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的现代文诗歌

2024-08-07

短篇的现代文诗歌(精选12篇)

1.短篇的现代文诗歌 篇一

雪的现代短篇诗歌

雪,

难忘的冰心啊,

是寒冷的凝华,

是不久的飞梦。

没有雪,

世界都会把你想念,

虽然,有天寒气冷,

阳光,也把你化掉。

因为,

寒冷,有更长的梦---

仍然,

留着雪的梦想。

有风,吹不走对你的记忆。

有海,淹不没对你的回味。

吸空气一口,有你的气息。

含清水一嘴,有你的韵香。

想你的`风姿,念你的净魂。

纳一腔情啊,牵我的萦肠---

有美丽雪花,抚我的脸颊。

有迅速装点,撼我的心房。

欣赏---银色的盛妆。

见证---洁白的灾难。

等着你---

再次晶莹。

2.短篇的现代文诗歌 篇二

菲利普?罗斯是当代最具代表性的美国犹太作家, 是近年来诺贝尔文学奖最具竞争力的候选人之一。虽然身为犹太人, 罗斯在作品中却经常讽刺和批判犹太生活中不光彩的地方, 因此罗斯一直被认为是有争议的作家。作为一个有争议的作家, 他的作品主题让人深思, 并且蕴含着种族隔离的成分。短篇小说集《再见, 哥伦布》是菲利普?罗斯的处女作, 一经出版便荣获“全国文学艺术研究基金”和“古根海姆奖学金”, 第二年又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这部开山之作不仅为他赢得的荣誉和名声, 更为他在美国文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五、六十代的美国犹太人在传统和现代的夹缝中生存

菲利普 ? 罗斯在各个阶段的创作情感和基调大不相同, 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强烈鲜明的反传统基调到反抗的困惑迷茫期, 再到最后的走出迷茫而回归传统。《再见, 哥伦布》就集中体现了他早期反传统的感情基调。 (万志祥, 1993) 。这部小说集里刻画的大多都是处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在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之间徘徊、处境困窘的犹太人。这些人中有的出身低微, 有的是新生的中产阶层的典型, 但都有某种程度的心理缺陷。他们厌恶犹太人传统的家庭观念和犹太教规, 斗争的目标是要冲破传统的束缚, 结果造成亲子不和、爱情失败, 只得以淫乱的性生活或借助于心理医生等方式来解脱内心痛苦和精神的空虚, 从而引发了精神危机。对于这种夹在古老传统和现代文明缝隙间的尴尬处境, 罗斯则从以下三个方面表现了在传统和现代的夹缝中备受煎熬的新一代犹太人精神危机。

1、 因孤独而异化

同名中篇小说《再见, 哥伦布》讲述了一对同为犹太人但家境悬殊的青年恋人尼尔和布兰达的爱情故事。尼尔是出身贫寒的图书管理员, 而布兰达是年轻貌美的富家女。他们在盛夏的游泳池畔邂逅, 一见钟情, 随后感情急速升温。相识不久, 尼尔就住进了布兰达的家里, 两人还瞒着家人发生了关系。这种急速的感情升温是让人出乎预料的, 甚至是有点畸形的, 也预示着这段感情不会有好的结果。或者他们之间并不能称为爱情, 只是孤独寂寞的心让他们想要寻求依靠和寄托。正如尼尔所感觉的, 他们除了在一起淫乱和享受的时候, 其余时间总会发生矛盾。当他们偷吃禁果的事情被家里发现的时候, 尼尔和布兰达没有互相反思, 体贴爱人, 相反却把责任互相推诿, 实在难将他们之间的爱情冠以“真爱”之名。小说中孤独的不止有两个盲目恋爱的年轻人, 他们的家长也是孤独的。尼尔远离自己的父母, 与格拉迪斯舅母一家住在一起。舅母虽有点唠叨, 但为了照顾好家中的每个成员也可谓是尽职尽责。然而在日常生活中, 尼尔与关心挂念自己的舅母几乎没有共同语言。相似的情况在布兰达身上也有体现, 她虽然生活在富裕的犹太家庭里, 但却热衷于消费, 安于做一个“啃老族”, 同父母的关系似乎只有物欲的满足。当尼尔夸她的妈妈非常漂亮的时候, 布兰达的反应竟是“我简直难以把她认作妈妈, 她恨我”。由于人与人之间普遍缺乏着真挚的感情, 因此冲突得不到解决, 灵魂得不到慰藉, 每个人都龟缩在自我的影子中, 导致家庭矛盾不断、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同样因孤独而异化的还有另一部小说的主要人物爱泼斯坦先生身上。爱泼斯坦白手起家, 惨淡经营, 创立了爱泼斯坦纸袋公司, 他把生意看的比自己的命还重。即使这样, 他始终无法通过艰辛的工作来充实自己。逐渐地他开始厌倦妻子走样的身材、感觉万般皆无聊, 于是便开始同寡妇艾达?考夫曼发展婚外情, 想要缓解内心极端的孤独感。当这一切丑闻败露后, 他完全被视为家里的局外人。爱泼斯坦在生意场上虽然游刃有余, 却是生活上的失败者。可是他越想摆脱在生活上的挫败感反而更觉孤寂, 努力和挣扎都是徒劳的, 只是让自己越陷越深。

