳途径。如何提高高职音乐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音乐教学技能训练》课程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一、剖析“音乐教学技能训练”的教学现状看其改革的必要性

参与教学实践是高职生教学能力形成的关键,而目前教学实践环节相对薄弱是造成高职生教学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本人从广西高职音乐专业生几年来在中小学的实习情况调查了解到:大多数高职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存在对教学环境的不适应、教学实践工作的不熟悉、课堂教学能力不强等缺点。从目前高职培养的学生状况反映出,现有课程的实施还不能有效地提高高职生音乐教学实际能力,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见习条件不足,忽视了学生对教学技能的感性认识

从目前状况看,大多数院校都没有开设正规的见习课程,见习活动一般都由该课程的教师自行组织安排见习,或者学生自己找见习学校完成,而且又不能耽误其他课程的教学,因此,教育见习基本流于形式表面,致使高职生对见习教学不能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重视度,忽视了让学生对教育活动和教育现象的观察与感悟过程,造成学生对教育认知结构的失衡。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二)时间短,无固定的实习基地,教学技能得不到锻炼

目前,高职音乐专业实习的大体情况为:教育实习以6-8周不等的集中式或分散方式进行,一般安排在第5或第6学期实施。从近年检查毕业生教育实习情况可看出:由于高职的扩招,实习生大量的增加,传统的集中实习模式已经让高校很难为实习生安排固定的实习基地,且各实习学校考虑到自身种种利益,对音乐课的安排各不相同,使大部分学生的教学艺术实践能力都得不到充分锻炼;其次,实习时间过于集中,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来不及反思和纠正,实习过程就结束了,让毕业生对音乐教师的胜任力面临很大压力。另外,由于我们培养的学生同时存在着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生疏,脱离实际基础音乐教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习学校接受实习生的积极性。

(三)《教学论》课程重理轻技,考核评价太单一

《音乐教学论》在高职音乐专业中是一门理论型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并具有一定的理论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然而其内容和某些观念已明显滞后;在教学方式上,照本宣科,纯理论讲述式教学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学生极少甚至没有实践和亲身体验的机会。造成学生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上了《教学论》仍然不会上课的现象普遍存在。

其次,在高职音乐专业的教学计划中,《音乐教学论》课程一般安排在第4-5学期(约72课时,2学分),第6学期开始教育实习,这样一来,不仅学生的音乐教育理论学习不足,不能将所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并且与音乐教育实习相脱节,导致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教学实践能力偏弱。

另外,对该课程的考核基本上采用了笔试的方式,单调划一。此考核方法只能检验学生对高师音乐教学知识的了解程度,体现不出学生实际教学能力的高低,达不到学生综合整体素质的提高!

基于对上述现状的分析,体现“教学实践性”的教学课程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培养高职音乐专业学生从“学习者”进入“教育者”的作用,要适应培养新世纪高职音乐教育者,《音乐教学技能训练》课程已成为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音乐教学技能训练》课程实施的措施

教学技能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技能,是教师素质和能力在教学特殊环境下的具体表现,加强高职生在校期间系统的教学技能训练工作,并能在教育实习中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技能,正常顺利地进行学校课堂教学。这既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也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

《音乐教学技能训练》课程的实施可以较好地解决传统音乐教学论教学模式的不足,有效地提高学生在校期间系统的教学技能训练,培养出高标准、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师资队伍。

(一)确定教学内容设计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在《音乐教学技能训练》课程内容设计上,本人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 1.基本教学技能与专业教学技能。基本教学技能训练内容包括音乐教学设计、音乐课堂教学组织、课堂教学语言、讲解、导入、提问、板书、变化、说课与评课等技能。专业教学技能一般以音乐学科技能为主的教学技能训练,主要训练学生对音乐教材分析能力、完整地进行一堂课的教学能力以及教学效果评价能力等。

2.多种教材资料为参考。目前这方面教材有以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学技能》(袁善琦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音乐课堂教学技能与训练》(李晓君著,湖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及《音乐微格教学》(教师教育专业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系列教材,马达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这些课程可以让我们学习和借鉴其教学技能训练的宝贵经验,提高学生对教学技能课程的认识、发展及沿革,开阔他们的实践视野。

3.根据广西民族地域性特点,编写针对本地区音乐教育的乡土教材。扩展课程空间,创造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主要包括对一些典型的本地民歌、乐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节、教材处理等方面的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指导。以期在本地区的基础音乐教育中更好的传承民族音乐。

(二)多种类型的课程教学方式

《音乐教学技能训练》课程的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不同阶段、学习内容、学科背景,发挥教学特点进行教学。本人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类型:

1.“参与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强调学生的实践动手、动脑、动口的探索能力,使学生有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从中锻炼和发展个性,避免了过多的空洞的理论讲述。

2.“讨论型”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析或评价,从中找出不足,并以此反思自己的教学技能训练中存在的缺点;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具有创新意识的观点,这样的教学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状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用。

3.课外活动的形式。除注重课堂教学外,建议高职院校积极为学生创造机会到中小学进行课外音乐活动的组织或充当学校音乐教师的助手,通过高职生参与实际基础音乐教学,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积极举办“说课”、“授课”、“五项全能”等比赛,在比赛中可以让不同层次学生通过比赛参与、观摩比赛获得体验,引导他们进行创新。另外,通过邀请优秀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专家针对学生们进行相关的教学经验、专题学术讲座,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素养。

(三)教学时间安排、教学目标

笔者认为,高职音乐专业的“音乐教学技能训练”的培养应该置于高职教育的阶段性教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学中的重要位置。因此《音乐教学技能训练》课程授课时间从大学的第一学期——第五学期,(每周2课时,每学年2学分,共180课时)进行,同时把“见习、实习”列入该课程体系,充分保证音乐教学技能训练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具体措施:

第1—2学期的《音乐教学技能》课程教学主要目标:1.熟悉了解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教学模式及教学环境,此部分主要通过观摩优秀教学录像,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到中小学学校进行参观、听课,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观察了解、调查和分析。2.培养专业技能的教学能力,如歌唱教学、器乐教学、节奏教学等教学技能能力的培养。

第3—4学期教学主要目标:通过与《音乐教学论》课程的同步进行,使音乐教学技能训练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分专项技能教学与整合技能训练教学,由简单到复杂,由点到面地逐步发展过程。

第5学期:强化“音乐技能教学训练”阶段,为教育实习打好基础。

(四)任课教师的素质要求

《音乐教学技能》课程尽管主要强调的是教学实践的能力,但该任课教师必须同时具备丰富的教育理论体系,广泛了解音乐学科专业特点及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状况,及时了解教学改革的最新动态,调整教学方向的素质。此外,音乐教学技能教师还需经常深入到中学,紧密联系广大中小学教师,走进音乐课堂,积累中小学音乐学科的教学经验。只有这样,高师音乐教学技能训练的任课教师才能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激活本学科的课堂教学、学生的职业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音乐教学论课程的内容和体系。

