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普法教育活动总结

2024-06-18

小学普法教育活动总结(精选15篇)

1.小学普法教育活动总结 篇一

小学禁毒教育活动总结

为了让广大师生充分认识毒品的危害,从而远离毒品,拒绝毒品,通过学生影响家长和身边的人远离毒品,我校结合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的禁毒宣传教育活动,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禁毒教育活动。

各中队召开了一节禁毒主题班会。确立“珍惜生命,拒绝毒品”的意识,用活泼多样、充实的内容使学生全面认识了毒品的种植、制成、来源及危害。

组织学生观看戒毒影片。让学生体验吸毒的危害,学生亲眼目睹了吸毒人员的生活。通过这些形式,让学生对毒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观看后让学生谈认识、谈体会、谈心得,写一份禁毒认识心得,同学们都表达了拒毒、禁毒的决心,还号召全社会共同努力打击吸、贩毒行为,让毒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消失。

利用黑板报和橱窗进行禁毒知识专门宣传,时刻提醒广大学生增强对毒品危害的认识,千万不能去接触毒品。

充分利用专项教育活动课,面对学生进行禁毒教育,让学生认识毒品的危害,教育学生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二、拓宽宣传教育渠道,共同禁毒防毒

学校在坚持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了家长和社会教育的辅助作用,避免形成校外教育盲区。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利用家庭教育阵地进行毒品预防教育。通过《告家长书》等形式,帮助家长掌握有关禁毒知识和教育子女拒绝毒品、远离毒品的方法,使得家长能以其特殊而有效的身份影响子女,做好子女的榜样,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总之,我校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开展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培养了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毒品预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升了学校德育工作水平,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2012年10月16日

2.小学普法教育活动总结 篇二

以下是我们的一个实践案例, 将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整合, 学生在这个活动中受益很多, 我们也总结一些有效的教育方法。

《我的好习惯 》, 是 《 品德与生活 》 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节课, 在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中, 在常规的三维目标基础上我们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 就是让学生学会怎样专心听老师讲课, 提高学习效率, 使学生初步养成良好学习品德和学习习惯, 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整个活动分为热身活动、主题活动和结束活动三个部分, 教学过程是这样的。

一、热身活动

活动课讲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心理开放和心灵共鸣, 形成一个同频共振的能量场, 实现能量在全场的流动, 要通过有趣的小活动达到这一目的。 为此, 在课的开始安排了热身活动。

1.导入: 有节奏的鼓掌开始上课, 哒、 哒、 哒哒哒, 营造师生共同整齐的鼓掌氛围, 我们的口号是: (全体高呼) 相信自己, 潜能无限, 勇于拼搏, 走向成功。

2.小活动: 先学习好习惯拍手歌, 接着是全体学生宣誓:说自己、真体验、我保密、我安全。

二、主题活动

活动一:平时是怎样听老师讲课的? 这些听课方法效果如何?

分小组讨论, 让每个学生自由发言, 介绍自己的真实情况, 然后以小组形式在全班进行分享, 老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大家在听老师上课的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这样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的有效方法, 又给学生创造发表自己意见的时间和空间, 对学生的能力是一种无形的提升。

经过总结, 学生看到目前班级出现的几种听课现象:凭兴趣, 看老师学习;不分主次, 边玩边学;受各种干扰, 想学学不进去;注意难集中, 紧张。 根据学生的实际感受, 大家发现, 这样的学习方法效果时好时坏, 课堂秩序和纪律不是很好, 不能收到良好效果。

通过分析这些现象, 我们看到现象的背后存在的问题:课堂秩序不好, 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 实际上是品德问题与心理问题的综合呈现, 纪律约束意识缺乏, 良好行为习惯的缺失, 学生的选择及判断能力有待提升, 学习主动性较差目标不明确。在此基础上, 老师进一步向学生提出问题:怎么办? 在老师的引导下, 自然过渡到下一个活动。

活动二:怎样正确听老师讲课?

1.引导学生找到正确方法

讨论分享: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 各小组形成一致意见后在班级分享, 在分享过程中学生可以学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如学生提出的听课方法各不相同:1姿势端正, 要坐好。 2动脑筋, 勤发言。 3可以在老师讲课的时候边听边记笔记。 4也可以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讲课, 尽量在上课时把老师讲的东西都听懂, 当遇到实在听不懂的地方做标记, 课后问老师或同学。 这样比较节省时间且觉得学习效率比较高。 也可以把节省下来的课余时间用来复习, 可以事半功倍。 5要特别注意老师刚上课和快下课时所说的内容这些内容, 将是自己学习的一个简略的提纲。 因此, 要特别听清楚。

2.活动收获

1解决了怎样正确听课的问题, 学生之间相互借鉴学习方法, 这是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 学生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才有可能提高学习效率, 获得学习的进步, 进而提高学习兴趣。

2立足学生生活, 有感悟有体验, 有自己独特的收获, 比老师单纯说教的效果好。

3在活动过程中, 学生有选择有判断, 自主性增强, 能力得到提升。

4从长远看, 引导学生先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内化为自己的思想, 然后自觉外化为行动, 既解决品德行为问题, 又解决心理问题。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学生的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我们不能期望通过活动达到所有的教学目标, 一定要强调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坚持使用, 才能养成良好习惯, 成为自觉行为。

针对一些学生提出的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我们设计一个小活动, 教给学生一些比较实用的方法。

活动三:

教你一招:提升注意力, 同溜号做斗争。

记画纽扣法:每人发一粒纽扣, 观察一分钟, 然后把纽扣收起, 凭记忆画出纽扣的图像, 准确描绘出纽扣的形状包括各种花纹、字迹、小孔等信息的为优秀, 纽扣信息遗漏较少的为中等水平, 纽扣信息遗漏较多的为较差。

以上方法在课堂上展示训练, 然后让学生在课后练习, 通过反复练习, 可以达到提升注意力的效果。

最后一个环节是结束活动。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收获, 并让一部分学生在全班进行展示,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和独特感受, 学生在展示过程中情绪非常多彩, 有的激动, 有的高昂, 有的深沉, 有的感慨, 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听别人发言时低头沉思, 显示活动对学生的较大的感染性。 然后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全面总结, 全体学生再次高昂的呼喊口号, 最后宣誓结束。

3.小学美术活动中的审美教育 篇三

一、丰富儿童的感性经验,增强审美体验

引导儿童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的情趣。环境对于儿童感知美和体验美是非常重要的。儿童感知越多,理解就越深刻,表现就越丰富,因此老师要通过多种途径让儿童感受生活中的美。

首先,可让儿童感知日常生活中的美。如:清晨的朝霞,月夜的星空,朦胧的下雨天,寒冷的冬天和炎热的夏天,不同的季节不同的画面显示出的色彩和情感是各不相同的,另外,各种各样的玩具、衣服、器皿,不但色彩丰富而且造型美观,都能让儿童有美的享受。老师可在各项活动中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让儿童进行游戏,如用泡沫塑料蘸上颜色点成花纸,用蜡笔画出形象,再涂上水彩色;用藕片、象棋、瓶盖以及手掌蘸上颜色作印印压压的活动。还可利用各种色纸、旧挂历和糖果纸作自由撕贴,进而作色彩明暗对比的拼合。这样,不断以美的色彩刺激孩子的感官,增强他们的感知能力。

