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室工作计划(共9篇)(共9篇)
1.消毒供应室工作计划 篇一
消毒供应室工作制度
一、及时供应各科室医疗器械、敷料,并保证绝对无菌供应器材的范围按医院规定执行。
二、在供应器材范围以内的物品,由供应室按月预算,向有关科室请领。凡需新添改装医疗器械时,必须经院长或主管业务副院长批准。
三、无菌物品存放室、装配室必须每日用紫外线消毒二次,每月细菌培养一次(空气、无菌物品)。
四、供应手续:
(一)在供应器材范围以内的用品,由供应室每日定时送给各科室,采取收旧补新的方法主动供应。
(二)凡不在供应器材范围内及临时或急诊用物,由科室自借和归还。
(三)各科室如需特殊器材,应预先通知,以便准备。
(四)所供应物品如有错误和损坏时,应立即通知供应室,使之及时了解、纠正和补换。
(五)供应室各种包使用后器械,由科室先浸泡消毒才可退还更换。
(六)对无菌日期超过一周或封口已被拆开的器材,一律不得再用。
五、对准备器材、敷料的要求:
(一)所用包布、治疗巾及孔巾必须清洁无损,每次用后一律 换洗。
(二)金属器材,每次清洗后要擦油,以免生锈损坏。
(三)各种针头应保持清洁、通畅、锐利,斜面的大小、针梗长度要求符合要求。
(四)应按规定冲洗玻璃皿,做到清洁无菌。
(五)刀剪等锐利器械应与一般器械分开,单独保管。
(六)橡皮用品应置于较凉地方,冬天避免受冻,防止锐形折叠。应定期检查手套并上粉,凡变软或粘连时,一律不得再用。
(七)对所有物品,必须挂牌标明其品名、数量、成人或儿童使用,并注明灭菌日期、包扎人编号,以便检查。
(八)敷料须轻松、柔软、平滑而易于吸水,所有毛边应折以里面,无异物,大小适宜,使用前应严格灭菌。
六、消毒灭菌工作
(一)根据物品性质采用适当的方法灭菌,严格掌握灭菌程序和时间。
(二)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前检查包布是否双层及有无破损,物品是否清洁,包扎是否严密。放置玻璃器材时不得挤压,消毒员不得擅自离开,应严格掌握压力和时间,以保证灭菌效果。灭菌完毕后,必须待气压表的指针下降至“0”处,方打开锅门,以免发生危险。定期检查高压锅的灭菌效能,注意保养高压灭菌器,每次(日)使用前要洗刷一次。
(三)取无菌物品时,必须洗净双手;戴口罩、帽子,穿工作服。
(四)对已灭菌物品和未灭菌物品应严格分开放置,以免混淆。
(五)凡不用高压灭菌的物品,如玻璃、搪瓷类,则用煮沸法,应放冷水中,待水沸后煮10分钟。
(六)不适用以上方法者可用化学药品消毒,如刀、剪、膀胱镜、肠线等,浸泡前必须洗刷清洁,所有消毒溶液应定期更换(容器应消毒)。
2.消毒供应室工作计划 篇二
关键词:中心消毒室,自身防护
供应室主要职责就是清洗、灭菌、供应无菌物品, 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 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和保证医疗质量的主要环节, 为了加强供应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 提出相应的措施及防护。
1 加强对供应室的管理
供应室严格消毒隔离制度, 护士长每月按要求进行检查指导, 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 各类物品按规定放置。供应室工作人员应有严格的消毒隔离意识、无菌观念和高度的责任心、认真执行各项技术操作、熟悉各种器械物品性能、消毒方法及洗涤操作技术、定期进行考核, 消毒员必须经过培训后持证上岗,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进入无菌室时, 要穿工作服, 戴口罩、帽子、换鞋。污染区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清洁区和无菌区。
2 职业危害因素
2.1 接触生物性污染因素
医疗用品在供应室进行去污、清洁、消毒和灭菌再返回临床使用的循环程序中, 频繁的接触病毒和细菌污染物品细菌数量多、种类复杂、成为交叉感染的集中场所, 这不仅是造成医院感染的潜在因素, 也是危害供应室护理人员身体健康的因素之一。
2.2 化学性危害因素
消毒供应室工作环境要求严格经常对室内空气, 操作台, 墙壁、地面等进行常规消毒, 对传染性污染物品还需要采取特殊的消毒手段, 如过氧乙酸、过氧化氢、戊二醛等弥漫空气中可引起眼部烧灼感, 头痛、皮肤过敏、哮喘等症状, 长期接触可导致记忆力障碍、记忆力分散、生理功能异常等。因此选择合适的化学消毒剂, 浸泡被污染的医疗器械, 了解消毒剂的理化性能, 配制时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具。
2.3 锐利器械损害
在物品回收和清点的工作中接触各种病原体概率高, 污染的针头、刀片或其他医疗器械刺伤是最常见的职业伤害, 可以导致工作人员的血液暴露, 有可能发生乙型肝炎病毒 (HBV) 、丙型肝炎病毒 (HCV) 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感染的危险。特别是乙型肝炎病毒 (HBV) 传染性更强, 针刺伤时0.004mL带有 (HBV) 血液就足以使受体者感染 (HBV) 。有资料显示戴手套后, 即使遭遇针刺, 其感染发生率较不戴手套操作时下降50%, 因此在操作中应戴手套, 注意避免损伤, 动作轻巧, 避免碰撞。锐器必须放在利器容器内进行运输, 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锐利器械, 以免刺伤。一旦被利器刺伤应立即反复挤压伤口周围并洗手, 用碘酒、乙醇等消毒, 必要时包扎, 因此预防锐器最为重要。
2.4 物理性危害因素
供应室设在地下室, 供应室工作人员经常受高温、潮湿与污染空气侵袭, 另外消毒供应室噪声污染比较严重, 如高压蒸气灭菌锅、超声清洗机、排气扇等。长期的噪音声可以影响精神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生理变化, 因此清洗人员离开有噪声的房间时应随手关门, 以减少污染的范围。有条件可以安装消音设施。
2.5 生理心理因素
供应室工作繁重而琐碎, 工作人员长期处于繁重的脑力及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工作中, 容易产生慢性腰腿痛胃病等, 同时也会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 如精神紧张、焦虑等, 因此能适应工作需要必须有良好的身体, 合理的专业格局, 工作间顺利流动, 加强对供应室消毒隔离管理工作, 最重要的提高全体工作人员质量管理意识,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培养医务人员无菌观念, 通过实践提高工作效率, 降低劳动强度, 为供应室工作人员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在消毒间安装排风扇, 空调及空气消毒器, 在清洗中尽量用热水洗涤, 戴橡胶手套, 穿隔离衣及戴防护镜尽量减少手工清洗带来的危害。所以在工作中每个环节必须建立一个既保障工作质量又有防护各类危害因素的操作程序避免发生交叉感染。
2.6 建立医护人员健康档案
领导重视, 改善医疗操作环境, 完善相关的制度, 法规, 建立预防体系。供应室工作人员必需维护自身健康, 不能患有急慢性传染病, 每年进行健康体验1~2次,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加强职业健康教育, 提高工作人员免疫力与抗病毒能力。医务人员一旦发生职业危害, 立即按规程进行局部处理, 根据具体情况处理或者到专科治疗。对发生职业危害的医务人员心理影响很大, 及时有效处理机制能减轻心理压力。我院对发生职业危害的医务人员进行正确的指导及心理疏导, 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 并且所有治疗检查费用均由医院专款专用以保证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也使医务人员的获得巨大的安全感。
供应室工作人员长期处于职业感染的危险因素中, 因此对工作人员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教育和宣传, 建立并遵守规范化操作程序, 防止在工作中发生针刺伤及锐器损伤, 开展对工作人员刺伤后对HBV、HCV和HIV等经血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等措施可减少对工作职员的危害。
参考文献
[1]张小荣.医护人员自我防护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3, 13[1]:29~31.
[2]戴李中.供应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 15[11]:1283~1285.
3.消毒供应室工作计划 篇三
消毒供应室主要负责全院可重复使用的污染物品的回收、清点、浸泡、清洗、消毒、包装、灭菌等工作,由于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工作人员每天必须接触被病人血液等污染的物品,不得不暴露于各種各样的危害因素中,因此工作人员必须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积极做好职业防护.
