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包保工作(精选18篇)
1.抗旱包保工作 篇一
铁路春运包保组工作小结
按照路局、路局党委要求,××牵头组织×名机关干部,负责××车站2010年的春运包保工作。
为确保这一工作圆满完成,2010年1月22日,××在××车站召开了包保人员培训会,请车站领导和相关人员讲课。包保组带队领导××讲清了2010年春运形势,明确了任务,提出了“主动参与、干好本职、发现问题、积极协调”的要求。从大年初二18时开始,包站组全体人员到岗到位,积极投入春运工作。
一是积极协调。包站组每天坚持参加车站交班会,听取工作介绍,收集相关工作情况,并根据车站实际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包保干部积极与车站、派出所、××等单位沟通,协调处理站区各单位存在问题,维护车站春运统一指挥。
二是扎实工作。包站干部积极配合车站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尽职
2.抗旱包保工作 篇二
一、机电提水
截至目前, 23个干旱县 (区) 完成各类提灌机械修复改造22 163台 (套) , 环比 (比2月20日, 下同) 增加4 894台 (套) ;新增各类提水设备4 116台, 增加1 269台, 提灌设备出勤达4.23万台次、43.6万千瓦, 环比增加0.49万台次、20.8万千瓦;机电提灌累计提水达13 689万m3, 增加1 712万m3, 占计划提水的45%, 可保栽水稻110万亩, 增加26.4万亩, 由于没有有效降雨, 需等水栽秧的面积仍有120万亩左右。
二、翻挖炕田
旱区组织动员农民利用下雨日多、土壤墒情较好的有利条件积极翻挖炕田。目前已翻挖炕田125万亩, 环比增加20万亩, 增幅19%;其中机械翻耕62.5万亩, 占50%, 环比增加15.2万亩, 增幅30%。
三、技术落实
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4 216期, 培训72.2万人次, 印发技术资料240.3万份, 环比分别增加1 876期、1.5万人次、52.8万份。已落实水稻集中育秧85.4万亩 (大田, 下同) , 占计划的83.3%, 环比分别增加12万亩、2.2个百分点;涉及乡镇240个, 覆盖了所有干旱县 (区) 。已落实玉米集中育苗34.1万亩, 占计划的81.8%, 环比分别增加2.2万亩、3.5个百分点;涉及274个乡镇。
四、物资准备
旱区累计落实春耕生产种子9 235t, 环比增加323t。其中水稻种4 869t, 玉米种786t, 分别超计划用种量3.5和4.5个百分点。已备肥料26.2万标t, 环比增加3.4万t, 已备农膜6 019t, 农药4 679t, 分别增加1 412t、141t。种子、肥料等主要农资已经备足, 能满足当前春播春种所需。
五、资金投入
除省财政下拨的3 100万元抗旱资金外, 目前5市已落实应急供水、防旱减灾及春耕备耕等相关资金15 888万元, 环比增加2 332万元, 增17.2%, 其中县级落实资金9 754万元, 增加1 539万元。
六、播种育苗
3.洛阳:史秉锐对抗旱工作提出要求 篇三
一要重点解决好人畜饮水困难问题。要以人为本,确保群众生活用水需要。人畜饮水是当前抗旱的首要任务,也是目前各项工作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各级各部门要在前一段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群众饮水问题进行排查,尤其要对易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的地方,根据群众饮水现状、困难程度、水源类型、蓄水情况逐村逐户摸底排查,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细化到乡、村、组,组织为缺水群众送水,确保旱区群众基本生活用水的需要。同时,要加强抗旱宣传,大力提倡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管理好供水资源,维护好用水秩序。
二要千方百计抗旱保秋。要千方百计挖掘一切可用水资源,启动所有水利设施投入抗旱灌溉。没有灌溉条件的地方,要采取车拉畜驮等措施,尽最大努力灌溉保收。对受旱程度严重、保收无望的地块,要及时进行翻耕改种,结合结构调整,扩大种植红薯、花生等抗旱粮食作物和蔬菜等经济作物面积,努力减少农民损失。
三要抓住有利时机加快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加大抗旱资金投入,积极筹措资金,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地修复和建设一批小型抗旱水源工程,要尽快开工建设,尽早发挥抗旱效益。进一步摸清各类水源现状和工程运行情况,对老化失修的水利工程抓紧修复,对工程设施不配套的尽快完善,保证水利工程和灌溉设施处于良好运行状态,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灌溉效益。
四要持续加大投入,保障抗旱资金的需要。各县(市、区)要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本级财政抗旱资金的投入,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进行补贴,提高农民群众抗旱的积极性。各级财政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已拨抗旱资金的预算支出进度,提高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发改、水利、农业、气象等部门要整合涉农资金,突出重点,全力支持抗旱保秋工作。
五要做好抗旱物资筹备和抗旱服务组织建设等工作。要优先确保抗旱设备、物资的筹备和供给,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以满足抗旱工作需要。对抗旱服务队人员进行上岗培训,保证在抗旱中发挥骨干作用。要抓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气象部门要及早做好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准备,抓住有利天气过程,及时组织增雨作业,增加有效降水,缓解旱情。
六要严加防范,预防旱涝急转。各地在抓紧组织群众开展抗旱工作的同时,要严格落实防汛责任制,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特别要密切关注短时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做好防汛抢险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防汛抗旱两不误。
(洛阳市农工委)
4.安全工作包保责任制 篇四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为了进一步做好“平安校园”创建工作,打造最安全校园,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全面落实平安创建工作要求,维护学校的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对全校有安全隐患的环节实行包保责任制。
一、加强领导,认真落实包保责任,明确校长为包保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副校长为具体责任人,包保人为直接责任人。
二、实行安全责任零报告制度。每天各包保人要向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汇报情况,密切关注一切可能引发安全案件的人和事,坚持零报告制度。
三、加强联系,责任到人,着力构建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各包保人,对分管的工作和联系的人员要经常保持联系,一旦发现有影响安全稳定的苗头,就要按规定采取果断措施,有效的防止事态扩散。
四、各包保人要时刻保持警惕,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及时掌握关情况,并做好记录备查。
蒲场镇大溪小学
5.汛期安全工作包保责任状 篇五
2014年春季汛期防汛工作包保责任状
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有效预防汛期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情事故的发生,特与全体教师签订此责任状:
一、工作重点
1.汛期对师生的安全教育;
2.汛期对校园、校舍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
3.汛期学校周边各种安全隐患的消除。
二、工作措施
1.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1)要充分利用资源,加强汛期安全教育;
(2)有针对性地切实使学生增强防汛意识,掌握防汛安全知识,提高自护自救能力。
2.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
(1)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
(2)严禁学生到池塘、河流游泳或洗澡;
(3)加强对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的安全管理,雨天或河水上涨期间,对学生作出妥善安排,防止因山洪暴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造成学生伤亡;
(4)重视汛期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三、加强汛期校舍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汛期前要对所属校园校舍,以及周边的防汛隐患进行认真、仔细、彻底检查,不留死角。
四、加强汛期学校值班保卫工作
1.坚持领导带班、教职工值班制度,保证学校24小时有人值班;
2.学校电话、教师手机24小时保持高度畅通。
五、积极预防,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1.班主任和教师要详细掌握每天学生的到校情况,以便发生紧急情况时及时准确报告;
2.加强汛期汛情监测,及时收听天气预报;
3.紧急情况下,可自行决定停课,疏散学生,提前或延时放学,同时向旧城中心校和当地村委报告。
附:包保教师
学前班:李邦友
一年级:史天杰
二年级:冯丹
三年级:张伦飞
四年级:任仕友
五年级:徐周福
六年级:张杰
包保教师签名:
6.残联上半年包保帮扶工作总结 篇六
