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精选14篇)
1.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篇一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明天的太阳,在展望未来的同时,也必须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有在不忘记传统文化的前提下,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近日,我们通过对大中小学课本进行了大量的收集后发现:现在大中小学课本中,传统文化的分量和地位越来越重要。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是中华民族的根
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是聪明智慧的民族,是开拓创新的民族经过长时间的淘漉和历史沉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精彩浓缩,记录风雨,贮藏丰碑,凝结精魂,激励后辈自从盘古开天地后,中华各民族的祖先就在这片古老而辽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不仅创造了无穷无尽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独具特色、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老祖宗的谆谆教诲,语重心长,句句箴言,滋润心田,教我做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之果,闪烁聪慧,展示魅力,开启脑力,启迪子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陈酿,历经沧桑,遗存华章,哺育华夏,福及人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不断增值的民族资本,璀璨夺目,点墨是金,亘古常青,价值永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培育气度,激励自信,陶冶人格,塑造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精深厚重,传承文明,营养无限,永屹世林
2、当今的大中小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格状况需要国学
八十后九十后的特点就是张扬个性,创新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才培植个性培养创新不竭的源泉创新可以说是悟性和灵性的结晶,而悟性和灵性的根系却深植于丰厚的文化底蕴里因此,语文教育应充分重视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文化底蕴的沉积,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具有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1)积累文化底蕴,培植创新的悟性和灵性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情趣,在丰富生活阅历中不断积累文化底蕴;要在熟读的基础上,抓住有一定内涵的词句去感悟课文的整体美;要注意抓住课文耐人寻味处、意义深远点,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去感悟课文的意境美、内涵美,体验文化美感;要引导学生涵咏富有人情味和浪漫情调、诗情画意的优美词句,领悟课文的艺术美、情感美,体验文化情趣,使学生的灵性和悟性如枝头上的嫩芽在春雨沐浴中焕发生命活力。
4、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其文化品位
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冲击下,功利主义思想泛滥,高职教育也难免受其影响,重实践轻理论、重技能轻人文,以致于不少学生对传统的记忆日渐淡漠,人文知识几乎一片空白“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的开设,为高职学生学习本专业领域以外的知识打开了一扇窗户,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生人文知识方面的不足更重要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丰厚,典雅高贵,意境深远自然与社会,形式与内容,往往表现为高度、美妙的统一……不只是具有映入眼帘的外在形式上的艺术之美,更可贵的是格调高雅、陶冶情操的主导精神闪烁其中”开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提高个人的文化品味大有裨益。
5、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对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是对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关注,是对人的终极关怀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核心内容
高职学生具有许多的优点和特点,如敢于挑战传统,乐于接受各种新思想、新观念;关注时势,有较强的民主意识;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强,等等但是,在社会不良思潮的冲击下,部分高职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缺少对人生的正确认识和态度,缺少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民生的关爱因此,高职素质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中国传统文化最鲜明的特征就是人文精神,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儒家注重涵养“君子”品格,倡导“仁爱”精神;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道家强调“无欲”、“无为”、“无争”这些思想主张,提倡人与人和谐相处,互爱互助,蕴涵了无尽的人文关怀,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塑造健全人格的珍贵资源。
二、我的看法、?
我想必须经过一番寒彻骨,中国传统文化最终还是要发展成一个主流趋势,在将来的发展中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那么我们如何在这股趋势中更好的发展自我?中华文化培训课程中说到:诵读国学文化经典应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必修课。
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培养良好品德,塑造健康人格国学经典中蕴涵着许许多多关于做人、做事、从政的道理,蕴涵着许许多多关于理想、志向、气概、胸襟、正气、情操、奉献、修身等哲理真理,只要少年儿童坚持从小诵读国学经典,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会慢慢发生深刻的变化,他们就会逐渐变成知书达礼,积极向上,行为规范,品德良好,人格健康的好孩子、好学生、好公民、好人才。
总之,通过学习国学文化经典,让学生切实打下扎实的文化功底,具
有较好的人文素养,不再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出现断层现象,真正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2.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篇二
(一) 有利于文化的延续与传承
众所周知,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 其强大的文化背景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颇具影响力的。正因为有如此深厚的文化积淀,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才能得到不断的发展与进步, 延续至今。但是, 随着社会的发展, 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某些因素开始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 也就逐渐被社会所遗忘。这样的情况对文化的传承是极为不利的。的确, 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内容只适应于古代社会历史阶段。比如, 封建制度、奴隶制度等具有浓厚阶级色彩的文化是必须被现代社会抛弃的。但是, 一些古代圣贤所创造出来的规范自身言行的理论就完全可以被保留下来, 再加以现代化来传承延续, 成为新形势下人们的道德准则。所以, 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对于其传承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 促进社会的发展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爱人者, 人恒爱之;敬人者, 人恒敬之”等优良传统道德始终应该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根基, 是社会道德的源泉。如今, 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物质文化也逐渐变得丰富多样。但在人民生活富足的现实情况下, 伴随的却是社会道德的缺失。所以, 现代社会, 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 优良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也是重要的历史任务。
二、现代转化的措施
(一) 取其精华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但这并不代表所有的传统文化都是优良的、可以传承的。在进行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过程中, 分辨传统文化的好坏是基础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只有先将优良的、可以继承的传统文化挑选出来, 后续的工作才能够得以开展。同时, 在区分优良文化和劣质文化的过程中, 要注意联系现代社会的实际, 从社会的需要出发, 来断定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价值, 而不是主观地、不顾历史条件地区分。
(二) 要重视传统优良道德的现代转化
传统优良道德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所在, 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根基。因此, 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中, 优良传统道德的转化是重中之重。关于优良传统道德的现代转化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方面, 要注重道德教育的具体化, 道德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 如果侃侃而谈, 往往会使人特别是处于启蒙阶段的儿童感到非常困惑甚至是厌倦。所以教育者要善于联系相应的情景制定相应的道德规范, 让受教育者能够轻松地了解道德教育的含义, 并予以执行;另一方面, 要善于教导公民将个人权益与集体利益结合, 虽然, 在社会主义的体制下, 每个公民的权益都应该被维护, 但这并不代表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就不重要了, 因为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会体制下, 集体利益都是个人权益的保障, 如果集体利益都无法得到保障, 个人权益自然就无从谈起了, 所以, 个人在注重自己权益的同时也要自觉地维护集体的利益。这种维护集体利益的道德理念宣传, 可以通过表扬先进人物事迹等形式实现。
(三) 要从现代文化与传统的文化道德共同点出发
要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 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二者的相同点加以契合。例如, 中国的传统文化道德理念主要是以规范自身、自律为主, 因为我国曾经长时间地处于一种农业社会的状态, 人们之间的交往极为贫乏, 主要集中于邻里之间, 而自律的道德理念能够在这样小聚居的社会形态中发挥很大的作用。但是如今, 我国人口巨增, 交通发展迅速, 人们的交往范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单一自律的道德理念显然是不适用于现代社会的。但是, 不难发现这种自律理念和我们现代社会所要求的个人诚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 我们要善于发现这样的共同点, 实现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
三、结语
综上所诉,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 既是文化传承的要求, 也是社会发展的根基, 是不可忽视的。我们要善于挑选出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结合, 形成一种崭新的、现代化的文化。
参考文献
[1]李国强.我们要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2, (1) :18-21.