2、 因好奇而冒险

在创作《再见, 哥伦布》时, 罗斯正处于创作发展的叛逆期。他本人就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也经受了犹太传统文化备受摧残的尴尬时期, 因此和小说的主人公一样, 他当时的处境也是迷茫和痛苦的。犹太传统在美国主流文化的冲击之下, 使多数犹太感受到了身份危机带来的失落感和困窘感。“犹太传统中的行为戒律与美国文化对自由的信奉是五、六十年代美国犹太青年成长的两股逆动力量。犹太人对家庭的信赖和信仰与上帝联系在一起, 对父母孝敬恭顺是犹太自律的前提和基础。但是, 在60年代反文化的自由风潮下, 梦想脱离父母严管、渴望像真正的美国青年一样无羁无束的愿望使犹太孩子压抑而逆反。做个遵守戒律的犹太乖孩子成为犹太青年的精神枷锁。” (傅勇, 1997) 小说中的青年主人公对由于种族、宗教和财富给他们带来的隔离深感气愤和压抑, 于是他们对传统的犹太教义深表质疑, 也因此激发了他们对抗传统道义的言语和行为。在小说中的青年人躁动不安, 罗斯刻画的这类人往往是只具有犹太身份却又没有保留太多犹太传统。出于年轻人本能的好奇心, 他们大胆地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和冒险, 他们甚至敢于向传统宣战。

《犹太人的改宗》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奥齐 ? 弗德曼是个很有个性很有想法的孩子, 他爱动脑筋, 好问问题, 善于跳出书本的束缚。奥齐的老师宾达拉比向孩子们讲述传统的犹太教义, 可是奥齐经常质疑老师为什么有时讲经时的话会自相矛盾。比如, 他向老师宾达拉比提问, “既然上帝是无所不能的, 那么耶稣为什么又不可以是无须交合而生下的呢?”这让他的朋友们也觉得很诧异, 而拉比也当然回答不了这样的问题。“奥齐想知道的事总是与众不同, 第一次, 他想要知道, 宾达拉比怎能称犹太人为‘上帝特选的子民’, 而《独立宣言》却声称人人生而平等。宾达拉比试图用政治平等和精神合法性两者的区别来说服他, 但奥齐感情激烈地坚持说, 他想要知道的与此不相干”。宗教的神圣性在奥齐的眼里因缺乏人性而显得滑稽而荒诞。而拉比所能做的只是一次又一次地把奥齐的母亲叫来, 一起管教这个质疑宗教神圣性的“叛逆”孩子。而奥齐却并不屈服, 没有得到他想要知道的答案, 他不惜爬上象征权威和神圣的教堂上。这让所有人感到惊慌失措, 而在教堂顶上的奥齐却有另一番感受, “他感到平静和力量”。奥齐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来审视自己的文化和教义, 并大胆质疑大胆探索其中自相矛盾的地方。凭着对事物强烈的好奇心, 他不惜以跳楼这样冒险的方式得到令自己困惑的问题的解释。“他完成的是对自由的追寻, 摒弃的是权威”。 (刘捷, 1998) 这或许也是在美国文化的熏陶之下, 外来移民和文化不得不放弃一些不合理的或者是压抑人性的东西, 小说中年轻一代的犹太人正是受到了大文化背景的洗礼。

3、因迷茫而回归

《狂热者艾利》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之一是犹太律师艾利?派克。他住在一个名叫伍顿屯的纽约郊区。这是一个非常富足郊区, 住的大多数都是非犹太人。“二战”以后, 许多犹太家庭搬到这里居住。为了能够和非犹太邻居和睦相处, 他们尽可能地避免一切具有明显犹太性的行为和活动, 比如不举办犹太仪式, 不讲犹太民族语言, 不着传统的民族服装。后来, 一个名叫列奥?图里夫的犹太幸存者搬到这里。他建造了一所“正统的”犹太学堂, 为“二战”犹太幸存者的孩子讲授犹太法典《塔木德》。他的行为举动却让该地区那些已经被“同化”了的犹太人感觉非常恼怒, 因为他们觉得这个犹太学堂的存在极大地威胁了他们与当地非犹太人的“和睦相处”。他们最不能容忍的是学堂的犹太教师戴着镶边的黑色礼帽, 穿着长襟黑色的礼服在小镇里走来走去。因为这一犹太教的传统服饰如今代表着“历史”和“极端”, 与二十世纪的美国社会是格格不入的。艾利被委托来处理此事, 并经历了一系列的谈判挫折和心理煎熬。后来当艾利将他自己的衣物给犹太教师请他换上时, 他听到了犹太教师凄楚的呜咽声, 这凄楚的呜咽声唤醒了艾利的良知和民族情结。 (乔国强, 2003) 艾利回家后, 却郑重地换上了犹太教师换下来的犹太人的传统服装。伍顿屯郊区的犹太人都以为艾利精神崩溃了, 但艾利自己却知道自己并没有精神失常。他感到“这些黑色的衣服似乎是他的皮肤的皮肤”。泰德 ?海勒让医院里实习医生强行给艾利打镇静剂, “药使他的心灵平静了, 但却没能触及到那黑色所到达的地方”。这段描写极具讽刺意味, 艾利在历经一系列的波折之后, 疲倦的心灵不自觉地回到了传统的怀抱, 贪婪地享受着回归传统给他带来的慰藉。然而, 在仍处于迷茫境地的被“同化”的犹太同胞眼中, 他的回归却被视为“精神崩溃”。

在小说《再见, 哥伦布》的结尾, 尼尔和布兰达因为家庭的反对和他们本身意识形态上的差异而分手。分手的那天晚上, 尼尔站在布兰达学校的图书馆窗前, 凝视着自己的影子陷入了沉思。尼尔没有找到自我, 但却作出了回归犹太性的表示。小说最后两句写到尼尔并未迟疑多久, 及时地赶上了去家乡纽瓦克的火车, 并在新年的第一天, 又回到从前的图书馆开始了新的工作。这似乎是向读者暗示主人公将以一种更有意义的方式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他意识到自己的“根”还在纽瓦克, 他将重新回归到原本的角色中, 不过将以更加积极的方式去“演好”这个角色。

