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

2024-08-21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共9篇)

1.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 篇一

接口技术课程设计

一、设计内容

设计一个投票统计器,完成投票、计票统计和票数显示等功能。

二、设计原理及方案

在8086最小工作模式下,连接一块8255A芯片。在 8255A的C端口连接8个开关,开关按下表示支持,灯亮,开关不按便是反对,灯不亮,从8255A的C端口输入投票结果,经8086运算统计出结果;在 8255A的A端口连接一块7段LED数码管,将输出结果通过数码管显示出来。电路图:

接口技术课程设计

程序代码: A_PROT B_PROT C_PROT CT_PROT DATA DATA CODE

MOV DX,C_PROT IN AL,DX EQU EQU EQU EQU 200H 202H 204H 206H

;可通过计算获得,连接的是IO1 SEGMENT ENDS SEGMENT MOV AX,DATA MOV DX,AX MOV AL,10001001B MOV DX,CT_PROT OUT DX,AL

;控制字写入

;A端口输出,C端口输入 TAB1 DB 7FH,07H,7DH,6DH,66H,4FH,5BH,06H,3FH ASSUME CS:CODE,DS:DATA

START: MOV DX,C_PROT MOV AL,0 OUT DX,AL

;C端口清零

AGAIN: TJ: XOR AH,AH

MOV CX,8 LOOP1: SAL AL,1

ADC AH,0

LOOP LOOP1

MOV AL,AH

PUSH BX

LEA BX,TAB1

XLAT

MOV DX,A_PROT

OUT DX,AL

PUSH CX

MOV CX,2801 WAIT1: LOOP WAIT1

POP CX

JMP AGAIN

MOV AH,4CH INT 21H CODE ENDS END START

接口技术课程设计

;统计1个数

;进位加CF,以统计出C端口中1的个数

;延时10ms

接口技术课程设计

三、运行结果

程序结果图:

接口技术课程设计

四、设计总结与体会

为期一周的微机原理课程实践终于结束了,回过头来,感慨万千。过了一个多月,书本上的好些知识已然忘却,刚开始拿到课题时,看到一大堆传说中的神器,霎时凌乱了,选来选去,从仅剩的课题中挑了“投票统计器”,上网搜索了一下,大体上把设计的方向搞清了,接下来,便是开始设计了。

画模拟图对于我们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8086那一块儿,大家参考网上的资料,反复讨论,着实花了不少时间。接下来的画图连线就比较简单了,为了节省时间,在做模拟图的同时,其他两个人便开始编写程序了。将设计流程图简略写下来,对照流程图,分块儿编写程序,显得很有条理,简单轻松些。

就这样,三次课之后,设计的图和程序都好了,只剩下调试程序,查看模拟结果了。这是检错和纠错的过程,轻松但也不轻松,因为那么多东西,如果看不仔细了,你就找不到错误,也就没法儿解决问题了,费事费力还一无所获,这是最伤脑筋的事情。还好,运气不错,只是程序出现了小小的问题,改好之后,得到了很满意的结果。

最后的验收,是对书本与实践知识的融汇总结,本以为毫无问题的我们,没想到被程序中的一个问题给秒杀了,大家四处找资料,和别的组的同学讨论,反复演算了半天,终于会了。当然,就算是会了,我们也只是懂得了微机原理中的一点皮毛而已,学的扎实很重要,因为这样才能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地提高自己。

五、参考文献 1.周明德.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张弥左,王兆月,邢立军等.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3.戴梅萼,史嘉权.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4.沈美明,温冬婵.IBM-PC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 篇二

随着信息化步伐的不断加快, 网络教学这一新兴的教学模式正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和教师的青睐, 其原因在于它极大的增强了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互性, 打破了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同时, 也突出了学生地位的主体性和学习的自主性, 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 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应用该学习交流平台, 使更多的学生能够通过互动的学习模式提高学习效率, 更好地为师生提供交流的平台, 以帮助学生轻松理解课程内容, 并结合丰富的学习资源, 打破教材的局限性, 有效帮助学生拓宽视野, 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实际的应用。

2 需求分析

2.1 开发技术

系统采用B/S架构, 以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2作为开发工具, 选取SQL Server数据库进行数据的操作与管理, 采取C#作为开发语言。

系统具有实用性强、通用性广、安全可靠等特点。

2.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本系统为学习交流平台, 其目标自然就是建成一个可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不仅可以实现多元化的教学, 还可以实现一种平台式的分享教学信息, 共享教学资源的具体包括可以实现供学生在线学习、在线自测、下载课件、上传作业、留言提问以及检索知识的功能;同时教师可以在网上发布教学信息、上传课件、添加题库以及答疑和批改作业;管理员可以在后台进行对学生和教师的信息进行添加或更改, 全面掌握整个平台的信息发布等等。

3 系统总体设计

模块是数据说明、可执行语句等程序对象的集合, 它是单独命名而且可通过名字来访问。在数据库的基础上完成系统的总体设计。

3.1 系统模块设计

⑴管理员模块设计。本模块共分为六个子项, 分别是发布信息模块、教师管理模块、学生管理模块、题库管理模块、答疑管理模块。实现了管理员的基本功能。

⑵教师模块设计。教师模块共分为六个子项, 分别为教师资料更改、作业管理、发布信息、信息管理、题库管理、

网上答疑。实现了教师的基本功能。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为教师的工作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的工作平台。不仅仅在工作上提速, 更注重工作质量的提升。

⑶学生模块设计。学生模块共分为四个子项, 分别为学生注册、作业管理、课件浏览与下载、学习自测。为学生实现了基本的功能,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了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互动, 从另一方面促进了师生感情的培养。

3.2 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中存在的大量数据资源, 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处理对象, 要高效、方便又安全地使用这些数据, 必须选择合适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隐藏了数据存储的细节, 使数据的存储、查询和修改更加快速、方便和准确, 是信息系统运行的基础。本系统采用目前最为流行的关系型数据库系统。

4 系统实现

4.1 教学团队模块的实现

教学团队分为四个模块, 分别是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员、教学队伍与建设、教学改革和研究。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员这两个模块是介绍教员们的详细信息, 教学队伍与建设、教学改革和研究这两个模块是对团队信息以及团队研究方面的简介。如图4.1所示。

4.2 课程信息模块的实现

课程信息模块由课程简介、课件学习和视频教学三部分组成。课程简介部分主要是对课程的简单介绍和各章节内容的简要概述;课件学习部分可以在线学习相关课程的ppt, 并且支持课件的下载;视频教学部分可以观看在线学习视频。如图4.2所示。

4.3 答疑模块的实现

答疑模块是系统学习的一个重要模块。答疑方式分为人工答疑和自动答疑两部分。

人工答疑即为留言答疑, 学生通过留言板块的形式将自己的疑惑提交给教员;而自动答疑就是知识检索部分, 用户输入所需了解的知识点, 点击查找, 就可以检索出与关键字相关的问题与答案。如图4.3所示。

5 结论

本系统采用ASP.NET技术和Spl server数据库, 使得系统具有良好的维护性、可扩充性。完成了管理员、教师、学生等三个模块。该系统操作简便、易于大众使用。打破教材的局限性, 有效帮助学生拓宽视野, 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实际的应用, 这也使得有更多的同学能更好的掌握学习信息, 一定程度上, 提高了对知识的学习能力。同时使教员更好的了解学生们的学习状态, 从而选择教学的着重点, 使教育更高效、更方便、更现代化。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教学辅助平台已经成为高校改革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途径。本文以《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分析了学习交流平台的需求, 总体设计了系统架构、数据库结构等内容, 详细设计了管理员、教师、学生等模块, 实现了课程信息管理、作业管理、在线自测等功能。本系统采用三层结构的B/S模式, 使用了ASP.NET技术来分析与设计该学习交流平台。采用SQL Server 2005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该系统的数据库支持。

关键词:ASP.NET,SQL Server,学习交流平台

参考文献

[1]曹哲, 高诚.《软件工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8, 202~208.

[2]杨立编.Dreamweaver & ASP网页整合大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115~279.