[2]温小勇.民族复兴语境下传统文化的转换和提升[J].云南社会科学, 2012, (5) :43-46.
3.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篇三
主持此次“双星集团管理骨干思想教育培训班”会议的双星集团副总裁生锡顺告诉记者,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双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具体举措。这次培训班规模是历年最大,除了主会场,双星还在全国各地的工厂、大区、平台设立了25个分会场,参加此次培训班的骨干共1300多人。
2月18日上午,以“感恩文化、道德文化、品牌文化”为主题的“双星道德教育大讲堂”开堂。汪海首先给大家上了第一课,他从五个方面阐述了举办此次培训班的目的和意义:
1、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进行补课充电。2、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进一步净化双星小环境。3、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坚定双星走“文化强企”之路的信心。4、把双星特色企业文化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进行接轨挂钩。5、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提高管理骨干素质。
双星集团此次邀请了吕明晰、刘有生、王秀芳、马益玲、谭凤涛、孙武汉、何沙洲、张秀玉等八位对中国传统文化颇有研究的专家、教授,他们从“孝道与幸福”、“伦理道德”、“双星文化与传统文化结合”及“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等各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双星企业文化进行了系统讲解和论述。
汪海随时进行点评。各位学者、教授和专家对中国企业界的“常青树”——汪海总裁思想家、企业家的风范深表敬佩,对双星“三大文化”给予高度评价。
双星集团党委副书记王增胜根据自己学习《弟子规》的情况,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同大家进行了分享。现场还进行了互动学习、交流心得:晚上分组讨论,写学习心得,并以板报的形式将学习体会进行展示。
22日上午,来自16个单位的22位学员代表就参加此次培训班的体会和认识进行了大会分享与交流。学员表示,这次思想教育培训班,是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感悟、内心的洗涤、思想的升华,是一次传统文化的再补课,也是战胜2013年的新动力。通过培训班,大家对“小孝与大孝”、“小家与大家”、“小道与大道”、“因与果”、“怨恨与宽容”、“抱怨与严己”、“欲望与幸福”、“尽职尽责与尽全职、尽全责”、“做人与做事”等九个方面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决心处理好这九种关系,把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双星企业文化,汇聚到热爱双星、发展名牌的思想认识上来!
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要明白“九种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概括来讲分为儒、道、佛三家。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能够传承五千多年而经久不衰?汪海认为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中国传统文化解决了人生之道。二是,中国传统文化解决了处事之道。三是,中国传统文化给人类提供了一把道德标尺。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为显著的特点。他说,中国传统文化既是一部承载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宏伟巨著,也是一本教导我们如何做人做事的行为规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每个人都要很好的学习。
22日下午,汪海在总结讲话中,就如何正确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指出,要明白“九种关系”:
“小孝”与“大孝”的关系。中华文化,“孝”为基础,所谓“百行孝为先”,“孝”体现的是做人做事的基本标准,是一个人的基本道德素质和修养。“孝”不仅体现在对父母、对家庭上,对企业、对社会也有一个孝的问题。“小孝”是对家庭的孝,“大孝”是对企业的忠、对国家的忠、是利国利民;“小孝”是基础,是本分,“大孝”是归宿,是升华。
“小家”与“大家”的关系。“小家”是家庭,“大家”是企业、是国家。“大家”是“小家”的保障,“小家”是“大家”的元素;“大家”、“小家”互为依托,要正确对待和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对双星人来讲,要永远把双星这个“大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只有双星“大家”发展,都跟着名牌沾光、发财,个人的“小家”才可能幸福。
“小道”与“大道”的关系。“道德”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道”是一种精神、一种规律,“德”是“道”的载体,是“道”的体现。“德”积多了就是“道”。“小道”就是从每个方面、每个细节、每件小事上认认真真地把事情做好,“大道”就是人生之道、事业之道,就是积德、就是奉献、就是不断地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功。双星的“大道”就是将双星民族品牌做大做强。每个人要从做好每双鞋、每个件、每条轮胎、每件事的“小道”做起,从小事、细节做起,把产品干好,把各项工作做好,走出一条双星“金光大道”!
因果关系。世间万物,事出必有因,有因必有果。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什么因就会得什么果。双星人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意识,以“行善积德”为中心,加强诚信管理,种好“干好本职工作”的善因,收获“企业发展、个人发财”的善果。
怨恨与宽容的关系。怨恨只会影响问题的解决,加深矛盾,而宽容有益于问题的解决,增强团结。要发扬双星人团结协作的传统美德,既然都是“一家人”,就要“一条心”,相互尊重、相互理解,还要讲原则、有底线地相互支持。
抱怨与严己的关系。抱怨是一种无能的表现,严已是一种智者的胸襟。遇到问题、出现失误以后,不要老是抱怨别人,应该严于律己,敢于亮自己的丑、揭自己的短。
欲望与幸福的关系。幸福与“成就”成正比,与欲望成反比。既要控制欲望,知足常乐,也要努力拼搏、积极奋斗,争取最大的成就。幸福是靠自己的拼搏、努力挣来的,这样的幸福才长远。要靠本事,正大光明挣钱发财,创造幸福,正确对待名、权、利,忠于企业,做到“权为企业所用,情为员工所想,利为企业所谋”。
尽职尽责与尽全职、尽全责的关系。尽职尽责是一般工作、一般表现,是应尽的义务,但是对市场经济来讲,只有尽全职、尽全责,才可能真正干好工作。要做到尽全职、尽全责,首先要有感恩的心,要懂得做人,要有忠诚之志。
nlc202309040034
做人与做事的关系。要正人、先正己,要做事、先做人,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如何做人,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智慧,也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做人是做事的前提和保证,做事是做人的体现,任何失败者都不是偶然的,同样,任何成功者的成功都有其必然性,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在于怎样做人。大家要自觉提高道德素质,在“孝”上体现做人,在“德”上体现做人,在事上体现做人,高标准做人、高水平做事,干好本职工作。
继承传统优秀的,借鉴外来先进的,创造双星特色的
“双星企业文化并不仅仅是企业内部的文化,也是这个时代、这个历史时期文化的代表,对整个社会、整个市场来讲,在文化缺失的大环境下,双星第一个创造了符合市场经济、符合现代竞争、符合这个时代、符合信息化社会要求的新文化。”汪海就如何正确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指出,“传统文化优秀的部分我们要继承下来,在实践中落实,同时还要在实践中创新创造符合实际的双星现代特色新文化,用新文化来统一我们的思想、行动。”
跟踪研究双星企业发展和企业文化的专家们认为,双星近40年的发展历程就是创造性地运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进行企业管理的历程。“继承传统优秀的,借鉴外来先进的,创造双星特色的”,双星始终坚持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始终坚持创造和培育双星特色企业文化,始终坚持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双星特色企业文化管理企业、教育员工,创造性地提出了市场经济的“孝、忠、义”:市场经济的“红与专”:市场经济的“矛盾论”,以及个性、人性、党性的“三性”观:提出了“干好产品质量就是最大的行善积德”、“质量等于道德,质量等于人品,质量等于良心”、“用道德和良心要求自己,用诚信和人品干好质量”:提出了“市场是根,文化是魂,管理是本,做样子是标准”、“文化是企业发展前进的灵魂,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就是没有希望的企业”等一系列先进的文化理念和观点。
汪海用丰富的市场实战经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科学、创新、创建了融市场哲学、管理哲学、社会哲学、人生哲学于一体的双星“ABW”理论和继承传统优秀文化精髓、独具双星企业发展特色的“九大文化理念”,而且在大小会议、不同场合、各种演讲中反复强调:双星的企业文化是双星自己的政治理论,是商战中人们精神的“原子弹”,是企业政治工作的方针、方法和行动指南,是企业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实事求是总结出的理论和理念。
4.中国传统文化优秀作文 篇四
一种是说年是一群非常凶猛的动物,它们聚在一起,一出动,多则上千只,少则几百只。每到寒冬,年就出来觅食,走到哪里,哪里的人和各种动物就要遭殃。据说,一群年一次可吃上百只虎豹熊和几十个人。
一到冬天,人们都得集中起来和年作斗争。在与年的斗争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年虽凶恶残暴,但它最怕火,一见火光就拼命逃跑。所以人们一旦发现年群来犯,就迅速点燃火把,手持武器呐喊助威,直到把年全部赶走。
另外一种传说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深居海底的怪兽叫年,它的头上长着一对尖尖的角,非常凶猛。到了除夕这只叫年的怪兽就会爬上岸伤害人命,所以到了除夕,大家都逃到深山里。
这一年,从村外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老人告诉大家,年有三怕,第一它怕红色,第二它怕响声,第三它怕火光。所以当过年的时候,人们都要放爆竹、贴窗花、开灯过夜。
5.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优秀作文 篇五
早上,我们早早地起来就闻到了一阵甜甜的香味,我飞快的跑到厨房一看哈!原来是汤圆,我盛了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忍不住先尝一口,真是又甜又糯,还滑滑的。叫过大家一起来吃后,我就先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
吃完早饭,爸爸把我写的春联贴在了门口。后来,我跟着爸爸去买鞭炮。我们满载而归地回家时,妈妈已经把土豆、五花肉、毛豆、蘑菇等一些材料拿了出来。
