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范文(8篇)
1.我市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范文 篇一
关于促进我市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日期:2010/8/17 关于促进我市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的调研 报告
按照市政协 2010年工作安排 , 教文卫体委员会于 4月至 5 月初 , 由彭皓方副主席带队 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就我市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我市六个旗县 区的十几所中小学校, 详细察看了各学校教学楼、食堂、学生宿舍、图书馆、电教馆等基础设施 , 听取了有关教育局和学校负责人情况汇报, 多次召开由旗县区教育局负责人、学校校长、教师以 及学生、学生家长参加的座谈会, 比较详细地了解了目前我市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情况。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市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491所, 初中 62所, 小学 429所。现有在校生 279771 人, 其中初中生 96815 人(农村中学生数约占全市中学生总数的 41.49 %,小学生 182956人(农村小学生数约占全市小学生总数的 46.37 %。全市在职教师 18283人, 其中初中 5657人, 小学 12626人。
2000年以前,我市各旗县区为普及义务教育基本上是村村办小学,乡乡有中学,教育 资源分散。近年来, 随着我市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镇, 对城镇优质教育资源的追逐加剧, 农村学校生源逐年减少, 部分优秀教师调往城镇, 农村中小学 难以为继,办学效益低下。如:某乡所在地小学,有学生 57人(住校 21人,教师 14人(住 校 11人。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不足百人学校居多,师生比很不科学,小规模校点运转困难。对 此, 我市教育部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 组织编制全市新的中小学布局规划调整方案, 提出“农 村小学向乡镇集中,中学向县城集中”的思路,有步骤地对生源少、师资弱、教学质量低的学校 和教学点进行撤并和调整,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如:清水河县小学校点从 2006年的 149个减少到现在 58个,初级中学从 11所调整为现在的 3所;和林县从 2001年 216所学校调整为
现在的 44所(含 27个教学点,到 2008年将全部县镇初中的学生集中到县城 5所中学读书。其它旗县区也都做了相应的整合(目前这项工作仍未结束,个别地区仍有班容量不足 10人、校 容量不足百人的,仍需做进一步调整 ,这样的整合有效地解决了上学问题, 让农村学生享受到 了优质教育资源。
调研人员看到,我市旗县区教育部门和学校根据各自的实际,从学校布局、物质基础、人员素质、管理机制等方面入手,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教育 均衡发展。如土左旗六小、和林县职中初中部、清水河县二中、玉泉区民小、赛罕区黄合少镇第 二中心校等,都通过改扩建、拆并校、整合资源,使教学和学生住宿条件大大改善,特别是给周 边农村地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学习生活条件。
近年来, 我市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把发展教育事业置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 位置,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地推进全市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取得 了一定的成效。主要的措施与成绩:
1、强化领导责任,完善教育管理体制
为了有效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按照“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工作方针, 我市各地区分别研究制定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 政策措施,并纳入当地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规划。2009年市政府专门召开“全市农村教育工 作会议”, 研究制定了各项扶持农村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 明确提出把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改造 城镇薄弱学校放在突出位置,加大资金倾斜力度。2009年向农村投入教育经费 5.04亿元(含人 员工资,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
2、整合教育资源,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一是办学条件不断改善。通过我市新的中小学布局规划调整方案, 不断加大学校建设力 度。2007年以来,改扩建重点项目有 15所,其中,玉泉区 4个,新城区 3个,回民区 2个,赛 罕区 3个,市直属 3个,目前已全部交付使用。使学生人数增加 12448
人,增幅 59.4%,占地面 积增加 225亩,建筑面积增加 18.41万平方米,增幅 153.6%,基本解决了人民群众“有学上” 的问题。特别是在扶持薄弱学校方面,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中小学校认真执行党和政府的惠民政 策,按照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两免一补”政策, 落实家庭困难寄宿生补助, 准确统计 有效学生数量,协调保证财政专项资金能足额及时拨付到学校 , 对办学规模小、办学条件薄弱的 学校给予适当的倾斜, 保证了这类学校的基本运转。城市教育附加费从 2007年的 8000万元增加 到 2009年的 1亿元,全部按计划用于教育,保证了学校的正常运转。二是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 高。各学校继续倡导质量、特色、内涵为学校生存与发展生命线的理念, 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 究”、“教学大检查”、“教学开放日”等活动, 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三是素质教育 扎实推进。我市各学校通过各种形式的学校德育常规工作观摩学习现场会, 倡导“知校徽、遵校 训、树校风、唱校歌、明校史”,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师资配备均衡
加强教师培训,提升专业素质,优化了教师队伍。近年来通过招考, 一批青年教师进入 到各级各类学校,为教师队伍提供了新鲜血液。2009年我市投入专项资金,对教师进行了系统 培训,仅农村教师就有 2300余人。一是搭建平台借助名校资源,联合办学。如土左旗一中与呼 市二中缔结友好学校,名师定期下旗县讲课, 给学校发展注入了活力。二是采取挂职学习、结对 子、带教下乡、教学大课堂、教学开放日、集中培训、网络培训等方式,努力缩小地区、城乡差 距。三是结合国家支教政策, 新招聘教师向农村一线倾斜, 职称评定优先, 并兑现早于城区学校, 一些旗县区还制定政策, 对坚持在一线的优秀教师给予特殊待遇。四是较好地落实了义务教育学 校教师绩效工资实施工作。我市各中小学校均能确保绩效工资按时发放,并采取各项有效措施, 促进教师业务的提升,使教师能安心工作。
4、分招新政策,促使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规范招生行为, 促进生源均衡。我市制定科学透明的招生政策, 严格执行“小升初” 电脑派位就近入学, 杜绝通过考试方式录取学生, 为初中学校发展提供均衡的生源。二是“初升 高”工作实行分招新政策,促使教育均衡。我市自 2007年制定实施《关于贯彻教育部〈关于高 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意见〉 积极扶持薄弱学校的意见》 以来, 对初中薄弱学校实施中考“分招”制 度,这对改善部分初中薄弱状况,稳定初中各校生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今年 我市将 6所示范性高中招生计划的 50%用于“分招”,严格执行“三限”(限分数、限人数、限
钱数政策,极大地扶持了初中学校,有力遏制“条子生”、“赞助生”等择校生现象的发生。
5、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我市根据全市新的中小学布局规划调整方案, 不断加大学校建设力度, 建设加固项目向 乡镇中学校、薄弱学校倾斜,保证乡镇教学及住宿食堂条件的改善。一是逐年加大投入力度。我 市教育经费由 2007年的 16.15亿元增至 2009年的 23.15亿元。小学总数从 580 所减少到目前 的 429所;初中从 70所减少到 62所。教育经费的增加与学校数量的减少说明我市教育经费的 使用更趋合理。二是落实校安工程的各项任务。中小学校安工程是一项社会影响面广、施工工程 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市实施校安工程项目预计总投入 15.21亿元, 目前正在积极争取项目资 金。2002年到 2009年,共建设了 117万平方米校舍面积,占全部学校建筑面积 240万平方米的 一半。
今年是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三年规划”的攻坚之年, 我市确定工程总量 90%的建 设任务, 重建、加固和改造校舍面积 129万平方米, 为解决人民群众“上好学”奠定扎实的基础。为此,市政府已将“认真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切实改善”等内容 , 列 入了 2010为民办的“八件实事”之中。目前进展顺利。
6、“两基”工作有了新突破
我市狠抓教育教学质量不放松, 注重教育的均衡发展。“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走在了自 治区的前列, 托县、赛罕区接受了自治区级优秀旗县的督导验收并被认定为“自治区级教育 工作优秀县区”,为今后教育改革发展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公用教育经费投入仍显不足。虽然我市对教育事业的投入逐年增加,在财政预算中 占较大的比重, 但是由于首府城市教育事业发展任务重, 经费需求量大, 现有的教育经费基本上 用于教师工资、学校水电暖等维持日常运转的开支, 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仅能用于盖教学楼、宿舍 楼,而教学设备无力添置,在提升教育发展水平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
2、教师资源配制不均衡。由于历史发展的种种原因和学校所在区域的差别形成了教师 资源配制不均衡。虽然近几年我市招考的年轻教师多数充实到偏远农村和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 但是目前仍缺少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让年轻教师长期安心农村任教, 多数新录用的年轻乡村教 师只等合同期满便想方设法往城里调动。另外, 农村偏远地区学校由于公用经费紧缺, 教师长期 没条件到外地学习先进经验, 使这些学校缺乏有现代教育理念、符合新课改的教师队伍。在当今 信息时代, 有的偏远农村学校虽然有了一些远程教育设施, 但由于教材不配套等原因, 利用率非 常低, 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调研组认为, 师资力量的极大不均衡是学生择校的主要原因。即使“校 安工程”圆满完成后, 如果解决不了城乡师资水平的差距, 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源稀少问题仍然难 以解决。
3、教学设施不均衡。教学设施条件较差的学校多数处于农村偏远地区,这些学校电脑 陈旧、教师操作水平差、图书数量和种类不达标或勉强达标,部分学校学生住宿条件差(仍住大 通铺,没有洗浴设施,有的学校操场偏小等,使这类学校生源逐年减少。
4、生源不均衡。由于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经费投入、办学水平等方面的差距,形成 了生源不均衡。农村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市区名校读
书, 市区有条件的家庭 更是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名校读书,致使市区重点学校有的班容量达到 80多人,而偏远地区和
城郊结合部的学校每年完不成招生计划, 前者逐年扩招, 后者逐年减员。这种差距有硬件和软件 不均衡的因素,也有大量农村务工人员把孩子带进城的原因。同时,调研组在调研中感到, 目前 由于农村人口流动量大,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率难以准确统计。
5、城区义务教育也存在一定差距。不仅城乡义务教育在教师、设施、办学水平等诸多 方面存在差距, 城内四区义务教育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一些旧城区由于历史原因, 学校占地面积 不达标, 学生活动受到影响;一些城郊结合部的学校同样存在师资水平差、教育设施不足等问题, 导致生源不足, 周边居民及进城务工人员通过找熟人、交择校费等办法想方设法进入较好的学校, 形成城区内部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另外, 我市城区不断扩大, 新楼盘不断增加, 但配套的小 学、幼儿园设立不足,使城区新小区居住的学龄儿童就近入学困难。
6、对住宿学生心理健康关注不足。特别是偏远地区学龄儿童从小学开始住宿学校,校 园课余生活单调枯燥, 除了上课和自习, 缺乏第二课堂的开展, 有的学校住宿生连时事新闻都看 不到。陪护的生活老师大多是不能适应教学的教师,缺乏心理健康知识,处于这样的环境之中, 寄宿学生的心理健康令人担忧。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差,导致安全保障困难等隐患, 使寄宿制学校管理责任重、难度大。
三、意见和建议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就是使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级学校在经费投入、硬件设施、教 师配置、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大体上处于一个比较均衡的状态, 这是一项系统工程, 很多 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彻底解决, 需要在一定的区域内达到相对平衡, 逐渐扩展, 推动城乡义务教 育均衡发展, 保证在义务教育阶段“不仅要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 还要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好 学”。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继续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作为首府城市,我市不仅承担着本市中小学生的 义务教育, 还承载着外来中小学生的教育, 因此教育经费投入需求量要比其它盟市大。目前我市 一些义务教育学校仍在负债经营, 难以提升教学水平。建议继续逐年加大对我市义务教育的投入 力度, 着力解决学校债务问题;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稳定投入机制, 重点扶持薄弱地区的义务教育;在充分利用现有远程教育设施的前提下, 继续加大远程教育投入力度, 实现发达地区和偏远地区、城市和农村教育资源的共享,以借助教育信息化来缩小城乡之间、强校与弱校之间的办学差距。