按照市扶贫办的通知要求,结合市残联包村工作开展实际,现就上半年包保帮扶工作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包保帮扶工作情况
(一)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以学习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为主线,组织全村党员认真开展学习活动,抓住重点环节,查找存在问题,抓好队伍建设,进一步筑牢党的基层组织。
(二)扎实开展包保帮扶工作
切实抓好包保村贫困户脱贫攻坚工作。制定《市残联包扶村脱贫攻坚工作方案》,组织全体机关党员干部开展入户走访,班子成员每月到贫困户家庭入户了解情况,进行政策宣传。两节期间慰问3户贫困户家庭,慰问金1500元。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到村开展义务植树、村容村貌卫生集中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在村民致富、村容村居美化、精神文明建设提升等方面加大投入,集中攻坚。注重激发包保村贫困户内生动力,做到扶贫成果可持续,杜绝简单发钱发物、送钱送物现象。加强党建促脱贫,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作用,大力推行“党支部+党员+贫困户”、“党支部+专业合作组织+贫困户”、“党支部+能人大户+贫困户”等模式,带领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积极创业,勤劳致富。
二、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发挥党建指导员的作用,促进村党建工作。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定期开展“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二)帮助贫困户搞好庭院经济发展,增加贫困户收入,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对贫困户给予资金、生产资料等方面扶持。(三)帮助村委会进一步谋划好扶贫项目和村集体项目管理,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加收入。
对村集体经济项目村养鱼合作社给予2万元资金扶持。7.抗旱包保工作 篇七
1 旱情基本特点
迁安市地处河北省唐山市东北部, 总面积1208km2, 其中山地丘陵633.6km2, 平原沙地574.4km2, 是个典型的半山半沙地区。近几年气象资料显示, 迁安市冬春季节降水稀少, 水利工程蓄水量不足, 每年都有不同的旱情发生,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特点:
1.1 旱情持续时间长
2013年、2014年1~4月, 迁安市的降水量分别为22.8mm、5.5mm。2014年1月, 降水仅0.4mm, 最长26d没有有效降水, 最大降水出现在3月28日, 只有3.3mm, 严重的旱情导致土壤缺墒严重,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民春播工作的开展。
1.2 受旱范围广
迁安市共有耕地4.34万hm2, 受旱情影响, 每年都有很多耕地的春播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其中, 2013年, 受旱面积达1.73万hm2, 轻旱1.6万hm2, 重旱0.13万hm2, 700眼农业灌溉机井出水量不足, 水库、塘坝、水池、水窖的蓄水量不能满足农业灌溉需要。受旱最严重地区主要是沙耕地地区。旱情导致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没有灌溉条件的少数耕地甚至没有耕种, 造成农民直接损失。
2 旱情形成原因
受自然因素影响, 迁安市降雨时空分配不均, 主要集中在6~9月, 年际变化大, 特别是冬春季节, 降水稀少。
部分群众存在麻痹思想和靠天等雨的思想。农产品价格低迷, 效益低下, 农民不愿种地的思想越来越严得, 造成喷灌、管灌等水利设施使用率低。
蓄水工程老化失修, 蓄水量不足。水利工程的配套工程损毁严重, 不能正常发挥效益, 存在严重的水资源浪费现象。
抗旱资金投入不足。受农业产业链影响, 群众自筹发展水利工程还有一定难度。
3 抗旱工作采取措施
针对旱情, 各部门加强组织领导, 未雨绸缪, 认真研究抗旱对策, 早动员、早部署, 制定切实有效的方针, 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3.1 适时启动抗旱预案, 落实各项措施
按照抗旱预案要求, 各地认真分析当地水源情况和旱情发展趋势, 按照“先生活、后生产, 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则, 正确处理工业、农业和生产、生活用水关系, 做到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正确处理人饮、灌溉及工业用水的关系, 把保证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放在首位, 确保人畜饮水安全。抗旱服务部门及早做好抗旱物资的储备工作, 做到专物专用。
3.2 确保重点, 科学水源调度
各地根据轻重缓急进行水量科学调度, 确保重点对象的用水需求, 切实把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用水、农业生产用水放在突出位置。水源有困难的地方, 广泛动员发动群众, 采用引、堵、拦、截、抽等措施解决水源问题。
3.3 各尽其责, 切实加强对基层抗旱工作的指导工作
气象、水利部门及时分析判断气象、水文态势及旱情发展趋势, 为群众抗旱提供可靠的依据。农业部门要加强对农作物抗旱的技术指导, 保墒抗旱。水利部门要科学调度水资源, 指导各地加快水利工程建设、修复及灌溉设施配套改造, 加大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力度, 开展节水灌溉和乡村供水工程建设。
3.4 广泛宣传, 动员基层干部群众, 做好早抗旱、抗大旱的思想准备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形式, 加大抗旱的宣传力度, 使广大干部群众克服麻痹大意、靠天等雨的思想, 从思想上高度认识搞好抗旱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早动手、早准备, 最大限度地做好抗旱保春播工作。
4 几点建议
4.1 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
以水制旱, 巩固现有灌溉工程, 扩大灌溉面积。2012~2014年, 迁安市现代农业粮食产业项目投资6000万元, 扩大节水灌溉面积0.4万hm2, 大幅提高了项目区的抗旱条件。合理开发地下水源解决部分农田灌溉及人畜饮水困难。加强抗旱水源建设发展集雨节灌工程。修建集雨水窖, 解决分散农户人畜饮水困难和部分旱地抗旱用水。新建一些河库渠联通、水系联网、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动工程, 形成以蓄、引、提、调为主的抗旱工程体系。
4.2 加强非常规水源措施
通过屋顶、集雨场、公路路面等场地集蓄天然降水。治理水土流失, 涵养水源, 因地制宜选择耐旱作物品种。在干旱期间, 充分利用有利的降水条件实施人工增雨来缓解旱情。
4.3 加强管理措施
建立健全抗旱服务组织, 以县级抗旱服务队为主, 发展镇乡级服务队伍, 不断开展抗旱技术培训, 组织推广抗旱节水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 增强抗旱服务功能。
4.4 抗旱非工程措施
逐年完备抗旱预案, 做好抗旱物资储备。加强旱情监测预报统计工作。同时, 利用经济杠杆加大水费的收缴力度, 实行阶梯水价, 达到节约用水的目标。
4.5 建立全方位经济投入机制
政府部门每年都要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抗旱工程的建设, 同时调动群众兴建抗旱工程建设的积极性, 本着“谁投入, 谁受益”的原则, 对工程实施多元化管理, 加强对抗旱工程的建设和建后管理工作。
摘要:旱灾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抗旱工作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 全面提升抗旱工作管理水平, 有效增强灾害处置能力, 是抗旱工作面临的长期任务。本文就近几年本市旱情发展趋势, 形成原因及解决办法提出新的意见和建议。
8.抗旱包保工作 篇八
日前,农业部召开会议,进一步研究加大工作力度,全力做好当前北方部分地区旱情和抗旱工作。
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旱情,农业部先后向辽宁、吉林、内蒙古和黑龙江派出抗旱指导组,调查了解当前旱情发展,协助指导地方抓好抗旱措施落实。
农业部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要在前一段工作的基础上,坚定秋粮有个好收成的信心不动摇,坚决做到工作不松懈、措施不减弱,加大力度,强化措施,推进科学抗旱,坚决打赢抗旱保秋收这场硬仗。
一要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抓好抗旱保秋收工作。牢固树立抗旱夺丰收的思想,切实把抗旱保秋收作为当前农业工作最紧迫的任务,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科学抗旱。旱区农业部门的领导要继续深入抗旱一线,帮助农民做好抗旱工作,做到旱情一天不解除,抗旱一天不放松,直到秋粮收获为止。
二要加强技术指导,切实抓好抗旱措施的落实。专家指导组成员与当地农技人员一道,深入抗旱第一线,了解旱情,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受旱程度,制定技术方案,进行科学指导,因时、因地落实好田间管理措施。同时,加强制种田管理,适时抢收抢打,确保明年用种需要。
三要加快浇灌进度,切实减轻旱灾损失。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组织农技人员深入抗旱一线,动用农业机械投入抗旱保秋收工作,千方百计扩大浇灌面积,做到应浇尽浇。
四要强化病虫害防控,切实搞好统防统治。搞好病虫监测,及早发布病虫信息,落实防控技术措施,充分发挥植保专业防治队伍的作用,搞好联防联治和统防统治。当前要突出抓好玉米螟、稻瘟病、大豆食心虫和疫病的防控工作,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有效减轻病虫危害。