下午到了,妈妈要做新年里的第一顿晚餐了。首先,妈妈把整只鸡和蘑菇先放入沙锅内炖着;再把别的菜都分类洗好,妈妈就开始切菜烧菜了。先把土豆切成丝、过水;再把锅烧热,放上油,等油热了之后,把土豆丝放入锅里翻炒……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晚饭做好了,我们一家人高高兴兴的吃着新年的第一顿晚饭。
饭后,我们听到了一阵阵打雷般的响声,开始放鞭炮了。烟花有的像一朵朵美丽的花儿;有的像一个个正在跳舞的小精灵,给黑暗的天空增加了一丝丝光明;还有的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各种各样的烟花数也数不清,我都看得眼花缭乱了。
6.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六
不可忽视中国的传统文化
上半学期参加了学院为提高教师教学全面发展的网络培训课程,在这次培训中,又有了一个新的学习的平台------网络资源,深感科学技术领域发生的深刻的变化,教育信息化地不断地深入发展与教学效率密切关系。在这培训过程中,我得到了与各地区教师相互交流共同学习的机会,获得了一些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虽然每天的在线学习感觉有些累,但与收获知识无法比拟。通过学习,一些在教学中的困惑、难点得到了解答,业务水平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短暂的培训学习即将结束,在此就与大家交流下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
中华传统文化带有鲜明的过去时代的烙印,它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值得后人重视、传承与发展。当语文教师更要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有相应的传统文化根基和艺术修养,不但能把古典作品中美的东西阐释出来,还能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中国社会在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许多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正在消失。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他们吃的是洋快餐,看的是日韩动画片,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甚至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冷漠感。今天的青少年很少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用方块汉字传承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正面临断链的危险。如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向学子传播传统文化,这是值得人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学好中国传统文化这一课,通过网络学习,我才对孔子的生平、思想以及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影响有了深刻地认识。
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原是宋国人,后迁移到鲁国。他从小受到了很好的社会文化影响,有一句古语:“周礼尽在鲁里。”即“周礼”和“礼乐”。孔子出生贫寒,父亲早年去世,他的生活是“食无求饱,居不求安”。但他很聪明,“敏于事,讷于言”(这也是李敏、李娜的名字)。他精通“六经”,经常有人向他求教,他就开始办学,比如有人向他请教政治上的事情,他就说:“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后来才当官,政绩不错,主要负责工程方面的事情。在这之前,我总以为孔子是官宦之子,他才得到良好的教育,通过他的生平,我进一步领会到“寒门出贵子”的家训。孔子68岁告老还乡,对政治不闻不问,孔子是树而不作。他的《论语》是弟子所做,他一辈子教书,弟子达3000多人,优秀人才有70多人。
就孔子的成长和成功,专家教授给我们引经据典,分析、研究,拉近了我们与历史人物的距离。使我对孔子的儒家思想更感兴趣。
通过学习,使我掌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几个特点:
一、着眼于伦理本位——它主要是对道德的追求,并且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德治国,这是历代王国核心的思想。
二、比较倾心现实政治 —— 它强调我们每位党政干部要有现实的责任感,要形成一种民族精神,正如范仲淹所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三、强调发挥人的主体意识——在和自然做斗争中,人是最主要的,修身齐家平天下也是解决人的问题,包括佛教和禅学,它们都是谈人的境界和追求。如今,中央也提出以人为本的管理。
四、非常富于辨证思维——古人说:“了解了阴阳就了解了个人”。
五、树立整体观念——考虑问题要从整体来把握,毛泽东的思维方式就是中国的典范。
六、偏重于直觉思想——把握事物时,一定要把握事物的整体,比如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七、哲学特别提倡博学大度。
八、在任何组织,我们都要讲究人际关系,我们在发展中,不可忽视中国的传统文化,“五四”以来,我们否定了几次传统文化,不过我们一定要从客观上去看待它。任何事情有利有弊,我们要选取精华,积极的方面,优秀的方面,要和世界交流,融入世界文化,在国际文化中,发扬我国文化的积极营养。
结语:
7.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篇七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政治,素质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基和血脉。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坚定不移地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教育资源武装广大学生, 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
1. 经济文化全球化下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挑战
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 市场经济带来利益的同时也有其负面效应。人们对利益的关注度增加, 毫不掩饰自己对利益的需求。当今的大学生更是从不回避对个人利益的追求。
当今的大学生能够通过各种媒介获知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大学生乐于接受新鲜思想和事物, 但还缺乏辨别力, 易被外来思想和文化影响, 自由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冲击了我国传统价值观, 影响着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因此, 与时俱进地获取教育资源, 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 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成为应对时代的挑战和迫在眉睫的任务。
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从传统文化的结构来看,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由儒家和道家构成。“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对中国的政治、伦理、价值观念、心理结构、生活习俗、思维方式、行为模式、道德规范、人生理想、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 都处于支配地位, 起主导作用”。这些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解决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这些理念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明辨是非和抵御错误文化侵袭的能力, 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1) 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之情。翻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满是可歌可泣的爱国之情, 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 生死不移的爱国之行等。“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这些爱国思想都以天下为己任, 都心忧天下, 自觉地把个人前途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这种强烈的、无私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正是现在部分大学生爱国精神的缺失。因此, 把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能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之情。
(2) 有利于树立大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在人生的发展道路上会遇到很多挫折、矛盾以及困难, 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来应对挑战和困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生准则和处事态度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3)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诚信品质。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 诚信是基本的道德品质。《论语》中多处提到了“信”字, “信”字是信誉、信任、诚信的意思。“言必信, 行必果”“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信近于义, 言可复也”。大学生要肩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 就必须培养诚信的行为品质。
3. 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教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1) 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教育资源有效地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 既弘扬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又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素养。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教师可以充分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把内容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归类, 将优秀文化内容穿插于教学中, 既向学生灌输了优秀的传统文化, 也增添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趣味性。