老师还可利用儿童丰富多彩的活动,积累他们的审美经验。平时可为儿童选择一些适合的不同风格的名画、图书或影视节目,经常给他们讲解或引导他们观看。还可以和儿童谈论他们的生活、家庭以及小伙伴,让他们回忆生活中有趣的事,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创作题材,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老师还可利用家长这一丰富的教育资源,让家长尽可能带孩子多接触田野、山水、公园、动物园、商店、展览馆等环境。家长要尽可能引导儿童正确观察,用语言多与孩子交流,以加深他们对家庭、身边环境、社会的认识,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

二、调整教学指导策略,鼓励儿童大胆表现和表达

美术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不同,教育活动的效果也会不同。教师要以多种形式、有计划地引导儿童主动参与活动,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以学生为本,调整好活动指导策略,改变“一刀切”的教法,鼓励学生进行大胆表现。

首先,教师应为儿童创设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让他们在活动中有足够的自由和信心,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表现和表达。如他们在画草时,老师可设计一个“请小羊来做客”的绘画活动,不让学生进行单纯的临摹,画出不一样模式的草地。老师可先让学生提前到公园里的草地上玩,引导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感受草地的茂密柔软,观察草的色彩及外形,然后出示小羊玩偶,通过情景表演,提出要求:“看谁画的草儿好,而且和别人的不一样,小羊就到他的草地上去做客”,这样的环境及情景表演,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作画愿望,他们能创作出长短不一,疏密不等的各色草地,很富有创造性。

其次,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善于提出问题,拓展发散思维。活动过程中,教师可围绕教学内容与方法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该做什么,怎么去做,让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索能力。如美工活动《装饰小纸裙》,看完裙装表演的录像,教师恰当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有什么好办法能把手中的小纸裙打扮得更漂亮?儿童开动脑筋,分组交流,动手操作,装饰出各式各样与众不同的自己喜欢的小裙子。

学生在创作时,可能会经常采取某一种模式或造型,老师要提出问题引导他们进行创新,以避免形成同一种僵化的思维模式。当老师不理解他们的作品时,可以虚心地问问他们,或许就理解了学生的作品,并了解了作品背后更深层次内容。作为教师,要学会尊重儿童的想法和创造,要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表达方式。

第三,教师要鼓励儿童超越自己,超越老师。老师可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创作出自己喜欢的作品。有时甚至可以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一些不完整的图像,让js学生当“小医生”给作品“看病”,可告诉学生:“老师想不出办法,请你们来帮帮忙”,鼓励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他们的现有水平和发展空间,鼓励他们创作出不同于以前作品的创作,学会超越自己。

第四,重视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及活动结束的评价。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观察学生的情绪,倾听他们绘画时的语言,记录他们思维闪光点,随时对积极思维、大胆想像的儿童给予鼓励,并激励所有儿童积极思维。在活动结束时,一定要展示所有学生的作品,一方面是对所有学生的肯定,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老师要尽可能正面评价每一个学生的作品,不要总是表扬那些技能好的孩子,要注重评价策略,既不挫伤儿童的自信心,也不使儿童形成骄傲自满的心理,要引导他们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评价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能从别人的评价中逐渐学会独立地、全面地、客观地看问题,学习别人长处,解除以自我为中心,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促进社会性的发展。

三、注重在各领域中渗透美术教育

4.小学教育活动总结 篇四

1、利用升旗仪式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教育。

2、开展了一次防震、消防应急疏散演练。

3、对全校设施设备进行了一次安全大检查,找出食堂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同时教育学生上体育课注意安全。

4、各班利用班会开展了一次安全教育为主题的活动,并记好了活动过程,写好了活动小结。

5、组织有条件的学生收看教育部委托湖南卫视策划制作的以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为主题的于3月28日18:00至18:30在湖南卫视《新闻大求真》栏目播出的节目,要求四——六年级每—位学生,根据活动,并结合衣,食,住,行等安全方面,写一篇心体会。

6、组织参加网络安全知识竞赛。继续组织全体师生参加第六届全国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网络竞赛公益活动。

7、印发了《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强化对学生家长预防学生溺水的提醒,及时向各家长印发《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并做好回执收回、保管工作,以后上报学生溺亡事件时必须附溺亡学生家长签字的该信回执单。

我们以活动为载体,教育一个,带动一方,教育我们的学生回家向父母宣传有关安全教育知识。教育是安全的前提,安全是教育的保障。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把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落实人人参与的要求,警钟长鸣,常抓不懈,确保了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5.张庄小学安全教育活动总结 篇五

州城街道张庄小学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六日

安全教育活动总结

为了贯彻执行上级安全工作文件精神,认真落实《东平县教育局中小学安全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确保校园的长期安全稳定。我们从6月1日至6月15日,开展“校园安全教育”活动。现将活动的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建立组织明确责任

为进一步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对安全教育工作的领导,学校把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通力合作,分工明确。学校首先成立了以校长孟宪利同志为组长,分管安全的副校长张海山同志、刘宝贵主任、刘书涛主任、颜春娇、孟丽等同志的领导小组。明确了校长负总责,分管副校长主抓,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为直接为责任人,学校德育处、教导处、后勤处具体分工负责组织实施。将安全教育工作作为对教职员工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二、制度保障措施到位

不断完善学校安全保卫工作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学生管理、门卫值班、巡逻值班、防火防灾、防火安全管理、体育器材检查、健康体检等规章制度。严禁学生参加商业性庆典活动,严禁组织学生从事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危险性工作,严禁

教师个人利用假期(日)私自带学生外出。对涉及学校安全保卫的各项工作,都要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不留盲点,不出漏洞。

学校并从人力、财力、制度上进行落实,采取“人防、物防、技防”并重的方针,确保安全工作的实施。,学校成立了校园治安室,加强了校门口的治安力量,严禁校外车辆未经同意私自进校,硬化了教室至厕所的道路,增加4个摄像头,实行全范围监控。加强学生出入管理,实行学生到校零报告制度,对迟到学生实行登记。学生临时确需外出,首先由班主任与其家长取得联系,而后由家长接回,否则学生不得外出。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紧紧围绕安全教育活动主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让学生牢固树立“时时讲安全、处处讲安全、安全第一”的思想。结合实际开展了“六个一”活动:

1、上好每一堂安全课,提高强化安全教育课,做到根据安全教育计划,按照课程表认真上好安全教育课,做到了“四有”,即:有教师、有教材、有备课、有作业,通过安全课系统地向学生讲解安全常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学校领导班子,定期、不定期推门听课。

2、下发《 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倡议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通过这一方式,向家长宣传安全知识,增强家长的安全意识,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取得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让家长切实担负起监护人的责任同时家长也反馈了许多宝贵意见。

3、举办了一次安全知识专题讲座。学校精心组织,以校为单位举办了安全知识专题讲座,重点突出讲解与小学生相关的安全知识。通过举办安全知识专题讲座,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学校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安全意识。