三、结语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美国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动荡。这个时期的美国, 反主流文化运动和人权运动声势浩荡, 因此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创作出的文学作品不可避免地会印有时代的烙印。菲利普 ? 罗斯作为这个时期的美国犹太作家, 其作品不可能无视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他自身的种族文化背景。《再见, 哥伦布》这部小说集就是对犹太人在美国的处境的再审视, 窥探到了在物质生活不断改善的同时, 美国犹太人的宗教信仰和精神追求的滑坡, 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犹太人在犹太传统和现代美国文明中的两难处境。看似赤裸裸地揭露了犹太人性格中不光彩的一面, 实则体现的是罗斯对民族传统逐步丧失的担忧和斥责, 及时为犹太同胞敲响了警钟。

摘要:作为菲利普·罗斯早期的创作, 《再见, 哥伦布》集中体现了他早期反传统的感情基调。这部小说集里刻画的大多都是处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在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之间徘徊、处境困窘的犹太人。这个时期的美国, 反主流文化运动和人权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美国犹太人的宗教信仰和精神追求有所滑坡, 此时的犹太人在犹太传统和现代美国文明中进退两难。罗斯通过描写他们因孤独而异化、因好奇而冒险、因迷茫而回归, 表现了再传统和现代的夹缝中备受煎熬的新一代犹太人的精神危机。

关键词:犹太作家,异化,精神危机,回归

参考文献

[1]Bloom, Harold, ed.Philip Roth[M].New York:Chelsea House Publishers, 1986.

[2]Cooper, Alan.Philip Roth and the Jews[M].New York: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1996.

[3]Roth, Philip.Goodbye, Columbus and Five Short Stories[M].New York:Vantage International ed, 1993.

[4]傅勇.菲利普·罗思与当代美国犹太文学[J].外国文学, 1997 (4) :28-30.

3.短篇的现代文诗歌 篇三

摘要我国有悠久的诗教传统,教师可以把中国古典诗歌教学作为切入口,改变中职生文化素养不高的现状。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言传身教,让学生爱上美妙的诗歌;因材施教,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诗作;轻吟低咏,和学生感受音韵之美;浅酌细品和学生同享人性之美。教师引导他们接受诗歌的熏陶,从诗歌中汲取足够的养分,性灵回归诗意,从而达到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关键词职业中学诗歌教学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和传统。中职生的人文素养现状,要求教师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上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激发创新精神、发展个性,从而促其形成健全人格。

一、职业中学提倡诗教的迫切性

目前,在职业中学的课程改革热潮中越来越强调技能训练,而作为文化基础课的语文教学则越来越被边缘化。甚至一些学校公然提出了应该把文化课应作为专业技能课的辅助课程实施。在这种情况下,中职生对学习更加不感兴趣,其人文素养现状令人堪忧,其文化素质较差,其典型表现为行文不通、错别字连篇,无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他人交往行为举止缺乏教养,动作粗鲁、言语粗野;自闭、不善与人沟通;冷漠、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对弱者缺乏应有的同情心;价值观混乱,缺乏基本的是非判断能力……

现代职业教育的有四大支柱版块,即学知、学能、学会生存及学会和人相处,作为四大板块的核心组成部分,文化课程与技能课程应是相互独立的课程体系。只有提高技能与增加文化素养平衡发展,中之声才能既练好技能,又丰富内心,成为社会建设的合格人才。

中国有悠久的诗教传统,诗歌可以启人心智,激发人积极情感。可以说。很多中国古代文人启蒙教学于诗歌,扬名于诗歌,诗歌影响、塑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因此,职业中学提倡诗教,是改变学生文化素养不高的现状的途径之一。

二、教师开展诗教的步骤

教师可以以中国古典诗歌教学为切入口,从以下几个步骤人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1、言传身教,让学生爱上美妙的诗歌。诗歌是人的肉身从庸常的生活中向高处伸出手来,乞求一缕光明来照耀自己的灵魂的结果。热爱诗歌的人往往具有悲悯之心,常能痛苦别人的痛苦、喜悦别人的喜悦,这种感同身受的品格正是健全人格的重要标志之一。

美国教育家西格莉夫人说:

“你希望孩子成为怎样一种人,你就在自己的言行中争当这种人。”年轻人最易受他人感染,一个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学生人生的榜样,学生有意或无意中都在他的言行举止。

教师要想让学生接受诗歌、喜爱诗歌,首先自己就要喜爱诗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背诵诗词;可以给学生作文、周记写评语时用诗句;在课堂上多示范诗歌诵读;在技能拓展课上,和学生交流自己喜爱的诗歌,和他们共同创作诗歌。学生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会从一个不了解诗歌的人变成一个热爱诗歌的人。热爱诗歌的人大多热爱生活,青年学子怀有一颗热爱诗歌的心,大都感情丰富、坦率真诚,人格不会出现偏差。

2、因材施教,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诗作。孔子曾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了诗歌在修身成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两三千年以来,中国诗教传统绵延不绝。诗歌浸润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它记载了一个民族的荣辱兴衰。从最早的“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到《诗经》、《离骚》,再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其中的精品灿若星汉。数不胜数。

教师要教诗歌,首先要向学生推荐好的诗歌。在向学生推荐诗歌时,教师除考虑诗歌旨意、意境之外,还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推荐诗歌。对于暴躁、好动、容易激怒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那样清新明快的诗歌,或如戴望舒的《雨巷》那样节奏舒缓的诗歌;对于沉默、木讷、缺少朝气和激情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节奏激昂、铿锵有力的诗歌,如郭沫若的《晨安》、《天狗》,让他们通过诗歌朗读,逐渐调动神经的兴奋度,克服抑郁倾向。不同的诗歌适合不同的人,选对诗歌,是成功诗教的第一步。