(2) 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于具有潜移默化的熏染陶冶功能。我们要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元素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 校园的环境中要营造传统文化的氛围, 使学生们时刻被传统文化熏染。学校还要组织大学生们定期开展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 活动主题明确, 内容多样, 形式要紧跟现代时尚, 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8.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 篇八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思想政治教育
意大利诗人但丁有句名言: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美国品德教育联合会主席麦克唐纳先生也曾说过:光有品行没有知识是脆弱的,但没有品行,光有知识是危险的,是对社会的潜在威胁。可以说在对人的整体评价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最为关键的。个人品质不过关,培养出来的只能是残缺品、废品甚至是危险品。
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他们崇尚奋斗,渴望成才。但是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以及一定程度上大学教育对德育的忽视,使一些大学生在观念、道德上产生了错位和倾斜,如缺乏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理想追求淡化,缺乏远大目标,自我意识膨胀,行为失范,贪图安逸,追求生活享受等。这些错位和倾斜既使高等教育的教育目标难以实现,也使一些大学生难以承担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
如何进一步做好大学德育工作?如何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为国家培养品质过硬的人才?这是高校教育始终面临和探讨的问题。对大学生德育教育来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取之不尽的重要资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德育资源,历经几千年的积淀、筛选和发展,今天仍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教育价值,与当前大学生的培养目标相一致。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民族精神,深藏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基本的精神,是中国人的积极人生态度最集中的理论概括和价值提炼。《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孔子倡导“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老子强调“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积极进取、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也是现代成功者必备的条件,对今天的大学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发展史上,一直强调民族至上、国家为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倡导“天下为公”、“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这种爱国主义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可贵的精华,也是海内外炎黄子孙民族凝聚力的源泉。从孟子的“以天下为己任”,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东林书院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等等,都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深入挖掘这一资源,可以促使学生以前人为榜样,懂得爱国家、爱民族、爱人民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从而自觉地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着“和而不同,执用两中”的处事原则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显著特征,它的基本含义是和谐,主张“和为贵”、“天下一家”、“以和为贵”、“持中守和”等思想,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美好境界。孔子强调的“允执其中”告诉人们,“持中”就能“和”。“中和”观念已积淀成为中国人的一种心理定势和特有品格,并造就了中国人处世性格的鲜明特点。挖掘这些文化资源,既可以帮助学生以一颗平常心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又可以帮助学生在多元世界中学会包容和体谅。
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着“厚德载物,仁者爱人”的宽厚之道
主张宽厚,推崇“仁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周易》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老子讲“报怨以德”、“心底无私天地宽”,孟子提倡“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都包含了理解、宽容、善待他人的精神。这种宽厚之道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已融入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性格情感,支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成为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内容。挖掘这一资源,对于大学生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协调各种人际关系有着积极的意义。
五、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着“见利思义,坚守气节”的思想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鄙视只顾一己利益的行为,主张“见利思义”、“义然后取”、“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获取个人利益时,主张要考虑是否符合“取之有道”的原则,先义后利,义以为上,必要时“舍生取义”,不能为了物质利益而牺牲自己的道德人格。孔子主张“杀身成仁”、“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强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都是重视气节和人格的体现。千百年来,这种坚守气节、“士可杀不可辱”的浩然正气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仁人志士,铸造了中华民族的脊梁。挖掘这一资源,对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培养自尊自立的现代人格提供了有力保证。
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着“以诚相待,言而有信”的优良品德
以诚相待,言而有信是中国人的道德信条和优良传统。以诚相待,言而有信,敢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这是一个人人格必备之义,也是人际交往的必要条件。人无诚信不立,家无诚信不和睦,业无诚信不兴旺,国无诚信不稳定,世无诚信不安定。古人说“人而不信,不知其可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这些思想和原则,从传统到现代,从理论到实践,依然是个人处理与家人、他人、社会等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新阶段,讲诚信、重承诺日益成为全社会的呼声。在大学生中大力提倡和弘扬传统诚信思想,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着“慎独内省,见贤思齐”的修养方法
修身养性,重视人的道德修养是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而且形成了丰富的内容。儒家特别重视心理感化对道德修养的作用,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就是“慎独”和“内省”。“慎独”是指一人在独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能自觉地遵守道德操守。“内省”是指经常反省自己的言行,通过自觉的“省察”使自己日臻完善。一个人良好品德的形成,应该通过慎独内省、见贤思齐的修养方法,把道德由外在的约束转化为内心的自觉,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实践,从而较好地解决知与行的问题。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老国家的灵魂所在,它在铸造中华民族的国民性、民族魂,塑造民族性格,推动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壮大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华民族的稳定性与巨大凝聚力在很大程度上缘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温家宝总理2002年访问美国时,在哈佛大学说:“中华民族有它的许多珍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比如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情操等等,所有这些对家庭、国家和社会的和谐起到了巨大的维系和调节作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就是重拾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自立心,重新发现我是谁,树立文化自信心。”
9.高中优秀作文:中国的传统文化 篇九
春节的真实意义在于它以非常世俗的形式,如之前的过分操劳和精心筹备等,昭示我们一种非世俗的生活样态,如沉浸在没有实际功利的纯粹民俗仪式的,纯粹是资源消费的张灯结彩、贴春联、放鞭炮、吃喝玩乐之类。“欢度春节”就是具有人性光芒的样态。这种生活样态是审美的、情感性的、狂欢性的、超功利的,它是让平淡生活有味道的盐和漫漫长夜中的光。这是生活的一种升华和超越:一种神圣对世俗的超越。春节,是被日常世俗日子所压抑、贬斥、淹没的人性的复活。
自古以来人们无不艳羡:要是日子天天像过年那样该有多好啊!——那是一种怎样的包含着无限幸福、成长和收获的憧憬与渴望啊!
