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史明理心得体会(精选10篇)
1.学史明理心得体会 篇一
中华辛丑春,惠风和畅,万业隆兴,适逢建党一百年诞辰。下面是由文库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史明理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史明理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一】
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鹿心社在全区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的部署要求,扎扎实实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
在百年接续奋斗中,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伟大历史,铸就了伟大精神,形成了宝贵经验。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要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党中央部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当前,正是我区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抢抓用好新发展机遇、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奋力建设壮美x、共圆复兴梦想的关键时期。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部署,从党的伟大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对进一步凝聚起加快推进x改革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至关重要、正当其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视野宏大、思想深邃,既是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揭示,也是对现实问题的透彻分析,为我们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首先看态度。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学习领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目标要求、重点内容和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坚持学习党史和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相贯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关键看行动。全区各级党委(党组)要紧扣中央精神,结合x实际,紧紧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准确把握中央“规定动作”,精心谋划开展好x“自选动作”。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按照中央部署和自治区的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学习教育任务,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传承好、发扬好。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最终看效果。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走向未来。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要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联系实际学、带着问题学、结合工作学,向历史寻经验、向历史求规律、向历史探未来,不断提高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水平,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推动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开创干部干事创业新局面,让全区各族人民群众共享壮美x建设成果。
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牢记历史使命、勇担时代重托,为加快建设壮美x、共圆复兴梦想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学史明理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二】
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立足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正处于百年风华正茂。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到今天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并且从建国初期人均GDP不到100美元到今天人均GDP超10000美元;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从一大时全国50多名党员到今天的9000多万名党员并且从6个国内早期党组织到今天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我们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从一大为躲避搜查而移地开会到今天执掌全国政权70余年并且使一个超14亿人口的东方大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知所从来,方明所往。我们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需要知道我们党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些都必须到党的历史中去寻找答案。在新的时代和新的时期,面对多元的国际政治格局和国内市场经济发展,我党必须深刻认识和学习党百年历史,以史鉴今,始终坚定走党的正确路线,实践好党的百年精神传承,坚守党的根本宗旨。