2、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目前义务教育的择校问题,一个主要原因是师资力量 的不均衡。师资的均衡配置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条件, 应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改善农村教 师工作与生活环境,确保薪资、福利到位。建议:一是出台有关法规政策,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力 度,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二是建立农村教师的考核奖励机制和设立优秀农村教师奖励基金, 在评优、晋级和有关福利方面应向长期坚持农村教学一线的教师倾斜, 鼓励教师终生从事农村教 育事业, 对到农村任教的教师可发放专项津贴, 随工龄逐年增加;三是妥善分流安置不能胜任教 学岗位的教师,对学历、教学能力不达标者,采取离岗学习进修,提高学历和教学能力;对不能 胜任者,采取离岗和提前退休的办法, 做好离岗、退休教师的善后安置工作;四是县教育部门应 统筹考虑聘用代课教师问题, 合理确定教师工资水平并统一支付工资, 建立农村教师补员保障机 制;五是各级行政部门应通力协作,努力解决农村教师住房、医疗、养老保险等问题,保障农村 教师的合法权益。
3、鼓励城区和农村学校对口帮扶。倡导“一帮一”,即一所城区学校对口帮扶一所农
村学校, 鼓励城区和农村学校互派教师到对方学校任教或挂职锻炼。通过对口帮扶等措施, 稳步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均衡发展。建议各级教育部 门出台有关城乡校长和优秀教师轮岗政策, 实行教师流动制, 教师晋升职称必须去偏远学校工作 一定时间,把到农村任教经历作为城镇教师职称评定及工资晋升的必要条件之一。
4、结合校安工程,加快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科学规划布局义务教育学校,重点 加强乡村中心小学和规模较大的重点小学建设, 使之达到办学基本要求, 改善农村学校软硬件设 备, 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建议继续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 逐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 学校寄宿生生均占用经费标准, 保障学生的学习生活;加快城区薄弱学校改造步伐, 旧城改造和 新区建设必须与学校配套建设同步进行, 减少大班额现象。通过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 缩小 城乡和校际之间的差距。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加 , 各盟市和旗县的部分中小 学生也纷纷来我市求学, 这些学生对住宿的需求与日俱增。目前, 市区仅有的几所义务教育学校 有寄宿条件, 远远满足不了住宿需求。建议加快建设城镇公办寄宿制义务教育学校;同时采取有 效措施扶持有一定规模的私立寄宿制学校,以解决外来学生的寄宿问题。
5、确保学龄儿童少年全部接受义务教育。按照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要求,建议继 续加大宣传力度, 控辍保学, 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对拒不送子女入学的家长或监护人加强 宣传教育,帮助解决困难;禁止各类企业招用童工;关注残疾儿童的上学问题;因地制宜地建立 和完善一套督促、济困、监督、处罚等相关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 , 依法确保家长送子女接受九年 义务教育,严防适龄儿童少年辍学。
6、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义务教育期间的中小学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期,心 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特别是偏远农村学龄儿童从小学就开始住校,年龄小, 住宿时间长, 更需 关注。建议有寄宿生的学校丰富课余时间的文体活动, 开设合理的心理健康课程, 提高陪护老师 的心理健康知识水平,确保中小学生身心健康。
7、合理利用农村校舍资源。在农村撤点并校过程中闲置着一些废弃的校舍,建议县乡 政府充分利用这些校产, 兴办乡村幼儿园, 提高农村学龄前儿童的整体素质, 同时也解决了进城 务工人员的留守儿童无人管理问题。
8、强化各级政府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职责。建立县级以上政府教育工作督导 评估和考核制度,义务教育督导评估应淡化鉴定、分等级的观念, 以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 育均衡发展为导向, 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估体系, 敦促各级政
府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我市应 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评价县级政府教育工作规划和实绩的重要指标,制止对“标志 性”、“政绩性”重点学校的建设。为使各级领导干部承担好发展义务教育的责任, 建议把促进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特别是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情况,纳入干部的政绩考核内容。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亟须加强
报告指出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几方面问题。一是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及管 理机制仍需完善。在生源分散的山区、边远地区学校,如果按照 生师比 核定教职工数量,无 法满足教育教学实际需求。二是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学科结构不匹配, 很多
农村中小学缺少体育、音乐、美术、英语及信息技术教师。年龄结构失衡,一些边远贫困地 区的农村学校多年未补充年轻的新教师, 教师老龄化问题严重。三是边远艰苦地区教师职业 吸引力不足,优秀教师派不进、留不住。四是一些地区还存在低薪聘用代课教师的现象。
建议
尽快出台城乡统一的教职工编制标准, 切实保证农村学校需求。制定优惠政策, 吸引优 秀人才到农村任教。逐步提高边远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补助津贴标准。完善农村中小 学教师补充和培养机制。促进区域内师资均衡配置。推进县域内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制度化、常态化, 使校长教师能够在城乡学校之间、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有序流动, 从而达到解 决择校、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 教育公平的目标。
三是深入实施 “ 百校帮扶 ” 工程, 让强校与弱校结对帮扶, 城区学校与 农村 学校结对帮扶,并 落实帮扶责任制,将帮扶工作列入校长、教师考核内容,发挥全县名校长、名教师、学科带 头人作用,对教师实行 “ 传、帮、带 ” ,从学校管理、教育科研、课堂教学等方面进行无缝对 接,从而在城乡学校之间搭建起一座互相学习交流,共同发展提高的桥梁
清水县初中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而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所在, 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是发展基 础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保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事关国计民生, 已愈来愈成为社会 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近年来,清水县教育部门为推进基础教育、尤其是初中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采取了 多种措施, 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为了解我县初中教育均衡发展现状, 我们选择清水县东部几
所初级农村中学为调研对象,于 2009年 10月对其进行了一次联合教育调研,我们于 10月 10日至 10月 12日先后深入秦亭中学、百家中学、旺兴中学等进行实地走访。又于 10月 14日在秦亭中学召开了 “ 农村初中教育均衡发展校长座谈会 ” , 在综合调研材料的基础上, 形成本调研报告。
清水县东部几所初级中学大约建校在五六十, 已经走过了 4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
我县经济建设持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 农村初级中学始终坚持科教兴县、人才强县主体 战略, 全力推进我县教育现代化建设。各学校教育迅速发展, 尤其,秦亭中学每年初中毕业
升学率令人瞩目。成为我县东部农村主初级中学独树的一面 “ 旗帜 ” ,山门中学、百家中学、旺兴中学各校校长及领导班子成员认真研究、共同探讨、互相切磋, 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能真正运用于我县农村教育事业当中, 加快我县教育资源整合, 优化学校布局;加大财政投 入,在财政投入许可的条件下,力争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
伍建设,关心学生,完善各 类规章制度等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初中农村教育的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一、清水县东部几所初级中学推进初中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做法和成绩 坚决贯彻义务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认为 “ 初中农村义务教育是最基础的教 育,是涉及千家万户、涉及最广大群众之利益的教育 ”。坚持初中教育均衡发展,为民众提 供满意的教育。面对初中农村教育的新情况, 新挑战,我县教育局领导、包乡包片督导态度 非常明确: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 “ 两基 ” 教育的成果,尤其重视我县东部几所农村初 级中学, 和全县相比想方设法力争缩短城乡中学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的差距, 坚持推进教育 均衡发展不动摇, “ 办学生发展,家长满意,社会信任 ” 的学校。
调研中,我县东部几所学校实施均衡编班,不设重点班的科学决策,这充分反映了各 学校教推进初中教育均衡发展的气魄和胆略,表达了全体学生及家长众呼唤教育公平的心 声。这些态度和做法, 成为我县初级农村中学学习的楷模。为此, 在秦亭镇进行教育调研时, 群众普遍反映, “ 最满意的是教育 ”。(一科学规划,调整学校布局,为均衡发展奠基
1958年山门镇中学建立,面积只有 4000平方米,只有三个 教学 班,学生人数不足 百人,随着近40多年的快速发展,学校面积增加到 9367平方米,学生人数增加到 300多人, 2004年我县初级中学都实现了 “ 两基 ” 达标,这充分证实了国家重视教育,尤其农村
教育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农村初中教育 教学 质量以迈上了新水平, 面对农村当前的教育的新 趋势,清水县主管部门又重新制定了《加快教育资源整合、优化新区学校布局纲要》,合理
整合教育资源, 实施规模办学。自 2005年以来, 对我县东部几所中学加大了建校资金投入。山门中学建起了教学楼, 百家中学、秦亭中学都有独立的教学楼和宿舍楼, 已成为国家寄宿 制项目学校。以往学校 “ 小、散、乱 ” 的面貌得到了彻底改变, 学校布局和教育结构更趋合理。
(二加大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为均衡发展提供保障要实现初中农村教育的均 衡发展,加大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是根本保障。
1、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加强硬件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为实现初中教育均衡发展,我县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从 2004年 “ 两基 ” 达标以来,我
县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 《关于加快建设农村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 , 积极开展农村中学基本办学条件合格学校创建活动。狠抓教育现代化学校的创建。目前, 我 县东部几所农村初级中学基本实现了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
学校理化生实验室能按国际二类标准进行建设并达标, 全校初中生生均占地 28.2平方 米,生均建筑面积 7.7平方米,生均活动场地 8.2平方米,达到了《初中基本办学条件标
准》要求。各学校都有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现代化远程教育网络设施齐全, 师生能充分活动和利用。各校严格按照省教学仪器配备标准, 逐年更新设备和补充必要的实 验材料。并在教学装备的基础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
2、均衡师资配备,强化队伍管理。
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不断优化和提升师资队伍的素质。我县全面实施新教师 “ 凡进 必考、双向选择 ” 制度,公开招聘、择优选用;另一方面制订实施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加强 对现有教师的培训, 教师队伍学历水平和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全县
所有教师均有合格的任职 资格,教师合格学历达 95%以上,中学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 75%。与此同时,县教育体育
局力争按师资均衡的原则调派任课教师, 做到师资水平、教学力量均衡配置。提升我县农村 教育办学水平,提升我县教师队伍素质。
3、均衡生源分配,为学生提供公平的入学机会
由于各校注重对各校经费投入、硬件配置、改善办学条件和师资配备的均衡化,按 “ 就 地入学,就近入学 ” 的原则,我县东部几所初级中学生源的流动已相对企稳。
各校实行平行编班,均不设重点班或快慢班。在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开齐开 足各门课程的前提下,各校均坚持平行分班。分班时,科任老师搭配尽量做到均衡,缩小各 班平均总分分差和单科均分分差,对优秀学生、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及中途插班生的派放, 都力求平衡。这样, 不仅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平受教育的环境, 也让每一位教师有一 个公平竞争的起点, 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竞争的积极性, 有利于对教师进行公平、公正的考核。
(三优化管理,提升教师内涵,为均衡发展注入活力
1、切实加强教科研工作
根据我县东部几所农村中学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缓慢的现状,在教学管理及教学模式方 面进行了较大的改革,采用走出去, 请进来的方式方法, 把城区学校的一些骨干教师、学科 带头人邀请到我校来, 传经送宝, 结果近两年的实践经验, 教师们肯吃苦, 负责任, 精业务, 讲奉献, 为提高初中农村教学质量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学校教育研究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另外各校坚持 “ 科研兴校 ”,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模式,开始步入
规范化轨道,以人为本的校本机制逐步形成, 各校还采用随堂公开课、研讨观摩课、校外听 课、业务进修、校际交流等形式和途径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2、扎实搞好教师培训
