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龙山拾趣散文

2024-09-27

二龙山拾趣散文(精选3篇)

1.二龙山拾趣散文 篇一

生活拾趣的优美散文

儿时不懂美与丑的概念,一味地蹦呀跳呀,一点不淑女,上树捣鸟窝,下河摸鱼,下田捉泥鳅,经常把父亲的钓鱼杆挂在柳树上,挨骂了也不悔改,连父亲的鱼网也动过,恢复不了原样自然又挨骂,母亲说我一点也不像女孩子,满山遍野都有我的影子,那时快乐得像一只百灵鸟。

上小学后,我有所收敛,但时不时喜欢和男孩子嚷嚷,学校吵了,我定会拦在我家门前的路上不让他们回家,现在想着:那时有点霸气,天不怕地不怕,连父母都拿我没办法。

上中学后,我离开村小来到十公里外的镇上读书,住在叔叔家,一个星期回家一次,便开始变得淑女起来。那时我开始留了短发,觉得自己不够漂亮,眼睛小,还是单眼皮,好羡慕长双眼皮的女生,但我性格开朗,和同学相处得也不错,叔叔教我语文,也是我班主任,他教了我三年的语文,我真正的习作是从那里开始的,我喜欢看书,叔叔家的书架上都有,所以关于单眼皮的记忆搁浅在书本中。

接着读了三年高中,又认识了许多同学,有好些城里的同学聚在了这个美丽的乡镇。那时的我一直留着短发,娃娃头,开始戴上了眼镜,依旧羡慕长双眼皮的女生,后因一位男生的话,改变了我对自己的看法,这辈子终生难忘,说我那脸型配单眼皮更好看,现在回忆起来,那时的想法是多么幼稚可笑。二十年后同学聚会,不经意提起这件事,笑着笑着才发觉自己有点微老了。

前几天女儿埋怨她爸说:“好看的双眼皮不遗传给我,偏偏遗传了一身肉……”你听听,多像以前的我,我对她说:“你看你不用画眉,你那脸型配单眼皮多好看!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女儿便不说话了。

有些话是说过自己听的,便记下四个字:丑女无敌。

本以为五月就这么平平淡淡地过。没想到鸳鸯兰给我带来了惊喜。起初只有一朵红色的伸在防盗窗上,女儿在楼下远远瞧见它,便兴奋地告诉我说:“妈妈,喇叭花开花了!"

我一惊,“哪有喇叭花呀!"

女儿还在大声嚷道:“我房间的那一盆呀!你快来看吧!"

我被她拉到了阳台边,真的瞧见那一朵娇艳的花羞答答地开着,不仔细看,还发现不了它的美,形状像极了喇叭,怪不得女儿认为那就是喇叭花。我告诉她说:“这是鸳鸯兰,喇叭花有细长的藤,也叫牵牛花……"这花是前年寄居在吊兰的盆中,一直不得空打理它。每到立夏后,总会开出几朵娉婷的花,亦如长在记忆的田埂上,没心没肺地存活在我的视野,我忙着累着少了一份关注的心。

今早我又看了一眼,发现鸳鸯兰加了几朵,增添了一丝妩媚,红得可人,高高地立在那里,可远观也可近观,我开始惦记上了,拍张照片代替兰花草,花开在立夏,一日看一回。

一直喜欢把文字安放在光阴里,春天,把它挂在桃树李树上。夏天,让它躲在荷花栀子花上;秋天,又让它醉在丰收的田野上。冬天,甘愿化作雪花漫天飞舞。抓一把散落的记忆充饥,才发觉渐行渐远的风筝不再飞满天。拽住的那根线在风中脱离了手掌心,牵手的爱写满人生的里程碑,唱起《同桌的你》,这些沾满记忆的笔迹如影随行。

回访一朋友空间,拜读文章《忽有可想》,很喜欢这句话:在文字中养一坡露水。读罢美文,我单单加一个“圈”字,便命名为一一在文字中圈养一坡露水,把春天请进方寸荧屏,让文字在四季中的永远灿烂无比。