1934年至1936年红军经历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同时也创造了属于党、民族和国家伟大的英雄长征精神。在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中,红军爬过18条山脉,渡过24条河流,穿过14个省份,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这种百折不挠、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长征精神,凸显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种精神也是我们党始终领导和团结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强大精神动力。但部分党员却逐渐遗忘“长征精神”,开始贪图安逸、追求享乐,过着奢侈的腐朽生活,甚至坠入违法犯罪的深渊,这严重侵蚀党的肌体,破坏党群关系。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决反对和严厉打击各种形式、一切关系群众利益犯罪活动。”党的百年奋斗史表明,我党之所以能够取得事业的成功,靠的是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在新的时期,各党员始终要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艰苦奋斗作风不能丢,常常“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始终做人民的榜样和公仆。
同时在长征途中,各根据地和各路红军长征经过地区的人民群众均给予大力支持。如在红军长征留驻川西北的16个月里,当地人均年有粮不足300公斤、牲畜不到两头的藏族羌族群众有力地支援了红军。这种浓厚的军民鱼水情,是红军顺利转移的坚硬基石,同时也得益于红军在长征途中广泛学习研究宣传好党的民族政策,关注群众的切身利益并尽量满足群众的需要,进而提高群众政治觉悟和对我党的支持。“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正因为扎根于人民,我党才能始终开出胜利之花,终能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果。党的百年奋斗史表明,要使“江山不易”,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把14亿中国人民凝聚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在新的时期,我党必须始终把握住历史前进的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如“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古人云:“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我们要深刻认识和铭记党百年来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坚定不移把革命先辈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始终保持和坚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x的信念和使命。在建党100周年期间,我局党组织应该加强对各党员的思想建设,始终坚守廉洁奉公政策;加深各位党员对党史的学习,进一步提升我局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同时作为市场监督管理局,更应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管理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重要指示,如“节约粮食,制止餐饮浪费”、“广告宣传也要讲导向”,坚守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的工作目标。
学史明理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三】
我们不曾亲历来时的路途,但历史会与我们诉说;
我们无法知晓去往的未来,但历史会为我们指引。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总书记深刻阐明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勉励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翻开厚重的百年党史,真理的光辉依旧熠熠生辉,理论的内涵还在不断丰富,对于理想的追求也始终坚定如初。学党史以明理,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要通过认真学好党史,准确把握其中所道之“理”。
学史明理,明的是“真理”,需笃信之。回望党的一百年灿烂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建党之初,我们便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印在了自己的旗帜上,并始终高举着这面真理的旗帜,前赴后继、浴血奋斗。陈望道先生怀着满腔热情,以“平时译书的五倍功夫”翻译出《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留下了“真理的味道是甜的”,而这本苦心翻译而来的《共产党宣言》也成为了我们党开创事业、开辟未来的思想起点,让无数的共产党人从中看到了希望,找到了真理,并获得了信仰的力量。而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温厚重的百年党史,我们更加要笃信马克思主义所闪烁的真理光辉和科学力量,从中细细品味真理的“甜味”,汲取信仰的养分,坚定前行的力量。
学史明理,明的是“理论”,需笃学之。常思常学,常学常新,“学”总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课题,在全党上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当下,翻开党史第一页,理论学习是我们要上好的第一课内容。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坚守根基的基础上,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决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根基未改,理论的内涵跟随着时代在不断丰富创新,可以说,党的百年发展史,也是一部理论创新史,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学史明理,从党史中明晰党的思想理论发展脉络,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学史明理,明的是“理想”,需笃行之。“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在那段深深烙印在历史中的红色岁月里,红军将士凭借着坚定的理想信念、顽强的斗争意志和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取得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创造了历史的奇迹。而不论时代如何变化,长征精神依旧历久弥新,在百年党史中,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始终是照亮我们前行道路的一缕光亮。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当下,立足百年大党新起点,我们更需要通过重温这段百年奋斗史,从中感悟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发扬“三牛精神”,在新征程上接续奋斗、笃行致远。