3.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 篇三

微型计算机原理课程是计算机类及大多数电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计算机硬件类课程。掌握这门课程的内容将会使学生在深刻理解计算机软、硬件关系及以后的计算机应用开发中打下必要的计算机硬件基础。微机原理课程的内容包括微型机硬件系统的组成、汇编语言的设计方法及接口技术三大部分,涵盖的知识点较多。微机原理课程的学习需要一定的电子电路基础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仅依靠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学生很难理解。

微机原理设计性试验教学模式实施思路

微机原理设计性试验教学模式与老旧的理论教学体系不同,在微机原理课程教学中,我们强调了设计性实验的重要性,并以设计性试验为中心开展教学工作。首先普及能够使学生完成实验的知识,然后以设计性实验本身作为目标,由学生自主进行探索,最后在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验证的过程中提升自我处理问题的能力,并完善理论知识,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打下基础,确保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并且将老师从传统的教授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大提升。

设计性实验为牵引的微机原理课程教学法分析

(一)新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所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通常在理论教学之后再进行实验,而在以设计性实验为牵引的新教学模式中则充分凸显了实验的重要性,转而在理论教学之前就安排实验课程。由于传统的理论教学过于强调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为了避免学生走弯路,所以将实验安排在理论教学之后,因此实验的本质也由设计性试验变成了验证性试验。虽然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最大限度的达到原有的教学目标,但是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降低了其自我思考的能力,并且很难普及工程方面的知识。

(二)新教学模式的特点

使用设计性试验来引导教学,能够在最大限度保留传统理论知识教学优点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验证性试验转化为设计性试验来普及理论知识,在实验过程中充分暴露学生的不足之处,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进行补充。这种方法能引导学生临场对问题进行分析,在不断的探索之中完善原有的知识体系。

设计性实验为牵引的微机原理课程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思考

(一)设计性试验与常规模式的区别

以设计性试验为主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生动的实验来增强实际的教学效果,學生与老师都能乐在其中。而设计性试验教学模式却无法适用于知识体系较复杂的科目。而常规的授课模式教学周期较长,能够给与学生充分时间进行思考,适用于需要一定时间来贯彻落实的理论性课程教学之中。

(二)尚待修改的不足之处

目前,微机原理实验课所用的实验箱硬件电路一般是固定不能更改的,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开展创新设计性实验。通过使用EDA仿真软件,就可以让学生脱离实验箱硬件,在EDA仿真软件上进行创新设计性实验项目的电子线路设计。教师在实验的过程中即使仔细讲解了实验的内容,但是缺少配套的硬件设备来对实验的成效进行考核,让学生重视实验的硬件选取。教师要要抛弃成品开发实验板这样的老旧设备,转而使用更先进的面包板,同时训练学生对软件和硬件的操控能力。

总结

本文通过系统的分析发现,设计性实验为牵引的微机原理要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由学生自由去发现,对项目研究的一系列问题要做到真正的研究透彻,解决彻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使学生成为主体去创造,去发现知识,突出学生的实践主体,使学生获得巨大的成就感,进而使学生对该方面的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

(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4.微机原理课程设计题1 篇四

软件程序设计两个班的同学一起选,每人一个题目,不能重复。题目

1、根据键盘输入的一个数字显示相应的数据螺旋方阵。如输入 4,则显示: 1 2 3 4 12 13 14 5 11 16 15 6 10 9 8 7 共需要显示 4^2=16 个数字。

要求:

1、根据键盘输入的数字(3-20),显示相应的数据方阵。

2、画出设计思路流程图,编写相应程序。题目2 通过键盘输入字母,然后显示相应的图形。

要求:输入 L,之后再输入两个点的坐标值,显示一段直线; 输入 R,再输入两个点的坐标值,显示一个矩形框。

题目3 在屏幕上接收一串带数字、字母及其它字符的字符串,然后统计其中数字、字母 的个数,并显示出来。

题目4 编写一个汇编程序,将键盘输入的小写字母用大写显示出来.若输入的是非字符,显示NON CHAR。

题目5 编程序实现十进制数与十六进制数之间的相互转换。

1、从键盘输入一个十进制数,转换成十六进制数,显示出来。要求:需要检测输入一个规范的十进制数。

2、键盘输入一个十六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显示出来。要求:需要检测输入一个规范的十六进制数。

题目6 简易信息检索系统。

在数据区定义 msg0-msg9 共十条信息,然后从键盘接收 0-9 的数字,显示相应的信息。题目7 人名排序程序。

从键盘接收十个人名,人名由四个字母构成。按字母上升次序显示所输入的人名,每一个人名占一行。

题目8 在显示屏中央开一个窗口显示自已的名字(以拼音显示)。要求:窗口的大小(行列的象素数,可由用户输入两个数字调整)题目9 计算字符长度

提示输入字符串;输入任意字符串string,点击Enter结束输入;输出字符串string的长度;点击Enter程序退出。

题目10 字符串大小写字母相互转换(1)提示输入字符串;

(2)输入任意字符串string,点击Enter结束输入;将字符串string中的大写字母转换为小写字母输出;点击Enter程序退出;

(3)输入任意字符串string,点击Enter结束输入;将字符串string中的小写字母转换为大写字母输出;点击Enter程序退出。

题目11 计算字符串中某个字符出现次数

提示输入字符串;输入任意字符串string,点击Enter结束输入;提示输入字符;输入任意字符ch,点击Enter结束输入输出字符串string中字符ch的出现次数点击Enter程序退出。题目12 去除字符串中的某个字符

提示输入字符串;输入任意字符串string,点击Enter结束输入;提示输入字符;输入任意字符ch,点击Enter结束输入将字符串中字符ch去除,输出变化后的字符串string2点击Enter程序退出。

题目13 从字符串中截取指定长度的字符子串

提示输入字符串;输入任意字符串string,点击Enter结束输入;提示输入数字;输入任意数字int,点击Enter结束输入;截取string的前int位输出;点击Enter程序退出。

题目14 将字符串补齐为某个特定长度

提示输入字符串;输入任意字符串string,点击Enter结束输入;提示输入数字;输入任意数字int,点击Enter结束输入;提示输入字符;输入任意字符ch,点击Enter结束输入如果字符串string长度大于int,则截取string的前int位输出;如果字符串string长度小于int,则在string后面添加字符ch,直至使字符串长度等于int;如果字符串string长度等于int,则直接输出字符串。点击Enter程序退出。

题目15 字符游戏 随机显示字符ch,等待用户输入,如果输入字符与ch一致,则随机显示下一个字符ch2;否则显示“输入错误”;如此循环;输入Enter结束。

题目16 查找字符串中给定字符首次出现的位置

要求:字符串给定; 从键盘输入单个字符,Enter 键结束并显示该字符所处的位置。题目17 编密码

按一下规律编码:字母A变为E,a变为e,即变成其后的第4个字母,W变为A,Y变为C,Z变为D,非字母不变。如输入“China”变为“Glmre”。

要求:提示输入一字符串;键盘输入,Enter键结束输入,并换行显示结果。题目18 数组排序

数据段里有一个 N 个字的数组A,利用冒泡排序法对数组进行从大到小的排序,并输出结果。

要求:读出数据段中存放的数组A;换行显示排序后的数组A。题目19 分类统计字符数

从键盘输入一行字符,统计字母、空格、数字、其他字符的个数,并显示。要求:提示输入一行字符串; 键盘输入字符串,Enter键结束输入,并换行显示结果。

题目20 模拟幸运抽号

要求:程序运行时,在屏幕上随机跳出一组十位数字的号码,敲空格键时停止,得到一组幸运号码。

题目21 程序设计 设计一个程序,让计算机屏幕输出40个自然数来,使得其中任意两个数之差均不相等。题目22 查表

将键盘输入的数字月份查表后显示出相应英文字母的缩写形式。

要求:提示输入一个月份数字N;从键盘输入数字,Enter键结束输入,并换行显示查表结果。

题目23 数值比较

提示输入数字1;输入任意数字int1,点击Enter结束输入; 提示输入数字2;输入任意数字int2,点击Enter结束输入。

如果int1大于int2,则输出“int1> int2”;如果int1等于int2,则输出“int1=int2”;如果int1小于int2,则输出“int1< int2”;点击 Enter 程序退出。题目24 数值求和 提示输入数字,输入任意数字int,点击Enter结束输入,输出“1+2+3+„+int”的值; 点击 Enter 程序退出。

题目25 质数判断

提示输入数字;输入任意数字int1,点击Enter结束输入;如果int1是质数,则输出“int1 is aprime number”;如果int1不是质数,则输出“int1 is not aprime number”; 点击Enter程序退出。

题目26 闰年判断

提示输入年份; 输入四位数字 int1,点击 Enter 结束输入; 如果 int1 表示的年份是闰年,则输出“int1 years is a leap year” 如果 int1 表示的年份不是闰年,则输出“int1 years is not a leap year” ; 点击 Enter 程序退出。

题目27 编写程序求函数值

有一函数 x(x<1)y= 2x-1(1≤x<10)3x-11(x≥10)编写程序,实现输入 x 值,输出 y 值。

题目28 把 100-200 之间不能被 3 整除的数输出

要求:提示数据范围为 100-200; Enter 键换行显示结果。题目29 用循环程序,显示乘法表

要求输入 0-10 之间的数值 a,显示1到 a 值的乘法表。题目30 三角形判断

输入 a,b,c 三边后,判断是否能构成三角形,如能构成三角形,输出三角形的周长,否则输出“ERROR”。要求:提示输入三角形三边长度 a b c; 键盘输入,中间空格隔开; Enter 键结束输入z2,并换行显示判断结果。