我县教育体育局非常重视教师各级各类培训,采取集中培训、教师自学、远程教育和 校本课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立足校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注
意吸纳校外资源并加以研究利用,使教师在 “ 做中学 ” ,在实践中反思、研究、进步、提高。
在具体措施上,一是落实新教师培训, 以岗前培训和教育教学业务达标活动形式开展;二是加强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充分利用我县对优秀人才实行奖励的机制,以实施 “ 名师工程 ”
为重点,加大骨干教师、名教师培养力度;三是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工程,通 过培训、考试、认证,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四是实施英语教师口语能力提高工程, 使英语教师能够用流畅、准确的口语给学生授课, 并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五是加强校本教研,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以教学行为研究、问题研
究、课堂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 采取 “ 人人搞教研;人人有任务 ” , 以科研促教学方法的改进, 努力做到教学、科研的有机结合。
3、大力优化教育管理
一是进一步加大和深化教育三项人事制度改革,即校长聘任制、校内结构工资制、教 师末位待岗制。二是切实保障教职工工资待遇的全面落实。三是加快骨干教师的培养步伐, 出台了骨干教师考核奖励制度。四是积极加强城乡中学之间的交流, 采取送教下乡、传宝送 经、研讨交流等形式,既联络了感情,又取得了学习实效,更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均衡发展。五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学校常规管理制度,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科研工作和教师队伍建设。六是改革教学评价方式, 根据素质教育要求, 对各学科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和评价要求, 采 取等级评价方式,优化教育管理。
(四倾注爱心,关爱学生,确保教育公平
为了保障每个适龄儿童不因贫困而失学,各校建立健全经济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资 助体系。各校都能认真落实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 两免一补 ” 工作。对家庭经 济困难学生, 特困职工家庭子女等给以经济补助。三年来, “ 两免一补 ” 的经费都能专款专用, 落实到人, 让辖区内的学生得到实惠, 缓解了学生因贫困而严重流失的现象, 确保学生的巩 固率。
我县农村中学推进初中教育均衡发展上,态度坚决,措施扎实,成效明显,源于我县 县委、县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思想认识、组织领导、政策保证和经费保障的 “ 四到位 ” ,由
此充分说明, 实现教育公平关键在县委和县政府部门的远见和决心, 我县进一步推进初中教 育均衡发展已取得的可喜的成效。
二、当前在教育均衡发展方面还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生源的大量流失,造成学校教育质量的下降。由于我县东部经济落后,贫穷闭塞, 有 85%的家长没有文化基础,对学生上学接受义务教育的认识不明确,认为子女外出打工
就是做好的出路, 于是父母常年外出打工, 对子女上学不支持, 不尽家长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这样致使子女上学无人监护,甚至出现了众多的留守儿童,给学校教育增加了较大的难题,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学生失去了父母的依赖,心神不一,厌学情绪每况愈下,最终流失。所 有这些, 给农村的教育质量和学校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严重挫伤了学校办学和教师 从教的积极性。生源的大量流失,造成生源的不均衡,我们认为, 这是影响教育均衡发展最 严重、最主要的问题。
2、教师师资水平亟待提高。要构建教育的高位均衡,各校教师师资水平亟待提高。一
方面是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 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 是教师队伍的数 量不足。据统计,城区教师数量上往往超编, 而乡村教师往往短缺,有的学校仍然有代课教 师充值, 这样教师专业水平层次不齐, 骨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亟待提高。部分学校由于硬件设 施还相对落后, 教师现代教学技术适应不了课改需要。培养机制、奖励机制、评价机制和教 师校本培训机制还不尽完善,所有这些都制约着教师师资水平和学校服务能力的提高。
3、教育经费仍显不足。虽然在县委、县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硬件建设
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由于教育附加费的取消、学杂费的免除等使义务 教育投入仍显短缺,经费收不抵付,学校的经济发展处于相对弱势,教师待遇偏低,这些, 也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
4、缺乏区域内教师流动机制。目前我县农村初中教师的调配学校之间教师流动困难,致使我县部分边远学校教师队伍缺乏活力。
三、对策和建议
1、政府部门以督查监测促进均衡。为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县督导部门建立 具有积极导向性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评估体系和制度,监测的结果依法发布,对我县农 村的义务教育决策起到激励、约束和规范作用。严格执行国家教育法规及我县相关教育政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检查和监督力度,对扰乱教育均衡发展的违规现象依法处理。
2、实行以地方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做到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安排教育经 费。建立并实施“以县为主,乡、村为补充的教育管理机制”,由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履 行职能,统一均衡调配教育经费、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并逐步达到生源的平衡。建立教师流动机制,各校每年可以 15%的教师数进行区域内流动。加强校际沟通交 流,让一些边缘薄弱学校的教师、中层
领导与县城一些先进学校实行对口轮岗交流,促进教 育均衡发展。
3、统一标准,加大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各级政府及财政部门应按照有关规定,不断增 加对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比例。同时,要研究义务教育经费的有效使用问题,倡导科学评估,节约办教育,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ww w.5 Y k j.CoM 文 章 来源莲山课件
2.我市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范文 篇二
1 优势企业的基本情况
思南县畜禽产品加工大多以小工厂、小作坊形式存在, 目前较优势的企业主要有思南金氏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思南县大坝场肉联厂、江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凉水井综合制品厂和鼎一公司5家, 涉及的畜禽产品主要有皮蛋、牛干巴、咸鸭蛋、酸鱼、分割肉等。
1.1 思南金氏绿色食品有限公司
该公司总部、加工厂房及养殖基地总占地6.8 hm2, 现拥有固定资产1 200万元。公司生产的主要产品有金氏皮蛋、金氏牛肉干、金氏酸鱼, 主打产品为金氏皮蛋, 主要销往上海、重庆、贵阳、遵义、铜仁等地。2007年和2008年先后注册了“庆玲牌”和“黔东三宝”商标。2012年公司出售皮蛋800万枚、牛肉干70 t、酸鱼45 t, 年产值达2 000多万元。2013年出售皮蛋1 000万枚、牛肉干100 t、酸鱼50 t, 年产值达2 410多万元, 比2012年增加近410万元, 同比增长20.5%。公司现有1个存栏量为1.2万羽蛋鸭的养殖基地, 日均产鲜蛋8 000枚, 是公司25%的原料来源。目前公司拟在思林乡和三道水镇建立蛋鸭养殖基地, 拟期自给蛋源50%以上。此外, 公司还长期与江西和湖南蛋鸭客商建立长期的购销关系, 以保障皮蛋原料稳定来源。
1.2 思南县大坝场肉联厂
思南县大坝场肉联厂占地总面积1 300 m2, 厂房面积450 m2。该厂牛肉产品种类有“思交牛干巴”和“思交牛排”2种, 目前主要以“思交牛干巴”为主。2013年“思交牛肉干”年销量18~20 t, 产值500余万元, 该产品获“铜仁市消费者协会推荐商品”“贵州省著名商标”等荣誉称号。
1.3 江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
江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位于思南县塘头镇, 占地总面积1 200 m2, 厂区面积800 m2。公司加工的畜禽产品种类主要有张氏皮蛋和酸鱼, 此外还有冰糖大蒜、芝麻饼、农家菜和花甜粑等农产品, 其中张氏皮蛋曾获“贵州省著名商标”“无公害食品”认证。由于原材料货源不足以及资金缺乏, 生产规模不大, 公司产品主要销往黔东南、遵义、铜仁、印江、思南等省内城市。2012年产值400多万元, 其中皮蛋和酸鱼占80%。2013年产值600多万元, 皮蛋和酸鱼占85%, 产值比2012年增长50%。
1.4 凉水井综合制品厂
凉水井综合制品厂位于思南县凉水井镇, 占地面积700 m2, 厂房面积500 m2。公司产品种类有凉山鼎中药皮蛋和凉山鼎中药鸭咸蛋, 该企业已获得“一种中药皮蛋及其制法”“一种中药鸭咸蛋”和“魔芋红苕粉”3项国家技术专利, 产品主要销往上海、广州等省外城市。2013年皮蛋产量20万枚, 咸鸭蛋10万枚, 产值50多万元。
1.5 鼎一公司
鼎一公司是2000年成立的以生猪屠宰及鲜猪肉分割为一体的屠宰加工厂, 公司总占地面积3 200 m2, 厂房面积2 000 m2。该公司屠宰的生猪产地来源广泛, 除85%来源于本地外, 也有来自湖南、广西、重庆和遵义的生猪。“十一五”期间, 该公司年均屠宰生猪1.8余万头, 年均产值约72万元。2013年屠宰生猪2.3余万头, 年产值约96万元, 比“十一五”期间的年产值增加33%。
2 企业情况剖析
思南县这5家畜禽产品加工企业均为中小型家族企业, 金氏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是较为完善的畜禽产品加工中型企业, 公司生产规模在逐步扩大, 公司团队在不断壮大, 生产环境在逐步改善, 生产技术已实现了传统手工与现代化技术接轨, 销量在逐年上升。该公司虽已具备出口的相关资质, 但由于产品在国内市场上供不应求, 并没有多余产品出口销售, 此外蛋源的缺乏也阻碍了生产规模的扩大。大坝场肉联厂的“思交牛干巴”在本地是畅销产品, 完全按传统的作坊制作, 由于企业牛肉原材料不足、资金紧张等原因阻碍了规模的发展。江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产品种类较多, 但松花皮蛋和酸鱼的产值占总产值的80%以上, 产品销往地主要是贵阳、遵义、铜仁、重庆等大城市, 皮蛋出现零库存的现象较为常见, 蛋源常需从临县 (印江县、石阡县等) 、省外 (湖南、广西、江西等) 购进。凉水井综合制品厂为家庭式自营企业, 是较为规范的家庭作坊, 企业产品采用自家配制中药材加工而成, 具有3项国家技术专利, 由于规模的局限性, 目前年产量为20万枚的中药皮蛋和10万枚的中药鸭咸蛋产品主要销往上海、广州等外省城市。鼎一公司是我县唯一一家生猪屠宰加工厂, 年均屠宰量为2万头, 只能满足本地对鲜猪肉的需求, 生产厂区宽敞但基础设施落后。
3 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及对策
3.1 产品单一
5家畜禽产品加工企业除思南金氏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和江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的产品种类较为丰富外, 其他企业只生产1种或者2种产品, 特别是凉水井综合制品厂已获得的“魔芋红苕粉”专利并未进行利用, 没有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畜禽产品种类开发的帮扶力度, 可实行校企联合的形式进行产品的开发, 同时实行招商引资整合资金的形式利用好传统优势技术。
3.2 原料缺乏
阻碍5家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同一瓶颈皆为原料的缺乏, 无论是皮蛋的原材料还是牛肉干的原材料都是企业一大难题, 在生产旺季企业只能从外地购进原材料, 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思南金氏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自有的养鸭基地只能达到目前原材料供应的25%, 要想进行产品出口销售, 产品的数量还远远不够。各级政府部门应帮扶企业建立养殖基地, 并进行技术上的指导, 同时要引导企业与现有养殖规模户进行对接, 实行产加一条龙。
3.3资金缺乏
有些企业由于资金缺乏, 一直未能扩大、完善生产规模。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我县畜禽产品加工企业的重视力度, 在资金借贷上和农业项目专款上进行帮扶, 打造好思南地方土特产这个品牌。
3.4 企业意识落后
3.我市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范文 篇三
1.我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情况
1.1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发展迅速,产业集聚效应突显全省农产品加工业认真借鉴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逐步走上了产业聚集,集群发展,稳步提高的发展之路。2008年经省政府命名的22个全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经过近三年的建设,发展迅速。这些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原有的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较完备,龙头企业较多,尽管建区时间较短,但区内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很快,在产品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品牌建设、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等方面都有明显提高,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提高。吉林省九台龙嘉农产品加工示范区的金锣集团实施的“粮变肉”工程,全部达产后可带动发展养殖户5万户。天景集团30万吨鲜玉米扩产项目已发展玉米种植面积3.5万公顷。榆树五棵树农产品加工示范区规划在未来的5~10年,打造“一区、六园、五大基地、八大主导产业”。敦化市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已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87亿元,全面完成了土地规划、电力规划、道路、给排水和供热管线以及绿化美化规划。白城市全市上下采取项目资金扶持、外商投资兴建、龙头企业领建、民间出资自建等不同形式全力推进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建设,全市投入园区建设资金5.7亿元,新(扩)建农产品加工项目15个。白山市政府启动“6211”工程,推进标准栽培,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其中八道江区以大山合集团白山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为龙头,计划用3~5年时间,把本区建设成为“长白山地区”香菇、木耳暨林特产品集散交易中心、吉林省长白山食用菌菌种良繁中心和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中心。据初步统计22个农产品加工示范区的销售收入占全省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的28.5%。
