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的说课稿(共13篇)
1.重力的说课稿 篇一
雨说清新而活泼,明朗而耐读,是老少皆宜的童歌,是郑愁予的优秀作品之一。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雨说》的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
《雨说》是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它采用拟人的艺术表现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倾诉真情,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在诗人笔下,“雨”和其他事物都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使人觉得亲切可爱,活泼欢快,充满情趣。在教学这首拟人化的诗时,我们应该在朗读诗歌的基础上,结合课文注释,用心体味,揣摩诗句,体验诗人蕴含的真情,达到背诵这首情诗的目的。
(一)《雨说》的叙述主脚是“雨”,它象征着为大地带来春天,为儿童带来欢笑的爱的使者。注意体会这首诗的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及“雨”的形象的象征意味。
(二)这首诗清新明朗,节奏欢快,融典雅的诗句与活泼的口语于一体,特别适合于朗诵。要引导学生加强朗读,理解诗意,体会诗的魅力,感受春雨的美好。建议配乐朗读。
(三)指导学生朗读,要注意把握语气语调,很好地表现“雨”的形象。这首诗长句比较多既要读的连贯,也要在恰当的地方停顿,并掌握好句中的重音。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品味诗歌的语言;展开联想和想象,与诗人感情进行沟通;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过程与方法:朗读诗歌,整体感知;品味诗歌,理解感情;展开想象与联想,与诗人进行感情沟通。
情感、态度价值观:朗读这首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展开联想和想象,与诗人感情进行沟通;
(3)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烛光里的妈妈》。听完歌曲,师总结:这首歌是儿女对母爱的高度深情赞颂,同时我认为这首歌也是每一位炎黄子孙对祖**亲的热爱所作的真情告白。可是,同学们仔细品味过雨的诉说吗?(大多同学回答没有)在特殊的背景下,诗人郑愁予就送给了我们一首《雨说》,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首优美的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1生用喜悦、轻快地语调朗读这首诗三遍;
2生交流朗读效果,以四人小组互读互查,推选优胜者;
3各组优胜者全班交流朗读,其他组可点评优劣(评时可对节奏语调点评)
4推选班内最优胜者,领读全诗;
5师生齐读全诗(可选喜悦轻快的曲子,生自选)
(3)、细读全诗,理解品味
1、雨“说”了什么话?主要表达了什么意思?
2、副标题为什么取做“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体会诗言志)
对于第一个问题,同学们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能够回答出来。
老师明确
1、这首诗通篇都是“雨”说的话。雨首先说她到来之前,“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雨说要“探访四月的大地……”;雨说她是到大地上来亲近孩子们的……;雨说自己“来的很遥远”,她要教孩子们勇敢地笑……;雨说“来了就不再回去。”这些话主要表达了一个主要意思: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了,“雨”这位爱的使者要给大地带来春天,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让孩子们勇敢地欢笑,有美好幸福的生活。
对于第二个问题,同学们要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而出,教师要点拨背景引导得出答案。
介绍背景资料、欣赏《雨说》,解读《雨说》(王景山)
老师明确
2、副标题点明这首诗特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概括了诗的内容,表明诗人对中国儿童的期待和祝愿,有利于理解诗的主旨,同时也符合孩子的心理和理解程度。此外,也蕴涵着另外一层深意,即这首诗写于70年代末,当时正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诗人关注着中国大陆,看到她的变化所展现的希望,而儿童是中国的未来,因此这首爱之歌,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
3、品味诗歌语言,探究诗歌语言特色
1、诗歌是作者用丰富的感情、鲜明的节奏、和谐精练的语言以描绘象,反映生活的文学样式。对于语言的品位,是把握诗歌内蕴,与诗人感情进行沟通的基础。这首诗采用了拟人手法,这样写好在哪里?
学生通过找拟人化的语言,会总结出大多好处,师诱导学生理解。这种手法不是拟人手法,点击二者的区别是:前者用于整体艺术形象的塑造,后者仅仅用于语句的修饰。
明确:这首诗采用了拟人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雨”在诗人的笔下,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不仅如此,对诗中对诗中其他事物都做了拟人化的生动描写;俯拾皆是。这首诗是献给儿童的,全诗出色的拟人化表现手法,使这首诗具有亲切感人、活泼欢快、充满情趣的风格,它切合儿童的心理,能打动孩子们稚嫩的童心。
2、拟人手法是文学作品一种艺术表现手法,除此以外,这首诗语言还有什么特色?
学生可继续合作讨论并互相交流,小组内选出代表全班交流,生之间谈体验。师生共同明确:(点击)郑愁予的诗往往透出中国古典诗的修养和一种动人的江南文化气息,这首诗也是这样,它的一些用语和诗句,例如“蓑衣”“斗笠”“小燕子笑斜了翅膀。”诗人还善于针对诗的接受对象运用一些适合少年儿童读者的口语,令人感到无比亲切,诗人还善于在事物之间进行一种奇特的诗意的转化。
(4)、有感情的背诵全诗
学生在自由背诵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互背,推荐有感情同学领背、齐背,达到共同背诵下来的目的。
(5)、作业 以“‘雨’的自述”为题
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三五百字的小散文,体会这两种题裁在语言表达上的区别。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的理解来完成这道题,鼓励学生创造性发挥。
2.重力的说课稿 篇二
所谓说课, 一般地说就是让教师以语言为主要表述工具, 在备课的基础上, 面对同行、专家, 系统而概括地解说自己对具体课程的理解, 阐述自己的教学观点, 表述自己具体执教某课题的教学设想、方法、策略以及组织教学的理论依据等, 然后由大家进行评说。可见, 说课是对课程的理解、备课的解说、上课的反思。
说课活动由两部分组成, 依次为解说和评说。重点在解说, 它是以教师口头表达为主, 以教育科学理论和教材为依据, 针对师生具体情况和课程特点, 以同行为主要对象, 在备课与上课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教学研究系统。它要阐明的问题是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要这样教及其理论依据。评说则是针对解说而进行的评议、交流和研讨。
由于说课的目的不同, 说课可以是课前说, 也可以是课后说。前者主要关注教学设计中的思想方法、策略手段, 后者应该主要关注教学设计下所引起的教学效果的探讨和反思。
二、说课的内容和要求 (一) 说课的内容
说课的内容一般说来有以下五个方面:
1、说课标:
说课标就是要把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 (三维目标) 作为本课题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依据, 从课程论的高度驾驭教材和指导教学设计。
说课标, 要重点说明有关课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操作等在课程标准中的原则性要求, 从而为自己的教学设计寻找到用力的依据。
说课标, 可以结合到说教材中去进行。
2、说教材:
教材是课程的载体。能否准确而深刻地理解教材, 高屋建瓴地驾驭教材, 合乎实际地处理教材, 科学合理地组织教材, 是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 也是说课的首要环节。
3、说学法:
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 不仅是学到了什么, 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实施课程标准后, 要求教师转换角色, 基于这一转变, 说课者就必须说明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学习, 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哪些能力, 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说课活动中虽然没有学生, 看不到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 但从教师的说课过程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最大程度上体现课改精神——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启发者。
具体要说清两大问题:
针对本节教材特点及教学目的, 学生宜采用怎样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它, 这种学法的特点怎样?如何在课堂上操作?