题目31 要求用户从键盘输入一个不超过 5 位的整数,计算并输出该数的各位之和 要求:提示输入一十进制数; 键盘输入,Enter 键结束输入,并换行显示结果。题目32 计算并打印杨辉三角形 要求打印到第 N 行,N 由键盘输入。要求:提示输入一整数 N; 键盘输入,Enter 键结束输入,并换行显示结果。

题目33 成绩转换

给出一个百分制成绩,要求输出成绩等级 A、B、C、D、E。90 分以上为 A,80-89 分为 B,70-79 分为 C,60-69 分为 D,60 分一下为 E。要求:提示输入一分数 score; 键盘输入,Enter 键结束输入,并换行显示结果。

题目34 成绩统计

输入 10 个学生的成绩按后,依次在界面上显示:及格人数 x 个,不及格人数 y 个。要求:提示输入 10 学生成绩 score,成绩之间空格隔开,键盘送入; 换行输出“10 学生成绩分别为„„” 换行显示结果:及格人数 x 个,不及格人数 y。

题目35 求 2 个正整数 N1 和 N2 的最小公倍数

要求:提示输入两十进制正整数; 键盘输入,两整数之间空格隔开,Enter 键结束输入,并换行显示结果。

题目36 求 2 个正整数 N1 和 N2 的最大公约数

要求:提示输入两十进制正整数; 键盘输入,两整数之间空格隔开,Enter 键结束输入,并换行显示结果。

题目37 打印回文数

如果一个数从左边和从右边读都是相同的数,就称它为回文数,例如 383。求出 500 以内的回文数并输出显示。要求:提示数据范围为 0-500; Enter 键,换行显示结果。题目38 计算平方根

从键盘输入一个正整数,计算其平方根并输出。要求:提示输入一整数; 键盘输入,Enter 键结束输入,并换行显示结果。

题目39 屏幕输出 10 到 200 之间的孪生素数对。孪生素数对指两值相差 2 的一对素数,如 11 与 13。题目40 输出满足条件的数

屏幕输出 1000 以内同时满足如下条件的数:个位数与十位数之和除以 10 所得的余数等于百位数字。

题目41 打印输出所有水仙花数

水仙花数:三位数,各个位数的立方和为数字本身。要求:提示“Enter 键输出所有水仙花”; Enter 键,换行显示结果。

题目42 输出完数

一个数如果恰好等于它的因子之和,这个数就成为“完数“。例如 6 的因子为 1,2,3,且 6=1+2+3,因此 6 为完数。编程找出 10000 以内所有完数并输出。要求:提示“Enter 键输出 10000 以内所有完数”; Enter 键,换行显示结果。

题目43 输出满足条件的数

22求具有 abcd=(ab+cd)性质的 4 位数并输出。例如 3025=(30+25)。要求:Enter 键,输出所有结果。

题目44 输出两个数的平方差

求出两个数的平方差,若是负数,要输出负号。要求:由键盘输入两整数 a、b,中间空格隔开; Enter 键结束输入,并换行显示结果。

题目45 输出满足条件的数

从键盘输入一个以 Enter 结束的十进制数字串(不超过 20 个),按 ASCII 码值的降序显示这个数字串 ASCII 码值最大和最小的两个数字。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题目——硬件部分

硬件设计题目以班为单位选题,可以2-3个人一个组,每个组的题目不能相同。

题目一 基于汇编语言的电子秒表设计

(一)设计目的

培养和锻炼在学习完本门课后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设计和应用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要求熟悉和掌握微机系统的软件、硬件设计的方法、设计步骤,得到微机开发应用方面的初步训练。

本设计要求学生采用8086微处理器完成电子秒表系统的独立设计。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掌握8255、8259、8253等芯片使用方法和编程方法,进一步理解所学的相关芯片的原理、内部结构、使用方法等,学会相关芯片实际应用及编程,同时并了解综合问题的程序设计掌握实时处理程序的编制和调试方法,掌握一般的设计步骤和流程,为后续课程和今后的工作实践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设计内容

设计一个可任意启动/停止的电子秒表,要求用6位LED数码显示,计时单位为1/100秒。利用功能键进行启/停控制。其功能为:上电后计时器清0,当第一次(或奇数次)按下启/停键时开始计数。第2次(或偶数次)按下该键时停止计时,再一次按启/停键时清零 后重新开始计时。可用开关控制,也可用按键控制

(三)设计要求

1、基本要求:

1)设计可以显示1~60秒的无存储功能的秒表,最小单位为毫秒。

2)通过键盘按键控制秒表清零、暂停、继续,退出等。其中数字0控制清零,数字1控制继续和退出。

3)软硬件设计最后通过proteus软件仿真验证。

2、提高要求:

1)秒表可以分组存储、批量显示、倒计时等。

2)采用图像显示,界面精美,设置报警声等

题目二 用8255、8253实现交通灯的模拟控制

一、设计目的

通过该设计,掌握8255并行接口芯片的使用和数码管的使用,并掌握相应的程序设计和电路设计的技能。是对8255并行接口芯片章节理论学习的总结和补充,为后续的硬件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设计内容

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红绿黄灯由对应的2组LED表示,这6个LED灯由8255端口A控制。

三、基本原理

1、交通灯分红黄绿,红灯禁止通行,黄灯减速,绿灯通信。开始南北方向绿灯亮(东西方向应立即变为红灯),时间为60秒,时间到0后,黄灯亮3秒后(东西方向红灯的时间为63秒),红灯亮,红灯为33秒。东西方向绿灯为此0秒,黄灯为3秒。

2、延时1秒可以采用软件延时实现。3、8255端口A与LED连接图如右: 4、8255A控制数码管的原理见项目5。

四、设计步骤

1.电路设计:根据设计内容,通过分析,设计出相应的电路图。2、8255控制字设计:根据要求,设计出各自8255的控制字。

3、程序设计:根据要求,设计程序流程图,并设计相应的程序。

4、验证:用Proteus软件进行仿真测试和验证。

题目三 基于PROTEUS的跑马灯系统设计及仿真

(一)跑马灯的控制

1.通过8255A并口来控制LED发光二极管的亮灭。2.A口作为输出控制LED灯的亮灭,B口作为按键信号的输入作为跑马灯方式选择。

3.用按键控制不同的跑马灯方式。

(二)设计要求

第一种灯光变换效果:L1→L2→L3→L4→L5→L6→L7→L8,如图6所示。

第二种灯光变换效果:L8→L7→L6→L5→L4→L3→L2→L1; 第一种变换效果反向即为第二种效果。

第三种灯光变换效果:L1L8→L2L7→L3L6→L4L5→L3L6→L2L7→L1L8,如下 图所示。

图7 LED第三种变换效果

步骤

1.电路设计:根据设计内容,通过分析,设计出相应的电路图。2、8255控制字设计:根据要求,设计出各自8255的控制字。

3、程序设计:根据要求,设计程序流程图,并设计相应的程序。

4、验证:用Proteus软件进行仿真测试和验证。

题目四 基于PROTEUS的8 个 LED 灯循环闪烁

要求:首先是 1,3,5,7 号 LED 灯依次亮 1 秒钟,当第 7 号 LED 亮后,这四个灯同时 闪烁 5 下; 然后是,2,4,6,8 号依次亮 1 秒钟,当第 8 号 LED 亮后,这四个灯同时闪 烁 5 下。

硬件设计提示:构建8086最小系统,然后设计基于8255A的LED灯控制系统。

设计报告:写出主要设计思路,工作原理;画出硬件接线图;调试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提交程序清单。

题目五 抢答器控制模拟程序

设计任务:用汇编语言模拟设计一抢答器工作的程序。抢答开始后,显示各抢答输入的 时间,并将最快抢答标识为红色,且闪烁。

基本要求: 具有8个抢答输入(由8个开关代替,其它按键不起作用);显示抢答剩余时间(初始10秒);显示抢答成功者(显示数字);抢答成功后,有声音提示;时间分辨率小于10ms;

设计报告:写出主要设计思路,工作原理;画出硬件接线图;调试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提交程序清单。

题目六 电子钟的制作

一、设计目的

通过该设计,掌握8255并行接口芯片的使用,和数码管的使用,并掌握相应的程序设计和电路设计的技能。是对8255并行接口芯片章节理论学习的总结和补充,为后续的硬件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设计内容

