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巨平

2024-11-01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巨平(精选8篇)

1.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巨平 篇一

侯家寺小学自评总结

侯家寺小学郭春林

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侯家寺小学全体教职工共同努力,坚持了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全面发展、质量兴校的办学理念,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学生活动精彩纷呈,教学研究初见成效,教师专业素质强势推进,办学水平快速提升。过去的一年里,侯家寺小学全体教师以“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为指导,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提升教学质量为基本点,以“甩掉全县倒数第一的落后局面”为奋斗目标,全体教师团结协作,积极进取。一年之间教学质量显著提升,成绩明显进步。下面从五个方面就学校各项工作做自评总结,与大家交流探讨,不妥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校情简介

渭源县上湾乡侯家寺小学,是上湾乡中心小学,位于渭源县北部,国首212线西边200米处,是上湾乡的经济文化中心,与会川相邻,距县城45公里,学校始建于1926年7月,服务于侯家寺、尖山两个行政村的20个社,人口4000多人。学校入学率100%。

学校占地面积为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094平方米,其中砖木结构924平方米,土木结构170平方米。现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女8人,本科学历13人,大专学历3人,中师2人,学历合格率100%.中级职称3人,小一13人,小二2人,县级优秀教师3人。现有学生272人,其中女137人,有8个教学班,学校有图书6068册,生均22册,各班建有读书角,人人有书读。实验仪器、远教宽带设备正常使用。学校有

多媒体室、会议室、图书室、仪器室,现有双人课桌120套,单人课桌62套,配套率100%

2007年学校重建后面貌焕然一新,为孩子们提高第一个宽敞、明亮、舒适的学习环境。现在学校突出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求真务实、质量兴校的办学理念,让校园成为生命成长的乐园,是永恒的奋斗目标。全校师生以勤奋、求实、和谐、创新为校训,积极营造和谐关爱的校园文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勤于教书、精于育人的教风,诚实、勤奋、健康、进取的学风。强化内部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教学质量逐年提升,得到社会的认可。

学校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改进和加强德育工作,建立音、美、体等兴趣小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千方百计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工作水平。在校学生巩固率、毕业率、升学率等指标均为100%。目前学校正朝着条件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的发展目标前进。

二、取得的成绩

在过去的一年里,学校管理目标考核成绩居学区第一,教学成绩与上学期末统测相比,全校语文成绩均分提高11.9分,及格率上升12个百分点,名次由全县25名上升为22名,数学成绩上升9.6分,及格率提高14个百分点,名次由全县25名上升为19名,英语均分提高10.7分,及格率上升18.1个百分点,名次为全县18名,综合成绩均分上升

7.8分,及格率上升16.1个百分点,名次由全县的25名上升到24名,双合由155人增至189人,双合率上升16.5个百分点,名次由全县25名上

升为18名,全校全合人数由97人增至138人,全合率上升近19个百分点,名次由全县25名上升为22名。基本实现了“甩掉全县倒数第一”的整体目标。

三、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目标引领,思想统一,重视学习。我们的目标就是“甩掉全县倒数第一的落后帽子”。我们充分利用每一次机会,尤其是学习机会,时刻提醒全校师生,同时又想方设法鼓励他们要有敢于面对落后的勇气,并且我们要超越自我,改变落后局面。因此,统一思想,钻研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以业务学习为平台,多方开展交流学习。学校先后2次去临洮第一实验小学学习取经,并借学区送教下乡活动和文峰小学送教活动,与大家交流学习。我校教师也能及时,积极地将学到的东西运用与自己的工作当中。

(二)规范管理,提高效率。首先是依据制度管理人,引领人,发展人的理念,按照学校计划开展工作。只有这样,工作才能顺利展开,也只有这样,工作才能有根有据,有条不紊。其次是提高工作效益。为此我们采取了七点做法:①对教师教案,提前批阅,并及时反馈不足。②开展学校教学能手评比活动,要求每人上好一节公开课,并对教学案例及课堂教学座谈打分评比,最终评选出语文,数学,综合三科的教学能手,进行表彰奖励,鼓励其他教师向他们学习。③实行班子成员包级管理制度:由校长抓六年级,两个主任分别抓一、二、三年级和四五年级。靠实责任,分担任务,互相促进。④科任教师责任到人,培养学生自觉学习习惯,抓好每一个学习点。学校要求教师提前10分钟签到,将

早自习前20分钟定为早读辅导,并分配给相关学科,要求各学科教师准时到岗辅导,早自习更是如此。并且我们严格要求学生,按时到校,中午提前半小时进教室,完成作业,进行读书活动,课外活动30分钟大扫除后定为集体阅读时间。⑤抓好校本培训,要求教师每人按校本培训内容撰写发言稿,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发言讨论,并达成共识付之行动。⑥抓好活动落实,学校各项工作责任到人,要求活动不拖,不落,不打折扣,一学年中,学校先后开展了主题朗诵会、演讲会、4次安全演练,3次家长会、2次法制讲座、少先队主题征文,三笔字,书画评比、爬山活动等。⑦评优选先,树立榜样。学校先后进行了四次表彰奖励,学生奖分:成绩优异奖,成绩进步奖,四好少年,优秀班干部,优秀队干部,作业工整奖,优秀路队长,教师奖有: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并对班级管理进行月评比,分高、低年级,一次奖励四个班。

四、存在的不足

当然,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不足之处,有待我们进一步努力:①是课堂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成绩还需进一步提高。②参加学习交流的机会少。③学校的活动设施欠缺,满足不了师生的成长需求。④家校合作欠佳,家长对子女教育力度不够。⑤部分科目成绩依然落后(六年级语文,一年级综合仍在全县倒数第一)。

