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自查报告(精选11篇)
1.200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自查报告 篇一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自查报告
根据《关于转发省纪委办公厅省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对各市和省级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十个中央1号文件、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和省上出台的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的通知>的通知》(延纪办发〔2013〕29号)文件精神,我单位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确保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落实情况,我单位成立了由吕凤宏任组长,相关业务人员为成员的落实小组,明确了领导责任,有力地促进了自查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各项检查工作的高质量完成。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情况。我单位自2005年成立以来,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为目标,切实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普遍赞誉。2013年,我县打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二元格局,推行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制度,建立起了城乡一体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体系。截至2013年8月底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为98083人,参保率达100%,人均筹资标准350元,共计筹资3482.13万元,基金支出1688.70万元;报销标准为:省级定点医院三级甲等医院起付线为500元,补偿比例均为60%,三级乙等医院起付线为400元,补偿比例为65%,二级医院起付线为300元,补偿比例为80%,一级医院起付线为200元,补偿比例为90%,社区卫生服务站起付线100元,补偿比例为90%;个人缴费及县政府补贴到位率达100%。市内医疗报销均实行异地结算。
**县农村合作医疗经办处
二O一三年九月四日
2.200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自查报告 篇二
2009年8月11日, 为完成既定教学目标, 吉林大学07级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来到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永久镇葛平村进行实地调研。永久镇葛平村位于长岭县的东南部, 距长春60公里, 约有400农户, 约2 000人。葛平村经济发展情况处于吉林省农村发展的平均水平, 据调研数据其农民年人均收入为4 085元, 与全国农民人均收入4 140.36元基本持平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009) 、永久镇葛平村农户问卷调查汇总数据:130份) 。
为了更好地完成调研目的, 我们对永久镇葛平村的农民参加新农合的相关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共发出问卷139份, 收回有效问卷130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达到93.53%。
二、数据及样本分析
我们组对永久镇葛平村农民参加新农合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发出问卷80份, 收回有效问卷44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达到55%。
从我们的问卷调查中发现, 目前有77%的农民参加了新农合。可见, 农民对国家实施的新农合政策还是比较支持的, 但在调查中仍然发现有很多影响农民参保的因素。首先, 家庭年龄结构对农民是否参保存在很重要的影响, 有老人的家庭90%都参加了新农合。其次, 身体状况较差的7%的农民都选择参保, 但身体状况良好的58.99%的农民中参保的不到一半。再次, 文化程度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初中以上学历的农民达到75%, 他们中大部分对国家政策比较了解, 参保就比较积极。而剩余25%的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对新农合的认识程度很狭隘, 不愿参保。最后, 家庭收入满意度对农民的参保意愿也有影响。对家庭收入不乐观的农民达87.7%, 参保率达89%。
综上所述, 农民的年龄结构、健康状况、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等都是影响农民参保的重要因素。
三、新农合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对调研结果的深入分析, 我们总结出影响农民参保的因素, 并对其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新农合政策本身存在的问题
首先, 新农合存在报销范围窄的局限性。新农合以救助农民的疾病医疗费用为主, 门诊、跌打损伤、各种意外伤害等不在该保险范围内。而我们在葛平村了解到, 农民患上需住院治疗的大病相对较少, 农忙时的意外伤害、冬季的煤气中毒以及春种时期的农药中毒等病症较多。而这些意外伤害却不在报销范围内。因此, 农民大都认为付出多, 回报小, 参保不划算。而导致此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政府在制定新农合政策时对农民的真实情况不了解。其次, 新农合报销手续烦琐, 收费水平高, 农民受益水平低。对当地参加了新农合、同时又有报销经历的农民访谈时, 农民反映说:“报销流程的十分混乱”。通过调查得知, 当地一部分农户直接在医院结算减免, 而另一些村民则自己先垫付, 出院后再到乡镇政府索要报销的部分。同时, 当地农民反映, 到医院看病医生都会问是否要报销。是报销的, 医生就会开高价药, 药价普遍高出30%~40%。药费高开, 医保定点医院的的乱收费, 大大抵消了合作医疗制度给农民带来的好处。深入分析我们发现:医务人员收入与医院收入的挂钩, 是医疗乱收费问题产生结症所在。同时我们认为, 医疗乱收费的存在也有补充经费缺口、医疗收费标准偏低等客观因素。按照政府公共服务理论, 导致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政府在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上投入的不足。
(二) 农民对新农合的认识程度低
我们调查发现, 大部分农民对新农合的起征点、报销上限及报销渠道等并不了解。高达77%的农民对新农合缺乏认识, 只有23%的农民对新农合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在我们调查走访中, 有一典型农民王某, 家住葛平村一组, 他本人近两年因胃出血两度住院治疗, 但他并没有选择走医保程序。他说, 若走医保程序, 医院就会开大处方, 安排做不必要的检查, 最后除去报销部分就和不走医保程序的花费不差毫几。我们当然不排除一些医院有王某反映的问题, 但归根结底是农民对新农合的不了解, 不信任。
农民对新农合产生抵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村干部不适当的工作方式。在中国农村这个地缘狭窄的小社会中, 人情往往成为决定事物的关键所在。村干部利用人情提高参保率, 农民迫于处好与村干部的关系进而参保, 这种特殊的工作方式形成了一种对新农合的隐性强制。隐性强制固然提高了农民的参保率, 但对新农合在农村的长远发展埋下了隐患。对新农合缺乏认识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农民不了解新农合的本质意义。新农合作为一种社会保险, 其建立的基本目的就是“保大病”, 防止农民因病返贫, 因病致贫。社会保险中最基本的一点就在于, 它强调的不是个人成本收益的平等, 而是保险金的社会满意度[2]。
(三) 农民自身的意识淡薄
1. 农民健康意识差。
根据美国卫生经济学家胡志伟教授在研究健康保险需求过程中得出的结论表明, 健康保险需求不是直接取决于人们的客观疾病风险, 而是人们对疾病风险的主观认识和主观决策的心理过程。中国农民健康知识的贫乏直接导致贫困地区农民对疾病风险的主观认识与客观疾病风险存在着差距。往往是小病靠挨, 中病靠拖, 不到病危不进医院, 使得本该少花钱能治愈的病变成了多花几倍的钱去医治。
除去客观原因, 我们调查得知, 由于健康意识差造成农民未能及时就医的达到46%。农民健康意识淡薄主要表现为农民的健康知识相对贫乏, 以及对身体健康的评价出现一些非理性的认识等。我们调查发现, 90%以上的农民不知道结核病是国家免费治疗的疾病, 有些村民甚至对实施多年的儿童计划免疫接种都觉得无关紧要。
那些自我保健意识淡薄, 但身体健康的农民不愿参保。只有那些年龄较大、健康状况较差、经济收入较低的家庭是新农合的积极参与者。这就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问题, 导致新农合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2. 农民互助共济意识弱。
互助共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但现阶段对于并不富裕的群众都要求有这样的思想境界是不现实的。大多数农民认为患病是自家的事, 与他人无关, 体现出强烈的家族自助、不求“外人”的观念, 缺乏“互助共济”意识。同时, 中国传统的“家族伦理”观念在农村相对浓重, 使得农民日常生活中的“互助共济”也带有浓厚的家族色彩, 他们更多的是以血缘和情缘为基础来处理事务。这些现象主要是由于中国长期的社会传统造成的, 所以目前大部分农民比较现实, 只注重眼前利益。
调查发现, 很多农民若今天用20元参保了, 就想着能否得到实际的利益。一些年纪较轻、身体较好的农民, 觉得交钱就是吃了亏, 因此不愿参保。也有的觉得交了钱连资助谁都不知道等于白交。新福利经济学认为, 个人是他本人福利的最好判断者。我们调查发现, 由于农民的互助共济意识淡薄, 当他们交了钱而未得到实际好处时, 就会对新农合带来的个人福利不满意。但从整个社会来看, 新农合存在一个帕累托最优状态, 即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参保农民只缴纳了10元或20元的费用, 却能极大地减轻生病农民的负担。同时, 其他未生病而未享受报销优惠的农民损失并不大。所以, 农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互助共济意识薄弱, 成为建立和发展新农合的又一阻力和障碍。
四、改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效措施
以上列出的几个问题, 都是我们调查过程中农民反映最突出的问题, 所以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现介绍如下:
1.对外出务工人员就医政策应增强灵活性。农民工是重要参保人群, 针对农民工就医报销问题我们提出以下两点建议。首先, 实现“多保合一”, 破除城乡界限, 建立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制度。例如, 2010年两会之后, 很多地区将过去的“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少儿互助金”等统一改为“城镇居民医疗险”。这样就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的医疗报销问题。其次, 建立农民工全国联网就诊系统。通过加强新农合的网络化管理, 运用发放IC电子卡的方式, 使外出务工人员可以随时随地, 通过刷卡身份认证的方式, 在打工所在地的定点医院实现报销。