1 职业危害因素
1.1 生物因素
回收物品沾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和病人的血液、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能被乙肝、丙肝、艾滋病病毒等污染,工作人员每天在回收、清点、清洗、处理这些物品时直接暴露在污染因素中,潜在被各种传染病感染的机会较高。
1.2 化学因素
过氧乙酸、含氯制剂、多酶清洗剂、消毒润滑剂对人体呼吸道、皮肤、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有一定的刺激。
1.3 物理因素
各种仪器工作时发出很大的噪声,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听觉器官的损害;每日的紫外线消毒、循环风、臭氧等进行空气消毒,一定量的紫外线会辐射到人体皮肤、面部眼睛引起灼伤;循环风、层流净化使工作人员鼻粘膜干燥,长期可造成干燥性鼻炎。长期在空调下工作,工作人员关节炎、关节痉挛发病率明显增高。此外,工作时操作经常被锅炉烫伤,回收、清点、清洗器械时,被针、剪等尖利器械刺伤。
1.4 运动功能性因素
主要是长期站立、搬运重物导致椎间盘突出、腰损伤、慢性腰腿病、下肢静脉曲张等,尤其是下肢静脉曲张、腰部损伤高于其他医务人员。
1.5 社会心理因素
消毒供应室工作专业性强,要求各项操作程序严格规范,所有操作都有必须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工作繁琐、复杂,劳动强度大,感染和职业伤害机会多,但长期以来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人员编制不足,待遇及地位均不及临床科室人员,工作人员自身价值得不到应有的认同,易导致心态失衡。
2 防护措施
2.1 加强标准化建设、控制流程规范
加强对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的管理,人流、物流、气流有序,不逆流、不交叉。实现信息化、数据化、管理系统及无菌物品的追溯系统。
2.2 强化专业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消毒供应室专业知识覆盖护理学、微生物学、消毒学、医院感染管理学、传染病预防学等学科,工作人员应不断拓展知识面,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增强自信心,客观正确地认识自身价值,消除身心疲劳。制定并落实各项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加强职业防护和培训,提高对职业危害性的认识。
2.3 科学操作和防护,减少职业危害
个人操作习惯是危害发生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要改变不正确的个人操作习惯,保证在任何时候进行操作都能采用符合规定的安全技术和预防措施。工作人员在回收、清点、处理污染物品等操作时应穿隔离衣、戴帽子、口罩、双层手套、防护眼镜、面罩、防水围裙、袖套、防护鞋等,并在水面以下进行清洁操作,特殊感染的物品先消毒再清洗。污染区工作人员操作时手套破损或潮湿及操作后均应脱去手套,立即彻底洗手。工作人员要每年体检一次,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接种免疫疫苗。
化学消毒剂应保证配制浓度准确,及时盖严,减少挥发对人体造成的危害。若不慎入眼,应立即用清水冲洗15min以上;沾染皮肤应立即用肥皂和清水彻底冲洗;严禁徒手直接传递、装卸、清洗尖锐器械,如不慎被刺伤,应立即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尽量使伤口出血,用肥皂水和大量流动水冲洗20min,再用碘伏消毒,必要时进行血源性传染病的检测,并进行相关免疫接种,并上报医院感染控制科登记备案。紫外线的开关装在房间外,关机后1h后方可进入;仪器设备定期检修、保养。压力蒸汽灭菌结束后取无菌包时戴加厚手套,避免烫伤。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在移动和搬运重物时量力而行。
4.消毒供应室工作管理制度 篇四
(一)消毒供应室工作制度
1. 在护理部指导下做好全院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及各种规格敷料的制作工作和供应工作。
2. 供应室护理人员经业务培训后方可上岗,消毒员经过培训后持防疫监督部门颁发的“合格证”上岗工作。
3. 供应室工作人员必须衣帽整齐,操作前洗手、带口罩、遵守劳动纪律及规章制度
4. 供应室的布局要合理,作业流程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并采取强制性的通行路线,不准逆行。
5. 凡回收物用待消净物应定时送回收处进行交接,送物者不得入内。包布、治疗巾、孔巾使用应按照消毒、清洗、再消毒的原则处理,保证无破损。
6. 下送下收设备,收送物品分别放置,有菌、无菌严格分开,不得混放。
7. 分类物品灭菌后,分类定位存放,每件物品标志名称、消毒日期、责任者,每件物品外包必须有指示带,包内有指示卡。无菌物品从灭菌之日起有效期为7天,过期或未达到灭菌时,要重新刷洗、灭菌。
8. 进无菌室要把好三关(门、鞋、更衣关),空气消毒机每日上、下午各照射一次,每次一小时,每月空气培养
一次,并有记录。
9. 供应室物品存放有序,各室每天擦拭清扫一次,保持清洁整齐。各室要有专用抹布及拖布并有明显标志。10. 消毒器每天做B-D测试一次。供应室无菌物品每周做生物监测一次并记录。
(二)热源反应追查制度
1、临床科室使用供应室的器械,一旦发生热源反应必须立即停止使用。
2、出现热源反应科室应立即封存器具。
3、将封存的器具立即送到消毒供应室,进行热源检测,消毒供应室须将检测结果通知有关科室。
4、将消毒供应室同批灭菌器械进行抽样检查(抽样不低
于5%),如抽样检查为阳性,该批灭菌器具应重新处理后在灭菌。
5、护士长及时组织本科工作人员找产热源的原因,加强
除热源处理,杜绝热源反应发生。
(三)回收室工作制度
1、各科室用后的物品需做一般消毒处理后,方可到消毒
供应室兑换。
2、认真填写兑换物品单,不符合要求不予兑换。
3、回收物品时认真清点无误。
4、回收物品分类放在固定位置,并送至各操作间。
5、保持工作环境整洁。
6、每周更换消毒液,保证消毒液浓度在规定的范围内。
(四)发放、兑换制度
1、凡工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必须戴帽子、换拖鞋,严格遵
守无菌原则。
2、认真填写物品兑换单并与兑换者复述一次无误后方可
兑换。
3、认真清点回收物品,并检查物品是否有破损血迹等,不符合要求者一律不予交换。
4、回收治疗包内物品必须齐全、完好,包布清洁无血迹。
(五)借物制度
1、各科室临时借用物品应道无菌室填写借物单,进修医
生、护士、实习学生借物时,应填写本人姓名及带教老师姓名。
2、所借物品必须在24—48小时返还,以免影响周转。
3、借物者归还物品时,应初步清洁处理后,如数完好送还
消毒供应室。
4、个人借用器械如有破损或丢失,一律按价赔偿、消毒供应室工作制度
(一)本室工作人员遵守劳动纪律,不迟到、不早退、坚守
岗位。
(二)工作时间着装整齐。
(三)工作是要严肃,不得喧哗。
(四)凡未曾灭菌的物品严禁发放。
(五)保证准确及时地向临床科室供应各种无菌物品。
(六)工作认真负责,爱护公物,严格查对,防止差错。
(七)认真做好本室的登记,统计工作。
(八)应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
(九)各种器材、用具要保持清洁整齐。(十)严格执行操作常规,不得简化操作步骤。
(十一)工作人员分工明确,互相协作,共同完居各项任务。
灭菌后外包装及内在质量监控制度
1、布内外清洁、干燥、无污渍、无油渍。
2、包布应用无纺布或棉布,为二层。
3、消毒包外粘贴胶带以示为灭菌,包内置监测指示管或指示卡,以便监测灭菌效果。
4、消毒包应填写责任者及灭菌日期。
5、消毒器械应清洁干净,无污渍、无血渍、无锈渍。
6、包不应过松或过紧,不过大,以免影响消毒效果。
7、灭菌后的物品应保持干燥,置于无菌柜内,包布应每次灭菌后及时清洗,保持干净。
查对制度
(一)为了防止工作中发生差错,应制定器械包装组查对
制度、物品发放查对制度,消毒药液配制等查对制度,工作必须严格遵守查对制度。
(二)回收物品要认真查对。
(三)无菌物品发出,应认真查对物品兑换单上物品名称,数量及灭菌物品,有效期,是否有误。
(四)各种器械包必须经护士长或护士查对无误后,方可
包装消毒查对者,包装者签名名或千代号,注明灭菌日期,一旦发生差错由查对者承担责任。
差错登记上报制度
(一)为提高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严防差错发生,建立差错登记本。(二)差错范围:
1、发放未经灭菌或超过灭菌有效期的物品。
2、发放灭菌物品,但灭菌效果不彻底,而且给病人或医疗工作造成影响者。
(三)检查者发现差错及工作漏洞一律登记。
(四)发生差错后护士长应及时组织本室人员讨论,找出差错发生原因,吸取教训,提出杜绝措施。
5.消毒供应室护士年终工作总结 篇五
下开展工作。供应室全体职工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和忧患意识,进一步完善、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结合供应室的工作情况,按照目标示范工程,“三好一满意”的活动主题,迎评二级综合医院评审工作的标准。实施细则工作部署的相关要求,切实做好“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提高医院供应室消毒工作的质量,积极开展各项工作。
一、认真组织学习卫生部发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
规范》及云南省卫生厅发布《供应室管理及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清洗、消毒、灭菌效果检测标准,学习二甲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评审各项具体内容。落实卫生部关于在全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主题精神,要求、进行了
学习,并参加各职能部门组织的各项学习及各项操作、培训和考试。
二、供应室作为整个医院的`消毒供应部门。能围绕医院
的中心工作,完成医院及护理部布置得各项工作任务。按照护理部的月工作计划考核要求及各项标准要求,协调管理并满足临床各部门的物资供应需求。确保满足病人需要,不断的改进部门工作及时完成上几个部门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按照各项标准要求,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前提下,确保消毒的质量,规范完成消毒工作。
三、20xx年1月至20xx年10月份完成消毒各种消毒包
及下收下送各项一次性耗材物品发放工作:
一次性注射器366111付,一次性输液器158575付一次性针头65020颗,一次性吊带31174付纱布151包(大)棉花108包(大)消毒包80699个、消毒锅次书890次,为临床科室供应蒸馏水60吨整个消毒合格率100%;
四、认真组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工程实施方案,及二甲评审要求,并对照考评标准,认真组织对本科室的各项工作进行了自检、自查、持续改进。
五、供应室存在的问题
1、供应室区域设置流程不符合规范要求,灭菌间不符合规范,设置不合理。
2、清洁区和污染区划分不符合相关规定;
3、现供应室所使用房屋不符合、流程不合;
4、无菌间物品储藏间的无菌物品放置不规范
5、设备单一,消毒锅只有一台,经幢出现故障。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6.消毒供应室工作制度及人员职责 篇六