利用6位数码管显示分和秒,分秒的数字之间用数码管上的小数点隔开。要求秒钟显示从00-59,分钟显示从00-59,60秒后,分钟要进1。

三、基本的技术原理

2、数码管的原理见下图。

数码管由8255端口B和端口C联合控制,端口B负责控制某个数码管中的那些段码的显示和小数点的显示(PB7)。端口C的PC4,PC5,PC6发送的信号通过译码后,负责选择6个数码管中的1个显示,即某时刻只有1个数码显示,如果要让几个同时显示,则采用来回扫描显示的方法,且当某个数码管显示时,必须要有一定的延时,约在100ms左右,太短显示不明显(发光不够),太长会产生闪烁。数码管的控制如下图所示:

3、延时1秒可以采用软件延时实现,也可以利用8253对1MHz的信号分频得到。

四、实验步骤

1.电路设计:根据设计内容,通过分析,设计出相应的电路图。2、8255控制字设计:根据要求,设计出各自8255的控制字。

3、程序设计:根据要求,设计程序流程图,并设计相应的程序。

4、验证:用Proteus软件进行仿真测试和验证。题目七 数字秒表的设计

一、设计目的

通过该设计,掌握8255并行接口芯片、8253定时计数芯片的使用和数码管的使用,并掌握相应的程序设计和电路设计的技能。是对8255并行接口芯片章节理论学习的总结和补充,为后续的硬件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设计内容

利用8253计数器2和计数器1,实现1Hz信号的产生,然后计数器采用硬件触发选通方式计数,CPU读取计数结果,并转换为读秒计数,并把读秒计数的结果用数码管显示出来(2位)。

三、基本原理

1、数码管的工作原理参见项目5。2、8253的连接图如下:

四、设计步骤

1.电路设计:根据设计内容,通过分析,设计出相应的电路图。2、8255控制字设计:根据要求,设计出各自8255的控制字。

3、程序设计:根据要求,设计程序流程图,并设计相应的程序。

5.2012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篇五

指 导 书

南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二零一二年五月

目 录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1 2 课程设计指导及要求...........................................1 3 课程设计的主要步骤...........................................2

3.1 总体设计.............................................................................................2 3.2 硬件设计.............................................................................................2 3.3 软件设计.............................................................................................2 3.4 软、硬件联调.....................................................................................2 课程设计报告内容及格式要求...........................2 5 进度安排................................................................3 6 课程设计的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3 7 课程设计题目..........................................................4 8 主要参考资料..........................................................6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课程设计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在学习完本门课后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设计和应用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它具有动手、动脑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是培养在校工科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敢于动手、善于动手和独立自主解决设计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熟悉和掌握微机系统的软件、硬件设计的方法、设计步骤,使学生得到微机开发应用方面的初步训练。让学生独立或集体讨论设计题目的总体设计方案、编程、软件硬件调试、编写设计报告等问题,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由学习知识到应用知识的初步过渡。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熟练掌握微机系统与接口扩展电路的设计方法,熟练应用8086汇编语言编写应用程序和实际设计中的硬软件调试方法和步骤,熟悉微机系统的硬软件开发工具的使用方法。

通过课程设计实践,不仅要培养学生事实求是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检验学生对本门课学习的情况,更要培养学生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查阅资料,撰写设计报告表达设计思想和结果的能力。课程设计指导及要求

在课程设计时,2~3名同学组成1个设计小组,分别完成项目的功能设计、电路编辑及调试、编码及调试和课程设计报告编写工作。同批次同学中选择同一题的不超过3组。在教师指导下,可以相互讨论。每设计小组提交1份设计报告,设计报告由设计小组同学独立完成,不得互相抄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在于指明设计思路,启发学生独立设计的思路,解答疑难问题和按设计进度进行阶段审查。学生必须发挥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应处处被动地依赖指导老师。同学应积极主动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讨论问题,互相帮助和启发。

学生在设计中可以引用所需的参考资料,避免重复工作,加快设计进程,但必须和题目的要求相符合,保证设计的正确。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掌握和使用各种已有的技术资料,不能盲目地、机械地抄袭资料,必须具体分析,使设计质量和设计能力都获得提高。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好自己各环节的详细设计进程计划,按给定的时间计划保质保量的完成个阶段的设计任务。设计中可边设计,边修改,软件设计与硬件设计可交替进行,问题答疑与调试和方案修改相结合,提高设计的效率,保证按时完成设计工作并交出合格的设计报告。课程设计的主要步骤

课程设计分为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个部分,其设计过程可以归纳为以下所述的四个步骤:

3.1 总体设计

本阶段的任务是通过调查研究,查阅资料来初步确定系统结构的总体方案,其中主要涉及到硬件和软件的功能划分。

应用系统中硬件和软件具有一定的互换性,即某些功能既可以用硬件实现也可以用软件实现。一般说来,用硬件实现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系统的工作速度,但会增加电路的复杂性和硬件成本;而用软件代替某些硬件的功能可以使电路简化,便于修改设计,降低硬件成本,但软件工作量增大。

总体设计时,必须在硬件和软件之间权衡,分工明确,然后分头开始设计。

3.2 硬件设计

在Proteus环境下,结合课程设计题目,设计硬件原理图,搭建硬件电路。

3.3 软件设计

1、采用模块化程序结构设计软件,可将整个软件分成若干功能模块。

2、画出程序流程图。

3、根据流程图,编写源程序。

3.4 软、硬件联调

在Proteus环境下,仿真调试程序。课程设计报告内容及格式要求

【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1、设计题目(在封面注明)

2、设计内容(在此部分详细说明所做题目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功能)

3、设计原理及方案(含电路原理图、硬件连接示意图、系统功能框图、程序流程图等)

4、汇编源程序代码(关键代码要加必要注释)

5、实施结果(可给出程序运行界面、实验箱运行结果照片等)

6、课程设计体会

7、参考文献

【格式要求】

1、课程设计报告要求(1)总体要求

课程设计报告应排版工整、内容完整、结论正确。要在报告封面上注明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提交时间等完整信息。要求用计算机打印,纸张大小为A4。

(2)格式要求

 目录:用四号字,其中每章题目中,中文用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并注明各章节起始页码,题目和页码之间用“„„”相连。 标题:中文采用四号黑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

 正文:中文采用小四号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段落为:1.5倍行距,段前、段后均为0磅。

 页面设置:单面打印:上2cm,下2cm,左2.5 cm,右1.5 cm,装订线0.5cm,页眉1.2cm,页脚1.5cm。页眉以小五号宋体字键入“接口技术课程设计”,居左。页脚插入页码,居中。 参考文献的编写格式:

期刊文献格式:[序号]作者.文目[J].期刊名,年,卷号(期数):起止页码 图书文献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年份,起止页码 进度安排

课程设计任务在课程设计开始之前布置。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提前熟悉设计任务,查阅相关资料,确定总体方案,软、硬件功能划分,硬件接口原理图设计,程序设计等工作,为课程设计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课程设计时间为1周。具体安排如下:

周一至周四学生完成设计课题的软硬件联调工作;周五指导教师检查本周设计任务的完成情况,学生完成课程设计报告的撰写。课程设计的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 考核方法:现场验收(占50%),课程设计报告(占50%)。

 考核内容:学习态度(出勤情况,平时表现等)、方案合理性、程序编制质量、演示效果、答辩情况及设计报告质量。 成绩评定: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 特别说明:

(1)如发现抄袭,按照不及格处理。

(2)若出现2组以上设计方案完全相同,视同抄袭。课程设计题目

【选题说明】

(1)一组一题,不得重复。可从下列题目中任选1题,也可自拟题目。

(2)下列题目仅提出了合格要求,各位同学需要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增加功能并实现。指导教师根据各位同学完成课题的质量评分。

题目1 交通灯控制系统

利用8253定时器、8255等接口,设计一电路,模拟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要求自行设计控制方式。