2.简化医保报销程序。首先要变“病人跑”为“医疗机构转”[1]。政府要加大在新农合定点医院普及方面的建设。其次, 建立县、乡镇、定点医疗机构三级联网的计算机网络报销管理系统。例如, 目前吉林参合农民已经可以进行“网上报销”, 农民再也不用在医院和合管办之间跑来跑去。
3.提高农民对新农合的认识程度。针对农民对新农合认识程度低的问题, 我们建议应加大传媒宣传报道, 扩大新农合的影响力。广泛宣传受补偿实例, 在实际工作中采用“宣传发动”与“行政动员”相结合的方式,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黑板报等媒体介绍新农合, 使广大农民了解其具体的实施过程与方式, 真正认识到新农合符合自己的利益诉求, 提高对新农合的认知度。
4.提高农民自身的思想意识。我们认为, 国家社会要加大对农民自我保健意识的教育培养。例如, 利用电视、广播对农民进行科学卫生知识讲解, 将良好卫生习惯编成浅显易记的歌谣、手册发给农民;开展农村健康知识教育, 提醒其注意疾病的预防;让农民掌握一些常见疾病及其治疗的有关信息, 避免患者和医生之间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被动消费。同时, 可以号召大学生利用假期下乡实践, 为农民讲解健康卫生的常识, 帮助其培育健康的生理和心理。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帮助形成社会各界成互助共济的一个良性循环。
五、结论
综合了我们对松原市永久镇葛平村的调查情况, 发现新农合政策自身存在一些不足, 再加上农民对新农合认识程度不高, 自身健康意识淡薄, 导致新农合普及度并不理想,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提出国家应加强政策的灵活性, 扩大报销范围, 简化报销手续, 加大宣传力度。只有真正地解决了农民关心的具体问题, 提高农民对新农合实施的满意度, 农民才能更加积极地参加并支持新农合, 新农合才能更好地为农民服务。
摘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以下简称“新农合”) 是近年来中国农村最基本的医疗保障形式之一。通过对长岭县永久镇葛平村新农合实地调查数据的分析, 深入剖析农民不愿意参加新农合的深层次原因, 以期找到能使新农合有效运行的途径。
关键词:新农合,认知程度,政策
参考文献
[1]郭振宗.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长效运行机制的对策[J].中国商界:下半月, 2009, (6) .
3.200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自查报告 篇三
一、指导思想
根据XX县新农合办公室通知精神,结合本镇的实际,为确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根据镇村一体化管理办法、XX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及相关法律法规,为确保新农合资金安全运行特制定本方案。
二、工作原则
1、自查自纠与重点督查相结合
自查自纠由XX镇分管领导及合管办人员组织实施,对全镇的所有卫生室进行全面的督查。
2、查摆问题与学习教肓相结合
通过对群众走访和调查督导,查摆梳理出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分析原因,开展政策学习、思想教肓,增强镇村医生执行新农合政策的自觉性。
3、整改规范与建章立制相结合
针对存在的问题,立即进行整改,确保按政策规定规范操作、规范运行。在此基础上,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要求,按章办事,使新农合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三、实现目标
通过自查自纠和整改,使我镇的新农合工作走向正规化,真正做到在严格执行政策规定的情况下,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把追求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切实改变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医药费用,让群众满意,让党和政府放心。
四、方法与步骤
1、自查自纠阶段。(6月4日—6月7日),对全镇16个村卫生室进行全面的自查。
2、全面整改阶段。(6月7日—6月8日),结合全镇查出的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整改,并限期纠正。
3、总结阶段。(6月8日—6月9日)将全镇的自查自纠的整改结果以书面材料向县合管办汇报。
五、整改重点
1、是否严格执行处方书写与管理规定,能否确保处方的真实性、唯一性,检查药品费用是否合理。
2、是否严格执行《基本用药目录》和《诊疗项目》。
3、走访群众,调查是否有乱收费的现象,在就诊中是否清楚减免比例。
4、检查镇村医生的原始报销单据与群众的证内书写是否一致。
5、检查镇村医生的库存药品是否执行药品统一配送规定。
六、具体要求
1、要高度重视。新农合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涉及到我镇一万多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在自查自纠和整改中要严格认真,确保能够查出问题、解决问题。
2、要精心组织。此次整改规范,是我镇合管办自我要求、自我加强,解决我镇新农合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重在举措。要立足自身、查找问题、解决问题,力争使问题发现在萌芽状态,解决在萌芽状态。
3、要严明纪。自查自纠和整改工作一项严肃的工作,我们要明确责任、分工负责、认真组织开展,凡包庇掩盖、不认真整改,以后暴露问题的,将追究当事人的相关责任。
XX卫生院 XXXX年6月4曰
XX卫生院新农合工作自查自纠及整改报告
新农合政策实施几年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有效地减轻了病人家庭的经济压力。为 切实把这项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和“看病贵、看病难”的重大举措和造福广大农民的大事抓紧、抓实、抓好,全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在我镇健康、稳步、持续发展,根据《XX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要求,我院召开全体职工会议并对新农合开展运行情况进行自查自纠,现就我院 新农合工作自查自纠和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管理,完善各项工作制度 根据上级的部署,成立了新农合管理小组,并指定专职人员负责新农合的有关工作;进一步完善落实新农合各项工作制度,明确人员职责。经过整改,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办事效率。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行公示情况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维护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增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使用情况的透明度,我院 设立了新农合服务窗口等醒目标志,公开服务承诺和投诉电话。卫生院新合办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行情况每月进行公示,公开了住院患者的补偿金额,提高新农合补偿的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加大了参合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使用情况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三、规范医疗行为,诊疗过程中做到了合理检查、合理有药、合理资料。无私收费,乱收费,无乱延长住院天数,无收治不符合住院病人的无制造假病历现象。
四、建立健全了财务管理制度,实行收支分离,做到管账不管钱,管钱不管账,每月定期及时,准确向农合办上报报账材料,报表真实、可靠、无弄虚作假现象,无违规套取新农合资金现象,同时根据上级要求,及时向社会公示参合人员补偿情况,并建立咨询、投诉与举报制度、实行舆论监督、社会监督和制度监督相结合,确保基金运转安全。
五、存在问题:
虽然我院严格按照新农合管理规定开展工作,但通过自查自纠工作发现我院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入院病人的病历有个别医生未及时完成。
2、少数病人出院后未及时报账
3、乡村医生门诊统筹未及时报账。公示不到位,村医不及时到合管办领取公示进行粘贴
4、个别病历的病人信息、新农合入院须知、患者身份确认表等签字不够完善。
5、管理人员和经办人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和经办人员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关政策及业务知识学习、宣传力度不够.二次补偿宣传不到位,参合农民群众相关单据丢失严重。
6.档案管理不到位,由于经办人员人的变更,使新农合材料不全整!通过自查自纠工作,看到在新农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加以改正,进一步加大新农合工作的督查力度、审核力度,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安全,促进我镇新农合工作健康发展。
XX卫生院
4.200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自查报告 篇四
按照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第二批新农保试点督导工作的通知》(鄂人社发„2011‟48号)文件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现将××镇新农保工作自查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共10个村48个组1128户5589人,其中16岁以下357人,16—59岁2598人(含在校学生142人)、60岁以上634人已核定养老待遇557人;应参保交费者2456人(含78名空挂在内)。
二、工作进展情况
自新农保工作在我区启动后,为确保××镇新农保参保率达到85%的目标任务,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做到了“四个到位”。
一是领导到位。全区新农保会议在松柏召开之后,××镇迅速成立以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随即组织召开新农保业务培训班,参训人员为各村书记及具体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参训人员达到20人次。在此次培训班上社保局领导及业务科负责人亲临现场指导培训,使培训达到了预定效果。
二是组织到位。2011年03月1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服务中心挂牌成立,明确为承担新农保业务工作具体部门。工作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层层分解目标任务,镇党委书记为新农保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人社中心具体承担业务工作;各村村书记为新农保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经管员为具体经办人员。
三是宣传到位。镇党委、政府在召开各村“协管员”会议时,以会代训,发放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问答”1500多份;借全区上下如火如茶开展“三万活动”的契机,将新农保政策印制到每位三万活动工作人员手册中,各工作组将新农保政策宣传到田间地头、每一户老百姓家中。