(五)教学考核评价方式

考试是强化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对学生掌握知识是否正确,消化理解的程度及在此基础上有无创新而作出的量化检验和评估。《音乐教学技能训练》应该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为充分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该课程考核方法可以采取“说课”、“试讲”、“模拟试教”等方式,通过对某一中学(小学)音乐知识内容的教学设计、音乐课堂教学组织、课堂教学语言、教态等环节演示及产生的教学效果的反应,对该生音乐教学技能掌握程度进行评价。考核人员不仅是此课程的专业教师,还可以邀请中小学优秀的音乐教师来参与对高师学生的考核活动,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及时发现课程教学与实际基础教学方向的距离,为今后该课程教学实践探索和实践研究提供改革的方向。

同时,通过这种考核方式,也培养了学生对教学的自我分析和反思、进行教学研究的能力。更全面地检查学生的综合能力,避免学生只重视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操作,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所学内容有机地转换为实际教学能力。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三、《音乐教学技能》课程在高职音乐专业中的创新及价值

(一)建立模拟式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充分理解“教”与“学”

在《音乐教学技能训练》教学活动中,要求建立一个“真实”的教学环境,具有较强的真实感和实践性。在训练中,就要运用系统的训练方式,使学生边教学、边学习、边研究、边训练、边实践、边总结,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从音乐教学技能训练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教”与“学”的角色始终处于不断换位的状态,这种换位的思考,一方面可以刺激学生从“学”的角度来审视“教学”,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教学”。另一方面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对音乐技能、音乐理论、音乐教学理论、心理学、教育学的综合学习,使多种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机结合,有效提高职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教学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强调训练学生的教学实践性

“音乐教学技能”课程主要关注训练的是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在教学内容分阶段进行的是“专项”训练,如导入技能,每个学生训练占用时间较短,每节课基本能保证让每个学生上讲台机会,在活动中还要兼顾素质不同的各个层次的学生,既保证素质较高的学生长足进步,又使教学技能弱的同学通过对比找到缺点,稳步提高,达到全体学生整体优化。

(三)改变课程的考核方法,培养高师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创新意识

多样化的技能课程考核方式,促进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对学生学习的音乐评价从总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移,从学生的被动等待评价向主动参与评价发展,从重结果向重过程发展。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形成,改变现行的考试制度,以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展示代替传统的课程考试方式。

《音乐教学技能训练》课程的改革和探索,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递的同时,更加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传递方法的研究,建立了一种新型的音乐学习的实践运行体系,突出地解决了当前教育实习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为培养既能胜任艺术类(音乐)的基础教学、又能根据所学,较为准确地找到自身定位去适应市场需求的“一专多能”的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6.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指导与训练心得 篇六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能的作用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上好一节课导入是关键。新课的导入在每节课程中虽然仅仅几分钟,或许只几句话,然而这几分钟或几句话,所起的作用却很重要。导入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也没有最好的模式,完全取决教学的气氛、对象和目标。在数学课中,我常运用的课堂导入的技能。

1、开门见山式导入。教师在上课的一开始,就点明本节课所讲的课题以及问题的重点,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整清晰的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导向,这样能使学生以有意注意和有意识记来对待他们所学的功课。这种方式较适合中高年级的学生。例如,四年级《梯形的认识》,在导入时,我直接呈现几个生活中常见的梯形实物图,让学生从中找出几个实物图的相同点,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学生很快就认出梯形来,此时,我又问,你们想知道关于梯形的哪些知识呢,学生立马回答说:“平行四边形有底和高,我想知道梯形有没有底和高呢?”,于是我回答说:“当然有啦,不过和平行四边形底与高有一些不同,你们想知道吗?”这种导入法有简洁明快的特点,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

2、设悬念式导入法。课堂上经常以悬念作为挑逗学生好奇心的触发点,不但会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也会使学生产生探索问题“奥妙”所在的神秘感,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的浓厚兴趣,这样导入新课,避免了平铺直叙之弊,又可收到寓教于趣之效。例如,四年级在教学三角形特性这节课之前,我看到学校附近的屋梁是人字形的,上课前,先带学生去看看是什么形状的,然后问:“你们知道这屋梁为什么是人字形的吗?”这时学生情绪高涨,产生疑问,引起认知冲突,接着让学生交流、猜测原因,随即指出,等你们学习了今天的课之后就知道是什么原因了。这样从学生不太注意的日常生活入手,抓住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记忆深刻,学习效果也很好。

7.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指导与训练心得 篇七

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的《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7年第四版) 这部教材是以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一体化的模式来编写的。因此, 这部教材可使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理念“做中学, 学中做”得到较好的体现或实现, 同时, 也易于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特色。在使用该教材进行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程教学时, 通常可使用基于任务驱动的六步教学法来进行。所谓基于任务驱动的六步教学法是指, 通过任务驱动—教师演示—学生讲解—学生练习—练习巩固—项目评价等六个步骤来完成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实训课程的教学过程。教学实践证明, 基于任务驱动的六步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值得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实训课程以及其他实训课程的教学中推广使用, 尤其, 对于现今的中职教学来讲, 更是如此。这里, 以基于任务驱动的六步教学法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程教学中应用来具体阐述其使用过程。

1 基于任务驱动的六步教学法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程教学中应用

一般来讲, 在教学中使用基于任务驱动的六步教学法时, 必须重点搞好课程教学设计以及六步法方面的教学内容的实现等基本工作。

1.1 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任务

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程中应用基于任务驱动六步法进行教学时, 首先要做的工作是进行课程教学设计。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任务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在不降低标准的情况下, 对即将进行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化的组织与优化, 给出适当或恰当的教学任务, 这一教学任务能让六步法得以实施和实现, 最好是那些能使学生有积极性或情趣性的任务。

1.2 六步教学法

一般来讲,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程的教学在许多情况下可用六步教学法 (简称:六步法) 来完成。六步法的六步是指:任务驱动—教师演示—学生讲解—学生练习—练习巩固—项目评价。这里, 以“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线路”为例来阐述六步法的具体实施或实现过程。

(1) 任务驱动。任务驱动是指对实训教学项目进行的目的、目标、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的说明与回顾。在对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程实施基于任务驱动的六步教学法时, 首先要进行的就是项目任务说明。例如, 在实训教学项目“正反转控制线路”开始之前, 用一段工业生产视频和前节课内容相结合引出学生对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的思考, 演示实现电动机的正反转的方法, 使学生明确本次实训进行的目的,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了解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基本原理、工作过程。

(2) 教师演示。教师演示是指教师亲自演示并解答或解决相关知识或问题的思维与操作的过程。任务驱动之后需要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办、如何做, 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教学演示。常见的演示方式有实物法和视频法等。由于这两种演示方式具有直观性, 因此被受学生和教师的欢迎。这里, 以“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实训教学为例来简要地说明一下如何正确地使用这两种演示方式。一般来讲, 在使用这两种演示方式之前,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关的知识与原有的技能的思考和复习。然后, 教师在进行实训教学任务和内容的系统性的演示活动, 与此同时, 教师要对演示的每一个动作进行说明, 其中, 还包括对诸如“正反转控制线路”工作过程, 工作原理, 选取电器, 固定电器, 接线等方面的任务和知识内容的解释。最后, 就是进行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的解释工作。