五要加强工作督导,切实推进抗旱工作的开展。采取包县包乡、蹲点指导、进村入户等形式,推动各项措施的落实。
粮食增产增收创新能力建设专项启动
为保障2020年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目标的实现,国家发改委决定,实施促进粮食增产增收创新能力建设专项。按照规划,国家将在相关领域建设玉米、作物高效用水、粮食储运等9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未来10~15年,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新增人口仍会使粮食消费维持较高的水平,加之饲料和工业用粮的增加,使粮食需求持续增长的趋势不可逆转。因此,必须针对农业增产的制约因素,加强粮食增产主要环节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提高粮食作物优良品种选育能力;增强粮食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和标准化研发能力,提高水资源、耕地、肥料等利用率。
据介绍,该专项将主要对小麦、水稻和玉米等重点粮食品种进行创新能力建设布局,着重围绕东北、黄淮海和长江流域等粮食核心产区的迫切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创新能力建设进行部署。
通过专项建设,在未来3~5年,培育出适应性广、丰产性好、抗逆性强和品质优良的小麦、水稻和玉米等主要作物品种各为30个、60个和100个;攻克一批土壤改良、新型肥料、节水设备、抗旱减灾制剂等关键工程化技术;研制新型肥料5~6种、地力提升和精准施肥等关键技术30套、抗旱节水关键技术20套、节水减灾生化制剂5~6种;研制一批粮食储运、流通过程中的减损技术。
坚持稳粮增收目标不动摇全面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
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近日在吉林考察时强调,当前我国经济出现企稳向好的态势、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进入关键时期,实现粮食和农业稳定发展,保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好形势,对稳定大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认真落实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克服困难,坚定信心,坚持稳粮增收目标不动摇,千方百计夺取秋粮丰收,多措并举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9.抗旱包保工作 篇九
包保方案
各社区、办属各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黔西南州委 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全面完成市下达的各项工作指标和任务,迎接上级各项检查,经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研究,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行“包保”责任制,现就有关工作要求通知如下:
一、党政领导、部门、社区包保分工
1、富民社区:
社区人员包保分工
黄立平、张桂花包保一组,片区负责人:黄立平。
查春刚、王文敏、王运萍包保四组,片区负责人:查春刚。戴波、王洪宇、吕磊保二组、七组,片区负责人:戴波。龙妮萍、古孝燕、王红、何阳明包保三、五、六组,片区负责人:龙妮萍。
查春刚、戴波负责总体工作,龙妮萍、黄立平负责从各小组收集信息,汇总上报村级报表及各种信息资料。
包保领导:何芝义、陈琳
包保部门人员:
2、水库社区:
社区人员包保分工:
苏德益、毛世琴一组,曾明学、程相红二组,刘才会、畅琴三组,片区负责人:管明富。
贺万章、王晓普四组,贺万英、刘祖林五组,片区负责人:贺万昌,邱先林协助贺万昌抓好四、五组的工作。
贺万昌、管明富负责总体工作,王英负责各组业务指导,贺万英、刘才会协助王英从各小组收集信息,汇总上报村级报表及各种信息资料。
包保领导:邬海艳、韦明刚、王显兴
包保部门人员:
3、水新社区:
社区包保人员分工:
姚名莉、李恭明一组,何兴燕、刘政妍三组,范成武、何敏五组,片区负责人:刘政妍
杨华会、蔡宏二组,张泽珍、姜顺友、王洪军四组,夏枝龙、冯益菲六组,片区负责人王洪军。
王洪军、刘政妍负责总体工作,何敏、杨华会负责从各小组收集信息,汇总上报村级报表及各种信息资料。
包保领导:黄圣、喻明华
包保部门人员:
二、工作机制
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计生办、社区负总责,部门社区联动,人大工委督查,建立长效包保机制。
三、工作职责
1、社区干部工作职责
各社区摸清重点管理对象底数,对重点管理服务对象实行一对一“跟踪”管理服务,深入重点对象按政策落实相应的节(绝)育措施,按时参加妇检,抓好流动人口管理监督工作,及时上报资料。
2、部门工作职责
协助社区做好迎检工作,服从社区统筹安排,参与计生突击。
3、包保领导职责
督查指导,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安排好计生迎检工作,解决计生突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4、计生办职责
负责全办计生工作各项任务指标的完成,督促社区抓好计划生育各项工作,做好SIP系统资料录入,建立好各种档案,组织计生突击,完善各种资料,做好上级迎检工作。
四、严格奖惩
1、计划生育包保实行责任追究制,如因工作不力、重点对象失控,上级检查影响办事处排名靠后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扣除包保领导及包保部门人员年终第十三个月奖励性工资,取消年终评优资格。
10.抗旱包保工作 篇十
一、灾情
(一)旱情
去冬今春,我县降雨量较常年偏少,气温异常偏高,尤其进入1月份以后,持续高温,晴空少云,辐射强,水气蒸发大,降水偏少至特少,大部分乡(镇)初夏干旱突出,灾情发展迅速,呈现高温突出,受灾范围广,受旱程度深,持续时间长,灾情影响严重的特点。据统计,全县受旱面积为4.4413千公顷,其中轻旱2.3827千公顷,重旱1.5973千公顷,干枯0.2793千公顷;土壤缺墒面积达3.5556千公顷。造成1763人,2.3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粮食减少3.07万吨,直接经济损失680.00万元。
(二)汛情
全县7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据统计:全县直接经济损失为3976.00万元,其中:
1、农作物受灾面积为5.3961千公顷,成灾面积3.3961千公顷,绝收面积1.8748千公顷,粮食减收8783.00吨,大牲畜死亡1169头,经济林木91069株被摧毁,直接经济损失为960.00万元;
2、交通运输业:乡村公路受灾68条(次)669.96km;冲毁桥涵23座;人马驿道86条1030.44km;县乡公路塌方918处118.00万m3,砂石路面水毁3.92万㎡222km;直接经济损失为881.00万元;
3、水利工程水毁:水利受灾450条,塌方108.00万m3;人畜饮水工程管线冲毁1728.84m,水池5个受损,坝头冲毁8座(次),水电站受灾7座,直接经济损失1400.00万元;
4、人口及房屋受灾:受灾人口为1561户30280人,房屋倒塌3450间,直接经济损失为735.00万元。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在应对旱情、汛情工作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防汛抗旱成员单位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创业精神和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贯彻了“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工作方针,防患于未然,做到组织领导有力,责任到人,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坚持防汛与抗旱并举,为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应对旱情方面:
(一)旱情发生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从县级机关中抽派600多干部人次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田间地头帮助指导群众抗旱保春耕,指导全县农业生产。
(二)水利部门及时下发抗旱物资,各乡(镇)党委政府积极发动群众加大水利保通维护工作,最大限度保证了农业生产用水;
(三)投入抗旱资金36.17万元,其中中央下达特大抗旱补助费10万元,投入抗旱机动设备60台,购置2台抽水机,抗旱用油4.4吨,基本保证了严重干旱地区的用水。
(四)气象部门在做好天气预报同时,积极开展了人工增雨作业,发射降雨弹370枚,全县普降小到中雨,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旱情。
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采取各种措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旱情,实现抗旱浇灌面积0.3753千公顷,保收粮食0.7994万吨,临时解决1.3406万人,2.1156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将旱灾损失降低到了最低限度。
应对汛情方面:
深入落实防汛责任制全面做好防汛准备。防汛工作成败的关键在于准备工作是否到位,各级政府和防汛部门对防汛工作坚持抓早、抓好,使防汛工作做到了有备无患,并按行政首长防汛责任制的规定和要求,把任务分解到各级、各部门,同时把大江大河的险工险段和重点防洪城市防汛责任明确到行政领导,落实到责任人,公布于社会,严格落实了防汛责任制,做到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一)领导重视,责任到位。我县历届县委、县政府班子都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无论哪里出现灾情、险情,县委、政府领导都能做到亲自过问灾情,并且都能深入一线指挥抗灾抢险。