五、我们今后的打算是:

1、继续以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教学成绩为重点,毫不放松,毫不动摇,争取三年内各科成绩达到全县中等成绩以上,排名十三名以前,2、本学期全校实行月考,及时查漏补缺。

3、继续抓好各项活动的落实。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健体,增强学生集体观念。

4、以常规管理为抓手,向课堂要效益,为我校的进一步发展而积极进取,努力奋斗。

总之,一学年来侯家寺小学全体教师辛勤工作,奋力拼搏,圆满地完成了2011年的工作目标。回首2011,硕果累累,展望2012,任重道远。我们深信:机遇与挑战并存,成功与艰辛相伴,在今后的岁月里,我们将迎接新的挑战。我们相信,有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有团结向上、凝聚力强、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教师团体,侯家寺小学一定会成为学区的典范、力争教育质量进入全县的中上水平。

2.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巨平 篇二

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发表近一年来, 全国各地各高校纷纷着眼于质量提升, 努力实践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在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在这种形势下召开的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 既是一次理清思路、明确方向的交流会, 也是一次鼓舞士气、推进改革的动员会, 为我国高等教育全面跨入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新阶段注入强劲的推动力。

从关注发展不发展, 到关注怎么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发展问题已由快慢问题转变为质量问题。如何出名师、育英才、创一流, 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亟待回答的问题。新时期,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必须强调质量优先, 必须把质量提升摆到更加核心、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

以质量为核心, 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呈现出显著的规模效应, 办学水平、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各类发展项目进一步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解决了规模问题后, 质量问题逐渐凸显。在大众化时期谋求高等教育新的跨越式发展, 迫切需要从以规模扩张为基本特征的外延式发展, 转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上来。

以质量为核心, 是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的发展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 同时又反作用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高等教育尤甚。高等教育既要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又要借助经济社会发展推动高等教育内部的改革和发展, 实践证明, 内涵式发展是关键, 质量提升是核心。

以质量为核心, 是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多样化高等教育需求的必然要求。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必须是有特色的发展, 这种特色集中体现在办学的自主性、创新性和个性上。各高校依据自身的文化积淀、学术传统、学科特色以及地区和行业特色, 依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对大学发展所提出的要求, 凝练出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 既是对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的积极响应, 也能有效杜绝千校一面、后劲不足的低水平发展方式。

以质量为核心, 是加快教育事业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的必然要求。高等教育是我国构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整个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影响举足轻重。着眼于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的完善、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 以质量为核心的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实践, 将直接影响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进程。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 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 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质量优先、内涵发展, 对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提出了新课题、新需求, 也提出了新目标、新任务。当前, 我国现代化建设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高等教育从“大”向“强”迈进成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 全面推进高等教育跨入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新阶段, 尤为必要, 尤为重要, 尤为紧迫。

3.教学质量是民办高职院校的生命线 篇三

(一)现状喜忧参半 发展前景看好

这两年,由于生源的紧缺部分院校因招生不足而关闭,影响民办高校发展的主要是两个市场:生源市场和就业市场。就业决定招生,规模决定效益,这两个市场都与人才培养质量紧密挂钩。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与永恒的主题。这是很多人都认同的。但是从现状来看,民办高职院校对教学质量的重视又远远落后于对生源数量的追求。

不可否认,充足的生源,是各类高校生存的关键。随着普通高校不断扩招以及高考政策的逐步开放,加之社会上对民办高校还存在着一定的歧视和偏见。

再则民办高职院校招生在高考录取的最后批次,生源质量相对较差,而生源质量又影响到教学质量,教学质量又决定社会认可程度,社会认可程度又决定生源数量,民办高职院校在生源问题上正陷入这样一个怪圈,难以形成良性循环发展的局面。

因此,民办高职院校毕业的门槛往往定得很低,对于有些实在毕业有困难的学生,学校甚至不惜降低标准也要让其顺利毕业。质量的地位在招生的压力下显得越来越轻微。长期如此必定影响民办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

(二)实行“宽进严出”严格质量标准

所谓“宽进严出”政策,即是要让想学习的人学到真正的知识或技能。一方面,学校应适当放低经濟门槛,让更多想学习但经济条件又不是很好的学生也有受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即要强化“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的思想,提高质量在民办高职教育中的地位,保证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着“混文凭”的现象,认为拿到了文凭就拿到了通行证。在民办高职院校中,这种现象尤为严重。相当部分学生进校后心思没有用在学习上,逃课上网玩游戏是大学三年的主要生活,根本达不到毕业的标准。

民办高职院校因为招生不易,考虑到招生的需要,也只好降低标准让其顺利毕业,甚至进校就许诺毕业不是问题。严格说来以降低毕业门槛为代价换来的高毕业率经不起实践考验,一旦学生走出校门不能胜任岗位需求,这不仅影响学校的声誉、也影响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学科建设 提高质量内涵

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水平最能反映出一个学校的内功,也是学校完成从招生到就业一系列工作的支撑。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定位。一所知名度高的学校,必定有自己的办学特色。特色可以体现在适应市场上,也可以体现在学科专业上,还可以体现在人才培养类型上。

首先,高职教育是一种职业技术教育,在专业设置上,应体现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强调实用性,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需求,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和特色人才培养优势,走特色发展之路。

在教育内容上高职教育的理论学习以“必须、够用”为原则,不重复走本科压缩、中专延长的老路,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科学地选择教材,开设课程。在一些具体学科设置上,可以不求系统、完整,也可能是跨学科的。

在教学方法上,突破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大量引进实践教学,突出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特别要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四)借鉴创新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