学史明理心得体会范文五篇【四】
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于2021年2月20日上午在x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本次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在这次会议中,习近平主席强调,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使我们深受教育和启发,也深刻理解和体会到学习党史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党史是一百年风雨兼程的苦难史,也是一百年光辉岁月的奋斗史,读懂学好这部百年党史,能让我们更好地总结和采纳过去的经验教训,也能帮助我们明确未来发展规划和奋斗目标。
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100年的光辉历程,在这100年的历史中,形成了很多可歌可泣的“红色精神”。如“开天辟地、理想之光”的红船精神,“军民鱼水、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不怕万险、坚持不懈”的长征精神,“改变作风、提高素质”的x精神,“艰苦卓绝、勇于开拓”的北大荒精神,“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敢于革新”的西柏坡精神,“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勇攀科学高峰”的两弹一星精神等等。只有大力继承和发扬共产党人的红色精神和光荣传统,才能筑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的思想根基。
所以我们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一代又一代先辈们的智慧结晶和精神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本职岗位,勇担时代责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努力奋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
学史明理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五】
历史是从昨天走到今天,未来是从今天走向明天的,过去、现在、未来是相通的。真正了解过去才能正确认识现在,正确认识现在才能科学把握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我觉得,这就是今年党史学习教育的终极目标。
党史写的是历史,叙的是奋斗,述的是大道,探索的是真理,启示的是当下,烛照的是未来,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广大党员尤其需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把握历史大势,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深切体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学党史、明道理最终要体现到办实事、开新局上。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都要求广大党员把学习党史作为一种终身追求,以史为师、以史为鉴,使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姿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2.学史明理心得体会 篇二
前一段时间,手机上流传着针对教师从业的信息:起得最早,睡得最晚;早晨见不着太阳,晚上看不到夕阳„„的确,一年四季早晨骑着自行车在马路上飞奔的是教师;下班后拿着电话跟家长沟通一说就过半小时的还是教师;睡梦中遇到学生出问题心急如焚的依旧是教师。长时间的无私奉献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强烈对比,导致我们大多数教师变得无法再承受压力,而心灵的“一方净土”也开始逐渐失衡:依旧敬业,但不快乐;依旧奉献,但有怨言;依旧钻研教学,但创新匮乏;依旧热爱学生,但缺乏诚意。
一年来,学校倡导教师“多读书,读好书”。读书中我静下心来思考身边发生的许多事和遇到的众多问题,理性的思考告诉我:当一个人面对具体的事只站在一个角度考虑问题,特别是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时,你容易走入低谷甚至于“死角”。而能时刻保持平和的心态,从容淡定地看待周围的事物,转换方向,多角度思考,生活会变得简单而快乐。作为教师能用平常心对待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处理好这四种关系,教育教学工作中蕴含的无穷乐趣会重新编织我们平凡而伟大的梦想,因为我们是塑造灵魂的工程师。
首先,我们要处理好与社会的关系,做阳光型教师。
在人们的心中,教师的精神是崇高而伟大的!但社会偏见依然存在:教师的工作不就是上课、改作业、备课吗?有什么辛苦的?没有能力的人才干教师„„而当今社会,压力最大的三大职业之一就是教师,教育工作的性质让教师把全部精力几乎都给了自己的工作,而与其它行业相比,教师的经济收入却一般般。焦虑紧张不平衡产生的职业倦怠让我们迷失了方向,无法寻找到付出的快乐。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我们只有客观地看待它,以包容和宽容的态度承认任何事情的发生与存在都有它的合理性。改变不了他人那就改变自己:少一点浮躁,多一点沉稳;少一点斤斤计较的名利思想,多一点做一个平淡凡人之心。积极适应社会,脚踏实地的生活,平平淡淡从从容容中感受简单生活带给我们的快乐。《心灵的暖春》是这样说的:心不乏则身不累。有人说,像蚂蚁一样工作,像蝴蝶一样生活。这样的人,其生命一定会像阳光般灿烂。积极的心态与消极的心态只有很小的差异,成功与失败就是巨大的差异。如果我们把教育的每一个细节都阳光起来,我们将会收获温暖和快乐。