(二)早计划、早安排、早部署。按常规,我县的汛期为5月1日起至10月31日止。根据今年的雨情水情,我县做到早计划、早安排、早部署,为防汛抗旱工作作好了充分准备。县委、县政府召开防汛抗旱专题会议;对2009年的防汛抗旱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提前组织编制了《××县2009年汛期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并及时下发到各乡(镇)和县直相关职能部门及责任单位。汛期中,根据我县灾情、险情,曾多次召开防汛抢险救灾专题会议,时实分析雨情水势,切实抓好了各阶段的抗灾抢险工作。与
此同时,县防汛办遵照省、州防汛办的工作安排,曾先后下发了《关于抓紧做好去冬今春抗旱工作的通知》、《关于要求做好汛前安全隐患大检查的通知》,为确保防汛抗旱工作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
(三)加强汛前排查工作。今年,我局安排专人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汛前排查工作,对辖区内所有安全隐患点进行“地毯”式的排查,做到不留死角,不留“尾巴”,使防汛工作做到“胸中有数”。
(四)加强重点领域重点隐患点的监测工作。我局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到水电站、贵家坟等重点隐患点进行专人监测,时刻关注隐患点的动态变化情况,各乡(镇)水保站对辖区内的重点隐患实行工作人员巡山查哨,对易滑坡、泥石流、塌陷等险段进行及时排除隐患。
(五)密切配合,团结转协作。在2009年的防汛抗旱工作中,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严格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切实做到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各单位各部门积极主动采取有力措施,全力做好防汛抗旱及抢险救灾各项工作。
(六)多方努力,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抢通水毁工程。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多方努力、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投入水毁工程的抢修保通工作中。特别是交通部门、水务部门、民政部门、扶贫办等单位,在资金十分短缺的情况下,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补助防汛物资等方式,积极抢修水毁工程,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
(七)加强24小时值班制,确保灾情及时上传下达。按照全州的统一安排部署,我县从5月1日起即全面进入防汛值班,县级相关部门和各乡(镇)都能做到坚持24小时值班,密切关注雨情水势。
严格按照《水旱灾害统计报表制度》相关规定和具体要求,按时报送水旱灾害相关报表,做到不虚报、不漏报、不错报,为领导决策提供真实性、可靠性和科学性的数据。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009年的防汛抗旱及抢险救灾工作给予我们很大的启迪。首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遵重自然规律,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要实现“两个转变”,从控制灾害向管理灾害转变,从单一被动抗旱向全面主动抗旱转变;其次,就是必须要制定一套完整的抗灾救减灾应急预案,做到抗灾救灾内容具体,相关部门职责清晰,抢险救灾方法得当、措施有力本文来源:好范文http:///;最后,必须要认真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工作方针,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旱、救大灾、抢大险”的思想,随时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放在首位,并将其列入防汛抗旱的长效管理机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由被动抗灾转到主动抗灾上来。
我县是边疆民族贫困县份,同时又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县份之一。县境内山高坡陡、地势崎岖、地形复杂,特殊的地形地貌决定了我县每年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给全县国民经济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然而,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地方财政十分困难,各类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特别是防汛抗旱设施十分薄弱,给我们的防汛抗旱及抢险救灾工作带来诸多问题和困难。
(一)基础工作严重滞后,工程设施短缺
我县水资源极为丰富,但分布不均,且不合理——沿江一线水量充足,但利用率较低;半山以上水量相对不足,而利用率较高,然而因地质条件限制,无法修建规模化水利工程。目前,我县境内尚无规模化的蓄水、调水工程,无法满足防汛抗旱工作需要,也无法实现科学管理、科学调度。山区半山区的部分水利工程由于管理不善,投入不足,年久失修,工程设施已严重老化,工程利用率极低,而且极易引发灾害。
(二)思想认识不到位,日常管理工作薄弱
防汛抗旱工作本身是一项法规性、政策性、专业性较强的系统性工作,防汛抗旱工作搞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党委、政府的正确决策。但是,个别职能部门和乡(镇)对防汛抗旱工作思想上认识不到位,行动上拖泥带水,对防汛抗旱工作情况不熟悉,相关情况掌握得不全面,不系统、不及时,协调组织工作不得力,参谋不到位;有的信息渠道不畅,上报不及时,这些问题的存在给领导决策带来较大影响。
四、真抓实干,全力以赴做好2010年防汛抗旱工作
过去的一年,是我县经济加快发展的关键之年,是落实水利“十一五”规划、推动水利超常规发展的重要之年。回顾2009年,我们夺取了防汛抗旱及抢险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展望2010年,我们信心十足,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支持指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与紧密配合下,不断总结经验,发扬优点,改进不足,强化管理,完善制度建设,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做好2010年的防汛抗旱及抢险救灾各项工作。
(一)继续坚持防汛抗旱责任制,把责任落到实处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认真贯彻落实2003年国家防总印发的《各级地方政府行政首长防汛抗旱职责》,落实好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各项防汛抗旱责任制,进一步修改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防汛预案,把行政首长负责制贯穿到防汛抗旱工作的全过程。在汛前要逐级公布辖区内山地、洪涝、江河等行政首长防汛抗旱责任人名单,自觉接受社会及群众的监督。责任人要真正上岗到位,按照责任要求,切实履行职责,主动了解、掌握辖区内防汛抗旱基本情况,组织开展各项防汛抗旱工作,切实做到挂帅必须出征、出征必须深入、深入必须务实。
(二)切实抓好抗旱工作,确保小春生产
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冬明春气候趋势:今冬气温偏高,降水偏少,今年11月至明年1月降水特少;明春,2月份略多,3月份偏少至特少,4月份略多,旱情偏重,抗旱形势严峻。为此,要求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提前做好抗旱准备工作,做到早计划、早安排、早落实,确保小春生产。第一,各乡(镇)要尽快动员组织群众,抢修重点水利工程,确保小春用水,同时要搞好作物结构调整工作,引导群众种植用水少、抗旱性能高的作物;第二,农技部门要搞好跟踪服务工作,及时调整作物结构,并要搞好相关的仔种、农药的调运及配置工作;第二,“旱地龙”已经证明是一种切实可行的、使用效果好的新型抗旱药剂,是一项重要的抗旱措施,建议农技部门大力推广使用“新一代旱地龙”。
(三)认真开展好汛前检查,做好度汛准备
我县特定的地形地貌,导致自然灾害频发,每年汛期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因此,各职能部门、各乡(镇)党委、政府心须要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灾、抢大险的思想,并要把汛前检查工作落到实处,把安全问题解决在汛期来临之前,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好物资的调运准备工作,做到拿得出、用得上,切不可存有丝毫的麻痹思想和抱有侥幸心理。县防办将在适当时间,组织县直相关部门深入各乡(镇)和重点防范区域进行实地检查,届时请各乡(镇)和责任单位务必给予大力支持和配合,关键要以减少人员伤亡为首要目标,继续贯彻落实好《云南省关于加强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进一步落实各项防御措施,确保安全度汛。
11.抗旱包保工作 篇十一