3、轻吟低咏,和学生感受音韵之美。诗歌是有节奏的,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国的诗歌由歌谣演变转化而来,音乐感是它的特征之一。《淮南子·道应训》说:“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指歌也。”鲁迅先生也曾说过,诗歌起于劳动,源于“吭唷、吭唷”之声,节奏鲜明,铿锵有力。

传统的诗教中,很多教师着力于诗歌诗意的理解,诗境的体悟。可是,部分中职生由于文化水平有限,根本体会不到诗歌的美妙之处。对于他们,教师不必着急于诗歌字义、内蕴的理解,在初步疏通文义以后,可以转入诵读指导。

例如,诵读《雨巷》时,教师可以从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人手,多诵读,或轻吟低咏,或慷慨激昂,让学生自己体会何种感情更适合所诵诗歌。通过诵读比较,学生会发现只有放慢语速,降低声调,才能读出其低沉婉转之韵律,然后,教师再从诗歌的“ang”人手,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营造的“彷徨、迷离”的意境。诗歌之美很大部分源自于音韵之美,这种美对于人生而言,也许就是那抹最艳丽的阳光,能够照进最深的湖底,帮助我们跨越失意和委顿,到达彼岸。

4、浅酌细品,和学生同享人性之美。白居易在《与元久书》中写道:“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也就是说诗歌是通过以情感人来达到教育的作用。清人刘开说:“诗者。先王诱天下之人而归之善也。”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正面临价值重构。各种矛盾突出,阶层对立、贫富分化、信仰危机、生存压力等无不困扰于心,人们内心充满了焦灼、迷惘的情绪,学生受社会风气影响,看到人性恶的一面比较多,因而有些浮躁,急功近利,暴躁易怒。诗歌是诗人情感的真挚写照,它以情感人,通过对学生情感的教育来净化他们的心灵。

古典诗歌中几乎包含了人类一切积极的情感。有思乡念国之情,有忠贞不渝情人之爱,有鄙视权贵的桀骜,有洁身自好的矜持,有纯真的友谊,有坚贞的信念。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抒发的就是母爱。教师可以通过诗歌引导让学生,让学生明白乌鸦反哺,小羊跪乳。身为人子,要以自己的努力,回报父母的关爱。

4.今夜现代短篇诗歌 篇四

突然惊醒了沉睡中的我细细一想

原来是爱慕虚荣的心

在蠢蠢欲动

趁着酒精

超越了自我犯下了一个低级而又不可饶恕的错

今夜

酒后的失态

突然惊醒了醉酒中的我细细一想

原来是贪恋权势的心

在跃跃欲试

趁着酒精

迷失了自我犯下了一个可笑而又不可原谅的错

今夜

趁着酒精

我看清了自我原来世俗的我并没有超越自我在岁月的沉沦中

竟让自己醉得一塌糊涂

迷失了自我今夜

趁着酒精

我终于明白了

俗不可耐的我竟是如此的卑微

在世俗的岁月里

竟让自己活得如此沉醉

5.母亲现代短篇诗歌 篇五

黑夜里

望着满天的星星

顺着风去回想

那个永远爱着我的人

我在她臂弯里长大

是她生命一部分

但我…

总是惹事

并没有让她高兴过

岁月无情的痕迹

在她的脸上显现出

她的皮肤开始变得粗糙

我知道

我身体里留着她的血

也知道

我的心脏里跳动那个人的`心

我对她无情的伤害

使她在背后无声的哭泣

岁月像一本厚厚的书

记载太多

我不知道

在最后一页写着什么

是不是她的慈祥

在黑夜里

因为她

我不在孤独

我的诗歌不再低沉

我也知道

因为她

我感受到这世界上

幸福 温暖。

我们都记得

恋人的生日

或与

恋人有关的日子

我们

可曾记得

母亲的生日?

或忘了母亲是哪天生日?

春风又绿江南岸

在这天写下

对母亲的爱的怀念与愧疚

也许当哪天

她已老去之时

想起我为她写下这篇

6.现代文阅读的命题特点 篇六

全国课标卷第一题“现代文阅读”共3题9分(试卷第1题~3题),为选择题。主要涉及到 “理解”和“分析”两个能力点,要么要求辨析文章的某个概念,要么让我们判断文章的大意,要么要求辨识某个观点。本期我们安排了4篇文章,分别从现代文阅读的命题特点、“概念题”的比对、“观点辨析题”的解题规律和文意归纳的方法分别进行解读,栏目还附了一个专项练习。请大家仔细阅读并认真训练。

(本期栏目特约编辑 华中师大一附中黄桢老师)

全国课标卷“现代文阅读”版块近四年的试题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题型稳定,均设置3个小题,且以单项选择为主。二是所选文本难度稳定,文本不仅兼顾了知识性与人文性,且考虑了我们的知识面和接受能力,难度适中。即使是讲述“科技黑箱”(2012年)、“悲剧的审美价值”(2014年)这类文章,也没有多少高深的理性阐述,至于关于老子及《老子》时代的探讨(2013年)和宋代货币流通的介绍(2015年),就更为浅易了。

现代文阅读到底考什么?《考试说明》说得很清楚:理解;分析综合。全国卷似乎更青睐前者。4年里的12个小题中,题干上直接提到“理解”的有8个,虽然这里面有6个题干中是“理解”和“分析”一起出现的,但命题者在兼顾“分析”的同时,其着力点还是“理解”。因为其它4个小题,题干虽然没有直接提到“理解”,但实质是在考查“理解”,比如2014年高考第一小题(文本见本期P20-21):