4、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以班为单位,召开了一次安全教育主题班会,使全体学生人人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结合实际情况,做到了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结合,首先教师先讲解相关知识,然后有学生上台发言表态,通过小品、各种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广泛参与,这样突出了主题,增强了针对性,给全体学生提供了学习、交流安全知识的机会,通过开展此项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安全观念。

5、组织开展了一次安全知识竟赛。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依据《 中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 和《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认真准备,集中开展安全知识

竞塞,通过组织安全知识竞赛,进一步强化了中小学生对安全知识的理解。

6、开展了一次应急疏散演练。进一步完善了学校应急预案体系,在此基础上,认真总结开展应急疏散演练的情况,通过演练,切实提高了中小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救能力。总之,通过开展“安全教育活动”,营造了“安全进校园,知识进课堂”的浓厚氛围,增强了广大教师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意识,学生普及了安全知识,提高了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为建立长效的安全机制奠定良好的基础,创造了安全稳定的教育环境。

州城街道张庄小学

6.小学开展禁毒教育活动总结 篇六

武屯镇胡李小学

2012年2月29日

武屯镇胡李小学开展禁毒教育活动总结

为落实“开展‘禁毒、防毒’,创建‘无毒’校园”文件精神,根据上级的指导思想和要求,进一步加强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增强广大学生的禁毒意识及自觉抵制毒品侵袭的能力,胡李小学把禁毒教育纳入法制教育体系,成为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到宣传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为此,学校在既往工作基础上,抓住机遇,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大力抓好学生毒品预防教育,切实按照文件的内容和工作要求,立足学校实际,紧紧围绕“拒绝毒品,珍爱生命”的宣传主题,积极开展禁毒教育宣传活动,使全校师生初步了解禁毒的基本常识,进一步增强了师生的防毒、拒毒意识,营造了一个文明、净化的校园环境。

学校经过不断的宣传教育,在全校掀起了“禁毒、防毒”的新高潮,大大提高了全校师生的禁毒意识,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教育师生们毒品的危害,并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提升了师生们抗毒、防毒的意识,在学校营造了浓厚的禁毒宣传氛围,达到了这次行动的目的和要求。

胡李小学在禁毒宣传工作中做到组织健全,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学校一向把学生的毒品预防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接到上级的文件后,立即召开了全校教师会议,学习了文件的精神,并在星期一早上的“国旗下的讲话”中对全校师生进行禁毒宣传。同时学校立即制定措施,一是根据学校实际,结合上级行动要求,制订出全校禁毒宣传教育的行动方案;二是学校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探索禁毒宣传教育工作新途径,拓宽禁毒宣传教育新领域,全方位进行禁毒宣传教育。

同时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禁毒教育活动。活动期间,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学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禁毒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预防毒品的基本知识及禁毒政策与法律法规,确立“拒绝毒品,珍爱生命”的意识,掌握拒绝毒品的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主要做法有:

(1)每班进行了一节禁毒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开展禁毒宣传教育,用活泼多样、充实的内容使学生全面认识了毒品的种植、制成、来源及危害,学会了预防毒品的知识技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禁毒人民战争,自觉远离毒品。

(2)组织学生观看禁毒教育影片。让学生体验吸毒的危害,让吸毒人员的痛苦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亲眼目睹了吸毒人员的生活,亲耳聆听了吸毒人员的述说,这些都深深震撼了他们的心灵,通过这样场面,学生对毒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吸毒的危害有了深刻的体会。

(3)利用黑板报进行禁毒知识专门宣传,时刻提醒广大学生增强对毒品危害的认识,千万不能去接触毒品。

(4)利用校园广播系统,组织有关资料进行广播,还利用班会课时间学西有关禁毒系列资料。宣传片上吸毒者一幅幅惨不忍睹的画面,一个个悲惨的遭遇,让全体学生在教育片中的真实事例和活生生的、血淋淋的镜头中感受了毒品的危害,接受到了深刻地教育,并使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要远离毒品,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好奇,一时的疏忽,而踏上这样一条不归路。

(5)学校进行大型的“拒绝毒品,珍爱生命”主题教育,在活动中全体学生进行了“拒绝毒品,珍爱生命”的宣誓活动,让禁毒教育活动深入人心。

本次禁毒教育活动中我校紧紧围绕“拒绝毒品,珍爱生命”主题,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开展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培养了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毒品预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升了学校德育工作水平,促进了校风的好转,带动了办学效益的提高。禁毒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为预防毒品侵蚀蔓延,净化学校空气,学校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将继续努力,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认识,把禁毒工作引向深入,把禁毒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来抓,以实际行动为加强学生毒品预防教育工作而努力奋斗。

7.小学普法教育活动总结 篇七

一、中小学书法探究活动的重要意义

1. 有助于学生灵活有效地理解书法知识与技法

探究活动强调学生积极地亲自参与, 使学生能够在实地的条件下, 以更深层次理解和应用书法。比如:通过考察书法古迹, 学生可以观察到许多在字帖难以见到的书法家用笔痕迹和效果, 感悟其中的内涵和奥妙之处;书法创意设计大赛使学生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思考、感悟书法蕴含的美学、文学特质。

2. 促使师生改变传统教育观念, 避免教学形式化

书法探究活动需要学生身体力行地完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 使得学生的书法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体验, 提高了书法教育的实效, 促使教师和学生摒弃死板、陈旧、肤浅的被动学习理念。

3. 对于学生的自我教育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挥重大作用

学生在倡导自主性学习的探究活动中, 通过学生之间的自我分析、讨论, 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养育, 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

4. 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及价值观

自主探究锻炼学生独立应对、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升个人发展空间, 培养坚持不懈的优秀品质, 树立艰苦奋斗、相互协作的价值观。

二、中小学书法探究活动的实践

1. 自我策划主题

教育家斯宾塞提出:“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 自己去推论。”根据书法课程教育计划与中小学生对书法理解、领悟的实际情况, 在教师的大体规划与指导下, 学生独立自主地思考, 选择自己探究的某个具体书法内容、主题 (如北朝后期的造像书法、西北地区的汉简等) , 自我评选, 确定最佳的考察探究方式 (如社团活动、兴趣小组探讨、专题讲座、比赛展览、参观美术馆、博物馆、名胜古迹等) , 制定可行性和有效性较强的主题, 如“现代书法创意设计作品展”“硬笔规范字书写大赛”“考察书法名胜古迹”等。在确定书法探究的方式与主题后, 学生应通过翻阅图书报刊、上网查询、请教老师等途径, 了解相关书法作品的历史背景与审美观点, 以及相关技法创作知识, 为下一步讨论、制定活动方案作准备。部分书法教师应尽可能改变原有死板的灌输思想, 将主动权交给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主性。

2. 师生共同制定计划

在学生自行收集活动材料、布置环境 (或了解考察地点) , 为书法探究计划的讨论及制定寻找详细根据和来源的同时, 书法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比如, 对即将举办学校与社区的书法交流展, 学生将探讨活动举行的时间、征集范围为全校还是某个年级以及具体的交流社区;书法作品为预先创作还是现场创作;是否举办书法创作的主题发言会;活动应以怎样的形式包装、宣传, 以吸引广大学生与社区居民等。由于学生对书法整体的教学计划和社区居民的书法审美的了解可能会有一些不足, 需要书法教师及时指导。师生对书法活动举行的具体细节和方案进行较为全面的讨论、完善, 最后确定书法探究活动的计划。