在本节课中, 教师要做怎样的学法指导?怎样使学生在学会过程中达到会学?怎样在教学过程中恰倒好处地融进学法指导?
4、说教法:
说教法, 应说出“怎么教”的办法以及“为什么这样教”的根据, 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要说出本节课所采用的最基本或最主要的教法及其所依据的教学原理或原则。
要说出本节课所选择的一组教学方法、手段, 对它们的优化组合及其依据。无论以哪种教法为主, 都是结合学校的设备条件以及教师本人的特长而定的。要注意实效, 不要生搬硬套某一种教学方法, 要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 提倡教学方法的百花齐放。
要说明教师的教法与学生应采用的学法之间的联系。
要重点说说如何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的方法。
5、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 因为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教学安排, 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 教学个性与风格。也只有通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阐述, 才能看到其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科学, 是否具有艺术性。
三、怎么说课
说课从何开始呢?说课顾名思义说的是“课”, 说自己对于“课”的理解, 是经过对“课”的研究之后的结果。告知所说的“课题”是说课的开始, 又是一个“准备——实施——目标达成”的完整过程, 因此, 我们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展现:其一是准备。即为教学准备阶段而进行的教学背景分析, 由教学需要、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策略构成。其二是实施。由教学过程中的各主要环节、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手段构成, 主要解释怎么做, 为什么这么做。其三是目标达成。亦即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而进行的教学预测或反思, 也就是对本课教学设计所引起的教学效果的预测或评价, 以及对自己教学设计的评价与反思。
如何展示“课”中诸因素?教学中的诸因素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体, 教学目标基于对教学内容和学习对象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剖析;教学内容则出于教学需要的考虑;而学情则是对学习主体在动机原理和学习特点上的认识。基于以上的认识, 才能科学、合理地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教学方法、策略、过程提供事实上、理论上和逻辑上的依据, 制定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思想方法、策略和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教学预测或评价, 是教师教学反思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行动研究途径, 也是教学反馈和教师教学元认知能力的展现。
因此, 说课在点明课题后分为三个层次来展开:
点明课题
第一层次:教学背景分析
陈述学习需要——分析教学——描述教学环境
第二层次:教学展开分析
解说教学策略——呈现教学实施——说明教学媒体选择和运用
第三层次:教学设计和教学结果 (预测) 评价
3.重力的说课稿 篇三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单项选择是高考常用的考试题型。15道题的语言综合应用构成了高考试题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高三学生必须攻克的难关之一。
2.教学目标
(1)考纲解读
综观历届高考英语试题,不难发现单项选择题按其类别可分为四大类,即语法题,习语及惯用法搭配题,词语辨析题和情景交际题。所设置的四个选项一般在微型语境中分别从语法、逻辑、常识、交际习惯、固定结构等方面对考生造成迷惑干扰。单项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情况,突出语言的交际性和实用性。语言必须放在实际的具体的交际情景中应用。考生在复习时应着重培养:①正确分析句子结构的能力;②英语语法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和具体语境中的辨析能力;③词语的知识在特定语境条件限制下的灵活运用能力;④英语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⑤记忆、理解和灵活运用英语中的某些固定搭配的能力。
(2)命题思路
单项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情况,突出语言的交际性和实用性。因此,为了提高试题的区分度,高考命题者往往会设置一些灵活多变的,答题有一定障碍的题目。因此,考生应该注意:①把握整体,注意语境;②注重包含信息,捕捉信息词;③瞻前顾后,注重句子结构。
(3)命题趋势
单项选择题总的原则是:突出语境,强调应用,注重交际和体现能力。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单项选择题的命题,可以预测考查知识范围将会更广,同时将会继续减少对词汇和语法的考查,而增加对语境化、交际化知识的考查;在注重对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将会更注重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
3.教学重点
备考策略:
(1)利用“有效信息”解题
单项选择题题干中的某些句子或短语会为解题提供必要的信息,它们对选择正确的答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称其为有效信息。解题时一定要利用好这些有效信息,找到突破口,化难为易,将问题轻松解决。
(2)利用“英汉语言差异”解题
许多情况下试题是以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的差异来命题,解答时切记要摈弃中文思维。
(3)利用“语法分析法”解题
单项选择题常考的语法项目有:动词的时态和语态,非谓语动词,句式结构等。这些语法项目都是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来进行考查。因此,我们要结合试题提供的语言环境,并运用语法分析法来解题。
(4)利用“标点提示”解题
标点符号虽不及题干起眼,但也可以提供很多信息。例如,疑问句后有问号;感叹句后有感叹号;句中有逗号,可提示此处有可能是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也有可能是非谓语动词作状语等等。我们可以以其为依据确定解题思路。
4.教学难点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各类语境问题,辨析和解决实际语境,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交际性和实用性的理解力和领悟力。
二、说学法
1.分析学生
大部分学生头脑灵活,思维活跃,课外知识面广,但英语学科基础薄,基础知识不扎实。
2.分析成绩
尖子生少,高分段少,低分段人多,各科发展不均衡,但提升空间很大。学生充满对大学的渴望,但自主学习意识较差,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缺乏努力拼搏,持之以恒的精神。
3.期望要求
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需要教育和加强,学习方法和习惯还需要指导和培养。
4.学习策略
在教师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通过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
能力。
三、说教法
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中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助者、资料提供者。因此,教学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教师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索,激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
1.通过范例、结合分析、引导、探索的解题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3.采用类比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从而体验到独立获取知识的喜悦感。
4.通过“教”“学”“放”“收”突破重点和难点。
5.反馈补救:在巩固练习中,注意观察学生对学习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扶差,满足不同”。
四、说教学过程
1.复习过程
(1)在课件中展示复习本单元的10个重点短语,引导学生有效地复习动词短语搭配;(2)以上次讲解过的英语作文范文为依
据,在课件展示3个翻译还原的句子,让学生做英汉还原翻译。以上练习的目的是复习和巩固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起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2.导入部分
首先介绍单项填空在高考中所处的地位,然后在课件中展示近数年来高考单项填空的命题特点和命题语法要点,并提出如何有效地、科学地解答单项填空,从而导出解题的常见技巧和方法。
3.授课过程
借助课件呈现相关的概念,并在例句中解释说明的方法,逐一介绍解题的常见技巧和方法:(1)把握语境法;(2)转换法;(3)结构分析法;(4)克服思维定式法;(5)克服汉英差异法,突显每题中的“有效信息”“英汉语言差异”“语法分析”“标点提示”等关键破
题点。
4.巩固过程
为了加强以上方法的掌握,在课件上展示数道单项填空练习,让学生一起完成,之后,教师加以纠正和指导。
5.总结
教师言简意赅地总结授课内容,并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
作者简介:王文钰,陕西师范大学毕业,教育硕士,中学一级教师。现任教于青海乐都第一中学。
(作者单位 青海省乐都县第一中学)
4.《望月》的说课稿 篇四
《望月》一课是苏教版第十册第六组中的一篇散文,课文以生动的笔调写了“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作者文笔生动活泼,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的形象跃然纸上。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阅读,感悟作者,诗人和小外甥眼里的月亮,知道景随情生,一切皆情景的道理。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语言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反映世界、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二、说教法、学法
(1)采用营造情景,激发兴趣。即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一个诗情画意环境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学法迁移,合作探究。
(3)知识拓展,自主学习。
(4)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力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多感官的全面体验。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学习第一段)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望月(齐读)
2.出示课件: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
3.交流:(同学们说得真好)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描写的?