忽有灵感写这些文字,想起写文字的好友,犹如圈养的一坡露水,我写着写着不禁笑了,望着公路两旁的积水,联想到片片叶上晶莹的水珠,满眼的绿意跃入纸上,一些文字,一段往事,总在这春天的雨季铺展开来,闲暇之余,我们奔向同一个平台,写诗,写散文,仿写着唐宋诗词,一个动态,一次惊喜,一句留言,一片温馨,一些评论,关注每天的.日常起居。我们这一拨人,过着另一种生活,就如我空间的一坡露水,隔三差五,我去采撷一颗,偶尔想起,思绪飘进记忆的烟火,我在夜晚念着写文的你,文字温润了眼底,或许是一句话,亦或许是喜欢的同一首歌……

上班总是闲的时间多,听她们议论家长里短,我收集一些生活琐碎,微笑着听着谁斗牛牛又赢了,我翻阅着一些生活杂志,不想说话时,信步走进我的文字空间,我在想,每一位写文的人心情大抵都如此吧!喜欢写春,喜欢因雨打芭蕉而对愁眠,因荷花的盛开走进《荷塘月色》,因落叶的飘落忌恨秋天,因冬天的萧条捂紧文字取暖,因等一场雪花的盛开而宁愿煮一个冬天的文字。其实,我们曾如孩童般天真无邪,寄存在文字中的情愫,什么瘦了的西湖水,不与冬风叹马瘦,不与时代话薄凉,这只是一种游离的生活,等我读懂时,岁月已开成一朵美丽的彼岸花。我在文字中圈养着一株小草,那是真实的自我。我在文字中圈养一坡露水,有一滴属于自己,日月生辉。

2.龙山湖游记散文 篇二

丰乐湖蜿蜒于群山峻岭间,因其状酷似一条巨龙,又有许多关于龙的传说和与龙有关的名字,如老龙潭、龙盘庙、龙溪等,故丰乐湖又被称之为龙山湖。

总听有朋友抱怨,说睡眠不行,心情烦燥等等,我便会对他说,去丰乐湖小住几日吧,一切都会好起来。一位上海的老总,间隔不长时间就要在龙山湖住上一周,自称是享受心灵的SPA。

夜宿龙山湖,没有了尘世的喧嚣,只有蟋蟀等不知名虫儿的呢喃;有风儿掠过竹林,竹梢沙沙的歌唱;偶尔会有一只夜鸟,发出一声不合时宜的惊叫。倚在湖畔小楼的床榻,读一本喜爱的杂志,你会在一种静谧和温馨的氛围中进入梦乡。

清晨,总会被画眉们千迴百转的歌声从沉沉睡梦中闹醒,拉开窗帘,面对群山和龙山湖伸个懒腰,心情如湖水一样清澈而平和。有薄雾从山那边缓缓飘来,在阳光映射下,或明或暗,又似被镀了金边,着了红油彩。鸟儿们仍在兴奋地,不知疲倦地追逐、嬉闹和鸣叫,远远的村庄里依稀传来几声公鸡打鸣,为这空灵的龙山湖又平添几许清幽。

坐在临湖的阳台上,泡一杯黄山毛蜂,看那嫩绿又似雀舌的小芽在水中舒缓地飘漾,仿佛是一群睡眼朦胧的小机灵在打着哈欠,伸着小胳臂腿,慢慢苏醒过来。不一会,淡绿色的茶汁和茶香幽幽地沁出,品上一口,真是“可以清心”啊。无怪乎龙山湖的水一年四季都是绿色,我想,一定是雨水将那满山遍野的茶叶滋润、浸泡,渗透入湖。

湖畔有着连片的茶园,是黄山毛峰的原产地。在长潭村还有卫星茶园,当年就有村里的一位姑娘被评为全国采茶冠军,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采茶场景由前苏联两家直升飞机现场拍摄。如今小姑娘已是白发鬂鬂,依然用手帕珍贵地包裹着获得的奖章,珍藏着丰乐湖的一段历史和荣耀。