3. 发掘童趣及潜能

书法探究活动主要由学生自主组织, 有针对性地开展, 已经过深入探讨, 符合学生们的兴趣爱好, 并且中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常常充满好奇, 因此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在开展探究活动的过程中, 例如在考察书法古迹时, 面对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 因为难以理解其中的奥妙而困惑不已。书法教师应当尽其所能地会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抓住中小学生童真童趣的心理特点, 强调对书法内涵的感性认知与多学科融合:除了书法本体的知识外, 还应当向学生讲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古代文学、美学等相关内容, 展现书法的本质特性, 开拓中小学生的视野, 培养发散性思维;重视学生的自我感悟, 鼓励学生阐述自己对相关书法问题的看法, 表达探究心得, 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正如印度尼西亚诗人阿米尔所说:“懂得如何启发, 是教人的一大艺术”。

4. 交流互动式教学

教师是书法探究活动的指导者, 更是参与者。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书法教师的教育应由“知识传授型”到“引导探究型”转变。通过师生交流, 充分调动学生对书法探究的好奇心, 挖掘创造潜力, 结合探究课程重难点, 对书法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及内涵进行深入思考。蔡元培说过:“教师的职责, 不在于教给孩子讲的学问, 而在于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当兴趣已很浓的时候, 再教他的学习方法, 这才符合优良教育的原则。”

互动式书法教育注重学生的分组讨论与对话式问答,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成果, 针对探究活动的内容涉及的书法遗迹的赏析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书法教师先与学生共同制定、抛出引发深度思考、持续探讨的书法问题。同学之间在分组讨论中激发思维, 增强赶超欲望和信心, 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讨论完成后, 各小组代表与书法教师对话、交谈, 教师应以平等的心态倾听, 使学生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充分表达出对问题的看法与理解。在引导书法探究的过程中, 书法教师尽量减少过多的干预,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

5. 总结评价

活动结束后, 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观察法、书面问卷、座谈、发表感想等方式, 进行成果展示, 并组织评价。评价应采取学生互评为主, 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不仅仅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知识技能的获得情况, 更关注其书法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反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例如评价学生在“学校与社区书法交流展”的表现, 需要关注书法作品的创作水平, 但更应注重学生与社区居民的宣传、交谈, 以及主题发言的情况:是否具有坚持不懈的书法探索与创新精神;能否综合运用各种交流沟通方法, 与同学、社区居民密切协作, 分析研究书法方面的一些问题;是否对探究活动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充满自尊、自信, 积极乐观对待困难和挫折, 展现出书法文化包含的自强不息、勤奋、独立、自律、宽容等优秀品质, 等等。总结评价不仅有利于学生能力品质的提升, 也促使书法探究活动针对不同的实际情况作出及时调整。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和《中小学书

如何提高高校舞蹈教学的有效性

李秀梅 (赤峰学院音乐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0)

摘要:高校的舞蹈教育在社会活动中担负着两大责任, 一方面是为国家培养专业的舞蹈人才;另一方面在社会上推广审美教育。很多舞蹈教学者认识到舞蹈能够提高受教育者的审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高校舞蹈教学质量的高低, 直接关系着学生以后在舞蹈方面的发展潜力。本文针对如何提高高校舞蹈教学的有效性进行论述。

关键词:提高;高校;舞蹈教学;有效性

舞蹈作为一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的艺术, 深受人民群众的喜欢。在人类的感官系统中, 视觉是一种和人的心灵、精神紧密联系的知觉。而对舞蹈的学习, 除了能够让人拥有健康、端庄、妖娆的形体以外, 还能够愉悦人的精神, 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在高校舞蹈教学中, 如何让学生通过舞蹈学习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从而深深地陶醉在这种艺术之中呢?本文作者以为, 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提高高校舞蹈教学的有效性。那么, 如何提高高校舞蹈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营造和谐愉悦的舞蹈艺术氛围

大学生已经拥有了个人独特的价值观。所以对待舞蹈艺术方面的看法难免和教师有所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只有和学生多接触, 多交流, 才能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 从而和学生才能更好的相处, 课堂氛围才能更融洽。如果只是纯粹地进行舞蹈的理论讲解, 没有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学生会觉得枯燥、无聊。所以, 在舞蹈教学课堂上, 教师要善于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从而帮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 调动学生积极活跃的情感, 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高校的大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 因势利导, 引导他们参加学校各种各样的舞蹈艺术活动, 从而把在课堂中学到的舞蹈理论进行实践, 让教学活动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 加深对舞蹈艺术的认识, 充分享受舞蹈艺术带来的欢愉感[1]。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的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只有提高高校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 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他们舞蹈学习的效果才会好。高校很多学生认为舞蹈是一门娱乐性质的学科, 所以对舞蹈课的学习也不太重视[2]。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了解到学生的心理特征, 采用合作式或者情境教学方式, 使课堂枯燥的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 才能促使学生始终在愉悦的范围中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舞蹈。舞蹈是一种美妙的艺术, 学习艺术需要天赋, 更需要兴趣。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 舞蹈的形体训练课是很单调乏味的, 很难对其产生兴趣。此时教师要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 让学生对自己选择的舞蹈课保持恒久的学习兴趣。要把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前途、事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一方面组织学生观看高质量的舞蹈比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多媒体、电视、网络等及时为学生解答在舞蹈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让学生了解到更多专业的舞蹈知识, 让舞蹈的基本动作训练起来更加容易、准确, 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热情[3]。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高校舞蹈专业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大批实用性较强的表演人才, 该专业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在教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相继出台, 标志着中小学书法教育进入新阶段, 也呼唤着书法探究活动的加速开展。

过程中要注重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传统的舞蹈教学只是一种肢体艺术, 但从器乐出现以后, 舞蹈就变成了琴瑟和鸣的感官艺术[4]。现代社会的舞蹈已经成为表演的一部分, 不仅需要规范优美的舞蹈动作还需要舞台道具、音乐、背景等, 尤其是音乐, 是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舞台感的必备元素。当音乐响起, 学生就能够跟着节拍翩翩起舞, 感觉到更加真实的舞蹈表演情境。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高校舞蹈教育背景音乐的难题。在舞蹈教学课堂和实践中, 利用多媒体技术, 播放音乐让学生的舞蹈课堂和舞台情境更加接近, 从而改变学生单方面认为舞蹈课就只是枯燥地掌握舞蹈动作技能的课程的想法, 带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到舞蹈表演的学习中去。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蒙古族舞蹈时, 可以先用多媒体放一段讲述蒙古族风土人情的短片, 让学生欣赏到西北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身着蒙古服装的小伙子和姑娘欢歌笑舞的场面, 从而全面了解蒙古族的生活习俗、民族服饰等相关人文知识, 加深学生对所学舞蹈内容的理解, 从而对学习过的舞蹈动作产生锻炼实践的强烈冲动。