钱伟长是享誉世界的科学巨擘。他常以自己为例,“我36岁学力学,44岁学俄语,58岁学电池知识。不要以为年纪大了不能学东西,我学计算机是在64岁以后,我现在也搞计算机了。真理只有一条,国家需要你干,你就学。” 他甚至提出一种新颖的宏观字形编码方案,又称“钱码”……

钱老主张“拆除四堵墙”: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墙,加强高校与社会的联系;拆除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墙,老师必须科研教学双肩挑;拆除各学院与各专业之间的墙,不再隔行如隔山;拆除教与学之间的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堂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创新教育主要在课堂中进行。根据创新素质训练的方法和创新教学实践我们不妨再学习借鉴并采用以下几种教育方法:

1.发现教学法。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只给他们一些事实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索,自己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规则的教学方法。

2.问题教学法。教师针对学生在生活、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提出的问题,帮助他们分析、寻求假设,进行实验,以求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3.讨论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组成小组,通过听、说以及非言语的方式互相交流,以期达到教学目的。

4.开放式教学法。开放式教学法是不拘泥于死记硬背现成结论,而是着眼于各种不同结论的选择,强调现在知识的动态性和能力结构的稳定性。

借鉴创新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创新人才。准确的说,民办高职院校的教育思想要更具实践性和创造性。

(五)稳定教师队伍 夯实质量基础

哈佛大学的前校长科南特曾经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于他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教师的质量。”

教师育人能力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具有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还要具有管理学生的能力。就目前的民办高职学院而言,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的提高是其核心竞争力形成的瓶颈所在。因此,民办高职学院应该把抓教师队伍能力的培养,作为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措施。

高职院校的职业性、实用性和技术性特征,决定了“双师型”教师应该是高职院校师资的主流。“双师型”教师是指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既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专业实践,是集知识、素质、能力于一身的教师。

一方面,院校实行“订单”模式,企业依托学校进行新职工的培养和在职职工的培训提高,与院校签订人才培养培训合同,并积极参与院校的教育与培训活动。

另一方面,高职教师也可以从中拓宽视野,积累教学经验,自觉培养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人才规格、培育学生知识技能结构等方面的先导意识和素养。

教学不仅是学,还要教,在高职院校中,可以说教在整个学习过程占据大部分。要让教师忠诚教育,提高教师的责任感,除了教师自身的素质,还需要学校的培养和支持。

一是设置专门培养高职教师的机构,进一步扩大院企挂钩、与市场结合的路子,内培外聘,多渠道、多方法扩大“双师型”教师、实践性教师的比例。

二是大量聘请社会上有实践经验又有较高文化程度的兼职教师,甚至有关职业培养的课程可以以兼职教师为主。这不仅可以使教学更加贴近现实,而且可以使专业易于调整,密切学校和社会的联系。

三要改变评估体系,在高职教学中,不能仅以老师讲课与学生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教学方法有效与否,还要看其是否紧紧围绕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这一目的。

4.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巨平 篇四

一、目前国有银行内审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

随着审计改革的日益深化,审计项目管理流程逐步规范。 但还是要清楚的看到,受审计时间、审计方法、人员素质和项目管理水平等因素影响限制,目前审计项目质量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部分审计项目审前分析不够深入,缺乏针对性;审计实施不够彻底,缺乏科学性;审后总结交流不够到位,缺乏启发性。 具体到审计项目,主要表现为:

一是审计项目准备不够充分,审前调查缺乏深入的分析研究,制定的审计方案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指导性。

二是审计实施不够彻底,审计查证不深不透,审计综合分析不够透彻,审计意见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审计成果运用不够,审计工作有效性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是审计交流总结不够到位,审计项目实施和后续过程中,审计项目后评价制度不完善,审计人员彼此的交流总结不到位,同类的审计项目多次实施,审计成果利用不充分。

二、加强审计项目系统控制,提高审计项目质量

提高审计项目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审计人员技能、健全的内部监督控制机制及审计实施过程各阶段的质量控制等方面。 具体到审计项目实践中,集中体现在审前调查、审计实施和审计成果利用这三个主要环节。 目前在审计项目实践中,不管风险审计,还是高管责任审计、 后续审计等专项审计, 加强这三个环节控制管理是提高审计项目质量的关键。

(一)因地制宜,强化审前分析是提高审计项目质量的基础

审前调查是确定审计工作重点内容、范围、选择审计方法和步骤、 制定审计实施方案的必备环节,是审计质量的审前控制。 要想提高审计质量, 开展审前调查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内容。 目前实施审前调查中,只有简单的调查,缺乏分析,审前调查没有紧贴项目做到因地制宜, 缺乏针对性。 造成审计方案操作性不强,计算机监控分析粗略,非现场审计效率不高,直接影响到审计项目的深度、效率和效果。

一是加强分析,有指导性的做好审前调查。 在审前调查中,改变传统审前调查方式,全面掌握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机构设置、财务核算、 行业水平等情况, 并结合审计项目方案要求, 成立审前项目调查分析组,对项目展开详细的调查分析,每次审前分析时间不能少于审计项目现场时间的一半。 建立项目审前分析档案,同时要丰富审前调查分析方法和手段,突出计算机审计监控系统在审前调查分析中的作用,应用计算机审计监控系统,结合现场审计方案,确定审计样本和重点。 打破非现场和现场的界限, 让现场审计人员积极参与计算机审计监控系统的审前分析和应用。 结合审计项目需要,更新审计思路,最大限度发挥计算机监控分析系统的作用。 做精做细非现场审前分析。