一、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各种器械、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方法,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各种操作规程。
二、负责全院各科室无菌器械、物品、敷料的供应工作。供应的医疗器械做到及时、准确、适用和绝对无菌。
三、备齐和储备一定数量的消毒器械和敷料,保证周转和处于备用状态。
四、每日上午下收下送。根据各科工作需要,提供消毒灭菌物品。收回污染的失效物品,临时借用的物品,应办好登记手续,用后及时归还。
五、沾有脓血等体液的器械,应由使用科室洗涤清洁后交供应室消毒。
六、科室自备包装的各种敷料桶、换药等治疗器材应注明科别及消毒日期,按规定时间送供应室消毒。
七、所供敷料应符合临床要求,包布、治疗巾、洞巾保持清洁无损。
八、各种包类应注明名称、消毒时间和效日期以及打包人姓名。包内各种物品须认真核对,不得有误或遗漏。每日严格检查,凡灭菌物品失效或接近失效期,须重新灭菌。
九、所有一次性用品均应把好质量关,做好抽样检测,并定期下科了解使用情况,保证临床使用方便及确保安全。
十、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不得交叉混放或迁回传递,防止交叉感染。
十一、对所有的物品器材应建立账目登记、请领、下发、报废及赔偿制度。专人负责、定期清点,定期保养,防止霉烂、生锈、损坏、丢失,如有损坏按规定处理、赔偿或补充。
十二、定期深入临床各科检查常备无菌物品质量、数量、征求意见,及时改进工作。
十三、每日工作完毕整理室内卫生,清扫地面,用消毒液擦拭桌面及工作台面。每周五大扫除1次,保持工作间清洁整齐,物品放置有序。
2、无菌物品存放区工作制度
1、无菌物品存放区工作人员相对固定,由专人管理,其他无关人员不得入内。
2、工作人员进入该区,必须换鞋、戴帽、着专用服装,必要时戴口罩,注意手的卫生。
3、认真执行灭菌物品卸载、存放的操作流程,增强无菌观念。
4、灭菌物品存放的有效期:(1)使用棉布类包装的灭菌包, 有效期为14天;未达到<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规定的环境温度、湿度标准,其有效期应为7天。(2)使用纸包装袋的灭菌包有效期为1个月。(3)使用一次性医用皱纹包装纸。医用无纺布包装的灭菌包有效期为6个月。(4)使用一次性纸塑袋包装的灭菌包有效期为6个月。(5)具有密封性能的硬质容器, 有效期为6个月(遵循先进先出原则)。
5、该区专放已灭菌的物品,严禁一切未灭菌的物品进入该区。
6、凡发出的灭菌包,即使未使用过,一律不得再放回该区。
7、各类常规物品和抢救物品应保持一定基数.认真清点.及时补充,保证灭菌物品的质量和数量,保证随时供应。
8、从库房领取的一次性无菌物品均需先拆除外包装后方可进入该区。
9、保持环境的清洁整齐,做好环境消毒和登记。
10、其他按消毒供应室一般工作制度执行。
3、消毒供应室安全管理制度
1、消毒供应室全体工作人员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掌握防火,防暴知识,能正确使用灭火器材。各班下班前必须关闭水,电,气和设备等开关。
2、凡接触污染的物品,尖锐的器械及刺激性的气,液体,必须做好职业防护:隔离衣,口罩,手套,护目镜等.处理破损玻璃器皿,锐利器械切忌徒手处理,以防刺伤。
3、清洗机,水处理机等各型机电设备均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日常保养维护,严防事故的发生。
4、压力蒸汽灭菌器必须专人负责,持证上岗,每台灭菌器应有年检合格证。
5、搬运重物时,合理借助各种工具和请求协助,注意保持正确与适当的姿势。
6、工作区域禁止吸烟,易燃物品远离火源,保持消防通道的通畅。
4、消毒供应室查对制度
1、回收物品时,认真查对用物的名称,数量,包装容器的完整性以及包内器材的品名,规格,数量,性能是否符合要求,确保准确无误并登记。
2、配置各种消毒液,清洗液时,认真查对原液品名,规格,有效浓度,应配置的方法,应配置的浓度和注意事项等。
3、包装重要和特殊抢救物品时,必须双人核查包内器材和敷料的品名、规格、数量、性能、清洁度、包装材料的清洁度、完整性、使用的合理性及包外的名称标签。化学指示胶带(标签,灭菌日期,失效期,双方签名等是否完善、正确、包的体积、重量、严密性是否符合要求.抢救包,手术器械包必须经过二人核对并签名后能封包。
4、消毒灭菌员与质量检测员共同查对,即装锅前查数量、查规格、查装载方法、查灭菌方式。装锅后查压力、查温度、查时间、查浓度、出锅时检查有无湿包、破损包、查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以及监测包中化学指示剂变色是否达到标准要求。在灭菌记录本上双签名。
5、发放消毒或灭菌物品时,认真查对包名称、数量、灭菌、日期、失效、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以及包装容器的清洁度、完整性、严密性是否达到标准要求.缺认无误后,方可发放并登记。
6、物资入库必须查对厂家批号,查品名、查规格、查数量、查质量、查灭菌标示和日期。
5、消毒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1、消毒供应室布局应按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办公生活区,严格划分;路线采取强制通过的方式,不准逆行,各区人员不得随意在各区来回穿梭。
2、工作人员必须着装整洁、换鞋入室,按要求洗手,必要时着防护服、口罩、戴手套,严格遵守各区操作原则。
3、严格划分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三区标志醒目,非灭菌物品不得与灭菌物品混放,灭菌物品应存放于灭菌物品存放间的货柜或架上。
4、分别设置污染、清洁、灭菌物品的发放窗口和通道,不得交叉、回收的污染物品均应经过标准清洗流程后再包装灭菌。
5、下送车和下收车应分开放置、分开使用、每天下送下收完毕回科室后应对车辆进行清洗消毒处理,清洗用具如拖把、盆、桶、抹布等严格按小区分开专用, 不得交叉使用, 不得污染环境和工作人员。
6、去污区所有回收人员必须遵循标准防护原则和操作流程,被朊毒体污染的一次性诊疗器械应直接焚烧,接触污染物品后必须洗手。
7、保持无菌物品存放间的空气菌落数≤200cfu/m3;检查包装及灭菌区空气菌落数≤500cfu/m3;一次性无菌物品库房每日用空气消毒器消毒一次, 空气菌落数 ≤500cfu/m3。
8、去污区及手套室、敷料室、无菌物品存放区的传递窗每日用空气消毒器消毒一次,每日用空气消毒器照射或消毒溶液擦洗消毒一次。
9、质量监测员应认真履行职责,做好各项监测工作。
6、职业暴露的报告制度
1、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要及时向科主任、护士长报告。
2、科室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对感染原进行调查分析。
3、填写《职业暴露报告卡》上交院感办公室。
4、如是艾滋病职业暴露,可以先电话报告院感办和防保科,并由院感办向医院艾滋病职业暴露事故处理小组有关领导报告。
5、预防保健科在接到通知后12小时内应对暴露可能暴露的医务人员进行个案调查,填写好《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并将事故情况和处理措施以最快速度报市疾病控制中心,进行暴露程度的评估。
7、消毒供应室监测制度
1、认真遵守各项监测技术操作流程,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工作。
2、负责灭菌器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每日对灭菌锅进行空锅B-D试验,监测员每天随机抽查灭菌包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及工艺监测记录结果,每周进行生物检测一次以确定其无菌效果,环氧乙烷灭菌器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植入物应每锅进行生物监测。
3、每月对检查包装区,无菌物品存放区进行空气生物监测。
4、对使用中的消毒液,清洗液浓度实行不定时监测,每天至少一次。
5、对一次性使用的无菌空针、输液器、分装袋等,每一批号的进货应要求厂家提供相应的物理检测、热源检测及细菌检测报告。
6、对各病房出现的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的质量问题,应配合科室查找原因并向相关部门汇报,同时做好登记记录。
7、各种检测结果认真登记,妥善保管,发现问题采取措施,立即改进,以保证质量。
8、消毒供应室仪器保养维修制度
1、各类仪器应设专人操作和维护,工作人员未经科室管理人员同意,不得私自换岗。
2、所有机器操作人员必须经技术培训及考试合格后方能上机使用。
3、仪器操作人员应严格按操作规程做好日常工作维修与保养,发现异常及时上报管理者,严禁擅自动机拆修。
4、每月管理小组与仪器操作责任人对各类机器进行自查一次。
5、对贵重、大型仪器如高压蒸汽灭菌器、低温灭菌器、半自动及全自动清洗装置等,应每半年申报设备维修科进行检修一次。
6、建立仪器维修保养登记记录,并妥善保管以备查证。
9、消毒供应室质量追溯制
1、建立质量控制过程记录与追踪制度记录应易于识别和追踪.灭菌质量记录保留期限应大于等于3年。
2、每天记录清洗、消毒、灭菌设备的运行情况和运行参数。
3、每天记录灭菌的信息、灭菌日期、灭菌器锅号、锅次、装载的主要物品、数量、灭菌员等。
4、记录灭菌质量检测结果,妥善存档。
5、手术包外的信息卡应包括灭菌日期、灭菌器锅号、锅次、操作者与核对者的姓名或编号、灭菌包的名称或代号、失效日期。
6、临床任何质量反馈均有全程(包括处理结果)记录,并妥善存档。
10、消毒供应室一般工作制度
1、工作人员必须熟悉各类器械与物品的性能、用途、清洗、消毒、保养、包装和灭菌方法,严格执行各类物品的处理流程,保证各类器材、物品完整,性能良好。
2、各区人员相对固定,以严肃认真的态度遵守标准防护原则,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流程,有效防范工作缺陷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3、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各项任务,做好相关统计工作。
4、爱护科室环境和财物,勤俭节约,严格按照器械、物品破损报废规定处理流程处理破损报废物品。
5、严格控制人员出入,非本中心人员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进入工作区域;各区人员不得随意相互跨区。
6、树立职业防护意识,做好个人防护,确保职业安全。
7、加强与服务对象的沟通,定期收集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工作。
11、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制度
1、科室成立3人以上的质量管理小组,设专职或兼职的质量检员,职责明确,责任到人,每月至少召开一次质量控制管理小组会议。
2、建立健全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制定各项质量控制标准及具体的量控制措施和改进方案。
3、加强质量管理,每天专人按照质量控制标准开展质量监控,对各环节、各流程工作质量进行定期或不定期专项或全面检查。
4、定期分析,通报和讲评质量检查结果,发现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以促进质量持续改进。
12、消毒供应室下收下送工作制度
1、满足临床物资需要,及时供应各类诊疗物品。
2、工作人员着装整洁,配戴胸牌,态度热情,文明用语。
3、遵守消毒隔离制度,认真执行下收下送的各项操作流程,灭菌物品与污染物品分别使用专用车辆、蓝筐,特别污染物品应装入防污染扩散的装置内,并标明感染类型。
4、坚持查对制度,严格交接,认真登记,做到帐物相符。
5、下收下送工作结束,车辆分别进行清洗消毒处理,分区固定放置。
13、消毒供应室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工作制度