四、提高学生对舞蹈的感受能力

在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 我发现, 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感受, 就不会跳出完美的舞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提高学生对舞蹈的感受能力[5]。例如:在教学生学习芭蕾舞时, 首先训练学生“绷”“直”“立”基础动作, 使学生通过使用腿、膝、脚踝和脚背等各个身体部位, 感受舞蹈动作的规范性、优美性。对于初学者来讲, 教授基本的简单动作, 如:双目平视、收腹、下沉、挺胸能静站立方式的训练, 养成气质端庄、优雅大方的姿态。在舞蹈动作训练过程中, 保持一种挺拔、舒展的身体姿态, 经过慢慢持久的训练, 学生就找到了“绷”“直”“立”这些简单舞蹈动作的感觉, 学习较复杂的舞蹈时, 就轻松自如多了。

五、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 高校舞蹈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随着信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必须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 一方面按照舞蹈教学的规律,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舞蹈训练场所, 另一方面改进教学方法, 从而全面提高高校舞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总之,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 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善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从而让学生学到舞蹈艺术的

参考文献:

[1]王艺波.刘花英、石俊龙.高等院校的舞蹈艺术教育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9, 6 (12) :155-157.

[2]顾捷, 王亚梅、柳时元.于力.现代教育技术在舞蹈教学中的运用[J]舞蹈.2011, 9, (27) :201-203.

[3]田英莲, 向开明.徐一路.舞蹈教学体系中的教材建构[J].艺术教育,

[4]贾秀芳.吴桂梅、杨晨曦.多媒体技术在舞蹈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文教资料, 2010, 7 (14) :99-100.

[5]饶惠椿.刘艳丽、韦芳玲.音乐人才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在高等音乐院校开设综合素质课的设想[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0, 11

参考文献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4.

8.小学普法教育活动总结 篇八

何金平指出,按照省委部署,委厅自参加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半年来,各项活动扎实推进,各环节任务顺利完成。一是扎实开展学习教育,在学深学透上下工夫。在党员、干部个人自学的基础上,扎实开展了“六个一”主题活动,以专题党课、专题报告会、党组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观看党内教育片、接受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参观云南省“以案说法 反腐倡廉”大型巡回展等形式,安排了10次全员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又组织开展以报告会、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掀起了委厅机关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热潮。活动中,委厅党组和机关各党支部(总支)先后组织集体学习、召开专题学习生活会和交流研讨会等65场次,委厅领导、党员干部共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文章125篇。二是广泛深入听取意见,在开门纳谏听真言上下工夫。委厅党组坚持开门搞活动,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基层、深入联系点、深入广大师生员工,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广泛听取意见、建议。通过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认真听取意见、建议。经梳理归纳,共收集到431条意见、建议。三是聚焦“四风”查摆问题,在找准找实上下工夫。委厅领导班子通过对照检查,共查找出班子6个方面19条问题,班子成员对照检查共查找出9个方面58条问题。委厅机关各党支部都认真开展了深刻的对照检查和自我剖析,每位党员都认真撰写了个人对照检查材料,深刻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四是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正视问题上下工夫。在精心研究部署,周密制定方案,深入交心谈心的基础上,委厅党组以整风精神用一天半时间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党组成员相互之间提出了112条意见。委厅领导以普通党员身份分别参加了16个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认真诚恳地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触及了存在的主要问题,起到了“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的效果。五是注重整改落实,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工夫。先后两次召开委厅党组会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扩大会议,研究制定委厅领导班子整改方案、“四风”专项整治方案、制度建设计划方案。委厅领导班子制定整改措施73条,已落实整改措施34条;委厅机关36个部处室、直属事业单位结合实际,都制定了整改方案,制定了边学边查边改措施149条。整改方案列出了时间表,分解细化了任务,明确了责任人。六是强化建章立制,在制度建设上下工夫。坚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把成功做法经验化、零星探索系统化,做好制度建设的“废、改、立”工作,努力建立健全为民务实清廉长效机制。在对已有制度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委厅机关工作实际,完善制度体系,强化制度的硬性约束力。委厅机关计划新制定制度11项,目前已经和即将出台实施的有5项,其他制度正在抓紧制定,成熟一项推出一项,真正让好的作风得到更好弘扬,让不良作风得到有效遏制。七是加强氛围营造,在做好宣传报道上下工夫。在“云南教育网”和“云南省教育厅机关党建网”上开通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栏,及时宣传报道中央和省委领导关于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讲话和活动相关情况,宣传委厅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情况和先进典型。编发活动简报23期,及时宣传报道委厅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

何金平表示,委厅机关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主要体现在7个方面:一是党员干部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二是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三是机关作风进一步转变;四是领导班子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五是中心工作进一步推动;六是行政审批进一步规范;七是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

何金平指出,委厅在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各项规定动作的同时,又结合工作实际,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取得以下经验:一是坚持把学习教育贯穿活动始终,不断增强党员干部贯彻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坚持把整风精神贯穿活动始终,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有力武器;三是坚持把开门搞活动贯穿活动始终,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真诚接受群众批评监督;四是坚持把边学边查边改贯穿活动始终,建立健全加强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六是坚持把突出教育系统特色贯穿活动始终,严格做好“规定动作”,选好“自选动作”,把解决“四风”突出问题贯穿在推动全省教育改革发展的全过程,着力解决云南教育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转下页)

(接上页)何金平强调,作风建设只有逗号,没有句号。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省委关于第一批活动收尾不是收场,还有许多后续工作需要继续落实的要求,结合当前的教育工作实际,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继续深入学习;二是要善始善终、善作善成,认真落实整改;三是要扎实抓好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督导工作;四是要深入转变作风,严守各项纪律;五是要认真总结过去的教育工作,科学谋划今后重点工作。

9.畲族小学“诚信教育”活动总结 篇九

为扎实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按照市文明委的工作部署,根据《关于广泛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主题月活动的通知》(增文明委„2009‟2号文)工作安排,给全我校实际情况,于2011年5月份开展了以 “诚信教育”为主题的少先队活动。现在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开展“诚信教育”主题活动,大力倡导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诚实守信为重点,扎实推进“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加大信用体系建设力度,为扎实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活动内容

(一)加大诚信主题教育力度。

利用班会和校会进行了“诚信、文明”宣传教育,通过讨论、比较、作文,朗诵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自我约束。在全校范围内弘扬诚信意识,使讲诚信成为人们的普遍自觉行动。

(二)加强诚信教育舆论宣传。

利用学校宣传栏和墙报等媒体进一步加强对诚信建设和诚信教育实践系列活动的宣传报道,把“共铸诚信” 在全社 1

10.小学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总结 篇十

一、领导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此次活动受到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全校师生积极参与。为使这次活动有序进行,学校开会讨论了活动具体事项,大家集思广益制定活动计划,明确责任分工,并真正做到各尽其能、各司其职。

二、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全员参与

学校通过教师周例会,国旗下讲话、每周一班会、少先队活动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真正让全体师生重视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三、全面落实,注重实效

积极开展“六个一”安全教育活动,即一次安全教育专题讲座,一次安全教育专题讲座,一次以安全为主题的家长会,一次学校安全形势分析会,一次安全管理人员集中培训,一封安全注意事项告知书。