二是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做好审前分析。 不同审计项目,审计内容和重点各不相同,因此,审前分析要因地制宜,要有针对性,不可千篇一律。 所谓因地制宜,其一:审前调查内容和方法要紧扣审计项目目标, 依据审计目标,开展审前调查分析。 如,风险审计与高管责任审计的审计目标和重点不同,审前分析重点也有很大区别,风险审计的审前分析更多的依靠计算机监控分析系统,选取审计样本,发现风险线索。 高管审计的审前分析则主要以问卷方式,突出对高管人员宏观决策、责任履职事项的分析和调查。 其二:审前调查分析要结合被审计单位实际,根据审计对象实际情况, 调整审前分析重点。 审前调查不能脱离审计对象。 同样风险审计,不同分行的实际情况不同,审前分析的重点也大相近庭。 其三:审前调查分析要结合审计项目中审计人员的基本情况和总体安排,结合审计人员对审前分析知识掌握情况,计算监控分析系统应用的熟练程度,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不能脱离审计人员基本情况和项目总体安排,而一味纸上谈兵,空中论战,过分强调高难度审计方法的应用,而忽视整个审计团队现有的审计分析水平和实际。

(二)创新思路,规范项目实施管理是提高审计项目质量的核心

审计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是提高审计质量中心环节。 在日常审计中,由于现场审计工作时间比较长,加上审计人员自身能力和业务经历的局限,可能会对某一问题做出错误判断。 因此,为确保审计项目质量, 降低审计风险,必须强化审计项目实施过程管理控制,结合审计实际和自身审计工作实践,要强化审计实施过程管理,最主要突出项目的规范管理。

一是规范审计实施标准,落实审计人员的责任。 要严格执行审计程序,规范审计底稿和日记,优化审计报告和建议。 在规范的基础上,统一审计文本模板,统一审计判断和定性标准,审计项目才能有质量而言, 好比一个产品,如果没有规范的加工标准和尺度,势必生产出次品。 例如在高管责任审计中,不管审计分组情况怎样,实施过程中,同一审计事项的审计标准应该统一, 特别是审计发现问题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致性和规范化, 这就减少了因审计人员技能差异而导致审计结果的偏差,有利于整个审计项目质量的控制和提高。

二是加强项目实施过程控制, 创新审计管理思路。 审计项目实施中,以风险为导向,不断创新审计思路,结合审计对象实际,突出审计项目实施过程的控制。 不同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由于被审计单位和外部环境的实际情况不同, 审计人员所遇到问题也将远远超出事前的预想和准备,这就要求在审计项目管理中要灵活管理。 结合审计项目实施过程的实际情况,及时做出整体判断,不断调整人员安排,灵活调配审计资源,迅速对新的审计事项做好应对方案,调整审计思路,创新审计方法,扩大审计成果,节约审计资源。 例如,在专项审计中,财务、信贷类涉及资产损失,人员道德风险等问题,无疑是整个审计项目管理中最应关注、审计资源投入最多的方面。 在信用卡、电子银行和投资银行等新业务审计中,审计发现问题更多的表现在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外部监管风险等方面,在审计项目管理中,要针对情况,灵活调整审计资源,结合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抓住风险特点,突出项目特色, 扩大审计成果,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加强总结,建立审计项目后评价制度是提高审计项目质量的可靠保证

任何成功工作,都离不开总结交流。 建立审计项目后评价制度,加强审计项目总结和评价,是提高审计项目质量的可靠保证和重要抓手。 审计项目质量评价包括对整个审计项目评价和对审计人员评价。 对项目评价包括审计实施方案执行情况、 目标完成情况、 审计重大发现情况、与被审计单位沟通情况、审计证据的完整性和有效性、预期审计发现问题和现场审计结果的差异以及审计小组整体管理情况的评价和总结;对审计人员评价主要包括专业胜任能力和工作效率等情况。 进一步完善目前审计项目评价体系,建立审计项目后评价制度。 从制度层面, 把审计项目质量控制落到实处。 加强审计成果的交流和应用,促进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审计项目质量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项目质量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日常审计工作中,要增强质量控制意识,从审前调查入手, 因地制宜做好审前调查分析,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的规范管理,创新审计项目管理思路,建立审计项目后评价制度,不断加强总结交流,创新审计手段和方法。 只有重视审计项目质量的全过程管理,使每一个审计项目都成为审计精品,才能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增创一流审计业绩,为审计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空间。

摘要:近年随着大型国有银行公司治理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内部审计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内部审计体制不断健全,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管理理念和功能作用大大提高。如何进一步提高内审计项目质量,最大限度的彰显审计价值,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关键和核心。本文结合多年商业银行内审工作的实践,就目前国有银行内审项目管理中存在的审计项目审前分析不够深入,缺乏针对性,审计实施不够彻底,缺乏科学性;审后总结交流不够到位,缺乏启发性的困难和问题作了深入的分析和论证,从审前调查、审计实施和审计成果利用三方面,提出加强审计项目系统控制,提高审计项目质量。因地制宜做好审前调查分析,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的规范管理,创新审计项目管理思路,建立审计项目后评价制度,不断加强总结交流,创新审计手段和方法。重视审计项目质量的全过程管理,提高审计项目质量,充分发挥审计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以及公司治理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国有商业银行健康稳健发展。

5.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 篇五

人才培养是核心

记 者:在《教育规划纲要》中的高等教育部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被放在了重要的位置。您是如何理解这一内容的?