1.2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调查情况看,目前我省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都建立了技术研发或技术创新机构,并且在新产品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这些企业注重依托高校、科研部门,形成联合开发,合作攻关等“产加研一体化”发展格局。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相继问世,科技已成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速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支撑。目前采用的微生物发酵等高新技术,生产出玉米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出的精氨酸盐酸盐、高果糖、淀粉纤维、生化肥料等技术,居国内先进水平,有的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前沿水平。水稻加工则利用新技术,朝着整粒米、米粉类制品和综合利用展开研发。大豆加工先后从美国、德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引进了油脂、蛋白、磷脂、豆制食品及副产物加工生产线、组合设备与单机设备。如吉林蛟河豆制品公司利用高新技术使豆腐、豆浆等豆制品在无任何添加剂的情况下,保质期能达到180天,获国家专利,产品供不应求。大成集团、皓月集团、辽源金昌集团等研发技术在世界都处于领先地位。据省农科院测算,我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科技贡献率已达到68%,处于全国上游水平。高新技术的应用有效地延长了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条,促进了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提高了企业市场竞争力。
1.3就业渠道不断拓宽,促进农民增收作用明显 我省是农业大省,农民数量多,就业难,增收渠道窄,是我们的实际。农产品加工业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是扩大农民就业,为农民提供途径宽、成本低、易接受的就地就近就业的主渠道。现在我省已初步形成了以就业促增收,以增收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格局。据调查,仅九台市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就带动周边农户1万余户,解决就业3万余人。全省22个农产品加工示范区解决近28.5万人就业。据统计去年全省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安置就业253.8万人次,同比增长6.15%,占全省城乡就业人员的20%。农民人均收入中31%来自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提供的劳动报酬。
1.4农产品加工企业逐步向集约化、集团化、产业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省农产品加工业正在向集约化、集团化、产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涌现了一批辐射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度较高的名牌产品。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中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集团的企业85户,龙头企业带动农户258万户,带动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户均增收1580元,并且品牌培育,品牌建设工作成效显著,已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20个,占吉林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总数的51%。皓月“鲜冻分割牛肉”、吉林裕丰米业股份有限公司“好雨大米”、延边宇星无公害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海兰江农产品”、吉林省德春米业公司“御泉大米”和吉粮“梅河大米”等7个产品获“中国名牌产品”。延边宝祥蜂业有限公司“宝利蜂蜜”、集安市新开河有限公司“新开河人参”、吉林中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梅河中兴松籽仁”等5个产品获中国名牌农产品。吉林省德春米业还围绕杂粮杂豆项目,形成3大系列60多个品种,正在逐步形成品牌效应。这些知名品牌的培育和创建充分证明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体系,竞争能力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虽然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得到快速发展,但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从调查的情况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5资金季节性缺口大,影响企业达产达效由于近期国家实行减缓货币政策,商业银行进一步压缩信贷规模,慎贷缓贷,尤其是缩减对一般性企业的贷款,使我省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受到较大制约。尽管前期国家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贷款规模增加,利率下调,但是各银行的贷款门槛没有降低,还是实行抵押贷款,只有少数企业能够享受信誉贷款,门槛高、手续杂、申贷时间长的问题仍很突出,据调查统计平均办理贷款时间65天左右。因农产品加工企业资金需求季节性强,多集中于季节性原料收购,资金缺口较大,资金不足严重影响企业项目建设进度和达产达效。据我们调查统计,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自有资金仅能满足需求的45.6%,还有一半多的资金缺口。
1.6技术创新能力不高,科技储备不足对农产品加工技术(基础)研究较差,应用高新技术不足,缺乏自主创新技术。总体看,我省农产品加工还处于初加工多,水平低、规模小、综合利用差,消耗高、效率低的初级阶段。由于科技创新未得到充分重视,导致科技投入严重不足。造成农产品加工领域技术创新低,科技储备缺乏,使得农产品加工业靠科技创新上水平的动力不足。技术水平不高,以致于市场上的食品等行业均被外省、外国的品牌所占领。此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基本没有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少数企业虽然建立了研发机构,但受技术人才和研发经费的限制,不能正常开展工作。由于我省农业科技工作的重点一直放在农业的产中、产前领域,80%以上的研究力量和科技经费投入农业的产中,致使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经费和项目储备严重不足。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落后,管理粗放,创新能力较弱,缺乏适应农产品加工发展的科技储备和技术支撑,特别是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
1.7缺乏必要的产业发展规划,结构性矛盾显现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省农产品加工业潜在的结构性矛盾开始显现。没有规范的行业产业发展规划,管理部门多头分散,责任不清;企业得不到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各地盲目上项目、铺摊子倾向突出。一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据调查了解,目前稻谷、小麦、大豆三大品种的粗加工能力大大超出省内粮源供应能力,平均开工率仅为60.6%;生猪屠宰产能过剩超过50%,如地处九台的金锣集团现有三条生产线,仅能开工一条,猪源还满足不了生产需求。企业盲目抢原料争市场,恶性竞争,引发价格波动,影响市场稳定。二是仍有“两高”项目上马投产。由于没有明确的产业政策指导,一些不适合国情、省情的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建设投产。例如,在缺水地区建设耗水较多、排放较大的玉米湿法加工项目和已投产的大豆分离蛋白加工项目等。
2.加快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2.1尽快制定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法规 我省是农业大省,农产品加工业是我省的支柱产业,是粮食主产区振兴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是富民强省的主要途径。建议尽快制定强有力的农产品加工业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推动其向聚群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同时加快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制定,鼓励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快速高效发展,而且要限制农产品加工业低水平扩张,低水平重复建设,强化市场准入机制,规范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秩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全面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2.2进一步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信贷支持的力度一是逐步建立融资平台,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银企对接活动,通过召开企业贷款现场推进会等载体,向金融机构推荐信用度高、管理规范、有发展潜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真正解决企业贷款难题。二是增强担保机构担保能力,创新担保机构的体制机制。我省担保机构大多规模小、担保能力弱,而且机制不活。因此建议成立为农产品加工业担保服务为主的股份制信用担保机构,引入灵活的信用担保机制,真正搭起银企之间的桥梁。三是充分利用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全力争取国家对我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和项目的支持。
2.3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根据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外销减少和部分产能过剩的实际,我们要在加快龙头企业发展和基地建设上下工夫。一是引导和推进企业联合重组。重点引导和支持机制好、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与农民利益关系密切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资产的优化重组,通过参股、控股、兼并、合并、租赁等形式,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发展成大型龙头企业集团。二是加快品牌整合。农产品的竞争实质上就是质量和品牌的竞争,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培育品牌、整合品牌、建设品牌、保护品牌,合力打响品牌,不断提升我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三是搞好各级龙头企业和基地的联结。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建设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省有关专项资金要重点支持龙头企业为基地农户提供信息、技术、营销服务。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引导龙头企业和基地农户通过合同连接、服务连接和资产连接等多种形式,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建立起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构建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格局,提高产业整体效益,真正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2.4推进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建设,促进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发展目前,我省已初步形成了粮食、畜产品、林产品、乳产品、特产品等产业集群和“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块状经济格局,但要在此基础上,制订发展规划,出台强有力的扶持政策,推动全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建设工作,逐步吸引农产品加工及其配套企业向园区聚集,使农产品加工业向产业集群发展,向示范园区集中,向块状特色经济推进。在园区建设中,突出产业特色,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并且与各地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相衔接,力求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建设,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形成一批特色明显、产品知名、竞争力较强的农产品加工产业示范集群。
2.5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首先,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鼓励企业设立技术开发基金,提高新产品开发经费和风险调节基金的提取比重,增强企业自主开发、自主创新能力。其次,加快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引导和鼓励企业培养一支自己的研发队伍,建立自己的科技开发机构,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省里有关专项资金向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倾斜,支持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第三,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鼓励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科技研究与开发中心,建立健全“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产品加工业创新支撑体系。第四,引进推广新技术。各级农产品加工业行政主管部门积极为企业搭建信息平台,及时提供技术装备、工艺、成果和政策信息。省里有关专项资金要扶持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成熟、实用的技术装备,大力推广,尽快缩小我省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装备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2.6加强领导,全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平稳较快发展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和重统筹、强基础、抓改革、惠民生的重大战略举措抓实抓好。认真研究解决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各级农产品加工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做好组织、协调、指导和服务工作。同时建立目标责任制,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主要经济指标纳入市(州),县(市、区)领导班子工作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作为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工作重要内容之一。各相关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平稳较快发展。