1、一次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根据学校统一安排,各班班主任认真准备,精心组织,召开了“安全教育”主题班会。班主任老师以学校安全教育为主题,充分运用张掖教育信息网提供的安全教育案例,结合同学们身边存在的安全隐患,对大家进行了安全教育。同学们学习了各种安全常识,为营造安全和谐文明的校园氛围奠定了基础。

2、一次安全教育专题讲座。由学校校长负责,组织开展以“强化法制理念,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护能力”为主题,面向全体师生的安全教育专题讲座。通过安全教育案例、安全知识讲座,结合实际经历学习安全教育的相关知识,提高安全自卫能力。

3、一次以安全为主题的家长会。根据学校实际,在9月19日召开了一次以提高家长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家长会,详细介绍了学校安全管理措施,防火、防电、防震等安全知识,对学生的交通安全、饮食安全、疾病防控、防骗等安全工作进行布置,同时强调了学生家长的监护责任,建立了班主任老师、家长对学生教育和监管的有效联系方式。

4.一次学校安全形势分析会。在对学校安全全面排查摸底的基础上,召开了全体教师参加的学校安全形势分析会。认真查找本校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根源,确定重点,制定措施,限期进行了整改。

5.一次安全管理人员集中培训。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一次以“丰富安全教育内容、创新安全教育方式、增强安全教育实效”为主要内容的集中培训。组织教师观看了“学校食堂安全管理与操作”系列教学片,进一步了解了学校食堂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应建立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堂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操作要求、食品加工关键环节的操作规范以及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应采取的基本措施等,我校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结合本校食堂布局实际和我校食堂管理、食品操作中的具体做法对照教学片进行了全面对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并就如何有效整改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6.一封安全注意事项告知书。学校根据学校、家长实际,精心起草一封给家长的学生安全注意事项告知书,打印50份下发送达所有家长手中。

11.小学普法教育活动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活动课是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小学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开发的一种有益的补充。在实践中,我们对“如何有效地上好心理健康活动课”这类问题,常常因为面对的学生过多、学生兴趣不浓,感到力不从心。然而,随着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全面、深入渗透,教育进入信息化时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同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也指出要“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各个学科致力于信息技术与本学科课程整合的今天,在心理健康活动课中,有意识地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与探索。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中,听了许多专家的讲座,大力提倡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本文将以课例《换把椅子坐一坐》《认识我自己》反思我校信息技术与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课堂的有效融合。

一、信息技术贯穿于心理健康活动课堂各个阶段

1.团体热身阶段

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前导入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这节课的效果。导入的方式方法有很多,例如情景、故事、游戏、类比、启发、音像、图示导入等。

如,《换把椅子坐一坐》一课的导入,“比比哪个苹果好”,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带着好奇心进入后面的环节,现实课堂中,我左右手各拿一个苹果,让学生进行观察后请个别同学上台来观察,从而得出到底哪个苹果好。这样的演示后排的学生无法看清到底两个苹果有什么不同。而在微课制作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翻转技巧,将苹果图片展示在PPT中,这样学生就可以很直观地进行观察了。“撕纸游戏”,通过教师说,学生做来完成任务,最后可能会有不同的形状出现,为了更好地分享和对比,就可以把可能出现的形状拍成图片,在PPT中展示,学生对比。这样良好的导入融洽了师生关系,营造出和谐气氛,激发了学生对活动的兴趣,引发学生表现欲,让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欲。

2.团体转换阶段

为了更好地创设课堂情境,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存贮记忆、高速运转、逻辑判断、自动运行的功能和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等多媒体信息技术集中于课堂,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在《换把椅子坐一坐》这节课中,“我是森林冒险家”是需要学生先进行自我选择,后小组讨论,为了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不仅制作相关森林场景的图片,我还选择了一首符合意境的音乐,让学生有情真意切的体验,进而做出选择,并且思考理由。再比如,在《认识我自己》这节心理活动课上,我让学生在纸上画出“自画像”。在学生作画的时间内,我播放一首好听的轻音乐,使得学生变得更加冷静和理性,能够更好地对自己进行详细具体的描绘,对自己的内心进行更好的反思,从而促进了后面分享环节的热烈展开。

3.团体工作阶段

在这一阶段,我们可以提供讨论案例和材料,丰富活动课内容,节约课堂宝贵的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在活动的过程中和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将活动过程中的真实体悟与现实中的自我进行对照。

在心理活动课《换把椅子坐一坐》中,为了引导学生体验如何从模拟情境到现实生活中进行换位思考,在上课的时候,我为学生播放了一段真实生活情境的录像:小东和小西在楼梯口相撞后两种不同的表现。看了录像后,学生都尝试着运用课堂所学进行分析,这样既增加了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也让学生在视觉上有了直观感受。这种巧妙地运用录像回放的手法,教育效果是其他方法很难达到的。之后引导学生进入实际演练阶段,我事先利用翻转课堂思维导图模式收集了学生中存在的烦恼,制作成“烦恼树”,“树上”长满了小小的“烦恼果”,对果子进行编号,让小组选择号码,利用触发器,点到小果子,小果子就变大,这样就可以很直观看到果子上的烦恼是什么,而不会因为有些学生距离较远而看不清。再次点击大果子时,就在相应号码的小果子上显示出来。这种触发器技术的运用,直接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而且抽号码后知道题目的形式,有种神秘感,学生有兴趣参与其中,这是简单的讲解所不能达到的。

4.团体结束阶段

活动课结束时,提出思考问题,课后延伸环节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时间很短,但是不可缺少,否则这节课就不完整。因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而心理素质的培养是无法在课堂上完成的,必须把课堂上的活动、感悟以及新的认知和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通过不断练习,才能形成心理素质。在这里,提出让学生尝试完成的活动作业,通过PPT展示的样例和要求,便于学生模仿,让学生有清晰、明确的理解,知道如何做。在《认识我自己》一课的结束部分,我通过视频播放心理健康手语舞《我真的很不错》,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结束本课,帮助学生用积极的心态看待自己、认识自己。活动中,教师要先示范,学生起立,精神饱满地用自信的声音喊出来,并做动作,一遍比一遍更有力量和速度,进而引发学生共鸣。

二、信息技术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课效果的反思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形象思维占优势。多媒体课件中集光、形、色于一体,能使抽象化为形象,静态变为动态,使“黑白”世界变得有声有色、直观形象、新颖生动。因此,如果能将以往枯燥乏味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转换成多媒体课件,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

1.分清主次合理运用

信息技术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提升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多媒体技术应该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教师要在认真研究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目标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哪些环节需要多媒体技术,展示什么内容,如何进行展示。处理好多媒体使用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离不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这种交流是双向互动的,而且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而“人”与“机”的交流是单向的,且缺乏能动的情感交流,这就决定了在一堂课中,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应该是课堂构成的主要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核心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教师引导下的学生活动—体验—分享—交流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而多媒体的使用只是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人机交流不能取代人与人的交流,也就是说不能让多媒体主宰课堂。

2.有机结合促进成效

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时应该注意: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课件,力求画面简洁、主题鲜明,动态影像与音效适量,防止学生出现视觉疲劳与注意力分散。上课时准确把握好时间安排,给学生留出思考和记录的时间。尽可能把教学环节明确标注在课件上,比如,快乐热身、共同探讨、引发问题、观点汇集、尝试实践、总结思考等,这样使活动课教学环节更加清晰,活动氛围与层次更明显。

在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一名高素质的教师不仅应该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教学技能和方法,还必须会运用信息工具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教师必备的一种素养,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的设计、制作与使用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越来越好,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活动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肖婷婷.浅谈微课程在小学心理活动课中的应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23).