娄源功:从党的十七大报告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再到《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都在强调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从党中央、国务院举办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到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再到各高校党委、行政部门的学期工作会议也都在重点提这个问题,这三个层面的高度重视恰恰说明了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性。不难看出,人才培养质量关乎国家的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内容;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是衡量大学办学成效的根本尺度,也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更是一个永远都不能放松的主题。

记 者: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过程中,人才培养是核心。高校在发展过程中该如何贯彻人才培养这一核心任务?

娄源功:办学质量是立校之本。这句话实际上说的是人才培养问题,因此,高校要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实施质量立校战略。要牢固树立教育质量是高校生命线的理念,切实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健全质量保障机制。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师资队伍保证,二是条件保证,三是制度保证。支撑高等教育质量的首要条件是优秀的师资队伍,没有一支质量过硬的师资队伍,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不具备前提条件。条件保证就是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要到位,要营造优良的育人校园环境,让每块石头会说话、每座建筑有故事、每棵大树会唱歌,因为学生日常听到的、看到的都是他们成才的催化剂。要做好菜,不能光放盐,还需要其他多种调料;培养优秀的学生也一样,教育教学是主料,但隐形的文化熏陶也必不可少。制度保证就是要形成常抓人才培养质量的机制。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价体系,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需要强调的是,创新人才培养要主动适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记 者:教学改革对高校来说是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近年来所有高校都在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但是人才培养依然存在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在您看来,符合学校实际、体现时代特点、具有地方特色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是怎样的?

娄源功: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原因说到底是专业设置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物流专业为例,前些年该专业非常热,于是很多高校不管有没有物流专业的师资,也不去深入调研该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状况,便打着教学改革的幌子开设了这个专业,形成了“无学校不物流”的现象。实际上,物流专业在学科分类上不是一个单纯的文科专业,它虽然在大范畴上属于管理类,授予管理学学士,但是有些高校的物流方向设在机械自动专业,有些高校的物流方向设在自动控制专业。物流是一个交叉性专业,属于边缘学科。物流的定义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位移,包括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诸多环节,不是通常简单所指的运输。现在好了,学生毕业了,无法顺利实现就业,就说人才培养模式出问题了。

什么叫特色?“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就叫特色。这里的特色应分两个层面讲:第一个层面是学校的特色,大学好比一个泡菜坛子,学生是“泡”出来的。你是北大的,毕业后就带着“北大味儿”,你是河大的,就一定能带着“河大味儿”。第二个层面是专业特色,这就要靠学校的办学积淀了,只有根植于历史和传统,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凝练学科方向,才能突出专业特色。符合学校实际、体现时代特点、具有地方特色的多元化人才至少应该具备英语精、电脑通、素质高、能力强等特征,不应设定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记 者:高校应如何突破传统观念和经验的束缚,以新角度、新思维创新教师队伍建设呢?

娄源功:办学兴校,唯在得人。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加快人才高地建设步伐,造就学术领军人物和优秀管理人才,形成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富有创新精神和竞争实力的高水平教学、科研队伍。创新人才工作机制,营造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造就拔尖人才,营造有利于发挥团队最大绩效,有利于激发广大教职工积极性、创造性的制度环境和人文环境,充分发挥人才在高水平大学建设过程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

就河南大学而言,我们今后的努力目标是:大力实施师资队伍建设“攀登计划工程”,健全人才工作机制,延揽和造就以院士为代表的学术大师和学科领军人物。采取切实措施,积极引进和培养具有海外学术背景的优秀人才,不断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加大培养、支持力度,促进年轻教师成长成才,逐步构建定位明确、层次清晰、衔接紧密的人才队伍培养和支持体系。

为教学质量发金牌

记 者:《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把教书育人作为教师的首要任务,强化教师责任意识,引导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人才培养上,不断提高教学水平。那么,如何使教学管理和评价做到及时完善、与时俱进?

娄源功:举个例子或许能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还是以河南大学为例,我们从2009年9月开始举行了为期一年的教学质量竞赛活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教学质量竞赛活动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和“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的原则,以课堂教学实践为中心,突出广大教师在教学改革、教学研究等方面的成绩,采取专家随机听课、学生随堂评教、教学成果观摩展示、校院(部)两级评审结合等方式进行。该竞赛特别强调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过程;二是教学改革立项,包括国家级和省级项目;三是特色教材编写;四是国家级、省级教学改革课题;五是学生论文和社会实践报告的指导方面,学生论文包括平时的论文和毕业论文。这次竞赛活动并不是一次简单的教学技能评比,它涉及了教学的方方面面,所以整个活动持续了整整一年,无论评比结果怎样,这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都是一次历练和提高。最后,按照评选结果为获奖教师和单位发金银铜牌。说到这里,强调一下,我们的教学质量奖牌可是货真价实的奖牌,不是仅仅为了走个过场的。

记 者:金牌是纯金的?

娄源功:金牌是专门为本次竞赛活动设计的,虽然说不是纯金的,但也是镀了好几克金的。金牌的意义不在于其真正的含金量有多少,你拿到了金牌,它本身就是你的金字招牌,分量可想而知。当然,银牌和铜牌确实是真材实料的。除对获奖单位和个人进行隆重表彰外,竞赛活动的成绩还将作为确认教师教学效果以及年终考核、评定职级的重要依据。教学质量竞赛活动充分体现了我们“牢固树立教学中心地位”和“以教师、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一方面为一线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提供了优秀教学成果交流、展示的平台;另一方面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在全校范围形成了“人人关注教学、人人参与教学、人人谈论教学、人人支持教学”的浓厚氛围。

记 者:与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相比,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社会关注度较低。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该工程,并谈谈河南大学在该工程建设上取得了哪些成果?