为促进领导挂钩包保责任制有效落实,罗平县教育局采取6项措施强化保障:一是理清工作思路。各挂钩包保领导及时深入到各挂钩学校,根据《云南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内容及标准》,了解现状,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指导各学校理清工作思路。二是制定推进措施。指导各学校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行细化,将任务分解到具体部门,把责任落实到个人,研究制定保障措施。三是落实阶段目标。加强工作调度和综合协调服务,尽力帮助学校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任务阶段目标圆满实现。四是保证指导时间。各挂钩包保领导深入各学校开展调研指导工作的时间,每季度不少于一次,并将调研指导工作的情况告知督导室和有关分管领导。五是加强督促检查。县教育局纪委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挂钩包保责任制落实情况实施全程监督检查,每季度不少于一次。六是加强领导。切实加强正面引导,通过加强对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等文件的学习,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力量,不断增强履行“两个责任”的自觉性和实效性,推动各项工作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为做好全程监督检查,该县将党政联席会议每季度听取一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挂钩包保和督查情况汇报,肯定成绩,鞭策后进。严肃追究懈怠责任,对于深入包保学校指导工作时间少、督查问题多、工作严重滞后的学校,包保领导须向县教育局党政联席会议作出情况说明,自觉接受主要领导约谈。
领导挂钩包保责任工作目标为2016年12月底,达到省定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要求;2017年3月底,完成县级自评并上报自评报告和申报材料;2017年5月底前通过市级复评;2017年6月底前通过省级评估;2017年12月底前通过国家评估认定。
巍山县代表队在全省青少年 机器人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本报讯(通讯员 张树禄 范育金) 3月20日,在由省科协、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省环保厅、团省委共同主办的第31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上,巍山县为民小学的3支参赛队在全省120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得了2个一等奖和1个二等奖,其中杨毓南、苏晓洋同学以1 040分的好成绩获机器人普及赛全省最高分。
该项竞赛活动是中国科协在21世纪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中,着力创建和打造的一个崭新品牌,以弘扬科学精神,培养科学素质,普及机器人技术,强化团队意识,关联当今科技发展前沿领域,鼓励创新为宗旨。
巍山县为民小学机器人工作室结合学生情况选择了参加省级项目机器人普及赛,组织了由6名学生参加的3支代表队。赛前,教练员组织参赛学生认真分析比赛规程,精心准备比赛任务,刻苦训练比赛技能,发扬团队精神。在比赛过程中,注重比赛策略,强化学生心理素质,教会学生既要会动手,还要会动脑。
砚山三小与老挝华裔青少年 携手开展“中国寻根之旅” 夏令营活动
本刊讯 (通讯员 杨明文 黄春富) 近日,由文山州侨办和砚山县侨办主办、砚山县第三小学承办的2016年老挝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活动在砚山县第三小学圆满结营。
夏令营活动中,来自老挝中老友谊学校的36位师生与砚山三小师生通过学习国学、汉字书法、武术、民族音乐舞蹈、陶艺等交流活动,不仅让华裔青少年体验到中国学生生活的丰富多彩,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而且加深了海外华裔新生代对祖籍国的了解,增强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培养了其乡根情怀。
12.抗旱包保工作 篇十二
1 防汛抗旱取得的成效
近几年特别是2003年淮河强化各项社会管理、运用治淮骨干工程成功防控大洪水以来, 各地在防汛抗旱“两个转变”上越来越形成共识, 大力推进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 从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的转变。实践证明, 人们给洪水以出路, 则洪水对人类的危害也就大大缩减;人们合理承担一定的风险而不是一味地加高加固大堤, 则洪水的风险就会被合理分担, 在人类可承受的损失范围之内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拥有科学合理的水旱预案, 则能在水旱灾害中多一份从容和主动。推进“两个转变”的工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渐进过程。因为在有些地方工程基础较弱, 传统观念和工作方式很难在短期内改变。说明“两个转变”理论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认识上需要进一步提高, 各项措施需要逐步落实。
2 新时期对防汛抗旱工作的要求
2.1 以人为本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 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是防汛抗旱工作的头等大事, 致力于减少洪涝和干旱对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威胁, 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工作中需要围绕“以人为本”这个主线, 把防洪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抗旱保供水安全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洪水资源, 通过洪水管理和全面抗旱, 最终实现人与水的和谐。
2.2 人水和谐
我国一些城市的防洪工程治理给人们的启发:坚固的堤防, 幽雅的环境, 体现“人水和谐”的理念, 强调地域性、现代性、文化性而淡化工程痕迹, 达到了自然、生态、景观相融合的境界。建设水利工程体系, 在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 又发挥人水相亲的平台作用, 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正是新时期人民群众的渴求。
2.3 应急管理
经济在发展, 社会在进步。新时期, 国家各项应急管理工作全面提速, 如何强化预案预测预警工作, 适时推出行之有效的应急管理, 已成为各级政府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 成为检验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 也成为防汛抗旱工作的新的更高的要求。这是因为, 我国大江大河治理的保证期望值越来越高, 同时大量的中小河流、台风、山洪等灾害却频繁发生, 而且公众对防汛抗旱工作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更为关注, 防汛抗旱工作影响越来越大, 要求越来越高。
3 存在的问题
与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防汛抗旱工作的要求相比, 当前防汛抗旱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防汛抗旱工程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防汛抗旱传统管理模式与现代化的社会管理要求不相适应, 防汛抗旱保障体系与防灾减灾的要求不相适应, 防汛抗旱的技术水平与科技的迅猛发展不相适应, 预测预报和监测能力与全球气候变暖极端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不相适应。
4 对策
4.1 增加适应洪水的能力, 减轻灾害损失
新时期防汛抗旱工作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来审视防汛抗旱的思路和做法, 克服传统的缺陷和不足, 采取综合措施, 科学调度洪水和抗旱,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适度承担水旱风险, 规范人类行为, 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条件的现实告诉人们, 无论洪水灾害还是干旱灾害, 往往大大超出人类控制能力, 完全控制洪水、彻底消除洪水灾害是不现实的。因此, 在洪旱情面前, 需有更为理性地规范人类自身调控洪水的行为, 并且努力增强自身适应及承受洪水风险的能力, 以赢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空间。在强调依靠工程手段消除洪水风险的同时, 还需要考虑如何增强人类社会自身适应洪水的能力, 减轻灾害损失, 且从总体上削弱其不利的影响。
4.2 构建应急化解干旱缺水风险的设施与工程
提高防洪工程标准和单向开发水资源的传统防汛抗旱手段, 需要着力建立标准适度、功能合理的工程体系:防汛工作应转向适度确定防洪工程标准及合理确定工程功能, 划分洪水风险等级, 合理承担洪水风险;抗旱工作应转向促进节约水资源、降低耗水量, 保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在此基础上构建应急化解干旱缺水风险的设施与工程[1,2]。
4.3 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 发挥防洪工程综合效益
新时期防汛抗旱工作, 要求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 加快防汛抗旱现代化建设和加强各级防汛抗旱机构的能力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责任制, 着力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加强防汛抗旱基础工作, 特别是洪水调度方案、抗旱预案等, 为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加强防洪抗旱的社会化管理, 规范人类社会活动, 增强风险意识。同时, 需要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和先进的技术支撑体系[3,4]。当然, 管理洪水和全面抗旱的新的思路不是削弱工程措施, 也不是今后就可以忽视工程措施, 而是强调更为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与运用防洪工程体系, 充分发挥防洪工程体系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闫新光, 高瑛.新形势下防汛抗旱对策[J].内蒙古水利, 2007 (2) :3-4.