遗憾的是,如今的春节,正在无情地失落。
一方面,强势的西方文化和大众媒体的商业炒作让情人节、复活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等西方民族的节日在我们的年轻一代身上扩展。另一方面,彻底世俗化、功利化、理性化、意识形态化的当下中国社会,将春节的神秘性、神圣性淡化甚至绞杀。人们无不慨叹:现在过年没有意思了!丧失了神圣性的节日,无不充斥着世俗的庸俗和粗鄙,它彻底混同于忙忙碌碌的世俗生活,甚至疲于应酬而甚于平日。人们无不感到忧伤:过年太累了!本来具有超越世俗生活的贫乏的节日狂欢性质的春节,几乎同质为13亿人的“新年团拜”。这无疑是我们的悲哀。春节,这一标志着中华民族特有样态的事件一旦堕落为纯世俗,它就表征了我们这个民族和个体人生的虚无状态。这种虚无状态,就是整个民族精神的衰落和缺失。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经历过严冬的人,更懂得春天的温暖。这一点,我们从旨在复兴传统文化的所谓“国学热”,从有些城市如北京由前些年的禁放鞭炮到今年的“禁”改“限”可窥一斑。传统仪式并不等同于民族精神,但,没有传统仪式,民族精神就会魂不附体。
我曾用“人、从、众”三个字的双向排列来表达我们民族在全球化、现代化过程中丧失自我与回归自我的必然趋势:人——从——众,全球化过程中丧失自我的社会化之路;众——从——人,深入地全球化之后回归自我的个体化之路。这两条路是互补的,同时进行的。今天,我们正走在“人——从——众”这条社会化之路上,我们必须将这条路走到底;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回归自我”,重新检视有着不可取代的精神价值的优秀传统。而春节,可以说是我们民族传统的.一个标志性符码。
拯救春节,就是拯救我们的生活,就是拯救我们民族的灵魂和生命!
我们究竟穿的是什么?一个没有自己文化传统的民族对世界有什么意义?一个对自己的文化传统充满蔑视甚至仇恨的民族在别人的眼中是怎样的一个民族?
10.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篇十
滕文生
习近平同志在国际儒联第五届会员大会上发表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非常重要,意义深远。一年来,《讲话》在国内外反响强烈,嘉评甚多。
《讲话》围绕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推动不同文明的交流两大问题,高屋建瓴地从多方面作了深刻的阐述,提出了一些重要思想和指导原则。
一是阐明了和平与发展既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推动不同文明交流的时代背景与服务对象。《讲话》指出:中国人自古就推崇“协和万邦”“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远亲不如近邻”“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国虽大,好战必亡”等和平思想。爱好和平的思想深深嵌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今天依然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国际社会应携手努力,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二是阐明了包括儒学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中国历史上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巩固,对维护中华民族的独立和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所发挥的重要历史作用。
三是阐明了包括儒学在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所具有的和而不同、经世致用、与时俱进等特点。正是这些特点确保了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不仅充分发挥出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而且能够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四是阐明了包括儒学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天下为公、大同世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为政以德、政者正也,革故鼎新、与时俱进,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等重要思想的价值意义。《讲话》指出:这些思想理念不仅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为治国理政、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迪,而且可以为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物欲追求奢华无度、个人主义恶性膨胀、社会诚信不断消减、伦理道德每况愈下、人与自然关系日趋紧张等难题提供重要启示。
五是阐明了正确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现实文化,是必须把握好的一个重大课题。《讲话》指出:应该注重坚持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借鉴、科学对待文化传统等原则,不断推进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交融、互学互鉴,这是使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六是阐明了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人们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局限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地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应该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
七是阐明了加强对包括儒学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是认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和当今中国人精神世界历史来由的一个重要途径。《讲话》指出:儒家思想长期占主导地位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多向多元发展,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八是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历来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应该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科学对待世界各国文化,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装自己。《讲话》明确宣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总之,习近平同志的这一重要讲话,内容丰富,言简意赅。它不仅是指引我们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导南针,也是倡导世界不同文明正确互学互鉴的重要宣言。学习《讲话》精神,对于我们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来说,应该着重把握好这样一些历史性昭示:一是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是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中走到今天的,任何一种现实文化都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既要充分肯定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贡献,又要善于把发展现实文化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统一、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只有不忘历史,才能正确开辟未来,绝不能搞割裂历史、违反事物发展辩证法的历史虚无主义。二是任何一种传统思想文化都会带有某些历史的局限性,不会都是精华,因此对它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采取这种有鉴别和有扬弃的继承态度和方针,才能真正达到古为今用、以古鉴今的目的。三是任何一种传统思想文化都有它产生的具体的时代背景、社会条件与历史阶段,都有它适应当时的历史使命、社会需要的具体形式与具体内容;当它们传承到今天,要为现实社会服务,必然要使它们的形式与内容同新的历史使命、社会需要相适应,因此就必须努力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不能简单地照搬照套。四是当今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它在现阶段的任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它在意识形态即思想文化领域必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人类社会一切进步思想文化成果的集大成,它在中国已经与各种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和各种进步的现实思想文化结成了“一主多元”“和而不同”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统一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不但不会影响而且会更好地促使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和进步的现实思想文化充分地发挥各自的作用,共同服务于文以化人的当今时代的任务。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在思想文化领域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并未影响其他各家思想发挥自己的作用。这一历史经验,对“一主多元”的思想文化统一体的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作了生动的历史说明。