娄源功: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都是教育部主抓的,之所以大家对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比较熟悉,是因为它开展的时间比较长。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是2007年年初才开始的,大家对它需要有一个认识的过程。另外,两者的时态不同,前者是过去时,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认定和评估,是必须接受的;后者是进行时,是对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的建设和申报,是主动争取的。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是继“211工程”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之后,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的又一项重要工程,是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该工程启动后,我们根据相关文件的要求制订了《河南大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优质工程建设方案》,明确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健全组织领导,加强经费保障,实施责任制和奖励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各教学单位和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质量工程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截至2010年9月,河南大学在国家级教学团队、特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学名师、精品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等项目建设中成果显著,共获得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40多项,其中精品课程8项、教学名师1人、教学团队3项、特色专业建设点9项、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项、教学成果奖4项、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11部。

记 者:在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面,《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以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和导师项目资助制,建立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河南大学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有什么规划?

娄源功: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就是要进一步统筹培养单位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资源,以建立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为核心,改革研究生选拔机制,优化研究生培养过程,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完善研究生奖助制度,实现研究生教育规模、结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具体到河南大学,我们要进一步完善“二级管理、三级责任”的研究生培养体制。建立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实施研究生创新论坛、访学交流、科研奖励和创新创业支持计划,切实提高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进一步改进研究生培养模式,试行与政府管理人员、企业经营人才、外籍专家学者联合培养研究生制度。继续深化与中科院研究生院和社科院研究生院的合作与交流,合作培养研究生。进一步加强导师团队建设,完善导师队伍的评聘考核制度和优胜劣汰机制,努力提高导师队伍水平。积极申请建设研究生院,努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大批创新型人才,实现国家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的突破。

6.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巨平 篇六

人在工作期间为自己和家人创造着生存空间,也在为退休之后积蓄着养老金;同时还在为社会创造着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种贡献多以税收、消费、无偿捐助、义工、多付出少收入等形式体现出来。

人退休之后开始享受社会劳保,有人会认为此时的人只有索取而没有贡献,这种看法是偏见的是错误的。退休人员是以另一种形式在为社会做出贡献:他们的成功经验为年轻人提供可借鉴之处,他们的奋斗历程为年轻人指明前进的方向。他们是家庭的核心,标志着家的位置和家庭的族系,他们的存在是国家稳定的基石、是民族兴旺的展现;他们是后人的老师、是后人的百科全书、是后人的脊梁。他们的经验与智慧、胆识与谋略、沉稳与坚强、勤俭与刻苦都是无价的财富。他们在与困难进行斗争、与贫困进行搏斗、与死神进行抗争的精神更是对后人的鼓舞和激励。

人们期望着长寿,但长寿不完全等同于幸福。幸福取决于生活的质量:愉快、尊严、健康、美满、富足、各自需求。有的人不怕死而怕活着,因为活着的痛苦胜过死亡的威胁,活着的压力太大自己无力承担,活着的困难太多自己无法克服,活着缺少尊严、缺乏社会的关爱。

死亡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可怕,而是把可怕留给了活着的人,把遗憾留给了社会。他们的离世,有的人会抱恨终身自己没尽到赡养的责任,有的人会感到愧疚没尽到孝敬之心;有的人会感到失去了家庭的凝聚力,有的人会感到失去了保护伞,有的人会感到被迫独立;他们所承载的社会责任要由后人承担起来,他们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要由后人继续完成,或成为无法填充的空白。

老人对下一代的关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而下一代对老人的关爱却不成正比,要知道尽孝是天职,不要留下愧对的追悔和良心的责备。老人是在工作条件比现在艰苦、收入比现在微薄、劳动强度大、环境污染缺少劳保的情况下为社会奋斗了一生,奉献出了爱、体力和健康,不要留下社会的遗憾,更不要留下历史的谴责。

7.简约是语文教学的生命 篇七

为此,我在实际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力求简约语文的原则。简单其实并不简单,扎实却是更要扎实。

一、阅读文本是简约教学的朴实本色

“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实际上就是他的阅读史。”教育家于漪说:“哪一门学科能有语文那样的灵动蕴藉;哪一片天地能有语文世界的斑斓多彩。”要去领悟这份灵动的蕴藉,要去采撷这片斑斓的多彩,语文教学就必须以阅读为本,以读攻读,反复诵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途径。语文教学的规律就是:熟读、精思、博览、多写。培养阅读品位能力就触摸到了真实的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又是以朗读为基础的,朗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最根本的方法。“老师读出味来,才能教出味来,语文的精彩,亮点在朗读里。读是活的,赋予作品生命,是教师的再创造。朗读好了,语气、感受就出来了。语感好了就会读会写了。读自然、规范了,就拥有了语言。” (于永正) 因此,我非常欣赏这句话:“一个好的语文老师站在课堂上,应该有这样的意识:我,就是语文!”在课堂上我时常范读文本,披文入情,《再别康桥》读出淡淡的哀愁;《纸船》读出殷殷的深情;《水调歌头》读出旷达的胸怀;《沁园春·雪》读出磅礴的气势;《春》读出生机盎然的大自然;《岳阳楼记》读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学生们静静地聆听,沉浸在文本中,走入文本世界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每一次范读,学生都会报以欣赏的掌声,我体会到教师诵读到位则学生自然涵泳于课文的示范语言之间。在语文教学中,我把语文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让他们直面语言文字,读响语言文字,以“带问而读”、“自主选读”、“潜心默读”、“朗声诵读”等多种读书方式赋予学生反复读的时间和空间,在形式各异的读中会文义、品情感,从而油然生发、融合了文本情感、作者世界和阅读主体情感。要求学生从从容容地、气定神闲地阅读文本,置身于作品之中,吸收文学作品的精华,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如:对于叙事抒情的文章要“美读”,即把作者的情感在读时传达出来。“激昂之处还它个激昂,委婉之处还它个委婉”,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同时在阅读内容、品味语言上,培养学生要学会推敲。即阅读作品时不仅要了解大意,还要领会作品的言外之意,要在咬文嚼字上下点功夫,多比较,多联想。在阅读深度上,培养学生学会揣摩,也就是反复地回想,一诵三思,一吟三叹。阅读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培养了敏锐的语感,可以理解无法用文字表达的内在意境,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提高对文章的理解力、鉴赏力。一次语文早读课上,一名学生推荐阅读刘墉的散文《你是我一生的陪伴》,她读得真挚感人、催人泪下,师生都被文章朴实的语言打动了,共筑丰厚的精神世界。