1、工作人员进入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应洗手、更衣、戴帽、着装,必要时戴口罩。
2、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器械,物品检查与包装灭菌操作流程,认真落实查对制度,确保工作准确无误。
3、库管人员根据敷料使用情况,合理准备储存量,保证供应,避免浪费。
4、敷料室和手套室供制作各类敷料和手套,非操作人员不得入内。
5、严禁一切与工作无关的物品进入该区;该区使用车辆不得随意出入,必须进入者需进行处理后方能进入该区;保持该区清洁干净。
6、消毒灭菌员需要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7、工作结束后,做好登记.环境整理和安全检查。
8、其他则按照消毒供应室一般工作制度执行。
14、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
1、一次性使用的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由医院统一采购,使用科室不得自行购入, 消毒供应中心应设专人管理。
2、接收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时,必须验证是否具备省级以上卫生或药监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等,进口产品还要有国务院(卫生部)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
3、接收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时,认真检查每批产品外包装是否严密、清洁、有无破损、污债、霉变、潮湿;检查每箱产品的检验合格证,灭菌标示和失效期, 检查后建帐登记,每批产品需由生产厂家提供质量检测报告并加盖生产厂家红色公章。
4、要求有计划申购,不可积压太多太久,储存于专用库房内,放置在距地面大于等于20cm,距墙壁5 cm,距天花板50 cm的货架上,室内保持洁净、阴凉、干燥、通风,每日空气消毒器消毒一次。
5、建立质量登记本,使用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时,必须立即停止使用,详细登记时间、种类、事件经过、结果、涉及产品单位、批号,汇报护士长和相关部门;及时封存取样送检,不得擅自处理。
15、供应室工作人员自身防护制度
1、加强工作人员职业防护教育,严格遵守“标准预防”原则,注意个人卫生工作,防止交叉感染发生。为做好自身防护工作,应定期接种乙肝疫苗,并定期进行乙肝病毒的抗原和抗体的检查,防止各类意外事故发生。
2、在回收、清洗物品时,应穿隔离衣,戴手套、口罩、帽子,如有污染应及时更换,必要时戴防护镜;工作人员一定要坚持严格的洗手制度,操作时戴手套,脱去手套后也应洗手,必要时消毒双手。
3、皮肤表面一旦染有血液、其他体液、各种消毒液及酶,应当立即彻底清洗。
4、不慎被利器刺伤或者黏膜暴露,应按本院职业暴露后处理原则处理。
5、使用压力蒸汽、干热灭菌器时,应具有防止爆炸、燃烧的措施,操作时应戴防护手套,预防烫伤事故发生。
16、压力蒸汽灭菌器质量监测制度
1、工艺监测:每锅监测,并详细记录(锅号、压力、温度、时间、灭菌物品、灭菌日期及失效期、灭菌操作者签名等项)。
2、化学监测:灭菌包包外均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物品包内应放置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的,化学指示卡只放包内即可。
3、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应每周进行,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必须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物理监测、化学监测通过后,生物监测应空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才能使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进行B-D测试并重复三次,连续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投入使用后每晨进行一次B-D测试。对拟采用的新包装材料及方法、摆放方式、排气方式及特殊灭菌工艺,也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
4、每年对压力和安全阀进行检测校验。
17、环境卫生物监测制度
1、每月对无菌物品存放间及一次性医疗用品库进行空气监测一次。
2、每月对消毒供应室物体表面进行监测一次。
3、每季度对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手进行监测一次。
4、每季度对使用中的消毒剂监测一次,每月对使用中的灭菌剂监测一次。
18、灭菌质量的监测制度
1、物理检测和包外化学检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检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并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检测合格。
2、生物监测不合格时,通知相关科室停止使用,并尽快召回上次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分析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3、灭菌植入性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4、灭菌物品每月进行卫生学监测一次。
19、紫外线强度监测制度
日常监测:做好使用登记(新灯管启用时间、灯管使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灯管擦拭记录、操作人的签名)。
强度监测:采用化学指示卡,每季度监测一次,新灯管启用时必须监测强度后再使用,结果留存备查。新的灯管照射强度不得低于90
μw/cm2;使用中的灯管照射强度不得低于70μw/cm2。
消毒供应室工作流程
供应室是医院内各种无菌物品的供应单位,它担负着医疗器械的清洗、包装、消毒和供应工作。如果消毒不彻底会引起全院性感染,供应物品不完善可影响诊断与治疗,因此做好供应室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医院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布局合理,符合供应流程,职责分明,制度完善等手段,确保供应质量的前提。
消毒供应中心标准流程(十个环节)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器械检查、保养---包装---灭菌---储存---发放。
一、回收:
1、器械、物品包使用后,科室及时装入污物箱内密闭保存,避免干燥。并在箱盖记录包名称及数量。以便与供应室交接。避免在使用科室清点、核对污染器械、物品,减少交叉感染。
2、供应室工作人员定时8:30AM、2PM带上清洁的污物箱按照规定的路线到临床科室回收污物箱回收到科内。并与临床科室人员交接、记录。
3、回收后,回收人与清洗人员交接物品数量,并清点、核对包内物品是否齐全。每次回收后,清洁消毒回收箱,干燥存放。
4、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和医疗废物不得回收到消毒供应中心转再运处理。
二、分类:
1、按个人防护要求着装,与下收人员交接回收物品数量。
2、根据器械不同材质、性状、精密程度、污染状况进行分类。
3、损伤性废物投入利器盒内,感染性废物投入黄色污物袋内。
三、清洗:
1、不同器械、物品,采用不同的清洗方法。目前我院暂采用手洗方法清洗。
2、清洗基本流程:预洗(自来水)----清洗(手工+酶)---漂洗(自来水)---消毒(湿热消毒)---终末漂洗(去离子水或蒸馏水)
(1)预洗(3-5min):用流水去除明显的污物(若污物变干,可多浸泡几分钟)
(2)酶洗(2-5min):酶可以分解有机物,抑菌防锈,自然降解,无残留,水温20-40°C,带关节的器械尽量打开。已凝固或污染严重处水面下刷洗。
(3)漂洗:用自来水冲洗(2-4min)。(4)终末漂洗:采用离子水或蒸馏水冲洗。
四、消毒器械、物品的消毒
1使用热力清洗消毒设备进行清洗消毒时中、低危险性器械与物品消毒温度90度1分钟以上,高危险性器械与物品消毒温度90 度5分钟以上。
2未使用热力清洗消毒设备进行清洗消毒时器械、物品清洗后宜采用物理方法湿热消毒。
3尽量避免使用化学消毒剂,使用浸泡消毒时盘盆碗不能重叠,管道内必须充满消毒液。
五、干燥:
1、宜选用干燥设备进行干燥处理。根据我院无干燥设备的情况下,使用消毒的低纤维絮擦布对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干燥处理。
2、穿刺针、手术吸引头等管腔器械,使用95%乙醇进行干燥处理。
3、不应使用自然干燥方法进行干燥。
六、器械检查与保养:
1、采用目测对干燥后的每件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检查。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处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功能完好,无损毁。
2、清洗质量不合格的,应重新处理;有锈迹,应除锈;器械功能损毁或锈蚀严重,应及时维修或报废。
3、应使用润滑剂进行器械保养。不应使用石蜡油等非水溶性的产品作为润滑剂。
七、包装:
1、器械与敷料应分室包装。
2、包装者首先检查包装质量,在灯光下检查准备好的清洁干燥的(纺织类)包布,无破损,方可使用。
2、包装者再核对器械的种类、规格和数量,拆卸的器械应进行组装。核对内容是否齐全。齐全才能包装。
3、盘、盆、碗等器皿单独包装。剪刀和血管钳等轴节类器械不应完全锁扣。有盖的器皿应开盖,摞放的器皿间应用吸湿布、纱布或医用吸水纸隔开;管腔类物品应盘绕放置,保持管腔通畅;精细器械、锐器等采取保护措施。
4、灭菌物品包装采用闭合式包装方法,由2层包装材料分2次包装。密封式包装如使用纸袋、纸塑袋等材料,可使用一层单独包装器械。
5、包装重量:器械包重量不宜超过7公斤,敷料包重量不宜超过5公斤。灭菌包体积不超过 30cm×30cm×50cm。
6、包装完后,每包外都应贴灭菌化学指示物。闭合式包装使用专用胶带,胶带长度应与灭菌包体积、重量相适宜,松紧适度。封包应严密,保持闭合完好性。高度危险性物品灭菌包内还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
7、所需灭菌物品包装的标识应注明物品名称、包装者等内容。灭菌前注明灭菌批次、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标识应具有追溯性。
八、灭菌:
1)检查灭菌前的准备、灭菌物品的装载、灭菌操作、无菌物品卸载和灭菌效果监测是否严格按操作程序进行。
2)每批次确认灭菌过程合格,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合格。检查无湿包现象及无无菌物品污染和损坏。以上都符合要求才视为质量合格。
九、储存
1、灭菌后物品应分类、分架存放在无菌物品存放区。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应去除外包装后,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
2、物品存放架或柜应距地面高度20~25cm,离墙5cm~10cm,距天花板50cm。
3、物品放置应固定位置,设置标识。接触无菌物品前应洗手或手消毒。
4、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应干燥、包装后专架存放。