湖中有不大亦不小的木质游船,可容十余人;有蓬,又不与浙江水乡的乌篷船雷同,须三名船工摇橹前行。泛舟湖上,微风拂面,听悠扬的牧笛声,所有的烦忧都会随风飘散。

湖长约28公里,是华东海拔最高的湖泊。湖中岛屿、半岛形态、大小各异:关公义岛、容成仙台、金牛嬉水、醉倚湖心……光听名儿就知道一定很奇妙。听湖边容溪村的七旬老人介绍,传说黄帝携容成子、浮丘公在黄山修炼,后成仙;容成子则是在湖中这岛上得道的,故名容成仙台。他孩时常去岛上玩耍,那时是有亭子和石碑的,亭六角,碑还是黟县青的,上刻“容成台”三字,为清代徽州大学士许承尧所书。只可惜现在亭子已荡然无存,石碑也被村里修桥埋在了最底层。

湖中原来还有一座龙盘庙,供奉的是关帝老爷,香火一直很旺,“破四旧”时被毁。庙旁有一棵老槠树,约三百多年,后被人剥皮而枯死。当地村民告诉我,当事人不久竟暴病而亡,有名有实。方圆几里都谓之“神树”,不敢冒犯。我怀着几分敬畏去拜谒了这棵老树。树干呈褐色,得几人合抱,满是树洞、结疤和厚厚的青苔。虽已枯死多年,浸透着沧桑,却真切地给人以震撼和力量——几株枝干虬龙一样向外伸展,仿佛在找寻着什么,又欲挣脱、腾飞而去,是要飞天入云,还是要潜入湖去?我久久地沉默于老树下,思绪万千……

最奇妙的是露伴荷花。这是一座百余亩的.半岛,与205国道衔接,延伸入湖,前端竟似许多荷花的花瓣漂浮水中。站在山高处,你甚至能感到荷花是在浮动的。岛上没有建筑,有的依然是成片油油绿绿、茁茁壮壮的茶树。当地人称此处风水最佳,“头顶七姑尖,脚踩两油棉。谁能葬得着,代代出状元”。既然如此,为何岛上又无一座坟茔呢?说是原先葬过一人,却托梦给家人要求“搬家”。移棺时,虽经五载,竟完好未腐,令人称奇、咋舌。更有人称,在荷花瓣觅得过传说中的五色土,更让此处增添神密色彩。我曾不止一次登上荷花瓣,好奇地找了半天,都是黏性很强的黄土。但对于这些故事和传说,我还是很愿意相信的,这也是一种文化。

最妙的是下点小雨,湖面涟漪点点,两岸的茶树、翠竹濯洗得愈发翠绿,不远处掩映林间的白墙农舍朦朦胧胧,远山或黛色更重了,或淡极欲无,湖面和天空也似乎要融为一体。如果碰巧有一叶渔舟掠过,那更是一幅天成、妙绝的山水画卷。

读过一段描绘龙山湖的文字,“上游沿湖两岸群山错落,高山峡谷,波光轻盈,有三峡之俊秀;中游岛屿绿洲,青瓦农舍,渔歌帆影,有千岛湖之清丽;下游水面开阔,绿水如碧,有洞庭之烟波”,写得很美,却有些显得文过其实。龙山湖的美和韵致并非能简单地以三峡、千岛湖和洞庭湖来等同,她有着其淳朴的个性,给人是宁静的享受和心灵的回归。大凡都爱将湖比作女人,那么,我想,龙山湖应该是素面朝天,清纯善良的女人,是越看越耐看,越看越爱看的女人。叫人总也看不够。

船行群山幽谷间,有成群的鱼儿在游弋,间或又有几只好奇地跃出水面。据说最大的有百余斤重,真是成鱼仙了。也正常,生活在这湖里的鱼,喝的是源至黄山的清泉,看的是原生态的山水,沾染的是湖中的仙气,一定是有灵性的,就是古人描绘的“溪头日日食桃花”的精灵。