题目2 利用DAC设计波形发生器

利用DAC设计一个波形发生器,能分别产生三角波、正弦波、锯齿波和方波,要求自行设计波形输出的切换方式。

题目3 利用DAC设计幅值可变的波形发生器

利用DAC设计一个幅值可变的波形发生器,要求自行设计控制方式。题目4 电子万年历

参考市场上的电子万年历的功能,利用所学接口芯片设计一电子万年历。要求至少能显示日期值、星期值,并可通过键盘修改日期。

题目5 电子秒表

利用8253等接口设计电子秒表,要求完成开始计时、停止计时及计时复位等功能,计时时间精确到毫秒,控制方式自行设计。

题目6 编程控制步进电机的转向

查找资料,了解步进电机的性能及原理,编程控制步进电机的正转或反转。题目7 直流电机调速系统

了解直流电机闭环调速的方法,实现直流电机的调速功能。题目8 数字钟

利用LED七段数码管设计数字钟电路,要求自行设计数字钟的显示格式和数值调整控制方式。

题目9 花式跑马灯

自行设计电路,实现具有5种以上工作方式的跑马灯,要求设计两种以上的切换方式。题目10 篮球比赛电子记分牌 根据篮球比赛规则,设计电子记分牌。题目11 定时器

利用8253等接口芯片设计计时器,要求设计定时时间输入方式和一种以上的报警方式。题目12 篮球比赛计时器

根据篮球比赛规则,设计篮球比赛计时器。题目13 电子密码锁

设计一个电子密码锁,利用器件的状态(如:发光二极管的亮与灭)模拟锁的开、闭。要求设计恰当的初始密码设定方式,并能根据密码开锁。

题目14 计算器

设计一计算器,要求至少能完成2位数的加减运算。题目15 点阵广告牌

利用点阵屏器件(如MATRIX-8X8-RED)设计能显示字符或图案的点阵广告牌。题目16 音乐播放器

利用8253驱动扬声器发声,实现乐曲播放,音调频率请自行查找参考资料,如参考文献[4]。

题目17 电子琴

本程序将键盘变成钢琴键盘,选择键盘上7个按键,作为“哆来咪„”音的按钮。通过此程序驱动扬声器发出不同的音调。

题目18 电压报警器

设计一个电压报警器,要求利用Proteus ISIS提供的POT-HG(POT-LIN)元件模拟电压变化,利用ADC0808实现电压监控,当输入电压在设定值以内,显示电压值。当输入电压超过设定值,报警。显示方式、报警方式自行设计。

题目19 投票统计器

设计一个投票统计器,完成投票、计票统计和票数显示等功能。题目20 多路数字抢答器

设计一个多路数字抢答器,要求自行设计有关功能。21 自行拟定的题目

各位同学可以结合所学知识,自行拟定本次课程设计题目。自拟的题目须得到指导教师的认可。主要参考资料

1.周明德.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6.微机原理课程总结 篇六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总结

目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总结 系

别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

班 级 11级电子信息工程(2)班 姓

名 钟文俊

学 号 1105012012 指导 老师 丁健 完成 时间 2013年5月28日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总结

摘 要:对于这学期《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进行一个简单的总结,与大家交流我的学习心得。

关键字:微机原理、接口技术

一、引言

在计算机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普遍认为,要开发一个系统,接口技术是重要的。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作为一门专业课,虽然要求没有专业课那么高,但根据当今社会的情况,学好《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重要性依旧是不言而喻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作为我们电子工程专业的本科生选修课程,同时也是我们进行实际技术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本课程主要讲了计算机接口相关的基本原理、微处理器系统和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总线、计算机接口技术的介绍以及计算机接口技术在工程实际当中的应用等。

二、主要内容

在这本微机书中,它先是给我们介绍了计算机的大概的一个结构,计算机系统由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IO系统组成,在发展的初期,CPU与各模块之间采用点对点的方式直接连接,集成电路发展之后,才出现以总线为中心的标准结构。

从而,计算机总线的特点主要有:

A、总线结构简化了软硬件设计:所有的设备都以插件的形式挂接在总线上,设备在系统中只与总线直接打交道,因此硬件的设计与调试变得简单化;软件也变得规范化,并且同一类的总线设备相关软件的编写都有类似的模板可以遵循;

B、总线简化了系统结构:整个系统的连线减少了,整体逻辑变得简明,而且总线结构的出现,使得系统的制造与安装都变得简化;

C、便于系统扩展与更新:设备的扩展只是在总线负载能力许可的范围内增加系统的外设,而更新只是替换挂接在总线上的某一个设备,这些操作已经最大化地降低了对操作人员的技术与知识要求。

其实,总线就是一组公用导线,一些数据源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利用它传送数据到另一个或者多个目的。它能使要使数据传输无误,总线就要维持一个时序,在第一个事件结束后才能开始第二个事件;此外,在给定的时间周期内,源只能有一个,目的可以有多个。总的来说,总线是时分复用的,在特定时间周期内,总线只能为一个源专用。

之后本书又介绍了汇编语言,我们知道在微机中,最基础的语言是汇编语言。汇编语言是一个最基础最古老的计算机语言。语言总是越基础越重要,在重大的编程项目中应用最广泛。就我的个人理解,汇编是对寄存的地址以及数据单元进行最直接的修改。而在某些时候,这种方法是最有效,最可靠的。

然而,汇编语言很复杂,对某个数据进行修改时,本来很简单的一个操作会用比较烦琐的语言来解决,而这些语言本身在执行和操作的过程中,占有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在一些讲求效率的场合,并不可取。

汇编语言对学习其他计算机起到一个比较、对照、参考的促进作用。学习事物总是从最简单基础的开始。那么学习高级语言也当然应当从汇编开始。学习汇编语言实际上是培养了学习计算机语言的能力和素养。个人认为,学习汇编语言对学习其他语言很有促进作用。

在微机后面几张讲到了很多接口芯片,例如8255,8259,8251,其功能的实现以都要依赖于汇编语言的帮助,只有通过汇编语言,数据的传递,将指令输入芯片里,才能启动起其芯片的相应的功能。

三、学习心得

本学期微机原理课程已经结束,关于微机课程的心得体会甚多。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作为一门专业限选课,虽然要求没有专业课那么高,但是却对自己今后的工作总会有一定的帮助。记得老师第一节课说学微机原理是为以后的单片机打基础,这也就更加让我下定决心学好微机原理这门课程。

初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时,感觉摸不着头绪。面对着众多的术语、概念及原理性的问题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在了解课程的特点后,我发现,应该以微机的整机概念为突破口,在如何建立整体概念上下功夫。“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可以通过学习一个模型机的组成和指令执行的过程,了解和熟悉计算机的结构、特点和工作过程。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有许多新名词、新专业术语。透彻理解这些名词、术语的意思,为今后深入学习打下基础。一个新的名词从首次接触到理解和应用,需要一个反复的过程。而在众多概念中,真正关键的并不是很多。比如“中断”概念,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如果不懂中断技术,就不能算是搞懂了微机原理。在学习中凡是遇到这种情况,绝对不轻易放过,要力求真正弄懂,搞懂一个重点,将使一大串概念迎刃而解。

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许多概念很相近,为了更好地掌握,将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集中在一起进行分析,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点。比如:微机原理中,引入了计算机由五大部分组成这一概念;从中央处理器引出微处理器的定义;在引出微型计算机定义时,强调输入/输出接口的重要性;在引出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定义时,强调计算机软件与计算机硬件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系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系统

在微机中,最基础的语言是汇编语言。汇编语言是一个最基础最古老的计算机语言。语言总是越基础越重要,在重大的编程项目中应用最广泛。就我的个人理解,汇编是对寄存的地址以及数据单元进行最直接的修改。而在某些时候,这种方法是最有效,最可靠的。然而,事物总有两面性,有优点自然缺点也不少。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汇编语言很复杂,对某个数据进行修改时,本来很简单的一个操作会用比较烦琐的语言来解决,而这些语言本身在执行和操作的过程中,占有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在一些讲求效率的场合,并不可取。

汇编语言对学习其他计算机起到一个比较、对照、参考的促进作用。学习事物总是从最简单基础的开始。那么学习高级语言也当然应当从汇编开始。学习汇编语言实际上是培养了学习计算机语言的能力和素养。个人认为,学习汇编语言对学习其他语言很有促进作用。

汇编语言在本学期微机学习中有核心地位。本学期微机原理课程内容繁多,还学习了可编程的计数/定时的8253,可编程的外围接口芯片8255A等。学的都是芯片逻辑器件,而在名字前都标有“可编程”,其核心作用不可低估。

还有就是,在学习中要考虑到“学以致用”,不能过分强调课程的系统性和基本理论的完整性,而应该侧重于基本方法和应用实例。从微机应用系统的应用环境和特点来看,微机系统如何与千变万化的外部设备、外部世界相连,如何与它们交换信息,是微机系统应用中的关键所在,培养一定的微机应用系统的分析能力和初步设计能力才是最终目的!