(3) 学生讲解。学生讲解是指学生亲自表述或回答相关知识或技术技能方面问题的过程。经过教师的教学和学生自学, 学生基本上理解了教学内容后, 此时, 可请几位学生亲自表述或回答相关知识或技术技能方面问题。例如, 可请几位学生对照具体的控制线路, 给其他学生再讲解一遍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 其他学生则倾听他们的讲解;与此同时, 对其讲解不对的地方给予指出并提出改正意见。

(4) 学生练习。学生练习是指学生通过对教师演示过程进行模仿或效仿, 以学生自我练习的方式实现对相关知识与技术技能进行自我内化的思维或操作的过程。在学生练习时, 应以学生为本, 让学生自己来完成练习任务, 但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练习过中的思维过程和外部动作进行点评, 并与学生共同讨论出现的问题, 探索改进方法。

(5) 练习巩固。练习巩固是指学生通过大量反复的再实践、在认识使其对知识的思维过程、技术动作过程加以巩固, 逐渐内化的过程。在进行这种练习进行时, 教师应该给予及时的关注和指导, 督促学生进行扎实的练习, 教师应不断地纠错, 学生应不断练习, 让技能逐渐地内化并巩固, 并将那些感性体验较为彻底地内化为可靠的技术技能。

(6) 项目评价。项目评价是指进行教学效果的检验, 进行教学信息的反馈。项目评价由教师进行, 在项目评价中要明确给出知识与技术技能的评价标准。教师要充分利用考核结果的信息,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查缺补漏, 及时解决问题。一般来讲, 在进行项目评价时要有具体的考核项目, 同时, 教师对考核项目的点评以及学生自己的讨论与评价往往也是不可或缺的。比如, 在对学生安装与维修电气线路准确性进行考核时, 教师对考核项目的点评往往是很重要的, 是不可或缺的;因为教师对考核项目的点评以及学生自己的讨论与评价往往是学生对安装与维修电气线路的准确性得到进一步提高所应有的必要性举措。

2 结束语

众所周知,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实训课程是电气专业的一门集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一体的核心专业技能课程, 是以研究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及生产机械上的应用为主的一门学科。其基本任务是培养能从事电气控制设备和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运行、安装、调试与维护技术人员。基于任务驱动的“六步教学法”的提出为高效地完成这一任务提供了一种较为可靠的教学方法, 是十分值得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的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程教学中应用与推广的。事实上, 由于基于任务驱动的六步法在其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地考虑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参与教学, 能及时利用反馈效应, 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情况, 使学生在操作中懂理论, 使学生在练习中长技术、技能, 充分实现了实训课程的人才培养的目标。实践证明, 通过基于任务驱动的六步教学法可以比较好地完成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实训课程的教学任务, 对于现今的中职教学来讲, 基于任务驱动的六步法确实是一种比较适合的教学方法, 值得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实训课程的教学中使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宋亚明.项目教学法在实习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 2006 (3) .

[2]陈均.项目教学法的设计、组织和实例[J].交通职业教育, 2005 (2) .

[3]罗娟丽.实训教学五步法的探素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2 (5) .

[4]徐炳文, 杨育标.目标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 2006 (8) .

[5]蓝瑜.浅谈目标教学法[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1) .

8.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指导与训练心得 篇八

关键词:高职 零售顾客服务技能训练 教学改革

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素质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为《零售顾客服务技能训练》课程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本课程是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技能课,必修课,是一门专业性、实作性很强的纯实训课程,也是衔接理论学习和实习就业的一门关键课程。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优化教学内容,强化岗位能力训练,培养学生零售服务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结合零售环境中的服务技巧、商品陈列、推销技巧等相关知识,掌握在零售环境中如何实现顾客购买,如何进行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提高顾客满意度、建立顾客忠诚度的相关技能,使学生在进入零售企业工作前基本掌握基层岗位的必要技能。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对该课程进行了长达两年的整合和改革,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基于“三课堂”联动教学模式的课程改革思路

1“三课堂”联动教学模式

针对当前本课程存在的问题,结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秉承第一课堂为主,第二课堂为辅,注重第三课堂的教学思路,探索基于培养岗位实践能力的“三课堂”联动教学模式。第一课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岗位实践能力的训练。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强化,以健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标,建立学生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加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的训练。第三课堂主要是学生的岗位实践,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实践条件,检验学生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训练[JP2]效果,鼓励提前进入企业,完成认知实习,目的在于培养与零售企业基层岗位保持“零距离”的服务型人才。

2明确课程培养目标

为培养零售企业一线的高素质服务型人才,《零售顾客服务技能训练》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组针对百货商场、大型超市、连锁专卖店、网上零售企业等进行了岗位工作分析,梳理和细化了课程培养目标。

能力目标:客户服务与接待技能;促成客户交易的推销技能;处理客户投诉的服务技巧;卖场商品陈列与理货技能;点钞和伪钞鉴别技能;商品包装与捆扎技能;POP设计与促销技能;建立零售网店、销售商品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零售业的基本概况;了解商务礼仪;熟悉电子商务、零售管理、商品学等专业知识;掌握零售环境中的推销技巧、服务技巧、商品陈列、网上零售等相关知识。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勤奋向上、创新主动的学习和工作态度;养成吃苦耐劳、认真细致的学习和工作习惯;培养学生主动与人交流、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基于工作岗位导向的课程内容选取

1针对零售企业基层岗位主要职责和任职资格的调查结果,结合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进行岗位职业分析与课程内容选取。

2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来校指导,向一线服务人员了解岗位职责与工作流程,共同探讨课程内容;收集卖场真实的服务案例,与一线服务人员共同设计模拟情景,以超市业态为主开展实训,突出重点,使实训更具有仿真性。

3与零售管理、商务礼仪主讲教师沟通探讨,明确课程定位,修改课程标准,避免课程内容重复。

三、基于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课程实施

1项目设置

贯彻“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知识够用为度”的教学思想,按照“学生学习有目标、教师教学有案例、重点内容有情景”的设计思路,本课程设置为11个技能项目模块,共48学时,若干工作任务,每项工作任务为一个基本教学单元,每个工作任务与特定的岗位实践能力培养目标相结合。

]2教学方法

除了讲授法、案例法、示范法、讨论法等常规的教学方法外,还将重点运用角色扮演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探索阶段教学法和四步教学法的应用。阶段教学法是指在每个项目模块中先进行基础训练,然后再逐渐添加任务、增加难度,直到每项工作任务完成。四步教学法是指在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中落实“教”、“学”、“做”、“思”四步骤,使学生在模仿→学做→反思→创新中逐步成长。

3实践平台

如何深入校企合作,有效利用校内、校外实践条件,实现“三课堂”联动教学模式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重点,也是本课程教学改革的难点。一是结合校内、校外实践条件,修改本课程的实训指导书;二是充分利用专用教具、实训耗材和超市实训室的卖场、库房、相关软件,强化重点项目模块的训练;三是建立学生轮班制度,参加超市实训室虚拟岗位工作;四是指导学生社团与永辉超市、沃尔玛超市、学生超市、超市实训室开展专项活动,丰富第二课堂;五是组织学生到零售企业卖场参观学习,接受培训;六是配合永辉超市、沃尔玛超市用人制度,组织学生完成顶岗实习。