四是措施到位。摸清底数,全镇共有2378人应参保人员已全部登记造册,对634名60岁以上应享受待遇者除有关必备资料不全者外,已有557享受到待遇,享受率达87.85%。定期督办,定期向各村了解情况,帮助解决工作进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推进工作开展。部门配合,唐扎营福利院的老人因没有身份证而造成审批出现问题,经过协商,××镇派出所派专人带上照相器材上门为老人服务,目前身体证正在办理过程中。
二、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配套服务与新农保业务不相适应。
2、长期床卧不起的老龄人没有身份证及照片且取证 困难。
3、缺少必要的工作经费保障,造成新农保工作推进缓慢。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召开新农保推进工作会议,明确任务。
(二)发放养老待遇卡,确保60岁以上老龄人享受到养老金待遇。
(三)打好攻坚战,用一个月的时间集中全力做好应参保对象养老保险费的征收工作。
(四)规范化建立个人档案,包括纸质与电子档的归档和管理。
(五)加强业务学习,确保新农保业务信息网络畅通。
××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
5.200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自查报告 篇五
调查目的:通过对我村农民从了解度、参与度、满意度三方面进行调查,统计数据,研究我村村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了解度、参与度和满意度以及影响因素,发现我们这一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调查地点:
调查时间:2011年2月8号——18号
调查对象:农户
调查方式:调查问卷、访谈
一、前言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践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指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有人民共享。在这种背景下,党中央和国家针对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养老难的问题,出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并作为一项制度广泛普及。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农村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关键,而作为追求中国农村现代化的主体——农民,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健康状况,是中国现代化进程和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中国农民的健康需要有一个保障机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问题关系到农村社会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对对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亲民、惠民政策,是关系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卫生改革大局的根本大计,也是有效控制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途径。
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为了相应国家的号召,积极投身社会,了解社会民生,寒假期间我对我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村民看病情况作了调查,从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农村医疗合作制度的先进性和惠民政策的益处。
二、调查方法:
我村共有216户农户,人口852人。本次调查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对这216户人家按一定顺序编码排序,进行随机抽样,抽取200户人家,对抽中的人家每家发放一份调查问卷,通过调查,我收集了我村村民自医疗合作制度实施以来的参合人数,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村民对制度的态度,也说明了农民在关注时事政策方面的意识有了一定的提高。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了解度
了解度在这里是这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了解程度,包括了解制度的途径,对报销制度、报销的起付钱和封顶线的了解,以及报销的方法等。
在对各年龄段农民对“新农合”制度的了解程度调查的农民中,30岁以下的占23%,30-50岁的占52%,50岁以上的占25%;其中,30岁以下的农民对“新农合”很清楚的占15%,知道但不太清楚的占68%,不了解的占17%;30-50岁的对“新农合”很了解的占28%,知道但不太清楚的占58%,不了解的占14%;50岁以上的农民对“新农合”很清楚的占6%,知道但不了解的占63%,不了解的占31%。
有调查结果来看,30-50岁的农民对“新农合”制度相对比较了解,而30岁以下和50岁以上的农民则对其了解较少;但总体上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了解仅仅是一般性的了解,有些农民甚至只是知道按时缴纳投保费用,但具体对他们而言的利益却不甚了解。
这与村干部及“新农合”机构的宣传不到位有关,经农民反映,村干部在宣传时只告诉他们要交的钱,关于报销流程只有那些报销过的人才知道。
2、农民的参与度
我村的经济收入主要是靠出售农产品,生活也都不是很富裕,但这都没有影响农民的参与新农村合作医疗的意愿,参保率已高达100%,农民一般都视医保为一种必须品,都怀着以防万一的态度。综合农民明年继续参保的原因有以下几点:政府财政补贴、缓解看病贵、家庭成员经常患病、农合缴费不高。从调查结果来看,政府财政补贴和缓解看病贵的原因所占比重高达73%。
3、满意度
通过访问和调查农民看病是否方便、定点医疗机构服务态度、医生看病的专业水平、报销时工作人员的态度、定点机构的环境卫生状况、报销手续是否方便、硬件设施状况,以及农民对报销制度、报销费用所占比例、补偿费用,参加合作医疗后,生病是否仍然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等的看法,综合分析得出农民对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满意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有68.3%的农民对“新农合”非常满意,有13.6%的满意,10.4%的农民不满意,还有7.7%的认为没感觉
从调查结果分析,有81.9%的农民对“新农合”持满意态度,他们对定点医疗机构服务态度、医生看病的专业水平、报销时工作人员的态度、定点机构的环境卫生状况、报销手续是否方便、硬件设施状况等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但也有少数农民提出了自己的不满,他们认为不报销的费用所占比例仍很高、看门诊和住院花费很大以及参加合作医疗后,生病仍然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从结果分析看出,持不满态度的农民大多数家庭收入比较低。
4、存在问题
第一,很多农民认为医院、卫生室的医药价格存在很大的水分,报销几乎不能带来实际效益。确实医药住院的价格过高,令许多的农民望而兴叹,因此村里仍然存在着“小病扛,大病拖”的情况。应该说这种现象是很多人所担忧的,也是不理解合作医疗的原因。
第二,合作医疗中有很很多限制,报销存在一定的范围。虽然各种门类品种都有明细的要求,但农民自身根本不清楚报销的具体情况。
第三,报销制度在缓解人们的看病负担上所起作用有限。尽管住院可以有50%的报销比例,但是农村人真正去医院的占极少数,而且即使住院报销,剩余的部分对农民来说也是很大的负担。
第四,现今的农村医疗卫生配置仍存在着不合理现象,这让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着一定程度的不信任感,其中收费不合理是反映最突出的问题。
总之,医疗筹资的模式问题,医疗服务的价格过高,医疗补偿的水平不足,医疗信息的不明晰、不畅通,所有的这些都是合作医疗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有的问题让合作医疗在农村的发展存在很大阻力。
四、对策与建议
1、加强宣传,使农民对“新农合”有更深的认识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无论是在启动阶段,还是在实施过
程中,都需要政府的宣传、组织和协调,同时相关媒介也应该起到辅助推广的作用,让农民了解这一体制,并逐渐从乡村医生或者个体诊所中走出来,转而在医疗卫生服务更好的医疗定点医院就医,从而得到医疗上的切实保障。
2采取措施,有效减少农民看病就医的费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能否持续发展,关键之一是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要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因此,应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局为重,有效控制医药费用。同时,加强医院管理,给参合农民使用高档药品和特殊检查前必须经患者同意,尽量为参合农民的住院提供适宜的技术服务和优惠的收费价格,维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正常运转。
3要探索不同人群设立不同的筹资、补助标准
合理拉开筹资和补助水平,鼓励条件较好的人群参加筹资额度大、补助水平高的合作医疗制度,并统筹各方利益,逐步引导整个合作医疗制度向高筹资标准、高补助水平方向发展。
五、结论及体会
通过这次调查我发现,我村的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和积极性是比较高的,这表明,我村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是很赞同的,同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为保障农民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这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响应了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号召,切实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发展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对于调查中我村提出的有关问题,希望政府的相关部门予以重视,合理配置农村医疗卫生资源,明确划分资源等级,严格进行规范化管理,只有将合作医疗保险看成是代表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切实保障农民权益,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
作为大学生的我,通过这次社会调查,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了更深的认识,这项制度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的难题,使农民切身体会到了党的好政策带来的好处,同时,我也看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我村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是我村农民生活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相信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的指引下,我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将会更加完善,人民生活将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朱玲 政府与农村基本医疗保健制度选择