5、灭菌物品储存有效期:储存无菌物品间室内环境温度在﹤24°C、湿度<70°C。使用纺织品材料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14d;未达到环境标准时,有效期宜为7d。医用一次性纸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1个月;使用一次性医用皱纹纸、医用无纺布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使用一次性纸塑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硬质容器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
十、无菌物品发放
1、发放者按要求着装并洗手或手消毒,在按使用科室需要发放。
2、无菌物品发放时,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3、发放时应确认无菌物品的有效性。植入物及植入性手术器械应在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4、发放的无菌物品都应具有可追溯性。如没有,不得发放。
5、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的发放应记录出库日期、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等。过期物品不得发放。
6、运送无菌物品的器具使用后,应清洁处理,干燥存放。
供应室岗位职责
一、供应室护士长职责
1、在护理部领导下,根据全院工作计划制定本室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2、合理配备人力,安排各岗人员的工作。
3、制定各级人员工作细则并定期修正。
4、制定供应室各项规章制度及各项技术操作规程。
5、定期对本室人员进行考核。
6、计划并参与业务研究,提高服务质量。
7、定期组织业务学习,解决业务疑难问题。
8、督促检查各项医疗物品领取、供应、清点及消耗情况。
9、督促检查无菌物品的质量控制及各项监测制度的落实。
10、监督本室环境清洁及安全。
11、定期征求各科室意见,改进工作,为一线服务。
二、供应室护士职责
1、在护士长和主管护师指导下进行工作,协助管理本室业务。
2、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做好医疗器械的装配、清洗、准备和包装等工作,积极开展技术革新,提高工作质量,减少差错事故发生。
3、负责制作、保管与供应各种医疗器材和敷料。
4、包装各种器材时,必须检查是否完好适用,如有破损或需增补,应及时修理或补充,做好登记,并向护士长报告。
5、协助计划、讨论及参与工作的改进。
6、协助监督环境清洁及安全。
7、负责供应室无菌物品的质量控制及各项监测工作。
8、负责各工作区之间的协调与联系。
回收室工作职责
1、负责全院使用后的污染器械的回收,注意核对数量并登记。
2、负责布类的浸泡消毒、清洗及晾晒。
3、与清洗人员一起查对所回收的物品数量。
4、负责全院各科消毒包的收取。
5、负责每日去污区空气消毒一次并记录。
6、保持工作台面的清洁、整齐。
清洗室工作职责
1、负责清点并清洗所有回收的器械。
2、每天更换消毒液,负责脏包布的清点。
3、包装人员一起查对各科消毒包数量并登记,注意标签不能脱落。
4、保持去污区工作台面的清洁、整齐。
5、负责回收发放箱的清洁消毒工作。
持送物箱的清洁。
包装室工作职责
1、与发班核对发放物品数量,并做好登记。
2、负责全院无菌物品、一次性物品的发放,注意核对灭菌有效期,保
3、每天下午将各科灭菌后的无菌包发放到所属科室,发包前要检查灭菌包的质量和数量,特别注意包外标签不脱落,丢失包要负责查找。
4、负责敷料、棉球的装罐,注意灭菌日期并打开透气孔。
5、送物回科室后与发物班再次对发放的物品数量进行查对。
6、负责清洁区紫外线空气消毒并做好登记。
7、保持清洁区的清洁卫生、整齐、负责门及电源的关闭。
8、整理各种包布备用,准备当天必需用物(缝合针、穿刺针等)。
9、负责各种穿刺包、器械包的包装,注意灭菌有、失效日期的检查。
灭菌室工作职责
1、负责灭菌工作时的装、卸载及各种灭菌包的高压蒸气灭菌工作。
2、负责高压蒸气灭菌的维护保养。
3、负责本室物质的保管。
4、负责灭菌间的环境整理。
5、负责灭菌的监测工作并做好记录在案。
发放室工作职责
1、每日检查无菌物品的消毒有效期。
2、储存与保管,无菌物品消毒出炉后,按灭菌日期的先后顺序摆放整齐(位置从左→右),取出物品时从左→右,从前→后的顺序取用。
3、每日负责检查每个无菌包质量,检查合格后方可发放到使用科室或进入无菌间存放。
4、负责发放无菌物品,认真执行查对制度(物品名称、数量、有效期),过期包和不严密的无菌包严禁发出。如有疑问查对清楚后再执行,防止发生差错。
5、负责发放一次性物品,与护士长一起做好查对工作并登记。
6、登记每天发出的无菌物品数量及各科领取的一次性物品数量。
7、每天负责检查物品的洗涤、包装质量检查并登记。
8、负责无菌区紫外线空气并登记签名。
7.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管理 篇七
1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针对科室特点, 制定出一系列规章制度, 如消毒隔离制度, 下收下送制度外来器械管理制度等。要求科室每位工作人员树立“质量第一”观念, 工作中严格落实岗位职责及各项操作规程, 尽职尽责, 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有过必究, 责任明确, 处处落实, 全员参与各流程质量控制, 护士长定期抽查, 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2 加强各环节质量管理
2.1 把好清洗质量关
清洗是消毒灭菌的关键步骤, 关系到消毒灭菌的质量。因此, 整个清洗过程必须严格遵循:冲洗-含酶洗涤剂浸泡-常水冲洗-纯化后水冲洗-烘干-上油保养。重视每一个步骤, 对每批清洗物品进行严格监测, 以确保清洗质量。
2.2 严把包装质量关
要求做到各种敷料包、器械包包装正确, 包内放化学指示物, 包外用化学指示胶带封贴, 胶带上注明灭菌器编号、物品名称、包装者、检验者、运行批次、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 要求各种包装松紧适度, 包布无破损、无毛边、无潮湿 (脉动真空灭菌器) 敷料包体积不超过30 cm×30 cm×50 cm, 重量不超过5 kg, 器械包重量不超过7 kg。
2.3 把好灭菌质量关
消毒员须持证上岗, 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操作, 灭菌前检查灭菌设备, 空锅每天做一次B-D试验, 测试合格后方可进行灭菌工作。灭菌过程中严密观察仪器、仪表所显示的压力、温度、时间的变化, 确保灭菌质量, 灭菌器卸载物品时待温度降至室温方可移动, 冷却时间>30 mm, 每批次应确认灭菌过程合格, 监测包内外化学指示物合格、无湿包。
2.4 加强无菌物品存放间的管理
无菌间专人管理, 非本室人员禁止入内, 无菌间只能存放灭菌合格的物品, 每批次灭菌完成后按灭菌有效期先后顺序分类、固定、放置, 每日清点无菌物品, 检查有无过期包。
3 加强各种质量监测
对压力蒸汽灭菌器按要求进行物理、化学、生物三种监测。物理监测应每锅进行, 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 生物监测应每周进行, 含植入物器械每批进行生物监测, 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细菌培养每月常规进行。纯化水每日监测电导率 (应<15 ps/cm) , 每周进行氯化物和澄清度监测, 使用中的化学消毒剂宜现配现用, 每日更换。
4 结论
8.消毒供应室工作计划 篇八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差错;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69-01
消毒供应中心是向医院提供各种无菌器材、敷料和其他无菌物品的重要科室。新形势下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差错不单单是指护士在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各环节中的过失或疏忽以及仪器设备操作不当,给临床带来的或轻或重的负面作用和人员消亡,还包括与临床科室的主动服务意识、服务态度及账目管理[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健康促进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对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防止和减少差错的发生,为临床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和高质量的无菌物品,是新形势下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重点。对于确保医疗护理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人针对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中常见差错进行分析和改进,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1 常见差错
1.1 回收工作不到位
个别科室整理箱盖遗失,回收工作人员未及时补充,回收时未采用密闭式回收;因科室多,经常有漏收物品现象,导致不能及时供应临床所需。
1.2 清洗不彻底
工作人员在清洗器械时,没有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清洗,器械的关节、齿牙处没有完全打开;吸管等未用高压水枪冲洗,该拆卸的器械没有拆卸清洗,未根据不同物品的结构、材质、污染程度选择适宜的洗涤剂,致使清洗物品不彻底,清洗后的物品仍有污渍、血渍;消毒隔离意识不强,未及时更换手套,导致湿化瓶等物品浸泡消毒终末漂洗时再次污染。
1.3 分类不当
个别工作人员缺乏工作责任心,查对制度流于形式,核对用物时随意性大,缺乏严谨,导致清点数目与实际不符,登记错误;低年资护士或技术工人工作时间短,工作经验不足,对消毒供应中心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全面,不熟悉手术器械及各专科器械包内用物,未能及时发现回收的物品数量差错以及质量问题,容易造成科室之间的纠纷。
1.4 采购一次耗材物品不及时
未能及时补充采购临床科室所需物品,导致无法供应临床科室使用。
1.5 管理松懈
管理制度成摆设,按照要求下收下送消毒包要分车分人进行,但现实是一名护士拉着双层车又收又送,这样不仅造成细菌交叉传播,责任心不强的易将污染包当作无 菌包予以发放。作为管理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发生护理缺陷 会给医疗护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轻则浪费人力物力,给患者 带来痛苦,重则延误抢救时机,造成医疗事故[2]。
2 预防措施
2.1 按照卫生部颁发的消毒供应中心三个规范及我省消毒供应中心审核验收标准要求[3],根据医院工作实际,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考评规则科室质控小组对各班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纠正,发现缺陷及时汇报并找原因,组织人员进行讨论分析,要求科室物品回收后,先分类,污染严重的物品选出,另外处理。用多酶清洗液浸泡后,人工刷洗,再使用除锈剂,然后才上机清洗,从而保证器械的清洗质量。包装班人员实行一人检查组装,另一人核对包装,送到灭菌准备问时,再由消毒员抽查,发现不合格的物品,一律退回重新处理,层层把关,进一步保证工作质量.