二、学习第一段,感悟作者望月:
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段,用心细细品味,想想读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2.交流:(作者描写的月光江景太美了,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动人的画面)那你能把美的感受用朗读来表达出来吗?
3.指名读,齐读。
4.小结过渡:月亮是美的,月光是柔和的,月光下的万物更是充满了诗情画意,这美景使我陶醉了。当“我”偶尔回头时,发现身边多了一个人,原来是跟随我出来旅行的小外甥,和小外甥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那他们之间交谈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5—13节,体会其中的意思。
三、综合性学习,体会小外甥望月: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可同桌读,学习小组读。然后讨论讨论,再作交流。
2.他们交谈了些什么?交流(比背诗句)
(1)出示诗句
(2)原来小外甥和我以比背诗句为交谈方式,的确让我感到愉快,那么同学们知道这些诗句意思及出处、作者吗?
(3)学生再作交流,并相机出示图。
(4)分角色读第5—13节。
3.学到这里,你想对小外甥说些什么呢?(板书:聪明好学)
4.拓展延伸:小外甥会背的我们也会背了,说明我们班学生不比小外甥差,老师真的很高兴,那么,老师相信你们平时也一定积累不少诗句,那么你还知道有关月亮、山、水的诗句吗?背给大家听听好吗?(学生交流,看来,同学们知道得也不少。)
5.总结:同学们,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让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6.突然,小外甥又留出一个题来,月亮像什么?(出示)请同学们读读14—20节,边读边圈出有关语句,仔细体会,同桌可讨论。
(1)学生读,圈划。
(2)交流,出示:“……像……”
(3)你觉得小外甥的想象怎么样?
(4)小结:小外甥想象和奇特,月亮在小外甥眼里充满了童真,充满了幻想,他真是一位爱幻想的小男孩(板书:爱幻想)
(5)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三段。
7.小外甥爱幻想,我知道我们班的每位学生也像小外甥那样富于幻想,那么老师也为准备一组图片,让我们也展开想象的翅膀。
8.出示图,(学生说说)看来,同学们的想象也很丰富奇特。
四、总结:
今天,我们也望了一次月,我们不光感受到了月亮的美丽,而且通过望月有了许多新的收获,认识了一位爱幻想,爱学习的小男孩,相信同学们以后一定会书中的小男孩一样认真对待每件事。
五、齐读课文:
作业:
1.把你喜欢的描写月光的句子抄写下来。
2.准备举行一次小型赛诗会。
《望月》的说课稿范文(2)一、说教材
《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散文,写的是“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作者文笔生动活泼,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的形象跃然纸上,文中的对话很多,也很适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因此,我们组选择这课为本次教研活动的教学内容。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结合教材结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体会欣赏描写目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二、说教学方法
《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根据《课标》精神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发展特点,将学生分为6个学习小组,让他们根据自身特点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引导他们以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倡导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加深理解,培养语感,受到熏陶使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三、说教学步骤
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认识水平,为贯彻新《课标》的精神,我们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如下几步来设计:
(一)谈话中设疑
课始,教师揭题后让学生围绕课题说说你最想知道什么?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脉络,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论,调动了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热情,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完后交流读书收获,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3、从哪此地方可看出他爱积累?哪些地方写他爱幻想?
4、生再读课文,找出相关内容并读出来,这样不仅检查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也检查读书情况,一举两得。
(三)质疑问难,以学定教
(1)质疑
由于学生基础不同,所以提出问题的水平高低也不一样,有的问题是学生通过认真读书开动脑筋提出来的具有很高的研讨价值,往往理解整篇课文的最佳切入点,教师要善于把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引导他们自读、自悟、自得。
(2)根据学生质疑情况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小组选择学习目标并说说打算怎样完成这一目标。
(3)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展示。
在这一个大环节设计中,我们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了学生,让各个学习小组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学习内容,进行再朗读,再领悟,然后相互交流,充分发表意见和汇报展示,这样学生在读书过程中,个性得到了尊重,提高了个体学习的能力,既培养了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和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以发挥了群体的集体功能,达到了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提高的目的。
(四)总结作业
课后收集描写山水星月等诗句,比比谁积累的多,这一作业设计不仅是课外的延伸,也激发了学生积累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主动积累的习惯。
各位评委,以上是我们这一节课的教学设想,主观上我们力求体现“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得以主动发展”这一精神,客观上由于我们理论和实践的水平有限,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有许多地方不尽如人意,恳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
《望月》的说课稿范文(3)一.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特点
A、《望月》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六年制语文课本第十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第六组是由三篇课文一个“练习”和“习作”组成。
B、《望月》是一篇角度独特,构思新颖的写月的散文。课文以生动的笔调写了“我”在甲板赏月时,聪明好学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表现了甥舅二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
2.教学目标的确定
A、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B、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C、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感受和反映世界。
3.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分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4.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会生字。学习课文第一段。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第二、三段。指导背诵全文。
5.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投影机、幻灯片。
二.教学思路
1.教学方法:
A、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板画创设情境,理解重点句。
B、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以及形式多样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
2.学生学法: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宋祖英演唱的MTV—《望月》。通过视、听效果,创设情境,把学生巧妙地引入课文,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A、带着问题,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提出自学要求。
a、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
b、你能解决刚才提出的哪些问题。
c、对不理解的问题做上记号,以便讨论。
B、检查预习情况。
a、交流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这一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通过自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b、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c、学生自由朗读喜欢的段落。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内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C.理清文章的脉络。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学生主动学习打下基础。
3.情境体验,学习第一段。
A、出示一张“月光江景图”幻灯片。
这是一幅什么景象?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所看到月光下的美丽江景,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B、指名读第一段,划出描写月光的句子,图文对照,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C、赏析比较:读了这些描写月光的句子,你最喜欢的是哪句呢?通过咬文嚼字,体会作者写月光运用拟人手法,以及按江面—江两岸的写作顺序。
D、你还能想象出月光下的江景图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通过想象,丰富学生的情感。
E、配乐朗读,指导背诵。
4.作业
四.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1、学习课文第二段
A、自读课文,想想这段写了什么?
B、你的印象中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找一找,划一划书中的句子。
C、出示句子: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
D、你是从课文哪些地方读懂的呢?
E、分角色朗读*5—11,并理解诗句的意思。
通过配乐朗读,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体现孩子的天真、好学。
F、指导读诗,并背诵。
G、教师口述,引入情境。
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它们滋润我们的“心田”,使我们无比舒畅。
a、出示句子:
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b、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H、联系生活,积累诗句。
你还能背出哪些描写月亮的诗句?山的诗句或水的诗句吗?