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研报告 篇六
合作医疗作为一种农村居民的健康保障制度,在我国已经几起几落。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后,一种称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的制度已在全国逐步推广。我镇实施“新农合”的试点,经过两年多的实践,现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使“新农合”得以在全镇更好地推广和发展,提高全镇农村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我通过查阅资料、问卷调查、深入农村访谈等多种方式对我镇“新农合”的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
一、我镇实施“新农合”的基本情况
1、进展。我镇于2004年8月开展筹备工作,2005年1月正式启动实施。在筹备和实施过程中,我镇逐步健全了各项制度和办法,按时完成了各项预定目标任务。
2、措施。该镇自开展新农合以来,积极做好宣传、管理、运作和监督等各项工作,确保这项国家制度的全面落实。一是加强领导,落实任务。成立了大湖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镇党委书记、镇长担任主任,分管领导担任副主任,成员有卫生、财政、人事、计划、农业、民政等18个办公室的负责人;积极配合纪检监察、财政、物价、审计等部门领导组成的监委会;村委也成立了领导小组,负责落实部分任务,并把任务层层分解落实。二是摸清情况,建章立制。组织力量对全镇18个村,3200多户农民家庭进行入户调查。出台了《大湖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和《大湖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试行)》,统一制订了新农合工作职责及就诊、转诊、报销、资金管理等制度,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不断完善。三是广泛宣传,深入发动。于今年1月10日召开了全镇有关单位和村,参加的动员大会,对实施新农合的工作进行了动员和部署;采取了广播电视、版报专栏、动员会议、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发动工作,把建立新农合制度的目的、意义、要求讲透,把参加新农合的好处讲清,力争让所有的农民都了解、认识。四是严格管理,强化监督。加强了对乡镇新农合办、定点医疗机构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实行卫生系统全员培训和动员;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资格认定,实行动态管理;预拨新农合专项资金,保证正常运转和及时兑现;各定点医疗机构建立质量管理监督小组,具体负责协调和工作质量的监督,努力做到按规定进行检查、治疗和用药。
3、效果。新农合制度的实施有效地缓解了病人家庭的经济压力,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现象,促进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就医观念的改变,同时也提升了党和政府为民办事的形象。我们在大湖、坑源、岭干、增田等村对部分参合农民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收回的112张问卷中,对参加新农合是否出于自愿、新农合制度是否对农民带来了好处、明年是否将继续参加新农合三个问题全部作了肯定的回答,对乡镇医院的服务质量、新农合医疗报销的满意率达到了七成。坑源村一名赖姓村民的经历和想法很有代表性。他在群众座谈会上说,参加之前他对新农合持观望怀疑态度,是随大流参加的,今年初他得病住院花去了4600元,获得合作医疗报销1600元,最近媳妇分娩又获报销100元,大大减轻了家庭负担。他表示一定要现身说法,动员邻里和亲朋好友参合,并希望政府把合作医疗长期办下去。调查结果表明,新农合作为一项为民办实事的好政策,已初步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认可,农民的参合积极性正在逐步提高,许多未参合的农民表示要在明年参合。大湖镇新农合制度的有效实施为全市全面推行积累了成功经验,也为该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了条件。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认识不够到位,农民参合率仍然偏低。大湖镇农民参加新农合人数只占农业总人口的94.4%,在全市中是比较低的。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部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不高。部分村干部甚至个别乡镇干部对推行新农合的目的、意义缺乏了解,对开展工作信心不足、热情不高。二是许多农民对新农合不信任。这些农民对新农合制度能否长久执行下去,各项政策能否真正兑现,经费会不会被截流、挪用、贪污或私分,实施过程中有没有凭关系、走后门,在报销范围和额度上是否因人而异等都有顾虑,采取观望、等待的态度而不参合。三是一些农民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济意识不强。他们认为合作医疗保障水平低,参加的意义不大,或认为全家人身体都好,交了钱也不会花在自己身上,只是白作贡献。
2、补偿规定不尽切合实际,服务质量欠佳。目前正在执行的新农合制度中,一些补偿标准还不尽合理,主要是自费药品过多,起付线偏高,致使统筹资金沉淀过多,受益患者得到补偿的金额有限,与广大农民的期望相差较大。到今年11月20日止,为参合农民报销医药费的比例为21.3%。住院医药总费用的报销比例为20.4%,低于全国24%的平均水平,门诊补偿报销的比例为38.7%。调查问卷显示:49%的农民首选在个体诊所处看病,只有34%的农民首选在乡镇医院看病,而首选县级以上医院的只占17%。农民宁可在个体诊所处看病而不愿去大医院(指乡镇以上医院,下同)治病的原因:一是所获得的补偿与支出相差太大。普通小病,在个体诊所那里一般只需几元至十几元钱,而到大医院则要花费数十元,甚至一百几十元,还要来回车费,扣除报销补偿外自己所花的钱仍然要比在个体诊所看病多得多。一些比较常见的小病,到大医院治疗常被医生要求做各种检查、化验,小病当大病看。二是个别医生开药不负责任。个别医生对开自费药的规定不熟悉或解释不到位,不告知农民能否报销,有的甚至不负责地把一些不能报销的药都说成能报销。三是不住院得不到报销。一些慢性病或“小病”患者,需要经常服药治疗、开销大,在门诊治疗就可以了,并不需要住院治疗,若要获得较高比例的报销就必须住院,但住院花费又太大,也很麻烦。四是部分医院或医生的服务态度不够好。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在问医时难免词不达意,个别医生表现得很不耐烦,有的甚至还很粗暴,比起个体诊所医生的服务态度来相差很远。
3、程序不够简便,转诊制度烦琐。在调查中了解到,农民群众对两项报销规定反映相当强烈。一是所有报销只限于户口所在地的乡镇合管办办理。如果不是在本乡镇卫生院看病,必须在看病医院和乡镇合管办来回跑好几趟,报销得到的钱还不够来回的路费。大湖镇离永安较近,外出务工人员多,外出经商务工农民异地住院治疗,办理报销比较困难。二是转院治疗困难。一些病人希望到条件较好和医疗水平较高的上级医院治疗,但转诊手续很难办理。许多农民为了不延误病情,只好自费转诊治疗。转诊规定缺乏灵活性,加重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4、市级财政负担重,管理运作难度大。我市为了发动农民参加新农合,保证有足够比例的参合人数,分别组织了2300多人的县、镇、村三级工作队,分片包干负责,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市财政对参保对象要承担补助资金和市、乡镇两级合作医疗工作机构的运转经费,等于市财政多了一项巨额支出,而且这项支出是刚性的。随着新农合的推行和发展,财政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经费不足大大增加了管理工作的难度,降低了工作效率;乡镇一级合管办机构的编制和经费没有落实,各项任务全部由乡镇卫生院负责,负担加重。
三、加快推进“新农合”的对策建议
1、提高认识,加快推进。新农合是涉及千家万户、维系亿万农民的民心工程,是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必须充分认识新农合的重要意义,把加快实施新农合制度列入全市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推进的进度和目标,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落实,使全市广大农民群众尽快享受到新农合政策的惠顾,提高广大农民的健康水平。
2、强化宣传,优化服务。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改进宣传方法,提高宣传效果。以多种方式宣传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报道农民受益事例;组织受益农民现身说法。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农民进行传统美德和思想道德的教育和渗透,提高农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互助共济意识,提高农民参加新农合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坚持按期公布收支账目,增加透明度,提高农民对新农合的信任度。要改进筹资方法,降低筹资成本。要加强对管理人员和医务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改善服务态度,向参加新农合的农民提供便利、快捷、周到的服务。
3、明确职责,扎实工作。第一,要把推进新农合制度实施、改善农村基本卫生条件、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减少本地区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人数、保证农村卫生支出经费等列为职能部门岗位目标责任制管理,作为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第二,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有关部门的组织协调,做好新农合制度的实施、推进和监督工作;宣传、财政、人事、计划、农业、民政、科技、药监、扶贫以及纪检监察、物价、审计等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共同推动工作的开展。第三,卫生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主管部门职能作用,加快职能转变,不但要成为出色的管理者,还要成为有水平的服务者。在推动新农合制度实施的过程中,要主动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和当地实际,调节和平衡好各方的利益,不断完善各项实施制度、操作措施和服务体系,不断规范医疗行为,确保广大农民群众真正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新农合制度带来的好处。第四,动员各种社会力量支持新农合制度,争取企业家、致富能手的捐赠,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