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 )

A. 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为追求爱情自由,面对封建势力的巨大压力,拒绝委曲求全,最后触碑殉情,化成蝴蝶。

B. 在甲午海战中,清军致远舰在中弹累累、舰身倾斜、弹药耗尽的情况下,开足马力,冲向日本吉野舰,最后被鱼雷击中,沉入海中,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

C. 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及当地群众安全转移,阻击了3000多名日寇的多次进攻,弹尽粮绝之后,跳下悬崖。

D. 老舍笔下的祥子,纯朴善良,勤劳能干,有着骆驼般坚韧的精神,在饱受旧社会、旧制度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

所列4个选项均是实际事例,涉及到“悲剧”的外延,借此考查我们对“悲剧”的内涵是否已经全面理解。

我们知道,作为一种思维能力,理解分两种:一种是应用感性知识来揭露事物的外部联系,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在现代文阅读的考查中,命题者往往通过列举一些特殊实例,要我们与某一概念挂钩,比如上题即为此种理解。如果我们通过阅读文章,真正全面掌握了“悲剧”的内涵,就可以判断出答案为B项,因为甲午海战中虽然有“冲突、抗争、毁灭”这些悲剧的关键因素,但是还缺少文中提到的“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这个前提条件。

还有一种理解是应用理性思维揭露事物的内在联系,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比如2012年高考的第一小题就属此类:

下列对于科技黑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黑箱,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而科技黑箱,则至少它的设计者理解和掌握其中所含有的知识。

B. 与黑箱不同,科技黑箱的操作是可控的,使用者不必透彻掌握其工作原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

C. 科技黑箱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对科学知识进行了修正。

D. 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成果和最终成果,如电脑、手机,都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知识,可以说,是科技造就了科技黑箱。

可能有人认为,做这种题目,只要理解了“科技黑箱”这个概念的内涵即可,实际上却并不是这么简单。在上述4个选项中,真正揭示了“科技黑箱”这个概念内涵的是C项的前半句,而这道题的答案恰恰就是C项。为什么呢?因为该选项的后半句在原文中是这样的:

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

显然,选项后半句的“修正”一词替换了“选择”,故错。但这是在讲述“科技黑箱”的生产,不是阐述“科技黑箱”的内涵。

如果我们再综合该小题其他三个选项来看,就可发现,命题者实际上只是从文本中筛选出有关“科技黑箱”的信息,诸如背景信息、功能信息、内涵信息等,加工整合成A、B、C、D四个选项。由此,我们就自然想到一个问题:现代文选择题题干上提到的对某个概念、某个句子、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似乎都不是需要我们简单而直接地“应用理性思维揭露事物的内在联系”,而是对命题者理解的“再理解”。

为什么呢?

因为选择题中所有选项的文字,无论是“理解”,还是“理解和分析”,都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静态的“理解”“分析”,而是命题者以所选文本为基础而加工出来的,或者说已经深深地打上了命题者的烙印。比如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卷的第3小题(文本见本期P18页):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质库、解库是进行押物、放款、放息的机构。唐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质库、解库也随之兴盛。

B. 在宋代,出典人将房产押给典权人后,可以获得一笔典价,且不必支付利息,在典期内,典权人不但享有房屋的使用权,同时还拥有出租权。

C. 虽然早期的交子具有汇票性质,可以克服金属货币不便携带的缺点,保障商品交易中货款的顺利结算,但是它还没有发展成为纸币。

D. 宋代各种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对当时的经济发展都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此后各个朝代提供了借鉴。

按题干要求,需要“理解和分析”,但我们面对的却是无一不留下了命题者加工痕迹的四个选项。如C选项中“但是它还没有发展成为纸币”的表述,就与原文不符,原文是“早期的交子、关子、会子后来在信用票据基础上逐步发展为纸币”。

面对这种需要再理解、再分析的选择题,我们如何有效地应对呢?

大而言之,认真解读文本。此类辅导材料甚多,毋庸赘述。小而言之,学会题文对照。就是要把被命题者加过工的文字与相应的原文进行比对,看看发生的改动是不是在条件、因果、时态等这些关键点上,从而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比如,上述小题的B选项,原文中就是这样的:

典当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也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典权存续期间典权人不向出典人支付租金,出典人也不向典权人支付利息。

经过对照,可以发现,与原文相比,B选项不仅文字大为减少,有的词语也有了改变(如“收益支配权”变成“出租权”),且整个句群的内部结构都有变化,但是,在 “出典人”“典权人”之间的权利关系这个关键点的表述上,两者依然是一致的,故正确。