过渡:小外甥的爱幻想表现在哪?让我们继续学课文。
2、学习课文第三段
A、请人读
B、四人学习小组讨论:小外甥的爱幻想你是从哪儿读懂?他的想象怎样?自由读、指名读,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以发展,提高充分体现资源共享的原则。
C、继续读课文,作者除了从小外甥的语言中看出他爱幻想,你还从其它地方读出了什么?让学生有感情读小外甥说话时动作,神情的句子,并细细品味。
D、分角色朗读。
E、齐读第三段。
过渡: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开了幻想。(你们想不想随作者一起去幻想?闭上眼睛。)
3、学习课文第四段
A、引导学生想象。
5.《四季》的说课稿 篇五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四季》。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对本节课加以阐述。
一、说教材
《四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学生学习了汉语拼音和识字(一)后的第二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课文共有四句话和四幅图,每句话配有一幅图,本首诗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整首诗歌通俗易懂,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我们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1会认11个生字,四个偏旁,写好“竖弯钩”和汉字“七”。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小节。
过程与方法:识字写字;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秋季的美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识字,初步认识汉字的形体美。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通过观察、朗读、想象感受秋天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法学法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结合本课教学目标及学情,我们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本节课,教师通过创设一定情境,播放和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识字指导法:运用拼音识字法、分析比较法、字理识字法、猜谜识字法、拆合识字法、游戏识字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
引导朗读法:本着“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让学生通过读对课文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感情,感受到语句的优美。
在对待学生的学习上,我们以学生的“学”为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放开手脚,积极参与,大胆求索。本课我们指导学生用如下方法进行学习:
朗读感悟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熟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节课,教师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感受文中蕴涵的情感。
自主探究法:明确学习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节课,我们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习语文。课堂上注重语言训练,通过朗读、背诵和说话,实现语感积淀,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生动形象。总之,教学中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平等、愉悦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自主、自信的学习品质。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时我们设计了四个环节:(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三)指导朗读,感悟秋景(四)指导写字,趣味作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创造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于是,开始上课时,教师绘声绘色地告诉学生大自然妈妈有四个漂亮的女儿,然后让学生欣赏美丽的风景图,学生边欣赏教师边配乐介绍,从而引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并板书。这种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到四季的美丽,从而激发他们对四季的探索和好奇心。“春、夏、秋、冬”四个字中有三个字都是本课的认读字,所以教师边板书边指导孩子识记,并认识禾字旁。告诉孩子“春、夏、秋、冬”就是一年中的“四季”,板书课题“四季”。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前先欣赏课文的动画视频,然后让学生说说你都看到了哪个季节的什么景物?学生边汇报教师边贴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因为新课标中强调了培养低年级学生倾听的能力以及观察的能力,同时有趣的动画还可以激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初步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后,老师让孩子们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识生字,并把认读字多读几遍。这样设计目的是为接下来的识字教学奠定基础。识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因此我们设计的识字教学的环节一共有三部:1.拼读生字,记音。2.认读生字,记形。3.卡片识字,巩固。
1.拼读生字,记音。教师巧妙的把本课的生字按照两拼音节、三拼音节以及整体认读音节分成三类,先让小老师带大家拼读,然后请学生观察发现,进行总结归类。这样既巩固了刚刚学过的拼音知识,又让学生记住了字音,达到教学无痕的效果。
2.认读生字,记形。教师让学生开火车认读不带拼音的生字,然后交流识字方法,记住生字的字形。先用“对”字举例,巩固加一加的识字方法,然后用同样的方法记住“肚、就、说、叶、圆”五个字。指导学生用猜字谜的方法学习“雪”字,用“比一比”的识字方法学习“是”字,学完总结学过的识字方法。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认识“月字旁、大口框和雨字头”三个偏旁。在识字的同时让学生练习组词,造句。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的特点。
3.卡片识字,巩固。教师用富有童趣的语言创设情境:瞧,调皮的生字宝宝和大家玩起了捉迷藏,藏到了儿歌中,你们能猜出每个数字后面藏得都是谁吗?快把它们找出来排排队。让学生们边动手边动脑,在玩中学,学中玩,符合低年级的学情特点。
(三)指导朗读,感悟秋景
由于本课的四个小节结构相似,因此我们在教学时打破一贯从头到尾按顺序、一成不变的教学传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说说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从哪看出来的?从而引出第三小节的学习,也就是学习秋天的美景。朗读感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悟秋天的美。教师先指名读第三小节,然后让学生找找这一小结描写了秋天的什么?学生会找到“谷穗”。谷穗是什么样的?学生会找到“弯弯”。
教师板书“弯弯”。我们的教学面对的是刚入学的六、七岁的孩子,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儿歌中所涉及到的“谷穗弯弯”不太容易理解,教师结合实物图片进行教学,直观明了,并指导用叠词的好处。再通过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好“谷穗弯弯”。语文学习落实了“读”,还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教师出示秋天的石榴的图片,让学生也练习使用叠词,说说石榴怎么样,张扬学生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然后教师让学生找找这一小节中还有哪个词说谷穗弯?学生会找到“鞠着躬”。
教师让学生一起做做鞠躬的动作,体会谷穗是因为颗粒饱满太沉了,所以压弯了腰,再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平时给老师鞠躬是在感谢老师的辛勤培育,从而体会出小谷穗是在给农民伯伯鞠躬,感谢农民伯伯这一深层含义。动作表演,既有趣又生动,符合低年级儿童好动、好玩的特点,这样能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感觉到乐在其中。接着教师让学生体会谷穗的心情,并带着开心、自豪的语气读谷穗说的话。最后师生合作朗读这一小节,再背诵。
(四)指导写字,趣味作业
写字指导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另一个重点,孩子刚刚接触写字,因此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学会观察笔画,占格,进而写好字。本节课教师先让学生观察“竖弯钩”的写法,然后再由浅入深观察“七”的写法,教师指导书写。在写字时还要提醒孩子正确的写字姿势,然后教师对学生的字加以展示评价,并修改。
本节课教师设计了两个趣味作业,让学生二选其一,体现了作业的趣味性和创新性。
六、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我们追求言简意赅,用图片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学情特点。
6.家的说课稿 篇六
市实验 庄敏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主体课文——《家》。
一、 指导思想
鉴于一年级学生形象记忆占主导地位、喜欢诵读的特点,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加强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纬度,我确定了执教本课的指导思想——“结合儿童熟知的语言因素、生活经验、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是学生掌握识字方法,达到识用结合的目的。”;让孩子灵活运用所学的方法自己学习,鼓励孩子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初读、细读、展评读这一有层次有梯度的设计,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积累语言;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 教材简析
《家》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主体课文。课文围绕着本单元的主题“家”向人们描绘了广义的大“家”。儿歌前四句写出了孩子熟悉的“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是“蓝天、树林、小河、泥土”,最后点出了本课的主题“祖国就是我们的家”,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祖国的挚爱。本篇课文的句式简单但富有情趣。
三、教学目标
基于上述分析,我设计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使学生喜欢识字,在语言环境中能正确认读。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背诵。感受儿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3、通过学习课文,向学生渗透爱祖国、爱集体、爱动物的教育,激发学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4、启发学生想象,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及提高学生的写话兴趣。
四、重难点
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认识12个生字。
五、说教法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教学的规律,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情趣教学法”来达成教学目标。教师通过创设特定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识字环节采用“读一读、记一记、玩一玩、用一用”趣味教学手段使学生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依据“情趣教学”的阅读功能目标,我采用“激发兴趣——培养情趣——情趣升华”这一程序,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六、说学法