这就是这个学期学习微机原理课程中的一些见解和体会。

五、发展走向

7.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探索 篇七

微型原理与接口技术同时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一般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为一体。理论教学大部分内容的讲授需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实施, 即需要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并采用大屏幕投影方式进行实时教学, 以适应计算机教学的特殊性, 从而保证必需的教学效果与质量, 同时还要与上机操作相结合。但目前大部分院校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出现了学生兴趣低下、教学内容枯燥以及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现象[1,2]。同时, 由于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与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课程的相似性, 出现了两门课在教学上内容重复性的尴尬。针对以上问题, 根据亲身实践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课程教学进行探讨。

1 相近课程的关系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与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首先介绍8086/8088的CPU及存储器扩展, 然后介绍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主要以51系列单片机为核心, 延伸到后面的外围电路的接口。相同之处在于都是讲解一块双列直插式的IC, 然后扩展到相近的接口应用, 不同之处在于IC内部的不同, 比如51系列单片机自带了定时器、中断控制等。

由于内容的相近, 特别是接口部分, 使得我们在教学中存在重复感的尴尬, 所以很多高校进行了改革, 最通常的做法就是砍掉其中一门课, 或者合并为一门课微机原理与单片机接口技术。如何有效的平衡两门课程的内容, 避免两门课程的冲突, 我们做了以下探索。

单片机接口功能强大、灵活, 可以完成很多相关硬件实验, 同时它是后续课程嵌入式系统等的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在接口方面的功能确实不如单片机丰富, 所以往往成为砍掉的一门, 但本课程是理解微处理器的基础, 为学生后续的32位机、64位机等的深入学习打开了大门, 所以对于电子信息或计算机相关专业来讲砍掉欠妥。

从内容和实践来看, 两门课程都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但上面提到, 8086接口方面的功能确实不如单片机丰富和灵活, 如果在接口部分过多的讲解, 一方面会浪费很多的时间, 最重要的是学生不好理解、吃不消。比较好的做法是将两门课理论与实践各有侧重。比如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可按3+1的模式安排课时。偏重微机原理理论部分的讲解, 在接口部分主要做一部分验证性和小的设计性实验帮助学生理解。而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中变为1+3的学时安排模式, 偏重接口部分的讲解。通过大量的实践实验来完成单片机接口部分的掌握。在实验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两门课程的时间安排, 可安排在上下两个学期,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先修,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后修。也可安排在同一个学期, 以教学周是16周为例,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上前12周,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后4周集中实践。实践类的课程不适合搞分散的持久战, 所以在一段时间中加大课时量, 集中完成效果比较不错。

双方各有侧重, 就可以有效的协调好两门课程的关系。

2 理论教学探索

2.1 课程内容故事化

由于微型原理与接口技术知识点多而且杂, 枯燥, 难懂, 学生不重视、没兴趣。如何解决?这里可以采用故事方法来引导。

近年来机器人逐渐渗入到一些日常生活中, 由韩国的“我的机器人女友”及印度的“宝莱坞机器人之恋”等都是高票房之作, 学生也耳熟能详。可由这些引起学生的兴趣:今天也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机器人朋友, 它是我们PC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有很多用处, 能帮助人们做很多的工作 (第一讲绪论) 。在使用它之前先了解他的大脑 (第二讲微处理器) , 学会与它的交流用到的单词 (第三讲指令系统) 之后, 学会与它的交流的语句 (第四讲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有时需要它记住更多东西, 但是它的记忆空间有限怎么办? (第五讲存储系统及半导体存储器) , 在讲我们的机器人朋友如何控制外围设备及如何与外设通信 (接口部分) 之前, 先要了解它的神经系统 (第六讲总线结构) 。接口部分遵循的思路就是四大类芯片:并行接口类、串行接口类、中断类、定时计数器类、A/D、D/A转换类等。在这些芯片的讲解中, 同样可以把这些芯片虚化为机器人朋友的助手进行讲解。由此引起学生的兴趣, 使课程不再单调。

2.2 课程内容主线化

整个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分为两部分:微机原理 (8086CPU与汇编语言) 和接口技术 (四大类芯片) , 综合为一句话:我们使用汇编语言驱动CPU控制四大类芯片工作。这样学生在学习起来, 就有了一条很明确的主线。

2.3 课程内容网络化

前面提到微型原理与接口技术信息量大、知识点涵盖面广, 知识点多而且杂, 仅仅课堂教学是无法满足教学需求的, 网络教学平台应运而生。

网络教学平台通常是指在校园网上建立一个基于Web的网络教学与师生互相沟通的平台。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各种网上教学活动, 例如:课堂教学视频、课程教学课件、实验教学资料和其它教学资源的上传浏览;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师生网上答疑解惑;学生课前课后预习等, 为教学提供全面支持服务[3]。

在本课程网络平台中, 不建议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资源, 比如往年的课件等, 虽然有一定作用, 但是每届甚至每班的学生特点是不一样的, 并且教学进度不一定一致。所以建议是最新的教师备课之后的教学资源。如:对于课程教学课件, 教师针对学生的特点提前备好课, 上课之前几天上传, 有利于学生提前预习;对于课堂教学视频, 教师当堂录好, 课后及时上传, 有利于学生的复习等。除了网上批改作业, 答疑释惑外, 教师还可以把微型计算机的一些新型技术资料上传, 如32位微机的主要技术等, 作为课外扩展学习之用, 拓宽学生的视野的同时, 满足一部分学生的自我提高。

3 实践教学

微机原理是技术性、工程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因此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4], 微机原理应用课程在设置上, 授课量大, 学时短, 课堂教学一般设置了32到40学时, 实验部分设置了8到16学时。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安排, 就对实践教学提出了挑战。

实验实践部分可采取分类化和层次化的方法。分类化指实验采取课内和课外两种方式, 层次化, 是指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采取不同的实验。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中的接口部分实验, 我们目前使用的是DTHS-A。DTHS-A实验台支持NICE自主研发的集成开发环境, 并与KEIL/MPLAB/AVRStudio等主流开发环境无缝结合。对于课内实验, 我们主要采用了实验台常规实验区来验证我们的接口, 适当的进行实验的扩展设计。根据前面所讲, 接口部分的焊接实践和创新直接交给了单片机课程。微机原理部分的实验除了MASM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外, 采用口袋实验室, 完成一个简易CPU的设计。这些是大家的必修实验课程。验证性实验能满足学生理解课程内容的需要, 但某一程度上会扼杀部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欲望[5]。所以建议分层次实验教学。通过第二课堂, 高一层次的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完成CPU的扩展, 基本I/O设计与实现、定时/计数器设计、中断设计与实现及最后的SOC设计, 也就是前门所讲的课外实验。

4 课程考核

考核可加重实践及创新部分, 突出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实战的重要性。

考核分两部分:书面考试 (成绩占总成绩60-70%) 、平时考核 (成绩占总成绩40-30%) 。建议以60%+40%为佳, 其中的平时考核分为四部分:出勤, 作业, 实验, 创新四部分, 所占的比例可以为2:3:3:2。第二课堂是针对有学有余力的高层次的学生, 在成绩上以鼓励为主, 同时又不能打击一般学生的自信, 所以创新占一定比例, 但不能过大。在创新性实验验收时, 要求演示所设计的系统、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查看实验报告及创新情况。

5 结语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国内大多数理工科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教学状况一致不太乐观。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解决了一些问题, 也出现了新的问题。本文从其与相近课程的关系、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及考核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方法和建议, 希望借此能使本课程在人才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过程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摘要:针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存在学生兴趣不高、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问题, 从与相近课程的关系、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程考核四个方面对该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与探索, 对于提高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效果有一定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刘民岷.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及实验改革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3, 01:64-66.

[2]张红民, 王艳.微机原理及应用教材与教学内容改革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 2009, 05:105-108.

[3]金欣.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初探[J].福建电脑, 2011, 03:16+53.

[4]王志军, 王克义, 杨延军.微机原理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计算机教育, 2010, 07:64-66.

8.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 篇八

摘要:针对“微机原理”课程教学内容多、实践性强、技术更新快等特点,为了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验教学及考核方式等几个主要方面对“微机原理”课程建设进行了探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研究。

关键词:微机原理;全程式考核;PBL教学法

作者简介:张志伟(1977-),女,河北卢龙人,河北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讲师;马杰(1978-),男,回族,山东泰安人,河北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天津?300410)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60972106)、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1JCYBJC00900)、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教研立项“模式识别双语教学平台建设”重点项目资助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0-0055-02

“微机原理”是电子信息及计算机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以Intelx86为主线,系统介绍了微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硬件组成、汇编语言和接口技术等方面的内容,重点培养学生对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整体认识及软硬件的分析设计能力。学生学好这门课不仅能为后续课程打好坚实基础,更会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微机原理”课程教学量大,实践环节多,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普遍反映该门课程较难,因此,大力推进该课程的教学改革,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提高“微机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各高校电子信息、通信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一门具有近三十年历史的课程,同时是一门技术更新快、应用范围广、信息量大,对基础性、先进性和前沿性都有很高要求的课程。本课程以CPU为主线,系统介绍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汇编语言、存储器以及一些常用的微机接口芯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能了解微机的结构与工作流程,具备一定的软硬件开发能力。“微机原理”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编程等先修课程的后续扩展,又是单片机、嵌入式系统、DSP等课程的必须基础。通过教学现状的分析和笔者多年的教学体会,该课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如下问题:

1.教学内容众多,技术更新快,难以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全部教学内容的精讲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测试与控制系统的重要技术基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且随着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高速发展,课程内容的更新与扩展十分迅速,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讲透讲全,更不可能使学生透彻掌握与灵活运用。