二、落实细节是简约教学的真实本色

《细节决定成败》的作者余明阳对企业家说:“细节是一种动力。”“细节是一种精神。”“细节是一种创造。”我认为这个理念非常适用于语文教学,因为语文课是由课堂上无数个细节组成的,语文教材的解读离不开细节的揣摩、品味。在语文课堂上,捕捉细节是一种动力、一种智慧、一种创造。字斟句酌地落实文本的细节,会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加出彩。语文教师在课前备课时首先做到备教材深入浅出,“教学目标要简约,教学过程要简洁,作业设计要简化。”备学情要浅入深出,“学习者是主体,是知识文化的创造者,是课程的开发者。”《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要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思维的训练,必须字斟句酌地落实细节。首先必须营造师生之间和谐舒畅的课堂气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融洽、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语文课堂才有智慧思维火花的碰撞,才有生动的教学细节的诞生。我在教《枣核》一文时,引导、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关注文本的细节解读文章,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导入学习的渐进趣味,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质。学生的学习交流、反馈,让我感受到了他 (她) 们的快乐与情趣,真是一种让人欣慰的体验。有的学生品味“再三托付我为她带几颗生枣核”一句中的“再三”,读出了旧时同窗郑重其事的托付,可见其希望之殷切。对“几颗”和“生”的质疑揣摩,使学生在悬念中兴然解读下文。有的学生品味“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一句中的“托”,认为一个动作传情,一字传神,刻画了游子见枣核如获至宝、依恋故土的一片深情。有的学生品味:“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这里的四个“想”,急促地诵读,体会到了游子的心境———年纪越大,思乡越切。……“语言是有温度的,字字总关情。”学生能这样字斟句酌地落实文本细节胜过老师一言堂千倍万倍。语文课的返璞归真,一切应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出发,惟有培养学生,品味语言深处的奥妙,落实微观细节的生动,酝酿洞察文字的能力。

三、落实实效是简约教学的扎实本色

为了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应该追求一课至少一得,让学生有所得,追求“三效”———效果、效率、效益。如何落实实效,实现“统一性”,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认为语文课要踏踏实实,上出原色原味的语文课,首先语文课应该尽心尽力与语言文字打交道,与语言文字亲近、亲睐、亲密,“忽视文字的语文教学,是半身不遂的语文教育”。我在设计每一堂语文课教学目标时,突出学生从一课中获取一种语文知识,获得丰富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在学习中兴致盎然地咬文嚼字、解词析句,走进文本又走出文本。语文教学不必刻意求热闹,不让语文课变质成“中央电视台的正大综艺”,就要让语文课简约,而纯粹的语言教学和快乐的心态是必不可缺少的。其次,语文课要理直气壮地抓训练。在一线的语文教学中,我浅尝到训练的益处,我认为“训练”不再与人文教育、素质教育相矛盾,不再与它们背道而驰、水火不容。科学地训练,严谨地训练,合理地训练,活泼地训练,快乐地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应认真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突出重点练、体现特点练、持续连贯练、多种形式练、激起情趣练。训练宜精练不宜繁琐,训练宜灵活不宜死板,做到以训练来推进教学过程;以训练强化知识运用;以训练促进学生发展。如我一直坚持每堂语文课学生课前三分钟演讲训练,从推荐美文、热点评论到命题演讲,阶梯式的训练,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有了循序渐进的培养。我所教的学生从课堂走入生活,多人多次在校级演讲比赛中获头奖,并且有些学生敢于积极参加学校一些大型活动,或做节目主持,或表演课本剧,或朗诵诗文,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8.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巨平 篇八

□目前, 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是每一所学校的核心任务和目标, 您认为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发展过程中最应该关注哪些问题?

■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发展是一所学校永恒的主题。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的过程中, 每个学校的管理者都关注人、财、物方面的问题, 注重学校教职员工素质的提高, 关注资金的筹措、使用和监管, 加强学校建筑、仪器、设备等“物”的方面的建设。我认为, 人、财、物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质量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但不是全部, 也不是决定性的。当前, 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的过程中, 最应该关注的是学校关系问题。

□请您具体解释一下。

■这里的学校关系不是孤立的人、财或物的关系, 而是学校内各种关系的总和。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发展需要通过良好的学校关系才能实现。学校关系中最主要也是目前最被忽视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这里的“关系”二字既是一个名词, 指教师与学生之间联系的一种状态, 也是一个动词, 指教师与学生之间联系的一种过程。现在学校中存在着一种不好的现象, 表现为师生关系淡漠、紧张, 教师上完课就走, 课后与学生没有任何联系, 很多任课教师认为教育学生是班主任的事, 与自己无关。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倾向。我们常说让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 试想, 如果一个教师只顾照本宣科, 对自己的学生不了解、不关注, 又怎么能够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施加良好的影响?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学生, 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 要对学生产生影响, 必须去关注他、帮助他, 要达到这个目的, 只有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但在当前的教育教学实际中, 这一点恰恰是被忽视的, 其意义和价值也是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认识的。因此,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 良好的师生关系亟待建立和加强。

□您刚才提到的“学校关系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发展之间关系”的观点, 分析了“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发展”过程中极易忽视的问题, 很有启发性, 其中心还是围绕着“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发展”, 贵校围绕这个核心是如何定位的?