7.想你现代短篇诗歌 篇七

想你,不是因为寂寞

去寻找心的偎依

心胸宽广的人

从来心目繁华之极

想你,也不是因为空虚

去体会你的美异

真诚善良的人

从来都是充实无比

想你,也不是因为贫困

去寻求你的救济

勤劳正直的人

从来精神丰裕物质不稀

想你,更不是想寻找刺激

去把你当宠物爱惜

品德高尚的人

从来都是灵肉仙躯

想你,犹如花香袭来

让我感受到春的气息

心中驻足一个美丽的你

仿佛陶醉在永恒的春天里

想你,犹如喝了长生的丹泉

康健的身心甜甜蜜蜜

心中有你相伴

前路充满希翼

想你,是缘分的迷离

只因那些话语、那些嘻戏

把你美丽的身躯

定格在我的脑海里

想你,是对未来的`期许

有望在来日优美的故事里

男一号是我

女一号是你

想你,是一坛陈年的老酒

打开来清香四溢

我与你共同品味

能品味出人生的精彩绚丽

想你,是流在身上的血液

激情澎湃生生不息

想你成了一种习惯

不断循环在我的心窝里

想你,愿我的情思如电波

飞传到你的心里

曾经是否回眸

前缘的印象已然依稀

但注定了今生你我有缘

8.优化现代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篇八

【关键词】现代文 阅读教学 优化 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为了彰显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目标,语文阅读教学的任务不外乎两个:一个是要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另一个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养成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反思新课改实施以来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我们必须探寻优化阅读教学新的策略。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了高中阶段优化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象,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例如阅读欣赏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我请学生根据画中的荷叶或生活中所见,把荷叶与芭蕾舞女组合起来,想象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满眼繁茂的荷叶,荷叶片片相连;因为出水很高,才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像优美典雅的芭蕾舞中的舞女的裙——于是,静静的荷塘幻化为动态的舞台,舞女们穿着绿色的裙子,翩翩起舞,轻盈地旋转。随着想象的驰骋,学生们进入了月光笼罩下的荷塘美景中,死的文字变成了活的形象,作品在想象中得到了复活。

二、注重学生的思考提问,激发主体意识

1.对重点词句或者优美语段提问。阅读文章总是从词语到句子,从句子到段落,一边阅读,一边把文章的各个词语、各个句子、各个段落的内容联系起来,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遇到语言优美、辞藻华丽的语段,学生往往首先是惊叹,然后暗自神伤,接下来一步很重要,可能会有少部分学生把它抄下来,经常翻看,进而试着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这方面主要是就阅读的实用性而言的。就阅读教学而言,如果对部分语句、段落不理解或理解不透,自然影响对文章整体的理解。因此,对重要语句、优美段落的理解或质疑,无疑是阅读的基础。对语句、段落的隐含义的理解,一不能离开特定的语境,二不能忽略写作的背景,切不可断章取义、望文生义。在品读课文重点句段时,尤其要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2.对文章的主旨性内容提问。这种提问直接指向阅读目标和要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并且阅读着力点集中在文本的重难点,具有很强的集中性,在阅读中起到了导向作用。在阅读中围绕文章的主旨内容进行质疑提问,正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为完成阅读目标而需要深入加工的信息之上,使信息加工更有效。

三、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

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可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设身处地地感受、体验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与情感。

1.表演式教学。对于一些故事情节丰富曲折、人物形象鲜明的文章,可以选择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把握、表演。如在教话剧《雷雨》的时候,让一个班学生发挥想象,自己编剧,自导自演;而对另外的一个班则让他们去观看屏幕上的话剧,切实地加深体会。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比较教学效果,时教师而言,也是一种丰富。

2.体悟式教学。让学生独自体验、品味、感悟文学作品的意蕴。如在教学沈从文的小说《边城》时,笔者首先没有对这一作品的主题思想进行分析,只是先引导学生阅读小说,然后在预习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作品中浓郁的湘西地方色彩,再发表对这部作品的感悟和体验。有的学生说,文章很美,其人物形象描写血肉丰满、思想独异,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有的学生说,翠翠是美的化身,爷爷是善的化身;还有学生说感受到了湘西的乡土风俗等等。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深入作品的意境中,感受作品情感的熏陶。

3.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自己寻找答案。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学生想知道而不知道,口欲言而又无可言时提出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意识。如在讲授《荷塘月色》一文时,讲到“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句时,笔者问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颇不宁静呢?请大家自己去查资料、找原因。第二次上课时,学生们都拿出了自己在课下找到的资料,分别对作者不宁静的心绪做了有理有据的分析论证。

9.六年晨读现代文+现代诗歌 篇九

泰戈尔

假如我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哪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才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上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上,正头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2.荷叶·母亲 冰心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了,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莲的,还有三莲的,四莲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院子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下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儿,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倾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对屋里母亲唤者,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3.夹竹桃

季羡林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我们家的大门内也有两盆,一盆红色的,一盆白色的。我小的时候,天天都要从这下面走出走进。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我的心里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到了夏天,更是满院生辉。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四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报告花事的结束。总之,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地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有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4.林海 老舍

我总以为大兴安岭奇峰怪石,高不可攀。这回有机会看到它,并且走进原始森林,脚踩在积得几尺厚的松针上,手摸到那些古木,才证实这个悦耳的名字是那样亲切与舒服。

大兴安岭这个“岭”字,跟秦岭的“岭”可大不一样。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多少条岭啊,在疾驶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的林海的波浪。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

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落叶松。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两山之间往往流动着清可见底的小河。河岸上有多少野花呀。我是爱花的人,到这里我却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儿来。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连树与树之间的空隙也不缺乏彩:松影下开着各种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身上。花丛里还隐藏着珊瑚珠似的小红豆。兴安岭中酒厂所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看到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学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有多少省市用过这里的木材呀,大至矿井、铁路,小至椽柱、桌椅。千山一碧,万古常青,恰好与广厦、良材联系在一起。所以,兴安岭越看越可爱!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叫人心中感到亲切、舒服。

及至看到了林场,这种亲切之感更加深厚了。我们伐木取材,也造林护苗,一手砍一手载。我们不仅取宝,也作科学研究,使林海不但能够万古常青,而且可以综合利用。山林中已经有不少的市镇,给兴安岭添上了新的景色,添上了愉快的劳动歌声。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兴安岭,由今天看来,它的确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5.榕树

泰戈尔

喂,你站在池边的蓬头的榕树,你可会忘记那小小的孩子,就像那在你的枝上筑巢(cháo)又离开了你的鸟儿似的孩子? 你不记得是他怎样坐在窗内,诧异地望着你深入地下的纠缠的树根么? 妇人们常到池边,汲了满罐的水去,你的大黑影便在水面上摇动,好象睡着的人挣扎着要醒来似的。日光在微波上跳舞,好像不停不息的小梭在织着金色的花毡(zhān)。两只鸭子挨着芦苇,在芦苇影子上游来游去,孩子静静地坐在那里想着。

他想作风,吹过你的萧萧的枝杈;想做你的影子,在水面上,随了日光而俱长;想做一只鸟儿,栖息在你的最高枝上;还想做那两只鸭,在芦苇与阴影中间游来游去。

6.在山的那边 一--山那边是什么呢?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妈妈,那个海呢? 二

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今天啊,我竟没想到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过 7.秋天 何其芳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8.理想

流沙河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一次次浸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在山的那边,是海吗? 是的!