[2]翟建蹴, 彭英学.灾后反思及防汛抗旱对策[J].湖南水利水电, 2004 (6) :18-19.
[3]刘敬玉.浅谈防汛抗旱工作中几个实际问题[J].水利建设与管理, 2008, 28 (3) :51-52.
13.防洪抗旱工作方案 篇十三
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切实做好我村完善防汛防旱防风(以下简称“三防”)工作,进一步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保障我村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我村实际,特制定本预案。在镇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防汛抗旱并举,努力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科学调配水资源,不断提高三防工作现代化水平,千方百计确保防洪和供水安全,千方百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千方百计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以防洪安全为首要目标。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和防抗结合的原则。按照流域、区域统一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城乡统筹,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局部服从全局利益。坚持依法三防,实行公众参与、军民结合、专群结合、平战结合的原则。坚持防汛抗旱统筹。
1、思想准备。加强宣传,增强全民预防水旱风灾害和自我保护意识,做好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的准备。
2、组织准备。建立健全三防组织指挥机构,构建山洪易发重点区域的监测网络,落实防汛责任人、抢险队伍和预警措施,加强防汛抢险队伍建设。
3、预案准备。修订完善水库防洪预案。
14.抗旱工作小结 篇十四
今年六月以来,我乡境内持续高温,降雨量少,部分村几乎无降水。面对日益严重的旱情,我乡从6月中旬开始启动抗旱救灾工作,乡党委、政府领导下达了认真落实“千方百计抗大旱、全力以赴保民生”的各项要求和目标,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全乡上下紧急行动起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全力组织人力、财力、物力切实抓好抗旱救灾各项工作,夺取抗旱救灾的全面胜利。
一、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是夺取抗旱胜利的强大合力。乡党委、政府于6月15日召开了抗旱救灾工作动员会,为确保乡内人畜饮水不发生问题,切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来抓。组织调查组全面调查旱情,落实各项抗旱措施,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尽心竭力为群众解决饮水困难,争取把旱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对全乡各村受灾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登记造册,全面了解各村受灾情况。在群众中树立自强不息、艰苦抗旱共度难关的决心;提高群众抗旱意识和节水意识,引导群众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科学合理调配水资源,确保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发动全乡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迅速组织群众掀起抗旱救灾热潮。
二、领导带头、精心组织,是抓好抗旱工作的坚强后盾。在特大灾情面前,特殊群众的抗灾能力尤为脆弱。乡党
委认识到这点后,及时成立了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以乡人民政府乡长为第一责任人,同时采取挂点指导制度,明确班子成员挂点帮扶责任制和“一对一帮扶”模式,对留守老幼、残疾人、年高体弱、五保户、孤儿等重点人群落实一名党员干部帮扶一名困难群众。帮助他们解决抗旱过程中的实际困难,确保帮扶对象的情绪稳定,生产生活不受影响。
三、不等不靠、加大投入,是夺取抗旱胜利的基础保障。面对特大旱情,为确保抗旱工作万无一失,沙坪乡党委、政府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盼,认真落实抗旱应急措施,切实提高抗旱应急管理水平,努力抓好各方面的抗旱救灾工作,立即成立了抗旱救灾指挥部。乡政府从紧张的办公经费中挤出10万元作为抗旱应急资金,随时配用抗旱工作。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蓄水设施,增强抗旱能力,两辆送水车轮班待命,在抗旱指挥部的统一调配下,随时准备为缺水群众送水,切实保障应急供水的运送,让群众喝上水,喝上放心水。乡2010年投入100万余元修建的抗旱应急设施已紧急启动。确保正在进行的各项救灾工作,同时做好防灾工程建设,让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掌握在自己手里,不再靠老天爷生存。
四、抓住机遇,全力配合,是夺取抗旱胜利的有力支撑。为缓解旱情,顺利帮助当地群众度过干旱难关,及时、全面、准确掌握各地旱情,负责协调、调度全村群众全力抗旱。
在乡党委、政府领导的指示下,坚持旱情报告制度,明确各村支书或主任为灾情联络员,每周二、五向乡人民政府报受灾人数、饮水困难人数、因灾造成生活困难需救助的人数。切实保证乡党委、政府能在第一时间取得第一手资料,及时针对方案作出指示,争取将各类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确保杜绝人为灾情的发生。
五、明确责任、加强监督,是夺取抗旱胜利的纪律保证。在抗旱救灾工作中,我乡要求挂村班子成员、驻村工作组、村组干部积极深入到村组抓好灾情核查,对在抗旱救灾工作中风不实、工作不力、敷衍塞责、不认真履行职责的,一经发现,严肃查处,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旱情就是命令!乡成立了抗旱救灾工作督察小组,采取定期不定期方式,深入各村、组、寨,对抗旱救灾工作进行督查,确保抗救灾工作取得实效。
15.抗旱包保工作 篇十五
关键词:防汛抗旱,问题,分析
1 东荆河防汛抗旱工作基本情况
1.1 水资源概况