四、基于“三课堂”联动教学模式的成绩考核体系

第一课堂在考试方式上,强调对每次实训项目的成绩考核。每个实训项目完成后进行一次考核,记入平时成绩,期末综合成绩包括所有平时成绩的总和,充分体现过程考核的特点,使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全过程参与。针对重点实训项目,邀请零售企业人士作为实训教师进行点评,写出评语,记录评分,与任课教师共同完成重点实训项目的成绩考核。

为了督促学生自觉认真参加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实践活动,保证活动顺利开展并达到良好效果,有必要建立一套适用于学生社团和实习企业的成绩考核体系,记录次数、效果和态度,将考核结果纳入期末综合成绩、奖学金、推优的评定中去。

五、课程改革效果

《零售顾客服务技能训练》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毕业前夕必须完成的实践课程。自从开展《零售顾客服务技能训练》课程教学改革以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人翁能动性,积极参与第二、三课堂学习与实践,切实有效地掌握零售企业基层岗位必要的服务技能。长期系统的实践锻炼,不仅提高了学生专业实践操作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创新主动的工作态度、独立的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零售顾客服务技能训练》课程教学改革围绕“三课堂”聯动教学模式,采用了角色扮演\专题研讨、情景教学、项目教学、体验学习、顶岗实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和实践,特别是在第二、第三课堂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学生的相关核心能力,比如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信息获取处理的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与能力等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这些核心能力的提升为学生后期就业和创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0级和2011级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在永辉超市顶岗实习中,表现优异,企业认为学生学习能力强、速度快,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水平,普遍满意。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的同时,任课教师的教学、实践、科研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在《零售顾客服务技能训练》课程教学改革中,任课教师与企业接触紧密度加强,关注行业动态,积极参加校企合作项目,与沃尔玛深入合作,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专业活动,进一步促进了专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吕玉珍,韦林洪高职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论[J]新课程研究,2010(8)

9.核心理念与技能训练班学习心得 篇九

一个月前,我有幸参加了院里组织的“核心理念与技能训练班”学习活动,聆听了吴春荣教授关于“转变观念,提高素质,优质服务,振兴医院”的演讲,亲身体验了宣誓、竞选、演讲、唱歌等沟通、互动的活动。一天半的训练内容,由如在炎炎夏日吹过的一缕凉风,抚动着我的心弦,带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受。至今,那响亮的班呼:感恩、敬业、协作、超越、改变自己、重塑人生,仍在我的耳畔回荡。从那一刻起,我在内心深处告诉自己,我要改变自己、重塑人生。

(我第一点体会是)用感恩之心驱走无谓的嗔怨 在训练班的第一项训练内容是感恩,古语有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感恩了吗?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师长、我们的领导、我们的同事、我们的朋友、亲人。现实中我们更多的可能是埋怨、嗔怪,怨我们的命不好、怪别人对不住我们。欲取先予,我们思考过对别人做过什么吗?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培训之恩、领导的知遇之恩,我们有没有过回报?

我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父亲在铁路工作了一辈子,三十多年一直奔波在铁路线上,风餐露宿,在我从小的记忆里,感觉父亲是严厉的,很少有时间在家,偶尔在家也总是会管教我,甚至因为学习或淘气偶乐也会粗暴的体罚我,我感觉 他是不爱我的。渐渐的,父亲老了,我长大了,也明白了很多,才知道,父亲为了家庭所承担的重担,为了攒下微薄的收入供我上大学,父亲三十多年来没买过象样的衣服,野外作业时带去的午餐从来都是两个馒头一罐咸菜。最难忘,我出嫁那天,当丈夫抱着我离开家门的时候,父亲是背对着路站在一边,我知道,他是不忍让我看到他流下的泪水,那一刻,我深深体会到了那如山的父爱。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无以为报,父母从来没向我们索取什么,如果说有需要,那就是,希望我们在工作之余带来孩子常回去看看,多陪在他们的身边。

细细想来,我们是如此的幸福,有着无数的爱围绕在身边,父母之爱、师长之爱、亲人之前、友人之爱,可是我们又有几人能够真正的用心去感受过这一份份的爱。此时此刻,让我不由想起在训练班上常唱的那首《感恩的心》中的歌词,“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我第二点体会是)用坚定的信念实现自我的超越 记得在训练之初,我们每个人都写了一份“与过去消极的我告别书”我认认真真的写了,我不得不承认,过去的我生活太度不算积极,对自己也是缺乏自信的。我曾自卑于没有高等的学历,没有伶俐的口才,没有敏捷的头脑。可是当我宣读了演讲训练宣言后,我内心受到了触动。“不再害怕 任何人的拒绝,告别过去的虚伪和掩饰,不再因为受打击而自卑,撕下面具,用心沟通”。

说实话,这次演讲,我也曾有过放弃的念头,我内心曾经畏惧,怕站在这么多人面前说不出话,怕讲不好受到同志们的笑话。可是,在准备演讲的过程中,一次次的被感动着,一次次的坚定着信心。演讲我是第一次,没有一点经验,我们科室的孙姐有丰富的经验,她主动的帮我审稿,给我讲语言技巧,讲心态调整,并且不断鼓励我一定行。当丈夫知道我要参加演讲,主动说,家务我全包了,你好好准备。连不到五岁的女儿知道了,都说,晚上我自己睡,不用妈妈哄了。前辈的帮助、家人的支持,给了我自信,给了我力量。

自信的力量是伟大的,人应该有自信,有坚定的信念,只有这样才会实现自我的超越,才会把信心和骄傲写在脸上,成为工作生活中的英雄,生命才会更加的精彩。

(我第三点体会是)用真诚的爱心去对待患者 病人无医,将陷于无望;病人无护,将陷于无助。作为一名护士,我热爱我的职业,我的岗位是儿科护理,这里是医院工作强度最大的护理岗位之一,常时间的处于患心的啼哭,家长的焦燥的环境之中工作,现如今家家都是一个孩子,是几代个的心肝宝贝,工作强度暂且不说,我们内心的压力很大,心情难免会紧张,情绪也容易波动,久而久之,我们 3 对患儿家长的话语少了,微笑淡了。通过这些训练学习,我的心态得到了调整,对沟通、理解,有了新的认识。

病患求医时,患者和家属的心情是何等的急切,医护人员是他们的救星,是他们的希望。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是病人,医护人员的一个微笑是不是能让我们心里多几分踏实呢。这份亲和力为医患的沟通提供了方便,也减少了医疗纠纷的隐患,何乐而不为呢?如果我们都能用一颗真诚的心,用一个亲切的微笑,用一声贴心的问候,去与患者沟通。我相信一定能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我第四点体会是)用辛勤的工作回报医院回报社会 参加工作后,恋爱、结婚、生子,感觉工作之外更多的时间扑在了家庭上,一度忽视了学习,也失去了目标。经过这次的训练,我对工作究竟为了什么?为谁在工作?该如何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对自己人生价值有了新的定位。

工作让我们成长,工作可以创造我们美好的生活,工作可以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工作可以让我们得到尊重。是人民医院,为我们提出了这么好的工作环境,为我们搭建了一个施展才华,实现自我的舞台。我们人民医院这个大集体当中的一员,院兴我荣,院衰我耻。