2.缺乏具体应用和实践互动环节,学生学习积极性受挫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工程实践性极强,然而传统的微机原理采用的是以理论讲解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的授课方式,缺乏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学生弄不清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及在实际中应该如何应用,从而挫伤学习积极性,学生难以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该课程过程中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将枯燥的知识转换为学生感兴趣的工程实际问题,将成为该课程教学成败的关键。

3.课程考核方式不合理

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有助于衡量教学效果,目前微机原理课程采用的是传统考核方式——?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张考卷,教师根据得分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考核方式容易把学生引导到过分追求结果而忽略其学习过程的错误方向,甚至部分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而在考前突击复习,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分析现有的课程培养体系,结合几年的教学实际,本文从课程规划、课堂授课、实验教学、考核方式四方面对微机原理课程进行了改革,重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在专业课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教学改革:调整教学大纲,构建基础+方向+前沿性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体系;以工程实际问题为导向,综合采用项目驱动式等多种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打造模块化多层次的实验平台,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建立差异性、多方位的课程考核和评价体系,注重能力培养和素质考核。

1.教学内容的规划

本课程是面向计算机、电子信息、通信等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紧扣通信与信息类专业的人才需求,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在教学内容上采用了“基础+方向+前沿”的多层次结合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

(1)基础内容部分。根据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内在特点,将各专业人才必须掌握的微型计算机原理、汇编语言、存储器、I/O接口等计算机硬件知识作为基础内容。

(2)方向内容部分。针对通信类、电子信息类等不同专业方向设置相应的特色内容。如通信专业侧重于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在通信网络和设备开发中的应用,将接口技术、总线技术和嵌入式技术应用于3G终端中,并让学生参与开发3G无线上网卡;电子信息类专业侧重于硬件开发能力和汇编语言编程能力的培养,为后续的嵌入式系统开发等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3)前沿内容部分。随着微机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课程组紧跟技术前沿,将多核技术、浮体单元技术等新技术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之中。同时,积极邀请国内外专家教授,以及HP、Intel、IBM等大型IT企业技术工程师开设课内外讲座,介绍硬件设计的新理念,新技术。

2.教学模式的改进

由于目前大部分高校微机原理教学都采用“自下而上”的教学方式,课程的重点都集中在微处理器及芯片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等方面,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跟工程设计相违背,还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只看到了树木,看不到森林——只看到芯片,看不到系统,因此教学应按照一个自顶向下的进程,按模块一次讲解体系架构和各个抽象层,采用“自上而下”的教学模式。另外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1)启发式和互动式。对于新引入的知识点和内容,首先介绍其重要性及其在整个课程中的作用,以激发学生学习该内容的欲望,吸引学生的听课注意力和参与度。然后通过具体实例结合flash动画、板书等手段,讲解新内容,注重突出重点、深入浅出;并随时注意学生的表情,通过询问、反问等方式,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实时调整讲课进度。

(2)问题式和小结式。对于每章内容的教学以问题为引导,首先提出一些需要本章知识才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思考和学习;课程结束前几分钟进行已讲解内容的梳理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每章课件结束有2~3页总结和思考,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阶段性学习内容。

(3)项目驱动式。对于一些和工程实践联系紧密的内容,要留给学生足够时间去思考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于知识的综合应用方面,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例如,课程组依托数据采集卡项目,讲解A/D及总线技术,使学生可以直观理解A/D的转换原理以及总线的使用方法;又如,以交通信号灯控制为案例,讲解可编程定时计数器芯片8253的原理与应用。

3.实验平台的搭建

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模块化多功能微机实验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多层次递进式的实验内容;开展了课外实践活动、学科竞赛指导等多元化的实践活动,以此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能力。

(1)实验系统模块化。将实验内容分解成基本单元,然后将单元功能模块化,最后形成实物化的功能模块。通过模块的取舍、更替,既满足了多层次实验内容的设计,同时也奠定了实验内容与教材内容同步低成本灵活配置的可能性。

(2)实验内容层次化。对每一类软硬件实验均设计了基础型、设计型和综合型三个层次、三个水平的实验内容,努力做到由浅入深,从基础知识理解到综合能力培养,并与时俱进地增加实验内容,更新实验项目。

1)验证性实验。在学习微机原理的初级阶段,学生还难以深入理解微机的内部结构,更别提利用汇编程序去控制微机系统了。验证性实验主要以具体内容的验证为主,实验的设计应该从学生的实践经验出发,在充分考虑学生理解、动手能力和专业特点的基础上,设计若干个对理解课程内容有利的、学生付出一定努力能够实现的实验,以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实验时学生要去查阅资料,先设计硬件,再一步一步进行程序调试、汇编、连接、装入、运行,观察输出,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这一层次的实验目的主要是熟悉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对接口芯片各个引脚信号的实际接线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体会,逐步提高做实验的兴趣,通过实验,学生对系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设计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是指教师给出设计任务,提供基本设计思想,学生自主设计硬件电路、独立完成软件程序的实验。因为这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软硬件知识,有能力自己做一些修改和设计,并且对做实验有了一定的兴趣。

例如在这个阶段,给学生安排一个步进电机测速实验,要求学生利用计算机控制步进电机的启停、正反转及转速。此实验中,要求学生自己查找步进电机的相关资料,了解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及应用场合,在查找资料的基础上,完成硬件选择、硬件电路的搭建及软件设计调试。

3)综合性实验。综合应用实验是在验证性和设计性实验的基础,让学生综合运用微机原理及其他相关课程所学知识,结合工程实际综合设计、独立完成的实验。综合应用实验由学生独立进行方案设计、编程、调试,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通过综合实验增强学生应用微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组装与调试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3)实践活动多样化。通过结合课外实践活动与学科竞赛,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近几年课程组老师参与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和其他电子竞赛等的指导工作,这些实践活动使本课程实践教学得以很好地延伸和发展,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且令学生获得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4.采用全程式考核方式

为实施差异性培养和贯彻多元化评价体系,提出了“优生免考”和“综合评价”两个举措。

(1)优生免考。针对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差异,课程组提出并实施了基于“项目学习”的PBL(Project Based Learning)优生免考举措,以研究性学习和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代替期末100分钟的考试,将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也充分发挥了优秀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

(2)综合评价。采用过程和结果并重的评价体系,使学生注重学习过程和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有效避免了“期末考定终身”的情况,体现了过程重于结果的考核思想。课程学习成绩从平时作业和表现、实践环节、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几方面进行评定。学生的期末综合成绩中,考试成绩只占50%,其他为平时成绩占20%,实验成绩占30%,这种考核方式既减轻学生在期末的心理、身体负担,同时也督促他们注意平时对课程的复习,受到学生的欢迎。

三、结束语

实践表明,工科信息类专业的“微机原理”课程不再是一门单纯的理论课,课程的理论分析和应用意义并重,应该多强调理论对实际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微机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必须从转变教育观念、整合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式和优化教学手段等方面出发,培养学生具有较深的基础理论和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为信息社会培养更多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明德.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2]李明.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究与实践[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2):50-54.

[3]微机原理与接口教学大纲[S].天津:河北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2011.

[4]邓蕾蕾.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对策性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0(10):80-83.

9.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 篇九

微机原理设计报告

目 交通信号灯的控制 系

别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

班 级 11级电子信息工程(2)班 姓

名 钟文俊

学 号 1105012012 指导 老师 丁健

完成 时间 2013年5月28日

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

摘要:本文介绍了以8086微处理器为核心.利用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8255A的软硬件功能,实现对交通灯控制,主要是模拟十字路口的红绿灯,介绍了交通灯控制器的原理以及电路接线。在设计中所用到的编程语言是汇编语言,延时采用的是软件延时(即通过汇编指令)。关键词:8086微处理器;交通灯;8255A

一、课程设计任务

1.1 设计目标

利用ZY15MicInt12BB微机原理及接口实验箱上的8086微处理器模块、并行接口8255A模块,地址译码单元以及0—1LED灯显示等模块,根据所学的微机原理知识,按照实际交通情况设定一种交通灯规则,设计一个简单的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

1.2 设计要求

在一个十字路口,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各有两组交通指示灯,每组有红、黄绿三个灯。东西方向同色灯连在一起,南北方向同色灯连在一起。对各组的交通灯进行控制,以保证车辆在各道上通畅运行。

两组组的交通灯工作过程为:

1.南北方向亮绿灯允许通行,东西方向亮红灯禁止通行 2.当延时25秒后,南北方向的黄灯同时变亮,且延时5秒。3.延时后,东西方向转为绿灯,南北方向转为红灯,且延时25秒。