学习《讲话》精神,对于正确进行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来说,应该着重把握好这样一些科学的认识:一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该国该民族的灵魂,要始终加以珍惜。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和民族是立不起来的。二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有自己的本色、长处、优点,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的多样性,应该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排斥、相互取代。只有这样,世界文明之园才能万紫千红、生机盎然。三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有自己产生和存在的根据,都是世界文明大家庭的一员,都应与别国别民族的文明享有平等的地位,彼此之间只有姹紫嫣红之分,没有高低优劣之别。要坚持求同存异、相互取长补短,而不能搞孤芳自赏、唯我独尊,“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文化霸权,那是自取衰败之道。四是进行不同文明的互学互鉴,必须坚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坚持择善而从,讲求兼收并蓄。但这种兼收并蓄不是囫囵吞枣,而是立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之上的。
国际儒学联合会将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所阐明的重要思想和原则为指导,努力弘扬包括儒学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推动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并将这两方面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讲好中国文明传承发展的故事,讲好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故事,为促进世界和平和各国共同发展,促进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扎扎实实地作出应有的贡献。(原文标题为《指导南针 重要宣言》)
11.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篇十一
学习传统文化与转变工作态度
山西 高青东
有人说:工作的过程并不累,关键是工作时的心境如何,心境宽敞就轻松,心境狭窄时就负重。还有人讲到:不管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要常怀感恩心、敬畏心、恭敬心。作为传统文化的学习者、爱好者、倡导者,谈谈学习传统文化与转变工作态度的联系。
工作更加严谨:记得有一年,在省里检查汇报会上,领导对汇报材料的内容没加修改,汇报时有部分语句不顺达。作为写材料的人,第一感觉是,上面有领导,材料还有人把关,因此,由于自己能力有限没有给领导提供百分百的放心答卷。在随后反思此工作时,作为一份成功的汇报材料自己没有全部完成其程序。可能写的时候用了百分之一百的精力,但是汇报材料必须要自己读几遍才算完稿。也就是说,能力有限但对待工作的态度必须端正和严谨。
工作更加积极:今年局机关开展下乡支教活动,刚开始,有部分人例举了许多下乡支教的困难,如带不了课、学校放心吗、我是初中教师能带小学吗?等等的问题。我县教科局局长多次在机关会上强调,此工作落实的好与坏,主要看我们的态度是否能积极响应。通过几次的思想动员,再加上我们股室人员均参加了传统文化的学习,我们率先垂范立即行动,不再为工作进展找借口,凡事先做后总结工作过程的成与败。
工作更需借鉴:近一年来,总结其他股室工作,反思自己工作。如教师节庆祝大会,庆祝教师节文艺展演,面对面听证对话会,教师招聘工作的文件方案出台、组织、考试、政审;《今日翼城教育月刊》的采稿、编辑等等。作为组织者、参与者的教科局工作人员,无不付出全部的精力。兄弟股室的工作创新精神要我们学习,兄弟股室的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也要我们学习。
学习传统文化,力行圣人圣行,有时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心智更加成熟,眼界更加开阔,思想更加实际,对人对事的认识更加透彻。
传统文化——济世之良药
山西 石治国
反思当下,曾几何时,社会变革之机,人心浮躁,人们行事违背伦理道德,或事业受挫,或家庭不和,或人际失调,追求一时财富,而造致当今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三大危机生成,自然灾害频发,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降低,就连人自身身心都不平衡,自杀率逐年攀升,人们迷失在自我之中。暴富之后,人们扭曲的心灵在痛苦中挣扎,人们追求拜金主义的享乐观,价值观,社会上钱权交易、贪腐现象严重,权力不能正常运行在阳光下,可以说我们正身处于一个危机四伏的年代,大到世界范围内越来越频繁的地震、洪水、干旱、饥饿等重大灾难,小到许多人身心、家庭的焦虑、痛苦与日俱增,都使我们在物质极大丰富之后感到困惑与不安。
多数通过学习传统文化而重获幸福人生的老师们,现身说法,表达了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和力量。的确如此,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和谐,古圣先贤们崇尚“法乎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而今,我们也只有通过大力弘扬学习传统文化,汲取传统文化的智慧,遵本循源,法乎自然,学圣贤之道,为圣贤之行,积德行善,好施社会,践行道德,从传统文化中找到医治社会种种乱象的良药。从而实现身心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梦”的论述中也多次提到“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必须充分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正能量”。传统文化正可谓“济世之良药,医心灵之神方”。
感恩他人 改过自我
山西 张庆贤
怀着感动和感恩的心再次踏入“孝和林”家园,目睹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接受者一个个深情的90度鞠躬礼,倾听着一声声亲切的问候,聆听着一句句发自肺腑的心声......
1、感恩孝和林免费餐和“多陪”义工。都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不会掉馅饼。在这里,我们捡到了吃之不完用之不尽的馅饼;在这里,免费享用一日三餐,而且提供的是营养餐、健康餐。一日的生活起居用品全是免费,从早到晚每项集体活动都有服务人员义务陪同。每每看到这一切,内心总会不安,说不上来的感觉!
2、感恩久病床前的孝子。“亲爱我,孝何难。”天下哪有不爱自己儿女的父母?可真正能做到“孝顺父母”的又有几个呢?“久病床前无孝子”千百年来古人总结而得的“定论”,今天被大连市的王希海老师推翻了。“亲有疾,药先尝,昼夜待,不离床。”他做到了,而且一做就是26年。看到有26年历史的植物病人身上没长一个褥疮,我的眼眶再次湿润。
3、感恩每一位同行者。校园里、教室里、餐厅里、寝室里,来自四面八方的兄弟姐妹,却从未有一点陌生之感觉,人与人之间没有防线,一面之交却无话不谈,有福同分享,有难同担当,互敬互让,互帮互助体现出家庭般的暖意!不免发出感慨:我真幸运,世上好人都让我给碰上了。
“孝”字好写不好做
山西省翼城县小太阳亲子园 黄丽蓉
一、学习《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
nlc202309010643
二、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效,却不曾注重小节。而“孝和林”恰恰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念之想。有人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是王希海老师用了26年的时间去照顾成为植物人的爸爸,如今,又有多少人能像王希海老师这样,又有多少能够这样对待自己的父母,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多少,我们又回报给他们多少,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他们用他们的青春呵护了我们一生的幸福。
三、爱自己的亲人,爱我们周围的人。学会去感恩每一个人。当我回去那晚,是妈妈给我开的门。我抱着妈妈说:“妈妈,辛苦了!妈妈,对不起!妈妈,谢谢你!是女儿以前不好,是女儿以前太任性了,女儿以前做过伤害你的事情,请你原谅不孝的女儿。”说到这里,看到妈妈头上又多了几缕白发,脸上又多了几条皱纹,我的心里是那么的难受,我的眼泪终于忍不住地流了下来。
《弟子规》让我学会感恩
山西省翼城县武池完小 谭君君
对一个人而言,应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父母对很多人来说,感触最深切。“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行孝需越早越好。因为在这个世上,父母是最无私爱我们的。我们应感恩老师,因为老师打开我们智慧的大门,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浓浓的师爱一直伴随左右。
要感恩国家。北宋范仲淹曾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明清思想家顾炎宗也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对国家、社会有责任心的人,才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一切,他的人生也因此而精彩。所以我们的心灵深处都应充溢着对国家沉甸甸的责任感。
要感恩所有的人。时常怀着感恩之心,念念想着别人的恩德,人才不会那么自私,不会有那么多的不满和怨言,人才会活得开心,社会才会和谐,我们生存需要工作,生存需要付出,工作给予了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工作还为我们提供了展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工作意味着责任,感恩让我们担负起责任。
弟子规——人生的指路明灯
山西省翼城县武池完小五一班 任玮娜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看自己最喜欢的电视《西游记》,这时正播着孙悟空大闹天空的热闹场面,我看了真是大快人心……突然妈妈让我给她洗澡,我听了,立马不假思索地回答:“妈,没功夫,没看见我正忙着看电视呢吗!”说完后,我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了《弟子规》的内容:“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我突然想到:“上周体育老师才教导我们,要听父母的话,敬爱父母。体育老师问我们能否做到,我还信誓旦旦地拍着胸脯说能做到呢,做人可不能失信呀!”“可是,这是我最喜欢的电视而且没有重播。”我又想到。“但老师说过,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还有资格爱谁呢?父母每天含辛茹苦地为我洗衣做饭,难道我不能力所能及地为父母洗一次澡吗?”想到这儿,我立马关了电视,高兴地为妈妈洗澡,搓背。为母亲卖力地洗完澡后,我汗流浃背。虽然特别累,但是我感到全身轻松,感觉像自己洗完澡一样,如沐春风,而且心里还特别踏实!
《弟子规》不仅改变了我的生活,同样也提高了我的学习成绩。它是指引我们生活的典范,是指引我前进的良师,是我人生的指路明灯。以后,我更要认真学习《弟子规》,我相信它会带着我走向美好的未来!
教师点评:
孩子的心,就像春天的泥土,播什么种,就发什么芽。朗诵圣贤经典,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之中陶冶性情,开阔胸襟,走向圣贤之道!