10.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指导与训练心得 篇十

例如,知识点授课视频、操作过程演示等内容。学生可以使用相关多媒体介质,将课堂上由教师课授的学习内容进行反复学习。微视频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讨论,也可以上课时帮助学生解决不懂的重点和难点,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辅导,这种理想化的教学模式大大激发了教师的浓厚兴趣,这就是微课。职业教育改革进行了很多年,但是长期以来,东北地区职业学校的教师还是依赖于传统教师灌输式的语言在课堂上对学生实施教育。教学改革没有发生实质的改变,一直以来,在教学模式上,中职学校一直是以就业为导向,但是普遍采用的都是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每节课需要讲授的理论知识很多,教学的主体仍然是教师,有些知识比较难懂,大多学生难以接受。长此以往,学生慢慢就会提不起来兴趣,课堂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而对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单凭空洞枯燥的说教很难讲清一个观点,说明一个道理。有一些教学的难点、重点,无法形象的表达出来,很难让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能否巧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在课堂中适时的发挥作用,取得教学效果是十分关键的。

一、利用微课,激发学习兴趣

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学习意识、学习能力相对来说都比较欠缺,传统的应试教学方法都是让学生被动的去接受,发挥不出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久而久之必将直接导致教学效果的下降。微课恰是一种结合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相结合的新颖的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微课是教师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学活动过程。它微小、精细、针对性强,每节微课时长一般为5~10分钟,能充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是新兴专业,在职业学校更以实操为主干课程,使用微课能突破时空的限制,让学生看到、听到不易直接接触到的事物、现象或过程,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发展他们的智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地铁车站手摇道岔操作,只凭教师的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手摇道岔六步曲中一看、二开、三摇、四确认、五加锁、六汇报的具体操作,受条件所限,学生也很难进行实操。所以,在备课前我就预先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手摇道岔六步曲的实操做成微课,让学生观看到实际的操作方法,这样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此部分内容,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中职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往往是直接受外界影响而产生的,教师在引入新课内容时,找到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实例,可以结合实际,运用恰当的多媒体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据教学内容与要求,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教学情境。利用微课直观、生动的特点设计趣味的教学情景,吸引学生的兴趣,为导入新课内容做好铺垫。在教学《乘客投诉处理技巧》时,如何示范接待乘客的仪态以及声音、手势等时,先以一个微课短片将应对乘客的技巧展示给同学们,让学生微课中寻找自己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这比传统教学中教师教条式的说教、示范更具有说服力,同时也体现了课堂中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觉得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将艰涩难懂的内容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做成微课展现出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力反复观看微课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理解重难点知识点。

二、学生参与微课制作,激活课程教学

11.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指导与训练心得 篇十一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程;运用

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是通过多个任务为核心,经过讲解、实践操作促使学生将任务完成,进而实现对学生提出、分析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目标。

一、任务的有效设计

任务驱动法的首个步骤就是设计任务,也是任务驱动法的重中之重。教师应该在略高于学生智能发展水平的层面上,提出能够促使学生技能掌握与获得知识的任务。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可以促使学生求知的欲的显著提高。教师可以设计学生对相关任务的实物与作品进行观看与实践,例如,在对《三相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知识点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带领学生到学校大门进行参观,对大门的打开以及关闭情况进行演示,同时,适宜的设疑:大门是因为什么带动与控制的?随后,将大门的电动机控制箱打开,指导学生密切观察。与学生对大门的参观情况密切结合,对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线路应该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基本技能进行确定。将基本技能的要求有效确定后,设计的任务应该具有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设计任务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如下几方面。首先,具有完整性特点。各个任务最大程度的可以单独的将某个完整功能表现出来。其次,具有实用性的特点。任务最大程度来源于具体生产与生活中的案例,具有某种实用性价值。再次,具有趣味性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着手,任务最大程度具有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最后,具有探索性的特点。现阶段,学习观逐步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建构。设计学习活动中也对探索性更重视,使学生可以在积极主动的探索中,对自身的知识体系进行建构,对探究的方法充分掌握,对探究过程有效体验,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学习的重要性,以此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进行培养。教师应该在学习整体目标的基础上,使学生认知任务以及任务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例如,在大门打开以及关闭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教学过程中,设计如表下1的任务,任务之间不仅具有相似性,也有一定的层次性。各个任务从简单至复杂、逐个完成,使学生根据任务的设计,对学习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充分体验,使其自信心明显增强。

二、教学任务有效落实

确定教学任务后,实施于课堂。第一,教师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便于学生讨论与学习。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由于完成任务一般都需要集体的智慧,是大家一同努力的结果。随后,教师将教学“任务1”告知学生,教师应该按照“任务1”的内容预先做好引导问题与可能会用到的器械等准备工作。尤其要加强对学生电动机实现正反转的控制,与实现此要求需要利用的电气元件的问题进行引导,其也是此项任务的核心。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正视自己发的引导性作用,学生才是主体。因此,任务告知后,教师并非等着学生上交答案,而是密切跟踪与有效检查,使学生对此项任务的进展情况充分了解。另外,教师还需要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指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搜索相关课外书籍与资料,指导学生通过实验结果对基本规律进行总结。针对教学中产生的问题,教师切不可直接回答,应该适当参加学生的讨论,进行疏通,指导学生自行获取答案。学生可通过讨论将问题解决。学生将“任务1”完成后,教师需要进行评讲。评讲可先由学生自评,再由教师总结。总结的过程中应突出任务的重点。明确重点后,学生再与控制线路的设计原理相结合,这样就很容易设计进控制线路。

三、充分评价学习效果

任务的完成,并非建构了知识技能,还应该评价学习效果,其属于总结、反思以及巩固的环节。教师评价学生除了对学生成果进行静态评价以外,还需要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动态评价。例如,学生将电动机控制线路完成后,教师通过评价标准,除了点评工艺、布局以及走线的情况,还需要点评仪表的采用,通电的流程以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的有效点评,能够促使学生对完成任务的过程与方法进行总结,使学生对自身思路与行为进行反思,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内化。教师的点评需要以肯定的评价为核心,以学生的实际发展为导向,促使学生自信心的显著增强。不仅需要教师点评,还应该让学生进行互评、自评,分享成功心得,对失败原因深入分析,在交流与总结的过程中,使自身的综合能力显著提高。

四、总结

由此可见,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程应用任务驱动法,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改变,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还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符合现代技工教育“以能力为主”的价值观念,尤其在现代技工教育中重视“工学结合”技能人才培养方法的基础上,具有明显的现实作用。

【参考文献】

[1]余军民.中职《电力拖动》“六环”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的探索[J].电子世界,2016(2):29-33

12.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指导与训练心得 篇十二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建立起来的教学体系, 虽然能使学生在短期内掌握比较多的知识量, 但时常会造成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困惑。传统教学模式往往依赖于陈旧的教学方法, 过分强调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师权威性, 不能根据高职高专大学生的不同专业特点而灵活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难以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然而, 模拟训练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起来的教学体系,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注重实际操作,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学生切身感知和实践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 对高职高专大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 在高职高专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引入模拟训练教学模式, 全面深化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改革, 将会有利于提高教师授课的教学质量, 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