4、加强研究,完善制度。在实施新农合制度的过程中,要及时了解上级的新政策、新规定,搜集各种新情况、新信息;及时掌握和分析农民群众的疑虑,采纳合理的要求和意见建议,不断地深入总结经验,完善相关制度。第一,要及时调整补偿标准。以“以收定支、量入为出、逐步调整、保障适度”为基本原则,及时调整补偿标准。针对目前统筹资金沉淀过多的情况,应适当提高补偿比例,降低起报线,提高封顶线,减少自费药品及其比例,使更多的农户受益、得到更多的补偿,提高制度的吸引力。第二,要扩大救助范围。除患精神病、结核病可增加门诊报销额外,胃溃疡、心脏病、高血压等常见慢性病也应提高门诊报销额;要适当增加救助受益面,着力提高对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力度,切实缓解弱势群体看不起病的困难,建议把贫困救助与新农合结合起来,把一些在城镇居住的低保户、五保户、残疾家庭等生活特别困难又无自救能力的弱势群体列入可参加的对象。第三,要简化报销程序。要简化报销手续,允许在就医的定点医院报销,并尽可能在看病交费的同时就能报销,这样既可降低成本,也可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第四,要完善转诊制度。建议简化逐级转诊制度。允许参加新农合的农民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要,可以在全市范围内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尽可能简化在市外医院就医的报销程序,提高在外地工作生活或需要经常外出的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积极性。第五,提高乡镇卫生院就医报销比例和医疗水平。用高比例报销和优质服务吸引农民到乡镇卫生院就医,减轻农民到上级医院就诊的负担。
5、增加投入,规范管理。各级政府要根据国家财政部、国家计委、卫生部《关于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意见》“原则上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的要求,扩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比例,增加对新农合的投入,确保资金的足额按时到位。要积极争取国债资金、国家卫生基金及自治区医疗保障经费等对我市实施新农合的投入。要健全管理监督组织,建立完善资金封闭运行体系,实行筹钱、管钱、用钱的分离和有效监督。要建立健全各级经办机构,选好用好培训好管理人员,并要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要解决好经办机构的人员、编制和经费,改善经办机构的办公条件,配置好电脑并开发管理软件,实现计算机联网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四、总结 我们此次调研只是对试运行中的新兴农村合作医疗的初步了解,更客观、真实的信息有待于这项工作的进展中的不断反馈。以科学的发展观来看,无论从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还是要长期保持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在资本、资源和技术这些基本要素上我国都不具有优势,只有劳动力要素供给具有无可争议的优势,我国的劳动力供给大部分来自农村,所以体力良好和心智健全的农村劳动力就是我国竞争力。从这一点上讲,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保障农民的基本健康水平,增进我国的人力资本资源的积累,对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具有战略上的意义。应该把增进农民的基本健康水平和人口控制、普及国民的义务教育放在同样重要的政策位置,从国策的认识高度来看待。只有把这三项政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全面地提高我国国民的素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虽然表现为各个方面,但增进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和心智健全就是我国社会全面发展需要永远追求的基本目标:发展的根本目标就是促进全体国民自身的发展。
7.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状况调查报告 篇七
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于上世纪50年代,长期以来为占中国80%的农村居民提供了接受基本医疗保健的经济保障,被公认为发展中国家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三大法宝之一。上世纪70年代末,随着中国农村的经济改革,合作医疗制度因为失去集体经济的支持而先后解体。由此导致亿万农村居民就医风险迅速增加,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大幅度下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积极稳妥地发展和完善合作医疗制度”,随后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提出了发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以保证广大农民获得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减少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战略。面对重建和发展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机遇和挑战,政府正积极制定和健全符合农民根本利益的相关政策,建立和完善可持续的筹资体系,构建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并对贫困农民实行医疗救助,努力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以来,在政府的指导下,广大农村建立了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合作医疗发展也发生了可观的变化。因此,我决定做一份新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实施状况的调查,希望能从中有新的发现,并能就此提出个人观点。为研究本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实施情况,更客观的评价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实施情况,特地进行一次调查活动。
此次调查活动通过随机对农村人口发放问卷的形式对河北省成安县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问题1:自从你加入农村合作医疗至今,有没有给您带来帮助?
问题2:您觉得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好吗?
问题3:您生病时一般去哪里买药或看病高吗?设备完善吗?
问题4:您选择这个地方看病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问题5:您去看病方便吗?
问题6:你们这里到与你们距离最近设备完备的大医院有多远车程?
问题7:你们附近的诊所医院医生水平?
调查结果显示:
问题回答结果
问题157%的人被带来帮助
问题257%有必要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问题350.2%的人生病时自己找药,不去门诊或医院。
问题451.6%的人认为在附近医院看病价格低
问题562.4%的人认为看病方便
问题649.1%的人认为就医车程较远。
问题749.6%感觉诊所医院医生水平有限,设备部完善
*此表仅供参考
有以上的调查结果引发我们对构建我国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几点思考:农村医疗卫生状况关系着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农村经济的振兴以及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差、水平低,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仍然存在。相对较少,而前我县推行的是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生病后,只有住院治疗发生的医药费才有可能得到报销补偿。而一般来说,农民患上需住院治疗的大病头痛、感冒等小病时有发生,不需住院治疗,参保又生病的农户享受不到报销,体会不到优越性。改革农村医疗制度,构建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是社会进步的要求。农村医疗卫生的现状已经越来越引起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重视。现有的农村医疗体制虽然满足不了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保障需求,但是基本适应适应我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有利于构建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振兴
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大局,构建和谐的小康社会。
另外部分农民参与意愿不强。主观上,部分农民健康风险意识淡薄,互助共济观念淡薄。同时,部分农民认为只有住院才可补偿报销,且补偿比例较低作用不大,许多农户反映,同样一个感冒或其它小病,在乡村医生那里只花20多元,而到定点医院却要花费几百元,小病大看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不信任和对政策稳定性的怀疑,加上部分农民经济困难看不起病,农村存在“小病熬、大病等死”的现象。客观上,农村医疗卫生设施、提供的服务不能满足农民增长的卫生需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供的保障程度低,补偿过程中手续烦琐,另外,农民的文化素质、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构等各方面也对参与意愿有一定影响,如对潜在的医疗风险缺乏足够认识。
以上问题不是偶然的出现的,是制度上的缺陷和人为操作导致的,制度设计本身存在矛盾。一是低水平交费、低水平保障与农民高期望值之间的矛盾;二是受益面与保障能力之间的矛盾;三是自愿参加与基本目标之间的矛盾。用人不当,手续繁冗,大大降低办事效率,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已经跨入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崭新时代,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迫切需要制度的创新和改进。
经过多方调查和听取意见总结到了一些对策建议:
把起报线降低些,再降低些。农民挣钱不易,他们希望每一分钱的投入都要得到回报。建议的新医保工作,一是要降低住院门槛费,乡镇卫生院起付标准由500元降为200~300元,甚至是0起报线,县级由1000元降到500元以下,报销比例也要适当提高;二是要扩大报销药品范围,切实解决农民群众在看病中自负药过多的现象;三是对全年没有获得补偿的参保农民,提供免费体检或按户发放一定量的常用药品,增加群众受益面,提高群众参保积极性;四要进一步探索把门诊也纳入参保实施范围的新路子。
另外,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对于构建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非常重要。要保证我国农村医疗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促进农村医疗保障系统的健康和谐发展,不能仅停留在卫生管理部门的条文和规定上,必须有法律作为坚强后盾,切实保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今后的医疗服务保险市场将由医疗服务的供方、需方和保险公司共同组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才能确保其顺利、有效地运转。
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调研报告 篇八