■一个学校的定位总会围绕这个学校的性质。作为中职学校, 我们制定了“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方向, 坚持“贴近经济办学, 面向市场育人”的办学方针, 深入探索中等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 不断加强教学模式改革和管理模式改革, 建立了务实高效的良好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本质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同心同德, 以学生为关注焦点, 为学生就业时刻准备着”的办学思想, 并进一步细化为“关注学生思想, 关注学生生活, 关注学生学习, 关注学生技能, 关注学生素质, 关注学生健康”和“让学生学习生活在学校, 健康娱乐在学校, 练习技能在学校”等具体要求。“为学生就业时刻准备着”是一个进行时, 作为学校、教师, 要为学生的就业时刻准备, 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完善技能, 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一切有利条件;作为学生, 也要时刻准备着, 树立就业意识, 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有利条件, 为就业做好准备。由于方向明确、措施得力、落实到位, 学校各项工作呈现出良性发展的态势。

□为贯彻“为学生就业时刻准备着”的工作思路, 学校做了哪些方面的探索?

■为了认真贯彻学校“为学生就业时刻准备着”的工作思路, 我校本着“求实、开拓、规范、服务”的工作目标, 调整并拓宽目前各专业职业资格取证的范围和级别。制定各项技能鉴定的管理机制, 促进学校的专业建设更加完善, 真正为学生顶岗实习、就业、求职做好准备。

学校在办学模式上做出了多方探索, 尤其在与外省市联合办学和工学结合的形式上, 取得了很多突破。在与外省市联合办学方面, 突出支援西部建设的主题, 学制有“1+1+1”、“1.5+1.5”等不同形式。在工学结合方面, 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特点, 采取“工学交替”、“先工后学”、“短期务工”、“勤工助学”等多种形式。在校企合作方面, 我校以“订单式”培养为重点, 探索多种合作形式。学校成立了有相关企业参加的专业建设委员会, 指导学校专业建设。学校不但经常邀请企业经理、人事主管和技术人员来校讲座、指导, 还派出有关人员深入企业调查研究, 了解企业需求。建立了教师深入企业的制度, 一方面协助企业加强实习学生的管理;另一方面加强技能训练, 深入进行调研。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 我校不但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 而且通过与企业合作, 让学生在生产实习中提高才干。我校特别重视天津市职业技能大赛和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赛前培训及参赛工作, 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让参赛学生起到带动作用。学校参加天津市职业技能大赛连续三年取得优异成绩, 2009年再创新的纪录, 共获得团体和个人6个一等奖及多个二、三等奖。

我校每年进行两次考核, 12月份为初级考核, 6月份为中级考核。2008年, 初级取证通过率达到100%, 中级取证通过率达到95%以上。学生每人都要参加计算机初级或中级技能鉴定, 另外再取得一个专业鉴定, “双证”学生占60%多, “多证”学生占10%以上。

我校积极扩大学生实习就业范围, 加大毕业生推荐工作力度, 进一步开拓就业市场, 拓宽推荐渠道, 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对口就业率。实习就业处为学生选择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发展前景好、经济效益好、工作环境适宜、信誉度较高的企业就业, 分别与天津市无缝钢管有限公司、天津市三美电机有限公司、天津市均宜石化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中海石油基地集团配餐服务有限公司等几家大中型企业签订了就业合作合同。

□学校怎样做到因材施教?

■我们努力做到充分尊重学生, 不以“成绩”论人才。为做到因材施教, 学校致力于开发校本课程建设, 要求有关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和社会需求编写合适的校本教科书。首批校本教科书9门已经顺利结题;第二批共立项12门, 部分结题, 部分正在编写中;第三批校本教科书立项踊跃, 预计将达到20门以上。为发挥学生特长、发掘学生潜力, 学校全面开设了选修活动课, 让学生根据个人爱好和特长, 自由选课, 充分发展。对贫困学生, 学校制定了相应的减免费用的规定, 保证给每一个想学习的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对品行有缺陷的学生, 学校把他们确定为“特别关注生”, 由学校干部进行一对一的专门帮扶。我校实习就业处负责毕业生跟踪工作, 为2006届至2008届的毕业生建立了规范完整的毕业生跟踪调查电子档案, 详细记录了毕业生的个人信息及实习就业情况。同时, 树立了数十名优秀毕业生典型, 开展了优秀毕业生事迹报告会等多种形式的就业教育活动, 所有的毕业生典型事迹、个人材料不但有专门的档案, 而且在我校网站的实习就业处网页上加以展示。

□学校是如何开展德育工作的?

■学生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地位在中职学校尤为突出。学校注重把中职德育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学校在实践育人中体会到, 企业所需要的员工, 不仅要有精湛的技能, 更需要有过硬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 没有专长的学生是“次品”, 没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学生是“危险品”。我们的德育工作紧紧围绕培养“职业道德”这条主线, 按照企业的用人标准进行组织, 按岗位需求进行德育创新。构建起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方位渗透的育人管理模式, 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制纪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职业生涯和理想教育。

上一篇:音乐之都维也纳的资料下一篇:爱是我们的动力五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