4.我市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范文 篇四
为做好常委会对市政府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情况的审议,常委会专题调研组在张荣贵副主任的带领下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市有关部门的汇报,赴各县(市、区)进行了调研。在调研中,我们重点关注了解各地监管机构、检测网络建设和实际工作开展情况,关注各地乡镇监管工作开展情况,关注各地质量安全执法工作开展情况,关注各地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生产主体的质量安全意识、质量安全管理等情况。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近年来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成效
通过调研,我们总体感觉,这几年来,特别是自2011年市人大常委会开展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以来,我市各级政府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断增强,工作力度不断加大,许多工作有比较大的进展和成效,其中以下四个方面表现比较明显:
(一)健全监管机构、提高检测能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体系初步建立。
致力于完善监管工作体系,市、县、乡三级政府都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和检测机构,村级建立了协管员队伍,初步形成了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加强检测能力建设,市农产品质量综合监督检测中心正在加紧建设,各县(市、区)整合检测资源,加大投入,都建立了检测中心,检测能力有较大提升;全市各涉农乡镇(街道)都建立了农残快速检测室,配备了仪器和人员。加强巡查抽检,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对农产品、食用林产品和水产品等,每年都在配合完成国家、省级抽查检测任务的同时,认真开展市、县级规定批次的巡查抽检。监管体系的完善和监测工作的开展,使各级政府能及时监测风险,及时发现和处置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促进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二)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管理不断加强。
农业投入品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强对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销售和使用的管理,并严格执法。加大高毒、禁限用农药的监管力度,在多年来禁止销售高毒、剧毒农药的基础上,去年7月起,我市在全省率先全面停止销售国家明令限用的农药(含有甲拌磷、甲基异柳磷等23种成分的农药),各农资经销商都签订了承诺书。大力开展专项执法整治,市食安办统一部署,各级农、林、水和市场监管部门分头行动,每年通过“绿剑集中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百日集中严打”等活动,对农资经营单位的农药经销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对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的药品、饲料使用等进行专项执法检查,对种植业的农药使用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及时查处了各种农业投入品使用违法行为。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东阳市两菜农在种菜过程中使用高毒农药,被及时查处并起诉至法院,均被法院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处有期徒刑,起到了较好的警示教育作用和震慑效果。
(三)大力宣传培训、推进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较好落实。
大力开展宣传培训,每年多批次对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农业经营主体,进行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业生产安全知识培训,提高了广大农业从业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和知识水平。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重点围绕我市农业主导产业开展标准制定工作,累计承担制定、修订标准1120多项;认真实施标准化生产示范项目,制定生产模式图、加强宣传培训,引导农户按标准化模式生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逐步扩大,累计推广面积达到了200多万亩,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实施率达到62.5%。推进“三品一标”认证,积极鼓励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品牌发展和基地认证,支持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全市认证基地面积达142.8万亩,通过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有机食品共有914个,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的农产品7个。(四)加强市场准入管理、推进可追溯管理,农产品市场监管力度逐步加大。
加强市场管理,督促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统一索证索票、供证供票和进、销货台帐登记制度,及时掌握农产品来源和销售情况,提高了农批市场质量安全的可控性。大型农贸市场全面推行食品经营索证索票制度,确保农产品来源可靠。加强市场质量检测,首批在全市53家农贸市场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检测室建设,目前已经完成21家。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管理试点,在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示范性合作社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使在市场销售的试点单位生产的农产品“身份”可识别、可追溯、可查询,既有利于消费者查询和维权,也促进了这些企业按标准化流程进行生产。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经营者普遍建立生产、用药、销售“三项纪录”制度,实现生产销售过程的可追溯管理。推行市场质量安全信息公开,全市77家农贸市场安装了监管软件,建立了公众信息服务网,对市场经营户的信用情况、食品进货索证索票情况、农产品定性检测情况、日常监管情况等实行电子化管理,并实行公开,强化了消费者对质量安全的监督。二、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在取得进步的同时,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监管监测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基层监管力量薄弱。
我市虽然初步建立了农产品监管网络,但整体仍较薄弱,承担着基础管理工作的乡镇村监管力量尤其薄弱。许多县(市、区)反映,各涉农乡镇(街道)虽然有了机构挂了牌子,也建立了检测室,配备了检测设备,但实际运转好的不很多,矛盾问题不少。一是兼职化,监管员主要承担的是大量的“中心”工作,安全监管工作大部分为被动去做,难以切实履行好宣传培训、技术推广、监督管理等职能;二是不专业,缺专业知识,有的刚接受培训,不久就调换别的岗位了;三是缺经费,检测设备统一配备了,但日常检测经费少,缺少保障。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由于经费、工作机制等问题,作用发挥好的不多。(二)市场准入制度不够完善,存在不少监管盲区和薄弱环节。
大量的农产品通过没有检测设施的农村、社区市场和马路市场销售,如市区主城区,就有无证小菜场30个,这些市场仅靠市场监管部门偶而下乡零星抽检,安全难以保障;有不少农贸市场、经营农产品的商场超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检测人员配备不到位,检测管理制度不严格,检测流于形式;有的外来农产品进入金华,不经过农批市场,直接在运输过程中完成交易,游离于市场监管之外,无法进行检测和索证索票管理;农产品在运输、贮存过程中,有的经营户投入添加剂用于保鲜,实际监管过程中,由于流动性大、隐蔽性强,执法监管难以到位;我市停止销售禁限用高毒农药后,但仍有极少数农资经营小店销售呋喃丹等禁限用农药。(三)产地环境隐患不少,亟需引起高度重视。
产地环境包括土壤、灌溉水、空气,直接对农产品质量造成影响,其中尤以土壤为甚。我市工业化、城市化速度较快,“工业三废”、化肥农药、生活污水等等,日积月累,都给土壤带来压力,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如土壤呈酸化趋势,部分土壤存在农药残留,个别地块出现重金属含量异常。去年,国土资源部和环保部联合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指出,全国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达到19.4%,其中长三角为土壤污染较为突出区域。去年,农业部曾开展稻米专项风险评估行动,我市被抽查的项目,也有一定比例批次出现重金属超标。目前,我市还未对产地环境进行全面检测和定期例行监测,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不少潜在隐患。(四)体制、机制、结构、作风等方面问题,制约实际监管工作到位。
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体制、机制、结构、作风等方面矛盾问题不少。比如,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监测中心,因为建设环境问题,影响了建设进度,拖了较长一段时间;比如,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进行了整合,统一由市场监管部门管理,整合资源本来是好事,但实际工作中如何更好发挥作用,如何使农业部门的监管工作不受影响,使农业部门的大量检测任务也能顺利完成,矛盾不少;比如,当前农产品生产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仍较低,大量农产品仍然是小单位生产主体甚至一家一户提供,自产自销仍占不少比例,对这些农产品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比如,由于农产品优质优价不能很好体现,导致生产主体抓质量安全不够主动积极,不情愿在质量安全方面花力气、搞投入;比如,执法部门加大力度,认真查处了质量安全违法行为,但因为查出了问题,平安建设考核就要扣分(省定的考核方法);再如,农业标准化生产,近年来各地都比较重视推进,但实际工作中许多标准化项目未能坚持持续长久实施,抓一个丢一个现象不少,实际农业标准化生产比例要大打折扣,等等。这些问题或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到位、监管水平提高,必须引起重视。三、关于进一步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水平的建议
根据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存在的矛盾问题,根据我市农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现就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提出如下六点意见建议。
(一)提高认识、强化意识,进一步加强领导。
现代社会对农业的质量安全因子越来越敏感,一次质量安全事故可能毁灭一个产业,反之一个良好的质量安全声誉可能带来广阔市场。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思路是明确的,各种对策措施也是对头的,关键是落实到位。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就事论事抓不好,只有从大格局上重视,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就是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点;把保障安全作为基层政府工作职能的重点。希望各级政府以此为出发点,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财政保障,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各项监管措施落实到位。(二)不断完善监管体系,重点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的源头在基层,重点也在基层。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乡镇基层人员队伍建设,稳定人员,加强对基层乡镇、村监管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落实工作经费,确保乡镇基层监管工作正常开展,促进监管工作落到底、管到边。要积极推动各部门检测信息共享,县级检测中心已整合的地方,要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完善工作机制,保证农业部门的检测任务及时完成,确保各项监测工作有序进行。(三)培育新型经营体系,进一步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
生产经营主体切实负起责任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根本。要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必须培育新型经营体系,提高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水平,因为面对千家万户小农户,政府监管措施确实难落实、难到位。因此,要进一步鼓励家庭农场发展,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加大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同时,要加大力度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重视农业生产地方标准修订,加大培训力度,加强服务指导,加快推广应用,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重心前移。加强已建成的标准化基地的跟踪指导,督促业主持续按照标准化要求生产经营。(四)加强市场准入监管,建立完善销售环节的安全屏障。