人们啊,请相信--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

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而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的欢笑,欢笑里的酸辛。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

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理想被玷污了,不必怨恨,那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理想被扒窃了,不必哭泣,快去找回来,以后要当心!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9.化石吟 张锋

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 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

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 最早的树儿怎么不开花? 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 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 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逝去万 载的世界又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10.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10.试析初中语文的现代文教学 篇十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现代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273-01

初中语文课程相较于小学语文课程而言,在课程设置和学习难度等诸多方面都有很大不同,现代文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有着较大的学习难度。语文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而现代文的学习更是如此,需要学生静下心来进行阅读和思考,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内涵,通过进行现代文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语文成绩,更能够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感受能力,对于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初中语文课程的任课教师应该怎样改进现代文教学,改善课堂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呢?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我对该问题的几点看法。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在进行现代文教学时,往往会持一种功利性的心理去进行教学,在课堂上,教师习惯性地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对于生字词的掌握和理解、对文章内容的背诵等方面,在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内心情感等方面的挖掘上,总是停留在表层,很少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因此,学生在进行初中语文课程的现代文学习时,也只是根据教师的安排进行一种机械的、初步的学习,在课程结束之后,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也只是停留在课堂上,止于教师的讲解,很难在脑海中留下印象,对于文章的深层内涵更是所知甚少。这种教学模式虽然有利于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但是学生的学习质量却不高,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学生学科成绩的提升,更会影响学生对于现代文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因此,针对初中语文课程的现代文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初中语文课程的任课教师应该首先从自身做起,改进自身的现代文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现代文教学在初中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现代文学习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初中语文课本中的现代文篇目,是学者和专家经过层层筛选和慎重考虑之后选入的经典篇目,在这些现代文中,包含了诸多大家学者对于人生的体会、对于过往时光的追忆、对于人生问题的思索等等,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感受力和文学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这些现代文篇目,学生可以吸收前任贤者们的人生智慧,感受他们的生活状态,从而对自身的学习和生活有所启迪。

同时,通过学习现代文,学生们还可以仔细体会这些经典作家们的遣词造句,琢磨他们在进行文章创作时的手法和技巧,学习相关的写作知识,为自己的作文写作积累一定的素材,从而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现代文教学时,能够充分认识到现代文教学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地位,扭转自身的教学观念,将现代文教学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现代文的篇目一般较长,而课堂时间又总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在进行现代文教学之前,应该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提炼出现代文篇目中最精华最精彩的部分,整理好自己的讲授思路,有效地利用好课堂时间,让学生在课堂内能够进入现代文的学习状态,体会到现代文的魅力。

初中语文任课教师在进行现代文教学时,除了要改进自身的教学理念,还应该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提升现代文教学的有效性,提升课堂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能够积极地融入到课程氛围中来,更好地配合教师完成现代文的学习。初中语文课本中的现代文,相较于小学阶段,无论是在篇幅上还是理解难度上,都有了进一步地提升,对学生的学习和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障碍,有些学生在进行现代文学习时,看到这么长的篇幅和这么多的文字,就不敢或者不想进行现代文的学习,甚至会对现代文学习产生一定的排斥和厌学心理,对学生的现代文学习造成严重的影响。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耐心地向学生讲解进行现代文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在进行现代文教学时,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状态,运用一种温和的教学姿态和学生进行交流,使用正确的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的语言进行知识点的讲解。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一改过去沉闷古板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现代文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学生能够以一种放松的心态投入到现代文的学习中。

在进行现代文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鼓励学生进行现代文的学习和深层含义的探索。对于现代文学习来说,朗读是必不可少的学习环节,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现代文学习方法,但是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课程的现代文学习中,教师为了节省课堂时间,往往会将朗读环节从课堂中省去。这种做法看似为学生进行现代文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时间,但是实际上却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行为,不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在进行现代文的学习时,通过进行朗读,学生可以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初步性的把握,为进行更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让学生朗读课文,可以使学生及时地对所学文章内容进行复习和反复思考,使学生能够真正融入进现代文学习的氛围中去。因此,教师应该重视朗读,灵活运用朗读,在学习文章之前让学生在课下进行朗读,对文章内容进行初步温习。

在现代文讲授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安排朗读环节在整个课堂时间里的比重,将文章中需要学生进行深入挖掘和精细体会的段落找出来,使学生对其进行朗读和体会。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全体朗读和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等,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使学生集中精力进行现代文的学习。

11.海的短篇诗歌 篇十一

你若问他再在找什么,他便告诉你:

他在找海。

海是有的,那人告诉你,她是蔚蓝的,是世界憧憬的,人们从未见过,她是神秘的。

海是有的,那人告诉你,他寻找过,找到了珍珠,找到了贝壳,她是富有的。

海是有的,她是个公主,他爱着她,爱是单纯的,因为海带来了希望,她是美丽的。

十年后,他找到了海,但他绝望了,他的海,干涸了,正如他的心一样,被埋藏在这无尽的沙河中,再也找不到了。

为什么,他双眼空洞,望向前方,天边的海市蜃楼,它露出狰狞的面孔,嘲笑,轻视。

这使他更加绝望。

他躺在沙海中,任由沙子掩埋。

从脚,腿,到身子,再到头,最后,完全没入。

其实,海是有的,在他心里,在他梦中。

海对他说的最后一句话,他至今还依稀记得:

12.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层次 篇十二

【关键词】阅读教学 目标层次

初中语文教学,前承小学,后接高中,自然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初中语文教学,在小学的基础上,减少了识字教学的时间,注重对文章的阅读与理解。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它包括五个层次的内容,第一个层次是朗读识记,第二个层次是理解归纳,第三个层次是总结回忆,第四个层次是回味欣赏,第五个层次是迁移运用。

一、朗读识记

响亮清晰的读叫做朗读,大声读出来的目的是加強记忆。在教师领读之前,教师先组织学生把个别生字读准字音,当然读准字音的方法很多,可以自查,也可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甚至可以用比赛的方式来实现预期目标,然后根据具体课文的情况确定朗读方式。如《海燕》、《白杨礼赞》、《马说》,教师领读可达到如下目标:读准字音,正确断句,把握文章语势,正确表达作者的写作意图。如《海燕》应朗读出作者亢奋与激荡的情怀;《白杨礼赞》则应读出作者由衷的赞赏;而《马说》最好能读出作者心中的哀怨与无奈。但对于《范进中举》这样篇幅较长的文章,则应该采取边读边讲,教师读一节,学生读一节,交替进行,一方面师生互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如果教师一味的讲解,不仅教师累,学生也会感到烦,这样效果反而不好。

二、理解归纳

学生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众所周知,语文教育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习重在把握其特点。而具有丰富多彩的人文内涵尤其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特征。因此新课程在选材上更关注这一点。选材很多都是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情感教学应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因为只有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丰富而多彩的感性知识,才能提高其阅读的兴趣,从而转变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促进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人格的升华,也才能使学生学会用情感去感爱生活中的一切,在心灵上获得共鸣、启发和领悟,真正做到以文促学,以情促学的学习目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真正做到促进语文智能、技能的掌握。

如《小巷深处》是一篇抒写养母对“我”深切的爱和“我”对养母的感情,感情真挚,富有感染力。本人教学时就非常注意情境的设置,第一教时情境设置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导入,即回忆已去世15年的奶奶在世时对我们爱的琐事,由于本人回忆时是流着泪说出来的,所以学生深深地被感染了。随后,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于文章写得感人,读到最后几段,连自己也有些哽咽了!学生有的也被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再让学生模仿老师朗读一遍!第二教时,让学生将自己真情实感的小作文在课堂上自觉展示,有一位同学写的是回忆自己的爷爷病前病后的细节,由于写得真,此位同学哭着朗读的,同学们也被这位同学的真情打动了,也有一些同学跟着流泪,借此时机告诉同学写作文的关键就在于要用真情去感受去表现,这样就会感人至深!接下来设置了一个游戏:模仿瞎子走路,再让这位同学谈一谈感受。再引入第二教时要讲的内容:瞎子走路这么艰难,那么瞎眼英姨为了培养我要劳动挣钱 ,其付出的代价可想可知,这将是我们常人的多少倍啊!让同学把母亲倾注在我身上的无私的爱的琐事从吃、住、穿、用等方面找出,并体会其感情!由于有了情感、情景的设置,学生积极性较强,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三、总结回忆

这一点是众多教师容易疏忽的环节,其实在这个环节是最为重要的,教师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总结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是我们学习的精要,因为作文的分值占的比例已接近一半,所以我们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要多多关注这一点。

四、回味欣赏

现在时兴的语文教学,则都从这步入手,教师总会这样的提问:大家看过课文的情节了,你认为“好”在哪儿?“好”的内容太宽,这样的提问让学生有点摸不着边际,以至很多学生想说,但又不知说什么?这样使很多用来展示的课堂出现失控,问题出在教师身上。为什么不能这样提问:这节的字句上有哪些用的好的地方?这篇文章写作技巧上好在何处?这篇文章主题鲜明,作者又是怎么做到的呢?当代文学家朱先潜说:“觉得有趣味就是欣赏”,有趣有味,自然与众不同,自然需要老师与同学们去发现、去感悟。

五、迁移运用

应该说“迁移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次,是阅读能力的“活化”,使“得益于课内”的知识向课外延伸和扩展,从而“得益于课外”,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出神入化的境界。前述训练所获得的阅读能力,就成为一种驱动力,一种自然的习惯,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读更多的东西,获取更多、更为广泛的知识,或有创造某些新事物(如提笔作文)的冲动,使这种“阅读”成为带有创造性的阅读,进入了一个更高的阅读领域,具有了更高的阅读能力。

下面举两例对课文回味欣赏:

例一:在教学刘禹锡的《陋室铭》时,应抓住诗眼:“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里的“馨”,,他的本义是散布很远的香气,文中意指品德高尚,这个字是本文的中心。课文围绕居住的环境、往来的朋友、闲暇的爱好等方面,写出作者的德很是“馨”。文中集中了大量篇幅来阐述“馨”,抓住了这个字,文章主题便明朗了。

例二:《范进中举》里有这样一句话:“屠夫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很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八十回。”这一细节夸张地描写了屠夫为女婿扯衣的动作次数,侧面反映了胡屠夫前倨后恭、极尽巴结的丑态。这样写让读者既感到好笑,又印象深刻。

语文教学的组成主要是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两部分,作文是阅读教学的实践。就本人体会,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极其重要的,就像农民田地里的小麦、水稻一样。

参考文献

【1】林海参《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上一篇:幼儿园美术课中班夏天下一篇:pa技工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