2.2 加强专科知识及岗位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科室制定各级人员岗位培训计划,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在职培训,针对新毕业护士及新招人的技术工人加强岗前培训;将工作流程制成流程图悬挂上墙,如超声波清洗机、干燥柜、高压水枪等的操作流程、含氯消毒剂的配制流程等,要求去污区工作人员熟知该区各项操作流程,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工作,杜绝工作的随意性[4]。
2.3 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正确穿戴防护用品,做好标准预防。为防止清洁后器械的再污染,选择双扉门的清洗机,清洗结束后直接从清洁区取出物品,可有效防止器械的再污染。手工清洗或半自动清洗过程中接触清洁度不同的物品应及时更换手套,避免污洁不分造成器械再次污染[5]。
2.4 加强沟通,保障供应:供应中心工作面向全院,涉及各个科室,要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要加强沟通协调,定期积极主动下科室,征求对下收下送的建议以及对一次耗材物品质量的要求。对于临床护士提出的问题,实行首问负责制,不能解决的及时向组长、护士长汇报,保证在最短时间内给予临床科室满意的答复[6]。
3 讨论
近年来,医院工作人员感染控制观念不断提高,患者自我防护意识日益加强,这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与临床各科室的医疗、护理质量有密切关系,与医疗安全息息相关;去污区工作缺陷的产生是导致清洗不合格、消毒灭菌失败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使人人认识问题的严重性,根据三项标准要求的内容,在工作中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操作流程,正确预见和防范去污区工作中的缺陷,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去污区的工作质量,预防院内感染,确保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 韩平平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16)
[2] 王竹华 质量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23)
[3] 林秋霞 护理新理念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6)
[4] 魏静蓉 消毒供应中心建设中存在的缺陷与对策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6)
[5] 黄浩 分层培训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价值 护士进修杂志 2012,(15)
9.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制度 篇九
1、有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清洗、消毒规范和流程并贯彻落实。
2、区域划分明确(污染区、检查包装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工作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服务热情,按区着装,并严格遵守各区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
3、负责全院重复使用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工作。掌握无菌物品的周转、使用及保管,根据科室使用情况随时增减,厉行节约。
4、按照各科室需要配置各种物品,并根据使用情况及时调整基数,供应室每日按计划定时送到使用科室,确保供应。
5、各科室如需特殊器材,应预先通知供应室,以便准备包装、灭菌。
6、严格无菌观念,严守操作规程,保证供应物品灭菌合格,如超过有效期、外观检查不合格或疑为污染,一律不得使用,需重新灭菌。
7、各种无菌物品要有明显灭菌标志,应注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日期和打包人签名,并做到专架存放,专人保管。
8、所有的包布、治疗巾及孔巾必须清洁无损,做到一用一洗一更换。
9、器械的清洗、消毒及保养必须按规定的程序完成。
10、定期按要求进行各项监测工作,完整记录结果并存档,必要时留存检验报告单。
11、每日定时下收下送,下收下送车辆“洁”“污”分开,每日按规定清洗、消毒,分区放置。
12、科室发现供应的无菌物品有错误或损坏时,应立即通知供应室及时纠正更换。
13、被脓血污染的物品,使用科室应清洗后更换。传染病人使用的器械物品,应经消毒溶液浸泡后更换。
14、各区域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2次,每次1小时,有记录。无菌物品存放区每月做细菌培养1次,有记录。
15、定期到使用科室征求意见,及时改进工作。
16、对现有灭菌器应定期进行检查和保养,并建立停电、停水、停汽、灭菌器故障等应急预案,以及意外事件的处置程序,完善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
17、每日下班前,必须彻底检查水、电、压力蒸汽、灭菌阀门和门窗关闭情况,以供应室确保安全。
二、消毒供应中心查对制度
1、回收污染物品时,要查对物品的品名、器械的种类、数量、质量、性能,盒、盖、物相符,有无破损。预处理情况,以及是不是特殊感染物品。并根据器械污染程度、类别分类清洗。
2、各类诊疗包包装前须经两人核对品名、器械的种类、数量、性能、质量,包装时,要再次查对查对物品名称、数量、质量、清洁度、干燥度以及是否放有化学指示卡。拆卸的器械要进行组装,合格后方可进行包装送消毒室灭菌。
3、灭菌前要查对包外是否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有无灭菌有效期和责任人的姓名或工号;灭菌时要查对温度、压力和时间是否符合要求;灭菌后要查对五点监测是否达到标准、化学指示胶带的变色情况以及有无湿包。
4、发放无菌物品时,应认真核对发放单上登记的科别、物品名称、灭菌有效期以及所发物品的数量。
5、植入物及植入性器械,应在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三、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布局合理,分区明确。周围环境无污染源,路线及人流、物流由污到洁,强制通过,不得逆行。应做到工作区与生活区分开;污染物品与无菌物品分开;未灭菌物品与灭菌物品分开。
2、凡有脓血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由使用科室消毒清洗后方可更换;凡传染患者用过的物品必须经高效消毒剂消毒后,方可和供应室对换。否则供应室可拒绝回收,避免交叉感染。
3、压力蒸气灭菌合格物品应有明显的灭菌标志和日期,专室专柜存放,在有效期内使用。下收下送车辆洁污分开,污染物品密闭性回收,无菌物品密封性发放,当日清洗、消毒,分区存放。
4、严格做好灭菌效果监测,灭菌锅内应设五点化学指示卡监测,灭菌物品每包内放置化学卡监测,包外有CM胶带监测,预真空压力灭菌容器还应每日进行B—D试验监测,每周做生物监测一次。以上监测结果均要有记录。
5、灭菌后物品应分类、分架存放在无菌物品存放区。严格执行无菌物品发放制度,认真检查无菌包的质量及名称、有效期。发放时,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如有散包、湿包、落地包均不能发出,须重新进行灭菌。
6、清洁区内的台面和地面每日清洁擦拭,污染区的台面和地面每日清洁消毒。各工作区的拖布要有明显标识,专室专用,严格区分。
7、各工作区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2次,时间不少于1小时。
8、消毒液每日更换,现用现配,并对消毒液的浓度进行监测并登记;每月对工作间的空气、台面、工作人员的手以及无菌物品进行细菌培养,菌落数不得超标,有记录
9、各工作区人员相对固定,按区着装,不能佩戴首饰,不能留长指甲和涂指甲油。出入各工作区时必须要洗手换鞋方可进入,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无菌观念。工作人员必须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并严格执行。进入工作区之前和离开工作区之后,必须洗手;接触清洁物品和无菌物品之前,接触污染物品之后,必须洗手;离开污染区时,进入清洁区、无菌物品存放区之前,必须洗手;戴手套之前、脱手套之后必须洗手;下收下送前后必须洗手;进行各种包装前后均要洗手;如工作中被污染时,随时洗手。
四、无菌物品存放区工作制度
1、专人管理,非本室工作人员不得入内。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时要换鞋。
2、保持环境清洁,每日空气消毒2次,有记录。
3、物品放置应固定位置,设置标识。接触无菌物品前应洗手。
4、物品存放架应距地面高度20㎝~25㎝,离墙5㎝~10㎝,距天花板50㎝。
5、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应干燥、包装后专架存放。
6、无菌物品摆放有序。发放时,要确认无菌物品的有效性,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7、发放无菌物品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不得发放过期、潮湿、破损包,外借物品必须办理登记手续。
8、做好物品的清点和交接班工作,发放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
9、每月做空气细菌培养一次,有记录。细菌总数不得超过200cfu/㎡
五、污染物品回收、清洗工作制度
1、衣帽整洁,戴口罩,回收、清洗物品时,必须戴手套,必要时系防水围裙,不能穿拖鞋。
2、保持室内清洁,定时通风、换气,每日工作前后用500㎎/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桌面、地面,每日紫外线消毒2次,有记录。
3、对回收的各类物品分类浸泡消毒。
4、每次使用消毒液前,测试含氯消毒液浓度,并记录。
5、包布一用一洗,特殊包布要消毒。
6、室内物品摆放有序,定位管理,加强自我防护意识。
7、对特殊感染及传染病使用过的器械,必须严格按特殊感染消毒处理。
六、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工作制度