湖畔总有人在垂钓,有的撑着太阳伞,有的戴着遮阳帽、草帽,有的就是一顶箬笠,让人想起唐代诗人张志和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句。据史书记载,张志和“每垂钓,不设饵,志不在鱼也”,那么在龙山湖垂钓,垂钓的恐怕也不仅仅是鱼吧,应是这山、这水、这境,垂钓的是一份美丽的心境。

3.封龙山秋行散文 篇三

我是个对生活粗俗的人,向来惯过“山中无日月,寒尽不知年”的日子。做过的许多事情大都记不清时日。

我们那天清晨七时许,由校本部出发,踏上前往封龙山的公交车。此次爬山,与我这个平民长大的人来说,是异常兴奋的。我的家乡没有山,更谈不上爬山。

稍有不幸的是,我们一行人全部都是站着去的,因为没有座,而且我们要站两个小时,忍受一路的颠簸,急停。

车到站双腿已然麻木。在青石上站着恢复双腿的知觉。抬眼望去,石山高耸,矗立云端,诸峰环抱如椅。一条石径自山云模糊出蜿蜒而下。天气略带阴沉,浓雾漫,但却给封龙山增添了几分肃静。

但接下来,我们面临两条路:一是走开发商开发出来的捷径,可以少走弯路,但要买票;二是走林间的幽径,可以享受爬山之乐,欣赏自然美景,但却荆棘铺地,乱石档道。最终,我们选择了后者。

一路上,杂草丛生,各种树木交相辉映,不知明植物挤满了狭小的山路,偶有缝隙,也被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淘气般挡住了,虽然路上“险象环生”,但也并非完全意义的“独辟蹊径”。至少前面的`路还是勉强有路可循的。虽然这路只是勉强可以称作路,但也证明在此前面走过的前辈已然多矣。因为鲁迅先生说过,路乃是走的人多了的结果。由此也可得见,寻找真正自然的人还是很多的。

随着我们路程的增加,“前辈”的路愈加模糊,最后消失于丛林之中。而此时,我们也便成了“前辈”。翻过四个山头,跨越几个山涧,取道“捷径”,一路上,饱尝辛苦,陡峭山坡的攀爬,滚**石的威胁,满山荆棘的刺痛,即使你有百倍的小心,也不免“痛哭流涕”的下场。后来,我们于乱石深丛中吃过午饭,继续爬行。而天似乎更阴沉了。

途径“九龙潭”,传说上古时期,有兄弟九条蛟龙居住此地,大降甘霖,使得此山生机勃勃,树木葱郁。九龙借山顶淌下来的泉水戏水,留下九谭,即九龙潭。九龙潭潭潭相连, 交错分布于石径两旁。枯叶落满潭中,使其增添了几分古色。偶尔游鱼滑过,潭水荡漾,黄叶颠簸,便多了几分清幽。天似乎愈加阴沉了些。我们的脚步也更快了。

正在俯身喘息之际,抬头,豁然开朗,山顶到了!由此望去,苍茫的华北原野,多有气魄,极远极远处,云雾间露出几座山的顶部,仿佛活的仙山,多么神往!山下,被浓雾遮掩住的树,影影绰绰,多了几分仙风道骨。兴致正浓时,闷雷作响,似在催促着行人的离去。匆匆合了影,依依不舍而去。

一路高歌,一路欢笑,至山下时,天已阴沉的似锅底一般。同来时一样,公交车上还是站着,只是腿更没有了知觉,手更加机械了而已。我用迷蒙的眼向外望着,大脑似乎停止了运作,不知何时,下起了雨,使得窗外城市的霓虹灯在我朦胧的眼中变得更加朦胧。 又不知过了多久,下了车。又不知过了多久,我竟回到了宿舍,睡下了。

上一篇:我的梦想演讲稿大全下一篇:英文名著读后感1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