其次,我们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做有爱心的教师。
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意志,不愿承担责任。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时,教师总喜欢回忆以前的学生如何用功,如何听话,对比现在的学生如此懒惰,如此叛逆,心中的不满油然而生,随之而来的是无法适应学生的茫然和怨恨。
排斥变化着的学生无助于我们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而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真爱,它是产生教育智慧的源泉。真爱要求我们懂得宽容,接纳学生的一切并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去,你会感觉到他们并非我们想象的不可理喻。因为宽容是一种美德,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真爱要求我们懂得尊重,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情感,试着换位思考,教师的心结会慢慢打开,像冰雪消融般迎来心灵的春天。真爱要求我们懂得适应,不再拿经验主义约束学生,指责学生,而是俯下身子走到他们中去,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以学生能接受的方式设计我们的工作思路,你会感受到工作带给我们的乐趣和自信。
爱是一种德行。崇高的爱,不但能体验美,还能创造美。第三,我们要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做朋友型教师。
教师要面对大量的家长群体。有明理的,有糊涂的,有层次高的,有水平低的,个别家长甚至于不讲理推卸教育孩子的责任。但无论什么类型的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长学习进步,这与我们的工作目的是一致的。因为个别家长的不负责任而迁怒于其他家长,与家长的沟通不平等,缺乏诚意都会对我们的教育教学起消极作用。试想一下,我们也是孩子的家长,如果因为孩子的不懂事而遭遇教师的“冰霜雪
雨”,我们会有何感受?家长与教师是一个战壕里的盟友,能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帮助孩子进步,我们的工作会困难重重,举步维艰?把“束之高阁”的心放下来,低一点,再低一点,由于我们的真诚换来家长的支持,学生的理解会让我们的教育“芝麻开花节节高”。
第四,我们要处理好与学校的关系,做有文化品位的教师。有人会说,我们与学校朝夕相处,学校是我们的第二个家,还用得着理顺这层关系吗?事实上,长期处在压力和不平衡心态下的教师会产生抱怨情绪:我们日复一日为学校工作,得到什么了?为什么我们的要求学校不能给予解决?学校对待我们不公平!„„出现这一系列想法的原因主要是我们不读书、不学习、不思考,思想上的偏差越“钻”越“偏”。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学校这个平台,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施展才华?学校是一个大“家”,但它不是某个人或某个机构的家,它是因为有了我们才组建成的一个“大家庭”。我们是“大家庭”的一员,我们有责任维护“大家庭”的稳定和繁荣,我们有义务为它的健康发展而勤奋工作,而不是单纯的索取!更何况,每一个人在工作中获得认可,得到尊重,应该说工作让我们实现自我价值,我们是为自己工作,为自己奉献。
书是人类的文化积淀,阅读可以给我们创造一个广阔的精神空间,读书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精神漫游,它能够启迪心智发展思想。读书中,我们会慢慢中止思想中“野草”蔓延,会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去思考、去行动,会获得一种挺立的人格,保持内心的澄静和清明。在我们逐渐成为一个有文化品位的教师时,我们会收获职业与人生的双重幸福。
3.读西方哲学史心得 篇三
——从泰勒斯到德里达
近段时间来,一直在读西方哲学史和设计史方面的书,主要是北大版《西方哲学史原著选读》(从泰勒斯到费尔巴哈)和《现代西方哲学新编》(从叔本华到德里达)还有《世界现代设计史》《设计哲学》等,此外还粗略的读了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的个别著作。本来想打算读完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后再整理心得,但最近感到不吐不快。把自己的东西整理出来后,再和其他人的论述相对照,这样也许更有利于研究西方哲学。
一、苏格拉底前的古希腊哲学
苏格拉底前的哲学家人数不少,光《西方哲学史原著选读》上提到的就有14位,其中许多人在哲学史上都非常有名,前苏格拉底西方哲学可谓绚烂多彩、哲人辈出。这一时期是哲学的萌芽期,也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萌芽期,哲学家探究的主题大都是世界的起源(本原),运动、相对等问题在这个时期已经开始出现。
由于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萌芽期,人类单独面对世界时充满了困惑,许多呈现出来的现实景象是那么的神秘,特别是人对自身是如何的存在还一无所知。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哲人从泰勒斯开始,不断地寻求了解、认识这个世界和人本身。在缺乏现代工具和祖先成熟经验的前提下,泰勒斯等人只能从经验中的世界及其呈现出来的现象本身开始,他们的最好方法就是观察,通过观察,哲学家们得出世界起源于水、火、气、原子、一等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在今天看来,科学成分不多,但在当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开始,是自然哲学(物理学)的开始。
我觉得,看待这一时期的西方哲学,不能用科学、今天的眼光,而要返回到历史中,返回到前辈哲人面对的处境和困惑中,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的理解这些哲学上开拓者研究的意义。他们开创了一个西方认识论的传统,这个传统和中国认识问题的传统不一样,他们面对困惑和不解的世界时,采取了一种穷根究底的认识方式,一代又一代的哲人都在寻求最终认识世界,即得到智慧,按今天的说法,他们是不可能彻底弄清世界是什么,不可能得到最终的智慧,哲学家能做的就是热爱智慧,追求智慧,以有涯的生命寻求无涯的知识。中国人在面对世界时,虽然孔子提出要格物,但格物不是教人了解、求索世界的本原,老子、庄子更主张面对神秘世界时要大智若愚,企图通过这种方式得到智慧,中国人的这种智慧可能更适合与处理人际关系、对待生命,更适合于慰籍面对神秘世界和死亡时心灵不安的人类。