[2]邓公明.巧用信息技术,演绎精彩心理课堂[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6).

12.小学普法教育活动总结 篇十二

一、培养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知识应交给实践去检验, 而脱离生活的实践是空中楼阁, 学生只有在实践中品尝到应用的乐趣, 才会更好地进行学习, 也才能促进实践活动的开展。因此, 要想使实践活动达到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首先应该培养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一切活动和学习的原动力, 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 提高学生综合实践的兴趣。例如, 有些学生喜欢唱歌, 教师可以组织“我的个人演唱会”综合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学生通过选拔, 选出最佳歌手, 然后为这名最佳歌手策划一个个人演唱会, 学生在这个实践活动中, 自己组织选拔赛, 自己挑选主持人, 自己策划整场演唱会的流程, 以及确定演唱曲目。学生参与的兴趣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当然, 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 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活动主题, 例如学生喜欢跳舞, 可以策划“舞林大会”, 学生喜欢美食, 可以策划“美食节”等。

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兴趣的培养, 教师还可以进行情景创设, 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教师只有利用情景把学生参与的兴趣调动起来, 综合实践活动才能获得理想效果, 因此在活动前, 教师应采用一定的情景把学生引入活动中。例如, 在进行《我是小小理财家》这个综合活动之前,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这样一个视频:小明手里有一些压岁钱和自己省下来的零用钱, 小明看着自己手里的钱在想, 这笔钱应该怎么用呢?因此, 小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开支。看完视频, 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视频中, 小明的哪些开支是必要的, 哪些开支是不必要的, 如果是你, 你怎样进行理财?这样, 学生的理财兴趣被调动起来, 进而教师安排《我是小小理财家》的综合实践活动。

二、在综合实践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要能够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现在的教育, 不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上, 而是更加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科特点, 决定了它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

首先, 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小学阶段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和动手操作欲望, 综合实践课恰好可以满足学生这方面的心理需求。敬爱偶是可以利用学生这一特点, 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 在进行《我是小厨师》综合实践活动中, 教师可以给出某种菜肴的烧制方法, 让学生回家进行实践, 也可以给出“腌鸡蛋”“茶叶蛋”“五香蛋”的腌制方法和配料, 让学生进行实践, 进而开一个品尝大会, 看看那个学生腌的鸡蛋好吃, 互相之间取长补短, 改进配方, 重新试验, 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培养了动手能力。

其次,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民族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灵魂, 现在的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开发。教师可以借助综合实践活动, 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 在《变废为宝》综合实践活动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欣赏一些变废为宝的实例, 如纸质服装表演, 易拉罐造型设计等, 然后启发学生利用自己身边的废旧物品, 通过自己的设计, 变废为宝, 美化生活。在这样的活动中, 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和开发。

第三, 在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现在社会, 要求学生具有合作交流的能力, 一枝独秀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在工作学习中能够和其他人进行良好合作交流的人, 才会有更大的展示空间和舞台, 因此,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教师要注重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 利用团队力量实现活动目标, 加深学生之间的交流, 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第四,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还要有意义。教师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中, 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大胆质疑, 把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拿到课堂上来思考解决。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 要予以肯定, 并耐心的解释, 点拨、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找寻问题的答案。

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之一。现在的小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 家长的溺爱使学生缺乏责任感, 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缺乏责任感酿成的悲剧。学校培养的合格人才必须具备社会责任感, 要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因此, 教师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时,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例如, 低年级可以组织《我是妈妈的小帮手》综合实践活动, 帮助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中高年级可以组织《我的爱心一日》综合实践活动, 让学生走入社区, 敬老院, 通过访问、参观等形式,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并对活动进行记录,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和小学其他学科相融合, 让学科知识在综合实践中得到应用

综合实践活动为各学科知识的应用提供了平台, 教师要注重各学科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融合, 让学科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应用。例如, 可以结合语文学科组织学生办一份手抄报, 鼓励学生为报刊起一个富有个性和特色的刊名, 组织精彩的栏目内容, 把自己的语文知识运用到活动中去。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运用, 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在活动中促使理想的教育生态的形成。数学中有许多知识可以应用到实践中, 如在学习了“简单地统计”之后,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统计身边感兴趣的问题;学生读课外书的种类、时间;学生零花钱的使用等。通过这些活动既可以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当然, 其他学科知识也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很好地应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以其灵活、生动的形式培养着学生的各种能力, 完善着学生的人格, 开发着学生的潜能。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不断总结、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曹兴富.关注生活激发兴趣说动并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之感悟[J].课程教育研究, 2013, (6) :7.

13.小学科普教育活动总结 篇十三

第一层面普及型科学活动

该层面的活动遵循了“人人有机会、人人都平等、人人能发展”的原则,将科学教育“面向每一个孩子”。

1、打造迷人的科学课堂。在常规科学课堂中,通过对教材的大胆创新和精心的材料准备,引领孩子们在课堂以课堂为主渠道进行科学探究,上好每一堂课,形成具有特色的课堂教学,让孩子们喜欢科学。我校科学教师队伍中有省名师培养对象2名,市学科带头人2人,市教坛新秀1人,他们业务能力强、素质好、热心科普教育事业,在他们的带领下,我校的科学教学扎实而富有活力,孩子们置身于浓浓的科学学习环境之中,随处感受科学教育的魅力。

2、开展各种科普活动。

(1)科学实践活动:在兴趣小组活动时间和平时的双休日,学生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科学考察、调查、参观等活动,科技指导老师在每周一、三、五下午兴趣小组活动时间为学生提供服务。

(2)科学竞赛活动:学校每年组织科技节系列、科学创新大赛等活动。通过这些竞赛丰富了孩子们科学活动的内容,提高了科学活动的互动性,及时展示他们的成果,如观察日记、小论文、小制作、小标本等,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并获得成功的喜悦。

第二层面技能训练型活动

这是为孩子们设立的第二个层面的活动,同时也是联系第一和第三层面活动平台之间的桥梁,让一些对科学有更多兴趣和爱好的孩子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技能培养的机会,在普及的前提下发展孩子的个性。

1、建立各种社团组织。因为课时的限制,常规科学课堂的时间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我们在每周的协会活动设立了电子百拼社团、探索奥秘科技小组、三小爱好者俱乐部等等,让每一个对科学感兴趣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在这里都能找到聚会的场所,与其他志同道合的学生一起交流自己的观点。

2、落实每月科普活动。每年初,学校以“在活动中参与、在参与中提高”为指导思想,制定年度科普活动行事历,分月指导学生进行以课堂科学实验为延伸的科学技能训练。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爱好和兴趣随时参加活动。