一、高职高专就业指导课程引入模拟训练教学模式的意义

在高职高专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引入模拟训练教学模式, 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教学手段, 把就业指导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讲授与基本实践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按照高职高专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教学规律, 针对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 积极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让学生亲自参与、切身体会、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完成课程教学所对应的各项教学任务, 最终达到学生深刻理解基本理论知识和熟练掌握具体操作技能的教学目的。

在高职高专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引入模拟训练教学模式, 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就业指导课程和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浓厚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中, 许多学生会感到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内容枯燥, 对学习就业指导理论知识兴趣不浓。运用模拟训练教学模式则是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体,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 使学生在参与教学过程的切身实践中激发学习兴趣, 更多地尝试到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在模拟训练教学过程中, 为了能够按照教学计划完成模拟训练任务, 学生也会自觉地重新温习和消化课堂教学中所学到的基本理论知识, 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思考课内外还没有想过的一些具体问题, 并在自身实践中体会和领悟课程教学的知识点, 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倓

在高职高专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引入模拟训练教学模式, 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模拟训练的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在模拟训练教学活动中学生会自觉地用到所学知识去处理实际遇到的问题, 并且能够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 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 教师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根据就业指导课程的不同教学内容, 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模拟训练教学方式和方法, 改变以往固有的传统教学模式, 促进学生以模拟训练演扮的主角出现在课程教学实践中, 策划出丰富多彩的各种各样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主动去把握问题的关键, 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在近乎实际的模拟情境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在模拟训练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活动中, 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师生共同关注的热点和兴趣点, 师生之间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启发, 能够达到“教”与“学”相促相长的实际效果。

二、高职高专就业指导课程模拟训练教学模式的结构框架

模拟训练教学模式的课程教学突出特征是充分运用模拟教学法合理地设计课程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模拟教学法是基于行动导向学习的教育学新范式, 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模拟扮演某一设定的角色进行技能训练的互动教学法。其优越之处表现在教学活动中, 师生能够共同构建一种模拟情景或环境, 在模拟情境中学习某种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最重要的是模拟教学能够提供情境再现的重复机会, 具有随时进行过程评价的可能性, 让学生通过独立获取信息、独立制订计划、独立实施计划、独立评估计划培养自我建构能力和职业信念与素养。高职高专就业指导课程引入模拟训练教学模式, 就是在设计课程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时, 尽可能更多地采用模拟教学法创设一种师生和谐、身临其境的教学实训情境, 拓宽教学渠道, 增强教学互动, 构架起基本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桥梁, 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 积极地参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配合, 在近乎真实的训练情境中得到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技能的综合培训。

高职高专就业指导课程引入模拟训练教学模式, 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知识单元选取恰当适宜的模拟教学形式和类型。从模拟程度角度看可以分为整体模拟教学和局部模拟教学;从模拟对象角度看可以分为环境模拟教学和过程模拟教学;从模拟效果角度看可以分为仿真模拟教学和近似模拟教学。然而从教学活动结构框架的构成要素考虑, 应该把握好课题设计、学生培训、模拟操作、分析总结等四个主要阶段性教学环节。在课题设计阶段的教学环节, 教师要提出能够从实际出发探究模拟教学的题目, 为学生呈现能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模拟训练概念。如果是学生第一次参加模拟训练, 教师还要对模拟训练要求做出详实的解释, 并且对模拟训练程序和规则进行概括性地讲解。课题设计是教学活动结构框架中最基本的教学设计活动环节, 对于其他阶段的教学活动环节是很重要的基础背景。

在学生培训阶段的教学环节, 学生真正开始做模拟训练的前期准备。在这个教学活动环节, 教师需要向学生详细介绍模拟训练的规则、角色、程序、打分制度、评价指标等等一些相关情况, 最重要的是要选择恰当适宜的模拟教学形式和类型以及根据模拟训练目标设置相应的模拟情境。教师要把学生安排成各种模拟情景内的角色, 并且指导学生进行模拟操作前的演练, 确保所有的模拟操作指令能够正确传达, 让学生明确各自担当的模拟角色及其特点和任务。

在模拟操作阶段的教学环节, 是学生直接进入模拟情境, 扮演角色参加模拟训练。学生参加到设计好的教学模拟情境进行实际训练, 在模拟操作训练中教师既要发挥好裁判作用又要担当好教练作用。教师还可以根据现场模拟操作的实际情况, 及时掌控或暂时叫停模拟操作, 以便学生能够及时得到反馈指导意见, 及时澄清扮演角色的错误概念和行为, 对模拟操作的表现做出恰好的把握和评估。

分析总结阶段的教学环节是非常重要的, 由参加扮演角色的学生自我分析总结和教师问询指导相结合。教师可以根据模拟操作的实际效果帮助学生完善和提高对所学知识背景与实践能力的认识。在分析总结阶段的教学环节要把握好这样几点:一是正确描述模拟事件及学生自己的切身体会和感受;二是分析总结模拟训练的整体进程规律和效果;三是把教学模拟情境同社会真实情况作出比较判断;四是把模拟训练的教学活动内容和课程知识点联系起来;五是考核与评估并重, 对模拟训练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 对重新设计模拟训练给出参考建议。

三、高职高专就业指导课程模拟训练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

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越来越重视和突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育思想理念。在高职高专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 积极探索和引入模拟训练教学模式, 合理地设计教学活动程序的内容和方法, 能够更加有效地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在模拟教学实践中, 对教师的工作要求和学生的具体任务应该做到统筹兼顾, 努力实现“教、学、做”的效果合一。以下是我们在高职高专《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实践中, 积极探索和引入模拟教学模式, 进行教学改革实践活动的概要性总结归纳。

(一) 模拟教学实践对教师的工作要求

1.课题设计阶段教师的工作

⑴确立学习目标;

⑵设计学习项目;

⑶策划示范训练、模拟实践的具体内容;

⑷准备文字材料, 对模拟题目、训练程序和规则进行概括描述;

⑸确定学生在模拟实践活动中的任务 (教学情境中学生扮演的角色、时间安排及如何操作、模拟过程中的考核打分标准和评价指标) 。

2.学生培训阶段教师的工作

⑴提示学生自学和模拟训练应获得的知识 (对教学内容的掌握) ;

⑵指导学生对模拟情境和扮演角色的把握;

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并在有需要时提供必要的帮助。

3.模拟操作阶段教师的工作

⑴对模拟演练进展进行比较性的描述;

⑵对模拟演练中学生的理解和把握程度进行现场提问;

⑶对模拟演练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和评价, 并给出结论性的意见;

⑷归纳和梳理经常性出现的问题和操作错误。

4.分析总结阶段教师的工作

⑴认真听取演练学生自我总结和考核组的反馈意见;

⑵对模拟训练的预期效果和实际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⑶对操作方法及工作方式提出改进性意见和建议;

⑷综合学生的模拟训练表现, 给出评估成绩。

(二) 模拟教学实践对学生的具体要求和任务

1.学习准备

⑴熟悉教学的问题设计, 清楚认知上的问题并能提出问题;

⑵熟悉模拟情境和自己扮演的角色;

⑶明确学习目标;

⑷明确行动方式。

2.明确任务

⑴正确认识和理解模拟教学的事件、过程和结果的相互联系;

⑵正确认识和理解扮演角色的特征和形象;