二、苏格拉底徒孙三人的哲学
苏格拉底徒孙三人是西方哲学史上师徒传承的典范,熟读哲学史的人都知道,自此以后,许多西方哲学界的大哲学家都有一个同样是大哲学家的老师或师公,如胡塞尔、海德格尔、马尔克塞徒孙三人,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史上起转折作用的人物,他之前的哲学家大都在探讨世界的本原而忽视人类世界的美德、正义等问题,苏格拉底第一次把哲学家的关注重点从自然转到了人类世界本身的问题。苏格拉底的死亡震撼了柏拉图,我相信也震撼了很多后来热爱哲学、自由、民主的人,记得我在读大学的时候曾写过一篇文章,主要观点是苏格拉底是雅典的一只牛虻,他的存在让雅典充满活力,当雅典人杀死他后也预示了雅典日后的衰落。今天再读苏格拉底,发现他身上有一切哲学家的特点:思维活跃、爱把自己的思
想讲给人听、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清高,他经常到人多的地方大发议论,并总是把其他人说的哑口无言,让别人感觉很没面子,更严重的是,他到处找当时的名人、有智慧的人辩论,通过驳倒对方以证明别人的无知、是徒有虚名,并到处说其实自己无知,一个无知的人能把那么多名人、有智慧的人驳的哑口无言?这样的人注定要遭人怀恨。我读西方哲学史,最不喜欢的就是苏格拉底那种绕个大圈子证明自己观点的叙述方式,如果我生活在雅典,我不能保证在决定苏格拉底死刑的判决上是否会投赞同票。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得意弟子,也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形成了哲学体系的哲学家。他的经历类似中国的一些学者,如徐复观,年轻的时候都热爱政治,并有较好的基础,后来都弃政从学,笔者也是一位这样的人,只是不知道以后能否在哲学上有所成就。柏拉图对我影响最深的就是他的理念论,在深入了解哲学之前别人问起我哲学的时候,我总爱以桌子为例,说看到的不是桌子,而是颜色、形状等,为什么不同的桌子能有一个共同的名称都叫桌子呢?柏拉图的理念论影响我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认为哲学家就是那样把握世界的。但后来我对理念的认识逐渐深刻并认识到这种方式把握世界有很多缺点,比如,假如每一双筷子都叫筷子是因为他们分享了筷子的理念,也就是说理念是可以分割的,而这些理念的不同部分为什么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理念呢?是不是因为他们分享了一个更普遍意义上的理念,这样推下去将没有答案。理念论还有很多缺点,看了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后更深化了对理念的了解。柏拉图的政治哲学——哲学王的统治,只是一个理想的状态,而且在理论上也有很多问题,这里不说了,因为我这篇文章中谈的是纯哲学问题,政治哲学不叙述。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哲学史上最伟大的人之一,是后世哲学家的楷模,几乎每一个志于哲学的人都想做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建立无所不包的体系。我对亚里士多德了解的不多,只从哲学史选读上看过一些思想片断,《形而上学》也只看了不到一半。上面说了,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体系批判给我印象深刻。柏拉图认为,人眼见的世界都是洞穴中的阴影,真正的世界是人经验中把握不到的,只能通过理念来认识。但亚里士多德认为,理念世界是不存在的,只有人能感觉到的东西才是实在的,人只能从通过经验来认识世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开创了西方哲学认识论中的两个不同的传统,先验论和经验论的对立一直是后世千年哲学斗争的焦点。亚里士多德还认为哲学研究是为了求知不是为了实用,这句话非常深刻,但后世很多哲学家都忘记了这个教诲,总想把哲学改造成实用的科学,特别是在工具理性、科学主义盛行的情况下,牢记哲学的目的是求知不是实用的教诲能有效避免哲学研究误入歧途。
三、中世纪的哲学
古罗马哲学方面的资料我只看过哲学史原著选读上的片断,这些片断给我的印象也不深。我觉得古罗马时期是哲学的低谷,只要不专门研究西方哲学史,古罗马这段的哲学完全可以不看。下面直接谈谈我读中世纪哲学的心得。
我把中世纪哲学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的哲学家几乎都是教士,其中一些更是身份显赫的红衣主教,他们哲学的任务主要是论证上帝的存在,强调信仰高于理解。如,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安瑟尔谟就明确指出,只有信仰上帝才能理解上帝,而最伟大的上帝是不可能被设想为不存在的,并且是可能设想的最伟大的存在者。在托马斯阿奎那之前,教会哲学家论述世界最高本体上帝的存在的方式都是武断的,观点都很直接,没有过多的可信服的理论,只是一味强调信仰高于理解,只有信仰才能理解。这种论述方式要让人信服,就必须和教会的专制联合起来。我觉得一切专制社会都不是讲理的社会,他们要求臣民接受一个信仰、理念的方式不是从理论上说服人,而是借助国家/教会暴力强迫人接受,这种情况下的论述方式必然是简单的、武断的,因为靠着暴力,他们不必在理论上多费口舌。当然,这种方式是不可能将教会的理论和
统治推高的,托马斯〃阿奎那的理论刚好在这个时候出现,他符合教会的需求,其本人也自然被封为圣徒,成了教会宣传的典型。由于我对托马斯〃阿奎那的理论没有比较多的研究,这里就不谈论他的观点。
中世纪后期的哲学和前期有很大不同,虽然这个时期的哲学家也大都是教士,但在理论上不是简单的论述信仰高于理解,更有些哲学家怀疑上帝的存在。如,法国僧侣高尼罗认为上帝只存在于一些人的心中,而存在于心中的未必存在于现实中,最伟大的存在者好像海上仙岛,未必不能设想为不存在。高尼罗还给保守的教会出了一个让他们目瞪口呆又不能在逻辑上反驳的问题:上帝能否创造出一块他自己举不起的石头?高尼罗非常聪明,也非常勇敢,他鼓励了以后的哲学家起来质疑上帝的存在、反抗教会的专制统治。之后的一些哲学家更是直接指出,如爱尔兰僧侣邓斯〃司各脱说人不能认识上帝,但是凭着理智可以正确认识事务的原理。英国僧侣罗吉尔〃培根更是明确指出,掌握整理有四大阻碍:权威、习惯、成见、虚夸,上帝就是权威,他认为要认真整理必须进行实验,这从根本上推翻了信仰高于理智的约束。当然,中世纪后期的哲学家论述上帝不存在,批驳信仰高于理智的工作都只是一些零星,当时教会的力量依然很大,更晚一些的布鲁诺还被教会烧死,而进入十七世纪中叶后,笛卡尔还在不断的做着明哲保身的工作,为了怕触怒教会,他的一些重要著作在生前都没有发表。
四、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的英法德哲学