教师的教为了不教,作为教师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教与学是不可截然分开的,教师的教法实际上是对学生学法的渗透与指导。“边读、边看、边想”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使学生在教师富有情趣的教学艺术诱导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学习,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学生的朗读水平随着对课文理解的深入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感知、感悟、阐发”的活动中得到提升。)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学生在具体感悟美的活动中,自主发现问题,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既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又实现学习方法的自主建构。)
七、说教学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分为四个基本教学环节进行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良好的教学氛围、饱满的学习热情是学习成功的起点,特别是低年级儿童有了学习热情才会乐于学习。一开课,老师就谈到:“今天,有几位小伙伴来到我们身边,你们想认识它们吗?”老师出示“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图片,读词(把要求会认的字写成红色)。随文识字,更有利于分散学生识字的难点。“上节课,他们看到小朋友们都有自己幸福的家,可羡慕了。今天,它们就想要让大家来帮帮它们,找到它们的家。”然后告诉孩子这些小伙伴的家就藏在我们的课文中,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培养情趣,主动识字
这一步的重点是让孩子在儿歌中认字、识字。
现代教学强调以学定教,也就是根据学生的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现在的孩子大多数在入学前一认识了不少生字,所以在这一环节主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点带面来学习。从整体入手,通过读儿歌来人识字,借助字熟读儿歌。
1、请已经会读儿歌的同学来分行交给其他同学读儿歌,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整体感知,并强化识字。
2、学生读完后,根据课文内容回答: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教师板书。读词语,认读生字:天、树、林、河。
3、识字的过程往往枯燥无味,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游戏巩固识字。(1)指读前四句中穿红衣服的字宝宝。(2)没有课文提示,直接读本课要求会认得字,请男女生比赛来读。(3)借助“我说我对”这一游戏,使学生认字、读字的学习热情达到了高潮,学生积极思维,快速应答,小组内的和做游戏也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团结合作精神。(4)《神秘的礼盒》这一游戏,通过学生摸礼盒中的礼物,先读对字,然后再帮助反面的小伙伴找到家,就可以得到这个礼物。最后让学生自由发挥,你还可以帮助哪些小伙伴找到家。通过这个游戏,既巩固了学生识字,又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还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积极的思维。
三、情趣升华,拓展思维
语文教学强调以读为本,“书生琅琅”应该是语文课的特点。在本节课我非常注重学生的读,注意以读代讲,以读代问,在读中悟,在读中积累。在学生识完字后,我请学生来说,小朋友们找到了家,心情是怎样的。从而不同层次的评价指导学生读出高兴的语气。
我又问学生,小朋友们都找到了家,那我们的家在哪里呢?引导学生说出祖国。认读生字,并让学生了解我们国家的名字,国旗。让学生来谈一谈作为中国人的感受。当学生说到“自豪、自信”时,给学生放映一段奥运会时奥运健儿为国争光的录像,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在学生情感达到高潮时,带领孩子们呼校训,陶冶学生的情操。带着这种情感,孩子们一起来读最后一句,课堂气氛又一次达到高潮。
7.谈体育教学的说课 篇七
一、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
首先, 要了解课程标准中该教材对该年级的具体要求。通过对学生实际情况分析、处理好所说内容和教材内容之间的关系。对教材内容必须通过加工——再加工——精加工, 才能成为符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其次, 要加强单元教学设计, 注意把所说的具体教学内容放在一个教学单元里去考虑, 这样有利于确立所说的具体教学内容在课程标准与教材中的地位。
二、合理确定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
教学任务是根据体育课的类型和各种教材不同课次的要求所确立的, 一般从知识、技术、技能, 身体素质和能力发展, 思想品德教育几方面理论表述, 但不量化、不外显、抽象。教学目标是上承教学内容, 下启教学方法的中心环节, 为实现教学任务服务的。具有表述外显、具体, 可量化、可评价, 能定性、定量的特点。通常包括:知识方法目标、技能目标、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目标、情感个性目标四方面。但也可根据社会发展特点和在标准的变更时进行一定调整和补充, 使目标内涵更丰富。
三、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
正确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 是体育课设计的重要环节, 也是说课的关键步骤之一。当我们对教材的技术结构进行分析时, 很容易找出技术动作的关键环节, 即教材的重点。将其转移到教学中去, 有时错把难点当成重点。教学重点是依据教学目标而定的, 教学难点是由教材和学生两个因素共同构成的, 其中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这项任务时难以完成的关键点。它有时与重点一起, 但更多情况是不同的。在一个单元教学中, 当一个教材的技术结构具有复杂性、连续性时, 往往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某节课中有时会不同, 有时是一致的。
四、设计课的结构和组织教学
体育课的结构受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对象以及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课堂结构不仅仅是简单将体育课分成准备、基本、结束几部分, 而必须考虑教学内容安排的综合效益, 因此在组织教学设计时最好有一个完整的思路。一般体现在复习——联接, 揭题——引导, 新授——探索, 练习——反馈, 总结——构建五个环节中。关键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要有教学特色, 有创新精神, 围绕教学指导思想和目标, 充分运用多种现代化技术进行教学。
五、合理配套的组织形式和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8.《燕子》的说课稿 篇八
一、说教材
1 教材内容简介
今天,我准备的说课内容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燕子》,全文按照主要意思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燕子的外形特点;第二部分写燕子为春光增添生机;第三部分写燕子飞掠和憩息的特点 。我设计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思路及方法。
2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设计
根据教学大纲对本册的要求,即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理解词语的意思;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陶冶爱美情趣,拟定本课教学目标:
⑴ 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俊俏、聚拢、增添、五线谱、荡漾、音符等词语
⑵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⑶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⑷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燕子》一文描写细致生动,感情充沛激越,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报春使者小燕子的喜爱之情,因此,怎样引导学生从作者对春天里的小燕子的描写中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景色就是本课学习的重点。由于小学生受自身活动范围及全面分析认识事物能力的限制,难以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基于此,本课的难点是体会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本课拟定二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将重点实现目标1、2、3。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还要求教师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根据课标精神,我的整个教学设计立足点在于:教学中,一方面要灵活地利用教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启迪联想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灌输,用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燕子》篇幅短小,描写生动,文笔优美,很适合学生朗读品味,读中品味,读中感悟,因此,本课教法以朗读教学为主,新课标倡导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包括引导、点拨、范读以及必要的讲解、归纳和小结。
三、说学法
课堂是学生活动的舞台,我们学校提出的教学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所以课堂上应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预习质疑可以采取自学方式,因为每个学生的个体素质是存在差异的,自学阶段,学生容易有自己的独特体验,交流探讨则是互学阶段,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己之短,通过小组讨论或单独发言,达到解疑的目的。课堂积累可以算是共学阶段,在全体学生的吟喔诵读中感受知识的魅力,体会习得的快乐。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出示课题,激发兴趣
由齐唱耳熟能详的少儿歌曲《小燕子》引入课题。这样导入,即触动孩子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增强趣味性,也从另一个角度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歌词里的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与课文结尾谱写一曲春天的赞歌有异曲同工之效。这样,学生就会很快走入课文里那个光彩夺目的春天,感受到小燕子为春天增添的生机,不必用教师点拨,学生的体验就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教学目标。
第二环节:初读,整体感知
首先自由通读课文,因为通读课文能为识字教学创设语言环境,为感情朗读打基础,为理解语言作铺垫。学生通读时,教师提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同时巡回指导,留意纠正学生不标准的字音,并将犯有较普遍的错误的生字词板书,然后由学生们自己正音,纠偏,以锻炼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然后,由学生归纳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描写燕子的形象特点
第二段:写春天燕子从南方赶来了,为春光增添了生机。
第三段:谢燕子飞行憩息的特点
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概括的理解。。
第三环节:细读品味,质疑探究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一段,思考回答: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形象美的?