东荆河上连汉江下通长江, 是汉江中下游唯一的分流河道。洪湖东荆河位于东荆河河道下游右岸, 堤防全长91.05公里。东荆河属于季节性河流, 水源主要来源于汉江下泄之水。每年10月下旬至次年5月之初, 洪湖东荆河下游水位观测点进入枯水期水位。2014年, 东荆河下游马口段及黄家口段相继建成橡胶坝截水工程, 洪湖东荆河中上游河道水位将常年保持在设计水位。
1.2 防汛抗旱基本形势
东荆河在每年5至10月份的汛期, 主要防御汉江秋汛洪水, 但东荆河下游不仅要防御汉江秋洪, 还要防御夏季长江倒灌洪水, 如从2010年起统计5个年度的防汛次数达3次, 证明其防汛机率很高。新中国成立以来, 东荆河堤防工程体系建设逐渐完善, 在抗旱排滞方面, 沿堤共建有涵闸泵站11座, 设计总排水量为496.8立方米每秒, 灌溉总流量为172.3立方米每秒, 可满足沿堤乡镇行政区间工农业生活生产需求。在防洪抗灾方面, 一是将东荆河堤防纳入汉江防洪工程体系, 如2005年, 东荆河流域日常堤防管理工作划归汉江流域统一管理;二是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及杜家台分蓄洪工程在防御汉江洪水中发挥巨大作用, 汉江经东荆河下泄洪水得到有效控制, 洪峰值得到限制, 减轻了东荆河两岸群众的防洪压力。如2010年汉江洪水三次间歇性向东荆河分流, 时间跨度从7月13日至9月14日, 下泄洪峰始终有效控制在警戒水位以下。
2 防汛抗旱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2.1 汉江南水北调工程对东荆河堤防带来的影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竣工后, 汉江下游的防洪标准, 将从目前的10至2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汉江下游的综合治理和开发的速度将加快。从近年来的东荆河流域防洪实践也证明了, 东荆河防汛形势得到较大地改善, 但也要看到, 东荆河中下游泄洪不畅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防汛压力还很大, 对河道堤防的管理体制及机制等方面都有深刻的影响, 主要表现为:一是河道环境管理问题。由于南水北调工程对汉江水资源的调度与调控, 使东荆河水资源保证在一个可控的状态, 这样对河道的洲滩民垸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环境因素保障, 但也出现了对河道内水土资源进行过度开发、无序开发苗头, 水事违章案件呈上升趋势。其次是东荆河水质优于地下水, 沿堤区间内居民生活用水对东荆河水资源需求量增大, 东荆河水资源防污染工作需要引起流域管理部门及周边县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二是防汉江秋汛问题。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 蓄水能力更强, 对下泄水资源控制力度更大, 由此, 东荆河流域防汛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但也要看到, 越是防汛条件改善, 越会引起周边县市群众防汛警惕性懈怠, 防洪指挥系统对上游水利工程调控的依赖心更重, 加之流域周边县市每年对防汛指挥部领导成员进行调整更新, 人们对防汛的认识越来越陌生。除思想上易出懈怠外, 洪湖东荆河堤防硬件建设还需加大投入, 河道疏竣、堤身防洪标准达标、崩岸及险工险段整治等问题, 迫切需要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及早开工建设。
2.2 农业抗旱问题
2011年, 洪湖境内出现70年一遇春旱, 东荆河上中游出现少有的断流现象。2014年东荆河下游两处节水橡胶坝工程相继建成, 中上游河道常年设计水位得到保障, 为沿堤各县市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也看到, 洪湖东荆河沿堤11座涵闸泵站, 列为隐患的涵闸有7处, 与之相配套的沟渠水生植物障碍也制约水流速度, 因而, 沟渠清障工作, 需要抓紧抓好。
2.3 安全保护区内排涝问题
东荆河流域其保护范围, 包括潜江、监利、洪湖、仙桃四县高85个乡镇 (场) 和436.48万人口, 以及江陵、武汉市汉南区部分面积和人口。东荆河右岸排涝泵站, 主要分布在监利、洪湖两县市, 其中、洪湖东荆河堤防大型泵站有高潭口泵站和南套泵站及北闸泵站。2014年洪湖市召开防汛抗旱工作会议, 市领导明确要求市防办配置水生植物船只, 集中清除河渠阻水碍物, 确保渠道排灌畅通, 确保泵站安全通行。可见沟渠清障工作, 必须从根本上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既要清障, 又要环保, 并持之以恒地做好。
2.4 东分块区建设问题
洪湖东分块分蓄洪区选择有风险洪水管理模式, 2015年将进入全面施工阶段, 期待该水利工程调控建立良性运行机制, 坚持高标准设计和高标准的质量施工, 并建立合理的分蓄洪补偿机制。
3 堤防建设与管理问题
东荆河堤为省级重要支堤, 自20纪50年代堤防体系建成后, 几乎没有大的工程项目建设。1998年大汛后, 只是洪湖、仙桃及汉南下游堤防建设了加高培厚整治, 其中仙桃等堤防按城市防洪标准建设达标, 洪湖按分蓄洪堤防标准建设且未达标。湖北省水利厅在2014~2016水利改革行动要点中明确指出, 在河道堤防管理上, 要全面推行“河 (段) 长制”, 严格河道保护管理, 依法划定河道管理和保护范围, 加强河道空间用途管制。新的改革目标任务, 适应了东荆河堤防良性发展的需要, 堤防管理部门要创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体制, 推行水利工程专业化、社会化建设管理, 推进国有水利工程管养分离。
4 防汛队伍建设问题
针对当前沿堤乡镇出现“打工经济”、人员流动频繁的实际情况, 洪湖东荆河防汛指挥部从2010年开始, 按国家防总的有关规定, 对洪湖东荆河防汛特征水位调整设置为警戒水位和保证水位两级, 年度防汛预案明确了警戒水位以下堤防管理部门和乡镇防汛指挥部的防汛工作职责, 对一、二、三线防汛劳力的组织调度作了相应的任务调整。但预案中注册的防守劳力与实际在家的防守人员往往名实不符, 以致造成防汛劳力紧张。目前, 洪湖市尝试市人武部组建一个应急抢险直属分队和两个应急抢险队, 来应对境内长江、东荆河及内河内湖的防汛及排渍抢险, 这一个创举, 但专业化、机械化的水平还有待提高。
5 流域联动管理问题
16.抗旱救灾工作汇报 篇十六
一要充分认识当前抗旱救灾工作的重要性,报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发挥连续作战的精神,不麻痹,不懈怠,高质量完成钻探工作任务;
二,当地党委、政府要积极协调、配合、服务好钟山区18个抗旱钻探点的相关工作,为坚决打好这场抗旱救灾的硬仗做出贡献,努力把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高工表示一定不负市委市政府及上级主管的希望和重托,努力工作,一定要高要求高质量完成任务。
同时,高工还代表该钻探点工作人员对市国土资源局和钟山分局送来的水果、矿泉水等慰问品及亲切的.慰问表示衷心的感谢.