文艺复兴后的英法德孕育了大批哲学家,这些哲学家用各自的武器和理论推动西方社会向资本主义和自由民主迈进。不过,阅读英国、法国、德国哲学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我觉得,英国哲学在认识论上成就很大,尤其是洛克的白板论、休谟的经验论,法国人由于政治的原因,在政治哲学和法律哲学上给人印象深刻,但在纯粹哲学的领域,尤其是卢梭之后的拉美里特、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等人的哲学,创造性的东西不多,大都是千遍一律的东西,我读的时候经常会感到视觉疲惫,法国后期的几个哲学家我都匆匆一翻而过。关于英国哲学和法国哲学的心得,我只想说这么多,主要原因是我对这两个国家哲学家的书看得少,除了哲学史原著选读外,只是接触过休谟的《人性论》、笛卡尔的《谈谈方法》。
德国是哲学家的摇篮,西方十八世纪后的大哲学家里估计一般以上都是德国人,他们主导了哲学的发展和后来的转向,我有时会想,假如没有德国人,哲学会是怎样的?假如历史可以假设那结果会让人不敢想象。德国哲学的开创者是莱布尼茨,因为在他之前西方哲学史上见不到德国人的身影。德国哲学家中的康德和黑格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我读的第一本哲学专著就是《小逻辑》,这本书虽然难懂,但还是花了近20天把它看完了,我觉得《小逻辑》是一本自成体系的著作,他们里面讲的问题是一个圆,从认识论开始最后又回到了绝对的理念,在论述过程中,用辩证法分析的质与量、主体和客体等哲学中的基本关系都让我获益匪浅。黑格尔的一些名言也对我起到了激发作用,如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小逻辑》里面有一部分是探讨康德的,在其中黑格尔对康德进行了批判并颇多微词,用大量的篇幅来批判、讨伐另一个哲学家这种情况在《小逻辑》里面很罕见,这说明康德对黑格尔影响很深,他一直想摆脱康德的影响但又不能不受康德的影响,正如后世哲学家的评价,虽然黑格尔对康德屡有微词但没有康德的体系就不会有黑格尔的体系。
康德的思想令我陶醉过,黑格尔的著作我只买了《小逻辑》,但康德的著作我却买了四本,包括三大批评和论优美感和崇高感,其中《纯粹理性批判》买了邓晓芒和蓝公武两个版本的。《纯粹理性批判》由于艰涩难懂,我只看了前一部分和后一部分,中间的具体论述还没有看。看大哲学家的著作是需要心境的,尤其是康德的著作,读者需要先平静下心来,并把之前看的其他哲学家的观点和体系暂且忘掉,以一个虔诚的心准备进入康德的著作和接受他的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尽快的进入作者的心境和作者一起开始写
作、思考。从后世哲学家对《纯粹理性批判》的评价来看,这本书的成就主要在前面几章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论述,康德的具体观点如何我不说了。康德这本书的后面一部分相当于导言或后记,虽然没有前面部分那样晦涩,但给我留下的印象一样深,尤其是康德关于哲学起源和哲学家与哲学常识的观点,详细情况我会在下面哲学的起源里面叙述。另外,《实践理性批判》这本书我也只看了一半,主要是读了一半时发觉没有理解《纯粹理性批判》就不能理解《实践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中有一句话刻在了康德的墓碑上:“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思考的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就越让我感到惊奇和敬畏,这就是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康德死后安葬在家乡哥尼斯堡,这个小城二战后被划给了前苏联,现隶属俄罗斯,但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康德不是德国人,而且哥尼斯堡的青年男女每逢举行婚礼的当天都要专程到康德的墓前献上一束花,以纪念这个城市伟大的儿子和他那悲剧的爱情。
五、现代西方哲学
黑格尔之后的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尼采的学说对我印象也很深,把世界的本原从上帝、理念等变为意志(生活意志、强力意志),我感觉和人的现实处境比较贴切,人的绝大多数活动都是在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情况下作出的。可惜,叔本华和尼采之后的西方哲学发生了危机。尼采之后,哲学分为两大主流:分析哲学和现象学,分析哲学主要在英国,以罗素、维特根斯坦为代表,后来法国、美国的许多哲学家都采用了分析哲学的观点,现象学始于德国,代表人物主要是胡塞尔、海德格尔和萨特,现象学和分析哲学刚产生的时候是两套不同的话语体系,之间很难对话,并且互相攻击。
维特根斯坦的分析哲学对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有关逻辑的论述。维特根斯坦认为,世界虽然是由千差万别的事物组成,但这些事物都是按照他们的内在属性即逻辑联系在一起的,逻辑是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是所有事物必然联系的总和,逻辑是世界的一面镜子,揭示的是世界的结构,但逻辑不同于自然科学上的规律。规律总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即使有一万次的正确也不能证明必然正确,而世界的逻辑结构具有普遍性、必然性和先天性。由于在接触维特根斯坦的逻辑思想之前,笔者曾写过《人究竟是怎样的存在》的文章认为,世界的万物都有一个自身须遵守的法则——道,道也不是自然意义上的规律,这个意义上的道和维特根斯坦的逻辑有异曲同工之意。后期的维特根斯坦重点分析语言,语言哲学的有关问题我在此不论述,原因是我认为语言学不属于哲学,如果哲学变成了对词、句法的探讨那哲学永远走不出危机,更不可能体现对人的关怀。
海德格尔和萨特是存在主义大师,他们的存在主义转向了对人的现实存在、处境的关怀,初读存在主义的时候我非常兴奋,这种兴奋在阅读现代西方哲学的时候不多见。人对自身的存在总是感到茫然,然而在传统的二元分离哲学中,人的存在只是哪个更高的存在的投影。海德格尔认为,人是这样的存在物,只有通过人的存在其他事物才得以显示存在的意义,人的存在是其他存在物存在的先决条件,只有人才会追寻存在的意义。人不同于其他存在物的存在,人不像其他存在物那样具有固定、不变的本质,人的本质是由他的存在过程决定的,一个人在他一生中的所作所为决定了他一生是什么样的人。人不像其他存在物那样属于一个类属,而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存在者。萨特认为,人的存在先于本质,其他存在物是本质先于存在,决定人的本质的存在是一个自由的过程,人的任何存在状态都是人自己自由选择的结果。存在主义大师的话是振聋发聩的,在人对自己存在迷茫的时候,对人生迷茫的时候,哲学家告诉我们,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后天形成的,我们不是生来就是现在这个样子的,通过个人努力和选择我们能具备我们想具备的品质,达到自己理想中的存在。
4.读书明理、快乐做人 篇四
《弟子规》里的《入则孝》教育我要孝顺,要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一次,爸爸让我洗碗,我不肯,还和爸爸顶嘴,被爸爸批评了一顿,最后爱洗碗。自从读了《弟子规》的《入则孝》之后,这样的事情就再也没有发生过。