4.25秒后,转为东西方向黄灯亮,延时5秒后,回到第一步,以次重复进行,不断循环。5.当遇到道路障通,或紧急情况时,A、B道全为红灯。

二、原理说明与硬件设计

2.1原理说明 在本次课程设计当中,采用的是以8086微处理器为核心,以8255A芯片作为接口芯片,运用软件定时(即通过汇编指令)控制LDE灯(即交通灯)按照设定的交通规则显示。

2.2 8086简介

8086微处理器是Intel系列的第三代微处理器,拥有四个16位的通用寄存器,也能够当作八个8位寄存器来存取,以及四个16位索引寄存器,其主频为5MHz/10MHz,地址总线宽度为20位,可寻址的内存空间打1MB。

8086微处理器的内部功能结构由两个独立的工作部件——执行部件EU(Execution Unit)和总线接口部件BIU(Bus Interface Unit)构成。其中,(1)BIU和EU可以并行工作,提高CPU效率。BIU监视着指令队列。当指令队列中有2个空字节时,就自动把指令取到队列中。(2)EU执行指令时,从指令队列头部取指令,然后执行。如需访问存储器,则EU向BIU发出请求,由BIU访问存储器。(3)在执行转移、调用、返回指令时,需改变队列中的指令,要等新指令装入

队列中后,EU才继续执行指令。8086CPU的内部功能结构框图如图2-1所示。

图2-18086CPU的内部功能结构框图

8086微处理器采用40引脚的DIP封装,其引脚图如图2-2所示。8086 CPU到底可以工作在最大模式或最小模式两种工作模式下,这完全由硬件决定。处于不同工作模式时,其部分引脚的功能是不同的。

图2-2 8086的引脚

(1)两种工作方式下功能相同的引脚

MM/MX:最小/最大模式输入控制信号。引脚用来设置8086 CPU的工作模式。当为高电平(接+5V)时,CPU工作在最小模式;当为低电平(接地)时,CPU工作在最大模式。AD15 ~AD0:地址/数据总线,双向,三态。这是一组采用分时的方法传送地址或数据的复用引脚。根据不同时钟周期的要求,决定当前是传送要访问的存储单元或I/O端口的低16位地址,还是传送16位数据,或是处于高阻状态。

A19/S6~A16/S3:地址/状态信号,输出,三态。这是采用分时的方法传送地址或状态的复用引脚。

BHE(低)/S7:允许总线高8位数据传送/状态信号,输出,三态。为总线高8位数据允许信号,当低电平有效时,表明在高8位数据总线D15 ~D8上传送1个字节的数据。S7为设备的状态信号。

RD,WR:读信号和写信号,输出,三态,低电平有效。

READY:准备就绪信号,输入,高电平有效。READY信号用来实现CPU与存储器或I/O端口之间的时序匹配。

TEST:等待测试控制信号,输入,低电平有效。信号用来支持构成多处理器系统,实现8086 CPU与协处理器之间同步协调的功能,只有当CPU执行WAIT指令时才使用。NMI:非屏蔽中断请求信号,输入,高电平有效。

当NMI引脚上有一个上升沿有效的触发信号时,表明CPU内部或I/O设备提出了非屏蔽的中断请求,CPU会在结束当前所执行的指令后,立即响应中断请求。

RESET:复位信号,输入,高电平有效。

CLK:时钟信号,输入。

VCC,GND:电源输入引脚和接地引脚。8086 CPU采用单一+5V电源供电。(2)CPU工作于最小模式时使用的引脚信号

当MM/MX引脚接高电平时,CPU工作于最小模式。此时,引脚信号24~31的含义及其功能如下。

M/IO:存储器、I/O端口选择控制信号。信号指明当前CPU是选择访问存储器还是访问I/O端口。为高电平时,访问存储器,表示当前要进行CPU与存储器之间的数据传送。为低电平时,访问I/O端口,表示当前要进行CPU与I/O端口之间的数据传送。

INTR:可屏蔽中断响应信号,输出,低电平有效。CPU通过信号对外设提出的可屏蔽中断请求做出响应。为低电平时,表示CPU已经响应外设的中断请求,即将执行中断服务程序。

ALE:地址锁存允许信号,输出,高电平有效。CPU利用ALE信号可以把AD15 ~AD0地址/数据、A19/S6~A16/S3地址/状态线上的地址信息锁存在地址锁存器中。DT/R:数据发送/接收信号,输出,三态。DT/信号用来控制数据传送的方向。DT/为高电平时,CPU发送数据到存储器或I/O端口;DT/为低电平时,CPU接收来自存储器或I/O端口的数据。

DEN:数据允许控制信号,输出,三态,低电平有效。信号用作总线收发器的选通控制信号。当为低电平时,表明CPU进行数据的读/写操作。

HOLD:总线保持请求信号,输入,高电平有效。

HLDA:总线保持响应信号,输出,高电平有效。

2.3 8255简介

本次设计灯的亮与灭以及闪烁是用8255的A口和B口控制的,工作在方式0,A口和B口均为输出。并行接口是以数据的字节为单位与I/O设备或被控制对象之间传递信息。CPU和接口之间的数据传送总是并行的,即可以同时传递8位、16位、32位等。8255可编程外围接口芯片是Intel公司生产的通用并行I/O接口芯片,它具有A、B、C三个并行接口,用+5V单电源供电,能在以下三种方式下工作:方式0--基本输入/出方式、方式1--选通输入/出方式、方式2--双向选通工作方式。8255的内部结构及引脚如图2-3所示,8255工作方式控制字和C口按位置位/复位控制字格式如图2-4所示。

图2-3 8255的内部结构及引脚

图2-4 8255工作方式控制字和C口按位置位/复位控制字格式

三、流程图及电路接线图

1、软件流程图如下:

图3-1软件流程图

2系统汇编源程序

系统采用汇编程序,利用延时子程序实现定时,具体程序如下:

PORT_A EQU

2A0H

;声明8255A口地址 PORT_B EQU

2A1H

;声明8255B口地址 PORT_C EQU

2A2H

;声明8255C口地址

CMD_PORT EQU

2A3H

;声明8255A控制字寄存器端口地址 PORT_CS EQU

2A3H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 START:

MOV AL,10000001B

;方式控制字:B口为输出

MOV DX,2A3H

OUT DX,AL

;写方式控制字到8255A控制字寄存器端口 SHOW:

NLDH: MOV DX,PORT_B

MOV AL,00101000B

;状态1:南北方向亮绿灯东西方向亮红灯

OUT DX,AL

MOV BL,0

;BL清0 YS1:

CALL DELAY

INC BL

CMP BL,500

JNG YS1

NHDH : MOV DX,PORT_B

MOV AL,00011000B

OUT DX,AL;

MOV BL,0 YS2:

CALL DELAY

INC

BL

CMP BL,100

JNG YS2

NHDL:

MOV DX,PORT_B

MOV AL,01000100B

OUT DX,AL

MOV BL,0 YS3:

CALL DELAY

INC BL

CMP BL,500

JNG YS3

NHDH:

MOV DX,PORT_B

MOV AL,01000010B

OUT DX,AL

MOV BL,0 YS4:

CALL DELAY

INC BL

CMP BL,100

;延时25秒;(BL)++;比较

;(BL)<=500,转移到l1;状态2:南北方向亮黄灯东西方向亮红灯;延时5秒;状态3:南北方向亮红灯东西方向绿灯;延时25秒

;状态4:南北方向亮红灯东西方向黄灯;延时5秒

JNG YS4

JMP SHOW DELAY PROC

;50ms延时子程序

PUSH BX

;保护现场

PUSH CX

MOV BL,5

NEXT: MOV CX,2801

;内循环次数(实现延时10 ms)W10MS: LOOP W10MS

;

DEC BL

;修改外循环计数值

JNZ NEXT

;BX不等于0则进行外循环

POP CX

;恢复现场

POP BX

RET

;退出子程序,返回主程序 DELAY ENDP

;结束过程 CODE ENDS END START

四、总结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结合所学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这门课程的知识,对其应用之一——交通灯控制器进行设计与实现。总体感觉收获比较多,因为可以将书本上的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刚开始的时候,翻阅了一些资料,还是没有什么头绪,后来在几个同学的帮助下,经过多次的上机练习和调试终于找到了入口点,接下来的事情就相对的容易一些了。首先,把握整个的设计的大概的流程,然后再对每一个分快进行设计,最后进行调试。在设计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熟悉可编程并行通信接口芯片8255A的初始化及其端口的使用。此次课程设计感觉收获很多,比如,翻阅资料提高了自学能力,和同学一起讨论汲取别人的长处。希望老师能够引导学生应该如何去把握、分析课程设计的主题,找出突破点,让学生积极主动进行课程设计,以使学生更好地提高自学的能力。

参考文献:

上一篇:健康单位职工调查问卷下一篇: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技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