然后汇报交流:
因为第一段写燕子的外形部分是一个精彩的开头,要让学生对作者抓住小燕子的特点来写有所认识,因此引导他们发现作者观察的细致之处:
羽毛乌黑发亮 翅膀俊俏轻快 尾巴剪刀似的
总的特点活泼机灵
2、发现体会凑字的好处。
凑字生动形象,多方面的特点合起来,]使得可爱的小燕子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3、齐读第二段,欣赏燕子春景图
小学生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中高年级抽象思维逐步发展。学习本段时,引导学生观察欣赏课文中的彩色插图,使学生对文本中描绘的光彩夺目的春天有一个感性认识,体会燕子的活泼可爱和为春天增添了乐趣。看图时依照课文描绘的顺序,先看自然背景,再看燕子的活动,这样,抽象的文字材料与形象的视觉材料和谐统一起来,学生心目中有了美好的春天,既潜移默化的培养了爱美欣赏美的情趣,让学生给插图配文字解说也就手到擒来了。
本段文句优美,是学生学习遣词造句的好材料,在学生反复品读后,我便启发学生体会并学习运用。如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一句,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回忆农村赶集或节日商场的盛况: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集市,摩肩擦踵,熙熙攘攘,一派热闹景象,学生很自然感悟到这里作者是运用比喻手法突出春天花开草长,万木齐发的景象,充满热闹欢快气氛。
4、设疑解惑
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鼓励学生勤发问,多发问,对加深文章理解是很有帮助的,也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本段中,学生提出了一个很有研讨价值的问题: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笔墨写春天的美景?
经过小组热烈的讨论,大家集思广益,终于明白:作者描绘春的绚丽,是在交代燕子活动的时间与环境,春天本是生机勃勃的,而燕子更为春光增添了生机。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重视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创新能力,针对本节课的实际内容,利用文本优美的语言形式,安排学生进行仿写,把自己眼中的春天在笔下描绘出来。此环节作为作业的形式布置下去。
五、说板书
板书设计的原则是简洁,概括,重点突出,形式美观大方,据此原则,设计时,我主要突出了燕子的三个外形特点,看上去一目了然。
羽毛乌黑光亮
翅膀俊俏轻快 活泼机灵
9.草的说课稿 篇九
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草》,它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一单元《长征组歌》里这个单元有诗歌,也有散文和小说,还有电视剧本立体化地通过多种文学样式,来颂唱长征这部伟大的史诗朱光潜先生说:“读小说要读出它背后的诗意”《草》的诗意,正是在小说“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性格描写中表现的属于中国人民宝贵精神财富的长征精神
小说通过塑造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揭示人性的假恶丑,彰显人性的真善美它对人物内心活动揭示之深刻,对人物性格刻画之细腻,是其它文学样式所无法比拟的高尔基说过“文学即人学”学生通过对小说的阅读,在享受审美愉悦中,认识自己,提升自己,同时引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本单元上承第一册的小说单元,下启第六册的小说单元,对于养成阅读小说的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学设想及教学目标
小说通过人物描写来传递作者的思想以及写作意图教学过程中,应以人物中心,在情节发展的动态中分析人物由点及面,先分析人物性格,再通过解题来揭示小说主题结合本单元的要求,以及本文的特点,确定这一堂课的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体会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2.能力目标:揣摩人物描写的方法,学习如何通过文学语言展现人格魅力,理解课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从中感悟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的线索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
二.说学情及学法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我所授课的班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底子薄,基础差,本文文字浅显,通俗易懂,情节引人入胜,课堂上通过激趣引导可以保持住这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
1.讨论分析法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抓住小说安排故事情节的线索,理清全文思路,分析情节结构
2.朗读想象法通过反复朗读,情景再现,激发情感体验
三 说教法:
这个单元要渗透革命传统的教育《课标》也要求“对作品的思想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但文学作品的倾向性是“具体地形象地隐寓于故事情节发展之中的”对倾向性的感悟和评价“不必用明确的概念性思想表达出来” “读作品,首先是生动具体的的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性格……其次是表现出的强烈的感情”“最感动人的不是概念性的思想而是生动具体的感情”(朱光潜)
在研读中体悟人物的思想感情,指导朗读技巧在讨论中发现问题,最后归纳总结
四 说教学程序
(一)导语设计
导语:翻开历史的画卷,是无数的革命先烈和战士用生命换来了今天我们甜蜜而安逸的生活环境,标题草所展示的不再是你读到的富有顽强生命力的草,也不是你看到的滚着晶莹露珠的草,而是争夺红军战士生命展现革命家高尚人格的草
(二)教学过程
整体思路:
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设计的思路是,引导学生进入红军过草地的典型环境,感知并感动于红军从领袖到战士的英雄形象,用动情的方式展现对长征精神的崇高之美的感悟以一个“感”字贯穿过程,着重采用美读的方法
回顾全篇,说英雄
精赏片段,知英雄
品味朗读,现英雄
迁移拓展,学英雄
第一课时主要激发兴趣,将学生引入对《草》的情境中和学生一起去领悟作者怎样用“草”这条线索,铺展情节,刻画人物的形象初步感受本课红军长征的英雄主义气概第二课时是逐层深入的四步骤:回顾全篇说英雄,精赏片段知英雄,品味朗读现英雄,迁移拓展学英雄
通过创设情境、品味朗读、拓展迁移等学习促使学生加强对文章的整体理解,更加深入的领悟文本,在学生心中树立起感人至深的应形象,在崇高美的品味中真正感到攀登人格高峰的乐趣
特意设计了一项特色活动:扮演角色、全班演读学生通过前面对感人情境和人物形象的体验后,置身于想像情境之中,揣摩人物的.感情,注入自己的感动,设身处地的放声朗读学生的模拟,虽然难以做到惟妙惟肖,却是非常投入的这样的朗读,既有个人的展示,也有全体的参与,将自己的领悟和感动交织在一起,是接受“重走前辈长征路”的洗礼的一次比较生动而深刻的切身体验
亮点设计:提供资源,自主学习
为引导学生“上路”入境,为学生提供《草》以及《长征》网络学习资源,搭建学习的平台,创设学习的氛围其中“十送红军”提供红军长征经历的典型地点,学生在欣赏中了解长征的艰难历程,感受红军战士无畏的革命精神;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内心的喜悦,产生的浓厚的好奇心,激起强烈的求知欲,对阅读理解的促进作用是其他教学方法所难达到的利用影片《长征》的片段,展示了长征的伟大意义,启发学生更深层的体悟到不仅要赞扬红军战士的英雄主义精神,更要在新时期的“长征”中发扬长征精神
具体流程:
1.整体感知悟精神
① 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②用简要的语言概述这篇课文主要内容
2.抓住线索理情节
战士误食野草 班长摸黑报告——撇开毒草忙救人 引出担架设悬念——主席下令辨毒草不顾安危尝毒草——平易近人议吃草 启迪战士悟真理
3.揣摩妙点品人物
①跳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中高潮部分对周副主席的神态和动作的描写
②分角色演读,在跳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高潮部分,并能通过一定神态和动作来体现人物的精神风貌(要求:小组成员自选认为自己最有把握的角色,并确保每一个人都担当一定的角色,组长注意调控)
教师点拨:要求能抓住周副主席亲自尝有毒野草时的一系列动作和神态,以体现主席的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高度关注战士生命的高尚品质
③评析人物:同学们可以用一个或长或短的句子来说说你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或认识
教师点拨:周副主席有着关爱战士胜过关心自己的高尚人格,有着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
④师生共同小结:从情节入手,剖析小说的人物,可以感受其丰富的内心世界
4.比较阅读显能力
比较阅读《七根火柴》思考:
①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主人公是谁?