市场准入是农产品安全监管的重要关口。一是要督促市场加强自检。要通过加大对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费用的补助,来提高市场的自检能力、自检水平和自检力度,真正落实农产品市场的安全主体责任;二是要加强政府抽检。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产品市场的抽检力度,增加抽检覆盖面,对违规多发、重发的区域和经营户增加抽检频次。三是要落实管理制度。督促市场抓好进货查验、购销台账等制度的落实,逐步实现农副产品全索证、全备案。要以监管电子化、公开化促进有关市场管理制度的落实。四是要加强对小散市场的监督检查。对于一些一时无法取缔的无证市场,以及没有检测室的农贸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巡查,加大直接抽检力度,将其纳入日常监管范围,消除监管盲区。五是加强外地输入农产品的质量监测。随着我市城市化的推进,耕地不断减少,人口增加,粮食蔬菜水果自给率不断降低,外地输入农产品比例不断提高。外地农产品以市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渠道进入我市,并分销到各县(市)。如果市场准入把关不严格,则难以避免产生输入性的质量安全问题,不仅影响市区,而且影响各县(市)。因此,要特别重视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质量安全管理软硬件建设。(五)加强执法检查,进一步有效打击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
严格监督执法,严厉依法打击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能起到很好的警示教育作用。各级政府要根据“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的法制精神,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加强执法力量配备,加强人员队伍建设,加大执法经费投入,支持利用先进科技装备执法,提高快速、准确执法能力。要加大违法案件的处置力度,继续保持对销售使用禁限用高毒农药、非法添加等行为的高压态势,加大力度查处典型违法案件。要加强部门间监管执法合作,各部门在执法、检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互通信息,如市场销售中发现问题的要及时告知农林水等生产监管部门采取措施追查源头,生产源头发现问题的要及时告知市场监管部门对有关农产品采取追回、封存、销毁等措施。5.我市外贸进出口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篇五
从我市外贸进出口发展的实际情况看,通过多年的发展,我市的对外贸易和全国一样已经融入全球经济之中。世界性的金融危机,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在当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要突出加快发展这个主题,全面推进“5523”工程。发展对外贸易,对我市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文秘杂烩网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规划全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目标,壮大出口经营主体,培育一批出口重点企业和产品 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宏观经济目标,坚定不移的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和工业强市战略,围绕提升壮大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要求,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出口产品多元化。要努力培育机电产品、农产品、矿产品、医药产品和服装产品的出口。要将有竞争优势的外向型重点产业、龙头企业及重点项目进行规划和引导,多途径地争取国家和省级各部门的政策性资金支持。
(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培育出口品牌,支持出口基地建设,鼓励开展加工贸易 积极申请国家出口新产品研发资金,鼓励各类企业增加新产品研发资金投入,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鼓励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特别是制造业的核心技术,用好用足国家有关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以及进口贴息的有关政策。将以镍氢电池、无汞碱性电池、输变电设备、金属管件系列产品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以医药原料药、植物提取物为主的医药产品,以煤炭、铝锭、硅锰合金等为主的矿产品,以各类服装为主的纺织品,以苹果、核桃、小杂粮及深加工产品为主的农产品,以工艺陶瓷、日用陶瓷、建筑陶瓷、电力陶瓷为主的轻工产品等六大类出口主导产品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并从政策资金方面给予倾斜,培育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地产品出口品牌。
(三)建立进出口贸易促进体系,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为扩大外贸出口做好保障
紧紧抓住陕西省拟建立全省商务信息网络体系的机遇,建立和完善市、县(区)的商务信息网络体系,鼓励开展电子商务交易;强化国际营销人才培育,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建立并完善出口退税、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等贸易促进机制,化解出口风险;调动各县区政府加强出口工作的积极性,培育县区中小企业扩大出口。建立××市外经贸发展基金,有计划地支持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重点市场,多途径、多方式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产品竞争力。在巩固现有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俄罗斯、中亚、中东、东盟、拉美及非洲新兴市场,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6.我市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范文 篇六
2008-12-1 为了全面掌握和了解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市工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共商应对策略,11月下旬,市政府组织市经委、政企共建办、政研室、财政局、土地局、统计局、地税局、人民银行、银监局、机械行业投资促进中心、冶金然化行业投资促进中心、轻工行业投资促进中心、纺织行业投资促进中心等部门分成五个调研组,先后对东风公司和城区内的39家“双亿工程”企业进行了为期4天的调研。调研组采取查看现场、听取汇报、与业主座谈和问卷调查等形式,比较全面地掌握了重点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的基本情况,深入细致地了解了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2009年企业生产和投资计划也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目前全市重点工业企业发展基本状况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我市工业经济总体上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但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加深,经济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的困难和压力增大,“保稳定、促增长”已成为当前及明年经济运行工作的首要任务。
(一)总体发展态势较好
1、重点企业总体上仍然保持较快的增长。东风商用车 公司受上半年高速增长的拉动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东风商用车公司(本部)累计生产汽车11.26万辆,同比增长3.05%,完成工业总产值172.58亿元,同比增加12亿元,增长19.9%。“双亿工程”企业持续保持快速增长。城区39家“双亿工程”企业累计完成总产值120.56亿元,同比增加35亿元,增长40.86%。截止10月份,完成全年目标计划的有东风实业、学世工贸、三环专汽等7家企业。
从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影响程度来看,客车类企业好于卡车类企业,如东风渝安、特汽客车、东风客车三家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而东风商用车公司、三环专汽和改装车企业受到的影响较大,订单大幅减少,基本处于半停产状态;装备制造业好于汽车业,如先锋模具、华昌达等企业生产任务仍比较饱满;与东风公司配套量少的企业好于主要依赖东风公司的企业,如三环车身、先驰车架等企业的生产基本稳定,而万向通达、天涯、倍力等企业开工率在50%以下。
2、项目推进比较顺利。截止10月底,城区39家“双亿工程”企业共实施44个项目,今年累计完成投资10.19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14.8亿元的68.85%。其中:
(1)双星东风年产1000万套半钢轿车子午60万条全钢载重子午胎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4.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11亿元。当年完成投资2.91亿元。到今年底可形成年产半钢胎600万条、全钢轮胎60万条、军胎5万条,整体665万条 的生产能力。双星轮胎生产能力及总体实力将跃居全国同行业前三位。
(2)世纪中远公司汽配总成和整车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2.3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21亿元,本年计划投资4200万元,今年已完成投资4230万元。车架、车桥技改扩能项目基本完成,形成了批量生产能力;专用车项目,正在优化设计,试制样车;微型车项目,样车已出已通过有关测试调查,其性能良好,检测线已建成。
(3)十堰军久实业公司车架、车桥加工装配项目: 2008年初开始建设,已累计完成投资4800万元,目前已投入生产。
(4)天涯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百万辆温控系统建设工程:项目当年计划投资2000万元,今年已累计完成1785万元。公司新厂区用地面积18159㎡,注塑车间、装配车间主体工程基本完工,主要设备进入安装阶段。新厂区计划2009年元月中旬正式投产,规划2—3年内暖风、空调产品达到100万辆份。
(5)十堰先锋模具公司系列项目:零部件焊装车间项目,车间主体工程已竣工。郧西海岚机床项目,规划分三期完成20000平方米的恒温车间建设,并新添多台进口大型数控龙门铣床和专业检测设备,该项目一期建设于5月底已开工; “汽车车身协同开发与制造”项目,8台高新设备已全部到 位,其中6台已投入使用,数控磨刀机和一台数控铣床正在安装调试。以上项目今年计划投资3000万元,目前实际完成投资3614万元,占计划的120%。
3、多数企业对完成目标乃至未来的发展仍充满信心。
一是三城区(张湾、茅箭、经济开发区)重点企业总体上可以顺利完成今年目标。三区39家“双亿工程”重点企业预计全年可以完成13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20%以上。
二是部分重点企业充满了加快发展的信心。他们紧紧抓住国家大力拉动内需的机遇和当前部份生产要素价格较低的机遇,生产增长强劲,项目建设力度加大。如,东风特汽(十堰)客车有限公司元至10月份生产客车2900辆,同比增长27%,完成产值2.65亿元。预计全年生产客车3500辆,完成产值3.2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2009年计划投资2700万元,建设零部件生产项目,生产客车4500辆,实现产值38000万元,增长19%;东风渝安车辆有限公司元至11月生产微型面包车9.3辆,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预计全年生产微型车10万辆以上(十堰工厂7—8万辆),完成产值27亿元。2009年计划生产微型客车13万辆;东风客车公司今年6月份挂牌以来,运营情况良好,截止10月份,已累计生产客车1100辆,完成产值2.09亿元,已完成全年计划的174%。全年预计生产客车1200辆,完成产值2.28亿元。2009年计划投资2000万元,建设底盘生产线及上装整体能力的提升,计划生产客车2000 辆,预期产值3.8亿元。当前的金融危机对三家整车企业的冲击不明显,在今年全国汽车产销增幅出现明显回落的时候,微型面包车和中低端客车产销增幅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三家企业正积极扩充能力,上档次、上水平,加快发展,争取在市场中抢得先机;世纪中远公司,09年计划投资四个大项目:(1)拟投资1.5亿元,上水泥搅拌车项目,目前样车已生产出来,争取年底前上国家公告;(2)农用播种机生产项目。该项目与东风公司合资,引进日本技术,已通过省农业厅的技术验收,第一批生产了4台,第二批再生产20台;(3)投资5000万元,启动电动车生产项目。据公司介绍说,电动车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湖北省上牌子,与东风公司合资生产,目前样车已出来;(4)拟与东风神宇公司合作,计划搞4个车型,8个品种。大洋、先驰车架、三环车身等企业积极拓展东风以外市场,并取得了较好成效。
(二)发展形势严峻
1、市场需求低迷。据调查,受到标准切换和金融危机影响,今年下半年以来商用车市场需求急剧减少,企业库存压力较大。主要商用车经销商成品车库存积压现象9、10、11月商用车销量同比分别下降43.24%、36.26%、82.86%,逐步增多。截止10月底,东风商用车累计库存2.26万辆(其中,公司本部库存1.36万辆,经销商库存9000辆)。9、10、11月商用车销量同比分别下降43.24%、36.26%、82.86%。目前公司只能按订单生产,11月、12月的订单截止目前只 签了大约3000多辆,只占今年最高月份3月份产量的12.5%。城区39家“双亿工程”重点企业10月份当月完成产值8.98亿元,比9月份下降12.56%,比单月完成产值最高的4月份下降50.8%,2、投资信心减弱。据统计,39家“双亿”企业10月分仅完成投资7340万元,比上月减少30%以上。东风实业公司原计划明年投资7000万元,由于对市场需求难以把握,计划把投资额减至3000万元以内。双星东风轮胎公司,进入11月份,由于天然胶价格短期内不断大幅下滑,由每吨3300美元降到目前每吨1600美元。同时受金融危机影响,出口产品订单急剧减少,导致目前轮胎行业企业大多处于休眠期(等待观望时期),该公司目前基本处于半停产状态。明年的行业运行趋势现在还无法把握,明年的生产经营目标和投资计划到现在还无法确定。还有相当部分企业持谨慎投资、等待观望态度。
3、企业稳定压力增大。进入四季度后重点企业订单急剧减少,生产任务大幅下降,部分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城区39家重点企业,停产企业占1/4,半停产企业占1/2,生产形势较好及基本正常的企业仅占1/4。神鹰公司11月份由于没有订单,全厂450人,除技术骨干、后勤人员、管理人员110人在岗外,其余300多人放假回家待岗。湖北力神车辆公司进入10月份,没有订单,为降低费用,公司职工400多人,采取轮休的方式,每月发基本生活费。这样以来,企业职工收入减少,生活水平下降,企业稳定压力增大。
(三)救企呼声很高
这次金融危机对我市工业企业的影响是全面的、直接的、明显的,超出了人们的预料,在当前的环境下,企业最需要的是市政府及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不少企业呼吁,在当前企业非常不景气的情况下,有关执法部门暂时不要到企业搞执法检查和税费清收等工作,不要雪上加霜,而要雪中送碳,在企业税费收取方面采取“减、免、缓”的政策,帮助企业度过生死关,让企业集中精力保稳定,保生存。