1、所属人员衣帽整洁,禁戴手饰及穿拖鞋。
2、每日紫外线消毒2次,有记录。
3、室内物品放置有序,工作前后洗手、清洁擦拭桌面、地面,定期消毒,并做好记录。
4、打包前按卡片认真核对,检查各类器械性能完好,包布洁净、无破损,无焦化。十字包扎,并注明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期,工作责任代号。
5、各种诊疗包需经两人查对后方可进行灭菌。
6、复消的各种诊疗包,要重新处理后再包装灭菌。
7、每日做好登记,统计工作。
8、消毒室专人管理,消毒员负责全院医疗物品的消毒灭菌工作。消毒员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
9、消毒期间,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坚守工作岗位。
10、定期监测灭菌锅的使用效能,确保使用安全,物品灭菌合格率为100%。
11、“已灭菌”、“未灭菌”物品有明显标记,分开放置。
12、认真作好灭菌效果监测,有记录。
13、定期进行灭菌锅的保养及室内卫生清洁工作,14、对“待消包”严格执行规范检查工作,做到送取包有登记。
七、消毒供应中心清洁卫生制度
1、供应室是医院内污染医疗器具的集散处,在完成日常工作后,务必坚持室内消毒制度。
2、根据各房间的工作性质与房间大小不同的特点,选用适宜的消毒方法,确定消毒时间,同时要适时做消毒效果监测。
3、无菌物品存放区的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室内及无菌物品储存架要洁净无尘,每天用250—500㎎/L含氯消毒液做地面消毒,空气净化1小时。定期做空气培养,并保留化验单。
4、污染区内的洗涤池,工作完毕将池内外洗刷干净,清理滤水口杂物,并消毒。
5、各房间每天要进行清洁卫生,每日工作开始和结束,各班次整理单元环境卫生,空气净化消毒1小时,必要时增加使用及次数,必要时增加使用时间及次数,每周进行一次全室大扫除。
八、消毒供应中心下收下送制度
1、根据各科室需要,每日专人专车去各科室下送无菌物品及回收污染物品,工作人员要认真负责,服务热情。
2、发放与回收物品要做到:数目清楚,质地完好,若有数量短缺,质量有损,及当面分清责任,事后妥善处理。
3、在下收下送过程中,发现被脓血污染的物品时,应通知科室清洗后更换;传染病人使用的器械物品,应经消毒溶液浸泡后,标明记号,再交于供应室单独处理。
4、在下收下送过程中供应室与医疗科室发生争执时,由双方护士长本着相互尊重、互谅互让的原则适时稳妥处理。
九、消毒供应中心消毒灭菌监测制度
(一)压力蒸汽灭菌
1、工艺监测:每锅登记温度、压力、时间、锅次、锅号、消毒员等。
2、化学监测:每包内放化学指示卡,包外粘贴化学指示胶带。
3、B-D试验:每日第一锅空锅进行.4、生物监测:每周进行一次.(二)消毒剂:含氯消毒剂每次进行监测并登记。
(三)消毒质量: 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应每季度抽样3-5件进行监测。
(四)无菌物品:每月定期抽查至少一件无菌物品进行灭菌质量监测,必要时随时抽查。
(五)每月对全自动及半自动清洗机的清洗消毒效果进行一次监测,并有记录。
(六)新灭菌器使用前必须联系进行3次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对拟采用的新包装容器及特殊灭菌方式也必须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
十、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管理制度
1.外来器械由专人负责。
2.供应室专管护士与厂家校对新产品;并做好登记。3.对外来器械要认真进行清洗,打包。
4.对外来植入器械进行灭菌时,同时要做生物监测,监测合格后方可发包。
十一、消毒供应中心持续质量改进制度
1、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定期对照《消毒技术规范》及《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进行综合性质量检查。
2、检查小组根据消毒供应中心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落实并完善。并按制定的标准实施质量检查,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作为持续质量改进的重点。
3、针对消毒隔离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持续质量改进,使消毒隔离制度落到实处。
4、对医院和上级部门在各项检查中找出的问题和提出的意见,及时进行分析和整改,并将改进措施和处理情况上报主管部门。
5、科室人员在下收下送过程中,向使用无菌物品的科室,收集质量反馈意见,报护士长或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及时解决或协调相关问题,并向相关科室通报反馈意见的处理结果,并做好记录。
6、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应在工作中不断总结,优化工作流程,提出质量持续改进意见,更好的保证消毒供应工作的质量,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防范和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十二、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质量管理追溯、召回制度
1、消毒供应中心对影响灭菌过程和结果的关键要素进行记录,保存备查,实现可追踪。
2、物理监测法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3、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4、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合格后,无菌物品方可发放。灭菌器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原因生物监测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能使用。
十三、消毒供应中心交接班制度
1、值班人员接班时应严格进行物品交接手续,接班时发现问题有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发现的问题有接班者负责。
2、无菌物品固定一定基数,标记清楚,定期检查无菌物品有无过期、霉变等现象,及时进行处理。确保无菌物品的供应。
3、清点回收物品的品名、数量、质量,并进行登记。外借物品必须办理借物登记手续。
4、检查各工作室的常备设施性能是否良好,发现问题及时向护士长报告。
十四、消毒供应中心消毒药械、设备仪器管理制度
1、使用的清洗消毒设备及灭菌设备,应具有省级以上的卫生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省级以上的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压力容器生产许可证》等合格证件。
2、购进的清洗剂、润滑剂、除锈剂等,必须查验登记物品名称、配置浓度、有效期、数量等,使用时明确规定使用范围、使用方法、更换时间、注意事项,了解影响洗涤效果的因素,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3、购进的消毒灭菌监测产品,例如化学指示卡、化学指示胶带、B—D图纸等要查验有效期,应存放在环境干燥、温度适宜的地方。严格掌握监测产品的监测目的、监测方法、结果判定和注意事项。
4、清洗设备管理措施:(1)清洗机运行时间要符合设备说明所提供的参数;(2)观察清洗机的供水量、水流情况,是否存在管道滴漏现象;(3)排水要通畅;(4)检查处理后的物品清洁及干燥状况,是否达到消毒效果,每月抽样监测一次,保留监测结果。
5、压力蒸汽灭菌器管理措施:(1)对新购进的灭菌设备要进行灭菌运转测试,连续测试3次,合格后才能正式进行物品的灭菌;(2)灭菌设备灭菌运转测试应包括工艺监测、化学监测(B—D法、包内、包外监测法)、生物监测。各项监测的操作方法要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中的有关要求;(3)应观察灭菌后物品的包装状况、是否干燥、包装是否有污渍和变色现象,以此判断蒸汽和管道清洁情况。
6、大型、贵重仪器必须有专人管理,账目登记。各仪器应有严格的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和日常保养措施,并严格执行。
7、每日上班前后应对仪器进行清洁和保养。每周对所负责的仪器进行检查,并登记。仪器出现故障,应立即通知设备科进行维修。
8、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压力表每半年检测校验一次;安全阀每一年检测校验一次,并记录。
9、新设备启用前及旧设备维修后必须有灭菌效能鉴定记录,合格后方可使用。
十五、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一)职业安全管理
1、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2、配制消毒液和清洗剂时应带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镜,防止损伤皮肤、眼睛。
3、在手工清洗污染物品时,应戴手套、帽子、口罩、防水围裙,防止污水污染及热水烫伤。皮肤损伤时要带双层手套,锐利器械轻拿轻放,防止刺伤。
4、所戴工作帽要将头发全部遮住,工作服被血液和体液或自身汗水浸湿后应立即更换。
5、消毒员卸载灭菌物品时,应戴防护手套防止烫伤。
6、紫外线消毒期间禁止人员进入工作间。
7、超声波清洗机工作期间,工作人员离开工作间,防止噪声污染。
8、工作环境中一旦沾染感染污物后,应立即清理和消毒。采用封闭方式运送污染物品,防止污染扩散。
(二)锐器伤的处理方法
1、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或其它锐器刺伤后,应立即用力挤压受伤部位,向离心方向挤出伤口的血液,不可来回挤压,同时用流动水冲洗伤口。2、75%的酒精或安尔碘消毒伤口,并用防水敷料覆盖。3、48小时内报告有关部门{护理部},并报院感办备案。并按规定程序进行治疗、预防和随访。
十六、消毒供应中心征求临床科室意见反馈及落实制度
为了提高服务质量,护士长应经常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临床科室,对所供应的无菌物品的数量、质量、合格率和周转情况、以及所属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等,进行认真细致的了解,并向各科室征求意见和建议,以便及时改进工作。