《出则悌》教育我兄弟姐妹之间要友爱、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欢喜喜,孝顺就在其中了。《谨》教育我做事千万不能匆匆忙忙,应该小心谨慎。因为,匆忙时是最容易发生差错的。还有,做事时,千万不要因害怕困难而不敢去做,也不要草率地对待看起来好像很简单的事情。《亲仁》教会了我:能够亲近仁者,向他学习就会得到无限的好处,自己的品德自然进步,过错也跟着减少。如果不肯亲近仁者,就会不学无术,事情弄得一败涂地。《余力学文》让我懂得了:对于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应该努力实行的本份,却不肯力行,只在学问上研究探索,这样最容易养成虚幻浮华的习性,怎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呢?相对的,如果只重力行,对于学问却不肯研究,就容易执著自己的看法,而无法契合真理,这也不是我们所应有的态度。
5.读书明理征文 篇五
在犹太家庭中出生的,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负责启蒙教育的母亲几乎要求他们回答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的财产被抢劫,那么你会怎样引导你的孩子逃离生命是无辜的,当然,无辜的人只想到钱,有些孩子会说金钻,但他们的母亲会告诉他:孩子,你不应该拿走钱,也不应该拿走黄金和钻石,而应该是书,因为只有书中的智慧才能被别人夺走。只要你活着,书本和智慧就会永远跟随你。
我们知道,犹太民族被公认为世界上一个明智的民族。从上面的故事来看,犹太人给他们的孩子的第一批财富似乎是书籍和智慧,它们是如此珍贵。
学习阅读和创造财富。
我读,所以我是。
宋代学者程义说:“外国事物的味道可以长期厌恶,随着时间的推移,阅读的味道越来越深。”
书籍继承了人类的礼貌,承载了人类的灵魂,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和人类思想的灯塔。喜欢阅读。无论你是穷还是富,它都可以带你踏上最美丽、最遥远的旅程。
理想的书是通往智慧的钥匙。“我喜欢书,我经常站在书架前,然后我觉得我面前是一个广阔的世界,广阔的海洋,广阔的宇宙。
先贤曾把这本书描述为“灵魂的伟大旅程”。一卷手,明山,四川,起伏,沧桑,悲欢离合,如沿途的风景,创造了人仰视的姿态,达到了一个新的精神境界。
6.读书明理征文 篇六
小时候,还不认字的我,每天伴随着妈妈的故事入眠。天真的我在故事当中认识了白雪公主、灰姑娘、海的女儿。后来,我渐渐地发现,原来妈妈的故事都藏在一本本有趣的故事书里,天真的我实在是惊讶,小小的故事书里怎么会藏着那么多吸引人的世界。慢慢地,我长大了,也爱上了书,懂得了读书的妙处。如今,我每天都要抽出时间来读书,别小看这些简单的文字,但是字里行间可包含着无穷的知识呢!读书,让我足不出户坐在家里,就能够遨游神奇美妙的海底世界;畅游优美如画的世界风光;游览充满奥妙的太空世界。书,实在是太神奇了!它仿佛为我插上了一双隐形的翅膀,让我自由地飞向世界的各个角落。
最近,我又迷上了杨红樱阿姨的校园小说,在我的小书柜里珍藏了她的全套作品。透过她的书我和书中的马小跳、唐飞、毛超、夏林果。都成了好朋友。每天,当我翻开透着墨香的书籍,书中的小伙伴仿佛活灵活现地站在我面前,通过书籍我们来尽情地对话。马小跳的率真、执着、开朗、乐观深深地感染着我。
7.读书明理(写写帮整理) 篇七
阅读小说,早就成为我的一种嗜好,课余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阅读中度过。不过,直到最近,我才似乎悟到了读书的真正魅力。
从小学三年级起,我就读小说了。到初二,侦探小说成了我阅读的中心。我曾发誓,要把一切国内出版的外国侦探故事全都读遍,这似乎也做到了。读得多了,我甚至把作案手法作了分类,就像有人对解数学题的方法进行分类一样。我每次在书中发现一个新的作案手法,总要玩味一下,有时甚至在我心中泛起一阵惊喜,这可能是我最初对书的欣赏心理。
差不多从小学起,我就听说,看书要注意它的词语,不要单纯注意情节,最好是把好的词语抄下来。我那时却从来都不以为然,只为情节所吸引,一口气读完,乐趣无穷。随后,我确实感到庆幸,幸亏没听他们的话,否则,读书不是成了一个负担了吗?我怎么还能从中获得乐趣呢?
随着时间的流逝,到了高中,我开始对情节也感到厌烦,开始认识到情节与词语一样,不过是作者手中的工具,为了达到他表达自己思想的目的的工具。我开始欣赏起全书的风格,开始注意作者的思想。促成这一转变的是我看了几本文情并茂的书。不久我就为自己的这种转变而感到高兴了。
一部是夏目漱石的《心》,小说叙述了一个严于解剖自己的“先生”。读这样的小说,好象先生就与你同在榻榻米上娓娓谈来,整个
小说笼罩着一种淡泊致远的氛围。可能是日语的缘故,语气也显得十分诚恳,却不失高雅。真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另一部是《海明威小说集》。海明威的艺术风格是十分明显的;他的文章几乎全由对话组成(除去《老人与海》)。对话筒短,节奏独特,你读上几句,马上就会感到这是海明威的作品!别人可不能模仿。他小说中的主人公都是铮铮硬汉,明知失败但决不投降,小说中通常有一种悲壮的气氛,这在《老人与海》和《丧钟为谁而鸣》中尤为明显。
读这两本书时,我一反往日的习惯,不是一口气读完,而是每天读一点,很有好东西吃得太快,一怕不辨味道,二怕很快就没了的心理。从此我就决心不读只追求情节的书了。
读这两本时,我不时被书中表达的思想所吸引。《心》中的先生一生自甘淡泊,但到了晚年却被往日的一件错事所缠绕,从而使他认真地剖析起自己的生活,并坦白地告诉了自己的学生。我读了以后自愧不如。不过我也被书中的清净生活所感染,很有些隐居不再与世纷争的念头,后来读了海明威的小说,又被主人公不惧失败的气概所慑服,又想独自战斗。不过我认识到,在我们的社会里,我既用不到象先生那样隐居,因为我们的生活是那么充实有意义;也不用象海明威的主人公一人战斗到失败,因为我们的事业是有着光明前途的。
还有一本书是班扬的《天路历程》,它叙述的是基督徒怀着坚定信念,在大路跋涉,最后终于到达荣耀的天国的事。是一部寓言体小说。虽然我不信宗教,却被基督徒那种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惜牺牲一
切的精神所感动,不知不觉地认识到作出一番事业必得历经艰险,才能成功。
回想起以前的日子,不由觉得光阴虚度:读了那么多只有暂时的乐趣,经不起咀嚼鉴赏的书。不过再一想,不读那么多平平的书,说不定不能意识到好书的好处呢。况且那时的我还十分幼稚呢。
8.读书明理崇德向善作文 篇八
奋发向上,是中华儿女几千年来与大自然拼搏而储蓄形成的核心精神;崇德向善,是中华文明发展历史的光辉结晶。奋发向上的精神,促进了社会人文的发展;崇德向善的品德,增进了人类与自然、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就是凭着奋发向上的革命精神,从弱小走向了强大,带领人民赶走了侵略者,建立了新中国,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中国共产党人,就是秉承崇德向善的高贵品德,率领全国人民建设新家园,构建幸福生活,惩恶扬善,维护了世界和平。