二、当前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1、税费过高的问题。一是十堰城区工业用地土地使用税偏高,都在12元/M²以上,高于武汉(7元/ M²)、孝感市(8元/ M²)、襄樊(6元/ M²)、荆门市(4元/M²)。土地使用税征收过高问题,多次向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至今尚无结果,税务部门不停上门催缴,企业实在不堪重负;二是湖北省内征收的地方教育发展费按经营收入的千分之一征收,别的省份都已取消该收费项目,希望政府积极呼吁。在调研中,部分企业表示,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可能迁出十堰。
2、优惠政策落实难问题。市政府为支持工业经济的发展,2007年制发了《支持城区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若干政策 规定》文件,对新上的工业项目、企业技术创新、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所涉及的耕地占用税补助等方面都有明确的扶持政策,并规定每半年兑现一次,并该文件已发布实施一年有余,但截至目前没有兑现。
3、企业资金紧缺问题。一是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只有商业银行贷款一条路;二是商业银行“门槛”高,虽然国家为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最近实行了宽松的金融政策,但一般很难惠及中小企业;三是融资成本高,中小企业小额融资需要承担的顾问费、评估费、保险费、咨询费等一系列费用,融资成本过高。
企业共同反映,目前市场严重萎缩,不能正常开工生产,产品销售不畅,资金回笼很慢,企业资金链很紧,时刻都有断裂的危险,东风公司对配套企业货款结算周期由3个月提高到5个月。希望政府能够帮助解决部分资金,使企业更有信心,战胜困难。
东风实业公司现有职工18000多人,下属企业停产一周以内的有10家,随着经济危机不断加深,产品订单会越来越少,企业现金流不断减少,企业停产的时间也会逐步增加,职工的稳定压力越来越大。春节前后急需流动资金8000万元左右。希望银行加大授信额度,增加信用贷款。同时,请求政府协调政信担保公司给予8000万元贷款需求的担保。
4、工业发展空间不足问题。十堰多山少平地,工业企业落户多数靠开山建设,虽然市政府正在实施万亩山地整理项目,并已整理出4000多亩,但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具 备入驻条件,土地瓶颈制约依然严峻。
——东风渝安车辆有限公司由于发展需要,急需新增用地600亩。据了解,第一期214亩用地,企业出资已经到位,由于当地政府与住户的补偿问题尚未达成协议,致使后续工作无法向前推进。
——东风特汽(十堰)客车有限公司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面临生产用地严重不足的实际困难,现有厂房无部件生产,产品试制及越野车装配场地,并且受物流、仓储等客观因素的影响,生产场地仅能维持现阶段的生产需要,为解决企业后续发展问题,急需新增用地200亩。
——东风客车公司希望市政府在城市规划中能为其增加一个物流口,以满足生产和发展的需要。
——三环专汽公司的3万辆整车项目,市政府已同意解决500亩的用地,因500亩内含有三超公司30亩地,两家未能就补偿问题达成协议,严重影响到企业的总体规划,新厂房建设迟迟不能进行。
——武当生物医药公司,市政府规划修建北京南路,正好从厂区中间经过,一旦实施,将导致公司停产一年以上,新建厂房需要土地50—100亩。
——同创工贸公司,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需求大,同步器生产80万套扩大到120万套,急需解决用地80亩。
——华昌达公司现有场地非常拥挤,室内室外只要是能放产品的地方都堆满了产品,急需征地150亩。
——益民铜材公司拟实施整体迁移扩能改造,将生产能 9 力8000吨提高到2万吨。
——福堰钢铁拟实施50万吨扩能改造项目,40吨电炉采购回来后臵于露天货场,而无法安装,急需征地200亩。
——大洋车轮公司拟实施轮辐和滚型车轮项目,请市政府帮助协调购买原厂房附近的双星东风一块30多亩的土地。
5、土地证、房产证办理和过户问题。
——东风商用车公司于2006年、2007年分别投入2200万元和600万元完成了21000平方米的综合厂房及7300平方米的整车检测线,底盘生产调整线项目,但房产证到目前未能办理。
——西城开发区内的大多数企业由于无土地规划手续,土地使用证、房屋产权证一直无法办理,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极大困难。
——神鹰公司请求政府协调相关部门免除神鹰公司与荣华公司土地、房产过户的有关税费。
————通达集团原顾家港老厂区土地、房产拍卖3000万元,因有人“告状”,资金被冻结,企业当前急需这笔资金解决困难。
6、新增工业用地的居民拆迁问题。
——世纪中远集团于2007年底完成了征地工作,有个“钉子户”就是不搬家,耽误施工进度半年之久,至今尚未解决。
——沃尔公司正在进行新基地建设,有几个“钉子户”漫天要价,项目建设受到严重影响。
7、配套设施建设方面的问题。温州工业请求市政府协调解决工业园区内通电、通水的问题。
8、经济纠纷案件处理问题。华阳投资有限公司与武当建筑公司和双欧座椅公司两桩经济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对此案件提出异议并已受理,但市中院仍查封了该公司拨叉分公司的两个基本帐户,冻结资金达1400万元,致使华阳拨叉公司因资金缺乏,生产不能正常进行,给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请求市政府协调中院尽快将华阳投资公司抵押在市中院的400万元银行汇票和查封华阳拨叉公司帐号解冻,以确保企业的生产经营能正常进行。
9、办事效率问题。双星东风轮胎公司要求尽快落实市政府2008年79号文件有关政策,该公司的环保项目已经通过环保部门验收,项目投资1200万元,申请资金扶持的报告5月份已向有关部门上报,9月份才开始办理,目前还没有办理到位。
10、其他问题。皇马公司就成都新大地公司在十堰建分厂的问题,相关手续已在办理之中,目前省里的手续已办妥,请市政府帮助协调办理国家相关手续。
三、主要措施和建议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关注企业生存和发展问题。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工业经济的影响还在进一步加深,工业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会越来越多,一些企业甚至要面临生与死的考验,工业经济发展已经到了最紧要的关 头。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对此引起高度关注,要有强烈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把“保生产、保稳定、保发展”作为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要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集中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给企业以更多的关心、关爱和实实在在的帮助,增强企业战胜困难,度过难关的信心和勇气。
2、采取超常措施,保生产、保稳定。一是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建议年底以前暂缓涉及工业生产的城建、排污、质检年审等行政事业性收费,暂缓征收企业陈欠款。按20%减征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所得税(汽车产业目前受到的冲击大,面临的困难多)。降低工业用地的土地使用税,减按新的土地使用税征收办法以前的标准收取,或实行先征后返的办法;二是对重点企业,要建立联系点制度,实行“一个市级领导、一个职能部门,挂靠一个重点企业”,随时掌握和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切实做好帮扶工作。各县市区对辖区内的重点工业企业也要建立联系点制度,明确责任,确保企业稳定和发展;三是努力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要抓住当前国家出台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支持力度的政策机遇,争取金融单位支持,进一步加大对工业企业的贷款支持,对市场占有率高、资金回笼快、经济效益好的企业给予适当的流动资金支持。充分发挥银企发展促进协会的作用,搭建融资平台,近期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充分发挥市政信投资担保 有限公司的融资担保作用,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尽快组建成立小额贷款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快捷的融资服务。积极推进企业上市,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四是加强对本地重点企业资产、资金的保护。建议我市法院系统对有关涉及外地法院执行本地企业资金、资产方面的法律信息要及时向当地政府、相关企业通报,并为企业减少损失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3、强化服务,切实解决企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开展“企业解困月”活动。将12月作为企业解困月,组织成立金融服务、土地规划房产、政策咨询落实、法律服务、劳动保障等五个工作组,把这次调研收集的相关问题逐一分解到各个工作组,明确责任和完成时限,切实为每个重点企业解决1~2个突出问题。对于企业反映的具体问题,属于政策范围内必须限期解决;属于超出政策范围的,尽最大努力想办法解决;对于企业反映的带有共性的问题,组织进行专题研究,拿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办法;对于企业反映的涉及多个部门的问题,市政府将明确一名领导带队,组织市直相关部门深入企业现场办公,集中解决。
4、优化发展环境,认真落实支持工业发展的各项政策。一是认真兑现各项优惠政策。市政府去年出台的十政发[2007]30号《支持城区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若干政策规定》等支持工业发展有关文件,含金量高,企业翘首以盼。但在 实施过程中,由于落实政策的主体不够明确,企业多头申报,程序复杂,相关优惠政策没有得到及时落实。对此,我们建议:对十政发[2007]30号文件采取一个部门统一受理,相关部门集中审核,联席会议审定的方法,进一步完善实施细则,明确操作程序,考核兑现各项优惠政策,切实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企业发展的积极性;二是启动年初预算的300万元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和奖励中小企业发展,支持中小企业项目建设;三是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能。当前,企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涉及多个部门,办事程序繁杂,周期过长,牵扯的精力过多,企业要求改进服务的呼声很高。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跟踪和督办,狠抓责任落实,努力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对于办事拖拉,工作作风差的单位领导班子除进行公示教育外,还应实施组织处理;四是学习外地经验,建立“执法检查备案制度”、“审批制度”,职能部门不能随意到重点企业开展各种检查,确需执法检查的,须经政府主管领导审批后才能执行。
7.我市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范文 篇七
市工商联
我市中小微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掌握我市中小微企业发展现状,促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促和谐”,根据长沙市委办公厅《关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开展专题调研工作的通知》(长办通知〔2012〕12号)要求,由我会牵头,联合市政府研究室、市工信委、市统计局、市工商局组成课题组,采取邀请市直有关单位座谈,到部分县、市(区)、园区、中小微企业实地调研,发放调查问卷(见附表一)等方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我市中小微企业发展迅速、贡献巨大
中小微企业是指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中小微企业各行业划型标准见附表二)。有关数据表明,中小微企业作为长沙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产品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发展、解决城镇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一)中小微企业是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到2011年底,长沙市中小微企业单位数占全部企业单位数的99%以上。2011年长沙中小微企业实现增加值1807.6亿元,占gdp的32.2%,同比增长3.8%;实现营业收入7669亿元,增长10.9%;实现税收316.9亿元,占国地两税收入合计的37.9%,同比增长15.2%,成为稳定财政收支平衡的重要保障。2011年长沙市中小微企业经营总体情况运行较好,从问卷调查的情况看,经营势头良好和经营情况正常平稳的占比近80%,亏损企业占比20%,其中重度亏损的只有1家(图表1)。图表1:被调研企业2011年经营总体情况
(二)中小微企业是优化经济结构的源动力。我市中小微企业广泛地分布于一、二、三产业,几乎涉及到所有的竞争性行业和领域,但以二、三产业为主。2011年,中小微企业增加值分三大产业看:第一产业3.9亿元,第二产业1113.5亿元,第三产。
福利、前景等各种条件、环境相对大企业、国企和机关事业单位较差,企业“招人难”、“留人难”现象日益凸现,中小企业员工流失比较普遍。有近70%的中小微企业反映招不到符合要求的人才(图表6),85%以上的中小微企业反映在用工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其中工程机械产业、材料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等成为用工需求的主体,占人才需求总缺口的66%。三是用地紧张。据调查问卷显示,企业用地能够解决的仅为20%,无法解决或有一定困难的达到66%,可以说绝大部分中小微企业用地紧张(图表7)。长沙经开区2010年批准入园的25个项目至今无法落地。
图表6:企业招人难的主要原因占比情况 图表7:企业用地供应解决情况
(三)成本攀升,经营压力持续增大。据对56家中小微企业调查显示,初步估计2012年全年净利润减少的有32家,占56家所调研企业的58%,其中相当一部分企业是因为成本增加(图表8)。一是原材料成本上升。由于各国持续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国际大宗商品在高位震荡,涨快跌慢;加之国内实行能源、资源价格改革,推动了我国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在课题组调研的56家企业中,有28家企业认为原材料价格上涨制约着企业发展,占比达到50%。二是劳动力成本上升。被调研企业中,由于工人工资上涨而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的有39家,占比69.6%。2008年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部分原来用工不规范的中小微企业开始规范执行新的用工制度、劳动保障、社会保险等政策,增加了用工成本。另外企业用工难和工人生活成本的不断上涨,加之为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市政府长政函〔2011〕99号文件调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导致工资和相关保险费等持续上升。三是融资成本上升。目前中小微企业银行信贷平均综合成本为10%-12%,若需要通过担保取得贷款,平均综合成本为13%-15%。而企业所需资金主要来源为银行,有近50%以上的中小微企业是通过银行贷款融资,而这种融资需求和供给的不平衡导致企业融资成本不断上升。图表8:初步估计2012年全年净利润的企业分布情况
(四)自身限制,内生动力不够强劲。2012中小企业“用才难”更显突出,科技人员比例在15%以下的企业占50%,技工缺口在30%以上的占90%,技师、科研人才、职业管理人缺口100%;受调查的企业人才中,中级以上职称的进展全部从业人员的14.56%;在企业科技人员比例偏低的情况下,还有相当一部分高水平的科技人才脱离了科技岗位,转向企业管理;另一方面由于许多科技人员在积累了一定经验之后,纷纷跳槽到了外地的大企业,使企业花费很大代价培养出来的人才流失。人才紧缺,是我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不足的根本原因。59.4%的认为不具备自主创新能力,65.7%的近期不准备加大技术改造和创新力度。调查显示,仅有29%的企业是属于科技型企业,传统型企业占比高达71%(图表9),可以说创新不强和缺乏高新技术仍是影响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提升竞争力的软肋。图表9:被调研企业类型分布情况