17.抗旱包保工作 篇十七
bb**经济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和18个乡镇、街道组成20个招商引资责任单位,其中的14个乡镇、街道与市直部门一对一组成招商引资责任单位,每位市领导包保其中的一个责任单位,带领和帮助责任单位完成招商引资任务。
2、包保民营经济企业
在包保招商引资责任单位的同时,包保该单位的民营经济企业,带领和帮助责任单位完成年度发展任务。
3、包保大项目建设情况
由市委书记、市长确定每位市领导包保一个或几个在建大项目,包保领导要帮助项目建设单位解决实际问题,推进项目如期完成建设。
二、考核办法
1、包保招商引资责任单位工作。年终检查责任单位工作情况。
2、包保民营经济企业工作。年终检查责任单位工作情况。
3、包保大项目建设工作。年终审核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按项目建设协议书形象进度投资的视为完成任务。
三、成果运用
根据包保单位招商引资工作和民营经济企业完成情况给予奖励。
1、市财政列支一定资金作为市领导包保项目建设工作奖金。其中,工业固投任务每人基础奖金元,民营经济企业基础奖金元,完成任务的得基础奖金,超额完成或未完成任务的按比例得奖。未包保责任单位的领导得平均奖金。
18.树木抗旱性及抗旱造林技术运用 篇十八
1.1 树木的抗旱性分析。
气候条件干燥、土壤的水分不足会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 这也是我国目前干旱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 提高树种的抗旱性能是抗旱造林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树木的抗旱性主要是指在干旱的条件下树种的存活能力。为了不受外部干燥环境的影响, 树木在生长的过程中会逐渐缩小叶子的面积, 从而达到稳定体内的水分, 减少在生长过程中的蒸发, 进而更好适应干旱的环境。这也是因为树木在干旱的环境下生长, 就会降低树木光合作用的能力。从而使得树木更好的适应干旱条件, 减少树木本身的蒸腾作用, 保持树木自身的水平, 从而防止树木受到干燥环境的影响。由于树木进行光合作用和自身的水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此, 减少树木的蒸腾时间能更好的适应干旱的生长环境。还有树木根系的发达程度是衡量其具有抗旱性的指标, 树木的生长能否获得良好的营养成分主要由根系的活力程度决定的, 当树木体内缺少水分时, 就会对树木根系的活力程度有很大的影响, 从而影响树木的生长速度。为了在干旱的环境下使树木能有更好的生长, 就必须使其根部的生长充满活力, 进一步提高树木的抗旱性能, 即便在水分不足的情况, 树木也能生长的很好。
1.2 树木抗旱性结构分析。
树木在生长的过程中, 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大, 降水量、温度、土壤肥沃程度以及光照等因素都会影响树木的生长。但是其中, 干旱问题是解决树木生长的重要问题。树木具有良好的抗旱性, 能在干旱的环境中更好的生长, 反之, 会难以生存。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 在树木抗旱性的研究上有了很大的进展, 利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以及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来提高树木的抗旱性。而且取得相应的成果, 今后在树木抗旱性的研究也会有更深入的研究。
1.2.1 树木抗旱性形态结构研究。
在树木生长环境比较干旱的情况下, 树木因为环境的影响, 其就会使自身的叶量下降, 同时, 也会缩小也叶的面积, 这也在干旱的生长环境下, 树木为了更好的生长, 会通过缩小自身树叶的面积来减少水分的蒸发, 从而保持树体内部水分的平衡, 更好的适应干旱环境。为了适应干旱环境, 这是主要方法中的一个。
1.2.2 树木解剖构造研究。
通过对树木叶片解剖可以了解叶片内部的结构特征, 通过研究可知, 叶片的结构对树木的抗旱性也有很大的影响。而且树木的不同部位都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 可以对树木的抗旱性能有更深的研究。而且通过对树木根系的解剖了解, 根系的导管与根茎面积的比值不同, 树木的抗旱性能都会不同, 还有根系的横截面、木质部面积以及韧皮部的面积的比值不同, 树木的抗旱能力都会有很大的区别。
2 抗旱造林技术的种类
2.1 雨水造林技术。
雨水造林技术主要是林区借助天然雨水的有力条件, 将雨水进行有效的分配, 并且对雨水形成的河流进行合理的管理, 当遇到气候比较干旱的情况下, 合理分配雨水, 从而提高雨水的利用率, 为树木的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保持其需要的水分和湿润的土壤环境。这种技术特别适合降水量少的地区, 对雨水进行合理的管理, 能够为树木提供稳定的水源, 而且在管理上也比较容易, 不仅能改善树木的生长环境, 还能更好的提高树木的质量, 目前, 这是抗旱造林技术一种很好的方法, 能更好的节省经济成本。
2.2 固体水种植技术。
固体水种植技术是一种新的抗旱造林技术, 主要是利用科学技术将水进行固化处理, 通过改变水的物理性质来形成不流动的、不易融化、不易挥发的固态水的形式。固态水在降解之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是一种环保的产品。目前, 该方法在干旱地区的造林技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效果很明显。固态水是通过对普通水的固化过程而实现的, 主要成分仍然是水, 它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溶解, 并融入土壤中, 为树木的健康生长提供水源。实践表明, 在干旱环境下, 利用固体水来改善土壤环境, 对树木的生长有积极的作用。
2.3 容器育苗造林技术。
容器育苗技术比较适合干旱地区, 因为干旱地区的水土条件较差, 不仅土壤肥力不够, 而且土质也容易受到外力条件的破坏, 从而导致一般的树木的难以生存, 即便存活下来, 生长的质量的也不是很高。因此, 必须选择一些抗旱性能较好的树种, 才能适应气候条件恶劣的干旱环境。容器育苗技术的优势就是容器本身能保持幼苗所需水分的平衡, 还能涵养幼苗的养分, 保证幼苗根部的营养和水分, 从而促进幼苗的生长, 而且在苗木进行移植的过程中, 要想幼苗能更好适应林区的土壤, 必须将容器底袋破坏, 从而使苗木的根部有更好的适应能力。苗木的生长速度也会很快, 以上都是利用容器育苗的优势, 最重要的是容器育苗技术适合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的发展。
3 抗旱造林技术的注意要点
3.1 树种选择。
在为干旱地区的造林工程选择树种时, 要根据环境选择合适的树种。适地适树是进行科学造林的基础。如果选择的树木不具有抗旱性, 让其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环境下, 树木的成活率得不到保证, 这样的造林也没有效果。因此, 要选择合适的树种, 以适应干旱的环境,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树木的成活率, 同时也可以将树木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在实际的造林过程中, 对于树种的选择, 要结合对林区和环境的双重考虑, 使树木既适应土壤环境, 又适应干旱的环境, 从而能够健康地生长, 以便获得较的经济利益和生利益。
3.2 整地。
整地是造林的必要环节, 它可以改善苗木的生长环境, 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在造林工作开始前进行整地, 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 提高土壤的质量, 增加土壤的肥力, 同时还可以改善林区的环境, 改善林区的通风状况。对于干旱地区来说, 整地一般在造林前的一个季度实施较为合适。
3.3 起苗。
起苗是造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是苗木生长的前提条件。起苗一般在上午或者是阴雨的天气进行, 从而减少苗木水分的蒸发。在起苗过程中要保证苗木根部的完整性, 如果苗木过高, 要对其进行修剪, 使其高度低于80cm, 苗木的切口处用塑料薄膜扎紧。如果条件允许, 可以对苗木的切口处使用保湿剂处理。
结束语
为了发展林业, 就需要进行造林, 而对于干旱环境的地区来说, 需要根据树木的抗旱性, 选择合适的抗旱树种, 利用科学的抗旱造林技术来进行造林, 以便使林区的树木能够适应干旱的环境, 并通过抗旱造林技术来推动抗旱造林的规模, 同时提高林业的生态效益, 改善生态环境。
摘要:本文从树木的抗旱结构角度分析了树木的抗旱性。然后介绍了抗旱造林技术中的几种抗旱造林技术, 主要是雨水造林技术、固体水种植技术、容器育苗技术等。最后介绍了抗旱造林技术的注意要点, 树种的选择, 幼苗的培育、起苗等方面都必须注意。
关键词:树木抗旱性,抗旱造林技术,树种选择
参考文献
[1]付威.我国抗旱造林技术研究分析[J].民营科技, 2012 (1)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