②假如让你来围绕这篇小说的情节设计一次活动,你准备如何安排?写出你的方案(可以以历史博物馆的解说员的身份介绍七根火柴,可以以招聘导演和演员的形式从人物入手理清情节)
③阅读同一位作家的两篇文章,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可以从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的角度去思考)
5.作业设计
选择一位你熟悉的人物,通过富有个性的语言、动作、和神态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五 说板书:
本着直观简洁原则设计板书
六 相关链接
1、作者简介
王愿坚,山东省诸城县相州镇人当代作家创作《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等十多篇短篇小说
2、关于“草地”
10.《穷人》的说课稿 篇十
(一)教材分析
《穷人》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一册第三组第9课,作者是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课文讲述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读来使人深受感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善良。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研读课文;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透过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神态、语言的描写,感受穷人夫妇的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
2、教学难点
体会桑娜内心活动的变化,并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深刻理解穷人的美好品质。
二、说教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何将这三者之间的对话落到实处?对于高年级阅读教学,感悟品味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常使用的方式。因此,在本课中,我准备抓住人物内心活动的变化这条情感线索,采用启发质疑、以读促悟、层层深入的方法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内涵。
三、说学法
主要采用勾画文中相关重点词句,通过朗读、体会、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声声入情。
四、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再现穷人“穷”境。
《穷人》这篇课文中所写的穷人主要是指谁?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再读课文相关语句,感受桑娜一家生活的艰辛与困苦,体会“穷”。
【设计意图】:复习了第一课时的内容,使学生对文章再一次进行整体把握感知。
(二)走进心理,体会品质。
1、进入桑娜的心理,体会她的善良。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8-11自然段,勾画出描写桑娜抱回西蒙的孩子后心理活动的语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2)让学生从字里行间讨论、体会和读出桑娜矛盾的心里和善良的心。
【设计意图】:采用启发质疑、以读促悟、层层深入的方法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内涵,体会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和善良的心。
2、学习桑娜和渔夫的对话,体会渔夫的善良。
(1)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到结尾,交流自己的感受。
(2)理解重点句子,体会渔夫和桑娜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交流自己的感受,更能够感悟桑娜和渔夫的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三)总结全文,升华中心。
结合插图,让学生畅所欲言的表达自己的感情。
【设计意图】:让学生尽情的表达内心的感动,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更能够让学生感悟人物美好品质。
(四)作业设计
续写“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
11.《雨后》的说课稿 篇十一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雨后》,本课是二年级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中一首优美的叙事诗。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冰心的诗作。这首诗主要描写一对小兄妹在雨后踩水嬉戏的情景和心理,文笔明快,语言幽默,洋溢着动人的童真与童趣。细细咀嚼、品味,就会感到其中更深遂丰富的内涵。这首诗先总写广场上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然后集中写兄妹俩在雨后玩耍时的快乐。
在这首诗中,冰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新中国儿童幸福生活的.欢乐图。她寓情于景,寓理于境,通过几个小小的画面,创造出了一个既能捉摸,又可感知的生动欢快的艺术境界。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会认绿线中的4个二类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象出孩子们在广场上快乐玩耍的情景。感受文中孩子们玩水的快乐,体验自己成长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燕子》的说课稿 篇十二
一、说教材分析
1、说教材
燕子是春天来临的象征,也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熟悉的一种动物。大班孩子已经认识过燕子外形特征,对他们来讲燕子区别其他鸟类的标志是像剪刀一样的尾巴。他们还了解了燕子是益鸟、喜欢捉小虫,喜欢在屋檐下做窝,燕子颜色很漂亮,是黑白两色的……孩子们通过科学活动获得了有关于燕子特征的认知经验。而儿歌《小燕子》则是从语言领域的角度引领幼儿感知、认识燕子,以儿歌语言特有的规律和节奏,向幼儿描述了燕子的活泼可爱。因为大班孩子已经有的一定的认知经验,所以将这个活动放入大班教学就比较合适。
儿歌是以拟人化的手法对燕子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进行了动态的描述,以燕子的剪刀尾巴将整首儿歌串起,仔细品味就能够发现前面两句写出了燕子轻巧的体态和标志性的特征;中间两句使用方位词“上”和“下”写出了燕子飞翔时的情景;后两句中“茅草当枕头”和“泥巴搭窝窝”则是对燕子做窝的说明,就六句儿歌将小燕子的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念诵而歌后,还发现和押韵,儿歌每“巧”和“刀”、“朵”和“云”、“头”和“窝”,读起来琅琅上口。儿歌的中间两句把燕子活泼、俏皮表现得非常到位,使人不由自主地喜欢燕子,同时对大自然发生浓厚的兴趣。
儿歌是属于语言领域的范畴,但儿歌中的内容有一些科学领域的东西,所以这首儿歌是一个很好的教材,既能让孩子学些儿歌,又能通过儿歌帮助孩子了解一些科学知识,体现了现代幼儿教育的相互渗透教育理念。
前面我已提到过大班,因为大班的孩子已有一定的求知欲,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思维积极、活跃,对新的东西有着很强的学习欲望,在他们的头脑中总有数不清的疑问、问不完的问题,而且他们还喜欢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喜欢解决问题后带给他们的成功体验,他们会因此而快乐、因此而满足。所以根据自己对教材的分析和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解读,我把此儿歌的教学对象定位在大班,因为儿歌《小燕子》不仅需要孩子有良好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想象能力,有助于引导幼儿扩展孩子的思维。我们给孩子安排的学习内容如果有一定的挑战性,这不仅迎合了幼儿积极思考的特点,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勤于思维的习惯。
2、说目标
“教育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这是在新纲要明确指出的,也是要求我们在目标的设立上要考虑孩子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在目标的制定中要考虑全面一些,包括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提高。要通过能力培养,提升孩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促进孩子个性的全面发展。所以我将目标制定如下:
2.1、理解诗歌的内容,激发幼儿学习诗歌的兴趣并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经验仿编诗歌。
2.2、培养幼儿喜欢燕子、愿意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为什么这样定目标呢?因为目标1渗透了认知和能力内容,这是整个活动的主心骨,重在帮助幼儿在理解诗歌的内容的基础上来运用已有经验仿编诗儿歌。目标2是情感目标,在学习诗歌的基础上,激发孩子爱燕子、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3、说重、难点
我将此次的活动重点定位为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幼儿学习诗歌的兴趣。
活动的难点是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仿编诗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难点的突破主要是先前的知识准备,和对诗歌的结构分析来突破的。
2.4、说活动准备:
包括知识准备和物质准备。知识准备主要是请孩子在家长帮助下收集燕子的图片和资料,加深对燕子的了解。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根据儿歌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生动有趣,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有助于幼儿对儿歌的理解。
二、说教法、学法:
我在此次的教学中主要采取了观察法、视听结合法、提问法及相互交流的方法进行教学。运用形象的多媒体教具帮助孩子直观感受并理解作品内容。在相互的谈体会中获得交流,使得一个人的经验融集成为大家共同的经验。同时通过教师及孩子的问题,启发幼儿观察事物及积极思维,培养幼儿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态度,使孩子发展成独立学习能力的人。
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孩子学习的规律和年龄特点,以激发兴趣为基点,让孩子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的活动气氛中理解儿歌的内容,幼儿在相互的讨论、谈话中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同时在相互的交流中并理解活动中的重难点。
三、说过程
整个活动分为导入、理解、创编儿歌三部分,下面作简单的说明:
第一部分的导入主要是通过燕子的谜面来感知、复习燕子的外形特点,并以此为导入,请孩子谈谈我所知道的燕子。主要是通过此环节为下面的儿歌学习做准备,这也是课前给孩子布置的一个任务——收集所需资料。学习自我的资料收集及养成这种习惯,对孩子可持续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部分理解儿歌是通过直接播放课件,通过孩子的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对画面内容的理解。教师在孩子讲述的基础上帮助孩子用儿歌的语言进行概述、根据孩子的情况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尝试着用儿歌的语言说。教师的完整朗诵帮助孩子欣赏,感受诗歌中燕子的形象和儿歌的韵律美。在此学习过程中,教师鼓励孩子说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在商榷中共同解决。
第三部分主要是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收集的资料,按照儿歌的形式仿编儿歌。这个活动有点难,正是有点难才对孩子有吸引力,才能让孩子体验突破的快乐。
四、说效果
13.《检阅》的说课稿 篇十三
1、教材分析今天,我说的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_《检阅》。课文讲述的是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节来临前发生的事,并且经过努力,获得成功。
2.教学目标
本组课文围绕儿童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所写,为领会编者意图,达到应有效果,根据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心里特点及本篇课文的语言特点和心理变化过程,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领悟作者“这个小伙子真棒!”和“这些小伙子真棒!”的深刻含义。感受大家对博莱克的尊重与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信自强的个性品质,激发学生尊重和爱护他人,自尊自信自强的情怀
3.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明白儿童队员,心理发展过程与了解本文主要内容是重点。领悟作者“这个小伙子真棒!”和“这些小伙子真棒!”的深层含义。
二、说教情
对于我来说,比较喜欢朗诵艺术且普通话较好,因此在教授本课时,我将适时通过范读,引领学生诵读,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感悟文中儿童队员的心理发展过程以及受喝彩的原因。
三、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能借助学习工具、生活积累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内容。三年级学习活泼开朗,自我意识增强,有一定的自悟能力,且乐于表达和交流。但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发展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引导。因此,《检阅》这篇课文,是塑造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佳作,十分值得学习朗读。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是为学服务的,选择适当的教法,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将采用以“读悟结合法”为主,以“情景教学法”为辅相结合进行教学。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点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积累语言词汇,陶冶情操。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感悟体验,表达自己所体验到的积极情感。
2.学法的指导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为发展学生的主体性,采用“朗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相结合进行学习。
合作探究法,是在教学中以小组谈论的方式,在班级交流。旨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习惯和练习说话的能力,激发学生发挥丰富想像,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语言表情达意。
五、说教学程序
第二课时,应紧抓课文的重点内容,依据教材特点,以质疑为主线,运用反馈教学进行调节反馈,引导学生质疑-悟疑-解疑-回疑的`教学,培养学生尊重、爱护他人,学习博莱克自尊自信自强的品质。
(一)质疑激趣,导学目标
1.围绕“这个小伙子真棒和这些小伙子真棒,你想知道什么?
2.在汇报过程中进行质疑。
3.通过梳疑,归纳出两个问题:为什么说”这个小伙子真棒“和”这些小伙子真棒“?
学生的质疑既是教学目标所要完成的任务,也是教学的难点。通过质疑,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使他们能带着问题进行学习,通过学习解决问题。
(二)探究问题,解疑训练
学习2--15自然段,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围绕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悟疑,解疑,培养学生尊重爱护他人,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品格。这一部分,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首先,第一方面,了解儿童队员博莱克的苦力与付出,初步解疑。
1.2.1.读11-14自然段,思考:我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2学生通过读书了解博莱克在检阅时的表现后,请学生介绍。通过变文为言的练习,使学生对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解决质疑中的问题作准备。第二,深入理解内容,进行解疑。
1.通过老师的假设情景,让学生合理想象,说说有什么发现?(通过比较,学生会发现,博莱克在检阅队伍中表现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能够达到的。从而对”这个小伙子真棒“表示认可。)
2.学生齐声朗读11-14自然段,再次体会博莱克的努力与艰辛,并增强学生要自尊自信自强的认识。
其次,这些小伙子真棒。第一,了解其他儿童队员的矛盾、犹豫与最终决定,初步解疑。
1. 了解课文内容2-9自然段,思考:儿童队员是不是一开始就决定让博莱克参加?决定让他参加后,有准备让他站在哪儿呢?
2.学生通过读书了解儿童队员在一系列的思想斗争后,做出大胆决定,并通过邀请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以模拟课本的方式亲身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儿童队员的心理发展过程。
第二,深入理解,进行解疑。
1.让扮演的学生及其他学生谈谈队员们内心的矛盾、犹豫、最后决定时的心理感受,从而对观众的”这些小伙子真棒“表示赞同。
2.学生齐声朗读2-9自然段,再次体会儿童队员的内心思想,并增强他们要尊重爱护他人的感性认识。
(三)回疑反馈,巩固练习。
通过学习,让学生说说对”这个小伙子真棒“和”这些小伙子真棒“的理解。 通过以上环节的设计,不但解决了疑问,而且完成了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六、说作业布置。
《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读写听说能力的整体发展……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我将作业布置如下:
1.把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让他们说说这群小伙子有些什么样的品格值得我们学习?2.看到队伍中的博莱克,想对他说什么?3.想对这群儿童队员说什么?
七、说板书设计。
这一板书,把课文中最关键最精炼的词提炼出来,不但把文章的结构显现出来,把博莱克与其他儿童队员的品格表现出来,又恰如其份的落实了教学的重、难点。帮助学生抓住课文内容,感受文中人物形象美与陶冶学生情操,使文章内容一下就能印在学生头脑中,达到预期教学成效。
八、说教学反思。
【重力的说课稿】推荐阅读:
初中物理---重力教案06-22
高中物理重力教案10-24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重力07-01
八年级物理下重力教案07-11
重力练习题及答案07-31
八年级重力教学设计10-26
在没有重力的世界里作文1000字08-03
初中物理教案九年级重力教学设计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