(五)执行不力,政策环境有待优化。尽管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政策,但仍存在不连续、不稳定、不配套、不全面等问题,导致政策难到位、难落实。一是准入门槛依然偏高。一些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可以进入的行业或领域存在“玻璃门”现象,由于部门或地区垄断经营者的存在,中小企业仍然很难进入或者难以充分进入,如加油站、液化气站、村镇银行、社区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教育、医疗、经营性市政设施等。以非公经济为主的中小微企业在投资立项、能源供应、贷款支持、征用土地、人才使用等方面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享受同等待遇的相关政策也不完善或难以落实,挤压了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二是政策落实仍需加强。在市对242户企业调查中,当问及“贵企业希望政府和相关部门解决哪些问题”时:57%的企业希望减轻税费;50%的企业希望拓宽融资渠道,简化贷款手续、加强信贷支持;45.4%的企业希望加大产业政策倾斜力度;41.7%的企业希望降低贷款利率水平;33.1%的企业希望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有40%以上的中小微企业从未享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税收、融资、用人、用地等优惠扶持政策(图表10)。目前,对中小微企业的管理和指导涉及到工信委、工商、金融、质监、卫生、税务、物价、工商联等众多部门和行业组织,管理分散,各部门的职能虽然各有侧重,但职能互有交叉重复,协调配合运行机制不健全,中小微企业真正有难事时难以找到组织;且政府在制定政策、财政补贴、行政审批等方面存在“重大轻小”的倾向。无疑,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仍需借力政府部门的政策倾斜和金融等相关行业的支持,加快体制机制改革,以立法的形式把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措施固定下来。三是公共服务不完善。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中小微企业还没有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来支持。中小微企业在政策信息、产业方向、技术创新、中介服务、管理指导、资金筹集等方面难以得到有效的服务支持,行政社会事务办事难,程序复杂,政策不透明,部分行政事业机关对企业办事依然存在门难进、人难找、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图表10:被调研企业中近两年享受过政府各项扶持优惠政策的情况
四是行政收费较重。向中小微企业收取的费用项目繁多,达十余项,而且重复收费现象也较突出,征收标准的随意性较大。有超过40%以上的企业认为税收负担过重是制约企业经营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宁乡经开区一家企业反映其收费项目高达十九项之多,而且不是两三次收完,多次收费影响企业正常生产运作。以上各种因素推动中小微企业逐步进入高成本时代,中小微企业发展压力与日俱增(图表11)。
图表11:影响和制约企业经营发展的主要因素情况(被调研企业数量分布)
三、支持我市中小微企业“稳增长,促和谐”的建议
“十二五”期间是我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稳增长、促和谐,我们不仅需要加快大型企业产业升级步伐,更需要大力发展中小微型企业,利用他们的快速反应能力及创新能力来改造传统产业、催生新兴产业。调研中,基层与企业普遍呼吁:指导思想要由“抓大放小”转向“抓小促大”。明确“既要有顶天立地的企业,也要有铺天盖地的小微型企业”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小微型企业“船小好调头”的优势,研究解决小微型企业发展问题。政策取向要由“原则指令”转向“配套细化”。加紧出台相关政策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细则;出台我市更宽松的财税金融政策;进一步查清行政收费项目,降低准入门槛;优化经营环境。政府职能要由“自由裁量”转向“约束实施”。建立完整的事前参与、过程监督和事后评估机制,减少执行者手上过大的自由量裁权,切实提高政策的执行力。服务导向要由“一般均衡”转向“重点倾斜”。抓住中央高度关注小微型企业发展的契机,深化职能部门,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重点摸索促进小微型企业“稳增长,促和谐”的机制和途径。
8.我市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范文 篇八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省肉牛奶牛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将在*年内培育*个饲养量*万头以上的养牛大县,到*年,全省牛饲养量达到*万头,奶类产量达到*万吨,肉牛奶牛一产产值达到*亿元,全产业链产值达到*亿元。我市肉牛养殖产业基础良好,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为推动我市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市委政研室开展了专题调研,了解了产业发展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工作建议。
一、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一)肉牛养殖情况。
*年全市肉牛存栏*万头、占全省*%,出栏*万头、占全省*%,主要品种为夏洛来牛、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安格斯牛。其中,存栏*头以上规模养殖场*家,*年存栏量*万头、出栏*万头;存栏*头以下养殖场(户)*家,*年存栏量*万头、出栏*万头。现有市级养殖龙头企业*家,其中伊川鸣皋镇的辰涛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建成全国最大单体牛舍*平方米,设计存栏量*头,达产后将成为全省最大的高端肉牛育肥基地;鸦岭镇的成兴农业有限公司设计存栏量*头,达产后将成为全省最大的能繁母牛养殖基地。(二)肉牛屠宰加工情况。
屠宰方面,以个体屠宰为主,*年瀍河区建成蒙原牧业有限公司,设计年屠宰能力*万头,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日屠宰量不高。加工方面,产品主要是未经处理的热鲜肉、冷冻肉和少量熟食,全市尚无大型肉牛加工企业。(三)肉牛流通情况。
规模以上肉牛养殖场一般有固定销售渠道,规模以下养殖场一般根据市场行情、通过经纪人或交易市场自销。现有规模肉牛交易市场*个,即嵩县闫庄黄牛交易市场,发起于解放初期,占地*余亩,有经纪人*名、管理人员*名、运输等其他相关从业者*名,每年大约交易*万头肉牛、交易额*亿元,辐射西北、东北、西南等多个省份,是我省最大、国内知名的交易市场。(四)发展优势。
产业基础较好。我市肉牛养殖规模一直位于全省前列,群众养牛历史悠久,具有一定的养殖经验。在脱贫攻坚期间,肉牛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饲草饲料丰富。我市有天然草场*万亩、饲草产量*亿公斤,玉米种植面积*万亩、年产秸秆*亿公斤,饲料加工企业*家、年生产能力*万吨。同时,南部山区半山区大量的荒山荒坡可用于放牧,基本可实现*至*个月时间“零成本”饲养。技术力量雄厚。我市有畜牧良种繁育推广中心,前身为白马寺种牛站,是*年农业部首批建设的*家国家级种牛站之一,可为畜牧良种繁育提供冻精及技术服务,公牛冻精单产量全国最高。*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每年培养本专科毕业生*人左右。市县乡三级畜牧服务机构拥有技术人员*多人,可提供配种和疫病防控等技术服务。市场潜力巨大。目前,国内牛肉消费需求总量处于世界前列且逐年上升,但人均消费量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相比依旧较低,而且牛肉供需缺口自*年后不断扩大。据行业分析报告,*年我国牛肉供需除进口外存在近*万吨缺口,约占总需求的*%。二、存在问题
一是产业规模发展慢。
随着群众饮食观念的变化,牛肉成为健康消费的代表,特别是*年发生非洲猪瘟导致猪肉价格暴涨后,肉牛产业开始进入扩张期,抢占肉类消费市场份额。但是我市肉牛产业规模发展较慢,从*年起我国肉牛饲养量年均增幅达*%,而我市仅为*%。*年,我市肉牛饲养量仅占全省的*%,相当于南阳的*%。原宜阳县韩城黄牛交易市场,高峰时年交易量达*万头,后因交易量萎缩关闭。二是产业链关键环缺失。
肉牛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主要有饲料供应、育种、育肥、屠宰加工和流通,我市饲料供应、育种、育肥和流通环节虽有但不强,屠宰加工环节缺失,制约了产业整体发展。比如,优质的种群是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年全市基础母牛*万头、同比增长*%,数量少、增幅小,难以满足规模养殖场需求,造成我市大中型育肥场需要到内蒙、辽宁、吉林、甘肃等地购进犊牛或架子牛,由于远距离运输容易引起热应激综合征等疾病。又如,屠宰加工可以提高肉牛利用率、放大价值,我市缺乏大型屠宰加工企业,造成绝大部分肉牛活体运输到外地屠宰加工,利益大量流失。三是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
*年全省存栏*头以上规模养殖场有*家,而我市仅有*家。我市肉牛养殖龙头企业主要从事肉牛的育种和育肥,产业链条短、经营模式封闭、辐射带动农户少,缺乏内联农户、外联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尚未形成。四是专业化程度不高。
目前规模以下养殖场(户),特别是散户专业培训程度偏低,习惯依赖自有经验,推广品种改良、饲料配给、精准防疫等新技术难度很大。专业化程度低导致生产效率低下,比如,规模较大的养殖场基本都采用全价日粮混合技术(TMR)、疫病防控等技术,肉牛一个月即可增重*斤左右,而散户养殖一般只能增重*至*斤。五是土地、金融等保障不够有力。
土地方面,肉牛产业用地紧缺,多数养殖场缺乏养殖场地、配套青贮种植场地等生产用地。资金方面,由于规模养牛场土地多为租赁性质,活体牲畜也不能作为抵押物,获得银行贷款难度较大。保险方面,针对肉牛养殖仅有中原农险一家开展业务,每头每年保费*元,其中省财政通过以奖代补形式承担*元、农户缴纳*元,肉牛死亡最高可赔偿金额*元,由于赔付金额少,参保率较低。三、意见建议
一是优化肉牛产业布局。
抓住产业快速发展期和洛宁、嵩县、宜阳、伊川、孟津、汝阳等县区被确定为省级养牛大县培育县的机遇,建设肉牛产业带。因地制宜选择养殖模式,在洛宁、嵩县、汝阳等山区半山区支持散户养殖母牛,在伊川、孟津、宜阳等地支持规模化肉牛育肥,实现市域范围内的南繁北育、户繁企育。每县选取一定数量的乡镇、村开展肉牛养殖示范建设,打造若干个万头肉牛小镇、*万头以上养牛大县,带动养牛大县牛饲养量年均增幅不低于*%。二是完善肉牛产业链条。
抓住肉牛产业发展关键环,加快构建“饲、养、加、农、工、贸”一体化的肉牛全产业链体系。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料种植,加大秸秆饲料化利用力度,优化饲料供给。加强肉牛良繁体系建设,鼓励引进良种母牛,实施冻精补贴,推广性控冻精、胚胎移植等先进繁育技术,加大农户圈养、荒坡放养和规模场繁育力度,扩大母牛存栏数量;以良种繁育推广中心为依托,建立省级肉牛繁育示范场,创建国家级核心育种场,牢固掌握繁育核心技术。建立大型屠宰厂,落实“集中屠宰、集中检疫”管理制度,规范肉牛屠宰。引育肉牛深加工企业,推广肉牛深加工技术,实施精细化分割,研发不同特色的牛肉产品,提高牛肉附加值,打造全省特色牛肉品牌。支持嵩县闫庄等地进行交易市场改造升级,建立肉牛网络交易平台,将活牛交易做到全国,盘活肉牛交易流通。建立肉牛行业协会,整合肉牛产业链的优势资源,联合养殖场(户)及相关企业抱团发展,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三是强化龙头企业带动。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集中资源要素培育壮大对肉牛产业发展具有提纲挈领作用的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市场+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格局,把分散的各种要素资源整合起来,千方百计让农民参与到肉牛产业发展的全链条、各环节,让更多就业岗位和产业增值收益留在县域、留给农民。四是创新肉牛养殖模式。
坚持规模养殖与分散养殖相结合,在平原地区发展规模养殖的同时,结合山区丘陵地区特点,大力培育以散养为主的家庭牧场,形成“小规模、大群体”的养殖模式。支持以“户繁企育”方式发展企业规模化养殖,完善养殖企业联农带农机制,推进产业加快发展。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为契机,积极发展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鼓励农民以资金、土地、农业设施设备等入股,实现养殖和投资分离,在壮大肉牛养殖业的同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五是提高专业化水平。
围绕肉牛种养加、电商和休闲农业等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以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技术团队为依托建立实训基地,以龙头企业、专业村、专业合作社等为依托建立农民学校,实现农民教育与产业对接、就地就近培训农民,不断提高肉牛养殖技术水平。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强化技术培训,加快推广TMR、疫病防控、粪污治理应用等技术,提升规范化饲养水平。全面推进政府购买动物防疫服务改革,壮大技术推广等社会化服务队伍,建立健全肉牛良种繁育、疫病防治和科技推广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肉牛产业持续发展。六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整合用好各类专项资金,探索建立“引导资金+市场化资金+投贷联动”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撬动银行信贷和社会资金进入肉牛产业。相关金融机构要积极对接省肉牛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结合产业发展实际,精准设计金融产品,更好服务肉牛养殖。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开展农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联保,用好政府性担保机构为养殖户增信,推动圈舍和活体、保单贷款抵押,有效连接“政担银企户”解决融资难题。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将肉牛纳入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范围,开发专门保险产品,有效降低农民养殖风险。【我市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范文】推荐阅读:
关于加快我市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的建议10-29
我市农机信息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11-04
对全镇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环境的调研报告11-14
农产品加工发展历程10-10
我市外贸发展调研报告12-04
关于我市企业用工情况的调研报告01-08
我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调查报告12-17
加快我市房地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11-26
关于我市天然林保护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