在我国历史上,用人标准一直是按照德与才两个大的方面来考虑的,这就很自然地要牵涉到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刘邦打天下时,是把才能放在第一位的,陈平“盗嫂受金“照旧得到重用。曹操明确提出“唯才是举“看才能。唐太宗曾就用人问题与魏征交谈,魏征很明确地讲了一番话:“大体意思是说,在乱世争雄的时候,用人往往顾不了许多,只求其才能,有利于打天下就行;但在治理国家时,就必须是德才兼备才能用。到了宋朝,《资治通鉴》的主编司马光对德才关系有了更精确的论述,他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意思是德行是才能的向导,有了好的德行,才能就会得到善用;才能是德行的辅助,有了好的才能才可民不屈的精神灵魂,先人倡导的“仁爱和谐、正义奉公、尚礼守法、崇智求真、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铸就了中国人民不屈的精神灵魂,形成中华民族的性格,培育了全民族追求和谐、谦和好礼、诚信克己、与人为善、勤俭廉政、刻苦耐劳和精忠报国的优良素质,在传统文化长期孕育下的中华传统美德使中华民族走向繁荣昌盛,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9.遵章守纪,明理修身 篇九
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优秀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遵章守纪一直以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提高自身的修养。
所谓“遵章守纪”就是我们要遵守学校制定的各项章程和纪律,因为“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组织必须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成员,这样才能正常的运行。“明礼修身”则是指我们应该懂礼以提高自身修养。遵章守纪是基础,而明礼修身则是更高的境界。
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与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些都是古人遵章守纪,明礼修身的典范。试想在1000多年前的古代,那时人们就能明白并且弘扬这些品德,那作为现代拥有高速发达的科学技术和丰富物质和精神的现代文明,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古代人们遗传来的高尚情操。
在胡锦涛主席的“八荣八耻”中也提到了“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大家知道,一个人如果一旦养成了种种不良习性后就很难纠正过来的,据研究表明一个人养成一个习惯需要7天时间,而改正一个习惯却要27天时间。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养成良好习惯,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在思想上认识到遵章守纪的重要性,增强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感,加强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毕竟是我们行为准则的最底线,是不可逾越的“高压线”。提高自我的道德修养,则是更高的境界。我们要共同遵守社会公德,提高公众意识。不做损人利己的事,还要学会关心爱护他人。不做损害社会、学校、集体的事,还要学会热心公益事业。成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的人。我们大家都要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知道什么是荣,什么是辱,有正确、鲜明的荣辱观。憎恶扬善,弘扬中华民族的真善美。
为承载未来和向往明天的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当秉承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宝贵精神,以顽强的意志、务实的行动书写合格的青春答卷。在生命的历程中,只有不断地努力、奋斗和追求,才能实现人生价值,领悟人生真谛。愈挫愈勇,逆境成才。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要始终坚信:困难和挫折都是暂时的。心中常树必胜之志,胸中常立豁达之情,永远奋发向上。立足专业,广泛学习。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用过硬素质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10.读书启智读书明理 篇十
读书启智读书明理
5月5日,安顺市九小道德讲堂“读书明礼”主题讲座首次开讲,讲座邀请了全国知名作家、贵州著名作家、贵州省文联副主席、安顺市文联主席姚晓英为全校教职工进行演讲,西秀区宣传部副部长陈晓,教育局副局长胡朝新,以及区文联、马槽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出席讲座。
据了解,今年是西秀区创建全省文明城市的关键之年,学校师德师风、学生德育是创建成败的关键。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学校特别设立了“道德讲堂”,以“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得好报、扬好德”为主题,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方式,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开展讲座,使学校教职工们在聆听道德故事的同时,沐浴道德洗礼,品悟道德力量,让心灵在道德讲堂净化,让好心在道德讲堂滋长,从而营造“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德为大德”的浓厚道德氛围。讲座上,作家姚晓英结合自己的创作和工作经历,为学校教职工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演讲,诙谐的语言常常引得台下教师们的欢笑,产生共鸣。演讲结束后,安顺市文联还为九小捐赠了《图说安顺》《旧州品旧》等书。意在让九小教师与书为伴,以读书开启自己的智慧,读书明晓事物的道理!
【学史明理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育儿心得心得体会07-06
军训心得_心得体会10-28
培训心得小结「培训心得体会」10-19
讲话心得体会-学习讲话心得体会10-20
拓展心得体会:翻越毕业墙心得07-27
教师培训心得体会教学心得08-13
实习心得:基层支教实习心得体会08-14
中国茶艺课程心得体会感想心得09-08
销售实习心得体会_实习心得体会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