肥西县是安徽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第一批试点县之一,自11月1日正式实施,已运行近五年时间。经过几年的探索,我县初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补偿政策逐步完善,补偿水平逐步提高,报销程序逐步简化,监管能力逐步加强,资金使用合理安全,农民信任度明显提高,农民参合积极性不断提高。全县新农合参合率由的81%上升至的95%。-,全县新农合资金支出9751万元,其中统筹资金支出9029万元,补偿186818人次。统筹资金支出包括住院补偿7836万元,住院分娩补偿551万元,慢性病补偿154万元,村卫生站观察治疗(门诊统筹)补偿488万元。统筹资金使用率平均为90%,受益率平均为7%,补偿比平均为30%。我县共有690257位农民参加新农合,1-6月,新农合资金支出2605万元,其中统筹资金支出2364万元,补偿35400人次,家庭账户支出241万元。新农合的实施,有效地减轻了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缓解了广大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县荣获“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先进县”称号。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保障新农合顺利推进。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关系全县70多万农民群众健康权益和长远利益的一件大事。县委、县政府对此十分重视,把新农合工作列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重要内容。县分别成立了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县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担任。县成立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负责全县新农合日常管理工作。各乡镇相应成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领导组及其办公室,合管办设在乡镇卫生院,办公室主任由卫生院长兼任,每乡镇安排1名专职经办人员和1名兼职财会人员负责新农合的审核、报批、兑现、记账等工作。试点过程中,我县经办机构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经办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不断提高,能够满足新农合工作需要。
(二)封闭运行,确保资金安全使用。我县对新农合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坚持资金封闭运行,保证了资金使用的安全、合理。强化资金筹集。我县农民入保金的筹集由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卫生部门配合,收缴入保金时,由乡镇合管办开出专用收款收据,登记发放《合作医疗证》,填写参合农民登记表。各乡镇合管办在本乡镇金融机构设立新农合专用账户,收取的入保金及时存入专用账户,在筹资结束后全部汇入县新农合资金财政专户,与县合管办办理结算手续。今年3月底,我县顺利完成二次筹资工作,新农合筹资总额提高到每人100元。严格资金管理。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实行以县为单位统一管理,设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专户,由县财政局管理,新农合基金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基金支出需县卫生局和县财政局共同审批方可拨付,县合管办将每批补偿人数及金额制成报表,报卫生局和财政局审批,审批后,资金由收入户转入支出户,县合管办将资金从支出户拨付给各乡镇合管办或定点医疗机构,做到收支分离、管用分开,保证了资金的封闭安全运行。
(三)适时调整政策,逐步完善新农合制度。我县在新农合制度的推进过程中,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对相关政策进行调整完善。,将农村部分常见慢性病、村卫生站观察治疗费用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将起报线由300元降至200元、封顶线由1万元提高至3万元。,实行县内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全面提高报销比例;,筹资标准由原来的50元提高到100元,我县新农合政策作了较大调整,取消家庭账户,提高报销比例,扩大慢病病种,将新农合基金划分为住院统筹基金和门诊统筹基金两部分,分别为人均80元和人均20元,推行门诊统筹。参合农民年最高补偿封顶线提高到5万元。通过不断调整,新农合政策逐步完善,资金效用得到充分发挥,参合农民受益面逐步扩大。
(四)优化办理程序,方便参合农民就医补偿。在方便群众就诊方面,参合农民小病可以就近在村卫生站治疗,并可以获得一定补偿,做到小病不出村;在县内就诊不受级别限制,参合农民可以任意选择一家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无须办理转诊手续;到县外就诊只需在乡镇合管办办理登记手续即可,办理转诊手续时,乡镇合管办以一封信的形式书面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在费用报销方面,在县外医疗机构就诊的,参合农民出院后将报销材料交到乡镇合管办,由乡镇合管办直接给予补偿。参合农民在本县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住院费用,出院时与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补偿费用,当场审核并兑现补偿金,实现了零距离、零时限补偿。
(五)推行门诊统筹,扩大参合农民受益面。从开始,我县充分发挥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的作用,实行乡村一体化与新农合工作有机结合,将村卫生站作为乡镇定点医疗机构的派出机构,参合农民患病在村卫生站观察治疗可以获得20%的补偿。5月起,我县全面推行门诊统筹,即按照人均20元标准从新农合基金中提取门诊统筹基金,用于补偿门诊费用,单次门诊费用补偿封顶额为10元,门诊统筹基金支付实行“预算包干、超支不补、结余滚存使用”的办法,以控制医疗费用,保证门诊统筹基金安全。
(六)实行全程监管,严格控制医疗费用。在新农合运行过程中,在着力做好服务的同时,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监管。一是实行身份核实,防止冒名住院。参合农民住院治疗时,需携带《医疗证》、《身份证》,由经治医生和合作医疗经办人员共同查验,防止发生冒名顶替。二是现场核查,加强日常监管。由县合管办每月安排一定时间抽取部分报销材料与医疗机构原始材料进行核对,并通过电话和明查暗访等形式,对报销情况进行调查。三是提高管理手段,防范虚假票据。,全县各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安装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所有医疗收费全部实行微机化管理,有效地堵塞了因票据而出现的弄虚作假漏洞。四是实行三级公示、加强事后监督。每批新农合补偿情况都在县乡村三级进行公示,社会各方可以通过公示来监督补偿情况。五是建章立制,明确处理办法。制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对相关人员和单位违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行为作出了明确具体的处理规定。六是定期考核,明确奖惩。制定了定点医疗机构考核标准,每季度考核1次,将考核结果与10%管理保证金挂钩。七是多管齐下,控制医疗费用。包括推行单病种限额收费,限定药品目录和诊疗项目,核定住院次均费用和住院人次,建立病历和处方评审制度的,通过多种措施,严格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三、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几年来的工作表明,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较为平稳,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为: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建立。通过对参保农民直接补偿,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保护了农村劳动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二是新农合政策逐步深入人心。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以及随着越来越多的参保农民得到实惠,新农合工作得到农民的信任和支持,参合积极性明显提高。三是各项政策得到进一步完善,基本建立了一套成熟的补偿机制和运行机制。四是新农合管理体制基本确立。新农合经办机构管理水平和办事能力得到加强,能够适应新农合工作需要。通过我县几年来的实施,我们体会到:一是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多部门配合是做好新农合工作的基础。二是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是做好新农合工作的关键。三是健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做好新农合工作的保障,新农合工作须与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共同推进。
四、存在问题
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虽取得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还未建立有效、便捷、稳定的筹资机制。虽然筹资难度大大减小,但筹资工作量仍然较大,筹资成本高。二是县级以上医疗机构难以监管。我县新农合基金支出近一半用于补偿在县外医疗机构发生的费用,但受隶属关系的制约,我县对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不能实施有效监管。三是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手段和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五、建议
(一)探索符合政策和农村实际的农民参合筹资机制。加强相关政策调研,在坚持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多途径探索符合国家政策、符合农民意愿、符合农村实际、简便易行的参合农民个人筹资机制。如试行参合农民委托农村金融机构或村民委员会代缴,也可以由政府委托村委会代办、由参合农民自己主动缴纳,或是一次筹资,多年使用等。
(二)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加强对各级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加大医疗费用控制力度,完善单病种限额收费管理,从严核定各定点医疗机构的住院人次和次均住院费用,严格控制医药费用,降低农民负担,减少新农合基金不必要支出,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另外,要完善病历与处方评价制度,定期抽取定点医疗机构病历和处方,由新农合专家委员会集中对其评价,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三)适应职业化、专业化要求,加强管办体系建设。按照职业化、专业化的要求,继续加强各级管办队伍的能力培训,着力提高管办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快新农合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在现有的基础上,开发新农合管理软件,并与医院管理系统对接,改善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9.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调研报告 篇九