指导教师: 王玉丽
12.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篇十二
(1) 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需要。中国传统文化涵盖内容颇多, 其中中国传统节日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可以展示民族文化, 增强民族凝聚力, 也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充分利用的宝贵资源。在新时期高职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是贯彻落实党和政府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方针政策的迫切需要。
(2) 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因为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部分高职学生进入大学之后, 世界观和价值观扭曲。虽然从整体上看, 他们的政治意识有所增强, 但其政治取向仍然具有明显的功利性, 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入党动机和入党态度不够端正。
(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端正人生态度。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重大任务和伟大使命, 更需要爱国主义精神的塑造和沐浴。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学中可以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2. 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第一, 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当前本科院校中,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主要集中在大学语文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单一的课程上, 而且绝大部分没有列为必修课程, 上课时间短, 教师所讲授的知识有限, 不能提起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达不到利用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教育的目的。
第二, 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了解不够, 授课方式有待改进。教师是高职学生接受知识和教育的直接桥梁, 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决定着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接受程度。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对教师专业要求严格, 而且大多是刚毕业的学生, 他们对自己所学专业很熟悉, 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并不多, 这将使他们很难在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第三, 校园内中国传统文化阵地缺失。校园文化从字面上看虽然是一种意识形态, 但是它通过物质状态表现出来。作为任何一所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校园文化, 影响一届届的学生。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校园里随处可见各种小广告, 对校园文化的宣传很少, 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宣传更少, 这使得中国传统文化无法很好地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增强。
3. 运用传统文化有效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有效性策略
(1) 开设中国传统文化必修课程, 或在思想政治课中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模块教学。为了使课堂教学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高职院校可根据学校教师专业、教学条件开设中国传统文化必修课。高职院校也可聘请熟悉中华传统文化的教授或专家讲授一些诸如《道德经》《论语》等中华古典精品;同时也可以进行课程改革,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设置教学模块, 为学生讲授中华传统文化知识。
(2) 充实文化课程教师队伍,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职学生一般自学能力较差, 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过于依赖, 因此, 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高职学院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要对教师进行传统文化培训, 做好中国传统文化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时, 要对课程进行分类和改革, 使教师了解自身能力, 提升自身道德品质。在教学过程中,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道德要求和道德规范约束自己, 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从而为大学生做好表率。
(3) 加强图书馆资源和校园文化建设。有调查发现, 图书馆资源中专业书籍较多, 中国传统文化书籍较少, 而真正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学生, 不满足于课堂学习, 渴望课外知识的补充, 因此增加图书馆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藏书量可以为学生提供便利。此外,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以及道德多元化的冲击, 高职学院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不断创新和改革。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深厚的社会文化背景, 对高职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 因此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高职学院思想政治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发展契机。
关键词:高职学院,思想政治教学,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袁彦.传统文化与理工大学思政教育研究——以安徽理工大学为例[J].综合学术论坛, 2010, (6) .
13.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篇十三
摘 要: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小康社会的构建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均需要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持与引导”。总书记也在“十八大”后的多次重要讲话中突出了把握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基于此,本文针对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中国梦的精神力量一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梦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了可行性较高的路径措施,其中包括进一步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主题相互融合以及充分汲取由优秀传统文化所传递出来的正能量等等,以期望能够对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带来一些具有参考性的意见。
关键词:优秀文化;传统文化;中国梦;精神力量
总书记曾多次在公开讲话上强调,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得到优秀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支持,进一步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实现中国梦的主要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经历了五千余年的文明发展历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形成了连绵不断且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为国家的治理与社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儒家所推崇的是民本仁政的安邦理念、法家所倡导的是奖罚分明的治国方针、道家所主张的是取法自然的人生信条、墨家所宣扬的则是兼爱交利的人生情怀......这些不同理念但却相同目标的各家文化汇聚成了推动中国发展与历史进步的强大力量,在无形当中形成了富有强大生命力与凝聚力的中华民族。如今,小康社会的全面构建与依法治国的进一步落实,均离不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支持,为了能够更加顺利的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需要做到的是“传承优秀文化、开辟崭新未来”。
一、中国梦的历史轨迹与本质
(一)追寻中国梦的历史轨迹
回顾一下我国的近代历史,这与中国梦的形成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性。事实上,中国梦本身与中国的近代史发展非常相似,都经历过了“辉煌——衰落——复兴”的曲折历程。在 1840 年,鸦片战争的爆发将中国百姓陷入到了水深火热的境地之中,中国社会沦为了半封建的状态。随后,千千万万个爱国人士自发的组成了一支支“圆梦团队”,开始为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奉献自己的汗水和热血。例如由李鸿章和曾国藩领军的改良运动、以义和团为代表的革命战争、由梁启超发起的变法运动等等,这些顽强无畏的奋起抗争虽然为民族解放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焰,但是却均以惨淡的失败所收场。在历经了较长时间的磨砺以后,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之下,终于成功踏上了富强、民主的发展之路。
在新中国正式成立以后,崭新的历史起点又衍生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国家的繁荣与社会的发展均离不开经济建设的支撑,因此在改革开放决策的实施下,中华民族真正踏上了民族复兴的光辉大道。
(二)中国梦的本质概述
在 2012 年 11 月 29 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的博物馆展览活动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次年的 3月 17 日,习近平在第十二届人大会议闭幕式上表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梦。”不难看出,中国梦所代表的不仅仅是国家的富强与民族的兴旺,同时还揭示了中国梦的真正目的是实现中国人民的“幸福梦”[1]。
二、传统文化与中国梦的关系
(一)传统文化是中国梦的精神所在
众所周知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且博大精深,是经过了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与沉淀后才逐渐形成的智慧结晶。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不仅拥有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还蕴含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海量胸怀,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是华夏儿女的重要精神支撑,并且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也奉献出了不容小觑的力量。
(二)中国梦赋予了传统文化以崭新的时代特征与内涵
单单从文化价值的角度来分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数代中国人的共同愿望,在其中蕴含着中华儿女的利益观念与精神气质。因此,在中国梦中所具备的组成要素几乎都深深的烙印着传统文化思想和精神价值。例如,现代和谐社会的构建与我国传统文化所提出的“致中和”思想几乎是如出一辙;和谐社会发展理念同传统文化中的“贵和尚中”同样是不谋而合;现代社会中的核心价值观念与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还是相互相通的。
由此可见,当前社会中的很多理念都是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汲取过来的,其不仅有利于中国梦的顺利实现,而是还兼具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可以丝毫不夸张的说,中国梦的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让我国历史悠久且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认可[2]。
三、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精神力量的路径分析
(一)进一步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中国梦的顺利实现离不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感召力与影响力,正是因为我国的传统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沉淀,才让中华民族可以在国际的文化舞台中都具有着强大的自信心。当代的青年群体是国家进步与社会发展过程中非常宝贵的人力资源,他们所代表的就是国家的希望与民族的未来,因此如果不能够进一步加深青年群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那么就无法将中华民族所独有的文化自信顺利的传承下去,进而对中国梦的实现带来一定的阻力。事实上,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由传统文化所积累得来的文化自信所代表的即为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我们需要着重认识到蕴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发展前景与发展优势,在进一步实施中国梦的基础之上,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力度,同时还要将我国历代的优秀文化资源与文化代表展开更加详细的讲述,其中包括来自于儒家的积极思想、来自于道家的淡定优雅、来自于唐诗宋词中的文学艺术等等,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夯实当代青年群体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信心[3]。