⑶明确扮演角色的任务, 做好演练过程中的知识和条件准备。

3.操作实施

⑴进入演练状态;

⑵执行模拟操作训练的行动步骤;

⑶感受和体会模拟方式方法、教学知识点的运用和模拟实际效果。

4.演练评估

⑴对模拟训练表现进行概要性的描述;

⑵对模拟训练的教学目的和实际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⑶对自己的实际训练操作做出结论性总结和评价。

5.反馈意见

⑴将实际结果与预期效果进行比较, 找出优缺点;

⑵对教学知识点的加深认识、强化理解表现在哪些方面有所收获;

⑶对独立训练操作或集体训练操作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及个人的能力发挥提出有见解性的反馈意见;

⑷对模拟训练结果提出改进措施, 对重新设计模拟训练给出参考建议。

四、结语

13.高一地理新课程教学心得与反思 篇十三

心得体会:

1、课前深入、细致、全面、系统地解读课程标准,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除了课程标准外,教材作为教学的参考,也非常重要。教材不仅限于课本,还包括各种其它的教学资源。所以,我们在平时备课时,大量翻阅各类教辅材料,上网查询与教学有用的各种资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2、认真落实教材系统中的阅读、读图思考、活动、案例分析、问题研究,是达成课程标准要求的核心和关键。

新课程尤其重视“过程和方法”的价值取向,要求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新课中的这些环节,能让学生在自己动手、试验、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困惑与反思:

1、作为教师,我们始终对新课改的评价体系顾虑重重,始终在考虑高考与各种质量检测,这一点是我们转变教学观念的关键。

2、新教材、新课改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诸多的不配套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如教材与课程标准、教材与辅导材料不配套,尤其是我们用的第二教材,难度过大,不适合高一的学生,还有诸多实践活动缺乏设备(如地球仪)等。

3、教师对新教材也有诸多不适应的地方,如新教材中的部分内容高度概括、高度浓缩,有些地方出现了一些新的概念,对于这些内容在教学中应如何把握?还有教材中众多的探索、阅读、案例研究等内容,对于这些内容,究竟要处理到何种程度才算适宜,我们大多数老师也心中没底。此外,部分探索与案例研究的内容也不符合教学实际或学生的实际,活动时间长,效果不明显,很难在课堂上实施,有些探索与案例研究的内容,对于高一学生来说,难度有点大。

应对措施:

1、新课改背景下的老师必须要加强学习,加强教学研究,只有这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质量观等。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

2、注重学生实际,从学生学习具体情况出发。布置作业时,要求以书本知识为基础,认真构建知识框架,学生举一反三,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对于地图的分析,学会读图名、图例,了解题目要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课后及时辅导,让他们更直接更具体的接受知识。

3、课堂教学中可适当采取多种方式,根据教学所需,发挥多媒体丰富的表现力,把课本中的地图变成融解说词、背景音乐、动画、视频为一体的电子地图,可以将书中静态的平面图变成动态的三维模型,把原来单调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的地图变得更充实、更形象、更具吸引力。

14.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指导与训练心得 篇十四

王献忠

教师是课程改革理念的直接参与者,是新型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塑造者

是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通过对新课程、新理念、新课标的学习,是我在教学中有很深刻的体会。

当我接到一年级数学课本时(人教版),立刻让我惊呆了,这简直就像一本连环画,哪像我们二十年前学的数学书,单调、枯燥的加减法。现在的数学书上的内容,每一个课都用一个场景故事表现出来真是把数学知识融入到了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中,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密切联系,同时也给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以便在教学时更好的发挥。在教学第一课《数一数》时,教材先是呈现一幅美丽的校园“图”。我想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还有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也提出:学生是否能吸收到新的信息与学生认识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大关系,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教学学习和现实的联系。于是我找来几个苹果和几瓶娃哈哈饮料走进课堂,让学生数数这些学生在家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或吃过的东西,数起这些小数目的事物当然是不费吹灰之力,然趁势引导数一数“美丽校园”画中的事物如:单杠数、花朵、垃圾桶数等就容易了。以至于再扩展到教室里有多少张桌子多少个同学等大数字学生也能接受了,并且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数感。由此可见,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教学第二课《比一比》中,我没有按教材的编排顺序去教,而且先教练习题中最后一题的“猜一猜”。把两支一长一短的铅笔一端藏在手心里,另一端露出来让大家猜哪支长。同学们猜的可有就劲啦!但始终不能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因为他们不知道这蕴涵着一个道理:必须要看到这两支铅笔的全部才能比较。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总有一中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处理这一节知识时,我想让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这无疑是可以使教学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然后使教学变的高度有效,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带有一中精神需要去学习,并能主动的发现问题。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这样不断学习,总结经验,才有可能慢慢转变成新型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又不如在教学“5”的认识时,让学生摆五个五角星学具时,大家都是一并排摆五个,没有多大的兴趣。而我亲自动手和学生比一比,模仿黑板上悬挂的国旗上面五颗星的位置去摆,看谁白的最像,不仅学生都动手操作了,而且在点评时还可以简单说几句有关这五星的故事,给学生渗透品德教育,这样有就教师的参与合作学生的发展和塑造有很大的进展。

在教学中还要多鼓励学生独立探索,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性。我在教学“8+3”进位加法时,追问你是怎样想的?一般情况下教师预料之中有三种想法:有的学生会说用凑十法,有的是从8开始又数3个得。但却有一位同学说:“我没有摆小棒也没有数,没算就知道是11。”我感到很疑惑便追问你是怎样想的,他说:“老师你看黑板上你写的7+3=10,那3没变,只有7多1个变成8,那10就该多1个变成11个了。“当时我停顿了一下这不也是一中算法吗?和其他同学比起来,这不算是一种创新吗!当时就给了这个同学表扬鼓励。

我国中科院的张梅玲教授在报上说:再完美的模仿,毕竟是模仿。有缺损的创造毕竟是创造。要创造要发展,不能一次求完美,但毕竟是在前进发展。路是由人走出来的。学生只有亲手做数学,才能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

15.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指导与训练心得 篇十五

一、评价目标多维化

(1)知识与能力目标。这是教师们最为熟悉的教学内容,也是传统课堂教学评价关注的重点。因此,新课程改革下的知识教学仍然十分重要。正如《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提到的课程基本理念之一:“以普及品德常识为基础, 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初步具备学习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实践品德与生活教学仍然需要打好基础,否则其他教学目标只能是空中楼阁。由此,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评价仍然要注重知识与能力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德与生活教学如果只注重学习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以及其中渗透的学习方法,那么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把 “过程与方法”纳入学习目标和考查范围,是新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例如,小学品德与生活《我们的衣食哪里来》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农业对我们生命及对生活的重要作用,懂得尊重劳动者;知道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与农业的关系,了解其他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农业; 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观察生活和初步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是品德与生活的生命。学校品德与生活教育是一门以理解人类社会文化现象,追求美好社会发展的人文社会科学。《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规定,充分体现了品德与生活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独特教育功能。正如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指出的:“在对一个人成功起作用的要素里,智商占20%,情商占80%。”