今年上半年,我有幸再次参加了市政协组织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小型调研活动,通过在XX县XX镇一天了解农户、听取基层干部情况介绍,对这项工作在我市的试行有了初步了解,在这里谈一下自己的感想。
XX年10月,国务院召开了有中央政府各部门和省级政府主要领导人参加的全国农村卫生工作会议,会后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名义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强调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卫生工作,加强领导,增加投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和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等等。市政协很快在XX年初组织进行了农村卫生工作专题调研,其中关于新型合作医疗的摸底调查是调研的主题之一。我参加了此次调研,亲身感受到了当时大多数农民对这项政策的实施持怀疑、观望态度,包括我们的一些基层干部也对开展这项工作信心不足。主要原因是旧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瓦解和衰落给农民带来了切肤之痛,农村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工作明显削弱,一些已被控制和消灭的传染病、地方病死灰复燃,新的公共卫生问题不断出现,农民的健康水平呈现出下降趋势。医药费用不断上涨,广大农民不堪重负,看不上病、看不起病的 相当普遍。XX年的调查显示,群众有病时,有48.9%应就诊而不去就诊,有29.6%的人该住院而不住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农户明显增多。农民迫切希望改变现状,但又不相信政府能真正下决心解决问题。其实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与过去实行的旧合作医疗制度有许多不同点,主要是:
第一,新型合作医疗是政府主导下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而过去的合作医疗则主要依靠乡村社区自行组织。
第二,新型合作医疗的资金来源,主要靠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方筹资,中央和地方则政每年都要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支持。具体的筹资比例为: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各占2/5,农民个人缴纳115,乡村集体经济组织有条件的也要给予资金扶持;而过去的合作医疗资金,主要靠个人缴纳和村级集体经济补贴,政府各级财政不负筹资责任。
第三,新型合作医疗以“大病统筹”为主,重点解决农民因患大病而出现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而过去的合作医疗主要解决小伤小病,抗风险能力差。
第四,新型合作医疗实行以县为单位进行统筹和管理的体制。一个县的人口,大县有一百多万,小县也有二、三十万,统筹的范围大,互助共济的作用就大;而过去的合作医疗一般都以村为单位统筹,少数以乡为单位统筹,互助共济的能力较小。
这次调研我们看到,仅三年时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已经在全国部分地区实施。在我市四个县的试行也仅是今年1月份才开始,已呈现出一种喜人的局面。XX镇约2.7万人口,有2.1769万人参加了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1%,已有154人住院费用得到报销,7.9万元,门诊人次1051,费用7971元。看病享受了实惠的农民动情地说,我们农民有病住医院,也能报销医药费,这是历朝历代没有的事,真是非常感谢党和政府制订的好政策。现在农民观念和心态也发生了变化,有病想看了、敢看了,注重自己的生命与健康了。一些持观望态度的人,开始积极主动要求参合。两年前后一比较,人们的心态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主要原因是我们各级党委和政府,非常重视这项工作的推行,作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把它作为为农民作好事做实事的具体体现。
当然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在其实运行初期必然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调研中我们了解到:
1、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还不够深入人心,农民对政策的理解不透彻,普遍存在期望值过高现象。
如现行的合作医疗是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济制度,主要是帮助农民提高抵御大病的风险,而农民却要求将门诊费用大幅度提高;在运行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由于工作人员的解释和处理与农民的理解有偏差,容易使农民对政策产生怀疑,失去继续参合的决心。
2、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大多数没有达到规范标准,不能根本解决农民就近医疗的问题。有病治不了或拖成大病,花钱更多。政府应该把乡镇医疗机构作为农村合作医疗的基地,给予足够的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增加必须的医疗设备,使每一个乡镇医院都能达到统一的硬件标准。
3、基层医疗机构的人才短缺是困扰农村合作医疗长期稳固发展的严重问题。乡镇医院医务人员学历低,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与两年前相比情况更差,县医院连续儿年都引进不到大学本科的医生,而现有的人才还在继续流失,这己经形成了恶性循环。其实人才进不来和流失掉,最根本的原因是待遇问题,如何提高基层医院医务人员的待遇,让他们安心在基层工作,是农村合作医疗的重要支撑点。
4、调研中农民强烈希望,各级合作医疗的工作人员要对政策领会透彻,端正为农民服务的态度,提高服务意识,让农民通过与这些工作人员的接触,理解政策,相信政府,增强积极参合的信心。
10.鲁溪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研报告 篇十
黎青 周昊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该制度的实施是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体现,是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健康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为了解这项造福农民的德政事业、民心工程在我镇的运行情况,为下步工作总结经验,提高全镇农村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根据上级的安排和部署,我镇于2010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深入全镇15个行政村,通过问卷调查、民主测评定点医疗机构、召开村组干部座谈会、走访部分农民等多种方式,对我镇“新农合”的实施和运行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我镇实施“新农合”的基本情况
1、进展情况。我镇于2008年1月正式启动实施“新农合”,截止2010年1月1日,我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户7322户,参合人数29488人,发放《合作医疗证》7322个,收取个人筹资款872000元,参合率为95.35%。全镇今年1—7月份报账27597人次,报账额593061元,其中门诊报账27446人次,报账金额332591元,县外住院报账151人次,报账260470元。
2、工作效果。新农合制度的实施有效地缓解了病人家庭的经济压力,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现象,促进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就医观念的改变,同时也提升了党和政府为民办事的形象。我们在各村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收回的251张问卷中,对参加新农合是否出于自愿、新 1
农合制度是否对农民带来了好处、下年是否将继续参加新农合三个问题绝大多数作了肯定的回答,对镇村级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新农合医疗报销的满意率达到了六成多。调查结果表明,新农合作为一项为民办实事的好政策,已初步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认可,农民的参合积极性正在逐步提高。
二、我镇“新农合”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农民参与意愿不强。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尚有部分农民参与意愿不强,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观上,农民健康投资观念、共济观念以及风险观念淡薄;同时,存在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者不信任和对政策稳定性的怀疑。客观上,农村医疗卫生设施、提供的服务不能满足农民增长的卫生需求;新农合提供的保障程度低,补偿过程中手续较烦琐。另外,农民的文化素质、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构等各方面都对参与意愿有一定影响。在农村经济条件还不富裕的地方,农民希望有新农合,但对医疗消费又存在着侥幸心理,与吃饭、穿衣、孩子上学等刚性支出相比,看病花钱是次要的、随机的,对潜在的医疗风险缺乏足够认识。
2、资金筹集难度大、成本高。传统合作医疗基金主要由集体负担,个人承担一部分,新农合虽然强调“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实行农民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但在实际运行中由于种种原因,农民个人负担部分的征缴已成为一个老大难问题。每年都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宣传劝说,基本是每个周期都需要重新开始,筹资成本相当高。各村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垫支现象,给医疗证的核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造成票据、参合信息等基础资料错综复杂,难以理顺。
3、定点医疗机构收费偏高。据调查,当前农村医疗费用中药品费用一般占到75%以上。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并没有发现定点医疗机构违规购进药品的现象,但相当一部分药品价格高于市场药店却是不容回避的事实。参合农民发生的药品费用在获得合作医疗报销后,有的地方仍高于药店零售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积极性。农民抱怨“药费太贵”是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之一”。问卷调查显示:48.2%的农民认为村卫生所收费普遍偏高;38.9%的农民认为镇级定点医疗机构收费要比未参合前高得多,33.3%的农民认为镇级定点医疗机构收费要比未参合前高一些,27.8%的农民认为镇级定点医疗机构收费跟未参合前差异不大。多数农民认为参加新农合后住院报销那点钱就被医院赚去了,自己负担的医药费跟没参合前没啥差别。