20xx年度学校的科普主题活动为:三月:科海畅想——画科幻画、写科普作文。四月:科普观赏——观看科普图片展、撰写观后感等。五月:巧手天地——小发明、小制作、做雕塑泥作品。六月:科技节——高年级金点子评比,中年级制作比赛,低年级的`小弹射、小橡筋比赛等。九月:个人科普网页大比拼。十月:科技小论文评比。十一月:小学生科学课题展示。十二月:小制作、小发明展评。

第三层面科学小课题研究活动

14.华峰小学安全教育周活动总结 篇十四

华峰小学

确保师生安全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学校安全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为进一步树立学校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自护自救能力,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促使学生的健康成长。根据县教育局的通知精神,本校在3月26日至3月31日在全校范围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通过一个星期的安全教育周的活动,让全体师生形象生动地体验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在这一周里,我校针对2011年安全教育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和我校的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学校全体教师研究2012年安全工作的思路后,继续围绕把学校办成无事故、无安全隐患的办学目标,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群防群治的原则,努力打造“平安校园”,围绕本次安全教育周活动主题“普及安全知识,提高避险能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以学习促认识

学校在安全教育周前期,认真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安全教育学习,努力把握现今安全教育的重点、难点,将全体教师的思想统一到同一层面,形成全体教师齐动员抓安全的良好局面。另外,学校于3月26日专门召开教师会议,对本次安全教育周活动作具体布置,要求教师在班级加强宣传,突出今年教育的主题,围绕中心工作,将主题升华到每一个学生心中。

二、加强教育,促进自护。

1、认真做好安全教育周工作,并将学校“安全教育周”的活动继续深入开展下去。

2、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在本周里,按照安全教育周活动计划成功地开展了各项活动:利用电子显示屏显示安全宣传标语;举行一次以“安全在我心中”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出一期安全为主题的黑板报;每个班开一次一场安全主题班会„„完成“学校安全隐患我发现” “家庭安全隐患我发现”。通过教育提高了全体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加强检查,及时整改。

1、学校借此次安全教育周机会,组织开展安全排查活动,重点检查教学楼、体育器材等不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同时学校加强了课堂教学的常规落实工作,要求各位教师加以重视,切实使安全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

2、做好学生的安全防护工作,尽量让危险远离学生。

四、按照安全活动方案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1、3月26日开始办公大楼电子屏幕打出多幅宣传标语。2、3月26日举行一次以“安全教育日及安全教育周”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号召广大师生增强“普及安全知识,提高避险能力”的意识。3、3月27日举行一场主题班团队会。每一个班队均举行一次安全教育主题班会,重点做好防地震、防火灾、防交通事故、防溺水、防拥挤踩踏、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针对性教育,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逃生技能和自护自救知识。4、3月27日发动全校师生完成一份安全特殊作业:“学校安全隐患我发现”“家庭安全隐患我发现”,低年级以图画的形式,高年级以作文的形式。

6、从3月28日开始安排各班观看一部安全教育片。学校利用各班多媒体设备,组织低年级学生认真收看“中小学安全教育动画片”宣传教育片,高年级学生收看“暑假安全教育专题片”用生动的声像引导全体学生自觉学习自救逃生的基本技能,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7、3月27日起各班出一期安全教育专刊。内容有自我防范与自救教育、交通安全教育、饮食卫生与预防传染病教育、环境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预防溺水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等内容。8、3月31日学校安排一次全校性的防震应急疏散演练。通过开展防震应急疏散演练,让全体师生掌握疏散逃生自救的要领。10、3月27日起开展“一张考卷全家答”活动。将晋江市统一分发的《告家长书》分发给每一个学生,由学生带回家,发动家长共同学习、答题,填好赠送的保险单。

15.小学普法教育活动总结 篇十五

一、依据日常生活, 构建教学情境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 面对一群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学生,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积极的为学生创设法制教育的氛围, 尽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通过活动得到切身的感受。对于生活中不公平的现象, 老师要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不公平现象的存在及了解它的危害性。要做到这一点, 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建立一个模拟法庭, 让不同的学生来扮演原告人、法官、被告人、辩护律师等, 再现生活中的某些情境。通过这类活动的开展学生逐渐会意识到作为一个人必须有良好的道德, 不能徇私舞弊, 损公肥私, 必须要学会公平、公正的去对待每一件事, 进而培养他们良好的法制意识, 增强他们的法制素质。其次, 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安排的班会活动, 对学生进行直观、生动的法制教育。例如, 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时, 就可以让学生了解交通规则“红灯停, 绿灯行, 黄灯亮了等一等”后。让学生分别扮演交警叔叔和行人, 通过简单的小游戏, 让学生了解许多的交通法规的同时, 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 增强了维护交通秩序的观念, 从而让他们受益终身。最后,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开展法制教育的主题演讲比赛。如“远离毒品”“远离网吧”等, 通过一系列的演讲比赛, 为学生法制道德的形成搭建了平台, 提供了生长的土壤, 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依据教材, 进行法律教育

就小学语文教材而言, 其中有许多优秀的, 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的古今中外的名篇。同时, 其中也不乏可用作法制教育的好素材, 对于这些素材就需要教师适时挖掘, 同时将教材内容和法制教育相联系, 在对学生进行法制知识的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对此, 教师抓住可以这样做如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教学如:“赡养”这一个词语, 教师在键鼠这个词时就可以与“抚养”联系起来, 同时指出“抚养”是指父母或长辈养育后代, 而“赡养”则指成年子女对父母或长辈的养老行为。同时让学生自己发挥, 用这两个词造句, 进而进一步了解这一词语的含义。这是老师要有效的把学生引进到法律的世界, 让学生知道一些关于《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等法律知识, 理清子女与父母之间的赡养与抚养的关系, 让学生从小就树立尊敬父母的意识, 让他们明白将来自己是有法律责任来赡养父母的, 这样就培养了他们的法律意识。其次, 还可以利用文章重的个别句子进行引导, 例如在讲授《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课时, 有一位教师抓住“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 让学生知道即使发出“一声小小的呻吟, 一点小小的挪动”也是无可厚非的, 但邱少云没有这样做, 表现了极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号召小学生向邱少云学习, 从小立志报国, 热爱祖国, 绝不背叛国家和民族。同时, 开展社会规则的教育, 对于规定, 不该做的绝对不做, 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三、拓宽渠道, 加强实践

也就是说在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后, 为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有意识、有计划的指导学生加强对这些知识的感悟。对此,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如不值一顶的有关法律知识的拓展作业, 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制度, 如《凡卡》一文中就可以适当拓展, 让学生在课后去了解身边低收入人群的生活状况, 然后回到课堂师生之间进行探讨, 并从中初步了解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又如定期给学生讲解法律知识。如在每次班会课上, 或者是每学期开始和结束时, 均可以一次作为为学生传达法律知识的机会。特别是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末成年人保护法》、《小学生守则》等, 让学生在学习这些法律知识的同时, 一方面为学生自己遵纪守法奠定了基础, 一方面又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增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促进他们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让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晓琳.小学语文课堂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J].吉林教育.2012.

上一篇:经济全球化爱国精神下一篇:一件令人高兴的事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