二、评价标准多样化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品德与生活教学评价标准必须打破以往的唯一化,而实行多样化。课堂教学不是只注重学生回答问题答案时的准确性和标准性,而是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纸笔测试出来的学科成绩不再是评价的唯一依据。 学生是否全程参与课堂学习;面对教师课堂提出的问题是否积极投入思考并踊跃发言;面对教师课堂设计的讨论是否兴致勃勃地讨论并大胆发表个人见解; 在小组交流讨论时是否能积极协作学习,给予别人指点帮助或大胆发表与众不同的看法;是否能自觉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等,这些都可以进入课堂教学的评价范围。这样多样化的课堂评价标准将有利于学生整体全面的发展。

三、评价方式差异化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品德与生活教学评价要改变以往过分倚重定量的评价方法而忽视定性的评价手段。品德与生活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又要关注对学生课堂学习过程的评估。 要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实行分层评价。教师应该多把尺子衡量学生。正如一位教师曾说过的: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一批好学生。”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品德与生活教学评价应该允许差异的存在,承认差异的存在,并正视差异的存在。课堂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难度控制在“让不同学生都能摘到桃,而且要跳起来后才能够摘到”这一水平上,让不同的学生都能从不同层次和角度解读课堂教学,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正如《教育学》中提倡的“因材施教”原则,即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四、评价主体多元化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品德与生活教学评价主体不再局限于教师至高无上的评价权利,学生也不再处于消极和被动的地位。评价主体多元化就是要改变教师权威的评价地位,积极倡导并推行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这种互动立体的多元评价体系。通过学生自评,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监控。重视学生自评,能有效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在自我评价中规划学习任务,确定学习发展方向。 通过小组互评,提高了学生的纪律性和自觉性,锻炼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在互评中使学生得以“扬长避短” 并“取长补短”。评价主体多元化,充分发挥了评价具有的导向、诊断、激励和促进功能。

16.导游语言技能训练心得 篇十六

导游是与游客接触最密切的职位之一,由旅行社组团的旅游消费活动主要是通过导游的沟通来实现,他们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游客的旅游消费行为,进而关系到旅行社的生存与发展。

然而,现今导游自身素质问题以及对导游管理力度不够等原因,使导游服务质量达不到标准,更谈不上优质服务了。本人就如何提高导游服务质量提出以下拙见。

1.综合考量,确定导游的报酬水平

旅行社应立足于导游等级和工作能力设定导游人员的基础工资,打破唯职位是举的分配体系,要配合实行以职业技能等级高低论待遇。通过对导游的学历、职称、工作表现和从业经验以及导游等级等方面综合测评,确定导游人员的基础工资,扩大收入差别。

依据游客满意度和工作量发放导游人员的带团津贴。导游人员带团津贴的发放要在游客满意度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所带团队的人数、游程、时间等因素。

参照旅行社其他员工的薪金水平确定公平收入。旅行社要根据其他员工的薪金水平,结合导游人员的工作特点确定其收入水平,体现企业薪金发放的公平性,调动导游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导游小费给付的明确化、制度化、规范化

小费制度的完善既有助于导游与游客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又增加了导游人员的正式收入,还可以减少导游私拿“回扣”而降低服务质量的行为。严格说来,服务行业的收入主要来源是小费(tip)和佣酬(commission)。各地完全可以根据本地的平均收入水平、客源状况和接团要求,制定具体的小费给付标准,定出每位游客应付的小费下限,再由客人视导游的服务质量浮动。这样,将导游的小费收入与其工作量和服务质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促使导游努力地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以获得较高的物质回报。

导游员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导游服务质量,导游培训是提高其素质的有效途径,应贯穿于导游员队伍建设的始终。

3.岗前培训

岗前培训是对新员工上岗之前的一种系统化的培训。根据国家旅游局关于在旅游行业中实行“先培训,后上岗”的要求,对新导游员进行岗前培训,应该成为一种制度。抓好导游岗前培训,就为以后高质量的导游服务奠定了基础。岗前培训的目的是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培训,使新导游员掌握带团所必备的服务意识、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能独立带团。

4.在岗培训

在旅游淡季或某个必要时段,对导游进行针对性的专业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在岗培训就是对已积累一定导游工作经验的导游员进行的一种继续教育,使其工作能力不断增强,提高导游服务质量。

激励是通过对导游员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动力的激发和强化,使之提高对导游工作的投入程度,要针对不同导游员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

5.情感激励

情感激励就是利用情感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力原理,通过增长导游员的正面情感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的一种激励方式。

情感激励能否具有激发效应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给予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使导游员在感情上有一种归属感。导游员被信任,就能增强其责任感和事业心。二是给予生活上的关怀,使导游员的感情有切实的着落点。旅行社对导游给予生活上的关怀,帮助他们解决住房、健康、孩子等问题,将会大大加强其归属感。

6.奖惩激励

奖惩激励就是通过奖励和惩罚等手段来助长或削弱导游人员行为的一种激励方式,是以导游员工作表现进行评价为基础的。奖励和惩罚都必须公平合理,对导游员的评价要公正、客观。奖惩同其工作绩效挂钩,奖惩的标准要保持一致,否则就不能发挥应有的激励作用。

7.建立导游服务质量的监控体系

为确保导游活动计划目标的体现,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有必要建立和完善对导游服务质量的监控体系,使导游服务的静态标准最终

能转化为实质性的质量提升。

8.控制导游服务的偏差

由于许多不可测因素对导游工作的干扰,导游服务行为可能会偏离质量标准。控制导游服务中的出现的偏差,也是监控导游服务质量的一个主要内容。

对导游员的带团活动过程中已经出现的偏差要及时加以纠正。对导游带团活动的跟踪检查,要成为一种日常性的制度,导游服务过程中出现偏差时,要果断采取纠正措施。

17.读新《教学技能指导》心得体会 篇十七

毕丽娜

为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我认真学习了《新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指导》一书,这是一本书,一道彩虹。它是那么明亮,又是那么多彩。既有理论思考,又有教学实践;既有班主任工作,又有课堂实录。读之,如涓涓清流沁人心脾,又似熊熊烈火促我激情。读罢此书,不仅为我注入了新的血液,更加珍贵的是它带给我更多的思考。现将读后的感受随记如下:

一、投身于自身修养的提高

教师的教学技能对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还需不断学习,潜心钻研,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二、立足于情感的熏陶

首先,学生若具有良好的心境,健康向上的情绪就能压倒消极落后的情绪,学习的效率就高。课堂上恰当地调控起学生的情感,教师灵活掌握“调控课堂教学活动的技能”对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的培育时,教师自身的心理品质和严谨的教风,在师生情感交流中起到重要的体现与重要的作用。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以积极的情感参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在这种氛围下,学生除产生一种对学习的需要和对教师的热爱,进而产生“尊其师、信其道、乐其学”的效应。

其次,我们要为学生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如探索性的、竞争性的、游戏性等的情境。这种情境在学生头脑中留下的不仅有表象、概念,而且有思路、情感和内心的感受,必将促使学生积极的进行思维活动。

最后,我们应充分利用学生的成功的愿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成功的体验,使每个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产生获得更大成功的愿望。在组织练习时,不断设置思维障碍,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在“再创造”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得到更理想的发展。

三、教育是读书的教育

上一篇:团支部作用发挥情况下一篇:营造小班生态课堂,关注学生和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