1、了解所供应的各类 物品的数量能否满足工作需要,并根据具体情况随时增减,保证周转,履行节约。
2、了解所供应的各类无菌物品的质量,保证灭菌合格率达标。
3、了解各科室对所提供的下收下送服务是否满意,能否做到电话下送。
4、了解节假日的工作情况,对临床所需能否做到和平时一样准时送达,确保供应。
5、了解所属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能否做到微笑服务,并定期向各科室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征求意见,促进工作。
6、对使用科室随时提出的建议或意见,根据其合理性,及时进行反馈和沟通。
7、对临床科室的提出的建议或意见,每月归纳总结一次,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及时制定改进措施,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8、根据医院发展所需,需添加新业务及新技术时,及时与临床科室取得联系,征求意见,以便改进工作。
十七、消毒供应中心安全理制度
1、护理部的领导下,成立科室安全质控小组。
2、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法制法规、消防知识及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
3、消防设备有专人定期检查和管理,并保证其性能的完好性。
4、加强对各工作室的安全检查,每日下班前,应仔细检查各工作室水电设施及其它安全设施,做到防火、防盗、防水、防爆。
5、做好节假日前的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
6、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确保常规器械灭菌合格率100%,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十八、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岗位培训制度
1、为了提高供应室护理人员的岗位能力,规范工作流程,将定期或不定期对所属护理人员进 行岗位培训,并制定的相关培训计划。
2、培训计划必须以实际工作为出发点,体现本室工作的特点。
3、根据专业进展,开展培训,更新知识。
4、对新调入科室的护士进行上岗前培训,使其尽快熟悉专业特点,熟练掌握工作流程。
5、对特殊岗位的工作人员(如消毒员),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和安全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其工作质量和安全意识。
6、组织全体人员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种培训。
十九、消毒供应中心物品丢失赔偿制度
1、因工作不负责任,违反操作规程,致使医院财产损失,根据情节轻重,本人一贯表现,给予批评教育、处分或酌情赔偿。
2、贵重仪器因责任心不强无故损害者,按10%价格赔偿。
3、操作时不认真、粗心大意损坏物品者按10%价格赔偿。
4、收发时工作不认真、粗心大意,收发物品数目不清,致使物品丢失者,按50%价格赔偿。
二十、消毒供应中心灭菌物品质量监控制度
(一)污染物品回收质量监控
1、制定污染物品回收制度,明确不同种类污染物品的操作规范。
2、下收人员相对固定,使用密封性能好的、不易刺破的容器盛装污染物品,避免渗漏;使用专用封闭车,运送至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处理。
3、不在诊疗场所清点污染物品,特殊感染物品用双层包布包装后回收,并做好标记。
4、凡有脓血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由使用科室初步处理后方可更换;凡传染患者用过的物品必须经高效消毒剂消毒后,方可和供应室对换。
5、临床医护人员将用后的刀片、缝针等取下置于锐器盒内;对下收人员加强自身防护知识教育 ;回收污染物品时要带手套,推车是要摘掉手套;用器械处理未取下的刀片等锐器,避免直接用手操作;建立针刺伤登记报告制度,发生针刺伤后按流程及时处理并随访。
6、建立回收物品登记本,回收人员要注意检查器械的数量、质量及清洁处理的情况,并登记签名,明确责任。
7、在污染区固定的位置进行污染物品分类操作,工作完毕后使用消毒液擦拭消毒。
8、精密贵重器械单独放置在容器中运送,防止损坏。
(二)污染物品清洗、消毒质量监控
1、非感染症病人使用后的器械,可利用手工或机械的方法,运用含酶清洗剂按清洗消毒程序进行清洗去污。
2、特殊感染病人使用后的器械应按照感染类器械器械清洗消毒措施进行处理:(1)朊毒体污染的器械、器具应先浸泡于1 mol/L氢氧化钠溶液 内作用60 min,再按照本规范常规流程进行处理;(2)气性坏疽污染的器械、器具应先采用含氯或含溴消毒剂1000mg/L~2000mg/L浸泡30min~45min后,有明显污染物时应采用含氯消毒剂5000 mg/L~10000mg/L浸泡至少60min后,再按照常规流程进行处理。(3)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器械、器具的处理方法应符合国家当时发布的规定要求。(4)感染类器械要单独运送,器械盛器要有明显的标志,不得混用,使用后要立即清洗消毒或焚毁。使用的清洁剂、消毒剂应每次更换。并更换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洗手和手消毒。
3、不耐高温的器械不能置于清洗机内清洗,需手工清洗,避免器械损坏;某些不常见的特特殊器械请使用者标明清洗灭菌要求。
4、根据物品材质、结构不同选择适宜的清洗方法:普通不锈钢器械可以使用全自动清洗机按程序清洗,管腔类、腔镜器械需要手工清洗;确保清洗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5、对经过含酶清洗剂的器械,用软化水进行次漂洗,去除清洗剂。
6、用物理的方法对器械进行消毒、干燥,管腔类器械可用95%或高压气枪来干燥处理。
7、污染物品回收车或容器,每次用后以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三)器械包装、检查、维护质量监控
1、包装前要目测检查器械的清洗质量,保证各种器械光亮、干燥,没有污渍和锈迹。
2、包装前检查器械性能是否良好,要求器械无锈,关节灵活,刀剪锐利,穿刺针头锐利无钩,针芯与针套配套,螺丝无松动。橡胶导管通畅无粘连。
3、包装前检查包布、治疗巾及器械的洁净度,要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布类包装要保持一用一洗。要求包布、治疗巾清洁、干燥、无破损、无异味;
4、将各种器械按要求组合包装,尖锐器械要有防护措施,避免刺破无菌包或损坏器械。
5、多种器械组合包装时,固定摆放位置和顺序,以方便临床使用。
6、包装前须经2人查对无误后方可包装,包内物品按先用后放、后用先放的原则放置。
7、每包内必须放置化学指示卡〔变色的一面避免与金属器械直接接触〕,包外粘贴化学指示胶带,并注明包装者、查对者的工号、灭菌有效期。包装材料选择正确。
(四)灭菌过程质量监控
1、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上岗培训,持证上岗,无证人员禁止操作。
2、每日灭菌前检查灭菌柜门、锁扣、蒸汽调节阀等是否处于完好状态。做BD测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3、根据灭菌物品类别,选择适当的灭菌方式。灭菌包的体积和质量符合规范要求(灭菌包体积不大于30×30×50cm,重量金属不大于7㎏,敷料不大于5㎏)。治疗包竖放于消毒筐内,每包之间留有10mm间隙,便于蒸汽穿透。
4、尽量将同类材质的物品装载一起进行灭菌,如必须同时灭菌时,纺织品应放在上层,金属类物品放在下层;较大的包放在上层,小包放在下层,而且装载的物品不能接触灭菌器内壁,以防出现湿包。
5、纸塑材料包装的物品,应竖放于消毒筐内或架子上。塑料面朝上或朝下都会产生水分的滞留。
6、经常清理排气口,去除毛絮等杂物。保持灭菌柜清洁,排气管道通畅。
7、防止超热现象。超过临界温度2℃时蒸汽不易凝结,穿透力减低,影响灭菌质量。灭菌时注意观察饱和蒸汽压力下的温度。
8、预真空和脉动真空灭菌器物品装载量最多不得超过90%;同时为防止小装量效应,最少不得少于柜室的10%。
9、注意检查设备管线有无漏气、漏水。每天工作结束后要关闭蒸汽、电源、水源阀门。每半年对灭菌设备进行检查维护一次。
10、工作期间,操作人员应坚守工作岗位,不得擅离职守,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五)无菌物品储存质量监控
1、无菌物品存放区储存的物品必须经过灭菌处理。接触无菌物品时要洗手或手消毒。
2、严格检查无菌包的质量:包装是否完整、启闭孔是否关闭、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是否合格、是否湿包、灭菌有效期是否正确,以上条件缺一不可。
3、将验证合格的无菌物品按类别及日期存放在物品架上。物品摆放有序,先进先出,有计划发放,无过期物品。
4、无菌包掉落地上视为污染物品。下送余下的物品视为污染物品不可再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储存。
5、无菌物品固定基数准确,登记及时准确。数目不符时及时查找。
6、无菌物品存放区环境清洁整齐,阴凉、干燥、通风良好,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60%。空气、物品表面及工作人员手细菌含量符合规范要求。
7、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应干燥、包装后专架存放,标识清楚。
(六)无菌物品发放质量监控
1、运送无菌物品的车或容器等工具,必须经过清洗或消毒处理。
2、无菌物品下送时,必须装放于密封下送车或容器及袋内进行。
3、发送无菌物品和回收污染物品的人员和工作要分开进行。
4、记录发送无菌物品的日期、科室、物品名称、数量、收物人、发送人等信息。
5、遵守约定时间,及时下送。做好双休日、节假日的下送工作。如需电话下送,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
【消毒供应室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消毒供应室工作流程06-13
消毒供应室规章制度09-01
消毒供应中心-消班工作流程09-22
消毒供应中心理论题集06-16
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培训10-21
供应室月计划09-14
供应室年度计划09-22
初中各班级消毒工作的安排07-28
消毒产品卫生监督工作规范09-04
托幼机构消毒监测工作总结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