(二)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主题相互融合
通过上文中的内容可知,中国梦的实现是历代华夏儿女所共有的夙愿和理想。总书记说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在 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我国的近代历史就一直处于“救亡图存”的状态,数千万华夏儿女都在发自内心的呐喊着“振兴中华”的口号,并且在一次又一次的抗争与奋起活动中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历经了一段漫长的战争年代后,各路力量的碰撞与整合促使了中华民族不得不去寻求出另外一条更加适合的复兴之路,并且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又一道明亮曙光。自从中国共产党正式进入到我国的政治领域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就落在了党组织的肩上,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之下,在封建社会中受尽欺凌的中国人民开始奋勇向上,在经历了数十年的浴血奋战后组建了新中国,让中国正式成为了众多世界民族中的一员。毋庸置疑的是,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之路是坎坷无比且荆棘满布的,但是中国共产党却仍然坚守着国家的“富强梦”、民族的“复兴梦”、人民的“幸福梦”而去不断的努力和奋斗。在改革开放后的三十余年中,经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探索与大胆实践,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经正式踏入了顺利实现的征程,并且呈现出了令人欣喜的光明前景。基于此,中国梦的实现必须要建立在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基础之上,要对我国各个阶层百姓的实际情况与利益实现展开更为深入的体察,争取早日实现国家梦、民族梦以及人民梦之间的融合和统一[4]。
中国梦的实现已经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的关联到了一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实现虽然是在经历了严峻考验后的近代历史背景下被提出的,但是其仍然具有着非常大的感染力与号召力,这主要是由于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优秀传统文化所形成的。
首先,拥有着数千年发展历程的中华文明让中国人产生了强烈的自豪感与不可比拟的文化自信,这些都是中国梦顺利实现的巨大精神动力;其次,在中国梦中蕴含着令人动容的爱国主义情怀,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所在。在我国的近代史中出现过很多感人肺腑的爱国事迹,那些令人尊敬的革命先辈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汇聚成了精忠报国的精神信仰,并且在历代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滋养下演变成了中华文化宝库中最最耀眼的明珠;再次,在诸多的中国梦过程要素中都烙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特有的精气神。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有顽强不息且敢于拼搏的精神力量作为支持,同时还要具备能够凸显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念来进行引导,进而将国家梦想、社会梦想以及个人梦想更加紧密的关联到一起。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梦所倡导的和谐发展与合作共赢理念均能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相对应的力量支持,为此,中国梦的实现为的是让我国历代的民族夙愿得以早日完成,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将我国五千余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更为长远的传承下去[5]。
(三)充分汲取由优秀传统文化所传递出来的正能量
伟大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得到丰富实践经验的支持,关键之处在于,中国共产党与各个阶层的人民群众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能力来不断的增强国家所具备的物质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继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来进一步提高中国人民的幸福指数。总书记曾明确指出:“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创造 13 亿人口的幸福美好生活绝非易事。中国在发展道路上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由此可见,如若想要让中国梦得以更加顺利的实现,就需要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来众志成城,努力去攻克一个又一个困难,将所有能够调动起来的积极因素都融入到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程当中,尽可能的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正能量发挥出来[6]。
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同时还需要得到宝贵传统文化资源的支持。一直以来,我国的党组织都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当成了自己的一项首要任务,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向传统文化内容中注入新鲜的血液与时代内涵。在经过了我国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以后,中国梦的实现已经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非常密切的关联性,其中包括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自强不息”的开拓意识、“民为贵、君为轻”的以人为本理念、“为政以德”的仁政文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贵品质等等,不难发现,中国梦的实现俨然已经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以及人民群众所具备的思想觉悟与文化自信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在无形当中加快了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发展之间的融合速度,让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正式成为了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力量源泉,继而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背景下的根基得到更进一步的夯实与巩固。
四、结束语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需要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如果想要在新时期的背景下更加顺利的达到实现中国梦的任务要求,亟待解决的另外一项问题即为调整传统文化资源内部的落后与不足之处。在日后的工作中势必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与困扰,但是需要坚信的一点是,中国梦的实现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还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间,我们应当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现状来对传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展开更进一步的梳理和调整,积极的贯彻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以及方法论,将优秀的文化引进来、将落后的文化剔除出去,从真正意义上去实现古为今用,让我国经过了数千年历史沉淀后的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更多的力量源泉。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更进一步的将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和现代教育理念紧密的融合到一起,要确保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能够完全的符合现代文明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之上去不断的推陈出新,让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保留更加鲜明的民族特色与浓郁的时代精神。最后,我们需要去更加的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中所面临的资源流失困境,应当采用更加通俗易懂且新鲜有趣的方式来诠释和传播传统文化,让这些富有内涵且发人深省的优秀文化能够在国人的心中不断的生根发芽,继而去将传统文化与国家的政策制度、舆论引导、教育体系、民间传承以及产业开发等领域融洽的关联到一起。
总而言之,我们要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充足的养分,从而为中国梦的顺利实现输送源源不绝的强大力量。
参考文献
14.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篇十四
2018云南迪庆银行招聘考试时政热点:弘扬优秀传
统文化 共筑中国梦
导语:中公时事政治频道更新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时政模拟题、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共筑中国梦。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这几天,由文化和旅游部、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18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在湖北秭归火了,活动策划的屈原故里端午祭、端午诗会、龙舟赛、“端午美食汇”、端午习俗体验等,吸引了大量游客体验。
有权威统计显示,在中国56个民族中,半数左右拥有属于自己的端午节。而对于端午节的“解说”,各地又往往与纪念本地先贤挂上钩,形成民间传说。如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包粽子,楚人挂上屈原,吴人挂上伍子胥,越人挂上孝女曹娥或越王勾践,湘西和桂林等地挂上伏波将军马援……相同点是:总是传扬传统美德和高尚人格。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最早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千百年来,不论时代如何变化、环境怎样变迁,每到端午佳节,人们总会吟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等诗句,以此追思行吟泽畔的屈子;通过包粽子、插艾蒿、赛龙舟等活动体味时令节气的变迁,以有形的活动传承自强不息、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精神和“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家国情怀。
可以说,端午,不仅是我们一个传统节日时间节点,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记忆与情感认同。
历久弥新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心灵河床,更是我们的精神原乡。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
古今连贯,一脉相承。端午节等传统节日蕴藏着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描绘着共同的文化底色。不管是承载着厚重的故土情怀,还是诉说永恒的家国话题,或是从中品味文化魅力,它深深扎根于华夏大地,融于民族血脉。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diqing.offcn.com
总书记指出,人类已经有了几千年的文明史,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中走到今天的。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
2012年,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关于中国梦的深刻阐释,开启了13亿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梦想的新起点。
应该认识到,中国梦不是简单地追求强国富民,而是包括中华文化发展繁荣在内的全面进步、全面发展,包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因此,中国梦的实现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价值观、价值理想的实现。作为现代人,特别是青年人,应该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精髓,培育和丰富自己的民族情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汲取文化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文明创造精神、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等,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实基础。只有传承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积极与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我们才能积蓄伟大精神力量,共筑伟大的中国梦!来源:荆楚网 作者:沈素芬
更多云南迪庆州银行招聘信息关注迪庆中公教育
【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推荐阅读: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优秀作文10-12
中国的传统文化说明文中学初中优秀作文09-17
中国传统文化汉字文化06-21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12-28
中国传统文化案例01-11
中国传统文化英语作文07-01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报告07-04
中国传统文化展示总结07-17
日语介绍中国传统文化07-23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汇总》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