4、定点医院医疗条件和服务质量较差。部分农民对现有农村合作医疗条件不满意,对从医人员缺乏信任感。关于农村合作医疗条件,调查中有68%的农民表示满意,至少能看到在不断地改善;32%的农民对此不满意,反映出镇级卫生院和村卫生所的医疗条件仍有待改善。在医疗服务体系上,对现有的医疗服务认为满意的占76%,不满意的占24%,说明医疗队伍、医疗服务方式和医疗水平有待改进,需要引起卫生主管部门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5、日常工作量大,经办机构建设和管理工作薄弱。一是信息化建设工作滞后,巨大的数据信息量和报销工作量仍然只能
依靠半计算机半手工方式结算,严重影响了工作速度和效率。二是镇农医所工作经费少。工作经费和职工福利待遇没有完全得到落实,工作人员待遇低,难以调动起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给工作正常开展带来了很大负面影响。
6、村级卫生所内部因利益分配不均导致矛盾重重。实行“新农合”后,乡村医生合到村卫生所统一看病,但部分村存在着几名乡村医生间的业务技术、名望、人流量等悬殊过大的现象,合在一起后,原业务量大的对实行平均分配心中不忿,怨气丛生,导致内部矛盾重重,合在一起办公不仅不能取长补短,发挥合力,反而内部相互拆台,消极怠工,影响到统一管理,部分所甚至对“新农合”资金的正常管理造成了威胁。
三、加快推进“新农合”的对策建议
1、提高认识,加快推进。新农合是涉及千家万户、维系亿万农民的民心工程,是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必须充分认识新农合的重要意义,把加快实施新农合制度列入全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确定推进的进度和目标,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落实,使全镇广大农民群众尽快享受到新农合政策带来的实惠,提高广大农民的健康水平。
2、强化宣传,优化服务。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改进宣传方法,提高宣传效果。首先是在向农民宣传什么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时,我们通过调查得出这样的结论:宣传的方式不应该书面和官方化,而应通俗易懂,贴近农民。因为农民文化水平有限,他们不会关心合作医疗制度是什么重要手段,是什么最终体现,是什么重要内容,而只关心与他们息息相关的事
情,如能够给他们带来怎样的切身利益。如在宣传中没有让村民们真正了解它能够给他们带来什么切实好处,则村民的参与积极性肯定不高,反而认为又是政府在以什么名义敛财,往往会以抵触的心理对待。其次通过与村民访谈,我们觉得相关工作人员在宣传这种新型制度的力度还不够。村民还不是很清楚这种制度的内容以及具体是怎样操作的。假如村民在符合报销的情况下由于不懂具体的操作过程,导致医疗费用报销不了,反而会加重农民的经济负担。农民是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体,缺少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新型的制度推广肯定只会昙花一现。
3、改进筹资方法,降低筹资成本。建议是否取消收取个人筹资款,实行参合农民年检制度;或采取村组干部建议的由粮食直补款代扣代缴;或利用微机化管理,农民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到指定地点缴费;或探讨其它缴费方式。
4、加强研究,完善制度。在实施新农合制度的过程中,要及时了解上级的新政策、新规定,搜集各种新情况、新信息;及时掌握和分析农民群众、乡村医生的疑虑,采纳合理的要求和意见建议,不断地深入总结经验,完善相关制度。一是要简化报销程序。要简化报销手续,县内住院允许全额垫付实行报账制等。二是要完善转诊制度。建议简化逐级转诊制度。允许参加新农合的农民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要,可以在全市范围内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尽可能简化在市外医院就医的报销程序,提高在外地工作生活或需要经常外出的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积极性。三是要提高镇级卫生院就医报销比例和医疗水
平。用高比例报销和优质服务吸引农民到镇级卫生院就医,减轻农民到上级医院就诊的负担。
6、增加投入,规范管理。政府要根据国家财政部、国家计委、卫生部《关于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意见》“原则上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的要求,扩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比例,增加对新农合的投入,确保资金的足额按时到位。要建立健全各级经办机构,选好用好培训好管理人员,并要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要解决好经办机构的人员、编制和经费,改善经办机构的办公条件,尽快提高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使用管理软件,将参合农民的个人资料、就医情况、住院费用报销情况等基础资料实行计算机网络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既方便各项工作的开展、各种数据的统计,也能杜绝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
7、加强医疗机构建设,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如果说,党和国家的决策是新农合制度的先决条件,农民的积极参与是新农合制度的广泛基础,那么医疗队伍建设就是这一制度健康运行的关键环节。珍惜新农合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带来的发展机遇,一是要抓好医德医风,增强服务意识,决不允许个别医护人员从中牟取不当利益;要以病人为中心,优质服务;要定期召开参合农民代表座谈会,征求意见,改进服务;要畅通病员诉求途径,及时解决病员的实际困难。二是要全面提高医疗技能和服务水平,以精湛的医术和热忱的态度获取农民的信任,塑造良好的医卫形象。三是要探索完善乡村医生利益分配制度。或实行由行政村统一管理经营,乡村医生工资制;或实行乡村医生按一定比例抽成或者奖金制,等等,以充分调动村卫生所医
1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查报告 篇十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卫生资源愈来愈集中于城市,地处偏远的农民看病(主要指大病或疑难病)不方便;更主要的,贫困农民普遍无力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往往有病不看,小病拖大,大病等死;与此同时,由于贫困,也由于缺乏健康知识和自我保健意识,他们更容易受到疾病的困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陷入恶性循环,医疗保障的缺失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发展的严重阻碍。因此在这个大背景下,国家提出:逐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为了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情况,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我对我所在地区的合作医疗试点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表明,由政府主导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受到了当地农民的欢迎,产生了积极的效应。
1、首先,从中央到省、市、县都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表明了政府的态度,即政府应当对公共卫生和农民健康承担责任,这意味着这种状况开始有了根本的转变。
2、部分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实行农村合作医疗后,我县医院农民住院人数比往年同期成倍增加,部分农民从合作医疗中开始受益,产生了积极的示范效应。
3、农村县乡一级医疗卫生机构有望得到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构成覆盖农村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然而农村医疗设施十分薄弱,长期以来,无论硬件软件建设,乡镇一级卫生院都严重滞后,而合作医疗试点强化了医疗机构尤其是乡镇卫生院建设,同时也是对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严重不均的现象向合理化方向的一点纠正。
二、调查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1、农民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处于被动地位,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农民对合作医疗持怀疑和观望态度,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认可程度、信任和信心不足,热情不高。
2、资金仍然不足、覆盖面过小也是影响农民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合作医疗主要用于保大病,这种以保险业的原理和运作方式展开的合作医疗,对于仍处在贫困之中的农民吸引力十分有限。实际的调查中我们常常看到:很多家庭是家中没有病人就不愿参保,因为农民注重眼前利益与现实利益。
3、在资金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政府推行的合作医疗采取的是以大病为主的模式,可能着眼于抓关键,急于打破贫、病恶性循环,希望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这样做一定程度上起到鼓励“大病”的作用,由于覆盖面过低,实际结果很可能是小病没有兼顾,发展成更多的大病。从现实来看,大病都是由小病——常见病、多发病未能得到及时治疗拖出来的。
4、调查中了解到,不少人对药价偏高、报销目录的限制表示不满,还有一些农民因担心报销手续繁琐对合作医疗望而却步,农民对于现阶段实施的农村合作医疗了解不多,而管理部门又缺乏有力的宣传。
三、政策反思与建议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设计中,县级医疗机构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理所当然,保障农民健康是政府的责任,救死扶伤是医疗机构的本职。然而,在贫困地区,在自负盈亏的背景下,医院要生存要发展实属不易。难怪医疗机构都争相要成为“定点医院”,而群众普遍反映“定点医院”看病的药费比“外边”要贵。
【200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自查报告】推荐阅读:
农村新型合作的医疗调查报告12-23
新型农村合疗医疗工作的调研报告08-1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06-2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11-01
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汇报08-26
浅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08-0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01-2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怎么报销?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